岂伞6摸摸清楚楚楚楚国地图情公 是宁是什么意思

安徽省情,2010安徽公务员考试资料07-第6页
上亿文档资料,等你来发现
安徽省情,2010安徽公务员考试资料07-6
降亳州为亳县,正式纳入颍州管辖之内,形成了东西四;名胜古迹;文峰塔;文峰塔位于阜阳城中心干道颍州路附近;文峰塔与奎星楼,都建在城之东南方,即巽方;文峰塔既与“文”相关又极富道教色彩,该塔一些砖雕;奎星楼;奎星楼,位于阜阳市老城东南城墙交结处,又称拐角楼;原为明万历二年(1574年)知州赵世相扩建南城所;奎星楼三层均室,但互不贯通;颍州西湖;颍州西湖位于阜阳城
降亳州为亳县,正式纳入颍州管辖之内,形成了东西四百里,南北七百里的广大地域。不仅包括今阜阳市、亳州市全境,而且含今六安地区霍丘县的大部分地界。名 胜 古 迹文峰塔文峰塔位于阜阳城中心干道颍州路附近。近史志记载,因奎星楼不高,文星不太显露,所以当地文风不振,功名不多。康熙三十五年(1796年)于此建文峰塔,以振兴阜阳文风。塔为全砖结构,七层八边形,高31.8米。各层有塔心室,一层独为一室,北门为阶梯入口,有盘旋梯道贯顶。一、三、五、七层四方有四券形门;二、四、六层,在南、西、东三面各有三门。塔为密檐楼阁式,每层叠涩出桅,有仿木结构的砖雕斗拱支承挑出的密檐。顶部起脊挑角,三叠珠式宝剑,由铁制五叉刹杆贯串攒尖,造型朴素庄严。文峰塔与奎星楼,都建在城之东南方,即巽方。《山海经图赞》说:“地亏巽维,天缺乾角”。阜阳地形西北高东南低洼,据《颍州志》记载:堪舆学家认为东南洼而地轻,地气外溢而难出人才,须建塔以镇之。《易?巽》说巽象风:“随风,巽”。疏去:“风既相随,无物不顺”。按儒学家说法,巽为文章之府,塔有卓笔之形。故称“文峰塔”。文峰塔既与“文”相关又极富道教色彩,该塔一些砖雕,有表示吉祥如意的长寿鹿、灵芝草、龙、凤,有文人祈求的鲤鱼跳龙门,还有阴阳鱼图案。这对研究当时人们的思想意识、审美心理和阜阳历史等方面都提供了形象生动的宝贵资料。总之,这类塔属于旧时所谓风水塔。奎星楼奎星楼,位于阜阳市老城东南城墙交结处,又称拐角楼。据传晴日登楼可望霍山,故旧县志又称“望霍楼”,俗称“三篷塔”。原为明万历二年(1574年)知州赵世相扩建南城所建敌楼。清同治九年(1870年)重修。全砖结构,三层六边形,通高9.93米,叠涩出檐,起脊翘角,结顶饰铁制舞凤,六角制铜制响铃(1981年重修时改铁制铃)。凤舞而有容仪,古人以为有瑞应,故顶饰具有传统文化性质。奎星楼三层均室,但互不贯通。一层朝南开一半圆形券门,二层一门四圆形券窗,三层南门楣额为“奎壁联辉”。“奎”、“壁”、“斗”均属二十八宿星座。“奎星”是二十八宿中白虎七宿的首宿,因其“屈曲相钩,似文字之画”,所以《孝经?援神契》有“奎主文章”之说。《春秋元命苞》更认为汉字起源也与奎星有关,说苍颉“仰观奎星圜曲之势,俯察鱼文鸟羽、山川指掌,而创文字”。《历代名画记》说:“奎有芒角,下主辞章”。由于古籍中常把奎星与文字、文章联系在一起,所以历代文人都崇拜奎星,各地为之建楼奉祀,以祈祷本地文人辈出,文风昌盛。颍州西湖颍州西湖位于阜阳城西北一公里新泉河两岸,是古代颍河、清河、小汝河、白龙沟四水汇流处。因阜阳在北魏以后称颍州而得名,为唐、明、清历代名胜。明代《正德颍州志》载:西湖“长十里,广三里,水深莫测,广袤相齐”。《大清一统志》云:“颍州西湖闻名天下,亭台之胜,觞咏之繁,可与杭州西湖媲美。”颍州西湖景色之美,四时俱佳,招徕不少文人志士出守颍州,更是文人墨客吟诗作画之旅游胜地。从宁代起有北宋词人、宰相晏殊,北宋文学家、史学家欧阳修、苏轼、宋代中书侍郎吕公著等七大名人知颍州,为古颍州西湖建设立下了不朽的功勋,并留下了113首著名诗篇,加之71名古代和近代诗人的诗篇共259首。其中唐宋八大家占四人,还有南宋四大家之一的杨万里,与苏轼齐名的黄庭坚。苏轼曾在诗中将颍州西湖与杭州西湖相媲美,“大千起灭一尘里,未觉杭颍谁雌雄”。可见,颍州西湖在古代确为天下西湖之冠。但后来由于黄河泛滥,西湖被泥沙填平,昔日美景,已不复存在。现仅存“会老堂”等建筑。新的西湖在阜阳城西15公里处,周长11.5公里,湖面约5.74平方公里,水深 1-2米,是在原三十里河的基础上兴修而成的。湖中有岛、岛中有潭,绿柳盈岸,芳菲夹道,花木扶疏。主要景占有:碑林公园,建有碑林长廊、碑林八卦阵,荟萃了当代名书画家真迹五百余幅。百龙亭、八仙、十二生肖等石雕,惟妙惟肖,令人拍手叫绝。紫竹院,建有假山、游泳室等。隐闲堂,是拜祭欧阳修、苏轼之处。清涟阁,系仿古建筑,五层楼阁。九曲桥,由颍州西湖第一个汉语拼音字母组成,非常巧妙。鱼宫,为两个鲤鱼伏,内有现代化的电动声像装置,如入仙境。另有游艇、游船、老虎等,更是让人留连忘返。按照总体规划,颍州西湖将建设成为既有古人文景观的风景名胜,又有现代化游乐设施的重要景区,也是皖西北最有游览价值,最有吸引力的旅游胜地之一。南湖公园颍上南湖公园位于颍上县城南10公里处,距阜阳60公里,整座公园建在一个有一万多亩水面的自然湖面上。公园分南北两大部分,北部建有三个面积 40-60亩的人工岛,每岛一景,各具特色,中西合壁,古今辉映,创意新颖。南部湖中以十二生肖形象为特征零星散布十二小岛。以各式游艇穿行其间。南北园景以逶迤曲堤和卧波拱桥分界。曲堤两侧绿柳披拂,参差夹道,漫步堤上桥畔,大有杭州西湖韵味,虽无山水相映而成趣,却有水天相接之奇观。尤具特色的是北园口之卧波于清澈水面的长廊,长廊两端各以九曲桥连通大岛景点,长廊造型及廊中彩绘与北京颐和园相仿,几百幅山水人物图布满雕梁画栋,廊中留有 150个碑位,拟请中国著名书法家将唐诗三百首书写后刻于碑上,造成中华唐诗三百首长廊碑的绝景。进入南湖公园,在大坝的高坡上突兀起七层塔和望湖亭。登高了望,水天一色,在湖中的岛上,中西建筑交相生辉,将历史与现实、华夏与世界浓缩起来。希腊的宙斯庙、法国的凯旋门、德国的教堂与市政厅,荷兰的风车及挪威的乡村教堂把你带入异域风情。中式的飞檐斗拱的庭院,弯如长虹的拱桥,遮风避雨的风雨桥,曲曲折折的玉带桥,横卧碧水之上。长数百米的凌波桥,各种各样的雕塑象一组组变幻画面展现在游人的面前。岸边与路旁的垂柳在微风的吹拂中,舞资婆娑,野鸭、鹭鸳时而可见。这里有鸟类12科57种,是皖北重要的鸟类与水禽栖息地,在湖中,开辟了野生禽类和动物养殖场,又从外地引进了孔雀、驼鸟、山鸡等。在园中另一侧水中孤岛上建有一椭圆形的跑马场供游客骑赛,与之相配套,湖边兴建了十来幢休闲别墅,形成了一个集游览、休闲、会议为一体的好去处。张庄公园张庄公园位于颍上县谢桥镇小张庄,距县城20公里,始建于一九七八年,由小张庄村投资兴建。一九九五年进行扩建改造,现占地面积为120亩。公园仙花草茂盛,树木葱绿,四周壁画人物栩栩如生,汉白玉雕婷婷玉立,彩光喷泉波光闪烁,楼台亭阁古朴典雅,环境清幽,风景宜人。望富山是一座人工堆砌的假山,高37米,山坡绿荫环抱,山顶凉亭可供游人远眺小憩,人工河如同一条玉带环绕公园。公园南部是动物园,内有猴山熊馆,几十种珍奇动物供游人观赏。公园西部为游乐场,内有各种大型游艺机、电动火车、飞机等,供人游乐。公园外耸立一座高十三层的环保塔,登上塔顶,联合国评选的生态环境“全球五百佳”小张庄村尽收眼度,美不胜收。公园高有停车场、小吃部、摄影部,为游人提供优质服务。小张庄为联合国评选出的生态环境“全球五百佳”。淮上公园淮上公园座落在颍上县城西五里湖畔,建于1923年,原系豪绅尤荫轩的私人花园,名为“游园”,人们又可以其姓而名其园,俗称“尤家花园”。解放后,改名为“淮上花园”。1954年,公园曾被洪水淹没,“十年动乱”中,它又遭到严重破坏。但经过多次拨款整修扩建,恢复了园容,丰富了园景,面积由原来的二万六千余平方米扩大到四万余平方米,使公园面貌焕然一新。公园三面绿水萦绕,北面花墙高峙。大门上方,镶嵌着“淮上公园”四个金色大字,招引着游人。园内,三条溪水横贯东西,把公园自然分为四个景区。第一景区以盆景、花木为佳,景色秀丽宜人。有“太极石”、“地龙松”、“三环套月”、“风宜亭”、“月季池”、“十三太保”、“江心亭”等景点。第二景区以山石亭阁称胜,别具一番风光。“迎宾轩”、“荷花亭”、“荷花池”、“鸳映池”、“静生堂”、“九岭十八峰”、“楼上楼”、“白石塔”等美不胜收,令人流连忘返。第三景区是一片茂密的松林,风景独具特色。景区内,松亭、松塔、松棚、松伞、松扇,松型生动、布置得体。第四景区是新建的花圃和植物园,终年繁花似锦,四季飘香。园中有“展望亭”和“看花楼”,建造新颍,园内培植着各种名贵花木。淮上公园面积虽小,但园内长廊水榭、亭台假山、松柏竹林、繁花绿草,布置井然有序,风景雅致洁新,很富有山林自然之美和简朴大方之态,成为颍上著名的游览胜地。淮南概述安徽淮南,一座横跨淮河两岸的城市,拥有淮河以北的凤台县、潘集区和淮河以南的田家庵区、谢家集区、八公山区、大通区,212平方公里美丽富饶的土地。淮河,几千年来,不仅养育了淮南河两岸的人民,而且也托起了坐落在它岸边的古老城池,让这些城池在历史的长河里时隐时现。今天,这条河也将淮南与其他城市缠绕在一起,上游紧系着文化名城寿县,下游串连着淮上明珠蚌埠;东与凤阳、定远毗邻,南与长丰接壤。这片土地之所以被称为“淮南”,是有历史渊源的:汉代开始在这里设置了淮南国,从汉代到两晋再到宋朝,这片土地先后经历了淮南郡、淮南道、淮南路等以“淮南”命名的建置。清末民初,这片土地上发现并开始采掘煤矿。1930年,国民政府在九龙岗设淮南煤矿局,发展成为淮南矿区,标志着现代“淮南”的开始。日淮南矿区解放,1950年设县级淮南市,1952年6月改设为省边辖区。1977年1月,凤台县划属淮南市。至此,全市辖田家庵、大通、谢家集、八公山、潘集五区和凤台县。
由于独特地理位置,自古以来淮南的交通就很便利。一条淮河波浪翻,舟楫往来航运忙。淮河虽然是淮南几千年主要的交通航道,但这里还拥有过世界历史上最早有明确、系统、完整文字记载的陆路交通线――鄂君启节大道,它比著名的公元首321年修建的古罗马亚平大道还早11年。1957年4月,在寿县东津乡出土的鄂君启节,是战国时楚怀王发给他的至亲在这条路上的通告符节(通行证件),持此符节,不仅可以免税,还可享受沿途的接待。“鄂”是楚国的代称,楚在迁都寿春之前在湖北。鄂君启节大道从今天的凤台河东经寿唐关、郝家圩孜然后进入淮南,经李郢孜,园艺场入长丰到合肥。如今,淮南的陆路交通线四通八达;铁路建设始于世纪30年代淮南煤矿开采期间,1936年淮南铁路(田家庵―裕溪口)的建成通车,成为沟通淮河与长江之间陆路运输的最例捷形式。50年代,淮南的铁路建设发展很快,建成了贯通全市东西的大(通)八(公山)线,全线设立了10座火车站(如今已发展为16座火车站)。70年代,随着阜(阳)淮(南)铁路的兴建,一座气势雄伟的公路铁路两用桥横跨淮河,成为千里淮河第一桥。公路也是淮南与外界联系的重要通道,其中206国道是皖西地区去蚌埠、南京等地必经之路,也是淮南东部城市的主干道。纵横交织的公路网,把淮南和祖国的每一个城市都联系起来。坐落于淮河岸边的淮南是开放的,它既能容纳南来北往的航船,也能吞哇轰鸣而来的火车,还能对四方友邻过境的汽车敞开胸膛,不自封,不守旧,使淮南能紧跟时代脉搏而不断前进。八公山,绵延200多平方公里,大小山峰40多座;属昆化山的北岭系,其山系走向自巴颜喀拉山东下脉(又称江淮南丘陵)。八公山又名紫金山,《太平寰宇记》中说:“紫金山即八公山是也。”八公山自东晋太元八年的“淝水之战”而闻名遐迩,可八公山在历史的长河中还有更光辉灿烂的文明与文化呢。开天辟地之初,人类出现之前。经中外考古学家论证,八公山中刘老碑附近的山石中发现的须腕、环节动物化石,推翻了达尔文关于动物起源时间不足6亿年的论断,为生命科学的研究领域打开了一扇新奇绚丽之门。历史进入人类社会后,5000年前新石器时代的人类在此生息繁衍,夏商之际,“淮夷”人在此形成部落,后成为华夏大民族的一支。在人类的“童年时代”,华夏民族有着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神话。这些最鲜活、最自由的文化始传于人民之口,能用文字记载下来,从而使这些神话传说至今仍然大放异彩的当归于一些书籍,而八公山对此功不可没――被文学家、史学家称之为“淮南神话”的传世之作《淮南子》便诞生于此。它的诞生能用它所收录的“后羿射日”故事来比喻:神话这种文学形式,犹如一轮火红的太阳,照亮了华夏民族的童年时代!作为一座绵延起伏的山脉,它之所以叫做八公山,实在是因为它曾拥有过苏非、李尚、左吴、田由、伍被、毛被、雷被、晋昌八个“仙人”,这八个“仙人”在汉代以自己恢弘博大之作《淮南子》而闻名;这座山便以自己曾拥有过才气仙气俱佳的八公而有名。淮南地区,历史上素有“中州咽喉,江南屏障”之称。历代兵家,无论是据有江南欲复中原者,还是据有中原欲图江南者,都将此地视为必争之地。北伐者得之,开封、洛阳扬鞭可及;而南征者得之,饮马长江已近在咫尺。这片热土之上,曾出现过多少次“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的战争场景啊――公元前538年至公元前447年,吴楚州来之战,历时90余年,州来(今凤台县城)五易其主。
秦统一中国的灭楚之战,在这里打完最好的大决战,秦王赢政派王翦率60万大军攻破楚国都城寿春,完成了统一中国的大业。秦末,刘邦之所以能打败项羽而得天下,是因为他派刘贾、英布占寿春,据八公山,断项羽退路,逼他走上兵溃垓下、自刎乌江的绝路。被收入中国军事大辞典的典型战例、三国时期的司马昭围攻寿春之战,刀光剑影、阵势强大、兵法繁多,精彩之处胜过赤壁大战。八公山上“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淝水之战,闻名于世,流传至今。后周与南唐之间的寿春包围战打得轰轰烈烈,赵匡胤的形象更是深深扎根在这片土地上,并升腾为一个个妇孺皆知的民间传说。公元1161年,金主完颜亮亲自率兵南侵,攻占八公山,汉民族和北方的少数民族在此进行了血与火的争斗和交融。一场场战争,总是新与旧之间的较量;一次次战争,总有毁灭与建设之果。在新旧交替过程中,正是一个包容、同化的过程;在毁灭后的重建之后,一个新综合体便诞生了。从淮南的姓氏上就可以看出民族融合的历史。淮南的第一大姓是“王”姓,王姓之源始推于汉成帝的舅舅王根(王莽之叔),汉在淮南设过曲阳候国,王根为曲阳候。夏姓、禹姓源于治水的大禹;熊姓、楚姓、庄姓皆为春秋时楚国王族之姓;刘姓起于淮南王刘长、刘安;谢姓与东晋淝水之战的谢安、谢玄有关联;朱姓为明代皇室后代;而张姓、郑姓则多是元末战争造成的移民。此外有欧阳、诸葛、上官、申屠、皇甫等复姓;有杨、马、梅、洪、闪、哈、查等回族姓氏;还有完颜等满族姓氏。淮南这块土地上的人民在交融之中求生存。如今,在淮南市的上窑镇,民间还流传着“朝秦暮楚”的故事由来:在秦统一中国之前,这里是秦楚两国你争我抢的拉锯之地,本地的百姓在秦兵楚将的滋扰之中,学会了聪明的生存方法。早晨,秦兵打过来了,百姓们便说自己是秦国的良民,把秦国的门牌翻过来,晚上楚军攻过来了,百姓们便说自己是楚国的顺民,把楚国的门牌翻过来。纵观历史,每一个前进的步伐无一不是“弹头肉强食”的结果,弱小、落后就要挨打,这是八公山看得最清楚,体验得最深刻的一个真理。八公山之北、淮河以东原本有个历史古国叫州来,因其弱小,春秋时被楚国吞食而成为楚的州来邑。由于该邑处在淮河以北,为楚之边陲而与吴国相望,所以成为吴楚之争的前哨,百姓无一日安宁,隶属关系也常常变更。公元前529年,该邑被吴国占领,6年后楚国又收回失地;仅过了4年又被吴国夺去从而成为季札的封地。公元前493年,州来又一次因为国与国之间的交易而要更换国籍。这一年楚昭王伐蔡,小小的蔡国赶快求助于当时能与楚国抗衡的吴国,吴王夫差根据自己的利益答应出兵救蔡,但条件是蔡昭侯必须把蔡国迁往州来。为了生存,蔡在州来立了国,州来古城便成了蔡的国都,因蔡国在周武王时始封其弟叔度于上蔡(今河南海上 蔡县),周成王时叔度之子平侯迁都新蔡(今河南省新蔡县),为了国家血缘的一脉相承,蔡昭侯将州来改为下蔡。好景对于下蔡这个地方来说总是不会长久,在历史上它总是多事之地,多变之地,今天属于泗水郡,明天便属于九江国;淮南国的国籍摇身一变,又分别隶属于沛郡、颍州、涡州和寿州。清朝雍正十年(公元1732年),下蔡与寿州分疆而治,设凤台县。八公山的祝福如此美好,把它的一座离县城很近的山峰之名――“凤凰”赋予了这座身世多舛的古城,期盼凤凰能飞到这里,把下蔡之地变成凤凰之台、富强之地。凤凰,择高枝栖息的百鸟之王;凤凰,非梧桐不栖的吉祥之鸟,它能“落户”于下蔡,预示着一个崭新的历史将从此揭开帷幕。时至2000多年后的今天,凤台县终于成为能让凤凰栖息的美好之地了。县城里一条条道路纵横交错,一座座建筑鳞次栉比;高大的厂房里机器辍鸣,繁华的商场中货物充足,安静的校园内书声琅琅。人们过上了“出有年(自行车、摩托车、汽车)、食有鱼、居有屋”的幸福生活。县城外,千万亩良田地五谷丰登,蔬菜果品四季不乏,猪牛鸡鸭鱼养殖兴旺,农民的日子一天比一天更美好。徽州地名由来作为“中国传统文化部落”的徽州,昔时下辖有黟、歙、休宁、婺源、祁门、绩溪六县,因其历史悠久,故此显得古味盎然,就连其地名的取定也都透现出厚重浓烈的历史文化意蕴。从历史沿革角度看,徽州故地是置县居前,设郡(或州或府)在后,所以在此就先说六县的地名由来。黟县创设于秦始皇统治时期,它的得名与黄山有关,因黄山的花岗岩山体苍黛黝黑,故秦代前后人们称作黝山,始皇置县于其南,故名黝县。三国孙吴当政时将黝易作黟,于是黝山就成了黟山 [注:直到唐天宝六年即公元747年,崇信道教的唐玄宗下诏改黟山为黄山才退隐其名]。同样始置于秦始皇时代的歙县之取名则跟秀水相牵连。它出自“翕”,意为水流汇合,在今歙县雄村境内渐江(新安江)与练江汇合处有古地名曰歙浦,秦始皇于此地界置县,故名歙县。休宁县缘于县城附近的灵鸟山之名,该山原曾名鸺山(今名凤凰山),公元208年孙吴政权曾于其南置县,称为鸺阳县,未久即简化成休阳县;后到公元598年,隋文帝把它改称休宁县。婺源县的取名同水系有缘,该县境内流淌着一条谓称婺江的河流,据《婺源县志》载云:“以婺州水之源,因名。”,婺源由此得名。祁门县则因由当地的两处地方而来,据《续文献通考》载云:“以其县东北有祁山、西南有阊门,乃合名祁门。”“祁门”由此而来。绩溪县的得名则与河流脱不了干系。据《元和县志》载云:其县境内“北有乳溪与徽溪相去一里并流,离而复合,有如绩焉。”至于“徽州”,据《宋书?地理志》载:“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改歙州为徽州。” 古往今来其地名来源众说纷纭。其中因地理因素与词义因素而取名者就各有两种:地理因素方面,其一缘于山水之名,其二缘于地方之名,这些均与上述六县地名由来或近或同。“山水之名说”因在绩溪县境内有徽岭与徽溪,故得名徽州,自南宋罗愿《新安志》始载起,后世元、明、清的历代志书都沿用这一传统说法,如清弘历(乾隆帝)《徽州府志》云:“盖郡境存徽岭、徽溪,扬之水出焉,说者以为取诸此”;“地方之名说”因在绩溪县境内另有“大徽村”,徽州由此取得,《太平广记》及《徽州府志》里就持存有此说法。词义因素方面,也有两种解释:其一,“徽”字含有“绳索、捆绑、囚禁、束系、约束”等意思。其二,“徽”字还有美好之意。对于前一种解释,汉朝杨雄在《解嘲》中有云:“徽以纠g,制以斧@”。东汉许慎《说文解字》释曰:徽,“纠绳也”。徽绳意同徽索,指捆绑囚犯的绳索。所以南朝时期的梁朝统治者叫嚣对宣扬“神灭论”的范缜其人宜“置之徽g,肃正国典。”其中徽g同为绳索,所区别者在于两股盘成之绳索称g,而三股绞成之绳索叫“徽”。有趣的是,在宋朝,规定歙州进贡朝廷的物品,仅是白苎和澄心堂纸。那白苎正是用以结绳的原料。历史上竟然也有这样的巧合。当然,徽字还可作动词用。唐代刘良曾经注解说:“徽,系也”,就是捆绑的意思。北宋统治者改用徽字作州名,实际上与当时发生的一桩重大历史事件有关,那是北宋宣和二年十月,歙籍人方腊在毗邻歙州的睦州建德军青溪村聚众起义,十二月,他率领起义军攻陷歙州。未久连战攻略东南六州五十二县。赵宋王朝急遣童贯统领禁军及秦晋蕃汉兵十五万围击镇压,历时一年,“杀贼八千”,到翌年四月平息了战乱。五月,朝廷诏令改歙州为徽州,同时将睦州建德军改为严州遂安军。这一举措意思很明显,它是朝廷对策动农民起义之地人们实行牢牢束缚和严加管制的体制,透现出宋徽宗及其臣僚们对方腊起义者们畏惧且心存余悸的心态。由此可见,徽州因其取名,历史依据之可信性更强。对于后一种解释,清弘历《徽州府志》记载:“或云:徽,美也,故以为名。”虽然有人认为这样解释未免牵强,理由在于改名时正值战乱初平,统治者惊魂甫定,在宋徽宗及其臣僚们看来,似此出现方腊之辈的“首恶之地”,何美之有?然而,倘若从积极良善的方面来看,人们倒是宁可更愿意把“徽”字释作美好,因为徽州此地毕竟山辉川媚,南朝梁武帝称赞“新安大好山水”,南宋思想文化界巨擘朱熹曾题“新安大好河山”六字,而明代大戏曲家汤显祖赋诗写到:“欲识金银气,多从黄白游;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难道这些不都正是有力的佐证根据么?亳州概况行政区划亳州市是2000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省辖市,辖涡阳、蒙城、利辛和谯城三县一区,其中谯城区为市委、市政府机关所在地。亳州市中心城承担着全市政治稳定、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等领导和行政管理职能,也是市域范围内的经济、文化、信息中心,肩负着带动和辐射皖西北地区特别是市域“三县一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职能。全市行政区域土地面积8374平方公里,全市总人口576万。
地理环境亳州全境跨东经115°53′~116°49′、北纬32°51′~35°05′,呈东南西北向斜长形,长约150公里,宽约90公里。辖境与黄河决口扇形地相连,属平原地带,地势平坦,仅东部有龙山、石弓山、齐山、狼山、双锁山等10余处石灰岩残丘分布;整个亳州地势西北高而东南低,以1/9000地面自然坡降向东南微倾。西北部谯城区詹楼地势最高,海拔42.5米;东南以利辛县展沟南部最低,海拔22米,相对落差20.5米。由于受河流蜿蜒切割变迁和黄河历次南泛的影响,形成平原中岗、坡、碟形洼地相间分布,具有“大平小不平”的地貌特征。土壤主要是砂礓黑土,其次是潮土、棕壤土类,并有少量石灰土在涡、蒙两县的山丘周围分布。全市气候处在暖温带南缘,属于暖温带半温润气候区,有明显的过渡性特征,主要表现为季风明显,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雨量适中,无霜期长,四季分明,春温多变,夏雨集中,秋高气爽,冬长且干。因气候的过渡性,造成冷暖气团交锋频繁,天气多变,年际降水变化大,全市历年平均气温14.7℃,平均日照2320小时,平均无霜期216天,平均年降水量822毫米。亳州市常见的灾害性天气有旱、涝、大风、冰雹、干热风、低温、霜冻等。旱、涝是最主要的自然灾害。包含各类专业文献、各类资格考试、行业资料、中学教育、专业论文、文学作品欣赏、幼儿教育、小学教育、应用写作文书、安徽省情,2010安徽公务员考试资料07等内容。 
 2010年安徽省公务员考试行政能力测试真题【完整+答案+解析】_公务员考试_资格考试/认证_教育专区。今日推荐 50份文档 2014年注册会计师考试 ...  安徽省情试题及答案 6页 免费 申论80分,其实挺容易! 24页 免费 最新公务员常识...目前安徽省正在制定第十一个五年( 年)发展规划。按照奋力 崛起的要求,...  关键词:安徽省情公务员考试 同系列文档 资料分析快速阅读技巧 2012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安徽省情,2010安徽公务员考... 36页 2财富值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 安徽省情,2...  2010 年安徽省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试真题及解析 年安徽省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面子”可以理解为“物体的表面” ,也可以理解为“情面” ,因此,ABD 均有...  2012年安徽省情试题及答案_公务员考试_资格考试/认证_教育专区 暂无评价|0人阅读|0次下载|举报文档 2012年安徽省情试题及答案_公务员考试_资格考试/认证_教育专区...  百度文库 教育专区 资格考试/认证 公务员考试1/2 相关文档推荐 安徽省情(知识...安徽省情公考知识点 1.安徽省位于中国东南部,地处黄淮海大平原南部 2.处于亚...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年安徽省公务员考试申论申论 申论( 2010 年安徽省公务员考试申论申论(B 类)一、注意事项 1.申论考试是对应考者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解...  安徽省情试题_公务员考试_资格考试/认证_教育专区。安徽省情试题及答案 ( 21:18:13) 分类: 省情市情 安徽省情试题及答案 华图老师李梦娇博客 http:...  安徽省情试题_公务员考试_资格考试/认证_教育专区。安徽省情知识竞赛题及参考答案(转载精编)一、单选题(共 50 题) 1、 “十二五”安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是( A...}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楚国地图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