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必修一视频史

2014年高一历史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网络综合-2014年高一历史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以下是无忧考网为大家整理的2014年高一历史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供大家学习参考!本试卷共页,共53小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100分钟。注意事项:1. 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填写在答题纸密封线内的相应位置上;2. 考生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纸上作答,考试结束后只需交回答题纸。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香港特别行政区中学历史教材《新理论中国历史•中四上》提到:“在封建制度下,周天子具有‘一尊’的统治地位,诸侯必须服从天子的命令”。这里的“封建制度”在我们现行历史教材中的提法是A.分封制
B.封建社会
D.禅让制2、《红楼梦》第五十三回“宁国府除夕祭宗祠,荣国府元宵开夜宴”中,记载了贾府在除夕夜隆重祭祀祖先的活动。这种祭祀活动要追根溯源的话,要追溯到(
B.封建社会
D.禅让制3、假设你是中国秦朝时期的丞相,当你与同时期的罗马元老院成员相遇时,在治国原则上的最大分歧是A.“秦法”与“十二铜表法”
B.“郡县制”与“元首制”C.“皇权至上”与“政事共商”
D.“三公九卿”与“公民大会”4、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经历了“世官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的演变过程。下列描述与“科举制”相关的是A.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B.金榜高悬姓字真,分明折得一枝春。C.龙生龙,凤生凤
D.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5、《荀子•君道》:“墙之外,目不见也;里之前,耳不闻也;而人主(君主)之守司(官吏),远者天下,近者境内,不可不略知也”。引文认为,君主应当A.建立上传下达的邮驿制度   
B.经常巡游天下C.深入民间体察民情  
D.加强对中央与地方官员的监察6、秦汉的三公九卿、隋唐的三省六部、明朝的内阁和清朝军机处的设置,反映了我国古代中央机构的官制改革中存在着一个一以贯之的理念,那就是A.制度的良善在于不断的改革
B.强化君主集权是政治变革的主要内容C.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是改革的根本
D.弥合君权与相权的矛盾是国家稳定的基础7、下列关于明朝“内阁”的表述,正确的是A.是明太祖为制约相权而设立
B.通过票拟权制约皇帝决策C.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
D.法定的中央一级机构8、从明朝废丞相到清初增设军机处,反映了A.中央集权制度日趋完善
B.君主专制制度空前强化C.内阁掌握国家军政大权
D.封建制度的基础开始瓦解9、公元前453年,由三名贵族组成的罗马考察团前往希腊,经过近一年的考察,认为雅典的政治制度是“外观的民主,实质的独裁”。这种说法的主要理由是A雅典的民主制度是一种直接民主制
B广大妇女不能参加城邦的公民大会C向雅典城邦纳税的外邦人无选举权
D城邦的实质掌握在少数奴隶主手中10、辩论是雅典公民大会最重要的程序。据此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公民大会只是辩论场所,不作出决策
B.辩论是公民行使自己权力的重要方式C.公民大会辩论客观上促进文化发展
D.辩论的氛围益于苏格拉底等大师的成长11、古罗马的《十二铜表法》①是一部由贵族、平民两个阶层共同接受的成文法典 ②把贵族压迫的隐蔽特权变成了受法律约束 ③体现了贵族的妥协,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平民 ④体现出法律的均衡和约束A.①②③④都正确
B.①②③④都不正确C.①②正确,③④不正确
D.①③正确,②④不正确12、罗马法是罗马文明留给后人最持久的遗产,最初是从习惯法发展而来,但罗马法更重要的是成文法。要研究罗马习惯法首选的历史文献是A.《十二铜表法》
D.自然法13、从罗马法的产生发展过程,可以清晰看到人类社会法律的产生和演变过程 罗马法合乎逻辑的演变过程是A.习惯法―习惯总结―习惯―法
B.法律理论―习惯―法―习惯法C.法―习惯―法律总结―习惯法
D.习惯―习惯法―法―法律总结14、美国独立战争期间,托马斯•潘恩在《常识》中告诫民众:“君主政体意味着我们自身的堕落和失势,同样地,被人当作权利来争夺的世袭,则是对我们子孙的侮辱和欺骗。”这一观点的理论依据是A.人文主义
B.民族主义
C.天赋人权说
D.三权分立学说15、1787年宪法是独立后的美国从邦联发展成为联邦制共和政体,其重要作用是①结束了松散状态,维护了国家统一 ②满足了人民群众对权益的要求③确立了美国的责任内阁制
④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A.①④
D.③④16、英国革命歌法国大革命“不仅反映了它们本身发生的地区即英法两国的要求,而且在更大得多的程度上反映了当时整个世界的要求”。这表明,英法资产阶级的成功标志着A.工业生产方式确立
B.工业资产阶级胜利C.新社会制度的胜利
D.君主制度的衰亡17、《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规定:“总统有权召开两院的特别会议。在会议的闭会时期,如果两院有绝对多数要求开会,总统也必须召集两院。”这说明A.总统控制议会
B.总统权大,议会权小C.总统的权力受议会限制
D.行政权与立法权相制约18、《德意志帝国宪法》与英国《权利法案》的不同在于A.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B.议会可以监督政府C.加强了国王的权力
D.君主“统而不治”19、右图是1804年拿破仑加冕仪式,当时他说:“我只能做一个加冕的华盛顿。”下面对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是,拿破仑A.肯定了罗马教皇的地位B.维护了法国资产阶级利益C.恢复了法国的封建君主制度D.表明了与华盛顿一样都是共和主义者《拿破仑加冕仪式》20、穿越时空隧道,假如让美国总统奥巴马和法国总统萨科奇回到1875年,他们的共同点不包括A.掌握国家的行政权
B.是军队最高统帅C.是国家的元首
D.由民选产生,对议会负责21、美国历史学家写道:“想象一下,哥伦比亚麦德林可卡因垄断集团成功发动一起对美国的军事袭击,迫使其允许可卡因合法化,还须支付巨额战争赔款――这幅场景当然荒谬绝伦,但类似的事件在19世纪的中国确曾发生过。”“类似的事件”是指A.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B.甲午战争C.中法战争
D.鸦片战争22、马克思说:“推动了这次大爆炸(指太平天国运动)的毫无疑问是英国的大炮。”这说明A.鸦片战争激化了中国社会矛盾,导致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B.太平天国运动反对鸦片战争中清政府的卖国行为C.清政府的腐败统治导致阶级矛盾的激化D.鸦片战争是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23、近代前期(五四运动以前)中国历史发展的趋势是A.逐步由民主主义革命向杜会主义革命过渡B.政治上日益半殖民地化,经济上日益半封建化C.列强经济侵略向商品输出为主向资本输出为主过渡D.封建秩序日益解体,政治经济文化日益资本主义化24、唐德刚认为我国的社会政治制度在某次战争前千年不变,战后十年一变。这次战争有可能是A.鸦片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
C.抗日战争
D.解放战争25、1851年与1911年都是辛亥年,在中国都发生了大规模的革命运动。对这两场革命运动的评价正确的是A.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范畴
B.都大大推动了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C.都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
D.都因帝国主义武装干涉而失败26、1912年成立的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被称为亚洲第一个“美国式”的共和国。其政权的组织形式也被称为是美国的“仿制品”,究其主要原因是这一政权A.实行民主共和制
B.在美国支持下建立
C.实行责任内阁制
D.确立了君主立宪制27、日,天津《大公报》刊登“北京特约通讯”,标题为《北京学界之大举动――昨日之游街大会/曹汝霖宅之焚烧/青岛问题之力争/章宗祥大受夷伤》。从上述标题中能获得的信息是
A.京津两地工人罢工游行
B.学生爱国浪潮遍及全国C.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D.北洋政府逮捕大批学生28、“……你从不曾看见,四万万同胞像今天这样,团结得如钢似铁;千百万民族英雄,为了保卫祖国,洒尽他们的热血。”该歌词描述了A.北伐战争的情景
B.红军长征的历程C.抗日战争的史实
D.解放战争的胜利29、毛泽东曾指出“国民党的一党专政是团结的破坏者,是抗日失败的负责者。是内战的祸胎,必须立即废止,及由各党派和无党派的代表组成联合政府,发布一个民主的施政纲领,然后召开国民代表大会……”这段讲话的背景是A.国民革命运动时期
B.抗日战争即将胜利C.国共重庆会谈期间
D.人民解放战争结束30、某西方学者评论说:“他们虽然有社会变革的方案,但并不期望和打算通过无产者的起义来实现社会变革。……实际上,他们几乎没考虑过自己精心制作的蓝图如何才能付诸实践。”该学者评论的是A.科学社会主义
B.新三民主义
C.启蒙运动
D.空想社会主义31、1999年,英国剑桥大学文理学院教授们以推选方式和英国广播公司(BBC)在网络上以投票方式先后进行了“千年第一思想家”评选活动,结果都是马克思位居第一。马克思位居第一是因为A.马克思学说对人类社会的进程产生深远影响B.马克思支持工人运动
C.马克思学说继承了人类历史的一切文明成果D.马克思学说指出了各国现代化的唯一道路32、下列关于社会主义运动的叙述中,你认为错误是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B.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C.十月革命胜利使社会主义从理想变为现实D.开国大典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建立33、2009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下列各项为新中国民主法治建设奠定基础的是(A.推翻国民党政权
B.颁布过渡时期总路线C.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提前完成“一五”计划34、一部法律文件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依靠国家机关和社会力量,通过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保证逐步消灭剥削制度,建立社会主义社会。”这部法律是中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1949年)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75年)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2年)35、1980年8月,邓小平在答意大利记者奥琳埃娜•法扎奇提出的“怎样才能避免或防止再发生诸如‘文革’这样可怕的事情”时指出“这要从制度方面解决问题”。为此,我国采取的主要举措是A.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加强民主法制建设C.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提出并实践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36、20世纪70年代,在中国大地上曾流行这样的口号:“谁敢反对毛主席,就砸烂谁的狗头!打翻在地,再踏上一只脚,让他永世不得翻身。”该口号不能反映当时A.个人崇拜盛行
B.强调阶级斗争
C.社会秩序混乱
D.执法公正严明37、“几个小时前我还是皇家警察,但现在我已是一名堂堂正正的香港警察了。”该警察说这句话的背景是A.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
B.中英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C.《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颁布D.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38、“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取缔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这一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针被称为A,“另起炉灶”
B.“打扫于净屋子再请客”C.“一边倒”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39、美国历史学家沃尔夫•拉弗贝在20世纪70年代说:“一部美国外交史,冷战绝非是其中值得大书特书的光辉篇章。”可以为这一论点提供依据的首选历史事件是A.柏林危机
B.古巴导弹危机C.越南战争
D.中东战争40、基辛格说:“世界新秩序之所以不同于旧秩序,就是因为它不由超级大国主宰,而是由多权力中心,每一个都独立活动。美国既是超级大国,也不是超级大国”这句话在表达A.当今世界,美国是唯一超级大国
B.国家新秩序与旧秩序完全不同C.当今世界政治呈现多极化的趋势,美国难以独霸天下
D.美国的国际地位非常矛盾二、双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两项符合题目要求。每题全选对得2分,只选一项且正确的得1分,其余情况不给分)41、新课程要求学生要学会自主探究学习,某同学在学习了必修Ⅰ《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这一单元以后把“古代中国君权与相权的斗争”作为其探究课题,为此他在网上搜集了下列史料,你认为在其史料中与这位同学探究的课题有关的是A、相国、丞相,皆秦官,金印紫绶,掌丞天子助理万机。B、行中书省,凡十一,秩从一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为表里。C、洪武九年,太平章政事、参知政事。十三年正月,诛丞相胡惟庸,遂罢中书省。D、大学士叶向高言: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之职,原非宰相。42、下列措施包含了官署相互牵制、相互监督内容的是A、隋唐实行三省六部
B、宋各州公文须由知州和通判联合署名C、元在中央设宣政院和中书省
D、清设内阁后又设军机处43、雅典公民大会每年召开数十次,其中10次“主要会议”有一项固定议题:审查在任公职人员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公民大会是雅典的最高权力机关B、材料中所说的“10次会议”有权审查公职人员但无权决定公职人员的去留C、雅典所有人都可以无条件参加公民大会D、雅典的公职人员由多数人选举产生,必须对社会负责44、1789年法国三级会议上,掌玺大臣巴朗登致词说:“诸位先生们,你们要愤然摒弃这些危险的改革,公众利益的敌人想要把这些东西和好的、必要的改变混为一谈……”文中所说的“公众利益的敌人”和“危险的改革”分别是指A.特权等级代表
B.第三等级代表
D建立共和政体45、19世纪90年代后期,列强侵华出现的新现象有A、割占土地
B、允许外国人在华大规模开办工厂C、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D、外国人侵入到中国内河46、“共和”、“民主”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趋势。根据对这两个关键词在中国部分著作和报刊中出现频率的统计,年间“共和”出现的频率远远高于“民主”的频率,其原因包括A、维新变法思想的传播
B、三民主义思想的影响C、新文化运动的推动
D、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发展47、与巴黎公社相比,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特点是A、无产阶级暴力夺取政权
B、有成熟的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C、以夺取大城市为主要目标
D、和农民阶级建立了联盟48、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下列最能直接体现这一规定的是A、以五星红旗为国旗
B、以北京为首都C、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D、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朱德、刘少奇、宋庆龄等为副主席49、围绕以下《外交大事记》的一块展板,四位同学展开讨论,其中观点正确的是外交大事记1981年底,中国明确表示肯定和原则支持符合联合国宪章精神的维和行动,并开始缴纳有关摊款。1986年,中国政府应邀派人前往中东实地考察了“停战监督组织”。1988年,中国成为联合国维和特委会成员1990年,中国首次向联合国维和行动派遣观察员,积极参加在联合国放入维和行动A、中国发展结伴而不结盟的新型国家关系
B、中国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活动C、中国对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D、为中国经济建设创造和平的国际环境50、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世界政治格局发生的重大变化表现在A、两极格局已经终结
B、美国独霸世界的格局已经形成C、多极化的世界格局已经形成
D、世界正处于新旧格局交替的过渡时期三、非选择题:(共40分,其中51题10分,52题16分,53题14分)51、阅读下列材料(10分):材料一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示意图。材料二
我们的政治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是因为政权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在我们的私人生活中,我们是自由的和宽恕的;但是在公家的事务中,我们遵守法律。――伯利克里的演讲(1)依据材料一,分别指出图一、图二所示政治制度的名称和产生的朝代。(4分)图二所示政治制度有何特点?(2分)(2)依据材料二,分析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2分)材料一、二的政治制度有何本质区别?(2分)52、新中国的成立,揭开了中国对外关系的新篇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图一
毛泽东与斯大林在一起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字仪式(1)材料一体现了新中国奉行怎样的外交政策?为什么要确立这样的外交政策?(4分)材料二
在尼克松回忆录中,尼克松回顾道:我知道,1954年日内瓦会议时,杜勒斯拒绝同周恩来握手,使他深受侮辱。因此,我走完梯级时,决心伸出我的手,一边向他走去。当我们手相握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2)材料二反映出20世纪70年代初中美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变化的原因。(6分)材料四
邓小平在1984年5月接见外宾时指出:“中国的对外政策是独立自主的,是真正的不结盟。中国不打美国牌,也不打苏联牌,中国也不允许别人打中国牌。”(3)材料四反映了新时期中国怎样的外交政策?并指出其影响。(4分)(4)综合上述内容,就新中国外交政策的发展变化,谈谈你的认识。(2分)53、近代以来,欧洲许多国家确立了各具特色的资产阶级代议制政体。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英国革命的最大成果,也是它在现代民主政治创制试验方面的最大成就,就是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政体……美国革命的首创性在于……孟德斯鸠“以权力制约权力”的学说在政府体制的设计方面得到了较好的贯彻。
―― 摘自《世界文明史》(1)材料一中英国 “全新的政体”指的是什么?美国在“政府体制的设计方面”有何创新?(4分)材料二
马克思认为,德意志帝国实质上是一个“以议会形式粉饰门面,混杂着封建残余、已经受到资产阶级影响、按官僚制度组织起来、并以警察来保卫的、军事专制制度的国家”。(2)据材料概括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并指出德、法两国政府与议会之间的关系有何不同?(6分)(3)结合对英、美、法、德近代政体的分析,你认为他们有什么共同特征?(4分)高一历史试题答案一、单项选择题Ⅰ: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A C C B D B C B D A A A D C A C D C B D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D A D B A A C C B D A D C B B D D B C C二、双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两项符合题目要求。每小题全选对得2分,只选一项且正确的得1分,其余情况不得分。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AC AB A D B C B C B D B D A D C D A D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51题10分,第52题16分,第53题14分,共40分)51、(1)名称:图一为秦朝三公九卿制、郡县制(2分);图二为隋唐三省六部制。(2分)特点:相权一分为三,三省相互联系,相互制约。(2分)(2)特点:人民主权(或公民政治);法制。(2分)不同:材料一实质是君主专制,材料二反映的是民主政治。(2分) 52、(1)外交政策: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原因:二战后美苏冷战,两极对峙格局;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采取敌视的政策。(4分)(2)变化:中美两国结束长期对立,开始走向正常化。(2分)原因:美国的霸权地位面临着苏联的挑战;长期敌视中国的政策破产;中国国际地位提高;中苏关系恶化。(4分)’(3)政策:独立自主;不结盟。影响: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赢得了有利的发展环境,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4分)(4)认识:外交政策的发展变化必须符合国家利益;外交政策要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而适时调整;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2分,答出其中两项即可)53、(1) 英国:君主立宪制政体。美国:三权分立的总统制共和制政体。(4分)(2)特点:带有浓厚的军国主义和专制主义色彩。(2分)德国政府不是议会选举的,只对皇帝负责而不对议会负责;法国政府是议会选举产生的,对议会负责。(4分)(3) 以议会形式代表民意行使国家权力(议会至上原则);实行分权制衡原则;实行民主原则;实行资产阶级政党政治;代议制民主;法治原则(4分,答出两点即可)请选择合适的条件:新东方在线高考网提供优质的关于高一历史,高一历史必修,高一历史必修,高一历史练习册答案,高一历史,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高一历史视频等高一历史相关内容,并发布新东方在线名师精心策划的辅导课程,帮助考生快速突破高一历史难点,提高考试成绩。
新东方在线高考网络课堂联报优惠班
高考网络课堂
高考公开课
高考热报课程
2015高考时间表
1高考报名时间
2014年12月2特殊高考招生信息发布2014年1月3高考招生简章发布 2015年4月4考前填报高考志愿 2015年5月5高考考试 日-9日6考后填志愿,录取启动 2015年6月-8月
排行榜大学专业1132951294083378576471158570422670237768682860658956172105612611757421529031473441292051207766387762858624395153104487人教版高一历史目录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人教版高一历史目录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3页未读,继续阅读
你可能喜欢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说课稿[全册]
下载积分:2000
内容提示: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说课稿[全册]
文档格式:DOC|
浏览次数:354|
上传日期: 08:24:25|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说课稿[全册]
官方公共微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高一历史课本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