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著名书法家有哪些:仼亚东先生

沈尹默_百度百科
[shěn yǐn mò]
沈尹默(1883年-1971年),原名君默,祖籍浙江湖州人,1883年生于陕西兴安府汉阴厅(今陕西安康市汉阴县城关镇民主街)早年留学日本,后任教授和校长、辅仁大学教授。1949年后历任中央文史馆副馆长,市人民委员会委员,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等职务。以书法闻名,民国初年,书坛就有“南沈北于(右任)”之称。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书坛有“南沈北吴()”之说。著名家先生,谓沈老之成就,“超越元、明、清,直入而无愧。”已故全国文物鉴定小组组长教授认为:“数百年来,书家林立,盖无人出其右者”。已故台北师大教授、国文研究所所长先生赞沈老书法“以下”。
大界长歌供图
(因其在北大担任教授时少言,被同事调侃说“要口干嘛”所以建议其君为尹,随后便改名沈尹默。)[1]
,字中、秋明,号君墨,别号鬼谷子,浙江湖州人,1883年生在陕西。著名的学者、诗人、书法家、教育家。
早年二度游学日本的沈老,归国后先后执教于、,与、、、等同办《》,为的得力战士。陈独秀曾批评沈尹默“字则其俗在骨”,因此两人关系不佳。1925年,在“女师大风潮”中,沈老与鲁迅、等人联名发表宣言,支持学生的正义斗争。后由、推荐,出任河北教育厅厅长,校长等职。1932年,因不满政府遏制学生运动、开除学生,毅然辞职,南下上海,任中法文化交换出版委员会主任。抗战开始,应监察院院长之邀,去重庆任监察院委员,曾弹劾未遂,不满政府之腐败,胜利后即辞职,卜居上海,以鬻字为生,自甘清贫,足见沈先生高风亮节。日,备受&文革&迫害的一代书法大师沈尹默,病逝于上海,享年88岁。
沈尹默书法
先生是先生进城后第一位拜访的民主人士,是第一届上海市人民政府委员,是总理任命的中央文史馆副馆长,历届上海市人委委员,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1949年后,他先后参加了市政协、市博物馆、市文管会、中国画院、市文联、市文史馆的工作,亲自创建了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书法组织——上海市中国书法篆刻研究会,为祖国文化事业的繁荣,尤其对和理论,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曾接见过他,对他的工作和艺术成就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中南海收画集》的第一页乃是沈老写给
沈尹默书法
主席的书法。总理家中和办公室都曾挂过沈老的字。着有《二王法书管窥》、《历代名家学书经验谈辑妻释义》等。出版主要书法集、字帖有《沈尹默法书集》、《沈尹默手书词稿四种》、《沈尹默入蜀词墨迹》等,约二十种。诗词著作有《秋明室杂诗》、《秋明室长短句》等。
台湾大学教授先生在《民初帖学书家沈尹默》一文中,有“中我认为适合他书写的,还是细笔的楮楷,真是清隽秀朗,风度翩翩,在后,
难得一睹。”已故浙江美院教授评沈老书法时,云:“沈书之境界、趣味、笔法,写到宋代,一般人只能上追清代,写到明代,已为数不多。”
他的书法用笔挥洒自如,如行云流水,自然流畅。笔墨跌宕起伏,浓淡相间,有之神韵,带之骨肌,深受众多文人墨客的赏识。
沈尹默四屏行书《东坡居士诗》
沈先生的著作,则多发表于1949年以后,1952年的《谈书法》,1955年的《书法漫谈》,1957年的《》和《文学改革与书法兴废问题》,1958年的《学书丛话》,1960年的《答人问书法》,1961年的《和青年朋友们谈书法》以及《和青年朋友们再谈书法》,1962年的《谈中国书法》和《怎样练好使用毛笔字》,1963年的《历代名家学书经验谈辑要释义--上》,1964年的《书法艺术的时代精神》和《》,1965年的《历代名家学书经验谈辑要释义--中》,1978年的《》,1981年的《》。沈老书法作品广泛流传于海内外,深得人民的喜爱。
特别是1981年出版的《沈尹默书法集》,比较全面地收集了他二十岁以后的各个时期的,反映了他书法嬗变的全过程。1999年的《沈尹默手稿墨迹》则为他的草稿书扎精品四十余件,以为主。1960年,横跨四十年,可以看到沈老楷书从北碑、风味演变到自成独特风格的过程。乃为研究沈氏及学书者临摹之范本。其中一种为沈老在1921年为蒋(中正先生)母王太夫人书墓志(现陈列于台北中正纪念堂)。孙中山先生为蒋母写祭文并书“蒋母之墓”四个大字。此帖碑即将付印。
日,生于陕西省兴安属之厅。姓沈,名君默,后更名。尝署名、长名思渊次。斋名秋明、匏瓜,人以斋为号焉。原籍浙江省吴竹墩村人。沈姓为望族。
入家塾读书,启蒙李老师为年逾七十的不第秀才,爱好诗歌,常以千家诗中名句吟诵。
1894年 始习书法,从《醴泉铭》、《皇甫诞碑》入手。先生对叶蔗田所刻《耕霞馆帖》最为欣赏,此贴所收,自以至唐宋元明清诸名家,皆略有选取,足资取法。于是写字的兴趣也就浓厚起来。
1896年 先生因背不过书,急至生病,在家疗养,于是连读《》数遍,于李、杜、韩、白等唐人亦多所诵读。春秋佳日,别无朋好可与往还,时邀同作韵语,篇成呈请父亲为评甲乙。
1897年 先生从父命书写三十柄带骨扇,又从父命把祖父在正教上所书赏桂花长篇古诗,以鱼油纸钩下来。
1902年 居西安。先生与蔡师愚相识,师愚大事宣传包世学说。又遇父执仇涞之先生,爱其字流利,心摹手追。当时先生应人请索,即用这种字体。
1903年 先生之父逝世。遂举家离山城,返居长安。
1905年 赴日本留学。先生与其三弟兼士,自费往日本求学。抵日本时,同乡许炳方来迎。先生不仅擅长书法,亦以诗词著名。
1906年 因家庭经济关系,无力供应先生继续求学,游日一年即返国。随回陕西居住。是年作诗,存稿二十首,词四首,见《秋明集》上下二册。
1910年 12月,东坡生日,周梦坡燕集灵峰补,先生与戴子开 (启文),褚伯约(成博),褚稚昭(成昌),沈衡山(钧儒)等十四人皆至。是年作诗存稿二十六首,词一首,见《秋明集》。
1911年 先生能悬腕作字,笔画也能平正。先生为灵峰补梅庵定记,词精意雅,现能见到的早期文章此为鳘篇,有墨迹影印行世。是年作诗存稿七首,见《秋明集》。
1912年春节,杭州工业学校长许炳坤访见先生。并向代理校长何鹬时,预科学长胡仁源推荐先生到北大任教。是年作诗,存《破晓》一首,见《秋明集》。
1913年 到任教。寓南小街什方院36号,书斋悬颜平原《家庙碑》旧拓全幅。又把,李义山,等诸家诗集认真从事研究。
1915年 2月14日,诣先生寓所,先后至章寓者有,,马裕藻,,,等人。
1916年 在北京医科专门学校课,医专校长汤尔和,与为知交,先生得元出土碑刻元显俊,元彦诸志,暇即临习。
1917年 1月,蔡元培任北京大学校长,欲革新北大,先生积极参与。蔡元培到任之前访见先生,目的在于相识。
1918年 《》成立编委会
,由六教授分期轮流担任编辑。先生与,,等人为编辑。
1919年 积极投身&五四&运动,许多学生活动,曾得到先生支持。并时为北大的事,请蔡元培大力帮助。陈独秀辞去北大文科学长。先生在《》发表的,《生机》,《赤裸裸》,《小妹》。
1920年 在发表白话诗《白杨树》,《秋》。先生的诗选入九首,为此书入选入选最多的一位。北大章程规定,教授任满七年,可以出国进修一年,先生在评议会上提出出国进修,评议会即予通过。
1921年 去日本进修,与相识。十月辑《曼殊上人诗稿》,由图书馆写本印行。
1922年 兼任教授。
1924年 女子师范大学校长许寿裳被迫辞职,杨荫榆继任。杨氏反对新文化,将学生自治会干事六人揭示开除,遂有拒杨风潮之爆发。先生积极支持学生之正义行动。
年 5月26日先生与马裕藻,周树人,叶,,土,周作人等教员联名在《京报》发表《关于北京女子师范大学风潮宣言》,公开支持女师大学生的正义斗争。
1926年校点唐韩握《香奁集》,先生为之序,论述韩冬郎诗的造诣,风格及得失,由北新书店出版。先生序文缩小手迹印行。
1927年 手书《秋明小词》稿本二卷,请圈阅,朱疆村为写评语。
1929年 任河北省教育厅厅长。所作诗词,辑为《秋明集》,上下二册,由北京书局出版。
1930年 赠保权君东涧写校本义山诗集后记。先生开始致力行草,从米南宫而,,,再上溯。以褚遂良能推陈出新,树立唐代新规范,曾遍临其传世诸碑。
1931年 辞去河北省教育厅厅长职务,返回北京大学任教。
1932年任校长,兼任农学院院长。旋因开除学生事,先生愤然辞去校长职务,当局未披露,先生即行离校。年底卜居上海环龙路,任中法文化交换出版委员会主任,兼孔德图书馆馆长。
1937年 郭沫若从日本秘密潜回上海,与先生往来甚密。先生以所著《秋明集》二册奉赠。,为先生所书卷子题句,先生写绝四首报之,题为《湖帆蝶野各为拙书卷子题句,辄以小诗报之》,这是先生最初的论书法诗。
1938年招宴,先生与皆至。饭后,悲鸿画竹赠先生。先生题《蒋谷孙所藏怀仁圣教序》,及《与谷孙论帖书》。
1939年卒,先生以诗挽之。卒于北京,先生亦有诗挽之。下半年,日冠侵沪,先生西去重庆,中法文化交换出版委员会及孔德图书馆亦抗战而结束。是年作论书诗《题群玉堂米帖》,《与豫卿夜话因赠》,《柬植之》等篇。
1940年 居成都,重庆。重庆住在上清寺考试院陶园之鉴斋,先生有六言诗咏鉴斋。题叶《涉江词》乙稿。是年作论书法诗《观履川家二音子作大字因赠》,《劝履川学书》,《学书一首叠竟字韵》。
1941年 先生所作诗,为同时诗人所称道,以秀逸闻名诗坛,尝谓无字不可入诗。是年,先先生得谢稚柳自来书,言壁间书画之胜,先生因取其语赋寄稚柳并简。
1942年 先生在重庆借地营屋以卜居,室名为&石田小筑&。先生卧病住院,作《病室中吟》,先生将1940年所作词成一卷,名为《念远词》。也写了一些曲子,未结集。观谢稚柳画展,作诗相赠。
1943年 撰《执笔五字法》,分清了与四字拔镫法的混淆,当
沈尹默讲书法
时他对书法的体会与认识,已可于此文中见之。这是先生第一篇论书著作。
1944年 《世界美术大辞典》主笔荷兰高罗佩,称先生为民间第一大书家,并撰对联一副求教于先生。是年,先生为许寿裳书诗。
1945年 先生关于词的问题,给写信,发表见解,并酬词四首;又资助马一浮《丛书》。作论书诗《题伯鹰书评五绝句》。题跋有《题张镜轩所改熹平石经春秋残石拓本》,《题庞镜塘藏汉刘熊碑》,《跋枯树赋》。
1946年 抗日胜利,先生东归,辞去星空委员。住上海虹口区。10月以后所作诗为《归来集》。三年间,先生以鬻书自给。作《跋王石谷仿巨然山水》。
1949年 即聘请先生为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员会员。嗣后,聘请先生为上海市人民政府委员。历届被选为市人民代表及市人民委员会委员,历届讪政治协商委员会委员。
1950年 参加市。撰写《回忆五四》,是年携先生与往返书诗稿见示,先生为之题记。
1951年 先生撰《谈书法》一文,又《跋翁松禅临平原李玄靖碑》。先生将重庆及解放前所作诗词,选写一通,为《秋明室杂诗》及《秋明长短句》。
1952年 先生题跋有《题徐平羽所藏明人手札》及《跋徐平羽藏郑板桥自叙册子》。
1953年 题离骚今译《减字木兰花》一首。
1954年 先生再题沈祖叶《涉江词》诗五绝句。
1955年 《书法漫谈》在5月8日至30日于《》上连载。又在《》发表《怎样为拼音化准备条件》。
1956年成立,先生被聘为画师。在《文汇报》上,发表《关于文学遗产的继承问题》,及《关于&锦上添花&的意义》两文。新作《生活中的一节》,刊《文艺月报》,题跋有《为叔藏通君笔拓跋》。
1957年 《学术月刊》创刊,先生为编辑委员。在《学术月刊》上,先生发表《书法论》一文,系统地论述笔法,笔势和笔意。其阐述的透辟,远胜古人论书之作。
1958年 观四川省革命残废军人教养院课馀演出队表演赋诗四首为赠。《学书丛话》刊载在《文汇报》上。同时撰写了《王羲之和王献之》,《谈谈魏晋以来的主要几个书家》,《书法的今天和明天》。先生应邀演讲《陶渊明及陶诗》。
1959年 先生为僵政协委员。在会议期间,毛主席鼓励了先生。上海解放十周年,先生作《哨遍》一首为纪念。又作《回忆上海解放时情事三绝句》。国庆吉年,先生作诗一百一十五首向中央献礼。
1960年 先生被国务院聘请为中央文史馆副馆长。同时被聘请为副馆长的还有陈寅恪,,徐森玉等。国庆节,先生发表《给海外侨胞公开信》,宣传国内突飞猛进的建设,民生,科技进步,与团结协作精神。
1961年 4月8日,上海市中国书法篆刻研究会成立,先生出席了大会,被选为该会的主任委员。会后举行书法展览,先生展出所书正,行,隶等作品,1月1日,先生在《》上发表了《也谈毛主席书赠日本的诗》。  1962年 参加第二次上海市文联,先生被选入主席团成员,在上先生被
选为市文联副主席。6月,先生八十生辰,全家出游太湖,先生作&定风波&词为纪念。《谈中国书法》发表在《光明日报》上。
1963年 先生被选为第三届政治协商会议委员和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三届全国委员。
1964年 9月14日,日本丰道春海书法展览在沪揭幕,先生与,,王个等出席开幕式。9月26日,在上海市五届一次人代会上,先生被选为第三届全国。12月,先生赴京出席。
1965年 先生书法在湖州展出。《叙》真伪问题曾引起争论,先生作了多首有关兰亭的诗,与互有唱和。撰写《历代名家学书经验谈辑要释义》《二》,发表于香港《大公报》,《艺林》周刊。
1966年 1月,为《文史资料》撰写《我和北大》。2月,先生因肠阻塞入进行开刀治疗,割去肠约十寸,手术良好。2月20日,先生在病室中口占《西江月》一首。6月,先生返回上海,身体恢复如旧,刀痕已长得看不出了
1967年 马一浮卒于西湖先生含泪吟诗纪念一代儒宗。
1971年周恩来总理在全国出版工作会议上,询问先生近况,但&四人帮&对总理指示拒不传达。相反,对先生进行疯狂迫害。6月1日,带着满怀抑郁的心情在上海与世长辞。6月4日在上海西宝兴路火葬场中厅家属向遗体告别。
1978年 经中共上海市委批准,为先生平反昭雪,开追悼会。追悼会在12月29日于上海龙华革命公墓大厅举行,市革命委员会副主任主持,市革命委员会秘书长致悼词,参加者约五百人,各地致电致函惧者为数甚众。
故居是沈尹默自1946年从东归即租贷此屋至1971年病故。1987年沈夫人向人民政府请求自费筹办故居,并于1988年7月得到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和虹口区人民政府批复同意。,并将故居列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在区文化局资助下,1988年10月故居经修缮落成,日正式对外开放。故居属民办公助性质,划归虹口区文物遗址史料馆协助管理。
沈尹默先生
沈尹默故居
是先生进城后第一位拜访的民主人士,是第一届上海市人民政府委员,是周总理任命的中央文史馆副馆长,历届上海市人委委员,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虹口区504号的沈尹默故居,是沈老人生中最后25年的居住地。 虹口区有关部门和企业出资20万元用于故居修缮,并对故居展览重新布局。修缮后的沈尹默故居,面积达到190余平方米。此次对外免费开放的展室主要集中在一楼,分为三个部分,分别为“新文化运动先驱”“一代清才书法家”“老树逢春也著花”。
故居是一座北朝南三层楼房,清水外墙,黑色的门旁悬挂着沙孟海题写的“沈尹默故居”木雕直匾,门厅上方挂着赵朴初先生书写的横额“沈尹默先生故居”。占地面积96平方米,建筑面积200平方米。
原会客室与餐厅分别辟为陈列室,二楼书房与卧室保持原样,三楼仍为储藏室。一楼展厅呈横“8”字型。厅内安放着一尊钢的沈尹默半身塑像,通体洁白,上有李力群“一代风骚”行书题词,展厅共有六大块版面组成,内容六个部分:我党早期挚友;五四文化先驱;书坛一代宗师;领袖赞赏自书;伉俪砚边情深;毕生精通书法。有沈尹默与、、、、等交往活动的照片,沈尹默凝神执笔的大幅工作照片,有沈尹默长年临摹的名碑书帖,各地出版的沈尹默墨迹、手稿和论著,展柜里陈列着毛泽东日签署的任命沈尹默为上海市人民政府委员的委任状,签发的任命沈尹默为中央文史馆副馆长的原件,还有沈尹默生前使用过的一套文房四宝、图章等珍贵实物。
二楼西侧为卧室,东为书房,书房中有沈尹默与夫人的合影照,两旁悬挂着“艰苦自得力,金石不随波”的沈尹默手书的对联,墙上还有多幅沈尹默书法精品和一幅竹画镶嵌在玻璃镜框里。书房中的书架、沙发、桌椅、笔砚等均保持原样。至1991年底,故居珍藏文物史料、照片计有200余件。故居工作作人员利用馆藏资料出版了《沈尹默书小草千字文传》、《尹默二十年祭凝静》等书刊。
.笔墨志.[引用日期]技术支持:包公后裔、书法家收藏家包国明先生简介
包公后裔、书法家收藏家包国明先生简介
一位长期生活在农村基层,一直与农村、农业、农民打交道的农村乡镇干部,却一直喜爱书法艺术,自从领导岗位退下来以后就全心全意地酷爱上了书法,并成为一个有影响力的书法奇人。这个人不是别人,他就是包拯40代后人,家居江苏省靖江市新港城东阜社区的包国明先生。
包国明生于1953年,现已年过花甲。他中等身材,慈眉善目,声如宏钟,气概轩昂,没有江南水乡的吴浓软语,却散发着与生俱来的热情与豪爽,流淌着包拯包青天身上阳刚正义的血脉,不久前在佛教圣地寒山寺挥毫泼墨,当家主持对他上下打量,在其印堂上似乎也发现了他的日月之印,连连称赞,象包公后人。
包国明,号江湖散人。之所人叫江湖散人,用他自己的话说:“我生长在长江之滨,崇尚自由,不师古教条,喜欢走自己的路。”他书法能有今天的成就也绝非空穴来风,不过是与常人不同罢了。他从小上学起就天资聪颖,小学阶段一次就跳二级,中学时就更喜爱上了书画艺术,学校的墙报黑板报都是他负责书画,表现出良好的书法天赋。高中毕业后,他曾拜当地一个书法前辈为师,然后一直坚持自学。但生活的路并不以自己的意志为转移,后来他走上了农村基层干部从政之路。从政四十年,虽有繁忙的工作,可他一直没有放下书法艺术之梦,仍然酷爱书法艺术,冬练三九,夏练三伏,逢年过节也给乡亲们写春联对联。有一年他曾向自己的亲弟索要一幅书法作品,却被拒绝。一气之下,更加发愤要自己挥毫成才。直到2005年的一天夜里,包国明突做一梦,梦中一高人对他指点书法,用笔贯气。一觉醒来,梦境犹在,于是立即起床备墨挥毫,第一次写下了“虎啸生风”四字竖幅。从此,他痴迷上了书法擘巢大字,并在靖江市首个成立了东阜书画院,每年组织本地书画家书写春联,送文化下乡。
包国明从事书法创作,总是走到哪看到哪,去外地出差旅游,特别关注书法牌匾作品,发现喜爱的立即拍照。他欣赏大家,更注重自家,反对教条怪异,崇尚雅俗共赏,博采众长,形成自己的风格,所书榜书雄浑大气,苍劲奔放,力透纸背,深受人们喜爱。中国国画院副院长,中国书画艺术研究院副院长李文连先生评价他的书法,大气、秀气、灵气、更霸气。故宫博物院书画鉴定专家孔晨教授评价包国明先生的书法:行笔圆润流畅,飞白牵丝自然,布局错落有致,字体结构严谨。近年来,他积极参与书法交流,与国内众多书画大家结成了莫逆之交。书画家丁世儒、吴泉堂、王志安、韩巧荣、宋瑞才、袁鹏飞、郭肖伟、谭家琪、魏来五道、陶俊绿等数十位名师名家都先后登临包家书画艺术室。2009年包国明被中国马家窑文化研究会聘为顾问。2015年5月,被全日本华人文联副主席、中国书画院院长魏来五道先生看中,认为包先生侠肝义胆,豪爽开朗,助人为乐,心怀天下,书法守传统,中锋运筹,笔力雄浑,独具一格,特聘为中国书画院高级院士。
近几年,他在十三朝古都洛阳挥毫泼墨引起轰动,求字者从市领导到普通职员络绎不绝。三下苏州东山写太湖,《姑苏晚报》大篇幅报道,苏州莲花岛,北部湾等景区纷纷请其挥毫,特别是在寒山寺书画院,他的“虎”、“佛”二字让众僧名家赞不绝口。他的书法作品被友人送与国家有关部委领导,也深受喜爱。我国著名书画家范曾,书法家欧阳中石,在2013年看到包国明书法后,十分赞赏。二老同时分别给予题字:“包拯后裔,江湖散人”。后来,北京市原书协主席林岫、机关书协副主席田英章、现任中国书协主席张海又分别给包国明题字。在中国书画美术界成为佳话。包国明先生现已成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包国明先生同时也是全国著名收藏家,家中收藏了吴冠中、吴昌硕、刘大为、亚明、喻继高、王子武、白雪石、欧阳中石、张海、田英章、苏适、林散之、郭沫若、赵朴初、范曾、冯大中、冯远、王明明、史国良、范杨、傅佐、王西京等书画名家的字画,以及名贵瓷器、古玩。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著名书法家有哪些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