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义讲的题李占英85式太极拳精讲伏羲…………?

伏羲八卦太极图是真的吗?
伏羲作的?我们先看看“伏羲八卦太极图”的妈妈。
先看卦字,它左边是“圭”,四横代表冬至、春分、夏至、秋分的投影点;中间一竖代表刻在标杆上。右边“卜”,表示要在中午12点测太阳的投影。白天看太阳投影;晚上看星空,“卜”,就是一个观星器。一个“卦”字,实际上是教你怎样看日期、时辰、星空的工具和方法。因为它有此功能,后人又赋予它许多别的意义。
再来看“伏羲八卦太极图”的妈妈:
16.6-17.2
 && && && &&
下图经纬度为
105x241234
23.43+23.43=46.86
7*7=49-46.86=2.14
6*8=48-46.86=1.14
5*9=45-46.86=-1.86
105x35,105.67x34.8735
(在六十四卦的变化中,阳卦3628
36/28=1.285714345/35=1.28571434535
110x3550003000
12345678&&&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在原始中医学理论的习作中.常可读到“天寒地冻,则经水凝泣,……”“夫邪之人于脉也,寒则血凝泣”等。许多学者指出:这是《内经》中的天人合一整体观。我品味其中意理,索求活水源头已二十七载矣。虽五年前已撰《灵枢?九宫八风古历法说》,两年前《试解道生一,一生二,……“昧谷”观日西沉古历法说》完成,初步论证了中华远古先民们曾在长期的与“日”共生,观“日”位移的过程中,领悟到采用东西方远山景观“日”东升西沉位移,可以判定最为一般的物候变化,寻找最为适宜的种植时日。细思之,我的这些认识,来源于许多学者医史佳章的指引;来源于考古工作者们的艰辛劳动;来源于人类学家们,古文字学家们,原始思维学者们的宏论;与此同时,来源于我于1985―1986不自主利用住家西凉台对“日”西沉位移的连绩观察记录。这是我能够逐步理解远古天文?历法起源过程的重要原因之一。
&&&&自人类获得远事记忆能力以来,人类在积累各类原始综合科学知识的前提下,逐步将相关知识进行比较,得出新知,逐步提高了抗御自然的能力。在此过程中先民们最为关注的便是“日”。“日”为何如此亲近,常相伴行?“日”为何常将温暖与暴暑赐人?数万年后,人类才根据地表物候与日之温暴关系,总结出寒暑二季,叉逐步定出东西四方,提出“二分二至”概念,随后又加入“四维”,制定出各类判定时、日的规矩(历法)。从此中国人的天阳地阴观,原始思维中的阴阳观念树起来了。
&&&&近代国内外学者关于天文?历法的著述日渐丰富。而我因天文?历法知识过份亏乏,常感无奈,每读相关天文?历法论著,非得反复细嚼慢悟,方可心得一二。近半年余,由于涉足于“原始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梳理”,考虑原始中医学理论体系与数理、易理密而难分;原始中医学理论常植根于老子道论,秦汉子书群中。因而在探求数理、易理时,无意有意地将自己的思维引向了远古天文?历法史料的考证。此间得益于江国畔壬⒎胧毕壬鹊穆壑撬堑穆壑┱沽宋叶栽豆盘煳-历法史料的眼界,帮助我完成了《伏羲作八卦、女娲补天古历法理论追议》,随后又完成《大一、太极考》。在此基础上,考虑到天人合一观对原始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影响,特将与阴阳理论等有关的三文选人,汇聚成册,拟作为原始中医学理论之基础,命之曰《中华远古天文历法史话及其理论在原始中医学理论体系中的应用》。这个小册子分两篇,首篇重点探讨中华远古天文?历法的起源概况,希望澄清在“斗柄指东,天下皆春”及“圭表测日影定季节”之前,还有一段很长的时间采用日东升西沉位移而定分至的历史过程;文中采用考古史实,《淮南子?览冥训》等史料展示了6500年前在中华西北、西南、百濮之原广袤土地上同时出现伏羲、女娲、颛顼三个部族对天文?历法理论的探讨,澄清了太阳历、阴阳合历的诞生时限,提示了原始八月历法符号向先天八卦演绎的可能,追议了伏羲、女蜗两个部族联姻的史实。愿将这个小册子投向社会,盼请学术界指正。作为既往传说中的伏羲、女娲联姻神话,有违人伦。希望戏剧界的朋友们能依《中华远古天文?历法史话》改作《伏羲、女娲联姻记》早日向社会公演。采用戏剧形式宣传中华远古天文?历法历史,宏扬远古中华文化,改写中华远古文明史都属有益之举。盼能早日见到戏剧《伏羲、女娲联姻记》问世。
2009.12.1号于十堰市富康花园秋实居
第一篇&&中华远古天文?历法史话
&&&&开篇词………………………………………………1
&&&&第一章&&伏羲作八卦女娲补天古历法理论追议&……2
&&&&第二章&&大一?太极考…………………………28
&&&&第三章&&试解“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昧谷”观日西沉之古历法说……41
第四章&&《灵枢?九宫八风》图之远古历法说……49
第二篇&&远古天文?历法理论天人合一观在原始中医学理论体系中的应用
开篇词……………………………………57
第五章&&辩证的阴阳调节论源于远古天文?历法理论…………58
第六章&&从远古天文?历法探讨原始中医学理论中的天人合一观……77
第七章&&论秦汉中医基础理论中的天人合一及人与天地之自然因素相参……86
作者简介…………………………………………………96
&&&&内容提要:
&&&&中医理论强调天人合一(非董氏之“天人感应”),强调阴阳调和,此为特色,切不可舍弃。而天人合一,阴阳观念都源于远古天文?历法理论。因此,当我们在梳理原始中医学理论体系时,当分析原始中医学理论体系与数理、易理的关系时,不自主地深入到对远古天文?历法理论起源过程的探讨。再思之,进而体悟到秦汉先民早已认为远古天文?历法理论本属原始中医学理论体系之源头。因而本应当将远古天文?历法理论当作原始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础理论。敬请读者们审视!盼能共识。&&&&
&&&我国远古天文?历法从何时开始?怎样起源?都是历代学者们探讨过的问题。但多认为我国天文?历法是从仰观天象与圭表测日影开始的。没有考虑《尧典》中隐藏的观日史料,没有考虑《山海经》中《大荒东经》日出六山,《大荒西经》日入六山的天文?历法史学意义。在《远古天文?历法史话》中我们将根据与“日”有关的考古史料、秦汉相关史料结合自己观日西沉位移体悟,探讨我国远古先民利用东西方远山景观日东升西沉位移,首创二分二至,四维八方(八月历)原始历法的可能性。
&&&&在探讨中追议、补创了一系列垒石图,揭示了一系列新认识。&&&&
引言:在习作中医理论中,涉《易》之理,我敬仰久矣。在初读《周易尚氏学》、《周易原理与古代科技》等著之后,约若领悟一二,当闭目深思,又觉胸中空空,深感《连山》、《归藏》之古远,《中天》、《周易》之玄奥,无力探微。然每将医史深入,难免涉足于“道”、“易”,大约因“道”中有“易”,“易”中有“道”之故。在我的究习中,由于考古史料的帮助,特别是长沙马王堆汉墓帛书《老子》甲、乙两个抄本与世传《道德经》章秩不同,《老子》甲、乙两个抄本与《韩非子》解老、喻老中保留秦汉《道德经》章秩一致,这一史料,迫我深思;回溯魏晋史料,又感老子之“道”,非夏候玄、王弼、葛洪之“道”。从2001年至2004究读任继愈等诸多《道德经》注本,将老子之“道”,与全书本意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时,将“道经”和“德经”分别下了定义之后,得出“自然科学之道”“社会科学之道”,其次为“玄妙之道”三类。对于医学最为可贵者,老子提出:婴儿“终日号不嘎,和之至也”。说明老子用协和,协调思想来解释生理现象是很有远见的。在《老子》中,对于五官生理,治未病思想(其未兆易谋)对于原始中医学的治疗思想都有较大影响。由此撰《走近老子?道德经章秩重组注译》于2006年出版。但对于“易”,因易理渊源太广,深不可测,虽反复究读《周易原理与古代科技》、《中国医易学》等,总难从茧中抽取丝头,每翻《周易》,“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于是始作八卦”,“天尊地卑,乾坤定矣……是故刚柔相摩,八卦相U,……日月运行,一寒一暑,……”,“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精气为物,游魂为变……”。如此精湛文词,分散于系辞各章,我们应该如何梳理?考虑“伏羲始作八卦”,可否依“八卦为纲”串联诸文内函提出新解。均思之无终,乃束之高阁。
&&&&有幸我于1984年搬新家(四楼)后,发现这个地处丘岭的新家,坐东朝西,前后视野开阔,东西都看见日出,日没位移点变化。真所谓“日五日不见,失其位也”。出于好奇(投有目的)于1985年3月至1986年5月断断续续记录了日西沉点位移变化,并于1985年6月23号夏至之后的第三天发现日落点由此又返回南方,促使我重温夏至及关于北回归线相关知识,增强了我继续观日西沉位点记录的信心。此观察于1986年5月停止后,那张记录的草图也不知去向。直至2004年春节前夕,在清理我的杂物时,发现了“日落位移草图”,又读到吕子方先生的关于《山海经》大荒东经,大荒西经,“日出之六山,日入之六山”的相关论述,进而查阅了陈久金的《天于日考》复印件,激发了我对“日落位移草图”的返思与整理,并主动与《灵枢?九宫八风》联系,悟出新知,完成《灵枢?九宫八风》图之古历法说,2005年被收入陶广正、柳长华主编《医论集绵》294页。2006年8月,当我重温老子“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时,突然感悟:能不能用古人观日出没时的二分线、二至点解“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呢?我的感悟是《老子第四十二章》,是否就是记录的观日东升西沉位点变化的古历法图?是否“二分线(赤道)”就是“道生一”!“二至点(南北回归线)”就是“一生二”!我曾理解老子的“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中的“人居其一焉”与毛泽东“人的因素第一”的哲学观是完全一致的。老子提出:“道法自然”,是经“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一层一层解说后,提出“道”是人思维过程中根据各类事物的内在客观规律性的总体认识提出来的。因此,老子将自然界的各类规律性“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用观日之东升西沉古历法图试解“万物负阴而抱阳”是我近年的思考,在此基础上重新审视“道生一……”克服了我在《走近老子?道德经章秩重组》中的错误认识,完成《试解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昧谷观日西沉之古历法说》,由于认识上有些深化,在《九宫八风古历法说》图解基础之上,重构“昧谷观日西沉位点迁移图”时,将学者们提出“游魂,归魂”,理论一并收入图中,提高了远古观日东升西沉图示内涵的历史意义(参图十五&&昧谷观日西沉位点迁移图示)。为说明伏羲作八卦、女娲补天过程,本文将增创一些远古历法垒石图示。
&&&&一、伏羲作八卦植根于观日之东升西沉追议
195963004 &197875 & 19811987M45M316500M4520M31198834576-82M45M31M456500
四、伏羲创八卦追议
这天正当夏日至,年近四十的伏羲观日垒石回来路上,思考一个问题:我的观日采用东升、西沉分别垒石法,可以相互纠错,改进了报授时令。东方的百濮帝丘观日,立四维,建四季,更加先进,体现了天道。这个天道就是日体的精光有寒有暑,有阴有阳,万物随寒暑、阴阳春萌发、夏花果、秋收冬藏。立四维我们应该学习。我们可借立四维建立八方,就是四维加冬夏二至,春秋二分。伏羲想到此,自问:我们该怎样在垒石法中体现四维、八方呢?伏羲来到一株大树下坐下,检起一支枯枝在地面画着,他将原先的观日垒石法先画一个方,将春秋二分画在东西方,将冬夏二至点画在南北方,他将四维即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左想右想,最后画在方的四角。又想:日在天上转,天是圆的,是否可画一个圆?当他在方内画了一个圆后,突然感悟,二分线下,处于冬春夜长昼短,气候阴寒,乃气之重浊,下凝为地。二分线上,处于夏秋,昼长夜短,阳光普照。气之轻轻,上浮者为天也。(参图九& 分至四维位图)于是伏羲依二分线作天地定位图(参图十& 伏羲天地定位图)。他反复想,这应是天理。从此伏羲对天地之时空提出了天阳、地阴概念。
伏羲回到住所,有黎民来报,说东方的百濮帝丘观日四维图,被共工破坏后,灾害四起,禽兽伤民,民不聊生。云梦泽的玄女族女娲氏带着五色石东巡帝丘,协助颛顼共谋修复四维图。来报者说,女娲根据百濮众多禽兽小族特点,在定十二月时,设鼠虎龙蛇十二兽于四维之内代十二月名,禽兽小族受到安抚,民心思定。新四维图表明春绿、夏赤、秋黄、冬青黑,十分壮观。
伏羲听报,想到自己的天地定位图中已有春夏秋冬,如要将日月运行的关系弄明,非善于观察太阴的女娲帮助不可。于是决定南巡拜访云梦泽玄女(云)部落首领女娲氏。伏羲的路途十分艰辛,翻一座大山用了七天七夜,感到了山的威严,在翻山途中,他想到女娲族的每年十二月,每月二十九日。他回忆自己的天地定位图加入四维后,由冬日至到立春四十五日,由立春到春分四十六日,……,假如冬日至用地代,夏日至可用天代。我们西北风大,我们风姓,云梦泽的泽(水乡)就是女娲族的一个特色,伏羲又想到烈日,暴雨,思绪难平。伏羲来到一条溪边坐下歇脚,清清的溪流冲激小石,他双手捧水喝了几口,远远望去,蓝天白云,又见到对面山岩一株被雷火劈开的大树,倒卧岩边。他顺手拾起一块小石,在溪边画着一些只有他自己能懂的符号。伏羲的心在天地广漠的自然界驰聘。自从完成天地定位图后,他就想,天用什么符号代,地用什么符号代。现在他在去云梦泽的路上,又想到风用什么代,泽用什么代,还有山、雷,还有什么呢?他自己问自己,……,他想到天是完整的,地是被河、湖分开的,是否 一 代表天,用 &代表地?这样太简单了。是否 &或者 &代表天, 代表地。画到这里,他高兴了。他想到 一、 符号,像用石子垒观日图一样,可以变化了,如 &代表什么? 代表什么?他内心的激情啊,近四十的人了,像小孩子一跃跳起,向云梦泽的方向跑去。
五、竹林山上谈天说地,伏羲女娲巧定终身。
女娲从竹林山上观日、月回来,听说伏羲来访,已快到小溪口了。女娲顾不了回屋,叫来随从去迎伏羲。两人在小溪口相会,寒暄数语,伏羲问百濮事由,两人谈天说地,十分和谐。伏羲讲:“你们玄女对亮有观察,又取名叫月亮,又将一年用十二月分之,与太阴相合,又考虑到与太阳(日)相配,立十日为回春节。太阴、太阳你们都考虑到了。你们的竹林山上,我要好好看看。”
女娲迎候伏羲,说:“你从西北来,路途遥远,很是艰辛,先歇下,明日再说。早就听说你将天地定位,这是大事,我们了解一些,不知是否有误,明日请你好好教我”。不觉已到女娲草堂,女娲将伏羲迎进厅堂,令家人造饭。对伏羲说:“远道客人就住这里。我们竹林山地处云梦泽西南,天气炎热,蚊虫多,照料不周了。”
伏羲听女娲说话,“炎热”二字特别刺耳。女娲走后,他想:南方夏日火辣辣的,天地都被分开了。他想:火就叫离,用符号 &代之。伏羲的心,就在为四维八方思考符号,他由“炎热”想到火辣,由火辣想到火离;又想到水,他想到河边的浪花,激流打来之象(),于是他将水画作 &叫坎,像水浪翻滚不平之形。伏羲想到这里,很高兴,因为他想好八个方位的代替符号,这八个代替符号是:天()、地()、风()、泽()、山()、雷()、火()、水()。他想:我明天就向女娲介绍八个符号,听听她的意见。
竹林山上,女娲正在向伏羲介绍他的“太阴十二月天地定位图”,(见图十一),她说:“你的‘天地定位’与天地阴阳一致,在太阴十二月中除二分线外,还可见到子午线,子午线刚好在冬日至夏日至点上,对于定南北二方是有好处的。”
伏羲静静地听着,接过话说:“子午线,定南北。这个名称好。这几年我一直在想,你们用太阴十二月定一年,我们羲族用四维八方定年也有好处,我想用一些符号代替八方,想了很久也定不下来。你昨天讲话,讲到‘炎热’二字,我来竹林山上有了体会,你们南方夏日,热浪滚滚,火辣辣的,天地都被滚滚热浪分开了。由此我想到火,这个现象就叫离,用符号 &代表”。伏羲在地上画出符号,见女娲感到惊异,想自己还未介绍天()地(),于是说:“我想,天是完整的,用 一 或 &表示,地被许多河流隔开,用 &或 &表示。”伏羲将八个符号一一讲与女娲听,他的眼常常向女娲望去,女娲静静地听着,想着八个符号代表天地之气的变化,他对伏羲更加敬崇了。当她望伏羲时,正好伏羲也在用羡慕的目光投来,这一瞬间两人的内心都被击动了。伏羲停了一会说:“八个符号,代表八方,我想听你的意见。”女娲的脸一阵羞涩,静一静说:“你的天地定位图讲天地之气的变化,现在八个符号也讲天地之气的变化。”伏羲听着,内心豁然开朗,指着女娲说:“停,停!你说天地之气?”
女娲说:“是呀,每年春天,当太阳升起时,我迎着太阳望去,田野上的气向上飘,那不就是地气吗!你说的热浪滚滚,热浪不就是天气吗?”伏羲忙说:“见了,见了,见了天地之气。因我想符号,就未想到天地之气。两天前你对我讲,你母讲月中有阴气,月中的阴精就是月中的精气,月中精气的变化就表现在月的盈亏。你的母真了不起。”两人议着心更近了。伏羲说:“女娲,我这次来,是想学你的太阴十二月图的,不料你说到天地之气还变化着,说到月亮阴精阴气的变化,使我很受启发。现在我想,为完成我们的事业,我想请你到我们羲族去,以便我们共同讨论八个符号与天地之气的关系。”
女娲听了,迟疑一会。伏羲接着说:“我重太阳,你重太阴,太阴太阳都不可少,我接你去接定了。”女娲内心高兴,只是舍不得竹林山上的观日、月图,难离开老母。伏羲看透女娲的心思,接着说:“我还请你的母去,请你将家人带去,竹林山上观日、月图,到我们羲部落再建,你这里有五色石,我们选好五色石一起带走”。伏羲紧接着说:“我们羲部落需要你,你通晓天地之气,我的八个符号需要你,我也不想离开你。”伏羲的话讲明了,女娲也听明白了。她自己想,我也不想离开你。她说:“你讲的八个符号我想过了。山泽虽远可以通气;雷风相搏,春萌秋藏;水火相继,四季分明;天地之气相感,太阴太阳相合,敬授时令于黎民,万物负阴抱阳,黎民丰衣足食,你想这些道理对不对?”伏羲静静地听着,十分敬佩女娲的聪慧,他望着女娲,女娲的眼神恰好盯着他。两人心领神会,女娲说:“我随你去。”
女娲将竹林山上的事向下面的部族头人交代后,又约伏羲去见老母,本来伏羲十分敬崇娲母对月亮的观察,想将娲母接去,又想接老人去伏羲族,路途遥远;爬山涉水娲母年迈,怎能随行!两人来到娲母房,伏羲拜见娲母后,女娲对母说:“老母请息怒,伏羲来后,看了我们的竹林山,他说我们的太阴十二月与天理一致。他说你讲的月有阴精,盈亏往复也是天理。他对颛顼四维称赞,已学到了,又提出了要用符号代替‘八方’。”女娲将嘴边的话停下来望着老母,娲母知道女长大了,明白了她的心事,说:“你们两人都在想天地之气,日月往复之理,好!”娲母没有下文。女娲停一会说:“他想接我去,我打算随他去,请母恩准。还想接你一同去。”伏羲忙说:“接你老人一同去。”娲母通天理人情,看看伏羲,满心欢喜。伏羲见母望他,忙说:“接母到我们羲族去主天理推考。”娲母听了,满面喜色,说:“你们男女,人都大了,该定终身了”,她望着女娲说:“娲儿你就去吧!我老了,走不动,在家有小女侍我,你放心,竹林山上的事你已给头人们安排,我还可带小女。”
娲母又指着伏羲说:“羲族是一个大族,你们的祖先就想将天地之气弄明,现在你观日,用四维配作八方,可称作八月,每月四十五日,也与天理一致。你对我们观月,用太阴十二月纪年赞同。”娲母停一会,接着说:“伏儿,你提出天地定位,我想天地之气交,能不能用我们的月亮盈亏之理,即月亮阴精的变化表示。比如按我们太阴月算,每月二十三左右月亮下弦,月阴精占月一半。今后你们可以多想”。伏羲听了感到很有道理,很受教益,忙说:“感谢母的教说,孩儿体会了。”娲母说:“我老了,我不去。你们……”娲母停一会对女娲说:“娲儿,你对月亮阴气有体会,你多帮他,我相信你们是会将四维、八方符号的天理想明白的。”
不几日,伏羲女娲拜别娲母带了几个家人挑着五色石跟随伏羲向西北行进。一路上他们谈天、地、风、雷、阴阳寒暑。伏羲说:“我从百濮十二兽中学到一理,与风云不可分,你们女族居云梦泽西,云姓,崇尚辰已午未,在百濮时你又与十二兽结合,安辅了百濮的小部族。我就想,当风雨交加时,龙在云中。我们风姓,在高山密林,常有虎啸狼嚎,你就属云从龙,我就属于风从虎。将来我们云龙,风虎应该对天气和地气的运行作出新的认识。”
六伏羲部落迎女娲,八卦连山话乾坤
深秋,夕阳西照,伏羲带女娲回来的消息,早有人送到羲寨。羲族寨前,近百男女老少,穿着兽皮缝制的各式衣服,等待伏羲女娲回来。人们没有目的穿梭,引人注目的,四个女孩穿着白羊皮衣相互取笑,四青年男子穿虎皮,四青年女子穿狐皮,……他们一会要跳舞,寨门外左右两侧各堆放两堆竹枝竹叶,竹堆旁站立二个火把手。
一老者(宓羲)须发花白,头载一环形无顶兽皮帽,上身紧鹿皮,腰一带,背后插四支孔雀尾羽,精神抖擞,端坐石上,四周站立几位彪汉,手持点燃的火把。宓羲心想,我儿南巡不仅学得太阴精神,而且还与女娲定下终身。此时的他,喜上眉梢。
一童子跑来!“来了来了,到松树坡了。”
长者宓羲下令:“燃竹”!两位火把手各点燃一堆青竹,顷刻青烟冲天,竹堆熊熊燃烧,爆烈声有大有小,此起彼伏,四女孩,八青年各自跳舞,十分热闹。女娲听见火烧竹堆的爆竹声,知道这是按竹林山的规矩迎接她,伏羲牵着女娲小跑,来到宓羲座前,双双跪下,伏羲说:“父,孩儿回来了。”女娲忙叫:“父,安好。”
宓羲点头,笑,站起说:“你们回来了,好!我们风姓从虎,现在云梦泽的云姓女娲来了,云从龙,好!好!将来龙虎比翼,天地相感,乾坤大顺。我听说伏儿巡访云梦女族,体悟了太阴精神,又想到四维八方符号,这都好,聪慧的女娲来了,我希望你们多看我的观日台上所依的日出六东连山,日入六西连山,再想想太阳南北往复图。我们是主八方的,太阴精气只能为我所用。”宓羲的话中有话,他是在告诫伏羲,不要忘了祖规。他同时也告诫女娲,你们的太阴十二月历虽好,但没有与天理完全相同。女娲理解老人是想将太阴太阳结合,希望将天理解说更好。宓羲停了许久,再宣布:“今天好日子,就是你们大喜日子。”伏羲女娲听后立即再拜!宓羲再说:“再点竹同庆!”火把手再点燃两堆青竹。夜色中另两堆火竹燃起,竹堆中的爆烈声不停!
伏羲女娲再拜宓羲,两人牵手进寨门而去!
七, 、再议天地定位图,八卦连山显天机
秋阳从东山升起,羲族观日山上许多用小石子摆放的图如六气为相垒石图,太阳一日,一年运行图,太阳往复于冬日至、夏日至图,日东升西沉分别垒石图等,使人看了,眼花缭乱。只见伏羲女娲在“方圆天地定位图”前,指指点点,议论纷纷。伏羲说:“这个图将天地分开,对,又不对。对,是因为天地本来是分开的。不对,是因为我们想说明的是天地之气,寒暑对峙。”女娲说:“这个说法好,天地之理是暑来寒往,但寒暑不是突然来,突然往的。”伏羲说:“从太阳一日东升西沉,一年南来北往分析,你的说法是与天理一致的,颛顼的四维即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就说明日一年寒来暑往变化有发展过程。”女娲说:“现在我们考虑的是在天地定位图中怎样体现阴阳寒暑交替过程。我们竹林山观月时注意到月的盈亏圆缺,能不能借用月亏过程描绘寒暑气流变化?如按太阴每月二十三以后,月体上明下暗,如“”参图十二(太阴下弦图)这个现象能参考吗?”伏羲见女娲在地上画出“”月亏图,十分激动,连说:“好!好!”他想一想,又说:“有了,在一个圆中用半阴半阳表示寒暑气的变化。”他捡起石块,在地面画出“”。他说:“这个图()好!就叫太阴太阳混图(参考图十三)按你门竹林山上的规矩,子午线上的子(伏羲在图中画出子午线)属阴,属冬日至,冬日至后阳气渐长,子午线上的午属阳,属夏日至,夏日至后,阴气渐长。”
女娲说:“好是好,还有你的八方图呢?”
伏羲说:“我们回来时,父讲天地相感,乾坤大顺。我听父讲‘乾坤’已三次了,原先我不理解,我将父几次讲乾坤联起想:乾坤就是天、地、阴阳。有了这个启示,我们就可将乾叫天、叫阳,将坤叫地、叫阴”。伏羲拿着石块在地上画,边画边说:“()代表乾阳,()代表坤阴。我想云梦泽的泽就用 ()代表叫兑、风就用 () 叫巽、() 代表山叫艮,代表山的艮直威严、()代表雷,叫震,春雷震大地。离火用()表示、坎水用()代表。现在的问题是要根据这些符号代表的阴阳气息,排出阴阳寒暑变化之象,我的想法是从冬日至配坤,冬日至后当春,春雷震大地,春后应该是火离来了,春雷离火之后雨多,当雨增多后云梦泽就满了。所以我想坤震离兑为先。随后乾阳为夏日至,夏日至后西北多风,配巽、南方秋后秋雨绵绵,坎水相配,冬日将至唯昆仑太行威然不动,表现了山的威严。因此乾巽坎艮代表了从暑热向阴寒的转变”。伏羲转向女娲说:“女娲你用太阴十二月分析我对八方、八个符号相配看如何,你应直言的。”女娲想了许久,指着太阴下弦图说:“这个图代表月亏,你将太阴太阳合为(),可叫太阴太阳混图,它包含了天地定位、现在经过进一步分析”女娲顺手捡起一石,边说边画。“我们将太阴太阳混图放在中间,按坤震离兑,乾巽坎艮配八方,用羲族的规矩可叫八月,每月四十五、四十六日,每年三百六旬五日,与太阳东升六连山往复的时日一致。你用坤配冬日至,震配立春、离配春分等都有道理。”女娲画完图,向伏羲,“这个图是这样吗?”伏羲说:“是这个样子。如讲东六连山观日位移,可在春分东画出东六连山日升往复线”。伏羲画完后说:“这个图叫什么好!”羲族山上寂静无声,伏羲女娲都在沉思中。伏羲说:“应该有乾坤和太阴。或者叫乾坤太阴图”。女娲说:“再想一想不能没有八方,可叫乾坤八方太阴图,不!就叫乾坤八方太阴太阳合图,这样就将天地定位的意识都包进去了。”
伏羲说:“这个图就用你的叫法,即乾坤八方太阴太阳合图(图十四)讲到天地定位有一个重要问题,我们注意不够,就是天地定位的那条分界线。那条线,最近我想十分重要,它将天地分开,上为天,下为地,这是我们自己想的。其实,这条线代表了春秋二分,春分之后,太阳向北移达夏日至,从此太阳向南移,又到春分点,只不过这次根据时令叫秋分。太阳又从秋分向南移至冬日至。太阳往复经过的春分秋分是在一点上,在一条线上,这条线叫大一,叫太乙,或者叫太极。如果叫太极,那么我们的乾坤图,就可以叫太极图,或者叫太极八方图了。”女娲听了,想着,感到很有道理。但她没有表白,不知她是否在想她的老母对这一问题将有怎样的认识。
八、后寄语
在究习远古中国医学史的过程中,二十余年来常要学习体悟远古先民对日、月星辰的感知,对人体生理特别是五官生理的感知过程。因而曾涉足于古天文学史,涉足于相关的考古学史料,深感近万年来中国远古先民涉足于原始科学知识之广博,从相关史料分析,远古先民,甚至早已想从观日之东升西沉,周而复始的规律中探讨认识世界的哲理。如传说中的“连山先天易”为什么叫“连山”?假如“连山易”与观日有关,那么与《尚书?尧典》观日有关吗?与《山海经》中《大荒东西经》中的东六山、西六山有关吗?春秋“易”理往往与“道”相关,而我在以往的习撰中又无能力探索其中奥妙,也感到没有必要深入探讨其中奥妙。
近年来,当完成《经脉学说起源演绎三千五百年探讨》后,在学术界的有限交往中,深感我个人蚍蜉之辈,无力回天;深感个人意识转换为社会意识之艰辛。也许因“知我者希(稀)”。但我深信“原始中医学理论体系价值。”因此拟撰《原始中医学理论体系(若干)讲》。在材料准备、布局谋篇中,感到了数理、易学在医学理论起源中的重要,在撰文中,由于《淮南子?览冥训》原文及濮阳M45号墓考古史料,使文体偏离原意,将伏羲八卦、女娲补天拉向濮阳M45号墓这颛顼时代远古历法说。这一结局使我既感到高兴,又跳不脱尴尬。因从全文看,我不知这一文体应该如何归类。文中有叙有议,又杂“小说”,权作《伏羲八卦、女娲补天古历法理论追议》。文中虽根据山东陵阳河、诸城分别出土6300年前的陶文 &及6500年前河南濮阳M45号墓断代为颛顼时代墓,由此将伏羲、女娲都定为6500年前人。并依此而将《连山易》(先天八卦)定在6500年前,又用《淮南子?览冥训》史料作为重要佐证。此一认识,有待学术界指正。
文中有一点应该澄清。就是图一、河南濮阳西北坡M45号墓方位。冯时指出:“M45号墓主男性,头南脚北仰卧。……”“墓葬方框的北侧,这个殉人不是正东西摆放,其头指向东南,恰恰指向冬至日太阳初升的方位。”从历法理论讲:“冬至日太阳初升方位”,太阳应在南回归线,而冯时指出:“男性墓主、头南脚北仰卧。”两者似有矛盾。我们没有到M45墓现场,不好评说。但有一点应该指出:不论西北羲族部落、东方百濮颛顼部落还是云梦泽西的竹林山女族部落,他们都处于北回归线(夏日至点)以北观日。北回归线在今广东附近,这一地理方位是我们应该理解的。古人可能将北回归线(夏日至点)误解为南。六千五百年前的伏羲们所创的“连山观日八方符号”虽代表了天地、寒暑四维八方阴阳气候往复变化过程,但他们不可能想到中天八卦、后天八卦,不可能想到六十四卦、十二消息卦,不可能提出太阳之“精气为物,游魂为变”及“归魂游魂”问题。现在当我们追议伏羲们在6500年前首创八方符号(连山八卦图)的时候,当我们回溯其哲理意义的时候,我们不能忘记《连山八卦》对中国易学史的贡献。为此特将在“引言”中讲到的“昧谷观日西沉位点迁移图示”,作为图十五列出,表明古人对“精气为物,游魂为变”及“归魂游魂”的起萌理解与认识过程。
6500年前中国先祖们在数代人不懈努力长期观日、月运行规律的实践中原创的远古历法理论,并用历法理论修补四维(补天);将历法理论推向哲学范畴;原创八卦(参图十四),深化认识事物的水平。当我们将上述事实与河姆渡等等文化遗存进行综合分析后,我们能不认识到中华民族文明社会的远古吗!中华民族的远古文明是应该重写了。(严健民)
&&&&&&&&&&&&&&&&&&&&&&&&&&&&&&&&&&&&&&&& 二OO九年八月四日
&&&&&&&&&&&&&&&&&&&&&&&&&&&&&&&&&&&&&&&&&&&&&&&& 于 秋 实 居&
上一篇:下一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伏羲女娲主题曲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