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船活水钓鱼技巧鱼仓的原理

浙江苍南:向“鱼仓闹鱼荒”宣战
浙江苍南:向“鱼仓闹鱼荒”宣战
时间:日04:57 来源:光明网
原标题:浙江苍南:向“鱼仓闹鱼荒”宣战
  浙江沿海的渔民一直流传这样一则谚语:“今天不吃子孙鱼,明天子孙有鱼吃”。浙江省最南端的苍南县濒临东海,有168公里的带状海岸线,富饶的“浙南鱼仓”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的渔民。然而近年来,东海的鱼越来越少,“鱼仓闹鱼荒”已成常态。  东海渔业资源日益匮乏的主要元凶是猖獗的“三无渔船”,即无船名号、无渔业船舶证书、无船籍港。这些“三无渔船”对渔业资源的破坏力极强,大部分“三无渔船”在伏休期出海捕鱼,这正是鱼类生长的关键时期,而且“三无渔船”使用的渔具基本上是农业部规定禁止使用的非法渔具,即所谓的“绝户网”。据苍南县海洋渔业部门调查,在苍南及其附近海域,曾经的大黄鱼、小黄鱼、带鱼、墨鱼“四大海产”中有三种已基本绝迹,仅剩的带鱼也只有两指宽,东海渔业资源到了“荒漠化”边缘。  “东海无鱼”已触及海洋生态红线与社会民生底线,是东海之痛,更是浙江之痛,是当代之患,更是后代之患。2014年5月,浙江省委省政府专门部署展开“一打三整治”专项行动,遏制过度捕捞、拯救东海渔场,实现渔场修复振兴。作为“三无”渔船的重点存在区域,苍南县共有“三无”渔船2018艘,涉及渔民5086人,占全省的六分之一。为此,该县迅速行动,集中开展清港、清市、清违、控油、控冰、打非护渔六大专项执法行动。  去年8月15日,苍南县海洋与渔业、市场监管、公安边防、港航等部门600多名综合执法人员分赴全县各港口码头,在省内首次开展了规模最大的“清港”联合执法行动。在当地最大的渔港舥艚渔港,一举查获了50艘“三无”渔船,其中大部分为生态掠夺型的“三无”拖网渔船。同时,联合省市渔政部门开展海上联合行动,一举查扣15艘“三无”渔船。在持续高压打击的势头下,当地“三无”渔船自感再也无法生存,便纷纷上交船只。截至5月底,该县已取缔“三无”渔船2023艘,其中1294艘为渔民主动上交拆解,收缴违禁渔网具5416顶,提前3年完成省政府下达的整治任务。  严打的背后,一道民生考验题摆在面前,那些失去渔船的渔民怎么办?基于部分“三无”渔船的渔民生活较为困难的现状,苍南县制定了1.2亿元的补助方案,并推出“连续3年转产转业补助”的新举措,在渔民主动上交“三无”渔船弃渔上岸后,分3年给予每人每年5000元的转产转业补助。如今已有600多名渔民成功实现转产转业,大多从事海水养殖、休养渔业、经商务工等。  “以前那种赶尽杀绝式的捕捞必须坚决禁止!保护海洋资源只有起点,没有终点!”苍南县县长黄荣定说。严打的同时,苍南县还致力恢复海洋生态,积极在海域内开展水产品生态增殖放流,并对沿岸进行污染治理,开发浅海养殖、观光、休闲旅游产业,着力探索环境保护、生态养护和绿色产业协调发展新模式。  苍南县从2014年起3年放流1.6亿尾海洋水生生物苗种,截至今年5月底,已增殖放流9811万尾。密集的增殖放流带来的是“浙南鱼仓”海洋渔业资源水平加速回升。近两年苍南县海域螃蟹旺发,已绝迹近20年的曼氏无针乌贼、海蜇等经济鱼类通过增殖放流重新“游”上了老百姓的餐桌。  (光明日报记者陆健)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本文相关推荐浙江苍南铁腕修复浙南鱼仓 千艘“三无”渔船退海-苍南,铁腕,渔船,浙江,修复-热门新闻-国能网
浙江苍南铁腕修复浙南鱼仓 千艘“三无”渔船退海
发表时间: 21:24:41&&&
关键词: 浙江苍南铁腕修复浙南鱼仓 千艘“三无”渔船退海 苍南,铁腕,渔船,浙江,修复
追击涉渔“三无”船舶 章国森 摄
打非行动 章国森 摄
海洋牧场 饶大杰 摄  中新网温州6月13日电(杨青 李婷婷)浙江省苍南县金乡镇石砰渔港,空气中弥漫着一股鱼腥味。蔡金辉站在海堤上,望着远处微起波澜的海面,思绪万千。这位16岁便下水捕鱼的老渔民,跟大海打了几十年交道,海风在他黝黑的脸上刻出了一道道皱纹。  已然55岁的他,经历了鱼群从数不胜数到如今寥寥无几的时光流转。  “时代变了,人要跟着变才有出路”。老蔡口中的第一个“变”,是指眼下东海出现“无鱼可捕”的残酷现实;第二个“变”,是他从一名“三无”渔船的船老大到海洋牧场管理员的身份转换。  为“抢救”东海鱼仓,2014年5月,浙江省启动“一打三整治”专项执法行动。同年8月,苍南县提出“四年任务一年完成”的工作目标,并采取刚柔相济政策,开展六大专项治理行动。到目前共取缔“三无”渔船2023艘,在浙江省同一行政级任务最重的情况下,提前3年完成任务。  无论从时间上,还是从数量上,这都是一场史无前例的整治行动。  负重的海岸线:无鱼可捕的东海  浙江的渔民一直流传这样一则谚语:今天不吃子孙鱼,明天子孙有鱼吃。  “可我们子孙后代快要吃不到自己的鱼了。”有30多年捕鱼史的渔民庄财玉,抽着闷烟,长叹一声,“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这碗‘靠海饭’是越来越难吃了!”  在庄财玉的印象里,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东海的渔业资源还相当丰富。传统的东海四大鱼产(大黄鱼、小黄鱼、带鱼、乌贼),不仅支撑着沿海渔民的生活,也丰富着南北各地居民的餐桌。  现如今,即使祖辈生活在海边,靠捕鱼为生的渔民,谁家饭桌上能摆上一条野生大黄鱼,那都是很值得炫耀的事情。更多的时候,渔民们凭着运气捕上来一条,也都以很高的价格卖出去。  在繁忙的捕鱼期,每天天不亮,苍南一些码头上就停满了大大小小的渔船,然而一网网撒下去,捕上来的鱼却实在少得可怜。到什么地步?庄财玉向记者报出一串数字:30米的大船,6、7个人,在外捕捞10余天,最后收益只有几百元。  苍南马站镇渔寮社区王孙村的渔民林中夏也真切感受到东海渔业资源的日益匮乏:“前几年我有一艘大渔船,但出了几趟海都没钱赚,才换成现在这只小船。如果没有柴油补贴,基本都会亏。”  好几次,无数个“林中夏”们只能站在附近的渔港,聚在一起抽着烟,弥漫着一股焦虑的情绪,望洋兴叹。  苍南县海洋与渔业局局长张贻聪对此痛心疾首:“东海的几大主要鱼产中,带鱼像筷子、鲳鱼像扣子,黄鱼难见踪、乌贼快绝迹……东海无鱼并不是危言耸听。”  以大黄鱼为例,从浙江省范围来看,1957年,浙江的大黄鱼年产量曾达到近17万吨,现在却仅有0.28万吨。市民喜爱的小黄鱼,最高年龄能到20龄,以前捕捞的多是5龄鱼,而现在捕获的平均不到1龄。  是什么销蚀了自然丰厚的馈赠?很多人把矛头指向了“三无”渔船掠夺式的过度捕捞。  张贻聪介绍,三无渔船主要指无船名号、无渔业船舶证书、无船籍港的船舶。它们对渔业资源的破坏力极强,特别是在伏季休渔期间出海,将鱼子鱼孙一网打尽,导致渔业资源持续衰减。  “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大自然自我修复能力有限,无节制的开发只会让古语成谶。针对此,日,浙江展开历时三年的“一打三整治”等专项行动,遏制过度捕捞、拯救东海渔场,实现渔场修复振兴。  打击“三无”渔船:保卫“浙南鱼仓”苍南地处浙江省最南端,1170年前就有先民
24小时栏目排行
【残忍印度2名男童溺亡 村民泄愤打死校长(图)】国能网综合报道(看情感口述,上国能网)村民泄愤打死校长。印度2名男童溺亡,村民泄愤打死校长,村民用极凶残的方式将校长活活打死。村民泄愤打死校长。当地时间日,印度比哈省那烂陀县,当地尼尔村男童溺水死亡,愤怒的村民对学校校长动私刑泄愤,以极尽凶残的方式将他毒打至死。电视画面显示,印度暴民用长棍子不停的狠狠抽打校长,现场也有人用脚踢、用力踹脸部朝...……
【天津幼儿园杀人案 天津一幼儿园发生杀人案 致4女1男死亡】国能网综合报道(看情感口述,上国能网)6月28日讯,天津幼儿园杀人案。天津一幼儿园发生杀人案,杀人案以致4女1男死亡。天津幼儿园杀人案的原因是什么呢?是什么人如此残忍的杀害5个宝贵生命呢?据天津市公安局官方微博@平安天津 6月28日15时42分许发布消息,情况通报,我市塘沽地区一幼儿园职工宿舍发生一起重大杀人案件,现场5人死亡,案件侦破工作正在紧张进行中。...……
【两档白岩松节目停播】6月21日有媒体报道白岩松的《新闻周刊》等节目停播的消息,据央视制片人刘鸿雁朋友圈回应,央视新闻频道最近要播两个专题占了白岩松节目的时段,上周五开播《中国人的活法》三期,本周一开播胡劲草制作的《甲午》五集,并非停播。刘鸿雁同时质疑报道媒体是“几个意思”? 两档白岩松节目停播最新消息
两档白岩松节目停播是真的吗 两档白岩松节目停播事件 两档白岩松节目停播话题
两档白岩松节目停播新闻……
【广东在逃毒贩拒捕】广东在逃毒贩拒捕现场究竟发生了什么呢?陆丰制毒村的情况又是什么样的呢?警方在陆丰甲西抓捕一名在逃涉毒人员时遭到了该名逃犯多次开枪拒捕。警方开枪还击将该名逃犯击伤。该名毒贩拒捕,且嚣张的对民警多次开枪,最后警方还击将其制服,陆丰最近一段时间因为雷霆扫毒,许多制毒贩毒人员逃匿,警方在加强抓捕,此次这名拒捕的犯罪嫌疑人林×星,是陆丰市甲西镇客楼村人,其涉嫌于2014年3月制造毒品被网上追...……
【证监会女处长被开除】经查,证监会发行监管部处长李志玲配偶违规买卖股票,根据相关规定,证监会决定对李志玲作出行政开除处分,同时,因涉嫌职务犯罪,李志玲已被移送司法机关。防雷防盗防闺蜜,就是防不住另一伴啊! 证监会女处长被开除最新消息
证监会女处长被开除是真的吗 证监会女处长被开除事件 证监会女处长被开除话题
证监会女处长被开除新闻……当前位置:
&-&&正文经济新闻
浙江苍南:向“鱼仓闹鱼荒”宣战
来源:苍南新闻网
  编者按:我县自去年8月10日开展&一打三整治&工作以来,采取刚柔相济的政策,在全省同一行政级任务最重的情况下,提前3年完成任务。我县显著整治成效受到上级领导的高度肯定,也引起了国内各大媒体的关注。6月5日,光明网头条刊登《浙江苍南:向&鱼仓闹鱼荒&宣战》一文,大篇幅报道我县&一打三整治&成功经验。现本报全文转载,以飨读者。
  光明网讯(记者陆健)浙江沿海的渔民一直流传这样一则谚语:今天不吃子孙鱼,明天子孙有鱼吃。地处浙江省最南端的苍南县濒临东海,有168公里的带状海岸线,富饶的&浙南鱼仓&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的渔民。然而,近年来,东海的鱼越来越少,&鱼仓闹鱼荒&已成常态。
  东海渔业资源日益匮乏的主要元凶是猖獗的&三无渔船&,即无船名号、无渔业船舶证书、无船籍港。这些&三无渔船&对渔业资源的破坏力极强,大部分&三无渔船&在伏休期出海捕鱼,这正是鱼类生长的关键时期。而且&三无渔船&使用的渔具基本上是农业部规定禁止使用的非法渔具,即所谓的&绝户网&。据苍南县海洋渔业部门调查,在苍南及其附近海域,曾经的大黄鱼、小黄鱼、带鱼、墨鱼等&四大海产&中有三种已基本绝迹,仅剩的带鱼也只有两指宽,东海渔业资源到了&荒漠化&边缘。
  &东海无鱼&,已触及海洋生态红线与社会民生底线,是东海之痛,更是浙江之痛;是当代之患,更是后代之患。去年5月,浙江省委省政府专门部署展开&一打三整治&专项行动,遏制过度捕捞、拯救东海渔场,实现渔场修复振兴。作为&三无&渔船的重点存在区域,苍南县共有&三无&渔船2018艘,涉及渔民5086人,占全省的六分之一。为此,该县迅速行动,集中开展清港、清市、清违、控油、控冰、打非护渔六大专项执法行动,坚持从源头和产业链上,持续压缩涉渔&三无&船舶生存空间。
  在广泛宣传的基础上,去年8月15日,苍南县海洋与渔业、市场监管、公安边防、港航等部门600多名综合执法人员分赴全县各港口码头,在省内首次开展了规模最大的&清港&联合执法行动。在当地最大的渔港u艚渔港,一举查获了50艘&三无&渔船,其中大部分为生态掠夺型的&三无&拖网渔船。在频繁&清港&的同时,苍南县坚持&两条腿&走路,积极开展海上执法巡查,严格做到&三无&渔船露头就打。联合省市渔政部门开展海上联合行动,一举查扣15艘&三无&渔船,高压震慑以身试法者。在持续高压打击的势头下,当地&三无&渔船自感再也无法生存,便纷纷上交船只。该县取缔的2023艘渔船中,其中有1294艘为渔民主动上交拆解。截至5月底,该县已取缔&三无&渔船2023艘,收缴违禁渔网具5416顶,提前3年完成省政府下达的整治任务。严打的背后,一道民生考验题摆在面前:那些失去渔船的渔民怎么办?基于部分&三无&渔船渔民经济较为困难的现状,苍南县制定了1.2亿补助方案,并推出&连续3年转产转业补助&新举措,在渔民主动上交&三无&渔船弃渔上岸后,分3年给予每人每年5000元的转产转业补助。
  如今已有600多名渔民成功实现转产转业,大多从事海水养殖、休养渔业、经商务工等。当地正在规划建设&海鲜小吃一条街&、&海文化广场&等项目,为渔民转产休闲旅游业搭建平台,全力帮助渔民实现转产转业。
  &以前那种赶尽杀绝式的捕捞必须坚决禁止!保护海洋资源只有起点,没有终点!&苍南县县长黄荣定说,&全方位开展&一打三整治&行动,四年任务一年完成,凸显了县委县政府的执行力和果断性。&在严打的同时,苍南县还致力海洋生态恢复,积极在海域内开展水产品生态增殖放流,并对沿岸进行污染治理,在综合改善生态环境基础上,开发浅海养殖、观光、休闲旅游产业,着力探索环境保护、生态养护和绿色产业协调发展新模式。
  按照渔场修复目标,苍南县从2014年起三年放流1.6亿尾海洋水生生物苗种,截止今年5月底,已增殖放流9811万尾。密集的增殖放流带来的是&浙南鱼仓&海洋渔业资源水平加速回升。近两年苍南县海域螃蟹旺发,已绝迹近20年的曼氏无针乌贼、海蜇等经济鱼类通过增殖放流重新&游&上了老百姓的餐桌。
备案信息新闻网站批文:浙新办〔2004〕53号 ICP备案号:浙ICP备号 监督投诉:59悬赏纠错:50法律顾问:浙江瓯南律师事务所 刘清华律师
Copyright2005 - 2012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您的当前所在位置: &
浙江苍南铁腕修复浙南鱼仓 千艘“三无”渔船退海
日 08:15 &&
来源:人民网
& & & & 浙江省苍南县金乡镇石砰渔港,空气中弥漫着一股鱼腥味。蔡金辉站在海堤上,望着远处微起波澜的海面,思绪万千。这位16岁便下水捕鱼的老渔民,跟大海打了几十年交道,海风在他黝黑的脸上刻出了一道道皱纹。
  已然55岁的他,经历了鱼群从数不胜数到如今寥寥无几的时光流转。
  &时代变了,人要跟着变才有出路&。老蔡口中的第一个&变&,是指眼下东海出现&无鱼可捕&的残酷现实;第二个&变&,是他从一名&三无&渔船的船老大到海洋牧场管理员的身份转换。
  为&抢救&东海鱼仓,2014年5月,浙江省启动&一打三整治&专项执法行动。同年8月,苍南县提出&四年任务一年完成&的工作目标,并采取刚柔相济政策,开展六大专项治理行动。到目前共取缔&三无&渔船2023艘,在浙江省同一行政级任务最重的情况下,提前3年完成任务。
  无论从时间上,还是从数量上,这都是一场史无前例的整治行动。
  负重的海岸线:无鱼可捕的东海
  浙江的渔民一直流传这样一则谚语:今天不吃子孙鱼,明天子孙有鱼吃。
  &可我们子孙后代快要吃不到自己的鱼了。&有30多年捕鱼史的渔民庄财玉,抽着闷烟,长叹一声,&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这碗&靠海饭&是越来越难吃了!&
  在庄财玉的印象里,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东海的渔业资源还相当丰富。传统的东海四大鱼产(大黄鱼、小黄鱼、带鱼、乌贼),不仅支撑着沿海渔民的生活,也丰富着南北各地居民的餐桌。
  现如今,即使祖辈生活在海边,靠捕鱼为生的渔民,谁家饭桌上能摆上一条野生大黄鱼,那都是很值得炫耀的事情。更多的时候,渔民们凭着运气捕上来一条,也都以很高的价格卖出去。
  在繁忙的捕鱼期,每天天不亮,苍南一些码头上就停满了大大小小的渔船,然而一网网撒下去,捕上来的鱼却实在少得可怜。到什么地步?庄财玉向记者报出一串数字:30米的大船,6、7个人,在外捕捞10余天,最后收益只有几百元。
  苍南马站镇渔寮社区王孙村的渔民林中夏也真切感受到东海渔业资源的日益匮乏:&前几年我有一艘大渔船,但出了几趟海都没钱赚,才换成现在这只小船。如果没有柴油补贴,基本都会亏。&
  好几次,无数个&林中夏&们只能站在附近的渔港,聚在一起抽着烟,弥漫着一股焦虑的情绪,望洋兴叹。
  苍南县海洋与渔业局局长张贻聪对此痛心疾首:&东海的几大主要鱼产中,带鱼像筷子、鲳鱼像扣子,黄鱼难见踪、乌贼快绝迹&&东海无鱼并不是危言耸听。&
  以大黄鱼为例,从浙江省范围来看,1957年,浙江的大黄鱼年产量曾达到近17万吨,现在却仅有0.28万吨。市民喜爱的小黄鱼,最高年龄能到20龄,以前捕捞的多是5龄鱼,而现在捕获的平均不到1龄。
  是什么销蚀了自然丰厚的馈赠?很多人把矛头指向了&三无&渔船掠夺式的过度捕捞。
  张贻聪介绍,三无渔船主要指无船名号、无渔业船舶证书、无船籍港的船舶。它们对渔业资源的破坏力极强,特别是在伏季休渔期间出海,将鱼子鱼孙一网打尽,导致渔业资源持续衰减。
  &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大自然自我修复能力有限,无节制的开发只会让古语成谶。针对此,日,浙江展开历时三年的&一打三整治&等专项行动,遏制过度捕捞、拯救东海渔场,实现渔场修复振兴。
  打击&三无&渔船:保卫&浙南鱼仓&
  苍南地处浙江省最南端,1170年前就有先民开发渔业,是浙江省重点渔业县、温州市渔业第一大县,海域面积3783平方公里,20多万渔区人口,富饶的&浙南鱼仓&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的渔民。
  不过,受靠海吃海传统思想的影响和从事捕鱼行业的人群基数较大,苍南沿海群众购建&三无&渔船的数量也是惊人。
  据统计,苍南合法的渔船有957艘,而&三无&渔船有2018艘,涉及渔民5086人,占浙江省&三无&渔船的六分之一,温州市一半以上,总数居该省各县市第一。
  &这个数字意味着渔业资源有近二分之一的羹都被这些&三无&船只分去了。&张贻聪告诉记者,其实大家都知道用&三无&渔船是违法的,但这些普遍已50、60岁的老渔民只会这项生计。而且这些船只马力普遍较小,在开捕期无法和大船竞争,只能选择在禁渔期出海。
  渔民强烈的致富欲望与海洋资源之间的矛盾已摆在面前。苍南县县长黄荣定在接受中新网记者专访时感慨:&&一打三整治&就是海上的&三改一拆&,拆一艘大船就等于拆十几间的违章建筑,难度比拆违更大,遇到的问题也更多。&一方面,上千年来渔民都是靠海吃海,捕鱼是他们赖以生存的支柱产业;另一方面,海上执法不比岸上,违规群体大、海上管控难是最大难题。
  在黄荣定看来,这场整治行动的特殊性决定了其是一场攻坚战而不是持久战。&战线不能拉太长,兵贵在神速,必须要求快。&
  2014年8月,该县集中开展清港、清市、清违、控油、控冰、打非护渔六大专项执法行动,坚持从源头和产业链上持续压缩涉渔&三无&船舶生存空间,共收缴成品油4.5吨、违禁渔获物1000多斤,取缔无证造船点6处等。
  随后,来自苍南县海洋与渔业、市场监管、公安边防、安监、经信等9个部门共600多名综合执法人员分赴该县各港口码头,在浙江省首次开展了规模最大的&清港&联合执法行动。
  同时,渔政执法人员坚持海上高压执法,多次联同省市内渔政队伍联合执法。截至目前,共开展海上巡查464次,总航程14770海里,出动执法人员5104人次,并跟踪追击24小时查扣一渔运船移送海警处置,在浙江省首创渔政执法移送司法案例。
  为了增加震慑力,苍南对大部分&三无&渔船实行了拆解。由于很多船造价不菲,大点的甚至要上百万元,阻力可想而知。不过,在持续高压打击的势头下,一年不到,苍南县共计2023艘的&三无&渔船全面完成取缔。
  刚柔并济巧执法:600多渔民成功转产转业
  饭要一口口吃。打掉2000多艘&三无&渔船,苍南县海洋与渔业局等多部门已经满负荷运转,但黄荣定说,这只是一个开始,接下来要做的事情还很多。
  &生存权是最大的,这个问题不解决,&三无&渔船显然要死灰复燃的。&在苍南县委副书记麻胜聪看来,严打背后,一道民生考验题摆在面前:船没有了,渔民们接下来该怎么办?
  这也是实行&一打三整治&行动后让多个部门最头痛的问题之一。
  今年55岁的渔民蔡金辉告诉记者,他继承父业从事打渔行业,初中都没毕业,但文化程度在渔民中已算高的了。&如果不再打渔,我不知道还能干什么。&
  一句话道出渔民们的心声。在苍南沿海,有几千个像蔡金辉这样的渔民,他们无奈的表情和紧蹙的眉头折射出生存的不易与苦涩。
  &在渔民转产转业上,我们也在积极探索。&三无&渔船的船主大多在40岁以上,他们缺乏高层次的劳动技能,相当于是弱势群体,所以休闲渔业是目前政府和渔民都看好的一条出路。&麻胜聪介绍,在依法取缔&三无&渔船的同时,苍南县坚持&刚柔并济&,尽力给这些渔民们以经济补偿倾斜,补助每人每年5000元,连续补助3年,截至目前已发放2000多万元补助金。
  同时,引进新项目,开展技术培训,多渠道推进&三无&渔船渔民转产转业。去年的转产转业招聘会上,该县共组织30家企业,推出600个就业岗位,解决渔民及其家属就业;今年5月,宁波大学的紫菜养殖专家骆其君教授到马站镇为&三无&渔船的弃渔渔民作紫菜养殖讲座。到目前,苍南已举办五、六期类似培训,受训渔民达400多人。
  在马站镇,南坪村村民谢作喜去年&三无&渔船被取缔后,与父亲一起养殖紫菜30排,一年间总收入80万元,纯收入60万元;在金乡石砰蔚蓝的海面下,一个个人工鱼礁在海底扎根,海参、鲍鱼、贝类等海洋生物应有尽有&&这是该县去年引进新海集团投资2803万元在当地建设的苍南海洋牧场项目,将对海洋生态环境进行人工生态修复。据该项目经理吴贤斌介绍,他们计划吸纳当地转产转业&三无&渔船渔民80余人。
  老渔民蔡金辉就幸运地成为该项目的一名海上管理员。&一个月有4000多工资,也比以前安心多了。&
  目前,苍南县已有600多名&三无&渔船渔民成功实现转产转业。下一步,当地还将规划&海鲜小吃一条街&、&海文化广场&等项目,积极依托黄金海岸线的优势,为渔民转产休闲旅游业搭建平台。
  不谋全局,难谋一域。在保持高压打击态势的同时,苍南目前将重点放在了建立长效机制上,严防&三无&渔船反弹和新增。
  &要想完成这个目标,一要建立长期联合执法机制,以公安局和海洋局作为主体,不定期进行海上执法,保持高压的打击态势。二是发动群众举报,由群众社会共同监督,不留死角。&在麻胜聪看来,积极探索渔民转产转业,最终目的还是修复东海渔场。
  因此,苍南县还致力海洋生态恢复,在海域内开展水产品生态增殖放流,开发浅海养殖、观光、休闲旅游产业,着力探索环境保护、生态养护和绿色产业协调发展新模式。从2014年起三年,苍南县将放流1.6亿尾海洋水生生物苗种,截止今年5月底,已增殖放流9811万尾。密集的增殖放流带来的是&浙南鱼仓&海洋渔业资源水平加速回升,那些失去的鱼类也将通过增殖放流重新&游&回老百姓的餐桌。
|&快速链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活水公园净水原理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