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年代多生孩子是为了战争年代的孩子吗

《老农民》这部电视剧中农民的穿着好像还不如封建社会的人,这是对中国共产党的诬蔑,是歪曲历史,我就是农民的儿子,我出生于五十年代末,我们这里虽然贫穷,但农民的穿着
楼主正文显示宽度
跟帖显示为
本帖只代表的个人观点,不代表人民网观点。 如将本文用于其他媒体出版, 请与联系。举报
微信扫一扫分享本帖到朋友圈
微信扫一扫分享本帖到朋友圈
图文编辑模式
16:45:47&)
( 01:27:58)
326字(36/0)
( 15:18:46)
105字(26/0)
( 18:19:13)
125字(16/0)
( 14:21:03)
50字(25/0)
( 11:42:22)
19字(90/0)
( 09:49:57)
83字(30/1)
( 22:43:42)
( 09:34:16)
132字(26/1)
( 11:39:47)
91字(27/0)
( 22:04:03)
57字(38/0)
( 13:54:28)
27字(54/0)
( 14:54:10)
76字(38/0)
( 13:39:42)
64字(41/0)
( 00:05:15)
25字(25/0)
( 12:53:49)
141字(74/3)
( 14:32:38)
107字(3/0)
( 18:15:57)
25字(19/2)
( 19:46:31)
87字(17/0)
( 11:33:04)
83字(72/0)
( 21:39:34)
89字(51/0)
( 21:25:51)
161字(47/3)
( 14:19:56)
56字(49/0)
( 21:33:44)
128字(30/0)
( 21:17:28)
289字(60/2)
( 21:50:28)
147字(82/0)
( 13:00:28)
47字(30/0)
( 18:19:31)
17字(54/2)
( 18:19:42)
17字(22/2)
( 18:19:54)
17字(14/0)
( 15:59:36)
88字(70/0)
( 15:31:35)
149字(36/0)
( 09:52:31)
17字(13/0)
( 08:43:52)
182字(46/2)
( 08:44:30)
184字(32/0)
( 09:06:08)
20字(64/3)
( 14:36:31)
( 09:10:23)
38字(55/0)
( 00:55:55)
159字(31/0)
( 11:49:35)
60字(65/0)
( 08:49:49)
24字(41/0)
( 23:08:25)
130字(63/0)
( 15:41:19)
19字(38/0)
( 20:02:33)
10字(55/0)
( 10:44:24)
209字(88/2)
( 09:09:39)
67字(26/1)
( 22:48:16)
( 23:20:25)
55字(88/0)
( 22:27:52)
18字(34/0)
( 11:33:56)
18字(19/0)
( 10:22:51)
201字(52/0)
( 08:16:22)
54字(178/4)
( 22:13:04)
( 08:19:26)
95字(61/0)
( 19:06:54)
29字(41/0)
( 00:08:18)
( 22:54:58)
87字(133/2)
( 19:28:57)
23字(29/0)
( 22:38:52)
21字(25/0)
( 16:08:16)
28字(82/0)
( 15:28:37)
66字(141/2)
( 12:37:16)
30字(33/0)
( 11:57:27)
76字(103/1)
( 09:16:35)
187字(35/0)
( 22:06:55)
382字(91/0)
( 14:39:40)
55字(50/0)
( 14:16:02)
239字(197/4)
( 09:13:45)
24字(14/0)
( 22:44:48)
( 22:42:27)
12字(18/0)
( 14:00:00)
21字(50/0)
( 13:51:38)
218字(123/1)
( 00:06:40)
( 12:16:23)
48字(58/0)
( 19:28:54)
83字(76/2)
( 19:49:31)
39字(64/0)
( 19:01:37)
18字(38/1)
( 19:17:10)
133字(92/0)
( 16:57:16)
84字(66/0)
( 16:37:50)
30字(85/0)
( 11:22:38)
168字(82/0)
( 17:28:01)
167字(102/0)
( 15:30:34)
63字(205/1)
( 20:58:04)
141字(36/0)
( 08:47:41)
19字(40/1)
( 08:50:02)
13字(81/2)
( 12:19:22)
259字(45/0)
( 15:11:15)
( 15:14:07)
( 15:17:19)
15字(51/1)
( 15:58:47)
94字(72/0)
( 15:09:07)
24字(55/0)
( 18:14:32)
389字(108/0)
( 17:01:16)
90字(93/0)
( 16:57:45)
212字(140/2)
( 19:24:20)
51字(37/0)
( 18:25:04)
40字(76/0)
( 18:04:21)
101字(132/2)
( 19:31:10)
17字(28/0)
( 14:01:42)
58字(244/5)
请登录后继续操作....
强国社区-人民网  穷人还是富人多生孩子?  何亚福  在中国的一些计生报道中,常常把“越穷越生、越生越穷”这两个词组连在一起,并认为一些贫穷地区的农民陷入“越穷越生、越生越穷”这个恶性循环。这种说法是否有道理呢?  首先分析“越穷越生”这种说法是否正确。从世界各国来看,穷国生育率比富国高,这是一个普遍的事实。世界上最穷的国家多数分布在非洲,而世界上生育率最高的国家也是在非洲。而欧洲、北美洲、澳洲、日本等发达国家,没有一个国家的生育率超过世代更替水平(美国的生育率最高,也只是刚刚达到世代更替水平)。  再从一个国家内部来看,农村居民一般比城市居民贫穷,而农村居民的生育率也普遍高于城市居民。中国农村居民生育率高于城市居民,并不仅仅是因为农村生育政策比城市宽松一些,事实上,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农村和城市都没有实行强制计划生育,农村居民的生育率也比城市居民高。在农村地区,生育抚养一个孩子的成本较低,而且农村缺乏社会养老保障,农民主要依靠“养儿防老”,因此农村居民的生育意愿较高。而在城市地区,由于生育和抚养孩子的成本比在农村高得多,即使没有计划生育政策的限制,工薪阶层也不愿意多生孩子(绝大多数人的生育意愿不超过2个孩子,当然,生2个孩子算不上是“多生”)。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越穷越生”这种说法有一定的道理。然而,我们知道,物理学有一个胡克定律:在弹簧的弹性限度内,弹簧伸长的长度与它所受到的拉力成正比。如果超过“弹性限度”,弹簧伸长的长度就与拉力不成正比了。同样道理,“越穷越生”这种说法只有在一定限度内才成立。如果一个人穷到连自己也养活不了,当然也没有结婚的经济能力,更谈不上生孩子了。  其次分析“越生越穷”这种说法是否正确。我以前在《两个家庭的对比与两个国家的对比》一文中以竺家和夏家为例来说明:从短期来看,一个家庭如果有较多的孩子,那么确实会降低这个家庭的人均收入。然而,从长期来看,当孩子长大并参加工作后,有两、三个孩子的家庭往往比只有一个孩子的家庭更具有竞争优势。潮汕人和温州人都是中国汉族生育率较高的群体,同时潮汕人和温州人也都是中国汉族较富裕的群体。再从国家的层面上来看,二战后至六十年代初,日本和美国的生育率都比较高,但这两国的经济在那期间都高速发展。可见,“越生越穷”这种说法从长远来看是站不住脚的。  如前所述,“越穷越生”在一定限度内是对的,那么,能不能说“越富越不生”呢?虽然从世界范围来看,富国的生育率普遍低于穷国,然而,我们不能就此下结论说“越富越不生”就一定是正确的。据日新华网报道:“国家越富裕,出生率越低,这曾是一条颠扑不破的公理。但根据《自然》杂志发表的一项研究,当一个国家的发展程度超过某个临界点,这一理论就不再成立。在已经越过临界点的20多个国家中,包括澳大利亚、瑞典、法国、美国和英国在内的大部分国家都出现了生育小高峰,打破了至少持续数十年的生育率下降趋势。”动态地看,我们无法预测发达国家将来的生育率是否会上升到世代更替水平。  旅美学者薛涌也曾撰文说:“通常而言,经济水平和教育程度(特别是妇女教育程度)高、男女平等意识强、避孕技术普及的发达国家,出生率越来越低,但是美国现在出现了一种相反的趋势:越是富有,受教育程度越高的夫妇,越要生孩子。这些人多生,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生得起。”  无论是“越穷越生”,还是“越富越生”,都有各自的道理。政府在生育方面,确实不应该强制干预。如果既不强制多生,也不强制少生,我既不担心人口爆炸,也不担心人口灭绝。尊重人口的发展规律,把自主生育权归还给公民(或育龄夫妇),才是正确的人口政策。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强制会把好事变坏事  何亚福  5月2日《广州日报》刊登了张鸣教授的一篇文章《便民的荒唐》提到:陕西宜川县民政局办了好些敬老院,但养老院入院率不高,有些闲置。显然,这对于一心要办好事,获取政绩的民政部门来说,多少有点难堪。也许,养老院建成,政绩已经喊出去了,上面的领导来检查,外地来参观,空空荡荡的养老院,无论如何看着不是个事。所以,宜川县民政局给各乡镇下达死命令,必须把各乡镇的五保老人,都弄进养老院去。为了完成县里下达的任务,各乡镇以取消五保优待条件相威胁,强逼这些五保老人进养老院。上级的任务完成了,但被逼进来的老人,却个个都不痛快,牢骚满腹。  张鸣教授评论说:“建养老院是便民的好事,但任何一种好事,只要伴随着强制,好事也变成了坏事。真正的为民众服务,首先的前提,就是避免强制,以自愿为主。”  我认为,张鸣教授上面这段话也适用于生育问题。一对夫妇生不生孩子、生多少个孩子、何时生孩子,本来应该由这对夫妇自主决定,政府不应该强制。但在当今中国,却存在强制计划生育,人们不能自由选择生多少个孩子;在一些地方,还存在强制上环、强制结扎现象。  强制会把好事变坏事,这句话是对的;但中国现在的计划生育,并不是“强制会把好事变坏事”,而是“强制会把坏事变得更坏”。这是因为,中国现在已处于超低生育水平,有必要适当提高生育率,因此,继续降低或保持超低生育水平,并不是好事而是坏事;何况,现在仍然实行强制少生,那就是“把坏事变得更坏”了。虽然提高生育率是好事,但如果实行强制多生,那就是“强制会把好事变坏事”了。  有人说:“法律就是应该有强制性的嘛,所以强制计划生育是必要的!”不错,法律是应该有强制性,然而,法律的强制性是为了维护公民的合法权利,而不是为了剥夺公民的合法权利。例如,法律禁止抢劫,是为了维护公民的合法财产不受非法侵犯,在这里,法律的强制性是针对抢劫犯的,而不是针对合法财产的所有者的。所以,全世界所有国家的法律都禁止抢劫。但生育问题不同,当今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除了中国大陆以外,没有其他国家和地区实行强制计划生育。为什么呢?  这里必须弄清楚一个问题:生育权是属于公民的还是属于政府的?假如生育权是属于政府的,那么,政府就有理由实行强制计划生育,政府有权给予公民生育权,也有权不给予公民生育权,可以给予公民生两个孩子的权利,也可以给予公民生一个孩子的权利,甚至可以禁止公民生育。  但很显然,生育权是属于公民的。在未有政府之前,早已存在生育权了。既然如此,政府就不能强制干预公民的生育权。打个比方,慈善事业的捐款,那些钱本来是属于施主的,如果施主自愿捐款,这是合法的;如果施主不愿捐款,这也是合法的,不应该强迫。假如强迫施主捐款,这就变成抢劫了。  下面再举一个“强制会把好事变坏事”的例子:强制订报。到了一年一度的报刊征订时间,一些单位为了完成订报任务,强制每位职工都要订《XX日报》。有网友在论坛上发贴说:“强制订报,心中永远的痛!我们知道,《XX日报》是党报,我们也知道我们可以通过报纸了解国家大事!但也要自愿!我们单位,一个办公室至少10人,每人都要订一份,这算什么事?这明摆着是对社会资源的一种严重浪费!像我们每月只有1000多元收入的职工,夫妻俩每年订报就要花费600多元,且是重复的!这究竟是为什么?”
  什么条件才适宜生孩子  何亚福  我曾不止一次在网上看到计生支持者发表诸如此类的言论:“如果不能给孩子提供良好的生活条件,就不要生孩子!”或“如果不能给孩子幸福,就不要把孩子生下来!”  乍看之下,上述观点似乎很有道理,似乎是很为孩子着想。然而,仔细思考之后,就会发现,如果绝大多数中国人在生孩子之前都遵守上述原则,那么中华民族很可能早已灭亡了。下面试进行具体分析。  在原始社会,人类的生存环境非常恶劣,人们常常衣不蔽体,食不果腹。按照这些计生支持者的观点,原始社会当然不具备生孩子的良好条件,也不能给孩子幸福。难道不是吗?连饭都吃不饱,还生什么孩子?!然而,如果原始人都不生孩子,人类就不可能繁衍到今天。  从春秋时代到鸦片战争这段漫长的历史时期中,只有汉朝“文景之治”、唐朝“贞观之治”、“开元之治”、清朝“康熙之治”、“乾隆之治”等少数时期是社会比较稳定、经济比较富裕的时代,而其余的大部分时间都存在饥荒、战乱等天灾人祸,按照这些计生支持者的观点,只有皇亲国戚和官僚阶层才有资格生孩子。  从鸦片战争到1950年这一百多年期间,中国经历了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军阀混战、北伐战争、抗日战争、国共内战等战乱,按照这些计生支持者的观点,普通老百姓不能给孩子提供良好的生活条件,所以不应该生孩子。  即使是在今天,据说中国已进入“小康”时代,但按照联合国标准,中国还有1.5亿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按照这些计生支持者的观点,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人不能给孩子提供良好的生活条件,所以不应该生孩子。  可以肯定的是,如果自古以来的贫穷夫妇都不生孩子或只生一个孩子,那么中华民族很可能早已灭亡了,这些计生支持者也不可能出生了。有人可能会提出质疑说:“即使穷人不生孩子,但既然富人会生孩子,中华民族怎么会灭亡呢?”然而,你能举出一个家族几十代都是富人的例子吗?一个家族在宋朝时富得流油,到了明朝时可能变成穷光蛋;一个家族在明朝时富得流油,到了清朝时可能变成穷光蛋……甚至,一个家族在同一个朝代的不同时期,也可能由富变穷。举例来说,《红楼梦》作者曹雪芹出身于一个“百年望族”的大官僚家庭,他的曾祖曹玺和祖父曹寅以及曹寅的两个儿子都先后担任过江宁织造,但到了曹雪芹这一代,曹家已经家道中落,日渐衰微。按照这些计生支持者的观点,贫穷时就不该生孩子,那么,由富变穷的家族当然不可能继续繁衍下去。  中国有句老话说“富不过三代”,但是美国洛克菲勒家族发展到现在已经是第六代了,依然富可敌国。根本原因是洛克菲勒家族教子有方。老洛克菲勒虽然是美国第一位亿万富翁,但自己的生活非常俭朴,并且经常都在给他的儿女们灌输他在一贫如洗的儿时形成的价值观,他的孩子们要靠做家务才能挣到零花钱。有一句话说:“再富不能富孩子”,这是有一定道理的。给孩子过于优越的生活条件,反而可能是害了孩子,须知“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  网上有一个流传很广的贴子《我不想给月薪2500元的穷老公生孩子》说:“与其让我的孩子一出生就输在起跑线上,我倒宁愿不让他来到这个世上。我们已经是‘穷二代’了,我们的孩子成为‘穷三代’的可能性绝对在95%以上,在这种情况下生孩子是否对孩子的不负责任呢?”我认为,这个贴子的作者以“对孩子负责任”为借口而拒绝生孩子,其实是想逃避抚养孩子的责任,因为谁都知道,抚养孩子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情。  当然,如果夫妇双方自愿不生孩子,他们有权这样选择,但这是因为丁克夫妇认为不生孩子对他们自己的生活更有利,而决不是什么“对孩子负责任”。  美国第16任总统林肯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家庭,林肯小时候,就要帮助家里搬柴、提水、做农活。而且,他一生中进学校的时间,加在一起总共还不到一年。但林肯并不认为父母把他生下来就是对他“不负责任”,相反,林肯长大后,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我的一切,都发端于我天使般的母亲。”
  帮楼主顶贴。  不过楼主在混淆视听,越穷越生是客观现实,越富越生的依据楼主只找了个没有根据的杂志报道。  生育权是个人权利,同样也离不开社会约束。曾经举过这个例子,你在家拉屎可以,在大街上拉屎就和社会有关,公共的环境下不可能让你带着这个生理权拉遍世界。
  如果楼主自认为应该有绝对的生育权,不容他人干涉,那么就不应该占用社会投入的胎儿检查,接生免疫,义务教育,公交补贴,水电补贴,低保医疗,治安保障等各种直接或间接的好处,甚至走在修造好的马路上也不行,这个也是花了社会资源的。  楼主看着办吧,如果你们超生户可以做到这些,大家可以认为生育权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这个怎样暴虐的时代呀!
  计生部门的两个财源  何亚福  5月4日《瑞安日报》报道:“南滨街道东旭村村民万某某、詹某某夫妇于日生育一男孩,后于日再生育第二胎男孩。经调查,该对象在邻县经营企业,又在市区高档小区拥有一处房产。经该街道办事处工作人员数月调查取证和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万某夫妇于4月20日主动向当地街道依法缴纳社会抚养费125万元,创下了温州市社会抚养费征收之最,为名人、富人违法生育敲响了警钟。”(注:瑞安市是温州市属下的一个县级市)  然而,这个“征收之最”记录很快就被打破了。5月18日《瑞安日报》报道:“塘下镇韩田村村民陈某夫妇于1995年生育一男孩,又于今年2月生育第二胎女孩。在市计生局牵头下,工商、税务等部门及塘下镇开展联合调查发现,陈某夫妇在国内经营或参股多家企业,资产颇丰。经工作人员调查取证和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陈某夫妇主动依法缴纳社会抚养费130万元,创下了温州市社会抚养费征收之最。”  不到一个月,一个县级市连续创下“社会抚养费”征收之最(并且都是超过一百万元),可见计生部门敛财已到了何等疯狂的地步。不久前,一位网友回贴说:“同学分管计生工作,他说计生是一门艺术:富人超生,要创造条件让她生下来,这样可罚款、可创收;穷人超生,要不择手段把她打下来,这样可抵指标、可充政绩。我说你这是谋财害命:有钱的谋其财,没钱的害其命。”《瑞安日报》的上述两篇报道,为这位网友的回贴提供了一个注脚。  《瑞安日报》的上述两篇报道,都说这两对夫妇是“主动依法缴纳社会抚养费”的。真的是“主动缴纳”吗?国家计生委前副主任赵白鸽曾在新闻发布会上说过:“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不是强迫性的,人们是在自愿的基础上实施计划生育的。”当然,众所周知,中国的计划生育如果不是“强制”的,也是“被自愿”的;同样道理,我认为瑞安市的这两对夫妇是“被主动缴纳社会抚养费”的。  三十年来,“社会抚养费”的征收总额无疑是天文数字。不久前,《投资者报》报道:“记者连日来向国家计生委阳光热线12356、北京市计生委相关部门咨询有关年度超生处罚人数和社会抚养费征收统计数据,被告知没有相关数据或不能公布。”计生部门不愿意公开“社会抚养费”的有关数据,原因是,相当大一部分“社会抚养费”是用来抚养计生干部了。  其实,征收“社会抚养费”,仅是计生部门的一个财源,计生部门还有另一个财源是“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费”,这个财源相对透明一些。那么,“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费”有多少呢?国家计生委发布的《2010年全国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公报》列出了2006年至2010年“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费”的数据:  2006年:244.76亿元  2007年:303.25亿元  2008年:364.00亿元  2009年:442.86亿元  2010年:522.14亿元  可见,“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费”也是金额巨大,并且增长速度十分惊人,2010年比2006年翻了一番以上,远远超过GDP的增长速度。显然,如果把“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费”改为花在教育上,无疑更有利于提高人口素质。  从《瑞安日报》的上述两篇报道可以看出,这两笔“社会抚养费”都是针对二胎征收的。事实上,现在人们的“超生”,绝大多数只是生二胎而已,如果放开二胎,计生部门征收到的“社会抚养费”必定大大减少,这就是计生部门反对放开二胎的根本原因(计生部门当然更反对取消计划生育)。既然计生部门从现行计生政策中牟取了巨大利益,那么,计生部门为了维护既得利益,必然会竭力维持现行计生政策。因此,决策者在考虑是否改变人口政策时,不应该问道于计生部门。
  @灰衣公子
21:04:39  帮楼主顶贴。  不过楼主在混淆视听,越穷越生是客观现实,越富越生的依据楼主只找了个没有根据的杂志报道。  生育权是个人权利,同样也离不开社会约束。曾经举过这个例子,你在家拉屎可以,在大街上拉屎就和社会有关,公共的环境下不可能让你带着这个生理权拉遍世界。  -----------------------------  到处都看到你拉屎。
  别人生孩子妨碍了谁的权利?  何亚福  如今的中国是一个光怪陆离的社会,有时社会上发生的事情,比虚构的传奇故事还要离奇。这是一个“笑贫不笑娼、笑廉不笑贪”的时代,许多中国人已失去了最起码的道德标准,各种奇谈怪论层出不穷。看了这些奇谈怪论,我有时想,中国人的想象力这么丰富,为什么不把这些想象力去搞发明创造呢?其中有一个奇谈怪论是:“别人生孩子妨碍了我的权利。”这种论调本来不值一驳,然而,这种论调在计划生育支持者中很有市场,所以还是有必要驳斥这种论调。  这种论调的理由是什么?有人说:“别人生孩子妨碍了我的权利,是因为孩子生下来之后,是需要占用社会资源的,孩子越多,占用的社会资源越多,这样我的社会资源就越少。”这种论调的错误在于:第一,以为社会资源是平均分配给每一个人的。但事实上,越有钱和越有权的人,占用的社会资源越多。一个有钱人占用的社会资源,可能比100个穷人占用的社会资源更多。第二,无论别人生多少个孩子,都是孩子的父母抚养的,孩子的吃、穿、住、行,都是孩子的父母花钱买的,你并没有出一分钱抚养别人的孩子,别人占用了你的什么资源?妨碍了你的什么权利?  如果说别人生孩子妨碍了你的权利,那么别人做任何事也都是妨碍了你的权利:别人走路,会扬起灰尘,别人妨碍了你的环境?别人跑步,要呼吸更多的空气,别人占用了你的空气?别人开电灯,占用了你的电源?别人喝水,占用了你的水资源?别人吃饭,占用了你的粮食资源?……假如“别人生孩子妨碍了我的权利”这个论点成立,那么印度或美国或其他什么国家的人生孩子也妨碍了你的权利,你有本事去对其他国家的人实行计划生育?老实说,如果你说“别人开汽车,会排放废气,所以别人污染了我的空气”,这样说总比“别人生孩子妨碍了我的权利”更有说服力,你为什么不反对别人开汽车?反过来,你做任何事情,别人也可以说你妨碍了他的权利,你又感觉怎样?  有人说:“有些穷人养不起孩子,偏要超生!”说这话的人忘记了这个事实:世间上所有的人之中,没有谁比孩子的父母更疼爱、更关心自己的孩子!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如果一个人明知养不活孩子,那么除非他(她)不懂得避孕,否则他(她)决不会让孩子生下来!有人总喜欢举一些极端的个例来证明,如果不实行计划生育,人们就会拚命生孩子。按照这种逻辑,人们也同样可以要求实行“计划吃饭”,规定每个人每顿饭只能吃一碗,以防止人们拚命吃饭。  又有人说:“现在中国实行义务教育,对于超生的孩子,国家要负担更多的教育费用。”然而,国家对孩子的投资并不是无偿的,因为孩子长大并参加工作后,国家是通过税收来连本带利收回这笔钱的。  事实上,在现在中国低生育率的情况下,如果没有超生的孩子,那么在“一胎化”这种人口政策下,中国的老龄化速度会快得多,将来你的养老金也贬值得更厉害。现在超生的小孩20年后就是年轻劳动力。可以说,你将来领的养老金有一部分是由他们缴纳的。因此,现在超生的孩子在一定程度上养活了你。  有的富人买了几辆汽车,但没有什么人说“富人买车妨碍了我的权利”;有的富人养了几个宠物,但没有什么人说“富人养宠物妨碍了我的权利”;有的穷人生了几个孩子,马上就有人说“别人生孩子妨碍了我的权利”!这种论调的实质,是极端仇视人类,认为“他人是地狱”,认为“人口越少越好”,甚至巴不得全世界的人都死光,只剩下他自己一个人来拥有全世界的财富。然而,如果真的到了全世界只剩下他一个人的时候,恐怕他与野兽无异了。
  要对得起社会的就好
  对得起社会就可以了
  看过一个留守儿童的照片,小女孩抱着熟睡的小弟弟在课堂上听课!  他的爷爷、奶奶,70岁的老人,自己的孩子们都成年了,应该休息一下,享受一下儿女福了吧?不行!儿女们的儿女接二连三的又来了,儿女连自己的孩子都顾不上,还管的上老人!  给老人留下8个孙子孙女!一走了之、打工去了,就只管使劲刮筋割骨,把老骨头也榨干了算完!  恶性循环!  恶性循环!
  孩子是上天恩赐的最珍贵的礼物,每一个公民都有着神圣不可侵犯的生育自主权
  穷人不该生第二个。  
  如果既不强制多生,也不强制少生,我既不担心人口爆炸,也不担心人口灭绝。
  生育率指标为何层层压低  何亚福  近年来,由于对官员的政绩考核中,GDP一直是重要的甚至是主要的“硬指标”,因此,各地在GDP增长率指标上普遍存在这种情况:在上级指标基础上加码,导致GDP增长率指标越往下定得越高。例如,中央提出某一年的GDP指标是预期增长8%;到了省一级,这个指标就变成9%;而到了市一级,这个指标就变成了10%。这样就造成这种结果:在统计每年GDP数据时,地方GDP数据加起来往往高出全国GDP。例如,2010年全国31省市区GDP总和为43.27万亿元,比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全国总量39.80万亿元多出将近3.5万亿元;2011年全国31个省市区GDP总和为51.8万亿元,比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全国GDP多出4.6万亿元。  由于新闻媒体的广泛报道,GDP指标层层加码这种情况已经广为人知;然而,中国的生育率指标存在“层层压低”现象,由于新闻媒体很少报道,因此很少人注意到这种情况。下面试进行具体分析。  2007年1月公布的《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报告》认为:“全国总和生育率在未来30年应保持在1.8左右,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人口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既然中国人口世代更替的总和生育率在2.3左右,那么1.8这个指标显然是过低了,不符合人口的可持续发展。然而,即使是这么低的生育率指标,到了省一级,这个指标被进一步压低;到了市一级,就更低了。下面举例说明。  《浙江省人口发展“十二五”规划》规定:“发展目标:人口总量适度增长。低生育水平保持稳定,‘十二五’期间,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总和生育率控制在1.6,计划生育率在90%以上。到2015年末,人口总量控制在5700万人。”  《杭州市“十二五”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规划》规定:“主要目标:适度低生育水平保持稳定。按人口计生政策生育,到2015年末,全市户籍人口控制在725万人左右,自然增长率控制在3.5‰左右;计划生育率保持在96%以上。”  杭州市的“十二五”规划虽然没有对总和生育率做出明确规定,但对人口自然增长率做出明确规定。同时,杭州市的规划还给出了如下数据:“全市‘十一五’期末户籍总人口为689.10万人,达到了‘控制在715万人以内’的规划目标要求;年均人口出生率约9‰,达到了‘控制在9.5‰以内’的规划目标要求;年均自然增长率约3.3‰,达到了‘控制在4.6‰以内’的规划目标要求;总和生育率1.17,达到了‘控制在1.4以内’的规划目标要求。”  对比上面两段的数据,可以看到,杭州市“十一五”规划目标要求是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6‰以内;而杭州市“十二五”规划目标要求是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3.5‰左右。可见,杭州市“十二五”规划目标比“十一五”规划目标更加严格!既然杭州市“十一五”规划目标要求是总和生育率控制在1.4以内,那么我们可以推断:杭州市“十二五”规划目标要求实际上是总和生育率控制在1.4以内或1.3以内!  综上所述,《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报告》要求全国总和生育率保持在1.8左右,而浙江省要求总和生育率控制在1.6,而杭州市要求总和生育率控制在1.4以内,层层压低。  事实上,《杭州市“十二五”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规划》已经说明杭州市“十一五”期间的总和生育率只有1.17,如此低的生育率,仅相当于世代更替水平的一半。也就是说,按照1.17的总和生育率,下一代人口比上一代人口减少一半!在这种情况下,有必要采取措施适当提升杭州市的生育率,而不应继续要求“适度低生育水平保持稳定”。这是因为,1.17的总和生育率绝不是什么“适度低生育水平”,而是“超低生育水平”!《杭州市“十二五”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规划》要求保持这种危险的“超低生育水平”,不但不符合人口的可持续发展,而且也违反了《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报告》关于全国总和生育率保持在1.8左右的要求。
  顶  
  如果一个人穷到连自己也养活不了,当然也没有结婚的经济能力,更谈不上生孩子了。  ==================  那可不一定,看过一个图片,一家5口,其中3个是孩子,在一个粉尘污染的地方做工,你说那个家长是能养活自己呢,还是不能养活自己?生下来的孩子就是从小跟着他们在那样的坏境长大,我替他们的孩子不平。
  当然是孩子多,人家养得起。
  顶!!!
  @灰衣公子
21:04:39  帮楼主顶贴。  不过楼主在混淆视听,越穷越生是客观现实,越富越生的依据楼主只找了个没有根据的杂志报道。  生育权是个人权利,同样也离不开社会约束。曾经举过这个例子,你在家拉屎可以,在大街上拉屎就和社会有关,公共的环境下不可能让你带着这个生理权拉遍世界。  -----------------------------  你妈生你确实很象拉屎,这一点你说的非常正确。你会举个吊的例子啊。
  要想让文明的未来充满希望,要想让人种稳定发展下去,就必须让每个女人能够自己决定自己生不生孩子、何时生孩子、生几个孩子。----桑格夫人
  越穷越爱生  
  我所看到的是穷人比富人生的多得多。
  要想让文明的未来充满希望,要想让人种稳定发展下去,就必须让每个女人能够自己决定自己生不生孩子、何时生孩子、生几个孩子。----桑格夫人
  尊重人口的发展规律,把自主生育权归还给公民(或育龄夫妇),才是正确的人口政策
  “  有的富人买了几辆汽车,但没有什么人说“富人买车妨碍了我的权利”;有的富人养了几个宠物,但没有什么人说“富人养宠物妨碍了我的权利”;有的穷人生了几个孩子,马上就有人说“别人生孩子妨碍了我的权利”!这种论调的实质,是极端仇视人类,认为“他人是地狱”,认为“人口越少越好”,甚至巴不得全世界的人都死光,只剩下他自己一个人来拥有全世界的财富。然而,如果真的到了全世界只剩下他一个人的时候,恐怕他与野兽无异了。  ”  很有道理,虽然以前从来没有这么想过
  中国老龄委:居家养老仍是中国人养老第一选择  正文 我来说两句(373人参与) 日21:06来源:中国新闻网 打印  字号  大|中|小保存到博客  中新社北京8月24日电(记者 马海燕)全国老龄委工作办公室副主任吴玉韶24日表示,今后无论中国国力如何强大,政府责任如何强化,养老服务如何发达,居家养老仍是养老的第一选择。  第八届社会政策国际论坛24日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吴玉韶在论坛上表示,从法国1864年第一个进入老龄化国家到现在已经148年了,目前,全世界一共有190个国家进入老龄化社会,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也已经13年了。老龄化是全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中国老龄人口总量世界第一,老龄化发展速度世界第一,面临的老龄化形势更加严峻。  吴玉韶认为,应对老龄化要充分发挥政府、市场、社会、家庭和包括老年人在内的各个方面的积极性。当前既要强调政府在建立制度、完善体系、提供公共服务等方面应当承担的责任,又要警惕政府责任放大,警惕社会和老年人对政府期待过高,防止出现福利冲动、福利依赖和福利过度的问题。  对于近年来颇为流行的社会养老问题,吴玉韶特别指出,今后无论国力如何强大,政府责任如何强化,养老服务如何发达,都必须发挥家庭养老基础性作用,家庭仍然是养老的第一居所,居家养老仍然是养老的第一选择,特别是家庭提供的生活护理、亲情关爱、精神慰藉是其他方式难以替代的,也是中国国情和文化基础决定的。  吴玉韶说,必须积极调整社会政策,强化家庭养老功能,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可能比多增加多少养老投资,多建养老机构更有积极的意义。
  尊重人口的发展规律,把自主生育权归还给公民(或育龄夫妇),才是正确的人口政策
  光看楼主的论证依据就不科学,你以温州人与潮汕人是汉族中生育率较高,但也是较为富裕的群体为例来驳斥“越穷越生”本身就不科学,你用两个特例来妄图驳斥一个普遍现象,这科学麽?具体说来,  汉族生育率最高的群体有温州人富裕麽?如果没有,我是不是能拿这个来论证“越穷越生”呢?  
  光看楼主的论证依据就不科学,你以温州人与潮汕人是汉族中生育率较高,但也是较为富裕的群体为例来驳斥“越穷越生”本身就不科学,你用两个特例来妄图驳斥一个普遍现象,这科学麽?具体说来,  汉族生育率最高的群体有温州人富裕麽?如果没有,我是不是能拿这个来论证“越穷越生”呢?  
  回复第25楼(作者:@dengdao007 于
21:51)  要想让文明的未来充满希望,要想让人种稳定发展下去,就必须让每个女人能够自己决定自己生不生孩子、何……  ==========  而不是让男人决定。。。  
  只要你有钱交罚款,生一百个也没事。这就是我们伟大祖国的生育政策。  
  放开二胎比较合适,从三胎开始缴纳社会抚养费以后也应该可以生。。。。
  从对中国计划生育政策的质疑说开
  来源:新快报   布一专栏逢周二刊出  年度交替之际,虽说离春节尚早,却已见有媒体开始作春运报道。作为呈季节性的有关中国人口的问题,便将又一度摆上中国的政治经济桌面。  与往年不同的是,在这个必然表现为量化意义的人的问题再次困扰整个社会之前,我们却已陷于关于这个问题的另一种困惑之中———不知此究竟是否来自中国思想界的一次酝酿已久的反思,还是仅仅来自一个叫何亚福的人的突发其想,总之,当见到网上连篇累牍地出现质疑中国计划生育政策的文章时,至少作为读者之一的笔者由此感到了一种困惑———中国诸多问题难道不与人口数量过多有关吗?  质疑者认为,现代中国之所以落后,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因为中华民族骨子里有一种自虐的性格。面对生存压力,世界上大多数民族选择了向外:改造生存环境以适应自己的民族。然而,中国却选择了向内:严格限制本民族人口增长的计划生育,企图改造自身来适应环境,结果只能走上退化的道路:人口性别比例严重失调,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越来越多,但12岁以下的人口却逐年减少,整个人口以倒金字塔结构增长。  为了使质疑更具说服力,质疑者采用了具体的驳论方式来强调其观点,诸如对关于生态环境对人口数量的有限承载这个观点,质疑者先以甲称:即使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来看,也应该控制中国的人口,人口越多,对环境的破坏就越严重,从而也将推迟中国走向富裕的进程。后再以乙对其予以驳斥:难道人口越少,对环境的破坏就越少?非洲的撒哈拉大沙漠原本是森林,也没有人为破坏,但它就那么一点一点地变成了沙漠。1960年,中国的人口仅相当于现在的一半,为什么那时的中国人不但没有富裕起来?难道人均自然资源丰富的国家就一定会富裕吗?非洲国家的人均自然资源比欧洲国家和日本丰富得多,为什么绝大多数非洲国家都很贫穷?  质疑者说,对于每年春运所反映出的巨大矛盾之事实,为什么人们不从中国铁路和火车太少这个角度去理解问题,却认为是源自中国的人口太多?这种观点是典型的自虐性格和典型的不以人为本。  笔者以为,对于质疑者有关于此的种种言论,不会有太多人愿意去加以反驳。笔者之所以说因此而困惑,与其说是因为其思想内容,倒不如说更是因为其思想方法———为什么在张扬思想解放的历史进程中,中国还会有“不争论”之说?这就是表现在思想方法上的奥秘。与人口有关的问题是环境保护问题,而相比之下,目前后一个问题已显得比前一个问题更为严重。然而在对有关中国计划生育政策的上述反思出现后,我们已听到这样的说法:警惕有人将中国的环境保护搞成第二个计划生育。笔者以为,令人困惑的问题实际上是在这———思想可以在质疑中解放,也可以在质疑中混乱。  无独有偶。就在中国计划生育政策质疑者以“以人为本”大肆说事之际,我们亦听到思想界有人呼吁要“警惕‘以人为本’的负面作用”。此呼吁称,政府采纳学者们的意见,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思想与方针,这无疑是必要的合理的。“但事物都有正负两方面,‘以人为本’亦不例外。一旦政府对人民的社会和经济福利原则强调过头,就会抑制社会及个人的创业精神,使每个人都依赖于政府的平均分配,从而造成食之众而产者少的局面出现。因此,对‘以人为本’之政策的实施,我们切不可忽视它将带来的负面作用”。  笔者以为,如果对一个提出时间短到甚至其实际还处在概念强调阶段的政策思想原则,有人还迫不及待地认为有必要对其予以“警惕”的话,那么对已实施了30年的中国计划生育政策,如今有人提出要反思并认真发出质疑,此则也许让人见怪不怪了———尽管将这两件事联系起来说,多少可能有点让质疑者和呼吁者觉得不那么合适。
  我是临时工,他是领导。我月薪2千,他月入20万,我们人均收入10.1万;我的宿舍10平,他的别墅290平,我们人均住房150平我一餐8元,他一餐8万,我们人均每餐消费4万;我有80元的单车,他有80万的奥迪,我们人均40万的座驾;我是光棍,他有1个老婆9个二奶,我们人均5个女人谁还敢说国人不幸福?
  能够解决计划生育问题的皇帝还没出生  
  中介称内地孕妇可花40万元换非洲籍赴香港生子。据了解,这种做法在香港现有的法规下完全可行。因“零配额”仅针对的是来自内地的“双非”孕妇,对于持外国护照的孕妇无限制。//香港这种政策涉嫌歧视内地人
  【上海人结婚越来越晚 去年平均结婚年龄超过30岁】去年,上海市居民平均结婚年龄为男性32.72岁、女性30.3岁,晚婚趋势越来越明显。女性的平均结婚年龄首度跨过30岁门槛。而“80后”离婚常见“三年之痒”,在日好日子结婚的人,已有13对夫妇办理协议离婚。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重生五十年代的小说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