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课26开国大典ppt站起来指什么?

《开国大典》评课
来源:不详作者:佚名分享到:分享到:
【课堂实录】
一、顺学而导,巧示课题  师:老师在黑板上写个特殊的日子。
  板书:
1949年10月1日。
  指名读──全班齐读。  师:特殊在哪呢?  生:它是新中国成立的日子。  师:老师在黑板上再写个特殊的地点。
  板书:
  生:这是我们的首都。
  (师评:说得对。北京是首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心脏啊!)  师:最后老师要写的是“开国大典”。请大家注意“典”字。  指名生读课题。  师:同学们,试着来说一句话,这句话中要有这3个内容。
  师指板书:
1949年10月1日 北京 开国大典
  生: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在北京举行。
  (指名2人。)  师:再说一句话,在刚才的基础上,在“开国大典”前加上一个词。  生1:1949年10月1日,盛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在北京举行。
  (师点拨:大典就包括盛大的意思。)  生2:1949年10月1日,隆重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在北京举行。  生3:1949年10月1日,庄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在北京举行。  师:带着一份隆重,一份庄严,再读课题,谁来?  指名──齐读(读得很有气势。) 
二、感知整体,梳理学路  师:开国大典场面大,参加的人员多,要写好不容易。现在请同学们翻到26课,快速默读。
  思考:开国大典写了几个激动人心的场面?  生默读课文,指名交流,师梳理板书。  师板书:
             典礼             阅兵式             群众游行
三、读中感受,提升能力  师:轻声读读3个场面之前的内容,大典之前哪些内容必须要写?  生自由读课文,指名交流。  生1:地点和出席的人员应该要写。  生2:还有会场的布置。  师:通过读,了解了有哪些人参加了开国大典 参加开国大典的有领导,有……  (师生合作读。)  师:谁能读出人们参加开国大典时的心情。  指名生读。(师指导朗读:要读好关键词“直奔”“赶”等。)  男女生合作读。男生读描写工人的,女生读描写农民的句子。──男女生交换。  师:是啊!人们的心情是那样激动,久久不能平静啊!读好它。  齐读:到了正午,人们……  师:现在让我们去了解会场。  师生合作读的同时,师简笔画会场的示意图。
  (边合作,边指导学生读好关键词“高高耸立”等……)  师:看着图片,读读课文,把会场的布置记在脑海中。
  (生自读。)  师指名1人到黑板前看着示意图介绍开国大典会场的布置。  师:人们有的焦急期盼,有的激动万分,下午3时,典礼终于开始了。典礼是从第几节到第几节。  生:5~10节。  师:高声朗读这部分内容,肯定会有一节映入你的眼帘,抓住这一小节,加上自己的感受再读一读,老师叫停才停。  生自由读这部分内容。  指名交流。  生1:交流第6小节。  师:你为什么选这一节?  生1:因为毛泽主席宣布新中国成立的那一刻是最令人激动的!  师评:“宣布成立”是让你最有感受的。谁再来读这一节!  指名读2~3人。  师:接着毛泽东宣布──……成立了!
  (指导朗读:声音应该是高亢,洪亮的。)  师:让我们亲眼来见证这激动人心的一刻!
  (媒体播放:开国大典的录像2遍。)  男女生读。  师: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在场的30万人和全中国人民的心欢呼起来!谁来读第7节(指名1生读)  师生合作读第7节,同时画中国版图,帮助学生了解“长城内外,大江南北,白山黑水之间”等词。  女生读第1句,男生读第2句 师读毛主席的宣告,男女生背第7节。  师:激动吗?有话要说吗?  生(情绪激昂):毛主席万岁!  师:一起来!(生齐说)  观看“阅兵式”和“群众游行”录像。  师:这两部分的内容放到下节课去学。 
四、巧设语境,升华  师:如果你是一位新闻记者来报导开国大典的过程,写一篇200字左右的新闻稿,哪些内容不能不写?  生1:时间地点。  生2:参加人员的心情,都是非常激动的。  生3:会场的布置。  师点拨:要抓住重点,简洁些。  师:时间关系,我们在课堂上来不及写,就来交流交流你的新闻稿题目吧!
  (生略做思考后交流。)  生1:新中国成立了!  生2: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  生3:啊,中国!  生4:第一面五星红旗升起来了!  生5:激动人心的一天!  师:此时,老师也是心潮澎湃,我也用一个题目来表达:开天辟地的一天啊!
  听完卢雷老师激情四溢的《开国大典》,我禁不住啧啧赞叹:这才是一堂真正的课,一堂让人回味无穷的课。卢雷老师抑扬顿挫的语言,恰当得体的肢体动作,扎实的语文基本功,自然而极富感染力的教态,深深印在我的脑海中。整堂课中他始终洋溢着激情,传递给学生浓浓的爱国情感,使他们自然而然地沉浸到课文描绘的场景中。特别是通过齐声朗读文中充满激情的句子,使爱国主义情感得到了更深层次的激发,在教会了学生语文知识的同时,更激发了学生浓厚的爱国主义热情,将两纲中的民族精神自然而然地渗透于教学过程中,使整节课师生心潮澎湃,学习热情高涨。纵观整堂课,亮点无数,只能撷取其中一、二作简单点评。一、教学目标集中明确,三个纬度相互渗透,自然交融,重视情感渲染  卢老师既尊重学生的已知,又想方设法引领学生作深层次的体验,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这一切都依托于文本语言文字中,动态达到教学目标。二、遵循语文学科特点和规律  1、加强朗读训练,丰富学生体验:    卢老师在设计教学环节时,加强朗读训练,以读为本,丰富学生体验,充分体现了语文教学的特点。无论是轻声读,高声读,还是男女声读,引读,卢老师都有目的的为帮助学生体验文本而读,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加以体会。并且卢老师以自己充满感染力的引读,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完全把学生的感情引入高潮,使工具性与人文性得到了和谐的统一。    如:“工人农民赶来,直奔会场”的“直奔”,文字很平实,但感情很浓烈,卢雷老师抓住关键,有意识地指导点评,层层递进,让学生体会普通平凡的语言所表达的内涵,表达的人的情感,读出感受,读出内涵,读出激情。又如毛泽东主席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卢老师调动一切手段,重现当时真实场景,激发学生内在情感,读出骄傲自豪感情。   2、合理运用教学手段,解决重难点:    整堂课,教学过程围绕语言文字有序展开,多媒体制作简单,但是课堂的时效性较强。如“会场的布置”是一段比较枯燥的文字,而且学生很难记住,但卢老师运用传统的板书,画场景图,使学生很快记住了怎样的丁字街,怎样的五座白石桥,北边是什么,南边是什么,旗杆在哪里,尤其运用简单有力的动作,帮助学生记住八面旗帜怎么迎风招展,让学生看起来一目了然。他把这段说明文字教活了,字印在学生脑子里了,读起来顺序清楚,说起来条理清晰。又如在讲着声音传遍了大江南北,传到了黑河……这时,卢老师画了一幅中国的地图的简笔画,当学生念到某个地方,他就在地图上画个标记,既让学生体会到排比句的渲染力,又使学生熟读成诵,积累了语言材料,激发了学生的思想感情。还如当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卢老师运用简单而有效的声响媒体,引导学生反复读,反复体会,以读生情。  短短的四十分钟课,令我对卢老师精湛的教学艺术佩服不已,同时也带给我许多启示。我想,要当一名优秀的语文,首先要上好每一堂课,而要上好每一堂课,就要不断学习,刻苦钻研,挖掘文本中的语言因素,引领学生走进文本。同时,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还少不了扎实的基本功和良好的师德。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成为一个好老师。
全集本资源课文:《开国大典》上一课:下一课:
你可能会喜欢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小语吧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任何方式使用均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小语吧",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小语吧"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转载稿的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速与小语吧联系,邮箱:
开国大典最新更新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提问回答都赚钱
> 问题详情
毛泽东在开国大典中说:“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对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是①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
悬赏:0&&答案豆&&&&提问人:匿名网友&&&&提问收益:0.00答案豆&&&&&&
毛泽东在开国大典中说:“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对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是①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②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③中国人民从此成为国家的主人[&&&& ]A.①②③B.①③C.②③D.①②
发布时间:&&截止时间:
网友回答&(共0条)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1.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1.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1.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10.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1.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10.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2.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1.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10.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4.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10.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1.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1.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2.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5.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2.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20.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3.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3.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3.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1.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1.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1.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3.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1.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1.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3.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22.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1.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1.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22.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5.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1.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1.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3.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3.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3.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3.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3.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1.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5.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3.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3.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3.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1.00元收益
你可能喜欢的
[] [] [] [] [] [] [] [] [] [] [] []
请先输入下方的验证码查看最佳答案
图形验证:“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是在开国大典说的?
&&来源:辽沈晚报
& & 核心提示:“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句话,是不是开国大典时毛泽东在天安门上说的,我一时做不出肯定的答复。静下来想一想,这是他在政协开幕词中说的。开幕词大气磅礴,情文并茂,标题就是这句话。这篇雄文曾被收入《毛泽东选集》第五卷。开国大典 资料图本文摘自:《辽沈晚报》日第A08版,作者:袁起、邹国良,原题:60年语录同胞们!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已于本日成立了!日,《人民日报》头版报道前一天举行开国大典的消息——毛泽东登上天安门不大一会儿,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秘书长林伯渠宣布典礼开始。接着,毛泽东走到麦克风跟前,庄严而兴奋地宣布:“同胞们!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已于本日成立了!”根据报道,毛泽东在开国大典开始时只讲了这样一句话。那么,他是否还说了后来广为流传的“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句话呢?新华社记者李普当时负责采访和报道开国大典。他回忆道:新华社负责发布公报式的新闻,我和李千峰一起承担这项任务。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根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决定成立的。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在9月21日至30日举行,这次会议的召开就被称为“开国盛典”,这点可以从当年全国各大报上看到,可见那时人们对这个会议多么重视。我作为这个会议的工作人员,住进了中南海勤政殿。后来有人突然问我,“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句话,是不是开国大典时毛泽东在天安门上说的,我一时做不出肯定的答复。静下来想一想,这是他在政协开幕词中说的。开幕词大气磅礴,情文并茂,标题就是这句话。这篇雄文曾被收入《毛泽东选集》第五卷。10月1日在天安门上他宣读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公告》,这是一件标准的公文,不用任何抒情的词句,这件公文当天就由周恩来以外交部长的名义照会了世界各国政府。1952年,37岁的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董希文创作了巨幅油画《开国大典》。在这幅被誉为“共和国成立的艺术见证”的油画中,毛泽东居最中心的位置,党的其他领袖和民主党派领袖紧密排列于左右,远景则是红旗下的数十万人民群众。为求恢弘气势,董希文拿掉了草图中的一根柱子。不过,他想不到,从拿掉那一根柱子开始,这幅作品将像长安街一样经历不断的修改涂抹:1955年,高岗被一盆花代替。1971年,第二排的董必武上前一步,顶替了消失的刘少奇。1973年,林伯渠在画面上消失。不过,因为董希文在同年因癌症去世,修改任务由别人在复制品上完成。1978年,那些消失的人物又在复制品上重新出现。若留下来虽无刀镬之刑但须革新洗面重新做人1949年8月,毛泽东针对美国国务院关于《中美关系的白皮书》以及艾奇逊国务卿给杜鲁门总统的信,写了5篇评论,揭露了美国对华政策的帝国主义本质,批评了国内一部分知识分子对于美国的幻想。在8月14日发表的那篇著名的《丢掉幻想,准备斗争》的评论中,钱穆被点了名。评论中说:为了侵略的必要,帝国主义给中国造成了数百万区别于旧式文人或士大夫的新式的大小知识分子。对于这些人,帝国主义及其走狗中国的反动政府只能控制其中的一部分人,到了后来,只能控制其中的极少数人,例如胡适、傅斯年、钱穆之类,其他都不能控制了,他们走到了它的反面。
责任编辑:李敏
相关热词搜索:
已经是第一篇下一篇:
&&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网立场《开国大典》教学案例
《开国大典》教学案例
&& 阅读: 次
《开国大典》教学案例
贵港市港北区县西小学& 曹彩银
教学理念: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开国大典》是一篇纪实性的报道,它所记录的是一个特定的历史事件,从时间上和空间上,离学生都是较遥远的。本课的教学设计,根据文本的特点、教学的目标和学生的认知能力,力争通过巧妙地设计各种训练、创设多种情境、营造美妙的“情感磁场”,让学生去朗读、去感悟、去表达,立足于语文教学的本位,有效地实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开国大典盛况,感受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了解新中国成立的伟大意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7自然段。
重点与难点:
重点:体会开国大典盛况。
难点:理解含义较深的句子。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同学们,我们每周星期一都要进行一项什么仪式?(升国旗)
升国旗的时候都要奏什么歌?(我国国歌)我国国歌的词作者是谁?国歌的歌名叫什么?
现在,同学们想不想听一听我们的国歌?
多媒体课件演奏我国国歌,全体学生起立,倾听庄严的国歌。
(点评:课前与学生聊聊他们熟悉的升旗仪式,听听他们熟悉的国歌,表面看是随意的,实则是为上新课铺好情感基调。)
二、顺学而导,巧示课题
1、上课啦,老师在黑板上写个特殊的日子:1949年10月1日。
指名读;全班齐读。
师问:特殊在哪呢?(它是新中国成立的日子。)
2、老师在黑板上再写个特殊的地点:北京。
师问:特殊在哪呢?(这是我们的首都。)
3、最后老师要写的是:“开国大典”。
指名读课题。
4、同学们,试着来说一句话,这句话中要有这3个内容。
师指板书:
  1949年10月1日 & 北京 & 开国大典
(1)指名学生说说。
(2)再说一句话,在刚才的基础上,在“开国大典”前加上一个词。
(3)预设学生会说:隆重、庄严、盛大……都给予表扬。
(4)让我们带着一份隆重,一份庄严,再读课题,谁来?
指名读;齐读。
5、谁能说说“开国大典”的意思?
(点评:这个环节既巧妙地揭示了课题,理解了课题,又巧妙而不露痕迹地留给孩子暗示:对于活动的描写要交代清楚重要的三要素――时间、地点和具体事件,为本单元的习作做些铺垫。)
三、感知整体,理清思路
1、开国大典场面大,参加的人员多,程序多,要写好不容易。请同学们翻到26课,快速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作者写开国大典,写了几个激动人心的场面?
2、生默读课文,指名交流,师梳理板书。
  阅兵式
3、这三个场面分别在哪些自然段?
4、典礼之前还写了什么?
让学生再默读课文,然后说说。(参加的人员、会场的布置、怎样入场)
(点评:在整体感知环节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开国大典写了几个激动人心的场面?这不仅为学生梳理了课文的思路,帮助学生得法又简练地概括了课文的内容,也顺接了前面的暗示:描写活动要抓住重要的场面,为本单元的习作进一步做些铺垫。)
四、读中感受,体会盛况,提升能力
(一)轻声读读1――4自然段的内容,想想:你觉得大典之前哪些内容必须要写?
1、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2、指名交流。
(点评:这个环节以 “大典前哪些内容是必须要写的?”为主线来组织教学。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思考,明白其它相关要素也是庆典活动中应该抓住的。)
3、相机指导朗读。
(1)师生合作读:通过读,我们了解了参加开国大典的有领导,有――
(2)谁能读出人们参加开国大典时的心情?
①指名读。
②男女生合作读:男生读描写工人的句子,女生读描写农民的句子。然后男女生交换。
抓住关键词“直奔”“赶”等指导读出感情:“直奔”和“赶”是什么样的情景?透过这两个词你体会到了当时人们什么样的心情?谁来把人们急切的心情读出来?
(点评:指导学生抓住 “直奔、赶”等关键词来读好参加开国大典时人们的激动心情,人们急切的、激动的心情便形象直观起来了,可见可感了。)
③齐读:到了正午,人们……
4、现在让我们去了解会场。
(1)师生合作读,同时,老师简笔画会场的示意图。
(2)请同学们看着图片读读课文,把会场的布置记在脑海中。
(3)谁能到黑板前看着示意图介绍开国大典会场的布置?指名说说。
(点评: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又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用简笔画为学生勾勒出会场的布置,让孩子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介绍会场的布置,既突破了教学上的难点,也培养了学生的想像和复述能力。)
(二)重点品读5――10自然段的内容:下午3时,典礼终于开始了。高声朗读这部分内容,文中,作者向我们描绘了开国大典的众多场面,请同学们选择你最难忘的一个场面来读一读,边读边想象当时的情景,想象后再回味回味:自己从中感受到了什么?带着自己的感受有感情地读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这部分内容。要求自读自悟,边读边想边做批注。
2、指名交流。教师相机指导朗读、指导体会――读出典礼的隆重、盛大、庄严,体会全国人民的无比兴奋、无比激动、无比自豪的心情。
(1)预设学生交流第6小节――毛泽东主席宣布新中国成立的场面。
①你为什么选这一节?
②毛泽东主席宣布新中国成立最令人激动,谁再来读这一节?
指名几位学生读。
③指导朗读:声音应该是高亢,洪亮的。
④多媒体播放开国大典中毛泽东主席宣布新中国成立的录像2遍。让大家亲眼来见证这激动人心的一刻!
(点评:教师借助录像,直观再现开国大典的壮观场面,加上教师恰如其分的解说,可进一步渲染开国大典的盛况。音乐、画面、语言、神情营造出来的与课文内容相匹配的气氛,使学生入境动情,顺利地跨越了时代的鸿沟去理解、领悟当时的盛况,同时获得情感的陶冶,进一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⑤让我们也像毛泽东主席一样高亢、洪亮地宣布――(齐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⑥创设情境引读:
让我们也像毛泽东主席一样高亢、洪亮地向全国人民宣布――(齐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让我们也像毛泽东主席一样高亢、洪亮地向全世界人民宣布――(齐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点评:深刻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朗读是最佳手段之一。而通过巧妙地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有层次地、有感情地朗读,则更行之有效。)
⑦新中国的终于诞生了!此时此刻,你体会到了什么,你想到了什么?让学生说一说。
⑧放录象资料,老师动情地诉说:痛苦、屈辱、灾难……在圆明园的大火中燃烧,南京大屠杀,血流成河,尸横遍野……刻骨铭心的过去,真可谓暗无天日,民不聊生,旧中国成了一座人间地狱。危难之际,毛主席领导全中国人民奋起反抗,终于迎来了曙光。再来读主席的话,你会有更深的体会。
学生齐读。
问:谁想读?
师:一种自豪感油然而生,一起读。
(点评:课文内容显然距离学生生活较远,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一定困难。教学时,借助于直观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创设、再现学习所需要的画面,使学生如临其境,激起学习兴趣,唤起强烈的情感,帮助学生较好地体会新中国诞生的伟大意义。)
(2)此时,预设学生顺势交流第7小节――毛泽东主席宣布新中国成立时全国人民欢呼的场面。
①师生合作读第7节:老师读毛主席的宣告,女生读第1句,男生读第2句;男女生背第7节。
此时,你感受到了什么?
②出示句子:“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要求:大家细细地读读这段话,体会体会句子的意思,想一想: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了哪些地方,在你面前出现了什么样的情景?
(生自读、体会、想象。)
③谁把这句话读一读,其他人一边听一边闭目想象:这宣告、这声音传到了什么地方?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样激动人心的情景?
组织学生大胆想象,充分交流。
(点评:中国人民终于盼来了解放,迎来了新生,此时此刻,人们脸上的兴奋,人们心中的激动,是再怎样描述也不过分的。这一个个典型的画面,是学生在语言的作用下调用自己库存的表象进行心灵重构的结果,它带学生走进了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使他们在感悟语言丰富内涵的同时,开掘和提高了精神境界。这样,学生就能较好的体会到、理解到我们国家获得解放后全国人民那种欣喜若狂的心情了。)
④教师小结并指导朗读:是呀,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让我们将写这一场面的二个自然段连起来读一读,看谁能把人民欢跃的情感读出来。
学生自由练读。
教师让学生自荐朗读。
读后互评,评后再读,最后全班齐读。
⑤联系这句话,你觉得人民群众为什么如此激动?
引导学生再联系中国的屈辱史来体会。然后教师小结:这就是新中国成立的意义。让我们带着无限的激情再来读一读第七段。
(3)预设学生交流第8小节――瞻仰升起的国旗的场面。
①当人们热爱的五星红旗徐徐上升时,人们是怀着怎样的心情来观看?(崇拜敬仰)
②从哪些词中体会到?(肃立、瞻仰等)
③“瞻仰”是什么意思?(仰望,恭敬地看)
④表示看的词还有很多,谁说?(俯视、瞧、仰望、眺望)
⑤课文用了一个瞻仰,你知道为什么?
⑥五星红旗是神圣的,它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中国人民,所以说――学生读“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⑦注意“站”字,难道中国人曾经是坐着吗?来,回顾曾经的屈辱,把心中的话写出来。
课件出示:
  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____,表明____!
学生书写。配乐“五星红旗迎风飘扬”。  
组织交流。
⑧孩子们,这就是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带着这样的激情再读“毛主席亲自按动……从此站起来了。”
(点评:这个环节,通过读写结合,让学生在充分地读中,自由地感受与表达中,一次又一次将情感推向高潮,让深深的民族自豪感在每个孩子的心中澎湃!很好地突破了教学的重、难点,很有效地落实了语文课程教学“工具性与人文性和谐统一”的要求。)
五、自学“阅兵式”和“群众游行”部分
人民群众的这份激动、兴奋的心情在“阅兵式”和“群众游行”的部分也体现得淋漓尽致,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自学这两部分。
1、学生自学。
2、汇报,交流。
六、巧设语境,总结升华
1、师:如果你是一位新闻记者来报导开国大典的过程,写一篇简短的新闻稿,哪些内容不能不写?你打算定一个什么样的新闻稿题目?
2、学生动笔写。
3、组织展示。
(点评:这个环节,教师因势利导,再巧妙地为学生营造一个“情感磁场”: 作为新闻记者来报道开国大典,自豪地说说自己的新闻题目、读读自己的新闻报道,让学生通过各种方式,在充分的“磁场共振”中,内化感悟,升华情感,将学生的发展再推上一个高度。)
七、激情渲染,升腾自豪
课件出示:
1949年10月1日,
这是一个不寻常的日子,
这是一个难忘的日子,
这也是每一个中国人昂首站起来的日子,
让我们永远铭记这个日子吧!
因为在这个日子里,
毛泽东主席曾用强有力的语调宣布:(课件播放当时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录音)!
我们每一位炎黄子孙都会因此而感到无比自豪!
都会不遗余力地振兴我们的中华!
课后,让我们去搜集一些我们祖国自开国以来所取得的伟大成就的图片或事迹吧,先在小组内交流,再出版一份板报,好吗?
(点评:课虽上完,可意犹未尽,让深深的民族自豪感继续在每个孩子的心中澎湃!)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9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6开国大典ppt课件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