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一图二图一反映的是什么历史青岛大虾事件反映问题

识读下列图片:图一图二图三图四图五请回答:(1)图一反映的是什么事件?该事件是在什么背景下发生的?图一和图二各有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历史试题及答案
繁体字网旗下考试题库之栏目欢迎您!
1、试题题目:识读下列图片:图一图二图三图四图五请回答:(1)图一反映的是什么事..
发布人:繁体字网() 发布时间: 05:30:00
识读下列图片:图一图二图三图四图五请回答:(1)图一反映的是什么事件?该事件是在什么背景下发生的?图一和图二各有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按顺序说出图三、四、五中的三位人物分别是谁?他们和中国近代史上哪一次运动有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结合五幅图片和所学知识,这次运动的结果怎样?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题来源:同步题
&&试题题型:读图题
&&试题难度:中档
&&适用学段:初中
&&考察重点:公车上书
2、试题答案:该试题的参考答案和解析内容如下:
(1)“公车上书”;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图一拉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图二维新派的变法运动提供了理论武器。(2)康有为、光绪帝、谭嗣同;维新变法运动。(3)失败了。原因:封建顽固势力强大,改良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3、扩展分析:该试题重点查考的考点详细输入如下:
&&&&经过对同学们试题原文答题和答案批改分析后,可以看出该题目“识读下列图片:图一图二图三图四图五请回答:(1)图一反映的是什么事..”的主要目的是检查您对于考点“初中公车上书”相关知识的理解。有关该知识点的概要说明可查看:“初中公车上书”。
4、其他试题:看看身边同学们查询过的历史试题: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46、47、48、49、50、51、52、当前位置:
>>>读图,回答问题。(1)此图反映的是什么历史时期的什么事件?______..
读图,回答问题。
(1)此图反映的是什么历史时期的什么事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根据此图填写战役的名称。A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_。(3)A、B、C三次战役中,首次发起的是_______。(4)①A战役胜利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B战役胜利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C战役胜利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根据图上编号填出下列地名。A战役: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B战役: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C战役:①____________。(6)三次战役共歼敌________人。
题型:读图题难度:偏难来源:同步题
(1)解放战争时期的三大战役。(2)辽沈战役;平津战役;淮海战役。(3)A。(4)①解放东北全境②华北全境基本解放③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的基础。(5)辽沈战役:①锦州②长春③沈阳平津战役:①天津②张家口③北平淮海战役:①徐州。(6)150多万。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读图,回答问题。(1)此图反映的是什么历史时期的什么事件?______..”主要考查你对&&三大战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三大战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
三大战役:三大战役是指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军队进行的战略决战,包括辽沈、淮河、平津三个战略性战役。辽沈、淮河、平津三大战役,历时142天,共争取起义、投诚、接受和平改变与歼灭国民党正规军144个师,非正规军29个师,合计共154万余人。三大战役后,蒋介石国民党集团赖以维护其反动统治的主要精锐部队被消灭殆尽,中国革命已处于胜利的前夜。三大战役的胜利,奠定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巩固基础。三大战役简况:
三大战役的意义:从战争规模和取得成果来看,三大战役在中国战争史上是空前的。人民解放军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一百五十多万人,国民党的主力基本被消灭,为解放全中国奠定了基础。辽沈战役示意图:
发现相似题
与“读图,回答问题。(1)此图反映的是什么历史时期的什么事件?______..”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198290183621168400194272143880150006当前位置:
>>>识图回答:(1)上图反映的是什么事件?发生在何时?(2)此事件中乐队奏..
识图回答:
(1)上图反映的是什么事件?发生在何时?&
&&&&&&&&&&&&&&&&&&&&&&&&&&&&&&&&&&&&&&&&&&&&&&&&&&&&&&&&&&&&&&&&&&&&&&&&&&&&&&&&&&&&&&&&&&&&&&&&&&&&&&&&&&&&&&&&&&&&&&&&&&&&&&&&&&&&&&&&&&&&&&&&&&&&&&&&&&&&&&
(2)此事件中乐队奏《义勇军进行曲》和礼炮齐鸣28响,你知道《义勇军进行曲》的词曲作者是谁
&&& 吗?礼炮齐鸣28响是什么意思?
&&&&&&&&&&&&&&&&&&&&&&&&&&&&&&&&&&&&&&&&&&&&&&&&&&&&&&&&&&&&&&&&&&&&&&&&&&&&&&&&&&&&&&&&&&&&&&&&&&&&&&&&&&&&&&&&&&&&&&&&&&&&&&&&&&&&&&&&&&&&&&&&&&&&&&&&&&&&&&
&&&&&&&&&&&&&&&&&&&&&&&&&&&&&&&&&&&&&&&&&&&&&&&&&&&&&&&&&&&&&&&&&&&&&&&&&&&&&&&&&&&&&&&&&&&&&&&&&&&&&&&&&&&&&&&&&&&&&&&&&&&&&&&&&&&&&&&&&&&&&&&&&&&&&&&&&&&&&&
(3)我国哪个节日与此事件有关?
&&&&&&&&&&&&&&&&&&&&&&&&&&&&&&&&&&&&&&&&&&&&&&&&&&&&&&&&&&&&&&&&&&&&&&&&&&&&&&&&&&&&&&&&&&&&&&&&&&&&&&&&&&&&&&&&&&&&&&&&&&&&&&&&&&&&&&&&&&&&&&&&&&&&&&&&&&&&&&&
题型:读图题难度:偏难来源:同步题
(1)开国大典 (2)词作者是田汉 曲作者是聂耳 ,28响是指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领导中国人民艰苦奋斗的28年(年)(3)国庆节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识图回答:(1)上图反映的是什么事件?发生在何时?(2)此事件中乐队奏..”主要考查你对&&开国大典,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共一大),聂耳的《义勇军进行曲》&&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开国大典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共一大)聂耳的《义勇军进行曲》
中央人民政府第一次全体会议:是在日举行的会议,内容是国家领导人宣布就职,会议任命周恩来为政务总理兼外交部长,以“共同纲领”为施政方针。开国大典: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是指日15:00在北京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而举行的仪式,直到21:00才结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标志。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1.国内意义: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了起来,成为国家的主人。2.国际意义: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开国大典:中共一大:中共一大即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日在上海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出席会议的有各地共产党小组推举的12名代表和陈独秀的代表包惠僧,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尼科尔斯基列席了会议。大会讨论了当时的政治形势、党的基本任务、党的组织原则的问题,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大会选举了党的中央领导机关——中央局,陈独秀任中央书记,李达任宣传主任,张国焘任组织主任。中共一大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了。 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条件:1.思想基础:十月革命胜利后,一批先进分子“以俄为师”,开始接受马克思列宁主义,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2.阶级基础:工人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政治舞台。3.组织基础: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组织基础。第一个早期共产党组织是陈独秀在上海建立的。4.外部条件:共产国际的帮助。中共一大的召开:1.时间:日2.地点:上海(最后一天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游船上)3.内容:(1)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纲领。纲领规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党的奋斗目标是用无产阶级的军队推翻资产阶级的政权,实现共产主义。(2)党的中心工作室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动。(3)成立党的中央领导机构中央局,选举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4.历史意义: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1.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有了可以依赖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中国革命从此不断向前发展,由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推进。2.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科学的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制定了正确的革命纲领和斗争策略,为中国人民指明了斗争的目标和走向胜利的道路。3.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新的革命方法,并沟通了中国革命和世界无产阶级革命之间的联系,为中国革命获得了广泛的国际援助和避免走资本主义提供了客观可能性。4.中国革命有了新的奋斗目标。即:实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中共一大会址(嘉兴的画舫上):中共“一大”13位代表的迥异人生:1、毛泽东1921年夏天,毛泽东与湖南的另一位年长的代表何叔衡乘船赴沪。对毛泽东参加“一大”的表现有两种说法:一种是比较活跃,善于思辨;一种是比较沉稳,勤于思考。他的确沉稳,善于听取大家意见,但在一些重大问题上,他颇具见解,胜过他人。   毛泽东没有参加党的二大。在党的三大之后,毛泽东进入中央局,担任相当于中央秘书长的职务。此后,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一起探索中国革命的发展道路,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了一辈子,成为当代中国最杰出的共产主义战士。1976年9月,毛泽东走完了他83年的奋斗人生。 2、董必武 是另一位和毛泽东一起同时参加了党的一大,又同时登上了天安门城楼参加开国大典的中共领导人。1920年,曾为前清秀才的董必武在武汉创办私立中学。就在这年夏天,他接到李汉俊从上海的来信,告诉他上海已成立共产主义小组,请他在武汉成立类似的地方组织。1921年6月,董必武再次收到上海来信,他与武汉小组另一负责人陈潭秋被大家公举赴会。在这次大会上,他成为中国共产党组织成立的发起人、见证人之一。作为一位忠厚长者,历任党和国家重要领导职务的董必武一生信仰马列:“遵从马列无不胜,深信前途会伐柯。”日,这颗伟大的心脏停止了跳动。董老享年90岁。 何叔衡、邓恩铭、陈潭秋――血洒疆场志未酬3、何叔衡 生于1877年,是参加会议最年长者。尽管董必武比毛泽东长9岁,何叔衡比董又长9岁。他也是一位前清秀才。“老秀才”革命之初,是在1918年参加新民学会,而且是这个团体的领导人之一。一大召开那年,何叔衡44岁,已有相当的经历和学识。“一大”闭幕后,何叔衡与毛泽东回到长沙,着手湖南党组织的建立和发展工作。不久,中共湖南支部成立,他利用捐资办起了湖南自修大学,培养党的干部。1927年5月,长沙发生“马日事变”,正在指导农运的何叔衡被捕,但他很快机智逃脱。后经组织安排,到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三年后,何叔衡返回上海,被组织分配去中国互济总会,担任总会主任的工作。日,何叔衡、瞿秋白、邓子恢等一批中央领导人从江西转移到福建长汀县,不料与敌“义勇队”遭遇。何叔衡落崖受伤,被两个匪兵发现,结果被匪兵连击两枪,壮烈牺牲。4、邓恩铭 从研究马克思主义到领导党的运动只有11年,但这11年生命确实壮观。邓恩铭出身在贵州荔波县一个水族家庭。1918年,邓恩铭在亲戚帮助下考上济南省立第一中学。也就是在这里,他开始了革命的起步。在1920年末,山东共产主义小组秘密诞生了,邓恩铭和王尽美成为负责人。中共一大召开时,正值邓恩铭放暑假,他接信后迅速从青岛赴沪,是到会较早的代表之一。在这次会议上,他是较活跃的青年。一大之后,他又作为中国的代表之一出席了在莫斯科召开的共产国际远东各国共产党及民族革命团结第一次代表大会。1928年底,当邓恩铭在济南深入进行革命活动时,由于叛徒告密,被捕入狱。日黎明,30岁的邓恩铭从容整装,与难友们一一告别,然后高唱《国际歌》昂首阔步走向济南纬八路刑场,英勇就义。 5、陈潭秋 1921年7月出席中共一大时,他不仅是武汉湖北共产主义小组的负责人,同时已是著名的学生领袖。   大革命失败后,陈潭秋在江西、满洲、江苏等地做党的工作,曾被捕入狱。1933年春,陈潭秋与谢觉哉化装同行,秘密进入中央苏区,出任中华苏维埃粮食部长。1935年7月,陈潭秋回到上海。不久,被中央派往莫斯科参加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1939年5月,陈潭秋奉命回国。中央电示他留在新疆接替邓发任中共中央驻新疆办事处代表和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负责人,并担任我党与“新疆王”盛世才建立统一战线的重要任务。日,陈潭秋和毛泽民、林基路等同志被与蒋介石暗中勾结的盛世才秘密杀害于乌鲁木齐。李汉俊、李达――脱党而不放弃信仰6、李汉俊 是中共一大代表,后来血染刑场,被敌人所害。但此时他已不是中共党员。李出生湖北潜江,后留学日本。在京都大学遇到日本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者河上肇,汲入马克思主义营养,由学数学转而钻研马克思主义,并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方面,有一定见解。一大召开后,他把自己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与兄居住的厅堂做会场,终日备烟沏水准备会务,同时也阐述了大量建党主张。会议后期,他从容应对特务的骚扰,保护了与会代表。二大后,李汉俊与张国焘和陈独秀发生矛盾,就渐渐脱离了党的活动。李汉俊不在党组织中活动,但并没有放弃马克思主义信仰和革命工作。大革命失败后,他利用“合法”职位,掩护了一批尚未暴露的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和进步人士,为革命做了大量工作。日下午,李汉俊在寓所被新上台的桂系军阀胡宗铎抓走,在未审讯的情况下,当晚被枪决。桂系军阀在刑场贴出告示,称李汉俊为共党首要分子。呜呼,烈士没有在党的花名册上,却死在“罪”为共党首要分子的布告下。7、李达 1890年出生在湘江之滨。完全靠苦读,他考入北平师范学校后,以优异成绩考上留日官费生。 1918年6月,李达完成了一生中最大的一次转折,成了一个热烈的马克思主义追随者。他放弃了理科,专攻马克思主义学说。早在20年代,如此醉心钻研马克思主义的人不多,这为李达后来成为党的理论家,从而在社会科学战线上留下浓重的一笔奠定了基础。1920年他启程回国,很快与陈独秀、李汉俊等人共同成立共产党上海发起组。李达在一大上提出许多见解是自然的,因为当时国内马克思主义理论超过他的人并不多。   一大结束后,李达还在上海机关做了一年的实际工作。但不久,他便携家返湘,同毛泽东等合作办湖南自修大学去了。李的这次返湘,既有毛泽东所邀,也因他与陈独秀和张国焘的矛盾所致。是年,李达愤然宣布脱党,犯下他一生“最大的错误”。1949年12月,毛泽东作为历史见证人,刘少奇作为介绍人,李达重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新中国成立后,李达奉命改造湖南大学,很快取得成效。接着又去改造武汉大学,同样成果甚丰。这一期间,他主要是办校和从事党的理论研究。他是在毛泽东晚年少有的几个能够与之理论对话的人。毛称李达为:“真正的人!”。“文革”一开始,他就被迫害致死,终年78岁。陈公博、周佛海、张国焘――背信弃义叛党投敌8、陈公博 是广州代表,是一大代表中最先脱党的。日,一大会场遭敌探骚扰,次日会议移至南湖,惊魂未定的陈公博脱离集体而逃,返回了广州。此时,正赶上广东军阀陈炯明叛变,中国共产党特别会议决定联孙反陈,但陈公博却拒不执行。 此后,他又在党的会议上明确宣布:不再履行党的任务。在汪精卫的支持下,陈公博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留学。1925年回国任国民党广东省党部书记长。1年之后,当选国民党中央执委。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蒋汪再次联合,汪精卫出任行政院长后,陈公博出任国民党中央民众训练部长、行政院实业部长。日,他在南京就任汪伪中央政治委员会委员、立法院长及军事委员会训练部长要职。然而,就在汪陈联手、多行不义之时,汪精卫在日本名古屋帝国大学附属医院结束了罪恶的一生。陈公博由汉奸中的二号人物升为一号魁首。日,日本侵略者投降,陈公博仓皇逃到日本。随后,国内掀起惩罚汉奸的浪潮。陈被送回南京。日,江苏高等法院审理陈公博。6月3日,将陈公博移往苏州狮子口江苏第三监狱,判处死刑。随着一声沉闷的枪声,陈公博罪恶的一生结束了,时年54岁。9、周佛海 是旅日代表。1917年初夏,周佛海赴日留学,进入鹿儿岛第七高等学校学习。通过阅读大量社会主义书籍,周佛海开始信仰共产主义。1921年,周佛海在鹿儿岛接到赴上海参加中国共产党成立大会的信件,成为唯一从境外赶回来的一大代表。11月初,周佛海返日,改入京都大学,在错误的理论指导下,周佛海逐渐与共产主义背道而驰,并为生活所困而沉沦。回国后,周佛海很快与国民党右派分子沆瀣一气。1924年9月,周佛海给中共广州执委写信要求脱党。周佛海一脱党,便马上踏上反共道路,成为蒋介石翼下一得力谋士。然而,蒋介石的重用未能满足周佛海对权力的追求和欲望。“九·一八”事变后,周佛海、汪精卫一见如故,共谋“和平”。日,周佛海以视察宣传为名,先期到达昆明等待汪精卫等人逃往河内。此事最后取得成功,周立了头功。 继而,周佛海出谋划策,建议汪精卫开展“和平运动”,建立和平政府。与此同时,周佛海非常重视特务工作。他采用种种特务手段,使自己成为伪政权起事人和“开国元勋”。1945年8月,日本投降,历时5年4个月的汪伪政府作鸟兽散。周佛海故伎重演。他迅速给蒋介石发电,利用他担任上海市长一职表示将沪完整交给中央。蒋介石收电后,任命周佛海为行动总队司令。1946年3月,蒋迫于全国压力,把周佛海押往南京。周以“迫谋敌国、图谋反叛本国”之罪被判处死刑。周佛海的婚外恋人杨淑慧以公布蒋周往来密电为由,要挟蒋介石特赦周佛海。日,国民政府下达主席令,特赦周为无期徒刑。日,死于南京老虎桥监狱一囚室之中。10、张国焘 是北京代表,一大会议主持者,中途叛党。五四运动期间,张国焘参加示威游行,成为“学生领袖”,被推举为北京学联主席。1921年6月,张国焘和刘仁静作为北京党组织的代表到上海参加一大。张国焘同时也是中国早期工人运动的领袖之一。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为了发展全国工人运动,于1921年8月在上海成立了“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张国焘受命此任,并与同仁一道发表了《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宣言》,揭开了中共正式成立后领导全国工人运动的序幕。日,张国焘及夫人杨子烈被捕,由于大量文件落入敌手,张国焘被迫投降自首。出狱后,张国焘隐瞒变节行为,参与中共驻国际代表团留在苏联。客居苏联三年的张国焘一回国,立即撰文拥护王明。不久,张国焘以中央代表身份被派往鄂豫皖苏区主持工作。1935年夏,长征途中的中央红军与红四方面军在川西会师,张国焘自恃人多枪好马壮,先是要夺红军总政委一职,继而在中委、中央政治局委员中要官要位,并发展到对抗中央路线,对中央北上的决议拒不执行,直至最后抛出一个非法成立的第二中央。1938年初,张国焘利用离开延安到陕西中部黄帝陵祭祖的机会,只身投靠国民党,并面见蒋介石,决意叛党。张国焘叛党后,立即投奔到戴笠门下,从事反共活动。他在上海办过宣传反共的《创进》报。1949年,张逃往香港,同第三势力一起办起《中国之声》杂志。   1966年,张国焘匆匆离开香港,移居加拿大。十几年后,客死他乡。刘仁静、包惠僧――历经曲折迷途知返11、刘仁静 出身在湖北应城的一个小资产阶级家庭。他中学时代到武昌博文书院就读英国人创办的教会学校。在这里学到了许多民主意识和外文知识。刘仁静真正的革命旅程是参加少年中国学会。在此基础上,他与李大钊、邓中夏接近,成为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发起人之一。在一大会议上,刘仁静极力反对西欧社会党的议会政策以及改良派思想。他认为中国共产党应积极从事工人运动,为共产革命作准备。他的这些观点与另一位代表毛泽东有许多相同之处。1926年,受中央派遣,刘仁静赴莫斯科国际马列学院学习。在这里,他学习与研究马克思主义。不料,他在学习上发生了一些意外的事情:“年,我在马列学院学习时,看过托洛茨基的文章,我同意他的观点。”1929年,刘仁静在苏学习结束。回国途中,刘仁静突然转到土耳其,拜见托洛茨基,由于受托派思想影响,刘仁静回到中国,便投入陈独秀门下。此间,刘仁静自命为“中国托派天字第一号”人物和“特等理论家”。1939年,刘随着国民党三青团机关撤离武汉至重庆。抗战胜利后,刘仁静回到上海,进入特务刊物《和平与统一》担任主编。刊物停办后,又辗转于国民党各个机关。1951年下半年,组织上安排他到人民出版社任编辑。直到退休。日凌晨,一位司机因刹车不及,撞死一名老人。他做梦也没想到,这位老人就是最后一位健在的一大代表――刘仁静。&  12、包惠僧 是陈独秀指派的,代表陈独秀参加会议,并负责向陈汇报会议情况的代表。包惠僧当初是武汉党组领导人。上海党组织负责人李汉俊委托包前往广州找陈独秀回上海主持工作。包到达广州,陈独秀不同意,并把包留在广州工作。 而后,李汉俊来信说要各地派代表参加共产党成立大会,陈独秀因事不能赴沪,于是就派陈公博和包惠僧两人去出席会议。革命低潮时期,他回到上海。上海是白色恐怖,苦闷、灰心、失望跃上心头,加上在党内有张国焘的处处责难,他决定退出中国共产党。1931年,包惠僧任蒋介石陆海空军总司令部参谋。1936年转任国民党政府内政部参事至1944年。1944年夏,国民政府缩编时,包惠僧看透黑暗,加上终不得志,便自动申请遣散。获批准,携家眷到澳门谋生。1957年,包惠僧被任命为国务院参事室参事。从此之后,他就笔耕不止,写下大量历史回忆,最后结集《包惠僧回忆录》。日,包惠僧因病久治无效去世。 王尽美――英年病逝感撼后人13、王尽美 是济南代表。1921年6月,王尽美接到一大通知后,乘轮船到上海。一大结束后,他与瞿秋白、邓恩铭等同志一道,代表中共参加了共产国际在莫斯科召开的远东会议,并会见了列宁。回国后,王尽美协助罗章龙组织了京奉铁路、开滦煤矿等地政治大罢工,亲自指导了山海关铁路工人大罢工。从1923年至1925年5月,王尽美担任山东省委书记,他积极发展组织,办报写文章,还经常组织民众演讲。日至22日,王尽美带病到上海参加了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日,年仅27岁的王尽美因肺病逝世。《义勇军进行曲》:《义勇军进行曲》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诞生于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战争年代,1949年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象征着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为捍卫国家和民族的尊严,中华民族的坚强斗志和不屈精神永远不会被磨灭。《义勇军进行曲》原是聂耳于1935年,为“上海电通公司”拍摄的故事影片《风云儿女》所作的主题歌。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正式将《义勇军进行曲》作为国歌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聂耳:聂耳(),原名聂守信,字子义,汉族,云南玉溪人。中国音乐家。他从小家境贫寒,对劳苦大众有深厚的感情,他在有限的生命中创作了数十首革命歌曲,他的一系列作品,正是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的产物。聂耳开辟了中国新音乐的道路,是中国无产阶级革命音乐先驱。聂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的作曲者。《义勇军进行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五线谱:&
发现相似题
与“识图回答:(1)上图反映的是什么事件?发生在何时?(2)此事件中乐队奏..”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110724171910993874215517147923> 【答案带解析】问答题(12分) 以下历史图画和历史地图,反映的是同一历史事件。请仔细观察,结合...
问答题(12分)以下历史图画和历史地图,反映的是同一历史事件。请仔细观察,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一:
张骞拜别汉武帝出使
丝绸之路路线图材料二:沿着丝绸之路,中国的丝织品以及凿井、冶铁等技术相继传到西方;西方的葡萄、芝麻、胡萝卜以及杂技、印度的佛教等纷纷传人中国。请回答:(1)以上两图反映的是汉朝时期什么重大历史事件?(2分)(2)观察“丝绸之路图”,写出丝绸之路的起止点。(4分)(3)你认为行走在这条道路上的商人会遇到哪些困难?(2分)(4)根据材料二分析丝绸之路的开通有什么重大历史意义?(2分)(5)丝绸之路经过的新疆地区自古以来是中国的领土,古代中央政府注重加强对新疆地区的管辖。请写出西汉时加强对新疆管辖的史实?(2分) 
(1)、张骞出使西域和丝绸之路的开通(2分)
(2)、起点:长安(2分) 终点:大秦(2分)
(3)、路途遥远;环境险恶;语言障碍等;(2分)
(4)、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2分)
(5)、设置了西域都护。(2分)
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从图片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公元前138年,汉武帝为了联合西域的大月氏夹击匈奴,派张骞出使西域,故本图所...
考点分析:
考点1: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简称丝路,是指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时,由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联结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这条道路也被称为“西北丝绸之路”以区别日后另外两条冠以“丝绸之路”名称的交通路线)。因为由这条路西运的货物中以丝绸制品的影响最大,故得此名(而且有很多丝绸都是中国运的)。其基本走向定于两汉时期,包括南道、中道、北道三条路线
一、张骞出使西域:
1、把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称为西域。
2、公元前138年,公元前119年,张骞出使西域。
3、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管理西域事务,这是西域各国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的开始。
二、丝绸之路:
从长安往西经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运到西亚,再由西亚转运到欧洲。
三、班超经营西域:
1、公元73年,东汉政府派班超出使西域。
2、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
3、166年,大秦的使臣来到东汉,这是欧洲国家同我国直接友好往来的开始。
知识点拓展
1、张骞通西域
(1)背景﹕汉武帝时期汉朝的经济军事实力增强,决定反击匈奴。
(2)目的﹕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
(3)西域的地理概念:两汉时期,人们把现今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也就是今天新疆地区和更远地方称为西域。
(4)影响:汉武帝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汉朝和西域的交往日益密切。公元前60年,西汉设置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从此,今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的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为以后丝绸之路的开通创造了条件。
2、★★丝绸之路:
(1)路线(含义):汉朝时,中国的丝和丝织品从长安出发通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运往西亚,再转运到欧洲的大秦(罗马),这条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就是历史著名的丝绸之路(P83图)。
(2)意义:①开辟了中国与西方联系的先例;②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③在传播中华文明的同时,也丰富了汉朝的经济文化内容,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汉武盛世的形成。
3、★★评价汉武帝
汉武帝是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在他统治时期,西汉出现了大一统局面,西汉进入鼎盛时期,其历史功过如下:
(1)功:①政治上鼓励举荐人才,并亲自考察和录用有才之人,颁布“推恩令”,削弱诸侯国的权力,加强了中央集权。②经济上:把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回中央,发行五铢钱,增加了中央财政收入,为以后反击匈奴创造了条件。重视兴修水利,治理黄河。③军事上:反击匈奴,解除了匈奴对汉的威胁,巩固了边防。④对外关系上:派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加强了汉和西域的交往,设立西域都护,使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于中央,新疆成为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为以后丝绸之路的开通奠定了基础,。⑤思想文化:提倡儒学,设立太学,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发展了儒家思想,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巩固。
(2)过:好大喜功,连年征战,耗费巨额钱财,大肆征兵、征税,给人民带来极大痛苦,迷信奢侈,重用酷吏。晚年,西汉社会出现动荡,农民不断暴动,但他仍是一位很有作为的皇帝,特别是他的敢于承认过失,知错即改的精神更为可贵。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14分)材料一:秦王嬴政任用许多能干的人,如李斯、蔚缭、王翦等。其中,蔚缭是当时的军事家,当秦王发现这位军事人才时,竟然放下国王架子,“依法食饮与缭同”,后来任命他为统管军事。材料二:汉武帝即位时,下诏令各郡县推举人才,由他亲自出题。通过这样的考察,他发现了一大批有真才实学的人。对出身低微的人,他也能破格录用。如出身奴仆的卫青,做到了大将军。请回答:(1)请用一句话分别概括秦王嬴政、汉武帝的最大历史贡献。
(4分)(2)从材料一、二可以看出,秦王嬴政、汉武帝在为政治方面有何共同点?
(2分)(3)除了材料中提到的措施外,秦王嬴政、汉武帝刘彻在思想上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4分)这些措施分别有何影响?(4分)  
世界上第一位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的我国古代著名的数学家是: A、刘徽
D、郦道元 
有一位北方朋友,他热衷于农作物、蔬菜和果树的栽培技术的研究,他想了解我国古代北方农业生产技术,他可以查阅的书籍是A、《齐民要术》
B、《九章算术》
C、《水经注》
D、《伤寒杂病论》 
以下选项符合三国鼎立局面形势示意图的是 
下列事件使匈奴不能再与西汉抗衡的是A、汉高祖率军抵御匈奴 
B、蒙恬出击匈奴
C、卫青、霍去病出击匈奴
D、窦固、窦宪出击北匈奴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中等
Copyright @
满分5 学习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疯狂猜图历史事件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