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之水源头起电视剧一江春水向东流流是什么意思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用在爱情方面是什么意思?_百度知道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用在爱情方面是什么意思?
提问者采纳
落花有意流水无情
你有这个意思,但是别人没有这个心
提问者评价
太给力了,你的回答完美地解决了我的问题,非常感谢!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18条回答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是南唐后主李煜的千古名句,浪漫缠绵,读来展现于眼前的是一幅涂满了怀旧以及略带淡淡感伤的唯美之景,如此凄丽绝尘的意景,不禁令人想起了一段段执迷不悔的传奇。仿如逝水一般东去的,不仅仅只有艳美的夜色里,披着寒风为它们唱一支挽歌。
一江春水向东流,却带不走别离的悲愁。苍茫的江水,在独寂守候的无言里,化作一世的寂寞。
红尘滚滚,是谁独立风中,呤唱着这支无休无止的挽歌?梦,越走越远;路,越走越长。你为了寻求一帧最美的憧憬而来,然而当你倾尽自己的所有,却依旧没有找到期待的颜色。于是绝望的你仰天吁叹生命的无常和观颜的冷漠,多少次起起落落的轮回是终究的无可奈何。守着一份份心的结果,无尽的岁月在长空中默默飘零,终于,你懂得了什么是...
如果帮到你了给个满意吧
落花有意,流水无情。暗恋的意思
是用情难随心意的意思,,一般表现在自己的单相思上
即使有忧虑烦恼,还是改变不了现状和恋人相知相处。
无能、追不到手思念有什么用
是这意思啊?
因爱思而愁
除却不巫山不是云
单相思,有点无奈的意思。
单相思,愁呗
一江春水向东流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您的位置:
寻踪李太白遗迹
发贴人:219.242.114.*发贴时间:【】[]
&& ()&& ()寻&踪&李&太&白&遗&迹上喻昌麒1984.11月前我访问的先贤行踪,自太白遗迹开始。&& ()&& ()&& ()&& ()&& ()&& ()&& ()&& ()&& ()&& ()&& ()&& ()&& () “文革”之前,正想以学来的知识和技术,给国家多做供献时,却下放劳动再去干校劳动之时,思维闲暇,偷阅了漓骚、史记、李白诗文等古文,一些名篇使我铭记心中一个语文考过1分的人(百分制),从此对文学历史有了性趣.司马迁《太史公自序》“迁生龙门,耕牧河山之阳年十岁则诵古文二十南游江、淮、上会稽,探禹穴,窥九疑,浮于沅、湘…..”李白《上安州裴长史书》“….乃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南穷苍梧(这个苍悟就是潇水源头,包扩九疑山).东涉溟海…………”他门都要游学.在歙县看到太白楼后,有机会就不错过.历史上的文人志士,象屈原、司马迁、王勃等后人虽给他门建立了记念建筑,但很少而自唐宋以来,李白、苏东坡、文天祥等,则散布全国各地.他们代表了中华民族的主流精神,即使不能有个人名利,也要为社会作出贡献,超越时代和自我这其中屈马之后,应以李白为第一,遍布各地的记念建筑最多,就是证明但这些地点,大多地处偏远,范围太广,不便到达不是专门访问,一时难以全访,我的业余访问,时间前后间隔三十余年还不能说全访问完了不妨按游访顺序,相继而谈.上1.&歙县太白楼(59.61-64.86.87)&2.&黄鹤楼(59.64.96)&3岳阳楼&(64)&4.黄山(61)&5.成都(75)&6.三峡(78)&7.(82.97)&8.乐山9.(78)&10.华山(83)中11.泰山(63)&12.兖州(63)&13.西安&14.太原(83)&(55.82.83)&15.洛阳(83)&16.采石李白墓(80)&17.青山李白墓18.四明山19.九华山20.赤城山、国清寺、天台山.下21.济甯太白楼22.安陆太白楼23.&窦C山24.江油李白记念馆.&25.敬亭山&26.九疑山&27.泾县桃花溪等28.青莲场陇西院(太白生地)一.歙&县&太&白&楼歙县位于安徽省最南部的东面,&过去叫徽州历史上风靡一时的徽商就起源这一带我还不知道我就是徽商后裔呢.&六十年代往返旌德祖居,常走杭徽公路,在歙换车得等上一两天,每次总要到街边的练水之滨观景、有时沿明代建的太平多跨石拱古桥到对岸去,太白楼桥就在桥那头背靠西干山.但一直未开放,可皖南人很质扑,很爱在皖南了却最后几年时刻的李太白,即使“文化大革命”也未被砸皖赣铁路通车前到此实不方便.通车后就好了,也开放了据传此楼是为纪念李白访许宣平而修建的太平广记许宣平篇记载,太白在离开翰林经洛阳同华传舍,看到墙上有一首诗“隐居三十载,石室南山巅,静夜玩明月,闲朝饮碧泉樵人歌垅上,谷鸟戏岩先前乐也不知老,都忘甲子年“太白嗟叹,此仙诗也,问他人方知为新安歙人许宣平作太白离开翰林不久,前来吴越,专程访歙涉溪登山,累访不得.提诗庵壁《&访许宣平不遇》“我吟传舍诗,来访真人居,烟岭迷高迹,云林隔太虚,窥庭但萧索,倚柱空踌躇,应化辽天鹤,归当千岁余太白楼并非许宣平庵舍,乃太白经过饮酒的桥头酒店李白在安徽一书中说李白游完黄山到了歙县总觉得有点疑问因为唐时歙属新安,练水是新安江支流,古时交通以舟行为主,这在太白的诗中已累累提及,就是在皖南山中的桃花溪都是如此,不要说在江河湖一带了,《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魏万》金陵酬翰林仙子中”同舟入秦淮“就是证明太白在出翰林之后回到东鲁,不久就南游江浙,有无可能太白是自新安江而上到歙的?太白在访完浙东后在杨州遇到自己的追随者王屋山人魏颢(万),同游数月后终要离别,写了《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并序》“遥闻会计美,一弄耶溪水,落帆金华岸,云卷天地开,波连浙西天,乱流新安口,北指严光濑,钓台碧云中,邈与苍岭对”可这是写魏万沿钱塘江上行,访问了严子陵吊台,并溯新安江而上的情景“槛外一条溪,几回流碎月”往此下游四十里可达新造的千岛湖唐时以舟行为主,太白是溯新安江而上,沿徽商的旅途来歙,还是从黄山路陆来,就不清楚了.不过自此顺水而下不远,有鱼梁码头,是古代船运中心.歙县自唐代,就以徽墨歙砚闻名,那是因为中国第一词人,写出“车如流水马如龙”“问君能有几多愁,恰如一江春水向东流”等名句的南唐后主李昱对它的评价引起的“龙尾歙砚为天下冠”歙县城很古歙县的古牌坊非常多,许国石坊,棠樾牌坊群最有名都是明代徽商顶盛时建造的,足见徽商实力书法家可来看新安碑园,在西干山上,内有馀清斋及清鉴堂两套石刻明代当地巨富,吴廷、吴桢,收集名贴,请董其昌鉴定,再请名家上石刻出尽有王羲之、王献之、智永、怀素、颜真卿、黄庭坚、苏轼、米芾、赵梦\等名人之作馀清斋由董其昌提额歙县是一山城,水浅鱼小,那时养鱼的很少,到饭店只有溪中长不过10公分的小鱼卖,不似江南水城菜有烧芋头等二.黄&鹤&楼作为哈尔滨铁路局学习团的一员,1959年6月武汉长江大桥刚修完不久,就来到武汉学习访问,在汉阳和武昌桥头,登上桥头堡,从上下三层观览大桥、汉阳龟山、武昌蛇山、宽阔的长江的景色,黄鹤楼还未重建只可按武汉局的同行指点,看看琴台旧址以后又来了很多次,最终黄鹤楼重建完成1987年登楼一观武汉是出川下江南必经之地太白多次到此到此已有黄鹤楼了崔灏的登黄鹤楼写在太白来此之先李白不知,想写一首描写此景之诗传说李白登楼见了崔灏的《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沥沥汉阳树,芳草凄凄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认为很完美,景色写尽,就不再写了李白当然也写了好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杨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水经注中谈到汉水长江合流后的黄鹤矶,但没提黄鹤楼黄鹤楼始建于三国时(223年),中间多次被毁1981年重修1985年建完还有《江夏行》“去年下杨州,相送黄鹤楼眼看帆远去,心逐江水流”太白在758年被流放夜郎途经江夏《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一为迁客(流放)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武汉的面积是相当大的,虽不在海边,站在江边仰望对岸,却也是海阔天空江北的汉口最繁华,江南的武昌那时只有江边一带还好汉水与长江夹着的汉阳也不热闹现在则不同了三.岳&阳&楼岳阳古称巴陵,1964年京广线乘车南下到此柳毅传书的洞庭神话就源于此找了一间木头房子的旅馆,在二层,可真是四面透风的五风楼,倒还乾净.离湖不远,顺湖边有一条街,有卖鱼虾的,还有卖冷饮的店.穿过一条小路就到洞庭湖,登上岳阳楼,那天天气还好,对面君山岛看的很清,也可看到长江口,近看湖边船只,湖水还算清,拿起刚在武汉街头买的“古文观止”读起范仲淹写的《岳阳楼记》“&..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余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迹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岳阳楼古今,洞庭湖四时景色,t解无余此文以有木刻,放在搂中太白在《上安州裴长使》一文中说:“&又昔与蜀中友人吴指南同游于楚,指南死于洞庭之上,”唐时洞庭较大,死在在何处不可知,但肯定经过湖口的城陵矶未见留下诗篇.但太白晚年从夜郎流放回来到了此地有诗为证《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楼观岳阳尽,川回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云间连下塌,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此时已有岳阳楼了,何时开建?写游洞庭的诗还好几首《陪族叔刑部侍郎哗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其一:“洞庭西望楚江分,水尽南天不见云日落长沙秋色远,不知何处吊湘君?其五:“帝子潇湘去不还,空余秋草洞庭间,淡扫明湖开玉镜,丹青画出是君山”《巴陵赠贾舍人》“贾生西望忆京华,湘浦南迁莫怨嗟,圣主深恩汉文帝,z君不迁到长沙”杜甫也到过这里四.黄&山李太白到过黄山没有,虽有诗为证《送温处士归黄山白鹅峰旧居》“黄山四千仞,三十二莲峰丹崖夹石柱,菡`金J;;;;;”但有人认为皖南有两处黄山太白去过的不是这个黄山.偶然登山:1961年的11月份.回安徽祖居,带来北京外祖处存了18年的衣物武林门汽车站没随车装上,在歙等了两天还没到,偶然想不如去黄山看看,上了车也不知东南西北,只知路弯弯曲曲,有时车顺一条小河边走,当到汤口(温泉热水叫汤,自此流出曰口)下了车,抬头一看,黄山就在一条山谷内,这里离山脚5公里,但山太高,要抬头仰身相望,才见得到,正值阳光照射,气流活动使我们感到黄山在颤动,这么远,又看的很清楚,黄山太高了!那时深秋游黄山,就少有游人了同车来的还有一位浙江体院的老师,是联系体院游泳队到此冬训的是时温泉泳池早已关闭,便借机进入一游,是25米池,在已是很不错了那位老师有人按排,我便住入黄山宾馆自是十余人的大房间,已不错了,过杭州有时只能住在走廊里的加床这样大的房间只有两人住,另一位是合肥来的年青人叫徐达明第二天他要回去了,登山只我一人前面有一位上海老先生在那照象,背对人字瀑,照了一张后经人字瀑登山我一边看一边走,不时有山猫跨小路而过,也有松鼠弄的草树直动出发时我就问了当地人,此山没有大的凶猛的动物,所以不怕过了慈光寺忽然听到后面有说话的声音,怕是坏人,便跺在一块山岩的背后,等他们走过过来两个人,空手空脚,边谈边上山.不象是坏人.过后我就走了出来,从后面一喊,倒把他们吓了一跳.不过他们一看到我,一个学生模样的人,也就放了心.一问才知是由合肥送首长上山的司机,而我又是从遥远的哈尔滨回祖居探亲的人.三人结伴登山巧遇云海:过半山寺,下午才爬到天都峰下抓住铁链由上天梯几近垂直爬上天都峰,再扶链过鲫鱼背,面对莲花峰坐下休息,观看这奇妙的黄山山景.忽然,左面有汹涌平铺的云海,由汤口峡谷方向飞驰而来,所过之处,迅速淹没了众多的山峰,但其高度并未高过脚下的天都、往前到达对面的莲花、光明峰时,碰到山岩、悬崖、树木,便如海浪触岸,掀起阵阵云的浪花如东坡居士所写“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不久除了此三峰,一切均在云下,我们好象在大海中的海岛之上云还是象洪水一样,不断向前汹涌飘流慢悠悠的上升,后来把我们也淹没了,处在云中,甚么也看不到了,只好下山不过近处还是看的见,摸着铁拦,下山到玉屏峰,经迎、送客松,左青狮、右白象去玉屏楼吃晚饭,因无其他游人,找来厨师现做饭菜,厨师说,快无游人了,马上就要封山,他们也要下山回家吃完饭,同来者要赶下山去,我就一人住了一个房间黄山云涛:半夜听到窗外轰轰做响,出去一看,夜不很黑,可看到有白雾自右方山谷被风吹了上来,附近的树在摇曳不停山谷中还不时发出阵阵轰鸣之声,这就是著名的松涛吧?是风雾吹的深谷中的黄山群松,山岩做响,这是大自然美妙的谐奏曲,是交响之乐,太妙了曾看过古人写的一篇游记,写出其观云海的情景,并说其看到的是最奇妙黄山云海,要百年一遇找了很久,没找到这篇,去图书馆也未查到只找到徐霞客二游黄山的记述,没有此内容我去时是否是发生最奇妙云海的生成时机,反正是相当奇妙,还要去查李白至到了离黄山不远的碧山诗文为证;《赠黄山胡公求白鹇》闻黄山胡公有双白鹇,盖是家鸡所伏,自小训押了无惊猜以其名乎之,皆就掌取食然此鸟耿介,尤难畜之于平生酷好,竞莫能至,而胡公赠我,唯求一诗闻之欣然,适会宿意,因援笔三叫,文不加点以赠之“请以双白璧,买君双白鹇白鹇如白锦,白雪耻容颜照影玉潭里,刷毛琪树间夜栖寒月静,朝步落花闲我愿得此鸟,玩之做碧山胡公能缀赠,笼寄野人还”五.成&都到成都电动工具厂办事,工厂竞在青莲街太白生在青莲乡,道号青莲居士,到过此地,这青莲街与此有无关系呢?看来有点关系诗为证;《锦城散花楼》“日照锦城头(成都也叫锦城),朝光散花楼金窗夹户,珠箔悬琼钩飞梯绿云中,极目散我忧暮雨向三峡,春江绕双流,今来一登望,如上九天游”李白20岁来到锦城青莲街就在穿过市区的南河与府河的交会处,二水交会,风景当然特好,散花楼有说在摩柯池上摩柯池是否在此?李白25岁离川,再未返回,此处再无李白纪念物倒是有诸葛武侯祠,杜甫草堂四川的富裕是有名的,最富当是成都,自古号称天府之国水经注记;“秦昭王(-306)使李冰为蜀守,开成都两江,溉田万顷”李冰父子修的都江堰水力工程,使成都平原年年丰收,已二千余年街头吃大米饭给你装上上尖一碗,红烧猪肉也是满满一碗小吃更是种类繁多,白汤面、红汤面、担担面抄手、麻团、四川人更是最勤劳的人,上市场看看,那些竹编、藤椅的花样有多多但是四川的古文化却淹没了三星堆文物的出土,证明了这一点李白年青时肯定听到过这种传说《蜀道难》“……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寨通人烟…..”,大概是自然灾害,使这些文明,埋于地下,与中原文化断绝了联系,绝于史册.六.三&峡三峡大坝修完,已看不到过去很多景色了.有幸曾览了昔日三峡壮观.李白曾两次自三峡而下.一次上《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辕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这是太白流浪夜郎,大赦后顺流而下的感觉.《上三峡》“巫山夹青天,巴水流若兹巴水忽可尽,青天无到时三朝上黄牛,三暮行太迟三朝又三暮,不觉鬓成丝”(古时舟行上三峡,是靠牵夫拖船,是很慢的走了三天三夜,还可看到三峡中的黄牛山黄牛峡在西陵峡中段)759年前后流放上三峡所写,还有一首:《自巴东舟行经瞿唐峡登巫山最高峰晚还题壁》“江行几千里,海月十五圆(途中月亮圆了15次,按此判断,开始那天月亮圆了,就行14个月,开始无月,就行了约14个月多按此计算,行了420-440天行程应在里),始经瞿唐峡,随步巫山巅巫山高不穷,巴国尽所历”《巴女词》“巴水急如箭,巴船去若飞,十月三千里,郎行几时归”出川写?流放过三峡时所写?复旦大学中文系未能编年“十日三千里”诗中巴水只能是三峡中水,太白流放上三峡,看到开始飞速下行的巴船,岸上的巴女送行心中所想正是如此郦道元的水经注《江水》“谓之巫峡盖因山为名也自三峡七百里中(不知起终点),两岸连山,略无I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停午夜分,不见曦月(不到中午,不见太阳,不到夜半,不见月亮)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不能行船)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有王命,就得冒险开船)其间千二百里,虽趁奔御风,不以疾也……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游三峡小记;重庆是名符其实的山城,城市全建在嘉陵江长江交汇处的半岛及两岸山坡及山顶上显示了巴人的勤劳站在街头,有意观望,你会发现,没有骑自行车的,因为路太陡,骑不了自行车6月5日7时,东方红61号客轮,在晨曦和细雨中告别刚被大雨冲洗过的山城两岸群山,上上下下的建筑都沥沥在目船沿嘉陵江淡***与长江土红色交界的水线下行长江沿两岸丘陵夹着的峡谷,湾湾曲曲的流着,水很急,江边岛石很多,有的甚至深入江心,同行的人介绍,这里离三峡甚远,尚不是危险之处中午11时船到涪陵,也是美丽的地方,型式有点像重庆,建在由贵州流来的乌江与长江夹持的半岛的山上,但山要低多了,只有朝天门码头顶那么高山上山下,楼房栉比,是一新兴工业城市.太白流放夜郎的水陆,由此处乌江进入太白是否到此之前就遇大赦,反正流放溯江,最远到此为止,再未上行下午6时船到万县停航等待.&天亮才敢进三峡万县建在长江的一个大甩弯上,也在山上.一停船卖藤椅的便围了上来,45斤全国粮票换一只,不要钱(梁食紧张).有些下船就可到家的人,买了一些,挂在船边拦干外.下船走走,市场水果很多,桃八分一斤,杏一毛一斤,去年产的柑桔全有.天快黑了,一问,库里申科大队长的坟在面江右边的山上公园内,在文化大革命后期,同行的有点怕,不敢上山,&只好一人去找,又不敢去的太偏僻,未找到.回船休息.夜间3时被凉风吹醒,感到床铺在轻轻抖动,原来船已开航了,开着两个探照灯,照着两边江岸.右眩山顶,天蟹座尾部亮星,闪闪发光.船在向东行.6时30分船到奉节,奉节是江北岸一座三角形山坪上建的城.下面的一座小山包顶上有庙,就是著明的白帝城.自此进入瞿塘峡,两岸山石高纵壁立,尤如加工过的一般,游人无不赞叹天工竟有如此杰作,这肯定是沿峡地面上升,旁边未升,造成的大开裂.全宽70M.三峡实是不直接连接的三个峡谷,奉节――黛溪为瞿唐峡长8公里黛溪――老关庙27公里,不是峡老关庙__关渡口42公里为巫峡官渡口――姊归(香溪)31.5公里,不是峡姊归――平普场70公里为西陵峡全连起来202公里巫峡全是高山峡谷,山有数公里高,坡陡又不垂直,可惜有雾,难见全貌只见云雾生於山腰,岩鹰翔于山脚,山泉倒挂,银水直下轮船一声长鸣,回音不绝看不到巫山神女,时有山民在陡坡上背柴,可见生活之艰辛不久江北岸,流出了一股清流,晶莹碧透,与红色的长江之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就是有名的香溪,生养屈原、昭君之水!很快进入西陵峡,岩壁上出现了象书本和宝剑的岩石,这就是兵书宝剑峡又出现了象牛肝马肺的红色的岩石,仍以此起峡名西陵峡,到处都是浅滩,转来转去著名的黄牛在此出峡就到宜昌李白很想家,诗文为证但从未回过家通过信,传过口信!全没资料流放到了进川之口,也未想回去,想必有因七.82年曾登,门票5毛钱,有门票做证.在半山的万年寺山坡上,有一块牌子,上写到《听蜀僧F弹琴处》“蜀僧抱绿漪,西下峨眉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客心洗流水,遗响入霜钟,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买了一本&仙山峨眉画册,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回来一翻,在万年古寺介绍中说李白写的这首《听蜀僧F弹琴》,就是赠给万年寺的广F禅师的,也如此说,&此地正是由金顶下来的地方,也就信了.后来看了李白在安徽一书,说此诗与《赠宣州灵源寺仲F公》一诗作于同一时期,在敬亭山灵源寺作试想此诗如果李白出蜀之前作于蜀之,就不能称F为蜀僧了这一说法比较有道理再说诗中的碧山,显然是指地名,李白描写有树的青山,从未用过碧字前者是管理人员牵强驸会,顺水牵羊的说法吧!不可信.复旦大学中文系的“李白诗选”注,只标明有人说此诗中的F就是“赠宣州灵源寺仲F公”一诗中的仲F公太白生长于蜀,出川前就写了的诗:《登》“蜀国多仙山,峨眉邈难匹,周流试登览,绝怪安可悉.青冥依天开,彩错疑画出,泠然紫霞赏,累得锦囊术,云间吟&萧,石上弄宝琴,平生有微尚.观鱼自此毕,烟容如在颜,尘累忽相失.傥逢骑羊子,携手凌白日.”回不了故乡,也有回思之作;“峨眉高出西极天,”《月歌送蜀僧晏入中京》“我在巴东三峡时,西看明月忆峨眉,月出峨眉照沧海,与人万里长相随,黄鹤楼前月华白,此中忽见峨眉客(它乡遇故知)月还送君,风吹西到长安,长安大道横九天月照秦川一震高名满帝都,归时还弄峨眉月”(谁说李白不想故乡).小游见闻:那时西南交大就在下几人结伴爬到洗象池,就经后路遇仙寺、九老洞、九十九道湾、经洪春坪下山这一带非常险要,有猴子出来乞食,把游客像机挂上树,也有遭到猴子攻击的路上碰到一位外国女孩,独身跟在解放军巡山队后,闻知是美国人97年再来时,有了登山索道,这次可到了金顶,正晴,阳光灿烂,西望尽是雪山山顶有一些枯树,怕是雷击起火烧毁华藏寺旁悬崖叫舍身崖,挂满了一大片红红绿绿的,全是衣物,替游客舍身爬山太热,脱上衣一晒,没几分钟,皮肤就红了一片,下山回来就很痛痒,不久就脱了一层皮,高山上晒不得太阳八.乐&山《月歌》“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下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一看好像是在峨山所写但不是!这是一首倒叙诗,写的是远景,倒着读情景更清这个“君”想必是苏梃《上安州裴长使书》中说“又前礼部上书苏公,出为益州(成都)长使,白于路中投刺(交了两篇词赋自荐)待以布衣之礼,因谓群僚曰:此子天才英丽,下笔不休,虽风力未成,且见专车之骨,若广之以学,可与相如比肩”有这样高的评价,太白等待推荐等了好久,不见音信,只好先去渝州(重庆)把诗翻成白话:“想念先辈而见不到,只好先去渝州了天黑在清溪这个地方趁船,准备去三峡上了船回头一望,平羌江水面上,出现了和月亮的倒影,月亮只有半轮,正是秋天”在乐山的青衣江(平羌江)可看到此景四川有多个江水汇流点,在乐山就有松潘来的岷江(李白就是沿此江,由成都经眉山,到此的)雅安来的青衣江,康定来的大渡河,在此汇合三水汇流浩浩荡荡,水深流急,有时造成灾害往下到宜宾就汇入长江,自是下三峡出川的快捷之路在三江会合处建有乐山大佛为震水而建713年开建812年完成建了90年李白出川约在726年,只可见到开山情况乐山小游的西南交大校址在下,前身是唐山铁道学院,迁来不久,校舍很新76年唐山发生大地震,教职员工、在校生逃出此劫学习之余,校车把我们拉到了不远的乐山市.大佛就坐在江边,面正对岷江与大渡河的会流处,青衣江已在上游4公里与岷江先会合了二水汇集,又是急流,涨水时可就不得了使地方受灾,因此修大佛震之我们在大佛脚指下照相,人只比脚指高一半说明牌上写大佛坐高71米要是站起来就有140米大佛依山而凿,头在山顶,不能再高雕成站佛爷只能71米雕成坐佛就140米了古人多聪明阿富汗巴米扬大佛,号称世界最大的立佛高的一座叫塞尔撒尔,高55米低的叫沙玛玛,高38米真是站着没有坐着高再乘船沿江上下,江边景物、建筑迅急而过,真是风光无限还到眉山县三苏祠,川西真是人才辈出九.崂&山太白确到过青岛的《赠王屋山人孟大融》“我昔东海山(过去在东海边),餐紫霞(在领略紫霞风光)亲见安期公,(见到孟公,比作神话中的安期公,可不是安徒生)食枣大如瓜中年竭汉主(中年被汉帝所用),不还归家.朱颜谢春晖,白发见生涯所期就金液,飞步登云车愿岁夫子天坛上,闲与仙人散落花”唐时王屋山大概很有名,给太白编诗集的魏万也是王屋山人小游:75年我们到青岛四方港,接由日本散装船一山出云,自坦桑尼雅运回的援坦铺轨机机体很大,要等500吨浮吊吊上岸各局来了很多人,上海物资处就组织我们一去出青岛市区,路就沿山坡下的海边弯曲前行,路上停车时,看到有捞出刺球般的海胆卖还不知能不能吃由花岗岩组成(深成火成岩,与珠海同)向东面对大海,巨石嶙峋,峰岚众多,最高峰1133米,在海边就是很高了,也还雄伟爬完山回到太清宫,门前见到神水泉,当地人说生喝没事,拉肚的喝了就好,每***喝一顿,回来果然没事检查排泄物,变成黑色矿泉水,当然好青岛脾酒是用此处河水而造,也更好自太清宫后垭口往上,可见太白石,上刻有《赠王屋山人孟大融》之诗自古就是道教胜地,蒲松龄写有“道士”.徐福去日本也可能自此起程但无证据在此还可看到海市蜃楼十.华&山西岳峥蝾何壮哉,黄河如丝天上来黄河万里触山动,盘涡毂(车轮)转秦地雷《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看了此诗一定以为此诗是太白在华山上写的但不是,说是746年太白在越地送友去华山的诗不管如何,此景只能在华山顶上看到,但不能证明太白上过华山.诗人的思维是很抽象的,正如《文心雕龙》刘协神思篇所写“身存魏厥之下,神游江海之上俏然动容,思接千载,《梦游天姆吟留别》写的多逼真,但前标(梦)已说明,是想象的,没去韩愈的《滕王阁记》并不是在南昌写的,也未去过滕王阁,全凭想想写的1983年盛夏登华山的时侯,去华山的公路还很不方便,没有旅游专线,远途来的要靠火车,还要转慢车从西安过华山到孟原下车住下,第二天天不亮转慢车到华山小站下车沿铁路路肩,步行到谷口进山,一路路边寸草不生,火车一过,烟囱中喷出的煤粒便吹落到头上脸上光秃的路边洼处,集满了煤粒,有人在那里收集,装回去烧用中午时分才到谷口顺溪进山到青柯枰,已有人下来了,一问是起早登山看日出的从一线天一路上山到北峰再过两边是悬崖的苍龙岭,使人感到,真与黄山的天都峰的上天梯及a鱼背那样惊险同行的人只是走马观花,急急的下山去了也只到了东峰,便赶下山去,到谷口快半夜了,只我一人,突然小路上出现一个硕大的(中碗大)***蛤蚂,急忙跳走了,也未追到,走到孟原天已亮了还有一次从山西坐火车出来,在风陵渡看到华山的全貌,远看山顶像四方台所以山顶分东西南北中五峰回想起来,小时侯从日寇占领的北平逃出去更远的宁夏,就是乘钢皮车,在陕县等到半夜,慢慢过风陵渡的,摘抄旧记:《陕县见闻》由郑州到陕县从车窗下望,两旁景色很是凄惨,田野荒芜,&大树皮都被剥光了正值初夏,新粮未熟,旧梁吃完,大树露出了白光光的树干,旁边的人们在说,那是灾民没的吃,剥了树皮当饭吃,中午时分,太阳很晒,车到陕县车就不开了,停车等待时这一问题得到了证实很多站在车站边、光脊梁的小孩,都廷着个大肚子,人们说这是因为吃了榆树皮的原故车在陕县停了很久,看到路旁的惨景,我们想,我们还算是幸运的呐!《过潼关》过潼关是很令人担心的事,&因为潼关黄河对岸的山西是敌占区,被日本鬼占领着,日本军听到火车声,或看到火车,要向列车开炮.但对于小孩,则感到很新奇.我门仅有的不多旅客,被换上了一节只有很小窗户的钢皮车,其实就是现在的蓬车,车箱角落点了一盏小油灯,在陕县等到天澈底黑了以后,火车压低了声音,小心翼翼的、慢慢的开了,而且一直慢慢的开,人门全都没睡,都在关注着将要发生的事情换车时人门已知,这条铁路,白天是不能行车的,只有到了晚上才偷偷的开上几趟没有人说话,只有低低的火车前进声,过了很久,当火车开始喘着粗气开始狂奔以后,大家才意识到我门已安全的逃过了鬼门关还算辛运,所担心的事并未发生潼关对面是风陵渡I-MAIL&向好友推荐本贴:&&&& 标题:《寻踪李太白遗迹》&&&& 地址: .cn/Article/200905/showp1.html
& Re: 寻踪李太白遗迹
作者:鲁&&&
发表您的评论
点评字数 0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直接间接导致的民事刑事法律责任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共同建立健康的网络社区,请向管理员举报不良帖子
?举报邮箱:}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