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太行山上合唱谱根英几集死的

三月六日上午,学校邀请了山东省著名教育专家陶维新教授做了《读书与教师成长》的专题报告会。真的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感觉。这些年自己真的读了好多书,但文学写作水平毫无提高,每天的日子在浑浑噩噩中度过,平淡无奇。通过聆听今天的讲座使我我懂得好多读好书的重要意义。
&&& 一、懂得教师读书是生命成长的必需。
教师要授业解惑,自身必须有较好的的文学素养,要从中外著名的文学作品中汲取营养,不断的充实自己,完善自己,有着大量的知识储备,才能为人师,不误人子弟。
&&& 二、懂得读书要读经典中的经典。
人说:“好书是伟大心灵的富贵血脉。”“书中横卧着整个过去的灵魂”。古代的诸子百家思想,经典的中外文学作品,都是经过岁月的考验,大浪淘沙积淀下的文学艺术精品,有着浓厚的文学价值,要多读精读,古人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只有这样,这些名著的影响,才能定格在你的心里,才能对你的做人和做事产生终生的影响,使其“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牑,见天道。”
&&& 三、懂得疏离浮躁,淡
&&&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学的目的究竟是什么?是教学生唱会几支歌?是给学生以简单的识谱以及简单的“乐理”?是教会学生能在某件乐器上得到一些初级练习技能?
在前些年音乐教师中,如果能做到上述三点,已算是不错了,如果他能数年如一日,或者还能在课外活动中再多灌输一些知识和技能给学生,或在文艺演出中,有几位突出的人才崭露头角,那可能还会算
得上先进音乐教师,或者极受人尊敬的音乐教师。因为在那些年来对音乐教师称职与否多是以上述这些条件来衡量的。
&&& 随着的进步和体制改革的发展和需要,人们越来越认识到音乐教育是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别于其他教育形式,它具有对心灵美的塑造、的教
化的独特功能。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如能从美育的本义出发,研究、运用中、小学音乐的陶冶教化功能,那么就能通过各
活动振翼& 德育生辉
德州市建设街小学德育教育活动纪实
德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和灵魂。要抓好它,就要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扩大德育内涵,改进德育方法,增强德育实效,提升德育品位。根据当代小学生的思想、心理、生理特点实施德育,从而实现我们的育人目标。我们建设街小学多年来非常注重德育的时代性和实效性,我们的德育不是喊口号讲大道理,而是通过开展贴近少年儿童生活丰富多彩的活动,在活动中渗透德育的内涵,形成了把德育蕴藏在多彩的活动之中的办学特色,并以其显著的德育实效,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赞誉,为建设文明校园、和谐校园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 一、让德育植根于儿童生活
高调讲大道理的德育形式,对现在的小学生来说,根本起不到什么作用甚至会起到相反的效果。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就选择了以“贴近”做为突破口,通过少先队设计了许多贴近少年儿童生活的德育活动。
&&& 1、提倡孝亲教育
&&& 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千年不衰的美好传统。在我们祖国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孝顺是
教学内容:
学唱《凤阳花鼓》,了解安徽民歌的风格。
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歌曲《凤阳花鼓》,让学生了解安徽民歌的风格;
2、通过简单节奏伴奏,使学生能用鼓、锣为歌曲《凤阳花鼓》伴奏;
3、通过新旧凤阳花鼓音乐的对比,使体会到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珍惜好时光。
教学分析:
《风阳花鼓》一曲选自安徽流传已久的民歌旋律优美动听易上口。歌曲还表达当地老百姓以歌抒情,即兴演唱讨生活的一种心情。歌曲演唱形式是通过边歌边舞的形式进行,歌曲充满安徽风阳地方民歌的风味特色,节奏平稳,略带有跳跃性,衬词非常有韵味特色。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感受新旧凤阳花鼓音乐的不同之处;
2、歌曲《凤阳花鼓》中称词的演唱。
教学准备:
张根英:小学特级教师
84.7 毕业于济南幼儿师范
86.9 分配在德城区区直机关幼儿园工作
88.7 考入于德州市师范专科学校艺术系
1988.7—今&&&& 分配在德诚区建设街小学工作
0.7& 毕业于聊城师范学院音乐系本科&
2.9担任学校大队辅导员
2002.9-今&&&&& 担任学校工会主席
1993.6&& 获得山东省第三届辅导员技能技巧比赛全能奖
1994.3&& 获得德州市“巾帼建功杯“先进个人和 “三八”红旗手
1994.6& &获山省小学音乐教师技能比赛省级三等奖、市级一等奖
1995.10& 获得山东省优秀辅导员
获得德州中小学音乐教师技能技巧比赛一等奖、省级三等奖
1996.5&& 获山东省音乐优质课比赛二等奖
1996.2 &&获得优秀艺术教育工作者
2001.1&& 获得全国第三届健力操优秀教练员
2005、3&& 获得德州市“巾帼建功杯“先进个人和 “三八”红旗手
亲爱的朋友:
&&&&欢迎您在新浪博客安家,您的博客地址是:
&&&&您可以用文字、图片、视频记录和展示最真实的自我,与网友交流,与线上好友聊天,还能通过手机发表博文和上传图片,随时随地记录心情和身边趣闻。
&&&&我们为您提供了丰富的炫酷模板来装点您在网上的家园,强大的音乐播放功能更能陪伴您的网络生活。准备好了吗?现在就开始精彩的博客之旅!《太行山上》经典评论
<font STYLE="font-size: 32" COLOR="#FF年8月4日央视经典巨献
《太行山上》经典评论
太行山上第1集剧情介绍:
日,卢沟桥的炮声宣告了日本帝国主义蓄谋已久的侵华战争全面开始。中共中央召开洛川会议,同意毛泽东提出的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的战略方针。根据国共两党达成的协议,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下辖115师、120师和129师,分批开赴山西抗日前线。129师在师长刘伯承、政委张浩的率领下召开誓师大会。
  129师先遣队进人山西后,受到当地百姓的热烈欢迎,为了赶赴第二战区参加太原保卫战,战士们顾不上休息。刘伯承亲自找阎锡山要武器装备,阎锡山连一张地图也不愿意给八路军。
太行山上第2集剧情介绍:
在战区会上,刘伯承提出忻口防御方案,阎锡山不以为然,拖了很长时间才将防御方案送到卫立煌手中,使前线卫立煌率领的部队损失惨重。
  129师769团团长陈锡联率部行进途中发现日军飞机,立即侦察,在阳明堡发现了敌人一个隐蔽的飞机场,里面停放着24架飞机。769团阳明堡机场,取得129师首战大捷。129师装备匮乏,民众纷纷组织捐款,迫于压力,蒋介石不得不对129师进行奖励。
  日军头目板垣征四郎气急,决定先攻娘子关,再包抄忻口。为了弥补正面战场的空隙,刘伯承命陈赓的771团抢占石门口。
太行山上第3集剧情介绍:
771团抢先赶到石门口,多次击退日军冲锋。当晚,日军第40旅团的一个大队外加300多骑兵对771团形成了包围之势,偷袭了正在休整的771团。陈赓迅速调整心态,并积极寻找战机,他找到了一个叫七亘村的地方,认为此地非常适合打伏击战。陈赓不负众望,七亘村伏击战歼火日军轴重队300多人,缴获大量骡马和军用物资。
  刘伯承布下险棋,决定再次在七亘村重叠设伏,以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沉重地了日本侵略者,切断了日军由井陉至平定的交通供给,牵制了敌人。阎锡山召开战区会议,表面上商讨保卫太原,实则已经做好撤离太原的准备。
太行山上第4集剧情介绍:
板垣师团在飞机、大炮和坦克的配合下,向太原的东城和北城发起了猛攻。下午,北城被炸开了一个缺口,两个营兵力的日军冲进城里,太原失守。
  毛泽东示,太原一失,标志着华北正规战基本结束,游击战争阶段开始,八路军将成为全山西游击战争之主体。进人这个阶段,如果国民党中央军和晋绥军的70万大军一退再退,八路军在华北战场的压力就会越来越大,坚持敌后抗战、建立抗日根据地是非常重要的一步。129师必须依托太行山,马上到晋东南创建抗日根据地。
  129师政委张浩病重,中央发电让张浩回延安治病,任命邓小平接替张浩。
太行山上第5集剧情介绍:
129师在太行山区接连伏击侵华日军,袭扰、阻滞日军向南推进。日军第20师团川岸文三郎调集50叩余兵力,企图合击129师主力,并制定了一个六路扫荡计划。陈赓灵活机动地与敌人周旋,重创日寇。.
  蒋介石命129师配合反攻太原,但形势不容乐观。刘伯承决定给日军制造后顾之忧,用“攻其所必救”的战法,在长生口伏击日军快速部队,击毙日军少佐以下100多人,但我军也损失惨重。川岸文三郎大为光火,决定与八路军决一死战。陈赓、周希汉在地图上发现头岭是个伏击敌人的好地方,并做好战斗部署。
太行山上第6集剧情介绍:
配合卫立煌部韩信岭战役,129师在头岭伏击战歼灭日军1000多人,是“吸敌打援”的典型战例。129师战场上屡创佳绩,不仅令日军闻风丧胆,也让国民党军刮目相看,对山地游击战充满了好奇。
  沙卫立煌率领5个师在韩信岭与日军决战,在卫立煌的说服下,阎锡山决定放弃临汾全力支持反攻太原,并把晋绥军交给卫立煌挥。
刘伯承参加二战区会议,二战区将领对游击战的威力都有耳闻,但还是心存疑虑。朱德建议组成东路军观战团,亲临战斗现场观战。
太行山上第7集剧情介绍:
经过侦察,129师把伏击地点定在响堂铺,徐向前、陈赓严密部署作战计划,等待敌人进人伏击圈。日军车队驶来,徐向前、陈赓沉着应战,全歼敌人。将军们观战后连声称赞。
  日军华北方面军第一司令长官香月清司抽调10个联队九路围攻129师。针对日军的围攻,
  刘伯承、邓小平、徐向前决定,集中太行山地区的129师主力、115师344旅,以及决死一、三纵队的优势兵力,将这次日军的精锐主力苫米地旅团定为重点月标。日军在八路军的有力打击下,九路围攻被粉碎。
太行山上第8集剧情介绍:
刘邓遵照毛泽东关于发展平原地区游击战争的示,要在平原上大干一番,并任命陈再道为司令员,率领东进纵队开赴冀南。冀南开展抗日工作困难很多,都是因为当地许多民团组织打着抗日的旗号自立门户,互杀,有的甚至投靠日军,伤及无辜群众。在省委组织部长张子衡的帮助下,陈再道出而调停保安团与刘必头的矛盾,树立了129师的威信。
  一心想参加八路军的《阵中日报》记者江君玉来到129师,成为了一名真正的八路军女战士。
合作的紧密程度取决于双方关心别人的意愿高低
阎锡山不给军给供应 不给地图
可见私心太重
八路军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7月30日下午,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太行山上》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首播新闻发布会。该剧是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精心创作的重点剧目,将于8月4日在央视综合频道黄金时段播出。
《太行山上》于2013年9月在河北邯郸涉县八路军129师司令部旧址开机拍摄,为了全面真实反映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军民艰苦抗战的峥嵘岁月,再现当年八路军和人民群众相濡以沫、同仇敌忾的鱼水深情,主创人员踏遍当年129师在太行山区战斗生活过的地方,完成了这部抗战史诗大剧的拍摄。
&该剧从真实的历史事件入手,记录了八路军129师依托太行、发动群众,一方面开展抗日游击战,一方面发展经济、抗旱灭蝗、生产自救,创建了共产党领导下的最大抗日根据地——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的重大功绩,栩栩如生地塑造了李达、陈赓、徐向前、陈锡联、陈再道、宋任穷等英雄将军群体形象,同时热情颂扬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不怕困难、不怕牺牲、勇于担当、勇于胜利的精神品格,以及太行人民支援抗战、投身抗战的奉献精神,对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推动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
& & &此外,
该剧主创阵容强大,汇集了全国一流的影视剧创作队伍。曾主笔过多部红色经典电视剧的王朝柱担任总编剧,李伟担任导演,逄先知、金冲及、李准、仲呈祥等党史界、文化界专家为总顾问,唐国强、刘劲、王伍福、张再新、杨俊勇、马晓伟等实力派演员出演,将为广大观众奉献一部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俱佳的优秀作品,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献礼。
嘹亮的抗战歌声:《在太行山上》
红日照遍了东方
自由之神在纵情歌唱
看吧!千山万壑,铁壁铜墙。
抗日的烽火燃烧在太行山上
气焰千万丈
听吧 母亲叫儿打东洋
妻子送郎上战场
我们在太行山上
我们在太行山上
山高林又密
兵强马又壮
敌人从哪里进攻我们就要他在哪里灭亡
敌人从哪里进攻
我们就要他在哪里灭亡
我们在太行山上
我们在太行山上
山高林又密
兵强马又壮
敌人从哪里进攻
我们就要他在哪里灭亡
敌人从哪里进攻
我们就要他在哪里
小鬼子贼坏呀小鬼子贼狂
小鬼子到中国来奸淫烧杀抢
母亲叫儿上太行去打打小东洋
打得鬼子屁股尿流只喊爹和娘
小嘎子空手也缴了鬼子的三八枪
二小放牛郎让鬼子也受骗上了当
地道战呐地雷战还有游击战
抗日烽火燃烧在那太行山上
我们在太行山上
我们在太行山上
山高林又密
兵强马又壮
敌人从哪里进攻
我们就让它在哪里灭亡
敌人从哪里进攻
我们就让它在哪里
董海松华丽转身 《太行山上》塑一代名将
董海松在刚谢幕的《东北抗日联军》中,将厉承先的亦正亦邪形象刻画的逼真而饱满,为观众们留下深刻印象。更有热心网友在微博中留言:“真的很想知道历史中如厉承先这般的叛徒当时的心得体会是什么样的,同时也很佩服董海松老师的演技,把厉承先这个角色淋漓尽致的表演而恨的不行,演技实在太棒啦。”
&对于网友此疑问,扮演者董海松回应:“平心而论,一家几十口人的生命都在自己手上,当使命与责任发生冲突时,有多少人的选择会倾向内心,这问题在指责和唾骂之前,每个人都应该先拷问的,是自己的良心。”如此坦率而直抵人心的回答,可见,董海松不仅在演技上深得大众认可与夸赞,而且在对人物角色的剖析上也是一针见血,别有一番滋味呀。
& 而此次,在电视剧《太行山上》&,董海松演技将再次延展,诠释一代传奇名将周希汉,他能征善战,敢打硬仗,屡建战功,身经百战全身无一枪伤弹洞。对于接连出演如此悬殊较大的角色,董海松坦言:厉承先和周希汉这两个人物都是历史真实存在,一个是被人不齿唾弃的大汉奸,一个是万众敬仰的民族英雄。反差比较大,厉承先这个人物命运大起大落,而周希汉本身没有什么争议性,他能文能武,但面对这样一个大众心目中恒古不变的英雄人物,在诠释起来还是有些难度的。
所以要从细节上入手,把坏人的坏演的有层次,把好人的好演得精细入微,这样才能把角色演活演好。从我个人来讲,更倾向于演一些复杂而内心充盈的争议性人物,因为这样的角色很真实更贴近生活,演起来会更过瘾。在结束了《东北抗日联军》的大反叛路程,在《太行山上》中董海松将又以怎么样的姿态为大家带来耳目一新的惊喜,让我们继续关注董海松。敬请期待8月4日央视一套晚黄金档《太行山上》中的周希汉。
日央视经典巨献
《太行山上》经典评论
(2015年由李伟执导电视剧)
&《太行山上》这部剧将大量笔墨放在普通人物身上。在阳明堡战斗中,769团营长赵崇德积极请战,安排突击队从东西两侧秘密进入机场,但是,在接近飞机约30米时
被敌哨兵发觉,赵崇德当机立断,命令发起攻击,由于时间紧迫,他和战 友们用生命的代价将手榴投向敌人, 炸毁敌人机场,堵断了敌人的支援赢
得了最终的胜利。此外,还有三战三 捷、粉碎“九路围攻”、上党战役、邯 郸战役等场面;颂扬了战士们与人民
群众在抗战中的顽强奋斗和勇于牺牲 精神。全剧始终贯穿着军民团结抗 日、共同奋斗,建立起相濡以沫、患难与共的血肉联系和鱼水深情。生动
刻画了129师将士们在战火中熔炼出 的历久弥坚的战友情。
电视剧《太行山上》央视将播
冯艺茗变女战士
剧中罗亦(冯艺茗饰演)不仅是一位漂亮的女大学生,更是一名投身革命的英勇女战士。剧中罗亦和八路军青年纵队司令段方升(许铂岑饰演)是一对革命恋人,在艰苦的环境下,为了革命他们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别离,在内心充满信仰的道路上,两颗心从未分离。罗亦是曾经无数个为抗日革命战争而牺牲的英烈的缩影。
1、《太行山上》除了严格按照历史再现邓小平、刘伯承等领导革命的历史事件,还讲述了基层年轻人在战争时代明明深爱却不得不面对别离的命运,感情纠葛以及牺牲奉献的精神。
太行山上八路军用10多种战法 打得日军团团转
70多年前,日军的铁蹄踏进华北,抗日烽火燃遍太行。民族危急关头,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毅然举起抗日救国大旗。朱德、彭德怀、刘伯承、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伫马太行,在武乡县立起了“中军帐”。
6月10日,在这个“八路军的故乡”,本报记者追寻着一张张抗战老照片,重温那段硝烟弥漫的历史,见证八路军不屈的抗争。
一场恶战,打出八路军的军威
武乡县城,八路军太行纪念馆。在这个全国唯一全面反映八路军抗战史的纪念馆里,一张一人多高的老照片堪称经典。照片中,一身粗布军服的八路军副总司令彭德怀,背靠战壕,右脚蹬住壕沟前的土壁,双手举着望远镜,仔细观察前方的日军阵地。彭德怀铁塔般的身姿,专注的神情,被随军摄影师徐肖冰永远定格。这一天,是日,这里,距离关家垴战场不足500米!
“关家垴一战,打出了八路军的血性和军威!”八路军太行纪念馆陈列部主任李东光讲起这场战斗,依然感到震撼。当时,日军500余人的冈崎大队窜进八路军在武乡的黄崖洞兵工厂一带,逼近八路军总部。彭德怀大怒,下令歼敌。战斗打响后,敌军慌忙撤退到关家垴高地。这块高地三面断崖,易守难攻。总攻发起前,彭德怀亲自向决死队动员:“同志们,你们要向谁决死呀?”战士们响亮回答:“日本鬼子!”
战斗异常惨烈,战士们不断冲锋,倒下;再冲锋,再倒下。这一仗,打了两天两夜。最终,日军伤亡大半,仓皇而逃,而我军也付出伤亡2000人的代价。
关家垴战斗,是声震中外的百团大战中精彩一页。为了继续探寻这场大战,记者在武乡县城东45公里外的崇山峻岭中,瞻仰砖壁村的八路军总部旧址。百团大战的指令,正是从这里发出。
砖壁村三面临崖,一面靠山,八路军总部建在村内一座祠堂内。彭德怀亲手栽下的老榆树依然枝叶茂盛,电台、参谋处、医疗室等都保留了原来模样。讲解员肖建廷指着当年的作战地图告诉记者,百团大战中,八路军用105个团的兵力,在华北5000里战线上战斗1824次,毙伤和俘虏日军、伪军4.6万余人,摧毁车站37个、公路1500公里,打破了日军“以铁路为柱,公路为链,碉堡为锁”的囚笼政策,极大地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事实上,在百团大战前,八路军还在大同市灵丘县完成了著名的平型关大捷。在这场八路军出师华北抗日前线的第一个大胜仗中,共歼灭日军精锐部队1000余人。“日本侵略军的嚣张气焰被打下去了,戳穿了他们自认为‘不可战胜’的神话
10多种战法,打得鬼子团团转
武乡县王家峪村,是八路军的另一处总部所在地,这里是4座相连的四合小院。王家峪总部纪念馆馆长助理魏菊仙,已解说了29年,她从另一个视角解读着八路军抗战,“他们打鬼子,办法多着哩。”
记者看到,小院依山而建,靠山一侧房屋为窑洞结构。在窑洞墙角处,魏菊仙推开一个柜子,后面露出洞口。“里头不仅能储藏粮食、武器,还能当地道呢。”武乡地处太行山西麓,沟连沟,洞连洞,一条隧道有多处出口,既能藏身,又能战斗,鬼子来了,往往能将全村百姓都藏进去。
记者了解到,1937年太原失守后,在华北以国民党军为主体的正面战争基本结束,以共产党军队为主体的游击战占据主要地位。窑洞战,就是当时根据当地地形特征创造发明的一种游击战形式。此外,还有麻雀战、联防战、捕捉战、伏击战等10多种战法。
在当年敌我实力悬殊,条件异常艰苦的情况下,八路军充分调动资源,打得鬼子团团转。魏菊仙介绍,为了节约子弹,八路军白天不出动,晚上利用熟悉地形的优势伏击鬼子。“他们和老百姓一起挖坑,等鬼子掉到陷阱里,再用菜刀、棍子、斧头打,打死了鬼子,咱就有武器了。”魏菊仙记得,曾有老兵回到总部参观,亲口对她讲:有一次交战,自己只剩两颗手榴弹,他把玉米杆插满身,让鬼子远远地看过来,误以为他身上都是弹药,不敢轻举妄动。
八路军英勇而智慧,他们还善于发动群众,先后创建了晋察冀、晋西南、晋西北、大青山、晋冀豫等抗日根据地,开辟了辽阔的华北敌后战场。李东光说,在大家熟知的晋察冀根据地,八路军115师瞅住日军后方空虚的有利时机,采取“麻雀满天飞”的办法,组建游击区、组织游击队和各类抗日团体,使我军主力迅速从2000余人扩大到7600多人。
一棵“红星杨”,太行精神耀千秋
今年7月,一场名为“八路军总部在太行”的展览,将利用抗战胜利70周年的契机,在全国多地巡展。李东光是这次展出的策划人,他的团队将运用图片、景观,雕塑、绘画等方式,讲述从八路军创建到抗战结束的历史。他说,作为研究者,有责任把历史讲出来,将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八路精神一代一代传承。
其实,这样的传承,早已融入到百姓生活。在武乡县,记者看到,“红星杨”是一个被广泛使用的词汇。这里的宾馆、饭店、旅行社等,很多都是以它命名。这个红色品牌源自于朱德在王家峪栽下的一棵白杨树。
魏菊仙掰开这棵树的一段树枝,记者吃惊地发现,树枝的断面竟呈现红色的五角星模样!当地流传着这样的说法:朱德离开太行山时,把一颗红星埋在树根,以后就长在了树枝中。这棵“红星杨”,把它所承载的精神,深扎在武乡百姓心中。正如王家峪总部的宣传语中写道的:领袖的足迹在这里留下,人民的军队在这里壮大,民族的脊梁从这里挺起,时代的精神在这里升华。
不止在武乡。在那场改变世界的战争中,从宝塔山麓到黄海之滨,从长城内外到陇海沿线,英勇无畏的八路军将士前仆后继,浴血鏖战,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8年中,他们共与日、伪军作战约10万次,消灭日、伪军125万多人。“从武乡发源的八路精神,以及由它延伸出的太行精神,与井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一脉相承,是我们党、军队和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中国梦,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李东光说。
感受一:艰苦卓绝。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必须始终牢记由鲜血和生命铸就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历史,牢记中国人民为维护民族独立和自由、捍卫祖国主权和尊严建立的伟大功勋,牢记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的伟大贡献。从日全面侵华战争爆发,到1947年刘邓大军强渡黄河、发动鲁西南战役、挺进中原,电视剧《太行山上》时间跨度达十年,囊括了八年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全过程。在八年抗战中,日寇拥有飞机、大炮、坦克等先进武器,装备精良,而八路军只有小米加步枪,粮食弹药更是极度匮乏,甚至连保暖的衣服都无法得到基本保障。剧中刘伯承率领的部队在开赴前线时,大部分战士拿的是大刀、钉耙,连步枪都很少,小战士粮袋中只有草根,没有一粒米一把粮。即使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我们党领导的八路军,没有屈服,没有放弃,以机智的战术、顽强的斗志和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夺取了阳明堡、响堂铺等战役的胜利,粉碎了日军的一次次“扫荡”,取得了歼灭日伪军42万余人、解放县城109座的辉煌战果,缔造了“9000将士进涉县、30万大军出太行”的不朽传奇,真实反映了中国东方主战场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伟大贡献。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都应该明白,没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艰苦卓绝的抗战,就没有我们的民族独立和国家强盛。今天,我们要时刻铭记革命先辈付出的艰辛、做出的牺牲,继续发扬不畏艰险、不怕牺牲的精神,为中华民族的繁荣富强不懈奋斗。
感受二:中流砥柱。“砥柱中流障怒涛,折冲千里独贤芬”。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关键。电视剧《太行山上》生动展现全面抗战爆发后,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立即奔赴太行山区与日寇展开了浴血奋战。在敌后抗战中,八路军始终发挥着主力军作用。剧中陈锡联指挥阳明堡战斗,一举摧毁日军飞机场,有力地支持了忻口战役;七亘村两次设伏,打击日军的辎重队,解救了娘子关被日军包围的国军部队。正是八路军战士“人在阵地在”的大无畏革命精神,才筑起了我们民族坚不可摧的抗战长城。特别是当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时,在面对国民党消极抗战、积极反共,阎锡山停止对八路军武器、弹药供给的情况下,八路军仍主动发起震惊全国、闻名世界的百团大战,给日本侵略者以沉重打击,极大鼓舞了全国人民与日寇血战到底的信心和决心。数据显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抗击着约60%的侵华日军和95%的伪军,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主战场。在那个内忧外患的年代,在民族存亡的关键时刻,中国共产党自觉担起历史使命,捍卫民族独立最坚定,维护民族利益最坚决,反抗外来侵略最勇敢。正是中国共产党着眼大局积极倡导、诚心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才创造了“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义无反顾投身抗战洪流”的全国抗战有利局面;正是中国共产党提出全面抗战路线、持久战战略方针和敌后游击战争的灵活战术,为全国军民指明了抗战胜利的正确道路;正是中国共产党以自己富于献身精神的爱国主义、不怕流血牺牲的模范行动,支撑起全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成为夺取抗战胜利的民族先锋。在中华民族的危亡时刻,正是有了中国共产党这一中流砥柱,才力挽狂澜,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感受三:人民战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是抗战胜利最深厚的伟力。人民战争是抗日战争取得最后胜利的重要法宝。《太行山上》的主题曲唱到:“母亲叫儿打东洋,妻子送郎上战场,千山万壑铜壁铁墙,抗日的烽火燃烧在太行山上”。抗日战争时期,太行山的人民群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纷纷拿起武器,踊跃参军参战,积极参加生产,倾心倾力支援抗战,使猖獗一时的日本侵略者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在这部片子中,既有为了保护受伤的战士不暴露,捂死自己哭泣孩子的妇女主任李才青,也有誓死不说出八路军战士藏身地的老百姓,更有前赴后继参加八路的父子兄弟。这些感人事迹,充分体现了老区人民与子弟兵血浓于水的鱼水深情。在太行山艰苦的战争岁月里,我们党始终坚持依靠人民、发动人民、把人民放在第一位。正因如此,老百姓才把“最后一把米拿去做军粮、最后一尺布拿来做军装、最后的亲骨肉送去上战场”,正是有了人民无私的支持和拥护,中国共产党才得以凝聚起全民族的力量,取得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这一切无不印证出“兵民是胜利之本”、“民为邦本”的真谛。70年过去了,我们党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始终没有变,党和人民的血肉联系始终没有变。历史告诉我们,只有一如既往地依靠人民、为了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才能让我们的党永葆生机,才能使中华民族永远强盛。
感受四:伟大精神。“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壮阔进程中,形成了伟大的抗战精神。电视剧《太行山上》在塑造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刘少奇、刘伯承、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光辉形象的同时,还不惜笔墨,刻画了一批普通人物的英雄形象,如率先冲锋而牺牲的772团团长叶成焕,面对敌人军刀英勇赴难的女战士,冒着枪林弹雨支援前线的老乡等,让广大观众感受到了中华儿女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韧不拔的必胜信心。“太行浩气传千古,留得清漳吐血花”。正是在这一伟大精神的引领下,我们的民族摆脱了列强的压迫,获得了独立;正是在这一精神的引领下,我们党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开启了古老中国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新征程!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在太行山上伴奏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