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立一个品牌叫,祖华味黑猪

我想、立一个品牌叫,祖华味黑猪_百度知道
我想、立一个品牌叫,祖华味黑猪
提问者采纳
提问者评价
太给力了,你的回答完美地解决了我的问题,非常感谢!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1条回答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您好,分享的企鹅
扶贫惠民 责任如山—凌成兴谈十堰烟草扶贫工作
新华网湖北频道刘大伟
扶贫惠民 责任如山——就烟草行业扶贫工作访国家烟草专卖局局长凌成兴经过土地整理后的十堰市竹山县擂鼓镇烟田,实现了旱能浇、涝能排、路能通。党的十八大提出,到2020年,我国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改革开放36年来,我们这个拥有13亿人口的社会主义大国,在逐步摆脱贫穷、加快实现现代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道路上不断奋进。然而,在我国辽阔的版图上,还有这样一些地区,由于自然、历史、现实等多种因素交错,发展步伐始终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贫困如同一道鸿沟,横在当地群众与幸福生活之间。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老少边穷地区。为国分忧,予民以惠。在这种大背景下,国家烟草专卖局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从资金投入到政策扶持,从改善民生到产业富民,从提高生产基础设施水平到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用实实在在的行动,为老少边穷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着力量,彰显了烟草行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态度和决心。作为一个负责任的行业,烟草行业有着怎样的扶贫工作理念和思路?在扶贫惠民方面,近年来开展了哪些具体工作?下一步,将如何推动扶贫事业的发展?日前,本报记者就行业扶贫工作专门采访了国家局局长凌成兴。为国为民谋利益,是“两个至上”本质内涵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在凌成兴看来,在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程中,没有老少边穷地区人民生活的小康,就算不上“全面”;在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道路上,没有老少边穷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就谈不上“梦圆”。“扶贫惠民,事关人民群众福祉,事关党的执政基础,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大局。”凌成兴这样说道。积极投身国家扶贫事业,烟草行业责无旁贷,义不容辞。“‘两个至上’,是我们行业的共同价值观。为国为民谋利益,是‘两个至上’的本质内涵。”凌成兴表示,烟草专卖制度是行业改革发展的强大优势,但这种优势是国家赋予的,行业理应积极承担起应该肩负的责任和义务,报效国家,回报社会,为老少边穷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多办实事、多作贡献。“况且,烟草行业在一定程度上与老少边穷地区有着特殊关联。”凌成兴分析:其一,我国70%的烟叶产区分布在老少边穷地区,烟叶税是地方政府稳定的税源,种烟是当地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其二,不少老少边穷地区都有卷烟厂,规模虽小,却承载着人民就业、政府增收、地方发展的重任。知之明也,因知进行。多年来,高举“两个至上”大旗,烟草行业一方面不断加大扶贫资金、人员、物资等方面投入,努力改善老少边穷地区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当地农民增收致富;另一方面,在计划安排、政策优惠、资源配置、合作生产等方面采取一系列有力举措,力求通过促进当地烟草产业发展,拉动一方经济水平提升。在时间的沙漏里,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还有短短6年时间。按照最新扶贫标准,我国贫困人口还有八千多万。光阴催人,形势逼人,任务艰巨。“这不仅是经济问题,也是政治问题、全局问题。烟草行业必须从国家发展全局出发,并积极融入其中,带着重大的政治责任、带着深厚的群众感情,为国家扶贫事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更多贡献。”凌成兴的话,坚定有力。二十二年如一日,烟草扶贫足音铿锵大山横亘,山路艰险。大山外面,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生活在山里的不少人却依旧在为简单的生活发愁:自然环境恶劣,土地产出少得可怜,生于斯长于斯的人们不得不远走他乡打工谋生;许多孩子留守在家,他们的要求很低,只是能常见到在外务工的父母,能有一个新书包、一件新衣服……这里是湖北十堰,一个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地区。从1992年开始,国家局带着党中央、国务院的重托走进秦巴山区,先后对十堰所辖郧县、郧西、竹溪、竹山4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进行帮扶。秉承“带着责任真扶贫,充满感情扶真贫”的理念,国家局不断加大十堰地区对口扶贫工作力度,22年来累计投入扶贫资金5亿多元,派遣挂职扶贫干部27人,实施了以基础设施建设、产业扶持、整村推进、科技教育、生态改善为重点的“国烟扶贫工程”,解决了十堰山区10万人吃水难、38万人行路难、40万人看病难、2万余名学生上学难的问题,带动了10余万人脱贫致富。22年如一日,烟草扶贫足音铿锵。“去年我去十堰调研,看到山区那一条条畅通无阻的道路、一个个蓄满清水的水塘、一所所拔地而起的学校、一家家脱贫致富的农户,非常高兴,也非常感动。贫困山区旧貌换了新颜,说明我们的扶贫工作见了实效。”凌成兴说。凌成兴表示,做好十堰地区对口扶贫工作,是党中央、国务院赋予烟草行业的政治任务,是行业应尽的社会责任。国家局将认真贯彻落实《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20年)》,持续加强扶贫工作,做到不断强化责任意识、不断创新工作机制、不断加大支持力度,努力开创扶贫工作新局面。事实上,经凌成兴提议,国家局党组研究确定,2014年,对竹山、竹溪两县的扶贫资金已由原来的每县每年500万元增加至1000万元。同时,还一次性给两县各增加了600万元专款,用于推动山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举措,更有信心。凌成兴表示:“下一步,我们要把扶贫工作抓紧抓紧再抓紧、做实做实再做实,努力使贫困群众生活不断发生新的变化。”继续向贫困宣战,决不让贫困代代相传“我们要继续向贫困宣战,决不让贫困代代相传”,“实行精准扶贫,确保扶贫到村到户。”这两句话,出自今年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凌成兴认为,这既体现了国家对继续扎实深入推进扶贫开发工作的坚定信心和决心,也传递出国家扶贫开发方式创新转变的新思维、新思路。发展是硬道理。老少边穷地区的贫困问题,最终还是一个发展问题。凌成兴表示,烟草扶贫工作下一步要啃“硬骨头”、蹚“深水区”、打“攻坚战”,继续一手抓改善民生、一手抓产业发展,实事求是确定扶贫对象,因地制宜落实扶贫措施,在体制机制上求突破,确保扶贫工作精准有效。结合十堰对口扶贫工作实际,凌成兴提出,要做到“一个依托、三个带动”,即以烟草产业扶贫为依托,带动新农村建设、小城镇建设和教育医疗等公共事业建设。同时,他强调,要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一个重要方面,切实保护好环境,探索走出一条生态移民、退耕还林、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相结合的新路子。凌成兴着重强调,产业扶贫是最根本最长远的扶贫。除了依靠烟草产业带动,还要立足当地资源优势,科学选定扶贫产业,广泛覆盖到贫困村贫困户,夯实扶贫开发工作的物质基础。要创新工作思路,积极与相关领域的龙头企业进行衔接,做好穿针引线、搭建桥梁的工作,努力引导企业、产业向有条件的贫困地区布局,实施龙头带动战略,从根本上为十堰山区人民走向致富铺平道路。扶贫工作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强化总体规划、综合实施。凌成兴指出,行业扶贫工作要紧紧依靠当地党委政府,争取政府各部门政策支持和资金配套,“各出一盘菜,共办一桌席”,努力为山区群众带来最大实惠。“只要贫困县不脱贫,国家局的对口扶贫就不脱钩。”凌成兴表示,国家局对扶贫工作的态度十分坚定明确,在稳定目前已有的资金扶持政策的同时,还将继续派遣挂职干部推动扶贫工作开展,充分发挥行业人才、管理、信息、资源等方面综合优势,使烟草扶贫工作“一届接着一届干,一张蓝图画到底”。相关链接看,那山村变了样——国家烟草专卖局对口扶贫十堰地区工作掠影通过养殖郧阳大鸡,竹山县双台乡南口村农民夏钦河(左)走上了脱贫致富路。记者 江一舟摄有了这座木桥,竹溪县泉溪镇坝溪河村十几户农民不用蹚河而行。记者 岳伍东摄在烟草行业的帮扶下,竹溪县水坪镇东沟村旧貌换新颜。 魏有文摄竹山县柳林乡洪坪村的烟农正在烟田劳作。 杨婷婷摄竹山县柳林乡公祖村烟农正在交售烟叶。 刘耀摄竹溪一中“金叶·新长城自强班”的学生正在认真学习。 魏有文摄22年,一粒种子能够长成枝繁叶茂的大树;22年,一个孩童可以成为风华正茂的青年;22年,一个贫困的山区旧貌换了新颜;……在湖北十堰的贫困山区,正上演着一个关于成长的动人故事。1992年以来,国家烟草专卖局开始对口扶贫十堰山区工作,从“输血式”的生活救济型扶贫到提升贫困地区内生动力的“造血式”开发型扶贫,从大水漫灌式的全面扶贫到滴灌式的精准扶贫,扶贫工作水平逐步提高。2013年,国家局新一届党组进一步创新思路、完善机制、加大投入,烟草行业扶贫工作在这两年时间里迈出新的步伐。这两年,投入资金7988万元,进一步加快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现代烟草农业建设,提高了当地综合生产能力和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投入资金978万元,积极探索以烟为主、多元发展的产业发展模式,大力扶持当地特色优势产业发展,进一步增强了地方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一次性拨付给竹山、竹溪两县600万元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用于当地扶贫综合片区开发,进一步推动贫困山区的小城镇建设、新农村建设。投入资金500万元,帮助竹山、竹溪两县所辖77个偏远山村新修、维修、硬化道路113公里,新建桥梁18座,解决了2.8万人行路难问题。在继续抓好山区居民饮水工程的同时,积极抓好大型水源工程项目建设,投资1.81亿元援助的郧西县水石门水库建设项目,目前正稳步推进。投入资金415万元,支持一批中小学进行新建、改造,改善了山区教学条件;捐款230万元,开展助学公益活动,千余名贫困学生得到直接救助。投入资金220万元,扶持山区乡村卫生院新建、维修、改造和购置医疗设备,进一步改善了当地医疗卫生条件,解决了山区农村看病难的问题。……随着扶贫工作的不断深入推进,十堰山区发生着越来越多的变化。现在,竹山县双台乡南口村村民夏钦河不再出门打工,靠在家里养殖郧阳大鸡发家致富,一年能有五六万元的收入,家里生活、孩子上学不再是难题。竹溪县泉溪镇塘坪村烟农魏祖华的种烟面积从15亩发展到了55亩,一年下来有13万元的纯收入。靠种烟赚的钱,他还做起了其他生意。竹山县楼台乡挡鱼村53岁的贫困农民刘吉成,春节前就能住进三室两厅200多平米的新楼房,一家7口人不用再蜗居在40多年的土坯房里。竹溪县泉溪镇坝溪河村农民王先强出门再也不用蹚水了,一座小桥横跨在坝溪河上,解决了王先强以及周边十多户农民的出门难题。竹山县麻家渡镇总兵安村村民罗勇再也不用担心在危房里上学的孙女了,竹山一中“金叶·新长城自强班”的50名学生也不用再为学费发愁了。竹溪县天池垭林场90岁的老人郑文才家里装上了水龙头,喝上了自来水。不光是生活用水,村里农业生产用水也有了保障,不再“靠天吃饭”。……看,那山区农村变了样,那山区农民正喜笑颜开奔小康。民生工程暖民心秋天的清晨,湖北十堰的大山里,凉意甚浓。9月7日一大早,竹溪县泉溪镇坝溪河村村民王先强就和老伴罗来华骑着摩托车出了门,他们要到镇上去买灯笼和拉花。他们有啥喜事?儿女要办婚礼?家里搬进了新房?没人办婚礼,也没搬新房,但确有喜事——家门口的坝溪河上新建了一座木桥,老两口心里高兴,要给这桥打扮打扮。说起坝溪河,王先强既爱又恼:爱的是河水湍湍,哺育了村民,滋润了田地;恼的是河上桥少,两岸村民出行、种田很不方便。本来王先强家门口有座小桥,可去年汛期,一场大水把桥冲毁了。此后,附近村民只能在水小时涉水过河,水大时绕行它桥。“现在河上又架起了新桥,我们心里那个高兴啊!施工的时候,就天天来看。”9月25日,记者在当地采访时正巧遇到了罗来华,她兴奋地说:“我们都听说了,是陈副县长给我们修的桥。哪天见到他,我一定得请他吃顿饭,好好感谢他!”罗来华口中的陈副县长,就是国家烟草专卖局在竹溪县挂职的青年干部陈勇。碰巧的是,当天陈勇正在记者身旁。得知眼前的年轻人就是自己要感谢的陈副县长,罗来华不好意思地笑了。她连连说着“谢谢”,非拉我们到她家里吃饭。“能帮大家做点事,我们心里也高兴。饭就不吃了,一会儿还有事情。下次,我专门到您家做客。”陈勇笑着婉拒了邀请。离开的时候,记者细细欣赏了王先强老两口“打扮”过的木桥:桥顶两侧挂着灯笼,四周围着拉花,周身漆成红色,鲜艳喜庆。小桥静静地枕着坝溪河,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据泉溪镇党委书记汤莉介绍,从今年4月开始,烟草出资陆续在坝溪河上修建起了8座“金叶桥”,大大方便了两岸村民出行。在她看来,这不仅是便民桥、民生桥,更是民心桥、连心桥。民生问题是天大的事情。在扶贫工作中,国家局始终将改善民生摆在重要位置,不断加大扶贫资金投入,积极解决农民最关心、最迫切、最现实的问题,将责任和担当融入了群众的衣食住行,写进了万千百姓心中。自1992年对口扶贫十堰地区以来,国家局累计投入5亿元扶贫资金,在较大范围内解决了十堰山区人民吃水难、走路难、看病难的问题。一条条道路的畅通、一口口水池的落成、一个个卫生院所的竣工,见证着十堰山区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更凝聚着烟草行业对十堰人民的浓浓深情。2013年,国家局局长凌成兴提出了“一个依托、三个带动”的扶贫工作总体思路,其中重要一条就是积极带动十堰山区公共事业发展,进一步改善民生,提高山区人民生产生活条件。在这一思路的指导下,更多的民生工程在十堰山区开花结果。在竹山县楼台乡挡鱼村采访时,记者走进了村民胡胜聪家里。落座之后,四下打量,装修大方、窗明几净、家具家电一应俱全。若不是屋外的层峦叠嶂提醒,难免会让人有走进城市居民家中的错觉。这几年,胡胜聪通过做生意,生活越来越好。用他的话说就是“享乡村生态、过城里生活”。可有一样让他很“恼火”,那就是水。挡鱼村地处半山坡,坡下一里路远就是一条小溪。听着坡下的水哗哗响,但要吃上却并不那么容易。“每天都要去坡下挑水,赶上天旱,小溪断流,还得去更远的地方弄水。”胡胜聪说。受够了吃水之苦,胡胜聪自掏腰包修起了水窖,用水管将水窖里的水引到家里。“水窖收集雨水,水质、水量都没保障。尤其是夏天,用水多、蒸发快,天不下雨,一两天就能蒸干。”胡胜聪说。在挡鱼村,吃不上水的农户还有很多,大部分连水窖都修不起。在一次深入挡鱼村调研时,国家局扶贫挂职干部、竹山县副县长陈阳了解到了这一情况。经过立项、规划、施工,今年4月份,山泉水终于从4000米之外的山上流进了挡鱼村村民的家里。“有了自来水,我又新买了洗衣机,修了浴室,生活跟城市比真不差啥了。”胡胜聪笑着说。坝溪河的桥、挡鱼村的水,仅仅是烟草扶贫的一个缩影。在十堰山区,烟草行业还留下许多为民惠民的足迹。——为竹山县官渡镇桃源村新修水泥公路4公里,有效解决了该村200多人出行难的问题。——帮助竹溪县桃源乡中心福利院改造重建,该院现有的120名“五保户”因此获益。随着农村老龄化及社会化养老的到来,将会有更多的人因该院的建设而受益。——参与竹山县官渡镇梁家医疗卫生院建设,为该镇中场村2000多人就近就医提供了便利。——帮扶竹溪县县城老运动场改造,满足了群众健身休闲和举办活动的需要,约七万人从中受益。……民生工程暖民心。在十堰山区人民的心里,都有一杆秤。采访期间,记者听到很多他们对烟草扶贫工作的评价,有的是表扬,有的是“批评”。说起表扬,有这样一副山区人民自编的对联:上联是“农业农村农民三农问题关乎全局”;下联是“烟水烟路烟房国烟扶贫惠及万民”;横批是“情系深山”。谈到“批评”,其实,其中饱含着真情。比如挡鱼村党支部书记范吉祥曾说过:“烟草人太见外了!来我们村多少趟,一顿饭也没吃过,怎么留都留不住。”这样的表扬、这样的“批评”,不正是对烟草扶贫工作成效的肯定?不正是对烟草人扎实肯干的工作作风的认可?而这,也将是烟草行业进一步推进扶贫惠民的重要动力。智力扶贫圆梦想20年前,在湖北省十堰市郧县大柳乡杨家村,一位名叫杨志的小学四年级女孩,因为贫穷的家里拿不出100元学杂费,只好泪别校门。后来,是来自国家烟草专卖局的资助,圆了她的读书梦。如今,20年过去了,当年的小女孩早已大学毕业,参加工作。“是烟草人资助我完成了学业,改变了我的命运。当时我就想,一定要学有所成,回到大山、回到故乡,为大山的改变和发展尽自己的一份力量。”接受记者采访时,杨志这样说道。在十堰大山深处,像杨志一样曾因为贫穷上不起学的孩子有很多,像她一样因为得到了烟草行业的资助圆梦的孩子也有很多。山区贫困的根源在哪里?脱贫致富的原点在哪里?加快实现小康社会的原动力在哪里?这些是扶贫工作绕不开的课题。“扶贫先扶智”、“今天的教育是明天的发展”、“发展教育是减贫脱贫的根本之举”,本着这样的理念,国家局在对口扶贫十堰地区的过程中,将扶持当地教育事业发展摆在了重要位置。从1992年对口扶贫十堰地区以来,国家局通过建立“失学救助儿童专款”、实施“金叶希望工程”、组建“金叶·新长城自强班”等,援建和改造校舍32所,向63所中小学校捐建“金叶育才图书室”,并资助解决了两万余名学生入学难、读书难的难题。9月24日,在竹山县第一中学,记者见到了来自“金叶·新长城自强班”的王涛。他身材瘦削,眼神坚定,目标是考取清华大学。王涛目前读高二,来自楼台乡楼台村,一家四口,生活拮据。父亲在外打工多年攒下的微薄积蓄,在王涛的姐姐上大学时花得一干二净。2013年夏天,当王涛以全校第一的成绩收到竹山一中的录取通知时,那种复杂的心情,也许只有他自己才能体味。值得庆幸的是,这一年,国家局教育扶贫重点项目“金叶·新长城自强班”开始了在竹山的首批援助计划。包括王涛在内的50名贫困学生成为这个特殊班级的学生。高中三年持续不间断,每人每年2000元的资助,让他们在完成学业的道路上少了负担、多了激励。“谢谢烟草局的叔叔阿姨,我们一定努力学习,将来学有所成,也像叔叔阿姨一样,去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山里孩子的话朴实而单纯。他们的感谢更多地体现在自己的实际行动中,王涛和他的同学们一直以优秀的学习成绩,回应着烟草行业对他们的帮助。“如果山区孩子因为贫穷而得不到良好的教育,甚至失学,那么,他们的成长道路无疑是暗淡的。也许将来的某一天,他们又会重新扛起父辈的‘穷麻袋’,延续为温饱而劳碌奔波的生活。”国家局扶贫挂职干部、竹山县副县长陈阳深有感触地说道。有了烟草行业的帮助,山里孩子们的梦想不再遥不可及,也让那些走出大山又重新归来的学子生出了新的感情。邹静是竹溪县第二中学的美术老师,2012年从武汉美术学院毕业后,她立志支持家乡教育,选择回母校任教。工作两年来,有一件事让她印象深刻,那就是为国烟扶贫工程设计标志。“四片叶子组成一座山,周围以水环绕。金叶子代表国烟,绿叶子代表竹溪,水则代表了烟草行业和竹溪生生不息的情感纽带。”邹静介绍说。竹溪二中校园基础设施陈旧、落后,学生食堂没有用餐设施。学生们吃饭,都挤在食堂外一块露天水泥地上。邹静上学时也在那吃饭,下雨挨过淋,冬天挨过冻。2013年,国家局在支持竹溪二中建设综合楼项目的同时,还专门帮助学校修建了新的食堂,大大改善了1800余名师生就餐环境。现在,这款标志已经被国家局扶贫挂职干部、竹溪县副县长陈勇应用到了烟草行业在竹溪援建的所有项目中去。扶智,烟草行业扶的不仅仅是学生,还有贫困群众。对贫困群众而言,之所以贫困,素质不高、技术缺乏是一个重要原因。以提高十堰山区群众素质为突破口,积极传播知识与信息,不断加大教育和培训,烟草人下功夫帮助贫困群众“拔穷根”。竹溪县泉溪镇塘坪村烟农魏祖华是村里的种烟大户、致富能手,也是有名的“培训积极分子”。从大田移栽、田间管理到采收烘烤,只要是烟草部门举办的烟叶种植技术培训,他都会参加。“这种烟的学问,大得很,光靠自己摸索的经验不行,还得多听听人家烟草专家的讲解。这听了可不白听,用到种烟上,能多挣不少钱呢!”问起热衷参加培训的原因,魏祖华笑着跟记者说。魏祖华为记者举了一个例子:以前到了烟叶成熟采收期,虽然觉得该采的都采回来了,但其实自己对不同部位的成熟特征并不了解。今年7月,当地烟草部门邀请中国农业科学院青州烟草研究所王传义教授在这里办了一个烟叶采收烘烤培训班,魏祖华通过听课,才真正了解掌握了不同部位烟叶的最佳采摘时期和烘烤技术要领。他说:“今年烟叶烘烤质量明显好于往年,我看收入肯定也错不了!”近年来,烟草行业积极开展技能帮扶,开展了诸如烟叶、蔬菜、畜牧、茶叶等产业技术培训班,还组织专门技术人员上门提供技术指导与培训,让农民在家门口学会实用技术,为山区培训科技明白人两万余名,不少农民已经成为当地技术能手和致富明星。智力扶贫,托起了梦想。追逐梦想,十堰山区人民正奔向更美好的明天。(江一舟 来源:东方烟草报) 秦巴山村换新貌今年33岁的范坤有了新房,他自己都没想到能这么快。范坤,家住湖北省十堰市竹山县楼台乡挡鱼村。为了赚钱养家,他常年在福建省石狮市一家灯饰厂打工,很少回来,只有到了春节,才能跟家人团聚。可是今年9月24日,范坤却一反常态,请假回到了村里。“老婆说房子差不多盖好了,喊我回来装修呢。”记者在挡鱼村采访时碰到了刚刚回家的范坤,他笑着跟记者介绍回家的原因。范坤在外打工,老婆在家种地,农闲时也打点零工,家里虽说并不富裕,但也衣食无忧。最让他揪心的,就是房子。“家里的老房子建在山坡上,是用黄土和稻草垒起来的,已经六七十年了,住过了几辈人。也想过再盖一栋新房,但是原地翻建,不合算;在村中心建,又没地方。”范坤说道。针对挡鱼村很多住在山上的村民房屋老旧、分布较远、交通不便、用水困难的现状,今年3月,烟草部门积极支持并参与了楼台乡开展的挡鱼村“迁移扶贫、集中安置”新农村建设项目。要集中建房,首先要盘活村里有限的宅基地资源。为此,当地积极动员村中心有改造房屋意愿的村民将宅基地拿出来,规划建设多层楼房,通过村民上楼、集中安置,解决村民的住房问题。除了引导、协调,还有资金扶持。“有了政府和烟草的补贴,我只出了八万元,就买了个三室两厅。”范坤站在新房门口说,“我家老屋就在对面山上,老婆在对面看着新房子每天都在‘长’,没事就跟我念叨。新房装修好后,我们年底就搬进来!”马头墙、羊角翘、坡屋顶、白粉墙,如今一座座楼房拔地而起,挡鱼村贫困村民的住房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看到山区农村旧貌换了新颜,看到村民脸上发自内心的笑容,我的干劲也更足了。”国家烟草专卖局扶贫挂职干部、竹山县副县长陈阳说。一直以来,助力扶贫开发,促进农民增收,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是烟草扶贫工作的努力方向。2013年,国家局要求烟草扶贫工作在继续做好改善民生工作的基础上,努力推动十堰山区的小城镇建设和新农村建设。同时,专门给竹山、竹溪两县各拨付了600万元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焕然一新的,不只是村民的住房,还有大家伙的精气神。严友玲是十堰市竹溪县水坪镇东沟村的一名普通村民,今年43岁,为人朴实。几十年来,她很少请别人来家里做客。可是8月28日那天,她家却被来做客的乡亲们挤得水泄不通,有人还买了烟花、鞭炮,在严友玲家门前燃放起来。原来,这一天严友玲搬进新家,乡亲们来贺乔迁之喜。时隔一个月,记者也来到了严友玲的新家。距离村委会十米远的路口,矗立着一排崭新的二层小楼,严友玲的家是路口第一户。进到严友玲的家里,一层是客厅、餐厅、厨房和两间卧室;二层是三间卧室。客厅里,墙上挂着平板电视,房顶装有漂亮的吊灯;厨房里,刚买的冰箱格外醒目,电热水壶正在嘟嘟地烧着热水。“现在跟以前住的比,可真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以前的房子是土坯房,年纪跟我差不多大,地上总是潮乎乎的,屋顶也不知道修了多少回,早已成了危房。”严友玲一边忙着沏茶,一边对记者说,“房子差,人的底气也不足;想改变,却没那么多本钱。现在什么都好多了!”过去怕别人来家里,而现在严友玲时常请亲戚朋友到家里聊天做客。变化源于水坪镇在东沟村开展的新农村建设示范项目。“2013年,我们按照建设生态宜居、生态产业、生态旅游的新农村建设思路,启动了这一建设项目。”水坪镇党委书记明昌艳告诉记者,“项目得到了烟草行业的大力扶持,为我们投资了100万元。”“这100万元,主要帮助东沟村修建水泥路、改造房屋、建设文化广场。”国家局扶贫挂职干部、竹溪县副县长陈勇介绍说。“正是因为这批确定到位的资金,我们才更快地争取到了各方面政策和资金配套,才能够推动项目顺利实施。”接过陈勇的话,明昌艳补充说。“新房拔地而起,老屋改造得坚固漂亮,出入有水泥路,喝水有自来水,还通了宽带,大家脸上笑容更多了……”东沟村党支部书记周益明感慨地说,他当了32年村干部,没想到村子在这一两年能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在我们眼里,我们这就是社会主义新农村,这就是我们的‘中国梦’。”新农村建设提升的不仅是村民的生活条件、精神面貌,还有生产条件。以东沟村为例。在烟草行业的帮扶下,东沟村引入了一个个生态产业:200亩苗木基地、300亩花椒基地、1000亩核桃基地……这些生态产业的落地给东沟村村民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好处:苗木的种植美化了环境,土地流转带来了地租收入,产业发展给富余劳动力找到了谋生出路,在家门口打工赚钱成为了现实。“东沟村离竹山县城几公里路,有山有水,等村里条件再好些,我们可以搞农家乐,搞生态旅游,让城里人休闲多个去处、村民增收多条门路。”周益明对东沟村的未来充满希望和信心。在烟草行业积极支持、推动十堰山区小城镇建设、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目前受益的不单是挡鱼村和东沟村,以后也将会有更多。(岳伍东 来源:东方烟草报) 造血产业涌活力大山富。秦巴山区,汉水谷地,生态优良,物产丰富。这里有着珍稀苗木、优质茶叶、遍山核桃,还有特色的马头羊、郧阳大鸡、黑山洼黑猪……大山穷。湖北十堰山区人民祖祖辈辈深居在这大山之中,环境恶劣、生产落后,庄稼一年四季望天收,行路似攀山,吃水贵如油,致富无门路……要摆脱贫穷,归根结底,还是要促进十堰山区的经济发展。如何推动发展?大山丰富的物产是群众增收致富的源泉。从一个常年亏损、不到百人的乡镇企业,到如今拥有4.2万亩茶园基地、辐射7个乡镇21765茶农的纳税大户、明星企业,竹溪县梅子贡茶业股份有限公司用十几年时间实现了华丽的蜕变。梅子贡茶业公司华丽蜕变的背后,离不开国家烟草专卖局多年的帮扶和支持。这是烟草行业对口扶贫工作与十堰山区特色产业发展的一次成功“捆绑”,是大山由穷变富的一次生动实践。22年来,国家局持续对口帮扶十堰山区,在帮助山里人圆梦的过程中,总结出这样一条经验——有限的资金能改善生活,不能改变困局,扶贫必须有产业依托方能持久。国家局副局长杨培森曾强调,要立足扶本,选好项目,增强十堰山区的“造血”功能。9月23日,记者来到竹山县双台乡南口村村民夏钦河家中时,他正和妻子在后山给家中养殖的郧阳大鸡喂食。两山夹一川,白云伏地走。秦巴腹地独特的地理环境造就了很多这样的美景,夏钦河养的郧阳大鸡就生活在这美景之中。“夏大哥,你这是养了多少只鸡呀?”记者上前询问。“我们兄弟俩一家1500只,一共养了3000只,都是我管理。”得知是记者,夏钦河放下手中的活儿,笑呵呵地回答。大概是见生,刚刚还聚拢在一起进食的鸡瞬间就散跑得漫山遍野。记者于是问:“这个鸡好养吗?这么跑法,不怕丢吗?”“嘿!这个鸡就应该散养,山上有虫子,吃了好,而且散养成本低,多跑动跑动,肉也好,能卖个好价钱。”夏钦河说。“养鸡投资大吗?经济效益怎么样?”记者追问道。“没什么投资,鸡苗都是用烟草扶贫资金买的。我今年才开始养,就已经挣到了钱,效益好得很。”夏钦河对记者说。据国家局扶贫挂职干部、竹山县副县长陈阳介绍,郧阳大鸡是竹山县特有的品种,是他推动当地养殖业发展的重点项目之一。养殖郧阳大鸡,对山区百姓而言,有资源、成本小、见效快。从市场行情来讲,公鸡每斤能卖到30元左右,鸡蛋每斤能卖到20元左右。“我家这3000只鸡,公母各一半。现在已经卖了500只小公鸡了,每只能赚30多块钱,这就是15000块钱了。母鸡不能卖,下蛋更赚钱。我估摸着一年下来,我们兄弟俩每人挣个五六万块钱没有问题。”夏钦河边算账边乐呵呵地说,“在以前,哪敢想哩!”从以前靠打个零工谋生到现在成为养殖专业户,夏钦河的生活从此迈上了一条新轨道。和他情况一样的,目前在双台乡有67户。有发展,才能有收入;有收入,才能脱贫致富。从生存到生活,国家局依托产业发展,变“大水漫灌”为“定向滴灌”,使扶贫扶到根、扶到点,积极发挥贫困山区农民的自我“造血”功能。仅2013年、2014年两年,国家局就投入近千万元资金扶持十堰山区特色产业发展,有力盘活了地方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初步形成了“县有龙头企业带动,乡有特色产业支撑,村有合作组织发展,户有增收项目致富”的扶贫格局,一大批贫困群众由此脱贫致富。“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产业发展结出硕果,吸引了大量返乡创业的人,成为大山脱贫致富的新生代“领头羊”。竹山县楼台乡47岁的建筑老板吕道旁回乡后,带领村民流转108亩地,搞起了120个蔬菜种植大棚;竹山县双台乡38岁的煤老板叶锋带领30多个跟随自己多年的兄弟,回家建立了茂源山羊养殖专业合作社;竹溪县蒋家堰镇80后小伙龙韬从兰州交通大学毕业后,在杭州打拼了两年,也选择了回乡,当起了大学生“猪倌”……这些创业者的背后,都有着烟草扶贫的印记。在蒋家堰镇黄石头村,一个旧场房门口醒目地挂着“国烟扶贫项目——黑山洼黑猪保种繁育基地”的牌子。门前种着用作饲料的中草药和蔬菜,后面依山而建三排猪舍。猪舍内装有摄像头,通过网络可以实时监控每头黑猪的动态……这就是龙韬的养猪场。回乡创业时,国家局扶贫挂职干部、竹溪县副县长陈勇第一时间来和龙韬沟通,一方面给予龙韬一定的资金支持,另一方面通过介绍合作社的发展模式,引导他走上了与农户联动的发展路子。烟草帮扶资金当配套使用,发挥“药引子”的功能。这让龙韬多了50位互助发展的黑猪饲养农户,也为他吸引了超过50万元的资助。这位以前从事过“网络电商”的年轻人,现在有了更多想法。“我在养猪场建成了一套视频监控系统,客户通过网络自己选择黑猪,能实现屠宰、冰鲜、封箱、运输全程可追溯。”龙韬说,这样产品附加值就提高了,一头黑猪能卖3500元左右,利润近2000元。除了大力推动特色养殖,烟草行业还重视推动当地特色种植项目的发展。行业在多年推动现代烟草农业建设过程中,总结出大量适用于其他农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并积极将其推广应用。比如合作社生产模式及土地整理、土壤改良、漂浮育苗等技术手段,在一系列有力措施的推动下,在十堰大山深处,5900亩茶叶、17120亩核桃、2900亩高档苗木……一个个特色种植项目快速发展起来。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产业“造血”,烟草行业在十堰山区打出了一口井,源水有力,盎然涌动,释放着山区变革发展的动力。(江一舟 来源:东方烟草报) 金色希望结硕果9月25日下午,湖北省十堰市竹山县擂鼓镇烟叶工作站。白云从蓝绸缎一样的天空悠闲滑过,秋日的暖阳热情地扑在人们身上。三河村烟农龚国宏哼着小曲,将车上金黄的烟叶一包包搬进烟站分拣收购大厅。今年40多岁的龚国宏,身材瘦小、皮肤黝黑,却精神十足、一身干劲。“龚大哥,您好。今年您种了多少烟啊?”正在烟站采访的记者得知龚国宏是当地种烟大户、致富能手,赶紧上前跟他攀谈起来。“今年种了50亩。”得知记者要采访他,这个勤劳的山里汉子有点拘束。“这么多地,自家人忙得过来吗?”记者继续问道。“还行。烟草人经常过来帮忙,合作社还有专业化队伍搞服务。”“您这50亩烟叶一年下来能赚多少钱啊?”“一亩地刨去成本,能剩一千五六,50亩差不多七八万块钱。”“种烟给您家生活带来的变化大不大?”“变化大。娃上学、盖新屋、置家具、买家电、添衣服,这些年家里的生活全靠种烟。种烟好,以后我还想多种点。”说到这,龚国宏笑了。虽然只是简短的几句问答,却能从中看到种烟给龚国宏一家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变化,也能看到龚国宏对种烟的信心、对未来生活的希望。当然,在十堰,通过种烟致富的并不止龚国宏一家。2013年,十堰市共种植烟叶9.96万亩,烟农收入3.45亿元,户均收入5.32万元,地方政府实现税收6542万元。全市6000多户烟农通过种烟走上了致富道路,烟叶种植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带动十余万人实现脱贫。国家烟草专卖局对口扶贫十堰22年来,从最初重点解决群众需求最为迫切的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入手,发展到现在的设施建设和产业扶贫两手并重,扶贫工作思路愈发清晰,扶贫成效也更加明显。尤其是通过将烟草行业资源优势转化为地方经济发展优势,积极推动烟叶产业发展,扶贫之路越走越宽。发展烟叶产业,目的不在烟叶本身,而在扶持更多山区农民脱贫致富。对贫困山区而言,如果自然条件适宜,积极发展烟叶产业有着重要现实意义。采访期间,十堰市副市长张慧莉直言,种烟与苗木、蔬菜、茶叶等经济作物相比,有许多优势,比如见效快、收益高、有市场、有税收,况且十堰还有多年的种烟基础,所以说烟叶产业是促进当地农民尽快脱贫致富的重要载体。从扶贫工作大局出发,国家局在计划资源、政策扶持、科技培训等方面不断对十堰烟叶生产实行倾斜,加大对十堰的扶持力度。“2014年,在全国烟叶生产计划普遍调减的形势下,国家局单独给十堰烟区增加了5万担烟叶生产计划,仅此一项,可实现农民增收6500万元,地方增税1430万元。”十堰市市长张维国表示,这体现了国家局对十堰山区人民的特殊关爱和支持。乘着烟草产业富民政策的东风,竹山县柳林乡的种烟面积达到了1.3万亩,这个曾经的贫困乡今年烟叶税收将达近千万元。乡党委书记陈国华笑着说:“山区人民勤劳,但苦于致富无门。现在,烟草人带我们走上了种烟致富之路,还有这么多优惠政策,我们只管力气使劲使,大步往前迈,奔向新生活。”情系烟农,心里始终装着烟农,便更多地反哺于烟农。为进一步改善生产环境、提高烟叶质量、增加烟农收入,烟草行业连续多年提高烟叶收购价格和各种生产补贴,不断加大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仅2013年、2014年两年,烟草行业就先后向十堰投入资金7988万元,整理土地5996亩,修建沟渠和管网41公里、机耕路43公里,建成的水池可蓄水1000立方米,受益农田面积3.79万亩,极大改善了当地生产生活条件。在烟草行业的帮助下,十堰大山里一块块荒芜的山地,经过整理变成了绿色的烟田;一条条崎岖难行的山路,变成了人车畅通的机耕路;一座座土烤房“下岗”了,取而代之的是整齐划一的密集式烤房;一个个水利基础设施从无到有,管网连接水源地与农田,结束了当地农业生产“看天吃饭”的历史……同时,十堰市烟草专卖局(公司)在当地积极发展现代烟草农业,不断创新烟叶生产组织形式,引导烟农成立烟叶生产合作社,推动烟叶生产实现规模化种植、社会化服务、集约化经营,种烟越来越轻松,也越来越赚钱。种烟行不行?烟农用实际行动给出了答案。近年来,选择返乡种烟的在外务工者比例不断增加。竹溪县泉溪镇坝溪河村烟农周定城就是其中一位。进入坝溪河村,沿坝溪河往坡上走,不远就能看到一栋崭新的二层小楼,这便是周定城的家。推门入屋,映入眼帘的是光洁的地砖、雪白的墙壁、干净的家具,平板电视、洗衣机、电冰箱等家电也一应俱全,和城里人家没什么两样。而就在前几年,周定城的家还是一座住了几十年的土房。他曾常年在外打工,辛苦忙活一年仅能供全家糊口。2006年,在烟草部门的引导下,周定城开始回乡种烟。现在,他种的烟面积达到了65亩,一年收入十多万元。这栋二层小楼就周定城和妻子住,他们的两个儿子已大学毕业,在城里上班。“孩子们回来都说,咱家的房子比城里还好呢!”说这话时,周定城脸上笑开了花。在十堰市局(公司)采访时,记者了解到,2014年十堰烟农达到了近9000户。这个数字,意味着更多的山区农民将摆脱贫困,走向幸福生活。9月,丰收的季节。这金黄色的烟叶正如希望,在大山深处结出硕果。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搜索:
更懂十堰更懂你,欢迎关注大楚十堰微信
1、打开微信――发现――扫一扫,扫描左侧的微信二维码。
2、打开微信――通讯录――右上角“添加”,搜索关注dachushiyan或大楚十堰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责任编辑:wyberlinchen]
Copyright & 1998 - 2015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许祖华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