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翻译阵园后,有一句是笔者,,,,研磨者,,,,

使用次数:2
入库时间: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题目。
墨翁者,吴槐市里中人也。尝游荆楚间,遇人授古造墨法,因曰:“吾鬻此,足以资读书,奚汲汲①四方乎?”乃归,署门曰“造古法墨”。躬操杵臼,虽龟手黧②面,而形貌奇古,服危③冠大襦。人望见,咸异之。时磨墨沈④数斗,醉为人作径尺字,殊伟。所制墨,有定直。酬弗当,辄弗与。故他肆之屦⑤恒满,而其门落然。
&&& 客有诮⑥之曰:“子之墨虽工,如弗售何!”翁曰:“嘻!吾之墨聚材孔良,用力甚勤,以其成之难,故不欲售之易也。今之逐利者,苟作以眩俗,卑贾以饵众,视之虽如玄圭⑦,试之则若土炭,吾窃耻焉。使吾欲售而效彼之为,则是以古墨号于外,而以今墨售于内,其可乎?且吾墨虽不售,然视箧中,则黝然者固在,何遽戚戚为!”客闻之曰:“吾侪⑧诵圣人之言,以学古为则,不能以实德弸⑨其中,徒饰外以从俗徼⑩誉者,岂不愧是翁哉?”叹息而去。&&&&&&&&&&&&&&&&&&&&&&&
(高启《墨翁传》,有删节)
&& [注]①奚汲汲:奚,哪里。汲汲,心情急切的样子。②黧(lí):色黑而黄。③危:高。④墨沈:墨汁。⑤屦(jù):用麻、葛等制成的鞋。⑥诮(qiào):讥讽。⑦玄圭:黑色的玉。⑧侪(chái):同辈。⑨弸(pénɡ):充满。⑩徼(jiǎo):求。
&&3、 解释下来加点的词语。(4分)
&⑴. 躬操杵臼__________________&&&&&&
⑵. 人望见,咸异之__________________
&⑶. 所制墨,有定直__________________ ⑷. 使吾欲售而效彼之为__________________
&&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6分)
&& ①时磨墨沈数斗,醉为人作径尺字,殊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②徒饰外以从俗徼誉者,岂不愧是翁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本文善于运用对比的写法来刻画人物形象。文中的“墨翁”与“逐利者”的区别是什么?请根据文意,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亲自;&
感到……怪异; 通“值”,价钱;& 效仿
4、①经常研磨很多墨汁,爱好给他人写一尺见方的字,所写的字非常壮美。
②仅仅是装饰外表迎合世俗求得名誉的人,面对这位墨翁,难道不感到羞愧吗?
5、逐利者以假冒真,迎合世俗,而墨翁则临财不苟,洁身自好,坚守道德准则。
译文:墨翁是吴槐市里的人。曾经游走的了荆楚 这个地方,一次,他遇了有人传授古带造墨的方法,于是说:“吾如果卖这种墨的话,就完全可以有钱读书了,何必像现在这样急急切切地到处奔走呢?”于是就回家了,在自家门上写上了“造古法墨”几个字。字身 操持杵臼等工具制墨 ,虽然他手背龟裂面色黑黄,但是他的形貌奇特古怪,穿着宽大的衣服,戴着高高的帽子。人们望见他,全都认为他是一个奇特的人。他经常研磨很多墨汁,爱好给他人写一尺见方的字,所写的字非常壮美。所制墨,有 一定的价钱。报酬不合适,辄不卖。所以别人的铺子里人总是满而他的店铺的人却很稀少。
有一乡客讥讽
&可圈可点组卷网cooe他说:“ 你的墨汁做得然好,可为什么卖不出去?”墨翁说:“ 唉!吾的墨用的是上好的材料,做墨用的力也特别勤苦,就因为它制作的艰难,所以我不想卖出它太容易了啊。现在那些追逐利益的人,用一些鄙俗的方法随意制作,在用低廉的价钱诱惑百姓, 看它虽然像黑色的玉,试用它却如 土炭一般,我私下认为这是可耻的事。假如我要是想 效仿他们这种制墨卖墨的行为,那就是对外打着卖古代墨汁的旗号,而内里却拿着今天的不好的出卖,这么做可以吗? 在说,我的墨虽然卖不出去,可是看我的箱中,那些黑黝黝的墨汁还在,我有什么可悲伤的呢?”那乡客听这些话后说:“ 我们这类人 吟诵着圣人的言论,嘴里充满着高尚的品德,仅仅是装饰外表迎合世俗求得名誉的人,面对这位墨翁,难道不感到羞愧吗? 难道不感到羞愧吗?饰外以从俗徼誉者,岂不愧是翁哉?”说完,叹息着离开了。
如果没有找到你要的答案,请尝试下下面的试题答案搜索功能。
用户评论纠错:
&&&&&&暂无评论
我来说几句:
备课中心教案课件试卷下载2013年中考语文试题汇编之文言文阅读之七
(四)比较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完成22-25题(10分)
[甲]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与朱元思书》吴均)
[乙]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①。梅溪②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③;幽岫④含云,深溪蓄翠;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相杂,绵绵成韵。既素重⑤幽居,遂葺宇其上。幸富菊花,偏饶竹实⑥。山谷所资,于斯已办⑦。仁智之乐,岂徒语哉!
(《与顾章书》)吴均)
①还觅薜萝:意思是正准备隐居。薜萝,都是植物名。屈原《楚辞》:若有人兮山之阿,披薜荔兮带女萝。后以此代指隐士的服饰。②梅溪:山名,在今浙江安吉境内。③限日:遮挡阳光。④幽岫:幽深的山穴。⑤重:向往。⑥竹实:又名竹米,状如小麦。隐士所食之物。
2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2分)
⑴互相轩邈(&&&&&&
⑵窥谷忘反(&&&&&&&&
⑶蝉吟鹤唳(&&&&&&&
⑷岂徒语哉(&&&&&&
23.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⑴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译:&&&&&&&&&&&&&&&&&&&&&&&&&&&&&&&&&&&&&&&&&&&&&&&&&&&&&&&&&&&&&&&&&&&&&&&&&&
⑵山谷所资,于斯已办。&
译:&&&&&&&&&&&&&&&&&&&&&&&&&&&&&
&&&&&&&&&&&&&&&&&&&&&&&&&&&&&&&&&&&&&&&&&&&&&
24.甲乙两文都运用了“化静为动”的手法,请找出语句并加以简要分析。(2分)
&&&&&&&&&&&
                        &&&&&&&&&&&&&&&&&&&
25.这两篇山水小品文都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22.(1)向高远处伸展(2)同“返”,返回(3)叫(4)难道(各0.5分,共2分)
23.(1)湍急的流水比箭还快,那惊涛骇浪势若奔马。(2分)
(2)山谷中(隐居生活)所需要的物品,在这里已经俱备。(2分)
24. 甲文:负势竟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0.5分)作用:活灵活现地写出了树之奇,山之秀。(0.5分)
乙文: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0.5分)作用:生动形象地展现了山之高,水之绿(0.5分)
25.抒发了作者热爱美丽的大自然(1分)和避世退隐的高洁情趣。(1分)(意近即可,2分)
& Ⅱ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选段,完成18-21题。(10分)
【甲】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
【乙】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及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辍耕之垄上&&&
舜发于畎亩之中
& B.佣者笑而应曰&&&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 C.为天下唱&&&
行拂乱其所为
& D.百姓多闻其贤&&&
曾益其所不能
& 1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举大计亦死&&&
百里奚举于市
& B.必先苦其心志&&&
天下苦秦久矣
& C.扶苏以数谏故&&&
项燕为楚将,数有功
& D.等死,死国可乎&&&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 20.请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译文:&&&&&&&&&&&&&&&&&&&&&&&&&&&&&&&&&&&&&&
& 21.胨涉历尽艰辛最终“立为王,号为张楚”,舜、博说、胶鬲、管夷吾、孙叔敖、百里奚等均出身卑微但终成大业。请细读甲、乙两则选段,并摘选其中你认为最恰当的原句回答他们成功的缘由。(3分)
答:&&&&&&&&&&&&&&&&&&&&&&&&&&&&&&&&&&&&&&&&&&&&
18.(2分)D(A.动词,去,到;助词,的。B.连词,表修饰;连词,表转折。C.介词,向;动词,行为。D.都是代词,代人。)
19.(2分)C.多次(A.发动,兴起;推荐,选拔。B.使……受苦;苦于(秦)。D.为……而死;死亡,灭亡。)
20.(3分)如今逃跑也是死,起来造反也是死,同样都是死,为国家而死可以吗?(关键点:“亡”“举”“等”“死国”,各0.5分;翻译达意1分。)
21.(3分)天将孤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指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缺首句或尾句各扣1分)
A官室、器皿、人物&&&&&&
B出淤泥而不染&&&
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c残年余力&&&&&&&&&&&&&&&
D识之&&&&&&&&&&&&&&&&&
①②③④!5678910
(1)于是人也(& )
(3)于畎亩之中(&& )
&&&&&&(4)(&&&
&&&&&&&&&&&&&&&&&&&&&&&&&&&&&&&&
&&&&&&&&&&&&&&&&&&
&&&&&&&&&&&&&&&&&&&&&&&&&&&&&&&&&&&&&&&&&&
&&&&&&&&&&&&&&&&&&&&&&&&&&&&&&&&&&&&&&&&&&&
&&&&&&&&&&&&&&&&&&&&&&&&
&&&&&&&&&&&&&&&&&&&&&&&&&
三、文言文阅读(
每小题2分,共8分)
《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齐欲伐魏》
齐欲伐魏,淳于髡谓齐王①曰:“韩子卢者,天下之疾犬也;东郭逡者,海内之狡兔也。韩子卢逐东郭逡,环山者三②,腾山者五。兔极于前,犬废于后;犬兔俱罢,各死其处。田父见之,无劳倦之苦,而擅其功。今齐魏久相持,以顿其兵,弊其众。臣恐强秦大楚承其后,有田父之功。”齐王惧,谢将休士也。
注释 :①淳于髡(kūn):战国时齐国的上大夫。齐王:齐宣王,战国时齐国国君,姓田,名辟疆。②环山者三:相当于“三环山”,意思是围绕着山追了三圈。
9.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又何间焉&&&&&
(间:间隔)&&&&&&&&
B.神弗福(福:幸福)
C.谢将休士也&&&
(谢:感谢)&&&&&&&&
D.淳于髡谓齐王&
(谓:对……说)
10.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相同的一项是(&&&
A.小大之狱& 无劳倦之苦&&&&&&&&&&&&&&
B.先帝不以臣卑鄙& 何以战
C.而擅其功 面山而居&&&&&&&&&&&&&&&&&
D.万钟于我何加焉& 弗敢加也
11.下列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甲文中曹刿认为鲁国打败齐国的关键就是靠军队的勇气,于是曹刿亲自驰骋疆场,身先士卒,鼓舞士气,击败齐国。
B.甲文中记录了曹刿对战争的看法,生动阐明了政治上取信于民,运
用正确的战略战术和掌握时机,是弱国战胜强国的必要条件。
C.乙文中淳于髡通过分析国内外形势,认为只有依靠强大的秦国和楚国,齐国才能避免战争。
D.乙文中齐王虽然对强大的魏国有恐惧之心,但齐国的将士却能够在战场上奋勇杀敌,为国立功,大将田父表现尤为突出。
12.下列对两文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两篇文章的语言精练明快生动,说理直接明了,开门见山,针对性强。
B.甲文主要是写曹刿关于战争的论述,着眼于表现他的“远谋”;乙文主要是写淳于髡用讲故事的方法对齐王晓之以理,达到了劝阻齐王的目的,展示了淳于髡的聪明才智。
C.甲乙两文内容都与战争有关。甲文对战争场面进行了详写,而乙文则对战争场面进行了略写。
D.甲乙两文都采用了对比写法。语文试卷第4页(共14页)甲文中曹刿与鲁庄公作对比,突出鲁庄公政治上的无能;乙文中淳于髡与齐王作对比,来烘托齐王的胆小。&&&&&
13.将第三题选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2分,共4分)
(1)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译文:&&&&&&&&&&&&&&&&&&&&&&&&&&&&&&&&&&&&&&&&&&&&&&&&&&&&&&&&&&&&&&&
(2)今齐魏久相持,以顿其兵,弊其众。
译文:&&&&&&&&&&&&&&&&&&&&&&&&&&&&&&&&&&&&&&&&&&&&&&&&&&&&&&&&&&&&&&&&&
你对甲文中曹刿这个人物形象有何认识?请结合其言行简要作答。(3分)
&&&&&&&&&&&&&&&&&&&&&&&&&&&&&&&&&&&&&&&&&&&&&&&&&&&&&&&&&&&&&&&&&&&&&&&&&&&&&
&9.D& 10.A& 11.B&
13.(1)衣食是使人生活安定的东西,我不敢独自占有,一定拿来分给别人。(2分)
(2)现在齐国与魏国长期相对峙,以致使士兵困顿,使百姓疲乏。(2分)
14.可从曹刿抗敌御侮、保家卫国的爱国精神以及聪明才智等选择任一方面联系生活实际作答。此题为开放性试题,言之成理即可。(3分)
6.下列各句中,加点词句的解释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不知为不知,是知(通“智”,聪明)也
  利(物质)尽南海
  B.朔(北方)气传金柝           然胡(为什么)不已乎
  C.域(限制)民不以封疆之界        智(聪明)子疑邻
  D.猛浪若奔(飞奔的马)          锦鳞(美丽的鱼)游泳
 二、课内文言文阅读(6分,每小题2分)
  【甲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乙文】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念(思念、想念)无与为乐者     水尤清冽(凉)
  B.凄神(感到心情凄凉)寒骨      乃记之而去(离开)
  C.相与(互相)步于中庭        悄怆(忧伤的样子)幽邃
  D.但少闲(清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盖(盖子)竹柏影也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潭中鱼可百许头       高可二黍许
  B.如鸣珮环,心乐之      辍耕之垄上
  C.全石以为底         以其境过清
  D.乃记之而去         学而不思则罔
  9.下列各项中,对文意的理解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甲文以寥寥数语描绘了月夜小景,传达了作者的微妙心境,语言朴素而含有深长的意味。
  B.柳宗元贬官后,为排解内心的愤懑之情,不避幽远,伐竹取道,探山访水,写下了乙文。
  C.乙文是按照游览的先后顺序,移步换景,抓住了小石潭的清幽、冷寂的特点来写的。
  D.以上甲乙两篇文章都是作者被贬官后所写的借景抒情的文章,因此在文章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完全相同的。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82分)
  三、课内文言文翻译、诗词阅读、古诗文积累(14分)
  10.把下面两个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译文:&&&&&&&&&&&&&&&&&&&&&&&&&&&&&&&&&&&&&&&&
(2)乃入见。问:“何以战?”
译文:&&&&&&&&&&&&&&&&&&&&&&&&&&&&&&&&&
“智”应解为“以……为聪明”,即意动用法。)
  二、课内文言文阅读(6分,每小题2分)
  7. B (A中“念”应理解为“考虑、想到”;C中“相与”应理解为“共同、一起”;D中的“盖”应理解为“原来是、大概是”。)
  8.A(A的两个“可”都是“大约”之意;B的“之”分别是代词和动词;C的“以”分别是“用”和“因为”;D的“而”分别表示顺接和转折。)
  9.D(D项中甲文表达的是乐观豁达,乙文则表达悲凉凄苦的思想感情。)
  三、课内文言文翻译、诗词阅读、古诗文积累(14分)
  10.(1)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重点词语为:斗、蛇、明灭)(2)(曹刿)于是进宫拜见鲁庄公,问:“凭什么作战?”(重点句式:宾语前置,重点词语:乃、见、以)(每句2分,根据重点词语和句式考虑评分)
一、课外文言文阅读(6分)
  河间①有游僧②,卖药于市。先以一铜佛置案上,而盘贮药丸,佛作引手取物状。有买者,先祷于佛,而捧盘近之。病可治者,则丸跃入佛手;其难治者,则丸不跃。举国信之。后有人于所寓寺内,见其闭户研③铁屑,乃悟其盘中之丸,必半有铁屑,半无铁屑;其佛手必磁石为之,而装金于外。验之信然,其术乃败。
  注释:①〖河间〗地名。②〖游僧〗云游四方的和尚。③〖研〗研磨。
  2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加横线的句子。(4分)
  (1)有买者,先祷于佛,而捧盘近之。
  译文:&&&&&&&&&&&&&&&&&&&&&&&&&&&&&&&&
(2)验之信然,其术乃败。
译文:&&&&&&&&&&&&&&&&&&&&&&&&&&&&&&&&&&&&&&&&&&&&&
24.请你用所学知识,从物理学的角度来说明选文中和尚的骗术。(2分)
&&&&&&&&&&&&&&&&&&&&&&&&&&&&&&&&&&&&&&&&&&&&&&&&&&&&&&&&&
 一、课外文言文阅读(6分)
  23.(1)有买药的人,先要向铜佛祈祷,然后双手捧着装有药丸的盘子靠近铜佛。(2分。重点词语为:者、于佛祷、而、近)(2)(人们)检验这种做法,确实是这样,这个和尚的骗术就败露了(2分。重点词语为:之、信然、其、乃)。(共4分)
  24.示例:磁石即物理学中的磁铁,具有磁性,能够吸引铁屑一类物质,因此,有铁屑的药丸就能跃入佛手,无铁屑的药丸就不能跃入佛手。(2分。符合题意和物理学原理即可。)
  (附 译文:河间县有一个四处游走的和尚,在集市上卖药。(他)先在桌子上放一尊铜佛,然后在旁边的盘子里放着药丸,那尊铜佛做出伸手要取东西的样子。有买药的人,先要向铜佛祈祷,然后双手捧着装有药丸的盘子靠近铜佛,如果病可治好的,盘子中的药丸就跳到佛手里;如果病难以治好的,盘子中的药丸就不动。全城的人都非常相信他。后来,有人在那个和尚住的庙里看见他关上房门,在偷偷地研磨铁屑,这才明白和尚盘子里的药丸必定有时候混有铁屑,有时没有混铁屑;那佛手一定是用磁石做的,只不过在外面镀了一层金。人们检验这种做法,确实是这样,这个和尚的骗术就败露了。)
三、文言文( 15
联系所学课文,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2
①薄暮冥冥,
虎啸猿啼。(&&&&&&
《岳阳楼记》
②太守即遣人随其往,
寻向所志。( &&&&&&&&)
《桃花源记》
③旦日,
卒中往往语,
皆指目陈胜。( &&&&&&&&&)
《陈涉世家》
④公将鼓之,
“未可。” ( &&&&&&&&&&)
《曹刿论战》
阅读文言语段,
完成29—32
管仲夷吾者,
颍上①人也。少时尝与鲍叔牙游②,
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
鲍叔终善遇之,
不以为言。
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③,
管仲事公子纠④,
及小白立为桓公,
管仲囚焉。鲍叔遂进管仲。管仲既用,
齐桓公以霸,
管仲之谋也。
“吾始困时,
尝与鲍叔贾,
分财利多自与,
鲍叔不以我为贪,
知我贫也。吾尝
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
鲍叔不以我为愚,
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⑤于君,
以我为不肖,
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走,
鲍叔不以我为怯,
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
吾幽囚受辱,
鲍叔不以我为无耻,
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
知我者鲍子也。”
鲍叔既进管仲,
以身下之。子孙世禄于齐,
有封邑者十余世,
常为名大夫。天下不多管仲之贤,
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选自《史记·管晏列传》
①颍上:
地名。②游:
交往。③小白:
齐桓公的名字,
他是“春秋五霸”
之一。④纠:
小白的异母哥哥。⑤见逐:
下列句子中“于” 字的用法和其它三句不同的一句是( &&&)
怀民亦未寝,
相与步于中庭。&&
任政于齐。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战于长勺。
解释句中加点词。( 2
①公子纠死,
管仲囚焉。(&&&
&)&&&&&&&&&&&&&&
② 尝与鲍叔贾。( &&&&)
③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④子孙世禄于齐。(&&&&
翻译下列句子。( 4
①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
翻译:&&&&&&&&&&&&&&&&&&&&&&&&&&&
②鲍叔既进管仲,
以身下之。
翻译:&&&&&&&&&&&&&&&&&&&&&&&&&&&&&&&&&&&&&
①请用一个四字词语概括鲍叔牙的主要特点。( 1
&&&&&&&&&&&&&&&&&&&&&&&&&&
②文段主要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表现鲍叔牙的特点? ( 1
&&&&&&&&&&&&&&&&&&&&&&&&&&&&&&&&&&&&&&&&
①迫近②做的标记③处处或到处④击鼓进军(
“击鼓” 也可) (
① 被拘禁或被关押(
“拘禁” 或“关押” 不得分) ;
②经商或做买卖;
③以⋯⋯
“羞耻” 不得分) ;
④享受俸禄(
“俸禄” 不得分)
①我曾经替鲍叔牙谋划事情却(
使他的处境)
更加窘迫。(
“穷困” 1
若将“穷困” 的主语弄错或未补出,
整句不得分。)
②_______鲍叔牙推荐管仲做官以后,
甘心自己的地位居于管仲之下。(
“进”0. 5
“下” 0. 5
①知人善荐。( 1
答成“知人善任”不得分) ;
②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 1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17-22题)(20分)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
见公输盘。[来源:学&科&网Z&X&X&K]
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
子墨子日:“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
公输盘不说。
子墨子曰:“请献十金。”
公输盘日:“吾义固不杀人。”
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荆国有[来源:学科网ZXXK]
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
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公输盘服。
子墨子曰:“然胡不已乎?”
公输盘日:“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矣。”
子墨子日:“胡不见我于王?”
公输盘日:“诺。”
子墨子见王,曰:“今有人于此,舍其文轩,邻有敝舆而欲窃之;舍其锦绣,邻有短褐而欲窃之;舍其梁肉,邻有糠糟而欲窃之——此为何若人?”
王曰:“ 必为有窃疾矣。”
子墨子日:“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敞舆也。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宋所谓无雉兔鲋鱼者也,此犹粱肉之与糠糟也,荆有长松文梓授楠豫章,宋无长木,此犹锦绣之与短褐也。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王日:“善哉。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于是见公输盘。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圣子之守圉有 余。
公输盘诎,而日:“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子墨子亦曰:“吾知于之所以距我,吾不言。”
楚王问其故。
于墨子日:“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待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虽杀臣,不能绝也,”
楚王曰:“善哉,吾请无攻宋矣。”
17.解释下列加点字。(4分)
然胡不已乎&&&&&&&&&&&&&&&&
&&&&&&&&&&&&&(2)公输盘为我为云梯&&&&&&&&&&&&&&&&
&&(3)子墨子九距之&&&&&&&&&&&&&&&
&&&&&&&&&&&&(4)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
18.翻译下列司子。(4分)
& (1)胡不见我于王?
译文:&&&&&&&&&&&&&&&&&&&&&&&&&&&&&&&&&&&&&&&&&&&&&&&
(2)虽杀臣,不能绝也。
译文:&&&&&&&&&&&&&&&&&&&&&&&&&&&&&&&&&&&&&&&&&&&&&&
19.请用“/’给下面句子划朗读停顿。前后句各划一处。(2分)
杀 所 不 足 而
争 所 有 余,不 可 谓 智
20.选择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项。(2分
& A. 说&&
公输盘不说&
&&&&&&&&请说之&&&&&&&&&&&&&&&&
& B. 义&&
吾义固不杀人&&&
&&&不辨礼义而受之
《鱼我所欲也》
& C. 然& &然胡不已乎&&&&&&&&&
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
D. 之 &&宋之地方五百里&&&&&
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
21.请概括公输盘的性格特点。(至少两个方面)&&&&&&&&&&&&&&&&&&&&&&&&&&
22.请就公输盘的辩论技巧任找一点,说说对我们有何启示。(4分)
&&&&&&&&&&&&&&&&&&&&&&&&&&&&&&&&&&&&&&&&&&&&&&&&&&&&&&&&&&&&&&&&&&&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17-22题)(20分)
&17.(4分,每空1分)
停止&&&&&&&
(2)给、替&&&
(3)通“拒”&&&&&&&&&&&
18.(4分)
& (1)为什么不向大王引见我/引见我见大王?&
(2)即使杀了我,也不能杀尽宋国的抵抗者19。(2分)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
20.(2分D
21.(4分)随机应变、足智多谋、临危不惧、爱好和平、能言善辩、智勇双全等。
22.(4分)其技巧有:分清对象;逻辑性强;语言富有表现力;善设圈套。(答出任意一点,给2分,有阐述给2分)
读下面这则短文回答后边的问题。[来源:学&科&网Z&X&X&K]
扁鹊见蔡桓公
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
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上文选自《韩非子·喻老》。韩非,战国末期重要的思想家。文中扁鹊,战国时医学家。桓侯,战国时蔡国国君。
B.文中“火齐之所及也”一句中“齐”应该读(j&),现在写作“剂”,这是文言文中的一种通假字现象。
C.“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的朗读节奏应这样划分:医之
/ 以为功。
D.“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句中“走”应该是“跑”的意思,这是文言文中古今异义的现象。
6.下面有关选文的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是一篇寓言故事。作者按时间顺序叙述了蔡桓公生病却固执己见,一再拒绝扁鹊的劝告,不及时治疗,最终病情恶化而身亡的故事。
B.本文揭示了有病需及早医治,切勿讳疾忌医的道理;同时告诫人们应正视自己的缺点或错误,不要拒绝别人的批评和帮助。
C.文章虽然篇幅短小,但故事情节的发展却起伏有致;作者通过对人物语言、神态、动作等的描写,刻画出了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D.扁鹊医术高明,责任心强。第一次见桓侯,“立有间”,就做出了“君有疾在腠理”的准确诊断,并给予了桓侯不治病情将加重的严重警告。
5.C(3分) 6.D(3分)
(三)鲁人曹沫(9分)
曹沫者,鲁人也,以勇力事鲁庄公。庄公好力①。曹沫为鲁将,与齐战,三败北②。鲁庄公惧,乃献遂邑之地以和,犹复以为将。
许与鲁会于柯而盟。桓公与庄公既盟于坛上,曹沫执匕首劫齐桓公。桓公左右莫敢动,而问曰:“子将何欲?”曹沫曰:“齐强鲁弱,而大国侵鲁亦甚矣。今鲁城坏即压齐境③,君其图之!”桓公乃许尽归鲁之侵地。既已言,曹沫投其匕首,下坛,北面就群臣之位,颜色④不变,辞令如故,⑤。桓公怒,欲倍⑥其约。曰:“不可,夫贪小利以自快,弃信于诸侯,失天下之授,不如与之。”于是桓公乃割鲁侵地,曹沫三战所亡地尽复于鲁。
释】①好力:爱好勇武、力气。②败北:战败逃跑。北,
打了败仗往回逃。③鲁城坏即压齐境:意思是说,你们侵略鲁国,已经深入到都城边缘、假如鲁国的都城倒塌,就会压到齐国的边境了。④颜色:脸色。⑤辞令如故:像平常一样谈吐从容。⑥倍:通“背”。背弃、违背。
2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2分)
齐桓公许与鲁会于柯而盟(&&&&&&
▲&&&
曹沫三战所亡地尽复于鲁(&&&&
▲&&&
以勇力事(&&&&&
)&&&&&&&&&&&&
桓公与庄公既盟于坛上(&&&&&&
22.说说“曹沫执匕首劫齐桓公”的目的是什么?(3分)
&&&&&&&&&&&&&&&&&&&&&&&&&&&&&&&&&&&
▲&&&&&&&&&&&&&&&&&&&&&&&&&&&&&&&&&&&&&&&&&
23.将下列句子译为现代汉语。(4分)
夫贪小利以自快,弃信于诸侯,失天下之授,不如与之。
&&&&&&&&&&&&&&&&&&&&&&&&&&&&&&&&&&&
▲&&&&&&&&&&&&&&&&&&&&&&&&&&&&&&&&&&&&&&&
(三)(9分)&
21.答应&&&
割让或丢失&&&
在(2分,正确一处0.5分。)&&
22.迫使桓公归还曹沫与鲁国三次作战中丢失的土地。(3分,言之有理即可。)&&
23.贪图小的利益用来求得一时的快意,就会在诸侯面前丧失信用,失去天下人对您的支持,不如归还他们的失地。(4分,每分句1分。其中“夫、以、信、于、天下、与、之”等词语落实不到位酌情扣分。)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10题(每小题3分,共9分)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曹刿(3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8.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衣食所安&
安,有“养”的意思&&&
B.小信来孚&
C.公将驰之&
驰,(驱车)追赶&&&
D.遂逐齐师&
遂,于是,就
9.下面句子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何以战& 何陋之有&&&
B.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言语粗鄙
C.患之属也&
神情与苏黄不属&&
D.下视其辙& 其如土石何?
10.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写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不是记叙这次战役的进程,而是记录曹刿关于战争的论述,所
以对于交战的具体过程则略写。
B.面对齐军压境,庄公萌仓促迎战,乡人闭议漠视其战,曹刿却以布衣之身“请见”,
曹刿入见后与庄公的一番对话,使庄公明确了战争胜利的基础是“政治上取信于民”。
C.文中塑造的鲁庄公仅是一个“肉食者鄙”的平庸的国君形象。
D.文章突出了曹刿的从容镇定、胸有成竹、指挥若定、能详察敌情、
善于把握战机、谨慎果断、深谋远虑的特点。
第Ⅱ卷(非选择题
三、翻译、古诗文积累(9分)
11.把第二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3分)
& 对曰:“小惠未褊,民弗从也。”
译文:&&&&&&&&&&&&&&&&&&&&&&&&&&&&&&&&&&&&&&&&&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每小题3分,共9分)
8.B(孚,为人所信服)
9.A(A项均为宾语前置句中的疑问代词,可译为“什么”;B项前一为“目光短浅”,后
& 一为“粗俗”;C项前一为“一类人”,后一为“联系”或“相似”;D项前一为代词,
& 代指齐国军队,后一为句首副词,在“如……何”前面加强反问语气。)
第Ⅱ卷(主观题共90分
三、翻译、古诗文积累(9分)
11.(3分)曹刿说(回答说):“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
& (大意1分,“徧”、“从”译对各1分。)
七、古文阅读(1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1-23题。
梁王嗜果,使使者求诸吴,吴人予之桔,王食之美。他日又求焉,予之柑,王食之尤美。则意其犹有美者,未予也,惎使者聘于吴而密访焉。御儿之鄙人,有植枸橼于庭者,其实大如瓜,使者见而怪之曰:“美哉!煌煌乎柑不如矣。”求之,弗予。归言于梁王,梁王曰:“吾固知吴人之靳也。”
使者以币请之,朝而进之,荐而后尝之,未毕一瓣,王舌缩而不能咽,齿柔而不能咀,颦蹙以让使者。使者以诮吴人,吴人曰:“吾国果之美者桔与柑也,既皆以应王求,无以予矣,而王之求弗止。使者又不询而观其外美,宜乎所得之不称所求也。夫木产于土,有土斯有木,于是乎果实生焉。果之所产不惟吴,王不遍索,而独求之吴。吾恐枸橼之日至,而终无适合王口者也。”
(选自刘基《郁离子》)
【注】①惎(j&):教;指点。②御儿:古地名,在今浙江桐乡西南。③枸橼(yu&n):
又名“香橼”,果实黄色,味苦。④靳:吝惜,不肯给予。⑤诮:责问。
21.解释下面加点词的含义。(2分)
有植枸橼于庭者&&&&&
植:(&&&&&&
)颦蹙以让使者&&&&
让:(&&&&&&
2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1)他日又求焉,予之柑,王食之尤美。
&&&&&&&&&&&&&&&&&&&&&&&&&&&&&
(2)使者又不询而观其外美,宜乎所得之不称所求也。
&&&&&&&&&&&&&&&&&&&&&&&&&&&&&
23.文章写梁王,突出了他哪一方面的特点,请作简要分析。(4分)
&&&&&&&&&&&&&&&&&&&&&&&&&&&&&&&&&&&&&&&&&&&&&&&&
七、古文阅读(10分)
21.(2分)植:种植;&&&
22.(4分)①(2分)过些时,又派使者向吴国寻求别的水果,吴人给了他一些柑子,梁
王吃后感到味道更美。(“他日”1分,“大意”1分)②(2分)使者又没有询问,却只看香橼的外表漂亮,所得到的和所要求的不相符,是理所应当的。(“宜乎”1分,“大意”1分。)
23.(4分,特点及分析各2分。)梁王喜欢吃水果,吃了味美的,还想吃味更美的,如不称
意可口,就责备水果产地的吴国人,文章突出了他贪得无厌、欲壑难填的特点。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文言文翻译器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