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 包含元素焦点焦、杰、张、扬四字关于爱情的一句话

张小骁的喜欢 | LOFTER(乐乎) - 记录生活,发现同好
LOFTER for ipad —— 记录生活,发现同好
张小骁 的喜欢
&nbsp&nbsp被喜欢
&nbsp&nbsp被喜欢
{list posts as post}
{if post.type==1 || post.type == 5}
{if !!post.title}${post.title|escape}{/if}
{if !!post.digest}${post.digest}{/if}
{if post.type==2}
{if post.type == 3}
{if !!post.image}
{if post.type == 4}
{if !!post.image}
{if !!photo.labels && photo.labels.length>0}
{var wrapwidth = photo.ow < 500?photo.ow:500}
{list photo.labels as labs}
{var lbtxtwidth = Math.floor(wrapwidth*(labs.ort==1?labs.x:(100-labs.x))/100)-62}
{if lbtxtwidth>12}
{if !!labs.icon}
{list photos as photo}
{if photo_index==0}{break}{/if}
品牌${make||'-'}
型号${model||'-'}
焦距${focalLength||'-'}
光圈${apertureValue||'-'}
快门速度${exposureTime||'-'}
ISO${isoSpeedRatings||'-'}
曝光补偿${exposureBiasValue||'-'}
镜头${lens||'-'}
{if data.msgRank == 1}{/if}
{if data.askSetting == 1}{/if}
{if defined('posts')&&posts.length>0}
{list posts as post}
{if post_index < 3}
{if post.type == 1 || post.type == 5}
{if !!post.title}${post.title|escape}{/if}
{if !!post.digest}${post.digest}{/if}
{if post.type == 2}
{if post.type == 3}
{if post.type == 4}
{if drlist.length>0}
更多相似达人:
{list drlist as dr}{if drlist.length === 3 && dr_index === 0}、{/if}{if drlist.length === 3 && dr_index === 1}、{/if}{if drlist.length === 2 && dr_index === 0}、{/if}{/list}
暂无相似达人,
{if defined('posts')&&posts.length>0}
{list posts as post}
{if post.type == 2}
{if post.type == 3}
{if post.type == 4}
this.p={ dwrMethod:'queryLikePosts',fpost:'1d6a58a6_8c6cb68',userId:,blogListLength:13};“文学常识”和“厚德载物”里包含多少德?
从彭丽媛挥毫写下“厚德载物”赠米歇尔谈二十五德!
有多少人知道“厚德载物”共计二十五徳:
&一、口德&得饶人处且饶人:1.直话:可以转个弯说;2.冷冰冰的话:可以加热了说;3.批评人的话:一对一的说,要顾及别人的自尊
二、掌德&赞美别人,学会鼓掌:1.每个人都需要来自他人的掌声;2.为他人喝彩是每个人的责任;3.不懂鼓掌的人,人生太狭隘;4.一赞值千金;5.给别人掌声其实是给自己掌声
&三、面德&不给面子是最大的无礼:1.中国人最讲究的是面子;2.任何时候,给对方一个体面的台阶;3.看破别说破,面子上好过;4.伤什么,别伤人面子;5.千万不要揭人老底
&四、信任德&生性多疑的人不可能有真朋友:1.被人信任是一种幸福;2.有多少信任,就有多少成功的机会;3.疑人不交,交人不疑
&五、方便德&与人方便,自己方便:1.请主动坐里座;2.与人方便,自己方便;3.在他人最需要的时候轻轻扶一把;4.为对方着想,替自己打算
&六、礼节德&有“礼”走遍天下:1.彬彬有礼,方能魅力四射;2.礼多人不怪;3.送礼送到位
&七、谦让德&锋芒毕露者处处树暗敌:1.切忌锋芒毕露;2.放下身段,降低自己;3.勿在失意者面前谈论你的得意;4.人前勿张狂,人后别得意,为人应低调
&八、理解德&人人都渴望他人的认可:1.理解,就是给人方便;2.理解一般人不能理解的事;3.换位思考,替别人着想
&九.尊重德&把别人的自尊放在第一位1.努力使人感到他的尊严;2.给弱者的尊重更可贵;3.真正的高手好像平平常常;4.地位越高越不能轻视别人人;5.把别人放在心上
&十、帮助德&关键时刻,谁不希望有人拉一把:1.无私胜有私;2.你的好,别人是会记住的
&十一、诚信德&无信不立,狡诈者必无朋友:1.诚信为本,重诺守信;2.诚信深入人心,成功接踵而至;3.失去诚信,百事不可为;4.任何理由都无法解释自己的失信
&十二、实惠德&空头支票,万万开不得:1.许之以利,晓之以理;2.不以利益大小亲疏你的朋友;3.尽可能满足对方的欲望
&十三、虚心德&让别人显得高人一等:1.要一点含蓄,要一点谦逊;2.虚心万事能成,自满十事九空;3.虚心求教,成就大业
&十四、欣赏德&使别人拥有优越感:1.渴望被欣赏之心人皆有之;2.“高帽子”的成本最低;3.要及时肯定别人的长处
&十五、感恩德&不感恩,就别指望有下次:1.感恩,是一种歌唱生活的方式;2.及时感激,切莫等到花儿都谢了;3.感谢你的对手
&十六、援助德&雪中送炭,危难之中现真情:1.别忘了买人情原始股;2.当别人危难时伸手援助;3.援助人时要让对方乐于接受
&十七、激情德&这个社会沉闷者太多:1.成功需要激情;2.开朗热情,坚冰可融;3.用100%的激情去实现1%的可能
&十八、形象德&使自己形象成为一流品牌:1.名誉比金钱更珍贵;2.好形象容易获得认同与喜爱;3.你的形象价值百万
&十九、爱心&爱像春日的阳光:1.永存仁爱之心;2.仁爱之人,易获他人合作
&二十、笑脸德&没人会拒绝真诚的微笑:1.愿微笑之花开遍人间;2.微笑是人际交往的万能钥匙;3.用微笑轻松应付对手的挑衅;4.微笑着挣钱
&二十一、宽容德&容不下别人,是因为自己太狭隘:1.以容忍改变能够改变的;2.宽容为怀,赢取人心;3.学会原谅别人的过失;4.有时,良好的关系是忍出来的
&二十二、合作德&资源共享,利益均沾:1.合作是最有效率的借力方法;2.合作才能双赢
&二十三、善良德&没有人不想与善者为伍为邻为友:1.为善者可服人;2.勿以善小而不为;3.善待每一颗心;4.美德,生命中最闪光的部分
&二十四、倾听德多看多听,少开口:1.会倾听者得人心;2.倾听是最好的恭维
&二十五、宽恕德&感谢所有折磨你的人:1.恕人之过,方显大家本色;2.和为贵,责人不可太严;3.让仇恨之树长出宽恕的鲜花。
&一定要传承给孩子的中华礼仪用语!
&头次见面用久仰,很久不见说久违。
认人不清用眼拙,向人表歉用失敬。请人批评说指教,求人原谅用包涵。请人帮忙说劳驾,请给方便说借光。&
麻烦别人说打扰,不知适宜用冒昧。求人解答用请问,请人指点用赐教。赞人见解用高见,自身意见用拙见。看望别人用拜访,宾客来到用光临。
陪伴朋友用奉陪,中途先走用失陪。等待客人用恭候,迎接表歉用失迎。别人离开用再见,请人不送用留步。欢迎顾客称光顾,答人问候用托福。
问人年龄用贵庚,老人年龄用高寿。读人文章用拜读,请人改文用斧正。对方字画为墨宝,招待不周说怠慢。请人收礼用笑纳,辞谢馈赠用心领。
问人姓氏用贵姓,回答询问用免贵。表演技能用献丑,别人赞扬说过奖。向人祝贺道恭喜,答人道贺用同喜。请人担职用屈就,暂时充任说承乏。
行露读诗:诗意的栖居(七十四)
&&&&一踏上新浪,我总是被身边的诗歌感动着,真是百花齐放,繁星满天!我不由自主地按时间先后将一些儿诗抄录下来,作为美好的记忆。其实对我们诗歌爱好者来说,诗并没有好坏之分,只有真心足矣!诗人并没有大小之别,只有真心足矣!
&&&&&&&感谢诗人
&&&&&茉莉&&默兄&&紫涵&&天涯种梦人&&李继增&&郑天敏&&&林师&&&&&娱人马头&&湖之韵海之声&&香儿&&弱水的天空&&&琳琅小神
阿坝州的藏族女人(外一首)&#9670;茉莉
&&&&&&&&&&&&&&&&&&&&&&&&&&&&&&&&&&&&&&&&
走进阿坝州,风景宜人
潺潺的河水边,脸膛红红的妇女
以藏家儿女名义,向我兜售着诚实
为了孩子的学费,她要把
祖传下来的宝贝,廉价卖给我
钱递给她的时候,一滴雨正好经过我的眼睑
我并不需要所谓的宝贝,只是看到一双渴望的眼睛
像那串珠子一样红红的,点燃我的忧郁&《九寨沟印象
》&众生笑的时候 ,红叶朱唇微启
阳光正好,秋色染霜叶,萧条是北方的光景
九寨沟的山路弯弯,弯下我一直仰望的视角
让一泄而下的瀑布,喊出疼痛松潘五彩池,堪比人间仙境
水面如镜,倒影斑斓如画,清澈见底
美丽的传说中,山也朦胧,树也朦胧
只是回头望不见你,我的眼开始朦胧年轻的导游,可爱的四川大男孩
兄弟般为我拍着后背,轻声的问候
阳光悄然穿过云隙,照在我渐已回暖的脸上
感激不是表象,合掌的祝愿,扎西德勒,一生平安
徒步穿越山间,溪水潺潺,是梦里的安详
碧湖相连瀑布重叠,四顾徘徊,竟也流连忘返
住在川主寺镇,结识美丽诚实的女子,一旦磋
她才是真正的藏家儿女,愿走过的旅人
都带上她的诚意,记住人类该有的虔诚和信仰.cn/u/&&亦鱼说
&#9670;默兄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集只身栽入温柔乡
躲过落网的圈套
避开诱饵的迷惑
去追求幸福
两鳍为桨、燕尾为舵
誓咫尺天涯
于无声处胜有声
捻起涟漪般覃思
勾勒出澹泊写生
蟠潜在深邃的活水
浅沫霑濡、一行梳妆
自愿做忠实观众
尽让沉浮寄系生死
执耳此岸彼岸
寺庙的晨钟暮鼓
推敲声&渐行渐远
修行实践在小桥流水
睡觉从不闭眼
皈依永生永世
“木鱼座”.cn/u/&&雪嗔
&#9670;紫涵
带着清冷的格调
把轻盈的脚步放慢在长廊
在将寒未遂,欲停又飘的情节中
一些唤醒的回忆
惹雪花在肩头堆积......
曾经那赖以生存的城堡
在那场漫天雪飘中
作为最后一道抵御孤独和凄寒的蕃篱
最终被风雪洞穿
与丘陵荒野一同瑟缩
为了不让灵魂冻僵
我点燃你给予的火把成一剪影
仿佛看见盛夏的湖塘
一次次摇曳成曼妙的弧影
为我梦中添彩......
以后的日子
虽然总刮风,总下雨,总有雪影
把那场夜景研磨为水,化为汉字珍藏在心里
时时担心一旦曝光被风干被雨淋
由此而涌起
一次次无法言喻的纠结、惆怅和心痛
我徘徊在这里
依然不能改变一个沧桑的身影
好想像这长廊
可是人所固有的回眸
好想像这雪花
可是我抛却不了即将入夜后
一段路的摸行
我深知无论看你想你多少遍
我始终无法淡定
在夜的扉页上始终有星相这个东西
而在星相的博学中又参透着周易的玄理
深奥中我不知所以
只能待到一炷香烬或者东方光曦
那时随你而去
可否可否……
张学良背后女人的悲情传奇
&&前不久,我路过张学良在天津的故居,这不禁让我想起张学良背后的女人,一位民国时期伟大善良女性,张作霖钦定的儿媳,被视为宋家的第四个女儿。也许有许多人都知道到张学良与赵四小姐缠绵悱恻的情感经历,可是张学良背后的女人有几人知呢?她一直辅佐照顾张学良,她给予张学良的不仅仅是事业上的帮助,更多是守候和关怀。她就是张学良的发妻于凤至,民国时期东北第一夫人。
&&&从照片上看她古典而美丽,即便与宋家三姐妹站在一起气质也是出挑的好,在高尔夫球场挥杆时纤瘦而优雅,穿着时髦的貂皮大衣和少帅十指紧扣行走街头更是一对璧人,连见过无数美人的皇弟爱新觉罗·溥杰也赞叹她美得犹如一枝雨后荷塘里盛开的莲,纵然一定要把她与小她14岁的赵四相比也是各有千秋,一个胜在从容优雅,一个美在轻灵俊秀。
&&&&她并非出身低微的高攀。她是张作霖钦定的儿媳,东北王未发迹时深得她的父亲、富商于文斗的照顾,自负的张作霖许下心愿,得势后他的儿子一定要娶被算命先生批为“福禄深厚,乃是凤命”的于家女儿,甚至不惜许诺:张学良永不纳妾。她还认了宋美龄的母亲做干妈,被视为宋家的第四个女儿,如果说宋美龄是第一夫人,那么当年的她不过是在一人之下。
&&&于凤至入帅府以来,尊老爱幼,相夫教子,善待下人,聪明睿智。以自己独有的庄重、内敛、仁义,赢得了大家的信任和赞誉,也更加使张氏父子对这位女子刮目相看。
&&&&她的大度少有人妻能及。有一天,一个中学还没念完的十五岁女孩跑到她面前跪下求她收留,女孩保证不要名分只希望做少帅的女秘书。周围一片反对,说这样一个爱玩的女孩待在少帅身边不会有什么好事。但她还是心软了,觉得女孩这么小就和家里断了关系,往后怎么办呢?她答应女孩留下做女秘书,还告诉会计工资从优,甚至自己出钱给女孩买了房子。如果没有她的成全,赵四成不了传奇。
&&&她懂张学良的悲喜。在张学良被软禁的头几年,她一直陪伴在他的身边。那时她不幸患上乳癌,如果不是心情郁结,何以得这样的病?她心疼他不能自由,看着一个在战场上拼杀的军人,日复一日落寞地被关在小屋里唱《四郎探母》,他击节:我好比笼中鸟有翅难飞——。她焦灼痛苦,又无能为力,最终病情加重。少帅说:你不如去美国看病,也为我的自由向世界呼吁。如此她才答应暂时离开。想不到的是,这个暂时竟然成了永远。
&&&在宋美龄和前美国驻北京公使詹森·肯尼迪和夫人莉娜会帮助的协调帮助下,于凤至住进了位于纽约城郊的哥伦比亚长老会医学研究中心的哈克尼斯教会医院。她经历了化疗和两次大规模的胸外科手术,不仅头发掉光而且左乳摘除,所幸的是性命终于保住了。
&&&她真的是个坚强的女人,身体康复后,于凤至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她发现自己最重要的就是挣钱。虽然依靠朋友的资助,她暂时渡过了难关,但长此下去必将是坐吃山空。丈夫获释遥遥无期,在美国生活需要钱,孩子上学自己治病需要钱,于凤至有生以来第一次感觉到钱对自己如此重要。就这样于凤至带着一种被逼无奈,凭着当年东北大学文法科的教育基础,凭着从富商父亲于文斗那里遗传下来的经商基因,她很快在股市里闯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在大起大落的股市里纵横捭阖、游刃有余,顺利地掘到她事业的第一桶金。她的财富越滚越大,震惊了美国朝野。而张学良与于凤至的联系却越来越少,两个儿子也先后病逝,她表面光鲜,身心却经历着一场场磨难。
&&&&1964年于凤至在美国听说张学良《西安事变忏悔录》发表,她的第一感觉就是:张学良的《西安事变忏悔录》是假的,甚至是蒋介石及特务以张的名义伪造的。于是,于凤至在美国掀起一波“为夫叫屈”的传媒大战。《洛杉矶太阳报》首先刊发于凤至谈话,进而向台发难。接着《纽约时报》也载长文抨击台湾长期羁押张学良。由于张学良在西方的政治影响及于凤至女士借台湾“伪造”《西安事变忏悔录》一事在国会参众议员和司法界上层人士中的奔走呼号,很快就造成了对蒋介石极为不利的声势。这样,就引起了台湾当局对于凤至的强烈不满,其中不仅包括蒋介石父子,甚至也包括与于凤至始终姐妹相称并素有往来的宋美龄的不满。
&&&不料,她等来的却是一纸离婚协议书。她根本不能接受这样的现实,打电话过去,少帅说:“无论发生什么事情,我们还是我们,我现在依然每天都在唱《四郎探母》。”他为她写了一首诗:“卿名凤至不一般,凤至落到凤凰山,深山古刹多梵语,别有天地非人间。”看到诗她立刻哭了。为了保护汉卿的安全,怕别人像掐死一只笼中鸟一样掐死他,她签了字。从此,他成了别人的丈夫。
&&&晚年,她身边只有大女儿张闾瑛夫妇陪伴。唯一的补偿是,她的投资越来越成功,她的地产投资都是在别人想不到的地方赚钱。她也炒股同样成绩斐然,她成了洛杉矶华人圈的骄傲。可是对于一个孤寂的老妇人,这些都是身外之物。她把两处别墅都按当年北京顺城王府家里的居住式样装饰起来,自己住一处,另一处留给张学良和赵四。
她一直等他到93岁,至死也没能再见张学良一面,这成了她一生之中最大的遗憾。她墓碑上的名字是:凤至·张。在她心里他永远是她的丈夫,她吩咐在她的墓旁留个空穴给少帅,希望在另一个世界相伴。可是赵四也在夏威夷神殿谷墓园自己的墓旁留了个空穴,两个女人无声地给少帅出了道非此即彼的选择题。最终,就像生前的选择一样,少帅在夏威夷长眠。凤至·张,成为一个永远回不去的梦。
&&&我偏爱于凤至。常常想她各方面都如此出色,为什么归宿却如此这般?如果她在天堂看到自己墓边寂寥的空穴,是否会后悔?后悔当初收留了那个跪地哭求的女孩,从此自己的家庭再不完整;后悔曾经在她患病期间要求赵四照顾少帅,成全了别人自己却孤老终生;后悔自己的矜持宽容大度,独自斟饮孤独与思念的苦酒?
&&&我曾经以为,一个女人婚姻幸福与否,是与出身教育程度以及外貌、性格有关,可是现在我觉得并不然,爱情从来就是不平等,不是你付出多少就能得到多少。当你喜欢的人不喜欢你,这里没有为什么,不然苦等了张学良50年的于凤至又何至凄凉得让人心疼?
文章来自:我们的幸福家园
素材:网络&编辑:心平气和是生命本能
生活中父母教子必须具备七大智慧
智力与能力
智力是一回事,能力又是一回事,智力属知识范畴,能力属运用范畴。智力是体,能力是用。人生于世,仅仅拥有许多知识是不够的。我们生活中有许多高级知识分子,论知识,他学富五车,才高八斗,论运用,他一窍不通。走近人群,人们大多敬而远之,不与之往来。这类人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比比皆是,人们或斥其为怪僻,或指斥为僵化,或曰迂腐,或曰酸腐。这类人表面自名清高,孤芳自赏,沾沾自喜于一技之长,不愿与世俗同污,实则内心孤独痛苦,寂寞,满腹才学无处施展。论地位,一名不闻,或有名,仅仅空名而已。论经济,常常一贫如洗,捉襟见肘。别以为鲁迅笔下的孔乙己,吴敬梓笔下的范进,都是封建教育制度下的病态人生,现实生活中这类触眼皆是。你只是没有细心观察去用心体会罢了。为什么呢?这类人拥有知识,拥有技能。知识就是力量,是的,知识是力量,但这类人却没有将知识转化为力量的能力。将转化知识为力量的能力,便是良好的自我修养,良好的人际交往关系,较高的道德水准。将知识转化为力量的唯一途径——便是道德的力量。道德才是真正能将知识转化为财富,转化为地位,转化为力量的真正动力。在孩子教育的全过程中,我们不能不区别何为智力,或为能力。能力不是一句空话,道德修养不是一句漂亮的说辞,举手投足之间都能表现出来。
善心与善行
“善”是人类共同追求的目标,世界各大教派,均以劝善为自己教派的终极目标。儒家说:“仁者爱人。”“仁者人也。”仁善,仁慈是人的本质属性,佛教说:“断恶修善乃佛门最基本的修练法门。”道家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善良是人与人之间相处的根本法则。与人为善,成人之美,劝人为善,孝敬父母,礼敬尊长,关爱同学,救人危急,抑强扶弱,爱惜物命,隐恶扬善,均是善心善良的表现。
善心不以大小为依据。万贯家产,捐钱壹佰为吝啬小气,家贫如洗,与人一粥为慷慨豪气。善心善举不在事之大小,而在心之诚伪,诚善则为大,诈伪则为小。善心,在许多时候表现为善言,一句宽慰的话语,一句赞美的言辞,一个鼓励的眼神,举手投足,起心动念,无不有善良存在。孔子说:“君子居其室,出其言善,千里之外应之,况其迩者乎;出其言不善,千里之外违之,况其迩者乎。言出乎身,加乎民,行发乎迩,见乎远;言行,君子之枢机,枢机之发,荣辱之主也;言行,君子之所以动天地也,可不慎乎?”君子举手投足,皆以善为根本。君子之言行,犹如物体之“枢机”,枢机的开合,乃主宰荣辱。善言乃君子之行的根本。明代洪应明在《菜根谭》中说:“施恩者,内不见己,外不见人,则斗粟可当万钟之惠;利物者,计己之施,责人之报,虽百镒难成一文之功。”又说:“为恶而畏人知,恶中犹有善路,为善而急为知,善处即是恶根。”
善,不分大小,不分高低,唯以真诚为重要,利人者为真善,利己者为假善,图名者善为半,不图名者善为全。善有因果报应,“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恶之家必有余殃。”种瓜得瓜,种善得善,种恶得恶,善恶相报,因果相循。古人云:“有德之家,方能养宁馨之儿。”培养孩子一颗慈善之心,是为人父母的根本职责。如何培养子女的善良,从孝敬父母开始,“百善孝为先。”
孝心与孝行
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善心的培养,源自于孝道的培养。连父母都不孝顺的人,指望他关爱他人,关心社会是不可能的。传统美德的丢弃,意味着善良品质的丢弃,善良品质是一个人众多美好品德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品德。一旦丢弃善良,意味着丢弃人生。家长别以为子女不孝顺,危害的仅仅是父母。其实不对,他危害的是社会。一个孝心都没有的孩子,你很难指望他在社会生活中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连父母关系都处理不好的人,能在社会生活中处理好其它种种复杂的社会关系吗?
孝道是品德,孝道是善良,“百善孝为先”。孝是人生的起点。孔子有一个弟子叫“有子”的说:“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与!”孝是对父母长辈的仁爱,悌是对兄弟朋友的仁爱,有子认为孝悌不仅是对父母,而且是对上级,扩而言之,对社会的稳定都非常重要。一个有孝悌品德的人,既不会顶撞上级,也不会谋反暴乱,“犯上作乱”是不可能的。所以有子还认为“孝悌是实行仁德的根本。”
孝心表现在生活的点滴之中,举手投足之间。孝心是心的表现,孝行是孝心的外化形式。父母在乎子女的孝心,而不在乎子女的具体的孝行。孝需尽心。孔子说:“事君,致其身;事父母,竭其力。”事奉父母,尽心竭力而已。孝道的培养对一个家庭来说,是一个立体化系统工程。年轻的父母,包括对你父母的孝顺,对你父母的敬养关爱,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孝道的培养中,还要坚决杜绝孩子吃独食的习惯,吃独食养成习惯,一切善良品德的教育,都会在独食声中销亡殆尽。
成人与成才
许多家长普遍在一个教育的怪圈中徘徊,走不出教育的误区。“精英教育”,或曰“全才教育”,错误的理解全面发展,从幼儿三——四岁开始,即送孩子进入各样各类的培训学校,诸如绘画、音乐、艺术、英语、书法等等,到十几岁时仍然乐此不彼。孩子早期教育固然重要,全面发展也是必须,教育必须注意两点:一是顺其自然,保护儿童天性,保护儿童学习兴趣,逼孩子成才,或成全才,将其兴趣剥夺殆尽,与其说在关心孩子,教育孩子,不如说是在戕杀孩子的灵性与智慧;二是因势利导,保护孩子的童真童趣,让他们在愉快的玩乐中学习,切不要寄希望于全才教育。在实施成才的教育过程中,千万别忽视儿童的“成人”教育。儿童首先应确认他将来是各种复杂社会关系中的一个“人”,他不是你父母的私有财产,也不是你理想实现的代理人,将来是社会的人,是一个受大家欢迎的人。作为社会人在社会中生活所必须具备的品德,你的孩子必须具备,否则他将来在社会中将寸步难行,让孩子将来能顺利成为一个符合社会要求而进行的一系列教育,我们把这种教育称为“成人教育”,成人教育包括两大内容,一是品德的培养,二是能力的培养,培养能力不是培养技能,品德的培养,包括孝顺父母,关心同学,克服自私,不吃独食,与他人和谐相处,少怨恨多宽容,诚实善良等等不一而足。总之让其成为一个“人”,若不能做到受大家欢迎,拥戴赞赏,至少做到不要让别人讨厌摒弃,见到你犹如躲避瘟疫一样,那就是教育的悲哀了,也是你家长的悲哀。所以在实施一切教育之中,成“人”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教育,它必须伴随在孩子自始至终的成长过程之中。我们在成人或成才的教育中,我们既希望儿童成才,也希望儿童成人,二者不可得兼之时,我们宁取“成人”,不要躁取“成才”,更不要取“全才”,成人的教育能始终贯彻在成人教育之中,当是既成人又成才的上策。
诚信与欺诈
父母教养儿童,常用一个字“哄”,常用一个手法“骗”。父母之教子,出于善意,常常哄他,出于善意,常常骗他,美其名曰:“哄他听话”。久而久之,孩子在家长的哄骗声中长大。当他能独立办事,独立生活,独立走出家门时,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回敬他父母,哄他父母,拿了父母的钱,哄父母,没有;上网吧,通夜不归,哄父母,在校学习;学校成绩一落千丈,哄父母,全班同学都没有考好;奢侈挥霍,哄父母,交朋友需要。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你在他儿童时期哄他,骗他,他在他成年时期第一个回报的就是你。骗你没商量,说谎话面不改色心不跳。年青的父母,教育儿童切不可一哄了之。举手投足,吐口成金,一诺千金,千万别以为儿童转眼就忘了。儿童的天赋,儿童的记忆强过成人千百倍。你哄他一次,在他记忆的长河中,则深深的划下一道沟壑,待他长大成人,这条遭骗的沟壑会成百倍增长。年轻的父母,培养儿童的诚信,从父母开始。父母教育子女切不可哄他为教育手段。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又说:“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又说:“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立则见其参于前也,在舆则见其倚于衡也,夫然后行。”人假若没有信誉,不知道把他怎么办呀?信誉比生命都重要。有了信誉,虽边鄙荒漠之地,都可以行得通。若没有信誉,连州居邻里都行不通。站着要看见“忠信笃敬”四个字,坐着也要想着这四个字。只有这样,才能行通天下。
做人是需要成本的,信誉是做人的成本,信誉越高,成本越低,信誉越低,成本越高。希望我们年青的父母给我们未成年的孩子多积累一些做人的成本,多扩大他一些无形资产,这些成本就是信誉,这些资产就是诚实。
宁静与浮躁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孩子应该有一个宽松的环境。家庭给他一个宁静祥和的氛围;宽松宁静是孩子得以健康成长的必须的外部条件。许多家长,在单位受了气,在社会上碰到不愉快的事,或者夫妻之间感情不合,轻者吵闹,动辄打骂,更有甚者,将其满腹怨气泼洒在孩子身上,令孩子身心备受折磨。许多离异家庭,孩子性格孤僻古怪,桀骜不驯,乖张逆反,原因在于家庭没有给孩子健康成长而必须的宁静环境。侍弄植物花卉,养育动物鸡牛,常也需要一个安静的环境,何况一个不谙世事成长中的儿童,更需要一个宁静的环境。我们许多家长,不知道一个宁静环境对孩子的成长有多么的重要,只顾自己浮躁喧泄,“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把一个家庭吵得乌烟瘴气,销烟弥漫,烽火连三月。可怜的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岂能培养健康优秀的孩子。还孩子一份宁静,给孩子一个宁静的空间,让孩子在宁静祥和的气氛中成长。家长宁静,家庭宁静,孩子自然宁静。宁静能致远,宁静能明志,宁静能成学。让家长和社会给孩子健康成长筑起一道宁静的墙。老子在《道德经》中也说:“重为轻根,静为躁君。轻则失根,躁则失君。”稳重是轻浮的根本,宁静是浮躁的主宰;轻浮则失去根本,浮躁则失去主宰。明代思想家吕坤说:“静之一字,十二时离不了,一刻才离便乱了,门尽日开阖,枢常静,妍尽日往来,镜常静;人尽日应酬,心常静,惟静也,故能张主得动,若逐动而去,应事定不分晓。便是睡时此念不静,作个梦儿也胡乱。”宁静是心性的根本,不可一日或离,犹如大门不停的开关,但它的枢纽却始终宁静。美人儿在镜前梳装打扮,来来往往,但镜子却宁静不动。人整天应酬繁忙,但心却常常宁静,只有宁静才能运动自如。又说:“天地间真滋味,惟静者能尝得出,天地间真机括,惟静者能看得透,天地间真情景,惟静者能题得破。”宁静能品真滋味,能参真机密,能观真情景。
怨恨与宽容
孔子认为人类有四大毛病:“克、伐、怨、欲”。“克”,过分好胜,匹夫之勇;“伐”,自我夸耀,自伐者无功;“怨”,怨天尤人,归咎于人;“欲”,贪婪成性,私欲膨胀。四大毛病,都从心生,怨也从生心生。孔子说:“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教你不怨不愠,培养君子之雅量;又说:“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告诉你有怨气时,反身自问,别人不知道我,不了解我,我了解别人吗?曾子说:“同行而不见爱者,吾必不仁也;交而不见敬者,吾必不长也;临财而不见信者,吾必不信也。三者在身,何怨人,怨人者穷,怨天者无志,失之己而求诸人,岂不迂哉!”人类的进步,都是在不断反省中获取,个人的进步也是反省中得到,一个民族不会从历史的事件中获取教训,一个民族不会前进,一个人不会从自己一连串的行为中获取教训,从多方面反省,一个人是不会进步的。怨言、怨气、怨恨,怨天尤人,一句话,将过错推给别人,将成绩留给自己,正确永远在我一方,过错总是别人的。这类怨气冲天,牢骚满腹的人,势必难能与人沟通,与人相处。怨气少一点,心气平和一些,宽容就能来到你心中。特别是许多家长,养成发牢骚,撒怨气的习惯,在家庭中,不顾孩子在场,将在单位的怨气,与朋友的怨气,社会的怨气,一咕脑儿在家庭中渲泄,渲泄怨气,犹如污浊的垃圾一样,构成源头污染,一个孩子在父母不停的怨气中生活长大,待成人后,第一件事就是发牢骚,渲泄怨气,渲泄的对象,第一个就是父母,怨父母地位不高,怨父母赚钱不多,怨父母能力不强。第二件事就是怨社会不公,怨考试不公,怨竞争不平等,怨人心太险恶。总之一句话,怨天尤人,过错从来就是别人的,从不反躬自省。久而久之,心胸偏狭;久而久之,愤世嫉俗;久而久之,怀才不遇。最后的哀叹则是“世人皆醉我独醒,世人皆昏我独明”,“世人闷闷,我独察察”。你不能容于世人之中,世人也不能容纳你,你不能宽容于人,别人也不能宽容于你,你的一生将在怨叹声中度过,岂不哀哉!
&&文学常识。
&&&一、常见借代词语:&
桑梓:家乡&
&&&2、桃李:学生&
社稷、轩辕:国家&
&&&4、南冠:囚犯&
同窗:同学&
烽烟:战争&
&&&7、巾帼:妇女&
&&&8、丝竹:音乐&
&&&9、须眉:男子&
&&&10、婵娟、嫦娥:月亮&
&&&11、手足:兄弟&
&&&12、汗青:史册&
&&&13、伉俪:夫妻&
&&&14、白丁、布衣:百姓&
&&&15、伛偻,黄发:老人&
&&&16、桑麻:农事&
&&&17、提携,垂髫:小孩&
&&&18、三尺:法律&
&&&19、膝下:父母&
&&&20、华盖:运气&
&&&21、函、简、笺、鸿雁、札:书信&
&&&22、庙堂:朝廷&
&&&&二、作者作品:&
&&1、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2、并称“韩柳”的是韩愈和柳宗元,他们是唐朝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3、一门父子三词客:苏洵(老苏)、苏轼(大苏)、苏辙(小苏)。&
&&4、豪放派词人:苏轼、辛弃疾,并称“苏辛”;婉约派词人:李清照(女词人)&
&&5、李杜:李白、杜甫。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6、屈原:我国最早的伟大诗人,他创造了“楚辞”这一新诗体,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
&&7、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称为“孔圣人”,孟子被称为“亚圣”,两人并称为“孔孟”。&
&&8、苏轼称赞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9、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广泛深刻的反映社会现实,被称为“诗史”,杜甫也因此被尊为“诗圣”,有著名的“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安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10、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史记》(又称《太史公书》),作者是汉朝的司马迁,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12本纪、30世家、70列传、10表、8书,共130篇。&
&&11、“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12、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
&&13、《聊斋志异》是我国第一部优秀文言短篇小说集,作者是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聊斋”是他的书屋名,“志”是记叙,“异”是奇怪的事情。
&&14、书法四大家: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赵孟(f&#468;)&
&&15、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主要流派及代表:&
&&&&&&儒家:孔子孟子&
&&&&&&法家:韩非子&
&&&&&&道家:庄子、列子&
&&&&&&墨家:墨子&
&&&16、南宋四大家: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尤袤&
&&&17、边塞诗人:高适、岑参、王昌龄&
&&&18、唐宗:唐太宗李世民
宋祖:宋太祖赵匡胤秦皇:秦始皇嬴政汉武:汉武帝刘彻&
&&&19、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是东晋的陶渊明(陶潜),他“不为五斗米折腰”。&
&&&20、世界文学作品中四大吝啬鬼:葛朗台、夏洛克、泼溜希金、阿巴贡。&
&&&21、中国吝啬鬼的典型:严监生。&
&&&三、中国文学之最:&
&&&最早的诗歌总集是《诗经》;&
&&&最早的爱国诗人是屈原;&
&&&最早的田园诗人是东晋的陶渊明;&
&&&最早的也是最杰出的边塞诗人是盛唐的高适和岑参;&
&&&古代最杰出的豪放派词人是北宋的苏轼;&
&&&古代最杰出的女词人是南宋的李清照;&
&&&古代最著名的爱国词人是南宋的辛弃疾;&
&&&古代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是唐代的李白;&
&&&古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是唐代的杜甫;&
&&&古代写诗最多的爱国诗人是南宋的陆游;&
&&&古代最著名的长篇神话小说是明代吴承恩的《西游记》;&
&&&古代最著名的长篇历史小说是明初罗贯中的《三国演义》;&
&&&古代最早写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是元末明初施耐庵的《水浒传》;&
&&&古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长篇小说是清代曹雪芹的《红楼梦》;&
&&&古代最杰出的长篇讽刺小说是清代吴敬梓的《儒林外史》;&
&&&古代最杰出的文言短篇小说集是清代蒲松龄的《聊斋志异》;&
&&&&古代最早的语录体散文是《论语》;
&&&古代最早的记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是《左传》;&
&&&古代最早的纪传体通史是《史记》;&
&&&古代最杰出的铭文是唐代刘禹锡的《陋室铭》;&
&&&现代最伟大的文学家是鲁迅;&
&&&现代最杰出的长篇小说是茅盾的《子夜》;&
&&&现代最有影响的短篇小说集是鲁迅的《呐喊》。&
&&&四、文化常识:&
&&1、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2、三国:魏、蜀、吴。&
&&3、“四大古典名著”:《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西游记》。&
&&4、“四大民间传说”:《牛郎织女》、《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白蛇传》。&
&&5、世界四大短篇小说巨匠:契诃夫、莫泊桑、马克·吐温、欧·亨利。&
&&6、苏轼的散文代表北宋散文的最高成就,其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7、马致远的散曲代表作《天净沙·秋思》,被誉为“秋思之祖”。&
&&8、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创作了我国古典小说中最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红楼梦》(又称《石头记》),它问世后就广为流传,深受人们喜爱,还出现了专门研究该书的一门学问——“红学”,“红学”现已成为世界文学研究中的重要课题。&
&&9、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陈毅被称为“元帅诗人”;&
臧克家因诗作多为农村题材,有“泥土诗人”之称;&
田间被闻一多誉为“时代的鼓手”(擂鼓诗人)。&
&&10、岁寒三友:松、竹、梅。&
&&11、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
&&12、文人四友:琴、棋、书、画。&
&&13、文房四宝:笔、墨、纸、砚。&
&&14、四库全书:经、史、子、集。&
&&15、《诗经》“六义”指:风、雅、颂(分类)、赋、比、兴(表现手法)。&
&&16、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
&&17、桂冠、鳌头、榜首、问鼎、夺魁:第一。&
&&18、三纲五常:“三纲”:父为子纲、君为臣纲、夫为妻纲;“五常”:仁、义、礼、智、信。&
&&19、“四书”“五经”是儒家的主要经典:“四书”即《论语》《孟子》《中庸》《大学》;“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
&&20、三皇:天皇、地皇、人皇或伏羲、女娲、神农;&
&&&&&&五帝: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
&&21、五金:金、银、铜、铁、锡。&
&&22、五味:酸、甜、苦、辣、咸。&
&&23、五行:金、木、水、火、土。&
&&24、“永字八法”是说“永”字具有:点、横、竖、撇、捺、折、钩、提八种笔画。&
&&25、古代的学校有庠、序、太学等名称,明清时最高学府为国子监。&
&&26、三教九流:“三教”:儒教、佛教、道教;“九流”: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
&&27、古代科举考试(从隋代至明清):&
&&&&&&&A童生试,也叫“童试”,应试者不分年龄大小都称童生,合格后取得生员(秀才、相公)资格,这样才能参加科举考试。&
&&&&&&&B乡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各省省城举行的一次考试,由秀才参加,考取的叫举人,第一名叫解(ji&)员。&
&&&&&&&C会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各省的举人及国子监监生皆可应考,录取三百名为贡士,第一名叫会元。&
&&&&&&&D殿试,是科举制最高级别的考试,皇帝在殿廷上,对会试录取的贡士亲自策问,以定甲第。录取分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第一名称状元(鼎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合称“三甲鼎”;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的称号;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的称号。&
&&&正式科举考试,时间每年一次,地点府(州)县,应试者儒生、童生,获取功名秀才
乡试,时间三年一次(秋),地点省城,应试者秀才,获取功名(举人)第一名为解元
会试,时间三年一次(春),地点礼部(京城),应试者举人,获取功名(贡士)第一名为会元
&&&殿试,时间会试后同年4月,地点宫殿,应试者贡士,获取功名(进士)前三名为状元、榜眼、探花
&&&正式的科举考试分类:乡试、会试、殿试三级。&
&&&连登三甲(三元及第):解元——会元——状元古代科举考试。&
&&&五、诗句与人:&
&&&&#9312;三顾频频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诸葛亮&
&&&&#9313;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诸葛亮&
&&&&#9314;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诸葛亮&
&&&&#9315;已知天下三分鼎,犹竭人谋就出师。——诸葛亮&
&&&&#9316;刚正不阿,留得正气冲霄汉;幽愁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司马迁&
&&&&#9317;酌酒花间磨针石上,倚剑天外挂弓扶桑。——李白&
&&&&#9318;千古诗才,蓬莱文章建安骨;一身傲骨,青莲居士谪仙人。——李白&
&&&&#9319;翁去八百年,醉乡犹在;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欧阳修&
&&&&#9320;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辛弃疾&
&&&&#9321;世上苍痍,诗中圣哲;人间疾苦,笔底波澜。——杜甫&
&&&?犹留正气参天地,永剩丹心照古今。——文天祥&
&&&?深思高举洁白清忠,汩罗江上万古悲风。——屈原&
&&&?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在心头。——范仲淹&
&&&?大河百代,众浪齐奔淘尽万古英雄汉;词苑千载,群芳竞秀盛开一枝女儿花。——李清照&
&&&?译著尚未成书,惊闻陨星,中国何人领呐喊?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鲁迅&
&&&?毛泽东称朱自清:“不为五斗米而折腰的人。”&
&&&?列宁赞高尔基:“无产阶级艺术的最杰出的代表。”&
&&&?芭蕾舞的化身:乌兰诺娃。&
关汉卿被称为:“东方的莎士比亚”。
&&&&六、一句话评书:&
&&&#9312;《三国演义》:文不甚深,言不甚俗。&
&&&#9313;《红楼梦》: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曹雪芹语)&
&&&#9314;《梦溪笔谈》:中国科技史上的坐标。(英·李约瑟)&
&&&&#9315;龙争虎斗:《三国演义》&
&&&&#9316;帝王的镜子:《资治通鉴》&
&&&&#9317;隽永的说辞:《战国策》&
&&&#9318;不朽的战争艺术:《孙子兵法》&
&&&#9319;旧时代的葬歌:《骆驼祥子》&
&&&&七、人的称谓:&
&&(一)称字:幼时命名由父亲长辈命名,成年(男20,女15)取字沈德鸿字雁冰,鲁迅字豫才。&
&&(二)称号:一般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年龄不限,如李白号青莲居士,白居易号香山居士,李清照号易安居士。&
&&(三)称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如范仲淹称文正,欧阳修称文忠。&
&&(四)称籍贯:以人的出身地命名,如孟浩然称孟襄阳,柳宗元又称柳河东。&
&&(五)称官名:以人的官名来命名,如杜甫称杜工部。&
&&(六)称官地:以人做官的地方来命名。如岑参:岑嘉州柳宗元称柳柳州&
&&(七)古代帝王对贵族功臣的封赐爵号(位):公、侯、伯、子、男(五等)&
&&&&八、谦称:&
&&1、自称:愚、敝、卑、臣、仆&
帝王自称:孤、寡、朕&
&&3、古代官吏自称:下官、末官、小吏&
&&4、读书人自称:小生、晚生、晚学、不才、不肖&
&&5、古人称自己一方的亲属朋友用家或舍:如家父、家母、家兄、舍弟、舍妹、舍侄&
其他自谦词:&
&&&&&&尊长者自称:在上&
&&&&&&晚辈自称:在下&
&&&&&&老人自称:老朽、老夫&
&&&&&&女子自谦:妾&
&&&九、敬称:&
&&1、对帝王:万岁、圣上、天子、圣驾、陛下、大王&
对将军:麾下&
&&3、对于对方或对方亲属的敬称用令、尊、贤&
&&&令:令尊(对方父亲)令堂(对方母亲)令兄(对方哥哥)令郎(对方儿子)令爱(对方女儿)&
&&&尊:用来称与对方有关的人和物。&
&&&尊上(对方父母)尊公、尊君、尊府(对方父亲)&
&&&尊堂(对方母亲)尊亲(对方的亲戚)尊命(对方的吩咐)尊意(对方的意思)&
&&&贤:称平辈或晚辈。&
&&贤家(指对方)贤郎(对方儿子)贤弟(对方弟弟)&
&&&仁:称同辈友人中长于自己的人为仁兄。称地位高的人为仁公。&
&&&4、称年老的人为丈,丈人。唐以后称岳父为丈人,又称泰山。妻母为丈母,又称泰水。&
&&5、称谓前加“先”表已死,用于敬称地位高的人或年长的人。&
&&&称死去的父亲:先考、先父。&
&&&称死去的母亲:先妣、先慈。&
&&&已死的有才德的人:先贤。&
&&&死去的帝王:先帝。&
&&&6、君对臣敬称:卿、爱卿。&
&&7、对品格高尚、智慧超群的人用“圣”表敬称,“孔子”为“圣人”,“孟子”为“亚圣”“杜甫”为“诗圣”,后来“圣”多用于帝王,如“圣上”、“圣驾”。&
&&&十、特殊称谓:&
&&1、百姓的称谓:布衣、黎民、庶民、苍生、氓。&
&&2、伯(孟)仲叔季:兄弟行辈中长幼排行的次序。&
&&&&&&伯(孟)是老大,仲是老二,叔是老三,季是老四。&
&&3、不同的朋友关系之间的称谓:&
&&&&&&贫贱之交:贱而地位低下的时结交的朋友。&
&&&&&&金兰之交:情谊契合,亲如兄弟的朋友。&
&&&&&&刎颈之交: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
&&&&&&忘年之交:辈份不同,年龄相差较大的朋友。&
&&&&&&竹马之交:从小一块长大的异性朋友。&
&&&&&&布衣之交:以平民身份的相交往的朋友。&
&&&&&&患难之交:在遇到磨难时结成的朋友。&
&&&4、年龄的称谓:&
&&&&&&垂髫:三四岁——八九岁。&
&&&&&&总角:八九岁——十三四岁。&
&&&&&&豆蔻:十三四岁——十五六岁(比喻人还未成年,未成年的少年时代称为“豆蔻年华”。)&
&&&&&&弱冠:20岁。&
&&&&&&而立:30岁。&
&&&&&&不惑:40岁。&
&&&&&&知天命:50岁。&
&&&&&&花甲:60岁。&
&&&&&&古稀:70岁。&
&&&&&&耄耋:80岁、90岁。&
&&&&&&期颐:100岁。&
&&&十一、古代官职任免升降:&
&&1、迁:调职、调动,一般指升官;左迁则为降职调动。&
谪:降职并远调。&
拜:授给官职。&
授:授予官职。&
擢:选拔,提拔。&
&&&6、除:免去旧职而任新职。&
罢:罢免、停职。&
免:免除官职。&
&&9、黜:废黜,贬退,也用于剥夺王位或太子的继承权。&
&&&&十二、地理部分:&
&&1、阴:山北水南阳:山南水北&
&&&2、左:东为左右:西为右。&
&&&3、河:黄河。
&&4、五岳:泰山(东)、衡山(南)、华山(西)、恒山(北)、嵩山(中)&
&&5、佛教四大名山:五台山、九华山、峨眉山、普陀山。&
&&6、六合:天、地、东、南、西、北六个方位。&
&&7、八荒:东、东南、南、西南、西、西北、北、东北八个方向。&
&&8、中国的古称:九州、神州、赤县、华夏、九土、中华、华夏。&
&&&9、重要城镇名,古今对照。&
&&&&&&苏州:姑苏&
&&&&&&成都:锦官城&
&&&&&&南京:金陵、建业、建康、丹阳、江宁、白下、石头城。&
&&&&&&扬州:维扬、扬城、淮上、江都、广陵。&
&&&&&&北京:大都、燕京、神京。&
&&&&&&开封:大梁、汴梁、。&
&&&&&&镇江:京口。&
&&&&&&杭州:临安、武林、钱塘。&
&&&10、我国部分城市别称。&
&&&&&&昆明——春城&
&&&&&&苏州——中国的威尼斯&
&&&&&&重庆——山城、雾城&
&&&&&&拉萨——日光城&
&&&&&&广州——花城、羊城、五羊城&
&&&&&&徐州——彭城&
&&11、长江上的“三个火炉”:重庆、武汉、南京。&
十三、天文部分:&
&&1、北斗,又称北斗七星,批晨北方天空排列成斗形(勺形)的七颗亮星,北极星,北方天空的标志。&
&&2、闰年,以阴历年除以4或100(年号00除以100),能整除的那年,就是闰年。&
&&3、二十四节气:(见字典节气歌)&
传统节日。&
&&&&&&上元,即元宵,正月十五。&
&&&&&&寒食,清明前2、3天。&
&&&&&&重阳,九月初九。&
&&&&&&端午,五月初五,是为了纪念屈原。&
&&&&&&中秋,八月十五。&
&&&5、纪年法。&
&&&&&&(1)公元纪年法。&
&&&&&&(2)皇帝、年号纪年法,庆历四年春。&
&&&&&&(3)天干地支纪年法,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天干地支纪年法):&
&&&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除10)4,5,6,7,8,9.,0,1,2,3
&&&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除12)4,5,6,7,8,9.,10,11,0,1,2,3
&&&计算方法:用公历年代除以10,余数为天干顺序。&
&&&用公历年代除以12,余数为地支顺序。&
&&&例如:1919年,农历年号,天干计算时,用1919年除以10,余数为1,对表“1”为“辛”;地支计算时,用1919年除以12,余数为3,对表“3”为“亥”,那么1919年为“辛亥”年,故“辛亥革命”发生在1919年。&
&&&6、纪月法(不常见,略)。&
&&&7、纪日法。&
&&&&&&&初一朔十五或十六(小月十五,大月十六)
&&&&&&日出5-7
&&&&&&食时7-9
&&&&&&隅中9-11
&&&&&&日中11-13
&&&&&&日昃13-15
&&&&&&晡时15-17
&&&&&&日入17-19
&&&&&&黄昏19-21
&&&&&&人定21-23
&&&&&&夜半23-1
&&&&&&鸡鸣1-3
&&&&&&平旦3-5
利用"诗词平仄检测"功能,写诗改诗效果好
&&&老来学写律诗困难重重,既要押韵,又要符合平仄,五律,七律还有对仗要求。去年,我鼓起勇气写了几首,但押韵,平仄多不符要求。经朋友提醒,加注"古风"给以掩饰。也有诗人严格要求,写律诗应符合各种要求,语言自然,真情实感,内容美与形式(诗歌语言表达形式)美融合,才会写岀好诗。我千方百计请老师斧正劣作,却偶然在网上找到了"诗词平仄检测"这位好老师!
&&我立即将博文已发表过的几首"古风"改写成了"七绝"与"五绝,并试写了几首七律。为达练习目的,还检测改写了网上诗人几十首律诗与绝句,效果十分明显:首先可克服地方话,方言发音不准的毛病,做到了真押韵;其次是解决了律诗格律难记难用障碍,通过反复检测,反复修改,灵活应变,多数达到了"平仄符合要求",有些做到了"平仄匹配优美"!同时,律诗的"三与四句,五与六句"对仗有了进步。
&&这种"诗词平仄检测"功能,用于写诗改诗速度也比较快。对初学律诗的人,无疑是个窍门,值得推广。
&&&顺便将操作程序简介于下,供朋友们参考。
&& 笫一步,在百度网直接搜索:诗词平仄检测;
&&笫二步,点击律诗格律,根椐所写诗首字平仄选择平仄入韵格式;
&& 笫三步,删除检测框中标准诗;
&&笫四步,将所写诗输入检测框,点击捡测,各种(入韵,平仄,重字,多音字,对仗提示等)错误立即显現;
&&笫五步,灵活(表达方式)修改错误之处,反复修改,反复检测,直到达到律诗的各种要求,甚致优化语言,自己满意为止。
&& 会写诗的,学写诗的,都请试一试。
&&&&&&&&&&&&&&&&&&&&&&&&&&&&&&&&&&&&&&&&&&&&&&&&&俊&&
&&&&&&&&&&&&&&&&&&&&&&古&
新&为&&&&&&&&&(七律)
& 改革创新谱史篇,工农增效赛全川。
& 杂交水稻丰收望,茉莉花茶味道綿。
& 筑坝岷东修电站,唱歌鸥鸟绕轮船。
& 动车飞进犍为郡,游子归来美誉传。
&&&&&&&&&&&&&&&&&&&&&&&&嘉阳小火车&&&&&&&&&&&(七律)
& 嘉阳煤矿火车娇,不拉焦碳运客了。
& 穿隧越岗观美景,下湖撒网把船揺。
& 山坡柳绿桫椤俏,垻上桃红彩蝶飘。
& 菜籽花丛寻蜜者,游人喜色上云霄。
&&&&&&&&&&&&&&&&&&&&&&&&&嘉阳小火车
&&&&&&&&&&&&&&&&&&&&&&&&&&&&&&&&&&&&
&&&&&&&&&&&&&&&&&&&&&&&&&&&&&&&&&&&&&&&桫椤湖
&&&&&&&&&&&&&&&&&&&&&&&&&&&&&&&&&&&&&&&&&&&&&&&&&&&&&&
&&&&&&&&&&&&&&&&&&&&&&&&&&&&&&&&&&&&&&&&&&&&&&&&&&&&&&&&&&&&&&&&&&&
  【诗言志】我国古代诗论家对诗歌本质的一种理解。最早大约记载于《尚书尧典》。在春秋战国时代,诸子均有所论及,但各家的理解已不尽一致。汉代以后,逐渐形成三种说法。一种偏重于"志",是指诗人主观的思想认识;一种偏重于"情",是指主观的情;更多的诗论家则认为诗歌是抒发思想感情的,志和情并重。
 &&【思无邪】原句出于《诗经鲁颂駉》最后一章。春秋战国时代孔子用来评价《诗经》的总的思想倾向。"诗三百,一方以蔽之,曰:思无邪"。(《论语为政》)所谓"无邪",就是"归于正",亦就是合乎封建正统礼教的意思。
  【兴、观、群、怨】春秋战国时代哲学家孔子对诗歌创作的社会作用的论述。记载于《论语阳货》。历代诗论家对于这个论述作过不少阐述。大致上说,兴,是指诗歌的美感作用,观,是指诗歌的认识作用,通过它可以观风俗、识得失;群,是指诗歌的教育团结作用,沟通人们的情感;怨,是指诗歌的宣洩作用,特别是对社会政治的议论和讽喻。
  【温柔敦厚】最早记载于《礼记经解》。"温柔敦厚,诗教也"。这是儒家的诗歌理论的核心思想。认为诗歌有着教化作用,能使人们的思想行为符合于特定的封建伦理道德规范,这种理论长期影响着中国古典诗歌的理论和创作,产生了严重的消极影响。
  【诗六义】专指《诗经》的"六义"。最早记载于《周礼春官》,汉代《毛诗序》中明确提出:"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对于"六义"的解释,有着一个历史发展过程。唐代孔颖达提出了"三体""三法"的说法,也就是将"六义"分为两组,"风""雅""颂"这三者是指体裁,"赋""比""光"这三者是作法。
  【变风变雅】最早记载于汉代《毛诗序》。它是和风、雅相对而言的。风、雅,是太平盛世的产物,而当国政变乱之世,就形成变风、变雅。这种理论主要是建立在"乐"和"政"通、"诗"和"政"通的思想基础上的。
  【讽喻】中国传统诗歌创作的一种手法。诗人对于不合理的事物,满怀愤慨,但不正面直言,而是微词托意。《毛诗序》中所说"风,风也",就是这个意思。这是就诗人主观方面来考察的。从容观作用角度来看,讽喻,是指不用"直言",而能使为政者知晓错误而改过。《毛诗序》中说:"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故曰风"。这样,主客观都要求这样的创作手法。
  【缘情】最早记载于晋代陆机《文赋》。"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作者将"诗""赋"明确分界。强调指出"缘情"是诗歌的本质特征。所谓"缘情",就是指诗歌必须深刻、细微而又生动的抒发情感。这种思想发展了传统的"诗言志"的理论。
  【应感】最早记载于晋代陆机《文赋》。"若夫应感受之会,通塞之纪,来不可遏,去不可止。"这是指文学创作(特别是诗歌创作)中的灵感问题。他主要是依据先秦老庄等主张的"心物感应"的理论,运用到文艺创作领域。
&&&&&&&&&&&&&&&&&&&&&&&&&&
  【声调声病】南北朝时代南齐的沈约、周顒等人提出的诗歌创作中格律的学说。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四声的确立和运用;二是指出诗歌格律的病犯。沈约等将汉语语音中特有的声调,划分为平、上、去、入四声,并将这划分运用到诗歌格律中。在运用中出现了许多现象,沈约等又归纳成病犯,称为"声病"。即平头、上尾、蜂腰、鹤膝。后人并发展出大韵、小韵、旁纽、正纽。共计八种。通称"四声八病。"
  【浮声切响】沈约《宋书谢灵运传论》中说:"欲使宫羽相变,低昴互节,若前有浮声,则后须切响。"这是指诗歌中四声的按排的规律问题。浮声,指的是平声;切响,指的是四声中的上、去、人。后来就称之为平、仄。在这个基础研究逐步形成了近体诗的律、绝。中国古典诗歌格律日益完善。
  【风骨】最早本是汉魏时代对于人物品评时的用语。南北朝齐梁时的文艺批评家刘勰等将它移用到文学创作领域。它主要是指文学作品(特别是诗歌创作)的一种思想倾向和艺术风格特色。就前者来说,它指的是充实而严正的思想倾向,在风格上,则是精练简约,以达到刚健有力的境地。
  【滋味】最早记载于梁朝钟嵘的《诗品序》。"五言居文词之要,是众作之有滋味者也。"它主要是指诗歌创作的感染力。这不单纯是作品的艺术性问题,而是包含着作品的思想倾向问题。以"辩味"来比喻文艺的审美过程,是源于先秦诸子的论述。历代诗论家更有所发挥,南宋扬万里甚至提出,论诗"以味不以形"的说法。
  【用事】钟嵘《诗品序》中说"至于吟咏情性,亦何贵于用事"。他认为诗歌创作是抒写个人情感和思想,不必注重用事。这里的用事,是指诗歌创作中的一种倾向,就是在创作中引用典故和前人典籍中的材料。这种手法,也不是一无是处;但滥用无度,必然使作品晦涩难懂,损害感染力量。
  【切对】是指近体诗格律中的一种形式要求。在近体律诗中间,不但规定的句数要对,而且这种对,不仅字面意义上相对,而且更重要的是字音的平仄也要工整相对。这样,就获得完美的音韵协调的效果,增强艺术感染力。
  【唱和】最早是指歌曲演唱中的相互呼应。《荀子乐论》"唱和相应"。南北朝开始,诗人将诗歌相互赠答称为"唱和"。这种形式,到唐代,得到极大发展,乃至有唱和的专集。例如:元稹和白居易的《元白继和集》(已佚)、皮曰休和陆龟蒙的《松陵集》等。
  【诗道】唐代诗人白居易提出的诗歌创作和批评中的一个基本原则。他是接受了儒家思想的"道统"和韩愈等提的"文道"的思想而形成的主张。它指的是《诗经》中所建立的"六义"体系。他特别着重风、雅和比、兴这四类。这个体系,白居易认为贯于整个中国古典诗歌发展历史之中。
  【根情苗言华声实义】唐代诗人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提出的诗歌创作的四种要素。这四种要素,亦就是诗歌的内容(情义)和形式(言、声)的相互关系问题。白居易用树木来作比喻,实际上只是简单的排比,并不能完善地体现这四者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
  【为时为事】唐代诗人白居易所提出的诗歌创作中的一种主张。它要求诗歌创作于预生活,干预政事,揭露矛盾,不脱离当前的社会现实和人民生活。这种主张是他的现实主义文学创作理论的组成部分。
  【嘲风雪弄花草】 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说:"至于齐梁间,率不过嘲风雪,弄花草而已"。他在这里批评齐梁时代的诗歌创作,都是些吟咏风雪花草等客观自然物的篇章,不符合诗歌理论的"六义"和"诗教"的要求。这种主张,虽然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也存在着局限性和片面性。
  【取境】 唐代释皎然在《诗式》中提出的诗歌创作中的一种手法。所谓"境",是指诗人将客观现实生活中的场景和感受,通过主观性创造,再现在诗歌创作中的艺术真实,这就要求诗人的感受要"深""险",至难至艰,而再现出来的却是"新""易",乃至于不露主观的刻划痕迹,平易、自然,达到最高境界。
  【五格】 唐代释皎然在《诗式》中提出的诗歌批评的一种标准。它主要是指诗歌中运用典故的优劣。"不用事第一",而"有事无事情格俱下第五"。这里,也涉及到诗歌中的"情"的问题。所以,不能单纯用"用事""不用事"以及用事好坏与否来评定创作的高下。
  【七德】 唐代释皎然在《诗式》中提出的诗歌创作中的七个标准。即:"一识理,二高古,三典丽,四风流,五精神,六质干,七体裁"。这七个标准涉及到思想内容、形式体例和写作风格等。他将诗歌创作作为一个整体来考察,可是,对于每一个标准没有深入的阐述。
  【三思】 唐代诗学论著《诗格》(伪托王昌龄所作)中提出"诗有三格:一曰生思,二曰感思;三曰取思。故称三思。"这是指诗歌创作过程中诗人主观构思的不同过程和情况。"生思"是指忽然而得;"感思"和是指间接有所感而得;"取思"是指深入客观现实,而后才有所得。
  【三境】 唐代诗歌论著《诗格》中提出,诗歌的境界,有物境、情境和意境。物境是指山水诗的他作;情境,是指抒情诗的创作;意境,是指抒写诗人对客观外界的感受、认识的诗篇。"张之于意而思之于心"。这就是说,它不是单纯的抒情,而是主、客观融会所得的抒述。虽然,这三境说,没有很好的阐发,但对后世的意境说有一定的影响。
  【韵味】 唐代司空图提出的诗歌批评的总则。他认为诗歌创作的优劣主要是取决于韵味的消长。所谓"韵味"是指诗歌创作中涵蕴的思想倾向与艺术特色所构成的一种具有审美价值的品质。这种品质和欣赏者的主观思想相结合,就形成了"味外之致""外象之象"等一系列的审美成果。
  【雄浑】 唐代司空图在《诗品》中提出廿四品。"雄浑"是第一类。它主要指诗歌创作的那种雄健有力、浑成一统的风格。它既包含着正确而又充实的思想内容,又有波澜壮阔的气度。两者是密切结合的。
  【冲淡】"廿四品"中的一类。它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一种主要风格。所谓"淡",不是指"淡而无味",而是指"素"(从色彩角度着眼)"默"(从意境角度看)和"微"(从欣赏心理角度着眼)。总之,诗人运用高妙手法,徐纤从容的神态来表现一些微妙隽永超逸的思想感受,诗歌语言也必然是朴素无华、不事藻饰。
  【自然】 唐代司空图《诗品》中提出的一种诗歌创作风格。它侧重于创作手法角度,排斥人工的造作、矫饰、刻划等,力求一种天然形成的美的境地。这种风格,实际上和宋代梅尧臣提出的"平谈"不同,不可混为一谈。
  【含蓄】 唐代司空图《诗品》中提出的廿四品中的一类。这是侧重于创作手法的一种风格。它和浅露、率直相对立,要求诗歌创作的含意深远,含而不露,及至达到意在言外。这就是说,诗人创作时对于客观生活和主观内心有深刻的体察感受,能发现深层次的思想感情,又能运用高超的艺术手法,寓深意于篇章之中。从读者角度来说,必须磨练自己的感受力,能有条件体察其中的奥秘,求索作者的本意。
  【绮丽】 唐代司空图《诗品》中所提出的廿四品中的一类。这种艺术风格,着眼于艺术语言的创造和运用方面。主要指华丽辞采的描述以及声韵的巧妙。
  【疏野】 唐代司空图在《诗品》中提出的"廿四品"中的一类。这种艺术风格正好和含蓄蕴藉相对立。它要求诗人感情奔放,一泻千里,尽情宣泻。读者阅读时,他的思想感情追随着诗篇也经历一个宣泻过程,获得精神的享受,不再需要去品味"言外之意"了。
  【意新语工】 宋代欧阳修在《六一诗话》中引梅尧臣的诗歌创作的主张。它涉及到诗歌的内容和形式两方面。"意新"是指立意要新,能够达到"前人所未道者";"语工"则要求形式上(包括语言)要刻意求工,务必反复探求。这种主张,具有一定的正确性,但,后代各家理解并不一致,效果也就不同了。
  【诗中有画】 宋代苏轼对唐代诗人王维的诗画的评论。"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味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书摩诘兰田烟雨图》)这里涉及到诗与画的分界和交互渗透问题。某些山水诗和风景画,都是以自然客体为对象,但诗与画是两种不同的艺术,效果并不一致。就观赏者角度来说,它却有某种相通的地方,那就是某些描绘自然客体的诗篇,在观赏者角度的接受过程中,往往回原为具体的形象的画面。这种共通性,亦就是"诗中有画"的基本意思。
  【点铁成金夺胎换骨】宋代诗人黄庭坚提出的诗歌创作中的一个主要论点。它主要是探讨诗歌创作中学习古代典范著作应采取的态度和具体途径。在诗歌形式(特别是语言方面)领域,那就是在"陶冶万物"的基础上,吸取前人成果,做到"点铁成金",化腐朽为神奇。在思想内容方面,则要求推陈出新,从前人已经写过的内容中造出新的意境,达到"夺胎""换骨"的程度。
  【闭门觅句】 相传北宋诗人陈师道,经常闭门创作诗篇。这里一种脱离生活实际,单凭主观想象或模拟古人典籍的错误倾向。金代诗人元好问在《论诗绝句三十首》中就对这种创作手法给于深刻的批评。
  【悟入】 "悟入"原本佛家禅宗的用语。宋代吕本中将它引入诗歌创作和评论领域。他认为诗人必须透彻了解和掌握作诗的"活法,",才能创作出优秀的作品,由此可见,他倡导的"悟入",并不是禅宗南派的"顿悟",而是必须经过刻苦的一番功夫才能做到"悟入"。
  【活法】 宋代诗论学家吕本中提出的诗歌的基本法则。他在《夏均文集序》中说:"所谓活法者,规矩具备,而能出于规矩之外;变化不测,而亦不背规矩也"。这实际上就是"有定法"与"无定法"之间的辩证关系。这种关系比较符合诗歌创作的实际情况。
  【叶韵】 亦称"协韵"。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在《论词》中,提出了词的叶韵的特色。认为词在声律上要求极为严格,它不但分析五音,而且"又分五声,又分六律,又分清浊轻重"。她主要从音乐角度对诗与词的分界作了明确的规定。
&&&&&&&&&&&&
  【别是一家】 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在《词论》中对于词作为一种独立的创作领域所建立的一个重要界说。它并不是单从"体"着眼,也并不只是音乐性的问题。词与诗的分界,是内容、形式,乃至手法、作用等各个方面构成的整体的区别问题。
  【铺叙】 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在《论词》中提出的作词手法的重要论点。她提出的这个论点,并不单是指"铺陈叙事",而是着重于诗人内心感受的展现,情景交融的内外过程,乃至思想感情的多层次的交叉复杂的变化等,总之是有关情感领域的拓展问题。这也是使词的创作,不单纯停留在"情景交融"等单一、静止的描叙上,而是进入到动态的多变的领域。
  【本色当行】 本色,自然之色;当行,内行。前者最早见于北宋陈师道《后山诗话》;后者出于金代王若虚《滹南诗话》中所引晁无咎语。这两者是指诗词曲的创作都要恪守各自的基本法则,不要互相干扰,形成变体、变类。
  【平淡】 宋代梅尧臣首先提出的一种诗歌创作风格。这种风格的最主要特征就在于不激越,不飞扬。诗人的深刻的思想感受,运用朴质、微婉的语言,不动声色的表现出来。它既有排斥绮丽的一面,更主要的是否定剑拔弩张的讽喻的作用。所以,这种风格往往和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倾向相互矛盾。
  【穷而后工】 宋代欧阳修最早提出的一个诗人生活和诗歌创作关系的论述,他认为诗人的生活坎坷,理想无法实现,必然寄情山水,借景抒情,用物喻志,就有可能创作出优秀作品。"盖世所传诗者,多出于古穷人之辞也。"对于这种论点,也不能作形而上学的绝对性的理解。
  【言志为本】 宋代诗论家张戒在《岁寒堂诗话》中提出的诗歌创作的本质的一种理解。"言志乃诗人之本意,咏物特诗人之余事。"他主要的是发展了传统"诗言志"的理论,比较正确地指出了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的主次问题。
  【意味】 宋代诗论家张戒在《岁寒堂诗话》中提出:"大抵句子中若无意味,譬之山无烟云,春无草树,岂复可观?"所谓"意味",是钟嵘提出的滋味说的一个发展。它不单着眼于诗歌作品的艺术性,而是包含着思想内容的充盈、鲜明的倾向以及艺术的感染力。
  【情真】宋代张戒在《岁寒堂诗话》中说道:"其情真、其味长、其气胜,视《三百篇》几于无愧。"这三者是他评论诗歌创作的三个重要标准。所谓情真,就是指诗歌中含蕴的不但是抽象的情,而是来自内心的真情。这也是必然关涉到诗人必须具有正确、鲜明的思想认识,才不会在创作中"矫情""虚饰"。
  【味长】 宋代诗论家张戒所提出的诗歌构成三种要素中的一种。它是指诗歌中含蕴的思想感情,不但是"真",而且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复杂性。读者需要经历一个反复体会的过程,才能完整的把握诗人的意念。这里的"长",并不是具体的度量,而是一种心理感受的深远程度。
  【气胜】 宋代诗论家张戒所提出的诗歌构成三要素的最后一个。它是指诗歌创作中内含和外溢的气势。这种气势决定于诗人的思想认识和对客观事物的体会的正确性和深广度。只有能够正确的揭示主客观的事物的本质特征,才能具有这种气势。否则,只有人为的空架子而已。
  【绮罗香泽之态】 宋代词论家对于宋代的婉约派词风的评语。胡寅在《题酒边词》里说:"及眉山苏氏(指苏轼),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宛转之度,......"。他将婉约派单纯结为"绮罗香泽之态"是片面的,因为,婉约作为一种词风,它不单是由内容所决定,而必须从整体的形象的美学特质去把握。
&&&&&&&&&&&&&&&&&&&&&&&&
  【学诗如参禅】&&唐代释皎然首先提出这个主张,到宋代更为盛行。吴可《学诗诗》的起句就说:"学诗浑似学参禅。"这种主张,排斥诗人的才、学,提倡思想上的"悟"。它虽然也揭示了诗歌创作的某些真理,可是单凭主观的修炼,是创作不出好诗的。这些以"禅"喻"诗"的诗论家的失误,主要的是没有正确的理解创作和生活现实的辩证关系。
  【诗家三昧】 所谓"三昧",原是佛经中用语,音译作"三摩地"等。意思是排除一切忧烦,最终获得正果。我们古代文论家,将这个词用到文艺批评上,特别是关于作者的艺术修养的造诣。精通本门文艺规律的,就称之为得"诗家三昧"了。
  【诗外功夫】 南宋诗人陆游在《示子遹》中首先提出的诗歌创作的主张。这是他针对当时诗坛的两种倾向而提出的。一种专门从古人典籍中寻章摘句,做"点铁成金""夺胎换骨"的功夫;一种是一味强凋主观的修炼。他从自身创作经历中体会到,生活经历和对生活的认识起着决定作用,"诗外功夫"远比"诗内功夫"重要得多。它是第一位的、决定性的要素。
  【天籁自鸣】宋代词人、诗论家提出的一种评论诗歌创作的标准的比喻说法。"天籁"原本是指自然界发出的音响。这里指的是诗歌创作,不袭前人,不事雕琢,自然形成。姜夔在《白石道人诗集自序》中说:"诗本无体,《三百篇》皆天籁自鸣。"虽然他只就"体"一方面立论,但是诗歌创作的整过程也是这样的。
  【诗有四种高妙】 宋代诗人、诗论家姜夔在《白石道人诗说》中提出的诗歌创作的构成要素。"诗有四种高妙,一曰理高妙,二曰意高妙,三曰想高妙,四曰自然高妙。"对这四个方面,解说不一。大致上说,理是指情理;意是指意料之外,也就是构思巧妙;想是透切见微,毫无晦涩暖味之处;自然是指天然而形成的艺术效果。总起来看,姜夔已涉及到诗歌创作中的特殊性领域,特别是"意""想"等范畴的引入,使他的诗论具有高度的科学性。
  【妙悟】 宋代诗论家严羽提出的以禅喻诗的主张的中心思想。他在《沧浪诗话》中说道:"禅道惟在妙悟,诗道亦在妙悟"。他的这种主张,虽然也揭示了诗歌创作中诗人主观性因素的决定性作用,但是单纯强调个人的心神领会,参透前人的成果,必然致至脱离社会生活,窒息诗歌创作的发展。
  【沉着痛快】 宋代诗论学家严羽提出的一种诗歌创作风格。他在《沧浪诗话》中这样描述:"其大概有二:曰优游不迫,曰沉着痛快。"后者所指的是思想感情具有相当的深度,能用雄壮的气度表现出来。读者在欣赏时感受到明白痛快,毫无阻碍的达到相互理解。
  【别材别趣】 宋代诗论学家严羽在《沧浪诗话》中说:"夫诗有别材,非关书也;诗有别趣,非关理也"。这是严羽诗论中的主要论点。前者指诗歌创作需要别种才能,和书本知识无关;后者指诗歌创作应包含某种情趣,而不是单纯的说理,乃至和"理"没有关系。这种理论,反对当时"掉书袋""讲理学"的弊病,强调诗歌创作的艺术性和形象思维的独特作用,有着极大影响。
  【兴趣】 宋代诗论家严羽在《沧浪诗话》中提出的诗歌创作的主要艺术特性。他认为盛唐诗人追求的就是"兴趣",所谓兴趣,他用一系列比喻解说:"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最后总结为"言有尽而意无穷。"这里实际上是涉及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诗歌创作内涵的质的分析,亦即"羚羊挂角,无迹可求"等比喻所表达出的思想感情的深邃的不可捉摸性和变幻不定的模糊性与读者感受之间的无法介入的或然性;另一方面才是作品的外在语言形式和包孕的思想感情之间的完全一致或不一致的问题。也就是量的问题了。严羽在这里看到了诗歌艺术的两个方面特性,而用一个"兴趣"来表达。不过,他对盛唐诗歌改用"兴趣"标举,也不完全正确!
  【气象】 宋代诗论学家严羽在《沧浪诗话》中提出的诗歌构成要素。他说:"诗之法有五:曰体制,曰格力,曰气象,曰兴趣,曰音节。"他所提出的"法",是从"法度"着眼。"气象"就是作品所具有的气势。它决定于诗人所处时代的时代精神、风貌和诗人自身的气质以及倾注于作品的思想感情的深度。他举出汉魏古诗是"气象混沌",唐诗与宋诗的分界是"气象不同",都是就时代宏观风貌评论。
  【雅词】 宋代词人张炎《词源杂论》中批评辛弃疾等豪放派词,"非雅词也";同时,他又认为柳永、周邦彦等的词,是"软媚""靡曼",也不是雅正之作。他推崇姜夔词,"不惟清空,又且骚雅。"所以说,他提出的"雅词"是对"婉约"派词的一个发展。他主要是从诗教角度来论词,用风、雅来判评词作,既反对豪放派的粗犷(从内容到形式),又反对专门言情的"艳词",开创"雅词"的新风。
  【清空】 宋代词人张炎在《词源》中说:"词要清空,不要质实。清空则古雅峭拔,质实则凝涩晦昧"。他标举"清空"和"质实"这样相互对立的审美范畴,并不单纯是词的语言风格问题。他在评论姜夔词时,对清空的特点比喻作"野云孤飞,去留无迹"。这和严羽论姜夔词所提出的"羚羊挂角"是一脉相承的。可见,他是就词的整体艺术特性着眼,特别着重于词的审美角度。
  【质实】 它是和"清空"相对立的审美范畴。词论家显然不是在探讨词的内容有无以及多少、正确错误等问题,而是在于揭示诗人表达主观思想感受时的艺术能力问题。这自然不单是语言问题,而是和诗人的秉赋、才能,修养等都有关系。这方面修养差,必然造成作品的艺术因素的低下,不能给读者高度的美的享受。这就是张炎提出的"质实"的关键所在。
  【豪放】 这是和"婉约"相对立的词风。所谓"豪放",词论家虽单从气象着眼,但根本上是在于词的思想内容的不同,是由于词人内心感情的激越所决定;为了适应内容情感的需要,必然打破唐五代以来词风,另创音律,独辟艺术境地,形成"豪放"词风。
  【婉约】 [婉约] 后人对宋词的流派,有各种分法。明代张綖首先提出了"婉约"和"豪放"的两分法。他说:"词体大略有二,一婉约,一豪放。盖词情蕴藉,气象恢宏之谓耳"。后来徐镌也说:"词体大约有二,大体婉约,一体豪放。婉约者欲其词调蕴籍,豪放者欲其气象恢宏"。这里,对于婉约和豪放两者的区分,看法是一致的。所谓"婉约"是指"蕴藉"(不论"词情""词调")、也就是说,从思想内容、音乐节律到艺术手法乃至抒情的审美特性等等,到要达到含而不露,包括深层次的意念、情感、而不是直露、粗线的情感宣泻。从唐五代以来,从"花间"遗风到南宋姜、张等,在这方面,越益进展,艺术上境界日益高妙,蕴藉之完美,至于极境。
  【情寡词工】 明代诗人李梦阳在《诗集自序》中提出的对于当时诗歌创作倾向的批评。它主要是指出当时诗歌创作专门拟摹古代,没有思想感情,只在字句上刻意求工。这样的创作态度和方法,是没有发展前途的。
  【真诗在民间】 明代诗坛拟古模仿之风极盛,有"文必秦汉,诗必盛唐"之说。对于这种风气,有些诗论家就着眼于民间创作。他们提出"真诗在民间"的口号。这也是对于过去历来推崇《诗经》国风、汉代乐府民歌的传统的发展。
  【以筏喻诗】 明代诗人何景明提出的诗歌创作的途径。他主张,作诗开始要学古人成法,学到手就要舍成法而进行独创。这正如乘符渡河一般。这种主张,有着一定的积极意义。但是,掌握"舍筏"的火候并不容易。有些诗人终身无法摆脱前人的规范。
  【诗有造物】 明代论诗家谢榛在《四溟诗话》中提出的诗歌创作的方法。"诗有造物,一句不工,则篇不纯,是造物不完也。造物之妙,悟者得之"。它是指诗歌创作时总要形成一个完整的客体。这个客体既可以一字一句来看,但更主要是一个整体所表现的气势神韵,而要达到这个目的,那就要依靠诗人对客观事物的"悟"的能力。
  【意随笔生】 明代诗论家谢榛在《四溟诗话》中提出的一种诗歌创作的理论。他认为优秀的诗歌创作是在诗人创作过程中,遂渐明确主题,形成格局,乃至完成全诗。反对先立主意,构思谋篇,再下笔创作。"意随笔生,不假布置"。这种理论,在摆脱复古模拟的弊病,反对"主题先行"等方面有一定作用,但它与创作实际往往不符合。有极大局限性。
  【自然为上】 明代诗论家谢榛在《四溟诗话》中提出的诗歌创作原则。"自然妙者为上,精工者次之。"它强调诗歌创作原则。"自然妙者为上,精工者次之。"它强调诗歌创作要天然自成,反对过份的雕琢加工,这和他所主张的"意随笔生"等观点相统一。但是,艺术创作是一个艰苦的、独创性劳动,单纯一味主张"自然为上",显然有着一定的片面性。 
  【情词易工】 明代戏曲家何良俊在《四友斋丛说》中提出的理论。他认为文艺作品中描写感情的语言,容易获得良好的效果。这里是指两个方面。从作家来说,抒发主观感情是切身之事,容易取得完善的表达语言、形式等;从诗者角度看,抒写情感的语言,有强烈的感人力量,直接感应读者的感情。
  【激越慷慨】 明代戏曲理论家的出的戏曲两种风格。王骥德《曲律》中引康海的话说:"南词主激越""北曲主慷慨"。对于它们的解释,各家意见并不一致。大致上,这是就戏曲的整体审美角度评述南、北曲的分界。它是各种因素所构成。
  【诗有虚实】 明代诗人屠隆提出的诗歌创作理论。"顾诗有虚,有实,有虚虚,有实实,有虚而实,有实而虚,并行错出,何可端倪。"他所指的"虚"大致是指"虚构","实"就是"实情"。诗歌创作中虚、实的错综复杂的关系,形成了诗歌的复杂多样的艺术性。他的这种说法,和我们所理解的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并不相同,不能混淆。
  【意趣神色】明代戏剧家汤显祖提出的评论文艺作品的标准。他认为"凡文以意、趣、神、色为主"。这四者,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作品总的倾向和特色。意,是主意;趣,是风趣;神,精神,亦即贯穿全篇的气质;色,色彩,作品所具有的艺术风格。这四者缺一不可,互为因果、表里。
  【性灵】 明代袁宏道提出的诗歌创作理论的中心观点。他主张"独抒性灵"。所谓"性灵",是指个人在生活实践中,长期形成的本质特性。它具有鲜明的主观性,但它也有着不可摆脱的社会、时代的因素。明代诗论家,乃至清代标举"性灵说"的袁枚等,往往只着重于性灵的前一中特性,无视时代、社会的约束性,必然形成他们理论的片面性。
  【真趣】 明代袁宏道提出的诗歌创作理论。这是从"性灵"说的基础上,阐发的一种论点。他说道:"夫趣,得之自然者深,得之学问者浅",童年时代"不知有趣,然无往而非趣也"。可见,他所说的"趣"是专指一种自然形成的感受,也只有这种趣,才是"真趣"。诗歌中有了它,就能感动读者,给予心灵上的美的享受。
  【家数】 戏曲创作中的体制流派的特定名称。首先是明代戏曲理论家王德骥在《曲律》中提出的。他认为戏曲有"本色"和"文词"两家。他虽比较推崇"本色",但也指出两者各有利弊。"纯用本色,易觉寂寥;纯用文词,复伤雕镂。"
  【曲中工巧】 明代戏曲理论家沈璟提出的评论戏曲的一种标准。他认为填曲,首先要协音律,获得表演上美感的效果;虽然有损文词也无关紧要。这种现象称之为"曲中工巧"。
  【作曲三难】 明代戏剧家臧懋循提出的戏曲创作中的三种现象。一种"情词"之难,就是指主题的确立、题材的选取和风格的创立;第二种"关闩"之难,就是"戏剧冲突"的建立安排问题;最后的是"音律"之难,是指音乐性的完美问题。
  【情与景会】 明代诗人袁宏道首先提出的诗歌创作的艺术特性。他指出"有时情与境会,顷刻千言,如水东注,令人夺魂"。这是说的诗歌创作中"意境"的创立问题,也就是创作过程中主观认识和客观世界之间的辩证的形象反映问题,"情"和"景",既有生发,观照的一面,又相互通会的际遭。诗人就要把握并能完美的表达这种关系,构成诗篇的动人的艺术魅力。
  【幽情单绪】 明代竟陵派诗人钟惺等倡导的一种诗歌创作风格。他认为"真诗者,精神所为也。察其幽情单绪,孤行静寄于渲染之中,而乃以其虚怀定力,独往冥游于寥廓之外。"他的这种主张,体现了没落知识分子的孤独感和不适应感。这种单纯从诗人主观精神创造艺术风格的主张,有一定的局限性。
  【景语情语】 清代诗论家王夫之提出的诗歌理论用语。所谓景语,就是指诗歌中单纯描摹景色的诗句,情语, 是指"以写景之心理言情"的诗句,亦就是"情""景"交融的句子。可见,"景语"是浅层次的,"情语"才是内外交融,饱含情感的诗句。在这基础上构成名篇佳作。
  【神韵】清代诗人、诗论家王士祯提出的诗歌理论用语。它的中心思想是要求诗歌创作具有深邃的思想感情和蕴籍丰富的审美意义;外在形式,却又是冲淡、超然的。它主要是发展了司空图、严羽的理论,在诗歌创作的审美作用方面作了比较深入的探讨。但是,文艺创作是由多种要素综合构成的,不能片面强调某一方面。
  【格调】清代诗人沈德潜提出的诗歌创作现论。它主要是强调诗歌创作中的"格"和"调"。前者是指诗歌的格式,也就是表达思想、感情所必须具有的与之相适应的格局,决不是漫无格式、任意而为的;后者强调诗歌的音律格调。这种主张具有明显的形式主义倾向。
  【肌理】清代诗论家翁方纲得出的诗歌创作理论。这种主张既反对袁枚、王士祯的"性灵""神韵",也不满于沈德潜的"格调",它主张诗歌创作必需惯彻"理","诗必研诸肌理"。这里的"理",既是指诗歌的思想内容的"道理",也体理着创作规律的"文理"。
  【人外无诗】清代诗人龚自珍提出的诗歌创作理论。"诗与人为人,人外无诗,其面目也完"。这种主张表明诗论家已看到诗人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中所体现出来的是一致的、统一的。可见,什么品质诗人就只能创作出同样品质的篇章。这种"同一"观,也不能推之极端,否则又将陷于矛盾之中。
  【哀乐中节】清代诗论家刘熙载在《艺概》中提出的诗歌创作理论。他认为诗歌创作是抒情的,这里就有一个"度量"问题。"发乎情,未必即礼义,故诗要哀乐中节"。这里的"中节"就是要合乎一定的礼义规范。
  【诗眼词眼】这里指诗、词中的重要关节处。有的评论家着重于一句中的某些关键词语;有的则从整篇的布局、高潮等着眼。例如:清代刘熙载就是着重后一方面的论述,提出"通体之眼"的说法。
  【妙在衬跌】清代评论家刘熙载在《艺概》中提出的诗词创作中的一种手法。衬,是指衬托;跌,是指跌宕变化,形成一个有机的多资的整体。他指出诗词创作中必须具有层次和变化,形成一个有机的多姿的整体。这样才能具有动人的艺术性。
  【凭虚构象】清代评论家刘熙载提出的文艺创作中的一个重要理论。他认为,凭实(客观事物)构象(艺术形象)是容易的,而凭虚(想象)的构象是比较困难的。但是,凭实构象必然受到"实"的制约,只有凭虚才能具体有无穷尽的意境。至于这里所说的"虚",不是"虚幻",而是取决于诗人的生活积累和想象力的水平的高下。
  【极炼如不炼】清代评论家刘熙载在《艺概》中提出的主张。他说"极炼如不炼,出色而本色,人籁恶归天籁矣。"明确提出"极炼"和"不炼"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单纯的"炼",太露痕迹,只有"极炼"达到"不炼"的程度,才能算达到艺术的极致。
  【我手写吾口】清代诗人黄遵宪提出的诗歌创作理论。他主要针对清代诗坛情况,特别是同治、光绪朝代的拟古作风而提出的,要求运用口语创作诗歌。这是时代发展决定的。
  【意境】我国古典诗论中重要的理论之一。它主要是关于诗歌中的形象问题,也就是诗人主观情感与客观世界之间的相互融会,构成主客观统一的形象体系问题。实际上也就是文艺创作的(特别是诗歌创作)中的主体问题。中国古典诗论,从"言志""缘情"开创的,都是着眼于诗人主观的内心世界,即便是山水诗等,也强调主观对于客观的关照关系,在诗篇中强调内在与外界的沟通、融合。这就是意境的基础。在这基础上,发挥诗人的主观独创作,深入体会外界的本质特征,求得新的艺术创造。
  【有我无我】清代评论家王国维提出的诗词创作中的一个主要论点。"有我"是指"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也就是说作者主观的感情,移到客观事物上,再由作者将这主客观形成的情感物、物因情迁,统一的形象表现在作品之中。"无我"是指"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这里实际上并不是真正的"无我",而是指将"我"化成"物",使之与相同一,表现在作品中,只有"物"而不含主观的感情了。实际上它不能是"无我"的。这种"物""我"同一理论,最早可推溯到古代印度《奥义书》中的"梵""我"一致的理论。
  【物我无间】清代评论家刘熙载所提出的文艺创作理论。"物"是指客观世界,"我"是指诗人的主观世界。他认为这两者之间是有同一性的,"我"有可能完善的反映客观之物。当两者统一时,就能创作出优秀的诗篇。
  【隔与不隔】清代评论家王国维提出的判断境界优劣的标准。不隔是好的境界。不隔就是指客观世界和作者主观世界,乃至读者的精神感受这三者之间是相互贯通,相互观照、对应。要做到一点,就需要真诚的认识和高明的技巧。
&&&&&&&&&&&&&&&&&&&&&&&
张小鑫编选于日
喜欢了你的博文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一句话包含四大名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