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一 筒 游=戏 软 件 那里 面 游 戏更 新了吗?还苹果6有没有手电筒别的?

有没有喜欢听戏的拉拉?
我们爱听戏    我和老婆有个共同的爱好,就是爱听戏。她的母亲是剧团里的演员,从小耳濡目染,自称少时扮过贾宝玉,和同学拉台唱过红楼梦。并经常炫耀地说尹桂芳当年就住在她家旁边。我故作惊讶地问她就住你家隔壁?老婆方小声说,不是,我家住在芳华剧团旁,然后胸一挺,那不就是隔壁么?    她爱越剧,酷爱那种,而且比较色,爱看清俊小生,她说和妈妈看演出,茅威涛演完了谢幕,“我做势要冲上去”,这是原话,“要不是我妈拉着,我就冲上去了”。    我们在宁波,碰巧绍兴小百花的吴凤花来甬演出,于是冒着倾盆大雨去看了一出送花楼会,虽然最爱是尹,但看现场还是很过瘾,戏完了我们拥上前去挤在阿姨大婶堆里看吴凤花谢幕,完毕,她头一甩说,吴凤花一定去霄夜了,我们去找找。    老婆的母亲唱戏教戏,外婆江南美人,是标准的尹迷,据说迷得不亚于现在的少年们迷歌星。文革时外婆曾托女儿送副玉镯给尹,艺术家当然婉拒了。就老婆的表现看来戏迷也是血脉传承的。    十生九尹,看尹剧不得不提王君安,那个嗓音、唱腔、扮相,个头也有,身段也美,看她的表演方知什么叫作行云流水,清越、婉转、雍容、典雅,用老婆的话说,人未到,一声行腔先让人听得起一层鸡皮疙瘩。她比茅小八岁,戏龄却相同,天份极高,条件又好,在尹桂芳身边长大,是尹的嫡传,十六岁成名,朱颜韶华,风光无限。如果她不离开,茅威涛哪有这般一壁江山,风光占尽,——她实在比茅唱得好。    可惜伊人已去,在水一方。她走的时候尹桂芳不见她。    快十年了吧,网上关于君安的论坛依旧人声鼎沸,问君归期未有期。  犹记君之旧采,那神正荡波,飞近花丛,莫似缕风。不管咻咻,早与相知芳露。还教一片随云去,又却思玉问妙曲。等几时,重觅芳踪,已入小窗心语。    不过老婆更喜欢看茅,理由只有一个,茅的扮相更清俊秀雅,讨人喜欢:(    尹桂芳一辈子可真不容易,我和老婆论及她和竺水招,一生一旦,水样的年华,绝代名伶,琴瑟和谐,弦断有谁听,一个终身未嫁,一个弃旦改生,结义金兰相依为命的两个人,分又分得那样绝决。水招那样一美丽温柔之女子,死却死得如此惨烈。不知道尹桂芳当年得知水招之死,作何感想。前尘往事,都付于这壁上的青苔,曾经美丽、茂盛,却是寂寞苍凉了。附张小照,她们当年真得很美丽。    老婆说最好自己是小报记者,去挖掘一下她们悲欢离合留给后人的疑团。她的奇谈怪论常常遭我怒喝,作垂头丧气状。    比起越剧,我更爱南昆,怎生一个雅字了得。老婆也听,不过还是更爱越剧,一家三代颇俱江南情节。说到昆曲,有一段时间我们经常拿出杨凡的游园惊梦听里面的段子,到底是名家配唱,那个荡气回肠,心驰神住,温婉动人的宫泽理惠和其恶无匹的王祖贤,建议拉片还是由T来演,见不得王祖贤那付装出来的色迷迷相,头发梳成板刷,有眼无神,一副自命风流相让人恨不得把她从电视里拖出来打一顿再扔回去。嘿嘿,扯开去了。    少年时看林妹妹牡丹亭艳曲警芳心,呵呵,好个如花美眷,似水流年,看得魂都没有了,尚有气在,于是去找来听,却原来这些曲词是可以这样唱的,没有人告诉过我,我“发现”原来那些“字”可以这样“唱”的,我就象是刘姥姥,有些痴痴呆呆的。后来听西厢记,听单刀会,听夜奔,听胡笳十八拍,听听不过瘾,再找剧本来看。    戏曲是逝去岁月里的童话,用别样的语言有血有肉地生活,他们的纯真和刚烈总是朴面而来,他们在我眼前咿咿呀呀地唱,我也生活在他们的世界里,和他们一起诉衷肠,照肝胆,称王拜相,闲话渔樵,清新婉丽,壮怀激烈,籍着那音那影,我和他们一起追溯自己的前尘往事、流水落花。戏台虽小,天地乃大,那一锅悲欢离合、感天动地的血气,全在了。    只是一转头,我看到的仍是逼仄的天空和灰淡的墙壁,他们离我那么近,却又那么远,唉,直到今天,仍觉得他们离我那么近,却又那么远,当然地,他们终是离我那么近,却又那么远啊。    京剧老婆只爱看武戏,而我独钟程氏。孔子说三十而立,“而立”?对我来说,是不是意味着三十岁读懂唐诗,爱听京戏,有个老婆,先立家,才开始立业?我常常安慰老婆说,小时候算命说我大器晚成。她很乖,很配合地夸我,即使我打死只苍蝇,她也会说老公你真了不起。于是常常被我追打。她背着我绘声绘色地向朋友哭诉,说我对她非打即骂,生活在地狱里。唉,又扯远了。    喜欢听京戏不过这两年吧,真是造化弄人,我一直觉得自己应是少年成名,宝马簪花那种。大器晚成?二十八立业算晚了吧?“又谁知人生数顷刻分明”!    呵呵。两年前看过一本小说,其中引了锁麟囊的一段:  一霎时把七情俱已味尽,参透了酸辛处泪湿衣襟。我只道铁富贵一生铸定,又谁知人生数顷刻分明。想当年我也曾撒娇使性,到今朝哪怕我不信前尘。这也是老天爷一番教训,他叫我收余恨、免娇嗔、且自新、改性情、休恋逝水、苦海回身、早悟兰因。可怜我平地里遭此贫困,我的儿啊,把麟儿误作了自已的宁馨。  真是芳草满襟怀,这人世间,半颓楼台,一壁残照,可是一个愁字分明。  从此爱上程砚秋。一发不可收拾。    且看这段:当日里好风光忽觉转变,霎时间日色淡似坠西山。在轿内只觉得天昏地暗,耳听得,风声断,雨声喧,雷声乱,乐声阑珊,人声呐喊,都道是大雨倾天。那花轿必定是因陋就简,隔帘儿我也曾侧目偷观:虽然是古青庐以朴为俭,哪有这短花帘,旧花慢,参差流苏,残破不全。轿中人必定有一腔幽怨,她泪自弹,声续断,似杜鹃、啼别院,巴峡哀猿,动人心弦,好不惨然!  写戏文的人是孤灯明月的天才,唱戏的人是疯子,看戏的人是傻子,虽是满腹柔肠,一腔悲绪,却得了人生的真趣。喜爱程派的人很多,程的好处我就不言语了,喜欢也是一种缘份吧。    老婆又说,人家听京戏,都是摇头晃脑作陶醉状,哪里象你这样正襟危坐?——真是讨打!    她有时会在我耳边哼哼黄梅戏,这个戏不说也罢,只觉得韩再芬真美,好有女人味,千娇百媚,万种风情。马兰很会演戏,现在和那个酸滑才子夫唱妇随去了。吴琼很可惜,唱得再好,既生瑜,何生亮。戏文也罢了,还动听,就是有点土。    秦腔少时深恶之,年龄大了,对这戏剧里的古董,渐生出新的认识来。先看那戏服,全不似京剧的华美,越剧的淡雅,粗拙而古朴,倒也亲切。戏台上的人一身短打,声嘶力竭,台下的傻子们,如饮烈酒,有些呛人,却也芬芳。    难得老婆和我都爱听戏,虽然各有所好,都是用心去听那种。不知俞伯牙遇到钟子期是幸还是不幸,毕竟伯牙最终因子期毁了名琴。我和老婆,是对方心弦的听者,却也怕弦断有谁听的悲凉。    罢了,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我们相爱,我们一起看戏,碗里有肉,手中有酒,耳中有戏,可谓快意平生了。呵呵。  
  我爱越剧,此是最爱。  喜范派,尹派。。。  京剧爱程派  昆曲,爱那股独特的雅致    不多说了,今日有事  遇上此贴,甚是欢欣    
  我喜欢看戏
黄梅戏是我看过多点点的
呵呵 不过我不懂
只是会去看
      京剧爱程派            不多说了,今日有事    遇上此贴,甚是欢欣  
  最爱也是京剧程派  /zhuanti/zt-jjcpmjmdxs.htm    但是,其实我听不出来,呵呵,我lp喜欢。  越剧也喜欢,听她唱得比徐王都好,哈哈。
  楼主好兴致,更是好文书:)  想必楼主和夫人一定是性情中人.  碗中肉来,手中酒;耳中戏来,醉其中.    呵呵,我虽不是很喜欢看戏,可却偏爱楼主写的这篇杂文.有种意境在眼前,陶醉在其中的味道.呵:)      好美的一道风景...
  牡丹亭
呵呵,我家那个是姓钱的越迷.喜欢在家哼哼,我那难受劲,就跟让她看球赛一样.
  比较喜欢听黄梅戏,越剧,京剧,其他的没什么 爱好。
  谢谢崭新世界:)    我家老婆是女球迷,我不是,看也是陪她,如果不是特别重要比赛,看着看着会走神。呵呵。
  越剧,最爱惜别离一折
  我喜欢看戏,听戏有时会听不懂,尤其是越剧.家里的遥控器只要到了我手上,我就会调到戏曲频道.:)
  我喜欢京戏,家里大人是票友,从小就听一些传统曲目:贵妃醉酒~~ 四郎探母~~
    最爱程派:锁麟囊~~
  最爱越剧,喜欢茅威涛,肖雅的盘妻索妻也喜欢  其次是京剧,“最爱程派:锁麟囊~~”和楼上的一样:)  
  看这些老照片,有种特别的感觉在里面。尹桂芳和竺水招的小照。
  虽然不怎么看京剧的生戏,但是很爱看小生的扮相,英姿勃发,气宇轩昂,年轻时代的叶盛兰,漂亮吧?!
  再来一张:)
  前两天有十几张戏票,到处找人看,免费都找不着人看,差点砸在我手里,我还以为,再也没有人愿意看戏了呢
  to 弱衣绿舄  哪儿的,我看啊,不行就送我奶奶,呵呵
  最爱越剧。钱惠丽,章瑞虹,吴凤花等等等等——  原来陈颖是唱徐派的啊,怪不得《送凤冠》的反串版里面的小生演的那么有意思。功力不错啊    京剧由着《锁麒麟》开始喜欢程派了
楼上的,你喜欢越剧,我就&忍&了,喜欢京剧,我就&忍无可忍&了.以后有戏剧,我就看英超,意甲,F1....哈哈,坚决支持体育赛事.
  我爸是个大戏迷,可惜一出生就倒了仓。他老人家经常操京胡自拉自唱,尤喜苏三起解。那个小嗓阿,唱得我们全家都要窦娥冤了,遂改麒麟童周派老生。  我妈年轻时是个大文青,除了郭兰英,沙奶奶选段更是慰问灾区广大人民群众的经典保留曲目。  耳濡目染,我们姊妹三个都喜欢京戏。我比较喜欢听老生,老旦,铜锤花脸。旦角喜欢程派。喜欢唱念,不太爱看座打。  我两个姐姐比较厉害了,一个通晓各种理论,一个则迅速朝票友的方向发展。  戏曲是多么好的东西啊,可惜现在大家都去欣赏交响乐芭蕾舞了~~~!  羡慕楼主,我也想找个喜欢戏曲曲艺的女朋友!  
  弱衣绿舄美女妹妹,下回再有戏票,你发不出去,就记着给我吧。我们家老爷子好这口。先谢谢了~~~
  我,我,我
  铁杆戏迷啊
  偶尔会被陶醉。。。(我是男生)
  哈,都跳出来喽,我附庸一哈
  看了半天为哈么没人稀饭梅派哦..............      杨梅搭档的戏多好啊...............
  我喜欢梅派的身段和唱腔    尤其霸王别姬贵妃醉酒宝莲灯
  呵呵    这么多喜欢的:),不错不错    啥时候,左岸里头有这么多人就好了:(
  http://suhuilinglong.51.net/xibieli.mp3      这个是陈辉龄和茅威涛的《惜别离》mp3
  pnm://www./shj/bbs/UploadFile/孔雀东南飞.rm    最后奉献一把  这是颜茅版的惜别离视频
  小麦,你们夫妇双双回深圳来算了。  距离辛苦。
  好久不看,惜别离。
  惜别离不错,谢谢。我家胖子很喜欢这段,颜佳年轻时真漂亮。
  做个记号,等有空再来向楼主讨教  俺也喜欢戏曲,却是不得要领
  我是天天听一遍王君安唱的 桑园访妻 选段
很享受啊!
  我喜欢越剧.最喜欢越剧的&&红楼梦&&  还喜欢昆曲的&&游园惊梦&&因为王祖贤的那部电影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我喜欢京剧 越剧(红楼梦) 再就是广东粤剧,我刚看了一下好象没  人说道粤剧,不知道有没人和我一样
  昆曲——越剧——黄梅戏    喜欢昆曲牡丹亭。    楼主可否发个欣赏戏曲的地址?
  粤剧不错,很有些味道。我是自去广东之后才慢慢开始欣赏。不过地方色彩浓郁的剧种需要生长的土壤吧,对浙人来说总不如越剧来的亲切。  浙江因有越剧,地方大剧种,京昆的名角们几乎从不光顾此地,西湖边的老头老太们天天吹拉弹唱,满脸得色,浙江京昆剧院靠出租店面房来维持生计。  想当年周传瑛在民间戏班“国风苏昆剧团”的基础上组建浙江昆剧团,排演《十五贯》轰动全国,浙江居然因此号称新中国昆曲的发祥地。如今在杭州上塘路和文晖路口有个身材瘦小、面容清瞿的阿婆,梁谷音、张静娴这些著名的“世”字辈旦角,如今都已白发苍然,算起来还是她的学生,她就是张娴,昆曲界高山仰止的名字,正当盛年的头牌花旦曾将艳光四射的杨贵妃带到京城,把长安大戏院唱了个座无虚席,这已是五十年前的旧时烟花。  杭州这两年很有些振兴文化的气宇,高官们看明白杭州的本钱所在,于是浙江昆剧团和京剧团各自恢复,不过看看剧团的三产介绍,仍觉得有些索然。  至今没有看过琐麟囊现场,很是遗撼,他们一会去广州,一会去海南,一会去上海,一会去南京,就是不来杭州,呵呵。  尹派小生也是青黄不接,茅自创一派,虽然不喜,但也无可厚非,似乎再也看不到尹派弟子五代同台演沙漠王子十位何文秀共聚一堂的盛况了。  
  网站么,呵呵,多了去了,“梦江南”的论坛不错,有唱段,也有视频,听昆曲常去“袅晴丝”,可以下载,“中国京剧考”里剧本很全,不过琐麟囊的版本不好,解放后被改过的。CCTV的戏曲频道有许多视频,虽然又小又糊,但聊胜于无啦。
  这个帖子不能沉,我还要来这里寻找戏友:)  昆曲的牡丹亭我很喜欢,平时机会听,你说的网站我记下了。
  霍霍,秦腔谓之“吼秦腔”,可以比之为古代的重金属摇滚!花脸、红脸的一嗓子,震得土墙可以掉渣子,多少冤屈多少悲愤全在那一吼之中。而旦角绵延不断的啊—啊—啊—啊— 小时候听起来简直是种折磨,自从2m距离的听过真人演唱后,一下被震撼了!那种一唱三叹真的太牛了……    在余姚也看过正宗绍兴小百花的演出,忘了主角的名字了,唱的是《孟丽君》。好激动啊当时,偶尔路过剧院快开场了,于是花了20块买了张一楼第二排的票!赫赫,用手机录了好多,可惜却被扒了。
  痴迷京剧程派,程砚秋自不必说,单是那幽咽的声音就足可以让人泪流满面。青年演员里最爱五小程旦之一的张火丁,身段迤俪,扮相冷峻清秀,犹如霜天白菊,另人疯狂。尤其是她演闺房戏,美不胜收。看了她的春闺梦简直能叫人醉死,小生宋小川和她的闺中缠绵扣人心弦。还有女老生王佩瑜,她可是个极帅的小T哦,台上好风采,够仓劲,台下帅气灵秀,看了她的物家坡调戏王宝钏,好玩极了。
  哈同好这么多:)有没有喜欢余派老生的?据说当年的冬皇孟小冬如何如何,可惜嫁给杜月笙后就没下文乐,我也没听过,不知好歹啊……越剧是最爱,年轻的时候什么派都听,那时挺迷茅威涛和陈辉玲的,《陆游与唐婉》连看乐两场,还有部老片子《五女拜寿》,小时侯也是看的挺高兴的,谢晋的《舞台姐妹》也不坏
  品楼主此文,发现诸多同好,实在高兴。    喜欢越剧、黄梅。不过浸淫不深,无门无派,惟有欣赏罢了。茅威涛、钱惠丽、马兰、吴琼等皆不错,可惜没有领略过王君安的风采。    个人偏爱茅威涛,尤其是喜欢茅威涛和陈辉玲搭档。这也与初次欣赏的峰值体验有关。真正让我对越剧着迷的,不是正规演出,恰是80年代末,小百花首开风潮出的一辑《唐伯虎点秋香》磁带,电子配乐,充满谐趣,令人一改当年对戏剧循规蹈矩的认识,不觉耳目一新。  小百花此举虽有下海创汇嫌疑,但演出者超群的实力、动听的剧乐以及颇具匠心的编排还是让人倾倒不已,因此,我更愿意将它理解为对越剧的一种改革与创新。  茅威涛明朗多变的唱腔、陈辉玲婉转娇柔的表演早已超越那个年代简陋的包装、透过曲调直击我心。那时虽年少不更事,但每每沉浸其中快乐无比,并深为她们终成眷属而高兴。我从未学过越剧,但多年后仍能清晰而颇有风味地唱出其中的段子,不能不说是一次深刻的情感体验。这盘磁带从80年代末直听到94年亲戚借走不复还为止。痛失所爱,重购无门,实乃平生一大憾事。  印象中,茅、陈二人此次联手后就没有大的合作了,之后趋于沉寂,间或看到过两人的点滴消息,不禁让我惊诧扮相之美,亦重发没有当年合作光盘版的感慨。茅于90年代中后期大红大紫,现似乎回复平寂。    很久前,看到中央台放过茅威涛的个人戏剧汇报专场,技巧自然比过去圆熟了许多,可我总有点缺失的感觉,也许再无人与她携手能达成那种极致了,当然也再人给我那份单纯与灵犀的感受。近日风闻茅亦是les同好,不禁痴想她会不会想到当年那段岁月。怀念那段青葱岁月。    
  人说道粤剧,不知道有没人和我一样      俺也喜欢粤剧,第一次听《香天》时,就把我给震住。与越剧相比,有另一种的风流。反而是黄梅调现今是不大喜欢了。
  喜欢尹派,喜欢王君安,茅威涛。更追忆当年尹竺二人的绝世风姿!!
  茅威涛和陈辉玲合作的《陆游与唐婉》现场版vcd,西单图书大厦有卖,偶已购得一份,也算重温一梦。《五女拜寿》等诸多戏剧光盘都有,有兴趣的不妨一寻。    楼上所说的《舞台姐妹》也好喜欢看,呵呵,谢芳当年之美颇赞。    
  作者:醒不了T 回复日期: 16:44:36 
  更追忆当年尹竺二人的绝世风姿!!    遥想当年,不觉心醉。
  看越剧的唱词,过得去吧?!    西湖山水还依旧,憔悴难对满眼秋,山边枫叶红似染,不堪回首亿旧游。想那时三月西湖春如绣,与许郎花前月下结鸾俦。实指望夫妻恩爱同偕老,又谁知风雨折花春难留。许郎他负心恩情薄,法海与我作对头。我与青儿金山寻访人不见,不由我啊又是心酸又是愁。难道他已遭法海害,难道他果真出家将我负。看断桥未断我寸肠断,一片深情付东流。
  [节节高]湖山畔,湖山畔,云缠雨绵。雕栏外,雕栏外,红翻翠骈。两下心头留恋,三生石上缘,他年再现。把好梦惊回,落花如溅。    唉,看得人心里痒痒,古人如何能。。。写得如此这般。。。
  茅威涛是用心在唱戏,而王君安往台上一站就是戏。  先天足,后天养分又好,天生成角的坯子,尹桂芳说她真象她当年。  O四年元旦为纪念尹老诞辰回国,在芳华演了几出,把整个剧团忙得个人仰马翻。王君安走得也恁狠了些,一回来芳华又赶紧贴出她大副海报,很无奈地热烈。  新闻发布会上,她和李敏一边一个坐在老夫子旁边。穿了一身黑衣,扎了个小辫子,时间在她身上仿佛凝固一般,看上去也就二十五六,表情也嫩,和李敏仿佛是两个时代的人。  说来也好笑,中国人那点算计心思在国外几年是不是就退化了?她连句漂亮的官话都不会说!李敏可是一说一串,不愧是作了副团长的人,弘扬尹派啊越剧事业啊什么的,倒是相映成趣。真是什么样的人走什么样的路,什么样的路上走出什么样的人。  离开舞台多年的人,一出场风采依旧,戏文在她的骨子里头,即使现在回来,依旧是盛年。  她本该在戏台上的,却跑去个不清不楚的地方。让人恨啊。  算了,和我家胖子已感慨良多了。这里就不扫兴了。呵呵。  
  这么多喜欢听戏的同道中人。    现在想来,也许因为听戏,看惯了台上女子扮男的生离死别情,更痴迷于那种缠绵悱恻,故而爱上女子,是因着多了那份柔情,无可言传。    看钱惠丽、单仰萍的《红楼梦。读西厢》,是一种柔柔的动情,而章瑞虹的《梅龙镇》里两情相悦会让我感动的掉泪。或者是那种细腻已深深打动自己隐藏最深的柔软吧。    因此,爱越剧,爱上钱、章、吴。还有一个陈颖,傅派花旦倒不觉得如何出彩,但在反串版《送凤冠》里最后赔罪的那个甩水袖的动作实在帅呆了……    不开心的时候,越剧是我最好的解闷剂。
    回首繁华如梦渺,残生一线付惊涛。    因着这样的词,不得不喜欢上了程派。  其实静下心来慢慢欣赏,倒总有不断的惊喜。    所谓人生如戏,戏如人生啊
  认认真真唱戏,清清白白做人。——《舞台姐妹》    明日去也何日聚,绵绵相思无尽期。——《陆游与唐婉》    人言生死阻泉台,我信真情通两界。阴阳虽隔天壤远,情亲常觉梦魂随。——《宝玉夜祭》    二十余年我无所求,只求与你,殊途同归、荣辰与共伴终生。——《摄政王之恋》    。。。。。。  学了越剧,也演了。只有一句,借旁人的角色流自己的眼泪!  最近也喜欢听程派,喜欢张火丁。
  草儿,还是你贴心啊.    秦腔和川剧还有粤剧都算是老戏种了.川剧和粤剧还是很好玩第.
  作者:梅映雪 回复日期: 16:07:37 
        回首繁华如梦渺,残生一线付惊涛。        因着这样的词,不得不喜欢上了程派。    其实静下心来慢慢欣赏,倒总有不断的惊喜。    嗯,同感:)
  川剧啊,是挺好玩的,哈哈,会变脸,还喷火,连唱腔都很有些鬼气。所谓浙江出文人,四川出神仙,此言不虚。
  脚MMMMMMMMMMMMM,还用说,俺们就是善于贴啥的。嘻嘻  
  呵呵,很开心这里发现如此多的同好之人呢。    天涯居然没有戏曲版,很意外呢,在别院里面翻了一下,很可怜的几个老贴子。真是不稀罕。我的电脑收藏夹里面越剧网站可占了一半多呢。音乐里面,也全都是下载的越剧。一次挂着耳机,打开一小视频在听,老板非常好奇的走过来看,发现是越剧,实在太意外了……    以前也喜欢黄梅戏的,现在已经不是那么喜欢了。    以前在山西呆着,也有看晋剧、秦腔的,但总看不了三分钟就控制不了的转台,而且总是觉得很纳闷,看着舞台上好好的一姑娘,学个这样的剧种,简直是在那里吼,太不可思议了……    呵呵,喜欢这两个剧种的表打我……    
  以前我们寝室的广东同学扮双飞燕,真是笑死人。
  唉,听楼上各位介绍好久王君安了,照片看着不过瘾,不知何处能下载她的视频?
  越剧,黄梅戏,凡听不懂的都稀饭
  其实川剧不仅仅是变脸这些的.    中国戏曲的没落看川剧就知道了,那么好的一个戏种,最后沦落到靠杂耍来吸引别人的注意了..............    其实川剧粤剧和昆腔的词包括曲牌都有意思的很啊.
  以前在山西呆着,也有看晋剧、秦腔的,但总看不了三分钟就控制不了的转台,而且总是觉得很纳闷,看着舞台上好好的一姑娘,学个这样的剧种,简直是在那里吼,太不可思议了……    哈哈,很好玩。。。  
  freefreefree,先去听听唱段吧,应该有下的,视频比较少,我家胖子去芳华要了,有的话分享:)
  比较喜欢京剧,可能是受老爸影响。  喜欢昆曲,第一次看的《小上坟》,爱极,不过现在很少看了。
  我想起华文漪岳美缇来,同门学艺,同台演出,生旦配合一时绝妙。虽然也有人可以唱得比她们更好,可是这么样的天衣无缝可是没有了    华文漪也出走了。
  茅威涛真是潇洒,我看过她的西厢记,张生一出场。老妈就赞,真潇洒,真漂亮。  
  华岳的  狮吼记·跪池  
  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恁子弟每谁教你钻入他锄不断、斫不下、解不开、顿不脱、慢腾腾千层锦套头?我玩的是梁园月,饮的是东京酒,赏的是洛阳花,攀的是章台柳。我也会围棋、会蹴趜、会打围、会插科、会歌舞、会吹弹、会咽作、会吟诗、会双陆。你便是落了我牙、歪了我嘴、瘸了我腿、折了我手,天赐与我这几般儿歹徒症候。尚兀自不肯休。则除是阎王亲自唤,神鬼自来勾,三魂归地府,七魂丧冥幽。天哪,那其间才不向烟花路儿上走。    关汉卿.....有意思吧...估计古人不识&性情&二字
  这段话让我想起张岱自为墓志铭:蜀人張岱,陶庵其號也。少為紈褲子弟,極愛繁華,好精舍,好美婢,好孌童,好鮮衣,好美食,好駿馬,好華燈,好煙火,好梨園,好鼓吹,好古董,好花鳥,兼以茶淫橘虐,書蠹詩魔,勞碌半生,皆成夢幻。年至五十,國破家亡,避跡山居。所存者,破床碎幾,折鼎病琴,與殘書數帙,缺硯一方而已。布衣疏莨,常至斷炊。回首二十年前,真如隔世。  ....有趣....他在陶庵梦忆中记载苏州虎丘曲会,曲友鳞集,景象壮观:“自生公台、千人石、鹤涧、剑池、申文定祠,下至试剑石、一二山门,皆铺毡席地而坐。登高望之,如雁落平沙,霞铺江上。天暝月上,鼓吹百十处,大吹大擂,十番铙钹,渔阳掺挝,动地翻天,雷轰鼎沸,呼叫不闻”  ...是不是戏曲因寡不敌众而成了阳春白雪?嘿嘿,有点不妙,原本单纯的喜爱成了附庸,还是调侃与自嘲更好过日子.  有时候想想好有意思,有时想想好没意思.  不想也罢.  跑题了.  对不起,我总跑题...嘿嘿...  
  不为无益之事,何以遣有涯之生。  ^_^  
  嘿嘿~8错  可惜楼主是在浙江的,就是想看也拿不到戏票呢,555555    我也很喜欢尹的《何文秀》
桑园访妻一段让人泪如雨下(夸张了,好像)
  呵。。。我听听苏州评弹还可以。。其它的。。呵。。我要睡着了。。
  惊梦·山桃红    【山桃红】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是答儿闲寻遍,在幽闺自怜。姐姐,和你那答儿讲话去。  杜丽娘 哪里去?  柳梦梅
那!转过这芍药栏前,紧靠着湖山石边。和你把领扣儿松,衣带宽,袖梢儿揾着牙儿沾,也。则待你忍耐温存一晌眠。(二人同唱)是那处曾相见?相看俨然,早难道好处相逢无一言。     直人也得给唱弯了,难怪红楼梦里藕官和蕊官会那样。这叫什么来着?脸慢笑盈盈,相看无限情
  哈哈,这是一项工程啊。  以前看过一篇文章,一位夫子把诗经里的黄段子或者近黄似黄的段子拎了出来,原来老祖宗是如此这般如此这般。。。是不是诗人提倡性灵的时候已经没有性灵了。。。嘿嘿。。。戏里的段子拎出来别有一番旖旎风光。。。  春闺梦:  生(白)是啊!如今久别胜新婚了!(生看丫鬟。)  生(白)丫鬟,你也劳乏了,快去安憩吧。(丫鬟做手势,等酒盘。)  生(白)这酒宴么——明天再来收拾吧。(丫鬟点头,下。生牵旦衣,旦不理。)  生(白)娘子啊!你看房里无人,我们快快安憩。(西皮摇板)料不想今日里重寻鸳枕,喜相逢还恐怕是梦非真!趁良宵正好是月明人静,(白)待我关起房门。(旦暗笑。)  旦(西皮摇板)可笑他疯癫样自起关门。(旦故作不理。)  生(白)你到底睡是不睡呀?(西皮摇板)劝娘子莫迟疑速速安寝,  (生牵旦衣,温存。旦笑。)  旦(西皮摇板)劝痴郎莫情急且坐谈心。  旦(白)你谈你的我不听,明日不好谈么?(生牵旦衣。)  旦(白)你急的是什么?(旦看床帐。)  旦(白)你看这丫头连被铺都不曾收拾,你老老实实的在那边坐着。  (旦搬椅。生作不悦色,旁坐,假睡,偷看。)  旦(白)呀!(南梆子)被纠缠陡想起婚时情景,算当初曾经得几晌温存。我不免去安排罗衾绣枕,(旦收拾床帐。)  旦(南梆子)莫辜负好春宵一刻千金。(旦见生睡状。)  旦(西皮散板)原来是不耐烦已经睡困,(白)丫头去了怎么好!旦端酒盘下,上,收拾床帐。)  旦(西皮散板)待我来搀扶你重订鸳盟。  (生偷看而笑,旦扶生入帐。。。)  
  这还算好了  惊梦    【山桃红】这一霎天留人便,草藉花眠,则把云鬟点,红松翠偏。见了你紧相偎,慢厮连,恨不得肉儿般和你团成片,也。逗的个日下胭脂雨上鲜。(妙!)我欲去还留恋,相看俨然,早难道好处相逢无一言。姐姐,你身子乏了,将息片时,小生去也。正是,行来春色三分雨。  杜丽娘
秀才!  柳梦梅
在!妙吓!睡去巫山一片云。       还有寻梦  
【尹令】那书生可意呵,咱不是前生爱眷,又素乏平生半面。则道来生出现,乍便今生梦见。生就个书生,恰恰生生抱咱去眠。那些好不动人春意也。     
【品令】他倚太湖石,立着咱玉婵娟。待把俺玉山推倒,便日暖玉生烟。捱过雕阑,转过秋千,掯着裙花展。敢席着地,怕天瞧见。好一会分明,美满幽香不可言。  
  [元和令]绣鞋儿刚半拆,柳腰儿够一搦,羞答答不肯把头抬,只将鸳枕捱。云鬟仿佛坠金钗,偏宜(髟  下为狄)髻儿歪。     索性再来贴一个  西厢记 张君瑞草桥梦莺莺    [上马娇]我将这钮扣儿松,把缕带儿解;兰麝散幽斋。不良会把人禁害,(咍),怎不肯回过脸儿来?    [胜葫芦]我这里软玉温香抱满怀。呀,阮肇到天台,春至人间花弄色。将柳腰款摆,花心轻拆,露滴牡丹开。    
  臭小麦 你不要没事整天在这里掉戏文 自己的正经戏倒不用心演去!!!
  小麦YZ:)    握手握手先~    只是觉得晋剧和秦腔一开口那么高声,架势一摆总像要跟人吵架,听的心老要提到嗓子眼,所以还是不听的为妙~    粤剧吗,也比较高亢,但总感觉悲凉,有时候声音尖尖细细的,我总担心会断掉,听着也满吃力的,不过还好,不排斥了~  
  偶推荐偶们闽南的歌仔戏,这两年有一出《邵江海》曾一度轰动东南亚。与台湾海峡对岸的宝岛台湾的《歌仔戏》有得拼。但在于投资拍外景方面,实在还是不如台湾歌仔戏的好。
  梅映雪,好:)  在网上看有人大骂不会听京剧小生戏的戏迷是伪戏迷。。。我看昆曲都更爱看女小生。。。嘿嘿。。。没办法。。。    昨晚倒是听了一段《千钟禄·惨睹》  [倾怀玉芙蓉] 收拾起大地山河一担装,四大皆空相,历尽了渺渺程途,漠漠平林,垒垒高山,滚滚长江,但见那寒云惨雾和愁织,受不尽苦雨凄风带怨长。雄城壮,看江山无恙,谁识我一瓢一笠到襄阳。     据说俞振飞唱得终不如袁寒云,这个落拓王孙,京华名士,自比建文帝,悲歌苍凉,举座皆惊。民国时候的事也是真有趣儿,看蔡东藩的民国演义,比起说唐,另有一番慷慨。      
  千忠戮·八阳我听的是蔡正仁的版本,他的嗓子真好,据说昆曲里大官生的嗓音要求最高。  八阳有点看不下去,惨痛是一重一重递进,到了后来用误听景阳钟收束,如果不是这么一收,真是要郁闷透了。    昆曲的女小生好像只有岳美缇和石小梅吧,我看过岳美缇的玉簪记,一个顽皮少年活灵活现,可惜是和张静娴配的,要是华文漪就妙了。另外《占花魁》也很好看,不过我还是喜欢她的书生多过卖油郎。    石小梅唱过作旦(浣纱记·寄子),现在主巾生,也唱过官生(牧羊记·望乡),眼睛很大,很神气。
  知音啊。。。昨天和我家胖子说此生真恨没能演小生。。。她作捂嘴笑状。。。气愤。。。    如果能舞台上作个风流倜傥的谦谦君子,花前月下,痴缠斯磨,嘻嘻,更不知庄周是蝶还是蝶是庄周了。。。作神往状:)    以下摘抄,还是说袁寒云,嘿嘿。。。    慷慨淋漓唱八阳,悲歌权当哭先皇。   眼前多少忘恩事,说法惟应演刺汤。     项城逝世后,寒云与红豆馆主爨演昆曲,寒云演《惨睹》一剧饰建文帝惟肖,悲壮苍凉,似作先皇之哭。后寒云又善演《审头刺汤》一剧,自饰汤勤,回看龙虎英雄,门下厮养,多少忘恩负义之事,不啻现身说法矣。    民初四公子,个个是个人物    
  虽然我也喜欢看茅威涛,喜欢看岳美缇,但心里还是觉得男角色让男人演,女角色让女人演来的好。入戏太深容易影响生活,而谁又真的能似任白呢?
  任白?。。。唉,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淡淡的,嘿嘿,不提也罢。  蔡正仁嗓子是好,粉蝶儿,天淡云闲,列长空数行新雁。。。  最近忙里偷闲,慨当以慷了一把,单刀会,那段水涌山叠,百看不厌。  随手翻了翻马致远的词曲儿,又不免感慨一翻,想他们的眼神一定比大多数人都灵动深邃。  昆曲比起皮黄是满了一些,难怪京剧后来居上。  罢了,如此烟霞,老板和老婆都要找我麻烦了,呵呵,有机会再罗索:—)      
  华文漪是言慧珠的爱徒,可惜去了美国,没机会再在上海登台了,岳美缇的牡丹厅是我的最爱。
  至于越剧,还是喜欢看老一辈的,徐王的红楼梦就不用说了,经典。大家有没有喜欢上越的单仰萍的啊?还有章瑞虹,张咏梅。2000年看了新戏梅龙镇,感觉一般,不过唱做都不错。
  我看得长生殿是华文漪和顾铁华的,游园惊梦也是。顾铁华这个猪头!一副呆样子,仗着自己是制片到处和名角合作,占华美人和张继青的便宜。哪天逮着非押着他唱八阳不可,吊嗓子吊死他!不然就是拾画叫画闷死他。    钱惠丽和单仰萍的红楼梦、舞台姐妹我都看过,钱惠丽的声音很好,宝玉哭灵有穿云裂石的感觉,比徐玉兰更悲愤高亢。单仰萍的感觉差些,好像有点抢,有点盛,不太够的上黛玉的弱质锦心,文采风流。声音自然是好的。  越剧的感觉除了缠绵,就是剧种本身的吸收力和生长力,什么都可以拿来用。话剧的布景,小调音乐入曲,居然看起来都很合契,要是老剧种一定是融合不进去的。
  华文漪似乎不能说是言慧珠的爱徒,只是当时言慧珠是校长。华文漪的老师应该是朱传茗,朱传茗最得意的弟子也不是华文漪而是张洵澎。  
  推荐一个很不错的越剧网站,江南越林。
  哇,MM们都好高雅啊
  唉,开始喜欢王君安了,嗓音确实不错,正准备下她的视频来欣赏。这份期待的感觉真好。    顺便贴几张她的照片吧。
  另一张
  我比较喜欢她的便装照,确实是很清秀的一个mm。}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量筒有没有零刻度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