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品吉祥考拉绒是什么

了解河南]河南的中国之最
共 7034 浏览 21 回帖&&
发帖: 0 篇
在线时长: 0 小时
了解河南]河南的中国之最
&[推荐][了解河南]河南的中国之最&&&&
中国古代建都最多的省份
据《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辞源》、《辞海》等文献记载,自夏、商 至宋、金,历代帝王、诸侯曾建都于现在河南境内的都城有据可查的数十处。 古代都邑现为城市的13个。如郑州市是商朝仲丁迁&敖&和西周管国、 春秋祭国建都之地;洛阳市是自夏桀至五代计12朝建都之地;开封市是 自东周魏梁到宋金7朝国都;安阳市是自殷盘庚到后赵、北齐共6朝的 都邑;许昌市曾是周代许国和东汉献帝的都城;商丘市为商汤和春秋宋 国都城;濮阳市为春秋卫国首都;南阳市为周代申、吕国都城;三门陕 市是南虢建都之地;辉县市是共国首都;济源市为古原、樊国都城;禹 州市是夏初和战国时代韩国建都之地;汝州市为春秋时代戎蛮国都城。 建都处的现址在城镇的有30余处,如淮阳曾是西周、春秋战国时陈、楚 和秦末陈胜建都之地;新郑县为郑、韩国建都之地;上蔡县城为周代蔡 国首都;杞县为杞国之都城;息县城为息国建都之地;密县城为密国之 都等。所以说,河南是我国古代建都最多的省份。中国最早的帝都所在地 据史籍记载,中华民族的始祖黄帝都有熊,炎帝都陈,禹都阳翟,均在河南境内。汉司马迁《史记》、晋代《帝王世纪》都有记载。《帝王世纪》19页记:&[黄帝]有圣德授国于有熊,郑也,古有郑国,黄帝之所都&。新郑,古有熊国,黄帝之所都,授国于有熊,居轩辕之墟,故因以为名又以为号。《帝王世纪》还记载有&炎帝人身牛首,长于姜水有圣德,以火德王,故号炎帝,都于陈。&陈即陈州,今淮阳县。据《中国通史》载,颛顼为黄帝之孙,昌意之子都高阳(今杞县)居帝丘(今濮阳西南),号高阳氏,帝喾高辛氏,都于亳(今商丘附近)。《帝王世纪》云:禹受封为夏伯,都阳城。阳城古属颍川郡即今之登封县阳城村。夏太康都斟浔(今洛阳东),夏桀都洛。公元前十六世纪至前十一世纪,殷商继夏而有天下。河南是商族活动的中心,据记载商代七次迁都,其都城在今河南境内者有亳(即南亳,今商丘县)、西亳(今偃师尸乡沟)、(也称嚣,今郑州)、相(今内黄)、邢(又名耿,今温县)、殷(今安阳),所以安阳今俗?中华第一都&。 中国最早的城市规划示意图据明《永乐大典》记载,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较详细的城市规划图,就是西周洛 邑(今洛阳市)王城示意图。据《周礼&考工记&匠人》载:&匠人营国,方九里, 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就是记述 的洛阳市周王城的规划制度。 公元前约1020年(周成王七年),因成王年幼,周公姬旦辅政,在东征平定商 裔武庚叛乱后,感到国都镐京偏西不利于控制东方的商&顽民&,为实现武王在位 时在洛阳建都的遗愿,就表奏成王,提出营建洛邑的意向,成王姬诵同意周公的意 见,二月派太保召公姬妃释到洛阳,卜选城址,作出城郭规划。三月周公来洛,组织 人力,按照召公作的城郭规划,始建新都,叫做&洛邑&(又叫&成周&)。周公 在洛邑建了两座城,一座叫&王城&(今洛阳市王城公园),一称&下都&(今洛 阳市白马寺东)。王城西面各有三门,共十二门,道路九经九纬,各宽九轨(道路 宽为车轨的九倍);环城道一条,宽七轨;向四方辐射的道路四条,各宽五轨。王 宫建在中央大道上,共有五门,内有六寝。左边建有祖庙,右边筑有社稷坛,前面 设朝,后面设市(场),于同年十二月底全部竣工。王城建成后,当时只作为周王 朝会东方诸侯的处所。下都城的建设规模比王城小而简陋。建成后,周公将东征时 从殷地俘虏来的商裔奴隶主贵族集中到下都城居住,并派重兵(八部约二万人)守 驻监视,警备东方。中国最早出现城市供排水设施的地方 我国最早的城市排水设施,出现在河南淮阳县平粮台古城遗址内。据1979年考古发 掘,从古城南门门道之下挖出残长5米多的陶制排水管道三条,下面一条,其上再并 列铺两条,管道每节长0.35-0.45米不等。经测定距现在约4000年。 河南是中国最早出现城池自来水设施的省份。据1985年在河南登封县东南阳城遗址 上发掘出来的各种陶质自来水管道和贮水池、澄滤净化池、阀门坑等设施证明,距 今2400多年前的战国时代,河南阳城就兴建了城池自来水供水设施。中国最早的石拱桥我国最早的石拱桥建于河南洛阳。中国 著名的桥梁专家茅以升在《桥梁史活》 前言中指出:&我国最早的石拱桥- 旅人桥建于洛阳。&据《河南府志》 记载:洛阳七里涧桥也称旅人桥,在 晋代京师建春门东七里的七里涧上。始建于晋太康三年 (282年)十一月,至次年四月建成,日用工7.5万人, 距今已有1700多年。中国最早、最大的城市真实写照画卷河南开封市是最早出现在画卷上的城市真实写照的地方。据《中国文化史辞典》载:北宋画师张择端所画的历史长画卷《清明上河图》是中国北宋时代东京汴梁(今河南开封市)城市设施和城市居民生产、生活的真实写照。张择端通过市俗生活的细致描绘,生动地揭示了北宋(960-1126年)汴梁(今河南开封市)承平时期的繁荣热闹景象。它以各个阶层的人物的各种活动为中心,深刻地把这一历史时期的城市社会动态和人民生活状况展示出来。在画中有仕、农、商、 医、卜、僧、道、胥吏、妇女、儿童、篙师、缆夫等人物及驴、马,牛、骆驼等牲畜。 有赶集、买卖、闲逛、饮酒、聚谈、推舟、拉车、乘轿、骑马等情节。画中大街小巷 店铺林立,酒店、茶馆、点心铺等百肆杂陈,充分反映了汴京工商业经济的繁荣面貌。 图中河港池沼,船只来往,还有官府宅第,茅棚村舍密集。在艺术处理上,无论对人 物的造型,街巷、车辆、楼屋的描述以及桥梁、货船的布置,笔墨章法都非常巧妙。 《清明上河图》是绢本设色,纵宽24.8厘米,横长528厘米,是古代巨幅名画,在当时 及其以后都有很大影响,并博得了各阶层观赏者的喜爱,宋代以后,出现不少摹本。
& 中国现存最早的砖塔&河南嵩山的嵩岳寺塔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砖塔,该塔位于登封县城西北约6公里,太室山南麓的嵩岳寺内,建于北魏孝明帝正光元年(520年),距今已有1470年的历史。嵩岳寺塔上下浑砖砌就,层叠布以密檐,外涂白灰,内为楼阁式,外为密檐式,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多角形密檐式砖塔。总高41米左右,周长33.72米,塔身呈平面等边十二角形,中央塔室为正八角形,塔室宽7.6米,底层砖砌塔壁厚2.45米,塔室于底层开东、西、南、北四门。这样的十二边形塔在中国现存的数百座砖塔中,是绝无仅有的。同时,这种密檐形式在南北朝期间也是少见的,有人认为其在我国古塔中&&如异军突起&,应视为我国密檐式砖塔的始创。该塔不仅以其独特的平面型制而闻名,而且还以其优美的体形轮廓而著称于世。从结构上看,它由基台、塔身、密檐和塔刹四部分组成,其台高0.85米,出塔身1.60米,平面亦为十二角形,正面有方形月台,后边有角道,均与&基台等高,前&后对应,布局协调。基台之上,塔身的高度占全塔总高的三分之一。塔身中部以腰檐区&分上下两段。下段塔身除拱道外,没有任何装饰,上段则仿木构而建。塔身之上,是层&次密集的十五层塔檐。各檐叠砖的数目自下而上逐渐递减,致使十五层密檐层层向上紧&缩,形成既刚劲有力又轻快秀丽的抛物线型轮廓。密檐之上&是由70层青砖雕砌而成的塔刹,高3.5米,自上而下,由宝珠、七重相轮、仰莲状受花、宝装莲花式覆钵和刹座组成,极为壮观。整个塔室上下贯通,呈圆筒状。塔室之内,原置佛台佛像,供和尚和香客绕塔做佛事之用。全塔刚劲雄伟,轻快秀丽,建筑工艺极为精巧。该塔虽高大挺拔,但却是用砖和黄泥粘砌而成,塔砖小而且簿,历经千余年风霜雨露侵蚀而依然坚固不坏,至今保存完好,充分证明我国古代建筑工艺之高妙。嵩岳寺塔无论在建筑艺术上,还是在建筑技术方面,都是中国和世界古代建筑史上的一件珍品。中华第一龙&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炎黄子孙,被认为是龙的传人。《说文》中描写,&龙,麟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实际上,龙是远古人图腾崇拜的神物。在原始人类中,一个氏族往往以某种动物为图腾作为氏族的祖先和保护神。龙的形象为蟒身、马头、鹿角、鹰爪、鱼须,标志着许多部族的同化与融合。龙是中国古代文化性动物的总代表。这种文化性质的龙在中国图案中屡见不鲜,但孰为最早呢?1989年考古工作者在濮阳西水坡仰韶文化墓葬中发掘出用蚌壳堆塑的龙虎图,距今6000年左右,引起国内外学术界的重视,被誉为&中华第一?。西水坡遗址,位于濮阳县城内西北隅,面积5万余平方米。年进行了大面积发掘,出土有陶器、石器、骨器和蚌器等,并发现有房基、窖穴和墓葬,有的墓两侧置有用蚌壳堆塑龙虎形象。其中有一墓埋4人,墓主为一壮年男子,身长1.84米,仰身直肢,头南足北,居墓正中,另3人年龄较小,居墓东、西、北三面小龛内。墓主左右两侧有用蚌壳堆塑龙虎形象,龙居东,头朝北,背向西,身长1.39米,高0.67米;虎位西,背朝东,身长1.39米,高0.63米。西水坡遗址属于仰韶文化,蚌壳堆塑龙虎图,反映了墓主人的权力和地位。&&中国古代“丝绸之路”的起点&中国丝绸之路的起点在洛阳(即东汉时的雒阳),这在《后汉书&西域传》等史籍&中均有记载,丝绸之路,这个名称的出现是19世纪的德国地理学者、探险家李希霍芬,&将西汉武帝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至元鼎三年(公元前114年),由长安通往河间&(中亚的阿姆河与锡尔河之间)地区,以丝绸贸易为媒介的交通路线称作&丝绸之路&,&继而延伸到叙利亚及遥远的西方,以及由成都经东南夷通往身毒(今印度)的南方丝&绸之路,今被全世界学术界所公认。&东汉建都雒阳(今洛阳东),雒阳逐渐取代长安(今西安)成为全国最大的商业中&心。在雒阳的东方,青州、兖州地区适宜种植桑麻,民间丝绸手工业得到普遍发展,官&府也拥有规模巨大的丝绸手工业,这些民间或官府生产,输往西方的高级丝绸,由中原&商贾或西方商人来到雒阳采购外运。东汉丝绸之路的主要途经地点是自雒阳西行,经长&安(今西安西北)、陇西郡狄道(今甘肃临洮)、张掖郡稣得(今甘肃张掖西北)、敦&煌郡敦煌(今甘肃敦煌),走北道出玉门关,傍天山西行,经伊吾(今新疆哈密西)、&疏勒(今新疆喀什),过葱岭,出大宛、康居、木鹿城(此三城枸在原苏联境内),经&安息国和椟城(今伊朗达姆甘)、阿蛮(今伊朗哈马丹),斯宾(今伊拉克巴格达)至&安都城(今叙利亚非拉墓亚),然后还可乘船到大秦(罗马帝国)。东汉的丝织业比西&汉进步,以雒阳为起点的东汉丝路交通较前更加繁荣。&中国最早铺设道路路面的地方&&中国最早铺设的道路路面出现在安阳殷墟。据考古发现,殷墟遗址东西长约6公里,南北宽约4公里,道路密布,并铺有路面。殷墟中发掘的甲骨文中,有&行&、&&柝&和&车&的象形文字。甲骨文中的&行&字,形象地反映了城市道路发展变化的基本面貌。道路纵横交错,弯道由死角改善为圆弧角,以保障拐弯时行车通顺。路面用鹅卵石铺砌,或用碎陶片和鹅卵石混合,已有较大的进步。商周时期,不仅对道路建筑有一定成就,&在道路的管理养护上也有一定制度。据《周礼》记载,秋官司寇兼理交通安全和王畿道路的养护管理,属下设&&野庐氏&掌理国道及郊野主要道路的管理、养护和交通事故的处理。&
& 中国裴李岗文化命名地&中原是中国原始文化的发祥地。原始文化大致可分为旧石器和新石器两个阶段,然&而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考古学还没有把这两个阶段的文化衔接起来,即一、二万年旧&石器时代晚期到五、六千年新石器时代文化之谜。这个谜终于于1977年解开了。&1977年,考古工作者在河南省新郑市西北约8公里裴李岗村西发现了面积2万平方米&的古文化遗址。年进行了发掘,发掘面积3000平方米,发现墓葬114座、陶&窑1座、窑穴22个。出土器物400余件,石器有磨盘、磨棒、铲、镰、斧、凿等,磨盘、&磨棒是该文化的典型代表物。陶器有壶、钵、鼎、盆、碗、盘及陶塑猪头、羊头等,多为泥质或沙质红陶或褐红陶,均为手制,火候较低。打磨光滑,不施彩绘,器形特殊。&经对出土木炭碳14测定,距今8000年,属早期新石器时代文化。因这种文化首次在裴李&岗村发现,故命名为&裴李岗文化&。裴李岗文化的发展和确定,是中国考古学的重大&突破,填补了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的空白。中国二里头文化命名地&早期奴隶制夏王朝的存在无可非议,但由于文献和考古资料的缺乏,夏代的文化面貌始终无人确认。1957年,考古工作者在河南省偃师县二里头村发现了一些古文化遗址,出土陶器十分特殊,介于龙山文化与商代之间,引起了学术界的极大兴趣。&二里头村,位于偃师县西南9公里的洛河南。古文化遗址包括二里头、圪当头、四角楼、寨后和辛庄5个村,面积375万平方米。&1957年发现后,1959年开始进行发掘和研究工作,先后发现面积&1万平方米。内涵文化遗物的特征介于龙山文化晚期和商文化早期之间,尚属首次重要发现,命名为“二里头文化”。&这处遗址的最下层被确认为夏文化,出土有铜刀,为我国发现最早的青铜器。其上层为商代文化,发现有大型宫殿基址,面积达1万平方米。遗址中出土大批工艺精良的铜器与玉器,应为夏商时期的都邑遗址,在考古学上占有极重要的地位,对了解和研究夏商文化的历史有很大意义。1981年,二里头文化遗址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最早的管状乐器&&&笛子,为东方民族乐器之一种。笛声悠扬,清脆悦耳,雅俗共赏。然而笛子始于何时?是多年来不解之谜。1987年,考古工作者在舞阳县贾湖裴李岗文化遗址中挖出16支完整的原始骨笛,距今8000年,被称为我国笛子的鼻祖,比埃及出现笛子早2000年。&该笛子是用鹤类长肢骨管制成的,一般长处20多厘米,直径1厘米左右,形制固定,制作规范,多为7孔,分布均匀,个别的主音旁有调音小孔,有些笛子还留有制作时的设计刻痕。其中最完整的一支,长22.2厘米,7孔,磨制精细,保存完好,在第6与第7孔间靠近7孔处穿一个调音孔,为竖笛。经测音可发出五声音阶,调音孔可发出两变音,合于七声音阶,从而说明我国约在8000年前跨进了音乐文明的门坎。现代的音乐家们使用此骨笛仍能吹奏五声音阶的曲子《小白莱》,不能不令人惊叹。中国古代造型最美的彩陶器&&&&&陶器,从新石器时代开始大量出现,几千年来一直是人类的主要生活用具。早期陶器,质地松软,器形简单,多为红素面,少数有划&纹、篦点纹和指甲纹等。仰韶文化时期出现了彩陶,在器胎上用黑&和红色颜料绘动植物或几何纹,烧后不会脱落,在绚丽斑斓的彩陶&器中,彩陶双连壶造型精美,被誉为中国古代彩陶之冠。双连壶,&1972年郑州市北郊大河村仰韶文化遗址房基内出土.高20厘米,藏郑&州市博物馆。两壶并列,腹部相连处有一圆孔相通。西壶两侧各附&一耳,圆腹平底。泥质红陶,红衣黑彩,器表满布平行线条。造型&别致,构思新颖,彩绘线条古朴流畅,风格独特,对研究原始社会&的生活习俗和制陶艺术有重要价值&
& 中国最精美的青铜器&&&&1923年,郑州新郑市李家楼发现一座春秋时期的大型古墓,出土了许多青铜器,其中两件莲鹤方壶被视为稀世珍宝,一件藏北京故宫博物院,一件存河南省博物馆。两件相同,高12.6厘米,重301公斤。器物外表刻满了蜿蜒的蟠螭纹,四角各饰一条经翼寻缘的虺龙,器座为两张口吐舌的巨虬,支托着沉重的器。口沿一周饰双层怒放莲瓣,中央置一只展翅欲飞的仙鹤。造型奇特优美,装饰精美叫绝,被誉为东方最精美的青铜器。中国最早的瓷器&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陶器的发明促进了人类定居生活的稳定,加速了生产力的发展,瓷器的出现,为人类的文化和物质文明树立了一座不朽的里程碑,引起了人类物质生活革命性变化。由于瓷器的坚固耐用,洁净美观,不易腐蚀,又远比金、银、铜、漆器造价低廉,且原料分布极广,蕴藏丰富,因而发展迅速,很快成为人们物质生活不可缺少的器皿。&我国瓷器究竟产生于何时?众说纷纭。新中国成立前一直认为从六朝开始,后来&东汉墓中发现了瓷器,又把瓷器的产生推到东汉时期。1955年和1965年在郑州的商代&墓中,出土两件较完整的商代瓷尊,被誉为中国瓷器的鼻祖,引起国外的关注。商代&原始瓷尊胎质是用&高岭土&制成,里外都涂有一层较薄的透明青色釉,其中一件高&27厘米,器表还有几块较厚的玻璃质绿色釉,明亮光滑,胎釉结合紧密,硬度较高,&叩之有金石之声。经测试,内胎毫不吸水,火候达到1200℃以上,化学分析完全具备&瓷器的特点。世界罕见的青铜重器&&商周两代&藏礼于器&,是铸造和使用青铜器的鼎盛时期。1939年3月,在安阳殷墟武官村出土一件司母戊铜方鼎,形体之大,造型之精,世所罕见,是世界绝元仅有的国宝。现藏中国历史博物馆。&司母戊鼎,通高133厘米,口长110厘米,宽78厘米,壁厚6厘米,&重875公斤,立耳,长方形腹,四柱足空,所有花纹均以云雷纹为底。&耳外廓饰一对孩纹,虎口相向,中一人头,好象被虎吞噬,耳侧缘&饰鱼纹。鼎腹上下均饰以夔纹带构成的方框,两夔相对,作饕餮形,&中间隔以短扉棱。鼎腹四隅皆饰扉棱,以扉棱为中心,有三组兽面纹,上端为牛首纹,下端为饕餮纹。足部饰兽面纹,下有三道弦纹。&腹内壁有铭文&司母戊&三字。司母戊鼎是我国商代青铜器的代表作,为一次铸造成功,是一个奇迹,标志着商代青铜铸造技术的水平。&中国最早的八角形砖塔&&&&净藏禅师塔,位于郑州登封市西北6公时里嵩山积翠峰下会善寺之西,单层单檐八角形砖筑。建于唐天宝五年(746年)。平面为等边八角形,塔高10.3米。其下部为2.6米高的基座,座上部砌出简单的须弥座,束腰部分各面均砌出三个横长的壶门。塔座之上为仿唐代木构亭式建筑的八角形塔身,各角砌出倚柱。这座唐代八角形古塔在我国绝无仅有,为中国之最。中国最早的白陶器&商代晚期创制刻纹白陶,是制造工艺的新成就。白陶是用含铁量低的瓷土或高岭土&制作,烧成温度在1000℃左右,强度、耐火度和吸水率,较之灰陶有质的飞跃。河南安阳殷墟出土的几何纹白陶瓷瓿,制作精良,造型优美,足可与青铜器媲美,可谓中国最&早最精美的白陶器。&白陶瓿是容酒器,通高20厘米,口径18.5厘米,球形,敛口,口沿向外折成一条圆&压唇,斜肩,鼓腹下垂,内收成圆底,圈足略撇,整个造型饱满庄重。器身由凸雕刻的&主纹与细密线刻的地纹组成瑰丽图案,颈部为夔纹,腹部为曲折纹组成兽面纹,两眼作&方菱,鼻翼形状也由折线构成,地纹皆作云雷纹,构图严谨,凹凸、粗细对比强烈,疏&密层次分明,刻镂精美,成为刻纹白陶特有的装饰手法,白陶的产生为后世制瓷业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中国最早的国家监狱&监禁是是监禁犯人的场所,国家机器的组成部分。中国的监狱起源于何时尚不可&确认,但现存最早的监狱莫过于河南省汤阴县的有里了。&&&&有里,位于汤阴县城北4公里处5米高台之上,面积1万平方米。据史料记载,商代&末期西伯候姬昌(后为周文王)治政有方,措施进步,势力逐渐大起来。殷纣王听信馋&言,疑姬昌聚众谋反,于是便把姬昌囚禁于羑里。姬昌在狱中患难发奋,而演周易。他&的部属托人向纣王献了美女和珍宝,方获释西归,招贤纳士,与殷纣王分庭搞礼。后来,&姬昌的儿子发(周武王)率军灭殷,建立了周朝,姬昌被谥为文王,后人为纪念他,就&在羑里旧址上建立了文王庙。庙坐北面南,现存建筑为明清两代所建,计有:正殿5间、&演易台2间、山门3间、演易坊1座,坊后有&周文王有里城&6个大字的明代石碑1通。左&侧有&禹碑&,名岣嵝文碑,系明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立,字形古怪离奇,清康熙&三年(又称&八卦碑&),为明代刻石,右侧有乾隆御书碑,上刻草书谒文王祠诗一首,&其后为演易台,台高13米,墙厚1米。台下为龙山至商殷文化遗址。
中国古代规模最大的石刻艺术宝库&&&&&龙门石窟位于洛阳市南12公里。这里青山对峙,伊水北流,犹如天然门阙,故称&伊阙&。龙门石窟布于伊阙崖壁上,南北绵延1000余米,开凿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494年)以后。北魏时开始在崖壁上凿造像,历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和隋诸朝,连续营造长达400多年。据统计两山尚存佛龛2100多个佛塔40余座,佛像10万多尊。其中最大的卢舍那佛高达17.14米,最小的则仅有2厘米。主要的洞窟有古阳洞、宾阳三洞、莲花洞、药方洞、潜溪寺、敬善寺、奉先寺、万佛洞和看经寺等。石窟中的历代造像题记和碑刻3600余品。既是造像年代的重要佐证,又是中国传统书法艺术作品。其中驰名的&龙门二十品&和思想的场所,但这鬼斧神工的雕像,则是中国人民的艺术创作,有重要的价值,与敦煌、云冈齐名,被誉为中国三大艺术宝库。1961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中外人士的旅游胜地。国最多最完整的礼佛图石刻&&石窟寺和摩崖造像佛教艺术中有彩绘和石刻礼佛图者不少,有的画幅小而间单,有的被破坏,唯独巩义石窟中的帝后礼佛图保存较好,堪称中国一绝。巩义石窟,位于巩义市东北10公里大力山伊洛河北岸。创自北魏孝文帝时,至宣武帝景明时已形成规模,&共有5个洞窟,1个千佛龛,摩崖大佛3尊,摩崖造像龛255个,佛像7743尊,在一、三&和四窟门内两侧刻&帝后礼佛图&其中第一窟雕刻最精美,刻于门内东西两侧千佛翕下,&各雕三层礼佛圈,东面3幅是以皇帝为首的男供养人行列,西边是以皇后为首的女供养&人行列,均有比丘作前导,保存比较完整,彩色隐约可见。图下有一列伎乐,东起依次为弹琵琶、奏箜篌、吹横笛鸣法螺和吹排箫。西边残损较甚,仅存一击鼓者。礼佛图雕&刻细腻,气势恢宏,浩浩荡荡向寺院进发。这些浮雕既刻画了仪态雍容的贵族形象,也刻画了地位卑微的侍从形象。他们举止稳健和迎风颤动的衣袂,显示了古代艺术家的聪明智慧和高超技艺。1992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最早的石塔&&道凭法师双石塔位于安阳西南30公里灵泉寺基址东侧。这里原为东魏名刹宝山寺,寺已废没,塔尚完整,双塔东西并列,相距3.2米,单层石&造。西塔,基台为正方形,由下大上小两块青色石块垒叠而成。塔身高2.22米,用整块青石雕凿而成,其东、西、北三面无饰,南壁开长方状拱门,门高31厘米,宽20厘米,进深31厘米。门左右两侧刻出半圆形倚&柱,柱头刻莲瓣,柱础呈覆莲状。塔身以上刻出叠涩出檐3层。在门楣与檐部之间,镌刻有&道凭法师烧身塔,大齐河清二年(563年)三月二十七日&楷书塔铭。塔心室为正方形。塔顶呈覆钵状,雕刻华丽,四面雕卷叶状纹饰,正中皆雕一圆形宝珠。全塔造型稳固而美观,尤以塔&身中部呈束腰状,别具一格。东塔除塔门形制和塔身花纹与西塔略有不&同外,其它与西塔相同,为一陪塔。道凭法师为东魏和北齐两代著名高僧。唐代道宣《续高僧传》有载。这两座塔为我国最早的石塔,具有重要价值。&中国最早的彩釉瓷器&瓷器是我国的一项重要发明,起源于商代,到东汉末年已经成熟。1958年春,在河&南省濮阳市这河砦村北齐李云夫妇合葬墓中出土两件黄釉绿彩四系罐,造形美,绿彩艳&丽,开唐三彩之先声,为中国最早的彩釉瓷器,实为珍品,现藏河南省博物馆。这两件&四系罐,釉色米黄,形制相同,一件为方系,一为圆系。方系者,高24厘米,口径8.7&厘米,底径9.3厘米,胎厚0.5厘米。白釉薄有光泽,有六条绿彩由肩部下垂至腹,腹下&部无釉。直口微敛,椭圆腹,平底,高实足。肩上有刻纹两周,其下又刻一周忍冬纹纹&带,带下为垂至腹部的六瓣覆莲,莲瓣宽肥,瓣尖微卷,极为精美。中国古代最大的粮仓&洛阳老城北隋唐故城东北部有含嘉仓,建于隋大业元年(605年),是用作盛纳京都以东州县所交租米之皇家粮仓,历经隋、唐、北宋3个王朝,沿用500余年,后来废弃。1970年洛阳博物馆对含嘉仓遗址进行了钻探和重点发掘,找到了仓城的东西长612&米,南北宽710米,总面积43万平方米,探出粮仓287座,发掘粮窑40余座。仓窑形状为大口小底缸形窖,口径10~16米。最大有18米,深7~9米,最深者12米,窖底夯实后,&用火烘干,周壁和窑底铺设草、木板、糠、席等物,然后储粮,粮入窑后,上面铺席,&堆糠和垫草,最后用土密封。在已发掘的仓窖中,出有刻字砖,记载仓窖位置、粗粮来源、入窖年月以及授领粟官的职务、姓名等。砖文所记大都是唐高宗、武则天和唐玄宗时期,有调露、天授、长寿、圣历和开元等年号。粮仓储存的粮食品种有糙米、粟、小豆等。其来源有苏州、徐州、楚州、润州(镇江)、滁州、隋州(邢台)、冀州(河北&冀县)、德州、濮州(山东濮县)和魏州(河北大名)等地。如此规模的粮仓可称为我国最大的古代粮仓。
中国最早的轿子&最早的肩舆象一个车箱,缚上两根长竿,上面坐人,放在肩上抬行,为一种代步工&具。后来出现了以手抬高与腰齐的腰舆,以攀挽竿负行的攀舆和半抬半拉的挽舆等。&关于肩舆的起源,以往多以为始于汉晋。《晋书》记有书法家王献之乘竹肩舆闯入&他人竹园的佳话;晋画家顾恺之的《女箴图》,画的是汉成帝乘坐八抬肩舆,据此认为&肩舆始于汉、晋。但这个说法并不能成立。1978年,河南省文物研究所在固始县侯固堆&发掘了一座春秋时期的大墓,墓主人是宋景公的妹妹吴国的句伍夫人,墓中出土有三乘&肩舆,分屋顶和伞盖形两种,距今2500多年,可以说是中国最早的轿子。中国古代最精美的木漆器&我国早在六七千年前的良渚文化时期,已能制造漆碗。商代漆液里开始掺和各色&颜料,且出现在漆器上粘贴金箔和镶嵌松绿石做法。历西周、春秋后,漆器制作技术&日精。1956年在信阳长台关楚墓中出土一件凤鸟虎座鼓架,具有鲜明的楚文化风格,&是一件集雕刻工艺与染漆工艺于一身,堪称中国古代最精美的木漆器。现藏河南省博物馆。&凤鸟虎座鼓架,通高162厘米,长140厘米,宽26厘米。全器先&木雕成型,再施彩漆。座为两只相背的老虎,张口,齿外露,椭圆眼,尾上举,四肢&前屈,作蹲伏状。体染黑漆,并饰银灰色云纹象征皮毛。刀笔寥寥,然形神兼备。虎&身上分别站着一只凤鸟,两凤相背而立,昂首,振翅,喙内衔一颗椭圆形珠,凤鸟衔&珠,蕴含吉祥之意。凤鸟通身染黑漆,以灰漆画出羽毛等纹饰,头部为卷云纹,颈部&饰鳞纹,背部绘变形三角纹,尾翅部先雕出一根根的羽纹,然后再沿每个羽纹的轮廓&描以纤细的绒毛,十分精细。其凤鸟犹如冲天欲飞的雄鹰,雍容华贵,伟岸英武。虎&则身躯矮小,其神态似承担不了凤鸟的重压。人们从中可以领略到楚文化的独特光彩。&中国古代最精美的带钩&带钩,是古代贵族和文人武士所系腰带的挂钩,&多用青铜铸造,也有用黄金、白银、铁、玉等制成。&带钩起源于西周,战国至秦汉广为流行。魏晋南北&朝时逐渐消失取代。&1951年11月,在辉县市固围&村的战国墓中出土一件包金镶玉银带钩,其工艺&精湛、清新、华丽,美不胜收,是精美罕见的古代&艺术珍品,藏中国历史博物馆。此带钩为白银铸造,通体鎏金,全体长18.4厘米,&宽4.9厘米。钩体铸出浮雕兽首和长尾鸟,兽首分列钩身前后两端,作相背对称排&列,形似牛首,双耳作扁环状,长尾鸟居钩体左右两侧,体修长呈S形,盘曲逶迤&回旋,尾部作歧出的分尾形,并以爪、尾、反复虬结,点缀鸟体,使装饰效果突&出。钩体正面嵌饰白玉共3&枚,玉块表面线刻谷纹,自前而后大小依次递增,在&玉块中心,各镶一粒丰球形琉璃彩珠(俗称晴蜓眼)。钩体前端又镶入用白玉制&成鸿雁首形的弯钩作钩首,其上用阳线雕出口、眼等细部,侧看恰似一曲颈昂首的鸿雁。钩身局部还凿饰小点,以黑漆勾线、点睛、突出轮廓,丰富了色彩层次,&显示出战国时我国古代金属工艺的高度水平。中国最早的长城&中国古代曾实行过分封制,方国众多,各自为政,以邻为壑,有筑长城的习惯。&最早修筑长城的是楚国,为了防止郑、秦等国侵入,公元前7世纪在北边修筑了长城叫&做方城,位置在方城县独树乡黄家外大关口。旧县志所称方城山,即指此。大关口西&有伏牛山东麓的对门山、旗杆山和香布袋山诸峰;其东有黄石山西麓之擂鼓台、北岭&头和尖山诸峰,两山耸立夹峙,形成隘道,称为&大关口&。大关东西两侧的山坡上&分别筑有土、石城垣等关塞设施。大关口东侧,南北两边分别筑有土城,残高1.5~3&米,顶部宽1.5米,底宽10米,断面呈梯形。北边土垣,由关口向东北延伸到后石垄,&折北100米转向东北直插北岭头山腰,全长810米。南边土垣,由关口向东延伸到小山&腰水库旁,转向东部尖山山腰,全长640米。大关口两侧城垣,因水土流失已无法确知&其高度,但远望象一只巨蟒由山下蜿蜒盘旋至山巅。两侧整个城垣呈长方形,全长达&1419米,垣上还筑有几处12米见方的&敌台&城垣的修建,基本上是利用地形,就地&取材。有土土筑,无土石砌,都选择在外侧陡峭的坡地上,自然增加城墙的高度,提&高城墙的防护能力。&中国最早的壁画&中国绘画,历史悠久,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已达到很高的艺术水平。汉代绘画应用范围日趋广泛,皇帝的宫室、殿堂、贵族的建筑物以及神庙、陵墓等,比比皆是。1991年在河南永城县东北芒山柿园村附近西汉梁王墓中,发现了色彩鲜艳的壁画,保存完好,是我国已发&现时代最早的壁画。&该墓为大型崖墓,由墓道、甬道、主室、祭台、耳室、过道及排水设施组成。在其主室的顶部及两侧绘有以赤龙为主题,附有鱼龙、白虎、朱雀及云气内容的大型彩壁画,面积约20多平方米,色彩艳丽,线条流畅,形象生动,栩栩如生。在墓道的黄肠石上有一块刻有&贞王&2字。据文献记载:汉文帝十二年(公元前168年)封次子刘武为梁王,梁王在位35年(谥号梁孝王),时170余年。该墓壁画的发现,在艺术史、文化史和考古学等方面,都有非常重要的价值。中国最早的墓碑&中国碑始于东汉,但留至今日者汉碑为数极少,其中的袁安碑不仅书法极佳,名&冠海内外,而且在时代上也最早,堪称中国第一。&袁安碑,东汉永元四年(92年)刻立,原在地不详。明万历二十年(1598年)被人移置河南偃师县西南辛村东牛王庙中,1930年发现,1934年移置偃师县教育局,其后辗转迁徙,下落不明。1961年又发现后移至河南省博物馆。碑上下皆残,现存碑高&139厘米,宽73厘米,厚21厘米,中间有穿。无撰书人姓名。碑文为小篆,10行,行&15字。除第8、10两行为不满行外,其他行下一字均缺(现已考出),仅存139字。字体结构宽博流畅,笔画较瘦。碑侧有明万历二十六年题字。《后汉书》有传,碑文所&记事迹与传记基本相同,有个别文字可补传记之缺。文曰:&司徒公汝南女(汝)阳&袁安,召公授《易》孟氏。永平三年二月庚午以孝廉除郎中。四年十一月庚午除给事&谒者。五年正月口(亥、酉、未、三字中一)迁东海阴平长。十年二月辛巳东平任城&令。十三年十二月丙辰拜楚郡太守,十七年八月庚申证拜河南尹。建初八年六月丙申&拜太仆。元和三年五月丙子拜司空。四年六月已卯拜司徒。孝和皇帝加元服,诏公为宾。永元四年三月癸丑,闰月庚午葬。中国最早的庙阙&阙,是建筑在城门、宫殿、祠庙、陵墓前的两个对称建筑物。古时&缺&字和&阙&&字通用,两阙之间空缺作为道路。阙的用途表示大门,城阙还可以登临了望,因此也&有把&阙&,称为&观&的。宫阙和城阙因置在交通要道上,统治阶级常常把封建王&朝的法令。布告悬挂在上面,昭示国人。据《诗经》记载,这种建筑物早在周代就有&了。我国保存下来最早的是汉代石阙,四川、山东和河南等地都有,但在建筑时间上&以嵩岳三阙为最早。其中启母阙和少室阙建于东汉延光二年(123年),太室阙建于&东汉元初五年(118年),此三阙被称为中国最古老的庙前神道阙。太室阙,位于太室山南麓中岳庙前500米的中轴线上,通高3.96米,两阙间距6.75米。&启母阙是启母庙前的神道阙,位于登封市城北3公里万岁峰下的阳坡上,现存高度&3.55米。少室阙是少室庙前的神道阙,位于登封市城西北6公里少室山东麓,高3.72&米。三阙建筑结构基本相同,均是凿石砌成,东西对称,由阙基、阙身、阙顶三部分&组成,每阙又分正阙和子阙。正阙高,子阙低,正阙在内,子阙在外。正阙为&四阿&&顶,子阙紧靠正阙,顶为半&四阿&式,顶刻仿木构建筑,有正脊、垂脊、瓦垄、瓦&当和檐下椽。阙身用长方形石块垒砌,壁上均刻有篆隶体题额和阙铭,并以石块为单&位饰剔地浅浮雕画像,三阙共有170余幅。画像生动逼真,浑朴古拙,气势深沉,有重要价值,1960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北宋五大名窑之冠&&汝窑是北宋五大名窑之冠,它与钧、官、哥、定窑齐名,有&汝窑为魁&之誉。北宋王朝的建立,拨乱反正,社会稳定,手工业进步,陶瓷业繁荣昌盛,制瓷技术达到了较高水平。到宋徽宗大观年间,以定白瓷有芒(边沿无釉)不堪用,则改用汝青瓷,命汝州建青瓷窑,专为宫廷烧造御用品,即把汝官窑称汝窑,把汝窑称临汝窑。&&&&&汝官窑独居众瓷之首,土质细腻,胎骨坚硬,釉色润泽。釉中掺玛瑙末,其色有天青、豆青、虾青,微带黄色,还有葱绿、天蓝等,尤以天青最为名贵,有&雨过天晴无去处&之称,釉汁淳厚,犹如堆脂滴泪,视如碧玉,叩声如磬,汁中沙眼显露了蟹爪纹、鱼子纹和芝麻花。真正的汝官窑烧制时间很短,产品全供宫廷,所以汝官瓷有&近龙难得&的说法。汝官窑址在何处?是一大悬案。&新中国成立以来,考古工作者为寻找汝官窑遗址,曾在汝州市、联郏县、鲁山、宝丰、宜阳、新安等10多个县市,发现多处窑址,均属于民窑系统。1987年根据宝丰县提供的实物标本,经上海博物馆和河南省文物研究所复查并进行试掘,终于在宝丰县西大营镇凉寺村南河旁台地上找到了汝官窑址,面积约25万平方米,内涵丰富,窑具、瓷片堆积如丘,厚2~3米。最厚者在6米以上。窑址附近盛产玛瑙石,是汝窑特殊色泽的釉料。所烧青瓷,色泽莹润,并有美丽的开片。宋哲宗元祜年间,在青岭镇设巡检司,专管坑治。试掘中,出土20多件宫廷御用汝瓷,有鹅颈瓶、折肩壶、细颈小口瓶、碗、盘、洗、盂、茶盘托、器盖等。这一考古新发现,解决了中国陶瓷史上一大悬案,找到了北宋五大名窑之魁的汝窑遗址。中国道教第一宫&道教源远流长,传播很广。道教源于道家学说,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李耳(老聃)&为东周楚国苦县(今鹿邑县)人,被道教奉为鼻祖。至东汉延熹八年(165年),道&徒们在老子的故乡,今鹿邑县东5公里处兴建了老子祠庙--太清宫,被誉为中国道教第一宫。&太清宫,兴建于东汉延熹八年(165年),唐武德三年(620年),尊老子为始&祖,起建殿宇&如帝者居&;唐乾封元年(666年)建紫极宫;唐光宅年(684年)&尊老子母为&先天太后&,建洞霄宫。后历经兴衰,现存清代建筑太极殿、三圣母&殿和娃娃殿等主体建筑。宫内存有唐碑1通、宋碑2通、金碑1通、元碑3通、清碑1&通。宫前有1根高1米多、粗30厘米的铁柱,是老子任&柱下史&职官的标志。1987&年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中国最大的古墓博物馆&&洛阳地处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的河洛流域,历史上有9个朝代曾在此&建都。洛阳北邙山,黄土深厚干燥,是古人理想的葬身之地,故有许多帝&王将相和达官贵人安葬于此,俗有&生在苏杭,埋在北邙&之说。新中国&成立后,考古工作者在此发掘出古墓数千座,出土文物以万计。这些古墓&对研究古代建筑、绘画、雕刻、工艺及丧葬礼仪乃至社会经济均有重要价&值。为便于研究和观赏,1984年在洛阳北冢头村兴建洛阳古墓博物馆。博&物馆占地44亩,建筑面积7600平方米,已搬迁复原上自两汉下至北宋历代&典型墓葬22座,堪称中国最大的古墓博物馆。馆内建筑古朴典雅,显示了&汉代的特点。地面建筑有两汉、魏晋、唐宋等几个墓区,22座墓以&回&字形排列,展示了古人&阴仿阳宅富丽堂皇的面貌。墓内按原样陈列着文物珍品,供中外游客观赏。&&&&& & 中国最早的园林&&&中国最早的园林建筑起始于洛阳。洛阳园林不仅早而且盛,因而宋代理学家邵康节曾说:&人间佳节惟寒食,天下名园重洛阳&,&宋文学家苏辙也曾说:&洛阳贵家巨室,园圃亭观之盛,实甲天下。&&园林起始于殷周,当时称囿,即狩猎园,供王公贵族狩&猎和游乐之用。到了秦汉时期,园林就以宫苑形式出现,即在圈定的一个区域中囿和宫室的综合体,即所谓&离宫别馆相望,&周阁复道相属。&宫室建筑群成分园林的主体,当时最有代表性的洛阳园林是秦朝相&国吕不韦在成周城建的南宫。秦王政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秦统一中国,置洛阳为三川郡,封相国吕不韦为洛&阳十万户侯。吕在成周城的基础上,大兴土木,扩建城池,在今市东郊龙虎滩村西北&修建了风景幽雅、规模宏大的园林建筑--南宫,迎接招待前来探望的宾客。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二月,刘邦曾在南宫住了三个月。东汉明帝永平三年(公元40年)又新建了北宫与南宫对应,修筑了御道,使两宫相连,从此南、北宫成为皇帝、后妃的宫苑。自汉至宋,历代王朝的帝王将相,官宦士绅在洛阳建筑大量园林、宫观、台阁、馆池,&极尽奢华之风,见诸史籍者,有汉班固的《两京赋》、《南史》、《北史》、《洛阳&伽蓝记》、&《洛阳名园记》等。&& 中国最早的佛寺&&秦和西汉时已有天竺(古印度)僧侣来中原游说,统治集团中也有人信佛,但还没有一个基地。到了宋汉明帝时,明帝因夜梦金人,便派官吏去天竺求佛法,永平十一年(68年)回到京都洛阳后在洛阳创建中土第一所佛教寺院白马寺。&白马寺在今洛阳市老城东12公里,坐北朝南,北依邙山,南望洛水,宝塔高耸,殿阁峥嵘,翠柏森森,红墙隐隐。历代高僧及异国名僧也经常到白马寺览经求法。白马寺被誉为中国佛教的&释源&和&祖庭&。现寺为长方形院落,面积达4万平方米。主要建筑有山门、天王殿、大佛殿、大雄殿、毗卢殿,主轴线两侧有门头室、云水堂、祖堂、禅堂和清凉台上的腾、蓝两殿等。寺东有金代建造的齐云塔,方形13层,高25米。清凉台上东侧有清碑1通,因碑文系分排写出,称&断文碑&,书法流畅,系和尚如秀所书。山门内东侧有元代大书法家赵孟所书《洛京白马寺祖庭记》碑,字体工正秀丽。寺内东南与西南隅,各耸立一雅致的角楼,东楼挂钟,西楼悬鼓,&晨钟暮鼓&用来报时。寺山门外左右挺立石马两匹,雕刻精巧,形象温驯。白马寺在佛教和中外文化交流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 &
& 中国现存最早的天文台&&观星台在登封县东南15公里告城镇。北望中岳嵩山,南临箕山,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天文观测建筑,创建于元代至&元年间(年)。元世祖忽必烈命太史司王恂等人进行历法改革,天文学家郭守敬在全国27个地方建立了天文台和观测站,多已无存,唯此台保存较好。台为砖石混合结构,平面呈方形,下大上小,高9.46米,连同台顶明代增修&的小室通高12.62米。台北有两个对称的踏道口可以登上,台顶北部有瓦房3间,北壁中间砌一个上下直通的凹形直槽,用以测量日影。石圭(又叫量天尺)从凹槽下方自南向北由36块青石接连而成,长31.196米,其方位与今测子午方向相符,圭面刻有双股水道,水道南端有注水池,北端有泄水池,&还刻有尺度以测量水准。郭守敬曾在此测过晷景,经过观测与推算,在至元十八年(1281年)实行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历法《授时历》。此历求得的回归年周期为365.2425日,合365天5时49分秒,与今世界上许多&国家使用的阳历(格里高里历)一秒不差,但格历是1582年由罗马教皇格里高里改革的历法,比《授时历》晚300年。它与现代科学推算的回归年周期(365天5时48分46秒)仅差26秒。&&
& 中国最大的塔林&&目前中国最大的塔林在河南嵩山之麓。塔林在少林寺西侧一里许的五乳峰脚下,少溪河北岸,丛林之中,是少林寺历代有名高僧埋骨之处,因塔多,而且高、低、大、小、粗、细不一,又散布如林,故称塔林。自唐贞元七年至清嘉庆八年,原有砖基塔500多座,今存唐塔1座,宋塔2座,金塔7坐,元塔43座,明塔139座,清塔10座,余为时代不明的27座,共229座。尚有残塔和塔基痕迹35处,现占地面积约1.4万平方米。这些塔林形体多样,造型奇特,每座塔上前边都有塔额,有的后边还有塔铭,有的还雕刻有精美图案花纹,这些砖、石墓塔,是研究我国古代砖石建筑史、雕刻、书法、艺术史和宗教史的珍贵资料。&& 中国最早的关隘&&关隘是古道设施之一。在道路险要之处或重要津渡设关,是为军事防御和控制交通,也是后来征收关税的重要设施。据古代文献记载,设置关隘是从周代开始的,最早有东都洛邑(洛阳)王畿十二关的记载。郑玄著《周礼注疏&地官司徒第二》中说:&王畿干里,王城在中间,有五百里界首,面置三关,则亦十二关。故云关,界上之门也。&界首就是指边界或边境,这里指王畿与诸侯国交界的地方。在距王城周围五百里的四面边界各置三处关口,道路必经此关口而进入王城。这种防御和控制交通的道路布局,对诸侯王以及尔后历代王朝京城、城邑的四面设关颇有影响。周代著名的关隘有:轵关,战国时设置,关当轵道之险,故名。关址两山相夹,路在中间,形势险峻,为太行八陉中的第一陉,居王城进入晋国高地之要冲,为历代军事险要,故址在济源市西11公里的封门口村)。《国策&赵策》中苏秦说赵王曰:&秦出轵道,则南阳动&。&南阳&指太行山以南地区,即今焦作市所辖各市县境,说明轵关所处之重要军事地位。函谷关,战国秦设置,传说为周武王克殷后放牛的地方。遗址在今灵宝市坡头乡王垛村与孟村峡谷口的宏衣洞入黄河口处,东指洛邑,西望长安,南依秦岭,北瞩黄河,自崤山至潼津,通各函谷,号称关隘,其中有8
boboHtml = '';
html += boboH
NTES(".bobo-list").attr("innerHTML", function() {
return this.innerHTML +
}, "utf-8");
发帖: 0 篇
在线时长: 0 小时
古代建都最多的省
发帖: 0 篇
在线时长: 0 小时
支持!!!!!!!!!!!!
顶!!!!!!!!!!!!!!!!
发帖: 0 篇
在线时长: 0 小时
发帖: 0 篇
在线时长: 0 小时
我们河南原来也这么牛啊!
发帖: 0 篇
在线时长: 0 小时
河南地处中原,兼距长江、黄河,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中华民族的摇篮。历史上曾有二十多个朝代建都于此,中国七大古都,河南占其三——九朝古都洛阳、七朝古都开封、殷商古都安阳。产生于此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科学家、文学艺术家数不胜数。中州大地保留着丰富又珍贵的文化古迹,堪称一座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的博物馆。
一, 历史文化发祥地
1, 七八千年前,“裴李岗文化”,河南中部,古农具和陶器。
2, 六千年前,“仰韶文化”,河南北部,彩陶,纯铜冶炼,中国龙文化形成:濮阳“华夏第一龙”
3, “龙山文化”,出现了城市、文字的萌芽,前二十一世纪,“夏”的建立,
二, 思想家
老子、庄子、墨子、列子、韩非子
三, 政治家
姜子牙、吕不韦、李斯、范蠡、商鞅、管仲、蔺相如、张良、诸葛亮、包拯
四, 军事家
吴起、陈胜、司马懿、钟会、岳飞、史可法
五, 文学家
蔡邕、谢灵运、崔颢、杜甫、芩参、韩愈、刘禹锡、白居易、李贺、李商隐
六, 科学家
张衡、张仲景、张遂
一、 文化:
少林寺 白马寺 龙门石窟 相国寺
二、军事:全国第一兵源大省,占1/10,空军1/8。
将军:许世友 杨靖宇 彭雪枫 李德生
二、 体育:少林武术 温县陈家沟太极拳
邓亚萍 刘国梁 郑海霞
四、文学:姚雪垠 魏巍 张一弓 二月河 周大新 刘震云
五、科技:王永民五笔字型 大屏幕广场彩电
六、商业:许继集团 新飞集团 一拖 安玻
七、名牌:双汇 莲花
偶随便收集的,欢迎补充:
对了,张海原来是河南开封的:) :(
发帖: 0 篇
在线时长: 0 小时
不错 俺也是河南的
发帖: 1 篇
在线时长: 1 小时
发帖: 1 篇
在线时长: 1 小时
俺也是河南类,
发帖: 0 篇
在线时长: 0 小时
发帖: 20 篇
在线时长: 16 小时
是河南人都会支持!!!!!!!
------------------
我们都是人生的匆匆过客,千万别说你爱我~~~~~~~~~~~
发帖: 12 篇
在线时长: 0 小时
发帖: 12 篇
在线时长: 0 小时
发帖: 12 篇
在线时长: 0 小时
河南本来就好啊
发帖: 12 篇
在线时长: 0 小时
民风最差,坏人最多。
发帖: 12 篇
在线时长: 0 小时
中原大省被几个破落子弟坏了名声
发帖: 12 篇
在线时长: 0 小时
发帖: 0 篇
在线时长: 7 小时
------------------
财富被创造的过程就是世界形成的过程,一代又一代人对财富的渴求彻底改变了原有的社会,催生了新的时代。
发帖: 12 篇
在线时长: 0 小时
文物是多,壞人更多& ......
发帖: 91 篇
在线时长: 38 小时
【回复 凤竹 】:俺是河南人!顶。
------------------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发帖: 0 篇
在线时长: 6 小时
偶说一个亲身经历:2003年国庆一群朋友没事干,说去河南省信阳买些毛尖来试试,反正没事也当做去旅游。首先,下了火车(信阳火车站)看见满街都是卖板栗,拉拉杂杂的小吃,都是拿三轮的。首先买板栗我们试了挺好吃,就打算买2斤,结果硬叫我们买5斤,不买周围卖板栗的都围过来,找钱时还找少了10块钱。赶紧找酒店住下来。第2天在酒店里租了部车到处游玩一下,开到一个叫我也不知道叫什么的地方(司机有说过,忘了),就是信阳火车站去商城县的路上。那天刚好下着小雨,半路看见一个女的打把伞站在路中间,路上还放着一个木头。我们在她面前停了下来,叫她让开一下,叫了几次她都当没听见一样,最后还是司机道出了天机:随便给她点钱就可以了,修路的时候可能是征了她的地,你不给她不让你过的。偶说:我们几个大老爷门还怕她一个女娃子?司机:她一叫村子里的出来可以把你拍扁。真是TM的混蛋,这不是叫土匪叫什么?没办法只好给了她10块走人。搞到什么心情都没了,一路上跟司机聊了不少,司机是驻马店的,他说这地方差不多都是这样,这些地方不能投资,到处都是土匪,领导从不拿钱的,只是吃,但可以吃穷你,以前来了不少人承包山来种药材,结果来10个死10个。地方主义太强了,老话就是叫做土八路。我说司机你不是在骂自己啊,司机说这也不是骂自己,只是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特点,一方水土一方人。
不写了,遭遇太多了,打字辛苦,呵呵。河南的别骂啊,只是说些经历,并不是说河南坏话,更不是一杆打死一船人,不是说全部河南人都是这样。
发帖: 12 篇
在线时长: 0 小时
骗人不眨眼,诸葛亮和墨子是人家山东的
下次自动登录
每30秒自动保存一次内容
我眼中的似水流年作品征集
24小时热帖榜
下次自动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考拉绒是什么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