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段中童子的话先生是天神宗熙不定也不知归期 折火一夏有何作用

[转载]《安士全书》白话解(十七)
问:代众生念佛,态度虽然诚恳,但念的数量毕竟是有限的。如果救一百条命要念千声佛号,这一百条生命自然就在无形之中沾福了。万一有恒河沙数那样多的生命,我也以千声佛号施给它们,它们沾的福不就极微小了吗?  
答:比如为一百人燃一支火炬,火炬很光明,如果是为千人燃这支火炬,光明难道就会减少吗?  
问:过去有两个僧人,在念佛时观想自己坐在一朵大莲花里面,莲花不断开合。这样念佛并观想了五个月,就都往生了。我们今天念佛可不可以也是这样呢?  
答:可以。但还是要以念佛为主。
(以上为天如老人二十二个问答)
西归直指卷四往生事略
无凭无据的话不足相信,有证有验之言一定真实。念佛往生是有证有验的。天下万事万物假冒伪劣很多,唯独生死大事一点也不能作假。古今圣贤豪杰,讲道论德,修仁行义,千千万万,不知有多少。但他们死时,都是患病卧床,一命呜呼!若要预知时至,沐浴端坐,或异香满室,或见天乐迎空,自有人类以来,还没有一人啊!只有念佛的人,此种祥瑞,不能一一说尽。因此,最实用的是念佛人,最尊贵的也是念佛人!他们临终之际,既然如此安闲自在,则所到之处,必是非凡的福地。人为什么不在这个方面动一动念头呢?现在将此地生西的人,摘录数条,取名为《往生事略》,目的只是见贤思齐,同生安养①罢了!
注:①西方极乐国之异名,无量寿经说:“诸佛告菩萨,令觐安养佛。”义寂疏说:“安心养身,故曰安养。”
菩萨往生类
如来授记①往生  
《大乘无量寿经》说:弥勒菩萨问佛陀:“在此世界,有多少菩萨,往生极乐?”佛陀告诉弥勒菩萨:“在此世界有六十二亿不退菩萨,往生极乐国土,小乘菩萨②无法计数。不但此国,其他佛土,如远照佛国,有一百八十亿菩萨,都会往生极乐。十方佛国,往生的很多,无法计算。我如果详细说来,一劫时间都不能说尽。”
注:①记名之义,佛对发大心的众生预先记名,过了多少年代,在某处某国之中,成什么佛。  
②声闻缘觉的法门,以修身自利为宗旨,其最高果位为阿罗汉果及辟支佛果。声闻乘修四谛法,自凡夫至阿罗汉,论时间,速者三生,迟者六十劫。缘觉乘修十二因缘,自凡夫至辟支佛,论时间,速者四生,迟者一百劫,其修行重在悟证,悟所到处,便是证所到处,故无明显的位阶可言。
文殊菩萨愿生
《观佛三昧经》中佛陀授记文殊菩萨往生极乐。文殊菩萨发愿偈说:“愿我命终时,灭除诸障碍,面见弥陀佛,往生安乐国,生到佛国后,满足我大愿,阿弥陀如来,现前授我记。”
普贤菩萨求生
《华严经》中普贤菩萨发十种大愿,普为众生求生净土。偈说:“愿我临命终时,尽除一切诸障碍,面见西方阿弥陀,即得往生安乐国。”
天亲菩萨写偈论劝人往生
天亲菩萨,天竺人,著作很多,升兜率天宫内院,见弥勒菩萨后,专著《无量寿经论》及净土偈,五门修法,普劝往生。
天竺鸡头摩寺五通菩萨,凭借神力前往极乐国,见到阿弥陀佛,说:“娑婆众生,愿生净土,没有佛像,敬请垂降。”佛说:“你只要最先实行,马上就会出现。”五通菩萨回来,圣像已到,一佛五十菩萨,各坐莲花,在树叶上,就传写流布。见《感通传》。
(补充)天竺的鸡头摩寺有五通菩萨往安乐世界,劝请弥陀的形像来,流布于天竺。此为我土阿弥陀佛画像之始。
马鸣菩萨①,西天第十二祖②,曾著《起信论》,劝人求生净土,言词恳切。  
注:①中天竺人,是佛灭后六百年间出世的大乘论师,有马鸣比丘、马鸣大士、马鸣菩萨等尊称。
②禅家于西天立二十八祖。传灯录一,传法正宗记二说:一摩诃迦叶、二阿难尊者、三商那和修、四优婆毱(jū,鞠)多、五提多迦、六弥遮迦、七婆须蜜。八佛陀难提、九伏驮蜜多、十胁尊者、十一富那耶舍、十二马鸣大士、十三迦毗摩罗、十四龙树尊者、十五迦那提婆、十六罗睺(h&u,喉)罗多、十七僧伽难提、十八伽耶舍多、十九鸠摩罗多、二十闍夜多、二十一婆修盘头、二十二摩拏(n&,拿)罗、二十三鹤勒那、二十四师子尊者、二十五婆舍斯多、二十六不如蜜多、二十七般若多罗、二十八菩提达磨。
《楞伽经》说:大慧你当知,佛陀涅槃后,未来世当有,持于我法者,大名德比丘,名字叫龙树,能破有无宗,世间中弘扬,无上大乘法,得初欢喜地,往生安乐国①。  
注:①西方极乐世界的别名。
《大悲经》说:佛说:“我灭度后,北天竺国有位比丘,名祁婆迦,修集无量种种最胜菩提善根,后来命终,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在弥陀佛国,种诸善根,以后将成佛,号无垢光。”
《菩萨生地经》说:佛说:“时差摩竭,得不起法忍①,五百清信士,二十五清信女,都得不退转地②,寿终都生无量寿佛清净国。”  
注:①对佛所说的法信受不疑。  
②不再退转的意思。有三种的不退,即一、位不退,证到圆教的初信位,破了见惑,进入圣人的境界,便永远不再退回到以前凡夫的地位;二、行不退,证到圆教的十信位,破了思惑与尘沙惑,此时专门济度一切众生,永远不会再退回到以前二乘的地位;三、念不退,证到圆教的初住位,不但证悟了自己的灵性,而且得到无生法忍,此时的心便安住在这种真实智慧的念头上,永远不会再退失。
长芦赜(z&,责)禅师,继承慧远大师遗风,建立莲花胜会,普劝念佛。一个晚上,梦见一个少年,乌黑的头巾白色的衣服,风貌清美,作揖说:“想要参加您的莲花胜会,敬请写一个名字。”禅师问他叫什么名字,回答说:“普慧。”写完后,又说家兄普贤,敬请一起书写。醒来后感到奇怪。忽然想?《华严经》离世间品中有二位菩萨名字,普慧连发二百问,普贤连下二千答,这是大菩萨啊,怎么能够蒙他们在冥冥之中如此加持呢!就写二菩萨名字作为会首。  
莲大师说:凡僧结社,古圣书名,不可思议啊!净土不是小缘啊!只因心地真诚,就能感应,决不是可以强迫的。
高僧往生类
晋慧远,雁门楼烦人,博通世典,谙悉六经①,听安法师②讲《般若经》,豁然大悟,就依止法师剃发出家。太元六年,路过浔阳,看见庐山闲静空旷,可以静心,准备安居,感通山神现梦。一个晚上,雷雨之后,木材自动运到。刺史桓伊,就组织建殿,名叫神运。因慧永先已住在西林,故号所居为东林。建立念佛社。三十年不入尘俗,专志西方。制六时③莲漏,念诵不停。高僧大儒,参加莲社的有一百二十三人。净心专念,三次目睹阿弥陀佛圣相。但大师性格朴实稳重,不以炫耀。后十九年七月底的一个晚上,在般若台,出定。看见阿弥陀佛,身满虚空,圆光之中,无量化佛,观音、势至左右侍立,又看见水流光明,分十四支,上下流淌,演说妙法。佛说:“我以本愿力,来安慰你,你七天后,当生我国。”又看见佛陀耶舍④、慧持⑤、慧永⑥、刘遗民⑦等已往生的,都在佛侧。大师很高兴,对弟子说:“我住到这里以来,已经三次目睹圣相,今天再次相见,一定会往生生净土了!”到预定日期,端坐而去。时间是义熙十二年八月初六日。  
注:①《诗》《书》《礼》《乐》《易》《春秋》  
②苻秦道安,常山扶柳人,家世世业儒,早丧父母。十二岁出家。神智聪敏,而形貌甚陋,不为师所重。数年驱役,安精勤不倦。后求经,师与一经,有一万言,安一天背诵,不差一字。师大惊,为授具戒。次使游方,入邺都,遇佛图澄拜为师。澄讲完,则安复述。人们惊叹。后历游四方访道,于太行邬山创立寺塔。晋武帝宁康元年,避石氏乱,率弟子远等四百余人至襄阳,立檀溪寺铸佛像。武帝闻安名,资给厚禄,安固辞不受。晋太元四年,秦主苻坚取襄阳,得安。喜曰:吾以十万师取襄阳,得一人半,安公一人,习凿齿半人也。安至长安,僧徒数千人,大弘法化。坚欲取江南,安谏之,坚不听,攻之果大败。安注经,每求圣证。一日感长眉尊者来降,见所制钦叹。即宾头卢也。因日设供。安每与弟子法迈等于弥勒前立誓愿生兜率。秦建元二十一年寂,寿七十二。安生而左臂有肉隆起如印,时称印手菩萨。沙门姓释,注经开三分,皆由安始。也是中国第一位制订佛寺戒规的僧人。
③昼三时与夜三时,合称为六时。昼三时是晨朝日中日没;夜三时是初夜中夜后夜。 
④罽(j&,记)宾国沙门名。梁僧传二,出三藏记十四,三宝记八翻为觉明。开元录四,饰宗记三本等翻为觉名。耶舍者名称之义,则以觉名为是。四分律之译主。  
东晋僧人。俗姓贾。雁门楼烦(山西宁武)人,慧远弟弟。十八岁出家,与慧远一起依止道安法师。后赴荆州(湖北江陵)传法,又上庐山。一度至建康(南京)译场,助僧伽罗叉译《中阿含经》。399年辞兄赴成都龙渊精舍弘法。弟子有道泓、昙兰等。  &&&&&&&&
⑥见下面。
东晋居士。本名程之,字仲思。彭城(江苏铜山)人。早年好老庄之学,通读经典。太元(376—396)中,曾任宜昌、柴桑(江西九江)县令。见庐山幽静,就驻而不返。遇慧远,听他阐明佛理。母亲逝世后,便入庐山,弃官隐居。时时与慧远集会,听讲佛法。元兴元年(402)7月28日,与慧远在庐山创建“莲社”,归心净土。居庐山十五年,自知时至,与众告别,端坐而逝。年五十七岁。
晋慧永,河内①人,十二岁出家,后来与慧远大师一起依止安法师。太元初,驻锡②庐山,刺史陶范把自己的住宅改为西林寺供养法师。大师超尘脱俗,归心净土。义熙十年示疾,忽然整衣要起身,大众惊问,回答说:“佛来迎我!”说完安然而去,奇异的香气七天后才消散,唐玄宗追谥觉寂大师。  
注:①黄河以北的地方,相当于今天的河南省。  
②僧人出行,以锡杖自随,因称僧住止为驻锡。
晋僧睿(ru&,瑞),冀州①人,游学四方,远到天竺,回关中②,跟从罗什③法师,学习经义。后来参加庐山莲社,专心念佛。宋元嘉十六年,忽然告诉大众:“我要走了!”面向西方,合掌而化。大众看见法师床前有一朵金色莲花,迅速消失,五色香烟,从法师的房子里面飘出。  
注:①古九州之一,现为河北省的别称。  &&&&&
②指陕西渭河流域一带。  
③即鸠摩罗什,华译童寿,本印度人,但生长于龟兹,出家后,通大乘经论。后秦姚兴弘始三年(西元四○一年)到中国长安,在逍遥园翻译经典,前后所译经论,凡三百八十余卷,在秦弘始十五年(西元四一三年)示寂于长安,寂后火化,舌头不烂,表示他所翻译的经典,绝对可靠无误。
晋道敬,琅玡①人。祖王凝之,为江州刺史。跟从慧远大师出家,十七岁时,博通经论,每天能够记忆万言。坚信念佛,早晚不断。永初元年,对大众说:“师父有令,我要走了!”端坐念佛而化,大众看见光明满室,很久才消失。  
注:①琅玡(l&nɡ y&,郎牙),在山东省。
晋天竺僧人僧显,南游江左,得病。一心念佛往生西方,精进不倦。忽然看见阿弥陀佛,光明照耀自己,病即痊愈。起身沐浴,对旁人说所见,并劝告相信因果,言词恳切。第二早晨,端坐而化。
齐慧光,住洛阳,著华严涅槃十地等疏。一天有病,看见天众来迎接。慧光说:“我所愿生地方只有净土!”就专心念佛,不久看见化佛空迎。慧光稽首说:“愿摄受我!”祈祷刚刚完毕,已经化去了。
梁道珍,住庐山,修净业。曾经梦见海中有船往西方航行,问船上人到哪里去,回答说:“往极乐国。”道珍请求随行,船中人说:“你未造浴室,未诵弥陀经,不能就去。”醒后就浴僧诵经,历年不停。后来看见水池上面降下白银台,道珍心里默默默记住瑞相,保密不对外说出。一天晚上,本地人看见半山烈火千炬,交相辉映,都说是诸王礼觐①。等到第二天早晨一询问,才知道是道珍坐化。  
(补充)修行必须老老实实,谦虚谨慎。慧远大师三次亲睹弥陀圣相,并不声张。道珍看见瑞相,也秘不外传。都是真修行的表现。现在有些所谓大师,知识浅陋,采取欺骗手段,愚弄信徒。自己并没有什么本事,即使有些小神小通,也不值得大惊小怪。他们善于虚张声势,自我吹嘘,大搞个人崇拜。这都是背道而驰的。  
注:①礼觐(j&n,禁),诸侯朝见天子的典仪礼节。
后魏昙鸾,年少时游五台山,感灵异出家,但本性嗜好长生之术,受陶隐居仙经十卷。后遇菩提流支①,就问道:“佛有长生不死之术吗?”支笑道:“长生不死正是佛道。”就授以《十六观经》,说:“修习它,则三界不再生,六道不再往,寿命有恒河沙劫,不可穷尽。”鸾大喜,就焚毁仙经,专修净业,寒暑病痛,从不松懈,魏王号为神鸾。有一天看见梵僧对他说:“我是龙树,因为你与我志同道合,故来相见。”鸾自知时至,召集大众告诫说:“地狱众苦,不可不惧,九品净业,不可不修。”叫弟子高声念佛,面向西方稽首而终。大众听到天乐自西而来,很久才停。
(补充)续高僧传六说:“昙鸾或作峦,雁门人。初研究四谛之佛性,注解大集经,半而罹疾,欲以长生之道究佛教之蕴,学仙法。大通年中,至梁接陶隐居,得仙经十卷,欲往名山依法修治。行至洛下,途遇天竺三藏菩提留支,问曰:佛经中长生不死法有胜此仙经者否?留支唾地曰:是何言也?此方何处有长生法?纵得长生,终轮回于三有而已。即以观无量寿经授之曰:是大仙方也。鸾顶受,烧仙经,一心修净业。魏主重之,号曰神鸾。下綈使住并州大寺,晚移住北山石壁玄中寺。魏兴和四年寂于平州遥山寺,寿六十七。所著有往生论注,赞阿弥陀佛偈。自号为有魏玄鉴大士。昙者,梵语,译曰法。鸾为汉言,是净土真宗七祖之第三祖也。”  
注:①又作菩提留支、菩提鹘露支,译为道希。北天竺人,魏宣武帝时来洛阳多翻诸经。续高僧传一说:“菩提流支,魏言道希,北天竺人也。”十地经序说:“三藏法师菩提留支,魏言觉希。”二十唯识述记上说:“菩提鹘露支,此云觉爱,先云觉喜,即魏时菩提流支法师。”
隋智顗(yǐ,已),号智者大师。孩提时,见像即礼,逢僧必拜。十八岁时,在果愿寺出家。后来依止南岳思大禅师①,著《观经疏》及《十疑论》等,赞扬净土,将要示寂时,对弟子们说:“世缘尽了!”唱完十六观经经题后,又说:“西方净土,易往无人,地狱业火现前,一念改悔的人,尚且能够往生,何况修行戒定的人啊?”智朗问:“不知大师证入什么品位?”回答说:“只登五品。”又说:“观音大士来迎我!”说完,称三宝名,如入禅定。
(补充)天台大师,名智顗,字德安,姓陈氏,谧法空宝觉灵慧尊者,世称天台大师,称其宗为天台宗。  
注:①南岳尊者慧思,从陈帝受大禅师之号,因云思大。更尊而云思大禅师,或云思大和尚。佛祖统纪六说:“帝可之,令随师还山。将行,饯以殊礼,称为大禅师。思大之名,盖得于此。”
隋登法,在并州兴国寺讲《涅槃经》,劝来听经的人念佛往生。开皇十二年,命终,异香满室,安葬时,祥云香气聚集空中。
唐善导,贞观中,见西河绰禅师①九品道场,高兴地说:“这真是成佛的捷径!”就在此精进不倦,昼夜礼诵。经常一入念佛房跪下念佛,非到力尽不停。即使寒冰天气,也会念到流汗。出外就为人演说净土。三十余年,没有睡眠。好的饮食送厨房,粗劣的饮食自己用。所得供养,写《弥陀经》十万卷,画净土变相三百壁②。受他教化的人很多,有诵《弥陀经》十万遍至五十万遍的,有每天念佛一万声至十万声的。得念佛三昧,往生西方的人,不可计数。他的劝世偈说:“渐渐鸡皮鹤发,看看行步龙钟,假使金玉满堂,难免衰残病苦,任你千般快乐,无常终是到来,惟有径路修行,但念阿弥陀佛。”一天忽然对人说:“此身可厌,我要西归了。”就登上柳树化去。高宗知道后,赐寺名字叫作“光明”。  
注:①真宗七祖之第四祖。唐并州玄中寺道绰,并州汶水人。称为西河。十四出家,讲敷《涅槃经》,后诣石壁玄中寺,读昙鸾碑,大有所感。自此舍涅槃之讲说,专事念佛。讲观经二百余会,示诲道俗。撰安乐集两卷。贞观十九年四月二十四日寂,年寿不记。唐高僧传(道绰传)说:“绰今年八十有四,而神气爽明。宗绍存焉。”
②将佛法内容演变为图画在墙壁上画出来,有净土变相,地狱变相等。
唐少康,缙云人,十五通《法华》、《楞严》。贞元中,看见白马寺内文字放光,仔细探寻,是善导和尚西方化导文。就祈祷说:“如果我与净土有缘,请求再次放光!”说完后,再次放光,光明更加明亮。于是就前往长安善导和尚影堂瞻仰,忽然看见遗像升空。后到新定,先引导小孩念佛,刚开始时念佛一声,送给一文钱,渐渐能念十声的,送给一文钱,一年多时间,无论少长贵贱,都知念佛。又到乌龙山,建净土道场,策励修学净土的人。后二十一年十月三日,遗嘱道俗说:“要对净土起欢喜心,要对阎浮提起厌离心。”放出几道奇异的光明后就走了。
唐怀玉,台州人。穿布衣,每天只吃一餐饭,常坐不睡。诵《弥陀经》三十万遍,每天念佛五万声。天宝元年,看见圣像满虚空中,一人拿银台到。怀玉说:“我一生精进,誓取金台,为什么不能如愿呢?”银台就消失了。二十一天后,举台的人又出现了,说法师因为精进得升上品,可以跏趺盘坐等候往生。过了三天,异光满室,对弟子们说:“我生净土了!”含笑而逝。郡太守段公作偈赞道:“我师一念登初地,佛国笙歌两度来;惟有门前古槐树,枝低只为挂金台。”
唐道昂,魏郡人。常讲《华严地论》,劝人求生西方。临终预知时至,预定八月辞世,人们不太相信。到八月初一,没有患病,问斋时至否,即升高座,炉香自发,带领四众说菩萨戒。说完,大众看见空中天人下界,管弦嘹亮。道昂说:“兜率陀天迎我,但天道是生死根本,不是我想去的地方,我本意求生西方,此时为什么不能如愿呢?”不久天乐隐没,只见西方香花音乐充满虚空,旋绕顶上,大众仰观,远近惊叹。道昂说:“净土相现,我要去了!”说完,香炉忽然从手中坠落,就在高座坐化。
唐僧衒(xu&n,炫),并州人。开始念弥勒菩萨,希望上生兜率天。九十岁时,遇道绰禅师,得闻净土,才回心念佛。每天千拜,一心无怠。后得病,告诉弟子说:“阿弥陀佛授我香衣,观音、势至共垂宝手,我要走了!”说完逝世,七天异香不散。当时有启芳、圆果二法师在旁目击此事,也发勇猛心,誓必生西,昼夜念佛不停,忽见七宝池边,佛及大士坐宝台,二僧作礼,佛说:“念我名的人,都会往生我国。”又看见三道宝阶站着许多人,一是白衣,一则道俗相半,一则只有僧人,都是至心念佛,得生极乐的人。五天后,忽闻钟声,两僧同时化去。
(补充)往生极乐的人,都是莲花化生,像貌都是庄严美好,没有区别,也没有女人。但是,为何慧远大师看见他的弟弟及刘遗民等往生之人?此处为何又看见三道宝阶站着不同的人呢?这是因为,往生西方的人,都有宿命通,能够看见一切众生的前世。故虽然往生西方的人都个个庄严相好,但是并不是因此就互相不能辨别。
唐寿洪,汾阳人。一心念佛,求生安养。将要离世时,看见兜率天童子来迎接。寿洪说:“我发愿往生西方,不生天上。”即令大众念佛,没有多久,寿洪说:“佛从西来!”说完化去。
唐大行,居泰山,修行普贤忏法三年,感大士现身。晚年读藏经发愿,随手得《弥陀经》,昼夜念诵,二十一天后,看见琉璃地上,佛和大士现身。僖宗听到这件事,在朝廷召见,赐号为常精进菩萨。过一年后,琉璃地再次出现,当天逝世,异香十天不散,肉身不坏。
唐明瞻,晚年立志往生安养,念佛不停。有人讥笑他人已黄昏,枉用心力。明瞻说:“十念成功,即能见佛,我还有什么顾虑呢?”后得病,在兴善寺办斋,告别道俗。当时仆射房玄龄①、杜如晦②都参加了。过了中午后,明瞻整威仪念佛,突然急迫地说:“佛来了,二大菩萨也到了!”起身合掌而化。  
注:①房玄龄(579-648),唐初大臣,字乔。齐州临淄(山东淄博)人。隋末举进士,任隰(x&,席)城尉。唐兵入关中,归李世民,任秦王府记室。协助李世民筹谋统一,取得帝位。贞观元年(627年)为中书令。后任尚书左仆射,监修国史。他长期执政,与杜如晦、魏徵等同是唐太宗的重要助手。后封梁国公。曾受诏重撰《晋书》。  
②杜如晦(585-630)唐初大臣,字克明,京兆杜陵(陕西西安)人。隋末曾任滏阳尉。唐兵入关中,助李世民筹谋,官陕东道大行台司勋郎中。太宗即位后,累官至尚书右仆射,与房玄龄共掌朝政,订定各种典章制度。当时人合称“房杜”。
永明寿禅师
吴越延寿,馀杭人,起初为县库吏,取库银到西湖放生,按法律要判处死刑。听到就要处斩时,大喜说:“此番虽死,我必定往生西方,我所放生不知几千万万了!”钱镠(liu,留)①王特命释放为僧,赐名延寿。依止四明翠岩师出家,参拜天台韶国师,发明心要。后住永明,专修净业,夜往别峰,行道念佛,旁人常常听到天乐鸣空。忠懿王钱镠感叹说:“自古以来求生西方的人,从来没有如此专心!”就建立西方香严殿,以成就他的志向。开宝八年,二月二十六日,早晨起来焚香告众,趺坐而化。后有来自临川的僧人,在寿禅师墓整年绕塔。有人问他,回答说:“我得病到阴间,看见殿左供养一尊僧像,冥王朝夕礼拜,我偷偷询问,说此像是杭州永明寿禅师,凡死的人必经此处,此师生西方上上品了,冥王尊重他的德望,所以礼敬。”  
(补充)杭州慧日山永明寺智觉禅师,名延寿。参天台韶国师而悟玄旨。吴越忠懿王钱镠,深归于师。迁于永明大道场。众盈三千。宋太祖开宝八年,年七十二而寂。著《宗镜录》百卷,《万善同归集》六卷。师嗣天台韶国师,韶嗣法眼益禅师。  
注:①钱镠(852—932),五代时吴越国的建立者。907—932年在位。字具美,杭州临安人。年少时有侠义,率乡兵平定黄巢,归董昌为将,任镇海节度使。昌反,乾宁三年(896)击败董昌,尽有两浙十三州之地。后梁开平元年(907)封为吴越王。在位期间,征发民工,修建钱塘江海塘,又在太湖流域,凡一河一浦,都造堰闸,以时蓄泄,不畏旱涝,并建立水网圩区的维修制度,有利于发展这一地区的农业经济。
石晋志通,凤翔人。因见智者大师净土仪式,不胜欣喜。从此不向西吐痰,不背西坐,专心念佛。后见白鹤孔雀,成行西下,又见莲花在面前开合,就说:“白鹤孔雀是净土的境界,莲华开合发光是投生的地方,净土已经现前了!”于是起身礼佛而终。火化时,有五色祥云,环覆火上,全身都是舍利。
圆净常法师
宋省常,钱塘人,七岁出家。淳化中,住南昭庆,仰慕庐山净风,就刺血书写《华严经·净行品》,回向西方。士大夫参加莲会的,称净行弟子,文正公王旦①为首席。一时达官贵人,共有一百二十人,比丘一千人。翰林苏易简,作净行品序,其中说“我即使布发承足,割肉请法,也在所不辞,何况陋文浅学又有什么可惜呢!”天禧四年正月十二日,法师端坐念佛,一会儿,大声高唱:“佛来了!”安然而化。  
注:①王旦(957—1017),北宋大名莘县(山东)人,字子明。太平兴国进士。真宗咸平四年(1001年)任参知政事,澶州之役时,留守京师。景德三年(1006)拜相。他曾拒绝契丹、西夏求钱粟之请,在相位十余年,为真宗所信赖。晚年以未能谏止讬名天书行封禅事,为世所讥,抱憾而终,卒谥文正。
宋净观,住嘉禾寂光庵,修净土忏法十馀年,对弟子们说:“我过二十七日就要走了!”到预定日期二天前,见红莲花。第二天又见黄莲花满室,有化童子坐在花上,仙带装束。到第三天,入龛①端坐,命大众念佛,一会儿就脱化了。  
注:①龛(kān,刊),塔下室,用以葬僧人遗体。另指供奉佛像的石室或柜子。
宋遵式,台州临海县人。学识卓越,名冠两浙①。专修净土,常行般舟三昧②,九十昼夜不睡眠。两足皮裂,流血不止,梦见观音用手指着他的口,把甘露灌进去,顿觉身心清凉,病就痊愈。著《净土决疑行愿》及《净土忏法》,流行于世。临终之时,炷香礼佛,愿生安养,至晚坐脱,人们看见大星在灵鹫峰陨落。
(补充)中国宋朝遵式法师,号慈云,制订往生净土忏仪,请观音消伏毒害忏仪、金光明忏法等,因而后世称为慈云忏主。  
注:①浙东、浙西。
②又名佛立三昧,意谓修此三昧而得成就的人,能见十方诸佛,立于其前。修的时候,不坐不卧,从早到晚,又由晚到天亮,不是走,就是立,以九十日为一期,专念阿弥陀佛的名号。
圆照本禅师
宋宗本,常州无锡人。起初参拜天衣怀禅师①,念佛有所醒悟。后住净慈。奉诏入,对话很合皇帝心意。平时起居,暗中修净业。雷峰法师,神游净土,看见一莲花特别美丽,一询问,回答说:“等待净慈本禅师啊!”曦公前去供养,说:“定中看见金莲花,是等待本公的,又见无数莲花,有的枯萎,因为念佛人退心了。”他询问本公平时留心禅学,为什么净土已经标名。本公回答说:“虽在禅门,也兼修净土啊!”后临终,安坐而逝,谥圆照禅师。  
注:①三十二祖传曰:义怀,北宋真仁间人,永嘉乐清陈氏子也。长游京师,依景德寺为行童。天圣中试经得度,至姑苏,礼明觉于翠峰。因汲水折担,忽然有悟。其后七坐道场,化行海内。崇宁中綈谥振宗禅师,清雍正十二年封圆湛振宗禅师。
宋可久,居明州,常诵《法华》,愿生净士,时人称为“久法华”。元佑八年,年八十一,坐化三日后复苏,对人说:“我看见净土境界,与经上所言符合,莲花台上,都标明生者姓名,看见一金台,标成都府广教院勋公,一标明州孙十二郎,一标可久,一银台,标明州徐道姑。”说完化去。五年后徐道姑亡,异香满室,十二年孙十二郎亡,天乐迎空,都如所言。  
莲花标名,或者有人怀疑太虚玄。但在坐化复苏之后说出,又都是在数年之前预言,难道还不值得相信吗!  
(补充)临终坐化之际,说出自己往生净土,并预言其他往生者,目的是增强净宗行者的信心,同时也确实证明净土真实不虚,所以此种行为符合佛旨。与在世并无修行,却乱言自己已生净土(数年前有《西方极乐世界游记》即属于邪说),或者自称为菩萨化身,目的完全不同。净宗行者不可轻信,不要被其蒙骗。
师讳①行策,明末宜兴蒋司农第八子。父鹿长先生,梦见憨山大师②进入卧室,忽报杨夫人得一公子,即截流大师。十八岁时,父亡,安葬完毕,即投奔武林箬庵和尚出家。后应虞山普仁院之请,阐扬净土法门。每天六时念佛,佛号万声,虽忙不缺。曾著《莲藏》一集,劝道俗念佛。康熙十九年七月九日辞世。坐化之时,有远乡童子,正在吃午饭,忽然丢下筷子倒在地上,半天才苏醒。问他,他说:“此刻有截流和尚往生,土地命我举幡送他。”又有城南一个姓吴的人,已经死了几天,忽然附在他家的幼童身上说出这件事,说他亲见冥王跪送,这一天冥府停刑。  
注:①古代称已故帝王或世人尊敬的人的名字。  
②名德清,号憨山。一代高僧,复兴曹溪之道场。所著楞严通议,楞伽记,南华注等行于世。
尼僧往生类
隋尼大明,每当入室念佛时,先穿干净衣服,口含沈香①。文帝之后很器重。临终之日,大众闻沉香满室,马上又看见光明如云,隐隐向西消失。  
注:①即沈水香。本草注曰:时珍曰:木之心节,置水则沈,故名沈水,亦曰水沈。半沈者为栈香,不沈者为黄熟香。南越志言:交州人称为蜜香,谓其气如蜜腊也。梵书名阿迦嚧香。名义集三曰:阿伽嚧,或云恶揭噜,此云沈香。
唐尼净真,居长安积善寺,衲衣①乞食,诵《金刚经》十万遍,一心念佛,对弟子们说:“五月内,十次见佛,两次见宝莲花上童子游戏,我已得上品生。”说完,跏趺而化,祥光满庵。  
注:①僧衣常用许多破碎的布补綴而成。
唐尼悟性,居庐山念佛,虔诚发愿往生,忽然听到空中音乐,对左右人说:“我已得中品往生,见志向相同念佛精进的人,都有莲花等待他,你们各自努力!”说完逝世。
宋尼能奉,钱塘人,专修净业。曾经梦佛光照身,听到空中好言开慰,她告诉弟子们说:“我往生的时间到了!”一会儿,听到她念佛的声音很快很大,仔细一看已经合掌面西坐化了,异香满室,音乐往西方消失。
宋尼法藏,居金陵,勤志念佛,不管外务。夜见佛菩萨来,光明照耀,合掌念佛而逝。
莲大师说:佛因姨母出家,叹正法由此而减。假使女人出家的,都如以上五人,正法难道不会越来越昌盛吗!但事实上世风日下难以做到,佛的预言,没有错啊!
(补充)佛说,众生平等,无有高下。一切众生都有佛性,包括蚊虫蚂蚁等微小生命,何况已入三善道的女人呢?所以,一切女子不用自卑。自古以来,女人往生者不计其数。近世女人往生更多。在我们这个时代,女人更有许多优点胜过男人。她们没有男人那么多的名利心,却比男人有更多的慈悲心。所以,看看今天信佛的善男信女,女人们越来越多。这是一件大好事!
王臣往生类
乌苌(ch&nɡ,长)国王①,国务之暇,喜爱佛法。曾经对左右大臣们说:“朕为国王,虽享福乐,但也免不了一死,听说西方阿弥陀佛国,可以永生,朕当发愿求生彼国。”于是六时行道念佛,每当供养佛和僧人,王及夫人,都亲自动手,三十年不废。临终时,容色愉悦,共见化佛来迎,出现许多瑞相。  
注:①古印度国名。又称乌杖那,乌苌,邬荼,乌孙,乌楰也曩等。在今巴基斯坦北部斯瓦特河上游一带地方。在北印度境,周五千馀里,山谷相属,崇重佛法,敬信大乘。佛陀过去世曾在此国修菩萨行。
宋魏世子,父子三人,与一郡主,都修净土法门,只有妻子不修。后郡主夭亡,死七天后复生,对母亲说:“儿见西方七宝池中,我父及兄,三人都有莲花,以后就会往生,只有母亲没有,因此暂时回家报信,愿母及早念佛。”说完,又闭目去世,母亲因此顿发信心,念佛不倦,以后相继坐脱,都有瑞相。
刘遗民参军
晋刘遗民,彭城人,楚元王之后,年少丧父,事奉母亲,非常孝顺。起初为官府参军①,不久辞官隐居。谢安②刘裕③,都推荐他为官,不去。进入庐山,参加慧远大师的莲社,专志念佛,长久不懈。曾在定中,看见佛光照地,都是金色。居十五年,看见阿弥陀佛玉亳光照,垂手慰接。刘礼拜恳切地说:“愿如来抚摸我的头,衣服遮覆我的身体!”佛马上按照他所说安慰他。一天晚上,又梦见如来头顶上有圆光,胸有卍字,指着池中八功德水,要他喝下去,刘饮后感觉味道甘美,醒来后异香从毛孔里发出来,就告大众说:“净土缘到了!”焚香对像祈祷道:“我因为接受释迦如来遗教,知道有阿弥陀佛,以香先供释迦如来,次供阿弥陀佛,及《妙法莲华经》,愿一切有情,都往生净土!”说完,合掌面西而逝。  
注:①官名。汉末曹操以丞相总揽军政,其僚属往往用参丞相军事的名义。此后直至南北朝,凡诸王及将军开府者,都置参军,为重要幕僚。唐制,诸卫及王府官俱有录事参军等,外府州亦分别置司录及录事参军等。宋有司户参军,为地方上的低级官员。元废。  
②谢安(320—385),东晋政治家。字安石,陈郡阳夏(河南太康)人。  
③刘裕(363—422),即宋武帝。南朝的建立者。420—422年在位。字德舆,小字寄奴,祖为彭城(江苏徐州)人。
马子云县尉
唐马子云,举孝廉,作泾邑尉。押租赴京,遇风船翻,被关起来。于是专心念佛五年,被释放。入南陵山寺隐居。一天对人说:“我一生精勤念佛,今净业已成,就要往生了!”第二天沐浴整衣,端坐合掌,异香满户,喜道:“佛来迎我!”说完已化。
宋张迪,钱塘人,官为助教①,从圆净律师受菩萨戒,咨问净业法门,笃志修持,誓生安养。每当念佛时,勇猛高声,以至于喉咙嘶哑喊不出来还不停止。一天对圆净法师说:“定中见白色频伽鸟②,在眼前飞舞。”又过三年,面西端坐,念佛而化。  
注:①学官名。西晋咸宁二年(276)立国子学,始置助教,协助国子博士传授儒家经学。其后除个别朝代外,国学中都设经学助教,称国子助教、太学助教、四门助教、广文助教等。州(郡)县学也有设经学助教者。北魏增置医学助教,隋增算学助教,唐増律学助教,协助博士传授专门知识,至宋代废止。  
②即迦陵频伽,西方极乐世界的一种鸟,华译好声,或和雅。
王龙舒进士
宋王日休,龙舒人,端庄简朴,博览经史,突然舍弃,说:“这些书只能增长业①习,不是最终解脱的办法,我要立志往生西方!”从此精进念佛。年已六十,布衣蔬食,每天千拜,夜半才睡。作《净土文》劝世。临终三天前,向一切亲朋告别。到期读书后,像往常一样礼拜念佛,忽然高声称阿弥陀佛,唱道:“佛来迎我!”屹然②站立,安详脱化。同乡人梦见两个童子,引公西行。于是家家画像,供祭如神。
(补充)王日休,南宋龙舒人,字虚中又称龙舒居士。为国学进士,著六经训传数十万言。一旦弃之,专修西方之业,布衣蔬食,日课千拜。绍兴三十年,请观音加佑,校辑大本阿弥陀经,三年终其功。有五十六分。又著龙舒净土文十卷。乾道九年正月厉声念佛,感佛来迎,立化。
注:①我们的一切善恶思想行为,都叫做业,如好的思想好的行为叫做善业,坏的思想坏的行为却叫做恶业。因为“业力”牵引,使众生六道轮回。在人道,也因人的善恶业力不同,故有贫富贵贱等等不同。佛教教人不要被业力束缚,要主宰自己的命运。怎么主宰呢?那就是一般人说的积德行善。积善因必然得善果,这是永远不变的客观规律。但佛教还不仅仅限于积德行善,它要求你发出永无休止的菩提心,达到究竟解脱的佛的境界。所以,佛教的解脱论,比起其他学说来,更彻底。&&&&&&&&&&&
  ②高耸直立的样子。
宋葛繁,澄江人,少登科第,官至朝散①。凡公署私居,一定要建立一间净室,设置佛像。曾入室礼诵,舍利从空而降。平时普劝道俗念佛,很多人都被他感化。有僧在定中神游净土,看见葛繁已在其中。后无病面向西方端坐而化。  
注:①即朝散大夫。隋代设置的散官,唐至元因袭。
杨无为提刑
宋杨杰,无为州人,号无为子。少年登科,官至尚书主客郎,提点两浙刑狱。尊崇佛法,明悟禅宗。他说众生根有利钝,唯有西方净土,易知易行。曾作《天台十疑论序》、《净土决疑集序》,阐扬修净法门。晚年,绘制丈六弥陀像,随行供养。临终感佛来迎,端坐而化。
文彦博潞公
宋文彦博,崇信三宝,专修净业。居京师时,与净严法师结社念佛,参与上万人。当时士大夫曾有偈赠他说:“知君胆气大如天,愿结西方十万缘,不为一身求活计,大家齐上渡头船。”临终无疾,安然念佛而化。  
(补充)文彦博(1006-1097),北宋大臣,字宽夫,汾州介休(山西)人。仁宗时进士。庆历末因平定王则,由参知政事任宰相。王安石变法,意见相左。高太皇太后临朝,司马光为相,请他平章军国重事。元祐五年(1090)退职,前后任职约五十年。封潞国公。
宋钟离瑾,在浙西作提刑时,遇到慈云忏主,从此就笃信净土。后来在开封作知府,出则为国事鞠躬尽瘁,入则不忘记念佛。一天晚上,忽然催促全家起床,沐浴换衣坐逝。全家人看见瑾乘青莲花,仙乐迎引西去。
钱象祖郡守
宋钱象祖,号止庵,守金陵时,公事外,念佛不停。曾在乡州,建接待庵院十多处,都用净土极乐等取名。自从左相辞归后,更加专心念佛。嘉定四年二月,有小病,取笔写偈,跏趺坐化。后有人梦公生西,称为慈济菩萨。
王敏仲侍郎
宋王古,字敏仲,官至礼部侍郎。慈仁爱物,七世不杀。深契禅宗,又归心净土。著《直指净土决疑集》三卷,普劝念佛。行住坐卧,唯以念佛、作观为事,数珠从不离手。后安坐念佛,沐浴换衣脱化。有僧神游净土,见古与葛繁同在,往生更有证据了。
居士往生类
晋周续之,雁门人。十二通五经①五纬②,号十经童子。公卿们纷纷聘召,都不去。服侍庐山慧远法师,参加了莲社。文帝即位,邀请他对话分辨,谈得非常投机。当时称为通隐先生。后居钟山,专心念佛,愈老愈诚。有一天,向空中说:“佛来迎我!”合掌而逝。  
注:①儒家五部经典,《易》《尚书》《诗》《礼》《春秋》。  
②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
隋宋满,常州人。用豆子统计念佛的数目,积累到三十石。开皇八年九月,供养僧人完毕,坐化。人们看见天花并闻到异香,宋满乘空而去。
唐郑牧卿,全家念佛。开元中得重病,有人劝他吃鱼肉,严拒不许,手执香炉,愿求往生。忽然异香满室,香味浓郁,安详而逝。尚书苏颋(tǐnɡ,挺)①是他的舅舅,梦见宝池莲开,牧卿坐在上面。  
注:①苏颋(670—727),唐文学家。字廷硕,京兆武功(陕西)人。武则天朝进士,袭封许国公。开元间居相位时,与宋璟合作,共理政事。工文,朝廷重要文件多出其手。当时和张说(封燕国公)并称为“燕许大手笔”。
唐元子才,居润州观音寺,通《弥陀经》,念佛,忽得小疾,闻空中香气音乐,似有人说:“粗乐已过,细乐续来,君当行了!”念佛而化,异香数日不散。
宋孙良,钱塘人,隐居阅大藏,尤得华严要旨。依止太智律师,受菩萨戒。每天诵佛万声,二十年不停。一天,忽命家人请僧念佛,以助往生。僧集,念佛才半晌,望空合掌,说:“佛及菩萨,已经降临!”退坐而化。
宋王阗(ti&n,田),四明人,号无功叟。凡禅林宗旨,天台教门,无不知晓。著《净土自信录》。晚年专心念佛,西向坐化,异香芬郁。焚龛时,获舍利如菽①者,一百零八粒。  
注:①菽,读音“书”,大豆。
宋孙忠,四明人,早慕西方,筑庵念佛。后因病,请僧百人念佛,忽仰空合掌,手结双印,怡然而化。全城闻天乐异香,渐渐向西隐没。两个儿子也专心念佛,相继坐化。
宋沈铨(qu&n,全),家住钱塘,与妻子施氏,专修净土。平时所做一切善事,都回向西方净土。后与妻先后命终,感化佛来迎、天乐鸣空。
宋唐世良,会稽人。持戒念佛,诵《弥陀经》十万遍。一日忽说:“佛来迎我!”说完作礼,即便命终。有人在道味山,梦见西有异光,幡花天乐等等,唐世良已归净土。
宋陆俊,钱塘人。年少时在官府,后来离开,专修净业。每当对佛忏悔,眼泪双流。临终请圆净律师开示净宗,诵《观经》到上品,圆净说:“可以走了!”陆俊说:“众圣未齐,暂时等待一下。”一会儿,忽然从竹床起来,面西端坐而逝。
元吴子章,苏州人,世代行医,与兄子才,同拜云屋和尚为师。精勤念佛,全家奉法。至正间,无病合掌称佛名,安然脱化。
明莲华太公,越人,一生憨厚朴直,昼夜念佛不绝。命终后,棺材上忽生莲花一枝,亲里惊叹,因此知道他必定往生净土。
明华某,江干人,纯朴无伪,只知求生西方。中年,把家业托付给儿子,自己独住一室,不管世事,从早到晚专心念佛。临终时,自知时至,更衣整冠,别众而逝。
吴毛,青阳吴六房仆人,持戒修善,念佛不断。有一次,遇左氏兵渡江而来,吴家人出外避难,只留下吴毛守屋,被贼七枪打死。他的弟弟来看他,吴又苏醒过来说:“我前世有业障,应当受七次猪身,因为斋戒念佛的力量,就以七枪散怨,从此就直往西方了!”后来他的主人恍惚看见他前后幢幡,并鞠躬对他说:“我是吴毛,有缘要到天界去,路过这里。”说完就不见了。于是主人就画下他的像,向他礼拜。
周益生,昆山世族,住后市桥。行医,不与穷人计利,病人喊他,就去。每天念佛不断,一意求生西方。康熙乙巳间,年已将近七十,忽然要辞世,对家人说:“取笔砚来,我要写偈往生!”写完,就怡然念佛而化。
昆山沈承先,住宣化坊,作木匠,年七十余,持斋念佛,专修净土,手里斧子不停,而佛声也不绝口。康熙十年三月,预知时至。三日前,遍别亲族道友,说我将往生西方,此后不再相见。告诉儿子媳妇说:“明日十五,我将往生了!”第二天早晨沐浴更衣,向西端坐,取一净几置前,凭而念佛,焚香趺坐而逝。
王孟邻,出身于昆山读书人家,一生教书,诚实无伪。生下一个儿子,号湘臣,非常孝顺。孟邻每天以念佛作为第一件大事。康熙四十一年,已经七十多岁,初冬有小病。我在十一月初旬访问他,孟邻说:“十七日是世俗所说的弥陀圣诞,我在这一天要走了!”我说:“到期我当来送先生!”至十七日清晨,前往探候,虽卧病,神色怡然。我说:“先生当发菩提心,经上说,修行不发菩提心,譬如耕田不下种。”因以四弘誓愿,与他细论,孟邻首肯。我说:“我暂别,一会再来。”就偷偷嘱咐他的儿子湘臣说:“尊父若离开人世,切莫呼唤啼哭!”等到饭后再去,孟邻已念佛脱化了。  
孟邻家族中,有位贞生,是我的内戚①。他的父亲彦敷,为昆庠②善友,崇奉三宝。贞生是一个美少年,擅长书法,可惜世俗习气太多,不很信佛。一日得病,看见一个长大黑鬼,说是前世怨仇。贞生很恐怖,就勇猛念佛,求生西方。念佛稍一松懈,鬼形就会出现。临终时,气竭力尽,声音渐低,隐隐向西而去。据理判断,虽无异香天乐,必定生于安养。  
注:①与妻子有亲缘关系。&&&&&&&
  ②庠(xi&nɡ,详),学校。
昆山苏岐山,名起凤。幼年立志修学佛法,参访一切善知识,有所悟证。一生戒杀,虫蚁不伤。晚年勤修净土,行住坐卧,从不间断。康熙己卯,年已八十,时值严寒,拥被而坐。十一月廿六日午间,对他的孙子甸方说:“净土之缘来了!三日前,即见佛来,我没有明说,今夜子时,我当往生!”晚上一更时分披衣而起,焚香燃烛,端坐向西,命家中人各各念佛,以助往生,将到三更时,声音渐低,寂然而化。
吴敬山与苏岐山,住在一村,是莲社朋友。年过七十,发愿出外参学。善友苏甸方,劝慰他年纪已老,应专修西方,才能一生成就。吴听信了他的话,昼夜念佛不断。不到一年,吴的亲戚对甸方说:“今早敬山见护法神出现,接引往生,临行时安然坐脱,特嘱我来致谢。”
王君荣,自幼持戒参学,见识卓越。后修净土,每天念佛号万声,寒暑从不间断。康熙五十六年八月初二日,预知时至,请净名庵乾行长老到,想要他开示,兼作证明。刚到中午时,乾师说:“归期为何不定到后日?”王说:“我已决定今日了!”索笔作偈后,命自己的女儿备好龛,就合掌念佛而逝。女儿抱父入龛,没有那么大的力气,默默祈祷,忽然轻轻举起。世寿八十一。
童子往生类
隋汶州二沙弥,志同道合,一起念佛。年纪大的忽然死亡,到净土见佛,说:“有位小沙弥一同修净业,可以往生吗?”佛说:“因为他曾劝你念佛,你才发心,你今天回去,再修净业,三年之后,同来净土。”至期二人都见佛来,大地震动,天花飘舞,二僧同化。
唐惟岸法师,修净土忏法,精勤不倦。见观音、势至二菩萨,显现在空中,很高兴,想要找画师画下来。忽然有二人来,自言能画,画毕不见。岸就向弟子们说:“我今往生,谁愿同行?”有一童子愿往。岸叫他回去辞别父母,父母以为是戏言,不相信。一会,童子沐浴更衣,先行坐化。岸就索笔作赞,写赞完毕,也安然坐逝。
宋师赞,雍州人,为僧童,年十四,念佛不绝。忽遇疾暴亡,不久复苏,对师父及父母说:“阿弥陀佛在此,我当随行。”邻人见空中宝台,五色异光,向西隐没。
元何昙迹,年十八,持菩萨戒,整天念佛。一天,打四鼓的时候就起床,有人说太早,他回答:“我看见空中阿弥陀佛金相和旌旗莲花,是来接我往生了!”就坐脱。
吴某,浙人,祖父都是读书人。顺治元年,大兵围城,父母失散,吴被掠走,送张将官部下服役。当时吴才十三岁。吴自叹:“我本在读书人家,今天如此下贱,必是宿业。”就在佛前发誓,持斋念佛,每天念诵《金刚经》一遍,回向生西。到十六岁,主管上司发粮命他充当苦力。吴就用粮银,买香供佛,跪诵阿弥陀圣号。至丁酉年十月廿二,忽告上司,要往西方。上司不信,骂是妖言。第二天,又到提督前请假,提督发怒,批送主管上司捆打十五板,毫无怨言。又向各营告别,自限十一月初一日归西。初一日五更,沐浴焚香拜佛完毕,仍旧到上司船上叩辞。上司大怒,派兵随至焚身之所,见他向西三拜,端坐说偈完毕,口中吐出三昧火,焚化自身,全营官长,都遥望礼拜,上司从此号召部下斋戒念佛。
有词赞道:身披铁甲,足步金莲;愿诸将士,自打一鞭。
妇女往生类
隋文帝后,独孤氏,虽处王宫,很厌恶女身,常念阿弥陀佛,求生净土。八月甲子,辞世之日,异香满室,一切音乐,自然震响。文帝问闍提斯那:“是什么瑞相?”回答说:“皇后专修净业,得生佛国,故有此瑞。”
唐温静文妻,并州人,久病在床,丈夫劝她念佛,就诚心念诵一年。一天,忽见净土圣境,告诉她的丈夫说:“我已见佛,后月当去。”并嘱父母也要往生西方。吉祥安然逝世。
宋胡门李氏,上虞人,丈夫死后,日夜高声念佛,并诵《弥陀经》,十余年不变。一天,见一僧用红盖盖在她头顶,说:“你十五日子时往生。”她问师父是什么人,师父说是你所念者。李就告别一切亲戚,端坐而逝。大众看见奇异的光明,照耀夺目。七日焚化,六根①不坏,舍利不可计数。第二天,焚化的地方生一朵花,形状如白罂粟②。  
注:①眼、耳、鼻、舌、身、意。眼是视根,耳是听根,鼻是嗅根,舌是味根,身是触根,意是念虑之根。根者能生之义,如草木有根,能生枝干,识依根而生,有六根则能生六识,亦复如是。其中何根生何识,各有其界限,不相混,例如眼根只能生眼识,并不能生耳鼻等识,余可类推。  
②罂粟(yīnɡs&,英素)二年生草本植物,全株有白粉,叶长圆形,边缘有缺刻,花红色、粉色或白色,果实球形。果实未成熟时划破表皮,流出汁液,用来制取阿片。果壳可入药,花供观赏。
宋郑氏,钱塘人,每天诵《观音经》,念佛不断。后在病中要沐浴,洗浴完毕,向西而坐,问家人听到磬声没有,说佛与菩萨就要来了。一会儿,高兴地说:“佛菩萨都来了!”合掌而化。
宋代荆王的夫人,王氏,专修净业,早晚精勤。侍奉她的人,无不仿效。只有一妾懈慢,夫人批评她,就悔悟精进,忽然无病而逝。后来报梦给其他的妾说:“蒙夫人教诲,已生安养。”夫人不相信。没有多久,梦见自己与此妾同游西方宝池,见一花天衣飘扬,题写杨杰,一花朝服而坐,题写马圩,又见金台光明晃耀,妾指它说:“这是夫人往生的地方。”醒来后,更加精进。到八十一岁庆祝生日的早晨,左右的人正要献寿仪,而夫人手持香烛,在观音大士像前立化了。
宋宜人①陆氏是朝请②王玙(y&,舆)的妻子。常诵法华,专心净土,每一次礼忏,必念佛万声。如此三十年。一日,忽闻天鼓自鸣,人们正惊异时,陆氏已面西端坐,双手结印而逝。  
注:①古代妇人因丈夫或子孙而得的一种封号。始于宋代政和年间,有国夫人、郡夫人、淑人、硕人、令人、恭人、宜人、安人、孺人等名目,随其夫或子孙的官品而别。明清以五品官妻、母封宜人。  
②官名,全名“奉朝请”。古代诸侯春季朝见天子叫朝,秋季叫请。汉代对退职大臣、将军、皇室、外戚,多给以奉朝请名义,使得参加朝会。晋代以奉车、驸马、骑三都尉奉朝请。南朝为安置闲散官员,奉朝请一度増至六百余人。隋初罢朝请,另设朝请大夫、朝请郎,为文散官。
宋钱塘龚氏,昼夜念佛,诵《弥陀经》。后得病,论亨律师给她开示,还没有说完,端坐而化。老妾于氏,也念佛不断。一个晚上,梦见龚氏告诉他说:“我已生净土,你七日后当生。”至期果无疾而逝。
宋项氏,名妙智,寡居。有两个女儿,都让她们出家为尼。精勤念佛,临终时异香满室,西向结印,微笑而脱。
宋汾阳裴氏女,专志念佛,寒暑从不间断。临终日,取火焚香,说佛以莲台迎我,我当往生。接着天花飞坠,安坐而终。
宋沈氏,自幼茹斋念佛,嫁给章氏,经常救济别人饥寒。后因小病,念佛更加精勤,忽见菩萨诸天圣众,都出现在她目前,当天吉祥善逝。
宋四明孙氏,寡居念佛,三十年不懈怠。后得小病,梦见同八位僧人礼忏。醒来后,沐浴更衣,请僧礼忏,在大众前,端坐诵经,至一心不乱,左手结印而逝。远近都听到空中乐音。
宋楼氏慧静,嫁给寺簿①周元卿。曾经研读传灯②录,阐发自己的心得。以净土为指归,念佛不断。晚年有病,忽见紫色莲花,无数化佛,奇异香味充满屋庭。他对家人说,快助我念佛,一会儿坐逝。
注:①官名。&&&&&&&&&&
②传法于他人,如灯灯相传,心心相印。
宋秦氏净坚,厌恶女身,与丈夫分居,精持斋戒。每天阅读华严、法华、光明、般若等经,从无一日虚度。早晚修弥陀忏,礼佛千拜。时间一久,忽有一天,光明入室,面西安坐而终。
宋梁氏女,住在汾阳,双目失明,遇沙门劝她念佛。过了三年后,双目开明。后忽见佛菩萨举旗来迎,当天坐脱。
兴化蒋氏,四十岁时,丈夫死亡,安葬完毕,向儿子哭泣说:“无常到来,谁也不能替代。譬如我今天也像你父亲一样死了,你也无可奈何。从今以后,我发心持斋念佛,不管闲事了。”儿子依从母亲的想法,在家宅旁边盖了一间茅舍,母亲住在里面,足不出户,一心念佛,寒暑从无间断。经历五载,到顺治庚子年五月二十日,忽向儿子说:“可买木作龛,我在二十三日午时要去西方了!”就往邻家辞别,到期念佛而逝,自放三昧火,以焚其龛。
毗陵贺氏是善士潘向高的妻室。向高雅好佛,贺与夫同修净业,日诵《金刚经》,早晚则礼拜念佛,回向西方。康熙庚申七月,有病,预期二十九日午刻辞世,到期,子女汇合,又请来好友,齐声念佛,合掌而逝。
太仓陆氏是大西关外张季思的妻子,十七岁就长斋念佛,并且诵《金刚经》、《大悲咒》回向西方。见被杀生物,即发愿救度。康熙四十二年九月,看见空中轿船往西去,抬轿驶船的都是僧人。不到三日,安然念佛而逝,时为九月廿六。
恶人往生类
唐张善和,杀牛为业,临终见群牛讲人话讨命,于是非常恐怖,喊妻子说:“赶快请僧人为我忏悔。”僧到,开示他说:“观经中说,临终恶相出现,至心念佛,就能往生。”和说:“地狱就要到了,没有时间取香炉了!”就以右手举火,左手拈香,面西专切念佛,未满十声,说:“佛来迎我!”即化去。
宋莹珂(y&nɡ kē,迎科)虽然出家,不忌酒肉,心想:“我为僧人,如此下去,将来堕落怎么办?”要同修取来《往生传》阅读,每读一传,都深受感动。于是发大菩提心,向西而坐,绝食念佛。过了三日,梦见佛说:“你的寿命还有十年,要自勉。”珂对佛说:“阎浮浊恶,容易失去正念,只愿早生安养,奉事众圣。”佛说:“如此,则三天后来接你。”至期,请大众诵《弥陀经》,说:“佛及大众都到了!”寂然而化。
宋仲明,居山阴报恩寺,平常没有戒行。得病后,对同修道宁说:“我今心识散乱,什么药可以治疗?”道宁教他随息念佛。仲明按照他所教去做,至心念佛,到第七日,力已困惫。道宁又教他观想目前佛像,一段时间之后,忽见二位菩萨,接着见佛,瞑目而逝。
恶人往生,念佛之心必须百倍勇猛,才能十念成功。不然,稍一松懈,就堕落三涂了。
恶趣往生类
《菩萨处胎经》说:有一龙子,谓金翅鸟曰:“我自受龙身,未曾杀生,触挠水性,寿终之後,当生阿弥陀佛国。”
唐贞元中,河东裴(p&i,培)氏,养了一只鹦鹉,常念佛,过午不食,临终十念后气绝,火化得舍利十多粒,光彩耀目。僧人慧观,建塔纪念。成都尹韦臯(ɡāo,高)记。
宋黄岩正等寺的观公,养一只八哥①,能说话,常念佛不停。一日立化龛上,主人挖土穴埋葬,没有多久,舌头生出一朵紫色莲花。
潭州有人,养一只八哥,常念佛。死后,用棺材埋葬,忽生莲花一朵。寻找莲根,出自口中。
莲大师曰:鹦鹉、八哥,人们教它念佛,是很平常的事。但今天为什么不见它们往生?哎!譬如世俗之人,都听说了念佛之教,但有人念佛充满信心,有人念佛掉以轻心。因此,念佛人多,往生人少。鹦鹉、八哥也是这样啊!
注:①鸟名,又叫鸲鹆(q&
y&,渠育),全身黑色,头及背部微呈绿色光泽,能模仿人说话。
胜莲罗居士传(附)
胜莲居士就是娄东罗子允枚。原来号无偏居士,为何又称胜莲呢?康熙四十年秋,允枚得病危急,将要作偈辞世,忽听到空中说话:“胜莲居士,你还有寿命十二年,不要写辞世偈语。”自此痊愈。亲戚都感到奇异,因此大家就称他为胜莲居士。居士处胎时,父亲梦见有一位僧人来寄居,天明后就生下居士。居士善根深厚。四五岁时,还能记忆前世父母容貌、家居。有一天,绕柱而走,头晕倒地,母亲打他,哭醒,再也不能记忆前世的事。从这里就可以知道,史书上记载羊叔子①、董青莲②、苏东坡③前后世的事,确实存在,并非妄语。居士到读书年龄后,不爱游戏,无少年儿童习气。不久,学问一天比一天长进,大家都认为他是科第中人,一定会光宗耀祖。因为他多病,父母怜爱,不让他去应试。居士善体亲心,虽研读诗书,却不求名望,自己手编一冊娱乐。所著有《黄叶草》,把心性宗旨,用李④杜⑤文章来表现。因为他年少时,留心导引之术,后又参拜檗岩老人,所以参禅悟道比别人高出一筹。中年后,居士就挑起家庭重担,不以家务累亲,尽劳尽养,任劳任怨,终身不倦,没有人说他不贤顺。五十二年秋天,居士又得病,屈指一数,十二年寿命已满,人们很担忧,居士却一点也不介意。因为本地修净业的人很少,居士倡导建立莲社三四处,从此念佛人越来越多。一天,梦见有人告诉他:“你劝人修净业,功德无量,寿命又延长了,现在还不要来。”病又顿愈。因此,人们更加感到惊异。居士性慈乐善,凡放生、育婴、赈饥等等善事,无不领头组织,实心实意。康熙已丑,当地一带到处有饿死的人,当局了解居士有德有才,聘请他共襄善举。于是大中丞于公,赠匾褒奖,居士坚辞不受,但于公强迫他接受。乙未冬天,同乡二人向居士贷款百金,留下抵押物。他们想要往崇川收花,船到天妃宫,钱已丢失,同船七人都返回,将要送到官庭问罪。居士很同情地说:“送官后必定严刑拷打,这些酷刑,用于盗贼还可以,如果不是盗贼怎么行呢?况且七人中还有嘉兴两个外地人,如此严寒关禁,谁为他们送饭食?必定因此丧命。”于是就答应贷款人不还了事。居士一生存心做事,都是这样。今年端阳,居士见我前往会晤,大喜说:“我想要写《西归直指》,劝修净业,没有您先生的手笔就难以成功,快为我写成,早日刻板成书。”我答应了这件事。于是就摘编净土经书,并且附以个人意见,编作四卷,至六月四日告竣。十五日后,带书到娄东,而居士已于书成刻版时,端然坐脱了。居士西归前,于六月初二日,遍别亲友,预定初六午刻辞世,处理后事很详细。又嘱咐儿子,一定要印行《西归直指》一书。到期,沐浴端坐,说偈而逝。但当生死告别时,眷属号泣,呼唤不停,居士忽然开目说:“为何又拖累我迟七日往生呢?”十四日黎明,居士说:“今天我一定要走了!”这一天有乾行长老及道友数人,各称佛号,助他西归。到辰刻时分,忽然耸身说:“佛菩萨来了!”就合掌向西,念佛而脱。奇迹啊!世上万事都可以作假,唯独生死不能作假。居士临行之际,如此安祥,哪能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呢?居士有一个儿子,叫做兆阯,原配媳妇沈氏,继配媳妇朱氏,都贤惠孝顺。三个孙子,小荷已露尖尖角。  
附辞世偈:七十一年,拖着皮袋,今日撇下,何等自在!  
注:①羊叔子,即羊祜(h&,户),晋南城人。魏末任相国从事中郎,与旬朂(xu,绪)共掌枢密。晋王朝建立,封钜平候,都督荆州诸军事,长达十年。在任开屯田,储军备,筹划灭吴;平日轻裘缓带,身不披甲,与吴将陆抗互通使节,安抚远近。后举杜预自代。死后,南州人为之罢市巷哭。部下在峴(xi&n,献)山羊祜平生游息之处建碑立庙。杜预命名为“堕泪碑”。
《晋书》三四“羊祜传”记载:“祜年五岁时,令乳母取所弄金镮。乳母曰:‘汝先无此物。’祜即诣邻人李氏东垣桑树中探得之。主人惊曰:‘此吾亡儿所失物也!云何持去?’乳母具言之。李氏悲惋。时人异之,谓李氏子,则祜之前身也。”意思是:羊祜五岁的时候,要乳母去拿自己过去玩过的金镮。乳母说:“你以前并没有这个东西呀!”羊祜就自己走到邻居李氏东墙边的桑树中找到。李氏知道后,惊奇地说:“这是我死去儿子丢失的东西,他怎么找到了?”乳母就把详情告诉她。李氏顿时悲痛惋惜。当时的人听到这件事后,感到惊异,都说李氏子就是羊祜的前身。  
②董青莲(1624—1651),即董小宛,名白。明末秦淮名妓。后归如臯名士冒襄为侍姬,居艳月楼。清兵南下时,辗转于离乱间九年,病死。襄作《影梅庵忆语》以记其生平。 
③苏东坡(),即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苏洵子。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嘉祐进士。神宗时曾任礼祠部员外郎,知密州、徐州、湖州。因反对五安石新法,以作诗“谤讪朝廷”罪贬谪黄州。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颖州,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儋(dān,单)州。最后北还,病死常州,追谥文忠。与父洵弟辙,合称“三苏”。在政治上属于旧党,但也有改革弊政的要求。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诗篇能反映民间疾苦,指责统治者的奢侈骄纵。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擅长行书、楷书,取法李邕(yōnɡ,庸)、徐浩、颜真卿、杨凝式,而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音福)、蔡襄并称“宋四家”。能画竹,学文同,也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认为“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高度评价“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艺术造诣。诗文有《东坡七集》等。存世书迹有《答谢民师论文帖》、《祭黄几道文》、《前赤壁赋》、《黄州寒食诗帖》等。画迹有《枯木怪石图》、《竹石图》等。  
苏轼母亲程氏怀孕时,梦僧至门,就生苏轼。苏轼七、八岁时,常梦身为僧。苏轼在韶关礼六祖肉身时说:“我本修行人,三世积精炼;中间一念失,受此百年谴。”自认为前身是出家人。临终时,门人钱世雄说:“先生平生践履,至此宜更著力。”苏轼说:“著力即差。”说明苏轼一生参禅悟道,虽然境界已经很高,但临终时仍然没有解脱。传说至明朝,袁中郎(袁宏道)即苏轼后身,因为归心净土法门,即得往生。  
④李白(701—762)。唐大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泰安),隋末其先人流寓碎叶(唐时属安西都护府,在今苏联吉尔吉斯北部托克马克附近),他即于此出生。幼时随父迁居绵州吕隆(今四川江油)青莲乡。少年即显露才华,吟诗作赋,博学广览,并好行侠。从二十五岁起离川,长期在各地漫游,对社会生活多所体验。其间曾因吴筠等推荐,于天宝初供奉翰林。但在政治上不受重视,又受权贵谗毁,仅一年余即离开长安,政治抱负未能实现,使他对当时统治集团的腐朽,获得较深认识。天宝三载(公元744年),在洛阳与杜甫结交。安史乱中,怀着平乱的志愿,曾为永王李璘(l&n,林)幕僚,因璘败牵累,流放夜郎。中途遇赦东还。晚年飘泊困苦,卒于当涂。其诗表现出蔑视封建权贵的傲岸精神,对当时政治的腐败作了尖锐的批判,对人民的疾苦表示同情;对安史叛乱势力予以斥责,讴歌维护国家统一的正义战争;又善于描绘壮丽的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的色彩,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等诗,皆为人传诵。有《李太白集》。  
⑤杜甫(712—770)唐大诗人。字子美,诗中尝自称少陵野老。其先代由原籍襄阳(今属湖北)迁居巩县(今属河南)。杜审言之孙。自幼好学,知识渊博,对于政治很有抱负。开元后期,举进士不第,漫游各地。天宝三载(公元744年)在洛阳与李白相识。安史乱前,寓居长安(今属陕西)将近十年,未能有所施展,生活贫困,逐渐接近人民,对当时的黑暗政治有较深的认识。及安禄山军陷长安,乃逃至凤翔谒见肃宗,官左拾遗。长安收复后,随肃宗还京,寻出为华州司功参军。不久弃宫居秦州、同谷。又移家成都,筑草堂于浣花溪上,世称浣花草道。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参谋,武表为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晚年携家出蜀,病死湘江途中。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统治者的罪恶作了较深的批判,对穷苦人民寄以深切同情。善于选择具有普遍意义的社会题材,反映出当时政治的腐败,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人民的愿望。他的许多优秀作品,显示出唐代由开元盛世转向分裂衰微的历史过程,因被称为“诗史”。在艺术上,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练,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继承和发展《诗经》以来的优良文学传统,成为我国古代诗歌的现实主义高峰,起着继往开来的重要作用。《兵车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春望》、《羌村》、《北征》、《三吏》、《三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兴》等诗,为人传诵。有《杜工部集》。
西方有十种胜:  
一、莲花化生,较之生长胞胎者,秽净有天渊之别,苦乐有天渊之别;  
二、相好端严,较之肉躯丑陋者,秽净有天渊之别,苦乐有天渊之别;  
三、黄金为地,较之尘沙垢秽者,秽净有天渊之别,苦乐有天渊之别;  
四、衣食自然,较之饥寒冻馁者,秽净有天渊之别,苦乐有天渊之别,难易有天渊之别;
五、宫殿随意,较之创作艰难者,秽净有天渊之别,难易有天渊之别;  
六、飞行自在,较之革囊多病者,苦乐有天渊之别;  
七、善友爱敬,较之怨家会聚者,苦乐有天渊之别;  
八、寿命无量,较之乍生乍死者,苦乐有天渊之别;  
九、永不退转,较之业缘障道者,苦乐有天渊之别,难易有天渊之别;  
十、受记成佛,较之频入三途者,苦乐有天渊之别,难易有天渊之别;  
莲池大师普劝念佛:
若人富贵,受用现成,正好念佛;
若人贫穷,家累甚小,正好念佛;
若人有子,宗祠得祀,正好念佛;
若人无子,孤身自由,正好念佛;
若人子孝,安受供养,正好念佛;
若人子逆,免受恩爱,正好念佛;
若人无病,趁今康健,正好念佛;
若人有病,切近无常,正好念佛;
若人孤寡,孑然无碍,正好念佛;
若人遇难,遭逢如此,正好念佛;
若人年老,光景无多,正好念佛;
若人年少,精神清利,正好念佛;
若人处闲,心无事扰,正好念佛;
若人处忙,忙里偷闲,正好念佛;
若人出家,逍遥物外,正好念佛;
若人在家,知是火宅,正好念佛;
若人聪明,通晓经义,正好念佛;
若人愚鲁,别无所能,正好念佛;
若人学禅,悟得唯心,正好念佛;
若人修仙,求无量寿,正好念佛。
念佛九种胜:
一、字少易念,不若经咒之难持;
二、随地可念,不必定在佛前;
三、随时可念,不论早晚闲忙;
四、随人可念,不分贵贱智愚;
五、增长福德;
六、消灭重罪,经云:“至心念佛一声,能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
七、天神恭敬;
八、恶鬼远离;
&&九、临终往生,必定蒙佛授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归期 折火一夏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