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我所欲也是心指什么一种报答方式是什么意思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之表达方式
我的图书馆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之表达方式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之表达方式&一、教学目标1﹒了解并掌握诗歌鉴赏中常用的表达方式及其特点。2﹒了解描写、抒情两种表达方式常见的题型及解题策略。3﹒通过练习提高有关表达方式类诗歌鉴赏题的解题能力。&二、教学过程一)知识归整表达方式主要有记叙、描写、议论、抒情和说明,其中在诗歌创作中用到的主要是记叙、描写、议论、抒情,尤其是描写和抒情,用得最为普遍。1﹒描写描写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所作的具体描绘和刻画。例如:杜甫《漫成一首》“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诗歌从水中月景写起,生动地描写了白鹭曲着身子,恬静地夜宿在月照下的沙滩,船尾大鱼跃出水面而发出拨剌的响声,一动一静构成了江上月夜宁静的美景。从艺术手法的角度看,描写的艺术特点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动静关系,即通过动景和静景,或动态与静态两个方面来立体地写景。包括两点,①动静结合,例如:《绝句二首(其一)》(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②以动衬静,例如:《鸟鸣涧》(王维)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再例:&&&二是虚实关系,实写即从正面直接写眼前现实之人、景或物,虚写即从通过想像、联想从侧面来写人、景或物。也包括两点,①虚写实,如李煜的《望江南》:“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从表面看(特别是后三句),这首词写的是对往昔繁华的眷恋,但实际是表达梦醒后其处境无限凄凉。作者通篇不对当前处境作正面描写,而是通过这场繁华生活的梦境进行有力的反衬。梦境越是繁华热闹,梦醒后的悲哀便越是浓重;对旧日繁华的眷恋越深,今日处境越凄凉。②虚实结合,如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前两句写诗人眼前思家的实景,后两句通过想象家人坐到深夜思念远行在外的诗人来表达诗人对家人的思念,前后虚实结合,把诗人的浓烈的思家之情表现的极为真切。再例:&三是描写角度,即从视觉、听觉、嗅觉等感觉器官来写景,最常见的有两点,① 绘形、绘声、绘色,例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又如: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②色彩映衬,例如: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此外还有从不同的空间和时间角度来描写。再例:&四是描写技巧,描写的常用技巧包括五点:①工笔,它原是国画的一种画法,用笔工整,注重细部的描绘(区别于“写意”),用在诗歌鉴赏里是指用文字细致描绘景物。例如杜甫《绝句》:“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工笔一般指描写景物,与此相关的细节描写通常是描写人物。再例:&②白描,也是中国画技法名,单用墨色线条勾描形象而不施彩色的画法。在诗歌创作中,主要指用朴素简炼的文字描摹形象。例如“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前堂。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诗人写自己家的田园居所,对这里的方宅、草屋、榆柳、桃李,都是墨线勾勒,不着颜色,但清晰的形象却展现在人们的面前。再例:&③渲染,是指从多方面、多角度来形容和描绘。如钱起的《暮春回故山草堂》:“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诗的前两句,重在表现“春残”(或暮春时节凋零空寂的气氛)。诗中用“稀”、“尽”、“飞”三字渲染出春光已逝的情景。再例:&④烘托,是指从侧面对所写内容进行描绘。如韦应物的《赋得暮雨送李胄》:“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海门深不见,浦树含远滋。”除首句提到“微雨”以外下面都没有直接写雨,而是通过别的事物把雨写出来:船上的布帆变得重了,鸟飞得不那么轻巧了,天灰蒙蒙的一片,远出都看不真切,而江边的树却显得十分滋润。再例:杜甫《江畔独步寻花》:“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⑤细节描写,指对人物进行细致入微的描绘或刻画。包括人物的语言、肖像、动作、神态、心理等细节描写。如赵师秀《约客》“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诗中通过细节描写细致入微地表现了诗人内心焦躁、期望、孤寂、失落的情感。又如李清照的《点绛唇》下阕:“见有人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写少女荡完秋千,怕人看见,急忙中金钗也滑脱了,也来不及穿鞋,只好让袜子贴着地,含羞逃跑。又以门遮掩自己的娇羞之状,用青梅掩住自己的脸,只露出那双含情脉脉的眼,回头偷偷看。词人善于抓住具有特征的细节勾勒艺术形象,生动而形象地勾出了少女含情脉脉的情态。再例:张籍《秋思》:“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2﹒抒情抒情是表达作者强烈的爱憎、好恶、喜怒、哀乐等主观感情的一种表达方式。分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1)直接抒情,又叫直抒胸臆,就是诗人在其诗作中以第一人称“我”为抒情主体,袒露襟怀,不假掩饰地抒发激情、快意或愁绪的一种文章笔法。比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结尾:“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就直截了当地抒发了诗人甘愿为天下贫寒的知识分子的幸福而牺牲自己的高尚情操。又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诗句开门见山,直叙登上高台后“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怆凉意境,这意境引发了诗人感时伤事的情怀,想着天地悠悠之大,而人之渺小,不禁“独怆然而涕下”。再例:如李清照《一剪梅》:“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直接表达了自己的愁情。&&&2)间接抒情,指诗人通过借写景或史事来间接地表达自己的情感,主有要以下几种。①借景抒情。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诗人对某种景象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就叫借景抒情。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松、竹、梅、菊、柳、山石、溪流、沙漠、古道、边关、落日、夜月、清风、细雨、微草等等,都是诗人常常借以抒情的对象。姜夔《次石湖书扇韵》:“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一幅山环水绕,村阁隐然,浮萍泛绿,藕花飘香的恬静优雅的隐居风光图。诗人借此景抒发了对范成大的情谊和赞美。又如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后两句通过写碧蓝的天空和茫茫的江水,借此抒发了对友人绵绵不尽的情谊。&②寓情于景或融情于景。这种方式将感情融会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借对比自然景物或场景的描摹刻画来抒发感情,是一种间接而含蓄的抒情方式。比如杜甫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写景之中包含着对春雨的喜悦之情;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则于写景中融入了诗人对国家的忧虑和对家人的思念之情。  注:有人把情景交融也看作是一种抒情方式,其实这是指抒情的效果。有的诗先借景抒情,再直抒胸臆,就可以说是情景交融,如崔颢《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睛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颈联借景抒情,尾联直抒胸臆,从而达到了情景交融的效果。有的诗寓情于景或融情于景,也可以说是情景交融,如宋祁的“红杏枝头春意闹”、张先的“云破月来花弄影”、李煜《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等。&③借物咏怀、托物言志和托物寓理。就是通过对特定事物的描写,表达自己的情怀、志趣或哲理。这里的情怀、志趣和道理是指广义的情感。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借一片冰心,抒发了自己坚守高洁品行的情感。又如陆游《卜算子?咏梅》:“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作者托物言志,以梅花自喻,表现了自己孤高正直的气节。再如朱熹的《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借源头活水阐发了人要不断学习的道理。再例:苏轼《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说明陷在里面不能跳出来的,往往被各种现象所迷惑,看不到事件的真相。苏轼《惠崇春江晚景》第二句“春江水暖鸭先知”,生动的写出了—个很普遍的客观真理:由于鸭子喜欢游水觅食,故而能最先体会到春天的来临,水温的上升。他告诉我们:只有经常和某种事物相接触,也最熟悉它的人,才能最敏锐的发现它的任何细微的变化。朱熹的《观书有感》:“昨夜江边春水生,蒙冲巨舰—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写读书开始时很费力,后来工夫到了,读起来就很容易。&④借用典故抒情达意。即在诗歌中援引史实,使用典故。古诗很讲究用典,这既可使诗歌语言精练,又可增加内容的丰富性,增加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可收到言简意丰、耐人寻味的效果,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比如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成功地运用了五个典故:孙权、刘裕、刘义隆、佛狸、廉颇。这些典故都是京口这地方的历史掌故,诗人借助这些历史事实含蓄自然而又充分地表达了自己要求抗击外敌、收复失地的思想感情。  ⑤咏史抒怀或借古讽今。即指诗人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如李白《越中览古》:“越王勾践破吴归, 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将昔时的繁盛和今日的凄凉,通过具体的景物作了鲜明的对比,感叹人事的变化、盛衰的无常。&3﹒议论就是对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价值、特点、作用等进行分析评论,以表明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诗歌中的议论往往要求精辟、形象化,并与叙述、描写、抒情紧密结合。例如元稹《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诗的后两句,点出喜爱菊花的原因和对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的坚贞品格的赞美。又如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尾联两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通过议论,高度概括了诗人的爱国热情和崇高的民族气节,表现了诗人以死报国的决心,充满着人生哲理。再例:李清照《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朱熹《观书有感》:“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4﹒记叙也叫叙述,即对人物的活动以及事件的发生、发展经过进行直接介绍和交代。记叙的方法有顺叙、倒叙、插叙、补叙等。记叙的表达方式在唐以前的叙事诗中用的较多,比如《木兰诗》、《孔雀东南飞》等。唐以后的诗词中用的不是太多,但也有。如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主要运用叙述来回顾了历史。再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贾岛《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二)真题展示1﹒【2009·江西卷】14.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喜外弟卢纶见宿  司空曙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以我独沉久,愧君相见频。 平生自有分,况是蔡家亲。【注】蔡家亲:表亲&问题:(2)前人认为全诗动人之处在“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两句,请从情景关系的角度分析其独到之处。(4)&【答案】以悲景写哀情;不着悲字而悲情自现(或寓情于景,不直接写情,而将情完全寄予在景物中)。译诗:居住在荒僻的地方,周围没有邻居,夜晚特别安静。原来的家业丧失殆尽,家徒四壁。在雨中,枯黄的树叶飘零,灯下有我白发老人。因我长久地孤独沉沦,有愧于君的多次看望。平素就有情分,何况还有表亲呢?&2﹒【2009·上海卷】(四)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4-16题。(8分)早兴&&&白居易晨光出照屋梁明,初打开门鼓一声。犬上阶眠知地湿,鸟临窗语报天晴。半销宿酒头仍重,新脱冬衣体乍轻。睡觉①心空思想尽,近来乡梦不多成。【注】①觉:醒。⒗诗人善于从细微处表现生活情趣,请从这一角度赏析画线句。 (4分)【参考答案】“新脱冬衣”以动作暗示季节更替;“体乍轻”写出猛然间的轻松感受;“乍轻”呼应“新脱”,描写入微,抒发了诗人切身感受到春天到来的喜悦之情。(一点1分,语言1分)&3﹒【2007·江苏】12、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鹧鸪天·送人  辛弃疾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1)“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蕴含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答案】(1)翘首远望,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路途艰险,祝福平安的关切之情;山高水长,前程迷茫的郁闷之情。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4﹒【2007·辽宁】15.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秋夜独坐(节选)&&&&&&&&&&&&&夜 深唐·王维&&&&&&&&&&&&&&&&&宋·周弼独坐悲双鬓,空堂欲二更。&&&&&虚堂人静不闻更,独坐书床对夜灯。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门外不知春雪霁,半峰残月一溪冰。(1)两诗中均写了夜景,又有所不同。请具体说明。(4分)【答案】(1)王诗写的是“秋夜”,写了山中果落、灯前虫鸣的景象;(1分)周诗写的是“春夜”,写了春雪初停、残月挂山、溪水成冰的景象。(1分)王诗描写的是动景,(1分)周诗描写的是静景。(1分)&5﹒2011(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琅琊溪①&&&&[宋]欧阳修空山雪消溪水涨,游客渡溪横古槎②。不知溪源来远近,但见流出山中花。[注] ①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滁州(今安徽省境内)期间。琅琊溪在滁州狼牙山。②槎(chá):这里指拼扎而成的简易木桥。问题:9.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对诗中三、四两句进行赏析。(4分)答案:实写山花随溪水流出景象;虚写山中春意及溪源之远,溪流的曲折。虚实结合,激发了读者的想象,丰富了画面的内涵。&6﹒2011(天津卷)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8分)骤雨&&&&【宋】华岳牛尾乌云泼浓墨,牛头风雨翩车轴。怒涛顷刻卷沙滩,十万军声吼鸣瀑。牧童家住溪西曲,侵早骑牛牧溪北。慌忙冒雨急渡溪,雨势骤晴山又绿。——据文渊阁《四库全书》问题:(1)第三、四句中“卷”“吼”两个词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结合诗句简析。(2分)答案:“卷”从视觉角度,写出了骤雨袭来时的迅猛态势,“吼”从听觉角度,写出骤雨声势之大。&三)命题探究及解题对策1﹒命题方式&&&  2﹒答题策略&&&四)实战演练1﹒读下面的一首词,按要求回答。南乡子 [唐?李珣]烟漠漠,雨凄凄,岸花零落鹧鸪啼。&&&远客扁舟临野渡,思乡处,潮退水平春色暮。问:词的上阕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答:借景抒情,用烟、雨、落花以及鹧鸪的叫声来渲染出思乡之情。&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下面两个小题。听蜀僧濬弹琴&&李白蜀僧抱绿绮(l),西下峨眉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客心洗流水(2),余响入霜钟(3)。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注](l)绿绮:古代著名的琴。(2)流水,《列子·汤问》:“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3)霜钟:《山海经·中山经》》:“丰山……有九钟焉,是知钟鸣。”郭璞注:“霜降则钟鸣,故言知也。”问:本诗题为《听蜀僧濬弹琴》,在听琴的描写上有何特点?试加以简析。答:主要运用了侧面描写。这首诗写听琴,并没有着重写弹奏技巧和琴声,而是把重点放在描写听者的感受上,从侧面表现音乐的高妙。&3﹒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问题。鹧鸪天 苏轼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注:这首词为苏轼贬谪黄州时所作。问:词的上片划线句,诗人从哪些角度来描写景物?写出了景物的什么特点?(6分)&&&&&&&&&&&&&&&&&&&&&&&&&&&&&&&&&&&&&&&&&&&&&&&&&&&&&&&&&&&&&&&&&&答:(1)写景的角度:从视觉、听觉、嗅觉的角度来写景;远近结合(由远而近);仰看俯察。(3分)描写了夏末秋初雨后村舍周围的景色,既开阔深邃,又清幽淡雅,充满野趣。(3分)&4﹒阅读下面三首关于项羽的诗,完成问题。题乌江亭 (杜牧)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乌江亭 (王安石)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乌 江 (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问:这三首诗咏的都是西楚霸王项羽,但对项羽评价的角度并不一样,他们的角度和观点分别是什么?答案:第一首是从兵家用兵的角度来评价的,认为胜败乃兵家常事,只要忍辱负重、重整旗鼓,定能东山再起。第二首是从民心向背的角度来评价的,民心和形势决定了战争的胜负,历史的规律不可违背。第三首是从节操(气节)角度来评价的,认为人要讲求气节,活着要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死了也要气壮山河。&五)我来命题&&&&&&&&&&&&&&&&&&&&题李凝幽居(贾岛)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注:李凝是一个隐士问:“僧敲月下门”句与名句“鸟鸣山更幽”有异曲同工之妙,它们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共同特点?答:以动衬静。
发表评论:
馆藏&23975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转]&[转]&[转]&[转]&[转]&[转]&[转]&[转]&[转]&“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需要我们做到与人为善,下列表达“与人为善”积极意义的名言是[ ]A、亲善产生幸福,文明带来和谐。——雨果B、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C、人皆有错,过分谦虚即是一错。——哥尔斯密D、嫉妒是心灵上的肿瘤。——艾青题型:单选题难度:中档来源:同步题A考点:考点名称:其他交往原则交往的技巧除了尊重、理解、换位等等方式还包括:①学会交谈。②学会赞美。③学会批评。④学会道歉。 希望得到别人的赞美是人的一种心理需要。事实上,每个人都有值得赞美之处。赞美要诚心诚意、实事求是,而阿谀奉承只能让人觉得虚伪。 真诚的赞美是温暖的阳光:真诚的赞美是一种促使人不断完善的美好的途径。如果你需要指出别人的过失,赞美也不失为一种巧妙迂回的方法。用赞美去温暖别人的心灵,你也会感受到别人给你的温暖。赞美他人应该是真心实意的。 欣赏,是审美能力的体现,也是积极的人生态度的体现。欣赏他人,就是怀着愉悦的心态,去发现、感受和吸纳他人所表现出来的优美和可爱之处,在别人身上发现美好。欣赏他人,是一种取之不尽的人生财富。当我们学会发现、接受和喜爱别人身上的闪光之处,心中就仿佛燃起了源源不断的热情的薪火,它能使心灵保持积极和愉悦,减少自私和抱怨,让生活充满乐趣和希望,这是世俗的名声和金钱所不能给的。 交谈是交往中最常用的方式。学会交谈必须学会倾听和谈话。倾听是与他人交往,认识对方的第一步。倾听是对对方的尊重。倾听就是听他人表达或倾诉。积极倾听是指对他人表达的思想与感情,以积极的态度,认真地给予关注、重视、尊重和理解。在倾听过程中,要保持专心、尊重与体谅的态度,切忌一些不良行为,如:三心二意、东张西望、翻看书报、随意打断对方、乱插话以及妄加评论、表情冷漠等。 帮助他人是善心和爱心的表现。美好生活离不开人与人的相互帮助。 善良包含着克己、为人、真诚、尊重、理解、宽容、奉献、正直、勇敢等多方面的美德。归结起来,善良就是一颗真诚广博的爱心。将心比心是与人为善的思考方式和行为方式。爱心是一份情感,一种责任。它需要启迪、激活、熏陶和培养。爱心有时是惊天动地的,但更多的时候则在于点点滴滴的真情实意之中。一次得力的救助,一次善意的批评,一句关切的问候,一次适时的看望,一个及时的电话,一个亲切的微笑,一次碰撞后的谦让,一次跌倒后的搀扶,这些都是爱心的体现。 谦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谦让是形成和谐社会秩序、文明的社会风气不可缺少的道德规范。 分享的意义: ①把自己的欢乐与人分享,你会体验到更多的幸福;把自己的知识和经验与人分享,你会有新的提高和收获;把自己的生活感悟与人分享,你会得到信任和友情。 ②社会是一个合作体系,合作就需要彼此分享各自的经验、智慧和劳动成果。在社会生活中我们只有通过分享和交流才能获得进步和成功的条件。倾听在交往中有五大好处:①增加信息和知识。②减少误会和冲突。③增加实现愿望的机会。④及时获得反馈。⑤加深相互理解。积极倾听的技巧分为言语技巧和非言语技巧。关心他人包括:①关心他人的身体健康、学习情况、生活状况; ②关心他人的情绪、愿望和需要等; ③在他人需要时,及时伸出真诚的援助之手。 谦让的表现: ①谦让首先要做到为人谦逊、礼貌待人,不唯我独尊、盛气凌人; ②谦让突出地表现为在荣誉、利益面前不争名夺利,能自觉地为他人着想,做到先人后己,把好处和方便留给别人; ③谦让还表现在能妥善处理与他人的矛盾和冲突,只要不是原则性问题,不妨主动谦让。正确理解帮助他人是快乐的:①帮助他人,不仅是为了别人的需要,也是我们内心情感的需要。帮助他人是一种“给予”的活动,它让我们体验到自身价值的实现和能力的发挥。②当我们付出的是自己对别人的爱,就仿佛给他人的生命之树捧一掬清泉。爱的感情是不竭的源泉,我们付出得越多,内心就越充盈,幸福感就越强。所以助人不仅是付出,也是收获。③助人因此是快乐的。 “授人玫瑰,手留余香”理解:在我们的人生道路上,每个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难题,实际上人生的意义不仅表现在解决自己所遇到的问题上,而且也表现在帮助他人解决所遇到的问题上。如果别人因为我们的帮助而使生活更加快乐和幸福,那么,我们就会得到心灵的净化、精神的满足和道德的升华,我们的人生就更有意义、更有价值。在前进的道路上,我们搬开别人脚下的绊脚石,有时恰恰是为自己铺路。所以我们说“授人玫瑰,手留余香。”在与他人的交往中,诚恳的批评也是必不可少的,但我们在批评他人时,应该讲究批评艺术: ①以真诚的赞赏为起点。②批评他人时,先谈自己的错误。③委婉地批评,给人留面子。 对与人为善的认识或启示:与人为善,就是以善良之心待人。①要有一颗真诚广博的爱心。②善良是无私的,发自内心的驱使,不图回报。③与人为善要是非分明。④善良要见诸行动。⑤要尊重、宽容和帮助别人,从中体验生命的快乐。⑥学会换位思考,将心比心,已所不欲,勿施于人。⑦需要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急人所难,成人之美,不在肉体和精神上伤害别人。 关心他人: ①关心他人表现为对他人的关注、重视、尊重和同情等。 ②人类社会就是一个需要互相帮助、互相关心的社会。 ③无论是关心他人还是被他人关心,都是幸福的。 ④只要有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心,世界就会充满温馨,充满爱!怎样助人:首先要真诚,还要注意方式和方法:①借助别人和社会的力量;②注意自身安全;③注意维护他人自尊。
欢迎转载:
推荐:    武志红:优雅地表达你的欲求 -
他山之石 - 教师培训 - 顺城教育网
武志红:优雅地表达你的欲求
[ 录入者:sxbaiyun |&时间: 14:11:47
| 浏览:361次 | 来源:
& & & &表面行为总有欠缺,但背后的动力没有欠缺。  ――美国著名催眠治疗师斯蒂芬?吉里根  教师节那天,我们学校举行了庆祝活动。活动结束后,我班的学生意犹未尽地讨论哪个节目最好。很多学生都说我们自己的节目最好,但一个男孩林说,我认为有其他班的节目比我们的好。林一句话激起众怒,同学们纷纷指责他不爱集体,叫他不要进我们班的门。下课后,同学们也有意孤立他,不和他玩。    外在的冲突源自内心的分裂。  这是上午,下午的时候,他借故狠狠地咬了一个同学一口。这一口真狠,8个牙齿的血红牙痕清晰可见。我看到这些牙痕时,几乎晕倒。我叫其他孩子叫林来,林不来,我去找他,他居然走掉了。最后我终于把他带到我的办公室,压住气头,让他说经过,他却不发一言。后来,我把他带到学校草地上,面对面平等坐在一起,那里的环境让林的心情平复了下来,才把憋了一个早上的郁闷说了出来。这时,我才知道事情始末,对他也有了理解,毕竟被大家孤立的滋味是很不好受的。同时,我也理解其他学生们的心情,大家很爱自己的集体,当听到同班的同学说自己节目不够好时,一时接受不了也很正常。  我问他,你心目中最好的节目是哪些。他很认真地列出了5个,而且每个都有理有据,这让我更加相信,林只是表达自己的意见而已,并不是故意跟同学们唱对台戏的。  作为班主任,我想问的是,我应该怎样帮助这个孩子,让他在表达自己意见而被大多数人误解时,能找到更好的处理方式。  这是教师节后不久,我收到的一封来信,是一个小学班主任写来的。这封信让我想起了美国催眠大师米尔顿?埃里克森做治疗时的一个原则:帮助个案优雅地表达自己。  与这个原则相匹配的是埃里克森的另一个看法:一切现象都不是问题,问题是如何找到解决办法。  这两句话综合到一起,就可以说,埃里克森认为,许多行为从表面上看会有问题,但这个行为背后的动力却是没有问题的,只是我们在表达这个动力时被局限了,那么,催眠师的一个重要工作就是帮助个案找到更好的表达方式,可以优雅地表达这个藏在行为背后的动力。  当做戒烟治疗时,行为主义流派会使用一些惩罚性的办法,例如每吸一口烟就用皮筋弹自己一下,甚至每吸一口烟就嗅一下大便的味道,那样吸烟就会和令人讨厌的事联系在一起,而令当事人也开始讨厌起吸烟了。前不久,我参加一个聚会时,一个准心理学人士说,他有一个办法可以令人不再抽烟――让这个人看另外一个人用屁眼抽烟的图片。当时我想,如果环境气氛更自由的话,这个人或许会说,让来访者自己试试用屁眼抽烟,这样疗效会更好。  相比起这样的办法,埃里克森走的是另外一条路,他会让来访者在催眠状态中用更优雅的方式做吸烟的动作,当时个案手里并没有烟,而只是用很优雅的方式缓缓地做抽烟的动作。  这种戒烟办法藏着的含义便是,抽烟这种行为的背后藏着很好的动力,这种动力以前被来访者用自毁的方式表达,但若在治疗中帮来访者接纳了这种源自灵性深处的动力,那么来访者就不必用这种方式来表达,而可以用更好的方式来表达了。  最好的办法在自己身上  再回到这个小学老师的来信上来,其实,这个小学老师在表达她的内心的动力时,就用了优雅的方式。  她想和林谈话,这是她的动力。她最初的方式是在办公室和林谈,但当发现林在这个场合一言不发时,她没有执著于这个方式,而是找了一块草地,在这里林放松了戒备,愿意开口说话了。换到草地上,就是这个老师为她的动力找到的更优雅的表达方式。  或许,她也可以教会林这个原则。  林的最初动力一样是非常好的,他并非是有意捣乱,而是真心地认为其他班的五个节目比自己班的更好,并当同学们向他施压时,他仍然坚持自己的独立见解,这就是很难得的事情了。  只是,当独立精神变成被孤立的结果后,他承受不了了,对不接受他的独立精神的同学们实施了报复行为。  那么,他是否可以学习在更富有挑战的环境下,找到更优雅的方式来坚持这种独立精神呢?  这位可敬的老师已在引导林思考这个问题了,她在开导了林一番后说:“你以后还会有许多类似的时刻,你的见解跟多数人不一样,并且一样不被人接纳,这时你怎么办呢?”  林回答说:“慢慢解释呗。”  老师继续问:“解释了,还是误解你呢?”  “那就算了。”林无奈地摇了摇头。  比起用暴力去攻击孤立自己的人,“算了”已是很优雅的表达方式了,那么还有没有更好的表达方式呢?这位老师自己为林多找了一个方式:可以向老师或其他大人求助。  除此之外,肯定还会有很多方式,例如不带情绪地谈论自己见解,如你不带情绪,那么即便别人不赞同你的独立见解,轻易也不会与你为敌。很多时候,我们是因为在表达自己的独立见解时有了一种无形的傲慢――“我是正确的,你们是错误的”,那才会激起别人的攻击,因为傲慢就是在攻击别人。  此外,碰到这样的时刻,一个很好的办法是将注意力从别人身上拉回,关注自己内在的感受。注意力放在别人身上,就会有愤怒和怨气――“为什么你们这样看我”,而一关照自己内在的感受,会发现愤怒和怨气的源头是“你们没有按照我希望的去做”,就会平静下来。  前不久,我在广州莲花山学过一星期的催眠,授课老师是美国著名的催眠师斯蒂芬?吉里根老师。他建议,在这种近乎失控的时刻,一个很好的办法是:深呼吸,并将注意力集中在自己下腹部的丹田上,这样会沉下来,取得和自己内在的连接,也就是取得了和潜意识的连接,一些好的解决办法会自动跳出来。  如果林能学会信任潜意识――这比信任老师和家长要更重要,在这种时刻保持镇定,并向潜意识寻求答案,那么潜意识会给他更好的办法,这种办法或许会超出所有大人的想象。  相应的,林的同学们的动力也是非常好的,他们很有集体荣誉感,喜欢自己的班集体,这也是很好的动力。那么,当这种集体荣誉感受到挑战时,孩子们能否在坚持自己的集体荣誉感时找到更优雅的表达方式,而不是一味地去孤立特立独行的林呢?    太极图中,黑白并存,而且黑中有白,白中有黑。  你可以同时享受A和-A  或许,最好的办法是这位老师、我和吉里根老师都不知道的,而这位老师可以尝试着让孩子们自己去找到最好的办法,她可以将孩子们召集起来,先是谈一下自己在这一事件中的感受,再去探讨好的解决办法。这种团体讨论中的一个原则是,只谈论自己的感受,而不针对别人,如其他孩子不能建议林该怎么做,他们只须谈论自己的感受,而让林自己去探讨自己该如何做。同时,作为团体讨论的督导,这位老师需要保证一点:任何人都可以安全的、不受批判的谈论自己的任何感受。  假若能保证这两点,孩子们一定会找到最适合他们自己的办法,尽管他们和林的出发点貌似不同,但当他们找到自己更好的表达方式后,他们会发现,这一对矛盾是可以同时存在的,他们可以同时既拥有集体荣誉感,也允许独立见解的存在,而这种“和而不同”的境界是那么美好。  在莲花山上催眠课时,有一个很简单的练习,由两个催眠师给一个个案做治疗,先引导个案全身放松进入催眠状态,然后按照以下程序说话:  催眠师1:你可以享受A。  催眠师2:你也可以享受-A。  催眠师1和2同时说:你可以同时享受A和-A,这是一种非常美妙的体验。  譬如,A和-A可以是“执著和放下”、“努力和闲适”、“紧张和放松”、“意识和潜意识”等等。  这是一个很简单的练习,但它却是这一星期来最触动人心的练习,很多学员反映,催眠师1这样说而催眠师2那样说时,他们感到难受和冲突,但当他们同时说“你可以同时享受A和-A”时,他们的泪水刹那间涌了出来。  这个简单的练习之所以触动了那么多人,在我看来,其原因是,我们的心智普遍处于非黑即白、非此即彼的状态中。这种状态,在精神分析学派中被称为是偏执分裂状态,是3个月婴儿的正常发展水平,这般大的婴儿无法处理矛盾的信息,于是采用了分裂的心理机制,这一刻要么只接受A的信息,要么只接受-A的信息,而不能同时接受A与-A并存。譬如,这一刻的妈妈要么是全然完美的,要么就是彻底邪恶的,而真实情况是一个妈妈是既有优点又有缺点,这种矛盾信息是同时并存的。  如果养育环境足够好的话,一个婴儿会比较顺利地度过偏执分裂期,而进入抑郁期。在抑郁期,心智更为成熟的婴儿逐渐明白,好与坏、满足和不满原来是并存的,他为此感到一些抑郁,因不能再执著于“完美”了,但同时也拥有了更为成熟的心智,学会了宽容和信任。譬如,他终于学会接受一个事实:妈妈既有优点又有缺点,“好妈妈”和“坏妈妈”原来可以是一个人。  或许是,足够好的妈妈太少了,结果导致无数人仍在很大程度上停留在偏执分裂期,那些被这个简单练习所触动的学员,他们一致的说法是,“我一直是非黑即白、非此即彼的,通过这个练习才感觉到,我是可以既黑又白的。”有的学员则引用太极图说,不仅可以是既黑又白,而且是黑中有白,白中有黑。  这个道理如果用到识人中,可以形成这样一个意识:在一个人身上看到黑的存在,就可以确定他的身上有白的存在,而且黑与白的程度是相当的,所以,假若一个人意识上对某一事物越是执著,就意味着,他内心中相反的力量就越强。  我是通过大量的事例深深地明白了这一个道理,以前,我在文章中总结过这个道理:  如果一个人超级外向,那可以断言,他其实超级内向,他看似朋友无数,但其实没有一个能交心的朋友;  如果一个人超级快乐,那可以断言,他其实超级悲伤,他在白天、在别人面前非常快乐,而晚上会一人独自啜泣;  如果一个人超级性感,那可以推测,他很可能是性冷淡;  如果一个人超级友好,那可以推测,他的内心中藏着很大的阴影……  可以说,每个人的人心恰如一张太极图,有黑有白,而且黑白分量相当。只是,我们意识上常常会判定某一方面的内容为“好”,而判定另一方面的内容为“坏”,然后意识上执著于“好”,但“坏”并未消失,它只是被压抑到潜意识中而已。  你的症状很美,你可以这样  结果是,我们越执著于白,内心中的黑就越多,而一旦对白的执著消失,就可能一瞬间转向黑,正如那句名言“不流芳百世就遗臭万年”。  心理问题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分裂与偏执,而心理治疗的一个重要作用是逐渐减轻来访者对某一方面的偏执,减缓其内心的分裂,让那些横亘在黑与白之间的墙逐渐倒塌,并在本来貌似不能共处的矛盾中搭建起一座桥梁。  这也正是催眠课上那个小练习的价值所在。不仅如此,在催眠课上,吉里根老师时刻提醒我们,不要被一个现象的表面逻辑所迷惑,请注意矛盾的互补,请找出所谓问题的对立面,也即互补面。  吉里根的一个来访者来自豪门,她有形形色色的症状,其中核心的症状是一发病便会躺在地上一动都不能动。  她的“不动”的症状是如此显著,而与此对应的是,她的家族的无形的家规是“百分百活跃,谁都不可以游手好闲”。家族中有很多成功人士,都是精力极其旺盛的工作狂,甚至家族的每次聚会都会搞成运动会。例如,一次聚会成了马球比赛,她的96岁的祖父也参加比赛,还从马上摔下来并且心脏病发作,而她的妈妈则对她的祖父说:“快起来,不要偷懒!”  在这个家族,活跃被视为绝对的好,而不动则被视为绝对的坏,但这只是意识层面而已,潜意识中,你一定会在说“你很累,你需要休息”。当其他家人都是绝对的活跃时,整个家族就需要人来平衡,而这个来访者就是平衡,她用看起来非常夸张的症状表达了整个家族的潜意识,也用这个绝对不动的核心症状平衡了家族的失衡状态。  这个家族中,会将不动视为绝对的坏,所以她的不动成了所谓的症状,但吉里根老师引导我们思考说;“这为什么非得是症状,而不是资源呢?这个家族没有谁说,这很美,这是你内在的动力,你完全可以放松。大家都说,你这样太糟糕了。然而,作为催眠师,我真诚地对她说,你可以不动,这很美。”  当她的这种症状被接纳后,这个背后的动力也就被尊重了,那么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她可不可以用更优雅的方式来表达这个动力。  她之所以不能用优雅的方式来表达这个动力,是因为她周围的人都说,闲适是绝对不允许的,是“坏”的,这种家族意识催眠了她,她也就只能用“坏的方式”来表达这种“坏”的动力。  然而,假若在治疗中她的这个动力被接纳了,不再被视为“坏”,那么也就不必用“坏”的方式来表达这个动力,而可以用更好的方式来表达了。或者说,她可以用更自然、更真诚的方式来表达这个动力了。  黑或者白都不是问题,假若你黑的时候接纳黑,那么黑就不是问题。关键在于,我们黑的时候会想着白,白的时候会想着黑,于是一直处于矛盾中,而且越黑就越想着白,越白就越想着黑,结果极端行为总是带着很矛盾的情感,而这种矛盾情感才是我们痛苦的源头。  支配欲望强烈的女强人一方面执著于控制,但同时她们又深深地渴望有一个远比她们更强的男人来支配她,于是矛盾就产生了。西方社会,一些CEO级别的强人们在公司里颐指气使,但晚上会去玩性受虐游戏,找一个支配欲望很强的“女王”在性关系中支配自己,也是类似的道理。  认为某个动力是坏的,就会使用坏的表达方式  同样,执著于依赖的人,会同时又极其反感自己的依赖,这就成了问题。依赖者只习惯使用依赖的逻辑,但同时他们又反感这一逻辑,痛苦自然就会产生。  支配也罢,依赖也罢,这都是行为,表面上有欠缺,甚至是大有欠缺,但这行为背后的动力是“我渴望与另一个人亲近”,这是很好的动力。那么,可不可以用更优雅的方式来表达这个动力呢?  甚至,即便支配和依赖也不是问题,问题只是我们又支配又讨厌支配,又依赖又讨厌依赖,结果,我们所惯常使用的方式被我们视为“坏”,而这最终导致我们会用自毁或伤人的“坏的方式”来支配或依赖。如果我们不是那么抵触自己这些离不开的方式,接受它们,也就可以用“好的方式”来支配或依赖了。  所以,咨询师也罢,教师也罢,当看到来访者或学生的“坏的方式”时,重要的不是去和这个方式对抗并试图消灭它,而是帮对方容纳这种方式,并帮对方寻找“好的方式”,更优雅地表达背后的动力。  同时,也当意识到,任何具体的行为方式都是有局限的,完美的行为方式不存在,所谓的完美方式,不过又是非黑即白的游戏罢了,完美只存在于背后的动力中,而核心的动力都是爱。  再回到最初的故事中来,那位小学老师还附上了林的父亲的回信,而回信显示,林的父亲在一定程度上将独立见解绝对化了,他存在着这样的逻辑:“独立是好的,随波逐流是坏的。”这个逻辑自然会影响林,而林之所以对同学们孤立他那么有情绪,可能是因为他对这个逻辑过于执著了,我深深地认为,独立见解是好的,你们怎么就是不懂这个道理呢?!  同时,也可看到,当这个班集体将“集体荣誉”视为“好”而将“不捍卫集体荣誉”视为“坏”后,“不捍卫集体意识”的林就使用了“坏”的方式来表达他想拥有独立精神的内在动力了。    磁铁的磁力来自于矛盾并存。  独立精神和集体荣誉有一个共同的动力  这也可以说,林被同学们给催眠了,当他使用这种方式时,他其实就是无形中被同学们的集体意志给左右了。这种情形很常见吧,当我们发现,自己就是不被某些人接纳时,就失去了自我,而开始自暴自弃,而自暴自弃的方式,通常就是这些人所视为的“坏的方式”。  例如,有些女孩怎么努力父母就是不认可她,她绝望了,自暴自弃了,而去变成坏女孩,而且坏的方式正是父母所惧怕的,父母惧怕她和坏孩子交往,她偏偏总是和他们混在一起,父母惧怕她滥性,她偏偏就滥性。  这些行为貌似更难被接受了,但这种自暴自弃行为的对立面,仍然是“我渴望得到父母的爱”,这一对矛盾行为背后的动力是很好的,问题只是,这种很好的动力能否用更优雅的方式来表达。  林的一对矛盾是“我喜欢独立精神”和“我惧怕独立精神不被接纳”,而林的同学的一对矛盾则是“有集体荣誉感”和“反感没有集体荣誉感的人”,但如果发掘更进一步的动力,就可以说,他们之间是没有矛盾的,因为这两对矛盾可以在一个更深的动力上统一起来――“我们都渴望我们的班集体更卓越”,在这个更深的动力上,林的独立见解是很好的,其他同学的集体荣誉感是很棒的。  林咬自己的同学,就是一种轻度偏执行为,他在用这种方式来捍卫自己的逻辑“独立精神是绝对好的”。同学们孤立林,也是一种轻度偏执行为,他们在用这种方式来捍卫自己的逻辑“集体荣誉感是绝对好的”。这都是在将一些事物视为“好”而将另一些事物视为“坏”,结果这种心理上的分裂和冲突最终制造了事实上的分裂和冲突。  但那背后的动力――“我们都想追求卓越”,这个动力是OK的,林和同学们的逻辑其实可以统一在这个更深的动力之下。  我一直有拖延的习惯,如每周六的专栏文章,我一般总是拖延到周五中午才写好,我讨厌自己这一点,尽管以前写过《坏习惯不是你的敌人》一文,但我仍然将拖延视为了我的敌人,忍不住想消灭它。  但在莲花山听吉里根老师讲课时,我深深地明白,拖延和勤劳是我的一对矛盾,我将勤劳视为“好”,而将拖延视为“坏”,然而,拖延背后是我内在的那个小男孩渴望玩耍,渴望放松,这是我童年时相当欠缺的一部分,渴望玩耍和渴望放松是很好的动力,当我不接纳这个动力时,就是将它视为“坏”,所以就用了拖延这种“坏的方式”去表达这个动力。  那么,我可不可以用优雅的方式去表达这个动力?譬如,更积极、更有创意地去摄影、去旅游、去玩、去享受!
】【】【】【】 【】【】
广告招租,欢迎抢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报答平生未展眉意思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