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论语在我心开场白》任不齐说的话

《论语》自解(五)
已有 2665 次阅读
|个人分类:|系统分类:|关键词:书名:论语;英文名:The Analects
摘要:《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纂而成,是一本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论语》共二十篇二万余字。何氏曰:鲁《论语》二十篇,齐《论语》别有“问王”,“知道”,凡二十二篇。其二十篇章句颇多于鲁论。古论出孔氏壁中,分尧曰,下章子张问以为一篇,有两子张凡二十一篇。篇次不与齐鲁论同。程子曰:“《论语》之书成于有子,曾子之门人。故其书独二子以子称。”程子曰:“读《论语》有读了全然无事者;有读了后其中得一两句喜者;有读了知好之者;有读了后直有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者。”程子曰:“今人不会读书,如读《论语》,未读时是此等人。读了后又只是此等人。便是不曾读。”程子曰:“自十七八读《论语》,当时已晓文义,读之愈久,但觉意味深长。”关键词:书名:论语;英文名:公冶长第五本篇分二十八章,以评论人物为主。包括孔门弟子:如公冶长、南宫适、宓子贱、子贡、冉雍、漆雕开、子路、冉求、公西赤、颜回、宰予、申枨等12人;同时代的政治人物:如孔文子、子产、晏婴、臧文仲、令尹子文、季文子、宁武子等7人,遍及卫国、郑国、齐国、鲁国、楚国;其他历史人物,如伯夷、叔齐、微生高、左丘明等4人。论及人物的修养水平、处世风格、政治才能、学习能力、性格特征等方面。5.1~5.12, 5.14章评论弟子公冶长、南宫适、宓子贱、子贡、冉雍、漆雕开、子路、冉求、公西赤、颜回、宰予、申枨。5.13章介绍孔子学问的内容和弟子对孔子的评价。5.15~5.21章评论同时代的政治人物孔文子、子产、晏婴、臧文仲、令尹子文、季文子、宁武子。5.22章涉及孔子在陈国游历的经历。5.23~5.25章评论历史人物伯夷、叔齐、微生高、左丘明。5.26章反映孔子和弟子们的政治理想。5.27章指出人应勇于自我批评。5.28章强调好学。第一篇《学而》,是个人求学的宗旨;第二篇《为政》,也就是为学的外用;第三篇《八佾》是内圣为学与外用为政综合起来的文化精神,主要讲礼。第四篇《里仁》核心是仁,仁是《论语》全文的核心。以上四篇是孔门学问之道的纲要,本篇是拿事例来说明孔门的学问,对话录和讨论集的味道更浓。原文:5.1子谓公冶长:“可妻也。虽在缧绁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妻之。英译: The Master said of Kung yeh Ch’ang自解:由这件事看来,我们可以知道孔子的为人,绝对不是要选一个有财、有势或有学位的人,才把女儿嫁给他。而且最妙的是,他把女儿嫁给一个正在坐牢的人。公冶长作为孔子弟子,之一,必然有品德过人之处,文中隐含未提,孔子的意思是不能因为坐牢,就埋没了人才。一等的人才不用教.二等的人才用言教.三等的人才用棍教.四等的人才慢慢教.一等的人才事前知,诸葛亮也.二等的人才见事知,周瑜也.三等的人才过事知,曹操也.四等的人才慢慢知,蒋干也.注解:妻——为之妻也。缧绁——代指囚牢。子——女儿。简历:&公冶长(前519-前470),学生。公冶氏,名长,字子长、子芝。时人,亦说人。孔子的女婿。 为孔子弟子,之一,名列二十。自幼家贫,勤俭节约,聪颖好学,博通书礼,德才兼备,终生治学不仕禄。相传通,并因此无辜获罪。公冶长一生治学,鲁君多次请他为,但他一概不应,而是继承孔子遗志,教学育人,成为著名文士。因德才兼备,深为孔子赏识。原文:5.2子谓南容:“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于刑戮。”以其兄之子妻之。英译: The Master said of Nan Jung自解:这两句是孔子处世的原则。一个人如何做到治平之世,才具不被埋没;混乱之际,不会遭遇生命危险,实在颇为不易。孔子学生南宫括可以做到,所以孔子把侄女嫁给了他。简历:姓,名适(读kuò),又名韬,字子容,亦称南宫括、南容。春秋末年鲁国人。孔子的学生,之一,他言语谨慎,崇尚填德。孔子称赞他是“君子”、“尚德”之人,并把自己的侄女嫁给他。唐开元二十七年(739年)追科”郑伯”。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加封“龚丘侯”,政和六年(1116年)改称“汝阳侯”。明嘉靖九年(1530年)改称“先贤南宫子”。以智自将,世清不废,世浊不污。后人考证,南宫适,就是南宫阅(或说,读yuè),是的儿子、孟懿子(仲孙何忌)的兄弟。孟僖子临终时,遗命“说与何忌于夫子”,以事仲尼,从此说就以南宫为姓,称南宫说。原文:5.3子谓子贱,“君子哉若人!鲁无君子者,斯焉取斯?”英译: Of Tzu-chien he said, “A gentleman indeed is such a one as he! If the land of Lu were indeed without gentlemen, how could he have learnt this?”自解:孔子特别提出子贱对同学们说,你们看,不论内在的修养品德,或者发挥于外的才能,宓子贱都可称得上是一个君子;假使现在有人认为鲁国没有一个君子,那么子贱这个人不就是君子吗?如果说这人不是君子,还有什么人可以说是君子呢。宓子贱是君子的代表和榜样。简历:&姓宓,名不齐,字子贱,鲁国人,孔子的学生,之一。他曾有一段在鲁国朝廷做官的经历。后来,鲁君派他去治理一个名叫单父(shan&#39;fu)的地方(今山东菏泽单县)。他受命时心里很不平静。宓子贱担心:到地方上做官,离国君甚远,更容易遭到自己政治上的宿敌和官场小人的诽谤。假如鲁君听信了谗言,自己的政治抱负岂不是会落空?因此,他在临行时想好了一个计策。宓子贱向鲁君要了两名副官,以备日后施用计谋之用。&宓子贱风尘仆仆地刚到单父不久,该地的大小官吏都前往拜见。宓子贱叫两个副官拿记事簿把参拜官员的名字登记下来,这两人遵命而行。当两个副官提笔书写来者姓名的时候,宓子贱却在一旁不断地用手去拉扯他们的胳膊肘儿,使两人写的字一塌糊涂,不成样子。等前来贺拜的人已经云集殿堂,宓子贱突然举起副官写得乱糟糟的名册,当众把他们狠狠地鄙薄、训斥了一顿。宓子贱故意滋事的做法使满堂官员感到莫名其妙、啼笑皆非。两个副官受了冤屈、侮辱,心里非常恼怒。事后,他们向宓子贱递交了辞呈。宓子贱不仅没有挽留他们,而且火上加油地说:“你们写不好字还不算大事,这次你们回去,一路上可要当心,如果你们走起路来也像写字一样不成体统,那就会出更大的乱子!”&  两个副官回去以后,满腹怨恨地向鲁君汇报了宓子贱在单父的所为。他们以为鲁君听了这些话会向宓子贱发难,从而可以解一解自己心头的积怨。然而这两人没有料想到鲁君竟然负疚地叹息道:“这件事既不是你们的错,也不能怪罪宓子贱。他是故意做给我看的。过去他在朝廷为官的时候,经常发表一些有益于国家的政见。可是我左右的近臣往往设置人为的障碍,以阻挠其政治主张的实现。你们在亶父写字时,宓子贱有意掣肘的做法实际上是一种隐喻。他在提醒我今后执政时要警惕那些专权乱谏的臣属,不要因轻信他们而把国家的大事办糟了。若不是你们及时回来禀报,恐怕今后我还会犯更多类似的错误。”&  鲁君说罢,立即派其亲信去单父。这个钦差大臣见了宓子贱以后,说道:“鲁君让我转告你,从今以后,单父再不归他管辖。这里全权交给你。凡是有益于单父发展的事,你可以自主决断。你每隔5年向鲁君通报一次就行了。”&宓子贱很赞赏鲁君的开明许诺。在没有强权干扰的条件下,他在亶父实践了多年梦寐以求的政治抱负。宓子贱与巫马期的故事:  宓子贱治理单父时,每天弹琴取乐,悠然自在,很少走出公堂,却把单父治理得很好。巫马期治理单父时,每天星星还高挂在天上时就出门工作,直到星星又高挂天上时才回家,日夜不得安宁,事事都亲自办理,这样才把单父治理好。&  巫马期向宓子贱询问他能够治理好单父的缘故。&宓子贱说:“我的办法是凭借众人的力量,你的办法是依靠自己的力量。依靠自己力量的当然劳苦,依靠众人力量的人当然安逸。”&宓子贱用一个自编自演、一识即破的闹剧,让鲁君意识到了奸诈隐蔽的言行对志士仁人报国之志的危害。从而告诫人们,区分廉洁和腐败,扶正匡邪,不仅需要有一大批像宓子贱那样忠心耿耿的人,更需要有一个头脑清醒、品德正派的国君。原文:5.4子贡问曰:“赐也何如?”子曰:“女,器也。”曰:“何器也?”曰:“瑚琏也。”英译: Tzu-kung asked saying, “What do you think of me ?” The Master said, “You are a vessel.” Tzu-kung said, “What &sort of &vessel ?” The Master said, “A sacrificial vase of jade!”自解:孔子以瑚琏比子贡,是说子贡对于国家社稷,乃是大器、具有超才、足堪重用、贮可裕养,容重厚德。可见对子贡的评价之高之精之美之妙,在孔子获评的学生中堪称独一无二。从记载子贡事迹的种种史料看,足以证明孔子的评价毫无虚言,而是实事求是、恰如其分的。仅举其中一例,当我们翻开太史公司马迁的不朽巨著《史记》时,让我们赫然在目的是,太史公竟不惜笔墨、高调详尽、罕见少有地分别在《孔子世家》、《》、《货殖列传》中为子贡大书特书,足见孔子对子贡的所评极是。注解:女——rǔ,汝。器——有用之成材。瑚琏——夏曰瑚。商曰琏。周曰簠簋。宗庙盛黍稷即小米、黄米的。但是它绝非一般的盛食器,而是上至周王、诸侯,下至卿大夫,置于大堂之上、宗庙之中、黄泉之下,极为尊贵、超绝华美、实有大用,贮能裕养,因而可以和鼎相配而且同用,只是尊贵稍次并欲世代享有、须臾不离并永远留传的大宝礼器。比喻治国的才能。人物传:才如天健之一:子贡超杰非凡的语言才能。&  我们都听说过孔子有三千弟子,其中又有七十二贤人,到了唐玄宗开元八年,唐朝又封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宰我、子贡、冉有、季路、子游和子夏等十位贤人为十哲,子贡当然也位列其中。孔子的这十位弟子,《论语·先进》对他们给予了分类和排位,其中言语方面最突出的就是宰我和子贡。在孔子的学生中,子贡最是能言善辩,因而口才最佳,这一点孔子是高度肯定的。因此,当鲁国位列卿大夫之首的季康子,问子贡能否从政时,孔子就很干脆地回答说,子贡辩才无碍,政事了然,从政哪会有什么困难?这就是“季康子问…曰:赐也可使从政也与?(子)曰:赐也达,于从政乎何有?”(《论语.雍也》)甚至十哲中政治才能第一的冉有(即冉求)有时想提问题都不直接问,反请子贡去问老师,即 “冉有曰:夫子为卫君乎?子贡曰:诺,吾将问之。入曰:伯夷、叔齐何人也?”曰:古之贤人也。曰:怨乎?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出,曰:夫子不为也。”(《论语.述而》) 就是当老师的孔子也常常辩不过子贡,《史记.孔子世家》就说子贡“利口巧辞,孔子常黜其辩。”此外《孟子.公孙丑》也说:“子贡善为说辞”。《 列子.仲尼》则说孔子承认:“赐之辩,贤于某也”。&  有这样的一段话更使我们看到子贡辩士的风采,当孔子问子贡之志时,子贡答:“赐愿使齐、楚合战于漭瀁之野,两垒相望,尘埃相接,挺刃交兵;赐,著缟衣白冠,陈说其间,推论利害,释国之患,唯赐能之,使二子者从我焉”。对此,孔子评道:“辩哉”。(《孔子家语》)由上可知,子贡确实具有超杰非凡的语言才能。&  才如天健之二:子贡超杰非凡的外交才能。&  太史公司马迁在其《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中专为孔子的众弟子作传,但所用笔墨最多的非子贡莫属,其中浓墨重彩的又是展示子贡为救孔子所说的“坟墓所处、父母之国”的鲁国而出使齐国、吴国、越国和晋国,分别向田常、夫差、勾践、晋君游说,子贡在分析五国的内外形势后,凭借他那无碍辩才,因势利导,最终各个击破,保卫了鲁国。对此,太史公司马迁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他说:“故子贡一出,存鲁、乱齐、破吴,强晋而霸越,子贡一使,使势相破,十年之中,五国各有变”。&  孔子人生所遇最大的危机最大的考验莫过于陈、蔡之间的被围,孔子和弟子们穷困至极,不但不可行动,更严重的是粮食都断绝了,跟随的人或饿得起不来或是病倒了。为此,连子路都发脾气,子贡也脸色难看,别的弟子就更是满怀怨恨。于是,孔子派子贡到楚国去,好一个子贡竟不辱使命,成功地说服了楚昭王,楚王旋即派兵去迎孔子,终于挽狂澜于即倒。&  其后,孔子到了楚国,楚昭王甚至都要将书社地七百里封给孔子,只是在楚令尹子西的阻拦下,方才作罢。对子贡的外交才能楚王与子西都给予了最高的评价,因此令尹子西问楚王:“王使,使诸侯有如子贡者乎?曰:无有。”(《史记.孔子世家》)&  《韩诗外传》有两段话写得好,活脱脱地展示了子贡外交辩士的风采。一段是孔子问子贡之志,子贡答:“得素衣缟冠,使与两国之间,不持尺寸之兵,升斗之粮,使两国相亲如兄弟。”对此,“孔子曰:辩士哉!”另一段是孔子问子贡之愿,子贡答:“两国构难,壮士列阵,尘埃涨天,赐不持一尺之兵,一斗之粮,解两国之难,用赐者存,不用赐者亡。”&  按《史记.货殖列传》的记述,孔子死后,子贡在外交上又取得了更加辉煌的成就,他的敏捷的才思、无碍的辩才再加上财力,所到国家,诸侯都无不与之分庭抗礼。&  才如天健之三:子贡超杰非凡的政治才能。&  孔子非常肯定子贡的政治才能,因此鲁国首席卿大夫季康子问孔子:可以让子贡搞政治吗?孔子说:赐这个人,辩才无碍,政事了然,搞政治有什么困难呢?即季康子“曰:赐也可使从政也与?(孔子)曰:赐也达,于从政乎何有?”(《论语.雍也》)子贡也确实屡次出任鲁国或卫国的政治高官,因此太史公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写道:“子赣既学于仲尼,退而仕于卫”,在《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中又说子贡“常相鲁卫,…卒终于齐”。意思说子贡常常担任鲁国或卫国的相即执政大臣,最后死于齐国。&  子贡是从“鄙人”受教于孔子,成为一个辩才无碍、政事了然的士。他首先是从怎样做一个真正的士,向孔子请教的,“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曰:敢问其次。曰:宗族称孝焉,乡党称弟焉。曰:敢问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曰:今之从政者何如?子曰:噫!斗筲之人,何足算也?”(《论语.子路》)&  我们知道卫国是子贡的故乡,鲁国既是老师孔子的“父母之国、坟墓所处”又是子贡求学、生活、做事的第二故乡,子贡非常想把鲁、卫两国治理好,在孔子教导下,他是最先知道仁政和去尝试施行仁政的政治家。开始子贡只从做人的角度认为管仲不仁,为此他向老师孔子例举了有关事实,可是没想到老师并没有表扬他,相反从一个政治家的角度和天下政治统一的高度否定了管仲非仁,并大赞特赞管仲,他充满感情、激动地说,管仲相齐国,桓公得以称霸诸侯,并以周之德之文匡正了天下,人民至今都享受这恩赐,如果没有管仲我们就将披散着头发衣襟左开了。难道要管仲因为小节而像普通男女那样,自杀在路沟里而没人知吗?这就是“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论语.宪问》)当子路同样问孔子时,孔子更是激动而坚定,他干脆直接地肯定管仲政治上的 仁德,他说:“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论语.宪问》)&  把对人民、对天下一统有大德的政治家、政治作为称作仁,这是孔子的伟大发明,他第一次明确了仁不仅是个人品德而且还是政治作为。这首先教育了有政治之才的子贡和子路,继而甚至还启发孟子由此入手,专门发挥孔子思想的这一方面,创立专讲仁政的学说和门派。听了孔子的教诲,子贡就跃跃欲试,他问孔子如何推行仁政,孔子进一步教导了他,这就是“子贡问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论语.卫灵公》)子贡是一个精益求精、精进不止的人,他就仁政问题再进一步地请教孔子,他问道:“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论语.雍也》)这里也使我们和子贡一样知道孔子之道关于圣与仁的界说与分野。子贡依然没有满足,他就政治不可或缺的三要件又向孔子发问,这就是: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好一个辩才无碍的子贡,像连珠炮一样地发问,看看到底能否难倒孔子,他就政治三要件中谁更为重要,竟似发难一般地追问到底,对此孔子则是毫不含糊地给予了解答。“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论语.颜渊》)写到这里不禁令人掩卷沉思,真是问得精彩,答更精彩,不由得看与写着就更觉精彩!立夫是这样理解这段问答的,不知对否斗胆写出,恭请指教。我认为前半段问答是讲一般的、正常的情况下政治的三要件,这时三者不可或缺;后半段问答则是讲特定的、非正常的情况下,在必须作出取舍时而不得已的选择,即不得已时可以去兵,留下民众能有饭吃以及民众信任的选项;但无论什么时候和情况下都不能背弃民众的信任、让政治信誉破产而使民不信。&  非常遗憾,后来由于春秋战国相交之际的鲁、卫两国,在政治上根本没有早先那祥的影响力了,更加上国小而力弱,两国只是在诸大国的后面望尘莫及,两国的史料亦明显不足,因此有关子贡在鲁、卫两国为政的具体细节都难以叙述了。&  才如天健之四:子贡超杰非凡的经商才能。&  太史公司马迁在《史记》的《仲尼弟子列传》和《货殖列传》中两次写了子贡的经商事迹。《仲尼弟子列传》只是略写:“子贡好废举,与时转货赀。…家累千金,卒终于齐。” 《货殖列传》则是详写:“子赣既学于仲尼,退而仕于卫,废著鬻财于曹、鲁之间,七十子之徒,赐最为饶益。原宪不厌糟糠,匿于穷巷。子贡结驷连骑,束帛之币以聘享诸侯,所至,国君无不分庭与之抗礼。夫使孔子名布扬于天下者,子贡先后之也。此所谓得埶而益彰者乎?”&  在《论衡.知实》中王充说子贡富比陶朱,他写道:“孔子曰赐不受命而货殖焉,亿则屡中。罪子贡善居积,意贵贱之期,数得其时,故货殖多,富比陶朱。”&  谁是陶朱?知道的人都晓得陶朱即陶朱公,即范蠡在助勾践灭吴后就功成身退,他用计然之策富家,他到了陶这个地方,叫朱公,后人尊为陶朱公。《史记.货殖列传》为货殖者作传,先写陶朱公,再写子贡。太史公写道:“朱公以为:陶,天下之中,诸侯四通,货物所交易也。乃治产积居,与时逐而不责于人。故善治生者,能择人而任时。”由此,范蠡在十九年之中三次赚取千金,年老后子孙继业,“遂至巨万,故言富者皆称陶朱公。”(《史记.货殖列传》)&  计然之策如何能变范蠡为陶朱公,如果弄清楚了,可能对搞清子贡的经商之策也有帮助。&  计然之策本是计然教越王勾践以商富国,勾践用之十年竟国富而霸。《史记.货殖列传》写道:“积著之理,务完物,无息帀。以物相贸,易腐败而食之货勿留,无敢居贵。论其有余不足,则知贵贱。贵上极则反贱,贱下极则反贵。贵出如粪土,贱取如珠玉。财币欲其行如流水。”囤积发财,关键的道理在于务求把货物卖光和决不贷款。货物买卖,对容易腐烂变质,如吃的货物是不可以留的,更不敢囤积贵的货物。根据市上货物的多与少,就知道是贵还是贱。贵的上涨到极度反而要贱了,贱的下跌到极度反而要贵了。贵了就要把它像大粪脏土一样出掉,贱了就要把它像珍珠宝玉一样取进。钱财一定要让它活动、运转、流通如同流水一样。&  对子贡超杰非凡的经商才能,孔子在世时就已亲见,他说子贡不认受穷的命而去囤积牟利,凡进行预测就经常猜中,这就是“赐不受命而货殖焉,亿则屡中”。(《论语.先进》)子贡善于经商,正是由于他超杰非凡的经商才能,方使他成为春秋时代最成功的商人之一,后来他的财富到了可以和诸侯分庭抗礼的程度。&但是子贡的可贵、可敬,并不仅是因为他富比陶朱,而在于:一是当他有了一些财富时,他知道富而无骄,在孔子进一步点拨他后,他又知道不应满足于富而无骄,而是继续向上进入更高的境界即富而好礼。这就是《论语.学而》:“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遍看今日富豪,富而无骄(不膨胀)尚且少有,知道、愿意富而好礼(自觉按规范行事做人)的更是凤毛麟角,十个当中不知能否有一个。二是《史记.货殖列传》写道:“夫使孔子名布扬于天下者,子贡先后之也。此所谓得埶而益彰者乎?”孔子死后,子贡富可与诸侯分庭抗礼,势力不可不谓强大,但他却并未全部自私其财,而是因势利导去宣扬孔子之名、孔子之道以及为此前赴后继、连续不断、不遗余力,凡此种种才真正是后人大可贵、大可敬、大可赞、大可叹、大可表、大可学的地方!&原文:5.5或曰:“雍也仁,而不佞。”子曰:“焉用佞?御人以口给,屡憎于人。不知其仁,焉用佞?”英译: Someone said, “Jan Yung is Good, but he is a poor talker.” The Master said, “What need has he to be a good talker? Those who down others with clap-trap are seldom popular. Whether he is Good, I do not know. But I see no need for him to be a good talker.”自解:学生冉雍是平民出身,但是认为这个学生有帝王之才,可以做惊人的事业。仲弓为人重厚简默,而时人以佞为贤,故美其优于德,而病其短于才也。有人对说:“你经常说冉雍非常好,他人是蛮好,仁慈、爱人、宽宏、厚道优点不少,就是有一点,说起话来不大动听,态度上也不随和。”回答说:“一个人为什么要耍嘴皮子呢?耍嘴皮子是最可怕的,会讲话的人,常常犯一个毛病,喜欢用嘴巴刻薄别人。说话刻薄别人的人,常常被别人讨厌,有时言语给人的伤害,比割人一刀还痛苦。假如一个人没有做到仁的修养,光是利嘴有什么用么?”&注解:或——有人。佞——口才也。给——辩也。憎——恶也。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人物传:冉雍(公元前522-?)字仲弓,茶(今菏泽市冉贤集)人。为弟子,与(伯牛)、(子有)皆在之列,世称“一门三贤”,当地人称为三冉。&冉雍乃少昊之裔,周文王之后。曹叔振铎数传至冉离,世居“菏泽之阳”。家贫,以牧为业,人称“犁牛氏”。《冉氏族普》称离娶颜氏,生长子耕,次子雍。颜氏死,又娶公西氏,生求。后公西氏闻孔子设教阙里,“命三子往从学焉”。冉雍曾做过季氏私邑的长官,他为政“居敬行简”,主张“以德化民”。但是在季氏“仕三月,是待以礼貌,而谏不能尽行,言不能尽听,遂辞去,复从孔子。居则以处,行则以游,师文终身”。冉雍在中以德行著称,孔子对其有“可使南面”之誉。这是孔子对其他弟子从来没有的最高评价。孔子临终时在弟子们面前夸奖他说:“……贤哉雍也,过人远也。”所以后世对冉雍的评价甚高。如荀子在他的《儒效》篇中,就把冉雍与孔子相提并论,说:“通则一天下,穷则独立贵名,天不能死,地不能埋,桀跖之世不能污,非大儒莫之能立,仲尼、子弓(即仲弓)是也。”及孔子卒,恐失圣道之传,他与闵子诸贤,共著《论语》120篇。又独著6篇,谓之《敬简集》。自经秦火,书已不存。原文:5.6子使漆雕开仕。对曰:“吾斯之未能信。”子说。英译: The Master gave Ch’i-tiao K’ai leave to take office, but he replied, “I have not yet sufficiently perfected myself in the virtue of &good faith.” The Master &was delighted.自解:漆雕开说,你的学养已经可以为社会服务了,出去做官吧。可是漆雕开说,“老师,谢了!对这件事,我没有自信。”由此可见他为学之诚,行道之笃。所以孔子听了非常高兴。有容德乃大,无求品自高。立己易,立人难。注解:说——悦。&颜回(子渊) 闵损(子骞) 颜幸(子柳) 冉耕(伯牛) 冉雍(仲弓) 曹血阝子循) 冉求(子有) 颜文(子骄) 狄黑(哲) 颜哙(子声) 冉孺(子鲁) 后处(子里)&琴牢(子开) 孔忠(子蔑)伯虔(子析) 秦商(子丕)遽瑗(伯玉) 林放(子立)县成(子祺) 申枨(子续) 仲由(子路) 宰予(子我) 冉季(子产) 言偃(子游)&卜商(子夏) 曾参(子舆) 燕汲(思) 原宪(子思) 商泽(子秀) 曾点(晰)秦冉(开)  陈亢(子亢) 申党(周) 商瞿(子木) 高柴(子羔) 荣旗(子祈)樊须(子迟) 秦非(子之) 有若(子有) 梁(权鱼) 廉(庸)邦巽(子敛)秦祖(子南)郑国(子徒)乐亥欠(子声)巫马施(子旗)公西赤(子华)步叔乘(子车)&漆雕开(子开)公伯缭(子周)石人郢(行)司马耕(子牛)叔仲会(子期)颜无繇(路)公哲哀(季次)任不齐(送)南宫括(子容)公治长(子长)宓不齐(子贱)漆雕哆(子敛)&颛孙师(子张)施之常(子恒) 颜之仆(叔) 奚容点(子晰)壤驷赤(子徒) 端木赐(子贡)公孙龙(子石)公祖句兹(子之)公西点(子上)石作蜀(子明)澹台灭明(子羽)漆雕徒文(子文)人物传:漆雕开(前540—?)春秋时人。字子开,又字子若,又说作子修,孔子学生,之一。在孔门中以德行著称。漆雕氏之儒的创始人。著有《漆雕子》十三篇。《韩非子·显学》把他列为之一(漆雕氏之儒)。唐开元二十七年(739年)追封“膝伯”。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加封“平舆侯”。明嘉靖九年(1530年)改称“先贤漆雕子”。 漆雕开发展了孔子“性相近”、“习相远”的学说。认为有的人性善,有的人性恶。提出了“天理”和“人欲”的概念,形成了人性论。著有《漆雕子》十三篇。其为论有理,深受好评。《史记》记载,他曾随学习《尚书》(即《书经》,是孔子所整理中国上古的历史资料)。《孔子家语·弟子解》亦说他“习《尚书》,不乐仕”。一次孔子叫他去做官,说:“子之齿可以仕矣,时将过。”他答曰“吾斯之未能信”,表示不愿做官。孔子听后很高兴。  周敬王三十一年(公元前489年),孔子带领弟子周游列国,从叶地返回。这一天,来到了漆雕开的家乡鸿隙湖村,突然天空乌云密布,雷鸣电闪,倾盆大雨铺天盖地而来,孔子一行没法再往前走,只好住进漆雕开家。漆雕开家并不富裕,赶上连续数日的雨天,又加上恁多人的吃喝,家里存的粮食很快就被吃光了。为了不让孔子挨饿,漆雕开就冒着大雨,踏着雨水,独自一人到鸿隙湖里采藕为老师充饥,不幸落水遇难。三年后,他的同窗好友在卫国做了官,他时时不忘记师弟为师殉难之事。不久,便奏于国君,追封漆雕开。&现存的漆雕开墓位于华陂镇集北。原文:5.7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子路闻之喜。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英译: The Master said, “The Way makes no progress. I shall get upon a raft and float out to sea. I am sure Yu would come with me. Tzu-lu on hearing of this was in high spirits. The Master said, “That is Yu indeed! He sets far too much store by feats of physical daring. It seems as though I should never get hold of the right sort of people.” 自解:孔子坚信当他穷途末路、逸往海外时,随从自己的只有子路一人;子路闻之喜。孔子说:子路的武功和勇气都超过我,但是他的暴躁也超过我,对于事情,不知道仲裁,不明断,太过偏激了。人物传:仲由(前542~前480),字子路,又字季路,卞之野人,即今山东泗水县泉林镇卞桥人,得意门生,以政事见称。门十哲之一。&子路的言行在《论语》中出现过四十一次,是孔门弟子中对后世影响较大的一个。曾称赞他有闻过则喜的态度,把他与禹、舜相提并论。时,被追封为“卫侯”;北宋真宗时又追封为“河内公”,后又改称“卫公”。子路性格爽直,为人勇武,信守承诺,忠于职守,以擅长“政事”著称。对孔子的言行,虽然常提出意见,但却是个好弟子。曾协助孔子“堕”,都跟随孔子周游列国。是之一。他为人伉直好勇、重朋友、讲信义,是中性格较为独异的一位。仲由后做卫国大夫孔悝之蒲邑宰,卫国贵族发生内讧,因参与斗争而被杀害。子路不仅性格独异,而且还有着政治方面的杰出才干。孔子设案授徒,辟德行、政事、言语、文学四科,而子路是政事科之优异者。《》有不少篇章提到他同孔子讨论政治方面的问题,如《论语·子路》:“子路问政。子曰:‘先之劳之。’请益。曰:‘不倦’。”由于热心政治,关注社会政治问题的学习和研究,使得子路在政治方面的才能大有长进。对此孔子不止一次地予以称道,比如称赞子路:“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意谓有一千辆战车的国家,子路可以充当管理兵役的长官。孔子还向推荐子路说:“由也果,于从政乎何有?”意思是子路果断干练,不拖泥带水,从政不成问题。孔子还称赞子路:“可谓具臣矣”,言子路已经具备做臣僚的素质了。从政治实践看,子路曾数度做官:曾为季氏宰,曾做过卫国的大夫,曾做过卫国大夫孔悝的邑宰,可以说子路是学而优则仕的典范,是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典范,也是学以致用优良学风的践履者。子路的伉直好勇在师从孔子之前即已形成。《》载:“子路性鄙,好勇力,志伉直,冠雄鸡,佩暇豚”,《集解》说:“冠以雄鸡,佩以暇豚。二物皆勇,子路好勇,故冠之。”通过这段话,我们可以想象出子路的好勇之态,但“志伉直”一句,又使得子路的好勇与一般的逞勇好斗之徒有所区分,使他的好勇含有了某些伸张正义、为民请命、不欺幼弱的意蕴。子路师从孔子后,尽管孔子“设礼稍诱子路,子路亦“儒服委质”,接受孔子的礼义教化,但山难移、性难改,子路的伉直好勇之气终其一生,未能脱尽,为此,他常遭师之痛责,说他“好勇过我,无所取材”,“不得其死”,等等。孔于曾评价子路:“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它说明子路尽管经过孔门的洗礼,但身上的野气始终未能脱除干净,故孔子说他只是“升堂”,而始终未能“入室”,即子路始终未能成为儒雅君子。但人需要有个性,伉直好勇恰恰是子路中最闪光的地方。子路“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的重友朋、讲义气,以及在卫国动乱中勇于喊出“食其食者不避其难”,从而为国家冒死拼杀殉道尽忠的舍身取义精神,所有这些,皆与其伉直好勇性格息息相通。子路性伉直,表现在言语上就是从不掺假欺瞒,对此孔子评价说:“‘片言可以折狱者,其由也与?’子路无宿诺。”断狱必须两造俱至,但子路的话却笃实无欺故听子路一面之辞便可断狱。子路“无宿诺”,意谓子路答应今天兑现的事情,决不拖延到明天。孔子对子路忠心不二、讲信义的品性深有了解,曾断言:“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他坚信当穷途末路、逸往海外时,随从自己的只有子路一人。子路自师从孔子后还成了孔子忠心耿耿的贴身侍卫,由于子路勇力过人,武艺高强,因之无人敢欺慢孔子。孔子自谓“自吾得由,恶言不闻于耳”。&总之,子路为人伉直好勇、光明磊落,重友朋、讲信义、守言诺,是孔子门徒中性格独异的一位。子路尽力,负米奉亲,亲没仕楚,叹不及贫。周仲由,字子路。家贫。常食藜藿之食。为亲负米百里之外。亲没。南游于楚。从车百乘。积粟万钟。累裀而坐。列鼎而食。乃叹曰。虽欲食藜藿。为亲负米。不可得也。孔子曰。由也事亲。可谓生事尽力。死事尽思者也。,子曰:“汝何好乐?”对曰:“好长剑。”孔子曰:“吾非此之问也。徒谓以子之所能,而加之以学问,岂可及乎?”…子路曰:“有竹,不揉自直,斩而射之,通于犀革。以此言之,何学之有?”孔子曰:“括而羽之,镞而砺之,其入不益深乎?”子路拜曰:“敬受教。”在对待老师方面,子路一方面忠贞不二,极其尊重,但另一方面又不像那样于孔子之言“无所不悦”,总取“不违”态度。只要他认为孔子的言与行有不正确的地方,总是直率地提出批评和反驳。这是子路率直、光明磊落性格的又一体现。《论语·阳货》载:“公山弗扰以费叛,召,子欲往。”对孔子的这一举动,子路以为不妥,当面反讥说:没有人用你就算了,为什么要投奔这个叛乱分子呢? 急得孔子支支吾吾地回答:我去应召是想借那块地方复兴周朝啊。由于此事于情于理都欠妥,加之子路的反对,孔子未能成行。又《史记·》记载,孔子欲至卫国求仕,当时夫人南子深得灵公宠爱,欲得到卫灵公任用,必须走南子这个不可,而南子在当时名声又极为不佳,这实在给以守礼著称的孔子出了一道难题,但由于求官心切,孔子还是拉下脸来,硬着头皮去见南子。对孔子的这一“失节”举动,子路极为反感,当面质问孔子,急得孔子对天发起誓来:我如果不是为了得君行道而不得已去见南子的话,那么老天一定会厌弃我!子路就是这样一个光明磊落、伉直坦率的人,只要他认为不对,一定会坚决提出批评,即使是自己尊敬的老师也不例外,这一点在孔子的所有弟子中是不多见的。&  孔子于54岁那年由于不顺,政敌威胁,被迫离开鲁国周游列国。这时,老弟子中陪伴孔子在外颠沛流离了14年的只有子路。&孔子68岁回国之后,有一年病得很重,子路看老师恐怕是不行了,便准备对后事进行料理,任命了一个学生充当孔子的家宰。在当时,只有贵族和大夫家里才能有家宰的。后来,孔子病好了,反而责备子路搞虚荣。在卫国动乱中勇于喊出“食其食者不避其难”,从而为国家冒死拼杀殉道尽忠的舍身取义精神,为整理衣冠,放弃逃生的希望,受醢刑而死。原文:5.8孟武伯问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又问。子曰:“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不知其仁也。”“求也何如?”子曰:“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为之宰也,不知其仁也。”“赤也何如?”子曰:“赤也,束带立于朝,可使与宾客言也,不知其仁也。”英译: Meng Wu Po asked whether Tzu-lu was Good. The Master said, “I do not know.” be trusted to carry out the recruiting. But whether he is Good I do not know.” a hundred chariots he might do well as Warden. But whether he is good, I do not know.” The Master said, “Girt whit his sash, standing in his place &at Court he might well be charged to converse with strangers and guests. But whether he is Good, , I do not know.”自解:孟武伯问“子路的学问达到仁的境界了吗?”孔子曰:“不知也。”孟武伯又问:“子路的学问到底是几等人才呢,可以使用吗?”孔子曰:“子路,将才也。(军事人才);安排什么职务(军长,师长,旅长,团长),你看着办吧,是几等人才不好说。”孟武伯问:“冉求呢?”孔子曰:“冉求,当一个地方官没问题。(行政人才)”安排什么职务(省长,市长,县长),你看着办吧,是几等人才不好说。”孟武伯问:“公西赤呢?”孔子曰:“公西赤,可以让他当一个外交官。(外交人才)”安排什么职务,你看着办吧,是几等人才不好说。”特等的人才:孔子,耶稣,释迦牟尼,老子(千年一人)。文章通天之人,形而上的学问,天才也。一等的人才:,孟子,庄子,孙子,诸葛亮,马克思,牛顿,毛泽东,庞加莱,李雅普诺夫(五百年一人)。文章盖世之人,能够理解形而上的学问,地才也。二等的人才:曾参,子思,邓小平,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周培源,钱学森,钱伟长,元帅(百年一人)。文章出类拔萃之人,形而下的最高学问,人才也。三等的人才:闵子骞、冉伯牛、仲弓、宰我、子贡、冉有、季路、子游、子夏、有若,科学院院士,工程院院士(五十年一人)。四等的人才:七十二贤人,教授 (十年一人)。五等的人才:三千弟子。三才者,天,地,人。天才,地才不是教出来的。只有人才是可以培养的。人物传:冉求(前522-前489),字子有,亦称冉有,末年(今-)人。之一,以政事见称。青年时期曾做过季氏的家臣,前487年率左师抵抗入侵齐军,并身先士卒,以步兵执长矛的突击战术取得胜利,又趁机说服迎回了在外流亡14年的孔子。帮助季氏进行田赋改革,聚敛财富,受到孔子的严厉批评“,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后随孔子。子有多才多艺,性谦逊长于政事,孔子称赞其才可于千户,百乘兵马之家,胜任总管职务。孔子晚年归隐鲁国 ,受到子有很多的照顾。唐赠徐侯,宋封翁,必封徐公。实际上,孔子也是很欣赏冉有的。《论语·雍也》曾记载季康子问孔子子路、子贡、冉求是否可以从政,孔子回答说三人皆可从政,但孔于却分别道出三人之优点各不相同:“由(子路)也果”、“赐(子贡)也达”、“求(冉求)也艺”。《论语·先进》说:“德行:、闵子骞、、仲弓。言语:宰我、。 政事:冉有、。文学:、子夏。”&  冉求不重仕德的修养,从来没发表过关于仁、义、礼、孝等道德观念方面的看法,也没向孔子请教过这方面的问题。他认为自己学习,“仁”的力量不够,孔子批评他根本不努力学习有关“仁”的学说。他不重礼乐修养,认为礼乐教化之事,要等待贤人君子去做。他对孔子不是绝对服从,具有一定的改革精神。对后世影响很大。&认为他的政事可和的仁、伊尹、的政绩相媲美。东汉永平十五年(72)祭祀孔子时以他为配。开元八年(720)以他为“十哲”之一,配享孔子。开元二十七年(739年)赠“徐侯”,大中样符二年(1009年)又封为“彭城公”。度宗咸淳三年(1267年)改和“徐公”,从祀孔子。人物传:姓公西,名赤,字子华,亦称公西华,春秋末年鲁国(根据《东明县志》具体应在原属东明管辖的公西村,村南有唐明皇御封公西华和闵子骞同奉的)人。弟子,之一,比孔子小四十二岁。束带立朝,娴宾主之仪,曾言其志说:“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孟武伯曾经向孔子问起公西赤,孔子回答说:“赤也,束带立于朝,可与宾客言也。不知其仁也。”在孔子弟子中,公西赤以长于祭祀之礼、宾客之礼著称,且善于交际,曾“乘肥马,衣轻裘”,到齐国活动。唐开元二十七年(739)追封“邵伯”。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加封“钜野侯”。明嘉靖九年(1530)改称“先贤公西子 ”。《史记卷四十七·孔子世家第十七》 公西赤字子华。少孔子四十二岁。子华使於齐,厓有为其母请粟。孔子曰:“与之釜。”请益,曰:“与之庾。”厓子与之粟五秉。孔子曰:“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吾闻君子周急不继富。”在孔子的举荐之下,他的弟子公西赤要奉旨出使齐国了。考虑到自己走后,家中老母无以为生;老师帮了自己这么大的忙,自己又不好再开口,公西赤便委托自己的师兄兼孔子的管家冉有向老师讨要一些粮食,以备自己走后,老母所食用。孔子听了的请求,就说:“那就给她满满一釜的小米子吧(釜,古代计量单位,一釜大约相当于今天的六斗半)。” “公西赤要去很长的时间呢,老师您看是不是能再多给她一些?” “那就再给她添上一庾(庾,也是古代的计量单位,一庾相当今天两斗多点)。” 冉有还想再说什么,孔子却把头扭向一边,闭目养神去了。&冉有退出,心想:老师也有点太小气了吧,人家公西赤这一走就是三年两载不回还,就您给的那点小米子,够吃几天的,到时还不把人给饿死?于是就自作主张,给了公西赤八十石小米。孔子后来知道了这件事,既没有怀疑冉有假公济私,也没有批评他自作主张,而是语重心长地对冉有说:“公西赤这次出使,乘的是肥马拉的香车,穿的是轻暖的皮裘,雍容华贵。这是一个肥差,他到任之后,一定有能力使他的母亲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的。咱们家中存的粮食的确不少,但是好钢要用在刀刃上,那些粮食是用来周济人们急需,而不是给富人富上添富的。等公西赤领了俸禄寄回家中,他老母吃剩下的几十石小米子在她眼中将会变得一文不值。而如果我们用这几十石小米子来救济穷人,那将会有多少人从中受益呢?” 冉有听罢老师教诲,再次佩服的五体投地:在自己的心目中,有的只是同门师弟,而在老师的眼中看到的则是全天下的百姓啊!原文:5.9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英译: The Master in discussing Tzu-kung said to him, “Which do you yourself think is the better, you or Hui?” 自解:有一天孔子问子贡:“你讲老实话,你自己与颜回比比看,哪一个好?哪一个了不起?”子贡说:“老师,谢了!我实在没法跟他比。老师告诉颜回一分,其它九分他都知道了,不需要老师再教了。至于我,老师讲了一步,我顶多知道两步,第三步就不知道了。”孔子说:“是的,你不如他,我和你一样都不如他。”孟子曰:“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者不与存焉。父母俱在,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者不与存焉。”孟子认为天下有三件乐事:一、父母具存,兄弟和睦。二、胸襟光明磊落,没有对不起人的事,没有对不起天地鬼神的事。三、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孔子得颜回、子贡等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人教育之,真不愧君子之乐!!!&石角仙人评子贡:人贵有自知之明!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石角仙人评孔子:1.启发式教育的至圣先师! &2.圣人多谦虚呀!石角仙人评颜回: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1.教育的最高境界:启发式教育!王元先生在谈到研究生教学时说:“我教学生做数学,不太像教幼儿园、小学生、中学生那样的教法,而是培养他们自己的独立意识。现在我们有一个错误的观念,就是要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其实高素质的人才绝对不是‘培养’出来的,是自己奋斗出来的。”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对学生而言重在‘习’。)曾子曰:“传不习乎?”(强调‘习’的重要性。)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熟能生巧,创新不是凭空想象。)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思辩证关系。)旬子:“吾尝矣,不如之所学也。”(学思辩证关系。)朱熹:“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教学内容要新颖。)韩愈:“读书患不多,思义患不明。患足己不学,既学患不行。”(学,思、习,行关系。)陆九渊:“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未晓不妨权放过,切身须要急思量。”(学习如琢如磨,如切如磋。)刘过:“力学如力耕, 勤惰尔自知。 但使书种多, 会有岁稔时。”(功到自然成!)《》:“少小多才学, &平生志气高。 &别人怀宝剑, &我有笔如刀。”(自古英雄出少年!)《神童诗》“朝为田舍郎, & 暮登天子堂。 & 将相本无种, & 男儿当自强。”(有志者,事竟成!)2.子曰: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毛泽东:“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尚书·大禹谟》:“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诗云: 海龟曾欺井内蛙, 大鹏展翅绕天涯。 强中更有强中手, 莫向人前满自夸。俗谚有四不可尽:势不可使尽,(例夏桀、商纣。) & & & & & & 福不可享尽,(例晋石崇。) & & & & & & 便宜不可占尽, & & & & & & 聪明不可用尽。(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注解:女——汝,。回——颜回。孰——谁。愈——赐——端木赐,字子贡。吾——弗如——人物传:颜回通过自己讲学授徒,传授六经;通过协助孔子整理古代典籍,逐渐扩大了自己的影响,形成了的一个宗派—。&  《·显学》指出:自孔子死后,儒分八派,“颜氏之儒”是其中的一派。后世儒学专家大多认为韩非子所说的颜氏之儒,是指颜回弟子在继承颜子思想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儒学支派。&&颜回之德是颜回留给后世最丰厚,也是最不朽的文化遗产。《左传·襄公二十四年》:“豹闻之,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颜回的不朽,在于其重立德,后世称他为“复圣”,便是对其重于立德的肯定。颜回之德的核心是“仁”,他把孔子的“仁”,落实于个人的行动中,而不是停留在口头上。颜回以其高尚的影响社会,启迪后世。&&颜回的言行体现了他善于领略天地造化的力量,尊重客观规律,顺应,但又重视人的能动性,守道而不移其志。颜回有入士为相的愿望,希望通过人的努力,达到“无伐善,无施劳”。在条件不成熟时,能主动退让,待时而行。“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居陋巷箪食瓢饮不改其乐,把自我化于自然之中。“同于大道”(《庄子·大宗师》 ),使自我行动符合客观。 &事物发展到极限会走向反面,这是辩证法的观点之一。颜回从东野毕不爱惜马力推知其马将逃跑。鲁定公问何以知其马将逃跑时,颜回说:“臣以政知之。昔舜巧于使民,而造父巧于使马,舜不穷其民,造父不穷其马;是以舜无失民,造父无失马也。今东野毕之驭,上车执辔,衔体正矣;步骤驰骋,朝礼毕矣;历险致远,马力尽矣。然犹求马不已,是以知之也。”定公问:“善!可得少进乎?”颜回答:“臣闻之,鸟穷则啄,兽穷则攫,人穷则诈。自古及今,未有穷其下而无危者也。”(《荀子·哀公》)&  颜回在学习和弘扬孔子所创立的儒家学说的过程中,总是殚精竭思,倾注全部心血,再加上“箪食瓢饮”的困苦生活,这种状况严重地损害了他的健康。鲁哀公十四年(公元前 481 年)夏历八月二十三日,一代儒学颜子不幸病逝,给世人留下了永久的遗憾。由于他的家境十分困难,以至无力按照当时有关殡葬,最后经他的父亲颜路四处筹措,并在其弟子及同门好友的帮助下,才勉强完成了葬礼。&  《孔子家语》中有颜回一篇。据说颜回非常聪明,深晓推理之术。他主张为人要谨慎,克己,多注意自己的行为是否正确……在孔教中颜回得到特别的尊重。但是孔子门下的学生,有聪明才智的一样有很多--像子路等人都可以为代表。&&自汉代起,颜渊因为较易查考的关系,被列为七十二贤之首,有时祭孔时独以颜渊配享。此后历代统治者不断追加谥号:唐太宗尊之为“先师”,唐玄宗尊之为“兖公”,宋真宗加封为“兖国公”,元文宗又尊为“兖国复圣公”。明嘉靖九年改称“复圣”。山东还有“复圣庙”。颜渊是四配之首:颜渊﹑子思居东,曾参﹑孟轲居西,通称四配。颜渊是孔门十哲之首: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原文:5.10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英译:“Rotten wood cannot be carved, nor a wall of dried dung be trowelled. What use is there in my scolding him any more? ” 自解:宰予白天睡觉。孔子说:“腐烂的木头不堪,粪土一样的墙面不堪粉刷!对于宰予这样的人,何必去的呢?”又说:“起初,我对于人,听了他的话会相信他的行为;现在,我对于人,听了他说的话却还要观察他的行为。从宰予这件事,我改变了态度。”石角仙人评宰予昼寝:名师出高徒,严师出高徒。现在的学生把孔子批评宰予,看作不通人情的老师,其实不然,孔子批评宰予虽然严厉,但前提是爱宰予,把学生看作儿子一样教育。这样才培养宰予成为“”之一。孔子对学生的评价是一分为二,客观公正。一方面有缺点就批评;另一方面有成就就表扬。夫子不见得对宰予有很深的成见,曾于回忆中感慨地说:“从我于陈蔡者,皆不及门也。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政事:、;文学:、。”此诸弟子均有“一技之长”,于宰予也未曾忘怀。昼寝有人理解为午休,工作学习了一上午,中午连休息一下都不让,孔子真是不通人情;其实不然,看看现在的有些大学生什么时间起床就不难理解,昼寝不是指午休,孔子是非常通情达理的老师。注解:昼寝——这里指上课,学习时间睡觉。杇——w圬,涂抹,粉刷。诛——责备,指责。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青。 & &毛泽东:“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陶渊明:“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长歌行》:“青春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学生当努力,莫把读书无用论,莫把金钱万能论。)&:“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同志们学习须刻苦!)人物传:宰予(前前458),字子我,亦称宰我,末人,著名弟子,“”之一。宰予小孔子二十九岁,能言善辩,被孔子许为其“言语”科的高才生,排名在子前面。曾从孔子周游列国,游历期间常受孔子派遣,使于、。原文:5.11子曰:“吾未见刚者。”或对曰:“申枨。”子曰:“枨也欲,焉得刚?”英译: The Master said, “I have never yet seen a man who was truly steadfast.” be trusted to carry out the recruiting. But whether he is Good I do not know.” 自解:孔子说:“我没有见过刚强的人。”有人回答说:“申枨就是刚强的。”孔子说:“申枨这个人欲望太多,怎么能刚强呢?”有容德乃大,无求品自高。有求皆苦,无欲则刚。孔子向来认为,一个人的欲望多了,他就会违背周礼。从这一章来看,人的欲望过多不仅做不到“义”,甚至也做不到“刚”。孔子不普遍地反对人们的欲望,但如果想成为有崇高理想的君子,那就要舍弃各种欲望,一心向道。注解:刚——坚强不屈,truly steadfast。人物传:申枨chéng,姓申名枨,字周,春秋时鲁国人,孔子的学生。精通六艺,孔子七十二贤之一。唐开元二十七年(公元739年)追封为“鲁伯”,宋大中祥符二年(公元1009年)封为“文登侯”,明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封为先贤。原文:5.12子贡曰:“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子曰:“赐也,非尔所及也。”英译:Tzu-lu said, “What I do not want others to do to me, I have no desire to do to others.” 自解:子贡言我所不欲人加于我之事,我亦不欲以此加之于人,此仁者之事,不待勉强。故夫子以为非子贡所及。我不欲人之加诸我,吾亦欲无加诸人,仁也;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恕也。恕则子贡或能勉之,仁则非所及矣。愚谓无者自然而然,勿者禁止之谓,此所以为仁恕之别。”孔子认为达到仁境界的只有颜回一人,子贡只做到恕而已。石角仙人:孔子对弟子评价客观公正,直言不讳,不愧为圣人。原文:5.13子贡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英译:Tzu-kung said, “Our Master’s views concerning culture and the outward insignia of goodness, we a but about Man’s nature and the ways of Heaven he will not tell us anything at all.” 自解:以子贡的学问与成就,说出孔子的伟大来。子贡在此说:“老师的学问文章,我们都常听到;可是老师有关于人性的本源,与形而上生命的来源的本体论,以及宇宙是正义开始的?究竟谁造的?是唯物的或唯心的?这个天道——哲学的问题,因我们的程度不够,老师也就没有跟我们提。”注解:文章——德之见乎外者,威仪文辞皆是也。性——性者,人所受之天理。天道——天道者,天理自然之本体。原文:5.14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有闻。英译:Tzu-lu heard any precept and was still trying unsuccessfully to put it into practice, his one fear was that he might hear some fresh precept. 自解:子路有所闻,还没有来得及付诸实践的话,就唯恐又有所闻。注解:闻——听到,学到的新知识。石角仙人: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子路时习之的楷模。5.15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英译:Tzu-kung asked saying, “Why was K’ung Wen Tzu called Wen(The Cultured )? ” 自解:卫国的大夫孔圉,死后谥作文。子贡问孔子“何以谓文也?”一个人一生做人做事,要怎么样才够得上称作“文”? 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一个人聪明——聪明的人不大好学的,而且聪明的人往往以为自己的学问够了,尤其我们现代人,容易犯这个毛病,好像自己什么都懂;而且现代人犯一个更大的毛病,地位越高了,好像自己学问也随之而越高深了,这是很成问题。要敏而好学,越聪明越好学,为自己,为事业都好,这才是了不起的人物。第二点更难了:“不耻下问”,什么叫下问?比我不如的人,也要虚心向他请教求证。人要有自知之明,那样行就是行,即使行了,以能问于不能,作为参考,这才叫能够集思广益。孔子说一个人能够敏而好学,再加上不耻下问的谦德,才符合“文”这个字的内涵。孔子:“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毛泽东:“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注解:文——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人物传:孔文子,名圉(yǔ),卫国大夫。他聪明好学,又非常谦虚,因而死后,被授予&文&的谥号。后人就尊称他为孔文子。原文:5.16子谓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英译:In his private conduct he was courteous,in serving his master he was punctilious,in providing for the needs of the people he gave them evenin exacting service from the people, he was just.” 自解:子产是历史上有名的好宰相,好政治家,孔子非常佩服他,说他特别有四点君子之道,不是普通的常情、德业、修养等等可比。因此孔子对他四个长处,在历史价值上加以评论。他说子产自己严肃得很,管理自己非常恭谨,不马虎,这是很难得的。一个人对自己最易放松,往往认为错处总是他人的,很少对自己的错失反省,而子产做到“行己也恭”,实在难得。同时又“事上也敬”, 子产做首相,对于主上非常恭敬。恭是自己内心的肃诚,敬是对人对事态度上的严谨。换言之:对上接受命令时,不只是服从,对有好的意见要提出力争。执行命令,要尽心,不只是敷衍了事。最怕的既不能令,又不受命;你要他提意见办法,他表示没有异议,你教他执行,他又待在那里。而子产对上对下都能敬于其事。“其养民也惠”,他能促使经济繁荣,对于社会百姓,大家能得其所养,安定生活,对于社会有贡献,有恩惠给人民,因此老百姓感恩于他,他有命令下达时,各个服从。但是“其使民也义”,他又非常合理、合时、合法,人家乐意听他用,的确是大政治家的风范。所以郑国有子产才能兴旺起来,因为他有四点君子之道。注解:恭——谦逊也,courteous。敬——谨恪也,punctilious。惠——经济实惠。义——安排老百姓工作,合理、合时、合法。使民也义——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人物传:姬侨,姓姬,名侨(?-前522) 字子产,又字子美,郑国贵族,与孔子同时。他是郑穆公的孙子,所以人们又称他为公孙侨、。他自郑简公时(前554)被立为卿,公元前543年到522年执掌郑国国政,是当时最负盛名的政治家。子产没有著述传世,他的言行事迹,主要载于《左传》、《史记》等书籍。子产是一个刚从奴隶主贵族转化而来的封建贵族,为了保持贵族的某些特权,他不但不公开反对周礼,反而赞美它,甚至认为“礼”是“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但是,子产执政后,却进行了一系列违反周礼而有利于封建化的改革,在个别问题甚至带有比较激进的法家色彩。因此,他的法律思想具有折中于礼、法之间的特征。子产的在法律上所做出的贡献主要有:①铸“刑书”,公布成文法。公元前536年子产“铸刑书”,把自己所制定的刑书铸在鼎器上,开创了古代公布成文法的先例,否定了“刑不可知,则威不可测”的秘密法。②提出“以宽服民”、“以猛服民”的主张。在统治劳动人民的方法上,子产第一个提出“宽”、“猛”相济的策略。“宽”即强调道德教化和怀柔;“猛”即严刑峻法和暴力镇压。后来,儒家主要继承和发展了“以宽服民”,法家主要继承和发展了“以猛服民”。&原文:5.17子曰:“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英译:5.17 The Master “自解:晏平仲是交朋友的楷模,能够做到久而敬之。君子交友重在久,重在敬;小人交朋友:初交很客气,三杯酒下肚,什么都来了,最后成为冤家,成为难友。人物传:&&晏婴(前578-前500),字仲,谥平,又称晏子,汉族,夷维(今山东)人。后期一位重要的、思想家、。晏婴是齐国之子。以生活节俭,谦恭下士著称。据说晏婴身材不高,其貌不扬。二十六年(前556年)其父病死,晏婴继任为。 & & 主要著作:《晏子春秋》共八卷,二百一十五章,分内、外篇。主要记述了晏子的言行,思想、轶事等。语言简练,情节生动,生动呈现出了晏婴形象,具有较高的答辩性。书中寓言多以晏子为中心人物,情节完整,主题集中,讽喻性强,对后人做人处事及外交口才方面有较大的影响与启迪。晏子二、三事: &《左传》襄公二十五年;周灵王二十四年;(公元前458年)  晏子不死君难 崔武子见而美之,遂取之。庄公通焉。崔子弑之。  立于崔氏之门外。其人曰:“死乎?”曰:“独吾君也乎哉,吾死也?”曰:“行乎?”曰:“吾罪也乎哉,吾亡也?”曰:“归乎?”曰:“君死,安归?君民者,岂以陵民?是主。臣君者,岂为其口实?是养。为死,则死之;为社稷亡,则亡之。若为己死,而为己亡,非其私暱,谁敢任之?且人有君而弑之,吾焉得死之?而焉得亡之?将庸何归?”门启而入,枕尸股而哭。兴,而出。人谓崔子:“必杀之。”崔子曰:“民之望也,舍之得民。”&  《史记》:  晏平仲婴者,莱之夷维人也。事齐灵公、庄公、景公,以节俭力行重于齐。既相齐,食不重肉,妾不衣帛。其在朝,君语及之,即危言;语不及之,即危行。国有道,即顺命;无道,即衡命。以此三世显名于诸侯。  越石父贤,在缧绁中。晏子出,遭之涂,解左骖赎之,载归。弗谢,入闺。久之,请绝。晏子惧然,摄衣冠谢曰:“婴虽不仁,免子于缌,何子求绝之速也?”石父曰:“不然。吾闻君子诎于不知己而信于知己者。方吾在缧绁中,彼不知我也。夫子既已感寤而赎我,是知己;知己而无礼,固不如在缧绁之中。”晏子于是延入为上客。  晏子为齐相,出,其御之妻从门闲而窥其夫。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意气扬扬甚自得也。既而归,其妻请去。夫问其故。妻曰:“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齐国,名显诸侯。今者妾观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御,然子之意自以为足,妾是以求去也。”其后夫自抑损。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晏子荐以为大夫。  太史公曰:方晏子伏庄公尸哭之,成礼然后去,岂所谓“见义不为无勇”者邪?至其谏说,犯君之颜,此所谓“进思尽忠,退思补过”者哉!假令晏子而在,余虽为之执鞭,所忻慕焉。石角仙人:良臣死社稷:晏子在凭吊被崔杀死的齐庄公一事,表达了他对君臣关系的看法。晏子同志认为党、国家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重视人才:重用在监狱中的贤人越石父。培养人才:晏子把他的司机培养成为上大夫。原文:<span style="font-size:14font-family:楷体_gb子曰:“臧文仲居蔡,山节藻梲,何如其知也?”英译:5.18 The Master said,“Tsang Wen Chung kept a Ts’ai tortoisein a hall with the hill –pattern on its pillar tops and the duckweed pattern onits king-posts. Of what sort, pray,was his knowledge?” 自解:孔子说:“臧文仲收藏大乌龟(玳瑁),修了豪华的房子,梁柱上雕刻成美丽的山水图案,把大乌龟供起来,怎么能说他是明智呢?”注解:臧文仲——(?—公元前617年),姬姓,臧氏,名辰,谥文,谓臧孙辰。臧哀伯次子,谥文,故死后又称臧文仲。春秋时鲁大夫,世袭司寇,执礼以护公室。臧孙辰之“孙”为尊称,“臧孙”并不是氏称,“臧孙某”仅限于对宗主的称谓,宗族一般成员只能称“臧某”。故臧孙辰为臧氏,而非臧孙氏。文——谥也。蔡——国君之守龟,出蔡地,因以为名焉,长尺有二寸。居蔡——僣也。毛泽东: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南怀瑾:玩物丧志。原文:<span style="font-size:14font-family:楷体_gb子张问曰:“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之,无愠色。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何如?”子曰:“忠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崔子弒齐君,陈文子有马十乘,弃而违之。至于他邦,则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之一邦,则又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何如?”子曰:“清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英译:5.19 Tzu-chang askedsaying, “The Grand Minister Tzu-wen was appointed to this office on &three separate occasions, but did not on anyof these three occasions display the least sign of elation. Three but never showed the least sign of disappointment. Each time, he dulyinformed his successor concerning the administration of State affairs duringhis tenure of office. What should you say of him?”The Master said,“He was certainly faithful to his prince’s interests.”Tzu-chang said, “Would you not call him Good?”The Master said,“I am not sure. I see nothing in that to merit the title Good.”(Tzu-chang said) ,“When Ts‘ui Tzu assassinated thesovereign of Ch’i, Ch’en Wen Tzu who held a fief of ten war chariots gave it upand went away. On arriving in another State, he said, ‘I can see they are nobetter here than our minister Ts’ui Tzu’; and he went away. On arriving in thenext country, he said, ‘I can see they are no better here than our minister Ts’uiTzu’; and went away. What should you say of him? ”The Master said,“He was certainly scrupulous. ”Tzu-chang said, “Would you not call him Good? ”The Master said,“I am not sure. I see nothing in that to merit the title Good.”自解:子张请教老师: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之,无愠色。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应该如何评价他呢?孔子曰:忠矣。子张曰:达到仁了吗?孔子曰:谈不上。子张请教老师:崔子叛乱杀了齐国的国君,崔子同事,齐国的大夫陈文子,逃离了齐国,逃到一个国家,说:这个国家的大臣们都是混蛋;又逃到一个国家,说:整个世界都是一样,一片混乱。你如何评价陈文子呢?孔子曰:清矣。子张曰:达到仁了吗?孔子曰:谈不上。注解:令尹子文——令尹是官名,相当于宰相,首相,总理。子文是封号。姓斗,名谷于菟,楚国人。&三仕,三已——三起三落,相当于邓小平。弒——叛变杀了上级领导。谚语:水太清则无鱼,人太清则无福。石角仙人:忠和清是做人,做官,做事的本分。虽然达到了很高的境界,但谈不上仁。贪官是应该受到法律惩罚;清和忠是对做官的基本的要求,应该提倡,表彰,奖励;但如果明哲保身,无所作为的官,也谈不上好官,就应该批评了。仁,为人民服务,才是真正的共产党员,才是孔子心目中的优秀的官,领导,人民的勤务员。&&&&&(未完待续)
本文引用地址:&此文来自科学网李银山博客,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下一篇:
当前推荐数:3
评论 ( 个评论)
作者的其他最新博文
热门博文导读
Powered by
Copyright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论语在西方的流传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