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茶,有月,有思念对下联

您还可以使用以下方式登录
当前位置:>>>>>>关于茶叶店行业的对联
关于茶叶店行业的对联
发布时间: 14:59:02
  龙团凤饼
  雀舌蝉膏
  新香嫩色
  淡绿微黄
  荈芽霜片白
  兰叶露花浮
  切来云片薄
  制出月华新
  品质马头传万国
  香清雀舌傲重洋
  雀舌未经三月雨
  龙芽先点一时春
  雀舌未经三月雨
  龙团先占一枝春
  极品东川夸兽目
  嘉名北苑锡龙团
  南峰紫笋来仙品
  北苑春芽快客谈
  凝成黄山云雾质
  飘出九华晨露香
  瑞草抽芽分雀舌
  名花采蕊结龙团
  素雅为佳松竹绿
  幽淡最奇芝兰香
  玉盏霞生液
  金瓯雪泛花
  竹粉含新意
  松风寄逸情
  红茶橙红映日
  绿茶碧绿妆山
  永教满贮龙团液
  顺便来倾雀舌茶
  制出月华圆若镜
  切来云片薄如罗打开微信扫一扫
孔网客户端
安卓版苹果版扫描下载
保真书房对联展销
当今最有潜力书法家汪能江《诗写梅花月茶煎谷雨春》
装裱形式:镜心
尺&&&&&寸:长67宽17(cm)
款识钤印:汪能江
售&&&&&&价:500.00元
品&&&&&&相:
运&&&&&&费:北京市朝阳区
挂号印刷品:5.00元
上书时间:
购买数量:
(库存1件)
商品分类:
关 键 字:
详细描述:
对联,67x17x2。共一平尺!书房雅物。-------------------------------------------------毕业于徐州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本科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硕士研究生课程班在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江苏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江苏省青年书法家协会理事连云港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主要获奖和受表彰情况第三届中国书法兰亭奖创作奖获奖(中国书协)第四届扇面书法展最高奖(中国书协)纪念老子诞辰2578周年书法展一等奖(中国书协)三晋杯全国首届公务员书法展二等奖(中国书协)&全国郑板桥杯书法大展一等奖(中国书协)全国“王安石奖”书法作品展最高奖(中国书协)新世纪全球华人书法大赛优秀奖冼夫人奖全国书法大赛优秀奖第二届职工艺术节书法展优秀奖连云港市首届文学艺术奖第八届全国中青年书法篆刻展入展第二届中国书法兰亭奖入展全国首届青年书法篆刻展入展全国第五届楹联书法展入展全国首届册页书法展入展中国书法家协会千人千作展入展中国书法家协会名家精品工程500人展入展首届杏花村汾酒集团杯电视书法大赛入选走进青海书法展入展纪念傅山诞辰书法展入展首届羲之杯书法展入展高恒杯书法展入展多次受到江苏省文联、书法家协会的表彰,作品被众多碑林、博物馆刻勒、收藏,多篇文章散见于《苍梧晚报》、《书法报》等专业报刊,连云港《时尚之桥》、连云港《苍梧晚报》、无锡《书画艺术》、浙江《书画教育》等媒体曾专题介绍,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出版有《中国优秀中青年书法家汪能江》。
紧急声明:因为小店即将搬迁,故从即日起暂时停业,何时恢复,待通知。特此通告,望周知!
Copyright(C)
孔夫子旧书网
京ICP证041501号
海淀分局备案编号
购物车共有0件商品,合计:0.00元
商品已成功添加到收藏夹!值得收藏的中国古代咏茶对联 - linyun1974的主页
中国宋代茶对联
(1)春风解恼诗人鼻;非叶非花自是香。(杨万里)
(2)潞公煎茶学西蜀;定州花瓷琢红玉。(苏轼)
(3)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杜耒)
(4)磨成不敢付僮仆;自看雪汤生玑珠。(苏轼)&
(5)坐客皆可人;鼎器手自洁。&(苏轼)
(6)蜀土茶称圣;蒙山味独珍。&(文同)
(7)何须魏帝一丸药;且尽卢仝大碗茶。(苏轼)
(8)青灯耿窗户;设茗听雪落。&(陆游)&
(9)茶映盏毫新乳上;琴横荐石细泉鸣。(陆游)
(10)寒涧挹泉供试墨;堕巢篝火吹煎茶。(陆游)
(11)更作茶瓯清绝梦;小窗横幅画江南。(陆游)
(12)长安酒价减千万;成都药市无光辉。(范仲淹)
(13)银瓶泻油浮蚁酒;紫碗铺粟盘龙茶。(苏轼)
(14)春烟寺院敲茶鼓;夕照楼台卓酒旗。(林逋)
(15)茶鼓适敲灵鹫院;夕阳欲压赭圻城。(陈选)
(16)寒泉自换菖蒲水;活火闲煎橄榄茶。(陆游)
(17)黄金碾畔绿尘飞;碧玉瓯中翠涛起。(范仲淹)
(18)小石冷泉留翠味;紫泥新品泛春华。(梅尧臣)
(19)样叠鱼鳞碎;香分雀舌鲜。&(佚名)
(10)绿甲蝉膏泛;红丁蟹眼遮。&(佚名)
(21)舌本芳频漱;头纲味最佳。&(佚名)
(22)瀹泉尝玉茗;泼乳试金瓯。&(佚名)
(23)茶甘酒美汲双井;鱼肥稻香派百泉。(黄庭坚)
(24)青青翠竹尽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佚名)
(25)兼然幽兴处;院里满茶烟。&(佚名)
(26)吟诗不厌捣香茗;乘兴偏宜听雅弹。(佚名)
(27)茶香高山云雾质;水甜幽泉霜当魂。(佚名)
(28)心随流水去;身与风云闲。&(佚名)
中国元代茶对联
(1)茶鼎夜烹千古雪;花影晨动九天风。(黄镇成)
(2)欲试点茶三味手;上山亲汲云间泉。(韩奕)
(3)入社陶公宁止洒;品泉陆子解煎茶。(韩奕)
(4)玉杵和云春素月;金刀带雨剪黄芽。(耶律楚材)
(5)舌底朝朝茶味;眼前处处诗题。&(张可久)
(6)诗床竹雨凉;茶鼎松风细。&(张可久)
(7)乘兴诗人棹;新烹学士茶。&(张可久)
(8)媚春光草草花花;惹风声盼盼茶茶。(张可久)
中国明代茶对联
(1)半壁山房待明月;一盏清茗酬知音。&(佚名)
(2)待到春风二三月;石炉敲火试新茶。(魏时敏)
(3)卧云歌德;对雨著“茶经”。&(詹同)
(4)小桥小店沽洒;初火新烟煮茶。&(杨基)
(5)蚕熟新丝后;茶香煮洒前。&(杨基)
(6)花沟安钓艇;蕉地著茶瓯。&(德祥)
(7)春风修禊忆江南;洒榼茶炉共一担。(唐寅)
(8)寒灯新茗月同煎;浅瓯吹雪试新茶。(文征明)
(9)草堂幽事许谁分;石鼎茶烟隔户闻。(浦瑾)
(10)平生于物之无取;消受山中水一杯。(孙一元)
(11)加起炊茶灶;声闻汲井瓯。&(吴兆)
(12)幽人采摘日当午;黄鸟流歌声正长。(佚名)
(13)竹灶烟轻香不变;石泉水活味逾新。(蓝仁)
(14)冷然一啜烦襟涤;欲御天风弄紫霞。(潘允哲)
(15)济入茶水行方便;悟道庵门洗俗尘。(周杏村)
(16)闲是闲非休要管;渴饮清泉闷煮茶。(选自《金瓶梅》)
(17)风流茶说合;洒是色媒人。&(选自《金瓶梅》)
中国清代茶对联
(1)汲来江水烹新茗;买尽青山当画屏。(郑板桥 镇江焦山吸江楼)
(2)花笺茗碗香千载;云影波光一楼。&(何绍基)
(3)一瓯解却山中醉;便觉身轻欲上天。(崔道融)
(4)味为甘露胜醍醐;服之顿觉沉疴苏。(葛长庚)
(4)扫来竹叶烹茶叶;劈碎松根煮菜根。(郑板桥 四川青城山天师洞联)
(5)国不可一日无君;君不可一日无茶。(乾隆与大臣联)
(6)竹露松凤蕉雨;茶烟琴韵书声。&(张鳌)
(7)坐,请坐,请上坐;茶,敬茶,敬香茶。(郑板桥)
(8)烹调味尽东南美;最是工夫茶与汤。(冼玉清)
(9)试院煎茶并饮甘泉一勺水;,仙潭分竹常平苦海万重波。(王师俭)
(10)润畦舒茶甲;暧树拆花枪。(黄遵宪)
(11)拣茶为款同心友;筑室因藏善本书。(张延济)
(12)白菜青盐糁子饭;瓦壶天水菊花茶。(郑板桥)
(13)墨兰数枝宣德纸;苦茗一杯成人窑。(郑板桥)
(14)楚尾吴头,一片青山入座;淮南江北,半潭秋水烹茶。(郑板桥)
(15)山光扑面因朝雨;江水回头为晚潮。(郑板桥)
(16)雷文古泉八九个;日铸新茶三两瓯。(郑板桥)请选择年级高一高二高三请输入相应的习题集名称(选填):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卷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①富春江沿岸的几座县城,富阳、桐庐和上游的白沙(建德),几乎没有例外都有一条沿江的长街。主要的商业店铺就集中在这里。一些行政机关和民居大抵都坐落在长街后面。有的江岸连山,没有多少发展余地,新兴的建筑只能向长街侧边扩展,有时还免不了要上山。这一格局,恐怕是一切沿江城市的通例。
  ②桐庐的街,从公路车站开始,一直向东伸展开去,迤逦行来,约有二三里远近。从八十年代新建的百货公司大楼、电影院,到五十年代以来陆续修建的商店、机关,还有更早的、三五十年、百把年前留下的老屋,杂然并陈地对峙在长街的两侧。这些时代脚步留下的痕迹,它们的新旧比列、建筑规模与风貌的对比,说明本来是迂缓前进的步伐显然是一天天加快了,尤其近两三年来是如此。前年到这里来时还没有看到踪影的电影院,这就是披着八十年代的新装新出现的“娇客”。从簇拥在门前广告栏边人群的脸上,可以看到兴奋、专注的神色。他们中间有小孩子,也有中年人;有城镇居民,也有进城来挑着担子的农村男女。
  ③这样一个中小县城居民的文娱生活,竟是出人意外的丰富。两三年前在山上的大会堂里,我看到过金华堥剧团演出的广告;现在是浙江绍剧团在那里上演《火焰山》,是孙悟空三借芭蕉扇的故事。票价是三角、四角、五角。好像比堥剧稍高一些。此外,桐庐越剧团在山演《啼笑因缘》,票价是一角(童票)到三角。一家旅馆“桐江饭店”里还开设了讲话人的书场,长街上新增设了旅游局的宣传栏。这个局也是最近才出现的,就在南面长街尽头的城隍庙旧址里,门前有一棵几百年树龄的老樟树。城隍庙不在城市中心,竟被挤到边远的角落,无疑也说明了这个依江傍山的山城的特色。桐庐三个著名的旅游点是桐君山、钓台和新发现的“瑶琳仙境”。这个古老的地下迷宫几年来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旅游者,就在我们来到桐庐的当天,听说就接待了五千名游人。这可不是一个小数字。对比之下,前两处就要冷落的多,不过我觉的论山水之美和历史气息,还是这两处有更多的吸引力。
  ④到桐庐的当天下午,我们度过长街,来到“渔梁渡口”乘渡船到了桐君山下,接着又登了山。这山,比起两年前初访时,也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登山的石级铺好了,桐君祠也正在重修整修。两三位上了年纪的木工师傅正在大殿里细心地雕刻着镂空的:“雀替①”殿内一角堆着樟木的板材,散发出淡淡的香味。这些装在外檐梁柱尽头的纯装饰性构件,被木工灵巧的双手雕成了镂空的人物亭台花样,有几只已经加上了金碧斑斓的重彩,繁缛极了也美丽极了。殿中的桐君像还是白垩②的,两侧悬着一副新雕成的抱柱对联,是从山东来的老书法家孟庆甲的楷书。这可能是一副原曾有过的旧联:
  大药几时成,漫拨炉中丹火。
  先生何处去,试问松下仙童。
  ⑤桐君,是古代一位采药的老人,住在山上。药,总是采了来给人们服用的,所以老百姓记得他。不过他却不大喜欢回答人们的问讯,终于连名字也没有留下。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他在传说中却变成了一位道士,像老君那样的“仙人”了。人们还指给我看他日常静坐在树荫下的桐树。这树就在祠后的山崖旁边。据说那株古桐早已枯死,现在的桐树是从原来的树根上生发出来的,亭亭地也已有了十多丈了。
  ⑥等我们走下山来,渡过江去,重新踏上长街,已是旁晚时分了。街上的摊贩早已散去,只剩下一位老年农夫还坐在路边的石级上等顾客,她身边放着一只编织精巧的半旧竹篮,手里拿着一杆小称。走近去时,我惊喜地发现篮里盛着一颗颗晶莹如珍珠的樱桃。真的已经很久没有吃到樱桃了,这种果子在城市的水果店里是很难得看见的,它的产量少,时令断,又经不起久藏;难怪不易发现它的踪迹。它似乎只出现于词人的笔下,“樱桃落尽纯归去”引来了李后主的叹息;“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也是作为“流光容易把人抛”的论据提出来的。词人好像无例外地一致惋惜春光的短暂,千方百计地想留它下来,看见檐外蛛网上的落花瓣,敏感地发现蜘蛛竟也是自己的同志,也在进行无效的挽留春光的努力。在他们看来,樱桃的出现,简直是春去的信号。其实又何必如此呢?晚春以后紧接着就是初夏,这才是更为丰富、坚实、健旺、充满了生机的季节,也是人类努力工作的季节。
  ⑦齐白石为荣宝斋画过一幅诗笺,一只高脚水晶盘里,满满盛着鲜红的樱桃,每只晶圆的颗粒上都缀着一根细柄。真是一片火红,饱满地孕育着势将迸裂喷发的生命的力。老画家给了樱桃崭新的解释,在他看来这应该是象征着未来更大更多收获的信息。不能不佩服齐白石的见识和魄力,他的笔一下子就扫尽了多少年来围绕了樱桃凝聚着的悲叹、哀愁的气氛。他在画幅上角题词是“女儿口色”,一下子竟从樱桃联想到女孩子的朱唇上去了。
  ⑧老太太篮里的樱桃,并不全是红的,有些还带着浅绿嫩黄的奶白色,也许是品种不同,或是尚未完全成熟。不管这些,我们买了一大捧,一面走一面吃,有的还带着微酸,甜味也是淡淡的。就这样边走边吃,再走近那棵古老的香樟时竟自全部吃完了。
  一九八二年五月十七日
(选自黄裳《过去的足迹》)
  [注]①雀替:中国传统建筑中横梁与立柱相交处的托座。②白垩:石灰岩的一种,白色,可用作粉刷材料。这里指用白垩粉刷塑像,为上彩做准备。
1.根据②~⑤段文字,回答下列问题。
(1)②③两段写了“近两三年”桐庐当地的变化,请概括这些变化。
答:_________________
(2)从④⑤两段看,桐君山的历史气息体现在哪些方面?请加以概括。
答:_________________
2.第⑥段画线句子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以“樱桃”为题,但后三段才集中写“樱桃”,这样安排的原因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⑦段称赞齐白石的“见识与魄力”,其实,作者当时根据自己对社会发展变化的观察与思考完成的这篇文章,同样显示了他的“见识与魄力”。请结合文本,从两个方面谈谈作者的“见识与魄力”。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高中语文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①富春江沿岸的几座县城,富阳、桐庐和上游的白沙(建德),几乎没有例外都有一条沿江的长街。主要的商业店铺就集中在这里。一些行政机关和民居大抵都坐落在长街后面。有的江岸连山,没有多少发展余地,新兴的建筑只能向长街侧边扩展,有时还免不了要上山。这一格局,恐怕是一切沿江城市的通例。
②桐庐的街,从公路车站开始,一直向东伸展开去,迤逦行来,约有二三里远近。从八十年代新建的百货公司大楼、电影院,到五十年代以来陆续修建的商店、机关,还有更早的、三五十年、百把年前留下的老屋,杂然并陈地对峙在长街的两侧。这些时代脚步留下的痕迹,它们的新旧比列、建筑规模与风貌的对比,说明本来是迂缓前进的步伐显然是一天天加快了,尤其近两三年来是如此。前年到这里来时还没有看到踪影的电影院,这就是披着八十年代的新装新出现的“娇客”。从簇拥在门前广告栏边人群的脸上,可以看到兴奋、专注的神色。他们中间有小孩子,也有中年人;有城镇居民,也有进城来挑着担子的农村男女。
③这样一个中小县城居民的文娱生活,竟是出人意外的丰富。两三年前在山上的大会堂里,我看到过金华婺剧团演出的广告;现在是浙江绍剧团在那里上演《火焰山》,是孙悟空三借芭蕉扇的故事。票价是三角、四角、五角。好像比婺剧稍高一些。此外,桐庐越剧团在上演《啼笑因缘》,票价是一角(童票)到三角。一家旅馆“桐江饭店”里还开设了讲话人的书场,长街上新增设了旅游局的宣传栏。这个局也是最近才出现的,就在南面长街尽头的城隍庙旧址里,门前有一棵几百年树龄的老樟树。城隍庙不在城市中心,竟被挤到边远的角落,无疑也说明了这个依江傍山的山城的特色。桐庐三个著名的旅游点是桐君山、钓台和新发现的“瑶琳仙境”。这个古老的地下迷宫几年来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旅游者,就在我们来到桐庐的当天,听说就接待了五千名游人。这可不是一个小数字。对比之下,前两处就要冷落的多,不过我觉的论山水之美和历史气息,还是这两处有更多的吸引力。
④到桐庐的当天下午,我们踱过长街,来到“渔梁渡口”乘渡船到了桐君山下,接着又登了山。这山,比起两年前初访时,也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登山的石级铺好了,桐君祠也正在重修整修。两三位上了年纪的木工师傅正在大殿里细心地雕刻着镂空的“雀替①”,殿内一角堆着樟木的板材,散发出淡淡的香味。这些装在外檐梁柱尽头的纯装饰性构件,被木工灵巧的双手雕成了镂空的人物亭台花样,有几只已经加上了金碧斑斓的重彩,繁缛极了也美丽极了。殿中的桐君像还是白垩②的,两侧悬着一副新雕成的抱柱对联,是从山东来的老书法家孟庆甲的楷书。这可能是一副原曾有过的旧联:
大药几时成,漫拨炉中丹火。
先生何处去,试问松下仙童。
⑤桐君,是古代一位采药的老人,住在山上。药,总是采了来给人们服用的,所以老百姓记得他。不过他却不大喜欢回答人们的问讯,终于连名字也没有留下。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他在传说中却变成了一位道士,像老君那样的“仙人”了。人们还指给我看他日常静坐在树荫下的桐树。这树就在祠后的山崖旁边。据说那株古桐早已枯死,现在的桐树是从原来的树根上生发出来的,亭亭地也已有了十多丈了。
⑥等我们走下山来,渡过江去,重新踏上长街,已是傍晚时分了。街上的摊贩早已散去,只剩下一位老年农妇还坐在路边的石级上等顾客,她身边放着一只编织精巧的半旧竹篮,手里拿着一杆小称。走近去时,我惊喜地发现篮里盛着一颗颗晶莹如珍珠的樱桃。真的已经很久没有吃到樱桃了,这种果子在城市的水果店里是很难得看见的,它的产量少,时令断,又经不起久藏,难怪不易发现它的踪迹。它似乎只出现于词人的笔下,“樱桃落尽春归去”引来了李后主的叹息;“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也是作为“流光容易把人抛”的论据提出来的。词人好像无例外地一致惋惜春光的短暂,千方百计地想留它下来,看见檐外蛛网上的落花瓣,敏感地发现蜘蛛竟也是自己的同志,也在进行无效的挽留春光的努力。在他们看来,樱桃的出现,简直是春去的信号。其实又何必如此呢?晚春以后紧接着就是初夏,这才是更为丰富、坚实、健旺、充满了生机的季节,也是人类努力工作的季节。
⑦齐白石为荣宝斋画过一幅诗笺,一只高脚水晶盘里,满满盛着鲜红的樱桃,每只晶圆的颗粒上都缀着一根细柄。真是一片火红,饱满地孕育着势将迸裂喷发的生命的力。老画家给了樱桃崭新的解释,在他看来这应该是象征着未来更大更多收获的信息。不能不佩服齐白石的见识和魄力,他的笔一下子就扫尽了多少年来围绕了樱桃凝聚着的悲叹、哀愁的气氛。他在画幅上角的题词是“女儿口色”,一下子竟从樱桃联想到女孩子的朱唇上去了。
⑧老太太篮里的樱桃,并不全是红的,有些还带着浅绿嫩黄的奶白色,也许是品种不同,或是尚未完全成熟。不管这些,我们买了一大捧,一面走一面吃,有的还带着微酸,甜味也是淡淡的。就这样边走边吃,再走近那棵古老的香樟时竟自全部吃完了。
一九八二年五月十七日
(选自黄裳《过去的足迹》)
【注】 ①雀替:中国传统建筑中横梁与立柱相交处的托座。②白垩:石灰岩的一种,白色,可用作粉刷材料。这里指用白垩粉刷塑像,为上彩做准备。
6.根据②~⑤段文字,回答下列问题。(6分)
(1)②③两段写了“近两三年”桐庐当地的变化,请概括这些变化。
(2)从④⑤两段看,桐君山的历史气息体现在那些方面?请加以概括。
7.第⑥段画线句子在文中有什么作用?(4分)
8.文章以“樱桃”为题,但后三段才集中写“樱桃”,这样安排的原因是什么?(6分)
9.第⑦段称赞齐白石的“见识与魄力”,其实,作者当时根据自己对社会发展变化的观察与思考完成的这篇文章,同样显示了他的“见识与魄力”。请结合文本,从两个方面谈谈作者的“见识与魄力”。(8分)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2013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语文(安徽卷带解析)
题型: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樱&&桃黄 裳①富春江沿岸的几座县城,富阳、桐庐和上游的白沙(建德),几乎没有例外都有一条沿江的长街。主要的商业店铺就集中在这里。一些行政机关和民居大抵都坐落在长街后面。有的江岸连山,没有多少发展余地,新兴的建筑只能向长街侧边扩展,有时还免不了要上山。这一格局,恐怕是一切沿江城市的通例。②桐庐的街,从公路车站开始,一直向东伸展开去,迤逦行来,约有二三里远近。从八十年代新建的百货公司大楼、电影院,到五十年代以来陆续修建的商店、机关,还有更早的、三五十年、百把年前留下的老屋,杂然并陈地对峙在长街的两侧。这些时代脚步留下的痕迹,它们的新旧比列、建筑规模与风貌的对比,说明本来是迂缓前进的步伐显然是一天天加快了,尤其近两三年来是如此。前年到这里来时还没有看到踪影的电影院,这就是披着八十年代的新装新出现的“娇客”。从簇拥在门前广告栏边人群的脸上,可以看到兴奋、专注的神色。他们中间有小孩子,也有中年人;有城镇居民,也有进城来挑着担子的农村男女。③这样一个中小县城居民的文娱生活,竟是出人意外的丰富。两三年前在山上的大会堂里,我看到过金华婺剧团演出的广告;现在是浙江绍剧团在那里上演《火焰山》,是孙悟空三借芭蕉扇的故事。票价是三角、四角、五角。好像比婺剧稍高一些。此外,桐庐越剧团在上演《啼笑因缘》,票价是一角(童票)到三角。一家旅馆“桐江饭店”里还开设了讲话人的书场,长街上新增设了旅游局的宣传栏。这个局也是最近才出现的,就在南面长街尽头的城隍庙旧址里,门前有一棵几百年树龄的老樟树。城隍庙不在城市中心,竟被挤到边远的角落,无疑也说明了这个依江傍山的山城的特色。桐庐三个著名的旅游点是桐君山、钓台和新发现的“瑶琳仙境”。这个古老的地下迷宫几年来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旅游者,就在我们来到桐庐的当天,听说就接待了五千名游人。这可不是一个小数字。对比之下,前两处就要冷落的多,不过我觉的论山水之美和历史气息,还是这两处有更多的吸引力。④到桐庐的当天下午,我们踱过长街,来到“渔梁渡口”乘渡船到了桐君山下,接着又登了山。这山,比起两年前初访时,也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登山的石级铺好了,桐君祠也正在重修整修。两三位上了年纪的木工师傅正在大殿里细心地雕刻着镂空的“雀替①”,殿内一角堆着樟木的板材,散发出淡淡的香味。这些装在外檐梁柱尽头的纯装饰性构件,被木工灵巧的双手雕成了镂空的人物亭台花样,有几只已经加上了金碧斑斓的重彩,繁缛极了也美丽极了。殿中的桐君像还是白垩②的,两侧悬着一副新雕成的抱柱对联,是从山东来的老书法家孟庆甲的楷书。这可能是一副原曾有过的旧联:大药几时成,漫拨炉中丹火。先生何处去,试问松下仙童。⑤桐君,是古代一位采药的老人,住在山上。药,总是采了来给人们服用的,所以老百姓记得他。不过他却不大喜欢回答人们的问讯,终于连名字也没有留下。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他在传说中却变成了一位道士,像老君那样的“仙人”了。人们还指给我看他日常静坐在树荫下的桐树。这树就在祠后的山崖旁边。据说那株古桐早已枯死,现在的桐树是从原来的树根上生发出来的,亭亭地也已有了十多丈了。⑥等我们走下山来,渡过江去,重新踏上长街,已是傍晚时分了。街上的摊贩早已散去,只剩下一位老年农妇还坐在路边的石级上等顾客,她身边放着一只编织精巧的半旧竹篮,手里拿着一杆小称。走近去时,我惊喜地发现篮里盛着一颗颗晶莹如珍珠的樱桃。真的已经很久没有吃到樱桃了,这种果子在城市的水果店里是很难得看见的,它的产量少,时令断,又经不起久藏,难怪不易发现它的踪迹。它似乎只出现于词人的笔下,“樱桃落尽春归去”引来了李后主的叹息;“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也是作为“流光容易把人抛”的论据提出来的。词人好像无例外地一致惋惜春光的短暂,千方百计地想留它下来,看见檐外蛛网上的落花瓣,敏感地发现蜘蛛竟也是自己的同志,也在进行无效的挽留春光的努力。在他们看来,樱桃的出现,简直是春去的信号。其实又何必如此呢?晚春以后紧接着就是初夏,这才是更为丰富、坚实、健旺、充满了生机的季节,也是人类努力工作的季节。⑦齐白石为荣宝斋画过一幅诗笺,一只高脚水晶盘里,满满盛着鲜红的樱桃,每只晶圆的颗粒上都缀着一根细柄。真是一片火红,饱满地孕育着势将迸裂喷发的生命的力。老画家给了樱桃崭新的解释,在他看来这应该是象征着未来更大更多收获的信息。不能不佩服齐白石的见识和魄力,他的笔一下子就扫尽了多少年来围绕了樱桃凝聚着的悲叹、哀愁的气氛。他在画幅上角的题词是“女儿口色”,一下子竟从樱桃联想到女孩子的朱唇上去了。⑧老太太篮里的樱桃,并不全是红的,有些还带着浅绿嫩黄的奶白色,也许是品种不同,或是尚未完全成熟。不管这些,我们买了一大捧,一面走一面吃,有的还带着微酸,甜味也是淡淡的。就这样边走边吃,再走近那棵古老的香樟时竟自全部吃完了。一九八二年五月十七日(选自黄裳《过去的足迹》)【注】 ①雀替:中国传统建筑中横梁与立柱相交处的托座。②白垩:石灰岩的一种,白色,可用作粉刷材料。这里指用白垩粉刷塑像,为上彩做准备。【小题1】根据②~⑤段文字,回答下列问题。(6分)(1)②③两段写了“近两三年”桐庐当地的变化,请概括这些变化。(2)从④⑤两段看,桐君山的历史气息体现在那些方面?请加以概括。【小题2】第⑥段画线句子在文中有什么作用?(4分)【小题3】文章以“樱桃”为题,但后三段才集中写“樱桃”,这样安排的原因是什么?(6分)【小题4】第⑦段称赞齐白石的“见识与魄力”,其实,作者当时根据自己对社会发展变化的观察与思考完成的这篇文章,同样显示了他的“见识与魄力”。请结合文本,从两个方面谈谈作者的“见识与魄力”。(8分)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2013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语文(安徽卷解析版)
题型: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①富春江沿岸的几座县城,富阳、桐庐和上游的白沙(建德),几乎没有例外都有一条沿江的长街。主要的商业店铺就集中在这里。一些行政机关和民居大抵都坐落在长街后面。有的江岸连山,没有多少发展余地,新兴的建筑只能向长街侧边扩展,有时还免不了要上山。这一格局,恐怕是一切沿江城市的通例。
②桐庐的街,从公路车站开始,一直向东伸展开去,迤逦行来,约有二三里远近。从八十年代新建的百货公司大楼、电影院,到五十年代以来陆续修建的商店、机关,还有更早的、三五十年、百把年前留下的老屋,杂然并陈地对峙在长街的两侧。这些时代脚步留下的痕迹,它们的新旧比列、建筑规模与风貌的对比,说明本来是迂缓前进的步伐显然是一天天加快了,尤其近两三年来是如此。前年到这里来时还没有看到踪影的电影院,这就是披着八十年代的新装新出现的“娇客”。从簇拥在门前广告栏边人群的脸上,可以看到兴奋、专注的神色。他们中间有小孩子,也有中年人;有城镇居民,也有进城来挑着担子的农村男女。
③这样一个中小县城居民的文娱生活,竟是出人意外的丰富。两三年前在山上的大会堂里,我看到过金华婺剧团演出的广告;现在是浙江绍剧团在那里上演《火焰山》,是孙悟空三借芭蕉扇的故事。票价是三角、四角、五角。好像比婺剧稍高一些。此外,桐庐越剧团在上演《啼笑因缘》,票价是一角(童票)到三角。一家旅馆“桐江饭店”里还开设了讲话人的书场,长街上新增设了旅游局的宣传栏。这个局也是最近才出现的,就在南面长街尽头的城隍庙旧址里,门前有一棵几百年树龄的老樟树。城隍庙不在城市中心,竟被挤到边远的角落,无疑也说明了这个依江傍山的山城的特色。桐庐三个著名的旅游点是桐君山、钓台和新发现的“瑶琳仙境”。这个古老的地下迷宫几年来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旅游者,就在我们来到桐庐的当天,听说就接待了五千名游人。这可不是一个小数字。对比之下,前两处就要冷落的多,不过我觉的论山水之美和历史气息,还是这两处有更多的吸引力。
④到桐庐的当天下午,我们踱过长街,来到“渔梁渡口”乘渡船到了桐君山下,接着又登了山。这山,比起两年前初访时,也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登山的石级铺好了,桐君祠也正在重修整修。两三位上了年纪的木工师傅正在大殿里细心地雕刻着镂空的“雀替①”,殿内一角堆着樟木的板材,散发出淡淡的香味。这些装在外檐梁柱尽头的纯装饰性构件,被木工灵巧的双手雕成了镂空的人物亭台花样,有几只已经加上了金碧斑斓的重彩,繁缛极了也美丽极了。殿中的桐君像还是白垩②的,两侧悬着一副新雕成的抱柱对联,是从山东来的老书法家孟庆甲的楷书。这可能是一副原曾有过的旧联:
大药几时成,漫拨炉中丹火。
先生何处去,试问松下仙童。
⑤桐君,是古代一位采药的老人,住在山上。药,总是采了来给人们服用的,所以老百姓记得他。不过他却不大喜欢回答人们的问讯,终于连名字也没有留下。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他在传说中却变成了一位道士,像老君那样的“仙人”了。人们还指给我看他日常静坐在树荫下的桐树。这树就在祠后的山崖旁边。据说那株古桐早已枯死,现在的桐树是从原来的树根上生发出来的,亭亭地也已有了十多丈了。
⑥等我们走下山来,渡过江去,重新踏上长街,已是傍晚时分了。街上的摊贩早已散去,只剩下一位老年农妇还坐在路边的石级上等顾客,她身边放着一只编织精巧的半旧竹篮,手里拿着一杆小称。走近去时,我惊喜地发现篮里盛着一颗颗晶莹如珍珠的樱桃。真的已经很久没有吃到樱桃了,这种果子在城市的水果店里是很难得看见的,它的产量少,时令断,又经不起久藏,难怪不易发现它的踪迹。它似乎只出现于词人的笔下,“樱桃落尽春归去”引来了李后主的叹息;“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也是作为“流光容易把人抛”的论据提出来的。词人好像无例外地一致惋惜春光的短暂,千方百计地想留它下来,看见檐外蛛网上的落花瓣,敏感地发现蜘蛛竟也是自己的同志,也在进行无效的挽留春光的努力。在他们看来,樱桃的出现,简直是春去的信号。其实又何必如此呢?晚春以后紧接着就是初夏,这才是更为丰富、坚实、健旺、充满了生机的季节,也是人类努力工作的季节。
⑦齐白石为荣宝斋画过一幅诗笺,一只高脚水晶盘里,满满盛着鲜红的樱桃,每只晶圆的颗粒上都缀着一根细柄。真是一片火红,饱满地孕育着势将迸裂喷发的生命的力。老画家给了樱桃崭新的解释,在他看来这应该是象征着未来更大更多收获的信息。不能不佩服齐白石的见识和魄力,他的笔一下子就扫尽了多少年来围绕了樱桃凝聚着的悲叹、哀愁的气氛。他在画幅上角的题词是“女儿口色”,一下子竟从樱桃联想到女孩子的朱唇上去了。
⑧老太太篮里的樱桃,并不全是红的,有些还带着浅绿嫩黄的奶白色,也许是品种不同,或是尚未完全成熟。不管这些,我们买了一大捧,一面走一面吃,有的还带着微酸,甜味也是淡淡的。就这样边走边吃,再走近那棵古老的香樟时竟自全部吃完了。
一九八二年五月十七日
(选自黄裳《过去的足迹》)
【注】 ①雀替:中国传统建筑中横梁与立柱相交处的托座。②白垩:石灰岩的一种,白色,可用作粉刷材料。这里指用白垩粉刷塑像,为上彩做准备。
1.根据②~⑤段文字,回答下列问题。(6分)
(1)②③两段写了“近两三年”桐庐当地的变化,请概括这些变化。
(2)从④⑤两段看,桐君山的历史气息体现在那些方面?请加以概括。
2.第⑥段画线句子在文中有什么作用?(4分)
3.文章以“樱桃”为题,但后三段才集中写“樱桃”,这样安排的原因是什么?(6分)
4.第⑦段称赞齐白石的“见识与魄力”,其实,作者当时根据自己对社会发展变化的观察与思考完成的这篇文章,同样显示了他的“见识与魄力”。请结合文本,从两个方面谈谈作者的“见识与魄力”。(8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一杯茶 思 下联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