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伐战争电视剧战绩如何它达到预期的目标了吗?

第11课 北伐战争_图文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文档贡献者
评价文档:
第11课 北伐战争
大小:2.19M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学习方法指导】北伐战争学案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北伐战争学案
知​识​目​标​
​
​能​力​目​标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1页未读,继续阅读
你可能喜欢北伐能取得胜利的原因!
  一,北伐战争是一场正义的战争,能得到人民的支持.二,国共合作,共同反对军阀统治.三,黄埔军校为北伐战争提供了大量人才.四,战略方针的正确.五,军阀之间有矛盾.六,群众支持!北伐战争胜利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为北伐提供了坚强的领导。国共两党在北伐问题上意见一致,因而能够通力合作,进行正确的政治指导和军事指挥。两党能够发挥各自的专长,调动各自的力量,为共同的目标竭智尽力。没有两党的团结合作,北伐的胜利是不可能的。2. 广大人民群众的热烈支持,是北伐胜利的基础。北伐出师时,广东工农群众就组织了运输队、卫生队、宣传队等随军出征,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支前运动。北伐进军中,沿途农民为北伐军担任侦察、向导、送信、运输、救护,甚至拿起武器参战。湖南各界纷纷成立人民反吴战争委员会,组织宣传队、慰劳队、破坏队、交通队、向导认、暗探队、长矛队、敢死队等,英勇投入反军阀斗争,极大地鼓舞了士气,支持了战争。两湖粤汉路工人破坏铁路,迟滞了敌人的军事运输。汉阳兵工厂从9月1日起举行总罢工,断绝了敌人的军火来源。上海的解放,更是工人武装斗争的结果。民心所向是战争胜利的根源。3. 中国共产党员英勇作战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在北伐军中,许多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担任军事和政治的负责工作,他们不怕牺牲,勇往直前,影响和鼓舞了广大官兵。叶挺独立团是共产党领导的队伍,觉悟程度特别高,战斗力特别强,担任北伐军先锋,一路夺关斩将,所向披靡,为北伐立下殊功。4. 北伐军出兵时机恰当,战略部署正确。当时,吴佩军主力在南口,两湖空虚。而孙传芳兵力分散,又在山东、江苏与泰军对峙,无力主动出击。北伐军集中兵力先取两湖,然后由粤、湘、鄂数路夹击孙传芳,这一战略决定完全正确。蒋介石、李宗仁等国民革命军高级将领在北伐中的正确指挥.是北伐胜利进军的重要保证。5. 北洋军阀黑暗腐败,矛盾重重。张、吴、孙三派互不统属,各怀鬼胎,不能配合行动。一些省级小军阀和大军阀亦有矛盾.为保存实力,在蒋介石争取下改换门庭。军令混乱、军心涣散、人民唾弃,加速了北洋军阀的瓦解。6. 苏联的援助。苏联派了大批军事、政治顾问,协助北伐军制订战略方针和政治工作制度,并提供了大量的物资援助。1926年运来飞机、大炮、机枪、步枪等各种物资,仅步枪就有2万余支。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1、 北伐军作战方针的正确。2、 国共两党齐心协力。3、 广大北伐军官兵的浴血奋战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4、 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群众的密切配合和积极支援。北伐胜利进军的原因,可归纳为①国共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各革命阶级空前团结,共同推进②作战目标明确,战略方针正确③工农运动蓬勃发展,工人、农民踊跃参军参战,大力支援了北伐战争④国民革命军广大官兵英勇作战,共产党员、青年团员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北伐战争是指1926年到1927年发生在中国大地上的,由广东国民政府发动的反对北洋军阀的革命战争.北伐战争打击的对象是占据中国广大地区、受帝国主义支持的北洋军阀吴佩孚、张作霖和孙传芳.北伐战争是在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军阀”的口号下进行的。在北伐进军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人在军队、政治工作以及发动工农群众反面作出了巨大贡献。北伐战争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在中国的统治,基本消灭了北洋军阀,为以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开辟了道路。北伐胜利进军的原因,可归纳为①国共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各革命阶级空前团结,共同推进②作战目标明确,战略方针正确③工农运动蓬勃发展,工人、农民踊跃参军参战,大力支援了北伐战争④国民革命军广大官兵英勇作战,共产党员、青年团员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主要战场:湖南武昌、湖北(次要战场:江西、福建、浙江、南京、上海、长沙、武汉)主要战役:汀泗桥和贺胜桥、武昌等战役教学目标一、基础知识目标:北伐的目的、主要对象和三个战场。叶挺独立团和汀泗桥、贺胜桥、武昌战役简况,南昌战役简况。冯玉祥响应北伐。农民运动的规模和作用。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的简单经过和结果。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的史实:“四一二”反革命政变、马日事变、“七一五”反革命政变。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的主要原因。二、思想教育目标:1.统一战线关系着中国革命的成败。以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为目的的北伐战争,由于有各个革命阶级共同参加,取得巨大胜利。后来,由于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统一战线破裂,共产党领导人犯了右倾投降主义错误,国民革命遭到了失败。2.共产党员在北伐战争中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的胜利,充分显示了中国工人阶级力量的伟大。三、能力培养目标:1.综合归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从散见的史实中总结出北伐胜利进军的原因。2.用阶级分析的方法,透过历史现象看本质,同时培养综合分析的能力──引导学生剖析国民革命失败原因。教学要点一、北伐的胜利进军1.北伐的目的和对象2.北伐的胜利进军两湖:汀泗桥、贺胜桥、武昌江西:南昌闽浙3.冯玉祥响应北伐4.北伐胜利进军的原因二、轰轰烈烈的农民运动三、上海工人武装起义四、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1.四一二反革命政变2.马日事变3.七一五反革命政变4.国民革命失败原因教学要求和建议一、本课重点:北伐战争中的两湖战场,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蒋介石、汪精卫叛变革命。二、讲述新课之前,教师可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讲过的主要内容,然后概括指出: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全国工农运动的迅速发展,革命武装的建立和扩大,广东革命根据地的巩固,为北伐战争准备了条件。由此导出本课标题。三、解释标题。国民党“一大”开始了一个新时期──国民革命时期,国民革命习惯上称“大革命”。革命目标是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统治。为达到这个目标,广东国民政府发动了伟大的革命战争──北伐战争。四、“北伐的胜利进军”一目,应注意讲清以下几点:1.北伐的目的和主要对象。讲北伐的主要对象,可让学生阅读本目第一段小字,结合看《北伐战争形势图》。然后指出吴、孙、张三派军阀是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和中国封建统治的代表,他们拥兵自重,统治着中国大部分富庶的地区,因此是首当其冲的革命对象。2.北伐的三个战场和四个重要战役。要充分利用地图。首先指明北伐军分三路进军即三个战场的方位。其次重点介绍两湖战场,按广州→长沙→汀泗桥→贺胜桥→武昌的顺序,讲清进军路线。有条件的,还可将北伐地点制成活动卡片,边讲边贴。课文用小字介绍了汀泗桥、贺胜桥战役的具体情况,翔实生动,可让学生阅读,以加深学生对叶挺独立团英勇善战和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印象。再者是江西战场,要讲明南昌战役为什么转败为胜。闽浙战场可不讲。最后,概括北伐半年的战绩。3.冯玉祥响应北伐。可在地图上指明冯军进军的方位,让学生明了南北呼应的革命形势。五、“轰轰烈烈的农民运动”一目,应略讲并点明以下4点:1.时间──北伐战争期间。2.中心──湖南。3.规模──席卷全国,轰轰烈烈。可让学生看课本上两幅插图和一首民谣,正好反映了三个不同省份的农运情况,的确是轰轰烈烈。4.作用──荡涤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统治,支援了北伐战争。本目小字介绍了农民运动的具体情况:规模、斗争及活动情况等,可指导学生课下阅读,不作要求。六、“上海工人武装起义”一目,重点是第三次武装起义。应着重讲清:1.上海工人武装起义是为了配合北伐军的进军。2.第三次武装起义组织准备充分,计划周密,取得胜利,充分显示了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工人阶级的伟大。讲时注意结合插图《上海总工会的工人纠察队》,但不要求记忆插图。3.起义解放了上海,使北伐军顺利进驻这座中国最大的城市。七、以上内容讲完,教师可小结前三个目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北伐战争能够节节胜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启发学生从史实中得出结论,然后教师归纳为:①国共两党的齐心协力。②广大北伐军官兵的浴血奋战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③工农群众的密切配合和积极支援。八、“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一目,应注意讲清以下几点:1.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的背景:北伐战争节节胜利,帝国主义极力破坏中国革命,寻找代理人,蒋介石害怕人民革命力量发展,与帝国主义、封建势力相勾结。2.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的三次事件。指出共同点是把枪口对准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这说明他们彻底背叛了孙中山的三大政策,成了人民革命的敌人。3.为什么说国民革命失败了?因为虽然打垮了旧的封建军阀,但却出现了新的反动势力,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统治的任务没有完成。蒋介石集团就是帝国主义和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总代表。4.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的原因。可引导学生结合本目学过的史实进行分析,时间允许的话,应让学生阅读一下本目的小字。本目小字和插图,均不要求学生记忆,可指导学生阅读。资料和注释叶挺在北伐战争前后叶挺(年),广东惠阳县人,出身农民。他从小立志从军报国,先后就读于广州陆军小学、武昌陆军预校和中国最高军事学府──保定陆军军官学校。1922年,他任孙中山卫队团的营长,在陈炯明炮轰总统府时,他率部苦战,保护孙中山和孙夫人脱险,受到褒奖。1924年,他赴苏联东方大学与军事学校学习,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他回国,曾参加东征陈炯明的战斗,后调至正在组建的第12师第34团即后来的独立团任团长。他既管政治又管军事,在艰苦的训练中身体力行,尤其注重加强政治教育,使这个团的战斗力大大增强。独立团作为北伐先锋奉命开拔,在跨越五岭山脉的艰苦行军中,叶挺把自己的雪花白马让给病号骑,坚持与战士一起徒步行军。在北伐战场上,他率领的独立团发挥了尖刀作用,所向披靡,攻无不克,第四军也因此获得“铁军”称号。叶挺由于战功卓著,被破格晋升为少将团长,时人誉称为“北伐名将”。北伐军攻占武汉后,他升任第四军第25师副师长兼第75团团长,随后又升任第11军第24师师长兼武昌卫戍司令。1927年5月,他率部粉碎夏斗寅叛军进攻,保卫了武汉国民政府。1927年,他参加领导八一南昌起义和广州起义,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始人之一。独立团北伐军独立团的前身,是周恩来从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生中抽调的部分共产党员,和从各地调来的工人、农民建立的铁甲车队。根据革命形势发展的需要,两广区委军事部决定扩大我党直接领导的革命军队,建立以共产党员为骨干的独立团,以叶挺为团长,铁甲车队全部加入独立团作为骨干。周恩来还从黄埔军校调来不少共产党员到独立团担任各级领导,强调要把独立团培养成为一支可靠的有战斗力的革命军队。叶挺认真执行党的指示,既重军事训练又重政治教育,1925年11月到北伐开始,短短半年多时间,独立团的战斗力迅速提高。在北伐战争中,这个团立下了赫赫战功。国民革命军誓师北伐,广州市民在中山大学举行欢送会(插图)日,国民革命军在广州东校场举行北伐誓师典礼,蒋介石就任北伐军总司令。各路大军在“打倒列强,除军阀”的雄壮歌声中出师,北伐战争正式开始了。广州市民在中山大学举行隆重的欢送会。北伐战争形势示意图(地图)1926年7月,北伐军分三路从广东出师北伐。西路为北伐军主力,担任正面主攻,沿粤汉路进攻两湖,矛头直指吴佩孚的巢穴武汉,广西李宗仁部也进入两湖作战;中路直插江西,任务是保障主攻方向侧翼安全,并准备进攻江西的孙传芳部队;东路挺进敌人兵力空虚的闽、浙。两湖战场经长沙、平江、汀泗桥、贺胜桥、武昌等重要战役,历时三个月,消灭了吴佩孚部的主力。当两湖战斗紧张之际,孙传芳把军队集中到江西,准备同北伐军决一死战。北伐军主力在两湖打垮吴佩孚后,转到江西,会攻南昌。江西战场的战斗历时两个多月,克九江、南昌,消灭了孙传芳的主力。接着,北伐军沿长江东下,直捣南京。东路的战事非常顺利,由于孙传芳无力援闽,加之福建敌军大批倒戈,北伐军未经大的战斗就占领福建全省。然后会同江西战场北伐军一部,向杭、沪挺进,占领杭州后分兵两路,一路沿太湖进攻苏州、常州,一路抵达上海附近。此时,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成功,使北伐军顺利进驻上海。在安徽,皖军起义,北伐军未经战斗进入安庆、芜湖。接着,突破敌军防线,于日攻占南京。至此,长江以南地区全部被北伐军占领。北伐战争开始后,冯玉祥由苏联回国,率国民革命联军南下,占领陕西,进军河南,与北伐军遥相呼应。北伐战争后的吴佩孚、孙传芳北伐军攻占武汉后,吴佩孚经信阳退到郑州。1927年初,武汉北伐军攻入河南,奉军以“援吴讨赤”为名南下,攻占吴的地盘。在南北夹击下,吴佩孚的残部或投降,或败逃,他本人于1927年5月带家眷及少数随从南逃四川,投靠当地军阀。后曾为蒋介石聘为高等顾问。1939年底,因拒不当日本傀儡激怒日本人,在日本医生给他治牙疾强行拔牙后暴卒于北京什锦花园公馆。孙传芳主力被消灭后投靠了张作霖。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北伐时,他率军与蒋介石、冯玉祥部作战。兵败后其残部被阎锡山收编,孙传芳本人到东北投靠张学良,成了食客。后移居大连,又迁往天津,成为佛门居士。1935年11月,当他正跪着念经时,被人开枪击毙。1926年江西农民梭标队(插图)1926年7月至1927年9月,农民革命运动高潮席卷全国。图为江西农民梭标队,采自《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图集》。快乐的聚宴呵!(插图)这是广东农民协会印制的漫画,它生动地反映了军阀、官僚、买办、土豪、地主勾结在一起,对广大工农敲骨吸髓地剥削。本图采自《中国漫画史》。“”字是“宴”的异体字。上海总工会的工人纠察队(插图)到1927年2月底,上海有工人武装纠察队五千人,其中有武器的仅一百五十多人。他们秘密地进行军事政治训练,周恩来经常深入到工人纠察队中,教工人射击。在武装起义中,武装纠察队是先锋。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的有关情况日,北伐军逼近上海附近的龙华。中共江浙区委作出了为夺取第三次武装起义的最后胜利而奋斗的决议,并成了起义指挥部,设在闸北宝山路南端一所房子里。周恩来担任总指挥,当时他是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书记兼江浙区军事委员会书记。指挥部认真整顿了起义队伍,并根据敌人力量的强弱,将作战划分为七个区域,由各区党的负责人任指挥。起义前10天,党发动铁路工人罢工,切断了上海敌军的各种援助。3月21日午12时,上海总工会发布总罢工令,80万人当即罢工。七个区域于1小时内共同行动并立即转入武装起义,浦江两岸,到处是枪炮声和喊杀声。起义工人占领兵营、警察局,夺来了枪支弹药,广大群众纷纷助战。周恩来奋不顾身地在前线指挥作战。在工人武装的打击下,敌人迅速土崩瓦解,当晚占领了除闸北外的六个区。至23日,武装起义取得最后胜利,解放了上海,计消灭敌人军队、警察五千多人,收缴枪支五千多,敌上海警备司令毕庶澄仓惶逃入租界。蒋介石密谋反革命政变计划日至5日,蒋介石、汪精卫等十余人在上海连续召开反共秘密会议。会议确定:(一)4月15日召开国民党四中全会,开会之前,各地共产党员暂时停止一切活动,听候开会解决;(二)武汉国民党中央和国民政府所发命令,一概无效;(三)由各军队、党部、民众团体、机关的最高长官和主要负责人对“在内阴谋捣乱者”予以制裁;(四)凡工会纠察队等武装团体,应归总司令部指挥,否则,认其为反对政府的阴谋团体,不准存在。这四项决定,是国民党右派发动反革命政变的纲领。他们还规定,4月15日前“清党”,同时正式分共。蒋介石负责东南——上海方面的屠杀,古应芬到广东策划反革命政变,汪精卫去武汉进行反革命分裂活动。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的主要表现1.发表《资产阶级革命和革命的资产阶级》《中国国民革命与社会各阶级》等文章,对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作了完全错误的分析,主张由资产阶级来领导革命,放弃无产阶级的领导权,丢掉农民,形成了右倾机会主义的理论基础。2.为蒋介石的反革命活动辩护。在蒋介石紧锣密鼓准备反革命政变之时,日,陈独秀和汪精卫在上海发表了《汪精卫、陈独秀联合宣言》,言“国民党领袖将驱逐共产党,将压迫工会与工人纠察队,这类谣言,不审自何而起。国民党最高党部全体会议之决议,已昭示全世界,决无有驱逐友党摧残工会之事。”还说要同蒋介石“开诚合作,如兄弟般亲密”,并要群众“不听信任何谣言”。这个宣言,帮助了蒋介石,解除了共产党和革命群众的思想武装。3.下令解散工人纠察队,解除农民武装。1927年6月底,汪精卫叛变革命的迹象已昭然若揭,陈独秀仍一味顺从他的要求。下令“将纠察队全体解散。所有前领枪弹,并经交存政府”。汪精卫诬蔑农民自卫军引起地方恐慌,陈就下令解除农民自卫军武装。4.向汪精卫集团全面投降。日,陈独秀操纵中共中央扩大会议,正式通过国共合作十一条决议。主要内容是:(一)承认国民党“当然处于国民革命之领导地位。”“国民党中的共产党分子,虽然参加政府工作,而只是以国民党员的资格参加,不是以共产党员资格参加……(现在参加政府工作之共产党分子,为图减少政局之纠纷,可以请假)。”(二)“工农等民众团体均应受国民党党部之领导与监督,工农等民众运动之要求,应依照国民党大会与中央会议之决议案及政府公开之法令”。……(三)工农武装队均应服从政府之管理与训练。武汉现有之武装纠察队,为避免政局之纠纷与误会,可减少或编入军队。”这个决议,取消了共产党的独立性和对革命的领导权,出卖了人民政权和人民武装,是一个向国民党汪精卫集团全面投降的纲领。国民革命的汪精卫汪精卫(年),广东番禺人。1904年,他考取官费留学生赴日留学,参加了孙中山领导的革命运动,1905年加入孙中山创立的同盟会。1909年,他任《民报》主编,撰写政论文,抨击康有为、梁启超君主立宪派。次年他在北京银锭桥谋刺清政府摄政王载沣,事泄被捕,武昌起义后被释放出狱。1920年他回到广州。国共合作时,他先是起劲反对,继而佯装拥护。以后,他任孙中山机要秘书,1924年底随孙中山北上,孙中山逝世前,代为起草遗嘱,由此获得政治资本,成为国民党的领袖人物之一。1925年7月,他任广东国民政府主席。廖仲恺遇刺后,汪精卫与蒋介石展开了争权夺利的激烈斗争,汪曾一度被迫辞职出亡法国。由于他伪装“左派”,共产党和国民党左派对他缺乏认识,吁请其回国。1927年初,他抵上海后即与蒋面晤,又与陈独秀商谈,发表了《汪精卫、陈独秀联合宣言》,为蒋介石的反革命活动辩解。4月10日,他抵武汉,复任武汉国民政府主席和国民党中央常委会主席。他暗中策划反共,通过郑州会议和徐州会议,蒋汪之间达成反共协议。7月15日,汪精卫在“宁可枉杀千人,不可使一人漏网”的反革命口号下,实行“分共”,使轰轰烈烈的大革命遭到最后失败。许克祥发动“马日事变”许克祥是湖南湘乡人,兵痞出身。1927年初,他被唐生智部下收编,任命为团长,后调驻长沙城。他到处煽动各界仇恨农民协会和工人纠察队,串连反动军官,决定用公开的军事行动发动叛变。5月21日深夜,在经过精心策划准备之后,许克祥率领一千余人的反动武装,分途抢掠并封闭了湖南省总工会、省农民协会及其他一切革命团体和机关;解除了工人纠察队和农民自卫军的武装;释放了被监押的土豪劣绅;枪杀了大批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长沙一片白色恐怖景象。马日事变后,许克祥用极其野蛮的办法,在长沙等地一连屠杀了七八天,在湖南的二三十个县中,即有一万多人被杀害。宋庆龄与汪精卫一伙的斗争宋庆龄在武汉国民政府中担任要职。她曾当面痛斥汪精卫违背孙中山遗教的种种言行,坚决主张讨伐许克祥,惩办反共、反人民的将领。日,汪精卫一伙召开中央常委扩大会议,讨论“分共”问题,宋庆龄拒绝出席,派人代她在会上庄严宣布:“孙夫人反对分共,因为革命有这样大的成绩,都是由于执行了孙先生的三大政策。”汪精卫一伙悍然决定“分共”,宋庆龄非常气愤,发表了《为抗议违反孙中山的革命原则和政策的声明》,严正指出:“孙中山的政策是明明白白的。如果党内领袖不能贯彻他的政策,他们便不是孙中山的忠实信徒;党也不再是革命的党,而不过是这个或那个军阀的工具而已。党就不成为一种为中国人民谋未来幸福的生气勃勃的力量,而会变为一部机器、一种压迫人民的工具、一条利用现在的奴隶制度以自肥的寄生虫。”8月1日,宋庆龄又和毛泽东等22人,以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名义发表宣言,严正揭露蒋介石和汪精卫的叛变罪行。武汉“七一五”分共会议汪精卫等人不顾以宋庆龄为代表的国民党左派的反对,于7月14日夜间举行“分共”会议。汪精卫在会上作了以“分共”为主旨的报告,煽动仇共反共,并提出对于参加国民党的共产党员“应有处置的方法,一党之内不能主义与主义冲突,政策与政策冲突,更不能有两个最高机关”,就是说国共应该“分家”了。会议最后通过了“分共”的有关决议和命令,其中宣称:“中央党部应制裁一切违反本党主义政策之言论行动”,“凡名列本党之共产党员,在本党各级党部、各级政府及国民革命军中有职务者,应自即日起声明脱离共产党,否则一律停止职务”,“在国民革命时期内,共产党员不得有碍国民革命之活动,并不得以本党名义,作共产党之工作”。这次会议后,7月下旬起,汪精卫一伙由“和平分共”发展到“武力清党”,狂叫对付共产党“要用对付敌人的手段对付,捉一个杀一个……把他们一个个抓来枪毙”,开始了对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的大屠杀。《被关押的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和《刽子手屠杀革命群众》(插图)这两幅插图都采自《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图集》。附一:课堂思考题答案提示1.想一想,北伐战争能够节节胜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结合课文内容谈你的看法。答:最主要的原因有三点:①国共两党的齐心协力。北伐战争是在中国共产党推动下,由广东国民政府发动的。中国共产党不但教育军队中的党员奋勇杀敌,还发动工农运动配合北伐战争,如湖南的农民运动和上海工人的武装起义。②广大北伐军官兵的浴血奋战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由于革命军队中良好的政治工作,士兵们明白为何而战,因此表现了顽强的战斗意志,尤其是以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为骨干的叶挺独立团,发挥了尖刀作用。③工农群众的密切配合和积极支援。北伐战争中,轰轰烈烈的农民运动,共产党领导的工人运动,有力地配合了北伐战争。2.轰轰烈烈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答:①国民党右派在帝国主义、大地主大资产阶级支持下突然叛变,反革命的力量大大超过了革命力量。②中国共产党还处于幼年时期,缺乏斗争经验,领导人陈独秀又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放弃革命领导权,致使敌人突然袭击时不能有效地组织人民反抗1、是正义的战争2、战略方针正确3、国共两党齐心协力4、各地工农群众大力支援5、广大官兵英勇善战和共产党的先锋模范作用一、北伐战争是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正义战争一战后,帝国主义支持依附于自己的军阀,争权夺利。因此,打倒军阀,结束封建军阀的黑暗统治,已成为中国人民的迫切要求。二、国共两党合作,共同推进各革命力量的空前团结国共合作以及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经过两年的艰苦斗争,广东革命根据地得到空前巩固;创建黄埔军校,建立革命军队,国民革命军政治制度的建立以及军事训练的加强;工农运动的发展;冯玉祥的国民军遥相呼应。所有这些都为北伐战争的胜利奠定了政治、经济、军事和群众基础。三、北伐作战目的明确,战略方针正确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统一全中国的纲领。日,两党合作组成的广州国民政府通过了出师北伐案。7月1日发表《北伐宣言》,9日国民革命军誓师北伐。北伐直接打击的目标是北洋军阀,主要有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三派势力。国民革命军制定了集中兵力、各个歼敌的战略方针:首先向湖南、湖北进军,长驱直进,迅速消灭北洋军阀中最薄弱的一环––––吴佩孚的主力,争取张作霖、孙传芳两部在一段时间内保持中立;待两湖战场取得胜利后,再引兵东向,消灭孙传芳部;最后,北上解决实力最为雄厚的张作霖部。这个战略方针是正确的。四、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群众的密切配合和积极支援北伐一开始就取得战区和后方民众的热烈支持。共产党各级组织在发动工农群众方面进行了很有成效的工作。北伐中,如何保证军需运输是一个大问题。广东省港罢工委员会组织了三千人的运输队、宣传队、卫生队随军北上。北伐军向长沙开进时,中共湖南区委发动工农群众参加带路、送信、侦察、运输、扫雷、担架、救护、慰劳、扰乱敌人后方等工作,还组织农民自卫军直接参加战斗。这种热烈的场面,在中国以往的战争中是罕见的。五、广大北伐官兵的浴血奋战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北伐的胜利进军是国共合作的硕果。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在作战中舍生忘死,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以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为骨干的第四军叶挺独立团,担任北伐先遣队,他们英勇善战,许多指战员有着明确的革命目标和不怕牺牲英勇作战的革命精神。六、苏联的大力支持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在以加伦为首的苏联军事顾问的帮助下,制定了利用敌人的矛盾,集中兵力,各个击破的战略方针,确定了逐次击破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的作战计划。另外,苏联所提供的物资援助,对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也起了重要的作用。七、北洋军阀失道寡助,且各自为战,力量分散北洋军阀为了争夺北京中央政权,不断地混战,消耗了巨大的人力物力,给人民造成深重的灾难,相互间矛盾重重。因此北伐军仅用一年的时间,基本上消灭了军阀吴佩孚、孙传芳的军队,重创了奉系军阀张作霖的军队,沉重地打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加速了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
来自:&&&《》
更多精彩,关注微信号:360doc
馆友评论(0)
您好,请&&或者&&后再进行评论
合作登录:
(window.slotbydup = window.slotbydup || []).push({
container: s,
id: 'u1442766',
scale: '20.3',
display: 'inlay-fix'
//if (parseInt(10 * Math.random()) >= 5) {
document.getElementById("guanggaopifu").style.display = "";
document.getElementById("guanggaopifu2").style.display =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北伐战争电影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