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自身关于气质的论述类型,试述巴普罗夫是怎样理解人的关于气质的论述类型的

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2015年自考复习心理的生物学基础自考复习资料(笔记+复习题)全.doc31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本文档已强制全文免费阅读,若需下载请自行甄别文档质量。
文档加载中...广告还剩秒
需要金币:150 &&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心理的生物学基础
绪论(非重点)
一、传统医学的主要观点
1、希腊传统医学:以希波克拉底为代表,主张精神疾病和其他躯体疾病一样是由于自然因素而引发的,创立了体液说。
2、波斯传统医学:也是体液说同时相信人体内各种内脏与精神活动有关,其中最重要是的是心脏,认为心脏是主管感情、灵魂,提供内热及生活的元气。
3、印度传统医学:也是体液说,认为人体由各种自然元素合成,包含空气、水、火、圭,这些元素相互作用而发生人体的躯体功能。
4、中国传统医学:建立在阴阳二元与五行学说基础上。重视五脏的功能,并且每一内脏均予以归位。
二、心理的生理基础研究进展总是与研究方法有关
三、动物行为研究的主要方法与技术
通过对动物的脑部分损毁,观察动物随后的行为,这种方法叫做实验性切除。作为神经科学中使用的最久的方法。
电解法:对皮层下区域插入金属电极,通以电流将神经元内的物质电解,导致神经元的死亡随后观察脑损毁后的动物行为的变化等。
一、现代医学的主要观点:机体内环境及内环境稳态的调节
细胞外液成为体内细胞直接接触的环境,在生理学中称之为内环境。内环境稳态的保持,是机体各个细胞、器官和系统的活动以及机体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疾病时,体内细胞和器官的正常活动受到损害,导致内环境物理、化学性质的改变。人体具备维持内环境稳定的能力,机体对细胞、器官功能活动的主要调节方式包括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
二、人脑研究的主要方法与技术:
1、脑电活动记录技术:是用电极从头皮记录到的电位变化。
0.5-2Hz 人睡眠及极度疲劳或麻醉状态、4-7Hz 人困倦时出现、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06-人格心理学辅导材料.doc14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免费全文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文档加载中...广告还剩秒
需要金币:50 &&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类型论与特质论
一、对人格描述的两种方式:
类型论:采用单一特征来描述说明某人的人格。
特质论:同时用多种特征描述说明某人的人格。
统计表述:两列直方图,正态分布。
比较两种方式
1. 生物学的类型论
德国克瑞米尔的体型论:精神病类型与体型的关系
正常人体型与气质特征的关系
美国谢尔顿的体型论:对四千大学生裸体照片的体型测量研究
对二百学生行为与体型关系的观察研究
胚叶发育与体型的关系理论研究
日本古川竹血型论
俄国巴普洛夫高级神经活动类型论:大脑皮层神经过程的基本特性的组合形成四种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并与气质类型相合。
2. 心理学的类型论
荣格的心理类型论
阿德勒的社会兴趣论
霍妮的三种神经质类型论
A型行为方式―内科医生对冠心病病人行为的观察研究
3.社会学的类型论
* 斯普兰格的社会价值类型论
阿尔波特的特质论
2. 特质概念
3.机能自主和自我统一体
动机的机能自主性
自我感的发展与自我统一体
人格的常规研究法与特殊规律研究法
特质分类:共同特质与特殊特质;核心特质、主要特质与次要特质
研究案例:来自詹妮的书信
5.健康的人格特点
卡特尔的特质论
特质研究的因素分析法
相关的概念及假定
研究材料的来源
生活记录―15种特质
问卷材料―16PF
客观测试―21种根源特质
个别特质与共同特质
表面特质与根源特质
三种学习类型
遗传因素及研究
四、特质论研究的争议
1. 关于有多少特质因素的争议
2. 对特质方法的批评
特质对行为的预测问题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免责声明:本人所有资料来自网络和个人所创,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请注意保护知识产权,如有需要请购买正版图书,请您下载后勿作商用,于24小时内删除,本人所提供资料仅为方便学习交流。 本人如有侵犯作者权益,请作者联系官方或本人,本人将立即删除。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犯罪的个体原因
下载积分:860
内容提示:犯罪的个体原因
文档格式:PPT|
浏览次数:90|
上传日期: 06:59:35|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犯罪的个体原因
官方公共微信2 人格理论24-5512-第3页
上亿文档资料,等你来发现
2 人格理论24-5512-3
易动情;图2-2Eysenck的二维度人格结构模型(Ey;外向性和神经质两个维度虽得到了充分的验证,但Ey;但是,Eysenck后来加上的这个基本维度并没有;34不是一个基本维度及其确切性质是什么,都仍存在;2.1.5“大五”和“大七”人格因素论;心理学家们用Cattell的方法对人格特质进行进;“大五”的发现可以追溯到1961年,Tupes和;直到20世纪
易动情。这些形容词可用于描述神经质性得分高的人,而用这些形容词的反义词则用于描述神经质性得分低的人。高神经质的人情绪易变,经常抱怨说很苦恼、焦虑,并且常常感到身体不适(如头痛、头昏、胃痛等)。他们是情绪不稳定或情绪化的人,在情绪上往往表现出高度反应,对很小的挫折和问题也有很强的情绪反应,并且体验到一种情绪以后,要经过较长的时间才能恢复常态。而低神经质的人则很少情绪失控,很少有大起大落的情绪体验。 图2-2
Eysenck的二维度人格结构模型(Eysenck,1967) 外向性和神经质两个维度虽得到了充分的验证,但Eysenck后来发现仅仅用这两个维度来描述人格还很不够,于是他提出了第三种特质,即精神质(psychoticism)。构成精神质的特质包括好攻击、冷漠、自我中心、不关心人、好冲动、反社会、无同理心、顽固、有创造性。可用这些形容词描述高精神质的人,而用这些形容词的反义词描述精神质得分低的人。Eysenck认为,许多形式的社会异常都有精神质的遗传气质,包括精神病倾向的性欲、犯罪行为、酒精依赖、毒瘾(Eysenck, 1992)。尽管这些描述大多使人联想到精神病,但人们在这一维度上的个体差异仍呈正态分布 (Pervin,,p.46)。这就是说,每个人的人格结构中都有这一特质,只是程度不同而已。当然,处于这一维度两极上的人具有截然相反的特质,这一点也适合于外向性和神经质两个维度。为了避免人们将精神质与精神障碍混为一谈,有人(Zuckerman,Kuhlmna & Camac,1988)认为最好将第三个维度称为“社会性异常”或“不顺从”。在这个维度上,艺术家的得分往往比精神病患者还高,因为这一维度上的高分与创造性有关(Eysenck, 1993)。此外,精神质还与虔诚性呈负相关(Francis, 1992)。但是,Eysenck后来加上的这个基本维度并没有像前两个维度那样得到公认,它究竟是34不是一个基本维度及其确切性质是什么,都仍存在着争议。但是,Eysenck还是强调人格的结构包括三个基本维度:外向性(extraversion)、神经质(neuroticism)和精神质(psychoticism),可用首写字母E、N、P分别代表三个维度。为了方便,通常用缩写词PEN来指称Eysenck的三维度模型。后人也将其称为“大三”(big three)人格模型(Saggino, 2000), 2.1.5 “大五”和“大七”人格因素论 心理学家们用Cattell的方法对人格特质进行进一步的分析,使人格结构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不同的研究者从各自的研究中得出了大体相似的结论,即人格由五个基本维度构成。心理学家们称这五个基本人格维度为“大五因素模型”(the big five factors model)。“大五”的发现可以追溯到1961年,Tupes和Christal对Cattell的特质变量进行了重新分析,发现了五个相对显著且稳定的因素,分别为:(1)精力充沛;(2)宜人性;(3)依赖性;(4)情绪稳定性;(5)文化。这可以说是人格心理学史上首次较正式地提出“大五”,但由于当时他们的论文没有得到广泛的发行,因而这一研究并未引起重视。1963年,Norman又采用1961年版的《韦氏国际词典》重复了Cattell的所有程序,提出了自己的大五因素模型。他的工作被许多人格心理学家看作是“大五”历史上的里程碑。但是,Norman的“大五”遭到了Cattell方法论上的严厉批评,致使“大五”研究停滞了一段时间(Wiggins,1997)。直到20世纪80年代,Goldberg开展大量的“大五”研究,才重新燃起了人们对“大五”的热情。Costa和McCrae就深受Goldberg的影响,对“大五”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成为当代大五模型的代言人。他们对五因素的表述(McCrae & Costa, 1987)最为著名,即神经质性(Neuroticism)、外向性(Extraversion)、开放性(Openness)、随和性(Agreeableness)、尽责性(Conscientiousness)。将这五个词的首写字母组合起来就是“OCEAN”(海洋),恰好可用来代表“人格的海洋”。大五模型的主要优势在于它对人格结构做出了良好的描述。长期以来,许多研究者感到主要人格因素的数目应该少于16个,多于3个。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人格五因素已被不同的被试组、不同的项目组合、不同的测量工具、不同的因素分析方法和不同的语言和文化证明基本是稳定的。由此,大五模型研究者乐观地认为“大五”可能是人格心理学中的转折点。但它也受到了一些质疑和批评。首先,它受到了所有特质研究都受到的批评。大五模型仍停留于描述水平,而非解释水平。这一模型远未揭示各因素如何与情境交互作用、各因素之间又存在怎样的交互作用以及各因素如何决定个体的行为表现等关键问题。大五模型充分体现了人格的静态结构,然而人格最富魅力的动态过程毫无涉及,只是为人格过程提供了一些标签而已。批评者还认为,研究中使用的因素分析也有纯技巧的嫌疑。另外,特质论者内部对大五模型仍然众说不一。比如,人格因素到底是几个?如果是五个,究竟又是哪五个?对这些问题并未完全达到共识,还有研究者认为,人格因素应该是七个。但究竟是哪七个因素,不同的研究者说法也不一致。一种有代表性的研究指出,大五存在多种理论和方法上的局限,其中最突出的一点是所选的词表最初就排除了评价性的词汇。Tellegen 和Waller(1987)采取了非限定的选词标准,在自然语言中按原貌进行分层抽样,从《传35表2-5 大五人格因素高分者的人格特征烦恼、紧张、情绪化、不安全、不准确、忧郁好社交、活跃、健谈、乐群、乐观、好玩乐、重感情好奇、兴趣广泛、有创造力、富于想象、非传统心肠软、脾气好、信任人、助人、宽宏大量、轻信、直率有条理、可靠、勤奋、自律、准时、细心、整洁、有抱负、有毅力(Costa & McCrae, 1985, p.2) 统英语美语词典》(1985年版)中抽取了400个人格描述词。通过因素分析获得的七个维度分别是正价(positive valence, PVAL)、负价(negative valence, NVAL)、负情绪性(negative emotionality, NEM)、正情绪性(positive emotionality, PEM)、因袭性(conventionality, CONV)、适意性(agreeableness, AGR)和可靠性(dependability, DEP)。其中,前两个维度是新的人格维度,其余五个维度依次与上述“大五”模型的维度有大致的一一对应关系。属于描述正价的词语包括: 优秀的、老练的、机智的、勤劳多产的等等;描述负价的词语包括心胸狭窄的、自负的、凶暴的、邪恶的、可怕的、令人生厌的、遭人憎恨的、道德败坏的等等。他们批评大五研究从一开始就删去了这些重要的词汇,而McCrae和Costa的研究表明,正价和负价也可以在大五因素模型中得到解释(McCrae & Costa, 1995)。Widiget(1993)也认为,正价和负价包含在“大五”中,负价实际上是低随和性的极端形式;正价的解释更加复杂,与“大五”中的外向性、神经质性、开放性、尽责性等均有关系。 特质论者主要从事的是实证研究,即运用综合观察、自陈问卷、实验和因素分析等方法直接从个体的行为特点出发探讨人格问题。对研究变量操作化来检验人格结构,是符合当代科学研究逻辑的。这与Freud和许多精神分析论者依赖临床观察和主观判断的做法不同。特制论者如Cattell和Eysenck特别注重用客观的方法建立自己的理论架构,认为只有这样得出的结论才经得住进一步的检验。特质法自诞生以来已经引发了大量的研究,人格心理学的有关期刊充满了各种关于人格特质的调查;另外,每年都有新的人格特质量表被编制出来并投入实际应用。特质论者关注人与人之间量的差异,并指出个体在人格上的差异是可以测量的。这些测量一般都具有公认的价值,这为特质研究的结果开辟了广阔的应用领域,这也正是特质研究36
维度(因素) 神经质性(N) 外向性(E) 开放性(O) 随和性(A) 低分者的人格特征 平静、放松、少情绪化、安全、果敢、自我陶醉 谨慎、冷静、无精打采、冷淡、乐于做事、退让、寡言 习俗化、讲实际、兴趣少、无艺术性、非分析性 愤世嫉俗、粗鲁、多疑、不合作、报复心重、残忍、易怒、好操纵别人 无目标、不可靠、懒惰、粗心、松懈、不检点、意志弱、享乐 尽责性(C)的另一生机所在。不论是临床心理学家、社会心理学家、工业与组织心理学家,还是教育心理学家或发展心理学家,在各自的研究和工作中都常常会使用特质测量。毫无疑问,心理学家们将会继续使用特质概念,也会一如既往地开展人格特质测量方面的研究。然而,研究者们对本章提到的那些特质研究中的理论问题还是应该有清醒的认识。特质研究所面对的质疑必然会促进研究的深入,并发展出更精细、更完善的研究模型以及测量个体差异的更好方法。人格研究应该将类型的观点和特质的观点结合起来。因为人格特质和类型的观点是紧密联系的,一些典型的特质聚集在一起,就构成一种人格类型。从认识逻辑上讲,应该先了解特质,然后再划分类型,特质是类型的基础。类型理论实际上也是用特质来描述类型的,只是他们描述的特质大多根据直接经验或观察到的现象得到的,即Cattell所说的表面特质,而对特质的科学研究则是后来发展起来的。所以,在人格心理学领域,是先有类型论后有特质论。事实上,已经有研究者将特质论与类型论结合起来描述人格。如Eysenck就在Cattell的基础上对人格特质进行进一步的统计分析,找出更稳定的特质,即外向性和神经质,并将两个维度的四种典型结合与古代的四种气质类型对应起来。特质论和类型论为我们了解人格提供了知识和方法的基础,但这两种理论本身所关注的都只是些现存的、静止的东西,只是描述人格而不是解释人格,只是揭示内容而不是探讨过程,只是分析结果而不去寻找原因,总之,是静态的研究而不是动态的研究。心理学家们(包括特质论者)往往要从特质的范畴之外去探索特质的原因,生物学理论就是这种探索的成果。2.1.5 生物学理论 早期的气质类型理论本身就包含着生物学理论,即用生理来解释类型。在现代的特质理论中,也有理论也与生理学有密切的关系,如Eysenck就试图从生理学的角度解释特质。他不仅致力于人格结构的分析,而且试图寻求人格形成的原因,并将这种原因归结为生理。Eysenck认为,人格的个体差异主要是遗传造成的。他的主要根据是:第一,人格的三种基本特质(他所说的“类型”)在一个人的一生中具有相当的稳定性。一项研究表明,被试在45年内的内外向性均保持在一定水平上。第二,跨文化研究表明,在不同国家和文化背景中,不同的研究者运用不同的方法都发现了人格的三种基本特质,即内外向、神经质和精神质。如果不是生物因素起主导作用,就不能解释这种跨文化一致性,因为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文化背景意味着显著的环境和教育差异。第三,人格的三种基本特质,都可以进行生理学的解释。关于外向性的生理基础,Eysenck借鉴Pavlov的有关大脑皮质兴奋和抑制理论,提出了一种抑制理论(inhibition theory)解释外向者与内向者在行为上的差异。外向者大脑皮质的抑制过程强而兴奋过程弱,神经系统属于强型,因而忍受刺激的能力强;内向者大脑皮质的兴奋过程强而抑制过程弱,神经系统属于弱型,因而忍受刺激的能力弱。外向者大脑皮质的抑制过程较强,反应慢而弱,所以他们希望通过过多地接触外界环境(如参加聚会、进行冒险活动等)来寻求感觉刺激。而内向者兴奋过程强,抑制过程弱,大脑皮质对刺激所做出的37反应强而快,仅能忍受微弱的刺激,所以他们总是避免从外界环境中获得刺激。Eysenck曾通过一项实验研究证实这一观点。他让外向者和内向者接受同等强度的痛觉刺激,并要求他们忍受尽可能长的时间。结果发现,外向者比内向者能够忍受的时间更长。Eysenck认为这是由于外向者抑制过程更强的原因。Eysenck后来使用唤醒(arousal)概念来解释外向与内向的差异。唤醒,即个体身心随时准备反应的惊觉状态。一般认为,唤醒状态与中枢神经系统中的上行网状激活系统有关。外向者喜欢社交、喜欢刺激较强的活动,内向者不爱交往、喜欢安静的环境,是因为大脑皮层的生理唤醒水平不同。外向者的皮层唤醒水平比内向者低,所以他们要去寻求更强烈的刺激,缺少刺激对他们而言意味着枯燥、沉闷和无聊;内向者的皮层唤醒水平较高,面对同等强度的刺激,内向者体验到的强度比外向者高,因而更敏感。微弱的刺激就足以维持他们的兴奋,所以较强的刺激很快就会使他们感到疲劳。因此,外向的人喜欢嘈杂的聚会而内向的人却希望早点离开。至于神经质的生理基础,Eysenck最初认为是自主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系统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它们在功能上是拮抗的。交感神经有增强兴奋的作用,副交感神经则有抑制兴奋的作用。自主神经系统受边缘系统的调节来控制人的情绪。因此,Eysenck认为,在神经质维度上得分高的人,在心率、呼吸、皮肤电反应、血压等方面的反应会更为强烈。但这一观点遭到其他心理学者的质疑。后来,Eysenck将边缘系统看作神经质的生理基础。他认为,高神经质者的边缘激活阈值较低,交感神经系统的反应性较强,因此,即使是微弱的刺激,也能使他们做出过度的反应。Eysenck还认为,焦虑与神经质有许多相似之处。焦虑源于神经质与内向的混合产物,是在神经质量表中得分很高的内向者的典型特征。精神质是Eysenck人格理论中较晚才提出的一个维度,Eysenck对其生理基础的揭示不如外向性和神经质有把握。但是,通过人格问卷测量,Eysenck发现男性在精神质维度的得分总是高于女性。罪犯和精神病患者精神质维度的得分较高,而这些人多半也是男性。男性比女性更不易患精神分裂症。依据这些研究发现,Eysenck推测,精神质可能与雄性激素的分泌有关。但是,这种推测至今还没有获得确切的证据支持。至于人格发展问题,由于Eysenck把人看成是生物社会性的人,因此,Eysenck认为,人格发展是遗传和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不过,他认为,遗传的生物因素在此过程中起着更大的作用。为了验证文化对个体人格的影响,Eysenck及其妻子曾在许多国家进行Eysenck人格问卷调查,做跨文化研究。这些国家包括希腊、埃及、法国、冰岛以及中国的香港地区等。结果表明,虽然被调查者间存在着文化上的差异,但他们的人格类型仍然表现出三个主要的维度,即外向性、神经质和精神质。Eysenck还用青少年Eysenck人格问卷对许多国家的儿童进行了测查,得到的研究结果与成人结果相似(Eysenck & Eysenck, 1985)。Eysenck还进行了一系列纵向研究,结果表明,从童年到成年,虽然时间间隔很长,在此过程中,个体可能受到各种文化因素的影响,但是他们的人格维度仍然保持稳定。此外,Eysenck分析许多同卵双生子和异卵双生子以及一起领养和分开领养的双生子的相关研究资料发现,外向性、神经质和精神质主要是遗传的。虽然Eysenck强调人格的稳定性,但他也认为,人格是可以发展变化的。尽管遗传因素决定某些行为倾向,但环境因素也能使个体的行为发生改变。外向的人如果遭遇较多、较大38包含各类专业文献、文学作品欣赏、幼儿教育、小学教育、各类资格考试、中学教育、高等教育、2 人格理论24-5512等内容。 
 形考质量管理-15-59-55 (1)_管理学...族标准的理论基础,第一项原则即指出,组织应以 __...二第 10 题(一辆在平原地区使用的普通轿车,到了...  55.某原始分数的百分等级为 55 ,表示样本中有 55...巴普罗夫提出的概念包括()ABC22-24/1 A 第二...一般来说,中年期的人格特点包括()ABCD278-3 A ...  或 65 50 3 2 75 55 6 1; ;60° 24.5 ①②④ 32° 56° ①③④⑤ (0,0)或(6,0)或(0,8) ; r 187. 相切; 188. 8π-12 189. 190. ...  无机化学武大第三版答案2-24章_理学_高等教育_教育...3-12 你想知道能带理论如何解释固体的颜色吗?例如:...;故:a=376r(MII)&55.0r(MI)&133pm。...  合同监理细则_6.34.55_建筑/土木_工程科技_专业资料。(工程名称)...业主审定支付 台州市公路水运工程监理咨询有限公司 1 (工程名称)监理实施细则 二...  b ,则 tan 2? 等于 (A) 24 7 (B) 6 7 (B) 4 ? 4 10 (C) ? ...3 C11 55 ………7 分 所以选取的 3 名学生成绩都在 [60,70) 内的概率为...  ( 10.46.55)_法律资料_人文社科_专业...1.1.2 茯苓的有效成分 茯苓的主要化学成份是茯苓...“药食同源”理论,这种赌 独特的优势,必将使茯苓...  2014 年 2 月 7 日上午 9:00-11:30 试卷满分...其法律效效力由 于国家的独立人格而具有绝对权威,它....55 0.94 67.99 23.63...  公司财务管理理论与案例课后题答案(2-11章)_经济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第 2...=24.55 每份认股权证的价格=(24.55-20)/10=0.455 公司新的市场价值=24...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旅游者的人格
下载积分:200
内容提示:第六章
旅游者的人格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8|
上传日期: 21:01:38|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旅游者的人格
官方公共微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有关气质的论述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