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临沂高速铁路路的建设和超级都市区的形成与发展都有怎样的联系

的个人文集――八斗文学
的个人文集
文集访问量:
&您现在的位置是: &
&|&[]&[]&[]&[]&
|||||
八斗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号
本站作品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0.00
Copyright & www.8dou.net All rights Reserved金华—义乌都市区核心城市聚合发展课题研究报告
发布日期:
浏览次数:
1.1 背景解读
1.1.1 城市群为主导的空间格局&&核心城市作用突显
城市群核心区域的主要功能决定其在全球城市网络中的地位
城市群竞争力的大小,与城市群的经济规模存在一定的关系,城市群的规模越大,其竞争力也越强,然而,一个城市群在全球经济体系中的地位不仅取决于其规模的大小,更多的是取决于其核心城市在全球城市网络体系中的地位,取决于其在全球生产网络中的功能。
一个城市群其核心城市与全球生产网络连接越便捷,其承担的功能层次越高,其所处的地位也就越高,一个对全球生产网络具有命令、控制、支配和管理功能的核心城市所在的城市群,无论其规模大小,其在全球的地位和作用必然超过那些只具备执行、生产等功能的城市群。例如韩国首尔都市圈其规模远远超过巴黎都市圈,接近伦敦都市圈,但由于其核心城市首尔的作用远远低于巴黎和伦敦,其在世界城市网络中的地位也低于巴黎和伦敦。而我国的长三角城市群其人口和经济规模也比荷兰的兰斯塔德城市群要大,也比法兰克福-莱茵美茵都市圈大,但由于其核心城市上海与兰斯塔德城市群的核心阿姆斯特丹,以及莱茵美茵的核心法兰克福相比控制和管理功能相对落后,其在世界城市网络体系中的地位也相对较低。
因此,推进金华-义乌聚合发展,做强都市区核心城市,有助于浙中城市群在激烈的国际、国内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专业型城市区域在全球城市网络地位显现&&义乌国际小商品贸易中心
一些满足专业化要求的城市以其专业功能链接进全球城市网络。这一过程与以往全球城市形成过程的最大不同在于,专业化、特色化与节点性、创新性的重要性大大提升,城市规模与综合实力不再是决定性的因素。不再仅仅局限于伦敦、纽约、东京、香港、北京、上海等这些巨型、高端的城市,广大的中小城市甚至是小城镇都有成为全球性城市的可能,例如义乌国际小商品贸易中心。
一带一路:14省市构成3条丝路,与浙江关系密切的主要有海上新丝路和陆上新丝路;全球增长最快的20条贸易线()中有10条与中国有关:
(1)增速最快的四条线分别为中国&泰国、中国&南非、中国&印度尼西亚以及中国&巴西,7年来贸易增幅超过30%;
(2)中国&泰国和中国&印度的贸易线在陆上新丝路上;
(3)中国&南非、中国&印度尼西亚和中国&印度的贸易线在海上新丝路上。
义乌作为&海上丝路&和&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支撑点,其重要作用不可替代。此外,义乌市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将进一步强化义乌的国际小商品贸易中心的地位,进而进一步整合金义都市区的资源,形成有专业特色的国际贸易 中心。
我国各级城市群发展势头迅猛,金义都市区面临巨大的争压力
就国内而言,城市群发展也方兴未艾,国内以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三大城市群为第一层次,各个省区也都提出自己的城市群或都市圈发展规划,如武汉都市圈、长株潭城市群、海峡西岸城镇群、成渝大都市区、中原城市群、沈(阳)-抚(顺)一体化、西(安)-咸阳一体化、山东半岛城市群等,这些省区都试图以中心城市为核,周边城镇群为网汲取区域资源,构筑整体竞争力,在竞争中赢得主动和优势。
金义都市区所处的长三角区域是国家最为发达的经济区域之一,城市间产业分工协作密切,区域性基础设施条件优越,这些均为金义都市区的发展壮大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另一方面,在长三角城市群区域内已形成了南京都市圈、苏锡常都市圈、环杭州湾城市群、温台城市群和金衢丽城市群等多个都市圈、城市群体系。金义都市区作为浙中城市群乃至未来的金衢丽城市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规模、经济水平和城市群发育程度上都处于相对落后的地位,区域竞争的加剧亟需金义都市区整合城市群资源,强化协作,形成合力,在激烈的国际、国内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金义都市区在长三角城市群的地位:
长三角城市群内浙西南城镇片的亚都市区;
连接我国东部和中部区域的节点城市;
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内特具特色的国际小商品贸易中心和特色制造业基地。
1.1.2 《浙中城市群规划》实施以来的变化情况&&核心城市初具雏形
《浙中城市群规划()》于2008年启动编制,2011年6月经省政府批复实施,已经成为浙中地区发展的重要指导方略。
期间,浙中地区的经济社会状况和外部环境都发生了较大变化,出现了影响浙中城市群发展和规划实施的新因素和新条件。因此,对《浙中城市群规划》的实施情况进行必要的评估和总结,有利于更好地分析金华-义乌核心城市聚合发展的外部推力和内部动因。
核心培育空间战略得到较好贯彻
(1)2011年3月,国务院正式批复《浙江省义乌市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总体方案》。
(2)2011年,成立了金华新兴产业集聚区管理委员会和义乌商贸服务业集聚区管理委员会。
(3)2012年初规划建设金义都市新区。2012年7月,&规划建设金义都市新区&被写入《浙江省深入推进新型城市化纲要》。
(4) 2013年10月,金华市委、市政府决定将金华经济技术开发区与金西经济开发区成建制整合。
(5)2014年5月,金华新兴产业集聚区开展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服务试点工作。
聚合发展经济基础:金华-义乌GDP总量占据全市一半
年,金华、义乌两市的GDP总量从815.6亿元增长至1454.8亿元,年均增长率12.78%,略高于市域12.67%的年均增长率;金华和义乌的GDP占全市比重由48.60%提高到49.17%。
2013年,金华和义乌二产GDP占全市比重达41.94%,三产GDP比重达57.83%,金义主轴线经济地位突出,构成了两市聚合发展的经济基础。
聚合发展空间基础:金华-义乌建设空间相向拓展
从金华、义乌两市的城市变迁历史来看,两市的城市建设空间呈现相向发展的态势,具备聚合发展的有利条件。
聚合发展社会基础:金华-义乌城市化快速推进
从常住人口规模来看,2013年金华、义乌两市常住人口为233.7万人,占全市人口的比重为43.1%,如果按照管理服务人口计算将超过50%(2012年义乌市管理服务人口为191万人)。
从城镇人口规模和城市化率来看,2013年金华、义乌两市城镇人口为174.5万人,占全市城镇人口的比重为49.1%;两市城市化率达到75.1%,超过全市平均城市化率10个百分点,也是全市仅有的两个城市化率超过70%的城市。
聚合发展交通基础:金华-义乌客货流量巨大
全市交通运输体系中,公路运输是绝对主体,无论是客运还是货运均占到总运输量的95%以上。而其中金华-义乌客货运量巨大,支撑了全市半数以上的经济、人口往来。2013年,两市公路客运量占全市比重达60%,货运量比重达46%。
此外,根据都市区居民跨乡镇出行调查扩样显示,金华市-义乌市、东阳市-义乌市、金华市-兰溪市,即金义、义东、金兰三个主流向明显,基本形成由兰溪市-金华市-义乌市-东阳市组成的&金兰义东&交通廊道,其中金义交通流量最高。
1.2 规划总则
1.2.1 研究范围
本专题研究的重点区域是金华和义乌,范围包括金东区、婺城区和义乌市,总面积为3154.11平方公里。
1.2.2 研究期限
本专题研究期限为2014~2030年,其中近期为年。
1.2.3 研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及其他有关法律;
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及其他有关国家规范标准;
3.《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
4.《长江三角洲区域规划》;
5.《浙江省城乡规划条例》;
6.《浙江省城镇体系规划(2011&2020年)》;
7.《浙中城市群规划(2008&2020年)》;
8.《浙江省主体功能区规划》;
9.《浙江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10.《浙江省深入推进新型城市化纲要》(浙委[2012]96号);
11.《中共浙江省委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城市化的实施意见》(浙委[2014]16号);
12. 国家、省和有关市、县(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13. 金华市第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的《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决议》
1.2.4 概念辨析
聚合发展& &同城化
&聚合发展&概念解析
&聚合发展&这个词为本项目所独用,以往规划中尚未出现,在百度百科中,&聚合&词面意思为&分散的聚集到一起&。可见&聚合发展&这个词表述的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运用到本次规划中应理解为&金华、义乌两市从分散独立发展走向整合一体发展的动态过程&。
&同城化&概念解析
同城化是指两个或以上城市因地域相邻、经济和社会发展要素紧密联系,具有空间接近、功能关联、交通便利、认同感强的特性,通过城市间经济要素的共同配置,使城市间在产业定位、基础设施建设、土地开发和政府管理上形成高度协调和统一的机制,使市民弱化属地意识、共享城市化所带来的发展成果的现象。其本质是城镇密集区域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阶段,是两市(或多市)在经济、社会、环境、空间等方面的一体化建设,构建联合大都市区的过程。
概括起来就是,同城化是一个&城市-区域&发展一体化概念,是相邻城市借由统一的协作规划、协同运行、协调发展,实现其功能放大,以使相邻城市的居民形成一种有如生活在同一城市的社会生活感受的城市整合发展过程。
作为一个过程性概念,同城化受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城市与区域交通形式、城镇体系发育程度以及各城市间同城意愿及政策推动等的综合作用,表现出显著的阶段性特征,大致划分为雏形期、融合期、协调期、同城期等4个阶段,其基本特征以及相应的发展重点和目标如下表所示。
同城化阶段特征
根据金华、义乌目前的发展情况可以看出,两市正处于同城化的第二阶段&&融合期阶段,近期聚合发展的重点是跨界培育的新生长点&&金义都市新区,以推进功能、空间、设施、生态、服务的全面一体化建设,为远期实现两市的整体同城化奠定基础。
1.2.5 研究目的
城市空间已呈连绵发展态势
随着城市服务功能的完善和城际交通的改善,金华-金义都市新区-义乌都市功能带已经出局规模,&空间同城&的基础和国内大多数同城化实践案例相比,具有天然的同城基础和一体化优势。
一体化和同城化策略方向基本明确
经过近几年较为深入的&同城化&主题探讨,对加快推进&金华-义乌都市区核心城市&聚合建设以及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的重要意义有了一定的共识,并系统提出了&基础设施一体化、产业发展一体化、区域市场一体化、社会事业一体化、环境保护一体化&等同城化策略体系。
相关同城化项目已经陆续开展
如金华和义乌共同建设的金义都市新区,在规划、项目、交通、设施、政策等方面进行全面对接。
1.2.6 研究重点
本次规划的重点如下:
(1)基于区域背景和现状情况,充分挖掘与总结金华-义乌两个核心城市发展的特征与特色价值,分析与识别两大核心城市聚合发展的难点以及互补式发展的核心资源与基点,夯实都市区核心城市聚合发展的策略基础。
(2)通过国内外相关案例借鉴,在金华、义乌已经开展的系列项目及规划的基础上,高度总结概括未来都市区核心城市聚合发展的战略蓝图,探索推进金华-义乌都市区核心城市聚合发展的特色化路径与模式。
(3)充分整合对接近年来编制的浙中城市群规划、绿道与旅游一体化规划、金义都市新区规划、综合交通规划、轨道交通规划等规划,综合制定空间、产业、公共设施、交通、生态、体制等核心城市聚合发展策略,同时提出一系列行动计划作为近期建设的推进策略与核心抓手。
2 难点聚焦
2.1 问题与挑战
挑战1:金华、义乌城市规模小,中心薄弱,与杭宁温三大都市区有较大差距
金华-义乌都市区在城市规模、经济水平和发育程度上,相对于杭、宁、温都市区处于落后地位。
金华、义乌首位度不高,目前呈现弱市(金华)强县、弱中心、多中心的基本格局,中心凝聚力不强,不存在杭、宁、温三大都市区中心城市那样的单一强中心。
因此,推进金华-义乌聚合发展,做强都市区核心城市,有助于浙中城市群在激烈的国际、国内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挑战2:金华、义乌功能各有侧重,独自无法承担都市区核心城市的区域辐射作用
金华:面临活力不足瓶颈。金华起点高,但活力小。作为浙中城市群的行政、文化、教育、科技、信息、交通中心和经济中心,拥有目前金华地区最完善、最发达的金融和保险体系,生活性服务行业发达。但经济总量较小、就业机会较少、人口规模不足,经济活力欠缺。
义乌:面临转型升级瓶颈。义乌实力强,但起点低。在批发和零售业、租赁、金融业和商务服务业等生产性服务业领域较强,商贸服务功能为周边县市提供了较好的发展平台。但产业层次低、人力素质低、城市品质低形成了低端路径锁定,未来发展亟需突破此项锁定。
因此,推动金华-义乌的聚合发展,能够有效促进金义双城功能的协同互补,塑造强化都市区的核心,增强核心城市的辐射能力,对于提升都市区的凝聚力和竞争力有重大作用。
挑战3:金义支柱产业自成体系,联系不强;产业空间散布,较难整合
从产业结构层次上看,金华市区形成了以汽摩配、医药化工、电动工具等为支柱产业的,产业层次与技术含量相对较高,以集群化方式生产的产业体系;而义乌市则形成了以小商品市场交易和小商品生产(十大特色产业:饰品、无缝织造、工艺品、服装、拉链、袜业、印刷包装、玩具、化妆品、纺织业)为支柱的,产业层次与技术含量较低,以中小微企业为主的产业体系。两市产业自成体系,产业间关联度较低,相互间分工协作较少,缺乏集聚合作基础。
从产业空间布局上看,金华、义乌两市的产业园区建设,功能缺乏整合,存在两个突出问题,一是产业分布分散,缺少辐射能力强的产业集聚核心区,导致产业规模、产出水平低下;二是产业空间联系弱,产业区之间缺乏便捷的交通、信息联系和必要的合作体制,导致各产业区各自为政现象突出,不能充分发挥出产业区的整体功能。
挑战4:金、义双城空间距离远,交通方式单一,同城发展、聚合发展的动力不足
金华市中心到义乌市中心的直线距离约为50公里左右,按此计算两市的通勤约需1-1.5小时左右(义乌到杭州的公路交通约2小时,轨道交通时间约1小时)。这个距离对于金华、义乌这种尺度的城市而言,同城发展的动力明显不足。
两主城之间的交通体系相对较为单一,城际出行仍以机动车为主的道路交通为主导,公路运输占到总运输量的95%以上,符合城际快速可达需求的公共客运体系相对薄弱,高效轴线的构建交通方式单一,难以支撑高效的金义聚合发展。
金义都市新区位于金华、义乌两市中间,距离两市的通勤距离均在半小时通勤圈内,地位优越,能起到连接纽带的作用,是推动金华-义乌聚合发展的关键节点。
挑战5:公共设施与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城市服务水平和城市品质有待提升
总体而言,金华公共设施、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较好,而义乌公共设施、基础设施的建设则严重滞后于产业经济发展,致使核心城市人居环境、生态环境品质难以快速提升,产业经济发展缺乏可持续性,也难以吸引到更多的投资和高素质人才。在设施结构上,生产性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供应较充分,公益性和环境基础设施极为缺乏,致使设施结构失衡严重,不利于社会经济和自然的和谐发展。
义乌城市服务呈现小型店铺多,大型零售设施少;传统商业业态多,现代商业业态少的特征。全市现有较大规模的零售网点仅有6个,而购物与休闲、文体等相结合的现代化的大型商贸设施基本空白。从教育设施上看,义乌省重点高中仅义乌中学一家。从卫生设施上看,三甲医院仅义乌中医医院一家,且还是专科医院。从居住品质上看,义乌门店、仓储、办公、居住功能混杂,缺乏绿化空间,居住环境与质量较差。
2.2 优势与机遇
机遇1:国家、省均提出扩大做强中心城市,为金义聚合发展带来新机遇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年)》中明确提出要增强中心城市辐射带动功能。内陆中心城市要加大开发开放力度,健全以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为主的产业体系,提升要素集聚、科技创新、高端服务能力,发挥规模效应和带动效应。
浙江省也提出要重视区域中心城市的发展,做强中心城市,增强集聚辐射能力,扩大竞争能力,提升综合实力和地位。2013年绍兴市撤销绍兴县、上虞市设区后,绍兴市区面积达到2800多平方公里,超过宁波(2400平方公里),仅次于杭州(3080平方公里),是温州(1187平方公里)的两倍多,一举跃为浙江省市区面积第二大的城市,有力的推动了绍兴的发展。
国家、省提出的扩大做强中心城市的目标及相关要求,给金华-义乌都市区核心城市的聚合发展带来了新机遇。金华应把握这一历史机遇,做强中心城市,通过&扩区并县&、&市管县&等措施,推进金华同城圈和义乌同城圈的形成。
机遇2:金华、义乌国家级试点城市工作的展开,有助于两市聚合发展的推进
2011年,国务院批复《浙江省义乌市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总体方案》(国函〔2011〕22号),提出提升义乌在国际贸易中的战略地位,使义乌成为转变外贸发展方式示范区、带动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基地、世界领先的国际小商品贸易中心和宜商宜居宜游的国际商贸名城。
2013年,义乌被联合国亚太经社会列为国际陆港城市。海关总署、财政部、税务总局、外汇管理局联合发文,批准义乌保税物流中心项目(B型,浙江省继宁波、杭州获批后的第3个保税物流中心)。义乌市保税物流中心将以进出口贸易和转口贸易、国际物流配送、国际保税仓储等功能为支撑,成为联接国内国外两个市场的物流集结点、国际物流转换枢纽,为把义乌打造成以日用消费品为特色的进口、转口商品展示交易及物流集散基地奠定基础。
2014年,海关总署批复金华开展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服务试点工作(署科函[号),金华成为继杭州、宁波后,浙江省又一个开展跨境贸易电子商务实质性运作的城市,这将为金华打造省内领先、全国一流的电子商务新城打下坚实的基础。
2014年,国家商务部、财政部批复金华启动开展现代服务业综合试点,金华成为全国现代服务业综合试点城市中唯一的地级市。金华将大力发展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等生产性服务业,打造现代服务业发展高地,形成一批主导产业突出、服务功能强、辐射范围广的现代服务业集聚示范重点区域,打造一批成长性好、发展潜力大的现代服务业重点领域,建设一批具有示范性、创新性、带动性、公益性的现代服务业重点项目,在浙江乃至全国服务业发展中起到引领和示范作用。
机遇3:金华与义乌具有较强的资源互补性,是两市聚合发展的基础条件
土地资源:义乌市土地资源紧张,当前工业用地指标不足,已经出现了&有项目而无土地&、&有土地而无建设用地&的窘况,不利于转型升级。义东北-浦江方向腹地较为狭窄,且衔接的浦江县城市层级不够,因此不是产业用地转型拓展的最佳地区。而金华腹地广阔,土地指标宽松,其金东区拥有相对廉价的土地资源,能够提供大量的建设用地用于义乌的产业拓展和转型升级。
水资源:市域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匀,金华市区水资源总量相对较丰富,达18.25亿m3,人均水资源量为1980m3/人;而义乌水资源总量较少,仅为8.20亿m3,人均指标更是全市最低,为1205m3/人。金华能为义乌解决部分供水紧张的问题。
交通资源:义乌拥有目前浙中城市群唯一的机场,并成为国际陆港城市,交通区位优势明显。
软实力资源:义乌知名度高,具有覆盖全国的市场体系,周边县市的制造业需要通过义乌这一平台出口外销;而金华高等教育产业相对发达,能提供相对更多的高素质人才。
生活服务资源:义乌过于注重商贸业的发展,却忽视了城市生活服务业,在教育、卫生、公共管理等公共服务业领域相对较弱,造成消费性服务和公共服务的缺失,而金华在这一方面则较为突出,成为区域内的消费中心。
机遇4:金义都市新区建设已有较好基础,若干重大项目即将启动,将强化金义主轴线的地位与能级
2012年,金华市人民政府下达了《关于加快推进金义都市新区建设的若干意见》文件,提出&一年打基础、三年求突破、五年见实效、十年立新城&的发展目标。
2014年,金华市委市政府下达《金义都市区(浙中城市群)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4-2016年)》文件,提出2016年底前完成金义都市新区的各项基础设施建设。
目前,首批13个总投资142亿元的工业项目和首批11个总投资177亿现代服务业项目已经正式签约,包括金义邮政电子商务示范园、万地城市综合体等项目。
金华已与阿里巴巴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国内最大的电商服务平台&菜鸟&金义电子商务新城&落户金义都市新区,成为阿里集团与全国浙商联盟构筑的首个&新型网络枢纽城市&。
新区现有无水港、尖峰保税仓库两大平台,与海关、商检、外贸企业等共同搭建的政府性公共服务平台基本形成。目前,新区正计划申报综合保税区,前期规划选址工作已完成(预设面积1-2平方公里,投资约10亿),同时充分考虑了金义双城电商、物流产业布局的互补性,将与义乌保税物流中心共同构成综合保税区的&一区两片&模式。
金义都市新区的建设,将极大的强化金义主轴线的地位与能级,未来将与金华市区、义乌共同形成浙中城市群核心区,成为浙江省第四大都市区、全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长三角经济圈南翼的中心城市。
机遇5:区域重大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强化了金义主轴线在城市群中的地位
城市的发展与重大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息息相关。金义都市区(浙中城市群)综合交通规划、轨道交通规划、十二五规划、三年行动计划等规划及文件中均对金华、义乌未来航空港、铁路枢纽以及高速公路网络枢纽的建设提出了要求。这些重大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将强化金义主轴线在城市群中的地位,对于核心城市的聚合发展有重要意义。
航空建设:近期加快义乌机场扩建、拓展航运服务;远景建设浙中干线机场,打造临空经济区。浙中干线机场,有望选址于金东与义乌之间,将极大的推动金义都市新区的建设。
铁路建设:在现有浙赣铁路的基础上,新增杭长客运专线(在建)及杭金衢城际铁路。
轨道交通:规划建设轨道线路共7条轨道,合计250.0 公里,其中金义线,全长78.7 公里。
公路建设:在现有杭金衢高速公路和03省道的基础上,新增两条快速路,其中杭金衢高速公路拓宽工程工可已获国家发改委批复,预计2015年完工。
客运枢纽:依托客运专线和一等铁路站着力打造金华西站、义乌火车站2个一级枢纽,构建与综合交通枢纽相配套的轨道和公交客运枢纽;依托航空和铁路资源,建设义乌机场、金义都市新区2个二级枢纽,配套与之相衔接的轨道、中运量和常规公交系统。
货运枢纽:已开展义乌小商品国内物流中心(城西物流中心)、义乌小商品出口监管中心一期(青口监管中心)的前期工作;金华国际物流园区一期占地209亩已建成投入使用,阿里巴巴、电子商务快递物流区项目正处于前期,预计2017年整体完工;金华浙中物流园项目2013年已开工建设,预计2020年完工;此外,金义都市新区将建设货运物流信息中心,将极大的提升其战略地位。
3 目标定位&&
3.1 规划目标
3.1.1 总体目标(2030年)
聚合金义主轴线,打造辐射能力强、引领产业创新、功能多元化的金义都市区核心区。
提升规模能级
通过金义聚合发展,扩展都市核心区规模,形成功能联系紧密的大都市核心区(本专题仅涉及金、义两城市部分),人口规模达到450万人左右,经济规模达到亿元/年以上。充分发挥规模效应提升发展效率,建成富有活力,与杭-甬-温能级类同的省域中心城市。
推进空间融合
打造30分钟交通圈,形成便利地职住交通体系,形成三片区、多组团生态型都市区核心区。
促进转型升级
通过聚合发展,促进金义产生新需求,新动力,摆脱低端锁定的发展路径(特别是义乌),更好地促进核心区产业、人口、城市空间向高端转型升级,形成现代化、可持续发展的大都市核心区。
协调无序发展
通过聚合发展,在城际间形成统一合力,弥合无序竞争、协调城际矛盾,形成有序、共赢的协作平台和协作机制。
带动周边区域
通过金义聚合发展,形成具有辐射能力的核心区,带动东阳、浦江、兰溪、武义、永康、磐安及周边区域协调发展。
3.2 总体定位
辐射带动浙中区域发展的综合服务核心;
聚合国际小商品贸易中心、国际陆港物流、特色装备制造业、网络经济和文化产业发展的产业集聚区;
推动浙中区域产业转型的创新平台;
浙江中西部门户和交通枢纽;
金义都市区宜居生活区。
3.3 规划理念
聚合发展的本质是为了促进金华与义乌的可持续发展,实现双赢共荣。金华土地指标宽松,为义乌产业拓展和转型升级提供腹地空间;义乌经济发展快速,推动金华焕发活力。
聚合发展不是全方位的聚合,而是要遵循金华、义乌的客观发展现状和市场经济规律,有选择的进行特色化的聚合。如金华、义乌两市的传统产业发展应分别向各自产业链的高端化发展,而新兴创新产业则可向金义都市新区聚合发展;金华、义乌两市都应培育相对完善的区域性综合服务中心,而高等教育产业则可在金华聚合发展。
促进金华、义乌经济、社会、土地使用及生态环境的多元化,区域空间和基础设施留有余地等,划定弹性分区,制定&双圈&与&枢纽&的弹性发展策略等。
聚合发展不是一蹴而就,需要经历&双城同城圈培育&&枢纽城市集聚突破&&核心城市整体同城化&三个阶段。因此,每个阶段任务不同,规划需要针对各阶段使命制定相应的空间策略。
都市区内跨行政区域带来的管辖&分割&导致了区域内机会主义、利己主义、话语权不平等的出现。都市区协同治理成为实现该系统协调与区域合作,促进都市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式,强调发挥各类非政府组织的作用,对政府角色给予重新定位,明确政府在聚合发展中应承担的责任范围。
4.1 空间发展策略
4.1.1 空间聚合模式:双圈特色驱动,枢纽转型突破,金义主轴强化
双圈实施特色驱动,突破低端锁定
&&双圈&即&金华同城圈&和 &义乌同城圈&。&双圈&实施特色化发展战略,在现有产业、功能的基础上突破低端锁定,向高端化发展。其中:
金华同城圈:充分发挥金华市区在区域政治、交通、信息枢纽、现代金融、教育文化和旅游集散方面优势,与兰溪合力打造医药化工、汽摩配等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加强商贸服务、现代物流、电子商务、金融咨询等现代服务业发展,增强城市的区域服务功能。
义乌同城圈:建设全球小商品贸易中心、国际陆港城市和创新活力之都,突破低端制造瓶颈,与浦江、东阳合力培育新兴制造业,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同时培育和完善商贸金融服务功能以及休闲消费服务产业。
枢纽汇聚高新业态,引领转型突破
&&枢纽&即金义都市新区,汇聚两市高端要素资源,打造以高端产业为带动、科研创新为主导、低碳生态的田园型智慧城市,是引领金华-义乌核心城市聚合发展的连接纽带和突破点。
依托城际快速公交,强化金义主轴
依托规划的城际铁路、轨道交通、BRT以及城际快巴等多元化交通方式,打造金华-金义-义乌30分钟通勤圈,并在金义都市新区设置区域性综合站点,强化金义主轴线的空间联系。
4.1.2 时序演绎模式:双城同城圈培育&&枢纽城市集聚突破&&核心城市整体同城化
近期(年)&&双城同城圈培育阶段
聚合发展初级阶段,两市松散缺乏联系。分别以金华、义乌为中心,构筑金华同城圈(纳入兰溪)和义乌同城圈(纳入浦江、东阳),实施双圈特色化发展及双圈驱动战略;金义都市新区建设处于启动准备阶段。
中期(年)&&枢纽城市集聚突破阶段
聚合发展中级阶段,两市关系较为紧密。金义都市新区初具规模,实施枢纽转型突破战略,并将其纳入到金华同城圈和义乌同城圈范围内,作为双圈聚合发展的连接纽带。
远期(年)&&核心城市整体同城化阶段
聚合发展高级阶段,两市形成统一整体。金义都市新区建设基本实现,金华-义乌聚合发展迎来新阶段,金华-金义-义乌形成都市连绵带,实现核心城市的整体同城化。
4.1.3 总体空间结构:构建&一带、两廊、三片&的组团式、生态型都市区核心城市总体结构
指联结金华市区&金义都市新区&义乌市区多个都市片区而形成的紧密联系带状都市区空间,构成金义主轴功能发展的主体空间和金义都市区的核心区域。
指分隔三个都市片区的两条纵向生态廊道(规划绿廊宽度一般在2-4公里,最小不小于1000米),综合承担都市区生态廊道、基础设施廊道、城郊农业、城郊休闲等功能。其中:
1号廊道为避免切割金义都市新区城市空间,将《浙中城市群规划》中原位于金义都市新区范围内的廊道进行调整。规划廊道位于长深高速东侧,西邻金东区、东接金义都市新区,沟通绿心与北部生态屏障。
2号廊道以《义乌市域总体规划》预留的义南生态廊道为基础,沟通绿心与北部生态屏障。
指金华片区、义乌片区和金义都市新区三大都市片区。其中:
金华片区以金华主城为主要城市发展空间,构成都市区西南板块,主要承担核心城市的商业、科教、文化、高等教育等高端服务功能的培育,以及特色先进装备制造等产业集群平台的打造。其高端服务功能辐射浙中城市群。
义乌片区以义乌主城为主要城市发展空间,构成都市区东北板块,主要承担核心区的国际商贸、陆港物流、专业市场等服务功能的培育,以及小商品制造、影视制作等特色优势产业的转型升级。其商贸、市场等服务功能辐射浙中城市群,对接全国乃至全球的商贸创新与标准控制体系。
金义都市新区整合金东、义西南城市发展空间,构成都市区中部板块,主要承担核心区的战略性产业和创新型产业的集聚发展,注重高端健康、生活、商业、金融、办公、休闲等服务功能的培育,以及智慧示范城市的打造。其智慧创新功能服务于整个浙中城市群,并成为接驳区域性智慧创新网络的重要节点。
4.1.4 城镇总体布局:构建各具特色、协作共生、层次分明的网络型城镇布局体系
网络型城镇布局体系一览表
4.1.5 策略分区引导:针对不同阶段和地域特点,划分策略发展区,并提出分级管制措施
策略发展区划定
规划将都市区核心城市划分为区域性生态控制区、智慧转型发展区、高新制造发展区、区域性交通枢纽地区、区域性基础设施廊道、跨界整合协调发展区、战略优先发展区、城镇提升发展区和一般性政策地区等九类政策类型区,实施相对应的政策措施。
策略发展区规划指引
生态红线分级管制
生态红线是个分级管控的体系。根据管控要求强度的不同,将生态红线控制体系划分为禁止区、限制区、警戒区和引导区四级空间管制体系,对九类政策地区实行分级管制,并配套以不同的管控措施。
生态红线分级管制指引
4.1.6 用地布局策略
策略1:空间整合重点区域布局&&金义都市新区空间整合
通过功能聚合策略、空间整合策略、交通复合策略、生态融合策略等聚合发展策略,加速金华、义乌两市的高端要素资源向金东-义西南战略发展区域汇聚,共同培育以田园智城为愿景的金义都市新区,打造成为都市区核心区聚合发展的连接纽带和突破点。
(1)共建新区中心:围绕满塘水库集中安排行政、文化、商业、金融、办公、休闲等服务设施,构筑新区活力创新的展示中心、便捷高效的服务中心、品质优良的休闲中心,为金东板块和义西南板块提供综合性服务功能。
(2)共建产业发展带:在金义快速路、金港大道、四海大道以北区域,整合金华、义乌两市的力量和资源,共同建构一条以研发设计、先进制造业、物流基地为主导的生产走廊。产业带向西与以仙桥交通枢纽、物流仓储中心、区域性市场等功能为主的金华城东北产业园对接;向东与以现代物流、保税物流等功能为主的义乌陆港新区对接。
策略2:TOD导向发展策略
以轨道交通为主导,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结合金华-义乌重大交通枢纽和轨道站点,推动核心城市产业布局、人口分布的优化,促进TOD城市和TOD社区的建设,实现都市区核心城市用地、交通一体化发展。建议在金华市区、金义都市新区和义乌市各建设一个区域级城市型TOD,凝聚高端服务功能。
区域级城市型TOD站点周边用地规划:位于区域经济和文化活动中心,以商办用地为主,拥有最高的开发强度,密集的就业区、少量高密度住宅,大量的零售商业和文化活动点。
地区级城市型TOD站点周边用地规划:直接腹地范围半径500-600m,核心腹地半径150m,位于地区经济和文化中心,开发强度较区域级低,密集的商住居住区、地区商业和文化中心,公共服务设施以政府办公社团等地区服务为主。
社区型TOD站点周边用地规划:0-200m为核心腹地,位于多个社区的中心,开发强度为较强,密度分布较为均匀,以居住开发为主,商业结合站点集中开发,公共服务设施以教育体育医疗等社区服务为主。
特殊型TOD站点周边用地规划:位于某一公共活动中心,或以大型交通枢纽为主的航空服务站点,或以服务某大学校区的站点,以文化中心或体育馆为中心的站点,以某主题文化公园服务的站点等一系列特殊用途的TOD地区。
4.2 产业发展策略
4.2.1 产业发展战略
总体发展战略:&四轮驱动&发展
促进都市区核心城市走向创新创智的产业发展方式,大力调整产业结构,保持和强化市场特色,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战略新兴产业,加快发展以商贸物流为特色的现代服务业,积极拓展创意文化产业和休闲文化旅游业,培育&小专精制造(如义乌特色小商品制造业等)、机械化生产(如金华机械与汽车制造业等)、高新化研发(如金义都市新区电子商务、高新技术研发产业等)与文创类设计(如金义都市新区创意设计产业等)&四轮驱动的特色产业集群道路,推进产业发展向价值链中高端演进。
策略1:特色优势产业错位发展
&(1)小商品制造业:发展以饰品、无缝织造、工艺品、服装、拉链、袜业、印刷包装、玩具、化妆品、纺织业等十大特色产业为支柱的义乌小商品制造业,重点加强转型升级,提升附加值,成为小商品设计研发制造的主体空间,金华可适当吸收义乌的辐射扩散。
(2)医药产业:发展以康恩贝、尖峰、环球为龙头,生物制药为主导的医药化工产业集群,空间上金华优势较突出,应进一步强化产业集聚,义乌不应重点引导医药业发展,现有医药业可与金华强化产业链协作。
(3)机械制造与汽车制造业:发展以整车及汽摩配制造、机械与装备制造、科技五金等为主导的先进制造业,空间上金华优势突出,而义乌基础薄弱,应强化向金华集聚。
(4)普通商贸服务业:金华应发展总部办公、商贸金融、物流、研发设计、旅游、科教文化等高端服务业,强化规模扩展和品质提升,打造成具有辐射浙中区域的商贸服务业中心。
(5)专业市场服务业:继续发挥义乌专业市场服务业优势,积极打造国际贸易、物流、会展、金融、商务、信息化等十大平台,形成小商品城、专业市场、专业街三种形式的市场业态,强化国际化市场辐射能力。
策略2:协作优势产业整合提升
(1)食品加工业:立足地方传统特色产品(如金华的乳制品产业和义乌的肉制品产业),金华与义乌形成产业链协作,同时在绿色有机食品加工等方面创新共同品牌。  
(2)纺织、服装业:义乌在无缝织造、袜业、印染、针织、衬衫等纺织服装行业重点加强转型升级,金华适当吸收义乌的辐射扩散。
(3)金属制品业:整合五金产品、装备制造、电动工具等为主的小散产业集群,严格控制污染,提升产品附加值。
策略3:战略转型产业共创
(1)高端管理和研发产业:发展总部办公、技术研发(重点为小商品、汽车、机械、医药等优势产业)、文化创意、设计(重点为小商品工业设计)、电子商务等高端产业,空间上以金义都市新区、金华和义乌城区为重点。
(2)特色高新制造业:发展汽车、无人机、机械、电子、新材料、新能源等高新制造业,空间上结合开发区、金义都市新区设置。
(3)郊区化大型商贸产业:发展大型一站式购物中心、工厂直销店等郊区化商贸设施,空间上考虑在金义主轴线中部,结合金义都市新区开发建设。
(4)高端健康游乐服务产业:发展养生、养老、休闲健身等生命健康产业,空间上可考虑结合金义都市新区、绿心生态公园、生态廊道设置。
策略4:集群化产业区打造
规划在整合提升金华-义乌现有的产业园区基础上,以打造集群化产业区为目标,结合新城、新区建设,以块状群落式发展构建先进制造业、生产服务业、消费服务业产业等群落分布有序、具有高度关联性和互补性的都市区新产业空间,打造现代服务产业、文化休闲产业、知识产业、都市型工业的物质空间载体和国际化城市的象征性高品质区域。
4.2.2 产业发展方向
积极培育特色产业集群
都市区核心城市应在特色优势产业的发展基础上,走&小专精制造、机械化生产、高新化研发与文创类设计&四轮驱动相结合的产业集群培育发展道路,其中具有传统优势的轻工制造业(如义乌小商品制造等)必须从低成本竞争走向高品质竞争,从深加工、高附加值方向提升产业层次;积极发展汽车、无人机、机械、电子、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等高新制造业。
现代服务业发展
立足都市区核心城市现有基础,进一步提升市场、金融、物流、科技研发、中介咨询等生产性服务业,以及与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相配套的房地产、商业、科教文卫、休闲旅游发展,缩小与省内杭、甬、温三大中心城市现代服务业差距。
(1)打造核心城市高端商贸服务圈。以金华中心城区为核心,积极发展总部办公、商贸金融、物流、研发设计、网络经济、旅游、科教文化等高端服务业,强化规模扩展和品质提升,打造成具有辐射浙中区域能力的高端商贸服务圈。
(2)打造核心城市国际化专业市场圈。继续发挥义乌专业市场服务业优势,进一步提升各类市场的硬、软件水平,通过扩展规模、提升品质、拓宽类型、扩大影响,积极打造国际贸易、物流、会展、金融、商务、信息化等十大平台,形成小商品城、专业市场、专业街三种形式的市场业态,建设具有国际化影响力和辐射力的专业市场圈,进一步支撑核心城市产业发展。
(3)打造核心城市一体化旅游圈。依托核心城市的&绿心&地区、北部生态屏障,结合生态廊道、城镇休闲带,整合各类旅游资源(如风景名胜区,旅游度假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完善山水观光、文化体验、度假休闲、购物娱乐等旅游产品体系,形成集景区观光旅游、城市观光旅游、乡村休闲旅游、会展购物旅游、文化节庆旅游等多种功能相融合的一体化旅游圈。
(4)打造核心城市优质生活圈。提升核心城市生活居住品质,完善住房供应体系,加强城市科教文卫和公园绿地广场等公益性设施建设,优化生态环境,强化文化特色,提高公共交通服务水平,打造宜居都市区和优质生活圈。
现代高效农业发展
依托核心城市的农业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优先扶持在国内外市场有较强竞争力的奶牛乳品、生猪和肉制品、花卉苗木、水果蔬菜等农业产业,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积极推进农业生产的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推进农产品生产加工的标准化和品牌建设,提高农业生产的产业化水平和外向度。以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为主导,形成一批具有品牌效应、实行规模化经营和专业化生产的优势特色农产品生产区和生产基地(如金华市区的特色花卉,果蔬、奶牛基地发展等)。
4.2.3 产业空间布局:金华产业片区&&金义都市新区&&义乌产业片区
金华产业片区
以金华中心城区为核心,以各类开发区和功能区为依托,整合汽车、医药等优势产业,发展总部办公、商贸金融、物流、研发设计、网络经济、旅游、科教文化等高端服务业,形成长三角重要的先进制造业产业区和高端商贸服务中心。
金义都市新区
以金义都市新区为主体形成产业升级转型示范区,建立以电子商务、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物流与服务业为主导产业的战略型产业基地,依托综合物流中心建设,将该区域建设成产业升转型级的示范区。
义乌产业片区
以义乌中心城区为核心,以各类开发区和功能区为依托,整合提升小商品生产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小商品总部办公、研发设计、制造、物流、贸易营销、旅游购物等各环节相互支撑的商贸产业区。
4.2.3 产业空间布局:金华产业片区&&金义都市新区&&义乌产业片区
产业空间布局引导
4.3 公共服务发展策略
4.3.1 构建核心城市重大公共服务设施平台,完善区域服务功能,打造高品质城市消费区域
区域级公共服务设施平台
规划分别在金华、金义都市新区和义乌打造三大区域级公共服务设施平台。推进重大商业设施与旅游、文化等服务设施相结合,提升并完善各平台区域服务功能(如会议会展、商务办公、科教文创、康体医疗等),打造消费、休闲于一体的城市特色消费区域,建成满足都市区核心城市与各片区居民消费需求同时吸引游客的知名商业文化中心。
金华区域级公共服务设施平台:在金华中心城区多湖区块综合设置商业金融、文化娱乐等功能,建设高端综合性商业文化中心,为金华片区乃至整个都市区服务。
金义都市新区区域级公共服务设施平台:结合满塘水库周边集中安排面向区域和整个新区的商业文化设施,包括大型商场、超市、购物中心、购物街、星级宾馆、商务酒店、主题餐厅、特色酒吧等设施,成为新区最主要的商业文化中心,为金义都市新区乃至整个都市区服务。
义乌区域级公共服务设施平台:在义乌中心城区的绣湖商圈设置高品质商业服务设施的同时,在其周边规划建设一批具备区域服务能力的专业性文化设施(包括图书馆、博物馆、文化艺术中心、大剧院、档案馆、科技馆等),完善多元业态,打造区域性的商业文化中心,为义乌片区乃至整个都市区服务服务。
片区级公共服务设施平台
金华片区级公共服务设施平台:有4处,分别位于城东、婺城新区中心区、城北、城南。
金义都市新区片区级公共服务设施平台:有1处,位于义亭综合功能组团,结合义西南副城中心建设。
义乌片区级公共服务设施平台:有7处,分别位于江东、北苑、后宅、廿三里、商贸城、城西、稠江7个街道。
区域级专业型平台
区域级教育设施平台:金华中心城市规划布局3处较为集中的高校用地,即浙师大高教园区、大黄山高教园区、赤山高教用地;金义都市新区集中规划教育科创功能组团,设置职业教育机构和职业培训机构,安排一处高等院校用地和中等专业学校用地,实现产学研一体化;义乌依托义乌高铁站的区域交通优势,重点打造科教新区,引入国内外知名大学的设计类分校或企业的科研创新机构,发展教育培训、科技研发、工业设计等功能。
区域级医疗设施平台:金华中心城区主要设置三级综合性医院2所,三级中医医院1所,三级专科医院3所,其它特色专科医院若干所,形成辐射周边的浙江中西部医疗中心;金义都市新区规划安排综合性医院2处,按照三级甲等医院标准进行建设;义乌规划中心城区设置3所三级综合性医院。
区域级文化设施平台:金华规划结合多湖区块设置一处市级文化中心,由影院、剧院(中国婺剧院)、群艺馆、图书馆、青少年活动中心、妇女儿童活动中心、科技馆等文化娱乐设施组成;金义都市新区在满塘水库周边布置一处新区文化中心,综合安排文化活动中心、青少年活动中心、公共图书馆、科技馆等文化设施;义乌规划围绕绣湖中心打造标志性的义乌文化设施集聚区,建设一批具备区域服务能力的专业性文化设施,包括图书馆、博物馆、文化艺术中心、大剧院、档案馆、科技馆等。
区域级重大体育设施平台:金华规划在宾虹路以北、二环路以东安排,建设能承办省级大型综合性运动会、可承接全国乃至世界单项重大赛事的标志性体育中心,主要考虑安排竞赛、演出、市级全面健身等功能的需要;金义都市新区规划在科教园区安排一处全民健身中心用地;义乌规划江东梅湖体育中心和老城绣湖体育馆作为区域级体育中心。
4.3.2 立足城市不同的资源禀赋与优势,打造特色化公共服务功能
金华着力打造高等教育产业基地
金华是浙中地区最高学府浙江师范大学的所在地,拥有金华理工大学、上海财经大学浙江学院、金华广播电视大学、金华职业技术学院等一批大中专院校,教育资源丰富,教育产业发达。未来应利用该优势,依托浙师大高教园区、大黄山高教园区和赤山高教用地,以适应产业结构和劳动市场为需求,推动专业化、特色化的教育产业发展,打造高等教育产业基地,为都市区的经济发展培养各类实用技术人才,解决目前金华、义乌人才匮乏的窘境。
金华打造全国网商集聚中心,争创中国软件名城,建设全国网络经济强市
近年来金华市网络经济蓬勃发展,市区网络经济规模和竞争力居全省前列,仅次于杭州,并以年均超过30%的速度在高速增长,已成为发展最快的高新技术产业。到2012年底,金华市区共集聚约430多家网络经济企业,从业人员约1.3万人,年总收入超过225亿元,基本形成了金华市高新园区、浙中信息产业园和金东信息软件创业园等三大网络经济产业集聚区,以及软件与信息服务、电子商务、文化创意、服务外包等主要网络经济业态。金华市区先后被命名为&中国电子商务创业示范城市&、&全国电子商务十强城市&、&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浙江省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示范基地&,成为全国最大的网络交易中心之一。
未来金华市区应发挥并扩大其网络经济优势,与金义都市新区的金东板块合力打造全国网商集聚中心,争创中国软件名城,基本建成全国网络经济强市,构筑&一城一区多园多点&的网络经济空间布局主架构。
&一城&:金义都市新区&中国﹒浙中电子商务城(产业园)&。具有资源集合、产业集群、服务集成功能,是市区网络经济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支撑区。以&菜鸟公司&项目建设为龙头,加快物流分拨、电商集聚、跨境通关、科技创新、生活配套等功能区建设,打造中国智能物流骨干网节点城市。
&&一区&:金华网络经济集聚区。是市区网络经济空间组织体系中的顶级结集区,是产业层次最高、集聚效应最强、辐射范围最广的网络经济聚合空间,主导和引领市区网络经济发展。依托浙江师范大学、金华职业技术学院、上海财大浙江学院等高等院校的人才资源优势,规划建设面积超10平方公里的网络经济产业集聚区,重点发展信息软件、电子商务、电商物流、互联网金融、文化创意等产业,争创省级网络经济产业集聚区。
&多园&:充分发挥金华市高新园区、浙中信息产业园和金东区信息软件创业园的发展基础和现实优势,多园集聚网络经济发展平台,进一步明确产业导向,完善基础配套,强化公共服务,提升管理水平,实现差异竞争、错位发展。
&多点&:根据网络经济扩张快、轻资产、重人才等特点,多点布局加速网络经济发展,大力盘活闲置厂房、商务楼宇、沿街商铺等,因地制宜、精品开发、特色发展网络经济。
义乌推动传统商贸服务转型升级
义乌传统商贸服务呈现小型店铺多,大型零售设施少;传统商业业态多,现代商业业态少的特征。因此其商贸服务的升级应着重关注于三个方面:一是启动国际运营商计划,创新市场功能,拓展贸易领域,提升义乌在全球商贸领域的信息控制能力;二是培育电子商务市场,加强信息收集能力,打造信息收集平台;三是建设新丝路战略支点城市,利用国家战略拓展贸易渠道,促进区域和次区域合作。
推动金义都市新区打造创新、智慧、品质服务中心
以科技创新和示范应用为重点,吸引高新技术、研发服务、人才教育等知识密集型功能和高层次人才的集聚,通过总部经济、电子商务、高端配套、优质服务等服务功能完善,并在产业、设施、管理、服务和环境等五大领域开展智慧应用,把金义都市新区打造成智慧经济发达、城市管理智能、公共服务高效、生活舒适便捷、生态环境优越的创新、智慧、品质服务中心。
4.3.3 提升乡镇、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实施均等化战略
区域统筹、共建共享。突破行政区域界限,推进设施共建共享,形成城市带动农村、优势互补、良性互动的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新格局。
均等供给、分级配置。扩大社会公共服务覆盖面,重点加强乡镇和农村新社区公共服务设施投入,尤其是基础教育、医疗卫生等领域。
教育设施发展要求
科学合理调整中小学校布局,高标准普及学前教育与九年义务教育,积极拓展社区教育、职业教育,建立覆盖全域的立体教育体系。同时,改善农村中小学教学条件和生活设施,提升中小学信息化教育水平,为城乡教师继续教育、农村学生远程学习提供远程服务,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面。
以教育连锁的形式,鼓励各级名校在保证教学质量、管理水平的基础上更多的开设分校。通过经营模式标准化、教学质量同质化,使得乡镇、农村能够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医疗卫生设施发展要求
建立城乡统筹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运行新机制,实行医疗服务城乡一体化。促进区域级医疗机构对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进行托管、合并,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人、财物全部划归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统一管理,由财政进行资助。推进城市医院对农村医院的并购和重组。逐步将乡镇卫生院与村卫生室依照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改革模式进行转型,构建起适合农民就近就医和享有公共卫生服务的&一网多用&的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市区疾控中心的分支机构向乡镇延伸,实现公共卫生服务城乡一体化。加快城乡医疗卫生互动信息网建设,在现有信息硬件设施基础上,完善配置,逐步实现覆盖全区城乡的医疗卫生数据库整合与共享。
文化发展要求
实施基层文化设施全覆盖工程,建设乡镇综合文化站、农村和城市社区文化室。组建集书报刊阅读、宣传教育、文艺演出、科普教育、体育和青少年校外活动等于一体的乡镇综合文化站。
商业设施发展要求
完善专业批发市场、综合专业商店、农贸市场及社区商店等基础便民商业设施,提升基本商业服务能力,建立覆盖全域、布局合理的镇级、村(社区)级商业设施网络。
4.4 综合交通发展策略
4.4.1 强化金义主轴线,构建混合多样化的综合交通体系
改变目前金华-义乌主城之间交通体系相对单一,城际出行以机动车为主的交通模式,构建由公路、铁路、快轨等交通方式组成的混合多样化的综合交通体系,促进要素自由流动。
同时,强化金义主轴线,增加主轴线上的联系通道。其中,铁路在现有浙赣铁路的基础上,新增杭长客运专线及杭金衢城际铁路;公路在现有杭金衢高速公路和03省道的基础上,新增两条快速路;轨道交通规划建设金义线,全长78.7 公里。
4.4.2 建立城际快速公交系统,打造打造金华-新区-义乌30分钟通勤圈
建立涵盖&城际铁路、轨道交通、BRT、城际快巴、常规公交&等在内的一体化、多层次、多模式的公共交通体系,其中轨道交通、BRT 、城际快巴满足组团间的快速交通联系,打造金华-新区-义乌30分钟通勤圈,并在金义都市新区设置大站点,方便三片区之间的快速联系。
城际铁路:城市之间快速、大站距的高速铁路客运专线系统,改造后速度目标值可达到150-200km/h。
轨道交通:大运量、长距离的快速客运模式,占用地面空间少,准时、稳定、环保,旅行速度在25-50km/h,但造价高,建设周期长。
BRT:介于轨道交通和常规公交之间的一种公交客运模式,相对常规公交,运量较高、运行速度较快;相对轨道交通,造价较低、建设周期短,是轨道交通网络的补充、延伸和过渡。
城际快巴:城市之间直接、快速通达的交通模式,目的性强、速度较快、运营灵活,由于较少停站,且主要依托高快速路,旅行速度可达到50-80km/h。
根据以上几种交通方式的特点,近期金义主轴线上各片区之间的快速联系以BRT和城际快巴为主,中远期逐步过渡到以城际铁路和轨道交通为主导的城际快速交通通行模式。
4.4.3 强化提升金华-新区-义乌的枢纽地位,打造层次分明的综合客运枢纽体系
强化并提升金华-新区-义乌的枢纽地位,打造层次分明的综合客货运枢纽体系。
规划布局&2-2-9&的三级客运枢纽体系,其中:
一级枢纽:依托客运专线和一等铁路站着力打造2个一级枢纽(即金华站、义乌站);
二级枢纽:依托航空和铁路资源,建设2个二级枢纽(即金义都市新区站、义乌机场站);
三级枢纽:围绕中长途客运枢纽、新区发展,积极建设9个三级枢纽。
在金华和义乌产业片区规划布局&主辅&相结合的货运物流枢纽体系,金华、义乌各建设一个货运主枢纽(即浙中国际物流园区、义乌城西物流中心);在金义都市新区建设货运物流信息中心,提升节点服务能级。
4.5 生态及旅游发展策略
4.5.1 重要生态休闲空间发展策略
金华-义乌核心城市生态休闲功能主要依托&绿心&地区、北部生态屏障,结合廊道、城镇休闲带构建核心城市的生态基底和休闲空间。
以金华盆地中部的丘陵山地为主体构成金义都市区生态支持体系的核心,为都市区的&绿心&。&绿心&地区是都市区郊野休闲活动最丰富、居民共享程度最高、使用频率最高的郊野休闲区,以郊野康体休闲、城郊农业等活动为主,为都市区居民提供生态休闲服务。在生态保育、强化风景名胜区建设的前提上,根据区位、资源条件、重点建设郊野公园、特色农业园等户外休闲场所,并结合绿心中的城镇与乡村功能提升,建设休闲服务节点。
城镇休闲带
由聚合金义主轴的都市功能带构成,构筑丰富多样的城镇休闲场所,主要结合城市、中心镇和其他城镇建设,提供丰富多样的都市休闲活动空间。
北部生态屏障
以北部、西北部龙门山及干里岗山脉为主体,构建都市区北部生态屏障,起到重要的生物栖息、水土保持以及区域防灾功能,并提供生态养生、民俗文化等休闲活动。
从&绿心&串联外围生态空间的放射状生态隔离廊道,以加强各自然&斑块&之间、&斑块&和&种源&之间的生态联系,维护区域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健康。
核心城市内包括两条生态廊道,其中:1号廊道为避免切割金义都市新区城市空间,将《浙中城市群规划》中原位于金义都市新区范围内的廊道进行调整。规划廊道位于长深高速东侧,西邻金东区、东接金义都市新区,沟通绿心与北部生态屏障;2号廊道以《义乌市域总体规划》预留的义南生态廊道为基础,沟通绿心与北部生态屏障。
规划廊道宽度在2-4km,最小不小于1000米,承担区域生态廊道、基础设施廊道、城郊农业、城郊休闲等功能。
4.5.2 旅游一体化发展策略
旅游功能一体化策略
整合都市区核心城市的各类旅游资源(如风景名胜区,旅游度假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完善山水观光、文化体验、度假休闲、购物娱乐等旅游产品体系,形成集景区观光旅游、城市观光旅游、乡村休闲旅游、会展购物旅游、文化节庆旅游等多种功能相融合的一体化大旅游体系。
旅游功能一体化策略
规划都市区核心城市总体形成&一带两片&的旅游空间结构。
&一带&:都市风情与田园风光景观带
依托金华主城、金义都市新区、义乌主城的城市景观建设成就,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独特风韵,以及田园农居的自然风光,融入文化、节庆、体育、美食、民俗等各类题材的休闲活动,打造核心城市都市风情与田园风光景观带。
该景观带沿途串联工业景观展览区、田园乡村风光区、文化古镇体验区、金华商业休闲旅游区、金义智慧新城观光区、义乌会展购物旅游区等6种类型的功能分区。
&两片&:北部胜景观光与生态养生片,南部度假休闲与郊野体验片
北部胜景观光与生态养生片:利用双龙洞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九峰山&大佛寺省级风景名胜区,以及北部、西北部龙门山及干里岗山脉,打造集景区观光旅游、生态养生体验、登山运动拓展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胜景观光与生态养生片区。
南部度假休闲与郊野体验片:依托仙源湖省级旅游度假区以及&绿心&地区的开发建设,打造集休闲度假、农业观光、农园创意、郊野体验、康体健身、户外拓展等高端乡村旅游产品于一体的度假休闲与郊野体验片区。
(1)景区观光旅游
充分利用双龙洞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九峰山&大佛寺省级风景名胜区,着力完善景区基础设施,加强景区管理与建设,丰富休闲功能,着力打造一批在长三角范围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区域性著名旅游目的地。
同时,加快仙源湖省级旅游度假区等重要旅游度假区的开发建设,力争发展一批功能完善、要素集聚、发展潜力较大的度假旅游目的地。
(2)城市观光旅游
依托金华、义乌的城市景观建设成就(如旧城改造、文化景区建设、商业街区改造、文化产业园开发等内容),将文化遗产保护、游憩商业、旅游休闲等功能融为一体,大力发展城市观光旅游,打造一批各具特色的旅游街区,空间上主要落实在城镇休闲带上。
(3)会展购物旅游
推动旅游与商贸融合发展,以大型会展、重要活动等为平台,重点发展商务会展旅游、购物旅游,推进义乌大型交易市场的旅游功能完善,建设旅游购物场所,加快休闲购物旅游区和特色休闲街区的建设,并树立购物旅游节庆品牌,空间上重点结合义乌的核心城区和丝路新区布局。
(4)乡村休闲旅游
充分发挥山区、林区、水库、种养殖基地等各类乡村资源,大力加强旅游与农业、林业、水利等相关产业和行业的融合发展,因地制宜地促进农家乐、农园旅游、农庄旅游、乡村俱乐部、森林公园等多种形式的乡村旅游发展,打造中高端乡村旅游产品,开发建设乡村休闲旅游精品景区,空间上重点结合绿心布局。
(5)文化节庆旅游
依托历史文化名城(镇、村)、非物质文化遗产等资源,推动旅游与文化、体育等产业融合发展,以重要文化活动和体育赛事为平台,重点发展文化旅游、节庆旅游、体育旅游、美食旅游等。同时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打造深受广大游客喜爱的文化演艺产品,开发如桂花节、油菜花节、杨梅节、斗牛节等各类题材节庆民俗活动,丰富旅游节点的文化内涵和休闲活动内容。
旅游网络一体化策略
通过轨道交通网、公路交通网、绿道交通网和各类接待服务设施(酒店、餐饮、服务站等)的规划设置,形成便捷的旅游交通网络。
加强生态绿道建设。统一规划、建设连接都市区核心城市的生态绿道网络,构建完整的生态绿道体系;充分利用山水环境资源,开发建设一批以自行车、登山健行、拓展、溯溪、划船、垂钓等户外体育活动为特色的运动休闲产品。
加强旅游公路建设。加强主要景区连接交通干线的旅游公路建设,畅通旅游交通圈。积极适应自驾车、自助旅游消费需求,以道路交通为纽带,以旅游城镇、旅游景区和乡村旅游地为依托,加快建设布局合理、服务配套的旅游营地产品。
加强旅游标识系统建设。完善旅游交通引导标识系统,完善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及通向A级景区及乡村旅游特色村、示范点道路的旅游交通导示牌设置,并统一纳入道路建设规划并组织维护,为游客出行提供更加便利的交通引导服务。
加强旅游集散中心建设。积极推进公路旅游服务区功能完善和营地建设,满足自驾车游客的服务需求。鼓励发展汽车和自行车租赁业务,促进自驾车旅游的发展。加强各地旅游集散中心的建设与完善,实现游客集散、交通换乘、信息咨询和产品订购等多服务功能的统一,使之成为多功能的旅游公共服务中心。
旅游运营一体化策略
创新提高旅游营销水平。进一步加强旅游总体形象的传播推广工作,加快构建更加协调和合理的旅游目的地形象体系。推出一批精品旅游线路和特色主题旅游线路,形成具有市场影响力的旅游线路产品。整合宣传、文化、旅游等相关部门的外宣资源、形成合力,通过开设专版、专栏、专题等形式,加强城市整体形象宣传,创新提高旅游营销水平。
展开旅游网上在线服务。利用金华、义乌电子商务产业的优势资源,积极开展旅游在线服务、网络营销、网络预订和网上支付,全面提升旅游企业、景区的信息化水平,构建面向海内外市场的旅游电子商务系统和旅游目的地网络营销系统,加强网络营销和手机营销。
完善旅游信息服务体系。要加快完善旅游网站在线信息服务、景区现场信息服务,逐步建设功能完善的旅游呼叫系统。推广应用旅游景区电子门禁、电子导游、景区监管等信息系统,促进旅游目的地的数字化管理与服务。积极开发利用手机查询预订、手机支付等服务功能,为游客获得即时信息服务提供便利。在车站、高速公路出口等城市窗口要设立旅游咨询服务点,向游客提供旅游宣传资料;在全市汽车、火车客运站设置统一规范的旅游交通示意图;在各宾馆、大型购物商场、文体活动场所设置专门的旅游咨询点提供旅游宣传资料和咨询服务。完善城市街区、星级宾馆、A级景区、文保单位等国家标准公共信息图形符号的应用,境外游客较集中的场所要推行多语种标识。
4.6 体制机制发展策略
4.6.1 都市区协同发展机制
丰富参与主体
落实和强化&浙中城市群规划建设委员&&市城群办&&各县市区城群办&的专设机构管理制度,以此作为都市区核心城市协同发展的行政管理核心主体。完善市、县、区行政长官联席会议和政府各相关部门联席会议制度,推进&金华-义乌&同城化联席会议的制度化建设,作为行政推动的重要补充。通过行业协会、会展论坛等形式,培育和扶持非盈利、社会化的非政府组织参与都市区核心城市的协同发展进程,补全政府与市场低效、失灵的领域。
优化协调手段
形成法律、经济和行政互为支撑的多元协调手段体系。通过落实和拓展国家基本法律中涉及区域发展与协调的相关内容、针对都市区核心城市协同发展重点领域和工作制定相应的地方性法规以及强化都市区核心城市规划的法律地位和相关政策支撑体系,形成健全的法律协调手段。从市场体制机制创新的角度出发,在财政政策、投资导向、经济补偿、转移支付、土地流转等方面形成更为有效和多样的经济协调手段。并逐渐减少直接和过度行政干预行为,规范化和制度化行政协调手段。
主要协调内容
(1)跨界地区协调发展。重点考虑金义城际区的空间资源的合理配置、产业空间的优化、公共服务与基础设施的对接等问题。
(2)产业发展与空间布局协调。统筹推进都市区核心城市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整体提升研发、设计、加工、物流、销售和展示等产业体系运行效率,合理引导特色、重点和新兴产业的空间布局优化,拓展都市区核心城市范围内跨界&产业飞地&、&合建园区&、&一园多区&等多元化产业运行于空间组织形式。
(3)公共服务与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建立公共服务互惠机制,推进都市区核心城市公益性文化体育、重大科研设施方面的相互开放和共建共享,推进医学检验互认、教育资源合作以及社保体系衔接,进一步加快实现城际综合交通、跨区域水资源保护与开发等区域基础设施建设和数据信息共享平台,通过基础设施整合更好地实现资源互融。
(4)生态环境共同保护。制定统一的环境保护目标和措施体系,加强统一管控、奖惩与补偿力度,联合推进综合环境整治行动。
4.6.2 政策保障体系
创新体制机制
建立都市区核心城市统筹机制。统筹金华、义乌既有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逐步统一地方性市场准入、招商引资、社会保障、产业发展、环境保护、户籍管理、就业等政策,实现政策规章制度的有机衔接,建立有利于都市区核心城市聚合发展的政策法规体系。探索建立都市区核心城市共同行为准则和相应的管理契约;依据政策指引分区,建立有利于统一开发或生态保护的利益分享与补偿机制。
建立都市区核心城市协商机制。建立政府、市场以及公众多层面的对话协商机制,完善合作规则,拓宽协作通道。政府层面,优化行政管理专设机构及其下属各级、各部门机构体系。市场层面,建立统一市场体系和贸易网络,开展金融、资本、人才、信息、科技等要素领域的全面协作,完善行业协会、产业协会等市场协作组织。公众层面,推进民间交流合作组织建设,建立全方位、多领域的民间交流合作关系。
建立财力保障机制。共同设立由区域发展基金、社会发展基金和产业发展基金等构成的都市区核心城市发展基金,为都市区核心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区域环境治理、公共服务资源共享、社会联动管理以及产业合作等提供引导资金。
加强政策支持
财税政策。统一制定财税政策,保障都市区核心城市企业享受同样的税收优惠。合理调节财力分配结构,统筹安排都市区核心城市发展的公益性建设投资。分类制定促进同事去发展的奖励优惠政策,通过政府担保、财政贴息等办法资助都市区核心城市发展项目。
金融政策。推进金融体制改革,开放区域金融合作,实现金融资源自由流动和高效配置。制订针对都市区核心城市聚合发展的激励引导政策,推动社会资金流向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环境保护、社会民生等都市区核心城市发展领域。
投融资政策。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完善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投融资体制。有效利用国家、省、市层面相关资金,重点推进基础设施建设、资源环境保护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放宽对民营资本的行业准入限制,实行&非禁即入&政策。积极引进外资,重点支持都市区核心城市建设。
土地政策。推动现有建设用地的整理和存量建设用地的功能调整,进行土地&二次开发&试点。加强城乡统筹,推进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加快农村宅基地、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和登记。对区域性基础设施建设、产业转型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等重大项目,优先保障土地供应。
创新政策。以提高科技资源配置效率、推进创新主体互动和知识技术扩散为核心,推动都市区核心城市科技创新中心区建设。鼓励原始创新和应用创新,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重点建立一批共享的科技资源服务平台和数据库,加速区域科技资源自由流动与共享。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共同维护区域创新环境。
人才政策。加强人才政策对接,鼓励人才在都市区核心城市内的柔性使用和自由流动。整合科教资源,鼓励培育和引进一批掌握核心技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创新人才评价体制,鼓励科教人才创新创业。
4.6.3 近期行动计划
产业整合提升计划
深入实施我省&四换三名&工程,结合优势资源和传统优势产业,重点推进金东-义西南产业升级示范区、义乌小商品产业提升区等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工程。并积极培育和建设义乌陆港城、丝路新城、金义都市新区、金华网络经济园等以新兴产业为主要载体的创新产业功能区,融入产业发展新动力。以文化旅游资源为依托,以旅游一体化发展为框架,构建&大金华旅游圈&。
核心区聚合计划
强化产业布局的协作,主要是金义都市新区的金东板块与义西南板块的产业联动发展。优化跨界新兴功能区的定位与整体布局,协调邻接地区的空间布局。打通相关县市区间的交通瓶颈,优先发展主要联系通道,加强铁路客货运站等对外交通枢纽建设,保障畅通。结合都市区核心城市住房保障工程、轨道交通等综合公共交通体系及其跨市区公交一卡通制度建设、社会保障一体化发展,形成核心区同城生活圈。
城际交通融合计划
在都市区综合交通规划的基础上,近期重点优化城际公共交通网络对接,启动城际轨道交通建设工程,推进杭金衢高速公路、金义城际大道连接等区域性交通设施工程,初步形成公交化、网络化、同城化的都市区交通支撑体系。
市政设施对接计划
根据都市区重大基础设施统筹布局规划,重点推进金华-义乌等跨区域供水工程及其措施保障工程、主要流域污水共同治理工程、区域供水统筹调度工程等重点项目,落实我省&五水共治&总体要求。协同建设都市区核心城市垃圾处理设施体系、区域性天然气网络以及电力等能源供输配系统。
绿色都市区计划
重点推进金华江(婺江)、义乌江等跨区域流域整治和城区段文化游憩带建设工程;结合绿道建设、重点旅游区开发和生态红线控制等内容,优化都市区绿心(核心郊野休闲区)、城镇郊野公园带和生态休闲环等构成的生态休闲与旅游综合网络;在绿色建筑、绿色能源、绿色产业等节能环保工程的基础上,打造绿色低碳都市。
智慧都市区计划
以智慧城市、智慧社区建设为平台,在各类信息资源数据库、多元公共信息平台和综合智慧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实现智慧能源、智慧防灾、智慧医疗和智慧教育等多个领域的智慧化发展。
美丽都市区计划
继续深化宜居城市、美丽乡村和小城市试点建设工作,融合生态环境提升与保护、大金华旅游圈高品质建设等内容,构筑系统化的美丽都市区框架。
幸福都市区计划
大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工程,系统建设跨县市协同、城乡一体的综合性社会保障体制,提升都市区居民的幸福指数。
金义都市区核心城市近期建设项目库}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高速铁路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