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料教学团队建设的必要性得必要性是由什么决定的

浅谈史料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浅谈史料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你可能喜欢历史教学论文发表
发表于: 9:16:05  点击数:17次
一、&情景教学与情感教育结合的必要性和意义(一)两者结合的必要性高中历史教学中情景教学和情感教学相结合首先是为了满足教育改革的需要。新课程标准中在课程设置上提出了新的要求:将课程目标分解成三个部分,分别是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
发表于: 9:14:54  点击数:10次
一、唐宋史料对比下的佃农身份通过对“大量的同类事物的不同事例”进行对比,是形成历史概念的主要途径。[1]如果仅仅就宋朝佃农的生活加以解读,很难突出他们的地位变化。只有对比佃农在唐朝和宋朝的不同处境,才能发现和理解历史概念。唐代的佃农一般称之……
发表于: 9:13:13  点击数:20次
1.多媒体技术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1.1多媒体技术可以让历史课更加生动一堂成功的历史课,是要让学生们充分吸收教师的所教授的知识点,要让学生们对枯燥的历史知识感兴趣,这就需要教师全面发挥各种教学手段,而多媒体信息技术教学是创造真实情境的最有效的……
发表于: 10:52:21  点击数:13次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历史教学对于学生给予了更高的关注,让学生成为学习最大的参与者和推动者,成为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工作重心。因而,教师借助现代的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从深层次的教学理论出发,设计严密而科学的活动,对于已有的资源充分利用形成高效而……
发表于: 10:38:40  点击数:6次
一、隐性课程对历史教学的意义1.有助于合理利用课程资源,提高教学效率。隐性课程一般是通过潜移默化方式对教育过程、教学活动以及学生的心理思维加以影响。从某种程度上讲,在日常的历史教学中并不缺少课程资源,教师可供开发利用的资源非常之多。在隐性课……
发表于: 10:37:02  点击数:23次
一、巧妙导入技巧,激发学生探索欲望一个巧妙的课堂导入,如注入了一针兴奋剂,可以立即吸引了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确定的愿望。随着运动的前奏,然后开始让学生获得一个强大的感染,使整个身心进教室。如在谈到繁荣的秦汉文化,我提取新闻在报纸上:“据报……
发表于: 9:49:21  点击数:14次
一、历史教学与现实相结合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将历史与现实有机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多层次、多角度地思考问题,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还可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进而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历史与现实甚至与其自身的紧密联系,不仅能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疑惑……
发表于: 9:44:24  点击数:9次
一、结合时政,赋予教学内容的时代性到底如何使高中历史教学内容具有时代性呢?首先,教师要坚持“简、易、少、新”的原则,对教材内容的侧重点有一个合理化的调整,及时吸纳那些能够为我所用的史实,不断更新、丰富教材内容,善于利用已有的史学研究新成果,……
发表于: 9:41:07  点击数:10次
一、历史人物的典型道德形象能引发学生积极的情绪体验“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初中生最容易被英雄人物的高贵品质、英雄事迹所激励和鼓舞,被反面人物的无耻行径和丑恶嘴脸所激怒和愤慨,最容易对正面或反面的历史人物的典型道德形象引起强烈的思想共鸣,产生……
发表于: 10:52:53  点击数:11次
1初中历史教学中人文主义思想教育的重要性人文主义教育思想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产生的,发展到今天,已经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历史学科是一门基础学科,其具有极强的人文素养教育功能,这门课程不仅涵盖了人类社会所特有的爱国主义情感,还对道德教育、学生民主……
发表于: 10:50:15  点击数:12次
1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并重从人的全面发展来说,任何教育方式的实施与教育成果的体现,都必须通过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才能表现出来。师生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学生只有得到人格的尊重,才有可能主动进人角色。参与知识形成、发展、应用的过程,才能激发求知欲……
发表于: 10:45:05  点击数:8次
在进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的探究时,教师为了说明“这次战争给世界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破坏和灾难”这一影响,作了这样的概述:这场战争持续了2194天,军事行动遍及欧、亚、非洲陆地和大西洋、北冰洋、太平洋、印度洋广阔水域,先后有61个国家和地区……
发表于: 14:53:41  点击数:7次
一、前言当前,我国的教学理念进一步发展与完善,如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被摆在了教学的首位,在这样的教学理念环境下,我们更应当加大对“启发式”教学加以实践与探讨,以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独立思考能力与动手能力,促进学生素质能力……
发表于: 16:14:56  点击数:8次
一、教学目标的探索与确立教学目标不仅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参照,这也是让知识教学能够效率更高的指引所在。教师在教学目标的确立前一定要展开对于教学内容的深入研究,并且要结合学生的认知层面创设更有针对性的课堂教学模式。只有对于教学目标有深入的探索,教……
发表于: 16:13:08  点击数:21次
一、改善师生关系教学并不是一个教师或学生单方面参与的活动,而是师生之间所进行的知识与情感两方面的互动。师生关系直接决定着教学的成败。传统教学中,师生对立,教师是主体,只是在进行历史知识的机械灌输,学生死记硬背,没有经过独立的思考与积极的思维……
发表于: 16:09:38  点击数:13次
一、以问题来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新课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提出要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教学,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展开自主探究。而通过巧妙设问,可以将学生带入求知的愤悱状态,使学生对新知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实现学生以主体身……
发表于: 9:08:29  点击数:10次
一、情境教学法(一)情感和认知互相作用情绪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认知功能有动力、强化和调节作用。运动功能是指情感对认知活动的增力和减力的成效,历史情境教学就是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高情感领悟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和热爱。情感的调节功……
发表于: 9:04:36  点击数:22次
鉴于情感教育的重要作用,我们可以想到情感教育对历史教育也是至关重要的。首先,历史是一门极具过去性和不可逆性的社会学科,对于没有什么兴趣的学习者来说它是枯燥的、古老的、乏味的。另外,随着现代社会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学生过着衣食无忧的幸福生活……
发表于: 8:53:54  点击数:17次
一、运用多媒体可以解决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实现动静结合、声像结合,使教学中难以用语言表达的内容变得栩栩如生,这有益于教学重难点的突破与解决,使教学效果得到强化。尤其是多媒体演示可以激发学生思考问题、强化其记忆,引导……
发表于: 8:50:16  点击数:13次
一、导入新课,引入全球史观新课导入是课堂教学的开端,是决定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巧妙地运用导入语,可以起到吸引学生注意的作用,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兴趣,还是学生思维的导向,活跃他们的思维方式。因此,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设置导入语,尽快在高中历史课……
发表于: 10:51:47  点击数:21次
(1)引导学生勇于面对挫折和困难中考的失意或许是这些懵懵懂懂的孩子人生道路上遇到的第一个挫折点,学校要积极引导学生正视挫折与困难,让学生懂得越挫越勇,努力学习,把自己培养成合格的人才。在课堂上,可以结合一些历史名人面对困难不低头的案例对学生……
发表于: 10:48:56  点击数:25次
一、教学方式的选择上实现生活化在历史教学中要善于运用多种教学方式为历史教学服务,要灵活的把教师自身的讲述、演示和学生的观察以及问题的探究结合起来,创设符合当时历史条件的历史情境和现象,尤其是要把历史现象和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从学生已有的……
发表于: 10:45:16  点击数:16次
一、以史料展示增强学生的历史感和自主探究能力浓郁的历史感源自对史料的认知。适当引用一些名人的原话,可以帮助学生充分感受历史学习的这一特点,并通过史料呈现或辅助理解教学内容,在看似增加教学任务和难度的表象下,实则简化和降低了教学的难度,更易为……
发表于: 9:53:02  点击数:22次
一、史观引领,以学生为本,对历史教学做出时代的解读(1)从全球史观的角度进行分析,比较鸦片战争前中英双方的国情,引导学生思考:“怎样才能救中国,时人有何尝试,结果怎样?”通过这些问题,既可以让学生回顾先前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思想发展脉络,又可……
发表于: 9:51:06  点击数:25次
一: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塑造民主且充满人文关怀的教学氛围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不能依靠灌输,而应当依靠熏陶。通过在中学历史教学过程中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可以让学生在民主且充满人文关怀的教学氛围中开展学习活动,在这种氛围中,学生……
发表于: 9:45:37  点击数:12次
一、高校历史教学中民生意识培养的欠缺及其危害1.传统历史教学中民生内容及其分析的欠缺。在历史本科生民生意识培养问题上,更为突出的问题是高校历史教材中关于民生问题的介绍过于简略。历史教学内容的拓展和更新取决于历史研究成果的取得,长期以来,中国……
发表于: 15:58:07  点击数:27次
一、历史故事的选取策略(一)尽量符合或接近历史真相教师的授课方式和授课内容对于学生们了解历史真相是极为重要的,历史教师扮演的角色不仅仅只是教师而已,在学生的眼中,教师的语言就是历史故事的重现。历史老师在教授的过程中,必须避免掺杂个人的感情因……
发表于: 15:55:10  点击数:20次
(一)与教师的联系历史教师在历史教学活动中发挥着主要作用,是历史课程革新的主力军,其素质能够影响教学的质量,而作为历史教学资源的历史影视资源,则直接影响着历史教师的教学成果。一方面,历史影视资源能拓宽历史教师的学科专业知识,完善其知识结构。……
发表于: 15:51:45  点击数:25次
1.历史图片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作用历史图片同文字和事物一样,存在间接性的历史信息,同时历史图片具备了文字素材无法取代的功能,它更加生动形象,能够有效激活高中历史教学,对于高中阶段历史教学水平的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首先,历史图片具备形象性……
发表于: 9:56:36  点击数:14次
一、遵循主体性原则导学案在初中历史课程的教学中非常重要,好的导学案不仅能够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还能够很好地将大家引入教学情境中。在设计导学案时教师首先要遵循主体性原则,只有在这个理念的指引下才能够让导学案教学更好地……
发表于: 9:46:43  点击数:17次
第一篇一、重视课前预习,加强教师的引导工作学生在上课之前要做到对教材的初步了解,通过收集资料进而把握所学内容的要点并对教学提纲提出自己的疑问,带着问题进入课堂,从而为课堂上的讨论做好先前准备。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不仅能逐渐养成独立思考问题的习……
发表于: 9:42:41  点击数:10次
一、有助于增强学生的适应能力随着社会的进步,社会竞争力逐渐增强,初中生即将步入高中,接触更多的人或事,这就要求学生要具备良好的适应能力,在社会浪潮中拥有自己的一片天地。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有助于提升学生的适应能力。在……
发表于: 9:36:37  点击数:10次
一、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现状1.教师和教学方面的不足高中历史教师习惯采取的是灌输的授课方法,这种方法不利于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学生很难在这种教学中形成自己独立的观点而仅停留在理解和领会历史知识的水平上,不符合新课改的要求。还有一……
发表于: 10:37:35  点击数:18次
(一)充分向学生展示历史的魅力作为一门社会性学科,历史具有其独特的魅力,无论是历史事件的故事性还是历史人物性格中的矛盾性,只要教师的教学方法得当,这些均可以成为激发学生对历史学习兴趣的切入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找准学生感兴趣的点,结合……
发表于: 10:33:30  点击数:66次
1微课程的制作方法虽然正如前文所述,“微课程”具有短小精悍的特点,但这并不表示“微课程”的制作方式和方法也简便,实际上,要制定一个能够真正发挥实际效用的“微课程”,必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进行,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1脚本开发脚……
发表于: 10:29:41  点击数:25次
一、以诗词歌赋作为课程教学的开端,体味历史厚重感《品德与社会》历史教学也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让学生有机会去体味我们国家历史文化的深厚底蕴,以诗词歌赋作为课程教学的开端,就是一个帮助学生提升人文素养的绝佳机会。诗词歌赋,采用古体语言,……
发表于: 18:05:13  点击数:49次
历史意识是一种能力、一种思维,富含有情感观、价值观。在高中的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有利于学生去探究历史、实现古今相通、以史论今;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历史兴趣,让学生爱上历史、融入历史;有利于学生公民、民主、国家意思的养成。一、历史意识……
发表于: 8:51:47  点击数:23次
本人多年来从事职业教育的历史教学工作实践,其间也不断尝试进行自我反思,以下是本人关于反思的一点体会,希望与各位专家与同仁分享。一、对教学理念的反思职业教育的核心在于应用技能,应用技能离不开素质教育,要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发表于: 8:44:04  点击数:30次
“3+小综合”高考模式使历史学科的试卷结构、试卷难度、答题形式都出现变化,这要求高考备考要根据变化进行策略调整,务求“轻负担,高效益”,笔者从布鲁姆、加涅、皮连生等著名心理学家关于学习分类和学习策略等理论中受到启发,在备考中根据分类理论和心……
发表于: 8:38:53  点击数:21次
“学案”教学是目前很流行的教学方式,也是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教学方式。“学案”教学是适应新课改的一种教学方法,它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激发学习的主动性,即促进全体发展,又关注个体提高。学案历史教学应用“学案”教学是目前很流行的教学方……
共 104 篇论文&&首页 | 上一页 | 1
| &40篇论文/页&&转到第页
?&?&?&?&?&?&?&?&?&?&?&?&?&?&?&?&?&?&?&?&?&?&?&?&?&?&?&?&?&?&?&?&?&?&?&?&?&?&?&?&?&?&?&?&?&?&?&?&?&?&?&?&?&?&?&?&?&?&?&?&?&?&?&?&?&?&?&?&
自2003年创办以来,目前已经拥有120余名老师,累计定制1.2万余篇原创文章,平均每天定制的文章数达到40余篇,现已成为全国会员最多(86.1万名会员)、文章最多、口碑最好的公务员日常网站。
拥有六年成功运作经验,价格是目前互联网上可以查询到的最公道的价格,非最优惠价格可以退出多收款项。签定正规商业合同!发表成功率目前高达90%,如果没有成功发表,支付的定金当月之内全额退款。
400-675-1600高考历史试题分析及其教学建议
教学建议:
1、在教学中,要注意三维目标的实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倡探究性学习方式,重视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在课堂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以及在课外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都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的必要途径。
2、新课程要求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景,注重分析理解能力考查,甚至逻辑推理能力的考查。在日常教学和学习中,尽量采用一些原始材料进行教学,务必加大分析、理解史料能力的训练,使考生能够迅速、准确地抓住材料主旨,捕捉解题突破口。(措施:讲练结合时展示新材料,进行分析)
3、提高解题技巧。
审题能力和解题技巧是决定得分高低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我们在平时的练习和考试中,应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做题提高学生的解题技巧。笔者所在教研组根据多年高考备考经验,把高考题型进行分类,如史学素养类题型、历史概念类题型、归纳特点类题型、因果关系类题型、启示类题型等等,然后归纳该题型特点及解题方法,配以相应的高考题和原创题,通过这种方式,首先让学生通过做题了解不同题型的命题方式及特点,培养其审题能力;其次根据其特点总结学生的答题情况,让学生分析做错的原因,师生共同探讨解题规律,进一步总结解题技巧与规律。
4、适当注重周年、次周年大事的历史教学。在今年的历史试题中,太平天国运动、巴黎公社、辛亥革命、中共成立等重大周年纪念大事都有所涉及。5、加强对不同版本教材的研读。
2011年高考文综(宁夏)历史试题分析
2011年宁夏高考是新课标课程实施后的第五年高考,有十省份用的是同一试卷,历史试题在与前几年的比较中,稳中求变,难度略大。
所谓的“稳”一是指命题的指导思想不变。二是命题的目标与要求基本不变。
我说的“变”是指以下五点:
一、从史实、史论到评价史观的小论文出现。
宁夏实施新课改后,高考历史试题从新材料、新情境到新论点、新史观的选择题、材料解析题年年出现,即便是2010年也是在必选的材料解析题(37分)的第三问(13分)要求考生阐述对恩格斯观点的认识。今年干脆单独设置了一道材料问答题41题12分,将原来40题37分,分解为40题25分,使试题题型、题量、分值和以往相比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该题在去年同类性质问题的基础上更具有综合、探究和开放的特点。考生可以根据欧洲崛起的内外因素的史实结合材料给出的观点加以评说,实际上就是一篇历史小论文。这篇论文虽然没有字数限制,但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要明确,史论要结合,所以应该是让学生写一篇以材料为主题的小评论论文,这类试题最早在新课改前就曾出现过,如在80年代就有论述题:如:清代史学家赵翼在《唐女祸》中说:“开元之治,几于家给人足,而一杨贵妃足以败之。”结合你对唐朝由盛转衰原因的认识,分析评论赵翼的这一观点。然而当时大多师生所用的教材是惟一的资源,只有用教材中很多已定义或已结论的所谓“史实”进行论证。资源单一,使学生的思维很受限制;再者所用的史观也是中国史观。但是今年新课标版的41题所用的明显是世界史观、文明史观,再加上新课改后学生涉入了大量教材外的资源,视野开阔许多。不过对于这类题由于没有参考答案,使做答案和阅卷的人对此理解不同要求也就不一样。容易导致题活、答案死;答案多样阅卷划一;最后学生吃亏。例如今年此题的得分情况不容乐观,满分12分,大概均分只有6分左右,很希望在2011年的基础上今后进一步完善。
二、试题内容略微变化:
1.选择题内容上的变化:
  历史12道选择题共计48分没有变化,所考查的知识点是:文化史4道,中古和世界史各两道题,其中24题和26题考察的是孔子的儒家思想和明清之际的思想。27题和35题是世界科技文化。中国与世界文化部分是均匀分配。中国经济部分占四道:古代、近代各一道,25题考察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问题和31题考察中国近代中央与地方在对外政策的不一致。中国现代史两道,第33题是1962年三年经济困难的恢复,34题改革开放后城市体制改革。世界现代史一道32题考察二战后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从这里的分布上看,稍偏重中国现代部分。剩下应该是政治范畴28、29、30三道题。其中属于纪念意义1871年建立的巴黎公社距今140周年、1851年爆发的考察的太平天国运动距今160周年;最后是历史常用的比较方法的考察,戊戌变法和五四爱国运动的比较;值得关注的是,今年高考第一个很大的变化就是考察了世界近现代科技文化的相关内容,这在以前高考当中是极少涉及的。
2.材料题内容上的变化:
这次高考的第二个变化是材料分析题考查的是中国古代政治(选官)制度。以进一步考察考生对中国封建社会中央集权的理解和认识和通过对晚清时期选官标准的变化的考察,加强考生对近代中国社会性质变化的认识。
三、试题难度稍微偏大
试题、特别是选择题的难度明显加大了许多。 一是选择题的阅读量增大,2009年阅读字数是年是1344、今年是1525。二是12道题中8道选用了原始材料;两道题是考察比较法的运用(30题是分析事两件造成影响的差异,35题是找三者的共同点);两道示意图的解读题(25和32);另外材料题也相应加大难度。增加了一道41题“西方崛起的观点评述”的材料问答题,且不说阅读量多少,一旦增加势必就加重了学生的心理负担。再加上此题需要学生的综合能力强: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以及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都有涉及,这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并非易事。更何况第47题“战争与和平”模块的题只有一幅波兰的简易图,没有其他的文字表述内容,却要学生说明图中①、②两条界线形成的主要原因,并评述雨点后波兰东、西部边界线的确定情况,学生也不好入手,想拿高分较难。 
四、考核政史地学科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强,在三科间综合、整体把握、运用和判断
曾在2010年选择24题中:西周分封制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下列省、自治区中,其简称源自西周封国国名的是
&& A.河南&
B.湖南、湖北&&&&&&
C.山东、山西&&&&
D.广东、广西
此题考查的基础知识与能力是历史和地理两个学科知识点。从历史上流传至今的省、区简称不只是鲁(山东)、晋(山西),还有秦(陕西)、滇(云南)等,但经过西周分封的在给出的选项中,只能是C项。考查西周的分封制是属于历史范畴,知道今天省、区的简称又属于人文地理,两者对应起来考虑,这显然综合了两科的知识进行判断。
还有选择28题: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认为,世上有两种形式的平等,即数量平等和比值平等。数量平等是绝对平均主义;比值平等则根据个人的实际价值,按比例分配与之相称的事物。根据上述观点,通常所说的“分数面前人人平等”应该是
A.更接近于数量平等 B.更接近于比值平等
C.数量平等高于比值平等D.即非数量平等又非比值平等&&&
这道题考查的表面上看是历史和政治知识的结合。“亚里士多德”及思想在我们高中历史课标第三模块中、教材(必修三)学习“西方人文主义精神起源”中涉及古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及学生,其著作《政治学》及“平等”理论的阐述属于政治范畴,但实际上回答此题更多考虑的是阅读理解程度。
到了2011年选择题由2010年的两道发展到三道,显示出文综趋势越来越强化。
例如25题:该题依据的是历史上南北朝时期经济重心南移为支撑,但读图要根据中国地图黄河、长江流域的地理位置进行判断,这里融进了地理基础知识部分。
又如32题:图5是选自菲利普
&费尔南德兹所著《世界:一部历史》中的一幅示意图。(略)该图反映了
A.单一商品出口国在经济全球化中陷入困境& B.贸易往来对国家间关系产生了决定性影响
C.贸易不平衡加剧了发展中国家的贫困化
D.资本流动在经济全球化中占有重要的作用
从作者菲利普&费尔南德的《世界:一部历史》提供的信息是世界现代史的内容范畴,可是据示意图来分析,首先要看懂世界地图和会看图例两者结合进行分析,(属于地理范畴)然后再根据亚、非、欧、美大洲基本的资本输入、输出和贸易联系情况(属于政治经济部分),看到它们经济是紧密联系的,从而判断资本流动对经济全球化造成的影响。
34题是政治和历史知识的综合:1985年,国务院在《关于国有企业工资改革问题的通知》中规定,企业工资总额同经济效益浮动的比率,一般是上缴税收利总额1%,工资总额增长0.3%—0.7%,最多不得超过1%,这一规定的主要目的是
A.保证职工收入逐年提高& &
B.拉开职工收入的档次
C.鼓励企业提高经济效益& &
D.有效控制企业工资总额
国有企业改革政治和历史学科都涉及,从上述材料发生的时间上看属于历史了,但从经济角度分析也不排除政治学科范畴。
在政治考题中的选择18题不排除历史学科知识的考查:中国共产党人以自己的无私奉献精神,为中华民族的复兴前仆后继、流血牺牲、不屈不挠、艰苦奋斗。中国共产党90年的历史,是一部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并不断取得辉煌成就的历史。中国共产党能够取得辉煌成就,根本原因在于
①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②中国共产党坚持在组织上对各民主党派的领导
③不断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努力保持和发展自己的先进性
④不断增强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A.①② &
①③&
②④& & &
& & D. ③④
从以上政、史、地三科综合选择试题分析,和课改前的高考文综试题相比拼盘的感觉不是很明显了,甚至在课改后特别是近两年的时间,学科间渗透的趋势越来越强,应该说对于我们第一批进入新课改的宁夏考生来说越来越适应,这类试题的亮点本身就贯彻着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这既有利于国家选拔综合性人才,也有利于指导师生在教学互动中,既注重每学科的区别又能有机地把知识联系起来,综合分析、运用。
五、为贴近学生生活、带有明显地方(区域性)特征的试题出现
在2011年宁夏等十省、区的新课标的考卷中,例如45题属于四选一选修模块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内容的选题,考查的是清朝形成的盟、旗制度和及其作用,今年我们统一使用的新课标版十个省、区里,和内蒙搭界的就有七个省区,作为我们家乡和内蒙不仅相邻,并且两家的联系非常密切,特别是我们首府银川包括以北地区从吃喝、经贸、医疗、教育、游玩等无不交融,从新课改之后,全国许多省区出现各地自主命题越来越多,于是带有地方历史特征的试题层出不穷,也很受当地考生的欢迎,它不仅起到了贴近学生的感觉,而且促进考生了解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体验,这应该更符合新课改的目标,是高考命题的追求趋向,是最大的亮点。
今后历史教学和复习的几点建议
1.在教学中,教师尽量采用一些典型的原始材料引用课堂进行教学。通过多种渠道想办法获取丰富的资料,依据课标、教材和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加以精选。  
2.注重周年、次周年大事的历史教学。在今年的历史试题中,太平天国运动、巴黎公社、辛亥革命、中共成立(政治选择题)等重大周年纪念大事都有所涉及。如2011年历史复习要注意10年、11年、12年三年的周年纪念大事;2012年复习历史时就要注意11、12、13年的周年纪念大事。
3.平时训练试题的材料必须多样化。既要有文字标题解析题,还要有表格数字资料、文物遗迹资料、地图人物资料等,让考生从各种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支持自己的论点或者说明某一观点。
4.注意培养学生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和辩证主义观点和方法的运用。做到分析事件要根据当时的历史背景一分为二地评价历史的人或事。训练学生研究历史、学习历史的一些基本方如比较法等。 
5.加强对史论、史观评论型问答题的针对性训练。
&&&&&&&&&&&&&&&&&&&&&&&&&&&&&&&&&&&&&&&&&&&
&&&单位:宁夏银川教育科学研究所
&&&&&&&&&&&&&&&&&&&&&&&&&&&&&&&&&&&&&&&&&&&&&&
职务:历史教研员
&&&&&&&&&&&&&&&&&&&&&&&&&&&&&&&&&&&&&&&&&&&&&&
姓名:张 世 惠
&&&&&&&&&&&&&&&&&&&&&&&&&&&&&&&&&&&&&&&&&&&&&&&&&&&&&&&&&&&&&&&
&&&&&&&&&&&&&&&&&&&&&&&&&&&&&&&&&
宁夏中卫一中&&&&
2011年文科综合历史(宁夏)出了一份近几年来少有的漂亮试卷,即突出体现了新课改理念又把考查内容和教学内容紧密结合,还原了历史考查的本来面目。现从以下几个反面加以论述:
一、试题的主要特点
1、最大的变化是题型发生了巨变:必做题由原先一道37分的试题分解为两道试题,即将40题分化为40题25分,41题12分。特别是41题单独成题,虽然在平时的模拟试题中没有训练过,文科综合考试大纲也没有提及这种类型的例题,但设置25+12两道题的形式命制,比起一道试题更为合理,扩大了知识考查的范围。同时,学生对于“评述”并不陌生,所以引起的反响不大,不失为一种平稳过渡,稳定之中隐含着创新和发展。
2、选择题没有考查文化常识和纯史论类题目,更加注意考查时代特征。
3、是选修部分都脱离教材,注意材料和图表的解析。
4、试题的难度明显加大了许多,更加注重能力:一是选择题的阅读量非常大,每题都有许多原始材料,且都是一些比较、综合概括方面的试题。如24题本周时代对于秦汉统一的重要历史影响;25是南北朝时期各地区货币使用情况的比较;26题与黄宗羲论述的精神实质最为接近的观点;30题“公车上书”“五四运动”其规模和影响差别甚大的主要原因;35题哥白尼、牛顿、爱因斯坦其理论的共同之处。二是材料题难度较大。主要表现在两个试题上,即41题“西方崛起的观点评述”,材料虽然有一些观点,但要学生史论结合,阐述理由则并非易事。第47题“战争与和平题”只有一幅波兰的简易图,没有其他的文字表述内容,却要学生说明图中①、②两条界线形成的主要原因,并评述雨点后波兰东、西部边界线的确定情况。虽然难度加大,但并没有违背新课程理念,反而更充分体现了课改精神,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创造精神,如:必做题第40题“秦至唐官员选拔所体现德、才观的变化及其原因”,选做题第45题“旗、盟与草原传统部落、部落联盟的区别”、第46题“孙中山民权主义与英美宪政思想的异同”、第48题“评价钱玄同对待传统文化的不同态度”等四题虽然材料冗长,但如果平时学习中注意了知识与技能的培养则解答起来较容易,故充分体现了新课改精神。
5、时事热点、周年大事仍受到重视。今年是太平天国运动爆发160周年纪念、巴黎公社成立140周年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纪念、中共成立90周年重大纪念年等,结果选择题第29、28题就分别考查了太平天国运动由反孔到尊孔的主要原因、1871年4月巴黎公社发表文告的主要意图。选做题第46题“民主思想与实践”就考查了辛亥革命的相关内容,且两段材料分别选自《孙中山全集》《中华民国法规辑要》。中共成立90周年虽然没有出大的题目,但选择题也命了两道试题,从一个侧面进行了考查。一是1962年中共中央发表文件的规定在当时的作用;二是1985年《关于国有企业工资改革问题的通知》的主要目的。
二、今后历史教学和复习的几点建议
1、在教学中,要注意三维目标的实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尽量采用一些原始材料进行教学,注意对材料的有效解读,特别注意区分史论。
3、平时训练试题的材料必须多样化。既要有文字标题解析题,还要有表格数字资料、文物遗迹资料、地图人物资料等,让考生从各种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支持自己的论点或者说明某一观点。
4、注意培养学生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和辩证主义观点。做到分析事件要因地因时而异,要一分为二地评价历史问题。不能凭自己的个人爱好,戴有色眼镜去看问题。
5、适当注重周年、次周年大事的历史教学。在今年的历史试题中,太平天国运动、巴黎公社、辛亥革命、中共成立等重大周年纪念大事都有所涉及。
2010年历史高考
银川一中陈凤霞
  今年的试题注重基础性,所涉及的知识点都是历史主干知识和基础知识,如24题的分封制,25题的古代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26题的宋明理学,32题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33题的百团大战、34题的改革开放前后外交政策的变化,40题的明清手工业发展特点、工业革命前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阶段特征等,均为学科的主体重点知识。主观题设问简洁明了,指向明确,减少了审题难度。
  从能力考查上看,今年的历史题更加强调调动和运用方方面面的文科综合知识及能力考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24题把分封制与地理相结合;33题符合“分散于广阔地区之多数小部队”要求的只有百团大战,没有地理知识依然做不出来;26题“心外无物”,哲学学得好不用历史知识也能做好;29题中学历史教学美国史只讲了1787年宪法,英、美关系教材就没有,但此题根据漫画及名称表达的内容依然能够做出来;27、28、29、30、31题貌似与教材关系不大,实则考查学生对新材料的理解……总之,所有试题都立足于考查考生的学科素养和学习潜力,注重考查在科学历史观指导下灵活运用知识。
  突出文明史观,注重专题史下的通史意识及历史学科研究方法。30、31题考查文明史观、社会史观;35题延续了去年史料使用的思路,考查历史学科研究方法;40题第二问(16分)强调了历史线索和阶段特征的考查,加强专题史下的通史意识;第三问(13分)考查“论从史出、史由证来”的历史学科基本方法;45题第二问考查评价人物的方法、指导思想、标准。
  值得商榷的地方也有,28题缺乏历史味道,像逻辑推理;40题设问形式单一,总共三问,两问考查特点,37分中特点占24分。
银川九中 :朱维
今年是宁夏进入课改的第六个年头,而历年高考试卷也体现了课改的变化。在做完今年的高考历史试卷之后,个人体会如下:
第一,&&&&
文科知识之间的综合性有所体现。自2001年参加了全国第一次文科综合考试后,我越来越觉得各科之间的融会贯通的重要性。以第24题为例,考察中国古代史上的西周分封制,但是又渗透了地理知识属于史地结合题。再以28题为例,举出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中关于平等的论述,实质上也涉及到政治上的知识。因此,这两道题重复体现了政、史、地之间的结合。
第二,&&&&
注重对于历史材料分析能力的考察。这种能力在以往的材料解析题中早就体现,但是近两年来在选择题中的体现也愈加明显。比如,选择题30、32、33、34都是以一段材料呈现当时的历史背景,然后由学生进行阅读解析。这其实要求学生有较好的阅读能力。否则,解析材料错误,答题结果可想而知了!
第三,&&&&
题目灵活。选择题29题以漫画形式考察1782年美国独立战争后期,英美关系的转变。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虽然之前也有见过此类漫画时考察方式,但是今年的这道题目,更切合当时的历史背景,尤其需要谨慎思考方能答对。
第四,&&&&
命题紧密结合时政热点。以选做题47题为例,中外历史人物评述,涉及人物是曹操。翻看人教版和岳麓版教科书,都没有关于曹操的内容。但是如果考生稍加关注新闻,就会注意到2010开始就被媒体报道的沸沸扬扬的曹操墓开掘情况。更主要的,对于曹操这个历史上本来争议就很多的人物,自古以来就不乏对其评价。作为文科生,如果平日阅读稍加关注这些,这道题目的解答就迎刃而解了!
总之,我觉得今年的题目整体而言,传递给我们一个信息,学好文科,很不容易。身为教学一线的老师,教出文综成绩较高的学生,更是不易。
长久以来,因为社会的错误引导,使得学生形成一个观点:文科比理科好学!而之前高考和日常考试中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方向,使得他们觉得学好文科,把书本背熟就万事大吉了!殊不知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对于一个学生在学习方面的综合能力考查,在一张质量高的高考试卷中就可见一斑了!
2009年宁夏文综卷历史试题延续了2007年以来新高考试题的风格,体现了新课程、新高考的精神,实现了选拔性考查的目的,笔者对试题的总体印象是平稳、历史感强。对试题的分析、思考,也有助于我们制定2010年的复习备考策略。
2009年宁夏历史高考
一.2009年历史试题评析
1.重视基础知识和能力的考查,体现高中历史新课程三维目标。
2009年宁夏文综历史试题在整体设计上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于一体,既对课本的基础知识和主干知识进行考查,但又不是对主干知识的简单重复。试题通过新材料创设新情境,对知识进行重新组合,提升能力考查的层次,既立足于主干知识,又超越了主干知识,进一步拓宽了视野。如25题考查西周实行的宗法制在秦汉以后仍有重大影响的主要表现是……、
26题考查均田制下农业生产经营的主要形式是……
、28题考查明朝六部掌握的权力是……,三题均是考查学生运用基础知识解答问题的能力;27题据《梦华录》等记载,宋代都城多见当街列床凳,堆垛冰雪出售凉食和专向客商出租铺席宅舍等现象。这反映了……、
30题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第二十条规定''帝国议会由秘书投票的普遍和直接选举产生''此规定表明帝国会议、
31题表1所反映的19世纪后期美国钢铁业发展变化的主要特征是……、
33题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占领日本,采取削弱日本的政策。1948年,美国改行扶植日本的政策,力图将日本建成冷战的前哨阵地。这一政策转变……、
34题1991年《欧洲联盟条约》、1992年《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和1993年《哥本哈根协议》的签订表明,欧洲共同体将发展成为一个拥有共同的货币、外交和安全政策与防务的欧洲联盟。欧盟的建立有利于构建……四题均考查学生处理材料信息的能力;32题日,毛泽东在《如何学习中共党史》讲话中说''陈独秀是五四运动的总司令''这一评价应主要基于陈独秀……立足于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有助于促进学生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2.关注热点问题,密切联系社会现实,体现高中历史新课程的特点。
新课程强调历史内容与现实社会的联系,鼓励师生关注现实生活,在历史学习中认识社会。试题以热点问题和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普遍关注的问题作为切入点,在突出学科特色的同时,关注现实问题,较好地发挥了历史学科的社会功能,洋溢着浓郁的时代气息。
2009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改革开放以来新中国迅速崛起为世人瞩目。40题以小切口统购统销为切入点,实际上考查了新中国由计划经济体制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渡,映射了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40题的设计充分体现了现实问题与历史的联系,而且突出了历史学科特点,凸显了试题命制与时俱进的思路和历史学科的社会功用,对考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具有明显的导向意义,体现了新课程的特点,有助于推动课程改革的健康发展。
3.创设历史情境,重点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认知,凸显新的课程观。
试题注重新材料、新情境,突出考查学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运用信息及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12道选择题中,除25、26、28题是直接设问外,其余题目都选用了材料。如24题是图片型材料题,31题是表格型材料题,27、29、30、32、33、34、35题都是文字型材料题,其中文字呈现的方式也是多样的,比如32题毛泽东在《如何学习中共党史》讲话切入考查陈独秀的历史影响力间接考查五四运动的影响;比如35题通过法国史学家著作为切入点考查史学素养等等。40题通过展现我国统购统销政策在1978年前后的变化的新材料考查经济改革的成就,以及选修题41到44题的设计都是创设历史情境重点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和认知,上述题目均体现了新课改理念,从新角度、新情境入手,拓展学生对历史问题的认识,注重考查学生认识历史问题的过程。这些问题不可能在教材中找到现成的答案,考生必须经过思考、分析才能得出结论。
4.历史学科特色凸显,注重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
40题以我国历史上的统购统销政策为切入点考查20世纪50年代至9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和改革开发的相关内容。本题三个设问考查了统购统销政策的历史背景、变化特点、原因、历史作用,体现了历史事件的基本构成要素;并且三个设问的方式均是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分析统购统销政策的背景、特点、原因及历史作用,这样不仅考查学生从材料中攫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而且注重课本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既源于课本又高于课本,试题有较强的区分度。
5.试题注重考查文化常识,但有加重与漫无边际之势。
文化常识题2007年宁夏文综卷第26题考查中国古代的避讳制度,2008年宁夏文综卷第24题考查中国古代天干地支纪年法,2009年宁夏文综卷第24题考查卜辞和第35题考查史料,由原来的一道文化常识题变为两道,可见,对文化常识的考查力度在加大,而且考查范围有漫无边际之势。第35题表面上在考查史料,但实际上该题更像一道语文题,有点象玩文字游戏。
文化常识确实很重要,笔者并不否认考查的必要性。但文化常识何其多,师生在备考中穷于应付,加大考查力度是否必要,值得深思。
二.高考阅卷中学生普遍呈现的问题
1.学生答题方法不尽掌握,尤其是根据材料提取信息能力比较欠缺,其中尤以归纳概括特点类题目得分偏低;
2.学生知识迁移能力较弱,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时分析问题角度不全面,知识点答不全,答案不完整;
3.学生容易把历史题答成政治题,尤其有些题目设计到经济问题时,学生容易从经济常识角度答历史题;
4.有些学生字迹乱,是没经过思考就下笔,答题时间仓促,这种情况的原因就是学生没有安排好三科的答题时间,历史学科答题时间太短。
三.历史高考备考策略
1.关注文史常识。
从2007年宁夏文综卷以及全国文综卷分别考查古代避讳制度以及皇帝的谥号开始,文史常识被引入命题领域,并且不断推陈出新,考查范围也不断扩大。2008年全国卷Ⅰ、Ⅱ考查阴、阳,宁夏卷考查生肖,海南卷考查干支纪年,2009年全国卷考查姓氏的起源、宁夏卷从年考查有年的意思以及史料等。笔者认为,这些题目是近几年高考命题中的一大亮点,与新课程理念相呼应,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因而在今后的教学与备考中,我们应多关注相关的文史常识,如中国古代的传统节日、人物称谓、史书的编写体例、古代典籍的分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等。
2.夯实基础知识。
只有掌握了牢固的基础知识,才有可能进行各种思维活动,高考绝不可能脱离基础去考查能力。从历年高考卷来看,命题形式越来越灵魂,但是不管考查方式怎么变化,历史试题都立足于既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同时又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灵活运用。因此在高考备考复习中,非常关键的一点就是回归课本,夯实基础,力求做到面全、线通、点透。面全,就是对某一历史阶段社会各方面的特征力求宏观把握;线通,就是对历史线索有全面而准确的把握;点透,即对每一个知识点的各种要素做透彻的分析,把握其本质。回归课本在二轮复习结束时显得尤为重要。
3.提高解题技巧。
审题能力和解题技巧是决定得分高低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我们在平时的练习和考试中,应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做题提高学生的解题技巧。笔者所在教研组根据多年高考备考经验,把高考题型进行分类,如史学素养类题型、历史概念类题型、归纳特点类题型、因果关系类题型、启示类题型等等,然后归纳该题型特点及解题方法,配以相应的高考题和原创题,通过这种方式,首先让学生通过做题了解不同题型的命题方式及特点,培养其审题能力;其次根据其特点总结学生的答题情况,让学生分析做错的原因,师生共同探讨解题规律,进一步总结解题技巧与规律。
4.密切联系现实。
高考从不逃避热点,2009年全国文综卷历史试题涉及赋税制度、三农问题、近代化、全球化和国共合作等热点问题,2009宁夏文综卷历史题涉及改革开放30年成就等热点问题。由此可见,在教学与复习备考中要密切联系社会现实,关注热点问题,注重现实与教材内容的有机结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注意从一下两方面进行分析:一是历史问题的现实思考。注意思考对现实社会有较大影响的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如关于全球化、关于近代化探索的思考、关于社会和谐的思考等等。二是现实问题的历史反思。用历史的视角分析社会现象,看待现实问题,明确自身的责任。如对中日关系、对中美关系及美国对华政策的反思等等。三是引导学生平时要多关注时事新闻,可以通过看电视或杂志如《看天下》等方式加以引导。
5.关注史学范式。
近年来,文明史范式、现代化范式、社会史范式对高考命题设计影响很大。笔者认为,以文明史为总纲,以现代化为主线,以全球化为导向,了解、吸收历史学术研究的新变化、新观点,将其融入教学与复习备考中,为此,教研组集体购买了《历史新视野》这本书,教师平时备课时可作参考,及时把较新的史学观点传达给学生,并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6.加强对不同版本教材的研读。
2004年开始的高中新课程改革一大亮点就是教材版本的多元化,打破了人民教育出版社一统天下的局面,以历史学科为例,目前有四个版本的教材,即人教版、人民版、岳麓版、大象版教材。宁夏选用了人教版和人民版两个版本的历史教材,从今年起辽宁和宁夏都采用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命题,到2010年东三省全部介入新课改高考,而东三省几乎全部选用岳麓版历史教材,从今年的文综试卷可以看出某些高考题目倾向于考查岳麓版教材内容,而且难度明显加大,因此2010年历史高考备考必须关注岳麓版教材,加强对不同版本教材的研读。
7.加强对选修模块的重视程度。
2004年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教材又一亮点是除了三本必修还有6本选修教材,高考选修命题范围是选修一到选修四,每本选修教材命制一道15分的选修题。近三年高考选修题最大特点就是注重创设历史情境,重点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和认知,从新角度、新情境入手,拓展学生对历史问题的认识,注重考查学生认识历史问题的过程。这些问题不可能在教材中找到现成的答案,考生必须经过思考、分析才能得出结论。所以审题能力和解题技巧是选修题得分高低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在平时的练习和考试中,主要通过做题提高学生的解题技巧。
高考是选拔性考试,作为一线教师必须及时总结备考的经验与教训,积极做好备考工作,带领学生充满信心地迎接每一次终极性评价的挑战,在学生人生的重要转折点尽一丝绵薄之力。
&2008年宁夏历史高考试题
从2008高考历史试题看高考历史复习策略
一、2008年高考文综历史卷的特点
 2009年辽宁省文综合试卷将由全国命题,研究2008年高考历史试题尤为必要。其主要特色有:
(一)传承了文综命题的成果,从试题的风格和命题的技术看,今年的历史试题传承了全国文综试题的优点,与近几年文综试题特色是一致的,保证了高考历史命题的平稳过渡。
(二)彰显了新课标的理念
全面体现新课标理念,反映新课程的成果是今年试题的另一特色。这方面的表现一是试题突出了题目的新情境、新材料、新设计:命题原则出现新的思路,即从传统的“题目在书外,答案在书内”向“内容源于书本,答案在于理解”的命题新思路转变;从命题形式看,材料型试题明显增加,材料的类型与功能得到拓展。所有选择题都是通过文字材料、图文材料而营造命题情景,突出考查信息释读能力;非选择题加大了材料信息量,无效信息明显增加,学生需要对材料提供的信息进行有效辨别,去伪存真,方可正确地回答问题;重视对人类文明史的考查。用文明史研究历史日益受到史学界的重视:即人类有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演进,以及工业文明向全球扩展的的历史。二是突出了课程三维目标的考查,特别是材料解析题,要求从材料中总结答案,突出了学习过程的考查。三是体现了研究性学习的要求,增加了答案的开放性。
(三)密切联系社会现实,努力反映时代特点
历史试题强烈地体现了历史学科的现实性和社会教育功能,透射出爱国正义、社会改革精神的光辉。为社会发展提供借鉴是历史学的重要功能,新课改历史试题较好地反映了这一功能,整个卷面洋溢着浓郁的时代气息,如关于土尔扈特回归的问题,中国和英国的考试制度改革等。
二、科学备考,决胜09
根据上述2008年高考命题趋向和最新的课标要求,结合对新课改区2008年高考试题的分析,谈一谈如何指导高三进行有效的复习。
(一)以“课标”为纲,夯实基础,构建知识框架
纵观近年来的高考文综测试中的历史试题,尽管其背景千变万化,设问的角度层面纷繁,但通过对答案的仔细分析不难看出,这些题目大多是命题专家对相关基础知识的重新排列组合,试题的“基础性”特点十分显著。有人由此以为高考的“风向”变了,而笔者认为这恰恰是高考文综测试的一种理性回归。高考文综测试虽然强调能力的考查,但是基础知识是能力的载体,能力是基础知识的运用,忽视基础知识就无所谓能力。所以,依据考试说明与课程标准,切实抓好历史基础知识的复习,是提高高考历史成绩的根本前提。
新课程摒弃以五种社会形态理论呈现历史知识的范式,以世界文明演进线索来叙述历史,这样视野更开阔,内容更丰富,知识系统更新颖。从纵向来看,人类文明的发展经历了从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再到现代文明发展的基本历程,我们可以用这种眼光来重新审视历史发展的进程。从横向看,人类文明分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应的人类文明史就可以分为物质文明史、政治文明史和精神文明史。历史新课程有三个必修模块25个专题和6个选修模块41个专题,都采用模块加专题的方式来呈现历史内容,同时将政治史、经济史、和文化史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根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编写的特点,高三历史复习的基本原则应该是:以专题为主线,适当与单元思维相结合,脚踏实地地抓好高三复习。
一轮复习基本依据教材的学习顺序,按模块分专题展开复习。具体做法是:①以专题为单位,结合课堂学习笔记和一轮复习资料,把高一、高二学过的内容非常认真地复习一遍,有效地整理、浓缩知识网络,全方位地发掘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力求做到见一点而知相关各点;②以专题为单位,强化主干知识的记忆,通过从宏观到微观、从微观到宏观的多次双向记忆,基本达到脱本再现专题历史主干知识的水平。当前,历史主干知识具体表现为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中“内容标准”要求掌握的知识。从今年新课改地区历史高考专题来看,皆以“内容标准”范围内的主干知识为依托,只要熟练掌握了“内容标准”要求掌握的历史知识,就能够作出比较满意的解答。
二轮复习基本依据考试说明中考试内容的排列顺序,按时期以单元代专题进行复习。具体做法是:①以专题为单位,研究确定一本优秀的二轮复习资料,把一轮复习过的内容再扎扎实实地复习一遍,使自己对主干知识的再现更加熟练、理解更加深刻。②把必修部分按照中外古代、近代、现代分为六个时期,将各个时期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三个领域的主干知识进行多角度地联系整合,力求在温故基础上有较多的知新,实现横向联合。
(二)关注社会热点,注重人文精神的培养
关注人类的过去、现在和将来是人文学科的特点。“以问题为中心,以人类所面临和关心的或现实或重大的社会问题为素材”是高考历史试题的主题设计思想。文科综合侧重对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及社会热点问题的考查,体现思想教育功能。高考文科综合试题不回避时政热点和社会生活现实,紧扣时代的脉搏,强烈体现国家意志,使文综测试充满时代气息。因此,复习中必须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做到学以致用,运用所学的知识去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以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我们在历史教学中,必须关注现实,重视各学科知识、方法、思维与现实的结合,强调学科的社会功能,使学科能适应现实,具有生命力,能够参与到学生对现实社会的认识与创造活动之中,从而培养学生关注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社会责任感。
针对文综试卷这一命题的特点,在平时历史教学中教师就应该适度地关注热点问题。就历史学科而言,有两个关系必须要处理好:第一,历史学科有自己的主干知识,要把握好主干知识与热点问题之间的关系;第二,历史学科的对象是过去发生的事情,不可能直接地考察现实问题,主要是通过对历史问题的认识和理解去折射现实问题,或者说把现实问题放到更加深广的历史背景和历史经验中去认识理解。处理这些关系,实际上也就是处理知识与能力之间的关系,就是要求学生运用历史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热点问题包括三方面的内容:
1、从时间上讲,至高考所在的年份,以“十年”和“百年”为单位的周年问题是该年高考的热点问题。2008年是戊戌变法110周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等等。
2、从地域上讲,与中国和世界的热点地区有关的历史问题是高考的热点问题。如中国的东北地区、中东地区等。
3、从内容上讲,与国内外重大时政有关的历史问题是高考的热点问题。如三农问题、科学发展观、建立和谐社会、国家统一、民族团结、能源问题、环境问题等,与此有关的历史知识均属于高考的热点问题。
上述三方面的第三方面在高考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即以当前国内、国际重大史实为突破口,把热点问题和历史学科的主干知识有机结合,考察相关的历史主干知识,折射相关的社会热点问题。
(三)培养提取和分析有效信息的能力
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一直是高考的重中之重。“设置情境、考察能力”是高考历史试题命制的主要方式之一。试题情境的创设,从形式上看,多以数据、图表、图形或一定的材料出现;从内容上看,多以现实生活中的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为背景。由于文综历史试题设置的情境取材广泛,设问的角度灵活多变,以不变应万变的方法就是考生一定要十分重视培养自己对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和分析能力。培养自己提取有效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教材是培养学生提取和分析有效信息的最好载体
首先应引导学生对教材进行细致深入的分析,例如,一个历史事件的发生一般要从事件发生的背景、表现、特点和影响几方面去分析,让学生在通读相关教材的基础上,在教材标注出上述的几个方面,可能一开始学生找的不是很准确,但通过长期的反复的坚持不懈的练习,学生阅读教材的速度,提取相关信息的能力一定会提升。
其次要充分运用教材所提供的史料、图表、学思之窗等进行分析。新课程、新教材在每一单元,每一课都补充了大量的材料,这些材料有的是对教材内容的补充,有的是拓宽我们的视野,我们一定要充分利用,可以对材料进行重新加工整合,以新的方式呈现给学生。
以历史必修(II)中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为例,这一课教材选取了四幅图,分别是:①20世纪20年代繁荣时期的汽车长龙
②廉价卖车 ③美国人排起长队领救济
④胡佛村。对这四幅图进行整合,可以对学生这样设问:第一问:出现图①繁荣景象的原因是什么?第二问:图②和图③反映了美国正经历着什么重大事件,引起这一事件的原因有哪些?第三问:图④反映了什么问题?这一问题出现的原因又是什么?第四问:如果你是当时美国的总统,你会采取什么样的举措?通过对教材插图的重新整合,使学生耳目一新,长期的这样训练,学生分析问题、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一定会提高。
2、精选精练,掌握方法,探究学习,学会知识的迁移。
现在高考模拟题可谓浩如烟海,质量也是良莠不齐,这就需要我们必须慎重选择训练材料,选择质量可靠的题目提供给学生。在选题的过程中,去粗取精,选择符合课程标准、对应考试说明、角度新颖、难度适中、具有价值的题目,尽量多选用一些新材料、新情景的题目,符合当今高考命题的趋势。学生在做完题目后,教师需要及时讲评,试题讲评的好与坏,效率高与低,直接影响着学生成绩的提高。及时讲评不仅能及时理清学生的解题思路,引导学生反思解题过程,同时对训练学生历史思维、感知解题能力,有着重要作用。
提倡探究性学习方式,重视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在课堂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以及在课外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都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的必要途径。这些活动是扩大学生信息量,增加学生分析、判断实际问题的契机,训练学生获取信息、筛选信息、加工处理信息、表达信息等能力的有效途径。
3、注意培养学生书面表达能力。表达要体现历史学科思维,科学准确,条理规范。每一单元测试都使用精心设计的、与高考一致的规范答题纸,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答题习惯。答题时要多答点,每一点要精,做到“广种薄收”,同时注意字迹要清楚。除非遇到实在无法作答的题目,否则就不要下笔洋洋洒洒,无法收住,这样会导致大量的失分。有一定把握的一定要注意序号化和精炼化,使阅卷老师一目了然。这就要求我们平时的训练过程中,对学生宜紧不宜松,严格要求,切不可为了一时的平均分好看而放低要求。
迁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考生在文科综合学习中从“学会”走向“会学”的重要一环。要培养对新情境的感知和处理能力、旧知识与新情境的链接能力、对新问题的认知和解决能力。复习中要求学生形成能够举一反三、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类似问题的能力和方法。
总之,2008年文综卷历史试题,注重学科的科学性,注重文史结合,注重考查学生的能力,努力突破教材与大纲的限制,使教师、学生、考试摆脱教材的“奴役”。可以预见,在新课程一标多本的今天,2008年全国文综卷Ⅰ代表着一种趋势。
&作者毕庶安&&
推荐人郭弘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英语文化教学的必要性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