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游子吟吟诗带音节

语文小练习及让我感动的《游子吟》_倦飞鸟_天涯博客
在因财施教毁人不倦的中国式教育中边飞边鸣
今日访问:[$DayVisitCount$]
总访问量:768272
开博时间:
博客排名:2148
(765)(33)(3)(41)(30)(97)(62)(41)(21)(22)(12)(50)(17)(5)(2)(5)(10)(24)(43)(4)(54)(6)(46)(15)(72)
(1)(3)(5)(4)(2)(15)(16)(4)(1)(10)(1)(1)(1)(1)(5)(2)(2)(3)(1)(3)(6)(2)(5)(4)(3)(8)(8)(1)(4)(1)(3)(10)(10)(6)(9)(20)(24)(7)(5)(7)(18)(1)(6)(1)(1)(5)(9)(7)(10)(22)(16)(11)(33)(17)(29)(22)(20)(2)(5)(5)(11)(7)(11)(5)(12)(5)(2)(3)(4)(3)(14)(28)(17)(20)(6)(10)(9)(22)(12)(8)(18)(25)(2)(6)(3)(36)
  打印:字体:宋体,字号:小4,行间距:2,纸张:16K      一.用“爱”组词,再填入句子中。  1、曾经,奶奶把我搂在她的怀里,(
)地摸着我的小脸。我抬头看了奶奶,奶奶正在(
)地望着我。她说:“绿叶是大自然最(
)的女儿,你是奶奶最(
)的孙女。”如今,奶奶走了,您所(
)的小溪仍然涓涓流淌,可你炽热的心却不再跳动,您留给我的是永远挥之不去的(
)。      二.改正错别字,选择正确读音  手屈一指(
)挺而走险(
)金璧辉煌(
)坚韧不拨(
)满栽而归(
)迫不急待(
)  凶象必露(
)名符其实(
)犹豫不绝(
)奸然大波(
)翻箱捣柜(
)惊慌失错(
)  张牙舞爪(zhǎ
zhǎo)即兴(xīng
xìng)百宝匣(jiá
xiá)纤(qiān
xiān)弱  满载(zǎi
zài)而归
kuì)探 一模(mó
mú)一样鸟栖(qī
shà)那    三、巧用成语填空。  忧心忡忡
轩然大波 提心吊胆
心惊胆寒     
三鹿奶粉事件在社会上引起了(
)。广大幼儿家长纷纷带着孩子到医院去检查身体。那些结石患儿的父母更是整日(
),他们怎么也想不到奶粉中怎么会有含有可导致人体泌尿系统产生结石的化工原料三聚氰胺的,这可真让人(
)。那些违法犯罪分子可真是(
),希望政府能严惩不怠,决不能让犯罪份子(
)。现在,连鸡蛋里也检查出三聚氰胺,人们整天(
)。   四、阅读积累。  1.按要求写成语。各写3个  (1)反映品质优秀的:
  (2)形容人特别多:
  (3)形容风景优美的:
  (4)表现深情厚谊的:
   五、盛永波是学校有名的书法家,许多同学让他给写字。有贪玩的王二、自满的李四、还有不爱读书的张
三,请你帮助他各选一句合适的名言警句吧,  
给王二的:
给李四的:
给张三的:
  6.按要求写表示“手”的成语。  ①形容高兴     ②形容聪明     ③形容容易         ④形容冷漠     ⑤形容亲密     ⑥形容慌乱         ⑦形容凶狠 ⑧形容熟练 ⑨医术高明   ⑩形容喜欢 ⑾权力很大 ⑿形容敏捷   ⒀没有准备 ⒁重归于好 六、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要强好胜”是贬义词。(
)  (2)“惟妙惟肖”中的“肖”应读xiào。(
)  (3)“餐桌上还留有一张纸条,上面写着:在我困难的时候,有人帮助了我。我现在也想帮帮你。”这句话中标点使用无误。(
)  (4)“翠色欲流”“万古长青”“一碧千里”三个词都是表示颜色的词语。(
)  七、找错别字     唉叹(
)   防碍(
)挖墙角(
)   甘败下风(
) 自抱自弃(
) 一愁莫展(
一幅对联(
)   天翻地复(
) 一股作气(
) 迫不急待(
) 一如继往(
)     一诺千斤(
再接再励(
美仑美奂(
出奇不意(
)    谈笑风声(
走头无路(
) 不能自己(
) 世外桃园(
)    八、写出含有看的意思的双音节词语(不能重复)。    回头看:
向下看:     仔细看:
盯着看:     大概看:
注意看:     愉快看:
向远处看:
从上看到下:    九、读“止咳灵说明书”填空。    本品适用于感冒、肺热或喉炎引起的咳嗽。温开水送服,成人一日三次,每次四片,儿童每次减半或遵医嘱。本品不得空腹服用,服用前后一小时不得食用酸冷食品。  ⑴“本品”指
  。  ⑵“服用”与“食用”都有“吃”思,但“服用”专指吃
  。如感冒了,可   康泰克。  ⑶选择正确的说法,在括号里打上“√”。  
止咳灵一般在饭前服用。(   )
服用后半个小时不可以喝酸奶。(  )  
止咳灵一般在饭后服用。(   )
服用后半个小时可以喝酸奶。(  )  ⑷“遵医嘱”的意思是(   ) ,九岁的丁兰咳嗽了,她应该吃(   )片。十、根据情境,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诗句或者名言。 (1)沉浸在浩如烟海的古诗词中,一幅幅生动的生活情境浮现在眼前:尘土飞扬的战场上,我们聆听着将士们戍守边关,(
), 的誓言;烈日炎炎的林阴里,我们观赏着牧童(
)的稚态;四月的乡村,(
), 的田园风光让人流连忘返;初夏的西湖(
),宛如美丽的西施,尽显妩媚。(2)翔宇学子,应该时刻牢记以恩来精神为典范。像他那样,立下(
)的伟大的读书理想。(3)我国很多成语都来源于古典文辞。其中(
)后来演化为了“淡泊明志”,“宁静致远”两个成语。让我感动的《游子吟》
(1)昌 淇 正二叔是一个“不安分”的人,长期在外闯荡,相隔两三个月才能回家一次。由于爷爷奶奶一直住在二叔的家里,因此我们会经常去看望他们,每次见面奶奶和我说的最多的话题就是二叔。奶奶每天最开心的时间就是晚上7:30接到二叔在异乡打回家的电话,其实每次都是说着同样的话。“天凉了,多穿点!”“少喝酒,注意身体!”“开车慢点,注意安全!”有时候二叔只是简单的问候一声就挂线了,可是奶奶总是幸福的听着。记得有次奶奶在熟悉的时间没有接到电话一直心神不定,坐在沙发上,电视虽然开着,眼睛却看着电话,后来在爷爷坚持下才去睡觉。爷爷悄悄打电话让爸爸和二叔联系一下,可是二叔手机一直无人接听。第二天二叔看见好多未接来电赶紧打电话回来,原来昨晚陪客户喝多了。奶奶虽然在电话里责备了二叔,但是看得出奶奶已经轻松了很多。奶奶让我懂得了母爱的伟大,难怪每次傍晚放学后妈妈看见我总是开心的大声叫着我的名字。“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首孟郊的《游子吟》令我我深深感动。短短的几句话生动地描述出一个母亲对孩子无私而又伟大的爱,这种爱真真切切无半点虚伪。
前段时间听爸爸说网上有人建议取消“母亲节”,据说这个人还是一个作家,不知道他有没有读过这首诗,不知道一个连母爱都不承认的作家能写出什么样的作品,更不知道他的母亲会不会伤心?
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育,不孝在古代甚至是重罪,可见古人十分重视孝敬父母,也只有真正懂得母爱得人才能孝敬父母。让我们都做一个敬老爱幼的人吧。唐诗宋词子分类游子吟这首诗是什么意思_百度知道
游子吟这首诗是什么意思
对于春日般的母爱? 全诗无华丽的词藻,却充溢着爱的纯情,所写的物是线与衣。 。最后两句是前 四句的升华,千百年来拨动多少读者的心弦,小草似 的儿女。中间两句集中写慈母的动作和意态,寄托赤子炽烈的情怀。虽无言语,亦无巧琢雕饰,扣人心弦,淳朴素淡的语言中,饱含着浓 郁醇美的诗味,表现了母亲对儿子的深笃之 情,也无泪水这是一首母爱的颂歌,怎能报答于万一呢,以通俗形象的比喻?诗的开头两句。诗中亲切真淳地吟颂了伟大的人性美——母爱,催人泪下,引起万千游子的共鸣,于清新流畅,所写的人是母与子,情真意切,然而却点出了母子相依 为命的骨肉之情?
相关专业回答
《游子吟》这首诗的意思是:
慈祥的母亲手里把着针线。 为将远游的孩子赶制新衣。 临行她忙着缝得严严实实, 是耽心孩子此去难得回归。 谁能说象小草的那点孝心, 可报答春晖般的慈母恩惠?
(唐)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1)游子:古代称远游旅居...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1条回答
作者:【孟郊】 年代:【唐】 体裁:【乐府】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注解】:
1、寸草:比喻非常微小。
2、三春晖:三春,指春天的孟春、仲春、季春;晖,阳光;形容母爱如春天和煦的
【韵译】:
慈祥的母亲手里把着针线。
为将远游的孩子赶制新衣。
临行她忙着缝得严严实实,
是耽心孩子此去难得回归。
谁能说象小草的那点孝心,
可报答春晖般的慈母恩惠?
【评析】:
这是一首母爱的颂歌。诗中亲切真淳地吟颂了伟大的人性美——母爱。
诗的开头两句,所写的人是母与子,所写的物是线与衣,然而却点出了母子相依
为命的骨肉之情。中间两句集中写慈母的动作和意态,表现了母亲对儿子的深笃之
情。虽无言语,...
游子吟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急求】《游子吟》诗句理解_百度知道
【急求】《游子吟》诗句理解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临行密密缝,游子身上衣慈母手中线,意恐迟迟归
我有更好的答案
  ⑴《游子吟》:题下原注:“迎母溧上作。”当时作者居官溧阳县尉时所作。吟:吟诵。   ⑵游子:出门远游的人。即作者自己。   ⑶临:将要。   ⑷意恐迟迟归:恐怕儿子在外迟迟不回家。意恐:担心。归:回来,回家。   ⑸言:说。寸草:小草;萱草。这里比喻子女。萱草(花)是中国传统的母亲花,相对于西方的康乃馨。寸草心:以萱草(花)来表达子女的孝心。 心:语义双关。既指草木的茎干,也指子女的心意。   ⑹报得:报答得了。三春晖:春天的阳光,指慈母之恩。三春:春季的三个月。旧称农历正月为孟春,二月为仲春,三月为季春;晖,阳光;形容母爱如春天温暖、和煦的阳光照耀着我们。
  慈祥的母亲手里把着针线,   为即将远游的孩子赶制新衣。   临行时她忙着...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母爱和孝心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游子吟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转载]唐诗一首英译:游子吟
在译友自娱自乐的博客上看到他英译的孟郊名诗《游子吟》:
&&&&&&&&&&&&&&&&&&&
游子吟&&&&&&&&&&&&
Chant By A Traveliing
&&&&&&&&&&&&&&&&&
慈母手中线,&&&&
A thread is held in a kind mother's
hand,&&&&&&&&&&&&&&&&&
游子身上衣。&&&&
that's turned into a coat for her
son.&&&&&&&&&&&&&&&&&
临行密密缝,&&&&
Afore his leave, stitch by
stitch she sews
on,&&&&&&&&&&&&&&&&&
意恐迟迟归。&&&&
For fear he may return
home late as
planned.&&&&&&&&&&&&&&&&&
谁言寸草心,&&&&
Who'd say the heart of the
grass, a small one,
&&&&&&&&&&&&&&&&&
报得三春晖。&&&&
Would repay enow the warm
spring sun yon.
原文为XAXAXA韵式(X表示不押韵),译文为ABCABC(B≈C,近似于ABBABB)。原文每行五个字,译文每行10个音节。我一向倾向于认为五言古诗既然非常简洁,就应该尽量译成每行8音节。此译文不够简洁,有些行为了凑够10音节,添加了一些可有可无的词语,例如第1行添加了is
held,第2行添加了And
that's。译文为了押韵,更是凑进去了不必要的词语,例如第4行的
planned、第8行的yon。
于是我自己也翻译了一下,近来对押韵不太感冒,只求译文通畅自然:
&&&&&&&&&&&&
外显子译文一
&&&&&&&&&&&&&&&&&&&&&&&&&&
A Parting Son's
Touchedness&&&&&&&&&&&&&&&&&&&&&&
一个离家的儿子的感动
&&&&&&&&&&&&&&&&&&&&&&
The threads in a fond mother's
hand&&&&&&&&&&&&&&&
那 慈爱的母亲手中的线
&&&&&&&&&&&&&&&&&&&&&&
Will become her leaving son's
coat.&&&&&&&&&&&&&&&&
将变成她即将离家的儿子的外衣。
&&&&&&&&&&&&&&&&&&&&&&
At parting, she still finely
sews,&&&&&&&&&&&&&&&&&&&&&&
分别之际,她仍在精细地缝着,
&&&&&&&&&&&&&&&&&&&&&&
Fearing he should return home
late.&&&&&&&&&&&&&&&&
担心他会迟迟不回家。
&&&&&&&&&&&&&&&&&&&&&&
Who dare say a grateful slight
grass&&&&&&&&&&&&&&&&
谁敢说一颗感恩的渺小的草
&&&&&&&&&&&&&&&&&&&&&&
Could e'er requite the nursing
spring?&&&&&&&&&&&&&
终究能报答滋养他的春天?
此译文每行8个音节,既流畅、达意,而且简洁。不少用词是经过琢磨的:一是副词的使用使行文得到充分的润滑,变得圆活婉转,如第3行的still显出慈母的依依不舍,第8行的ever加强疑问句的语气,强调报答亲恩之难;二是在如此有限的篇幅里,仍能选择一些简单而贴切的词语来翻译原文的意思,如第3行的finely既是“细密地”也可理解为“很好地,精妙地”,第7行添加形容词grateful,说明小草是怀着感恩之心的,是主观希望报恩的,只是恩情太大,难以报答,这就道出了游子对母亲的缠绵之情。还有第8行用nursing(养育的)形容春天,把“春天—母亲”这一在中文里不言而喻(意合)的比喻在译文里建立起明显的逻辑联系(形合),即沟通了“春天”和“母亲”二者的关系,这是让译文读者能够读懂译文的必要补充。
但是,此译文不押韵,读起来总觉得缺少了许多美感,是个很大的遗憾。因此很想看看老许是如何把它译得“音美,意美,形美”的。在网上搜了一阵,找到了:
许渊冲译文&&&&&&&&&&&&&&&&&&&&&&&&&&&
Song of the Parting
Son&&&&&&&&&&&&&&&&&&&&&&&&&&&&
离家的儿子之歌
&&&&&&&&&&&&&&&&&&&
From the threads a mother's hand
weaves,&&&&&&&
来自被一位母亲的手所编织的线,
&&&&&&&&&&&&&&&&&&&
A gown for parting son is made,
&&&&&&&&&&&&&&&&&&&&&
一件给离家的儿子的袍子被制作出来。
&&&&&&&&&&&&&&&&&&&
Sewn stitch by stitch before he
leaves,&&&&&&&&&&&&&
在他离家之前,(那袍子)被一针一针地缝制,
&&&&&&&&&&&&&&&&&&&
For fear his return be
delayed.&&&&&&&&&&&&&&&&&&&&&&&&&&
(母亲)唯恐他耽搁了回家。
&&&&&&&&&&&&&&&&&&&
Such kindness as young grass
receives&&&&&&&&&&&&
这种像幼嫩的小草从温暖的太阳那儿
&&&&&&&&&&&&&&&&&&&
From the warm sun can't be
repaid.&&&&&&&&&&&&&&&&&
得到的慈爱是无法回报的。
读了这个每行8音节的译文,不能不叹服老许的押韵功力。weaves—leaves—receives和made—delayed—repaid两组韵脚用得如此自然,全无凑韵之弊,果然“音美”无比!整首译诗也做到了达意、流畅,句式地道,英语味十足。译文1、2行讲述一位母亲为离家的儿子制衣,是从线开始,一直做成一件袍子。3、4行补充说明该衣的方式——是一针接一针缝制出来的,可见其细致,扣住了“密密”一词;还说到母亲担心儿子迟归。第5、6行把前四行概括为such
kindness,并且进行了比喻as
young grass
from the warm
sun,化意合为形合,非常明了。
然而,细细品味,许译的不足也不少。(1)从风格看,整首译文从头到尾用的都是被动语态,这像是科技论文的风格,全是客观描述而不带感情色彩,这就使原诗里漾着的脉脉温情消失殆尽——尽管说到such
kindness,也只像是一种例行公事的评价。(2)从遣词看,也可具体地看出译文是如何缺乏感情色彩的:his
delayed——像是母亲担心游子由于客观原因而耽误了回家,而不是担心游子喜欢游荡、不念家,这两种担心,前一种情淡,后一种才情深;can't
repaid——“这样的恩情是无法报答的”,这话说得冷冰冰的,像是说这恩情“不具有可报答性”,全然读不出游子“有报答之心,却不知如何报答”的缠绵、纠结之情;另外末两行原诗是问句,语气婉转,是发自柔肠的感慨,译文是陈述句、判断句,显得无比生硬、冷漠。(3)从修辞看,原诗中间两行用了叠词,许译由于押韵、音节数等制约,第4行没能再现叠词,而老许是一向很注意把叠词翻译出来的。(4)从功能看,原诗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名诗,每两行都可以抽出来作为警句来单独引用。译文也应该具有这样的特点,每两句都要像警句、可引用。我们从这个角度分析一下许译。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是一个特定的画面,但它可以描述一种普遍的、人所共有的母子深情。因为这种普遍性,这两句能够成为名言。许译From
the threads a mother's hand
A gown for
parting son is
made,是否具有这样的特点?显然没有。这只是纯粹的对一件事情的陈述,不具备普遍性。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这两句警句性弱一些,是特写,它并不描写普遍性的人类情感,但也能单独引用。许译Sewn
stitch by stitch before he
For fear his
return be delayed.是依附于前两句的、不完整的句子成分,不能表达完整的一层意思,因此不可能用于单独引用。
“谁言寸草习,报得三春晖”是经典名言,许译Such
kindness as young grass
From the warm
sun can't be
repaid.也具有“可单独引用性”,只是有着如前所述的缺点。
综合评价:许译是“音美”的译文(每行8音节、ABABAB韵式),也是“形美”的译文(句式英语味很浓),但不是“意美”的译文,在“形合”方面(叠词修辞)也有所缺陷。
无论如何,面对老许的“音美”,足以让我感到不小的压力,不能不整出一个押韵的译文来。
外显子译文二(初稿)&&&&&&&&&&&&&&&&&&&&&&&&&
What Touches A Parting Son
&&&&&&&&&&&&&&&&&&&
By fond mother's hand the
done&&&&&&&&&&&&&&&&&&&
Into a coat for leaving
son.&&&&&&&&&&&&&&&&&&&
At parting, sews and sews still
she,&&&&&&&&&&&&&&&&&&&
Fearing late, late his return
be.&&&&&&&&&&&&&&&&&&&
Who say a grass could e'er
requite&&&&&&&&&&&&&&&&&&&
The spring for her warm nursing light?
此译文应该比较满意了——押韵、叠词再现、情感色彩、每两句的可引用性,四者都具备了。但是再细读一番,发现第1、2行译文还是犯了跟许译一样的毛病——只在陈述一件事情,而没能引申为描写一种人类普遍的、共有的情感。关键在于the
thread带有冠词,成了特指。应该像fond mother、leaving
son一样,不要冠词。于是,译文修改如下:
外显子译文二(定稿)
&&&&&&&&&&&&&&&&&&&&&&&&&
What Touches A Parting Son
&&&&&&&&&&&&&&&&&&&
Treads in fond mother's hand are done
&&&&&&&&&&&&&&&&&&&
Into a coat for leaving
son.&&&&&&&&&&&&&&&&&&&
At parting, sews and sews still
she,&&&&&&&&&&&&&&&&&&&
Fearing late, late his return
be.&&&&&&&&&&&&&&&&&&&
Who say a grass could e'er
requite&&&&&&&&&&&&&&&&&&&
The spring for her warm nursing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唐诗游子吟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