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几个宁古塔是什么地方塔?

谁能告诉我古时候说的流放宁古塔,那么宁古塔在今天的什么地方?_百度知道
谁能告诉我古时候说的流放宁古塔,那么宁古塔在今天的什么地方?
提问者采纳
康熙五年(1666)迁建新城于今黑龙江省宁安县城地。1913年改为县,更昂邦章京为镇守宁古塔等处将军。其地原为渤海故壤,1910年此地改置宁安府,相传清皇族先祖兄弟6人曾居此地,以副都统镇守此地、上京龙泉府故址,迁驻三岔口。17世纪中叶,相距25千米。三十三年裁副都统,绥芬厅升为府,清朝多次由此地派兵征讨,长期为清统治东北边疆地区的重镇,与副都统同城治理军政事务。宣统元年(1909)。每年六月。旧城位于牡丹江左岸支流海浪河南岸。光绪二十九年(1903)设绥芬厅于宁古塔。顺治十年(1653)设昂邦章京(意为总管)镇守,将军移驻吉林乌拉(今吉林)城,今为黑龙江省海林县旧街镇。十五年。康熙元年,俄国哥萨克侵扰黑龙江流域,距今县城35千米(今宁安东京城)宁古塔是中国清代统治东北边疆地区的重镇。有新旧2城,收受库页岛(今萨哈林岛)居民贡貂,个为塔。满语数之六为宁古,派出官员至黑龙江下游普禄乡,故名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流放宁古塔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您还未登陆,请登录后操作!
清剧中的宁古塔指哪里啊?
宁古塔可不是塔,它只是一个地名。相传清皇族有远房亲戚兄弟六人居此,满语称“六”为“宁古”,称“个”为“塔”,故名“宁古塔”。据文字记载,开始启用这个地名的时间为1608年,当时可是清朝统一东北入主中原的根据地,迁都北京后,这里成为扼要重镇,是管辖黑龙江、乌苏里江广大地区的军事、政治和经济中心。   
宁古塔声名远播的原因,主要还在于这里曾经是清代著名流放地,就像韩国的济洲岛,俄国的西伯利亚那样出名,是清时官员、文人心中的不祥之地。那些流放于此的人中,有抗清名将郑成功之父郑芝龙,文人金圣叹家属,著名诗人吴兆骞等。鲁迅在有关清代文字狱的文章中,曾有过“发往黑龙江省与披甲人为奴”的说法。余秋雨也写道:当时的宁古塔,几乎不是人间的世界,流放者去了,往往半道上被虎狼恶兽吃掉,甚至被饿昏了的当地人分而食之,能活下来的不多。如此残忍之行,恐怖之地,想来也只有流放的文人强颜为诗,以打发寂廖困苦的日子。
您的举报已经提交成功,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
大家还关注查看:10140|回复:4
优秀技术经理
清朝皇帝动怒时的有句经典台词:将某某发往宁古塔,永世不得入关!
历史上第一任宁古塔将军巴海
宁古塔遗址在电视连续剧《康熙微服私访记》、《铁齿铜牙纪晓岚》以及《宰相刘罗锅》等反映清朝生活的历史剧中,经常会听到不同时期,不同皇帝动怒时的一句经典台词:将某某发往宁古塔,永世不得入关!那么,何为宁古塔?宁古塔又在何处?
其实,宁古塔不是“塔”,而是一个城名,是一个清朝时期的关外流放罪犯场所。旧城在今黑龙江省安宁县西海林河南岸旧街镇。宁古塔属边远地区,旧时,这里环境恶劣,气候异常,寸草不生,五谷不长,很适合罪犯改造。即不是塔,而为何又称为“塔”呢?相传,清皇族的远祖兄弟六个,曾居住于此。满语谓六为“宁古”,个为塔,古称“宁古塔”。把罪犯流放到宁古塔,有两层含义:一是惩恶与扬善,让犯了罪的人背井离乡受尽磨难,到关外去自首、自思、自悔,接受风沙洗涤;二是为清皇族的老家“增砖添瓦”。清时,全国偏远落后的地区有的是,可清王朝为什么不把罪犯流放到其他地方改造,而首选宁古塔呢?意图很明显,那就是宁古塔是满族的发源地,是清皇族的老家。罪犯来到这里不仅要开荒种地,修桥筑路,改变清皇族老家的面貌,而且还要忍饥挨饿,为当地官员、满人当牛做马,沦为家奴,以显示祖上的荣耀。
历史上的罪犯流放最早起源于五代后晋天福年间,到了清代有了较大发展,逐步健全了罪犯流配制度,设置了多处罪犯流放点。顺治初年,已制定了大清律,对罪犯的流放作了详细规定,主要是流放人员的起因、种类,流放人员的刑期,流放人员的生活等。乾隆初年公布的《大清律例》规定:“强盗免死减者,行劫数家止首一家者,伙盗供出首盗即时拿获者,偷盗坟墓二次者……具佥发宁古塔等处。”发往宁古塔的罪犯,一般以10年为期,然后考察他的现实表现,如能悔过自新,改恶从善,又情愿回原籍者准予回籍。但如果被判处无期徒刑,将永远不得入关,除非皇上特批。根据《中国通史》、《清史稿》等史书记载,发遣到宁古塔的罪犯,除了平民百姓和旗人外,还有朝廷大臣。顺治十二年(1655年)吏科副给事官彭长庚,一等子爵许尔安因上疏称颂睿亲王多尔衮,并要求为多尔衮平反昭雪,并恢复爵号。皇上将此事交给大臣们密议,密议结果,判处二人死刑。但皇上念其二人曾有功于朝廷,便下召免死,流放到宁古塔。
清朝期间,发配到宁古塔的“名门望族”也不计其数。康熙年间,轰动朝野的戴名世《南山集》案、方孝标《滇黔纪闻》案,先后涉及三四百人,包括康熙的宠信江苏巡抚张佰行、名人志士方苞等许多无辜人员受到株连。康熙看过奏折后,认为涉案人太多,有些恻然。再过一个多月就是他的六十大寿了,他也想讨个吉利。据此判决,只斩戴名世一人,并未罪及家人。对方孝标,因其已过世,并未深究,只是将其子及家人一并发往宁古塔。
清朝发遣罪犯的场所除了宁古塔外,还有尚阳堡。尚阳堡在辽宁省开县东20公里处。顺治四年,深秋季节,秋风瑟瑟,秋雨飘飘。在清军占领的南京守军,正查进出城门的行人。忽然,在一个欲离宁南下的广东和尚函可的行囊中发现了违禁品——一本记录抗清志士事迹的书稿,名叫《变记》。清军大惊失色,立即将其扣押,并施展酷刑,但一无所获。后刑部以“文字干预时事”罪判决,将其流放到关外沈阳。顺治六年,函可逝于冰天雪地的异乡。同年,山东高密山李因对当时的法律不满而上书皇上,换来了死刑,后皇上念其情有可原,改为杖责,徒步宁古塔;后又免其杖责,流放到尚阳堡。无论是宁古塔、尚阳堡,还是清朝时期的其他监狱,都是为了维护统治阶级利益,对犯罪人或反抗者进行惩罚镇压的一种手段。它是封建社会的产物,是在法律不完善、不健全情况下,改造罪犯的一种形式,它将随着封建王朝的消失而退出历史舞台。
Sample Text应该是宁安市,而不是安宁市,宁古塔旧城应在黑龙江省海林市旧街镇,因海浪河经常泛滥迁新城宁安市县城。我们那也不是环境恶劣,气候异常,寸草不生,五谷不长,而是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进饭锅里,肥沃的黑土地,塞北小江南,有小兴安岭森林茂密,古渤海国遗址,镜泊湖,地下森林,响水大米,只不过当时远离京城罢啦。现在你如果来旅游,就知道实际情况了!环境恶劣,气候异常,寸草不生,五谷不长,是你想象的,还是史书里写的,夏天来世界上与日内瓦湖齐名的高山偃塞湖镜泊湖旅游,就不会写出这些东西了。满族人在这里生息了几千年,只因为发配罪犯,而对这个地方形成感觉上的错误。这篇文章网上都在转载,只能说初稿人对宁古塔了解没有我们当地人详细,写的不严谨。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我还以为在黑龙江呢
勤劳致富,我们可以这样获得无忧币宁古塔属于现在什么地方_百度知道
宁古塔属于现在什么地方
提问者采纳
宁古塔是中国清代统治东北边疆地区的重镇。满语数之六为宁古,个为塔,相传清皇族先祖兄弟6人曾居此地,故名。有新旧2城,相距25千米。旧城位于牡丹江左岸支流海浪河南岸,今为黑龙江省海林县旧街镇。康熙五年(1666)迁建新城于今黑龙江省宁安县城地。其地原为渤海故壤、上京龙泉府故址,距今县城35千米(今宁安东京城)。顺治十年(1653)设昂邦章京(意为总管)镇守,长期为清统治东北边疆地区的重镇。每年六月,派出官员至黑龙江下游普禄乡,收受库页岛(今萨哈林岛)居民贡貂。17世纪中叶,俄国哥萨克侵扰黑龙江流域,清朝多次由此地派兵征讨。康熙元年,更昂邦章京为镇守宁古塔等处将军。十五年,将军移驻吉林乌拉(今吉林)城,以副都统镇守此地。光绪二十供工垛继艹荒讹维番哩九年(1903)设绥芬厅于宁古塔,与副都统同城治理军政事务。三十三年裁副都统。宣统元年(1909),绥芬厅升为府,迁驻三岔口,1910年此地改置宁安府。1913年改为县。今为黑龙江省宁安县治所在地。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宁古塔将军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