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平县清朝历任县令稷山历代县令

您当前的位置:&>&&>&
  我国科举制度,到清代为适应时代须要,已走向多元化,除正科外,还有加科、恩科、策试满洲、博学宏词、翻译、经济特考等多种。光绪三十一年起废除科考,改为游学毕业取士。自顺治三年起迄宣统三年止,265年间共举办各科进士考试131次,录取进士约26,800余人。我顾氏子弟共中举127人,占录取总人数0.47%,较明代0.6%略逊,计:
一甲赐进士及第:3人
二甲赐进士出身:72人
三甲赐同进士出身:50人
     不分等赐进士出身:2人
  上述中举者,仍集中在太湖流域,此与郡望、地域文风、经济条件有关。一甲三名为状元、榜眼、探花各一,但状元顾皋仅官至侍郎,并非闻达。顾予咸与用霖和嗣立、顾悦履与五达、顾奎光与敏恒,三对父子同举进士,则可引为佳话。二甲人数多于三甲,显示较明代进步甚多。又统计资料中,有少数为异姓改姓顾氏者。
  此外,在清代,洪秀全之太平天国,张献忠之大西国,都曾举办进士科考,但皆因政权消亡,致中举者名录文献乏载,其中或有顾氏子弟,则未予探索。
  本文以江柏庆《清朝进士题名录》〈2007年版〉为基准,佐以其它文献资料予以补充,但疏漏之处仍多,均留待日后修正。
顾& 镛& 顺治四年z1647{二甲七名进士。又作杨镛,见《江南通志》。
  顾 仁 顺治四年三甲二十八名进士。 江南镇江府丹徒县人。授宝庆推官,后任刑部主事,顺天巡案御史,巡视屯田御史。
  顾予咸 顺治四年三甲九十三名进士。 江南苏州府吴县人,字小阮,号松交。历知河北宁晋、浙之山阴,皆有政绩。官至吏部员外郎,以疾归。十八年春,顺治大行,巡抚以下大临府治,有诸生十八人,面讦吴县令不法事,巡抚朱国治庇吴令,欲坐诸生重罪。予咸抗曰诸生无罪,当罪令。巡抚忌之,密告金陵会勘大臣,逮予咸系狱,坐以指使论绞,狱上,奉旨复官。后以奏销案落职,居乡,风采峻整,为后进所惮。子嗣立,举进士。
  顾 贽 顺治六年(1649)二甲七十四名进士。 江南苏州府吴县人,官至吏部郎中。
  顾如华 顺治六年三甲二百一十二名进士。 湖广汉阳府汉川县人,授直隶广平府广平县令,后任山东道监察御史,四川巡按御史。
  顾涞初 顺治六年三甲二百三十三名进士。 浙江湖州府归安县人,字西及,号盟鸥,授湖广上津县令,历任刑曹主政,刑部郎中,降补山西稷山县令,因故解职。有《惠师遗稿》。
  顾 煜 顺治六年三甲二百七十三名进士。 江南常州府无锡县人,字铭柏。知象山县,清勤自饬,邑以大治,忤上官罢归。有《尚书讲义》、《经济巨文》、《古文粹》、《射书》。
  顾大申 顺治九年(1652)二甲六名进士。 江南松江府华亭县人,本名镛,字震雉,号见山,官至工部郎中。博雅喜文辞,善画山水,尤工没骨法。有《堪斋诗存》、《诗原》、《鹤巢乐府》。见《清史列传》卷七十。
  顾景锡 顺治十二年(1655)三甲十二名进士。 江南苏州府太仓州人,安庆府儒学训导。
  顾豹文 顺治十二年三甲七十一名进士。 浙江杭州府钱塘县人,字季蔚,号且庵。官至监察御史,切直敢言,发奸摘伏,人畏其神明。康熙中,又举鸿博,以老疾辞。有《三楚奏议》、《六书古韵》、《愿圃日记》、《世美堂集》。
  顾耿臣 顺治十五年(1658)二甲九名进士。 浙江嘉兴府嘉善县人,字弈闻,官至直隶大名府知府。善诗文,工书法,通晓经史。康熙五年在~州知州任上,编撰《~州志》八卷。
  顾 虬 顺治十五年二甲三十四名进士。 江南苏州府昆山县人。
  顾 岱 顺治十五年二甲七十一名进士。 江苏苏州府嘉定县人,字泰瞻,一字舆山,号止庵。官云南府同知,值吴三桂纵兵淫掠,岱按实其状,追还所掠子女三千余人,民德之。官至杭州知府。有《澹雪斋集》。
  顾 鹏 顺治十五年三甲十二名进士。 浙江嘉兴府秀水县人。
&&& 顾象龙& 顺治十五年三甲十九名进士。& 江西安福县人。
  顾启祥 顺治十八年(1661)二甲五十五名进士。 直隶保定府安州人。
  顾瀛秀 顺治十八年三甲二百九十五名进士。 江南苏州府昆山县人。
  顾需枚 康熙九年(1670)二甲三十四名进士。 江南苏州府昆山县人。
  顾天挺 康熙九年三甲四名进士。 浙江嘉兴府平湖县人,字松来,号苍岩。授荥阳知县,清查豪强侵占田地,均田赋,捐俸济灾民,军役不扰民,撰《荥阳县志序》、《西岳观碑记》、《重建尚家堂碑记》。
  顾 F(1646-1712) 康熙十二年(1673)二甲一名进士。 顺天府大兴县人,字伊在,号芝岩。由编修累官至河南巡抚,屡起屡罢,历礼部侍郎、宗人府丞。有《凤池园集》。
  顾 藻(1646-1701) 康熙十五年(1676)二甲四名进士。 江南苏州府崇明县人,字懿朴,号观庐。由编修累官至工部左侍郎,出视河淮工程,着劳绩,以病乞休。精书法,在米芾、赵孟俯间。
顾洪善 康熙十五年二甲十六名进士。 江南苏州府昆山县人。
  顾曾颐 康熙十五年二甲四十四名进士。 江南苏州府吴县人。
  顾 焯 康熙十五年三甲三十三名进士。 江南苏州府嘉定县人,曾任福州知府。
  顾 镡 康熙十八年(1679)三甲二十一名进士。 浙江嘉兴府石门县人。
  顾 琛 康熙十八年三甲二十二名进士。 江南苏州府嘉定县人。
  顾用霖 康熙二十一年(1682)二甲九名进士。 江南苏州府长洲县人。字雨岩,号岩卜,授四川西充令,擢礼部主事,兵部郎中,转金华知府,调岳州,有政声。调知宝庆,移疾归。予咸之子。
  顾永年 康熙二十四年(1685)二甲四名进士。 浙江杭州府仁和县人,字九恒,号桐村。知甘肃华亭县,以事遣奉天,后得释还。以文字游四方,工诗。有《梅东草堂诗》。
  顾鸣阳 康熙三十年(1691)三甲四十七名进士。 浙江嘉兴府海盐县人,字歧雍,官山阳知县。
  顾图河(1655-1706) 康熙三十三年(1694)一甲二名进士(榜眼)。 江南扬州府江都县人,字书宣,一字花田,号花翁。官编修,累官至湖北学政。工诗。有《雄雉斋集》。见《清史列传》卷七十一。
  顾悦履 康熙三十三年一甲三名(探花)进士。 浙江杭州府海宁县人,字丹宸,号秋崖。授翰林院编修,后出督山东学政,累官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能诗善文,曾任《子史精华》、《佩文韵府》总裁官,因积劳辞世。子五达,亦进士。
  顾楷仁 康熙三十九年(1700)二甲十七名进士。 江南苏州府长洲县人,曾协理河南道事,广东道监察御史。
  顾惟讷 康熙三十九年二甲三十四名进士。 江南松江府娄县人。
  顾三典 康熙三十九年三甲十七名进士。 江南苏州府长洲县人,传说因食一鼋暴下不止,遂殒其命。
  顾秉直 康熙四十五年(1706)二甲八名进士。 江南苏州府长洲县人,字西垣,选庶吉士。
  顾开陆 康熙四十五年二甲四十一名进士。 江南苏州府长洲县人,字符臣,号复斋,雍正朝任永宁知县。顾贞观子。
  顾 濂 康熙四十八年(1709)二甲五十名进士。 浙江嘉兴府石门县人,选庶吉士。
  顾 芝 康熙四十八年三甲十名进士。 浙江杭州府仁和县人,补洮州抚番同知。
  顾五达 康熙四十八年三甲二十三名进士。 浙江杭州府海宁县人,字仲三,号行三,散馆授编修,入翰林院,授庶吉士。父悦履。
  顾 周 康熙四十八年三甲四十七名进士。 浙江嘉兴府海盐县人。
  顾嗣立(1665-1722) 康熙五十一年(1712)二甲二十八名进士。 江南苏州府长洲县人,字侠信,一作侠君,号闾丘。选庶吉士,改中书,以疾归。博学有才名,喜藏书,尤工诗。所居秀野草堂,极水亭台榭之胜,一时名士华集。性豪于饮,终其身无与伉者,时目为酒帝。有《元诗选》、《注韩昌黎》、《温飞卿诗》、《秀野集》、《闾丘集》。见《清史列传》卷七十一。父予咸,举进士。
  顾之樽 康熙五十二年恩科(1713)三甲三十九名进士。 江南苏州府长洲县人。
  顾沈士 康熙五十四年(1715)二甲四十名进士。 浙江杭州府钱塘县人。
  顾 仔 康熙五十七年(1718)二甲十六名进士。 江南淮安府安东县人。
  顾祖镇 康熙五十七年二甲三十名进士。 江南苏州府吴县人,字景花,教馆授编修,官至工部侍郎。雍正十三年出任顺天乡试副考侍郎,涉入科考弊案,罚杖责九十,徒刑二年。
  顾兆麟 康熙五十七年三甲九十五名进士。 浙江杭州府钱塘县人。
  顾栋高(1679-1759) 康熙六十年(1721)二甲二十七名进士。 江南常州府无锡县人,字复初,号震沧。授内阁中书,以奏对越次罢职。乾隆时,举经明行修,授国子监司业衔,南巡召见,加祭酒衔。卒年八十有一。治经长于《春秋》,有《大儒粹语》、《春秋大事表》、《毛诗类释》、《尚书质疑》、《司马温公年谱》。
  顾 海 雍正元年恩科(1723)三甲八名进士。 贵州黎平府人,字会川,号学林,选庶吉士,散馆改行人,有《山居诗》。
  顾 贽 雍正二年(1724)二甲四十名进士。 江南常州府无锡县人。
  顾维铸 雍正二年二甲六十四名进士。 江南常州府无锡县人,补授云南永昌府同知,并往昭通,专办垦务。
  顾成天 雍正八年(1730)二甲十一名进士。 江南松江府娄县人,字良哉,号小崖,授编修,官至少詹事。有《离骚解》、《金管集》、《东浦草堂文集》。
  顾尔棠 雍正八年三甲一百九十二名进士。 顺天府通州人,本姓沈,授晋江知县。
  顾之麟 乾隆元年(1736)二甲四十名进士。 浙江杭州府仁和县人。
  顾维钫 乾隆元年二甲六十六名进士。 江南常州府金匮县人,任嘉禾县令,知黔江县时创办三台书院。
  顾锡鬯 乾隆元年三甲三十四名进士。 浙江杭州府钱塘县人,曾任江西丰城、德化、瑞昌知县。
  顾 乾 乾隆七年(1742)二甲三十八名进士。 江南常州府无锡县人。
  顾汝修 乾隆七年二甲七十一名进士。 四川成都府华阳县人,任大理寺少卿。二十六年任册封安南国王副使,因礼仪事,遭乾隆帝责为迥出人情之外,照例革职。
  顾奎光 乾隆十年(1745)二甲十三名进士。 江南常州府无锡县人,字星五,博学多识,诗古文俱有名于时。历泸溪、桑植知县,颇着政绩。有《春秋随笔》、《然疑录》。见《清史列传》卷七十二。子敏恒,举进士。
  顾z水联{ 乾隆十年二甲三十五名进士。 浙江杭州府仁和县人。
  顾人骥 乾隆十三年(1748)二甲三十四名进士。 顺天府东安县人,字仲隗,号茨山,福建上杭县令,修《上杭县志》十二卷。
  顾德懋 乾隆十六年(1751)二甲四十二名进士。 江南苏州府元和县人。
&&& 顾栋高& 乾隆十六年经学四名进士。&&&&&&&&&&&&&&&& &&&&&
  顾光旭(1731-1797) 乾隆十七年(1752)二甲七十名进士。 江南常州府无锡县人,字华阳,号晴沙,官甘肃凉道。工书,能诗文,主讲东林书院十余年。有《梁溪诗钞》、《响泉集》。
  顾 镇(1720-1792)乾隆十九年(1754)二甲十一名进士。 江南苏州府常熟县人,字备久,号古湫,又号虞东,官宗人府主事。性樱钛芯酰染妒贰I苹迦耍靼茁埂⒅由绞樵骸S小队荻贰度裨恰贰队荻壬穆肌返取<肚迨妨写肪砹恕
  顾 彬 乾隆二十二年(1757)三甲二名进士。 江南苏州府金匮县人。
  顾 震 乾隆二十六年(1761)二甲三名进士。 浙江杭州府钱塘县人,字苇田,官郎中。能诗,工书法。
  顾 o 乾隆二十六年二甲四十五名进士。 江南通州府如皋县人,字牧园,号木原,授广西平南县令,历湖北安陆府知府,汉阳府同知,襄阳府知府。
  顾声雷 乾隆三十一年(1766)二甲二十名进士。 江南苏州府元和县人,任陕西兴平知县,扩建槐花书院,修《兴平县志》。
  顾长绂 乾隆三十四年(1769)三甲六十一名进士。 江西南康府建昌县人,字修浦。历任户部额外主事、主事、员外郎,陕西盐法道、督粮道、按察使、布政使。在浙江按察使内,因案革职,发遣军台。
  顾 葵 乾隆三十六年(1771)三甲二名进士。 江南苏州府元和县人,字茂荆,历刑部员外郎,有《惜分轩诗钞》四卷。
  顾宗泰 乾隆四十年(1775)二甲十三名进士。 江南苏州府元和县人,字景岳,号星桥,官高州知府,掌教娄东书院、万松书院。工诗文,家有月满楼,文酒之会无虚日。有《月满楼集》。
  顾九苞(1738-1781) 乾隆四十六年(1781)二甲四十三名进士。 江南扬州府兴化县人,字文子。洽闻强记,博通经史,九苞之学,得诸母教甚多。长于《毛诗》、三礼。
  顾礼琥 乾隆四十九年(1784)三甲十一名进士。 江南苏州府吴县人。久居河督幕府,代河督草奏,适中上旨,遂留不遣。乾隆东巡有欲为之地者,辄固谢以免。
  顾敏恒 乾隆五十二年(1787)二甲四十四名进士。 江南常州府无锡县人,字立方,号笠舫。官苏州教授,不满三年卒。喜读书,善词,骈体文尤古艳。少游贵池,撰昭明太子庙碑,袁枚叹为六朝高手。 有《笠舫诗集》、《古文辨体》。见《清史列传》卷七十二。父奎光,举进士。
  顾 钰(1755-1798) 乾隆五十二年三甲三名进士。 江南常州府无锡县人,字式度,号客庄,曾任吏部稽勋司郎中,福建道监察御史。族中明代顾可学、可适、可久兄弟皆进士,清末族中又多人登科。
  顾德庆(1765-1830) 乾隆五十四年(1789)二甲二十九名进士。 山西阳曲县人,字云,号厚斋、筠岩,授翰林院庶吉士、编修,江南乡试副考官,翰林院传讲,起居注官,侍读,右、左庶子,内阁学士,礼、工、兵部左、右侍郎等。
  顾椿年 乾隆五十四年三甲四十八名进士。 江南江宁府上元县人,河南桐柏知县。
  顾玉霖 乾隆五十五年恩科(1790)二甲七名进士。 江南太仓州镇洋县人,字稚圭,号容堂,别号易农居士。官至工部员外郎。画山水为娄东派,别树一帜,诗文亦佳。
  顾玉书 乾隆五十五年恩科三甲五十三名进士。 河南许州府长葛县人。
顾 皋(1763-1832) 嘉庆六年(1801)一甲一名进士(状元)。 江南常州府金匮县人,字P斋,一字晴芬,又字缄石,授翰林修撰,提督贵州学政,革除积弊,士人称赞。进国子监司业,入直懋勤殿,辑《秘殿珠林》、《石梁宝笈》。再历侍读、右左庶子、侍讲学士、侍读学士,入直上书房,擢詹事府詹事,进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擢工部侍郎,调户部侍郎。皋洁身自好,稳重谨慎。能诗文,善画。乞病归,卒于家。
  顾 英 嘉庆六年三甲三名进士。 浙江杭州府仁和县人。
  顾 莼 嘉庆七年(1802)二甲七名进士。 江苏苏州府吴县人,字希翰,一字吴},号南雅,晚号息庐。官至通政司副使,素持清议,屡疏言事。工诗文,能书画。有《和|传》、《南雅诗文钞》、《滇南采风录》等。见《清史稿》卷三七八。
  顾 寅 嘉庆十年(1805)二甲三十四名进士。 江苏苏州府吴县人。
  顾元熙 嘉庆十四年(1809)二甲三名进士。 江南苏州府长洲县人,字丽丙,号耕石,官至翰林院侍读,督学广东。为诗古文俱隽雅,尤工书法。年四十一卒于官。
  顾 涛 嘉庆十六年(1811)三甲七名进士。 广西桂林府临桂县人。
  顾 名 嘉庆二十五年(1820)三甲一百一十八名进士。 镶蓝旗,甘肃兰州府金县人。
  顾元恺 道光二年恩科(1822)二甲五十九名进士。 正蓝旗人,字宾四,号杏楼,官广西浔州府知府。
  顾 椿 道光二年恩科三甲一百零五名进士。 广西桂林府临桂县人,官桂林知府。
顾 夔(1790-1849) 道光六年(1826)二甲十七名进士。 江苏松江府华亭县人,原名恒,字荃土,号卿裳。改庶吉士,授山西灵石知县,有政声。遇大旱,自捐俸银,劝富者出米以账,忤上,免归。诗文、词曲皆能。有《城北草堂诗钞》、《城北草堂诗余》、《全清散曲》等。
  顾倬道光六年二甲九十九名进士。 浙江金华府武义县人,字信因,号果斋,文林郎,任江西浮梁县、鄱阳县令。
  顾 暄 道光十二年(1832)三甲三十五名进士。 江苏通州如皋县人,江西峡江县丞,礼部主事。
  顾兰生 道光十八年(1838)三甲四十一名进士。 江西广信府广丰县人,广东惠州知府。
  顾嘉蘅 道光二十年(1840)二甲五名进士。 湖北宜昌府东湖县人,祖籍江苏昆山,号湘波,授翰林院编修,出任河南南阳知府,五任届满年逾六旬,返宜昌故里,仅携衣物、书籍、古砚。总纂《荆州府志》,年近八旬而逝。
  顾 份 道光二十年二甲五十八名进士。 江苏太仓直隶州人。
  顾开第 道光二十年二甲七十九名进士。 江苏江宁府上元县人,四川潼川府知府。
  顾文彬(1811-1889) 道光二十一年恩科(1841)二甲六十七名进士。 江苏苏州元和县人,字蔚如,号子山,晚号艮庵。授刑部主事,迁汉阳知府,擢浙江宁绍台道。喜收藏法书古画,所居贻园为吴中名园。有《眉渌楼词》、《过云楼书画记》。
  顾 骏 道光二十五年恩科(1845)二甲五十二名进士。 顺天府宛平县人。
  顾鸿逵 道光二十五年恩科三甲二十九名进士。 浙江绍兴府萧山县人。
  顾凤 ∠谭二年恩科(1852)三甲三十名进士。 江苏常州府金匮县人,字翊周,,号晓亭,官刑部主事,工书法。
  顾敦敏 咸丰三年(1853)二甲三十七名进士。 江苏镇江府丹徒县人。
  顾菊生 同治元年(1862)三甲五十八名进士。 江西广信府广丰县人,字师陶,号淡如,初任户部员外郎。后承左宗棠差委,核办宁绍金衢严等处钱粮,受赏识,代理绍兴知府,后署金衢严道,兴水利,治荒田,振文教,劳瘁卒于官。。
  顾 衷 同治元年三甲一百零二名进士。 贵州都匀府清平县人,字子和,号炉村,官甘肃中卫知县。
  顾 奎 同治四年(1865)二甲三十七名进士。 江苏扬州府甘泉县人。
  顾云臣 同治四年二甲四十六名进士。 江苏淮安府山阳县人。
  顾树屏 同治七年(1868)二甲三十六名进士。 江西广信府广丰县人。
  顾怀壬 同治十三年(1874)二甲六十三名进士。 江苏苏州府江都县人,任四川华阳知县。
  顾文基 同治十三年二甲一百一十二名进士。 江苏江宁府江宁县人,字禹功,官内阁中书,善画。
  顾濉⊥问年三甲三十八名进士。 江苏通州府直隶州人,字涤香,官工部主事,以母老归,主江阴礼延书院,母卒,调浙江乌程令。有《希V适斋笔记》、《战国乐府》、《希V适斋集》。
  顾 璜 光绪二年恩科(1876)二甲三名进士。 河南开封府祥符县人,字渔溪,选翰林院庶吉士,历户部主事、员外郎、郎中,军机处行走,内阁侍读学士,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行走,太仆寺少卿,通政司副使。广东乡试主考,署理顺天府尹,都察院左副都御史,通政使司通政使。后侍父病告归,十年后清设资政院,复出,到京帮办资政院事务,直到清亡。民国时期受聘为河南督军署兼省长公署顾问,1927年病逝于家。
  顾其行 光绪二年恩科二甲五十八名进士。 江苏通州直隶州人。刑部主事。
  顾家相(1853-1917) 光绪二年恩科(1876)三甲七十三名进士。 浙江绍兴府会稽县人。字季敦,任知县二十六年,后历官归德、彰德知府。辛亥革命后,拥护共和。学问精博,于诗文元曲均有建树。
  顾 莲 光绪六年(1880)二甲四十九名进士。 江苏松江府华亭县人,有《素心m集》。
  顾绍咸 光绪六年三甲一百零四名进士。 江苏常州府无锡县人,字仲苏,号颂素,授山东堂邑知县,升直隶知州,有《味菜轩遗诗》一卷。
  顾厚j 光绪九年(1883)二甲一百一十三名进士。 江苏苏州府元和县人,刑部学习主事,候补知县。十三年,钦派赴日、美、南美等十一国考察,历二十六个月,行程六万多公里。有《日本新政考》、《美国地理兵要》、《巴西政治考》、《巴西地理兵要》、《加拿大政治考》、《秘鲁政治考》、《古巴政治考》等。病故于庐州府同知任上。
  顾儒基 光绪九年三甲九十四名进士。 江苏通州直隶州人,奉天候补同知。有《算理奇初编》。
  顾曾@ 光绪九年三甲一百零一名进士。 江苏通州直隶州人,谓崭嗜亍
  顾曾灿 光绪十二年(1886)二甲一百一十三名进士。 江苏通州府直隶州人,刑部主事。
&&& 顾肇鼎& 光绪十六年z1890{三甲一百六十一名进士。
  顾 瑗 光绪十八年(1892)二甲八十六名进士。 河南开封府祥符县人,字亚蘧,改庶吉士。授编修,有《西征集》。
  顾仲安 光绪十八年三甲三十七名进士。 山东东昌府聊城县人。
  顾祖彭 光绪二十年(1894)三甲一百四十五名进士。 江苏江宁府上元县人,字寿人,,散馆改主事,官至农工商部郎中。
  顾寿椿 光绪二十一年(1895)二甲八十名进士。 陕西西安府咸宁县人。
  顾光照 光绪二十一年三甲十三名进士。 江苏苏州府江都县人,太原知县。
  顾准曾 光绪二十九年(1903)二甲二十三名进士。 河南开封府祥符县人。
  顾承曾 光绪二十九年二甲七十八名进士。 河南开封府祥符县人,字伯寅,选庶吉士,授翰林院编修。
  顾视高 光绪二十九年二甲一百二十三名进士。 云南云南府昆明县人,号仰山,字渔隐,留日入东京法政大学习政法经济科,回国授编修、侍讲,贵傺媒滔埃颇铣锇熳灾问比巫梢槲薄1910年任北京资政院议员。辛亥革命后任云南法政学校校长。纂修《昆明县志》,有《石斋诗文集》、《读书记》、《自反斋日记》等。
顾显曾 光绪三十年(1904)三甲十三名进士。 河南开封府祥符县人,授内阁中书。
&&&&&&&&&&&&&&&&&&&&&&&&&&&&&&&&
无相关信息清朝县令家属跟着吗_百度知道
清朝县令家属跟着吗
我有更好的答案
按照当时的制度,县令家属是可以跟着县令一起居住的。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清朝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山西省稷山县马氏家谱 , 我们传说祖籍是稷山县马氏的后人,叫一个枣林村地方,清朝不知是那个皇_百度知道
山西省稷山县马氏家谱 , 我们传说祖籍是稷山县马氏的后人,叫一个枣林村地方,清朝不知是那个皇
将我们的马氏家谱拿走了,不知能否再续上马氏家谱,从次我们的家谱就失传了,我们现在居住河南省镇平县年间,有一姓马的人来我们这里坐县令
我有更好的答案
可以到县文化馆查查看看有没有
山西省稷山县坞堆村 正统马氏家族。
了;打飞机监考老师的内分泌,你说的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马氏家谱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清朝一个县令的工资是多少?_百度知道
清朝一个县令的工资是多少?
清朝一个县官按规定年俸是45两银子,外加20担俸米。这45两银子用今天的话来讲就是年薪,即工资条上写的收入。如将俸米一并折成银子,年俸禄也只有白银60两左右。但清朝有一个招儿,叫养廉银。七品县令的的养廉银大概能有个400到2000两。是正式工资的7倍 到30倍的样子。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平均每年有3万两白银!至于县令就少的多了,就像现在的省长和县长的区别,只是也应该有1万两左右的白银的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
清朝的相关知识
其他3条回答
不多 清朝的官员俸禄主要靠盘剥百姓!
大概是一年45两银子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于成龙(清朝名臣)_百度百科
(清朝名臣)
于成龙(日—日) 字北溟,号于山,清代山西(今山西省吕梁市)人。1661年(清顺治十八年),于成龙被任命为罗成县知县,在任上明确保甲制度,百姓安居乐业,全力耕作土地。1667年(清康熙六年),于成龙升任四川合州知州。后迁任湖广黄冈的知州,历任代理武昌知府,福建按察使,布政使、巡抚和总督、加兵部尚书、等职。康熙二十年入京觐见。后升任江南江西总督。康熙二十三年,朝廷命令于成龙兼管两地巡抚的政事,不久便在任上去世。被康熙帝追赠为太子太保。[1]
于成龙在20余年的宦海生涯中,三次被举“卓异”,以卓著的政绩和廉洁刻苦的一生,深得百姓爱戴,被康熙帝赞誉。
于成龙塑像
于成龙远祖于伯达、于建中、于仕贤在1341年(元至正元年),迁至石州(今吕梁市离石区)白霜里村,在这里度过了150多年的漫长岁月。于仕贤生于渊,于渊生于坦等四子。于坦,明景泰庚午科举人,甲戌科进士,累官至巡抚。
正德元年(1506年),其宗族一脉于素家族,迁居到石州北乡距城30公里的来堡村。于素生于恩等四子,于恩生于采等四子,于采生于时煌等四子。
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于时煌原配田氏生次子于成龙。不久,田氏病逝,父亲继配李氏。于成龙和继母关系很融洽,家庭和睦。[2]
崇祯十二年(1639年),于成龙参加乡试,省城太原考场考官公然行贿受贿,徇私舞弊。于成龙在考卷上痛陈时弊,直抒胸臆。结果正榜无名,勉强考取了个副榜贡生。副榜贡生相当于备取生,不算中举,但可以直接参加会试。会试之后,于成龙以父亲年老为借口,辞去做官的机会,回到来堡村。
顺治四年(1647年)至顺治八年(1651年),于成龙到太原崇善寺开办的学校学习了4年,但顺治八年(1651年)的乡试中,于成龙又落榜了,这年他已经35岁了。
顺治十一年(1654年),于成龙兄长于化龙病故,三子于廷元出生,全家生活的担子落在他的肩上。父亲于时煌年老多病,要人侍候汤药;继母李氏虽健,也已暮年。长子、次子上学,全家开支很大,家资因此受窘。于成龙为了养家糊口,供子上学,整日忙于家务,再无工夫参加科举考试了。
顺治十五年(1658年),父亲病故。
顺治十八年(1661年),于成龙入国子监学习,结业后准备出仕。[2]
顺治十八年(1661年),已44岁的于成龙,不顾亲朋的阻拦,抛妻别子,怀着“心此行绝不以温饱为志,誓勿昧天理良”的抱负,接受清廷委任,到遥远的边荒之地广西为县令。罗城新隶于清统治下不到两年,由于局势未稳,两任知县一死一逃。于成龙到罗城时,这里遍地荒草,城内只有居民六家,茅屋数间,县衙也只是三间破茅房。他只得寄居于中。在困境中,同来的五名仆从不久或死或逃,而他以坚强的意志,扶病理事,迈开仕宦生涯的第一步。[3]
于成龙在罗成采取“治乱世,用重典”的方法,在罗城为官三年之间,就使罗城摆脱混乱,得到治理,出现了百姓安居乐业的新气象。
于成龙的突出治行受到两广布政使的重视,罗城被评为全省治理的榜样。
康熙六年(1667年),于成龙被金光祖举荐为广西省唯一“卓异”,并升任四川(今重庆区)知州。
在合州不到二年,合州人口骤增,田地开辟。由于招民垦荒政绩显著,1669年(清康熙八年),于成龙被擢升为府同知。
康熙八年(1669年),于成龙被擢升为府同知。在黄州任同知四年,又任知府四年。由于在黄州府同知任上的突出政绩,于成龙又深为湖广巡抚张朝珍器重,再次被举“卓异”。
康熙十二年(1673年)于成龙再次举“卓异”后,被调主持武昌府政务,并将擢武昌知府。恰在这时,“”爆发了。在凌厉的攻势下,贵州、湖南望风披靡。同时吴三桂派许多湖北籍部将,特封官“札书”回籍策反,制造暴乱。
康熙十三年(1674年)五月,县发现“伪札”,知县即以“通贼”罪名大肆滥捕,搞得人人自危。接受了“副将伪礼”的该县曹家河人刘君孚父子乘机联络东山一带山寨发动暴乱。由于于成龙在当地很有影响,被请出来收拾局面。他以“招抚”为方针,查清事件原委后,发出安民告示,使绝大多数协从百姓归家,事态很快趋于缓和。随后,他又冒生命危险只身进入首先发难的刘君孚山寨中说服刘及300枪手(猎户)。10天之内,一场动乱顺利平息。八月,于成龙调任知府,第二次暴乱又接踵而至。其时,潜入的奸细乘黄州府空虚,联络当地豪绅纷纷起事,“高山大潮,烽火相望”,声势与范围大大超过前次。面对险恶的形势,于成龙清醒地认识到黄州府的重要性,他力排众议,制订了决不放弃黄州、组织乡勇相机主动进剿的策略。调集各乡乡勇数千人在东山黄土坳一带,与数量上占优势的暴乱分子展开激战。在他的指挥下,尤其是他身先士卒,危急关头置生死于度外,使战斗获得全胜。当场擒获暴乱首领。后又乘胜平定了其余叛乱。二十余天内又取得平乱的胜利,受到总督的高度褒奖。
康熙十八年(1678年),于成龙升下江陆道,驻地湖北(今新洲县),在湖北期间,尽管地位和环境都有很大改善,但他仍保持了异于常人的艰苦生活作风。
康熙十七年(1678年),于成龙升福建按察使。未逾两年,又出任为总制。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农历四月十八日,于成龙终于走到了人生的最后关头,终年六十八岁。
于成龙去世时木箱中只有一套官服,别无余物,市民痛哭,塑建雕像祭祀,谥号清瑞。
于成龙逝世后,南京男女老幼,商贩僧侣皆痛哭流涕,可见中下层人民对他的死是十分悲痛的。康熙帝破例亲为撰写碑文,这是对他廉洁刻苦一生的表彰。[4]
于成龙在罗城首先在全城乡建立保甲,严惩缉获案犯,大张声势地“严禁盗贼”。境内初安后,他又约会乡民练兵,甘冒“未奉邻而专征,功成也互不赦之条”的后果,抱着为民而死甚于瘴疠而死的决心,准备讨伐经常扰害的“柳城西乡贼”。在强大的声势下,西乡“渠魁府首乞恩讲和,抢掳男女中只尽行退还”。接着又在全县搞联防,从此,“邻盗”再不敢犯境。在消除内忧外患的同时,于成龙十分注意招募流民以恢复生产,他常常深入田间访问农事,奖勤劝惰。农闲时带领百姓修民宅、建学校、筑城墙。对迁入新居的农家,还亲为题写楹联,以示鼓励。在深得民心之后,他又以刚柔并用的斗争策略,解决了“数大姓负势不下”的问题,使这些一向桀骜不驯的地方豪强“皆奉法唯谨”。
于成龙上任合州时,土地极度荒芜。而流民不附的原因,在于原主认业。为此,他严格规定了“凡一占即为己业,后亦不得争论”的原则。同时要求各县注意为新附百姓解决定居与垦荒中的具体困难,并亲自为他们区划田舍、登记注册,借贷牛种,申明三年后起科。这样,“新集者既知田业可恃为己有而无复征发仓卒之忧,远近悦赴,旬日之间户以千计。”奖励垦荒是清初基本国策,但于成龙实行“禁止原主认业”先于清廷明确规定的15年前,加之他对具体问题的妥善解决,不到二年,合州人口骤增,田地开辟。
“盗”成为清初一大社会问题。在府岐亭镇一带,盗贼甚至白昼劫路伤命,严重影响了地方安定和居民正常生活。于成龙上任之初,即以郡丞身份坐镇岐亭治盗。为了摸清和每一件重大盗案,他总是亲自访察。他多以“微行”的方式,扮作田夫,旅客或乞丐,到村落、田野调查疑情,从而对当地盗情了如指掌。他还特意在衣内置一布袋,专放盗贼名单,“自剧贼,偷儿踪迹无不毕具,探袋中勾捕无不得。”
对待案犯他主张慎刑,以教为主,采取“宽严并治”和“以盗治盗”的方法,取得突出效果。于成龙在词讼、断狱方面也以包公式人物著称。他铁面无私,头脑敏锐而细心,善于从一些常人忽视的细节上发现问题的症结。曾排解过许多地方上发生的重大疑案、悬案,使错案得到平反,从而被百姓呼为“于青天”,民间还流传着“鬼有冤枉也来伸”的歌谣。于成龙在破案、察盗方面的许多事迹,在清人野史、笔记和民间文艺中均得到反映,甚至神化。如清代文学家在《聊斋》的《于中丞》一节中,就叙述了有关他的两个故事。他的刑法思想在清朝一代很有影响。
重审“通海”案件
于成龙在福建上任伊始,就做了一件为民称颂的好事。当时一清廷为对付台湾郑氏的抗清势力,实行了“海禁”政策。当地统治者不顾连年兵祸,民不聊生,动辄以“”罪名兴起大狱,使许多沿海渔民罹难。于成龙在审阅案卷时,发现每案被拟极刑的就达数十人或上百人之多,甚至殃及妇女孺子。于是他坚决主张重审,对怕得罪清室而劝阻他的人说:“皇天在上,人命至重,吾誓不能咸阿从事!”在他的力争和主持下,先后使千余名百姓免遭屠戮而获释,贫困不能归者还发给路费。
1679年(清康熙十八年)夏,于成龙在按察使任上第三次举“卓异”后升任省布政使。福建巡抚吴光祚还专疏向朝廷举荐,称于成龙为“闽省廉能第一”,从此,于成龙得到清廷的赏识和破格招用。康熙十九年春,康熙帝“特简”于成龙为畿辅直隶巡抚,翌年春,又召见于成龙于,当面褒赞他为“今时清官第一”,并“制诗一章”表赐白银、御马以“嘉其廉能”。未逾两年,又出任为总制。
身为“治官之官”,于成龙始终把整顿吏治放在工作的首位。他指出:“国家之安危由于人心之得失,而人心之得失在于用人行政,识其顺逆之情”。“以一夫不获曰予之喜,以一吏不法曰予之咎,为保郅致政之本。”在时,他衣内的布袋便利了治盗。升巡抚后仆人请去掉,他笑道:“此袋昔贮盗,今以贮奸贪不省之官吏,未可去也!”他新任直隶,即发出清查庸劣官员的檄文,责令各属将“不肖贪酷官员”,“昏庸衰志等辈”“速行揭报,以凭正章参处”。针对各属贿赂公行,请客送礼之风,他从利用中秋节向他行贿的官员开刀,惩一儆百。他赴任江南,入境即“微行”访于民间,面对“州县各官病民积弊皆然而江南尤甚”的状况,不禁叹曰:“噫!吏治败坏如倒狂澜,何止时乎?”很快颁布了《兴利除弊约》,其中开列了灾耗、私派、贿赂、衙蠹,旗人放债等15款积弊,责令所“自今伊始”,将所开“积弊尽行痛革”。与此同时,他根据自己的体会,又制订了以“勤抚恤、慎刑法,绝贿赂,杜私派,严征收,崇节俭”为内容的《新民官自省六戒》作为地方官的行为准则。方法上,他举优劾贪,宽严并济,时人说凡他所到之处,“官吏望风改操”。康熙帝也称其“宽严并济,人所难学”。
对廉洁有为的人材,于成龙反对论资排辈,他对清廷死板的任官“考成”制提出异议,认为不利于吏治建设,造成“问其官则席不暇暖,问其职则整顿无心,势彼然也,”常常使“远大之辞,困于百里,深为可惜!”为此,他屡上疏推荐人材。如直隶通州知府于成龙(史称小于成龙)、江苏布政使等都是较有作为的清廉官吏,由于他的举荐而受到康熙帝的重用。
于成龙对科考和教育也十分关心。在文化发达的,官僚、势豪贿通学政,科考中舞弊之风盛行,贫苦士子虽皓首穷经却往往落榜。针对这种状况,于成龙规定:一旦发现弊行,“立刻正章入告,官则摘印,子衿黜革候者按律拟罪。其蠹胥、奸棍即刻毙之杖下”。对教育的重视还表现于他在各地兴办学校上。即使是像罗城那样条件困难的地区,他也很快办起学堂,并鼓励徭、壮子弟入学。他多以倡导地方绅仕捐资的方式兴办“义学”。
于成龙的官阶虽越升越高,但生活却更加艰苦了。为扼止统治阶级的奢侈腐化,他带头实践“为民上者,务须躬先俭仆”。去直隶,他“屑糠杂米为粥,与同仆共吃”,在江南是“日食粗粝一盂,粥糜一匙,侑以青菜,终年不知肉味。”江南民因而亲切地称他作“”。总督衙门的官吏在严格的约束下,“无从得蔬茗,则日采衙后槐叶啖之,树为之秃。”他天南地北,宦海20余年,只身天涯,不带家眷,只一个结发妻阔别20年后才得一见。他的清操苦节享誉当时。
于成龙擅长书法,诗词亦工。他的著述、奏稿等先后由其门人和孙辑成《于山奏牍》7卷附录1卷和《端公政书》8 卷行世。此外,于成龙任职直隶和期间,曾组织编写了他《畿辅通志》46卷、《江南通志》54卷,对整理和保存当地政治、经济、文化资料做出了贡献。[4]
  一,周劭《中国明清的官》一书中记载,于成龙只是明末的一个贡生,并非清朝的进士,这样的人能成为,可以说绝无仅有。
二,有《于清端政书》,又名《政书》。本书为收录,这不是容易的。
中国龙瓷:于成龙像
三,今人朱其超氏作《于公传》,对於于成龙事迹有比较生动而详尽的记载。
四,《清史稿·于成龙列传》[5]
父亲:于时煌
母亲:田氏,继母李氏
妻子:刑氏
儿子:于廷翼,于廷劢,于廷元。[2]
于成龙是个大器晚成的人。于成龙在1639年(明崇祯十二年)曾经参加过并中副榜贡生,但因为父亲年迈需要照顾而没有出去做官。直到45岁才以谒选清廷吏部,被授以广西柳州罗城县知县。此后,他历任、、、等地方官,一直做到藩臬二司(、布政使)、督抚大员,所到之处,皆有政声。尤其是始终清廉自守,多行善政,深得士民爱戴。[6]
康熙:清官第一,天下第一廉吏。
:古人得一节,足以传之无穷,公则萃于一身,无往而不备矣。
:余读《明史》,而叹廉吏之难。其人也,三百年来首轩輗,輗之后有吾阳城杨继宗,厥后有布政张黼、副使刘俊、岳州知府张举与吾邑洪洞卫英数人,前辈石公瑶言之彰彰哉!余观数人,廉也而或短于才,才矣而或疏于学或馁于气。才、学、气备矣,而或不得于君,不获于上,政事止及于一时一隅之间。君子惜其用廉之未尽善也。本朝养士四十余年,得于先生,先生之廉可不谓其尽善乎!廉则心清,心清则理明,理明则才全,理明则学优而气壮。
武祗遹:其刚毅自矢,不畏强御,则包孝肃也;其精白一心,可对天地,则赵清献也;其安上利下,扶危定倾,则司马温公也;易箦之日,仅余竹篓败笥,污衣旧靴,银钱毫无,则海忠介之萧条,棺外无余物,冷落灵前有菜根也!所谓“言顾行,行顾言”,公之谓也。
熊赐履:呜呼!余考传记,三代而后以廉干称者代不乏人,然类多矫饰沽激,流为刻核,以纳于偏畸。故措施建树、表里初终之际,往往难言之。未若公之狷介性成,质任自然,略无矫强刻厉之迹。而诚意感孚,无不服教畏神,不疾而速,直有超越于古人之上者。然后叹公为真不可及,而益信诚中形外之为不诬也!
彭绍升:操执似海中介,智略似王文成。行成于独,不言而人自化。用能保圣天子始终之恩,立百尔在官之准,永斯人没世之慕。区区发奸禁暴,岂足以见公之厓量哉。
于准:先清端平生从不讲学,而所行未尝不合于道。素景慕者,汉则江都、隆中,唐则邺侯、宣公,宋则魏公、温公,明则文清、文成。[7]
2000年电视剧《一代廉吏于成龙》,李万年饰于成龙。
廉政文化教育精品剧目《廉吏于成龙》,
尚长荣饰于成龙。
在山西方山通往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北武当山的路途中,有一个名叫来堡的村子。被康熙皇
帝亲封为“天下第一廉吏”的于成龙就出生在这个普通的村子里。
方山县境内发现于氏文物82件,征集关于成龙民间故事和佳话100多篇,于成龙墓地、故居、家祠等主要遗址尚保存完好。于成龙清正廉洁的事迹至今仍在民间流传,在方山和吕梁一代更是盛传。2000年中央电视台一套播出《天下第一廉吏于成龙》后,更是轰动全国,成为人们街头巷尾谈论的焦点。[8]
日,山西省委书记王儒林在吕梁市调研考察座谈会上讲话指出,要按照符合政策、勤俭节约、尊重历史、教育后人的原则,尽快修复于成龙墓地和故居。9月22日上午,吕梁市委召开常委(扩大)会议强调,对于成龙廉政文化园区建设和墓地修复等具体事项,要明确责任领导,马上形成意见,尽快着手落实。[9]
方山县是于成龙的故乡,当地于成龙文化研究学者武有平经研究考证,确认该县峪口镇横泉村出土的一块石刻,为于成龙除熊赐履所撰墓志以外的又一块墓志铭。据该墓志铭的拓片显示,石刻高57厘米、宽76厘米,标题为“皇清光禄大夫、总督江南江西等处地方军务兼理粮饷操江、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于老公祖墓志”。经统计,现可考内容有1400多字[10]
.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官网[引用日期]
.中国论文网.[引用日期]
.黄州区人民政府官网.日[引用日期]
.柳林县人民政府网.日[引用日期]
.大河网[引用日期]
.中国纪委检察部驻司法部纪检组监察局官网[引用日期]
.网易新闻[引用日期]
.百度.[引用日期]
.人民网[引用日期]
.网易[引用日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清朝县令俸禄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