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喜洲山西农村丧事出殡视频频

祭祀、丧葬、驱邪时跳起的舞蹈 多有鬼神味道&|&发布日期:&|&nbsp浏览()人次&|&&|&&]钱烨&&
 日,保靖县首八峒沙湾村,八部大王庙坐落在酉水岸边,土老司魏品付跳起了铜铃舞,告慰先祖之灵  杨杨/摄影
 仗鼓舞动作:魁星点斗。杨杨/摄影
仗鼓舞动作:双龙出阵。杨杨/摄影
仗鼓舞动作:兔儿望月。杨杨/摄影
  去年底公布的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湖南省桑植及洞口的土家撒叶儿嗬、瑶族棕包脑名列其中,加上前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公布的传统舞蹈类,已上升至12种。大部分为分布在湘西、湘西南的少数民族传统舞蹈,且多少都与祭祀有关。此次推出的四个少数民族的五种舞蹈,皆是新近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或较少为众人所知者。如从2006年才开始挖掘整理的瑶族祭祀舞蹈棕包脑;由迁居在桑植县芙蓉桥、麦地坪等乡、村的白族人自创的“仗鼓舞”,在云南大理白族祖居地喜洲镇亦未见;而土家撒叶儿嗬(跳丧舞)、苗族猴儿鼓,皆是祭祀、娱乐舞蹈中遗存的两朵民间舞蹈奇葩。
  我们不打算把它们简单地罗列在此,在深入实地探访与观看表演的同时,从民族学、社会学的视野角度,力求深入地讲述这些作为群体记忆散播在各民族家园中,也许在文字尚未出现之前就用来记述先民的生活、信仰的悲喜之姿。
  那就先从源头说起吧。
(编辑:孙燕)[字号:
]前一则: 后一则:
热点宗教文化
推荐宗教文化
最新宗教文化新闻日本推出“和尚配送”上门服务&遭宗教团体批评
&&&&来源:&&&&
&&&&&&字号
原标题:日本推出“和尚配送”上门服务 遭宗教团体批评
  有网站推出僧侣到家主持法事业务
  近年来,日本民众与本地佛教寺庙的联系渐渐淡化,许多人不再选择传统佛教葬礼,一些寺院面临“生存危机”。一家企业从中发现商机,推出网购“和尚配送”业务,客户可以请僧侣到家里主持佛教丧礼或其他法事,受到民众欢迎,也招致佛教团体对宗教商品化的批评。
  亚马逊网站可预订
  美联社1月30日报道,总部设在东京的敏雷维公司在亚马逊日本网站上推出这项业务,“基础价格”3.5万日元(约合300美元),附加业务需加价。受聘僧侣通常去死者家中、殡仪馆、墓地等场所做法事。
  敏雷维公司新闻发言人正野顺平(音译)介绍说,这种上门业务可以吸引那些想办佛教葬礼但又担心太贵的人,或是想远离寺庙的人。“很多人不想同寺庙有联 系,但他们不知道在哪里和如何安排佛教葬礼,而和尚们越来越担心他们日益减少的寺庙信众……我们能顾及双方需求,希望能让他们联系在一起”。
  5年多来,敏雷维公司的“和尚配送”业务增长了两倍,尤其是在亚马逊上推出这项业务后,网上咨询和电话数量激增。最初有大约100名僧侣来注册报名,现在公司已经同全国范围大约400名僧侣签了合约。
  对此,全日本佛教协会理事长斋藤明圣在一份声明中批评说:“世界上其他国家不会允许这种事。在这方面,我们必须说亚马逊对宗教的态度让我们很失望。”
  物美价廉民众欢迎
  不少日本民众则欢迎这项业务。传统佛教葬礼往往价格不透明且过高,与“和尚配送”业务相比,在寺庙举行的追思仪式收费10万日元(830美元),葬礼费用则可能超过100万日元(8500美元)。
  一个多月前,上松裕(音译)17岁的儿子死于癌症。上松裕完全没有考虑由父亲的家族关联寺庙办葬礼,因为他听说价格“令人无法容忍”。他和妻子选择了敏雷维公司,给儿子办了比传统寺庙葬礼便宜很多的葬礼。上松裕认为网购的价格系统“简单、清晰”。
  起初,上松裕担心该服务的质量。不过,敏雷维公司提供24小时客服,用户可以随时了解关于葬礼细节,让他们在失去亲人痛苦之余得到些许安慰。
  一些僧侣承认,这一网购业务的增长,凸显了日本传统佛教寺庙的自满、无法联系民众、无法满足民众需求。全日本佛教协会公关部门主管鹿洼赤生(音)说:“我们理解对我们的批评,我们会认真对待,我们必须问自己是否需要改变。”
  日本现有大约7.5万座寺庙,传统上收入主要来源于与寺庙关联的社区世代资助和供奉,而今,这一财源正在渐渐缩水。这影响了很多农村地区寺庙的生存。一些专家预测,大部分没有旅游和其他业务收入的寺庙将在今后几十年逐渐倒闭。(刘学)
(责编:徐前、朱红霞)
善意回帖,理性发言!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恭喜你,发表成功!
请牢记你的用户名:,密码:,立即进入修改密码。
s后自动返回
5s后自动返回
恭喜你,发表成功!
5s后自动返回
最新评论热门评论
24小时排行&|&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当前位置: &
董建中:湖南省白族社会历史考察报告
作者/来源:民族学所&发布时间: 16:03:00
阅读次数:
责任编辑:《中国白族百村百人影像志》第二届大理国际影会(一)
在大理古城南城楼下的展览
在大理古城南城楼下的展览
在大理古城南城楼下的展览
日,第二届大理国际影会在大理市双廊红山景帝祠隆重开幕。2010第二届大理国际影会以“和谐的家园——人与自然”为主题,是由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中国摄影家协会、云南省广播电视局、云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和中共大理州委、大理白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影会以鲜明的主题、丰富的内涵、突出的特色、多样的形式,按国际化、专业化、大众化的要求,扬独家所长,走一条具有云南大理特色的国际摄影节庆活动的路子,努力实现“高水准、国际化、云南大理特点”的目标,着力打造云南唯一的摄影节会品牌,使影会成为艺术家和老百姓共享的节日盛会,成为促进大理经济社会繁荣发展的助推器。影会上首部反映白族人生活、生产的影像志——《中国白族百村百人影像志》获得近万人次的观展率,成为此届大理国际影会上最热门的专题展。由大理白族自治州委、州政府启动的“中国白族百村百人”大型影像工程,是中国首份白族民族影像志,它从民俗学和社会学的角度对以大理地区为主的全国白族聚居区进行一次系统、真实的影像记录。目前影像工程组已完成112个村共138个点的拍摄,涉及云南、贵州、四川、湖南、湖北、黑龙江、西藏等白族分布的省区,行程10万公里,在120多个白族部落用相机捕捉到一个个真实的瞬间。
白族是祖国大家庭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总人口约两百余万人。白族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早在唐宋时期,在以洱海为中心的广大地区,白族与彝族先民共同建立地方政权—南诏国、大理国,成为氐羌文化、巴蜀文化、荆楚文化、百越文化的交融地带,被誉为“亚洲文化十字路口的古都”。
“中国白族百村百人”大型影像工程,浓缩了白族厚重的文化历程,凝固了白族发展的瞬间,真实地记录了白族的过去与现在,展现了今日中国白族的风采,传递了白族人民生生不息的时代精神,表达了白族人民意气风发的精神风貌和爱祖国爱人民的伟大情怀。
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双廊镇双廊村
双廊是洱海东部海湾中一个风景如画的村子,素有“大理风光在苍洱,苍洱风光在双廊”的美誉。从这里望出去,辽阔的洱海烟波浩渺、水天一色,不远处,南诏风情岛如海市蜃楼般飘渺脱俗。自然美景和风土人文和谐相间是双廊最大的特色。近年来,这个过去只擅长渔业的村子大力发展旅游产业,成为远近闻名的旅游特色村,世界著名的白族舞蹈家杨丽萍等一批文化名人在这里安家。
大理白族自治州鹤庆县草海镇太平上村
在大理白族建筑文化中,“上大梁”是建议、建房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鹤庆县草海镇太平上村至今还完整地保留着上大梁的习俗。上大梁要经过竖柱、点鸡血开光、拜梁、上梁、讲吉利等仪式。破四方这个环节把上梁仪式推向高潮。在梁上的木匠师傅将大梁放稳之后,要向众人抛洒九龙水、喜钱和喜馒头。“接着的荣华富贵,接不着的富贵荣华……”,主人家顺利接住了喜馒头,笑逐颜开。其他的乡亲们也跃跃欲试、你争我夺,都要计个好彩头。上完大梁,美好生活就指日可待了。
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大理镇三文笔村
三文笔村坐落于三塔之畔,纯朴的村民,用“三文笔”为村庄命名,因为,在他们看来,屹立在苍山脚下的三塔就宛如三支指向苍穹的毛笔,也许是因为有三塔的护佑,三文笔的村民始终对三塔满怀敬仰。“文革”期间,他们以生命捍卫三塔,为使三塔免受破坏,他们整整在塔下驻守了一年多。
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银桥镇上波淜村
农耕文化是白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织部分,“五月农事紧又紧,男女老少忙田头,唱起曲子栽下秧,到时好收成。”描述了白族栽秧会的欢快场景。栽秧会仪式之始,要举行祭祀活动,祈年求丰。在栽插的过程中,还要选出“秧官”检查技术,监督进度,同时指挥乐队吹奏“栽秧调”、“龙上天”等唢呐调,为艰苦的劳动增添乐趣。按白族传统的说法,田间栽秧越热闹,栽秧调子越欢畅,年成就会大丰收。栽秧结束,家中主人还向群众和来宾发放象征吉祥丰收的“洗脚豆”,并在田间共同品尝“栽秧饭”。在欢乐的气氛中,人们共同展望丰收,收获幸福。
大理白族自治州剑川县剑川古城西门街
剑川古城西门街崇文的风气由来已久。在这里,几乎每个家庭历史都出过秀才、举人和进士,几乎每个人都能从祖先中打到与文化相关的荣誉。剑川西门街的文风得益于祖祖辈辈都把求学当作“无资谋生之策”,自古提倡饱读诗书,不论贫富,以不送子女求学为耻,以教育对象学无所获为耻。进而形成好学上进、自强不息的读书风尚。一座座古老厚重的白族宅院,一位位青史留名的白话前贤,一代代传承至今的礼义文教,无不承载着剑川数百年的文墨书香,折射出剑川文脉得以传承千年的精神力量。
大理白族自治州宾川县鸡足山镇上沧村
上沧村位于宾川县鸡足山镇南面,白族传统文化保留较为完整,尤以独具特色的本主文化在大理颇负盛名。本主节期间,附近十村八里的村民都会赶来祭拜本主,祈求安康,欢度节日。上沧村风景优美、气候宜人,水质较好,泉水清澈甘甜,因此,产自此地的南诏御酒醇香甘甜,早已成为云南颇有名气的白酒品牌。
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源县右所镇西湖村委会中登村
洱源的西湖片区原是高原湿地,后来逐渐有洱海附近的居民迁居于此,才形成“烟渚渔村”的格局。当年徐霞客曾在其游记中写道“悠悠有江南风景,而外有四山环翠,觉西子湖又反出其下也。”可见这一息风景之美。中登村是西湖上“六村七岛”中的一村,走村串户、外出劳作、孩子上学都靠舟楫往来,是地道的水上人家。
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喜洲镇喜洲村
喜洲古称“大厘城”,早在唐代就已经是一个人口稠密、商业发达的地区。悠久的历史,造就了丰富多彩的地方文化,清朝中叶,这里出现“喜洲商帮”,到了清末至民国,发展成为富甲一方的“四大家”、“八中家”、“十二小家”,有300多个大商业集团,商埠、商号遍及海内外。喜洲的文化也非常发达,明、清时期,喜洲出过34位进士,200多位举贡。近现代,从这里走出去的教授、学者约500多人。喜洲至今拥有全国最大、保留最完整、年代最悠久的白族民居建筑群,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白族建筑中最有名的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走马串阁楼等建筑式样在这里都可以看到。
洱源县—中国白族唢呐之乡
唢呐是白族民间喜闻乐见的一种乐器,无论是吹吹腔、白剧,还是传统节庆、婚丧嫁娶,都离不开它。洱源县是国家文化部命名的“中国白族唢呐之乡”,全县有上百支唢呐队伍,尤以松鹤村从事唢呐吹奏的人最多,最专业。洱源唢呐调中有名的很多,分类也越来越清楚。例如,《耍鹤调》、《龙摆尾》、《霸王鞭调》等是大型节日的传统曲牌;曲调缠绵的《送丧调》、《离别歌》等一般为丧葬礼仪时专用;而结婚时就演奏《迎亲调》、《拜堂》等。合适的时间上演适合的曲调,烘托心情,调节气氛,是唢呐艺人不懈的追求。
怒江州泸水县老窝白族乡喇哈村
老窝白族乡地处世界自然文化遗产“三江并流”腹地,怒江东岸的碧罗雪山南缘、老窝河谷中段。明代以来,这里一直是大理国王室后裔段氏土司的领地。始建于明万历年间的老窝土司衙门是泸水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喇哈村白族虽然失去了传统服饰,但语言保留十分完整。
大理白族自治州云龙县长新乡大包罗村
当年以井盐闻名滇西和东南亚的云龙,为了对外交通与运输,建造了一百多座风格各异的桥梁,“桥梁艺术酷我馆”的名声不胫而走。通京桥,位于长新乡大包罗村,是大理州乃至云南省境内最具特色、跨度最长的风雨桥之一,1988年被云南省人民政府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桥前身为十二关大波浪藤桥,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始建为木梁桥。通京桥与周围的山水、村庄浑然一体,现已成为芘江之上独特的风景。斜阳西下,炊烟袅袅,几抹清云,一江一桥一村俨然成画。
大理洞经古乐演奏
大理洞经古乐,是由唐宋时期佛教、道教的“谈经”发展演变而来的一种音乐宣教方式。现在大理已有几百支“洞经”古乐队,活跃于城乡各地。洞经古乐融进了南诏古乐和白族音乐,曲谱有几十个,乐器几十种,场面热闹而又壮观,深受民众喜爱。
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双廊镇伙山村委会白汉场村
位于大理市双廊镇伙山村委会的白汉场村是一个果树成行、绿草如菌,风景优美的村子。这里气候宜人,土壤条件好,适宜瓜果树木的生长种植。出自白汉场的水果皮薄肉厚、汁多味甜,是大理地区最受欢迎的水果。除此而外,白汉场村的红土地较有特色,一直是摄影家争相捕捉的对象,一片火红的土地,一树树洁白的梨花,往往是摄影家最难忘的镜头。
大理白族自治州云龙县白石镇顺荡村
横跨P江的彩凤桥,位于云龙县白石镇顺荡村,附近多为白族居住。彩凤桥是通往鹤庆、丽江和兰坪的要津,也是当年云龙盐外运的通道,始建于清康熙年间。光绪年间最后一次维修桥体时,将西桥亭改建为阁楼,取名“童子阁”。童子阁对面是大悲寺,寺内供观音,阁于寺成童子拜观音之意,用祈望观音和童子能保佑过客平安。
昆明市西山区团结街道办事处大河村
保山市隆阳区瓦窑镇阿石寨村
位于保山市隆阳区瓦窑镇的阿石寨村,据介绍,“石”与“十”同音,阿石寨意思是沿着澜沧江居住的第十个白族村落。直到现在,从“阿依(一)寨”到“阿石(十)寨”都有白族分。村民们普遍认为自己的祖先是清代从剑川、云龙漕涧搬迁而来的。
西藏拉萨鹤庆白族手工艺村
在遥远的雪域圣地拉萨,有一个白族手工艺村,他们生产的手工艺品是八廓街上最受欢迎的畅销品,这颇让大理白族引以为傲。相传,当年格萨尔王曾留下遗嘱说,藏族人的佩刀无论刀刃来自何方,刀鞘只有出自白族匠人之手才算得上真正的“宝刀”。也许从那时起,鹤庆的白族匠人就有了“走藏区”的经商传统。如今,鹤庆手工艺人的足迹早已遍布整个藏区。拉萨市北郊夺底路66号的金银铜器加工市场有170多鹤庆商户,是目前拉萨最大的白族“手工艺村”。
祥云县禾甸镇上赤村
蚕桑养殖是禾甸的特色产业之一,这里的白族很早便开始养蚕,近年,蚕桑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几乎户户养蚕。
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喜洲镇金圭寺村
金圭寺村历史非常悠久。记载大理历史的《南诏野史》中曾有大理地区“男子披毡”的记载,“毡”一般用羊毛制成,可足见擀羊毛出现时间这久远。金圭寺村的羊毛毡都是纯手工制作的,工序虽然复杂,整个制作过程却环保天然。制作的颜料和酸性成分都取自大自然,是完全无毒无害的。制过程分为擀制和染色。羊毛毡的图案丰富多彩。
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挖色镇海印村
由于佛教在大理的普及,洱海流域与观音菩萨有关的旅游胜地很多,海印就是其中一个。大理人习惯称海印村为小普陀。小普陀名称的由来与大理地区观音降龙的故事有关。“海印”是文人墨客给小普陀的雅称。到了民国年间,海印之名才渐渐传开。海印村自古以来就是著名的渔村。
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双廊镇大建旁村
本主崇拜是白族独有的民间信仰,每个村都有自己尊崇的本主。本主即本境福主,是白族村寨的守护神。每年本主节时,人们将本主从本主庙接回村中,让本主老爷享受人们的祭拜,与民同乐。本主节是每个村庄一年中最热闹的日子。大建旁村同许多村庄一样,本主一接进行宫,几乎全村人都争先恐后地涌入祭拜。祭本主仪式开始时,先用鸡血为龙开光,接着是舞龙。全村的祝福声响彻云霄,盛大的娱乐狂欢开始,人们载歌载舞,将娱神娱人的欢乐气氛推向高潮。
大理白族自治州弥渡县密祉乡永和村
位于弥渡县的密祉是云南有名的民歌之乡,又是云南花灯的发源地,从清乾隆年间至今,密祉元宵花灯会已有200多年历史。每年的灯会是这个小镇一年中最隆重和最盛大的节日。弥渡花灯历史悠久,各乡村都有灯班,各地灯班又有各自的特色和风格,密祉灯班长于唱功,腔调圆润。以密祉为代表的花灯属半山区花灯,以演唱歌舞、小戏为主,音乐结构严谨,艺人演唱婉转抒情,优美动听。主要的花灯音乐曲调有《罩毛驴》、《背娃娃》、《四景天》等60余曲。
大理白族自治州剑川县甸南镇西中村
西中村距剑川古城不远,是一个地道的白族村,白族的传统文化在这里得到较为完整的保留,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礼仪也都必须遵循古规。丧礼的准备期内,除了布置灵堂、发孝白、择定出殡日期和时辰等常规内容外,还要礼请丧礼期间的主礼官、洞经队,有的还要请佛教阿叱力僧人前来超度。出殡前一天,丧礼进入高潮,主人家要用整整一天待客。上午,较亲的亲戚要来“上祭”,送四色礼、花圈、猪头、鱼等;出嫁的女儿要做“三叠水”菜席安放在灵柩前的案桌上。出殡的当天,在主礼官主持下,众亲友要遵循一整套古礼送灵柩上路。从繁复的丧葬礼仪中反映出慎终追远的价值取向。
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喜洲镇庆洞村
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白族绕三灵集宗教、民间传说、歌舞、音乐为一体。庆洞村的本主庙被称为“神都”,在绕三灵活动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也是《白国因由》雕版、山花碑所在地,有神都、圣源寺、观音阁三位一体的古建筑群。绕三灵于农历4月23日至25日举行。届时,大理附近的白族群众载歌载舞前来大理庆洞圣源寺朝拜、对歌;第二天才从庆洞绕到洱海边的河矣(水)城;第三天沿大理洱海边到马久邑村结束。相传此会起于南诏,民间称为“百神上朝”,即指众本主朝拜中央本主之意。
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源县邓川镇旧州村
牌坊、石碑多为旧时用以表彰忠孝节义的人物而构造的建筑形式。位于洱源县邓川镇旧州北门的乡贤坊为表彰历代乡贤而建,如今成了村民抚今思昔的地方。牌坊分三门并立,建筑颇有规模,全为石头砌成,上顶部有六尊石狮,坊檐全用狮头榫口,坊的正面三门上有三块大理石碑,碑的两面记载着明清两代乡贤的姓名、官职和得举的姓名、官职。正面两石柱上有一副石刻对联。牌坊背面同样有三块石碑。乡贤专卖店是珍贵的历史遗产,不仅为研究历史文化提供了可靠的文物资料,也为邓川镇旧州村增添了古色古香的文化内涵。
玉溪市元江县因远镇安定村
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古城北门基督教堂
开放、包容的,使大理白族的宗教信仰呈现多元化的格局,这座始建于1905年的基督教堂,至今仍是众多白族教徒祈祷、礼拜的理念之所。每到礼拜天,从教堂门口经过,总能听到美妙的圣歌和整齐的祷告声。小小的教堂不仅为古城增添了魅力,也彰显了白族人的慈爱。
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喜洲镇作邑村
大理历史上曾为南诏、大理国的国都,因而大理城周边的乡村集市成型和发展较早,作邑龙街位于喜洲镇作邑村东边和湾桥镇向阳溪村西边,是大理市湾桥镇和喜洲镇白族村民进行农业贸易的集市,它和银桥镇的头辅街、湾桥镇的中山街、喜洲街等街市一起构成大理坝子北部的一个贸易网络,满足了大理市北部白族和其他民族群众互通有无、生产生活的需要。
湖南省桑植县洪家关白族乡海龙村
海龙村位于湖南桑植县洪家关白族乡,是贺龙元帅的故乡。至今,贺龙元帅的大部分亲属已恢复白族身份。村子得名于最早在这里开疆拓土的祖先王海龙。由于祖先是从大理迁来的白族,许多传统的白族习俗在这时得以保留。本主崇拜即是其中重要的一项。王海龙现已成为整个村子的本主,明嘉靖年间,村里修建本主祠时,将他的画像挂于其中,命名为海龙祠,也就是王氏祠堂。祖祠大门上的一副对联“溯祖德于苍洱且喜孝子贤孙洪开甲第,衍宗支于桑邑尤期敦伦饬纪蔚起人文。”叙述了这一支白族发源于苍山洱海,开拓土地于湖南的悠悠岁月。
保山市杨柳彝族白族乡三眼井村
保山市杨柳彝族白族乡三眼井村白族同胞是200多年前从大理迁到此地的。这里女性的白族服饰独具特色,色彩较为素净,只以刺绣围腰作为亮点点缀全身。
大理白族自治州鹤庆县六合彝族乡黑水村
鹤庆县六合乡是一个彝族聚居区,然而,就在这一片黑山绿水间,却分布着一个地道而典型的白族村子—黑水村。
大理白族自治州剑川县甸南镇狮河村
剑川是云南著名的木雕之乡。在北京故宫和昆明金马碧鸡坊以及南亚、东南亚诸国,都可看到剑川木匠的杰作。狮河是剑川最有名的木雕村。“狮河”本无狮,只因这里的木匠师傅能雕刻出栩栩如生、形态各异的木刻狮子而得名。狮河木匠技艺高超,一般一个平面上都能雕刻出四至五层花纹,层层活灵活现。
黑龙江省大庆市杜尔伯特县他拉哈镇永升村
白族古称“民家人”。300年前,清朝平定三藩之乱后,把云南的部分“民家”士卒发配到黑龙江充当站丁,被称之为“站人”。“站人”世代密传祖籍在云南大理府,为民家人。黑龙江省大庆市杜尔伯特县他拉哈镇的“站人”先后多次到大理考察寻根,永升村是黑龙江“站人”分布较为集中的地区。
大理白族自治州鹤庆县云鹤镇秀邑村
进入秀邑村,循着酒香即可找到位于西龙潭畔的鹤庆乾酒厂。鹤庆乾酒始创于明嘉靖年间,乾隆时曾作为朝廷贡酒。据说当年远行的马帮和客商总要带些满浸鹤庆酒的土纸上路,一路上皆以冷水泡土纸做酒,以解思乡之苦。“云南十八怪,鹤庆乾酒用纸带”的名谚即出于此。乾酒酒体丰满,风味古朴,清香幽雅,药香醇美,以其优良品质荣膺多项桂冠。
西藏日喀则市鹤庆白族手工业街
在西藏的第二大城市日喀则,也有鹤庆白族手工艺人的身影,日喀则市区帮佳孔路可以称得上是“鹤庆白族手工业街。”
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源县西山乡白栗根村
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喜洲镇上关村委会波罗(土)旁村
久负盛名的大理地方特色美食乳扇因形如扇子而得名,至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据相关史书记载:“邓川乳扇为云南名产,为羊奶所制,素食妙品也,甜食咸食均可。”上关村委会波罗(土)旁村气候温润,雨量充沛,牧草丰富,非常适合养殖业,因此,几乎家家养乳牛,户户做乳扇。用酸水和鲜奶加热、发酵制成的乳扇清香甜美,营养丰富,携带方便,随着大理旅游业的发展,已成为一种馈赠亲友的佳品。
四川省凉山州德昌县六所乡花马村委会大檐坎村
位于四川省凉山州德昌县六所乡花马村委会大檐坎村的白族,是八百多年前由大理迁过去的,由于年代久远,白族话在这里已经失传,但许多白族的传统节日,如火把节、本主节、七月半等在这里却得以完整保存下来,每逢节日,都按传统的白族风俗进行操办。
大理白族自治州剑川县沙溪镇寺登村
寺登村位于剑川县沙溪镇,可以说是白族文化的代表和延伸。拥有保存完好的全国最大的白族密宗寺院兴教寺。寺登地理位置相当险要,历史上就是茶马古道的必经之地。如今,从完好保存下来的二十余处明、清、民国时代的白族民居、商铺、戏台等处仍可遥想当年的繁荣,而几百年前就建成的商业中心四方街依然透着旺盛的人气,使这里成为活着的古镇。2010年10月,沙溪(寺登)区域入选2002年第101个世界濒危建筑保护名录。
大理白族自治州永平县北斗乡栗树坪村委会大麦地村
迪庆藏族自治州维西县维登乡富川村
在滇西北迪庆高原横断山脉与碧罗雪山交错的褶皱里,坐落着维西县维登乡富川村,这是云南境内最北边,也是海拔最高,最富山地特色的白族聚居地。虽然离白族聚居的大理较远,但富川村的白族从服饰、生活习惯上都较好地保存了白族的特点。延续了白话耕读传家的传统理念,这里的白族也很重视教育。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河南农村丧事出殡视频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