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寿福寿年丰五豆,眉寿攸宁什么意思

攸宁-中国学网
状态:2个回答日期:回答人:清枫d答:《南歌子》君子攸宁 txt全集小说附件已上传到百度网盘,点击免费下载: 内容预览:“那是五岁吧,记忆中是一片无尽的竹林...状态:1个回答日期:回答人:Smile冷月酱问:我是个纠结的人,想定个长期使用的笔名,好难定~~~答:不会啊,我倒觉得这个名字很美呢0u0状态:11个回答日期:回答人:明德百合慧子问:父亲姓孙,母亲姓陈 .9点左右出生答:攸宁。《鸿雁之什?斯干》:“君子攸宁”。 骏德。《节南山之什?雨无正》:“浩浩昊天,不骏其德”,骏德:犹言美好的品德。 评论 |
09:28 邓...状态:2个回答日期:回答人:百度知道客户端答:不好,最好是做什么网名,小名状态:1个回答日期:回答人:为谁哭都不值得答:殖殖其庭,有觉其楹。哙哙其正,哕哕其冥。君子攸宁。 《诗经?小雅》鸿雁之什?斯干 宽敞平正的大厅,高大结实的柱子,昼与夜都显得光明正大,“王君在这里居住的非常安稳”状态:1个回答日期:回答人:enjoy战天答:黄攸宁 75 三才配置:【火水木】 吉凶分析:【凶】 命格简批:【成功运被压抑不能有所伸张,易生乱离困苦,有招致急变不详不虑。不过偶有出异常的成功者之可能的配搭。】 命运被压抑,不能伸张,易生离乱困苦,有招致急难不祥之虑。不过,偶尔有...状态:1个回答日期:回答人:百度知道客户端答:。。。。状态:1个回答日期:"殖殖其庭,有觉其楹。哙哙其正,哕哕其冥。君子攸宁。" 《诗经?小雅》鸿雁之什?斯干 释义:这一章总写帝王宫落成的恢宏可喜以及子孙茂盛的可贺局面。 您提到的这一...状态:1个回答日期:"殖殖其庭,有觉其楹。哙哙其正,哕哕其冥。君子攸宁。" 《诗经?小雅》鸿雁之什?斯干 释义:这一章总写帝王宫落成的恢宏可喜以及子孙茂盛的可贺局面。 您提到的这一小部...状态:1个回答日期:以昭彰烈士英灵,惜祠碑皆毁于"文革"时期。故居现存砖瓦结构壮族风格民宅一幢,内室二楼正堂设有周将军灵位,灵位上悬一巨幅牌匾,上面有李宗仁亲笔题词"攸跻攸宁"。匾下挂...状态:1个回答日期:君子攸宁于此日 佳人作合自天缘 兰叛谆ú⒌ 光耀华屋户三星 乐意双关禽对语 生香不断树交枝 连理枝头腾凤羽 合欢筵上对鸾杯 联翩丹凤舒新翼 并蒂红花攀...状态:1个回答日期:福寿五豆 眉寿攸宁。状态:1个回答日期:攸宁。《鸿雁之什?斯干》:"君子攸宁"。骏德。《节南山之什?雨无正》:"浩浩昊天,不骏其德",骏德:犹言美好的品德。 翰飞懿德。《荡之什?A民》:"民之秉彝,好是懿德"。懿...状态:1个回答日期:水泠泠,溪风群簌动,山鸟一声鸣。斯时斯景谁图得,非色非空吟不成。 四宜书屋: 春宜花,夏宜风,秋宜月,冬宜雪,居处之适也。冬有突夏,夏室寒些,骚人所艳,允矣兹室,君子攸宁。...状态:1个回答日期:购买别业。武则天朝,太平公主见诸史书的建树只有为自卫而铲除来俊臣势力这一件。(有记载称,薛怀义也是她定计处死的,但也有说法称,处死薛怀义的是建昌王武攸宁。另有记...状态:1个回答日期:莫不令仪"。令仪:优雅的风度。 金玉。《鸿雁之什?白驹》:"毋金玉尔音,而有遐心"。金玉:比喻珍贵和美好。指珍惜。 攸宁。《鸿雁之什?斯干》:"君子攸宁"。 骏德。《...状态:1个回答日期:刊本,一册科图 159 【山西灵石】王氏族谱二十卷(清)王中辉 王中极纂清乾隆三十九年(1744)纂 乾隆五十五年(1790)存厚堂刻本辽宁图 山西大学 日本 美国注:王攸宁首修于清康...
与【攸宁】相关信息:&&&&&&&&&&&&&&&&&&&&&&&&
用户还关注
12345678910
大类导航: |[转载]传统知识
中国传统知识
------林之行&&
辑录------
传说中“龙生九子”的名字和用途:
一、& 囚牛---饰于琴之头。
睚眥---刻于刀环、剑柄。
嘲風---饰于殿角之兽。
蒲牢---洪钟提梁兽钮。
狻猊---立于香炉之上。
六、& 贔屭---负碑龟是也。
狴犴---刻于狱门或官衙正堂两侧。
負屭---盘绕在石碑头顶之刻像。
螭吻---殿脊两端呑脊兽像。
************************************************
&&&&&&&&&&&&&&&&&&&&
时间的概念:
《僧祇律》记载:1刹那者为1念,20念为1瞬,20瞬为1弹指,20弹指为1罗预,20罗预为1须臾,1日1夜有30须臾。换算结果:须臾=48分钟,弹指=7·2秒,瞬间=0·36秒,刹那=1念=0·018秒。须臾>弹指>瞬间>刹那=1念。
&&&&&&&&&&&&&&&&&&&&
老人长寿的雅称:
自古以来,人们统称60岁以上的人为耆年。人的寿年大体分为上、中、下“三寿”:上寿指90岁以上;中寿指80岁以上;下寿指70或60岁以上的。具体雅称有:60岁称花甲、耳顺、杖乡之年;70岁称古稀、悬车、杖国之年;80、90岁称杖朝、耄耋;100岁称期颐之年。还有喜、米、白、茶寿之说;喜寿指77岁,草书“喜”字看似七十七;米寿指88岁,米字是八十八三个字组合;白寿指99岁,百字少一横为白字;茶寿指108岁,茶字上面为廿下面是八十八,二者相加得108岁。
长寿也是“五福”中的一福,所谓“五福”即:寿、富、康宁、修好德、考终命。
&&&&&&&&&&&&&&&&&&&&&
讣文中对逝者年龄段的传统用词:
在“人生七十古来稀”的时代,人的生命大概只有50岁,活过50岁的人就算高寿,所以称51岁至60岁的逝者年龄为“享年”,表示逝者在年龄上得到享受,不虚此生。
古人对逝者不同年龄段的用词是很讲究的,小于30岁者称“得年”,有痛惜之情,只得到这么短(小于30岁)的寿命。对30岁至44岁的逝者称“存年”,有感叹之意,只存活小于44岁。45岁至50岁者称“艾年”,则大有悲憾之感,方兴未艾之年已艾矣!61岁至75岁者称“耆年”,大于75岁者称“耄耋”。
“终年”一词则适用于各个年龄段的逝者,但情意稍薄。
&&&&&&&&&&&&&&&&&&&
&&&&&&&&&&&&&&&
中国人拿筷子的禁忌:
三长两短(长短不齐的摆放)。&
仙人指路(拿着筷子指人)。
品箸留声(嘬筷子头)。&
击盏敲盅(敲打碗盘)。
泪箸遗珠(夹菜滴汤)。&
执箸巡城(盘碗中搜巡)。
迷箸刨坟(盘碗中扒拉)。&
颠倒乾坤(颠倒用筷子)。
定海神针(筷子插菜)。&
当众上香(筷子插饭菜)。
交叉十字(筷子交叉放)。&
落地惊神(筷子掉地)。
&&&&&&&&&&&&&&&&&&&
祖宗十八代的称谓(指自身上下各九代的宗族成员):
上序为:父母、祖、曾祖、高祖、天祖、烈祖、太祖、远祖、鼻祖。
下序为:子、孙、曾孙、玄孙、来孙、昂孙、仍孙、云孙、耳孙。
&&&&&&&&&&&&
&&&&&&&&&&&&&&&&&
婚龄的雅称:
夫妻同健在者结婚十年称“纸婚”、二十年称“帛婚”、三十年称“铜婚”、四十年称“银婚”、五十年称“金婚”、六十年称“钻石婚”(钻婚)、七十年以上称“宝玉山婚”(宝婚)。
&&&&&&&&&&&&&&&&&&&&
&&&&&&&&&&&&&&&&&&
(1)&&&&&&&&
地月系和太阳系:
我们居住的地球是太阳系的一个大行星,行星是沿着椭圆轨道环绕太阳运行的天体,是太阳系的主要成员。按照距离太阳从近到远次序排列太阳系九大行星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每个行星有着数目不等的卫星,在其周围沿着轨道旋转,例如地球只有一颗卫星,就是月亮,火星有二颗卫星,木星有十六颗卫星等等。地球和月亮构成地月系,各个行星系统再加上小行星、彗星和流星等构成了太阳系。
(2)&&&&&&&&
银河系和总星系:
晴朗的夜晚,我们可以看到许多闪烁发光的星星,叫做恒星。恒星是由炽热天体组成,有很大的质量并能自己发光的天体,太阳是距离我们最近的一颗普通恒星。大约有2000多亿颗恒星组成了比太阳系更高一级的天体系统,叫做银河系。在银河系之外,天文学家观测到约有十亿个同银河系类似的天体系统,叫做河外星系。银河系和河外星系合起来构成总星系。
(3)&&&&&&&&
为了便于辩认天空中数目繁多的恒星,天文学家把星空人为地划分成若干区域,每一个区域称为一个星座。现代国际上通用的星座有88个,星座名称很多是动物名字或者是希腊神话中的人物名,例如北斗七星属大熊星座等等。
三垣二十八宿:
&我国古代天文学将星空分成三垣二十八宿,三垣为“上垣”(太微垣)、“中垣”(紫微垣)、“下垣”(天市垣);二十八宿分为四象,即:
东宫青龙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
南宫朱雀七宿:井、鬼、柳、星、张、翼、轸;
西宫白虎七宿:奎、娄、胄、昴、毕、觜、参;
北宫玄武七宿:斗、牛、女、虚、危、室、壁。
二十八宿是黄道和赤道天区,中垣在拱极星区,上垣在星、张、翼、轸宿之北,下垣是房、心、尾、箕、斗宿之北的区域。
(5)晦朔弦望
月绕地行,地至何处月亦随之而行,月每昼夜行十三度十分有奇,故每月有盈亏之别,阴历每月一朔一望,月初则全晦,历二三日成弯形(俗称眉毛月),再四五日见其半(弦),再七八日见其盈(望),至是又渐渐亏缺以至于晦。
因月体无发光之本能,恒藉日光之反射而有不同,当全晦时,即月在日与地之间,日月同一经度,月之受光面不能反射于地球之上,是为“朔”。及离朔七日余而距日九十度时,日在月后,渐见其半面,是谓“上弦”,至于月与日正对面为一百八十度,日月又同一经度,地在日与月之间,月球之受光面完全向着地球,故光圆而为“望”。离望七日许,距日亦九十度,日行于月前,又仅见其半面,是谓“下弦”。至距日愈近,仍介于日与地之间时,光又全晦而为朔。
(6)&&&&&&&&
日食和月食:
朔的时候,月亮走到太阳和地球的中间,这三个天体恰好或几乎排列成一条直线,月亮全部或一部分遮住了太阳,就发生日食现象。望的时候,月亮转到地球背着太阳的一边,也就是地球处在太阳和月亮的中间,三个天体几乎排列成一条直线,地球挡住了太阳射向月亮的光线,月亮进入了地球的阴影区,就发生了月食。日食可分日全食、日环食和日偏食,月食也有全食和偏食,但没有环食。
全球每年最多可发生五次日食,最少两次。而月食每年最多三次,一般是一次或两次,也可能一次都没有。月食在半个地球上都能见到,而日食只能在较小区域内看到。
***************************************************
&&&&&&&&&&&&&&&&&&&&
&&&&&&&&&&&&&&&&&
历之为用,系以判别节候、记载时日、规定计算时间之标准。太古时之人“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自无历之需要,唯人类逐渐进化,关系日益复杂,故应有一计量时间之单位为准绳,此单位须采取一种所经时间有一定的固有事象为依据,且须人所共认者。于是以一昼夜为一日,是即一般历法之基本单位。以月球盈昃为一月,即是太阴历之基础,以一寒暑为一年,是太阳历之基础。
(1)&&&&&&&&
相传天皇氏制干支,伏羲氏作甲历,黄帝命大桡作甲子,太昊氏设历正、颛顼氏作新历,帝尧命羲和敬授人时,期三百有六旬有六日,以闰月定四时成岁,与近推算回归年略相等。夏后氏颁夏时,为中国正朔之唯一标准。
三代之历制不同,夏以建寅之月为岁首,商以建丑之月为岁首,周以建子之月为岁首,秦以建亥之月为岁首。汉初因袭秦制未改,武帝时始改正朔用夏正。王莽改用殷正、建丑,其后魏明帝、唐武后及肃宗先后改朔,但不久仍用夏正,沿用至今。
西洋古代历法颇为紊乱,古希腊历与我国阴历最相近,罗马人建国时所定之历法一年为十个月,共三百零四日,公元前四十六年罗马大帝由利士凯撒命执政官改正历法,是现今所用太阳历之鼻祖,至公元1582年经罗马法王格列高里更加改正,即今世界各国通行之历法。该历法多以春分为岁首,埃及以秋分为岁首,由士利原拟用冬至为岁首,因群众泥守阴历习惯,必欲以是月之朔日为起点,遂以冬至后十日为一月一日。
(2)阳历与阴历
“阳历”又名“太阳历”,系以地球绕行太阳一周为一年,为泰西各国所通用,故又名“西历”“公历”。我国自民国元年采用阳历,故又名曰“国历”,为与我国旧有之历相对称,故又名“新历”。
“阴历”又名“太阴历”,系以月球绕行地球一周为一个月,再配合地球绕日一周之时数为一年,实际上等于阴阳合历,我国在民国纪元前采用此历,为与现行之历相对称,故又称之曰“旧历”。一般人以为阴历适合于农家,而名之曰“农历”,这是错误的,旧时农历以节气立春这一天为正月初一,不能与阴历混淆。史上阴历因岁首不同而有四种:秦建亥,即以现行的阴历十月初一为正月初一,周建子,即以现行的阴历十一月初一为正月初一,四书孟子内有“七八之间旱则苗槁矣”之句,所谓七八月即现在阴历的五六月。商建丑,即以现行的阴历十二月初一为正月初一,夏建寅,以周历的三月为正月,为寅月,新年春联写“斗柄回寅”意即在此。因现行的阴历是夏朝采用正月建寅的太阴历,故又名“夏历”。
(3)阳历:
阳历年有三种,地球绕日一周,历三百六十五日六小时九分九秒,谓之“恒星年”;太阳过近地点循黄道东行一周,复过近地点,历三百六十五日六小时十三分四十八秒,谓之“近点年”;太阳过春分点,循黄道东行一周,复过春分点,历三百六十五日五小时四十八分四十六秒,谓之“回归年”,亦称“岁实”。因二分点(春分点、秋分点)每年沿黄道向西逆行约五十秒,故回归年较恒星年之时间为短,相差二十分二十三秒,谓之“岁差”。此三种年之时间不同,欲使每年之节气寒暑不变,故取回归年为制历之年。自一月一日至次年一月一日谓之一年,年长本应与岁实相等,然一年之日数必须是整数,不便将奇零之时数计入,故三百六十五日为一年,每年余五小时四十八分四十六秒,积至四年约满一日,故每四年增加一日为闰日,谓之“闰年”,其无闰日之年谓之“平年”,平年三百六十五日,闰年三百六十六日。地球之轨道为椭圆形,因而距日有远近,一月一日距日最近,谓之“近日点”,七月二日距离最远,谓之“远日点”,一年的开始谓之“岁首”,亦称“年始”,阳历以近日点为岁首,即元月一日。
阳历每年分十二个月,每月的日数不规则,月大三十一天,月小三十天,平年二月二十八天,闰年二月二十九天。阳历的一个月与月球的运行无关,不过是一年分为十二段,失去月的意义。除二月份有平年闰年之分外,每年各月的天数均一定,七月以前,单月三十一天,双月三十天;八月以后,双月三十一天,单月三十天。
(4)阴历:
月球运行的轨道名曰白道,白道与黄道同为天体上之两大圆圈,以五度九分而斜交,月球绕地球一周,出没于黄道两次,历二十七日七小时四十三分十一秒半,为地球公转一周年需之时间,谓之“恒星月”。唯当月球绕地球之时,地球因公转而位置亦有变动,计前进二十七度余,而月球每日行十三度十五分,是月球的自合朔,全绕地球一周复至合朔实需二十九日十二时四十四分二秒八,谓之“朔望月”,习俗所谓一月,即指朔望月而言。因每月天数不能有奇零,故阴历一个月为二十九日或三十日。每月以合朔之日为首,朔日即初一日,每年以接近立春之朔日为岁首。
地球绕日一周,即月球绕地球十二次又三分之一,一年内之月数不能有奇零,故一年十二个月仅三百五十四日,与岁实相较约余十一日,积至三年余三十三日,故每三年须置一闰月,尚余三日或四日,再积二年共余二十五日或二十六日,再置一闰月,平均计算,每十九须置七闰。以有节无气之月为闰月,有闰月之年为闰年,闰年有十三个月,平年则十二个月。
(5)阴历月份别称:
一月----建寅、孟春、端月、陬月、初春、始春、元春。
二月----建卯、仲春、花月、如月、杏月、早春。
三月----建辰、季春、炳月、桃月、三春、阳春、暮春。
四月----建巳、孟夏、梅月、余月、清和月、槐月。
五月----建午、仲夏、蒲月、皋月、榴月。
六月----建未、季夏、荔月、且月、荷月、伏月。
七月----建申、孟秋、瓜月、相月、巧月、霜月、桐月。
八月----建酉、仲秋、桂月、壮月、中秋月。
九月----建戌、季秋、菊月。
十月----建亥、孟冬、阳月、小阳春。
十一月----建子、仲冬、葭月、辜月。
十二月----建丑、季冬、腊月、涂月、嘉平月。
(7)时、节、气:
四时----春分、夏至、秋分、冬至。
八节----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
十六气----雨水、惊蛰、清明、谷雨、小满、芒种、小暑、
大暑、处暑、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
小寒、大寒。
***************************************************
&&&&&&&&&&&&&&&&&&&
&&&&&&&&&&&&&&
寿诞礼仪用词
三朝----主方必谦称设“汤饼宴”邀请,客方礼单宜用:
易养成人、聪明睿智(男女通用)
弄璋之喜(男)、玉燕钟祥(女)
周岁----康宁活跃、智慧超群(男女通用)
凤毛济美(男)、灵娇并美(女)
十岁----一甲初登、敏捷向荣(男女通用)
神童眷美(男)、蕙质天生(女)
二十----元服加荣(男)、德重闾闺(女)
三十----半甲联荣、卓然而立(男)、宝婺初焕(女)
四十----荣登强壮(男)、四德成修(女)
五十----知天赐福(男)、五福归闺(女)
六十----福寿三豆、花甲荣登(男女通用)
七十----四豆荣庆、古稀遐福(男)、懿德古稀(女)
八十----福寿五豆、眉寿攸宁(男)、仰比麻姑(女)
九十----德隆大豆、福庆九如(男)、悦荣甲半(女)
百岁----世上难逢、荣颐衍庆(男)、悦庆期颐(女)
贺男寿联:
1、春酒盈樽春风满面&&&&
2、甲子重新如山如阜
南山比峻南极腾辉&&&&&&&
春秋不老大德大年(六十)
3、三祝筵开歌大寿&&&&&&
4、霄汉鹏程腾九万
九如诗颂乐嘉宾(九十)&&
锦堂鹤翅展三千
贺女寿联:
1、柏寿松枝延年无极&&&
2、开筵依北极贞良温柔宜家受福
朱颜华髮长乐未央&&&&&
祝颂向南山仁爱笃厚状寿保年
3、辉腾宝婺三千丈&&&&&&
4、麻姑酒满杯中绿
香发琪花十万枝&&&&&&&&&
王母桃熟天上红
贺双寿联:
1、堂上椿萱夸并茂&&
&&&&2、南极西池齐称福海
壶中日月庆双辉&&&&&&&&&
木公金母乐似神仙
3、比翼共乘丹凤下&&&&&&
4、颂晋三多台前并耀
重轮齐涌月蟾来&&&&&&&&&
诗歌百禄弧悦同悬
通用寿联:
1、天上太阳光照山河万里&
2、心地光明宜福寿
人间高寿喜看兰桂盈庭&&&&
精神爽乐自康强
3、从古称稀尊上寿&&&&&&&
4、白髮朱颜宜登上寿
自今伊始乐遐龄&&&&&&&&&&
丰衣足食乐享晚年
(注:以上所录仅是民间通用贺词,三十岁以上者应视其身份、名望、成就加以褒美。)
贺新居联:
1、莺迁乔木&
喜临华堂瑞气缭绕百事顺
燕入高楼& 乐居新屋祥光普照万代昌
2、开千秋伟业&
旭日照华堂风景这边独好
绘一代宏图& 红花香大地江山如此多娇
3、新屋新房新气象&&&
4、春风化雨艳桃李
好山好水好风光&&&&&&
瑞霭盈堂旺子孙
5、山川聚秀归新宇&&&
6、栋拂云霞绕紫气
日月交辉映画堂&&&&&&
家传诗礼足春风
新居幛语:
甲耸鼎新& 恢宏世业
人杰地灵& 高阁凌云
&&&&&&&&&&&&&&&&
&&&&&(十一)
&&&&&&&&&&&&&&&
祭奠礼仪用词
(一)&& 挽男奠词:
福寿全归、福全德备、德隆望重、德望常昭、齿德兼优、
大德不灭、清白传家、忠厚可钦、长才未尽、南极星坠、
大雅云亡、哲人其萎、玉楼应召、天不假年、与世长辞、
无不悲哀、吾将安仰、音容宛在……
(二)&& 挽女奠词:
懿范长存、懿范长留、壶范常昭、淑德长昭、母仪足式、
母仪千古、女宗共仰、共仰女宗、德比侃母、彤管留芳、
驾返瑶池、瑶池赴宴、婺星韬彩、宝婺星沉、慈竹风寒、
慈云西逝、琼楼月缺、冷月哀风……
男女通用奠词:
德高望重、德重如山、德音长留、贤德贯世、功德无量、
恩德及我、恩深似海、流芳千古、流芳百世、遗范长存、
永垂不朽、勤俭可风、克勤克俭、勤劳一生、革命一生、
光明磊落、克己奉公、正大光明、大义凛然、气壮山河、
教子有方、如生如存、可歌可泣、教诲难忘、重如泰山、
死得其所、寄托哀思、肝胆俱裂、愁肠千结、沉痛哀悼、
悲泪如泉、鞠躬尽瘁、遽成永诀、顿赴仙班……
&&&&&&&&&&&&&&&(十二)
&&&&&&&&&&&&&&&&&
(一)&& 挽男联:
1、三更月冷鹃犹泣&&&&&
2、白马素车愁入梦
万里云空鹤自飞&&&&&&&&
青天碧海怅招魂
3、骑鲸去后行云黯&&&&&
4、魂驾已随云影杳
化鹤归来霁月寒&&&&&&&&
鹃声犹带月光寒
5、流水夕阳千古恨&&&&&
6、素车有客奔天阙
凄风苦雨百年愁&&&&&&&&
绝调无人继广陵
& 7、天不遗一老&
&&&&&&&&8、月照寒空枫谷深山徒泣泪
人亦足千秋&&&&&&&&&&&&
霜封宿草素车白马更伤情
9、海阔天空忽悲西去&&&
10、大雅云亡绿水青山谁做主
乌啼月落犹望南归&&&&&&&
老成凋谢落花啼鸟总伤神
(二)&& 挽女联:
1、绮阁风寒伤鹤唳&&&&&
2、瑶池旧有青鸾舞
兰阶月冷泣鹃啼&&&&&&&&
肃幕今看白鹤翔
3、宝瑟无声弦柱绝&&&&&
4、竹箭千旋沉冷月
瑶台有月镜奁空&&&&&&&&
松涛万壑起哀风
5、女星沉宝婺&&&&&&&&&
6、青鸟传来王母归时环佩冷
仙鹤返瑶池&&&&&&&&&&&&
玉箫声断秦娥去后凤楼空
7、懿范美德千秋永在&&&
8、绣阁花残悲随鹤唳
高风亮节万古长存&&&&&&
妆台月冷梦觉鹃啼
(三)&&&&&
挽长辈(包括父母)
1、负绝世才惜未大用&&&
2、公颜自后从何视
听盖棺论已不虚生&&&&&&
善训而今总莫聆
3、美德堪称典范&&&&&&
4、梁木风催从此不见尊君影
遗训常昭子孙&&&&&&&&&
德星夜坠往后只看仙鹤飞
5、训儿课女一生辛苦今犹在
持身涉世十分忠厚古来稀
6、将已作灯烛灼灼其华捐躯献身留事业
爱生如子女循循善诱排难解困引路人(挽老师)
7、一饭尚铭恩况袍抱提携只少怀胎十月
千金难报德论人情物理也应泣血三年(挽养母)
**************************************************************
&&&&&&&&&&&&&&&&&&&&&&
&&&&&&&&&&&&&&&&&数字禁忌
中国民间忌讳数字“四”,并非港人所谓的“四”“死”谐音,而是“生旺死绝”一语的第三、四字。因而书写墓碑或寿匾应将其所有字相加得数除以四,如果除后是四的整数,应加上一个字或减去二个字,不能让字数落在“死绝”二字上,中国人对这二字是非常忌讳的。车牌、手机、电话号码也应将数字相加,除后如果是四的整数,应加1或减2。
*********************************************************************&&&&&&&&&&&&&&&&&
读《易》杂录
中国戏曲中有些人物额上画着太极图,身上穿着八卦道袍登场,就是告诉观众这个人物很有智慧,能够上通天文、下知地理,至今还有人家的门楣上悬挂一个八卦图,说是可以驱鬼避邪,这些都说明《易经》在中国文化上的地位被一般人重视的程度了。但一提到《易经》,就有人联想到那些跑江湖的、算命的、看风水的、卜卦的江湖术士,因而对《易》学也不屑一顾了,这也说明许多人对中国文化认识是不够的。古人云“知易者不卜”,那些跑江湖的未必知《易》。学《易》必须知卦,古人解释“卦者挂也”,就是说卦就是挂起来的现象,伏羲氏先天三画八卦就是宇宙间挂在那里的八个现象;乾为天、坤为地、离为火(太阳)、坎为水(月亮)、震为雷、巽为风、艮为山地、兑为海河。宇宙间大的现象只有八个,没有九个也不能七个,而且都是相对立的,其中的理、象、数变化起来是无穷尽的。八卦也是中国文字的始祖,亦是中国文化思想的来源,中国文字和文化思想都由八卦演变而来。
后来人类社会越发展,人事越复杂,三爻卦已不够用,就演变成了三爻重叠的六爻后天卦,也就是《周易》。这是周文王被囚禁羑里时研究《易经》所作的结论,儒、道文化等所有中国文化都是从周文王著作了这本《周易》以后开始发展下来的。所有诸子百家之说都渊源于这本书,都渊源于《易经》所画的这几个卦。事实上还有两种《易经》,一种叫《连山易》,一种叫《归藏易》,加上《周易》总称为“三易”。《连山易》是神农时代的易,以艮卦开始,所画八卦位置和《周易》不同。《归藏易》是黄帝时代的易,以坤卦开始,《周易》则以乾卦开始,这是“三易”不同之处。我们现在所知所用的都是《周易》。据说《连山》《归藏》已经失传绝影了,是不是呢?很值得怀疑,现代中国人所讲的医药、堪舆、算命,还有道家的一套东西,都是《连山》、《归藏》两种易学的结合。
《周易》这六爻卦是很精细很科学的,现在卜卦者所卜的卦都是六爻卦。为何只用六爻?因为一直到现代的科学时代为止,宇宙间的事情、物理没有超过六个阶段的,一切的变只能变到第六个阶段,第七变是另外一个局面开始。现代科学证明,物理、化学、电子、原子的变都只有六个阶段(化学的变有七个阶段,但那是死的,没有用的),我们的老祖宗真厉害,当时没有仪器,不知是如何发现宇宙间一切事物,变的阶段不会超过六个的大原则。到今天为止,把全世界的文化集中起来,也没有超过这个范围,所以后天只用六爻变,这是现代的解释。&&&&&&&&&&
古代的解释,孔子在《系传》中说六爻的道理是:“六爻之动,三极之道也”,三极就是天地人三才,各自有阴阳相对,三二得六,这是孔子读《易》的心得报告,几千年来没有脱离他的范围。
现代很多学者说《易》,都只说《易经》博大精深、弥纶万有,是古圣在天人合一境界中认知自然真理的巨著,从来不敢牵涉到卜卦这一课题,生怕被指责宣扬封建迷信。其实《易经》就是一部卜筮的书,回避这一点而高谈阔论,只能说明论者的思想没有解放,不敢或者未曾触摸到易学的更深层次。当然,一卜就能准确知道某人某事的过去未来,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掌握的,这还涉及卜卦人的悟性和辩证学、心灵学的学识程度。但也不必把卜卦看得十分神秘而高深莫测,孔子研究《易经》后说“玩索而有得”,玩什么?玩卦!要像搓麻将、弈象棋那样来玩,玩通了必有得,就会成为高手。
下列是学卦人必要死记硬背的卦象、卦序、方位和粗浅占卜方法:
(1)分宫卦象序:
(阳四宫)
乾为天:天风姤&&&&
天山遁&&&&
天地否&&&&
山地剥&&&&
&&&&火天大有
坎为水:水泽节&&&&
水雷屯&&&&
水火既济&&
雷火丰&&&&
地火明夷&&&
艮为山:山火贲&&&&
山天大畜&&&
天泽履&&&&
风泽中孚&&&
震为雷:雷地豫&&&&
雷水解&&&&&
水风井&&&&
泽风大过&&&
(阴四宫)
风天小畜&&&
风火家人&&&
火雷噬嗑&&&
山雷颐&&&&
火山旅&&&&&
火风鼎&&&&
火水未济&&&
风水涣&&&&&
天水讼&&&&
泽水困&&&&&
泽地萃&&&&
泽山咸&&&&
地山谦&&&&&
雷山小过&&&
地雷复&&&&
地泽临&&&&&&
泽天夬&&&&
水天需&&&&&
(乾、坤、坎、离、大过、小过、中孚、颐 八个卦无综卦,其余五十六卦皆有)
(2)上下经卦序:
上经:(30)
1乾、 2坤、 3屯、
4蒙、 5需、 6讼、
7师、 8比、 9小畜、
10履、11泰、12否、13同人、14大有、15谦、16豫、17随、18盅、19临、20观、21噬嗑、22贲、23剥、24复、25无妄、26大畜、27颐、28大过、29坎、30离。
下经:(34)
31咸、32恒、33遯、34大壮、35晋、36明夷、37家人、38睽、39蹇、40解、41损、42益、43夬、44姤、45萃、46升、47困、48井、49革、50鼎、51震、52艮、53渐、54归妹、55丰、56旅、57巽、58兑、59涣、60节、61中孚、62小过、63既济、64未济。
(3)先后天卦方位:
&&&&&&&先天卦&&&&&&&&&&&&&&&&&&&&
&&&&&&&&&&
(南)&&&&&&&&&&&&&&&&&&&&&&&&&&&&&
&&&&&&&&&&&
乾1&&&&&&&&&&&&&&&&&&&&&&&&
兑2&&&&&&&
巽5&&&&&&&&&&&&&&
(东)离3&& 中
(西)&&&&
(东)震3 &&5
&&兑7(西)
震4&&&&&&&
艮7&&&&&&&&&&&&&&
&&&&&&&&&&&
坤8&&&&&&&&&&&&&&&&&&&&&&&&&
&&&&&&&&&&
&&&&&&&&&&&&&&&&&&&&&&&&&&&&&&&&(北)
(4)梅花易数占卜法:
一、& 金钱卦:
以三个铜钱或硬币,正面为阳背面为阴,乱摇一阵后洒在桌上,两阴一阳为阳爻,两阳一阴为阴爻,三面皆阳为阳动爻,三面皆阴为阴动爻,如此六次便成一卦。阳爻称“九”,阴爻称“六”,爻位称“初、二、三、四、五、上”,“初、二、三”爻为内卦,“四、五、上”爻为外卦。画卦应由下向上,即由底层到高层,由内部到外部。《易》经认为物必自腐而后虫生,世间万事万物的变动皆由基层和内部开始。五千多年前华夏民族的祖先就能运用这不易的道理,实在是太了不起了!
二、& 数字卦:
以先天卦的位列数字为准,大致可分为单位数和多位数两种起卦法,单位数起卦要加时辰作内卦。多位数一般用一分为二,即分二段各除以八,并分别取余数作上下卦,逢奇位数时取数位少的一组作外卦,数位多的一组作内卦,以对应天清地浊、天轻地重、阳少阴多的自然法则。具体方法视具体情况而定。如:(1)单位数:单位数为外卦也就是上卦,加当时的时辰为内卦也就是下卦,两数相加除以六为动爻。(2)两位数:十位数为上卦,个位数为下卦,两数之和除以六求动爻。(3)三位数:百位数为上卦,十位数为下卦,个位数除以六求动爻。(4)多位数:位数为奇数时,少一位的前段各数之和求上卦,多一位的后段各数之和求下卦,总数之和除以六求动爻。位数为偶数时,前后段均分,前段各数之和求上卦,后段各数之和求下卦,总数之和求动爻。(5)特殊数:如910,把910变成9*10,用9求上卦,用10求下卦,用9加10=19求动爻。如103,用10得上卦和下卦(为上下重卦),用3求动爻。
日常生活中凡所见数字均可用来起卦,如扑克牌、电话号码、车牌号码等等,其起卦方法类似数字起卦法,如扑克牌,可任意先取一张牌为上卦,以其数除以八,除不尽者取本数,有余数者按余数起卦,再取一张牌为下卦,方法同前。两数相加除以六的余数为动爻。如电话号码8523697七位数,取前三位相加为上卦,后四位相加为下卦,上卦相加为15,除以8余7,是“艮”卦,下卦相加为25,除以8余1,乃“乾”卦,即得“山天大畜”卦。起卦时,凡得单数应上少下多,凡得双数应均分。均除以8取余数为卦,两数相加除以6的余数为动爻。
三、& 更简易的报数卦:
也是以先天卦的位列数字为准,在1至8八个数字中任意选两个数字,先选的为上卦,后选的为下卦。再从1至12个数字中任报一个数字便成一个卦。例如报一、三,即乾一(外卦)离三(内卦),合称“天火同人”卦,再报五,即同人卦的第五爻(九五爻)动了,如果报六那就是上九爻动了。反正以所报数字第三个一至六都是一爻动,七以上呢?七是三个爻动,八是二个爻动,九是六爻皆动,十是六爻安静,十一是五个爻动,十二是四个爻动。动爻的数字为何要如此安排?谁也说不出究竟,自古相沿,皆凭此断卦。
四、& 动爻之断:
六爻安定的以本卦的卦辞断之,一爻动的以所动的爻辞断之。二爻动的以阴爻的爻辞断之,盖以“阳主过去,阴主未来”故也,所动的阳爻为辅助之断。如果所动的两爻都是阳爻或阴爻,则以上动之爻的爻辞断之。三爻动者则以所动的三爻中间一爻的爻辞断之。四爻动者,以下静之爻辞断之,五爻动者,取静爻的爻辞断之。六爻皆动者,如果是乾坤二卦,以“用九”、“用六”之辞断之。乾坤两卦以外其佘各卦,如果是六爻皆动,则以变卦的彖辞断之。如“天风姤”卦六爻皆动,则以乾卦的彖辞断之,因为姤卦是自乾卦变来,姤卦是在八宫卦的乾宫之中。
五、错综复杂:
我们常说某件事“错综复杂”,这个语源就本自《易经》。《易经》的范围太广,真可说是“错、综、复、杂”。这四字的意思是指卦变而言,我们常说某人变卦,这变卦是卦变的颠倒语。错卦,是阴阳交错的意思,错卦的理是立场相同目标一致,但是看问题的角度不同,所见也就不同了。综卦,是把卦倒过来看,相对着看。六十四卦,除了乾、坤、坎、离、大过、小过、颐、中孚八个绝对的卦以外,其余五十六卦都是相对的,这表明宇宙间事物都是相对的,看问题要客观,这就是综卦的理。复杂卦亦即等于交互卦的道理,“互”字的象形就是《易经》的图案,像同样的挂勾交相挂住。何谓交互?就是六爻内部的变化,第二爻上连到第四爻,下面挂到上面为“互”,第五爻下连到第三爻,上面放到下面为“交”,这就是交与互的不同。每个卦的纵深内在发生了交互的变化,又产生了另一卦,就是告诉我们看事情不要看绝了,不要只看一面,正面看了再看反面,反面看了再看旁边,同时旁边也要看反面,这样四面都注意到了,还不算完备,因为内在还有变化,又会生出另一个卦。除了乾、坤二卦,别的卦把中心交互,又变了另一种现象,这现象的本身又有错卦又有综卦,这就是八面细看,再加上下一共十面,可谓细微之至也。曾于荧屏见某教授讲解中华文化,他说中国《易经》的原则就是黑格尔的正、反、合辩证法思想,这是很可笑的,黑格尔的正、反、合是三段论法,我们的《易经》是八段论法,比起来黑格尔就显得粗糙多了。中国有些学者很可怜,讲自己的文化,动辄抬出个洋人来比较,而且说我们像他。伏羲氏以三画八卦(先天卦)来记录自然界现象是在新石器时代,周文王以辩证思维演绎六十四卦(后天卦)是在公元前一千二百多年,黑格尔的辩证法论点面世是在公元1800年前后,《易经》才是辩证法的老祖宗。把老爷爷拉下来和小孙子比,还说爷爷像孙子,这不可笑吗?真是岂有此理!
六、《易经》与民间成语
中国很多常用成语都来自《易经》,如“不三不四”,为何不说“不五不六”或“不一不二”呢?这“不三不四”一语也来自《易经》,因为卦的第三爻和第四爻最重要,这两爻在卦的正中间,是卦的中心位置,这两爻不当位或爻辞不好,这个卦就坏了,某人品行很差,就会被形容为“不三不四”。又如“乱七八糟”,即是从第七游魂卦、第八归魂卦来的,这两卦如果出现乱糟卦象,某人某事必定凶险。“革命”一词也是出自《易经》,下经第49“泽火革”卦的《彖》辞曰:“……天地革而四时成,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革之时大矣哉!”,这是“革命”一词的最早出处。
七、结束语
读易知卜还必须知道的常识:1、五行的意义和生克的道理。2、天干、地支的相配(即“纳甲)与运用。3、十二辟卦的意义与运用。4、地支与黄道十二宫。5、必读的书:北宋邵雍(谥号“康节”)所著的《皇极经世》《梅花易数》、汉朝焦赣传与京房的《京房十六卦变》。
读《易》切不可迷易,懂得简易、变易、不易三个原则,明白象、数、气、理四个法则就可以了。更不可轻易为人占卜,说准了是泄漏天机,说不准会误人,人世间有些事在数难逃,说透了对人对己都不好,切记,切记!
传统墓碑:
&&&&&&&&&&&&
*************
男&&&&&&&&
考&&&&&&&&&&&
&&&&&&&&&&&&&山
&&&&&&&&&&&&&&&&&&
公&&&&&&&&&&
&&&年&&&&&&&&&&&&&&&&&&&
&&&&&&&&&&
&&&&&&&&&&&&&&&
&&&&&&&&&&&&&&&&&&&&
&&&&&&&&&&&&&
&&&&&&&&&&&
&&&&&&&&&&&&
&&&&&&正&&&
率&&&&&&&&&&&&&&
大&&&&&&&&&&
子&&&&&&&&&&&&
人&&&&&&&&&&&&&&&&&&
&&&&&&&&&&
&&&&&&&&&&
&仝&&&&&&&&&&&&&&&&&&
&&&&&&&&&&&&&
(说明:这是子女为父母立的墓碑样本,不能作为他用,碑文总共65字,正好落在“生”字上。倘若父在母亡,“考”字改为“寿”字,倘母在父亡,“妣”改为“寿”,待父母合葬时再改作“考、妣”。)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国寿福寿嘉年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