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任安书发愤著书说 名词解释及原因

文档分类:
在线文档经过高度压缩,下载原文更清晰。
淘豆网网友近日为您收集整理了关于浅析司马迁的发愤著书说与曹丕的发奋著书观
ANALYSIS OF SIMA QIANS INDIGNANTLY WRITING BOOKS AND CAO PIS STRENUOUSLY WRITING BOOKS的文档,希望对您的工作和学习有所帮助。以下是文档介绍:浅析司马迁的发愤著书说与曹丕的发奋著书观
ANALYSIS OF SIMA QIANS INDIGNANTLY WRITING BOOKS AND CAO PIS STRENUOUSLY WRITING BOOKS 第5卷第1期2 0 1 3年1月南阳理工学院学报JOURNAL OF NANY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V01.5 No.1Jan.2013浅析司马迁的发愤著书说与曹丕的发奋著书观季艳茹(南阳理工学院文法学院河南南阳473000)摘要:司马迁著书的理念,历来被认为以“真与实”为基点,附以“发愤著书”之精神,可谓妙绝人寰。曹丕著书的态度,极具“发奋著书”之特点,亦即不朽之论。两者相较,值得探析。二人著书的原因、目的及其对著书观的提倡是各有千秋的。总体来看,司马迁之著书更偏重于抒“愤”及批判现实,而曹丕则更提倡发奋和强调自我之情。关键词:发愤;发奋;著书;批判现实;强调自我司马迁的《史记》,在文学与史学史上,历来评价极高,甚至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此之谓“发愤之所为作也”,恰与司马迁所提倡的“发愤著书”【2 o说合(来源:淘豆网[/p-9210989.html])而为一。而曹丕写诗赋、作散文、述小说、著文论,亦不愧为“发奋著书”也。司马迁、曹丕身体力行、勇于实践,为其所提倡的“著书观”提供了范例,在一定程度上,二人是有相同之处的。但司马迁的著书主张无外乎一个“愤”字,非粉饰太平之作,且极具批判现实的精神。曹丕的著书观,主要体现在他的理论著作《典论》中,其所主张的“寄之于翰墨,见意于篇籍”,无所谓“愤”与“不愤”,所重乃为强化自我、娱乐性情。故曹丕的言论淡化了批判现实的精神,而转为提倡文人自我生命之发奋及自娱之追求,开始具有审美价值。总而言之,司马迁、曹丕提倡著书的文论观是同中有异、异中含同。提倡著书之原因古来文人著书,无不有感于个人、家庭、社会,司马迁、曹丕亦非神人,故其著书及提倡著书的观点亦难超越。司马迁提倡“发愤著书”与其个人遭遇及其对社会现实的深刻体验有着密切的联系。迁出生于史官之家,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加上他早年足迹踏遍大半个中国,所以他对历史、地理、风俗、人情无不精通,这就为其后来的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作为太史令,志在写史(来源:淘豆网[/p-9210989.html]),对其影响颇深,且父亲临死时,嘱其完成遗志,这更坚定了他的著书思想。因李陵之祸,司马迁遭到迫害,受宫刑,面对如此残酷的现实,其愤难泄。后来,任安被下狱之后,曾给司马迁去过一封信,“责以古贤臣之义”,要求司马迁设法援救他。司马迁鉴于李陵之祸的教训,不想轻举妄动。即使他出面为任安求情,以司马迁当时所处的地位,人微言轻,恐怕也说服不了武帝,弄不好还可能引起武帝的怀疑,是否会重演一次类似为李陵说情,招来无妄之灾的悲剧,也很难说。所以他很犹豫,迟迟未作答复。直到任安被诛死前夕,才写了篇《报任安书》,叙述了自己多年来在心灵上所遭受的奇耻大辱和严酷摧残,喷发了长期郁积在胸中的怒火和愤懑,深刻批判了汉武帝的暴虐专制、横行霸道,揭示了他的封建暴君实质。说自己之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挣脱这恶劣的环境,那要怪恨自己的私心不尽,唯恐没于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说古代富贵之人名声磨灭的不可胜数,惟有超然洒脱的非常之人才能称著世上。他又以西伯、仲尼、屈原、左丘明、孙膑、《诗经》的作者等历代名人忍辱受怨、艰苦卓绝、(来源:淘豆网[/p-9210989.html])奋勇拼搏而终成大器的可歌可泣的事迹来激励自己。又说谅我不逊,近来我已依托自己并不高明的文辞,汇集天下流散失落的逸闻逸事,略考其言行事迹,稽查和考察其兴衰成败的过程和原因,综合其始终,已写成十表、八书、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凡一百三十篇。亦想研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但刚起草尚未写完,适遭此祸,惜恐不能完成此事,因而就宫刑而无愠色。这几年已完成这一著作,藏之名山,传之世人,流行于郡邑和都城,这样就偿付了从前的受辱之责,虽有极大可能被处死,那又有何可懊悔的呢?在信中,他以无比悲愤的心情,倾诉了“隐忍苟活”的目的就是为了愤而著书,这就为其提倡作者简介:季艳茹(1983一),女,硕士,讲师,研究方向:魏晋南北朝文学。E·mail:jiyanru@126.corn万方数据南阳理工学院学报第5卷“发愤著书”说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结合其人生,不难看出,司马迁所倡导的“发愤著书”说很容易给人一种启示:面对无力改变的不幸及不满,只有愤而著书,才能宣泄其义愤,达到批判现实之目的,也才(来源:淘豆网[/p-9210989.html])能使其生命得以超越和升华。故其在论述古来圣贤著书时说:“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也,故述往事,思来者……”这也为其所提倡的“发愤著书”观达到了“推己及人”之目的。而曹丕虽生于乱世,但却好文学,有逸才。八岁即能做文章,稍长,诵诗论,博贯经传诸子百家和《史记》、《汉书》诸籍。其写诗、作赋、述小说、著评论等,均发奋而为之,最终达到了建安魁首的地步,这些无不为其著书及提倡著书奠定了牢固的基础。而其父曹操可谓“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o,不仅善于治世,更长于治文,是一位既能横槊破阵,又能饮酒赋诗的一代枭雄。《魏书》上说曹操“御军三十余年,手不舍书,昼则讲武策,夜则思经传,登高必赋,及造新诗,被之管弦,皆成乐章”。唐初诗人张说在他的《邺都引》中也这样写到:“昼携壮士破坚阵,夜接词人赋华屋”,可见曹操的文学爱好还是相当深的。曹丕、曹植兄弟从小跟随曹操征战,曹操亦从未忘记对子嗣进行文才培养。曹操不仅自己写诗作文,也提倡世人写作,推崇“唯才是举”,这些无不影响其子。何况汉末魏初兵连祸结、灾荒并臻(来源:淘豆网[/p-9210989.html])、人民颠沛、正统气竭,虽天下大势已定,但文仍急待新风,顿时门阀士流,清谈风起,人之觉醒,文乃自觉,故而倡书立言,以扬其名,成一时之风。故曹丕的观点,应运而生,并不为奇也。然其著述《典论》,并未直言“发奋著书”,而此说不过是思其立意,概括所得。二提倡著书之目的大抵圣贤著书皆有目的。司马迁之著书,简言之:抒郁结,批现实。而其提倡世人发愤著书,也无非是想扬己观点,以利后人。当其身受“宫刑”之奇耻大辱以后,愤笔写到:昔西伯拘茭里,演《周易》;孔子厄陈、蔡,作《春秋》;屈原放逐,著《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而论《兵法》;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也,故述往事,思来者。由此可见,司马迁之所以著书乃心中“有所郁结”,却“不得通其道”。显然其著书是出于“抒其郁结”、“鸣其不平”之目的。然而无论是“抒郁结”或是“鸣不平”,其想要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把眼中不合理的社会现实给披露出来。对迁而言,是黑暗的社会导致(来源:淘豆网[/p-9210989.html])心中有所不满、有所郁结。作为封建社会的御用文人,直抒己见,尤其是与统治阶级发生矛盾的意见,轻者不予接受,重者株连其身,司马迁遭受宫刑就是活生生的例证。在“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最下腐刑”【4J76的认识下,司马迁不只倍感羞耻,而且想到了死。就像与司马迁同时代的董仲舒所说的:“君子生以辱,不如死以荣。””川生,意味着***的痛苦、人格的撕裂、灵魂的窒息;死则一了百了,不仅可以求得自己的清白,还能求得后人的赞誉。不过,死还有可能被认为是罪有应得,这样会给他曾引以为豪的家族的荣誉蒙上一层阴影。所以司马迁没有轻易选择死,这不是因为他贪生恶死,顾念亲戚妻子,也不是不懂舍身而取义的道理,他“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伸1这句自嘲表明他的忍辱偷生是另有隐情的:自己遭刑已是辱先,而寄托着父亲遗愿的著史大业还没有完成,自己更有何面目赴黄泉见先辈呢?他要立志继承父业,忍辱负重,顶着极大的压力和痛楚来完成《史记》。面对此等残酷现实,在迁之眼中也许只有借助于书(来源:淘豆网[/p-9210989.html])籍来抒其愤、发其情了。司马迁的观点显然是有一定合理性的,它激发了一代又一代不得志的或遭受身心重创的文人战胜自我,写出不朽篇章。当然其观点也被后代学者继承和创新,如韩愈提出“不平则鸣”的观点,欧阳修提出“诗穷而后工”的观点,显然和司马迁的“发愤著书”说是一脉相承的,也很好地达到了抒发愤情、披露现实之目的。曹丕则不然,生活环境决定其非为“愤”而作。从前面所提到的“寄身于翰墨,见意于篇籍”,不难看出曹丕著书及其著书观比较灵活和宽泛。就其自身而言,仅在写诗方面,他就极为不满于当时四言、五言之狭隘,认为六言、七言、杂言,无言不可入。只要有情,即可发而为之。故其诗文着眼点在于强调自我之感,点点滴滴,皆成文章。就其著诗来说,有抒写从军抗敌之豪情的,如《黎阳作》、《至广陵马上作》;有抒写悲凄哀悼之伤情的,如《寡妇诗》;有思乡、怀旧之作,如《漫漫秋夜长》;有感叹时光及对贫富悬殊之悯情的,如《上留田行》;还有写才子佳人之婉情的,如《燕歌行》、《秋胡行》、《芙蓉池作》等,万方数据第1期季艳茹:浅析司马迁的发愤著书说(来源:淘豆网[/p-9210989.html])与曹丕的发奋著书观·7l·种种感情的抒发是司马迁所不及的。曹丕善于表现“自我”,尤其是在表现自我的同时对自我生命表现出一种超脱之情,例如在《芙蓉池作》和《于玄武陂作》中,在尽情欢乐的同时总是联想到人的生命。前者说:“寿命非松乔,谁能得神仙。遨游快心意,保己终百年。”后者说:“忘忧共容与,畅其千岁情。”这种生命虽与欢乐尚存一定矛盾,但明显已经比前人超越了许多。我们知道前人也有一些描写自我与生命的作品,如《古诗十九首》中的“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昼短夜苦长,何不秉烛游……仙人王子乔,难可与等期。”这些作品显然不及曹丕及其诗朋酒友作品的情绪之开朗。曹丕后来对生命有了更新的理解,特别是其《于谯作》:“穆穆众君子,和合同乐康。”此诗已完全没有了对生命的感叹,所表现的也完全是欢乐和愉悦之情,甚至还流露出些许得意。观其宴游诗,不难发现,曹丕把写诗文当成了一种娱乐性情之工具,非出于功利之目的。总之,曹丕这种以表现“自我”为目的的著书观,是挣脱儒学桎梏之后思想之大解放的见证。儒学提倡“诗教(来源:淘豆网[/p-9210989.html])”,强调诗文的社会功用,而曹丕则认为写文章无题不可入,无情不可发,故在其著书观里自然流露出一种对自我和生命的超越,且强调文章有一种自娱功能,这是在他之前所没有的。三曹丕、司马迁对著书之重视及提倡曹丕认为著书是极为重要的,故其在《典论》中把文章提到“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的高度,并鼓励作家们“不假良史之辞,不托飞驰之势”去努力从事文学活动。曹丕还认为人之生命有限,但著书却可以名扬后世,使己不朽,故提倡人们在有限的时间内珍惜光阴、发奋著书。他在《典论》中表其观点“不以隐约而弗务,不以康乐而加思”,这就告诉人们不要在现实中找理由,要全力著书,要珍惜光阴,要像古人那样“贱尺璧而重寸阴”,要不“遗千载之功”。在《与吴质书》中,曹丕对时光之流逝和对著述之追求表现得尤为痛惜和强烈,因此其对徐干、陈琳、应场、刘桢等的一时俱逝,深表惋惜,然而又为他们各有文章流传于世而感到欣慰,故而叹日:“融等已逝,唯干著论,成一家言”。可以想见,曹丕对著书之重视非同一般。也正是由于曹丕此类文人对作家自我发奋精神的追求及对文学(来源:淘豆网[/p-9210989.html])的大力提倡,才使文学从汉代经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并以独立的面貌在文坛上开花结果。在提倡著书方面,司马迁也并非让位于曹丕。当司马迁把愤激之情融人创作之后,其所提倡的“发愤著书”说就不免有些狭隘。人们不禁会想:难道没有郁结,作家就写不出不朽之作吗?难道著书只是为了“发愤”吗?显然司马迁的著书说是有一定历史局限性的,然而这种局限性却和作家所生活的时代息息相关。司马迁对文人著书之提倡虽不及曹丕之强烈,但也并不是说司马迁不提倡“发奋”、不提倡“留名”。其在《报任安书》中写道“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古者富贵而名磨灭,不可胜计,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这里明显提出了他自己的观点——鄙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反言之,就是提倡人们著书而流芳百世。同样在这篇文章里,司马迁又用自己的实际思想状况来强调其观点。道:“仆诚已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由此看来司马迁对著书之重视虽不及曹丕所说的“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但也足以使其死而无憾了。黄贤指出,关于司马迁《史记》的创作,大多数的研究者是持“发愤著书”的观点的。但黄贤却从司马迁创作的主观愿望和客观遭遇出发,认为《史记》的“发愤著书”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在个人遭际的怨愤基础上痛定思痛之后思想认识的深化,二是希望有所作为的发奋著书的信念。”&1总之,司马迁、曹丕虽非同朝人,著书观也各有千秋。但总的来说,司马迁是站在“愤”的立场上来对待其著书观的,而曹丕则是站在“书写自我感情”的基点上来对待其所提倡的著书说的。二人各有偏重,但对著书之重视及大力提倡却皆尽其所能,故在研究二人的著书观时,不能一概割裂开来。参考文献[1]蒲友俊.中国文学批评史论[M].成都:巴蜀书社,]鲁迅.汉文学史纲要[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59.(下转第87页)万方数据第1期赵明范等:‘‘文翁兴学”及其对当代中国社会教育的现实意义‘87‘WEN WONG INITIATING EDUCATION AND ITS PRACTICAL SIGNIFICANCETO THE CONTEMPORARY CHINESE SOCIAL EDUCATIONZHAO Ming-fan,HOU Xiao·hua,LI Yu一戈“(College of Education,Hebei University,Baoding 07 1000,China)Abstract:It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events in the Chinese educational history for Wen Wong to initiate education in Han Dynastyand it has left valuable wealth of education and culture for the Chinese people.The article first introduces the background and processof“WEN Wong initiating education”,and then discusses its important historical significance.Finally,in order to get more attention onour country’s social education.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opinions and suggestions for the social education developmentbased onthe conternporary Chinese social education situation and the experience learned from“WEN Wong initiating education”which is aimingat social enlightenment.Key words:WEN Wong socialeducation(上接第71页)[3]陈寿.三国志[M].北京:中华书局,]班固.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82.[5]黄贤.发愤亦发奋也——也看司马迁《史记》的创作动因[J].长治学院学报,):67.(责任编辑:李建中)ANALYSIS OF SIMA QIAN S¨INDIGNANTLY WRITING BOOKS¨AND CAOPIS¨STRENUOUSLY WRITING BOOKS”Jl Yan-rtt(Literature and Law Department,Nany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Nanyang 473000,China)Abstract:SIMA Qian’s writing concept has traditionally been considered“true and solid”as the basis,with“hard work”spirit,thusconstituting a wonderful wodd. CAO Pi’s writing view is strenuously writing books,that is,“work harder and the book immortal”.There are of value parison between them.Their writing books’theory,cause,purpose and their writing books’view ale dif-ferent.Overall,SIMA Qian’s view emphasized the“outrage”and criticized reality,and CAO Pi advocated the“Endeavor’’and theimportance of self—feelings.Key words:strengthening myself万方数据播放器加载中,请稍候...
该用户其他文档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浅析司马迁的发愤著书说与曹丕的发奋著书观
ANALYSIS OF SIMA QIANS INDIGNANTLY WRITING BOOKS AND CAO PIS STRENUOUSLY WRITING BOOKS.pdf
文档介绍:
浅析司马迁的发愤著书说与曹丕的发奋著书观
ANALYSIS OF SIMA QIANS INDIGNANTLY WRITING BOOKS AND CAO PIS STRENUOUSLY WRITING BOOKS 第5卷第1期2 0 1 3年1月南阳理工学院学报JOURNAL OF NANY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V01.5 No.1Jan.2013浅析司马迁的发愤著书说与曹丕的发奋著书观季艳茹(南阳理工学院文法学院河南南...
内容来自淘豆网转载请标明出处.报任安书司马迁为什么要引用这么多古人发愤著书的事迹_百度作业帮
报任安书司马迁为什么要引用这么多古人发愤著书的事迹
报任安书司马迁为什么要引用这么多古人发愤著书的事迹
司马迁通过分析历史上众多人物事迹和作品得出一个真理:人常常是在横逆固穷得环境下,受激励发愤完成完成伟大的事业,创造出伟大的作品,将自己与古人做对比,表达自己的决心司马迁的发愤著书说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司马迁的发愤著书说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你可能喜欢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一位正在IT行业中学习的小人物,想分享一些学习资料给所有人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发愤著书”说及其郁闷心理
下载积分:1600
内容提示:“发愤著书”说及其郁闷心理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0|
上传日期: 19:13:25|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发愤著书”说及其郁闷心理
官方公共微信发愤著书的心路历程的真诚剖析——解读司马迁的《报任安书》--《名作欣赏》2005年12期
发愤著书的心路历程的真诚剖析——解读司马迁的《报任安书》
【摘要】: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I207.6【正文快照】:
书,为古文篇名,即给亲友的信函。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的《报任安书》向朋友和同事述说了自己蒙难的始末,倾诉郁积内心的痛苦和愤懑,表达为了完成千古绝唱《史记》惨遭极刑而不死的情怀,首次明确提出对后世文学理论产生巨大影响的光辉理论“发愤著书说”。透过满纸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傅昭生;;[J];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3年01期
岑玲;[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李泽需;;[J];电影评介;2008年12期
张峰屹;;[J];文学前沿;2000年02期
李泽需;;[J];名作欣赏;2008年14期
刘朝兴;[J];贵州财经学院学报;1994年02期
邱婷婷;;[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5年S1期
袁伯诚;;[J];固原师专学报;1984年02期
赵志成;;[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年01期
胡以娜;;[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许锬辉;;[A];文学语言理论与实践丛书——辞章学论文集(下)[C];2002年
薛瑞泽;;[A];司马迁与《史记》学术研讨会会议手册[C];2007年
陈小赤;;[A];司马迁与《史记》学术研讨会会议手册[C];2007年
周忠庆;;[A];司马迁与《史记》学术研讨会会议手册[C];2007年
吕培成;;[A];司马迁与《史记》学术研讨会会议手册[C];2007年
刘华祝;;[A];司马迁与《史记》学术研讨会会议手册[C];2007年
方铭;;[A];儒学与二十一世纪文化建设:首善文化的价值阐释与世界传播[C];2007年
雷震;;[A];司马迁与《史记》学术研讨会会议手册[C];2007年
崔继军;赵佳妮;;[A];司马迁与《史记》学术研讨会会议手册[C];2007年
陈少辉;;[A];外国文学论集——世纪末的探索与思考[C];199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刘琪;[N];中国艺术报;2003年
庄亭;[N];北京日报;2001年
李丹;[N];珠海特区报;2008年
文广;[N];联合时报;2000年
吕培成 吴玲玲;[N];光明日报;2005年
储国强 张琳;[N];新华每日电讯;2007年
樊兆青;[N];人民日报;2001年
白漠男;[N];中国改革报;2006年
彩霞;[N];中国档案报;2004年
凌朝栋;[N];渭南日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陈莹;[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汪高鑫;[D];北京师范大学;2002年
刘宁;[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潘苇杭;[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任刚;[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李红岩;[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王涛;[D];山东大学;2008年
白效咏;[D];中国人民大学;2008年
张自然;[D];河南大学;2008年
郭铁娜;[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福燕;[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路雪莉;[D];郑州大学;2007年
王庆;[D];青海师范大学;2011年
韦俊梅;[D];延安大学;2010年
李晶晶;[D];辽宁大学;2011年
郭春雨;[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赵德祥;[D];曲阜师范大学;2006年
杜建蓉;[D];内蒙古大学;2006年
吴学哲;[D];辽宁师范大学;2007年
肖宏丽;[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发愤著书说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