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快速记忆识别木纹与101种木材木纹

如何快速记忆识别木纹与木材?
一直对于识别木纹很有难度,容易混淆,怎么去记忆?每种木纹分别有什么独特的地方?
谢邀~~必须说在前面的:这些方法都是为业余爱好者提供的,如果牵涉到投资购买,尤其硬木类或昂贵木材,请到木材鉴定机构做专业鉴定。还是普及在前:据说前面放个图能增加点赞率。据说前面放个图能增加点赞率。常用的民间方法,还是那套望闻问切(这四个字哪都用得到~)● 看的东西很多,纹理是重点,有经验的识别常用木材都是看眼纹理就明白的。初学者看些纹理特别的常用木材会增加兴趣,比如水曲柳,鸡翅木,樟子松等等,看过一两次你也能一眼认出,而且市场上也几乎没有冒充品。●闻其实用得不多,做辅助用,只对于一些特定木材会有用。木材中多有分泌一些挥发性的油脂,树脂,芳香物质。
松木类的多有清新的松脂味,椴木有一些刺鼻的腻子味,柏木有类似奶油的柏香味。红木里小叶紫檀,酸枝都有异香味,檀香木的味道就是我们去寺庙里闻到的那种檀香味,但是这类昂贵木材市场里有大量作假,初学者不要做为判别标准。●问当然是最管用的。。。
正规的木材市场基本不会把国产瞎说成进口,把红檀说成红酸枝的,这些都有文件证明的。
但是到了家具或者建材市场就很难了,还是得靠水平。
问问价格,产地,总是有点帮助。● 切,就是掂量重量,摸摸手感,允许的会拿刀切一切。
掂重量这个靠经验,尤其红木类,很多密度大于水 ,这样的木头拿在手里的分量感十足,扔水里试试也行。手感也大都针对红木类,他们自身有种温润,多油的质感,摸一摸就能感觉出来。如果能切一切, 看看材料内部能知道有没有做材料处理。但是以上只是针对民间方法,自己当娱乐消遣可以。尤其对于硬木家具,我的建议还是玩玩可以,不要当真,非专业千万千万不要出手。如果需要对木材非常专业详细的鉴定检测,大多数的港口都会有木材鉴定机构,几百元到千元的鉴定费,就能拿到木头的鉴定报告。我们学校也有,跟老师关系好的带包烟去就可以,比如我^_^。(北京林业大学)那种鉴别就专业了,从宏观微观角度,从属到科,从树皮到管孔,依表检索,计算机辅助。荧光试验,化学反应,炭化试验,抽提试验,我们当时就那么过来的。这都是以科学角度来论证。(此处为广告)话说回来,木材数以千种,对于初学者甚至长期浸染在相关行业的,都不太可能能轻松的判别这些木材。所以针对题主提出的快速鉴定,我给一个可能实现的方法。下图是去年的市场木材热度表:意味着:你只需要认得这50种木材,你就到市场上就几乎能判别绝大多数的木材了。意味着:你只需要认得这50种木材,你就到市场上就几乎能判别绝大多数的木材了。里面有几个要解释下:LVL 是指单板层积板,就是我们常在衣柜背板,抽屉底板看到的那个薄薄的东西。以上的材料的图我就不详细贴了,正文完。----------------------鉴于我几乎每个答题都有夹带私货的习惯,补上试题:这是我朋友之前进口过的一种木材,有兴趣的朋友看看,我们就省了鉴定费拿出来给大伙打牙祭好了。边刨边拍正面刨完正面刨完成品类似这样。成品类似这样。材料密度不高,0.6g/cm? 左右。
谢邀,呃,这个问题不好答。通常大家的误区在于,以为随便拿块木头读木人就能像算八字一样看出来,没那么简单的,这是门专业的学科。大概分为三阶。一阶、就是应付自己感兴趣或常用木材,因为即使是家具制造人,用到的木料种类通常都有限。二阶、想要成为一个专业级读木大师其实很难的,你得拜师,现在真正的读木人非常少。这个专业其实是生物学,你得掌握物种在地球上的分布,不同地域的气候,这些决定物种的木纹状态,而且同一种科属的木材可能都有成百上千种。三阶、即使你真的能弄清楚你眼前的木材是哪种科属中的具体哪种木材,对于高阶的读木人还不够,你得知道它的年份,比如说研究红木家具、家具收藏的,这就必须能估计出时间环境对木质都产生了哪些影响,具体表现特征是什么样的,这就需要非常大量的实践经验,而不只是理论上的程序可以解决得了的。我自己也就是第一阶而已,能够大概区分几种常见木材,可能自己比较感兴趣的会研究下,其他的就很难说了,比如水曲柳,有北美、欧洲、中国东北的,多观察这些地方的木料样本,能基本区分。具体操作大概说下。首先你得有大量各种木材的样本。(注意哦,没有谁能在没有见过样本之前能确定一种木材的,这就好比,你是个美食家,但是你没吃过苹果,你怎么判断它是苹果?然后阅读他们的纹理,另外你得有个显微镜观察他们的细胞组织。不同的木材木纹不同只是表象,显微镜下看细胞才能直面它的人生,哦,不,是木生。)看颜色,看木截面,看木髓射线,亚硝酸盐(NaNO2)测试 ,看叶子,物理性能。因为我自己可能会用到橡木,这里就用橡木举例:白橡和红橡。下面我们将通过其他一些更实际可行途径来分辨这两种木材。一,看颜色
红橡木的边材为白色至浅棕色,心材粉红棕色。白橡木边材为浅色,心材浅棕色至深褐色。对于没有经验的人,想通过颜色来辨别红橡和白橡其实还是有点困难的。二,看木材截面
在放大镜下观察红橡木的年轮,可以发现细胞管孔非常多,而且内部是空的,应该很容易识别。白橡木管孔内有侵填体,虽说是非常细微的差异,但这使得白橡木拥有优异的防腐防虫性能,耐水性也好些,所以能成为举世闻名的橡木酒桶用材,而红橡木却不能做酒桶。三,看木髓射线
红橡的木髓射线通常较短,长度在1/8’’~1/2’’居多,长度超过3/4’’~1’’的很少。白橡的木髓射线较红橡长,大多数超过3/4’’。四,亚硝酸盐(NaNO2)测试
这种方法是非常准确和可靠的,虽然有点矫枉过正,但是在物理方法不起作用的时候,还是可以采用这种方法。注意:亚硝酸盐只能使心材发生颜色变化。
下面我们将通过一组实验来告诉大家怎么区分红橡和白橡:
首先,我们需要准备好红橡和白橡的心材,然后使用浓度为10%亚硝酸盐溶液(1%~20%浓度的亚硝酸钠溶液都可以成功完成实验,这里我们推荐最佳的浓度为10%)。如果是红橡的心材涂了亚硝酸盐溶液后,随着时间的推移,颜色没有多大变化,指是稍微变深了点,有时稍微有点发绿。但如果是白橡的心材,颜色则有明显的变化,颜色从本色变为酱色,再慢慢变成深靛蓝色,到最后变成了近黑色。五,看叶子
这是最实用也是最简单的方法,只要比较叶子的形状就可以区别红橡和白橡。红橡的叶子边缘是尖的,而白橡叶子的边缘则是圆的。六:物理性能六:物理性能
最后,红橡和白橡的物理性能也是有所差异的,不过这也和他们的产地有关,表中的数据仅仅代表产自美国东北部的两种木材的情况。橡木的识别资料来自网络。常见木材资料,文件名就是图片木材名称:最后给大家推荐一个读木大师的微博:他参加一席的视频:***********************************************补充2点:对于一般消费者如果是装修和做家具要买木材,有非常简单的办法,只要是正规采伐和正规渠道的木料,在原料上会有标准信息,如果说你要买什么种类的木材,事先在网上查下这种规格的木料有些什么标准,会有哪些标识。买的时候对照看就是了,包括复合板材也一样。举例加拿大每片出产的木材:左下的WWP的logo代表认证单位的名称,109代表是这个认证单位监管下的第109号锯木场,2代表第二等级木材,KDHT代表高温窑干,SPF代表木材树种是松-云杉-冷杉。特意没有说高档木料的鉴别的,这里面的水太深,什么颜色、气味这些都可以造假的,因为值得造假,那么贵的东西。以下贴个花总的微博:笔者有关家具的答案收藏夹:笔者家具专栏:微信订阅号:
这个问题我打算跑一下题。在问题的说明中,有这么一句「每种木纹分别有什么独特的地方?」这个问题回答的难易程度取决于如何定义一种木材。如果这里的种指的是生物学分类界门纲目科属种里的种,那这个问题没有人能回答,即使是顶尖的植物学家也做不到,因为市场用作木材的树种实在太多太多了。举个例子,如果你向一个做餐饮的人提问:如何快速记忆识别肉的纹理与不同肉类?恐怕回答起来难度也很大,而且木材相对肉类,种类只有更多。所以通常情况下,我们通过木纹、密度、强度等指标去记忆识别的,其实是木材的类别,这个类别是市场约定俗成的,可能是自古以来的称谓,也可能是商人新创作的概念俗称,还有可能是舶来词。我们耳熟能详的黄花梨、紫檀、金丝楠以及比较常见的松木、榆木、橡木这些名词,并不是某一个树种的学名,而是一类特征相似的木材的统称,你可以将其理解为「木材的品牌」。上图是著名的《红木国标》树种分类上图是著名的《红木国标》树种分类其中的科、亚科、属都是植物学分类。但是那八大类的类,是国标制定的新概念,在植物学上是没有的,制定这个类的目的是为了增补具备传统用材特征的新木材,以满足市场需求,同时为了保证国家标准的严谨性、可执行性,在这基础上做了一定程度的植物学分类限制。最终形成了这四不像,红木国标今年要重新修订,目前已经开了3次会议,仍有十分巨大的分歧,原封不动、增补树种、废除国标各种声音都有。通过木材来鉴定具体树种,是非常非常高难度的,比如说所谓的越南黄花梨,在市场上已经出现十数年之久,但至今仍未定下正式学名,原因就在于各厂家送测的木材样本显微结构不一致,表面上纹理、密度、香味都很相似,连行内的老江湖们都分不出来的东西,把他们都算作越黄理所当然嘛,市场也一直如此。但是植物学是很严谨的学科,不可能这么干。古时并不具备如今各种先进的检测技术,故宫所用的楠木、紫檀、黄花梨等木材是不可能保证一定就是桢楠、檀香紫檀、降香黄檀的,古代用来鉴定木材的依据只有产地、特征两要素。至于如何快速记忆识别各类木纹与木材,这个问题我还回答不了,因为即使粗分到类,市场上的木材还是很多很多,我所能分辨的仅有用作古典家具的材料。
7.7最新更新,更了一些图,然后有没有时间了....boss催着搬砖呢看了一圈答案,发现木材特征检索识别普及率太低,很多不行之有效的方法倒是传播甚广,看来木材学真的是太冷了。如果题主只是不知道怎么记忆木材的鉴别顺序,可以按照木材宏观特征检索表来进行。细说一说怎么区别不同木材的特征,我会按照木纹形成的原因——鉴别木材的宏观特征这个顺序来说。首先说明什么是木纹。这个不能笼统的讲。木材是一种天然材料,它的内部结构十分复杂。我们一般将木材分为横切面,径切面和弦切面,不同切面看到的木纹不同,形成木纹的原理也不同。1横切面横切面看到的木纹一般是指生长轮(也就是通俗所说年轮),有的具有粗木射线的木材也能看到木射线。年轮可不是木材长出来的轮状木纹啊喂!那是因为在木材的一个生长周期内,木材轴向细胞生长速度是由快到慢的(分为早晚材),早材部位细胞稀疏而体型大,颜色浅,晚材部位细胞致密而体型小,颜色深,宏观上就形成了生长轮的结构。不同木材早晚材的差异(有过渡急变有缓变),早晚材的比例不同,形成了宏观上可以用来鉴别的特征。(上图就是早晚材过渡急变最著名的马尾松,坑坑洼洼的部位就是早材,深色平滑的部分就是晚材)(上图就是早晚材过渡急变最著名的马尾松,坑坑洼洼的部位就是早材,深色平滑的部分就是晚材)(这张图是早晚材过渡缓变的华山松,早材和晚材的区别就不那么明显)(这张图是早晚材过渡缓变的华山松,早材和晚材的区别就不那么明显)横切面上可见射线粗细也是鉴别木材的重要特征,从极宽木射线到放大镜下亦不可见,共分为五等。(栎木,极宽木射线,垂直于生长轮的直线就是木射线,肉眼下非常清晰)(栎木,极宽木射线,垂直于生长轮的直线就是木射线,肉眼下非常清晰)(桉树,极细木射线,肉眼下完全看不到从髓心发射出来的木射线。)(桉树,极细木射线,肉眼下完全看不到从髓心发射出来的木射线。)横切面上还有很多其他鉴别特征,如管孔大小,环孔还是散孔,是否有胞间道,创伤还是正常胞间道,是否有侵填体,不过那些对大家看到的木纹构造基本没有影响,就不赘述了。2弦切面与径切面弦切面上木纹分为两部分:纹理和花纹。纹理的构成是由射线细胞,木材纤维,横向胞间道及管胞等共同影响的。(未完待续)
只为题主提供另一种记忆的思路。 并非相关专业研究。 因为题目问的是“如何记忆”,我就屁颠屁颠地来了。手机码字辛苦,请不要点我没帮助谢谢。 唔,答主我玩吉他很多年。第一次关注木材是因为味道。(╯3╰) 有一次练琴,我发现我的琴很香。 (现在都有十多年了,那把琴还是老样子,只要一抱起来,一股袅袅的宁人的熟悉的香气就围绕我。有时觉得斋抱着不弹都享受死了。(o^^o)?) 于是答主我当时貌似还是小学生,就屁颠屁颠地上网开始查,查那把琴的制作的木材。 顺便就记住了主要产地和特点,开始有了初步的概念。好比名字,硬度啊,适合做琴的哪部分啊,这类的。 对木材开始有较为深刻的理解是因为,音色。 (好了都说了是提供另一种思路了T_T)。 初中之后,因为对吉他热忱不减,逐渐累积之后手中试过不少全单的琴。 (普及一下,我说的全单琴比较狭义,就是全把琴由同一种木材,直接裁出制成。不掺其他木料。) 好比,嗯,玫瑰木,云杉,红松,沙比利,相思木,桃花心木,这些常用来做乐器的木材。 鉴于答主我狗耳朵加狗鼻子,一上手的味道和音色深深震撼我…。 从此再难忘。 因此对于木材,我一般先反应出音色,再反应出味道,最后反应出纹路。 当然看纹路也可以直接反应出,木材,涂漆,音色,重量。后来上了大学,在琴行兼职,见的琴非常的多。 嗯,渐渐的就发现,明明都是云杉,同一个加工厂,一样的设计,出来的声音都会有些不一样,木材的纹路也会有差别。 答主的老板开琴行也开琴厂,于是他会很耐心地和我介绍,这种云杉长在哪儿,什么气候,出来声音的特点…怎么搭配制作… 于是脑补某个气候的某个地方,某颗树在努力的长了几年之后,就有了手上木材的纹路味道和音色。… 至此,云杉鉴别完全无压力。… 不过其他木材不行。所以呢,最快的记住的方法,要从木材本身入手。首先你要去摸,去感受它的纹路,香气,手感,硬度,要有基本的概念。多跑跑建材市场feel一feel成品。有条件直接上山去看看树本身。然后要有一种,至少一种非常了解的木材。以此再去研究其他的木材。最开始,看书是记不住的。最后举个例子,好比我们学解剖,书上啥都有,但是看书啥都记不住。然后一节实验课下来啥都记住了。(??ω`?)对着一脸和善微微笑的大体老师你敢记不住麽。呵呵。
扫视了一遍上面的答案,格调太高,又是显微镜又是侵填体,又是早晚材又是木射线。努力从记忆中搜索寡人曾经在显微镜下研究木材标本的动人画面,但想到的全是邻座的美丽的女生们,她们拿着木材试片的纤纤素手,她们那纯真的探索木材世界的好奇而又迷离的眼神,木材鉴定的理论知识其实在那时候早就就分崩离析了。不知道她们现在可好......哎,睹物思人了,没法再写下去了,就贴一个自己在之前回答类似问题的时候写的东西吧,略作修改:本来想贴上100张木纹照片,并对应上名称,想想还是算了。治标不治本的方法。推荐一本木材解剖学的教材吧,想想虽然治本了,但是下药太猛,估计没人受得了。下面这张图是不是让你想到了中药房了?系统理论学习木材鉴定的感觉跟喝中药差不多,处处透漏着上下五千年的琐碎与彷徨。所以本着大众消费的原则,还是接地气的比较好。认识很多木材行业的人,木射线、管胞、侵填体统统不懂,但拿起一块木头就能报上名称,八九不离十。更牛X的是,一块木头脸上碰一碰,含水率就出来了,误差正负2个点。其中缘由,应该就是经常看,经常摸,自家仓库的货,都是真金白银堆出来的呀,葛朗台的眼法和手法就是这么逼出来的。就像欧美人看亚洲人一样,觉得都一个样,但是他一旦深入交往了几个亚洲朋友以后,天天看,天天看,很快就会发现亚洲人之间的差距还是很大的,再区分不同的亚洲人会觉得容易很多。可以把木材的种类当做是一个近亲的大家族,尽管你每天只是和其中某一个人交往,但是你突然看到这个家族的其他人时,基本也能判断的差不多了。所以,对于普通人来说,还是多接触、多看,天下武功,唯勤加练习。用肌肉记忆来射击,远远比三点一线要事半功倍。当然如果想要更高的准确率,需要做专业的木材鉴定,建议您还是安安心心找本木材学教材、找个知名的木材学教授,中国有个专业叫木材科学与工程,逼格高点的表述是W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常用的记住就行了,其它的?买一本图册即可。
咦,怎么没有人来开苞此问题。抛一个砖等大神们上玉硬木类可以看《木鉴》 图多,解释详细,不能说100%正确,起码是市面上最好的一本,也有讲一些非硬木的中国传统木材(传统常用的)常见类比如杉木橡木黑胡桃,可以上阿里巴巴搜索看图。至于更详细的区分,以及辨伪要找师傅带了。实践出真知。如果是北京的,多去逛逛东坝
《木鉴》这本书挺不错的,上面对各种木材的解释分析特别详细,树种照片,原木照片,剖面,做成的家具样式 非常全面。
关于木材,纹理,判断分辨 都是需要经验的积累的,不是短时间就能练成的,像什么小叶紫檀的牛毛纹、金星、降香黄檀的黑褐纹理 …… 有些木材纹理特点比较明显 ,有的就很模糊类同。需要长时间的去学习去积累经验才能做到在很短的时间内辨别出来。
谢邀。这问题不好答,以我个人情况来说,也只能识别小叶紫檀,各种酸枝,楠木,花梨。出了这些材种,我也一窍不通了。
像背单词一样快速记忆是很困难的。当年上《木材学》课程的时候,老师讲认木材和纪特性不是一朝一夕完成的,需要有持之以恒的耐力。想记的话可以先从大类或自己感兴趣的几个品种入手,分辨独有的特点。建议先学一点专业术语,比如散孔材、环孔材、心材、边材、木射线等等。需要强调一下,这种外观的记忆极容易忘。当年在地板厂工作的时候工厂常用的几十种木材可以非常容易的靠纹路和气味分辨出来,跳槽半年就忘的差不多了。木材是天然形成的,可以说每棵树都有独一无二的纹理和特性,需要详细了解的还需要专业鉴定。有位木材鉴定方面的教授说过:电视节目上那种看一眼就能说是哪种料的情况是很不靠谱的,或者说只在很小的品类上靠谱,真正细致的鉴定还得做切片在微观尺度鉴定。
看完大家答案后感觉都没有正面回答题主问题。这世界根本没有快速记忆这路子,除了左右脑齐用。 假如你想快速辨别我倒有法子,1、把图片发给我我给你参考。2、直接拿去鉴定
题主大概想快速升级的打法,这里提供一个方法,记得油库里有个一席的视频介绍叫木头人海弟稍后贴上快速进阶可以参考显微镜法,事物样本法!什么意思:不同树木有木质细胞通过显微镜可以看到不通木材的木质细胞,这种比较靠谱的办法,用来区分纹理相当类似木材的终极方法。另一种样本参照的办法,很简单就是你手里有样本照着去对,能对上就是样本木材,初学者适宜。别问我这么找样本(既然懒成这样真心奉劝你就别学了,OK?)如果你非常感兴趣,配个显微镜,第一证实你看的准不准,第二判断失误的原因,方便快速提高!再说一遍不要问我哪个牌子的比较好,自己试去最后说下要成大神理论远远不够,需要你不断望闻问切,才可以偷偷瞄一眼就能判断是什么木头。
多看多摸吧。否则看100条再详细的攻略,还是一定走偏了。放个简单的图,只能分辨大概,辨真伪就不行了,不过用处还是大大的。
来知乎,参与讨论如何快速记忆识别木纹与木材?
一直对于识别木纹很有难度,容易混淆,怎么去记忆?每种木纹分别有什么独特的地方?
按投票排序
谢邀~~必须说在前面的:这些方法都是为业余爱好者提供的,如果牵涉到投资购买,尤其硬木类或昂贵木材,请到木材鉴定机构做专业鉴定。还是普及在前:据说前面放个图能增加点赞率。据说前面放个图能增加点赞率。常用的民间方法,还是那套望闻问切(这四个字哪都用得到~)● 看的东西很多,纹理是重点,有经验的识别常用木材都是看眼纹理就明白的。初学者看些纹理特别的常用木材会增加兴趣,比如水曲柳,鸡翅木,樟子松等等,看过一两次你也能一眼认出,而且市场上也几乎没有冒充品。●闻其实用得不多,做辅助用,只对于一些特定木材会有用。木材中多有分泌一些挥发性的油脂,树脂,芳香物质。
松木类的多有清新的松脂味,椴木有一些刺鼻的腻子味,柏木有类似奶油的柏香味。红木里小叶紫檀,酸枝都有异香味,檀香木的味道就是我们去寺庙里闻到的那种檀香味,但是这类昂贵木材市场里有大量作假,初学者不要做为判别标准。●问当然是最管用的。。。
正规的木材市场基本不会把国产瞎说成进口,把红檀说成红酸枝的,这些都有文件证明的。
但是到了家具或者建材市场就很难了,还是得靠水平。
问问价格,产地,总是有点帮助。● 切,就是掂量重量,摸摸手感,允许的会拿刀切一切。
掂重量这个靠经验,尤其红木类,很多密度大于水 ,这样的木头拿在手里的分量感十足,扔水里试试也行。手感也大都针对红木类,他们自身有种温润,多油的质感,摸一摸就能感觉出来。如果能切一切, 看看材料内部能知道有没有做材料处理。但是以上只是针对民间方法,自己当娱乐消遣可以。尤其对于硬木家具,我的建议还是玩玩可以,不要当真,非专业千万千万不要出手。如果需要对木材非常专业详细的鉴定检测,大多数的港口都会有木材鉴定机构,几百元到千元的鉴定费,就能拿到木头的鉴定报告。我们学校也有,跟老师关系好的带包烟去就可以,比如我^_^。(北京林业大学)那种鉴别就专业了,从宏观微观角度,从属到科,从树皮到管孔,依表检索,计算机辅助。荧光试验,化学反应,炭化试验,抽提试验,我们当时就那么过来的。这都是以科学角度来论证。(此处为广告)话说回来,木材数以千种,对于初学者甚至长期浸染在相关行业的,都不太可能能轻松的判别这些木材。所以针对题主提出的快速鉴定,我给一个可能实现的方法。下图是去年的市场木材热度表:意味着:你只需要认得这50种木材,你就到市场上就几乎能判别绝大多数的木材了。意味着:你只需要认得这50种木材,你就到市场上就几乎能判别绝大多数的木材了。里面有几个要解释下:LVL 是指单板层积板,就是我们常在衣柜背板,抽屉底板看到的那个薄薄的东西。以上的材料的图我就不详细贴了,正文完。----------------------鉴于我几乎每个答题都有夹带私货的习惯,补上试题:这是我朋友之前进口过的一种木材,有兴趣的朋友看看,我们就省了鉴定费拿出来给大伙打牙祭好了。边刨边拍正面刨完正面刨完成品类似这样。成品类似这样。材料密度不高,0.6g/cm? 左右。
谢邀,呃,这个问题不好答。通常大家的误区在于,以为随便拿块木头读木人就能像算八字一样看出来,没那么简单的,这是门专业的学科。大概分为三阶。一阶、就是应付自己感兴趣或常用木材,因为即使是家具制造人,用到的木料种类通常都有限。二阶、想要成为一个专业级读木大师其实很难的,你得拜师,现在真正的读木人非常少。这个专业其实是生物学,你得掌握物种在地球上的分布,不同地域的气候,这些决定物种的木纹状态,而且同一种科属的木材可能都有成百上千种。三阶、即使你真的能弄清楚你眼前的木材是哪种科属中的具体哪种木材,对于高阶的读木人还不够,你得知道它的年份,比如说研究红木家具、家具收藏的,这就必须能估计出时间环境对木质都产生了哪些影响,具体表现特征是什么样的,这就需要非常大量的实践经验,而不只是理论上的程序可以解决得了的。我自己也就是第一阶而已,能够大概区分几种常见木材,可能自己比较感兴趣的会研究下,其他的就很难说了,比如水曲柳,有北美、欧洲、中国东北的,多观察这些地方的木料样本,能基本区分。具体操作大概说下。首先你得有大量各种木材的样本。(注意哦,没有谁能在没有见过样本之前能确定一种木材的,这就好比,你是个美食家,但是你没吃过苹果,你怎么判断它是苹果?然后阅读他们的纹理,另外你得有个显微镜观察他们的细胞组织。不同的木材木纹不同只是表象,显微镜下看细胞才能直面它的人生,哦,不,是木生。)看颜色,看木截面,看木髓射线,亚硝酸盐(NaNO2)测试 ,看叶子,物理性能。因为我自己可能会用到橡木,这里就用橡木举例:白橡和红橡。下面我们将通过其他一些更实际可行途径来分辨这两种木材。一,看颜色
红橡木的边材为白色至浅棕色,心材粉红棕色。白橡木边材为浅色,心材浅棕色至深褐色。对于没有经验的人,想通过颜色来辨别红橡和白橡其实还是有点困难的。二,看木材截面
在放大镜下观察红橡木的年轮,可以发现细胞管孔非常多,而且内部是空的,应该很容易识别。白橡木管孔内有侵填体,虽说是非常细微的差异,但这使得白橡木拥有优异的防腐防虫性能,耐水性也好些,所以能成为举世闻名的橡木酒桶用材,而红橡木却不能做酒桶。三,看木髓射线
红橡的木髓射线通常较短,长度在1/8’’~1/2’’居多,长度超过3/4’’~1’’的很少。白橡的木髓射线较红橡长,大多数超过3/4’’。四,亚硝酸盐(NaNO2)测试
这种方法是非常准确和可靠的,虽然有点矫枉过正,但是在物理方法不起作用的时候,还是可以采用这种方法。注意:亚硝酸盐只能使心材发生颜色变化。
下面我们将通过一组实验来告诉大家怎么区分红橡和白橡:
首先,我们需要准备好红橡和白橡的心材,然后使用浓度为10%亚硝酸盐溶液(1%~20%浓度的亚硝酸钠溶液都可以成功完成实验,这里我们推荐最佳的浓度为10%)。如果是红橡的心材涂了亚硝酸盐溶液后,随着时间的推移,颜色没有多大变化,指是稍微变深了点,有时稍微有点发绿。但如果是白橡的心材,颜色则有明显的变化,颜色从本色变为酱色,再慢慢变成深靛蓝色,到最后变成了近黑色。五,看叶子
这是最实用也是最简单的方法,只要比较叶子的形状就可以区别红橡和白橡。红橡的叶子边缘是尖的,而白橡叶子的边缘则是圆的。六:物理性能六:物理性能
最后,红橡和白橡的物理性能也是有所差异的,不过这也和他们的产地有关,表中的数据仅仅代表产自美国东北部的两种木材的情况。橡木的识别资料来自网络。常见木材资料,文件名就是图片木材名称:最后给大家推荐一个读木大师的微博:他参加一席的视频:***********************************************补充2点:对于一般消费者如果是装修和做家具要买木材,有非常简单的办法,只要是正规采伐和正规渠道的木料,在原料上会有标准信息,如果说你要买什么种类的木材,事先在网上查下这种规格的木料有些什么标准,会有哪些标识。买的时候对照看就是了,包括复合板材也一样。举例加拿大每片出产的木材:左下的WWP的logo代表认证单位的名称,109代表是这个认证单位监管下的第109号锯木场,2代表第二等级木材,KDHT代表高温窑干,SPF代表木材树种是松-云杉-冷杉。特意没有说高档木料的鉴别的,这里面的水太深,什么颜色、气味这些都可以造假的,因为值得造假,那么贵的东西。以下贴个花总的微博:笔者有关家具的答案收藏夹:笔者家具专栏:微信订阅号:
这个问题我打算跑一下题。在问题的说明中,有这么一句「每种木纹分别有什么独特的地方?」这个问题回答的难易程度取决于如何定义一种木材。如果这里的种指的是生物学分类界门纲目科属种里的种,那这个问题没有人能回答,即使是顶尖的植物学家也做不到,因为市场用作木材的树种实在太多太多了。举个例子,如果你向一个做餐饮的人提问:如何快速记忆识别肉的纹理与不同肉类?恐怕回答起来难度也很大,而且木材相对肉类,种类只有更多。所以通常情况下,我们通过木纹、密度、强度等指标去记忆识别的,其实是木材的类别,这个类别是市场约定俗成的,可能是自古以来的称谓,也可能是商人新创作的概念俗称,还有可能是舶来词。我们耳熟能详的黄花梨、紫檀、金丝楠以及比较常见的松木、榆木、橡木这些名词,并不是某一个树种的学名,而是一类特征相似的木材的统称,你可以将其理解为「木材的品牌」。上图是著名的《红木国标》树种分类上图是著名的《红木国标》树种分类其中的科、亚科、属都是植物学分类。但是那八大类的类,是国标制定的新概念,在植物学上是没有的,制定这个类的目的是为了增补具备传统用材特征的新木材,以满足市场需求,同时为了保证国家标准的严谨性、可执行性,在这基础上做了一定程度的植物学分类限制。最终形成了这四不像,红木国标今年要重新修订,目前已经开了3次会议,仍有十分巨大的分歧,原封不动、增补树种、废除国标各种声音都有。通过木材来鉴定具体树种,是非常非常高难度的,比如说所谓的越南黄花梨,在市场上已经出现十数年之久,但至今仍未定下正式学名,原因就在于各厂家送测的木材样本显微结构不一致,表面上纹理、密度、香味都很相似,连行内的老江湖们都分不出来的东西,把他们都算作越黄理所当然嘛,市场也一直如此。但是植物学是很严谨的学科,不可能这么干。古时并不具备如今各种先进的检测技术,故宫所用的楠木、紫檀、黄花梨等木材是不可能保证一定就是桢楠、檀香紫檀、降香黄檀的,古代用来鉴定木材的依据只有产地、特征两要素。至于如何快速记忆识别各类木纹与木材,这个问题我还回答不了,因为即使粗分到类,市场上的木材还是很多很多,我所能分辨的仅有用作古典家具的材料。
7.7最新更新,更了一些图,然后有没有时间了....boss催着搬砖呢看了一圈答案,发现木材特征检索识别普及率太低,很多不行之有效的方法倒是传播甚广,看来木材学真的是太冷了。如果题主只是不知道怎么记忆木材的鉴别顺序,可以按照木材宏观特征检索表来进行。细说一说怎么区别不同木材的特征,我会按照木纹形成的原因——鉴别木材的宏观特征这个顺序来说。首先说明什么是木纹。这个不能笼统的讲。木材是一种天然材料,它的内部结构十分复杂。我们一般将木材分为横切面,径切面和弦切面,不同切面看到的木纹不同,形成木纹的原理也不同。1横切面横切面看到的木纹一般是指生长轮(也就是通俗所说年轮),有的具有粗木射线的木材也能看到木射线。年轮可不是木材长出来的轮状木纹啊喂!那是因为在木材的一个生长周期内,木材轴向细胞生长速度是由快到慢的(分为早晚材),早材部位细胞稀疏而体型大,颜色浅,晚材部位细胞致密而体型小,颜色深,宏观上就形成了生长轮的结构。不同木材早晚材的差异(有过渡急变有缓变),早晚材的比例不同,形成了宏观上可以用来鉴别的特征。(上图就是早晚材过渡急变最著名的马尾松,坑坑洼洼的部位就是早材,深色平滑的部分就是晚材)(上图就是早晚材过渡急变最著名的马尾松,坑坑洼洼的部位就是早材,深色平滑的部分就是晚材)(这张图是早晚材过渡缓变的华山松,早材和晚材的区别就不那么明显)(这张图是早晚材过渡缓变的华山松,早材和晚材的区别就不那么明显)横切面上可见射线粗细也是鉴别木材的重要特征,从极宽木射线到放大镜下亦不可见,共分为五等。(栎木,极宽木射线,垂直于生长轮的直线就是木射线,肉眼下非常清晰)(栎木,极宽木射线,垂直于生长轮的直线就是木射线,肉眼下非常清晰)(桉树,极细木射线,肉眼下完全看不到从髓心发射出来的木射线。)(桉树,极细木射线,肉眼下完全看不到从髓心发射出来的木射线。)横切面上还有很多其他鉴别特征,如管孔大小,环孔还是散孔,是否有胞间道,创伤还是正常胞间道,是否有侵填体,不过那些对大家看到的木纹构造基本没有影响,就不赘述了。2弦切面与径切面弦切面上木纹分为两部分:纹理和花纹。纹理的构成是由射线细胞,木材纤维,横向胞间道及管胞等共同影响的。(未完待续)
只为题主提供另一种记忆的思路。 并非相关专业研究。 因为题目问的是“如何记忆”,我就屁颠屁颠地来了。手机码字辛苦,请不要点我没帮助谢谢。 唔,答主我玩吉他很多年。第一次关注木材是因为味道。(╯3╰) 有一次练琴,我发现我的琴很香。 (现在都有十多年了,那把琴还是老样子,只要一抱起来,一股袅袅的宁人的熟悉的香气就围绕我。有时觉得斋抱着不弹都享受死了。(o^^o)?) 于是答主我当时貌似还是小学生,就屁颠屁颠地上网开始查,查那把琴的制作的木材。 顺便就记住了主要产地和特点,开始有了初步的概念。好比名字,硬度啊,适合做琴的哪部分啊,这类的。 对木材开始有较为深刻的理解是因为,音色。 (好了都说了是提供另一种思路了T_T)。 初中之后,因为对吉他热忱不减,逐渐累积之后手中试过不少全单的琴。 (普及一下,我说的全单琴比较狭义,就是全把琴由同一种木材,直接裁出制成。不掺其他木料。) 好比,嗯,玫瑰木,云杉,红松,沙比利,相思木,桃花心木,这些常用来做乐器的木材。 鉴于答主我狗耳朵加狗鼻子,一上手的味道和音色深深震撼我…。 从此再难忘。 因此对于木材,我一般先反应出音色,再反应出味道,最后反应出纹路。 当然看纹路也可以直接反应出,木材,涂漆,音色,重量。后来上了大学,在琴行兼职,见的琴非常的多。 嗯,渐渐的就发现,明明都是云杉,同一个加工厂,一样的设计,出来的声音都会有些不一样,木材的纹路也会有差别。 答主的老板开琴行也开琴厂,于是他会很耐心地和我介绍,这种云杉长在哪儿,什么气候,出来声音的特点…怎么搭配制作… 于是脑补某个气候的某个地方,某颗树在努力的长了几年之后,就有了手上木材的纹路味道和音色。… 至此,云杉鉴别完全无压力。… 不过其他木材不行。所以呢,最快的记住的方法,要从木材本身入手。首先你要去摸,去感受它的纹路,香气,手感,硬度,要有基本的概念。多跑跑建材市场feel一feel成品。有条件直接上山去看看树本身。然后要有一种,至少一种非常了解的木材。以此再去研究其他的木材。最开始,看书是记不住的。最后举个例子,好比我们学解剖,书上啥都有,但是看书啥都记不住。然后一节实验课下来啥都记住了。(??ω`?)对着一脸和善微微笑的大体老师你敢记不住麽。呵呵。
扫视了一遍上面的答案,格调太高,又是显微镜又是侵填体,又是早晚材又是木射线。努力从记忆中搜索寡人曾经在显微镜下研究木材标本的动人画面,但想到的全是邻座的美丽的女生们,她们拿着木材试片的纤纤素手,她们那纯真的探索木材世界的好奇而又迷离的眼神,木材鉴定的理论知识其实在那时候早就就分崩离析了。不知道她们现在可好......哎,睹物思人了,没法再写下去了,就贴一个自己在之前回答类似问题的时候写的东西吧,略作修改:本来想贴上100张木纹照片,并对应上名称,想想还是算了。治标不治本的方法。推荐一本木材解剖学的教材吧,想想虽然治本了,但是下药太猛,估计没人受得了。下面这张图是不是让你想到了中药房了?系统理论学习木材鉴定的感觉跟喝中药差不多,处处透漏着上下五千年的琐碎与彷徨。所以本着大众消费的原则,还是接地气的比较好。认识很多木材行业的人,木射线、管胞、侵填体统统不懂,但拿起一块木头就能报上名称,八九不离十。更牛X的是,一块木头脸上碰一碰,含水率就出来了,误差正负2个点。其中缘由,应该就是经常看,经常摸,自家仓库的货,都是真金白银堆出来的呀,葛朗台的眼法和手法就是这么逼出来的。就像欧美人看亚洲人一样,觉得都一个样,但是他一旦深入交往了几个亚洲朋友以后,天天看,天天看,很快就会发现亚洲人之间的差距还是很大的,再区分不同的亚洲人会觉得容易很多。可以把木材的种类当做是一个近亲的大家族,尽管你每天只是和其中某一个人交往,但是你突然看到这个家族的其他人时,基本也能判断的差不多了。所以,对于普通人来说,还是多接触、多看,天下武功,唯勤加练习。用肌肉记忆来射击,远远比三点一线要事半功倍。当然如果想要更高的准确率,需要做专业的木材鉴定,建议您还是安安心心找本木材学教材、找个知名的木材学教授,中国有个专业叫木材科学与工程,逼格高点的表述是W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常用的记住就行了,其它的?买一本图册即可。
咦,怎么没有人来开苞此问题。抛一个砖等大神们上玉硬木类可以看《木鉴》 图多,解释详细,不能说100%正确,起码是市面上最好的一本,也有讲一些非硬木的中国传统木材(传统常用的)常见类比如杉木橡木黑胡桃,可以上阿里巴巴搜索看图。至于更详细的区分,以及辨伪要找师傅带了。实践出真知。如果是北京的,多去逛逛东坝
《木鉴》这本书挺不错的,上面对各种木材的解释分析特别详细,树种照片,原木照片,剖面,做成的家具样式 非常全面。
关于木材,纹理,判断分辨 都是需要经验的积累的,不是短时间就能练成的,像什么小叶紫檀的牛毛纹、金星、降香黄檀的黑褐纹理 …… 有些木材纹理特点比较明显 ,有的就很模糊类同。需要长时间的去学习去积累经验才能做到在很短的时间内辨别出来。
谢邀。这问题不好答,以我个人情况来说,也只能识别小叶紫檀,各种酸枝,楠木,花梨。出了这些材种,我也一窍不通了。
像背单词一样快速记忆是很困难的。当年上《木材学》课程的时候,老师讲认木材和纪特性不是一朝一夕完成的,需要有持之以恒的耐力。想记的话可以先从大类或自己感兴趣的几个品种入手,分辨独有的特点。建议先学一点专业术语,比如散孔材、环孔材、心材、边材、木射线等等。需要强调一下,这种外观的记忆极容易忘。当年在地板厂工作的时候工厂常用的几十种木材可以非常容易的靠纹路和气味分辨出来,跳槽半年就忘的差不多了。木材是天然形成的,可以说每棵树都有独一无二的纹理和特性,需要详细了解的还需要专业鉴定。有位木材鉴定方面的教授说过:电视节目上那种看一眼就能说是哪种料的情况是很不靠谱的,或者说只在很小的品类上靠谱,真正细致的鉴定还得做切片在微观尺度鉴定。
看完大家答案后感觉都没有正面回答题主问题。这世界根本没有快速记忆这路子,除了左右脑齐用。 假如你想快速辨别我倒有法子,1、把图片发给我我给你参考。2、直接拿去鉴定
题主大概想快速升级的打法,这里提供一个方法,记得油库里有个一席的视频介绍叫木头人海弟稍后贴上快速进阶可以参考显微镜法,事物样本法!什么意思:不同树木有木质细胞通过显微镜可以看到不通木材的木质细胞,这种比较靠谱的办法,用来区分纹理相当类似木材的终极方法。另一种样本参照的办法,很简单就是你手里有样本照着去对,能对上就是样本木材,初学者适宜。别问我这么找样本(既然懒成这样真心奉劝你就别学了,OK?)如果你非常感兴趣,配个显微镜,第一证实你看的准不准,第二判断失误的原因,方便快速提高!再说一遍不要问我哪个牌子的比较好,自己试去最后说下要成大神理论远远不够,需要你不断望闻问切,才可以偷偷瞄一眼就能判断是什么木头。
多看多摸吧。否则看100条再详细的攻略,还是一定走偏了。放个简单的图,只能分辨大概,辨真伪就不行了,不过用处还是大大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木材木纹大全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