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一本一个人重生在一战时期和希特勒参加一战一起打仗最后他进入了军队发展希特勒参加一战进入政坛发展最后他干掉希特勒参加一战

希特勒 有什么过人之处?请详细说说?有关于他的辩论吗?_百度知道
希特勒 有什么过人之处?请详细说说?有关于他的辩论吗?
希特勒 有什么过人之处?请详细说说?有关于他的辩论吗?1933、 ,仅仅叁年,希特勒就把德国-这个之前全世界赤字和失业率最高的、实际上已经破产的国家改造成了世界名列前茅的经济强国,而且这完全不是靠外国投资和援助取得的。在这叁年内,德国的年均经济增长率无疑远远超过了100%-当然这也得益于大量旧工厂重新开工,世界经济复苏等客观因素,而德国国民的失业率从30%以上降到零-除了蹲监狱的那些犹太人和反对派以外。更加惊人的是,希特勒实际上兑现了他竞选时的诺言,为德国人民实现了共同富裕-决不是让少数人率先富起来,而是让广大工薪阶层和管理阶层一起富起来。
提问者采纳
你好,个人认为有以下几点。
希特勒的爱好广泛,据说其曾私自收藏5100多套丛书,书的内容驳杂繁多,按照希特勒的说法就是,他最喜欢的就是学习,当他有空闲的时候,他就会翻阅他的藏书,他曾深入研究过国家经济运行特点,欣赏凯恩斯的经济学说,并提出了一些很明智的意见;他有绝对顶尖水准的工程技术才能,并是保时捷博士的密友,参与设计了虎式坦克的发动机和NSU原型车的草图规划;军事上对每个部队、梯队的配备组成相当熟悉,甚至对重型反坦克战车营这样的特种部队也十分了解;他能满怀激情地向人们讲述奥地利的历史,剖析哈布斯堡王宫里的各种阴谋,或是令人心碎地把德国描写得奄奄一息;他还能同样出色地引用绝对让人折服的细节,没完没了地谈论教堂、修道院和城堡的建筑艺术最微妙的细节。 希特勒认为:“科学家和军人是德意志民族最宝贵的财富。”其给了德国科学家几乎可以是奢侈的尊敬和优待,这当然与其经济复兴是分不开的。 如果从发现人才任用人才上来说,真的没有希特勒更加令人叹为观止了。他任命沙赫特向美国借款;他任命戈林重建空军;他任命古德里安建立装甲兵。 他能够发现隆美尔军事天才的唯一根据就是他阅读过隆的《步兵进攻》一书,当然这也于希特勒本人非凡的现代军事素养分不开的。 他可以在打进攻战役中,提拔任用曼斯坦因;然而当曼无法抵挡苏军克里米亚的攻势,稳固防守时,他就果断任命莫德尔,而后者显然比前者更加胜任防守工作。 他可以放弃脾气火爆的隆美尔,任命精明温顺的凯瑟琳将军担任意大利防守,因为在这里德军必须和意大利的墨索里尼保持亲密。 当意大利向希特勒求援,希特勒要派一名将军到北非,陆军部推荐的曼斯坦因,希特勒却任命了当时还名不见经传的隆美尔。 对希特勒对人才任用能力的最大肯定就在于,二战中德军将领中没有饭桶。(嘲笑戈林的人先认真看一下历史)(曼帅1940年二流军的军长,1942年南方军群总司令;隆美尔1940任师长,1941年,非洲军总司令;古德里安1940年装甲师师长,1943年装甲兵总监) 日,希特勒被任命为德国总理,并开始对华尔街金融巨头们进行大欺骗,在甜蜜陷阱的诱惑下(当时德国由于马克贬值,劳动力不但优秀,而且便宜),华尔街资本开始在德国大量投资。 因为德国缺乏最起码的经济能力,希某人则毫不客气地利用他们的钱重振德国的经济,并充分调度自己的骗人天赋尽情给予他们美好许诺。摩根系的美国通用电气总裁欧文,联合欧洲投资公司最主要的金融投资者。整个德国工业在外国资本的刺激下得以迅猛发展。更离谱的是,在希魔的诱惑下,自以为精明的金融巨头们,除了在纽约商业票据贴现市场上对德国工业提供低息的短期融资,还不惜将大量的黄金储备直接运往德国。 但是希特勒则完全没有与华尔街大亨们合作的诚意,因为希特勒认为,“只要国际货币制度还是以黄金为本位的,则一个能够垄断黄金的国家(美英)就能使缺乏黄金的国家(德国)屈服,它所用的手段就是吸干其外汇来源,迫使它们必须靠借贷来维持生产。” 为此,希特勒提出他的理论,他说:“一个国家并不靠货币的表面价值来维持生活,而是要靠真正的生产,而生产才能使货币获得价值。生产才是货币的真正准备,银行保险箱中存满了黄金并无意义。” 利用他的这套自创的理论,他玩了一个无比阴损的手段:1,以生产为德国货币的基础,而不以黄金为本位。2,用直接易货的方式来进行进出口贸易。3,停止所谓“外汇自由”,即准许在货币方面实行赌博并按照政治情况,把私有的财产由国移到彼国。4,当有了可以工作的人力和物资时,就制造货币,而不向外国借债。由于当时(现在也是)国际金融主要获利的方式就是向经济困难的国家放债营利,希特勒的新经济政策对之便如当心一剑。 而这种政策就是将德国的经济还款以物品出口为手段,用美英金融大亨们资本扶植起来的德国工业生产出来的产品去赚美英的钱,将振兴德国经济的经济负担巧妙地转嫁到西方各国的身上,而西方各国则因为其拥有利用美英资本建立起的强大武力而无可奈何。 于是美国国务卿赫尔愤怒的说:“真的没有比希特勒更加无耻的了。” 于是,德国不仅完全摆脱了自1923 年以来超级通货膨胀带来的经济灾难,也从席卷全球的严重衰退中第一个快速恢复过来,以惊人的速度装备起来欧洲最强大的武装力量。 而这一切,都是以西方列强的经济大衰退为代价的,世界第一强国美国又因为希特勒的金融转嫁陷入了1929年以来又一次金融大衰退的泥沼,失业率上升到17%,英法诸国更是因此中苦苦挣扎。直到1941年美国直接参战,美国的经济状况才得到根本扭转。 当纳粹德国一排排崭新的现代化工厂建立起来的时候,武装了强大的军队,美英法诸国却在大衰退中,勉强维持着锈迹斑斑的生产车间,难怪美国议员麦克法丹痛斥华尔街银行家和美联储拿着美国纳税人的金钱去资助德国的经济战争机器,可是,他不知道的是,这些巨头们也是受害者之一。 的确,希特勒对于治理国家和管理军队有着远远超出当时任何领袖的眼光和能力(我想否定,但我不得不承认),他在世界上第一个提倡限制废气排放、建立全套公民福利和第一个对自然环境关注的领导人,他禁止随便伐林保护野生动物(当然这并不妨碍他毫不留情的屠杀和奴役所谓的民族敌人。)。他也是当时最热衷于保护和维持民族传统道德的领导人。 按照德国纳粹余孽鲁德尔的话说就是:“他为德意志民族付出了一切,几乎做到了一切,他一生都在毫无偏私的为了我们的民族而奋斗。而他唯一没有珍爱的就是他自己和他的家族。” 辩论: 爱问里的
铁血论坛里的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4条回答
你好,以下是我们伟大而又极具传奇色彩的纳粹领袖希特勒的闪光点
1、他的辩才很好,而且思路很新,象现在那种做飞机、汽车马不停蹄的到各地拉选票的方式就是他最早使用的,所以才能让如此严谨的德国人陷入疯狂吧。
2、他的生存能力很强,曾经经济十分拮据,一度在街头靠卖画为生,可惜现在很难找到这些画,不然都价值不菲.另外是一战的幸存者。
3、知识方面历史人文知识相当丰富,从小就喜爱历史,也是他比较擅长的,可能这样使他比较能掌握该国的人性特点加以利用吧。
4、意志十分坚定,一旦认准目标,就一定要达成。
5、精力十分充沛,因为是独裁者,所以的事几乎都要过问。
6、极度的有自信
7、敢于面对流言蜚语,社会压力,他和自己的外甥女发生了恋情。
总结:虽然在历史上是个反面人物,...
我个人认为元首坚韧的意志和他那具有很强煽动力的口才还有独到的眼光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
不仅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能使刚刚结束一战后的德国经济复苏
而且还把大量的失业人口重新拉回自己的工作岗位
至于人种问题 优胜劣汰本来就是大自然的进化法则是谁也改变不了的,也不可能改变的,留下的就应该是最优秀的民族,劣等民族是应该被淘汰的,只不过元首的做法不会让大多的人认同罢了,因为天才往往都是很难让别人理解的 所以他的思想是极其正确的. 元首的精神应该值得我们学习 现在我们就缺少这样的能把一盘散沙聚集的人 .
元首在个人能力上是非常杰出的一个人,是个政治天才,个人魅力、煽动力、判断力都相当出色,忠于理想,富于谋略。不过性格上极度自卑,缺乏安全感,看问题比较极端。但是谁也抹杀不掉...
跟着梦走的人,不是成为疯子,就是变成伟人
江西科技学院带走日阿道夫·希特勒。
希特勒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肯尼斯·麦卡锡1980年的畅销书籍《侵略:1940,德国入境英格兰——海狮计划付诸行动》,这本书为架空历史题材树立了新的里程碑。这是一种非常严肃认真的假设,它以真实史书而非小说的形式去描述海狮一类的军事行动在付诸实践后的世界。作为一名80年代的士兵,我记得我在阅读时被书中逐步展开的“要是……又怎么样”和“可能就会是怎样”的迂回曲折深深吸引。肯尼斯的书成了我在格林希尔出版的架空历史小说中的范本,包括1994年出版的《登陆日的灾难:1944年6月,德军打败盟军》和1996年出版的《葛底斯堡:别样历史》。我认为,肯尼斯的书已经影响了现在所流行的架空历史写作风格。这也标志着公众依然痴迷于阅读德国在二战中获胜为恐怖主题的书籍。只需再看一下阿卓妮娅的资料库,这个事实就确定无疑了。在《侵略:1940年德国侵入英国》出版15年以后,我给肯尼斯寄送了一个由希姆莱自己设计的别针复制品(上面雕刻了一艘维京人的长船),以纪念“入侵英国”,以便他可以成为笑到最后的赢家。  但是肯尼斯的创作激情并没有完结,他于1995年汇编出版了非常受欢迎的《希特勒的选择:二战的备用决定》。在这本书由不同作者写成的十章内容中,探讨了很多德国已经计划好却从未付诸行动的战略计划所可能导致的结果。反过来,这本书也为格林希尔能够成功出版架空历史的选集系列奠定了基础。  “在与德国作战之前,你永远都不会懂战争。”  即便是在这个新“恐怖时代”,二战历史的吸引力都散发着一股巨大的力量。例如《拯救大兵瑞恩》和《U-571》一类的电影,以及历史频道播放的数不清的纪录片,这些都证明了这个消逝的时代几乎成了一种神话。当然,与庞大军队的正面交锋要比对抗恐怖主义的影子战争更易掌控。这是一场英雄的对决,与特洛伊城墙下的战斗一样崇高。和特洛伊战争一样,决战的双方都是英雄——虽然二战的一方被令人惊骇的恶行所控制。相比较而言,恐怖主义分子这样的对手完全不存在任何形式的崇高。也许正是因为他们毫无崇高正气,所以才让我们更加怒火中烧。  但是在对抗德军时,盟军却没有表现出这样的怒火。乔治·奥威尔在评论一战时德国在一对一的对抗中所表现出来的战斗能力时说道:“在年期间,英国的工人阶级很少与外国人产生交集。因此,战争导致的唯一结果便是,他们对所有的欧洲人都产生了极大的仇恨,却唯独欣赏德国人的勇气。”[2] 巴塞·里德尔·哈特上尉描述了那种由来已久的比较:“德国军官在这场战争中是他们专业的最佳产物——无论何处。如果他们的眼界再开阔一些,领悟得再深入一些,结果都会好很多。但是,如果他们真的变成了思想家,那他们就不再是战士了。” 从个人的观点来看,克劳德·奥金莱克将军对自己仇敌所怀的敬意堪比赫克托对亚贾克斯的崇敬之情。  隆美尔时常让我和我命令下在沙漠中服役的部队焦虑不安。毫无疑问,我们会不遗余力地消灭他,因为如果说世界上真存在一位将军一直心心念念地想要摧毁敌军,那就是隆美尔。他从未表现出任何的怜悯,也从未渴求他人的怜悯。但是我绝不能转变自己对纳粹政体深深的憎恶,而他却在为这个政体卖命,将此憎恶转移到自己身上而成为了我的对手。现在他已然离世,而如果我说,他作为一名军人,一个男子汉,深得我的敬重,而且他那不太体面的死亡方式,也让我深感痛惜,那么我必定会遭受谴责,说我是贝文先生所说的“将军联合会”中的一员。就我而言,这样的一个联合会理应存在,会员资格应该是对于仇敌的品质的认可,而你也渴望拥有这样的品质,并尊重这位勇敢、有能力而且正直的对手,即便他战败了,你也希望他能够得到赢家的待遇,而自己是输家。这样的想法在过去被称为骑士风度,现在很多人都觉得这种风度毫无意义,并认为这样的情操能够存活于战争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如果他们真是这么想的,那我只能对他们深表遗憾。  这种军事竞赛在两次世界大战中一次又一次成功地将积聚了广大人力和工业资源的对手一分高低。当失败迫在眉睫之时,军人们会坚持不懈,直到自己的国家在一个奋起反抗的世界的武力下分崩离析。“就像旧时日耳曼部落的勇士,他们下定决心誓死守护家园,必须要保护那些被东部侵略者赶出家园的人们。”[2]  但是,他们究竟有多么接近胜利,尤其是在战争初始的三年中,这让那些研究这场战争的学者们不寒而栗。日身处议院的丘吉尔实在太有先见之明了,当时他说:“与德国抗争,就是在与一个非常棘手而且资源丰富的劲敌抗争——这个劲敌在各方面都值得厄运的眷顾。” 因为这样的胜利会将整个世界推入与奥萨马·本·拉登及其泛滥的伊斯兰法西斯主义所规划的、有些许不同的地狱之中。虽然希特勒和本·拉登之间没有什么差别,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将来不会有人像奥金莱克将军写隆美尔那样,热情洋溢地颂扬“911事件”中的19名劫机者或者本·拉登的同伙、巴格达的刽子手、双手沾满鲜血的扎卡维。丘吉尔毫不忌讳地称赞这个拥有骑士风度的伟大敌军,这样的颂扬差点让他遭受了议院的指责——“我们的对手在与我们对抗时近乎智勇双全,除去他所引发的浩劫不谈,他便是一位伟大的统帅”(日)。丘吉尔在在议院面前说的这句话,也许是再一次对自己的仇敌予以最大的颂扬:“在与德国作战之前,你永远都不会懂战争。”  此书以德军起死回生、取得胜利为切入点,探讨了德军“怎样”以及“为什么”能够将其变为现实。那些喜欢军事历史的读者和历史学家会在这本书中找到此类探讨的价值。历史肯定不是像马克思主义者所说的那样,只是那些伟大、没有人情味而且不可阻挡的力量的产物。它是有生命的人类——他们的意志力、勇气以及远见,甚至是死亡——所创造的。这些人就是那些反复出现在时间的十字路口上的人,这是一条将人类未来引入某个方向的大道。历史实际上就是一种在指向未来的十字路口上的挣扎。生命其实就是一种选择,它是由创造未来的英雄和枭雄所做出的选择。  说 明  此书中的11个章节并不能组成一条连续的线索,这些事情也并非发生在同一个地点。这些故事是由11位作者编纂而成,每一个故事都重新审视了在对抗希特勒的德国和墨索里尼的意大利的战争中所出现的不同片段,本着非常真实的潜质,得出不同的结果。每一个故事在其自身的架空现实中都是自我独立且完善的。  斯大林之死  斯大林乘坐的吉尔牌汽车。同时,护卫队还包括4部装甲车、3部轻型BA20和一部重型BA32(配备一挺45毫米机枪)。一部BA20领头,BA32紧随其后,剩余的两部负责后防。  迈赫利斯和斯大林同坐,车内还有一个驾驶员和一个着便衣的内务人民委员部卫兵。他们在距离机场约几英里的地方遇到了由一个小型红军队伍把守的关障。一名上校从前面跑到斯大林的吉尔汽车边。迈赫利斯走出车,但是在上校开口前,斯大林也下车了。“你向我报告情况吧,上校。” 斯大林说道。  “斯大林同志,这个军队属于一个来自乌克兰的大军队,他们几天前刚到达这里。他们的上尉说他们的几个营正驻守在机场上,但是这里和机场之间有德军。这些德军拥有数挺机枪和一辆装甲车,但是他确信他的队伍和我们联合起来肯定能清理这些德军,顺利通过。”  斯大林告诉上校按那个上尉的建议行事。上校下令指挥,4部装甲车领路,内务人民委员部卫兵跳下汽车,其中30人加入到红军50人的队伍中,排开前行。上校和上尉组织指挥整个队伍向机场方向前进。  斯大林回到他的车内,让车门开着,迈赫利斯也是如此。剩余的6个内务人民委员部卫兵走在车辆的周围。4个红军士兵留下来继续把守关障。不久后,队伍就清楚地听到45毫米机枪开火的声音,伴随着断断续续  的德军MG34机枪声。“听起来似乎德军只有机枪。”迈赫利斯往枪火声传来的方向看去,说道。  有几发枪弹射到斯大林队伍的附近。一名护卫车辆的内务人民委员部卫兵于是开火了。迈赫利斯告诉卫兵去查看情况。卫兵回来报告说,有一个士兵看到前方有四或五个德国士兵。迈赫利斯告诉卫兵去卡车上拿PPsh轻型冲锋枪。在2个内务人民委员部卫兵向德军开火的同时,迈赫利斯叫其他4个卫兵和4个红军士兵一起过来护卫。8个士兵集合起来围绕在斯大林的车周围。红军士兵看到斯大林坐在车内时感到非常吃惊。  迈赫利斯叫2个内务人民委员部卫兵前去支援那2个在开火的士兵。他带着剩下的内务人民委员部卫兵和4个红军士兵和斯大林的卫兵从侧翼包围德军。他叫驾驶员要保持警惕,不要离开斯大林。迈赫利斯带领着临时组建的小团队离开了。几分钟过后,双方交火了。驾驶员扫视战火的方向。突然,他脚步蹒跚并倒下了。一个红军士兵走过来。  “前面是什么情况?”斯大林问道。  “你见过人饿死吗?”士兵反问道。  斯大林没有理睬士兵的问题,再次问道:“我问你前面怎么了。”  士兵拿起他的来福枪对准斯大林,再次说道:“我看着我的母亲和姐妹死去。我们本来有很好的收成,但是被你的人全部抢走了,我们一无所剩。我的父亲试图阻止他们,他们开枪打死了他。因为没有食物,我们挨不过冬天,我看着他们饿死了。”  “迈赫利斯!”斯大林大声喊道,并对士兵说,“我会送你去西伯利亚的。”  士兵直视斯大林的眼睛,说道:“不会再有乌克兰人因为你而挨饿了。”说完他扣动扳机。斯大林应声倒在他的防弹吉尔牌汽车的座位上,前额留下一个流血的小孔,他的眼睛空洞地望着车内的顶篷,鲜血染遍了皮椅。士兵转身离开了。  朱可夫控制大局  朱可夫在第二天得知了斯大林的“死刑”。但是官方会过几天再宣布斯大林因守卫莫斯科而牺牲了。迈赫利斯联合内务人民委员部的首领巴里亚建盟。但是红军百分之百都站在朱可夫这一边,朱可夫宣布在最高苏维埃代表大会选出一个新领袖之前他将掌管大局。当红军在后来逮捕巴里亚时,内务人民委员部和红军之间发生了一些小冲突。没人站在迈赫利斯这一边。  在巩固权力之后,朱可夫让红军向东前进,尽全力储备战力。莫斯科和基辅被放弃了。列宁格勒则会用尽自己所有的资源奋力抗战。由于莫斯科沦陷,现在已经没有通往列宁格勒的铁路可用了。新的防线就是伏尔加河,朱可夫在河的西部战略区域部署重兵。  德国人通过这一年的最后一战拿下了高尔基,摧毁了苏军想要在摩尔曼斯克和古比雪夫之间建立连接的任何希望。  扎瑟夫上尉带领一个超过500人的队伍悄悄穿过仍不严密的莫斯科周围的哨兵线。他在战争中得以幸存,并且最终成为了红军中最年轻的陆军上校。  列兵施密特在1942年7月喀山的一次反弹幕炮击中受伤了,并被送到德国国内的一所医院接受治疗。他在1943年9月退出了军队。  朱可夫救出了乌克兰的600000名士兵。他的军队仍在继续前行,但是人口最密集的地区已经沦陷了。战备现在很短缺。不过英国和美国送来的物资和武器开始到达了。这些物资战备经过伊朗和海参崴被运过来。由于日本人的参战,海参崴的运输路径在12月份被关闭了。但是来自乌拉尔、外贝加尔和远东国家的援兵来了。这些军队受过良好训练,并且战备精良。在10月初,朱可夫收到确切的情报称日本不会袭击苏联远东,而是袭击东南亚地区和美国。这使得更多军队被输送到西方。  苏联和德国的常规战争持续了超过两年,后来退化成了游击战。1941年的胜利使得德军能运送额外的军队到地中海战区。战力得到强化的纳粹航空军完全控制了地中海中部地区,这使得德军的士兵和物资能被顺畅地输送到正在北非的德国—意大利军队手中,这支联合军占领了埃及和苏伊士运河。埃及的沦陷和苏联的战败使得英美集团开始与德国人进行和平谈判,并最终在1943年夏天签订了一纸脆弱的条约。  第一章 五月之变  哈利法克斯勋爵的首相之位  奈杰尔·琼斯  英国广播公司播报了丘吉尔的去世,引得希特勒的随从一阵欢欣鼓舞,而英国民众却陷入了巨大的悲伤之中。希特勒在听闻这一消息时甚至还跳起舞来。5月24日,他从岩巢大本营飞往阿登高地的查尔维尔,此处,负责西线进攻的陆军A队指挥官冯·伦德斯泰特将军已经建起了他的冲锋司令部。希特勒抵达之后便召开了一次午间会议,其间,伦德斯泰特提出,往敦刻尔克港口汇集的装甲部队应该立即停止行动——或者说原地待命,重组。  日  下议院人如潮涌。挤在绿色皮椅上的议员活像压在罐子里的沙丁鱼,周围人声鼎沸,激烈的探讨盖不住那道显而易见的焦虑,这引发出阵阵愤怒的低鸣。在这个古已有之的集会中,尤其焦躁的是加入最晚同时也最年轻的成员,23岁的约翰·普鲁富莫。身为保守党成员的普鲁富莫参与到内陆的柯特林选区不过数周,他和其他议员一样身着军服:因为不列颠已身陷战局——迄今已有9个月——而就在一个月前,长期的宣而不战使舆论把这场战斗戏称为“假战”或“恼人之战”。此说盛传坊间,主战情绪随即高涨。  同年4月9日,德军于拂晓之际入侵丹麦和挪威,史称威瑟堡行动(即威悉河演习)。举世震惊的是,丹麦方面竟无任何实际抵抗,整个国家在一餐早饭之间即被吞灭。至于挪威,败阵不过顷刻之间——尤其是对阵德国海军的时候。后者的三艘巡洋舰——卡尔斯鲁厄号、柯尼斯堡号、布吕歇尔号——和数艘驱逐舰被击沉,而当国防军[1] 在南下至首都奥斯陆、北上至港口纳尔维克登陆的时候,另一艘驱逐舰也遭到了重创。  而在内陆,纳粹空军从这个惊愕的北欧国家头顶掠过,空降部队随即巩固了关键的战略要地。5日之后的4月15日,英法联军登陆纳尔维克,在恶战之后夺回了这个港口。与此同时,盟军部队还在翁达尔斯内斯和纳姆索斯登陆,它们分别位于特隆赫姆的两侧。由爱德华·迪特尔指挥的德军第3山地师对纳尔维克展开了反攻,这让盟军在挪威的根据地变得风雨飘摇。  攻打挪威,相当于给了英法联盟和挪威人当头一棒。就在德军来袭的前一日,不列颠首相内维尔·张伯伦还骄傲地鼓吹“希特勒已经错失良机”,看来他是言之过早。入侵挪威,盟军失守,这在伦敦政坛激起了轩然大波,由此引发了普鲁富莫参与的这场为期两天的战役指挥大辩论,他可是从自己的所属基地——邻近的埃塞克斯专程赶来的。  尽管拥有绝对优势的240张选票,张伯伦还是担心这次挪威事件的讨论结果。并且对张伯伦战前绥靖政策的不满,上升成了对整个战局之妥协和消极的担忧。把主战派的保守党人、特立独行的温斯顿·丘吉尔——这个人曾在一战前夕担任过海军大臣——临阵召回海军部的提议让会场陷入了短暂的沉寂,但更为显然的是,那个七老八十、爱穿翼领衬衣、说话细声细气的战场领袖张伯伦(因其在挪威战役上的笨拙表现而饱受诟病)已把众人——尤其是那些服役于军方的议员——的愤慨推向了极点。然而矛盾的是,丘吉尔在挪威水域布雷的主战策略似乎对这次侵略起到了推动作用,身为海军掌舵的他理应是这场备受指责的灾难之役的直接责任人。随着辩论的深入,很多议员都感受到了一丝讽刺的意味,因为一旦张伯伦政府垮台,荣升首相之位的另一位优势参选人将是丘吉尔。  各方观点滔滔不绝,直到晚上8点,矮小的保守党议员里奥·阿莫尼站了起来。这个人既是张伯伦的朋友,又是丘吉尔的朋友,还是二人的老同僚,因景仰拥护帝制的老张伯伦(约瑟夫)而投身政界,在伯明翰市议会的张伯伦家族势力中占有一席之地;同时,他又与丘吉尔是贵族学校哈罗公学的好友和同辈。阿莫尼因其又臭又长的演讲著称,但这一次,内心深处的担忧和越发高涨的愤慨显然提升了他的言语速度。作为一名时常前往德国滑雪的犹太人,阿莫尼从一开始就听说了希特勒的言论,也深知纳粹党人对其所珍爱之物的威胁。因反对绥靖政策而被长期驱逐于政府之外(就像他的朋友丘吉尔),但又胸怀壮志的阿莫尼,其目的简洁明了:现政府垮台,新人上任——最好能是丘吉尔。  在其标志性的长篇演讲快到高潮之际,阿莫尼环顾了一眼四周。就在座位之间的走道上,老劳埃德·乔治——一战时的不列颠首相,张伯伦的宿敌——的眼中闪动着鼓舞。这位矮小的男人深吸了口气,总结道:“当克伦威尔认为长期议会已无能力处理国家政务之时,他是这么说的:&尔等之能再不可委此重任。我叫你滚,让我们就此决裂。以主之名,离开这里!&”  似有一道闪电划过,在阿莫尼就座的同时,整个会场陡然一振。人们不约而同地吸了口气,房间里传出阵阵惊呼和感叹——紧随其后的是新一轮的热烈探讨。所有人——政府的支持者和反对者——都认为阿莫尼的演讲炸开了禁锢言论的大坝——反对的浪潮终于破墙而出——人们都怀疑张伯伦能否在这滔滔巨浪之中保住自己的首相之位。  5月8日  第二天,反对党工党强行促成投票表决这一问题。41位保守党反对派成员——其中有20位是军人,包括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小约翰·普罗富莫——加入了“反对”游说团,投票反对他们的政府。60余人弃权。但票数已经足够。政府的赞成票骤然减少,超过半数的人倒戈,反对党以81票获胜。张伯伦面色铁青,跌跌撞撞地走出议院,大喊一声“滚”,自嘲“坐失良机”。约翰·普罗富莫仿佛患上了弹震性神经病,他从下议院出来的时候完全不是大步流星,而是蹒跚趔趄地走进了一家夜总会。  5月9日  伦敦,当张伯伦的对手聚集一团谋划其垮台时,张伯伦像只秋后蚂蚱在做垂死挣扎,以求拯救其政府和他的首相之位。他的官员和走狗四处奔走,打电话递消息,试图贿赂获胜的反对党,以求得一官半职,希望自己逃离裁制冗员的命运——简直无所不用其极,其实就是为了买通他们,换取珍贵的时间。  但最担惊受怕的是张伯伦,他已经开始准备退位。戴维·马杰森对政府的支持力度下滑,使得张伯伦深受打击,马杰森是深受他信任的下议院总督导(政党经理人)。张伯伦做了一系列安排,以保证倘若自己没能坚守住唐宁街10号,至少得看到自己的接班人是自己最亲近的政友,而且得是最坚持绥靖政策的盟友,“一双值得信赖的手”(而此刻,我们只能说“一只值得信赖的手”,因为在此提及的这名绅士生来就只有一只手):哈利法克斯伯爵爱德华·伍德。  张伯伦垮台之后,有且只有两个候选人能够坐上首相的交椅。首相的私人和政治优势体现在其有外交特权。来自约克郡乡下的高瘦贵族哈利法克斯非常朴素节俭,他对两件事情非常热衷——猎狐和英国国教,因其头衔、爱好及其政治上的老奸巨猾,人称“圣狐”。尽管生来就没有左手,但哈利法克斯的枪法可谓百步穿杨,一方面他远在约克郡干罗比的家位于一片旷野之上,远离政界的喧嚣,使其能够得以静心训练,另一方面,自出生他便开始与其信仰的上帝搏斗。  恰逢此时,正值英国19世纪的财富和霸权都抵达顶峰,哈利法克斯——曾担任印度总督,印度这块地方是英国帝国皇冠上的一块宝石——沉重地发现,这一浪潮正在稳步地退却。他曾去德国,私下与希特勒会面并达成交易,虽然他看不起这位表面冷酷、举止无礼,实则掌控着德国命运的小中士和失败艺术家,但哈利法克斯仍痛苦地发现,新的欧洲权力集团已经定址了,不在伦敦。  他的对手出身与之相差无几。但是外貌不同、性格不同,信仰也不同,温斯顿·丘吉尔也于维多利亚的鼎盛时期出生于掌权的贵族家庭。但是,高瘦的哈利法克斯是个极端的保守党内部人员,冷静且谨慎;而矮胖的丘吉尔在政治上是个极端的浪漫主义者:闹腾且脾气暴躁,雷厉风行,乐于不按常理出牌,莽撞,只要符合自身事业利益,随时愿意更换党派,也会一时兴起改变政策。与温文尔雅的失败者哈利法克斯(也许应该称为“现实主义者”)不同,丘吉尔盛怒于英国的盛况和力量的逐渐逝去,但迄今为止,已经无力回天。他不止一次宣称,他绝不会争夺首相的位置,去处理大英帝国的逐渐消亡,但是仍有人怀疑他的终极目标就是坐上唐宁街政府的那把交椅,无论他当时会发生怎样的情况。  他达成这个目标的路线犹如蛇与梯子:搭配其无以伦比的出身,往前华丽地一跃。他频繁更换党派——最开始是保守党,后来自由党似乎要掌权时他又投靠了自由党,而自由党之风吹过之后,他又回归了保守党——这样的行为使得他的很多政治同僚都对其失去了信任,虽然大部分人都是对“温斯顿”这个姓氏——因为他的名字几乎家喻户晓——有种愤慨之情,但是他那战争领袖的身份更是加强了这种不信任。1915年,丘吉尔主张攻打位于加里波利的土耳其达达尼尔海峡,遭受了惨重的失败——当时大家都能看出这场战争终会失败,但他还是固执己见——丘吉尔对这场失败的战争的责任的逃避使其陷入四面楚歌的境地。  丘吉尔在战争中的表现也是备受争议:在反抗布尔什维克时非常残暴,甚至在西部战线的枪声消停之前,他还支持对共产主义在苏俄的掌权加以武装干涉;他在担任财政部长时治国无方,使得英国在1926年爆发短暂的全国总罢工;在希特勒的纳粹主义崛起,逐渐占据他那创意无限的大脑和用之不尽的精力之前,他甚至还对墨索里尼的法西斯主义发表了同情声明。整个30年代,丘吉尔都未执政,他将这一切看做是小人的妒忌,像张伯伦一样的小人,丘吉尔对欧洲新势力的崛起报以寻衅的态度,这让张伯伦很是不满。在野的30年代,丘吉尔一直被笼罩在失意的氛围之中。但是,现在他回来了,年事已高,风尘仆仆,犹疑不定,不知是要忠守自己之前的行为政策,还是赶快将自己的双手放在象征权力的方向盘上。  岩巢大本营  此时,德国元首阿道夫·希特勒的身份发生了大逆转,从文官转为国防军总司令,正乘坐其专列亚美利加从柏林经由汉诺威前往其西部的斯巴达总部岩巢大本营。这个大本营是一组邻近比利时前线的艾弗尔山密林中的小型地堡,此时的希特勒意气风发,一心计划着横扫整个欧洲。从莱茵兰——奥地利——苏台德区——捷克斯洛伐克——梅默尔——波兰——丹麦——挪威,现在就是这里,一切计划中最为重要的一步:黄色方案,入侵法国及低地国家(比利时、荷兰和卢森堡),如果一切如愿以偿,他将成为世界上权力最大的人。  黄色方案中重要的一步是镰割行动,这一计划是由他的一位最为诡计多端的指挥官制订的,这人名为埃里希·冯·曼施坦因,沉默寡言,鹰钩鼻,普鲁士人,他的计划是将施里芬计划进行颠倒,然后加以复制,这一计划让德国在一战中差点占领了巴黎,并在1914年仲夏短短的6个星期之内赢得了战争。法国马其诺防线相当长,从卢森堡一直延伸至瑞士的巴塞尔国界,其中的防御工事非常隐蔽,为了绕开这条盟军极度鼓吹的防线,曼施坦因提议翻越阿登高地,这片高地树林密集,覆盖了南比利时和卢森堡,只有少数人居住,装甲部队根本就无法通行。  施里芬计划使用了6支部队,从东北到西南穿越比利时、直指巴黎的曲折战线上形成一记右勾拳,曼施坦因计划使用德国国防军的新生力量——装甲部队,同时使用容克Ju87斯图卡式俯冲轰炸机作空中后援,并在轰炸机上装备摄人心魂的警报器,以在左侧从东南到西北进行猛突,两支部队交替进入默兹河,然后将所有的英法军队逼至北面和东面,形成包围之势:列日——迪南——色当——亚眠——里尔——加来,最终收紧袋口,在短短的一个月时间里,摧毁盟军的抵抗士气。  5月10日  当黄色方案的炮火之声撕碎了春夜的天空,希特勒将他的将领召集在一起,西部战线的袭击还未开始之前,其中的大部分人就已经来到了这地底的黑暗之中,直到现在,他们都还不清楚自己为什么会被带到这偏远的地方。“先生们,”元首故作严肃地尖声叫嚷着,“对西欧的战争已经打响了。”黎明时分,德国空军已经重创了从比利时到法国东部的一些既定目标,同时,有时会身着对手军装的精锐部队已经占据了其前进路线上的关键战略要点。  在英国,身兼数职(外交官、记者以及下院议员)的日记作者哈罗德·尼克尔森正在体会着美妙的春日,路边开满了小花儿,他开着车,准备去坐一列从他的家乡肯特地区的锡辛赫斯特开往伦敦的火车。帝都四处可以听到德国入侵和政治危机的谣言。一切事情都在迅速地发展,即将抵达高潮。  大战在即——5月9日  5月9日,星期二早上,在哈利法克斯伯爵抵达外交部办公室后不久,他便收到了一纸传召,要他去唐宁街10号见首相。这位外交部长要走的路并不长。意大利风格的巨型外交部办公楼就在唐宁街上,10号的对面——步行最多一分钟。在与助手(他的助手拉布·巴特勒面部肌肉松垂,是他政治上的灵魂伴侣,年纪不大)交换了一个意味深长的眼神之后,哈利法克斯戴上他的圆顶帽,迈着难看的步伐,若无其事地向街对面走去。唐宁街10号黑漆漆的、经过高度抛光的大门在其面前由一双看不见的手缓缓打开。  “啊,爱德华。谢谢你这么快赶过来。”  首相累了,哈利法克斯心想。他那藏于硬直的翼领下方的脖子,看起来就像鸡脖子一样,瘦得只剩皮包骨了,他的头发灰白,毫无生气。内维尔[1] 已经70岁了,而这个下午,所有的岁月都历历在目。  张伯伦用冷静且清晰的语调快速地解释了当下的局势,声音中透着缺乏睡眠的沙哑。虽然他已经做好了准备,而且愿意继续执政,但是大战在即,这个国家需要联合。联合意味着一个全新且真实的政府,一个将三大党——保守党、工党、自由党——团结在一起的政府。张伯伦从不会浪费自己的丝毫心力去在意工党,所以,如果他继续执政,工党全无可能加入联合政府。但是如果把政府交给哈利法克斯,三大党也许会团结一致对外。这样一来,就能将温斯顿排除在外。善变的丘吉尔是唯一一个能够(而且很有可能会)——就像温斯顿自己在一战中对海军上将杰利科的评价一样——在一个下午输掉整场战争的人,也是唯一一个会坚持一场注定会失败的战争的人。没人质疑丘吉尔的伟大天赋——他的精力,他的辩才,他那熊熊燃烧的爱国热情。很多认识他的人所怀疑的是他的决策力。  外交部长的肚子开始隆隆作响,第一阵让人焦虑不安的胃痛袭来。他知道这次谈话的最终结果。张伯伦欲将首相之位传给他。虽然自己无法连任,但这个老头子仍然有权力而且有意愿决定自己的接班人。如果他建议乔治六世任命哈利法克斯为首相,那国王就会这么做。  “你必须得表态了,爱德华,”张伯伦催促道,“国王已经告诉我说你是不二人选。”哈利法克斯对此毫不怀疑。他拥有着旧时的谦恭有礼,这种礼节此时已不再流行,但却使得他成为了最理想的廷臣,而他与皇室的关系向来都很友好——甚至算得上亲密。他还享有一项独一无二的特权,手中握有白金汉宫花园的钥匙,此处是国王在伦敦的住所。哈利法克斯每天都会在花园里面散散步,健健身,难免会碰到国王和王后。尽管国王患有口吃,而且还很害羞,但他们仍然有着一些共同爱好。最近,国王和他那坚强的妻子不只一次提问为什么英国要参战。随着波兰的沦陷,原始的宣战系统已荡然无存。想必也许能够跟希特勒先生和解吧?毕竟,英国皇室了解德国——他们之间有着血缘关系,英国人常与他们的德国亲戚交流,而德国人也在问为什么这场荒谬的手足之战还不结束。  “哎,爱德华?”张伯伦这一盛气凌人的喊声猛地惊醒了哈利法克斯的白日梦。  “首相,对不起——有点走神……”  “我说:可否愿意一试?”  两人陷入了短暂沉默,只听得见壁炉台上的钟声滴答滴答,还有远处的皇家骑兵卫队阅兵场里传来的操练士兵的吼叫。  哈利法克斯回想了一下自己拒绝的理由:他不确定自己是否能够承受住成为战争领袖的压力;他是一名贵族,是上议院的一名议员,所以无法代表下议院的意愿;他与这即将下台的政权交往甚密。作为一个在民主时代拥有特权的人,他对军事一无所知——想到这儿,他的胃更痛了。张伯伦打消了他的顾虑。  “爱德华,大家都很欣赏你的谦虚稳重。但是一直以来我们都是齐头并进的。我们不能把自己为和平所做出的努力拱手让给不负责任的温斯顿。若真是那样,我们所做的一切,我们所辛辛苦苦成就的一切,都将毁于一旦。接受这个职位是你无法推辞的义务。而你也可以将温斯顿放在内阁,担任战争部长一职。我也会一直在旁助你一臂之力。我们只有联起手来,才能防止他毁掉一切。”  下午4点后不久,茶点时间,丘吉尔也受召来到唐宁街10号。他从怀特霍尔大街另一头的海军部大厦赶来也要不了多长时间。  他被领到内阁会议厅,在此,他看到了令人敬畏的三巨头——张伯伦、哈利法克斯和议会多数党领袖戴维·马杰森——聚集在桌子对面。他与这三位执政领导人是积怨已久的宿敌。  “温斯顿,直话直说,”张伯伦先开口,“我就要离职了;我已经向白金汉宫递交了辞职申请,而且也已经建议国王任命爱德华为我的接班人。他表明想要邀请你担当国防部长一职——这是个新职位,在这个位置上,你可以对三军进行政治管理。而我将会回去当我的财政大臣。”  丘吉尔感觉其中另有文章。当上财政大臣,其实意味着张伯伦就住在隔壁,唐宁街11号。而住在10号的毫无主见的哈利法克斯就将成为张伯伦的代言人——实则张伯伦仍然会在幕后执政。11号将会成为保留旧帮派权力的据点。在其漫长的在野岁月里,他对这样的伎俩已经了如指掌。丘吉尔没有说话,他转过身面向高高的窗户,黄昏的阳光洒在窗户上镀了一层金色。那天晚些时候,他跟一个朋友这样说:“我沉默了很久。肯定是比有人在停战日看到的两分钟要长。”  最后,哈利法克斯打破了沉默:“好吧,温斯顿,你想说什么?” 丘吉尔耸肩躬身,双手反剪放于身后,慢慢转过身来面向他们,黑着脸,一副愤怒的模样:“说?我还能说什么?” 张伯伦打断他的话:“当然了,温斯顿,我们都知道你想要做首相。我们也都认为你当上首相后肯定会有一番作为。但也存在许多的障碍……”  “什么障碍?”丘吉尔大怒,吼道,声音比他预想的都要大。  张伯伦紧张地咳嗽了两声:“嗯,戴维会跟你解释清楚。”  丘吉尔皱眉怒视着他的老对手。马杰森毫不示弱地瞪了回去。  “党不会接受你的,温斯顿。我们的人大部分都仍然忠于内维尔,而且他们也能接受爱德华。而你却是个异己分子,不值得信任,一个机会主义者,还很危险。这些话都是我在茶餐厅听来的。”  丘吉尔怒发冲冠:“我不相信。大家都知道,为了这个国家,我愿肝脑涂地。”  张伯伦又插进话来:“这一点我们毫不怀疑,温斯顿。问题是,并不是所有人都愿意和你一起肝脑涂地。”  丘吉尔像头野猪一样哼哧着。张伯伦继续说:“不管怎样,事已至此。国王已打定主意指派爱德华为首相,打理政务,而你则得在他的监督之下,有效地解决战争问题。戴维将会保证政府能够获得下议院的全面支持。”  “工党呢?”  “戴维说工党愿意效忠爱德华。”  “他们中还有些没有忘记托纳潘迪。”马杰森冷酷地说道——有意无意地提及丘吉尔还在担任内政大臣时,曾派兵镇压南威尔士的罢工矿工。丘吉尔再次嘟囔起来。  “好了,温斯顿,”哈利法克斯轻柔地说道,“你的答案是什么,好还是不好?”  又是一阵沉默。最后,丘吉尔开了金口:“你让我别无选择。”  哈利法克斯离开了会议厅,开着他的部长专车沿怀特霍尔大街而去,在转角处拐个弯穿过特拉法加广场,经过水师提督门,径直朝着白金汉宫的大门开去。他的任务是去接受“吻手礼”,正式成为首相,国王一如往昔,像老朋友一样地接待了他。丘吉尔则回到了海军部大厦,继续指挥战争。  还有很多事要做。丘吉尔睡到很晚才起床,在小屋里醒来后,就听说西欧遭受了第一波袭击浪潮。军情报告铺天盖地地涌来,德国战斗机轰炸了布鲁塞尔、鹿特丹、斯特拉斯堡、奥尔良、里昂。德军的攻势就像山洪暴发,摧毁了荷兰的防线,坦克和军队穿过前线,像潮水一样推进了低地国家的平原地区。  5月11日  埃本·埃玛儿要塞是比利时在阿尔伯特运河岸边的一个几乎坚不可摧的据点,一支乘坐滑翔机的精锐部队直接降落在堡垒的上方,进行空袭,拿下了这个要塞。随着这个据点的沦陷,两支装甲师开进了比利时国界。  5月12日  埃瓦尔德·冯·克莱斯特将军的装甲师横插入比利时,接着向西南方向的色当挺进,在此,拿破仑三世在普法战争中遭受了惨烈的失败。引领克莱斯特装甲部队的先遣部队由一位年轻的猛将带领,名为埃尔温·隆美尔。  5月13日  法国将军亨利·吉罗已带领部队前往比利时,希望在左侧支援荷兰军队,但却因为害怕被德军围困,最终决定撤兵,留下荷兰军队独自暴露在德军炮火之下。法国试图炸毁已被德军占领的桥梁,却被战区随时待命的德国空军击退。  5月14日  荷兰的鹿特丹港口遭受了严重的毁坏。57架亨克尔111轰炸机在市中心投放了97吨的烈性炸药。那里的老房子基本上都是木头建造的,被烧得精光,人员伤亡不计其数。  格尔德·冯·伦德斯泰特将军的陆军部队A队继续朝着比利时南部推进,关键性的阿登高地区域被分派给了海因茨·古德里安将军,他是一位著名的战前装甲战信徒。  隆美尔的第7装甲师率先乘坐充气艇穿过默兹河,并迅速地在河流的西岸修建了一座至关重要的桥头堡。那天快要结束的时候,古德里安的装甲师便在那片开阔的土地上分散驻扎下来。  5月15日  荷兰军队投降。威廉敏娜女王和她的大臣们逃往伦敦。  5月16日  比利时的安特卫普港口失守。英国和法国派往比利时的部队现在已经进入全面撤退阶段,沿路向西的时候遇到了难民的阻塞,还遭受了斯图卡式轰炸机的反复突袭,在抵达比利时边界时,发现了一些被弃的无人使用的碉堡。一名法国军官丹尼斯·巴龙上尉说:“士兵都想知道我将会把他们带往何处,但是我隐瞒了真相,没告诉他们我们将撤回法国。他们感觉到事情进展并不是很顺利。”  5月17日  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沦陷。在一次激烈的争吵过后,古德里安成功地劝服了他的上级冯·克莱斯特同意他乘机横渡默兹河,加速前进。他比平常多行军55英里的路程,当天便抵达了法国的瓦兹河。  5月18日  德军抵达法国的圣康坦镇。法国民众惊慌失措,好斗的法国总统保罗·雷诺私自取代了国防部长的职位。德军抵达索姆河。  5月19日  雷诺改组了政府,任命两位年老且悲观的一战老兵驻守关键阵地。菲利普·贝当元帅升任副总统,玛克辛·魏刚元帅顶替加米林,成为法国最高统帅。英国远征军总指挥官戈特勋爵向战时内阁提出申请,他被逼无奈,只得撤退到英吉利海峡上的敦克尔克港。  5月20日  法国亚眠市和阿布维尔镇失守。德军抵达海峡港口,从法国东北部到巴黎将英国远征军和法国陆军分割开来,把盟军一分为二。  5月21日  英国装甲部队企图在阿拉斯进行反攻,遭受失败。  5月22日  德军开始炮轰海峡边上的港口城市。  “终结——但绝不绝望”  哈利法克斯已经从国王那里获得特许,以贵族身份,于5月12日在下议院宣布就职。他告诉下议院的议员们,法国在48小时之内落入德军手中,这是一种“终结——但绝不能绝望”,而且他坚信,如果当时与“我们勇敢的法国盟友”亲密合作,一定能遏制德军的闪击战攻势。下议院沉郁地听着他的演讲,但是当新首相宣布,在新任国防部长温斯顿·丘吉尔重组好他的国防部之后,将会前往法国,监督两国之间在战争方面的协调之时,气氛开始活跃起来。  到了5月16日该启程的那天,丘吉尔很早就被雷诺的电话吵醒了。那个平常总是热情洋溢的矮小法国人用沙哑的声音结结巴巴地说,他不必劳烦前往法国了。丘吉尔睡眼蒙眬,最初听到这话之时,并没有完全明白雷诺的意思。  “我们输了,”被围困的总统说道,“战争失败了。”  “输了?你说什么?”丘吉尔盘问道,“进攻才开始4天。法国拥有上百的军团,我们英国也派遣了10个师的部队上战场。战争怎么会失败呢?”  “他们已经跨过了默兹河。我们失败了。”雷诺重复道。  丘吉尔一把甩开床上的丝绸被子。“胡说八道!”他怒吼道,似乎是想要振奋其盟国的战斗士气,仿佛想要通过这根越洋电话线,为犹疑的法国人注射他所拥有的钢铁般的意志,明确他们的目标。“上一次大战中遭遇的更艰难的局势我们都挺过来了。千万不要轻言放弃。我立即赶过去。”  他嘭的一声摔下电话,听筒上的胶木碎片都被震落下来。  “该死的法国人!”他自言自语地嘟囔,“第一次受挫就像无头苍蝇一样四处乱窜。”他朝着旧海军部大厦卧室墙上的海军上将纳尔逊勋爵的画像皱了皱眉。“他也许知道该怎么与他们相处。”  三小时之后,在赫斯顿机场,丘吉尔拖着肥胖的身体缓缓走上达科塔飞机的悬梯,挤进客舱的那扇小门。虽然他没有权力这样做,但他还是穿上了英国皇家空军的元帅制服,自认为这样的行头能够让法国人相信他愿不顾一切斗争到底的决心,虽然看起来很是古怪。  随从众多,带着公文包和文件,跟在他后面进入了客舱,这时,丘吉尔点燃了一根他最喜欢的哈瓦那雪茄,不耐烦地发着脾气。  他们登机几分钟后,飞行员在伦敦的西部农村绕了一圈,巡查了一下分配给轰炸机护航队的领空。最后,护航队赶来,这是一支由三架新发明的喷火战斗机组成的护航队,这种飞机刚投入使用,报告称,与英国皇家空军的标配战斗机老式的霍克飓风相比,它们的速度更快,操作更加灵活。当然,它们还更加时髦,丘吉尔心想,因为他喜欢新粉刷的飞机在空中飞过时的完美对称,喜欢它们的机翼可以摇摆着向他表示敬意。喷火战斗机在达科塔飞机两侧各就各位,领航的战斗机在前面探路,准备飞越位于邓杰内斯角的海峡。  冈瑟·阿尔伯特不会相信自己的运气。当他的梅塞施米特109战斗机冲出加来上空8000英尺厚厚的黑云层时,明亮的春日阳光让他看到了一片魔法般的景象,大饱眼福。蓝色的海峡安静祥和地躺在眼下,映照出上方透亮且阳光明媚的天空——空无一物,除了位于他几千英尺下方的几架飞机在向西南方航行。三架英国的新式喷火战斗机,外加一架笨重的民用达科塔飞机夹在它们之间。明显那三架战斗机是在护航,而他的职责就是袭击那架民用飞机——无论飞机上坐的是谁,承受得起这样的护航队伍,一定不是个简单角色。所有这些想法在几秒钟之内便闪过了他的脑海,他本能地准备好了进攻。他将手指轻轻放在控制枪支的“开启”键上,悄悄跟在那架黄黑相间的伪装飞机后面,眼睛死盯着驾驶舱外的猎物。让人惊奇的是,虽然天气晴朗,视野开阔,但他们还没有发现他,他占据着高度优势,让他更为惊喜的是,他身后的西方冉冉升起的太阳逐渐地减少了他们的优势。他是——他们在一战中是怎么说的——“阳光下的猎人”。他咧嘴笑了笑,然后将操纵杆一直往前推,开始了他的潜袭。  阿尔伯特偷袭成功。第一批机枪子弹打进了达科塔的驾驶舱,击毙了驾驶员。虽然剩下的子弹也在驾驶舱内找到了目标,击中了其他飞行员和仪器,却显得有些多此一举,因为驾驶员毫无知觉地趴在他的控制盘上,他的鲜血喷涌而出,溅在了仪表盘上,从而这架达科塔也开始不可逆转地朝着张着血盆大口的大海直坠下去,连同飞机上的英国国防部长、他的手下、机组人员,以及一个绝望的国家所寄托的所有希望,一直下坠,下坠,下坠。  黑夜降临  45分钟后,勋爵哈利法克斯才听说了丘吉尔突然遭遇不测的消息。喷火护航队的指挥官早已向其位于苏塞克斯的坦米尔基地报告称“达科塔已经坠海”,携同机上的重要乘客,而他的飞机也已经追捕并击落了发动这次致命袭击的梅塞施米特109战斗机,但一切为时已晚。因此,坦米尔控制基地立即向伦敦北部的战斗机指挥部报告这起灾难,指挥部直接向唐宁街上报。哈利法克斯宣布中午时分召开内阁会议,余下的6位内阁议员,看起来无精打采而且非常失落,他们聚在长桌边上,愁眉苦脸而且非常焦虑。虽然除了其中一两个,其他人都不是很喜欢这位已故的政治家,但他们都很敬重他的精神、他的意志、他的爱国热忱,以及他的众望所归。没有了他,他们就像是在丛林中迷路的小孩,被睿智的向导抛却,黑夜降临。  哈利法克斯清了清喉咙。“诸位,”他开始说话了,“这是一个沉重的打击。”桌边的众人都悲痛地点点头。“不管怎么说,温斯顿都是一个伟大的人,我们将会永远怀念他。而且在我看来,我敢说我们将会怀念他的政治才能。”在对逝去的人说了一番套话之后,哈利法克斯作为一名虔诚的高教会派会员,他带领着众人对温斯顿那骚乱的灵魂进行了一番安抚;然后便巧妙地转移到了其他事务之上。他说,前线传来的仍然是坏消息,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糟糕。回顾一战,我们现在需要做的就是推荐一位新人上任,重振并鼓舞国民的士气。1914年,站出来的是著名的基钦纳勋爵,他是这个国家家喻户晓的战士,担任了内阁中的战争部长一职,而他那留着八字胡的凶相和伸出的手指已经成为了最著名而且最成功的征兵海报,吸引了上百万的年轻人应征入伍。  哈利法克斯说,他提议以当前帝国总参谋长的形式推出第二个基钦纳,诨名埃德蒙·小艾恩塞德元帅[1] 。穿着闪亮的长筒靴,身高接近六尺六,艾恩塞德这个名字意味着坚毅、勇气及冷静——更别说他那高塔一样的身形。他是一名镇定沉着的士兵,一战后在苏维埃俄国因其指挥的盟军干预而出名,艾恩塞德将会成为替代丘吉尔的完美人选。哈利法克斯不需要太过强调他与基钦纳的相似之处——因为“基钦纳”和丘吉尔一样,在战争的关键时期,穿越敌区支援一个摇摆不定的盟国之时在海上不幸遇难——在前往俄罗斯的途中,他所乘坐的汉普郡号巡洋舰被水雷击中沉没。  最终,首相说,因为艾恩塞德和基钦纳一样,将会成为内阁中无党派的议员,所以,他会从他的保守党中挑选一位新的内阁部长,以便让保守党和工党齐头并进。他推举了外交部年轻的副部长拉布·巴特勒,因为他曾与这个年轻人共事,两人关系甚密,此外,内阁也需要年轻的血液——哈利法克斯浅笑一下,继续说:“即使年轻的巴特勒的血液,也会逊色于老温斯顿血管中流淌的黑糖浆。”
编辑:娄恒
手机随机报
大河客户端
version:3.2
大河报 - 社会89
大河健康报 - 中医47
大河网 - 第一时间47
河南法制报 - 社会与法45
河南日报 - 头版89
河南日报农村版 - 综合新闻38
河南商报 - 社会61
河南法制报
大河健康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希特勒是一战还是二战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