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是如因,凡是有相皆是虚妄妄.缘灭之时,即便了结!

[转载]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下)--宽运法师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下)
&&&&&&&&&&&&&&&&&&&&&&&&&&&&&&&&&&&&&&&&&
──宽运法师弥陀佛七开示
  来源:宽运法师
  我们都知道,阿弥陀佛在因地修行时,曾为法藏比丘,他在第五十三位古佛世自在王佛处,获得授记成佛。早前我跟大家提及,2006年在辽宁省朝阳市的地下道发现了出土的锭光佛舍利,相信不久将来,世自在王佛及阿弥陀佛舍利的发现,亦应该指日可待,到时便更能证明阿弥陀佛的存在。现时,可能某些人还会有疑惑,但我告诉大家,阿弥陀佛是在人间成佛的,所以祂的舍利早晚会出现。那什么时候会出现呢?所谓「盛世现,末世隐」;太平盛世之时,佛舍利就自然会出现;衰落末世之际,便自动隐藏起来了。因此,如果有朝一日,阿弥陀佛的舍利出现于世,我们便不必花很大的气力,去宣扬、赞叹他的种种功德,因舍利的出世,就等于他现身说法,人们自然会增强信心,无疑信服。现代是信心危机的时代,很多出家人信佛都不够坚定,居士就更不用说了,许多时候都是一知半解,或信或疑。我们作为佛的弟子,就应该要信佛;如果连佛都不信,那有资格当佛弟子呢?所以,念佛人一定要相信阿弥陀佛真实不虚,只有这样,我们的菩提心才会自然地生起,我们念佛才会有意义。
&  人生苦短,我经常听师父上人为我们盘算着说:人在二十岁之前,少不更事,不知人生艰苦;六十岁以后,便开始糊里糊涂,一切作为都有心无力。从二十岁到六十岁,只有四十年的时间,其中有一半是晚上,只剩二十年,当中又要吃饭、穿衣等等,还有许多事务要做、要处理;那我们人生到底有多少时间是属于自己的呢?真的是少之又少!大部分时间都是空过的!一般人都是为名为利为子女,一生时间就这样匆匆忙忙、劳劳碌碌便过去了。所以,我们今天能静下来念佛,就是给自己临命终时储备资粮;我们不必给自己留下很多钱财,也不必留下很多物品,因为生带不来,死带不去;所谓「万般带不去,唯有业随身」。即使庄严如西方寺,谁也没法带走。世间一切都是因缘法,有成、住、坏、空;有缘起便有缘灭。今天佛七的缘让我们聚在一处,一同念佛,一起熏修;可是再过几天,我们就会各散东西;我继续忙碌法务的事情;你们回江西的回江西;香港的居士回家里抱孙的抱孙,煮饭的煮饭,各忙各的。因此,在这念佛的短短七天里,为什么不能忍苦耐劳呢?为什么还会有烦恼呢?你们有烦恼,就是对不起自己呀!这个道理,其实你们都懂得,因为你们年龄比我大,经历比我多。我从小在家乡读书,没有在社会工作过,二十岁便从东北来到西方寺追随师父上人,所以对外面世界知道的不多,都是从书本学来的。我相信你们的人生体验,一定会比我多、比我丰富;从修行上来说,体会越多,境界就会越高,与阿弥陀佛的感应也会越近;当我们念佛,念到一心不乱的时候,便可以说自性弥陀、唯心净土了,到时事理圆融,一切无碍──我即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即我,这就是一音佛教。若一语道破,道理就是这么简单、清楚。好了,今天就讲到这里。阿弥陀佛!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下)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下)
──宽运法师弥陀佛七开示
&&&&&&&&&&&&&&&&&&&&&&&&&&&&&&&&&&&&&&&&&&&&&&&&&&&&&&&&&&&
我们都知道,阿弥陀佛在因地修行时,曾为法藏比丘,他在第五十三位古佛世自在王佛处,获得授记成佛。早前我跟大家提及,2006年在辽宁省朝阳市的地下道发现了出土的锭光佛舍利,相信不久将来,世自在王佛及阿弥陀佛舍利的发现,亦应该指日可待,到时便更能证明阿弥陀佛的存在。现时,可能某些人还会有疑惑,但我告诉大家,阿弥陀佛是在人间成佛的,所以祂的舍利早晚会出现。那什么时候会出现呢?所谓「盛世现,末世隐」;太平盛世之时,佛舍利就自然会出现;衰落末世之际,便自动隐藏起来了。因此,如果有朝一日,阿弥陀佛的舍利出现于世,我们便不必花很大的气力,去宣扬、赞叹他的种种功德,因舍利的出世,就等于他现身说法,人们自然会增强信心,无疑信服。现代是信心危机的时代,很多出家人信佛都不够坚定,居士就更不用说了,许多时候都是一知半解,或信或疑。我们作为佛的弟子,就应该要信佛;如果连佛都不信,那有资格当佛弟子呢?所以,念佛人一定要相信阿弥陀佛真实不虚,只有这样,我们的菩提心才会自然地生起,我们念佛才会有意义。
  人生苦短,我经常听师父上人为我们盘算着说:人在二十岁之前,少不更事,不知人生艰苦;六十岁以后,便开始糊里糊涂,一切作为都有心无力。从二十岁到六十岁,只有四十年的时间,其中有一半是晚上,只剩二十年,当中又要吃饭、穿衣等等,还有许多事务要做、要处理;那我们人生到底有多少时间是属于自己的呢?真的是少之又少!大部分时间都是空过的!一般人都是为名为利为子女,一生时间就这样匆匆忙忙、劳劳碌碌便过去了。所以,我们今天能静下来念佛,就是给自己临命终时储备资粮;我们不必给自己留下很多钱财,也不必留下很多物品,因为生带不来,死带不去;所谓「万般带不去,唯有业随身」。即使庄严如西方寺,谁也没法带走。世间一切都是因缘法,有成、住、坏、空;有缘起便有缘灭。今天佛七的缘让我们聚在一处,一同念佛,一起熏修;可是再过几天,我们就会各散东西;我继续忙碌法务的事情;你们回江西的回江西;香港的居士回家里抱孙的抱孙,煮饭的煮饭,各忙各的。因此,在这念佛的短短七天里,为什么不能忍苦耐劳呢?为什么还会有烦恼呢?你们有烦恼,就是对不起自己呀!这个道理,其实你们都懂得,因为你们年龄比我大,经历比我多。我从小在家乡读书,没有在社会工作过,二十岁便从东北来到西方寺追随师父上人,所以对外面世界知道的不多,都是从书本学来的。我相信你们的人生体验,一定会比我多、比我丰富;从修行上来说,体会越多,境界就会越高,与阿弥陀佛的感应也会越近;当我们念佛,念到一心不乱的时候,便可以说自性弥陀、唯心净土了,到时事理圆融,一切无碍──我即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即我,这就是一音佛教。若一语道破,道理就是这么简单、清楚。好了,今天就讲到这里。阿弥陀佛!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转载]宇宙及万事万物的真相(2):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二、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佛虽然在经里明确地告诉众生“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但众生还是疑而不信,半信半疑。原因还是不明道理,只知表相。
由于人类是三维层次的生命,认识和感知一切事物,都是用三维层次的眼、耳、鼻、舌、身去感触。而眼、耳、鼻、舌、身只能感触到事物的表相及现在,而看不见内在的空间和时间。人们的肉眼只能看见现在这一秒钟的事物,而前一秒钟和后一秒的事物都看不见,过去和未来更看不见。因而只知事物现在的表相,而每个事物都是有时间和空间的。时间和空间又是永不停息地在变化,这些变化过程是肉眼所不能及的。因此,只看事物表相而不知本性,只知表相似有而不知本性是空。所以,生生世世迷惑颠倒,本末倒置,才生出了无尽的烦恼。
为什么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由以下三个原理可以证实:
1、万事万物皆是缘聚缘散
万事万物既然都是宇宙真空本性中变现出来的,因此,它本无自性,因缘而生,缘散而灭。例如:种子,只是人给它定的假名而已,只有能发芽生长的,才能称其为种子。但它自己是不会发芽的,要想发芽,必须有土壤(地)、水、温度(火)、空气(风)以及时间、空间等各种因缘。没有这些因缘的聚合,它不会发芽,也就不能称其为种子。因此,种子只是一种没有自我的假名。
又如:火,也要有四大之缘组成。火不能凭空而生,需有地,木生火,木、油、气可燃,都源于地;木、油、气中都有湿度为水;生火的木、油等物也需有一定的温度,结冻成冰是点不着的;生火需要有空气,无氧不能燃,这就是风。同时也要有时间、空间等因缘。离开这些缘,也无火可言,无火可见。
又如:风,也是凭借各种缘的聚合才能体现出来。通过观察到水被吹动的波浪,树木、物体的摆动,飞沙走石的流动,这都属于地缘;风中有湿度属于水缘,风中有凉热的温度属于火缘;风本身既是空气的流动。再加上时间、空间,才能体现风的存在。
前面三个实例证实了万物由缘而生,对于万事也是如此。例如,“讲课”是事,要有授课老师,听课的学生、场地、设备、讲义、时间、空间等诸多因缘组成,才能称其为讲课,否则就不存在“讲课”这件事。
由此可见,万事万物之名都勉强其名,实无自我和自性。都不是独立存在的实物,全是因缘而生,离缘而灭,无缘而不存在的事物。因此谓之:“名可名,非常名”。从以上几个举例展开,你可以对万事万物进行分析,无一不是缘聚缘散,均无自我。而人们认为它有自我,这就是“我执“,是追求万事万物和贪心的起源。
2、万事万物永不停息地变化
宇宙间的万事万物,每时每刻都在不停地变化,没有一样是固定不变的。你说是它,它又已经变得不是原来的它了。虽然不停地在变化,但由于肉眼观察不到细微的运动和变化过程,看上去似乎没变。例如:一个人坐着不动,但他的肌肉、内脏、呼吸、细胞等一切都在不停地运动和变化。同时又在不知不觉中随着地球、太阳系、银河系及整个宇宙的时空在运动变化。
只要随时在变化的事物,表现出来的只是一种瞬间之相,这种瞬间之相是无法留住的,过去就过去了。人们只能在录像、录音中回忆过去,而不能真实地留住它。只有永恒不变的事物才是真的,但宇宙间只有本性是如如不动的,是永恒不变的。它变现出来的万事万物没有一样是固定不变的。
例如:一粒树种,它的变化过程是:芽、苗、小树、大树、原木、方木、木板、新桌子、旧桌子、糟木、灰、土。又如:你今年如果是50岁,你曾经有过20岁、30岁、40岁,但是,那时的你如今又在哪里?留住了吗?等到老时,如今的你又在何处?今生你是谁?前世谁是你?来世你又是谁呢?不仅长远的相无可保留,即使是当天的相也无法留住。一天中的你至少也要有几万个动作,哪一个动作之相又留住了呢?
你所看到的各种相都如同在演戏,你自己也要在这台戏中扮演各种角色,戏散之后空空如也。如同你看电视,里面演得红红火火,电视机一关,什么也没有。人生也正是一台戏,每一个人都是戏中的演员,戏中的妻儿母女都是扮演的假相而已,过后什么也没留住,所以佛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3、万事万物实不可得
根据前面所谓“缘聚缘散”和“不停变化”这两条原理,决定了万事万物实不可得的原理和真相。万事万物虽是一种存在,而它们的存在,只是在自然地表现各自不同的作用。人们只能用万事万物的作用,但又不可能得到它。即使你错误地认为你得到了它,也只是在欺骗自己的心,你得到的只是一种心理欲望的满足。然而连这种心理欲望的满足也是虚假的。你的心理欲望和满足也是缘生缘灭的,也是每时每刻在变化的。例如:当你饮食之时,所谓的色、香、味只是暂时地骗一骗你自己的舌头、鼻子、眼睛而已,刚咽下去,这些色、香、味的感受就都消失了。因此,所谓的欲望满足也是虚空假相而已,实不可得。
人们总想得到和占有更多的东西,但是却不明白,不仅你想得到的万事万物这些客体是一种假相,实不可得,就连你这个想得的主体也是一种假相。你这个所谓的主体能保持不变吗?能永远留住世间吗?显然不能。你的肉体也是由地、水、火、风四大缘组合而成,也是一种虚名假象。那么,连你自己的肉体都在不停地变化而不能保持,更不可能得到永不停息变化着的万事万物,因此,万事万物实不可得。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凡所有相,皆是虚妄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上传于||暂无简介
大小:7.02K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通灵佛教网&||||||
--(705)[] newsfy2
凡所有相 皆是虚妄——乞求指点
凡所有相 《金刚经》云:凡所有相,。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何以故,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故。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彼如来妙体,即法身诸佛,法体不可见,彼识不能知故。所以者何,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故。,菩萨应离一切相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生无所住心。若心有住则为非住。佛告须菩提: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当生如是心。我应灭度一切众生,灭度一切众生已,而无有一众生实灭度者。何以故?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则非菩萨。所以者何?须菩提,实无有法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是经所为,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观法如化,三昧常寂,斯为关键。于此透不过,看不破,则亦放不下,于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之事,犹未梦见在。《中论》云:众因缘生法,我说既是空,亦为是假名,亦是中道义,未曾有一法,不从因缘生,是故,无不是空者故。缘起性空,性空缘起,空无自性故。因缘所生法,当体即空,了不可得也。真空妙有,妙有真空;真空非空,妙有非有。《楞严经》云:界,唯心所现,唯识所变,一切因果,世界微尘,因心成体故。一切法,当处出生,随处灭尽故。刹那生灭,是谓,了不可得故。识心不可得故,真心不可得故。是故文殊大智,般若之心,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故。是故,离一切相,即一切佛。如来所得法,此法无实无虚。《宗镜录》云:故知从意成形。千途因心有像。一念澄寂。万境旷然。元同不二之门。尽入之旨。所以傅大士行路难云。君不见。但假空施设。寂静无门为法门。一切法中心为主。余今不复得心原。究捡心原既不得。当知诸法并无根。又无生有二。如通心论云。一法性无生。妙理言法。至虚言性。本来自尔。名曰无生。二缘起无生。夫境由心现。故不从他生。心籍境起。故不自生。心境各异。故不共生。相因而有。故不无因生。亦云。一理无生。圆成实性。本不生故。二事无生。缘生之相。即无生故。是论亦明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之义。《无量寿经》云:通达诸法性,一切空无我;觉了一切法,犹如梦幻响;知土如影像;远离一切执着,成就无量功德;于彼相中,实无可得故。了此经义,才能不取于相如如不动;才能是法平等,无有高下;才能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才能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则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大涅磐经》云:善男子:无所得者名为虚空,菩萨得是虚空三昧,无所见故,是菩萨名无所得,有所得者,名生死轮,一切凡夫,轮回生死,故有所见。菩萨永断,一切生死,是故菩萨名无所得。复次,善男子:菩萨摩诃萨无所得者,名常乐我净。菩萨摩诃萨见佛性故,得常乐我净,是故菩萨名无所得。夫犹有未决,疑网不破,再引大乘,详列于下,必也于无所得法中有所得乎!《华严经. 须弥顶上偈赞品第十四》云:观察于诸法,自性无所有,如其生灭相,但是假名说,凡夫见诸法,但随于相转,不了法无相,以是不见佛,凡夫妄观察,取相不如理,佛离一切相,非彼所能见,迷惑无知者,妄取五蕴相,不了彼真性,是人不见佛,了知一切法,自性无所有,如是解法性,则见卢舍那,因前五蕴故,后蕴相续起,于此性了知,见佛难思议,若能除眼翳,舍离于色想,不见于诸法,则得见如来,诸法无真实,妄取真实相,是故诸凡夫,轮回生死狱,言辞所说法,小智妄分别,是故生障碍,不了于自心,不能了自心,云何知正道,彼由颠倒慧,增长一切恶,不见诸法空,恒受生死苦,斯人未能有,清净法眼故,若住于分别,则坏清净眼,愚痴邪见增,永不见诸佛,若能了邪法,如实不颠倒,知妄本自真,见佛则清净,诸佛所开示,一切分别法,是悉不可得,彼性清净故,法性本清净,如空无有相,离诸和合相,是名无上觉,现在非和合,去来亦复然,一切法无相,是则佛真体,若能如是观,诸法甚深义,则见一切佛,法身真实相,于实见真实,非实见不实,如是究竟解,是故名为佛,佛法不可觉,了此名觉法,诸佛如是修,一法不可得,诸法无所依,但从和合起,无能作所作,唯从业想生,云何知如是,异此无有故,一切法无住,定处不可得,诸佛住于此,究竟不动摇,于法无所著,无念亦无染,无住无处所,不坏于法性.是故,仁者应知,诸大乘经典,所说莫不为此,开示一切法,悉皆空寂。《金刚经》云:若菩萨通达无我法者,如来说名真是菩萨。《无量寿经》云:生身烦恼,二余俱尽。于三界中,平等勤修,究竟一乘,至于彼岸,决断疑网,证无所得。《大方广佛华严经,梵行品第十六》云:了知境界。如幻如梦。如影如响。亦如变化。若诸菩萨。能与如是观行相应。于诸法中。不生二解。一切佛法。疾得现前。初发心时。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知一切法。即心自性。成就慧身。不由他悟《 占察善恶业报经,卷下》云:但以众生,无明痴闇,熏习因缘。现妄境,令生念着。所谓此心,不能自知。妄自谓有。起觉知想,计我我所。而实无有,觉知之想。以此妄心,毕竟无体,不可见故。若无觉知,能分别者。则无十方,三世一切,境界差别之相。以一切法,皆不能自有。但依妄心,分别故有。所谓一切境界,各各不同。自念为有。知此为自,知彼为他。是故一切法,不能自有,则无别异。唯依妄心,不知不了。内自无故。谓有前外境界,妄生种种法想。谓有谓无,谓彼谓此。谓是谓非,谓好谓恶。乃至妄生无量无边法想。当如是知。一切诸法,皆从妄想生。依妄心为本。然此妄心,无自相故。亦依境界而有。所谓缘念觉知前境界故。说名为心。又云:心外相者。如梦所见,种种境界。唯心想作,无实外事。一切境界,悉亦如是。以皆依无明识梦,所见妄想作故。复次应知。内心念念不住故。所见所缘,一切境界。亦随心念念不住。所谓心生故种种法生。心灭故心灭故种种法灭,而生灭相但有名字,实不可得。以心不往至于境界。境界亦不来至于心。如镜中像,无来无去。是故一切法,求生灭定相,了不可得。所谓一切法,毕竟无体。本来常空,实不生灭故。如是一切法,实不生灭者。则无一切境界,差别之相。寂静一味,名为真如,第一义谛,自性清净心。《圆觉经》云:一切如来。本起因地。皆依圆照清净觉相。永断无明。方成佛道。云何无明。善男子。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种种颠倒。犹如迷人四方易处。妄认四大为自身相。六尘缘影为自心相。譬彼病目见空中花及第二月。善男子。空实无花。病者妄执。由妄执故。非唯惑此虚空自性。亦复迷彼实花生处。由此妄有轮转生死。故名无明。善男子。此无明者。非实有体。如梦中人梦时。非无及至于醒了无所得。如众空花。灭于虚空。不可说言。有定灭处。何以故。无生处故。一切众生。于无生中。妄见生灭。是故说名轮转生死。善男子。如来因地。修圆觉者。知是空花。即无轮转。亦无身心受彼生死。非作故无。本性无故。彼知觉者。犹如虚空。知虚空者即空花相。亦不可说。无知觉性。有无俱遣。是则名为净觉随顺。复云:善男子:知幻即离,不作方便;离幻即觉,亦无渐次。一切菩萨及末世众生,依此修行,如是乃能永离诸幻。复云:善男子:但诸菩萨,及末世众生,居一切时,不起妄念,于诸妄心,亦不息灭,住妄想境,不加了知,于无了知,不辨真实。彼诸众生,闻是法门,信解受持,不生惊畏,是则名为随顺觉性。是故仁者应知,经云:心生故种种法生,又云:一切法从心想生。不可得法,于此执着,妄想分别,枉居十界,久沉三途。《修华严奥旨妄尽还原观》云:知诸法唯心,由此息分别,悟平等真空。于此,才得“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才能“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永嘉证道歌》云:不见一法即如来,方得名为观自在。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凡所有相,皆是因果相,故因果实空,因相相续故,转变故,循环故,因果不空。虽觅因果了不可得,而了了分明。《中峰三时系念全集》云:生而无生。法性湛然,无生而生,因果俨然,所谓生者,即众生生灭之迹也。谓无生者, 即诸佛寂灭之本也。法性湛然者。灵明湛寂。玄妙真常。个个不无。人人本具。只因最初不觉。忽尔动心。认妄为真。迷己逐物。由是业网牵缠。流转五道。恒随生死以升沉。亘古至今而靡间。当知生自缘生。而法性不与缘俱生。灭自缘灭。而法性不与缘俱灭。所以云。法性湛然。是谓生而无生者也。无生而生者。众生迷妄入心。积业成果,虚受轮转。妄见生灭。于法性体上。如镜现像。似珠随色。当知镜光本净。珠体绝痕。物境互彰。不违色像。彼色像之去来。犹业果之俨然也。故诸佛于俨然生灭中。唯见无生。众生于湛然无生中。唯见生灭。只因迷悟之有差。遂致现量之不一。实乃生无自性。无生亦无自性。悟则生灭皆无生。迷则无生皆生灭。所以离此别无。是乃一体而异名也。审如是。则阿弥陀佛即是我心。我心即是阿弥陀佛。净土即此方。此方即净土。岂非迷悟之自殊。何有圣凡而彼此。偈云:生灭无生生不生。乐邦那肯禁人行。谁知万丈红尘里。菡萏华开月正明。《佛说十善业道经》云:尔时世尊告龙王言。一切众生心想异故造业亦异。由是故有诸趣轮转。龙王。汝见此会及大海中形色种类各别不耶。如是一切靡不由心造善不善。身业语业意业所致。而心无色不可见取。但是虚妄诸法集起。毕竟无主无我我所虽各随业所现不同。而实于中无有作者。故一切法皆不思议自性如幻。智者知已应修善业。以是所生蕴处界等。皆悉端正见者无厌。《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多经》云:波斯匿王白佛言:世尊若菩萨众生性无二者,菩萨以何相而化众生耶?佛言大王:色受想行识常乐我净,法性不住色不住非色,受想行识常乐我净,亦不住净不住非净。何以故?以诸法性悉皆空故。由世谛故,由三假故。一切有情蕴处界法,造福非福不动行等,因果皆有。三乘贤圣所修诸行,乃至佛果皆名为有。六十二见,亦名为有。大王,若著名相分别诸法,六趣四生,三乘行果。即是不见,诸法实性。波斯匿王白佛言:诸法实性,清净平等。非有非无,智云何照?佛言:大王,智照实性,非有非无,所以者何?法性空故。是即色受想行识,十二处,十八界,士夫六界,十二因缘,二谛四谛,一切皆空。是诸法等,即生即灭,即有即空。刹那刹那,亦复如是。何以故?一念中有九十刹那,一刹那经九百生灭。诸有为法,悉皆空故。以甚深般若波罗蜜多。照见诸法,一切皆空。内空,外空,内外空,空空,大空,胜义空,有为空,无为空,无始空,毕竟空。散空,本性空,自相空,一切法空。般若波罗蜜多空。因空,佛果空,空空故空。诸有为法,法集故有,受集故有,名集故有,因集故有,果集故有,六趣故有,十地故有,佛果故有,一切皆有。善男子若菩萨住于法相。有我相人相有情知见。为住世间即非菩萨。所以者何?一切诸法悉皆空故。若于诸法而得不动,不生不灭,无相无无相,不应起见。何以故?一切法皆如也。诸佛法僧亦如也。繁引经典,但明法相,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了此,凡所有相,皆是实相,不可得中,只么得!《永嘉证道歌》云:无明实性即佛性,幻化空身即法身。法身觉了无一物,本源自性天真佛。五蕴浮云空去来,三毒水泡虚出没。《楞严经》云:圆满菩提,归无所得。}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红颜白骨皆是虚妄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