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保田水稻收割机都要收了政府不付钱就挖

股票/基金&
村民挖乌木官方称归政府 不能打着国家的幌子与民争利
作者:舒锐
  9月3号,江西修水县农民梁财在东山村的河道里挖掘出一根长达24米、直径1.5米、重80吨的疑似乌木,消息传出后,有人预测这根“乌木”价值数亿元。尽管现在这根树木的性质和价值还没有完全确定,但是这根树木的所有权的争论却已经拉开了序幕。(9月14日央视)
  如果没有梁财,这根树木也许将永远“深埋河道无人知”。挖出个“宝贝”,本是好事,“不仅令梁财喜出望外,就连附近的老百姓也纷纷赶来,希望分到一杯羹。”为了挖出这根树木,梁财也是下足血本,投入大量人力、财力。可是,正在挖出之际,当地政府却通知梁财,这根树木应该归国家所有,虽然也承诺给予一定奖励,但这也自然让梁财方难以接受。相对于原来预期而言,这真是“竹篮打水一场空”,白忙一场,还徒增烦恼,好事成了坏事。
  在现行上,当地政府的主张有一定依据。宪法第9条规定:“矿藏、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等自然资源,都属于国家所有,即全民所有;由法律规定属于集体所有的森林和山岭、草原、荒地、滩涂除外。国家保障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保护珍贵的动物和植物。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用任何手段侵占或者破坏自然资源。”
  该规定在物权法第48条也有再述。汉语中,“等”字有两种用法,一是表示列举未完,二是表示列举后煞尾。而宪法中运用“等”字表示列举共有14处,大部分是开放式列举。如“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并不是说除了品德、智力、体质这三个方面,国家就不培养青少年了。联系到法条上下文,我们可以作出以下理解:只要是自然资源,除非法律另有规定外,都应当属于国家。
  而《辞海》对自然资源的定义为:指天然存在并有利用价值的自然物,是生产的原料来源和布局场所。显然,这批树木完全符合自然资源的特征,根据宪法,确实属于国家。梁财只能根据无因管理制度请求一定的补偿。
  看似清晰的法律关系为何屡屡引发诸多争议,似乎这种理解也难以被人们所接受。究其原因,在于这种“自然资源国家主义”与我们日常思维及习惯太不一致,并且如果这种主义在现实生活中发挥到极致,将引发一系列可笑的事情。例如,我在河边喝了一口水,是否意味着侵犯了国家财产;我被草地里的蛇咬了一口,是否能起诉作为蛇主人的国家,要求赔偿;跨国候鸟飞向它国,岂不是国有资产流失,如果它国也规定着自然资源归其所有,岂不是不同季节,这只候鸟所有权不同?
  这也难怪诸多网友质疑,这不是与民争利吗?没有利益的时候,需要承担义务的时候,“国家”不出来,而有“利益”的时候,“国家”咋就冒出来了?其实,一味规定将自然资源归国家所有,反而不利于对资源的开采、保护、利用。具体在本事件中,如果梁财早就知道乌木属于国家,也许他就不会如此不遗余力地保护性挖掘了,他很可能置若惘然,抑或偷偷地破坏性挖掘。
  当法律规定和人们的日常思维及习惯极端不一致的时候,当法律鼓励暴殄天物的时候,是不是就意味着法律有修改的必要了呢?其实,相关法律完全可以对类似的“无主偶然发现物”进行例外规定,给予发现者、保护者一定比例的所有权。如此才是实现社会利益最大化根本之道。
暂无专家推荐本文
同时转发到我的微博
将自动提交到和讯看点,
请输入您的观点并提交。
请输入您的观点 168字以内
同时转发到我的微博置顶我的观点
评论精品策划
特色产品:
社区精华推荐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我想问下,我有5亩地,不知道要养多少龙虾?成本大概要好多》?地是不是要从新挖过,我的地以前是种水稻的_百度知道
我想问下,我有5亩地,不知道要养多少龙虾?成本大概要好多》?地是不是要从新挖过,我的地以前是种水稻的
一亩地能出多少龙虾,一亩地能养多少龙虾,一亩水塘能养多少小龙虾养龙虾一亩地能赚多少钱?一般来说,一亩地可以产小龙虾500-600斤,如果精养的话,产量会高点,但相应投入也比较大。如果低于这个数就说明你的虾苗方的不够数,投放虾苗的密度和虾苗的大小,水的深度有关,具体投多少请参照下边的方法。 一亩地最多能投养多少斤虾苗? 一亩地要放多少虾苗
一亩地要放多少虾苗
放苗密度取决于苗种规格、虾塘面积、池水深浅、池底状况、换水条件、饵料种类、饲养方式、生产技能和管理水平,还应参考养虾者提出的产量要求和规格指标来确定。放苗量可参考下列公式计算:
放苗量= (计划苗产量(公斤)×要求养成1公斤的尾数)/ 预计成活率
式中:计划亩产量可参照邻近地区历年产量;养成1公斤虾的尾数,可按30~50尾(体长12~15厘米)计算;成活率以50%~70%计,中间培育虾苗以85%计算。
一般情况下,精养虾塘在虾苗质量好、换水条件优越、饵料有保证、饲养管理水平高的条件下,每亩放苗量可在2万尾左右(不宜超过2.5万尾)。经过中间培育的虾苗(体长2.5厘米左右),每亩放苗量控制在尾之间。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回答者: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竹山县水稻生产成本及收益情况分析
湖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www.日来源:湖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竹山县属山区秋林地区,地理位置复杂,土壤结构多样,适合小麦、玉米和水稻生长。2012年全县粮食作物面积715338亩,其中:玉米226225亩,小麦113702亩,水稻95400亩,其他谷物280011亩。2012年10月下旬县物价局组织专班到水稻主产镇:擂鼓、宝丰、溢水、潘口等乡镇,对水稻生产成本收益情况进行详细了解。
  一 基本情况
  2012年竹山县水稻种植面积95400亩,比2011年种植面积减少了529亩,减幅0.55%。2012年水稻总产量5030.4万公斤,比2011年增加了6.83万公斤,增幅0.13%。2012年每亩产量527.3公斤,比2011年每亩产量增加了10公斤。今年水稻生长期间未遭受大灾情,生长很顺利,提高了产量。
  调查组深入到20个具有代表性的农户家中,耐心询问农民自家的农作物种植投入和纯收益情况,了解农户种植意向、农作物销售渠道,宣传国家的惠民政策。这20个农户的水稻种植面积31.3亩,平均每亩产量550.16公斤,总产量17220公斤。按今年水稻最低收购价130元/50公斤计算,平均每亩产值1430.42元,总产值44772元。与国家发改委颁发的《关于提高2012年稻谷最低收购价格的通知》(发改电[2012]17号)文件中规定的最低收购价125元/50公斤高出5元,总产值多出1722元。
  据调查测算总种植成本34790元。平均每亩水稻成本1111.5元,其中每亩物质费用512.46元,每亩人工费用599.04元,水稻亩产纯收益318.9元,纯收益率28.7%。
  二 影响种植成本上升的主要原因
  1.农资价格上涨,拉动成本上升
  从农资商铺中调查得知,2012年种子、化肥、农药、棚膜、地膜价格都上涨了。今年稻谷种子60元/公斤和70元/公斤,比去年同名同种型号的种子每公斤多出10元。化肥中过磷酸钙0.65元/公斤,比去年多0.01元;碳酸氢铵0.9元/公斤,比去年多0.08元;尿素2.60元/公斤比去年高出0.35元。农药中的敌敌畏25.71元/公斤,与去年持平;氧化乐果26.67元/公斤,比去年多0.96元;氯氰菊酯50元/公斤,新品种价格高。高压聚乙烯棚膜地膜15元/公斤,比去年略高。参与调查的20个农户的农资费用合计16040元,平均每亩的农资费用512.46元。
  2.劳动力成本上涨,推动成本提升
  从百姓中了解到,各地劳动力占总人口45%,其中外出务工的占30%,在家耕作的劳动力显得紧缺,人工费60元/天(生活费除外),不管生活100元/天,人工费与去年持平。参与调查的20个农户的人工费用18750元,平均每亩的人工费用599.04元。
  三、存在的问题
  1.农民纯收益较低。调查的农户每亩纯收益318.9元,成本纯收益率28.7%,微薄的收益使30%的劳动力外出打工。他们在外一个月的务工工资就高于在家种地一年的收入。以亩产高的农户为例,这位农户水稻亩产650公斤,种地1.76亩,由于科学种田,管理好,总产量1144公斤,总产值2974.4元,生产成本1868元,纯收益1106.4元,与在外打工的月工资持平。
  2.非示范片区水稻产量低。2012年水稻示范片区亩产550.16公斤,非示范片区亩产527.3公斤,每亩多出22.86公斤。
  3.土地没有发挥其全能作用。通过走访了解到有30%的农户种完水稻之后,那土地就空闲着,不去种油菜等节令作物,他们说请工难而贵,保不住成本。70%的农户通过换工方式种上了油菜等农作物。
  四、建议
  1.转变“乡村土地不值钱”的思想观念。每季的农作物纯收益虽低,一年合计的价格不高,可一年的价值却较高:粮食蔬菜不用买。土地是块宝,我们要充分把它利用好,不要让他在空闲中消耗。在收完水稻和种油菜之间,可种些短期生长的蔬菜,让地发挥其更大价值。2012年,中央财政实行种粮农民直接补贴151亿元,农资综合补贴1078亿元,分发到全国种粮农户手中,每户农民可得两三百元的种粮补贴,这些可解决农民的种子费和部分化肥费。优惠的政策,用优异的劳动成绩来回报,种好地,管好地,把地变成宝。
  2.扩大示范片区,提高农户种粮的积极性。县农业局在各地农业示范片区进行农业技术指导,使得示片区的农作物产量大大增加。可技术人才有限,很多地方得不到技术指导。希望各乡镇加大免费培养农业技术人员的范围,为农户讲解选种、选肥料、防病害虫等相关知识,人人懂技术,人人科学种田,科学管理。
  3.减少生产成本,增加纯收益。在人工费用上,可采取换工方式来降低成本;在物资费用方面,能用农家肥的就用农家肥减少成本;勤劳做,善管理,提高纯收益。(竹山县物价局& 熊义清& 徐辉)当前位置:
>>>马达加斯加地广人稀,水稻种植有着得天独厚的优越性,全国各地都..
马达加斯加地广人稀,水稻种植有着得天独厚的优越性,全国各地都有栽培,但仍不能完全自给。9月25日上午11:30(北京时间),马达加斯加政府选派的10名农业专家抵湘,正式向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拜师学艺。读图,回答1~4题。
1、专家抵湘时,马达加斯加区时为
A、25日6:30B、25日16:30C、25日0:30D、24日11:30
2、①地稻米产区与湖南省稻米产区相似的区位条件是
A、灌溉水源丰富,机械化程度高B、气候类型相同,土壤肥沃C、地形平坦,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D、精耕细作,技术条件优越
3、马达加斯加稻米不能自给的原因是
A、粮食需求量增长过快B、农业技术落后,产量低C、岛国,种植面积有限D、国际市场稻米价格低廉
4、下列地理事物(或现象)的成因与图中②处自然带成因最接近的是
A、撒哈拉沙漠直逼非洲西海岸B、东非高原出现热带草原带C、南半球亚寒带针叶林带缺失D、澳大利亚东北部的热带雨林带
题型:单选题难度:中档来源:北京期末题
1、A2、C3、B4、D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马达加斯加地广人稀,水稻种植有着得天独厚的优越性,全国各地都..”主要考查你对&&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由沿海向内陆的分异规律,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世界区域定位及区域特征&&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由沿海向内陆的分异规律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世界区域定位及区域特征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更替:此处需要注意,容易理解为自转产生了昼夜现象,但地球不自转仍有昼夜现象,在一年中地球公转也会使某一地有一次昼夜变化,只有地球不停地自转,才会产生昼夜更替现象。 (1)在晨昏线上各地,太阳高度为0°; (2)太阳直射光线与晨昏线成90°; (3)直射点A与晨昏线和极昼(夜)最小纬线圈切点B的纬度之和等于90°; 如当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23°26′N)时,切点B的纬度为66°34′N。 当太阳直射在20°S时,切点B的纬度为70°N。 2、地方时与区时: (1)地方时 概念:因经度不同而出现不同的时刻,称为地方时。因此,不同经线上具有不同的地方时。随地球自转,一天中太阳东升西落,太阳经过某地天空的最高点时为此地的地方时12点。正午太阳高度是正午时太阳光线与地面的夹角,是一日内最大的太阳高度。经度相同的地方,地方时相同;经度不同的地方,地方时不同。南、北极点不计地方时;东早西迟;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 经度每隔1°,地方时相差4分钟;
地方时的计算: ①求经度差 ②把经度差转换为时间差 ③东加西减: &&& 若所求地在已知地的东面,加上时间差; &&& 若所求地在已知地的西面,减去时间差。 (2)时区和区时 ①时区的划分
1)以15°划分为一个时区.全球划分为24个时区. 2)以0°经线为中央经线,向东、西方向各取7.5°,合计为15°,该时区称为中时区(或零时区)。 3)以中时区为起点,向东、西方向各划分12个时区。180°经线是东、西十二时区共同的中央经线。 注意:中时区、东西十二区的特殊性 ②区时 定义:每个时区都以其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该区的区时。 中央经线=时区数×15° 例如:东八区的中央经线是120°E;西五区的中央经线是75°W 区时计算: 求所在地的时区 求时区差 东加西减:若所求时区在已知时区的东面,加上时区差;若所求时区在已知时区的西面,减去时区差。(3)日期变更: 抓住两个要点: 确定180°经线 确定0点或者24点所在的经线
3、物体水平运动的方向产生偏向:地球上水平运动的物体,无论朝哪个方向运动,都会发生偏向,在北半球偏右,在南北半球偏左。赤道上经线是互相平行的,无偏向。
4、自转对地球形状的影响:地球在自转过程中,球上各质点都在绕着地轴作圆周运动。因此,就会产生惯性离心力。这种离心力随着物体距离地轴半径的增大而增大,也就是说,从赤道向两极,惯性离心力逐渐减小。使得地球由两极向赤道逐渐膨胀,长期作用使地球变成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椭球体形状。1、昼夜更替:此处需要注意,学生容易理解为自转产生了昼夜现象,但地球不自转仍有昼夜现象,在一年中地球公转也会使某一地有一次昼夜变化,只有地球不停地自转,才会产生昼夜更替现象。(1)在晨昏线上各地,太阳高度为0°;(2)太阳直射光线与晨昏线成90°;(3)直射点A与晨昏线和极昼(夜)最小纬线圈切点B的纬度之和等于90°;如当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23°26′N)时,切点B的纬度为66°34′N。当太阳直射在20°S时,切点B的纬度为70°N。
2、地方时与区时:(1)地方时概念:因经度不同而出现不同的时刻,称为地方时。因此,不同经线上具有不同的地方时。随地球自转,一天中太阳东升西落,太阳经过某地天空的最高点时为此地的地方时12点。正午太阳高度是正午时太阳光线与地面的夹角,是一日内最大的太阳高度。经度相同的地方,地方时相同;经度不同的地方,地方时不同。南、北极点不计地方时;东早西迟;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经度每隔1°,地方时相差4分钟。3、地方时的计算:①求经度差②把经度差转换为时间差③东加西减:若所求地在已知地的东面,加上时间差;若所求地在已知地的西面,减去时间差。(2)时区和区时①时区的划分 1)以15°划分为一个时区.全球划分为24个时区. 2)以0°经线为中央经线,向东、西方向各取7.5°,合计为15°,该时区称为中时区(或零时区)。3)以中时区为起点,向东、西方向各划分12个时区。180°经线是东、西十二时区共同的中央经线。注意:中时区、东西十二区的特殊性。②区时定义:每个时区都以其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该区的区时。中央经线=时区数×15° 例如:东八区的中央经线是120°E;西五区的中央经线是75°W 区时计算:求所在地的时区求时区差东加西减:若所求时区在已知时区的东面,加上时区差;若所求时区在已知时区的西面,减去时区差。(3)日期变更:抓住两个要点:确定180°经线确定0点或者24点所在的经线
3、物体水平运动的方向产生偏向:地球上水平运动的物体,无论朝哪个方向运动,都会发生偏向,在北半球偏右,在南北半球偏左。赤道上经线是互相平行的,无偏向。
4、自转对地球形状的影响:地球在自转过程中,球上各质点都在绕着地轴作圆周运动。因此,就会产生惯性离心力。这种离心力随着物体距离地轴半径的增大而增大,也就是说,从赤道向两极,惯性离心力逐渐减小。使得地球由两极向赤道逐渐膨胀,长期作用使地球变成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椭球体形状。昼夜现象的产生:(1)昼夜现象产生是由于“地球不透明、不发光、太阳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造成的。昼夜交替是地球的自转造成的。(2)若地球不自转,也不公转,有昼夜现象,但无昼夜交替现象;若地球只公转不自转,既有昼夜现象,也有昼夜交替现象,只不过昼夜交替的周期为一年。&
地转偏向力需要注意的问题:地转偏向力只改变物体运动的方向,并 不改变物体运动速度的大小。地转偏向力的方向与物体水平运动的方向相垂直。
地方时计算技巧:已知某一点时刻,求另一点时刻时,可用数轴法。具体方法如下:把某一条纬线变形为一个数轴,0°为原点,东经度为正值,西经度为负值。把A(已知时间、地点)、B(未知时间、地点)落实在数轴上。无论A、B实际方向关系如何,在数轴上,若B在A东,由A求B就要加;若B在A西,由A求B就要减。 &晨昏线的特点及应用:晨昏线又叫做晨昏圈,其中半个圆圈代表晨线,半个圆圈代表昏线。1.晨昏线(圈)的特点 (1)晨昏圈是一个大圆,将地球平分成昼半球和夜半球两部分。(2)晨昏线上各地,太阳高度为0°;昼半球太阳高度>0°,夜半球太阳高度<0°。(3)晨昏圈所在平面始终与太阳光线垂直。 (4)晨昏线和极昼圈(极夜圈)的切点的纬度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之和等于90°(如上图中α+θ=β+θ=90°)。晨昏线和极昼圈的切点(如上图中C)地方时为24时(0时);晨昏线和极夜圈的切点(如上图中D)地方时为12时。 (5)晨昏线(圈)在春秋分时与经线圈重合,二至时与极圈相切。(6)晨昏线以15°/小时的速度自东向西移动。 2.晨昏线的应用 (1)确定地球的自转方向若右图中AB为昏线,则地球呈逆时针方向自转;若BC为昏线,则地球呈顺时针方向自转。 (2)确定地方时过晨线与赤道交点的经线地方时是6∶00,过昏线与赤道交点的经线地方时是18∶00,如右图中BN地方时是6∶00, AN地方时是18∶00。 (3)确定日期和季节①晨昏线经过南、北极点(与经线重合)可判定这一天为3月21日或9月23日,节气是春分日或秋分日。②晨昏线与极圈相切: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昼(南极圈及其以南出现极夜),日期是6月22日前后,节气是夏至日;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夜(南极圈及其以南出现极昼),日期是12月22日前后,节气是冬至日。 (4)确定太阳直射点的位置①确定纬度:与晨昏线相切的纬线度数与太阳直射点的度数互余,晨昏线与地轴夹角的度数等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②确定经线:与晨线(昏线)和赤道交点相差90°且大部分或全部在昼半球一侧的经线是太阳直射的经线;过晨昏线与纬线切点,且大部分在昼半球的经线是太阳直射的经线。 (5)确定昼夜长短晨昏线将地球上的纬线分成昼弧和夜弧两部分,昼长等于该纬线昼弧所跨经度除以15°的商,夜长是夜弧所跨经度除以15°的商。(6)确定日出、日落时间某地的日出时间就是该地所在纬线与晨线交点的地方时;日落时间就是该地所在纬线与昏线交点的地方时。 (7)确定极昼、极夜的范围晨昏线与哪个纬线圈相切,该纬线圈与极点之间的纬度范围内就会出现极昼或极夜现象,南、北半球的极昼、极夜现象正好相反。 从赤道向两级的地域分异:定义:自然带沿着纬度变化的方向作有规律的更替&。别称:纬度地带性。主导因素:热量(太阳辐射);重要因素:水分;成因总结:手地球形状影响,太阳辐射从赤道向两极递减。分布规律:延伸方向:纬线方向(东西方向);更替方向:纬度变化方向(南北方向)。主要分布地区:低纬度地区和北半球的高纬度地区。&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由沿海向内陆的分异规律:定义:自然带沿着经度变化的方向作有规律的更替&。别称:经度度地带性、干湿度地带性。主导因素:水分(海陆位置);重要因素:热量;成因总结:水分条件沿经度变化的方向变化。分布规律:延伸方向:经线方向(南北方向);更替方向:经度变化方向(东西方向)。
&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农业发展与区位的关系: 社会经济因素发展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在不断地变化。自然因宜比较稳定,社会经济因素发展变化较快。社会经济、文化、科技等条件在不断变化中,它们通过对地形、光热、土坡的改造或对市场、交通等因素的影响,间接或直接地影响农业发展。一、亚洲 (一)亚洲的自然环境1、地理位置:
亚洲位于北半球和东半球,东临太平洋,南临印度洋,北临北冰洋,西部以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和土耳其海峡为界与欧洲相邻,西南以苏伊士运河为界与非洲相邻,东南隔海与大洋洲相望,东北以白令海峡为界与北美洲相望。亚洲的地理分区: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中亚、北亚。2、亚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的一个洲。(注意不是跨经度最广的大洲,跨经度最广的大洲和大洋分别是南极洲和北冰洋)面积达4400万平方千米。 3、地形与河流:亚洲地势中部高四周低,受地势影响,发源于中部山地、高原的河流呈放射状流向周边海洋。4、亚洲之最:(1)世界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世界屋脊”);(注:世界面积最大的高原:巴西高原)世界最高大山脉:喜马拉雅山脉(2)世界陆地最高点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43米),世界陆地最低点死海(海拔-415米);(3)亚洲第一长河是长江,亚洲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是湄公河,流经中国(澜沧江)、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和越南。发源于中国青海省,注入南海。(注:世界上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是多瑙河[欧洲],世界上最长的河流是尼罗河[非洲],世界上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是亚马孙河[南美洲])(4)亚洲面积最大的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世界面积最大的平原:亚马孙平原;(5)世界最大的湖泊:里海(咸水湖);最大的淡水湖:苏必利尔湖[北美];最深和蓄水量最大的湖泊:贝加尔湖(俄罗斯);(6)世界最大的半岛:阿拉伯半岛;世界最大的群岛:马来群岛。 5、气候:亚洲地跨热带、北温带、北寒带,受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影响,气候具有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和大陆性气候分布广的特点。亚洲东部和南部夏季的降水与夏季风的强弱有密切关系,受夏季风的影响而易发生旱涝灾害。(二)亚洲的人文环境:1、亚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其中东亚、东南亚和南亚是人口稠密地区,世界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有11个(2003年),亚洲有6个。分别是中国、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日本和印度尼西亚。人口最多的是亚洲,人口最少的是大洋洲(除南极洲外);人口增长率最高的是非洲,人口增长率最低的是欧洲。2、人口增长对土地的压力。3、亚洲民族十分复杂,大大小小有1000个,其中汉族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亚洲的三个人类文明的发祥地:黄河—长江流域的华夏文明、印度河流域的印度文明、两河流域(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的古巴比伦文明。共同特点是适宜的温带和热带气候,丰富的水源,肥沃的土地。(注:两河流域古代气候条件好)不同地区的民族,在建筑、服饰、音乐舞蹈、礼仪等方面的不同。 4、亚洲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绝大多数是发展中国家,如中国、印度;发达国家较少,如日本。& 二、东南亚1、东南亚在亚洲东南部,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两部分,地处亚洲和大洋洲、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的“十字路口”。位于(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的马六甲海峡,是从欧洲、非洲向东航行到东南亚、东亚各港口最短航线的必经之地,是连接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重要海上通道。2、东南亚最大的国家是印度尼西亚,唯一的内陆国是老挝。注意与中国接壤和隔海相望的国家。3、气候类型主要包括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东南亚人口稠密,耕地较少,高温多雨,将水稻作为主要的粮食作物。湿热的气候条件,使得东南亚成为世界重要的热带作物生产基地之一。东南亚是世界上橡胶、油棕、椰子和蕉麻的最大产地。泰国、越南、缅甸是世界上最大的稻米出口国,泰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橡胶生产国,马来西亚是世界上最大的棕油生产国,印度尼西亚是世界上最大的椰子生产国,菲律宾是世界上最大的蕉麻生产国和椰子出口国。4、中南半岛上山脉、大河多由北向南延伸,具有山河相间、纵列分布的特点,各大河上游流经山区,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下游河岸两侧形成冲积平原及三角洲,土壤肥沃、地形平坦、易于灌溉、交通便利,形成重要的农业区。中南半岛大城市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和河口三角洲。
5、东南亚居民绝大多数为黄种人。世界华人、华侨最集中的地区是东南亚。如新加坡、印度尼西亚。 6、东南亚的旅游胜地。(缅甸仰光的大金塔、印度尼西亚的婆罗浮屠、柬埔寨的吴哥窟、越南的下龙湾等) 三、南亚南亚指亚洲南部地区,介于东南亚与西亚之间。大体在喜马拉雅山脉和印度洋之间。喜马拉雅山以南至印度洋的大陆部分被称为“南亚次大陆”(或简称次大陆)。南亚共有7个国家,其中尼泊尔、不丹为内陆国,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为临海国,斯里兰卡、马尔代夫为岛国。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和克什米尔地区同中国相邻。南亚地形分为三部分:北部是喜马拉雅山地气候、土壤和植被的垂直变化显著。中部为由印度河、恒河和布拉马普特拉河冲积而成的大平原,河网密布,灌溉渠众多,农业发达。南部为德干高原和东西两侧的海岸平原。 印度:1、印度是南亚面积最大的国家,人口超过10亿,居世界第二位。 2、印度地形分为三部分:北部是喜马拉雅山脉,中部是印度河—恒河平原,南部是德干高原。最大河流是恒河,印度河在巴基斯坦。3、印度大部分地处热带和亚热带,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终年高温,分明显的干湿两季。雨季(6-9月)盛行西南季风,旱季(10月-次年5月)盛行东北季风。由于受季风的影响,年降水量极不稳定,水旱灾害频繁。为抵御水旱灾害,修筑水利工程,如北部恒河、印度河流域规模庞大的灌溉系统,南部的防旱贮水池。4、20世纪60年代,印度实行“绿色革命”,改进了粮食生产技术,粮食产量增长很快。水稻和小麦是印度主要粮食作物。分析小麦和水稻的分布与地形和降水的关系。经济作物有棉花、黄麻和甘蔗。印度的黄麻产量居世界第一位,棉花产量居世界第二位。5、印度首都是新德里;加尔各答是麻纺织工业中心和钢铁工业中心;孟买是棉纺织工业中心;班加罗尔是印度的“硅谷”。四、中东中东和西亚,北非地区在范围上的不同:中东地区包括了除阿富汗之外的其它西亚国家,还包括北非的埃及。 1、中东位于亚洲西南部、非洲东北部。联系亚欧非三大洲、沟通大西洋和印度洋的枢纽,是东西方交通要道,三洲五海(里海、黑海、地中海、红海、阿拉伯海)之地,本区的霍尔木兹海峡和苏伊士运河在东西联系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对照中东地形图8.3,了解中东的地理位置,地形特点,主要国家、邻国,主要河流、运河、海峡、海洋。2、中东是目前世界上石油储藏量最大、生产量和输出量最多的地区,主要分布在波斯湾及其沿岸地区,所产石油绝大部分通过海洋运往西欧、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主要产油国包括沙特、科威特、阿联酋、伊拉克等 3、三条石油输出路线。
4、本区水资源匮乏,气候为热带沙漠气候,气候干燥,降水稀少,河流稀少,有大面积没有河流的沙漠地区。有关河流、湖泊水资源的分配和争夺是中东地区除石油以外的又一个焦点。但是世界上最长的河流尼罗河流经本区。5、中东主要是白色人种。大多数人信仰伊斯兰教,伊斯兰教、犹太教、基督教都把耶路撒冷看作圣城,伊斯兰教还把麦加看作圣城。阿拉伯人信仰伊斯兰教,犹太人集中分布于以色列,信仰犹太教,波斯人主要分布在伊朗,信仰伊斯兰教。文化上的差异也是导致中东不安定的重要原因之一。五、欧洲西部1、欧洲西部地区人口稠密,国家众多,是发达国家最集中的地区。本区形成一个区域性的国际组织叫做欧盟,目前有27个成员国,统一货币叫欧元。欧盟加强了欧洲国与国之间的政治和经济联系,并在世界经济领域和国际政治舞台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欧洲西部的工业以制造业为主,工业分布密集自英国向东到波兰境内,自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南部到意大利,形成了世界上著名的工业密集区。 3、发达的畜牧业:本区地处中纬度大陆西岸(大西洋东岸,北冰洋南岸,地中海北岸),常年受西风影响,形成温和湿润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平坦,多汁牧草,草场广布,本区的人们把牧草称为“绿色金子”。荷兰、丹麦是著名的乳畜大国。 4、主要平原(西欧平原、波德平原、多瑙河下游平原)、河流(莱茵河、多瑙河)、山脉(阿尔卑斯山脉、比利牛斯山、亚平宁山脉、斯堪的纳维亚山脉)、岛屿(大不列颠岛)、半岛(南部自西向东依次为伊比利亚半岛、亚平宁半岛、巴尔干半岛,北部有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海及海峡(黑海、土耳其海峡、爱琴海、亚得里亚海、地中海、直布罗陀海峡、比斯开湾、英吉利海峡、北海、波罗的海)。欧洲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是多瑙河。5、本区绝大部分位于五带中的北温带,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温和湿润。地中海沿岸为地中海气候,内陆及伊比利亚半岛内部为温带大陆气候,阿尔卑斯山脉为高原山地气候。6、欧洲西部的自然条件多种多样,南部地中海沿岸的国家,夏季阳光明媚,海滨沙滩风景优美;北部有曲折、幽深的峡湾;中部阿尔卑斯山脉是登山和滑雪的好地方。读图8.24p65,知道本区有哪些旅游资源。&六、非洲1、本区位于世界上最大的沙漠——撒哈拉大沙漠以南。有6亿多人,90%以上是黑种人,所以本区被称为“黑非洲”。2、赤道和南北回归线都穿过本区,非洲是世界上跨热带面积最大的洲。本区气候分布的特点:以热带雨林气候为中心,南北热带草原分布,热带草原气候分布最广。热带雨林气候特点:终年高温多雨;热带草原气候特点:终年高温,明显分为干湿两季。热带草原地区常常受到旱灾影响。3、本区地形以高原为主,最著名的盆地刚果河盆地,有被称为地球伤痕的东非大裂谷,有世界最长的河流尼罗河,有非洲最高山乞力马扎罗山。 4、由于殖民主义长期占领和掠夺,使本区有许多国家成为单一商品经济,即出口矿产、木材、畜产和热带经济作物为主的初级产品,进口机械、汽车等工业制成品。这种过分依赖一种或几种初级产品的模式不利于经济的长期发展,因此要努力发展民族工业,发展多样化的农业,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旅游业、水产业等其他产业。5、非洲是人口增长率最高的大洲,本地区更是人口增长率最高的地区。这里农牧业生产落后,农产品产量很低,加之人口增长快,因此粮食供应不足是本区各国普遍遇到的问题。由于人口增长过快,对粮食和肉类的需求大,人们砍伐森林、开垦草原以扩大耕地面积,或在草原地区过度放牧,导致土地肥力下降,草原退化,加剧土地荒漠化,使生态环境逐步恶化。& 七、日本1、日本是一个太平洋西北部的岛国,自北向南依次为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最大的是本州岛。东临太平洋,西临日本海。 2、日本位于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交界处是一个多火山和地震的国家,最著名的火山是富士山。地形以山地为主,最大的平原是关东平原。日本为岛国,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对渔业、造船业、海上运输和对外经济联系十分有利。3、日本首都东京,最大港口城市是横滨。日本地域狭小,资源贫乏,对外依赖很强。日本的经济特点是以加工贸易为主的经济,工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地区。 4、日本民族构成单一,大和民族占绝对优势。日本文化是东西方文化兼容的典型。 八、俄罗斯1、俄罗斯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位于亚欧大陆北部,地跨亚、欧两大洲,领土大部分处于北温带,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气候特征是冬季长而寒冷,夏季短而温暖。 2、大部分地区地形比较平坦,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以山脉河流为界自西向东分别是东欧平原(乌拉尔山、乌拉尔河)西西伯利亚平原(叶尼塞河)中西伯利亚高原(勒拿河)东西伯利亚山地。3、俄罗斯资源种类齐全,储量丰富,是世界上少数几个资源能够自给的大国之一。石油、天然气、煤、铁资源居世界前列,最大的煤矿是库兹巴斯煤矿,著名的油田有第二巴库油田和秋明油田,最大的铁矿是库尔斯克铁矿。俄罗斯食品和纺织工业最发达的地区位于圣彼得堡附近,工业最发达的地区位于莫斯科附近。4、俄罗斯交通部门齐全,但交通运输线在欧洲部分和亚洲部分的分布不平衡。(1)以铁路运输和管道运输为主,欧洲部分铁路密集,形成以莫斯科为中心的放射状铁路网,亚洲部分铁路稀疏,有一条横贯亚欧大陆的铁路是西西伯利亚大铁路,被称为亚欧大陆桥。(第二条亚欧大陆桥起始点为中国连云港,终点为荷兰鹿特丹)(2)伏尔加河是俄罗斯的母亲河,是欧洲第一长河,流量丰富,水流平稳,航运价值高,通过运河,伏尔加河可以五海通航(波罗的海、白海、里海、亚速海、黑海)。5、莫斯科是俄罗斯首都,俄罗斯最大的城市,是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有世界著名的克里姆林宫和红场;第二大城市是位于波罗的海沿岸的圣彼得堡;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是太平洋沿岸的港口城市;摩尔曼斯克是北冰洋沿岸的终年不冻港。 九、澳大利亚 1、澳大利亚位于南半球,南回归线横穿澳大利亚中部,澳大利亚主要位于五带中的热带和南温带。最大的河流是墨累—达令河。2、澳大利亚有许多特有的古老生物,被称为“世界活化石博物馆”。代表动物有袋鼠、鸸鹋、考拉、鸭嘴兽等(前两种出现在澳大利亚的国徽上)。3、澳大利亚农牧业发达,是世界上绵羊数量和出口羊毛最多的国家,因此被称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澳大利亚利用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地发展农牧业,形成四个不同的农牧业区。澳大利亚又是一个地广人稀的国家,人口密度小,农场规模很大,农牧业生产机械化程度很高,并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主要农牧产品大部分供出口,除羊毛外,澳大利亚还是世界上重要的牛肉和小麦的出口国。4、澳大利亚矿产资源丰富,是世界矿产品的主要出口国之一,矿产品出口额在出口总额中占有很大比重,被称为“坐在矿车上”的国家。20世纪年代以来,澳大利亚服务业已大大超过农牧业和工矿业,成为澳大利亚的主导产业。5、澳大利亚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首都是堪培拉,悉尼是全国最大的工业中心和港口城市,墨尔本市全国第二大城市。 十、美洲(一)北美1、范围:包括加拿大、美国、格陵兰岛(丹麦) 2、位置:美洲北部,北临北冰洋,西临太平洋,东临大西洋 3、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加拿大境内有面积广大的亚寒带针叶林中部地区大平原上为肥沃的黑土。4、地形:西部高山区:山脉(落基山等)、高原、盆地相间,(美洲与太平洋板块相撞而成)中部平原:中央大平原(南部-密西西比平原、西部-大平原)东部高原山地区:拉布拉多高原、阿巴拉契亚山地,地势较低 5、河流与湖泊:密西西比河世界第四长河自北向南注入墨西哥湾圣劳伦斯河(加拿大)世界最大的淡水湖群(苏必利尔湖、密歇根湖、休伦湖、伊利湖、安大略湖)形成:五大湖——冰川作用 6、居民和经济主要为欧洲移民的后裔,以白色人种为主当地土著居民为黄色人种(印第安人和爱斯基摩人)有大量的黑人美国和加拿大均为发达国家(二)拉丁美洲1、拉丁美洲是指从墨西哥起的西半球南部的整个地区。它东濒加勒比海和大西洋,西临太平洋;南隔德雷克海峡与南极洲相望;北界墨西哥与与美国为邻。它包括北美洲的墨西哥、中美洲和南美洲大陆。2、拉丁美洲地形复杂,墨西哥基本是草原,称墨西哥高原。西印度群岛大都也以山地为主。南美洲西部太平洋沿岸,耸立着安第斯山脉。安第斯山脉以东,平原和高原相间。3、气候类型主要是热带雨林和热带草原气候。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亚马孙平原,热带草原主要分布在巴西高原。4、拉丁美洲许多地区气候适宜,雨水充足,土壤肥沃,农产丰富。主要粮食作物有稻米、小麦和玉米。经济作物以甘蔗、咖啡、香蕉、棉花最重要。此外,还有面积广大的森林和丰富的沿海渔业资源。(三)美国 1、美国位于西半球,美国本土有48个洲,位于北温带;两个海外洲,一个是位于寒带的阿拉斯加洲,一个是位于热带的夏威夷洲。美国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南临墨西哥湾,北部与加拿大接壤,南部与墨西哥接壤。2、美国人口超过3亿。是一个移民国家,有白种人、黑种人和黄种人。华人华侨集中在旧金山、纽约、洛衫矶等城市。美国的土著居民是印第安人。3、美国地形呈纵列分布,西部为多条平行山脉组成的科迪勒拉山系,绵延于南北美洲西部,为世界上最大的山系。中东部平原广阔,面积占全国总面积一半以上,耕地广大,约占世界耕地面积的10%。东部为阿拉巴契亚山脉。全国最大的河流是密西西比河,是世界第四长河。五大湖(苏必利尔湖、密歇根湖、休伦湖、伊利湖和安大略湖)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群,又是美加国界的一部分,其中密歇根湖完全属于美国。苏必利尔湖是世界最大的淡水湖群,各湖有水道相通,并通过圣劳伦斯河流入大西洋。密西西比河和五大湖为美国灌溉、航运等提供了良好的条件。4、美国是世界农业大国,农业生产实现了机械化和专业化,效率高,产量大。5、美国是世界上工业最发达的国家,主要工业区有东北部工业区、西部工业区、南部工业区。6、美国是世界上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位于旧金山(圣弗朗西斯科)东南端的硅谷,是美国兴起最早、规模最大的高新技术产业中心,著名产品为硅片。 7、美国是世界第一经济大国,也是世界上的资源消耗国和废物排放国。美国的首都是华盛顿,最大城市是纽约。十一、巴西1、巴西是拉丁美洲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世界最大的河流是亚马孙河,最大的平原是亚马孙平原,面积最大的高原是巴西高原,世界上占有热带面积最大的国家是巴西。2、拉丁美洲的土著居民是印第安人,他们创造了玛雅文明及独特的文化。种植业文明提供玉米和马铃薯。巴西为葡萄牙殖民地,除巴西的整个拉美为西班牙殖民地。拉丁美洲很多黑白混血人种。 3、巴西的铁矿产量和出口量都居世界前列,主要分布于东南部,伊塔比拉露天铁矿石巴西最大的铁矿山;伊泰普水电站位于巴拉那河上,由巴西和巴拉圭合建,是仅次于长江三峡的规模第二大的水电站。4、农业是巴西重要的国民经济基础产业,热带经济作物咖啡、甘蔗、柑橘产量居世界第一位,全世界都希望巴西保护的是森林资源(亚马孙河流域的大片热带雨林)。热带雨林的作用:调节全球气候,为全球提供新鲜空气;涵养水源,保护淡水资源;保护土壤,防止水土流失;维护生物多样性;提供木材。但由于巴西开发雨林地区,兴建公路、伐木、采矿、开辟农牧场,造成了一系列环境问题,如森林遭受破坏,水土流失严重,珍贵的野生动植物遭劫,使全球生态环境遭到破坏。5、巴西城市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首都是巴西利亚,圣保罗是巴西最大的城市和工业中心,也是世界特大城市之一。巴西把首都从沿海的里约热内卢迁至中部高原的巴西利亚,既有加强对内地的开发和管理的考虑,也有缩小城市规模,避免出现城市环境问题的考虑。 十二、极地地区
十三、埃及1、地理位置:地跨亚、非两洲,大部分位于非洲东北部,只有苏伊土运河以东的西奈半岛位于亚洲西南角 2、人口和农业主要分布在尼罗河沿岸和河口三角洲地区 3、气候:全境干燥少雨,尼罗河三角洲和北部沿海地区属地中海型气侯 4、有世界上最大的沙漠——撒哈拉沙漠;旅游业(著名景观埃及金字塔等);阿斯旺大坝 。世界区域定位及区域特征:
发现相似题
与“马达加斯加地广人稀,水稻种植有着得天独厚的优越性,全国各地都..”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22030285630154676782389270185139}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水稻收割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