我看过一本书《少有人走的路》,我非常喜欢。但是这一类的书好难找,你们能国光帮帮忙我吗?

看过《少有人走的路》此书的。都来说说感悟。_百度知道
看过《少有人走的路》此书的。都来说说感悟。
提问者采纳
我们可以视而不见,两人分分秒秒不舍得分开,对自己的孩子放纵顺从,那我们不是都成了伟人和学者了吗,但总觉得放在中国的文化背景下格格不入,这就不是爱、流氓,我们也都学会了,人无完人。
可能西方的文化和我们中国的文化有很大的差距。最重要的。还有很多我们通常认为自己爱着别人的想法,这是爱的最深处。
书是好书,只要做到这些就可以成为一个合格的成年人,随然这个社会中有很多败类,如果你再比别人多几项优点,只要自己觉得问心无愧就好,那么你很可能就是伟人,一味的宠爱,你就没有资格说你爱别人,等等,尊重他人等等,由很多方面来的因素组成,最重要的我个人认为应该先爱这个社会。对方对你的依赖不是爱,如果你不知道爱的方法,心理学家也应该把拯救这些人当成是一种责任来看代,照顾妻子,其实都是为自己找的借口罢了,这个社会也早就进入到***了,以中国的传统观念看完书后你就会明白,不让他们受一点累,特别是低素质的官员们应该看看这本书、贪官,以上是看了本书的一点小的感受,孝敬老人,为什么要让别人来安排你的性格和命运呢,比如。那么什么才是真正的爱呢。有人说一对情侣坠入爱河,但是我们常会误解什么是真的爱。比如对自己的妻子,把他们治疗好了,真要是都像书所教的一样,事情,那些社会上的低素质人,其实不然,掉一滴眼泪,关爱孩子,这种爱也是只不过是两个人的心理界限暂时的崩溃所造成的。如要说爱的话,爱分为很多种、爱人照顾的无微不至,哪个年代都会有这样的人,这也不是爱。是呀,这个社会自然也是充满了爱,自己不知道自律就不会有爱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少有人走的路的相关知识
其他3条回答
我们不放弃,与恋人的交往中不再神经质的胡思乱想怕对方离开…做到这些很难,才会觉得自己重要大方的与人交往而不是逃避。有了自信才会自尊自爱规划好自己的时间为未来努力:自信整本书中我读到了两个字
看完书后你就会明白,爱分为很多种,但是我们常会误解什么是真的爱。有人说一对情侣坠入爱河,两人分分秒秒不舍得分开,这是爱的最深处,其实不然,这种爱也是只不过是两个人的心理界限暂时的崩溃所造成的。那么什么才是真正的爱呢,由很多方面来的因素组成。对方对你的依赖不是爱,自己不知道自律就不会有爱,等等。最重要的,如果你不知道爱的方法,你就没有资格说你爱别人,比如,对自己的孩子放纵顺从,一味的宠爱,这就不是爱。比如对自己的妻子、爱人照顾的无微不至,不让他们受一点累,掉一滴眼泪,这也不是爱。还有很多我们通常认为自己爱着别人的想法,事情,其实都是为自己找的借口罢了。
可能西方的文化和我们中国的文化有很大的差距,以上是看了本书的一点小的感受,但总觉得放在中国的文化...
看完书后你就会明白,爱分为很多种,但是我们常会误解什么是真的爱。有人说一对情侣坠入爱河,两人分分秒秒不舍得分开,这是爱的最深处,其实不然,这种爱也是只不过是两个人的心理界限暂时的崩溃所造成的。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好书100,好书推荐,经典好书推荐
&《少有人走的路》——让你心智成熟的一大奇作
《少有人走的路》——让你心智成熟的一大奇作
少有人走的路是一条怎样的人生道路呢?走进《少有人走的路》一书,才发现这确实是一条少有人走的路,它是一条人生路,也是一条心灵路,更是一条让你的心智变成熟的便捷道路。《少有人走的路》是这个时代最杰出的医生M·斯科特·派克的伟大奇作。本著作以派克医生多年的从业经验为基础,熟练运用传统心理分析方法解决人生的冲突和难题,给我们的心灵和精神都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它是一本震惊世界的,创下了出版史上的一大奇迹。
《少有人走的路》是一部伟大的心理学杰作。作者M·斯科特·派克(Scott Peck ),是美国当代著名的作家、医学博士和心理治疗大师。派克于1936年出生在美国纽约市,1958年毕业于哈佛大学(学士学位),1963年毕业于美国凯斯西储大学医学院(博士学位)。大学毕业后他勇敢放弃了父母安排的辉煌前程,毅然选择了自己的人生道路,成为一名杰出的心理医生。他曾在军中服役,担任美军日本冲绳基地的心理医生,治愈了成千上万个病人。他是一位集智慧、真诚、勇气于一身的杰出人才。由于他的杰出贡献,派克于1994年获得坦普尔国际和平奖,于1996年获得美国乔治顿大学颁发的知识、信仰和自由奖章。日,当代最杰出的心理医生M·斯科特·派克因癌症在家中去世,令世人无限悲痛和惋惜。
《少有人走的路》一书跨越了时代的限制,帮助世人探索爱的本质,寻找爱的真谛。它处处透露出沟通与理解的意味,帮助世人学会爱,学会独立,学会如何为人处世,学会找到真正的自我。“人可以拒绝任何东西,但绝对不可以拒绝成熟。拒绝成熟,实际上就是在规避问题、逃避痛苦。” “人生是一个面对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问题能启发我们的智慧,激发我们的勇气。” 《少有人走的路》以通俗易懂的叙述风格娓娓道来,行文中蕴藏丰富的人生哲理,冲击着我们的心灵,让我们正确的认识自己,勇敢地面对困难,走向心智成熟的道路。
《少有人走的路》尽管比其他大道更难以寻觅,却比它们更近终点,而且是近了十分之七的路程。终点站,便是领悟。这本关于自律、关于爱、关于成长与宗教、关于神奇力量的《少有人走的路》出版后没有经过任何的宣传,却经过人们有口皆碑的的传达而迅速畅销,连续20年雄踞《纽约时报》榜首。它创造了空前的销售记录,至今长盛不衰。
人生苦难重重,心智成熟的旅程也相当漫长。著名心理医生M·斯科特·派克的《少有人走的路》,却可以让你走上一条更快捷的心智成熟的道路。想要走好自己的心灵路和人生路吗?那么,请走《少有人走的路》。
《少有人走的路》购买地址:
让你心智成熟的一大奇作
本文由排行榜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标签:, , ,
相关文章推荐
人气文章推荐请问《少有人走的路》这本书,是讲什么的?_百度知道
请问《少有人走的路》这本书,是讲什么的?
请问《少有人走的路》这本书,是讲什么的?
提问者采纳
心智成熟的旅程》这样,没有任何一本书能像《少有人走的路,但经人们口耳相传:心智成熟的旅程》创造了空前的销售记录,其销售量就超过七百万册《少有人走的路,创下了出版史上的一大奇迹,至今长盛不衰:心智成熟的旅程》是一本震惊世界的名著。这是出版史上的一大奇迹,它跨越时代限制;它教诲我们成为更称职的.baidu,它告诉我们怎样找到真正的自我,最终达到自我认知的更高境界,迅速畅销起来;它帮助我们学习爱,它曾在美国最著名的《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上连续上榜近二十年,相反,他没有让我们感到恐惧.baidu.htm" target="_blank">http,出版后虽未作任何宣传:人生是一场艰辛之旅。   毫无疑问:心智成熟的旅程》处处透露出沟通与理解的意味,《少有人走的路;被翻译成二十三种以上的语言,给我们的心灵和精神带来如此巨大的冲击.com/view/1278284。   《少有人走的路。仅在北美。归根到底;在《纽约时报》畅销书榜单上,它停驻了近二十年的时间://baike,帮助我们探索爱的本质、更有理解心的父母:心智成熟的旅程》开篇所言。但是,宁静而丰富的生活。<a href="http,而且,引导我们过上崭新,他带领我们去经历一系列艰难乃至痛苦的转变,心智成熟的旅程相当漫长。   正如《少有人走的路。M·斯科特·派克让我们更加清楚,也学习独立:人生苦难重重。或许在我们这一代:///view/1278284
来自团队: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少有人走的路的相关知识
其他1条回答
让人心智成熟的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苹果/安卓/wp
苹果/安卓/wp
积分 243, 距离下一级还需 17 积分
权限: 自定义头衔
道具: 彩虹炫, 雷达卡, 热点灯, 雷鸣之声, 涂鸦板, 金钱卡, 显身卡, 匿名卡下一级可获得
权限: 签名中使用图片
购买后可立即获得
权限: 隐身
道具: 金钱卡, 雷鸣之声, 彩虹炫, 雷达卡, 涂鸦板, 热点灯
无聊签到天数: 7 天连续签到: 1 天[LV.3]偶尔看看II
  这篇文是我去年暑假里看了这本书之后写的一些感想,今天逛版发现原创有赏,所以po一下~其实主要是想把一些感触与大家分享了,呵呵。
少有人走的路上  
假期读完一本书,他的封底写着“这是一本震惊世界的名著,出版后虽未做任何宣传,但经人们口耳相传,迅速畅销起来。它曾在美国最著名的《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上连续上榜近20年,创下了出版史上的一大奇迹!”这一本引起人们如此广泛的阅读兴趣,在大众中如此流行的书,名字却略显寂寞和疏离——《少有人走的路》。
书的作者是一位心理医师,他从自己数年的从业经历中看到了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情况下看问题、处理问题的不同方式,从种种看似矛盾的过程和结果中试图提炼出普适的规律,指导人们如何促使心智成熟起来,最终迫近心灵的平衡和理想状态,或者说,使心灵达到我们自认为完全健康,不需要心理医师参与弥补和修复的状态。所以本书的副标题便是,“心智成熟的旅程”。
看完一部电影,可能只有为数不多的几个镜头,会成为日后脑海中对于这部电影的回忆录的封面,在电影的名称突然在脑海中闪现时,随之共同浮现。我们把这些镜头称为经典。同样地,合上一本书,能瞬间联想到的书中的理论、概念、逻辑推理,才是这本书给你的真正启发。爱因斯坦说:“什么是教育?当你把受过的教育都忘记了,剩下的就是教育。”这句话,大概也是同样的意思。
读完这本书,受到的启发——瞬间反应还是很多的。为了索清这些沉淀物的骨架,我又翻了翻书的目录,分为四大部分:
成长与宗教
神奇的力量
那么我的梳理工作,就按这样的次序进行吧。
“人生苦难重重”,这是这本书的第一句话。它作为书的地基,显然让人先不自觉震颤了一下——这可是个深不见底的地基。但这又是一句大实话,谁能否认呢?经历过苦难的人走不出苦难的阴影,没有经历过苦难的人们恐惧苦难的来临,所以这个三段论的结论就是:的确,人生苦难重重。
我们的目的不是将地基挖得尽可能深,而是要建起高楼。盖楼的过程就是心智成熟的旅程,楼顶新鲜的空气和阳光就是一直在期望中的理想结果。踏上“心智成熟的旅程”的人不计其数,可最终能真正达到目的地的人确实少之又少,大多数人都半途而废,因为旅途中遇到的困难往往是超越一般人的承受范围的,并且更加可怕的是随着旅程的深入而变浓变重的孤独感——就像登山者在接近顶峰时逐渐稀薄的空气,使人感到自己就像浸没在黑水中的纸片,慢慢被孤独吞噬而窒息。孤独感的一个方面就在于,旅途上每个人怀揣的“心灵地图”的路线各异,不管开始的伙伴能齐行多久,终会遇到分岔的路口。而没有依靠时的自我探索恰恰是人的弱点之一,这其中的一个表现就是:对于自我否定的恐惧。
恶性循环的形成,往往就是人们无法进行自我否定而导致的结果。一旦心灵地图上路线把我们引入到某个困境,便手足无措,就像《谁动了我的奶酪》中那两位固步自封者,一直未能否定自己当前的判断,甚至任由这样的判断引导自己,还不断为这样的困境寻找溢美之词来进行自我安慰。于是困境的险恶像雪球似的越滚越大,直到压垮自己的精神力。我猜想导致对于自我否定的恐惧的原因有两个:自尊和侥幸。前者是生物进化中物种维持生命的勇气的来源,是许多一闪念间的固执的根基;而后者是一种逃避,或者更深入地说,就是懒惰。书中将懒惰作为许多人性弱点的罪魁祸首,我是很同意的。但这又引出了一对矛盾:懒惰和物种进化时的竞争行为。
这对矛盾,是我自己的看法。书中并未有相应的观点,也许作者认为他们根本就不是一对矛盾,或是,自己总结出的“自尊和侥幸”本身就不甚恰当。但这对矛盾没有成为我继续思考下去的绊脚石,因为在我的思维中有一种对于因矛盾而自然产生的不适的解药,就是周期性。我认为事物的发展如果将各个方面进行量化,做成图像,应该成为正弦曲线的近似,时而高峰,时而低谷,低谷后又回到高峰,循环往复,就形成了周期。高峰和低谷本身就是一对矛盾,但人们都能接受。导致我归纳出这种周期理论的原因就是世界上很多的现象。宏观上:地球的周期性冷暖、季节更替、潮汐、地球自转公转等等。微观上:人类的生理周期、思维周期(比如后悔行为,其实前后所做的都是人在某一情状下的最佳方案,本不应后悔。)等等。所以那对矛盾——懒惰和竞争,或者是自尊和侥幸,都是物种在生命过程中,在不同主客观条件下的周期性行为,它们共生共存,此消彼长,不断发展。
我猜想,这种普遍周期的背后有两只手在控制:能量守恒和相对性。世界原本处于最低能级的熵的状态(不妨看做波谷),由于某种改变引起了能量转移,使得高能级状态出现(看做波峰),但能量守恒,最终高能级状态又要向低能级转化,之后就产生了周期。而相对性的普遍存在使得各种矛盾的两端成对存在,如果将相对性量化为绝对值,这一值有大有小,但总是存在,两种或数种状态的更迭使得周期的轮廓变得更加明显。
以上一段,只能算作我的猜想,它涉及到了宇宙观的基本理论。这些人们争论不休,没有结果的东西,我又何能判定?只不过是对于已知和己知的演绎罢了。
所以,懂得自律,就是要积聚勇气,克服恐惧、懒惰、倔强和固执,不断完善自己的心灵地图,有独立的思考,忍受孤独,在艰辛中完成心智成熟的旅程。最终完成旅程的人,都是最初的勇者,他们由勇者变成了智者。
有一部红极一时的电视剧的主题曲中有一句词:“这就是爱,说也说不清楚……”
“爱”的定义,广泛而又狭窄,具体而又抽象。有时我甚至愿意把这个概念当做使人们心中摆在高台上的一件圣物,是美好的向往,是处于困境穷于言语时解释的理由。它无形地存在于人们心中,甚至比有形的物品更加避制争议和异端。
爱的定义很模糊,没有确定的标准去衡量爱的行为,所以每个人都用自以为正确的方式爱着别人。我把爱比作矢量,不同的爱交织在一起,可能效果是0,甚至在反向伸出错误的长度。许多悲剧后的眼泪中是同一种声音:“我爱他”或“我爱他们”,这是抱怨,是委屈,却往往掩盖着本质上错误的伤害。
书的作者给出了一个他自已也保留意见的定义,大致是:爱的基础是使自己变得心智成熟,爱别人就是帮助别人走向心智成熟。在这样的定义中,还要做出认真区分的,是“爱”和“爱的感觉”。真正的爱自己和爱别人难以达到,因为使心智成熟本身就是一个充满艰难险阻的过程,何况还要帮助别人实现。而在现实世界中泛滥的,更多的是“爱的感觉”。爱的感觉是沉迷,是缠绵,是无法自拔,是时时刻刻的想念,是全神贯注的执着。拿男女之爱来说,两个沉浸于爱的感觉中的人可能口口声声说着“我爱你”,但是他们未必真正地互相深爱(以上面的定义)。往往,爱的感觉如果不能转化为真正的爱,就会带来负面的结果。
有的人将宠物视为自己生命中的至宝,全身心地爱着它,像对待不会说话的婴儿一样照顾那只小猫或者小狗,甚至说他和宠物是心灵相通的。但这并不是真正的爱,因为他们二者都不能让彼此走向心智成熟。
母亲爱着女儿,常常在女儿取得成功之后首先的不是赞扬,而是忧心忡忡地感叹过程的艰难。这位母亲原来是在感怀于自己的身世和生活,只不过将愤慨和委屈表达在了女儿的生活之中。
一位职业是牧师的父亲在家中像主妇似的干家务,照顾孩子,从无怨言,也不提出什么要求,他本以为自己全心全意的付出是最伟大的默默的爱,但结果却使得孩子们变得只会逆来顺受。这位父亲并没有考虑儿女心智成熟所真正需要的,只是按自己的爱的方式去爱,导致孩子没有走上心智成熟的旅程,也不能算作真正的爱。
其实书中在举出案例的时候,很多都涉及到家庭,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并认为父母对于子女的影响是非常大的,甚至是决定性的。这一点与我的想法相符。想想自己今天的种种性格和行事作风,都或多或少地有着父母的影子。现在社会上有很多早教班,许多家长都以不甘落于人后的心态把自己的骨肉送到别人的怀抱里成长而减少自己与孩子交流的时间,我认为这是一种不值当的浪费,浪费了天性中母体与幼体的联系。孩子可以识别母亲或父亲的体味,可以感知他们的体热,这本身就是安全感和归宿感的来源。每个人都曾发出过“不想长大”的感慨,不就是对于这种联系的留恋吗?父母的责任是如此重大,以至于父母对孩子的爱更加需要高质量。所以父母首先应当追求自己的心智成熟,才能帮助孩子的心智成熟。这是双倍的困难。
想到自己的父母,似乎在书中的案例中看到了某些他们的影子。只希望到自己身为父母的时刻,能够有更加成熟的心智。
爱是永恒的话题。这个字很容易勾出感性与诗意的思索,它的神秘给了人们充分的想象和演绎的空间。我想,既然探求难果,就不妨把它放在主观的空间,为人们永远保有这一抹不断变幻的、神秘的颜色。
载入中......
总评分:&热心指数 + 1&
成长与宗教
很久之前我就在想,宗教是否是一种桎梏,入教和被洗脑又是否是两种概念?大多数宗教所追求纯明的境界是否可以达到?从书中的案例中浮现出宗教的形状,是一把双刃剑。有的人在宗教的压力下迷失了自我,宗教的硬度对于他们是严酷的枷锁,将灵魂挤压以致变形。有的人自认为是无神论者,却在生活的波涛里失去了方向,没有了追求,这时,宗教的硬度对于他们是铁轨,会指引他们走向正确的方向。
读这部分的时候,兴趣很大。因为案例中的人物的心理的波动和起伏都是宗教投下的影子,从中可以提炼出一些和自己独处时心理状态相符的过程。这是一种对于未来想未卜先知的行为——到底相似的心理会给我带来怎样的结果。但有时却对于书中描述的结果抱有侥幸式的怀疑,认为自己不会落得那样的结局,经历那样的痛苦——这或许是一种逃避,一种懒惰,一种对于自我否定的恐惧,正如前面说的那样。
总而言之,宗教是辅助品,善于利用宗教,可以帮助我们达到心智成熟。当然,宗教的威严是不可撼动的,但是,我想,于个人的微观部分,自己独立的人格应当摆到首位,而当教徒上升到教众的阶段,宗教感就会翻番地扩大,所以宏观上看,宗教弥漫于虔诚祈祷时头颅深埋的人们头上空气的每一粒尘埃中,甚至会引起窒息——从人到众,绝不是简单的加法过程。
我猜想,有的人就是因为看到了宏观上宗教的强大,才顺而推演到自己身上,也将宗教视为生命的模板,凌驾于生命之上。我虽然暂时还是无神论者,但我不会拒绝今后某一特定的时刻可能突然出现的皈依的冲动。但是我将保持独立的人格,与这位陌生的客人平起平坐,进行谈判,划归各自的领域,为自己保留自然的部分(宗教毕竟是人事的结果)。我不会将自己奴隶式地卖身给宗教——受尽压迫后的奋起反抗只会带来对自己的伤害。宗教是一种信仰,而信仰不应是灵魂的枷锁,而应是灵魂的轨道。
神奇的力量
有时那些看起来意外的事情其实并非意外,偶然发生的也并非偶然。所谓“冥冥之中”的感觉使我们讶异和疑惑:仿佛有一位智者在指点我们的行动,他直接控制我们肢体和五官的神经,信息流好像不经过我们自己的大脑一般,直接成为躯体的指令,在身处危机时,拯救我们。这样的感觉陌生而又熟悉,似乎已经伴随我们很久。我们不自觉地从这里受惠,却无法解释这种好运的来源。其实这位智者就是我们自己,或者说,是另外一个自己。他存在于我们的潜意识中。
意识和潜意识组成了人的意识。原来潜意识并不是一个副词,而是与意识相对的存在体。令我们略感陌生的潜意识其实有着比意识更加广大的领地:如果意识是一张白纸中间不大的黑点,那么潜意识就是周围所有的白色区域。潜意识是不被我们控制的部分,所以觉得陌生。而意识使我们忠诚的听令者,随时听候指挥。意识和潜意识的交界是模糊的,心智成熟过程中,意识不断与潜意识融合,或者说,意识将潜意识驯化为意识。就像白纸上的墨滴,不断浸染,扩大自身的范围。随着意识范围的不断扩大,我们所掌握的越来越多,自己也就越来越向智者的方向靠近。潜意识就是这样做着贡献:从只在关键时刻现身的救星变成了一只守卫在身边的勇士。
至于潜意识中的宝藏是如何埋藏下去的,书中带着很不确定的感觉,将其归为遗传的秘密——DNA中尚未被我们所破解的那许多基因编码所携带。如果真是这样,那这就不得不说是人类艰辛进化过程中的馈赠。我猜想潜意识也是本能的来源。每个物种总有一些共同之处——就好像对于香臭的辨别,当闻到某种气味时,我们本能地感到喜爱或反感,然后被动地学会表达这种气味的语言,多次磨合后将语言符号赋予真正的含义并印在脑海里。这一过程对于每一个人都是相似的,最终虚实结合的结果也少有偏差,大概没有人对臭味有着正常人对香味的喜爱程度。
书中讲到一个案例:一位教授在忙碌了一天之后开车回家,突然很想看看海上的风光,就选择了平时少走的一条较偏的沿海公路。这条路一边是海,另一边有很多岔路,一路上形成了很多的丁字路口。他行驶得很快,一路直行,直到快到第八个路口时,他突然地决定应当在路口停下。更多的理性还没来得及帮助他分析这种想法的后果和逻辑来源,他踩下了刹车在第八个路口停了下来。而几乎在他停下一瞬的同时,一辆高速行驶的车从侧路上疯狂地冲了出来,可以肯定的是,如果他没有停下,两辆车必将撞在一起——在公路上高速的碰撞总是没有好结果的。而事后这位教授在回顾整个过程时,并不能解释当时那“突然的”决定的来源,各个路口的情况无异,也完全听不到来车的迹象。而这一项决定的笃定和坚决使得这位教授并不相信他逃过一劫仅仅是一个偶然的巧合,他似乎更愿意相信是潜意识又一次在危急关头挺身而出了。
事实上,我回顾自己记忆中一些危急时刻的记忆,似乎绝大多数时候都是“侥幸”地逃过了灾难,而现在我也认为没有潜意识的暗中协助,那些潜在的危险就会变成现实。许多次埋头走路,偏偏在前面一辆车驶过时猛然抬起头,停下脚步,与车辆几乎擦身而过——难道厄运甚至是死神都是那么仁慈,保有怜悯之心?大概又是因为潜意识的强健吧。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条少有人走的路,自己往往无暇涉足。荒草掩盖了路面,杂枝遮挡了视线,它周围弥漫的清寒的空气似乎发出了更加危险的信号,我们似乎更愿意闭上眼,把这乏迹之处想象成一片氤氲。但是当喧嚣忙碌得甚至把我们忽略,这一片最后纯净和清幽的领地似乎成了最自然的依靠。清冷的气氛洗涤我们的思想,与之前的自己交换想法,然后获得领悟和启发。所以人们往往是在独处时才变得理智和果敢,“最后还得靠自己”这样的论调也是在这种氛围中演生的。其实我们可以主动地去寻找这片境地,只要我们能在色彩缤纷的混流中沉淀自己的目光,鼓起勇气,相信自己的脚步。
书的装帧素白简练。封面上是迈向前方的身影,脚步坚定而轻快,空白的地方其实满是浑浊和复杂,但白色就是它们在行者心中的概念。脚步印在少有人走的路上,踏出心智成熟的旅程。
我也买了 ,,但没看。
本帖最后由 lizhenjay 于
22:38 编辑
看过此书的飘过
推荐给过无数人。。
谢谢。。。。。。。。。。。
我也看过,确实是相当不错的一本心理学和心灵书籍。
还没看过,看了你的留下的内容有兴趣去看看了
刚看过 同感同感~好书
好书,推荐!
renguanlee 发表于
还没看过,看了你的留下的内容有兴趣去看看了不知你看过了吗?有什么感受能分享下否?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为做大做强论坛,本站接受风险投资商咨询,请联系(010-)
邮箱:service@pinggu.org
合作咨询电话:(010)
广告合作电话:(刘老师)
投诉电话:(010)
不良信息处理电话:(010)
京ICP证090565号
京公网安备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少有人走的路-搜狐读书-挖掘更好看的阅读-搜狐
& 少有人走的路
出版社: 定价:26元 总点击数:384479
 本书处处透露出沟通与理解的意味,它跨越时代限制,帮助我们探索爱的本质,引导我们过上崭新,宁静而丰富的生活;它帮助我们学习爱,也学习独立;它教诲我们成为更称职的、更有理解心的父母。归根到底,它告诉我们怎样找到真正的自我。
阅读全部简介
关 键 字:
综合评分:9分
1300 人参与评分
  本书处处透露出沟通与理解的意味,它跨越时代限制,帮助我们探索爱的本质,引导我们过上崭新、宁静而丰富的生活;它帮助我们学习爱,也学习独立;它教诲我们成为更称职的、更有理解心的父母。
第一部分:自律
  人生是一连串的难题,面对它,你是哭哭啼啼,还是勇敢奋起?你是束手无策地哀叹,还是积极地想方设法解决问题,并慷慨地将方法传给后人呢?
第二部分:爱
  迄今为止,不曾有谁给“爱”下过真正令人满意的定义,这恰恰证明了爱的神秘。爱分成许多种:肉体之爱、精神之爱、手足之爱、完美的爱、不完美的爱。
未完待序,敬请关注!!!
 这是一本告诉家长如何教育青春期男孩的家教图书。父母们可以发现男孩到了青春期,跟
 长期以来,作为父母、老师的你,对孩子的性教育一定感到很头痛吧?
  当孩子问
 这是是一本告诉家长如何教育青春期女孩的家教图书。父母们会担忧地发现女孩到了青春
同类作品排行
最新图书榜
月点击排行
连载: sohubook@原创: yuanchuang@书友会: sohubook@听书: 01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哥哥帮帮忙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