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征服困难的现代诗经典名句10句

关于夏天的现代诗_百度知道
关于夏天的现代诗
余光 浅蓝色夜溢进窗 夏斟太满 萤火虫宫灯做着梦 梦见唐宫 梦见追逐轻罗扇 梦见另夏夜 颗星葬礼 梦见闪光伸延与消灭 及惊呼 我顾 片刻愀语 《野葡萄》除夏 我能哪等待 希望愿 绿意蔓延 整山间 风吹起浪 几串饱满思绪 向高处攀登 尽能 让切 切力量 散布广阔山野 希望 采摘 黑黑 晶亮目光 《夏韵味》、夏声音井打谁井外唤我用夏潮湿声音声音揉搓我些偎热三季节积累季节喷发我声音飘逸走夏走进曲缠绵音律走夏夏柔软着夏疏通血脉接受冲破禁锢暗示底堆积准备诉说语言渴望夏迷失忘却道路听着夏步伐趔趄汉发叹息二、《夏种树》手掌潮湿候我匍匐夏草种树棵用自树枝及树叶
刮风树棵拥抱树眼泪流溢树冠叹息埋树根树间部渴盼白昼消失夜晚种树承受着星光月牙照耀树木
由于种植夏隐语仅仅用树枝晃表达自三、《夏湖》种幸福叫做征服种觉叫做路季节叫做夏处美丽叫做夏湖夏湖宁静几乎没声音夏湖美丽几乎让仰视走湖边湖水荡漾千种姿态游湖像抚摩着自皮肤夏使湖水神秘起游着
些说鱼夏使湖草茂盛起着些欲望欲望编陷阱夏使湖水妩媚起游走湖畔像仙自宫行走夏亮光前走光吸引着光芒流溢着另湖泊构另美丽其实
刻意追求东西早消失韵味管夏冬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3条回答
雨水洗净盛夏的天空
微蓝泻露了一地的寂寞
铅笔纪录下那年的故事
别离场景老电影般回放
你说对不起我爱你然后落下泪
我不知所措更不了梦将残愁将驻
从你走后的第一个夏天
我就试着用最美的诗句记载关于我和你
无奈指尖冰冷
写不出温暖的话语
哦宝贝可是我还是不明白
不明白你为何选择离开 我是否继续等待
路旁的梧桐叶飘了又绿月光在门外徘徊
终有一天迷失的心也会回来
《夏夜水泡》
撑一支长篙,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水泡!
还没来得及为你披上一件衣裳,太阳便把你的心窝晒得滚烫,承载着的春的嘱托,你精心守护着第一个承...
我曾经问聪明的星星,
我曾经问慈祥的月亮.
梦的路到底有多漫长;
我曾经问深情的大地,
我曾经问温暖的太阳.
梦的路到底有多漫长.
童年是初生的绿叶,
童年是含苞的花蕾,
童年是一片蓝蓝的天,
童年是充满美丽的梦幻.
我曾经问聪明的星星,
我曾经问慈祥的月亮;
梦的路到底有多漫长.
我曾经问深情的大地,
我曾经问温暖的太阳.
梦的路到底有多漫长.
童年是初生的绿叶,
童年是含苞的花蕾,
童年是一片蓝蓝的天,
童年是充满美丽的梦幻.
我曾经问聪明的星星,
我曾经问慈祥的月亮;
梦的路到底有多漫长.
我曾经问深情的大地,
我曾经问温暖的太阳.
梦的路到底有多漫长.
我曾经问聪明的星星,
我曾经问慈祥的月亮.
梦的路到底有多漫长;
我曾经问深情的大...
春已过,夏又到。万里炎天如火嫩,处处家家暑气多,人人又道凉风少,王孙避暑上高楼,美女千秋歌舞笑。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现代诗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关于新时期广西现代诗创作的10个问题(之一)_刘春的文字_天涯博客
刘春的博客,欢迎观赏和批评,有问题请联系。邮箱:
今日访问:[$DayVisitCount$]
总访问量:
开博时间:
博客排名:34
(1305)(130)(20)(8)(15)
(1)(1)(1)(1)(2)(1)(2)(1)(1)(2)(1)(2)(2)(2)(2)(2)(4)(2)(1)(2)(2)(3)(3)(3)(1)(3)(6)(3)(1)(5)(2)(8)(7)(8)(5)(10)(8)(10)(4)(5)(8)(8)(9)(6)(5)(5)(10)(4)(6)(8)(8)(8)(12)(14)(8)(11)(10)(9)(11)(15)(15)(9)(12)(11)(12)(12)(15)(11)(15)(13)(11)(20)(22)(18)(16)(11)(13)(10)(13)(14)(17)(14)(14)(16)(22)(24)(18)(18)(11)(20)(20)(11)(14)(17)(19)(19)(14)(19)(16)(20)(7)(11)(13)(23)(29)(30)(12)(16)(26)(19)(30)(19)(33)(4)(16)(5)(22)(15)(13)(21)(12)(8)
  (按:本文约16000字,发表于《南方文坛》2011年第1期,算是我今年发表的第一篇文章吧。这篇文章的一些论点,多年前我就提出过,而且有一些观点乃至于文字都被人抄袭过,所以不算新鲜。但要算完整性,却是我比较满意的。原文有200字左右是介绍我自己的诗歌创作的,现在将它删除,因为无论如何,在自己的文章谈论自己,尽管从这篇文章的整体性来说是必要的,但无论如何都是相当别扭的。)    广西诗歌:在波峰与波谷之间  ——关于新时期广西现代诗创作的10个问题  刘春    广西新时期诗歌的“四八波浪论”    1,请总体介绍一下新时期30多年来广西诗歌整体状况。  答:关于新时期以来广西诗歌状况,我有个“四八波浪论”,就是说,改革开放32年,广西诗歌创作经历了四个阶段,每个阶段大致持续8年时间,相继表现为“波谷-波峰-波谷-波峰”这样一个波浪线形态。当然,需要说明的是,“8年”只是一个概数,艺术创作是渐变的,其中的变化不可能突然发生。  1978年到1985年可以说是第一个波谷阶段。80年代初期轰轰烈烈的“朦胧诗”大潮,没有出现广西诗人的身影,这足以证明广西青年诗歌创作在当时的处境。1980年在南宁举办的“中国当代诗歌讨论会”是新时期最著名的诗歌会议之一,在这个会议上,谢冕、孙绍振等理论家为“朦胧诗”仗义执言,“朦胧诗三崛起论”的第一峰,就是谢冕南宁会议后以自己在会议上的发言充实整理而成的。但严格地说,这个会议更多的是在全国理论界和诗歌界产生影响,对于广西青年诗人的创作,虽有一些刺激,其无实质性的效果却需要进一步探讨。面对蓬勃生长的青年诗歌创作,广西的一些评论家与当时国内大多数批评家一样,扮演了与青年诗歌写作潮流相背的角色,漠视甚至打压新生的“朦胧诗”,由此可见广西文学界的保守程度。这个阶段,比较大的亮点是1984年,张丽萍两度在《诗刊》发表组诗,并参加了当年举办的第四届“青春诗会”。遗憾的是,参加了“青春诗会”的张丽萍,“活动范围”仍然只局限于广西,而没有在全国范围内造成较大影响,也没有给后来的青年诗人们留下更深刻的印象,以至于多年以后,青年诗人们历数广西诗人名录时,“张丽萍”三个字常常被遗漏掉。  从1985年开始,广西诗歌出现复苏的迹象。广西民族出版社出版的“含羞草丛书”,如同一针兴奋剂,为广西诗坛注入了新的活力,也向外界展示了广西青年诗人的集体阵容。“含羞草丛书”入选的12个诗人,大部分是第一次出版诗集,三年后,杨克、黄堃、张丽萍的诗集获得了自治区人民政府颁发的首届“广西文艺创作铜鼓奖”。这种同时推出十余个本土青年诗人的作品集,并有多人同时获得省级人民政府最高文艺奖的状况,在广西诗歌史上堪称空前,在20多年后的今天,仍没有哪套文学丛书能够打破这一记录。有批评家据此认为80年代的广西文坛几乎就是一个广西诗坛,这话具有一定的道理。  1985年,几个青年作家倡导了“百越境界”写作,捧出了杨克的《走向花山》和黄堃的《南方的根》等诗歌成果。不过在我看来,“百越境界”更多的是在小说写作上获得影响,在当时的广西,相对于席卷全国的“第三代”诗歌运动,诗歌创作气氛仍然差距颇大。如同杨克在《诗歌&#前后的几个片断》一文中所说:“现在回过头去我才明白当初我在南宁写诗为何单枪匹马似的,不是故意追求‘孤独’,也不是清高,而是确实没有几个很能写诗的。”  1986年,中国作协在桂林举办首届“漓江诗会”,贺敬之、柯岩等老诗人与顾城、王小妮等新生代著名诗人参加。这个会议,对活跃广西青年诗歌氛围起到了一定的刺激作用,我至今仍时常听到广西诗人对当年诗会情节的回忆。  可以把1987年杨克参加了第七届“青春诗会”作为广西诗歌创作进入第一个活跃期的标志。与杨克同时入选那一届诗会的还有西川、欧阳江河、陈东东等人,在这一届诗会上,欧阳江河写出了他的传世名作《玻璃工厂》,西川提出了“知识分子写作”的构想。因此第七届和第一届、第六届青春诗会普遍被认为是最有实力的三届。随后,1988年6月,后来在民间诗界影响广泛的《扬子鳄》诗报在广西大化创刊;1991年,代表广西新一代诗人的整体崛起的《自行车》诗报在南宁创刊,这是广西新一代诗人以集体的名义融入中国诗歌大潮迈出的重要一步,在那几年,这两份不定期出版的内部刊物推出了大量广西诗人的作品,使广西青年诗歌创作以群体的形象为外界关注。1994年左右,自治区文联主办的《南国诗报》一反原本的保守风格,发表了多期反映全国现代主义诗潮的专版作品,引起较大的反响。这一阶段,在艺术上已经较为成熟的杨克、张丽萍、黄堃、黄琼柳、黄神彪等诗人向诗坛奉献了各自的力作(其中黄琼柳还应邀也北岛、舒婷等人参加了著名的鹿特丹国际诗歌节),刘频、盘妙彬、非亚、史晓京等诗人也开始崭露头角……如果说前一拨诗人改善了外界对广西诗歌的印象,那么后一拨诗人则为广西诗歌注入了更为新潮的创作理念,并带动了整个广西青年诗人的创作。  1995年以后,随着《自行车》和《扬子鳄》以及《南国诗报》的相继停刊,杨克调离广西,极富才华的青年诗人洛川、史晓京病逝,黄堃、吴小军、黄神彪等中坚诗人的淡出或停笔,广西诗坛逐渐从喧嚣中走向平静。与全国浩浩荡荡的诗歌大潮相比,广西诗歌创作步伐缓慢。在此期间,《广西文学》为了展示本土青年诗人的面貌和创作成就,于1997年推出了“广西诗歌专号”,但“专号”出版后,反响平平。整个90年代中后期,除了少数诗人还能够零零星星地在重要刊物上发表作品,广西大部分诗人进入了“冬眠期”。  对于有远见者而言,沉默与其说是无奈,不如说是在暗暗地蓄积力量,他们的诗心像地火一样在幽暗的地底熊熊燃烧。进入新千年,广西诗歌开始第二次复苏,扬子鳄诗歌论坛、《漆》诗刊的创办,《扬子鳄》和《自行车》相继复刊,都在证明青年诗人们在逐渐集结。到了2002年,地火终于冲破了岩层,广西诗歌浪潮重新涌起。2002年5月,与广西阔别整整15年的“青春诗会”重新出现了广西诗人的身影;首届广西青年诗会在北流市举行(至今已举办了三届);《南方文坛》多次辟出版面,推出“广西诗歌讨论”专辑或相关文论。2003年起,新世纪桂林诗会召开;桂林、南宁、玉林等地举办了多次诗歌朗诵会;《广西文学》连续举办“广西诗歌双年展”,几家民间团体联合举办“广西诗歌切片展”;《中国诗人》、《诗歌月刊》、《诗潮》、《星星》、《诗林》、《黄河文学》等大批刊物相继推出广西青年诗人作品与评论专辑;《桂林九人诗选》、《漆5人诗选》等地域性诗歌选本以及个人诗集和诗学论著频频出版;首届“华文青年诗人奖”、“2005年度女性诗歌奖”、《诗歌月刊》探索诗大赛特等奖等奖项“落户”广西……这几年,《诗刊》、《人民文学》、《钟山》、《花城》、《十月》、《青年文学》、《解放军文艺》、《天涯》、《星星》、《北京文学》、《山花》等重要刊物以及《中国诗选》、《中国年度最佳诗歌》、《中国新诗年鉴》、《中国诗歌精选》等大批权威选本密集地出现广西诗人的名字。黄芳、许雪萍、刘春、费城、陆辉艳等一大批“70后” “80后”诗人逐渐成熟,挑起大梁,刘频、非亚、盘妙彬等成名于90年代的“60后”诗人再显光华。可以说,在世纪初的中国诗歌海洋里,广西诗人的集体出击已经汇成了一道汹涌澎湃的支流。如果说以前人们习惯于将“文坛桂军”理解为小说家,那么现在,我们可以充满自信地请他们检阅“诗坛桂军”的风采!    广西青年诗歌创作“波谷—波峰—波谷—波峰”的曲折历程,从著名的诗歌盛会“青春诗会”对广西诗人的选择也基本吻合。“青春诗会”从1980年开始举办,至今已举办了26届,被誉为“诗坛黄埔”,堪称中国诗歌的风向标。1984年之前,广西没有诗人获得参加。1984年和1987年,张丽萍和杨克分别参加了第4届和第7届青春诗会,让诗人们深受鼓舞。此后整整15年,广西诗人与青春诗会绝缘,这期间,也是广西诗歌陷入低谷的时段。2002年至2010年,8年间,就有刘春、盘妙彬、黄芳参加“青春诗会”,由此也可反映出新世纪10年广西诗歌稳步向前的脚步。    2.广西诗歌创作目前的呈现出什么样的格局?  既然是波浪线的形态,那么高潮期过后,自然后有低潮。仅就目前来说,广西诗歌还可以算得上是比较平稳的阶段,至于算不算“波峰”,尚不好说。广西青年诗坛在诗人阵容方面形成了60年代和70年代出生诗人齐头并进、80年代出生诗人冲劲十足的良好态势。在传播的载体方面,由于《广西文学》、《南方文学》重返纯文学刊物阵营,《红豆》成功改版,《河池文学》、《麒麟》等大批地市级文学刊物的创办,《自行车》、《南楼丹霞》等内部刊物及“扬子鳄”、“自行车”等诗歌网站的坚持,广西诗坛已经形成了公开刊物、内部交流资料、网络三条道路并行前进的局面。这些因素的存在,将有利于更多诗人走到前台。  广西诗歌近几年呈现出来的另一个突出的特点是:集体隐退,个人凸显。如果说前几年,广西诗歌呈现出了“漆”、“自行车”、“扬子鳄”、“相思湖”、“南楼丹霞”等大大小小的诗歌群体,并引起一些反响,那么这两年,这些诗群的很多主要人物都比以往更为沉潜,更个人化,群体的身份在隐退,个人面目逐渐清晰。特别是最近两年,我与外地诗友见面时,很少听他们提起“自行车”、“扬子鳄”等名词,而是常常听他们提到某些广西诗人的名字。从集体到个人,从喧嚣到平静,从激越到沉稳,既符合人生的规律,也更接近文学的本质。在这个过程中,那些知识准备不足的,仅靠本能写作的诗人逐渐退出人们的视野,而一些基本功扎实、具有天赋的诗人日益显露出其耀眼的光芒。正如大潮涌起之时,泥沙俱下;浪潮过后,礁石就露出它峥嵘的棱角。  我不知道“群体”的消失会不会影响广西诗歌的整体形象,不过,即使广西诗歌又将进入波谷阶段,也没什么可担忧的,因为诗人们越来越清楚,写作是个人的事情,而不是要做个姿态给什么部门或者读者观赏。  (从“60后”到“80后”3,请详细介绍一些近10年来创作态势较好,给读者印象较深的广西本土诗人。答:新世纪以来,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广西本土青年诗人很多,从“60后”到“80后”,每一个年龄段都有一些。就让我从“60后”说起吧。广西的“60后”诗人,人数众多,较有影响的有刘频、非亚、盘妙彬、庞白、粟城、陈祖君以及近几年复出的汤松波等人。相对于其他一些广西诗人,刘频的名气并不算大,发表作品也不太多,属于诗坛的隐逸者。但从作品质量看,刘频不逊于广西任何诗人。1994年2月,当时国内最受青年诗人欢迎的《诗歌报》月刊头条推出刘频的组诗《公社》,这是广西诗人自1985年《诗歌报》创刊以来在该刊发表的第一个头条,也是在该刊发表的唯一头条;一年后,这组诗中的《芭蕾》、《叛将》、《闪电》三首被选入了《诗歌报十年精华》一书。这一事件发生在现代诗创作相对薄弱的广西,对同行们的确可算是一次不小的激励。90年代中期以后,刘频仍坚持创作,虽然数量不多,但保持着稳定的质量。90年代最初几年,非亚俨然是最为活跃的广西青年诗歌组织者,这主要是因为他1991年与广西的10名青年诗人合编了内部诗刊《现代诗》, 1992年牵头办起了后来在国内颇有影响的《自行车》诗报,1994年应邀为《南国诗报》组了大量优秀稿件。直到现在,一批青年诗人仍然团结在《自行车》周围。非亚的诗风舒缓自然,颇受先锋诗界注目,新世纪以来,他不仅坚持创作,而且功力日益精尽,2003年,非亚获得了《诗歌月刊》探索诗他赛特等奖,2005年,诗集《非亚卷》获得了第5届广西文艺创作铜鼓奖。盘妙彬是一个诗歌风格很独特的诗人。他对美有一种天生的敏感,他的诗不仅美在语言和形式,更多的是内在的、精神上的美。那些优美而自然的句子,像早晨盛开的花朵,鲜而不艳、清而不淡、嫩而不娇。词语组合简洁诡秘得近乎梦呓,细细品味却自有其合理性与精致感。我一直认为,解读盘妙彬的诗歌是对一个读者悟性的绝佳考验。光是诗歌标题,也能窥见一二:《流水是流水,铁是铁》、《小学看不见但在花朵那边》、《明月江山看到他的脸他的心》……关于工业与自然、世界与个体、现实的冷与内心的热,本身就是一句句耐人寻味的抒情。2004年,刚满40岁的盘妙彬赶上了“青春诗会”的末班车(“青春诗会”规定入选者不能超过40岁),成为“诗坛黄埔”第20期学员,这可以看作全国最高级别的正统刊物对这个成名于90年代的优秀诗人的“最终认定”。出生于70年代的广西诗人,人数众多,风格各异。黄芳是广西青年诗人中的“实力派”, 其诗不媚俗,不先锋,保持着传统的抒情风格,却在优美与深沉之间获得力量。在黄芳的众多作品中,2005年创作的《悼沙兰》无疑是最有震撼力的一首,这首噬血之作,直接将黄芳从一个地区性的诗人提升到全国性的诗人行列,由此,她获得了“2005女性诗歌年度奖”。该奖的评委这样评价黄芳和她的作品:“用现代主义的写作手法来表述现实生活,2005年她的《悼沙兰》在越写越空的泛诗歌时代中显得尤为可贵”;“黄芳诗中所展示的,多是我们已接触的和能接近的东西——不完整,甚至破碎,但正是这种玻璃一样透明的语言的碎片,触痛着阅读者的内心”;“黄芳的诗以浓烈真挚的情感见长,《悼沙兰》一首为其代表作,读罢直刺心扉,感人泪下,颇具感染力……诗总要以浓烈真挚的情感打动人,黄芳的诗在这方面特色十分突出”。2010年8月,黄芳入选了第26届青春诗会,成为继1984年张丽萍之后广西第二个获得参加青春诗会的女诗人。许雪萍也是广西70后诗人中非常值得重视的一个。许雪萍的诗歌语言优美、清新,有很强的形式感,而内涵丰富、开阔。一般来说,一个写诗的人要成为一个真正的诗人,至少要拥有三个素质:天赋、报负、勤奋。毫无疑问,许雪萍具备了这三个要求,她的灵气在广西诗歌界是公认的,这从她对诗歌语言和意境的营造中可以很明显地感受得到,她的诗注重个人感觉与社会经验的交融,具有一种朴素与雅致之间的格局,其文学抱负非同常人。更为难得的是,从许雪萍的诗里,看不到任何浮躁的意气,犹如闲庭信步,又一步一个脚印。在广西70年代出生的诗人中,许雪萍也许是有望走得较为深远的一个,且让我们拭目以待。广西有影响的“70后”诗人还有朱山坡、虫儿、琬琦、胡子博、甘谷列、林虹等人。玉林的朱山坡早期以一种别具特色的口语诗征服了很多读者,后来主攻小说,也成就斐然,为“诗人小说家”阵营增添了一个生力军。北流的虫儿从90年代开始发表作品,2001年左右开始在《人民文学》、《诗刊》等发表作品,引起国内诗坛注目。虫儿的作品以词句的朴素和内容的真诚而动人,在新世纪前几年,一度是广西最耀眼的几个“70后”之一。容县的琬琦的诗歌给人一种酣畅淋漓的阅读快感,她极善于在女性的柔美与宁静之中找到平衡,她的组诗曾经登上过《诗刊》的头条。桂林的胡子博在诗歌写作中“一意孤行”,其诗意象纷杂,语言干净。由于风格独特和生性淡泊,胡子博很少发表作品,但国内民间诗界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大学毕业后一直偏居罗城县的甘谷列,早90年代中期就在省级刊物发表过组诗。甘谷列的诗稳重、厚实,与那些言辞花哨却内容空洞的作品形成鲜明对比,他的“矿山”系列,是广西青年诗人写作中少有的具有日常经验的作品。贺州的林虹诗歌、散文、小说三栖,且各有特点,稍稍遗憾的是正因为“网”撒得太宽,倒显得缺乏重心了。“80后”诗人中,陆辉艳、费城、牛依河、侯珏、丘清泉、李冰等人都有不俗表现。在整个广西的诗人中,陆辉艳是一个不可替代的存在,她的诗思具有一种中性的色彩,很少像其他女诗人那样喜欢在诗歌中添加某种女性天然具备的柔弱因素,而是平静、厚实,无极端的语句,但能直指人心。费城是一个具有较高天分的抒情诗人,近几年,频频发表在国内大小刊物上发表作品,其诗遣词造句的方式虽不算新鲜,却达到了娴熟精练的程度。这对于一个20多岁的年轻诗人来说,殊不简单。桂林诗人丘清泉,诗歌构思精巧,常有出人意料之句,是广西首位登上《人民文学》的“80后”诗人。现在还在读研究生的李冰,也是广西诗坛的后起之秀,曾获得过广西青年文学奖。牛依河也是给读者印象较深的青年诗人,他的诗歌和费城相似,披一件华美的外衣,但与费城不同的是,牛依河更朴实。如果说费城的华美是天空上的流云,洒脱而轻盈,那么牛依河的诗歌更接近大地的厚实。还有两个诗人是必须提到的,那就是杨克和谭延桐。这两个诗人都用近10年的时间参与了广西现代诗的发展进程。出生于1957年的杨克,早在80年代中期就享有诗名,他与友人1985年倡导的“百越境界”和1987年参加青春诗会,至今仍然可以算是广西诗人的辉煌。虽然杨克的更大的成就是他在90年代初期落户广州以后取得的,但他对前期广西现代诗歌的开创性意义,仍然有目共睹。因此,漓江出版社在2004年出版的“广西当代作家丛书”,仍然把杨克作家作为广西诗人,出版了《广西当代作家丛书•杨克卷》。出生于1962年的谭延桐,移居广西前,先后做过《山东文学》、《作家报》、《当代小说》编辑,在国内具有一定的影响,2002年移居南宁后,仍创作不懈,带动了以相思湖诗群为主的一批青年诗人。如果以新时期30年为限,杨克为前10年的广西现代诗歌打下了坚实根基,那么,谭延桐则为后10年广西诗歌的大厦添砖加瓦。4.除了上面这些比较“显态”的诗人,广西还有值得注意但比较沉潜、较少为人们提及的实力诗人吗?答:南宁的拓夫、汤松波、吴惠玲,来宾的大朵,梧州的陈人华,贺州的盘春华,贵港的宋显仁、杨军,桂林的莫雅平和张民等诗人都是值得我们注意的。这几个诗人有三个共同特点,首先,他们都出生于上个世纪60年代中期,经过80年代总后期的校园诗歌浪潮;其次,诗歌风格比较平和,观念不偏激,写作观念较为传统;第三,他们都在国家机关工作,有的还在单位里担任要职务。也许正是因为公务比较繁忙,他们较少以诗人的面目出现在公众面前,实际上,我更喜欢作为诗人的他们,尽管他们很低调,在现实生活中尽可能地淡化诗人的身份,但在读者眼中,他们首先是作为优秀的诗人而存在的。拓夫是一个诗歌、散文双栖的作家,我读拓夫的诗歌作品并不多,但几乎每一首都留下了较深刻的印象。其诗语言简练而节制,内涵悠远,一看就知道经过多年的训练。总体而言,拓夫的诗歌表达方式相对传统,不脱“赋比兴”,这在求新求变已经成为时髦的今天,却显示出一种难得的淡定。拓夫的优秀作品再一次证明了,诗歌是心灵的事业,而不是言辞与技巧的卖弄。汤松波曾经是活跃的校园诗人,90年代后一度停止创作,近几年重出江湖,捧出了《二十四节气》、《东方星座》等作品。汤松波是一个善于对写作题材进行规划和综合的诗人,他的大型组诗写作在广西十分罕见,其实按照他近几年发表作品的密度,他也可以算是“显态诗人”了。吴惠玲早年曾参加过“自行车诗群”,也是当时广西少有的优秀女诗人,她的诗语言精美、流畅,品位不俗,遗憾的是后来作品渐少。莫雅平早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外语系,良好的外文功底令他在写作和翻译方面如鱼得水,他早年翻译的《魔鬼词典》,至今仍然是很多人的枕边书,他的诗歌保持着良好的语言控制能力和一以贯之的幽默气质,颇见知识分子气质。现在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任职的张民也有20年的诗龄,多年以来,他一直没有停止写作,但极少发表。他在90年代中期创作的短诗《羔羊》,至今仍然是广西诗歌不可多得的成果。贺州的盘春华发表作品时以“南柯”为笔名。在我的印象中,盘春华是广西诗人里文字功夫操练得最为娴熟的几个人之一,90年代中后期,盘春华作品很少,近几年又重提诗笔。来宾的大朵和贵港的宋显仁都在新闻媒体工作,有意思的是,他们的作品却不像一般读者想象的那种具有新闻因素的博杂,而是体现出了少有的纯粹和干净……此外,菡子、蒋跃民、陈人华、文青、陈琦、天鸟、李忠、小原、唐女、俞余、李忠、甘谷列、李京东、肖潇、高作苦、罗晖等诗人,都有不错的表现。作为诗人评论家的荣光启、斯如、陈祖君、罗雨等人,他们的诗歌作品也可圈可点,尽管他们有的人目前已经身在外省。(发表于《南方文坛》2010年第1期。待续)分类: |六年级学生写的现代诗_百度作业帮
六年级学生写的现代诗
六年级学生写的现代诗
团结的力量一片树林又可以干什么?一棵树棵可以干什么?可见团结的力量是巨大的.一片树林可以抗击风雨,给人们献出一片清凉.一棵树只能任风吹雨打,毫无招架之力.只能在烈日之下投下一缕黑影.一片树林可以制造氧气,使人们感受到神清气爽.一棵树所制造出的氧气仅仅够树叶的呼吸.只能在孤独中默默无闻.一片树林能够美化环境,让人们置身于绿色的海洋之中.一棵树的绿色,只能供作在茫茫土地上的点缀.一片树林可以存在很久很久,有着顽强的生命力:一棵树死了,另一棵树苗已悄然钻出泥土.一棵树存在的时间只能听从 “安排”:一次虫害、一次暴风、暴雨、暴雪、一次砍伐
都会让它的生命终结.树林就是要树木团结一心,只要团结起来,再大的困难,再大的挫折,都能征服,等到成功之后,再回头看看自己所作其实就是团结!现代诗10 语文必修一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现代诗10 语文必修一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14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现代诗经典名句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