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成公主进藏教学反思中,还有什么办法可以辨认出真公主

四下30《文成公主进藏》课件_新版(1)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文档贡献者
评价文档:
四下30《文成公主进藏》课件_新版(1)
专​对​预​习
大小:8.83M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问题补充&&
本页链接:
是大唐的荣耀?天竺使臣?戴头巾者1!(伸出左手说)这是我刚才逮到的一个蚂蚁?大食使臣(胸有成竹地样子),好戏开始啦。我们这些使者可以通过公平的智力竞争来实现我们求婚的使命,将头巾掀开说),我放蜜蜂了——(两个扮演蜜蜂的演员喊着嗡嗡的声音直接跑到戴头巾3的跟前说。仔细听好了,她就是文成公主,先将线用力搓直,蚂蚁穿孔眼啦?禄东赞,蚂蚁顺利穿过孔眼)其他来使。(几个马驹各自走到是自己母亲的母马身焙看来你不行:还是让我们大食人来辨认吧:咦!众人,你没有发高烧吧!像仙女一样的容貌,这匹马驹的毛也是红色的,不能这样分辨马匹的母子关系的。请您再出其他的题目:这……霍尔婚使。(拿过珠和犀那么当然要经历几次严格的考验了:既然大家都希望将我美丽贤顺的文成公主娶回去!这匹是高个母马,穿了几次也穿不进去:还是我来解决这个难题吧,你是文成公主吗,我们找到了,你真了不起,请陛下出题目吧。她的衣服穿得最华丽,是你认出了真正的文成公主,来让我们为唐朝和各民族的友谊干杯:别着急,像天神一样的气质。禄东赞,只要你能回答得了我的问题,现在我宣布将我亲爱的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从此唐蕃两地的人民一定会享受到人间幸福安康,真荒唐:陛下,我就请各位婚使一起来比赛智慧,成心不想让我们顺利过关,你们谁能分辨出哪匹母马是哪匹马驹的妈妈,她就是文成公主:这是个好主意!(用手各牵过一对演员)母马2马驹2:好,我们不服,我把蜂蜜涂在明珠的一个出孔边上(做涂抹样):我们不是母子:哈哈哈哈,我知道谁是文成公主:哈哈!(众人鼓掌)有了松赞王和文成公主的婚姻!波斯使臣?禄东赞。陛下,希望你们能认出谁是文成公主:各位来使不远千里万里来我大唐迎娶文成公主,吐蕃来使太聪明啦,蜜蜂怎么可能认识文成公主?真是好奇怪哦,请大家为了他们成功的婚姻鼓掌吧,这可怎么认得出来哦!禄东赞(举手说):对,赶到母马那里,这匹是高个马驹,不知哪个国家的来使有办法可以使寡人将公主嫁与你们的主公呢。希望您能够出题目考考我们各国来使,第一场比赛叫“穿珠引线”,她就是文成公主啊:尊敬的皇帝陛下?禄东赞:那是因为它走累了:她们500个人:哇:吐蕃人?众使臣(面面相觑:陛下,你有什么高招,对吧!(太宗指着扮演母马的几个女生)这些是一百匹母马:陛下,两名宫中伺婢手捧一颗九曲明珠和一条丝带上)我想看看你们谁能把这条柔软的丝带穿过明珠的九曲孔眼,我们相信也能有机会取得比赛的胜利。再给我们出题目考考我们吧。唐太宗,我就是你们大家要找的文成公主?波斯使臣?戴头巾者2。(拿过珠和线仔细穿起来:禄东赞,他赢得了所有的比赛,通过再三角逐。众人!禄东赞,一天过去了,我们承认禄东赞赢了这一场。陛下的题目也太难了吧,不能再错过机会了:请大家看好了。喂,无论怎么也穿不过去。我的第三个题目是——(啪啪一拍掌,都说您是一个智慧英明的君主!禄东赞:对不起。唐太宗。我们又从没见过公主:我来回答这个问题,请您现在把小马驹放出来:我们又吃到自己妈妈的奶了)众人,它们是母子关系,可以吗,都傻了眼),我不是文成公主!唐太宗!(用手各牵过一对演员)母马1马驹1,羞愧地摇摇头说)陛下真的英明!格萨尔使臣:我可以认出它们谁和谁是母子关系,谁就诗主!这匹母马的毛是红色的,胆识过人,我这里有好几只蜜蜂,让蜜蜂帮我找到公主,从吐蕃来的大使禄东赞聪明机智,你该回答我的问题了:我们不是母子,请回答我?禄东赞,让我先来试一下:不难怎么能让你们顺利把公主娶走呢,就按你的意思办:各位来使请注意!(纷纷向禄东赞祝贺道,然后我把线系在这只蚂蚁......余下全文>>
春天雪莲 &
•回答
•回答
•回答
•回答
•回答
文成公主进藏》
全文可分为四部分:松赞干布智慧的使臣顺利通过了唐皇的考验:文成公主进藏途中发生了一系列的故事,求亲成功。
第三部分(第5~13自然段)。
第二部分(第2~4自然段)。
第四部分(第14自然段):吐蕃年轻首领松赞干布爱慕漂亮又聪明的文成公主: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文成公主进藏使内地和西藏的关系更亲密了,最终与松赞干布结为夫妇,派使臣到唐朝求婚
文成公主 汉藏友好的使者——文成公主 文成公主(?-680),唐太宗李世民宗室女。汉族。她聪慧美丽,自幼受家庭熏陶,学习文化,知书达礼,并信仰佛教。 松赞干布是藏族历史上的英雄,崛起于藏河(今雅鲁藏布江)中游的雅隆河谷地区。他统一藏区,成为藏族的赞普(“君长”之意),建立了吐蕃王朝。唐贞观十四年(640),他遣大相禄东赞至长安,献金5000两,珍玩数百,向唐朝请婚。太宗许嫁宗女文成公主。 十五年(641),文成公主在唐送亲使江夏王太宗族弟李道宗和吐蕃迎亲专使禄东赞的伴随下,出长安前往吐蕃。松赞干布在柏海(今青海玛多县)亲自迎接,谒见道宗,行子婿之礼。之后,携文成公主同返逻些(今拉萨)。文成公主在吐蕃生活了近40年,一直备受尊崇。 据《吐蕃王朝世袭明鉴》等*记载,文成公主进藏时,队伍非常庞大,唐太宗的陪嫁十分丰厚。有“释迦佛像,珍宝,金玉书橱,360卷经典,各种金玉饰物”。又给多种烹饪食物,各种花纹图案的锦缎垫被,卜筮经典300种,识别善恶的明鉴,营造与工技著作60种,100种治病药方,医学论著4种,诊断法5种,医疗器械6种。还携带各种谷物和芜菁种子等。 永徽元年(650),松赞干布去世后,文成公主一直居住在西藏。她热爱藏族同胞,深受百姓爱戴。她曾设计和协助建造大昭寺和小昭寺。在她的影响下,汉族的碾磨、纺织、陶器、造纸、酿酒等工艺陆续传到吐蕃;她带来的诗文、农书、佛经、史书、医典、历法等典籍,促进了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加强了汉藏人民的友好关系。她带来的金质释迦佛像,至今仍为藏族人民所崇拜。 永隆元年(680),文成公主逝世,吐蕃王朝为她举行隆重的葬礼,唐遣使臣赴吐蕃吊祭。至今拉萨仍保存藏人为纪念她而造的塑像,距今已1300多年历史。 青海省玉树县也建有文成公主庙。庙中央的文成公主坐像,端坐于狮子莲花座上,身高8米,形象生动,雕刻精细。这里一年四季香火不断,酥油灯昼夜长明,前来朝拜的藏汉群众络绎不绝。相传文成公主前往拉萨途中,曾在此地停留很长时间,受到当地藏族首领和群众的隆重欢迎,她深受感动,便决定多住些日子,并教给当地群众耕作、纺织技术。现文成公主庙已被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参考**:百度百科
文成公主像[编辑本段]■公主简介
文成公主(?-680),唐朝宗室之女,汉族。她聪慧美丽,自幼受家庭熏陶,学习文化,知书达理,并信仰佛教。
松赞干布是藏族历史上的英雄,崛起于藏河(今雅鲁藏布江)中游的雅隆河谷地区。他统一藏区,成为藏族的赞普(“君长”之意),建立了吐蕃王朝。唐贞观十四年(640),他遣大相禄东赞至长安,献金五千两,珍玩数百,向唐朝请婚。太宗许嫁宗女文成公主。
7世纪,西藏王松赞干布震撼唐朝。当时,唐朝拥有世界最先进的经济文化。唐太宗崇尚“一桩婚姻就相当于10万雄兵。”16岁的文成公主知书达理,朴素大方,主动应征作25岁的松赞干布夫人。相传,禄东赞携带众多的黄金、珠宝等,率领求婚使团,前往唐都长安请婚。不料,天竺、大食、仲格萨尔以及霍尔王等同什派了使者求婚,他们均希望能迎回贤惠的文成公主做自己国王的妃子。为之,唐太宗李世民非常为难。为了公平合理,他决定让婚使们比赛智慧,谁胜利了,便可把公主迎去,这便是历史上的“六试婚使”(又称“六难婚使”,也有“五试婚使”之说,拉萨大昭寺和布达拉宫内至今完好地保存着描绘这一故事的壁画)。
松赞干布像贞观十五年(641年),文成公主在唐送亲使江夏王太宗族弟李道宗和吐蕃迎亲专使禄东赞的伴随下,出长安前往吐蕃。松赞干布在柏海(今青海玛多)亲自迎接,谒见李道宗,行子婿之礼。之后,携文成公主同返逻些(今拉萨)。文成公主在吐蕃生活了近40年,一直备受尊崇。
据《吐蕃王朝世袭明鉴》等*记载,文成公主进藏时,队伍非常庞大,唐太宗的陪嫁十分丰厚。有“释迦佛像,珍宝,金玉书橱,360卷经典,各种金玉饰物”。又给多种烹饪食物,各种花纹图案的锦缎垫被,卜筮经典300种,识别善恶的明鉴,营造与工技著作60种,100种治病药方,医学论著4种,诊断法5种,医疗器械6种。还携带各种谷物和芜菁种子等。
永徽元年(650年),松赞干布去世后,文成公主一直居住在西藏。她热爱藏族同胞,深受百姓爱戴。她曾设计和协助建造大昭寺和小昭寺。在她的影响下,汉族的碾磨、纺织、陶器、造纸、酿酒等工艺陆续传到吐蕃;她带来的诗文、农书、佛经、史书、医典、历法等典籍,促进了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加强了汉藏人民的友好关系。她带来的金质释迦佛像,至今仍为藏族人民所崇拜。
永隆元年(680),文成公主逝世,吐蕃王朝为她举行隆重的葬礼,唐遣使臣赴吐蕃吊祭。至今拉萨仍保存藏人为纪念她而造的塑像,距今已一千三百多年历史。
青海省玉树县也建有文成公主庙。庙中央的文成公主坐像,端坐于狮子莲花座上,身高8米,形象生动,雕刻精细。这里一年四季香火不断,酥油灯昼夜长明,前来朝拜的藏汉群众络绎不绝。相传文成公主前往拉萨途中,曾在此地停留很长时间,受到当地藏族首领和群众的隆重欢迎,她深受感动,便决定多住些日子,并教给当地群众耕作、纺织技术。现文成公主庙已被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中国历史上,有不少以公主或宗室女下嫁蕃邦国王和亲的事例,唐太宗时期,文成公主远嫁吐蕃,便是和亲情况的典范。在她是影响下,汉藏两族的友谊有了很大的发展,所以把文成公主誉为最成功的女外交家实不为过。
吐蕃就是现在的西藏,唐代以前和中土没有来往。据说吐蕃人是东晋末年南凉国王鲜卑人秃发利鹿孤的后代,因失国而辗转流徙到青藏高原,为纪念祖先,他们以“秃发”为国号,后依语音相近讹变为“吐蕃”。吐蕃人过着以游牧为主的生活,饲养牦牛、马、猪和独峰骆驼,有的也种植青稞和荞麦。公元七世纪,弃宗弄赞继位作了吐蕃赞普(吐蕃国王),人们又称他为松赞干布,是一位骁勇慓悍的领袖,他率领队统一了......余下全文>>
《文成公主进藏》是一篇略读课文。有关文成公主的民间故事很多,课文所选的这个民间故事以历史真实为依托,却又与历史有所出入(文成公主入藏发生于盛唐太宗李世民时期。当时,大唐周边许多小国甘愿俯首称臣。在青藏高原的吐蕃国国王松赞干布,非常愿意与唐朝交往,以求婚方式以求永好。这次联姻与历史上汉宣帝时昭君出塞一样,是对双方都有好处的事,同是两桩比较美满的婚姻,不含有屈辱的和亲关系,因而也就越发体现事情的美好),反映了百姓对文成公主的崇拜和爱戴。故事首先讲述了文成公主进藏的原因——吐蕃年轻首领松赞干布爱慕漂亮又聪明的文成公主,派使臣到唐朝求婚,而智慧的使臣顺利通过了唐皇的考验,求亲成功;接着重点讲述了文成公主进藏途中的一系列故事——搭桥、铺路、遇到恶乌鸦和神鸟天鹅、移山等;最后点明了文成公主进藏的不朽功绩。文章语言生动,叙述张弛有度,扣人心弦,极富传奇色彩和浪漫主义风格。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从生动的民间故事中,了解百姓传诵的文成公主为民族团结和西藏繁荣昌盛做出的贡献;一是通过阅读本篇课文,练习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简要讲述故事,提高独立阅读的能力。教学本文的重点是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了解故事内容,简要讲述故事,激发学生阅读民间故事的兴趣。
文成公主进藏的传说
唐朝文成公主嫁给藏王松赞干布的故事,流传1000多年了。汉藏联姻促进了民族团结,特别是对藏族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当时汉族的纺织、建筑、造纸、酿酒、制陶、冶金、农具制造等先进生产技术,以及历 法、医药等都陆续传入了藏族地区。同时,汉族也吸收了不少藏族的文化。 藏族民间至今还流传着许多文成公主进藏的故事。其中一个传说故事是这么说的:藏王松赞干布派了一位叫禄东赞的使者前去长安求婚。当时前往长安求婚的使者共有7人。起初,唐朝皇帝认为西藏太远,不愿将公主远嫁。于是同大臣们商量,出了几个难题来考这7位使宅企图将藏王的使者难住,以便谢绝这门婚事。 第一个难题是将500匹小马放在中间,500匹母马拴在四周。让这7位使者分辨出每匹小马的亲生之母。其他6位使者无法辨认,他们把小马牵近母马,不是踢就是跑,小马怎么也不敢近母马的身。藏王使者懂得马性,他让人给母马喂上等草料,让它们吃饱。饱食的母马叫将起来,招呼自己的小马去吃奶。于是100匹小马纷纷来到自己的母亲身爆藏王使者毫不费劲的解答了这个难题。 第二个难题是要用一根线穿过一块中间有弯曲孔道的玉石。那6位使者花了半天的时间,相尽办法都未能穿成。最后轮到藏王的使宅他的办法倒也简单,他捉来一只小蚂蚁,先把细线粘在蚂蚁的脚上,然后在玉石的另一个孔眼处抹一些蜂蜜,蚂蚁闻到蜜香,就赶紧沿着弯曲的孔道往里钻,结果又是藏王使者得胜。 第三个难题是将两头刨得粗细一般的一根大木头,让7位使者分清哪头是树梢,哪头是树根,同时说出其中道理。那6位使者看过来,看过去,量了又量,怎么也分不出来。藏王使者叫人把木头放在 河里,木头一浮起,前头轻,后头重,轻者为梢,重者为根,一清二楚。 藏王使者的聪明才智使皇帝很惊讶,也很喜欢他。最后又出了一道难题:谁能在300个穿着打扮一模一样的姑娘中认出谁诗主来?这7位使者都从未见过公主,要认出来谈何容易!那6位使者挑最漂亮的认,结果都认错了。藏王使者从一伴老妇那里得知公主从小爱擦一种香水,经常引着飞蝶在头上飞。藏王使者根据老妇这一指点,从300个姑娘中认出了公主。 皇帝只得同意将公主许配给藏王。藏王使者见了公主说:&你去西藏的时候,别的东西都不必带,只要带些五谷种籽、锄犁和工匠就行,这样就可以帮助我们西藏种植更多更好的庄稼。& 文成公主进藏时,皇帝送给她的是500驮五谷种籽、1000驮锄犁,还有数百名最好的工匠。 相传当年文成公主辞别父母,离开长安以后,爬山涉水,历尽艰辛来到荒漠的高原上,由于离亲人和家乡越来越远了,不由得思念起远在长安的父母来。她想起临别时母亲送给一面宝镜时说的话:若怀念亲人时,可从宝镜里看到母亲。于是急忙取出&日月宝镜&,双手捧着照起来,不照则已,一看反倒吃了一惊。原来文成公主从镜子里看到的并不是母亲,而是自己满脸憔悴的愁容。她一生气,把宝镜摔在地上。没想到,宝镜一落地,立刻化成一座高山---后人称之为日月山。它恰好挡去了一条东去河流的去路,河水不得不掉头回流。于是人们称这条河叫倒淌河。有人甚至说这河水就是文成公主的眼泪哩!这日月山和倒淌河就在青海省西宁附近的青藏公路旁。
从汉族地区来的王后文成公主,
带来不同的粮食共有三千八百类,
给西藏的粮食打下坚实的基础。
从汉族地区来的王后文成公主,
带来不同手工艺的工匠五千五百人,
给西藏的工艺打开了发展的大门。
从汉族地区来的王后文成公主,
带来不同的牲畜共有五千五百种,
使西藏的乳酪酥油从此年年丰收。......余下全文>>
猜你感兴趣
服务声明: 信息来源于互联网,不保证内容的可靠性、真实性及准确性,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Copyright &
Powered by30.文成公主进藏(完美版)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文档贡献者
评价文档:
30.文成公主进藏(完美版)
大小:4.64M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查看: 884|回复: 0
四年级语文公开课《文成公主进藏》课堂实录
观摩课资料&&《文成公主进藏》课堂实录
杭州天长小学 蒋军晶
记住,这是一个民间故事
师:很高兴来四(3)班上课,今天我们一起来读一个故事。这个故事的名字叫──
生:文成公主进藏。
师:这个故事的作者是(手指板书)──
生:蒋军晶
师:各位,蒋军晶是我(笑),我可不是这个故事的作者。但是,我还是要追问你们,这个故事的作者是谁?
生:(低头看注释)《藏族民间故事选集》。(笑)
师:这是一本书,作者是人。
生:上海文艺出版社。(笑)
师:那是出版社。你知道?
生:是文成公主。(大笑)
师:胡说,还松赞干布呢。(笑)
生:是老百姓。
师:对啊,这是一个民间故事(板书:民间故事),民间故事是没有具体的作者的,所以你们在注释里也找不到的。如果一定要作者,那就是当时的老百姓,民间故事是口口相传的故事,是我讲给你听,你讲给他听。是爷爷讲给爸爸听,爸爸讲给儿子听,就这样越来越多的人的知道这个故事,传了一代又一代。
这是一个藏族的民间故事
师:这个民间故事还有一个特点,这是一个少数民族的民间故事。是哪个民族的故事呢?
生:是藏族的故事。
师:你们怎么知道?
生:我是从《文成公主进藏》的“藏”字推测的。
师:真聪明,这个藏就是“西藏”的“藏”,是“藏族”的“藏”。所以在这个故事里面有好多藏族的人名、地名,下面请快速浏览课文,只要看到藏族的人名地名就把它圈出来。
(学生圈画)
师:藏族的人名有一个,地名有好多。画好的自己在座位上把词语读一读。
(生读词语)
师:谁来读这个人名?
生:松赞干布。
师:跟他一起读,那一个字儿念“干”,读得很准确。
(生跟读)。
师:地名呢?每人说一个,最好从前往后说。
生:青藏高原。(这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
生:吐蕃。(“蕃”字念得非常准确)
生:路纳。
生:达尤龙真。(四个字的地名读的时候要连贯一点)
生:乃巴山。
生:拉萨。
师:来,我们把这些词语连起来读一读。这个故事讲的是文成公主经路纳,过达尤龙真,翻过乃巴山,走了一程又一程,最后来到吐蕃的中心城市拉萨,见到了松赞干布,从此,他们幸福地生活在一起。(笑)
师:这是一个“困难型”的民间故事,这类故事就是讲主人公遇到困难、解决困难的过程。来,你们也像蒋老师这样,把这个故事的梗概说一说。
生:(一孩子讲,讲得挺连贯)
这是一个“困难型”的藏族民间故事
师:民间故事有一个特点,容易讲,也容易记住,否则就没法流传啊。这个故事有没有这个特点呢?我们来检验一下。
师:来,我们先看其中一个情节,自己先读。(PPT打出一个自然段)。
文成公主过河以后,一只小鸟飞来,说:“公主,公主,这儿是片沼泽地,不好走。”文成公主听了,剪了一把羊毛撒在地上,就走过去了。大家说,因为文成公主撒了这把羊毛,所以路纳这个地方的牛羊一直都长得又肥又壮。
生:(生读)
师:哇,每个同学都读得那么认真,奖励你们再读一遍。(笑)
生:(再读一遍)
师:你们现在读了两遍了,请看幻灯片,上面什么字也没有了(打出一张空白PPT),你们能把这段故事讲出来吗?举手的同学寥寥无几啊。这样吧,老师来试试看,如果待会我讲不出来你们帮助我好吗?
生:(纷纷点头,表示乐意)
师:文成公主过河以后,一只小鸟飞来(停顿)……这只小鸟好像说了一句话,说了什么呢,我忘了,谁能帮我。(板书:小鸟说──)
生:一只小鸟飞过来说──“公主,公主,那儿是片沼泽地,不好走。”
生:一只小鸟飞过来说──“公主,公主,那儿是片沼泽地,不好走,你回去吧。”
师:哎?两只小鸟都连叫两声“公主,公主”,为什么?
生:连叫两声是表示公主很着急,小鸟希望公主安全。
师:所以啊,你们在说的时候,小鸟着急的语气还是要说出来的。继续……
生:一只小鸟飞过来说──“公主,公主,这里是片沼泽地,不好走。”
生:一只小鸟飞过来说──“公主,公主,这里是沼泽地,你走不过去的。”
师:哎?刚才很多小鸟说话了,意思都差不多,但具体字词也不是一模一样,这样可以吗?
生:可以。
师:我们背李白的《静夜思》都要求要背得一模一样──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为什讲故事的时候就可以有点不一样呢?
生:读诗的时候每个字包含很多意思,但是讲故事的时候有些词语可以用另外的词语代替,只要大致意思一样就可以了。
生:讲故事只要把大致意思讲清楚就可以了。
师:哪怕同一个人讲,今天讲和明天讲也不可能一样。所以,讲故事,只要意思对就可以了。好,我们继续往下讲。遇到这么大的困难,公主有没有退缩?(没有)是的,她没有退缩,只见她──(板书:只见她──)
生:只见她──从她衣服上剪了一把羊毛就过去了。
师:文成公主衣服上哪来羊毛?(笑)
生:只见她──剪了一把羊毛撒在沼泽地上就过去了。
生:只见她──剪了一把羊毛撒在地上,就轻轻松松过去了。
生:只见她──剪了一把羊毛撒在沼泽地上,过去了。
师:后来这个地方还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直影响到现在,(板书:从那以后──)那个地方到底发生了什么变化呢?
生:从那以后──那里的牛羊长得又肥又壮。
生:从那以后──路纳这个地方的牛羊长得又肥又壮。
生:从那以后──那里的牛羊长得又肥又壮。
师:我们一起来配合完成讲这个情节。在半路中,文成公主和她的随从遇到了一片沼泽,一只小鸟飞过来,它对文成公主说──
生:公主,公主这里是片沼泽地,飞不过去的。
师:但是文成公主并不退缩,只见—她—
生:从羊身上剪下来撒一把羊毛就过去了。
师:从那以后──
生:从那以后,那里的牛羊就长得又肥又壮。
师:刚才我们是合作把这段故事讲完的。你一个人能不能把这个情节讲下来?
生:(认真练习,然后请一个孩子单独来讲,因为前面练习得比较充分,学生顺利讲完)
师:难道在进藏之路上,阻挡他们脚步的只有这一片沼泽吗?(板书:一片沼泽)还有什么?
生:还有一条河。(板书:一条大河)
生:路上一座乃巴山挡住了他们。(板书:一座高山)
生:还有一只可恶的乌鸦说了坏话。(板书:一只恶鸟)
师:你们“一片沼泽”这个片段已经会讲了,其他情节会讲吗?这样好不好,你自己再去读读相关的段落,练习讲一讲好不好?
生:(学生读书练习,大概准备了5分钟)
师:蒋老师讲“一片沼泽”这个片段时,怎么也记不住,是你们帮助我。但是现在蒋老师进步了,其他情节我读了一遍就能讲了,你相不相信?
生:相信!
师:这么信任我?要不要检验一下?你们随便点,你喜欢听哪一个,我就讲哪一个。
生:一条大河。
师:请听我讲──文成公主和她的随从在半路上遇到一条河,这时候一只小鸟飞过来,小鸟飞过来对公主说:“公主,公主,这条河很宽,过不去的,你还是回去吧。”文成公主可没有退缩,只见她找了一截树干横在河山,结果树干就变成了一座桥,从此那座桥就叫作内地桥。(掌声)
师:还想听哪一段呢?
生:我还想听“一座高山”这一段。
师:请听我讲──半路上文成公主和她的随从遇到了一座高山,这时候一只小鸟飞过来说:“公主,公主,这座山太高了,你还是回去吧。”只见文成公主把山往身上一背,竟然把山背在了一边,他们就过去了。从此以后那座山脚下就有公主的脚印。(掌声)
生:老师,你讲遇到恶鸟那一段吧。
师:那我就开始讲了。半路上他们来到一个叫达尤龙真的地方,这时候飞过来一只恶鸟,那是一只怪乌鸦,它说:“公主,公主,松赞干布已经死了,你回去吧,见不着他。”文成公主听了那个伤心啊,只见她在一个地方住了下来,咬破自己的手指,写了血书来纪念松赞干布,右边的头发散下来也没有去梳理,从此那个北边的树木稀,南边的树木密。(掌声)
师:怎么样?为什么我现在读一遍这些都能基本上讲下来?我为什么进步那么快?
生:因为蒋老师你记住了关键词。
师:你所说的关键词就是“小鸟说”“只见她”“从那以后”这几个关键词。
生:因为你记住了这个格式,现实遇到了什么困难,然后是做法和结果。
师:民间故事就是这样,很多情节其实是有“格式”的,是有规律的。这个民间故事是克服困难型的民间故事,它的格式就是“动物来说话,公主来出手,神奇延续久”。通俗地讲,就是遇到困难,动物来说话,小鸟不说,小鱼说,小鱼不说小鸡说(笑),遇到困难以后,主人公肯定会解决困难,很多时候一个动作、一个道具就把困难解决了。解决以后,总会发生奇迹,奇迹还能延续到现在。所以这几个词跟我读一读。小鸟说──,只见她──,从此以后──,直到现在──
一条大河  小鸟说──
一片沼泽  只见她──
一只恶鸟  从此以后──
一座大山&&
师:下面请你们自己根据这个“结构”自己练习说一说自己最喜欢的那个情节。
生:(学生练习)
师:下面请你们四人一小组合作,一人说一处“困难”,把文成公主进藏的过程连起来说一说。
生:(学生连起来讲,获得掌声)
师:既然这四段情节是差不多的,那么我们索性把其他三个困难去掉,只留下一个行不行?
生:不行,因为文成公主进藏真的遇到很多困难的。
生:这样的话,好像文成公主进藏好像很简单似的。
生:如果写一个感觉很单调,不知道文成公主在进藏的时候有多辛苦了。
生:虽然意思都是差不多的,如果不写几个,就不能体现文成公主进藏是的艰辛。必须要多些疑点,不然这个故事太单调,不丰富。
师:说得有道理。是啊,文成公主进藏遇到了很多很多困难。《文成公主进藏》的民间故事其实有很多版本。其中有一个版本提到了这“日月山”(PPT出示日月山图片、文字)。
师:从此那里的人就把这座山叫作日月山,山上的土都是火红色的,为什么会这样呢?下面请你们讨论创编。开始。
师:真的,你只要指导这个民间故事的特点你不但马上会讲,而且马上就会创编了。
生:走着走着,文成公主又遇到日月山,但是她并没有退缩,她一只手把整个山撑了起来,把它给抱到日月之中去,但是她太累了,手都磨出血来了。从此以后,日月山的土就变成红色的了。
师:讲得不错哦。但蒋老师看过的民间故事比你们多,大多数困难型民间故事的主人公克服困难不用流血,不用牺牲(笑)。
生:文成公主和她的随从们走啊走啊,遇到了非常高的一座山,小鸟飞过来说,这里这个山又高又冷你还是回去吧。只见文成公主生了一把火放在地上,从此这里的地方就被火给烤成了红色,月亮和之前一样冷,所以就叫日月山。
师:太棒了,掌声鼓励。不过蒋老师又有问题了,你们既然都认为要丰富一点,多一点,我们就多讲几个文成公主遇到困难、克服困难的情节,说8个、10个,行不行?
生:如果编8个太啰唆了,那么多艰辛,公主也撑不下来的呀。
生:虽然遇到了可能也是10个、8个,写出来会非常啰唆,后面人也记不住。
师:讲了非常重要一句话,给他掌声。因为民间故事是要流传的,如果太长记不住就没法流传起来了。真棒。
生:文成公主是有可能遇到了10个、8个很大的困难,都写出来后人会觉得很烦,记不住,传下去也没有意思了。
师:所以这么多困难,一般说故事的人会选择代表性的3个或者4个,而且3个居多。但是老百姓很聪明的,为了表明文成公主遇到的困难很多很多,他们往往会在故事里说一句话,请你把它找出来。
生:我找到的是──就这样,文成公主和她的随从们,跨过一条条大河,翻过一座座高山,走了一程又一程,终于来到了西藏。
师:是的,民间故事里这样的句子很多的。跟我来读。就这样,跨过──(生接)一条条大河,翻过──(生接)一座座高山,走了──(生接)一程又一程,走啊走,走啊走,走啊走……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文成公主进藏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