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大战的故事是发生在哪个时代,是哪些国之间的战争

两个男人之间的战争——&赤壁之战(转载)
1800年前,孙刘联军在赤壁大败曹军,此役决定了其后三国鼎立的政治格局。唐代李商隐过赤壁古战场时留有诗句:“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东风与便的是周瑜,明代小说《三国演义》造出的神——诸葛亮,当时只能算是刘备临时派驻东吴的军事观察员。赤壁那一场惊天动地的大火,其实是周瑜与曹操之间的战争。
【南方周末】本文网址: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这是唐代诗人李商隐途经赤壁(今湖北省武昌县西南赤矶山)古战场,有感于三国英雄的成败写下的著名诗篇。
李商隐假设,如果这次东风不与周郎方便,那么东吴两位美女——大乔和小乔,就会被曹操抢了去消受了。他说“东风不与周郎便”,而非“东风不与孔明便”,那是因为唐宋时代评价三国,尚不以蜀汉为正统。后世受明代小说《三国演义》影响,诸葛亮成了高瞻远瞩、指挥若定的统帅,草船借箭、借东风、智激周瑜、舌战群儒,如是桥段都是虚构,造就了一个神,周瑜却成了小肚鸡肠之人。吴宇森执导的电影《赤壁》,在这点上没有依据小说《三国演义》,而是做了更为接近史实的还原。
赤壁之战,对垒双方是曹军和东吴。诸葛亮大概只能算是刘备临时派驻东吴的军事观察员,真正掌握大局的是周瑜。赤壁那一场惊天动地的大火,其实是周瑜与曹操之间的战争。
天下三分于一役
今年是赤壁之战1800周年。1800年前的公元208年,冬十一月,孙刘联军在赤壁之战中大败曹军。此战决定了当时中国的政治格局,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历史基础。
曹操在公元200年指挥了官渡大捷,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之一。而赤壁之战,同样也是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胜利者却成了失败者,历史便是如此吊诡。
曹操自公元184年讨伐黄巾军起家,基本统一北方后,在玄武池训练水兵,并对可能动乱的关中地区采取措施。随即于公元208年七月,出兵十多万南征荆州,欲一统南北。
当时南方的主要割据势力是东吴的孙权,占据扬州等六郡,拥有精兵数万;加之长江天险,易守难攻,成为曹操的东南劲敌。孙权此时已自江东统军攻克夏口(今武汉境),打开了西入荆州的门户,正相机吞并荆、益二州,欲图向北发展。
另一割据势力刘表,占有荆州两湖广大地区。当时刘备还不成气候,起初依附袁绍;“官渡之战”袁绍败于曹操之后,再投刘表;屯兵新野、樊城,趁机扩充军队,网罗人才。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春,经“三顾茅庐”得到诸葛亮的辅佐。依其隆中对策,先占荆、益二州,再联合孙权共图中原,并在樊城大练水陆军。
建安十三年秋七月,曹操开始南征。他采用尚书令荀彧之计,领大军直出叶县、宛城(今河南南阳),另遣轻骑袭襄阳(今属湖北)。八月,刘表病亡,曹军放慢进军速度,施加军威,欲不战而得荆州。此时孙权派鲁肃以吊丧为名,往观形势,拉拢刘备,团结刘表旧将,共同对付曹操。鲁肃在途中得知曹操进军荆州的消息,昼夜兼程赶往襄阳。刘表次子刘琮继任荆州牧,遣使投降曹操,开城门迎接曹军。正加紧迎敌的刘备得知刘琮投降时,曹军已过了宛城。
刘备为避曹军锐气,与诸葛亮、徐庶等带领十余万军民仓促南撤,退向战略要地江陵(今属湖北荆沙),并令关羽率万余水兵顺汉水、溯江水会师。刘备行至当阳长坂,与鲁肃相见,接受其劝说,向东南汉水方向撤退,和自汉水东下的关羽水军会合,并与刘表长子江夏太守刘琦一万余人联军退至夏口(今湖北武汉汉口),图谋联合孙权抗击曹操。
刘备遣诸葛亮随肃往东吴共谋抗曹之计。诸葛亮到得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孙权已接到曹操的威胁书信,信上说:“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孙权不愿以“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曹操,又顾虑孙刘联军不能与曹军相匹敌。孙权部下以鲁肃为代表的主战派和以张昭为首的主和派也展开了激烈争辩。诸葛亮为孙权分析敌我双方的利弊:“豫州(刘备)军虽败于长坂,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刘琦江夏战士亦不下万人。”他指出,第一,曹操劳师远征,士卒疲惫;第二,北人“不习水战”;第三,荆州之民尚未心服曹操。诸葛亮的结论是,如果孙刘联合,定可取胜。
鲁肃再用激将法进言,说服了孙权,同时劝孙权立即把周瑜从鄱阳(今江西鄱阳东北)召回。周瑜支持诸葛亮和鲁肃的意见,分析了曹军的弱点:第一,曹军疲惫不堪;第二,“又今盛寒,马无藁草”;第三,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曹操后患。来自中原的曹军,不过十五六万;刘表新降的七八万人,人心并不向曹。孙权增强了联刘抗曹取胜的信心,遂命周瑜和程普为左右都督,鲁肃为赞军校尉。周瑜率精锐部队三万人,沿江而上至夏口,与刘备统军的两万多人会合,共同抗曹。
曹操此次对东吴志在必得,根本没把对手周瑜放在眼里。没想到这位取得过官渡大捷的英雄,却在赤壁碰壁。小说《三国演义》里说,曹操一方兵力“马步水军共八十三万,诈称一百万”,自然属于虚夸,史书对此语焉不详。后人统计考证,其实曹军兵力当在20万左右。除去曹操本队,还包括自汉水出征的北路军,即由护军都督赵俨、奋威将军程昱统率的于禁、张辽、张郃、朱灵、乐进、路招、冯楷、文聘七路,外加夏侯渊的运粮部队。
建安十三年十月十日中午,曹操大军与孙刘联军在赤壁遭遇,两方水军在江中激战。曹军新编及新附荆州水军,战斗力较弱,初战不利。曹操率败兵在长江北岸乌林扎下水寨,欲待冬季后,来春再图进取之计。孙刘联军亦扎南岸,周瑜则把战船停靠在南岸赤壁一侧,与曹军隔江对峙。
北兵过不惯船上生活,曹操正忧虑时,手下谋臣庞统献计:将大小船只“互相搭配,或三十、五十为一排,首尾用铁环锁上,任他潮水上下,仍安宁平稳。”曹操采纳意见,果见战舰平稳,士卒可在其上跃马抡枪,高兴非常。
周瑜部将黄盖建议采用火攻战术以败曹军:“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然观操军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周瑜采纳了黄盖的建议,并决定让黄盖诈降以接近曹操战船。黄准备了十艘蒙冲斗舰,满载芦苇、茅草,灌进油脂,用布幔罩住,插上与曹操约定的旌旗。
时值隆冬,多刮北风。但按气象规律,几日严寒过后,常见晴暖,风向亦变为东南。建安十三年十一月十二日甲子日(公元208年12月7日),晴空风暖。傍晚时分,南风起,及至午夜风急。黄盖乘准备好的船舰出发,顺风驶向曹船。至曹军水寨前二里许,指火为号,各船上士卒齐呼:
“降焉”!谁料,二十余艘火船冲进曹军水寨,火趁风威、风助火势,顿时烟焰张天。曹军人马烧死、溺死者无数。熊熊火光映红了南岸的石壁,“赤壁山”由此得名。
南岸的孙军主力船队乘机擂鼓前进,刘备也同时自蜀山向乌林进发。盟军横渡长江,大败曹军。曹操见败局已定无法挽救,当即自焚余船,引军退走。周瑜、刘备率部水陆并进,曹操沿华容小道(今湖北监利北),向江陵方向退却,幸得张辽、许诸等接应,才得脱险。至江陵城下,曹操恐后方不稳,自还北方,留曹仁、徐晃守江陵,满宠驻当阳。
强弩损于疾疫
《三国志》里记载了曹操写给孙权的一封信,信中谈到自己在赤壁之战中失利的原因,“赤壁之役,值有疾病,孤烧船自退,横使周瑜获此虚名。”曹操说那把大火是他“烧船自退”,当然只是掩饰之辞。不过当时曹军遭遇疾病,确是实情。这也是战略战术之外,曹军大败的重要客观原因。
据历史学家考证,赤壁之战始于冬天,曹军转徙东吴之地进行训练却是在秋季,正是血吸虫病的传播季节。历史上的云梦大泽,是钉螺的大本营。一条血吸虫进入钉螺体内,经过一两个月就能生出成千上万条尾蚴。人接触了这种充满血吸虫幼虫的“疫水”,就会得病。曹军战前染上此病,经过一个月的潜伏期发病了,致使大战时疲病交加,不堪一击。
为什么同在一个战场的孙刘联军却没有染上血吸虫病呢?这是因为,他们长期在血吸虫病流行的疫区生活,体内有了一定的免疫力。而且,即使感染,急性发作期一过,特别严重者便已死亡。曹军大部分是北方人,从非血吸虫疫区来,体内没有抗体,所以很容易染上血吸虫病。《三国志》裴松之有注:“赤壁之败,盖有运数。实由疾疫大兴,以损凌厉之锋。”
赤壁战前,曹操的优势是非常大的:第一,曹操“挟天子令诸侯”,诸侯在道义上难与争锋;第二,曹操以新胜之军南下,其气自盛;第三,兵力数倍于孙、刘两家。既然如此,孙刘联军的战绩更显辉煌。此战,孙刘军扬水战之长,巧施火攻,可算中国历史上果断、以少胜多的战例典范。此役之后,曹操退回北方,再未有机会如此大规模地南下荆州,从此失去了短时间内统一全国的可能性。
赤壁大战后,周瑜与曹仁等隔江对峙,不久便大破曹军。刘备回师夏口,溯汉江迂回至曹仁后方。次年,曹仁被迫撤退。孙权继续与刘备联盟。刘备乘势取得荆州大部,包括武陵、长沙、桂阳、零陵四郡,稍后再得刘璋的益州。孙权则据有江东,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割据局面至此形成。
【南方周末】本文网址: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l)中共一大(1分);(2)北伐战争(北伐)(1分);(3)抗日战争(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答出其中任意一项均可)(1分);(4)人民解放战争(解放战争)(1分);平津战役(1分);(5)人民群众的全力支持(1分);(6)国共两党合则两利,分则两伤;得民心者得天下。(答出其中任意一点,意思相近即可)(1分)。(7)南京(1分);开国大典(1分);(8)和平统一,一国两制(1分)。(9)从努力学习,掌握科学文化知识,为祖国繁荣富强贡献聪明才智;坚决反对各类台独言行,坚决维护国家统一;坚决拥护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积极参与海峡两岸的交流活动等。(答出其中任意两点,言之有理即可)(2分)【解析】试题分析:(1)此问考查的是中国共产党成立的相关史实。属于基础题,考察的是学生对相关史实的识记能力。结合课本,学生知道1927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简称中共一大)召开,会上诞生了中国无产阶级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2)此问考查的是北伐战争的相关史实。属于基础题,考察的是学生对相关史实的识记能力。问题中提到:“国共两党合作以推翻北洋军阀、统一全国为目标的历史事件”,结合课本所学国共第一次合作推翻北洋军阀的历史事件是北伐战争。(3)此问考查的是中国抗日战争的相关史实。从“战争中取得了近代史上反抗外来侵略的第一次完全胜利”这些文字可以判断。中国的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近百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帝国主义的完全胜利,是中华民族由危亡走向振兴的历史转折点。(4)此问考查的是人民解放战争的相关史实。题干中有时间提示:20世纪40年代,国共两党的之间的战役。根据记忆确定为是国共第二次战争——人民解放战争。解放战争的三大战役中的平津战役,和平解放北平。(5)此问考查的是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原因。此问是识图题,此类题需要学生认真观察图的特征,整体把握得出有效信息,转化为简洁的语言文字表述出来。从题中的文字的淮海战役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图片人民群众支援前线的场景,可以看出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是人民群众的全力支持。(6)此问考查的国共两党的关系。国共两党合作打败了北洋军阀,国民大革命失败后,国共内战给日本侵华可乘之机,国共第二次合作,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由此得出国共两党合则两利,分则两伤;得民心者得天下。(7)此问考查的是人民解放战争的相关史实。1949年,4月23日的渡江战役,推翻了国民党的统治中心:“南京”。 国民党政权垮台并败逃台湾,台湾问题由此形成。1949年开国大典标志着新中国的成立。(8)此问考查的是我国政府对台的基本方针。改革开放以后,党和政府确立了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不久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9)此问考查的是学生情感价值观,爱国主义精神。学生要注意“为了早日实现祖国统一”,今天中国统一问题就剩台湾问题,所以要从海峡两岸的关系来答。学生要注意从中学生的角度来回答。从努力学习,掌握科学文化知识,为祖国繁荣富强贡献聪明才智;坚决反对各类台独言行,坚决维护国家统一;坚决拥护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积极参与海峡两岸的交流活动等。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历史上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人教新课标八年级历史上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北伐战争;人教新课标八年级历史上册·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宁为战死鬼,不做亡国奴;人教新课标八年级历史上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内战烽火;人教新课标八年级历史下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人教新课标八年级历史下册·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海峡两岸的交往。 
请选择年级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请输入相应的习题集名称(选填):
科目:初中历史
来源:2014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青海西宁卷)历史(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对下图建筑解读错误的一项是(
)A.该建筑是古埃及国王的陵墓B.该建筑是古埃及国王权力的象征C.该建筑是古埃及的军事防御工程D.该建筑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 
科目:初中历史
来源:2014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黑龙江牡丹江卷)历史(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黄河、长江孕育了源远流长的华夏文明。我国长江流域原始农耕居民的代表是(
)A.北京人
B.河姆渡居民
C.半坡居民
D.大汶口居民 
科目:初中历史
来源:2014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黑龙江牡丹江卷)历史(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民主和法制建设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以下几部法律文献按颁布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权利法案》
②《独立宣言》
③《人权宣言》
④《法典》A.④③②①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①
D.①②④③ 
科目:初中历史
来源:2014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黑龙江牡丹江卷)历史(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他领导的经济和政治改革,引发了社会的动荡和分裂,直接导致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解体,他是(
)A.赫鲁晓夫
B.勃列日涅夫
C.戈尔巴乔夫
D.叶利钦 
科目:初中历史
来源:2014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黑龙江绥化卷)历史(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三国时期船队曾到达夷洲,加强了内地与台湾地区联系的国家是(
D.魏国 
科目:初中历史
来源:2014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黑龙江绥化卷)历史(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内容不属于五四运动口号的是(
)A.驱逐鞑虏,恢复中华
B.誓死力争,还我青岛C.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D.取消“二十一条” 
科目:初中历史
来源:2014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黑龙江绥化卷)历史(解析版)
题型:问答题
下图是有关古巴导弹危机的漫画。请回答:(1)图中人物代表哪两个国家?(2分)这一时期争霸中占优势的是哪个国家?(1分)(2)20世纪70年代,体现苏联在争霸中积极进攻的主要事件是什么?(1分)争霸局面最终结束在哪一年?(1分) 
科目:初中历史
来源:2015届云南腾冲八中八年级上期期末历史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哪一口号最能反映五四运动是一场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A、取消二十一条
B、反对在对德和约C、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D、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两个男人之间的战争--赤壁之战
两个男人之间的战争
来源:《mangazine|名牌》8月刊(已修正)
文|甄恭夫 制图|向春
1800年前,孙刘联军在赤壁大败曹军,此役决定了其后三国鼎立的政治格局。唐代杜牧留有诗句:“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东风与便的是周瑜,明代小说《三国演义》造出的神——诸葛亮,当时只能算是刘备临时派驻东吴的军事观察员。赤壁那一场惊天动地的大火,其实是周瑜与曹操之间的战争。
《mangazine|名牌》杂志内容精彩呈现,感谢您的关注,更多信息请浏览名牌网站。
东风不与周郎便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这里说“东风不与周郎便”,而非“东风不与孔明便”,是因为唐宋时代评价三国,尚不以蜀汉为正统。后世受明代小说《三国演义》影响,诸葛亮成了高瞻远瞩、指挥若定的统帅,草船借箭、借东风、智激周瑜、舌战群儒,如是桥段都是虚构,造就了一个神,周瑜却成了小肚鸡肠之人。吴宇森执导的电影《赤壁》,在这点上没有依据小说《三国演义》,而是做了更为接近史实的还原。
赤壁之战,对垒双方是曹军和东吴。诸葛亮大概只能算是刘备临时派驻东吴的军事观察员,真正掌握大局的是周瑜。赤壁那一场惊天动地的大火,其实是周瑜与曹操之间的战争。
天下三分于一役&&&
今年是赤壁之战1800周年。1800年前的公元208年,冬十一月,孙刘联军在赤壁之战中大败曹军。此战决定了当时中国的政治格局,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历史基础。
曹操在公元200年指挥了官渡大捷,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之一。而赤壁之战,同样也是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胜利者却成了失败者,历史便是如此吊诡。
曹操自公元184年讨伐黄巾军起家,基本统一北方后,在玄武池训练水兵,并对可能动乱的关中地区采取措施。随即于公元208年七月,出兵十多万南征荆州,欲一统南北。
当时南方的主要割据势力是东吴的孙权,占据扬州等六郡,拥有精兵数万;加之长江天险,易守难攻,成为曹操的东南劲敌。孙权此时已自江东统军攻克夏口(今武汉境),打开了西入荆州的门户,正相机吞并荆、益二州,欲图向北发展。
另一割据势力刘表,占有荆州两湖广大地区。当时刘备还不成气候,起初依附袁绍;“官渡之战”袁绍败于曹操之后,再投刘表;屯兵新野、樊城,趁机扩充军队,网罗人才。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春,经“三顾茅庐”得到诸葛亮的辅佐。依其隆中对策,先占荆、益二州,再联合孙权共图中原,并在樊城大练水陆军。
建安十三年秋七月,曹操开始南征。他采用尚书令荀彧之计,领大军直出叶县、宛城(今河南南阳),另遣轻骑袭襄阳(今属湖北)。八月,刘表病亡,曹军放慢进军速度,施加军威,欲不战而得荆州。此时孙权派鲁肃以吊丧为名,往观形势,拉拢刘备,团结刘表旧将,共同对付曹操。鲁肃在途中得知曹操进军荆州的消息,昼夜兼程赶往襄阳。刘表次子刘琮继任荆州牧,遣使投降曹操,开城门迎接曹军。正加紧迎敌的刘备得知刘琮投降时,曹军已过了宛城。
刘备为避曹军锐气,与诸葛亮、徐庶等带领十余万军民仓促南撤,退向战略要地江陵(今属湖北荆沙),并令关羽率万余水兵顺汉水、溯江水会师。刘备行至当阳长坂,与鲁肃相见,接受其劝说,向东南汉水方向撤退,和自汉水东下的关羽水军会合,并与刘表长子江夏太守刘琦一万余人联军退至夏口(今湖北武汉汉口),图谋联合孙权抗击曹操。
刘备遣诸葛亮随肃往东吴共谋抗曹之计。诸葛亮到得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孙权已接到曹操的威胁书信,信上说:“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孙权不愿以“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曹操,又顾虑孙刘联军不能与曹军相匹敌。孙权部下以鲁肃为代表的主战派和以张昭为首的主和派也展开了激烈争辩。诸葛亮为孙权分析敌我双方的利弊:“豫州(刘备)军虽败于长坂,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刘琦江夏战士亦不下万人。”他指出,第一,曹操劳师远征,士卒疲惫;第二,北人“不习水战”;第三,荆州之民尚未心服曹操。诸葛亮的结论是,如果孙刘联合,定可取胜。
鲁肃再用激将法进言,说服了孙权,同时劝孙权立即把周瑜从鄱阳(今江西鄱阳东北)召回。周瑜支持诸葛亮和鲁肃的意见,分析了曹军的弱点:第一,曹军疲惫不堪;第二,“又今盛寒,马无藁草”;第三,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曹操后患。来自中原的曹军,不过十五六万;刘表新降的七八万人,人心并不向曹。孙权增强了联刘抗曹取胜的信心,遂命周瑜和程普为左右都督,鲁肃为赞军校尉。周瑜率精锐部队三万人,沿江而上至夏口,与刘备统军的两万多人会合,共同抗曹。
曹操此次对东吴志在必得,根本没把对手周瑜放在眼里。没想到这位取得过官渡大捷的英雄,却在赤壁碰壁。小说《三国演义》里说,曹操一方兵力“马步水军共八十三万,诈称一百万”,自然属于虚夸,史书对此语焉不详。后人统计考证,其实曹军兵力当在20万左右。除去曹操本队,还包括自汉水出征的北路军,即由护军都督赵俨、奋威将军程昱统率的于禁、张辽、张郃、朱灵、乐进、路招、冯楷、文聘七路,外加夏侯渊的运粮部队。
建安十三年十月十日中午,曹操大军与孙刘联军在赤壁遭遇,两方水军在江中激战。曹军新编及新附荆州水军,战斗力较弱,初战不利。曹操率败兵在长江北岸乌林扎下水寨,欲待冬季后,来春再图进取之计。孙刘联军亦扎南岸,周瑜则把战船停靠在南岸赤壁一侧,与曹军隔江对峙。
北兵过不惯船上生活,曹操正忧虑时,手下谋臣庞统献计:将大小船只“互相搭配,或三十、五十为一排,首尾用铁环锁上,任他潮水上下,仍安宁平稳。”曹操采纳意见,果见战舰平稳,士卒可在其上跃马抡枪,高兴非常。
周瑜部将黄盖建议采用火攻战术以败曹军:“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然观操军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周瑜采纳了黄盖的建议,并决定让黄盖诈降以接近曹操战船。黄准备了十艘蒙冲斗舰,满载芦苇、茅草,灌进油脂,用布幔罩住,插上与曹操约定的旌旗。
时值隆冬,多刮北风。但按气象规律,几日严寒过后,常见晴暖,风向亦变为东南。建安十三年十一月十二日甲子日(公元208年12月7日),晴空风暖。傍晚时分,南风起,及至午夜风急。黄盖乘准备好的船舰出发,顺风驶向曹船。至曹军水寨前二里许,指火为号,各船上士卒齐呼:
“降焉”!谁料,二十余艘火船冲进曹军水寨,火趁风威、风助火势,顿时烟焰张天。曹军人马烧死、溺死者无数。熊熊火光映红了南岸的石壁,“赤壁山”由此得名。
南岸的孙军主力船队乘机擂鼓前进,刘备也同时自蜀山向乌林进发。盟军横渡长江,大败曹军。曹操见败局已定无法挽救,当即自焚余船,引军退走。周瑜、刘备率部水陆并进,曹操沿华容小道(今湖北监利北),向江陵方向退却,幸得张辽、许诸等接应,才得脱险。至江陵城下,曹操恐后方不稳,自还北方,留曹仁、徐晃守江陵,满宠驻当阳。
《mangazine|名牌》杂志内容精彩呈现,感谢您的关注,更多信息请浏览名牌网站。
强弩损于疾疫
&& 《三国志》里记载了曹操写给孙权的一封信,信中谈到自己在赤壁之战中失利的原因,“赤壁之役,值有疾病,孤烧船自退,横使周瑜获此虚名。”曹操说那把大火是他“烧船自退”,当然只是掩饰之辞。不过当时曹军遭遇疾病,确是实情。这也是战略战术之外,曹军大败的重要客观原因。
据历史学家考证,赤壁之战始于冬天,曹军转徙东吴之地进行训练却是在秋季,正是血吸虫病的传播季节。历史上的云梦大泽,是钉螺的大本营。一条血吸虫进入钉螺体内,经过一两个月就能生出成千上万条尾蚴。人接触了这种充满血吸虫幼虫的“疫水”,就会得病。曹军战前染上此病,经过一个月的潜伏期发病了,致使大战时疲病交加,不堪一击。
&&&&为什么同在一个战场的孙刘联军却没有染上血吸虫病呢?这是因为,他们长期在血吸虫病流行的疫区生活,体内有了一定的免疫力。而且,即使感染,急性发作期一过,特别严重者便已死亡。曹军大部分是北方人,从非血吸虫疫区来,体内没有抗体,所以很容易染上血吸虫病。《三国志》裴松之有注:“赤壁之败,盖有运数。实由疾疫大兴,以损凌厉之锋。”
赤壁战前,曹操的优势是非常大的:第一,曹操“挟天子令诸侯”,诸侯在道义上难与争锋;第二,曹操以新胜之军南下,其气自盛;第三,兵力数倍于孙、刘两家。既然如此,孙刘联军的战绩更显辉煌。此战,孙刘军扬水战之长,巧施火攻,可算中国历史上果断、以少胜多的战例典范。此役之后,曹操退回北方,再未有机会如此大规模地南下荆州,从此失去了短时间内统一全国的可能性。
赤壁大战后,周瑜与曹仁等隔江对峙,不久便大破曹军。刘备回师夏口,溯汉江迂回至曹仁后方。次年,曹仁被迫撤退。孙权继续与刘备联盟。刘备乘势取得荆州大部,包括武陵、长沙、桂阳、零陵四郡,稍后再得刘璋的益州。孙权则据有江东,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割据局面至此形成。
《mangazine|名牌》杂志内容精彩呈现,感谢您的关注,更多信息请浏览名牌网站。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分享本文到:
在微信上关注24楼影院
movie24luo
1800年前,孙刘联军在赤壁大败曹军,此役决定了其后三国鼎立的政治格局。唐代李商隐过赤壁古战场时留有诗句:&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东风与便的是周瑜,明代小说《三国演义》造出的神&&诸葛亮,当时只能算是刘备临时派驻东吴的军事观察员。赤壁那一场惊天动地的大火,其实是周瑜与曹操之间的战争。
东风不与周郎便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这是唐代诗人李商隐途经赤壁(今湖北省武昌县西南赤矶山)古战场,有感于三国英雄的成败写下的著名诗篇。
李商隐假设,如果这次东风不与周郎方便,那么东吴两位美女&&大乔和小乔,就会被曹操抢了去消受了。他说&东风不与周郎便&,而非&东风不与孔明便&,那是因为唐宋时代评价三国,尚不以蜀汉为正统。后世受明代小说《三国演义》影响,诸葛亮成了高瞻远瞩、指挥若定的统帅,草船借箭、借东风、智激周瑜、舌战群儒,如是桥段都是虚构,造就了一个神,周瑜却成了小肚鸡肠之人。吴宇森执导的电影《赤壁》,在这点上没有依据小说《三国演义》,而是做了更为接近史实的还原。
赤壁之战,对垒双方是曹军和东吴。诸葛亮大概只能算是刘备临时派驻东吴的军事观察员,真正掌握大局的是周瑜。赤壁那一场惊天动地的大火,其实是周瑜与曹操之间的战争。
天下三分于一役
今年是赤壁之战1800周年。1800年前的公元208年,冬十一月,孙刘联军在赤壁之战中大败曹军。此战决定了当时中国的政治格局,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历史基础。
曹操在公元200年指挥了官渡大捷,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之一。而赤壁之战,同样也是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胜利者却成了失败者,历史便是如此吊诡。
曹操自公元184年讨伐黄巾军起家,基本统一北方后,在玄武池训练水兵,并对可能动乱的关中地区采取措施。随即于公元208年七月,出兵十多万南征荆州,欲一统南北。
当时南方的主要割据势力是东吴的孙权,占据扬州等六郡,拥有精兵数万;加之长江天险,易守难攻,成为曹操的东南劲敌。孙权此时已自江东统军攻克夏口(今武汉境),打开了西入荆州的门户,正相机吞并荆、益二州,欲图向北发展。
另一割据势力刘表,占有荆州两湖广大地区。当时刘备还不成气候,起初依附袁绍;&官渡之战&袁绍败于曹操之后,再投刘表;屯兵新野、樊城,趁机扩充军队,网罗人才。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春,经&三顾茅庐&得到诸葛亮的辅佐。依其隆中对策,先占荆、益二州,再联合孙权共图中原,并在樊城大练水陆军。
建安十三年秋七月,曹操开始南征。他采用尚书令荀彧之计,领大军直出叶县、宛城(今河南南阳),另遣轻骑袭襄阳(今属湖北)。八月,刘表病亡,曹军放慢进军速度,施加军威,欲不战而得荆州。此时孙权派鲁肃以吊丧为名,往观形势,拉拢刘备,团结刘表旧将,共同对付曹操。鲁肃在途中得知曹操进军荆州的消息,昼夜兼程赶往襄阳。刘表次子刘琮继任荆州牧,遣使投降曹操,开城门迎接曹军。正加紧迎敌的刘备得知刘琮投降时,曹军已过了宛城。
刘备为避曹军锐气,与诸葛亮、徐庶等带领十余万军民仓促南撤,退向战略要地江陵(今属湖北荆沙),并令关羽率万余水兵顺汉水、溯江水会师。刘备行至当阳长坂,与鲁肃相见,接受其劝说,向东南汉水方向撤退,和自汉水东下的关羽水军会合,并与刘表长子江夏太守刘琦一万余人联军退至夏口(今湖北武汉汉口),图谋联合孙权抗击曹操。
刘备遣诸葛亮随肃往东吴共谋抗曹之计。诸葛亮到得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孙权已接到曹操的威胁书信,信上说:&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孙权不愿以&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曹操,又顾虑孙刘联军不能与曹军相匹敌。孙权部下以鲁肃为代表的主战派和以张昭为首的主和派也展开了激烈争辩。诸葛亮为孙权分析敌我双方的利弊:&豫州(刘备)军虽败于长坂,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刘琦江夏战士亦不下万人。&他指出,第一,曹操劳师远征,士卒疲惫;第二,北人&不习水战&;第三,荆州之民尚未心服曹操。诸葛亮的结论是,如果孙刘联合,定可取胜。
鲁肃再用激将法进言,说服了孙权,同时劝孙权立即把周瑜从鄱阳(今江西鄱阳东北)召回。周瑜支持诸葛亮和鲁肃的意见,分析了曹军的弱点:第一,曹军疲惫不堪;第二,&又今盛寒,马无藁草&;第三,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曹操后患。来自中原的曹军,不过十五六万;刘表新降的七八万人,人心并不向曹。孙权增强了联刘抗曹取胜的信心,遂命周瑜和程普为左右都督,鲁肃为赞军校尉。周瑜率精锐部队三万人, 沿江而上至夏口,与刘备统军的两万多人会合,共同抗曹。
曹操此次对东吴志在必得,根本没把对手周瑜放在眼里。没想到这位取得过官渡大捷的英雄,却在赤壁碰壁。小说《三国演义》里说,曹操一方兵力&马步水军共八十三万,诈称一百万&,自然属于虚夸,史书对此语焉不详。后人统计考证,其实曹军兵力当在20万左右。除去曹操本队,还包括自汉水出征的北路军,即由护军都督赵俨、奋威将军程昱统率的于禁、张辽、张郃、朱灵、乐进、路招、冯楷、文聘七路,外加夏侯渊的运粮部队。
建安十三年十月十日中午,曹操大军与孙刘联军在赤壁遭遇,两方水军在江中激战。曹军新编及新附荆州水军,战斗力较弱,初战不利。曹操率败兵在长江北岸乌林扎下水寨,欲待冬季后,来春再图进取之计。孙刘联军亦扎南岸,周瑜则把战船停靠在南岸赤壁一侧,与曹军隔江对峙。
北兵过不惯船上生活,曹操正忧虑时,手下谋臣庞统献计:将大小船只&互相搭配,或三十、五十为一排,首尾用铁环锁上,任他潮水上下,仍安宁平稳。&曹操采纳意见,果见战舰平稳,士卒可在其上跃马抡枪,高兴非常。
周瑜部将黄盖建议采用火攻战术以败曹军:&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然观操军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周瑜采纳了黄盖的建议,并决定让黄盖诈降以接近曹操战船。黄准备了十艘蒙冲斗舰,满载芦苇、茅草,灌进油脂,用布幔罩住,插上与曹操约定的旌旗。
时值隆冬,多刮北风。但按气象规律,几日严寒过后,常见晴暖,风向亦变为东南。建安十三年十一月十二日甲子日(公元208年12月7日),晴空风暖。傍晚时分,南风起,及至午夜风急。黄盖乘准备好的船舰出发,顺风驶向曹船。至曹军水寨前二里许,指火为号,各船上士卒齐呼: &降焉&!谁料,二十余艘火船冲进曹军水寨,火趁风威、风助火势,顿时烟焰张天。曹军人马烧死、溺死者无数。熊熊火光映红了南岸的石壁,&赤壁山&由此得名。
南岸的孙军主力船队乘机擂鼓前进,刘备也同时自蜀山向乌林进发。盟军横渡长江,大败曹军。曹操见败局已定无法挽救,当即自焚余船,引军退走。周瑜、刘备率部水陆并进,曹操沿华容小道(今湖北监利北),向江陵方向退却,幸得张辽、许诸等接应,才得脱险。至江陵城下,曹操恐后方不稳,自还北方,留曹仁、徐晃守江陵,满宠驻当阳。
强弩损于疾疫
《三国志》里记载了曹操写给孙权的一封信,信中谈到自己在赤壁之战中失利的原因,&赤壁之役,值有疾病,孤烧船自退,横使周瑜获此虚名。&曹操说那把大火是他&烧船自退&,当然只是掩饰之辞。不过当时曹军遭遇疾病,确是实情。这也是战略战术之外,曹军大败的重要客观原因。
据历史学家考证,赤壁之战始于冬天,曹军转徙东吴之地进行训练却是在秋季,正是血吸虫病的传播季节。历史上的云梦大泽,是钉螺的大本营。一条血吸虫进入钉螺体内,经过一两个月就能生出成千上万条尾蚴。人接触了这种充满血吸虫幼虫的&疫水&,就会得病。曹军战前染上此病,经过一个月的潜伏期发病了,致使大战时疲病交加,不堪一击。
为什么同在一个战场的孙刘联军却没有染上血吸虫病呢?这是因为,他们长期在血吸虫病流行的疫区生活,体内有了一定的免疫力。而且,即使感染,急性发作期一过,特别严重者便已死亡。曹军大部分是北方人,从非血吸虫疫区来,体内没有抗体,所以很容易染上血吸虫病。《三国志》裴松之有注:&赤壁之败,盖有运数。实由疾疫大兴,以损凌厉之锋。&
赤壁战前,曹操的优势是非常大的:第一,曹操&挟天子令诸侯&,诸侯在道义上难与争锋;第二,曹操以新胜之军南下,其气自盛;第三,兵力数倍于孙、刘两家。既然如此,孙刘联军的战绩更显辉煌。此战,孙刘军扬水战之长,巧施火攻,可算中国历史上果断、以少胜多的战例典范。此役之后,曹操退回北方,再未有机会如此大规模地南下荆州,从此失去了短时间内统一全国的可能性。
赤壁大战后,周瑜与曹仁等隔江对峙,不久便大破曹军。刘备回师夏口,溯汉江迂回至曹仁后方。次年,曹仁被迫撤退。孙权继续与刘备联盟。刘备乘势取得荆州大部,包括武陵、长沙、桂阳、零陵四郡,稍后再得刘璋的益州。孙权则据有江东,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割据局面至此形成。
上一页1下一页
拍《赤壁》的困难之多,是吴宇森没有想到的。周润发辞演,预算超支……为拍这部电影,吴宇森的血...}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赤壁大战文言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