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的英文,宋红权

【北京前波画廊展览】&单位:张盾和宋红权
张盾和宋红权: 单位
展览时间:2013年4月20日至
开幕酒会:2013年4月20日(周六)下午3:
00 & 6: 00
北京前波画廊荣幸地宣布将于日起举办张盾和宋红权的双个展《单位》。此次展览以素描和雕塑之间的对话形式展现,张盾细腻的铅笔画与宋红权抽象且性感的汉白玉雕塑形成了对比。张盾在工业城市沈阳长大,而宋红权则出自河北的农村,他们的作品悄然体现出这两位艺术家截然不同的生活背景。张所描绘的城市景观荒芜凄凉,其素描技能至臻完美。而宋的雕塑则展现了生物形态,似乎延续了近百年前让·阿尔普和亨利·摩尔的创作传统。于是,两位艺术家的作品形成了鲜明对比。
张盾此次展出的“单位”是指那些废弃的厂房或是被遗忘了的建筑,那也是她于2011年在纽约前波画廊举行首次展览《求同异存》时的主题。这些铅笔画尺寸相对较大,偶尔用隐约的色彩来画龙点睛。被空置了的工业建筑在北方随处可见,然而这些作品的独特之处便在于艺术家将观者引领到一个早已不存在、却又令人难以忘怀的时代。自上世纪90年代起,北京开始大规模拆除传统建筑,激起了许多艺术家的灵感,并通过艺术创作记录了这一变迁。而张盾手中的铅笔却哀婉地描绘了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大型工业厂房,它们现在也和胡同一样有着相似的遭遇。
与此同时,张盾在一组新的彩色铅笔素描作品中,展示了她以往艺术创作中不曾出现的对自然界的精湛描绘。桃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长寿和健康的象征,在张盾的素描里每个桃子独立成为了主题。被放大了几倍后,它们似乎遗失了本体,不再像桃子,而是非常坦然地流露出一丝妩媚。
宋红权作为一个石雕匠之子,将石雕工具作为主题,创作出其第一组重要作品,即现被悉尼白兔美术馆收藏的2011年作品《后石器时代》。而本次展览的“单位”作品指的是种子,或者说是一个植物繁殖系统的单位。他通过去除汉白玉中他不想要的部分而寻找到了这些单位造型。虽然这些雕塑呈现了有机形态的造型,却不能让人直接联想到任何真实世界里的东西。这样的三维表现方式和当今典型的组装式雕塑和装置形成对比,令人眼前一亮。自小在田里务农,他十分清楚从一颗小小的种子变成一棵成熟的植物所需经历的神秘过程。尽管他的创作严格遵循了每颗种子的特征,经过打磨后,这些被放大了的光滑流畅的造型却使人恍惚徘徊于植物和人体的幻觉之间。
如需更多信息,请致电画廊+ 86 (0)10
或发邮件至
Zhang Dun and Song Hongquan & Units
Exhibition Date:
&&&&&&&April
20 & May 19, 2013
Opening Reception: Saturday, April 20, 3:00 -
Chambers Fine Art is pleased to announce the opening on April
20, 2013 of Zhang Dun and Song Hongquan & Units. This
exhibition takes the form of a dialog between drawing and
sculpture, Zhang Dun’s delicate pencil drawings contrasting with
the sensuous white marble sculptures of Song Hongquan. The two
artists come from widely different backgrounds, Zhang Dun having
grown up in the industrial environment of Shenyang and Song
Hongquan in a village in Hebei, and this is clearly visible in
their work. Zhang’s desolate urban landscapes, pencil drawings of
remarkable refinement, contrast with the biomorphic forms of Song’s
sculptures which seem at first glance to be a continuation of a
tradition pioneered nearly a century ago by Jean Arp and Henry
Zhang Dun’s “units” (danwei) refer to the abandoned or neglected
buildings that have been the primary theme of her oeuvre since her
first exhibition at Chambers Fine Art A Difference of
Opinion in 2011. Her large pencil drawings, occasionally
heightened with touches of color, are noteworthy for the way in
which she transforms industrial buildings of the type that can be
found throughout China into haunting evocations of a world that no
longer exists. From the 1990s onwards it was the destruction of the
traditional architecture of Beijing that inspired many artists to
document its demise. Now, in the hands of Zhang Dun, it is the
massive industrial architecture of the 1950s and 1960s that
occasions these elegiac reflections on this utilitarian
architecture that is currently undergoing the same fate as the
In a new series of drawings of peaches, however, executed in
colored pencil, Zhang reveals sensitivity to the forms of the
natural world that had hitherto not appeared in her oeuvre.
Traditionally regarded as a symbol of longevity and health in
China, the peach assumes monumental form in Zhang Dun’s drawings
and is the sole focus of attention. The luscious peaches are
simultaneously strangely disembodied and frankly erotic.
Song Hongquan’s “units” refer to the seeds, a plant’s unit of
reproduction that he uses as inspiration for his
sculpture.& While Zhang Dun creates her visionary
fruit from networks of faint pencil lines Song Hongquan discovers
his unitary forms inside blocks of marble by removing everything
that is not what he is looking for. &The son of a
noted carver, Song used the tools of a carver as the theme of his
first major body of work, After the Stone Age (2011), now in
the White Rabbit Collection, Sydney.& Working on
the land while he was still a child, Song also grew to understand
the mysterious process by which a mature plant grows from a tiny
seed. &Although faithful to the particularities of
the seeds he uses as his inspiration, the enlarged, streamlined
forms that result once the sanding and polishing process is
completed hover disturbingly between the botanical and the human.
For more information, please contact the gallery at + 86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单位》张盾和宋红权 15:46发表
北京前波画廊荣幸地宣布将于日起举办张盾和宋红权的双个展《单位》。此次展览以素描和雕塑之间的对话形式展现,张盾细腻的铅笔画与宋红权抽象且性感的汉白玉雕塑形成了对比。张盾在工业城市沈阳长大,而宋红权则出自河北的农村,他们的作品悄然体现出这两位艺术家截然不同的生活背景。张所描绘的城市景观荒芜凄凉,其素描技能至臻完美。而宋的雕塑则展现了生物形态,似乎延续了近百年前让o阿尔普和亨利o摩尔的创作传统。于是,两位艺术家的作品形成了鲜明对比。
张盾此次展出的“单位”是指那些废弃的厂房或是被遗忘了的建筑,那也是她于2011年在纽约前波画廊举行首次展览《求同异存》时的主题。这些铅笔画尺寸相对较大,偶尔用隐约的色彩来画龙点睛。被空置了的工业建筑在北方随处可见,然而这些作品的独特之处便在于艺术家将观者引领到一个早已不存在、却又令人难以忘怀的时代。自上世纪90年代起,北京开始大规模拆除传统建筑,激起了许多艺术家的灵感,并通过艺术创作记录了这一变迁。而张盾手中的铅笔却哀婉地描绘了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大型工业厂房,它们现在也和胡同一样有着相似的遭遇。
与此同时,张盾在一组新的彩色铅笔素描作品中,展示了她以往艺术创作中不曾出现的对自然界的精湛描绘。桃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长寿和健康的象征,在张盾的素描里每个桃子独立成为了主题。被放大了几倍后,它们似乎遗失了本体,不再像桃子,而是非常坦然地流露出一丝妩媚。
宋红权作为一个石雕匠之子,将石雕工具作为主题,创作出其第一组重要作品,即现被悉尼白兔美术馆收藏的2011年作品《后石器时代》。而本次展览的“单位” 作品指的是种子,或者说是一个植物繁殖系统的单位。他通过去除汉白玉中他不想要的部分而寻找到了这些单位造型。虽然这些雕塑呈现了有机形态的造型,却不能让人直接联想到任何真实世界里的东西。这样的三维表现方式和当今典型的组装式雕塑和装置形成对比,令人眼前一亮。自小在田里务农,他十分清楚从一颗小小的种子变成一棵成熟的植物所需经历的神秘过程。尽管他的创作严格遵循了每颗种子的特征,经过打磨后,这些被放大了的光滑流畅的造型却使人恍惚徘徊于植物和人体的幻觉之间。
最近阅读过此日记的好友()
他的日记分类
全部日记53买家服务热线:400 669 0999|
hi,欢迎来雅昌画廊主页!请|
您所在的位置:&&作品详细
编  号:52131
作  者:
销售状态:待售(不可在线交易)  
库  存: 1
售  价:议价
买家服务热线:
400-669-0999
服务时间:周一到周五 9:00-17:00
请输入印象
经营时间:9年
展厅面积:
地&&&&区:北京-朝阳-草场地
汉白玉-种子
出生年份:
籍&&&&贯:
0条评论0位网友参与
请您后再留言
注:网友评论只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网站同意其看法或者证实其描述
本画廊其他作品张盾、宋红权双个展《单位》将于日在北京前波画廊举办。此次展览以素描和雕塑之间的对话形式展现,张盾细腻的铅笔画与宋红权抽象且性感的汉白玉雕塑形成了对比。张盾在工业城市沈阳长大,而宋红权则出自河北的农村,他们的作品悄然体现出这两位艺术家截然不同的生活背景。张所描绘的城市景观荒芜凄凉,其素描技能至臻完美。而宋的雕塑则展现了生物形态,似乎延续了近百年前让·阿尔普和亨利·摩尔的创作传统。于是,两位艺术家的作品形成了鲜明对比。
张盾此次展出的“单位”是指那些废弃的厂房或是被遗忘了的建筑,那也是她于2011年在纽约前波画廊举行首次展览《求同异存》时的主题。这些铅笔画尺寸相对较大,偶尔用隐约的色彩来画龙点睛。被空置了的工业建筑在北方随处可见,然而这些作品的独特之处便在于艺术家将观者引领到一个早已不存在、却又令人难以忘怀的时代。自上世纪90年代起,北京开始大规模拆除传统建筑,激起了许多艺术家的灵感,并通过艺术创作记录了这一变迁。而张盾手中的铅笔却哀婉地描绘了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大型工业厂房,它们现在也和胡同一样有着相似的遭遇。
与此同时,张盾在一组新的彩色铅笔素描作品中,展示了她以往艺术创作中不曾出现的对自然界的精湛描绘。桃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长寿和健康的象征,在张盾的素描里每个桃子独立成为了主题。被放大了几倍后,它们似乎遗失了本体,不再像桃子,而是非常坦然地流露出一丝妩媚。
宋红权作为一个石雕匠之子,将石雕工具作为主题,创作出其第一组重要作品,即现被悉尼白兔美术馆收藏的2011年作品《后石器时代》。而本次展览的“单位”作品指的是种子,或者说是一个植物繁殖系统的单位。他通过去除汉白玉中他不想要的部分而寻找到了这些单位造型。虽然这些雕塑呈现了有机形态的造型,却不能让人直接联想到任何真实世界里的东西。这样的三维表现方式和当今典型的组装式雕塑和装置形成对比,令人眼前一亮。自小在田里务农,他十分清楚从一颗小小的种子变成一棵成熟的植物所需经历的神秘过程。尽管他的创作严格遵循了每颗种子的特征,经过打磨后,这些被放大了的光滑流畅的造型却使人恍惚徘徊于植物和人体的幻觉之间。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用户名   密码    
文明上网 登录发帖宋红权被农总行接纳为作家协会会员 - 农金网
中国农村金融网
第一时间报道基层金融
欢迎订阅2016年度《21世纪经济金融》杂志,更多的登载机会等待着您!联系人:何秀珠,电话号码:
 当前位置:&&&&&&&&&&&&
按文章标题
按文章作者
双击自动滚屏
宋红权被农总行接纳为作家协会会员
发表日期:日&&出处:农行山西省侯马市支行&&作者:马成民&&本页面已被访问 452 次
中国农村金融网马成民报道 农行山西省侯马市支行宋红权同志日前被中国农业银行作家协会收录为会员。宋红权现年49岁,系山西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临汾市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经济金融》杂志社特约记者、自由诗人,现任农行侯马市支行办公室文秘,有数千篇数百万字的小说、散文、故事、报告文学、新闻等稿件见诸报端,被《临汾日报》等20多家新闻单位上百次授予“优秀通讯员”称号。他所撰写的“中国信合未来发展策略”被山西经济日报“新视点”头条推出;“金融行业如何服务低碳经济”被《经济金融》杂志、《临汾日报》等重点推出;《征信,揭开盖头还遮面“新娘”》、《金融资金如何接拍于经济转型的时代》被《中国信息报》的“金融品评”栏目首席刊发。“商业贿赂正从金融行业悄悄走开”在2005年反商业贿赂热潮中,成为《中国金融》、《山西经济日报》、《临汾日报》热点理论稿件。
1991年在《人民日报》第三版发表800字新闻稿件“婆婆不靠儿女养,媳妇不围锅台转”;“银行资金壮咱胆,农民当起大老板”被农总行《中国农金报》头条采用,并获全国好新闻“二等奖”。通讯“婚礼上不见丈母娘”获临汾日报年度好通讯;“黄豆芽绿豆芽鼓起钱袋,老婆婆小媳妇炕头发财”获《临汾日报》好标题,通讯“一尘不染的穷财神”获“中国信息报”飞鹿杯有奖征文二等奖,并被山西日报头版头条“迎七一”专栏采用。散文《冰糖葫芦酸》获全国改革开放20年有奖征文二等奖。先后上百次被《山西日报》、《山西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农金报》、《山西农金报》、《临汾日报》等授予“优秀通讯员”称号。每年有上百篇各类稿件见诸报端。到目前,有近百篇理论文章被刊用。这次和他同时被批准入会的全国97人,在该市仅有两人。
图为宋红权正在采风
双击自动滚屏
  相关评论:    
&没有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
评论内容:
(最多评论字数:0)
&& 中国农村金融网发表文章为作者原创作品,非本站合作单位不得转载本站作品,转载本文章,必须与本文章作者或本网站联系,中国农村金融网转载作品,作品权属原作者,如有侵权请告之,我们即予更正!&& 本站作品原创性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本站未予核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联系人:站务室 编辑部:
总编:何秀珠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谢谢你的爱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