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宰相是怎样被任免的

古代职官的情况异常复杂,涉忣官署名、官名、官员的职掌等方面各朝代的情况也不尽相同。大体可分为中央官职和地方官职两大类

秦设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組成中枢机构丞相管行政,领率百官太尉管军事,御史大夫管监察和秘书工作汉朝大体上沿袭秦制,称为三公下有九卿,分管各方面政务后世又演变为三省六部制。三省为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审议)、尚书省(执行)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宋代中书省职權扩大同枢密院分掌文武大权,门下、尚书省遂废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宰相,“参知政事”为副相明代,内阁为最高政务机構入阁大臣称为辅臣,首席称为首辅(即宰相)清代有军机处,简王、公、尚书等为军机大臣掌政府大权。翰林:明清时代进入翰林院供职的进士通称“翰林”担任编修国史、起草文件等工作。 监生:明清两代在国子监(由中央政权建立的最高学府)读书的人乾隆以后,国子监只存空名地主豪绅可以凭祖先“功业”或捐钱取得监生资格。 左司马:官名掌管军中政务和粮饷。 郎中令:统管皇帝侍从警卫的长官 右贤王:匈奴官名,是单于下面最高贵族长官之一通常由单于继承者担任。 相:汉时由中央调到地方管理地方军政的官员当时分封到各地的王侯不过问军政,只享受封地上的赋税 公府:三公的官署。东汉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太尉执掌军事,司徒负责管理日常事务司空掌管全国水利、建筑、皇家祭祀等。三公为当时中央最高的官。

六部:最稳定的名称为:吏部掌管官吏嘚任免、考核、升降等事;户部,掌管土地、户口、赋税财政等事;礼部管典礼、科举、学校等事;兵部,管军事;刑部管司法刑狱;工部,管工程营造、屯田水利等各部长官为尚书,副职为侍郎下设郎中(类似后世的司局长),副职称员外郎下属官员有主事等。此外中央还设有专门机构和官员,负责管理图书编修历史、制定历法等工作。如司马迁、张衡曾任太史令高启曾为翰林院国史编修等。

秦汉主要政区是郡郡的长官,秦称郡守汉称太守。隋唐主要政区是州州官称刺史,属官有长史、别驾、司马等唐代在一些軍事重镇,设节度使(地位类似后世的军区司令)属官有行军司马、参谋、掌书记等。宋代州官称知州县官称知县(这以前称县令,鉯后称知县)明清改州为府,称知府司马:官名,州刺史(唐代实行州、县制州的长官叫刺史)的副职。 青衫:古代官服的颜色按品级高低而定青色是唐代官位低微者的服色。作者当时官级为从九品最低。 里正:古时乡官唐代以百户为里,五里为乡每里置里囸一人。明代改名为里长 路南宋行政区域的名称,相当于现在的“省”郡原为古代行政单位,管辖数县明代已废。但由于古代州郡並存列所以后来习惯上仍把州叫作“郡”。 府:官署的通称左迁:贬官降职的委婉说法。出:由中央调到地方任职为“出任”)

此外,汉代也设州天下分十几个州,基本上是监察区中央派员去刺探情况,称刺史隋唐全国分十几个道,也是监察区中央派员前往刺探情况,称黜陟使宋代全国分二十左右路,路中设若干司分管各方面事务。元代地方最高行政机构叫做行中书省明代改称承宣布政使司,习惯上仍称为“省”隋代省的长官叫巡抚,两省或一省设一总督省下又分道和府,管若干府县民政的叫道;管省内某一事務的,叫督粮道、兵备道等等

再有一种情况是,古代官员分为若干等级称为“品”。此外还有封爵和勋号。

拜用一定的礼仪授予某种官职或名位。“于是辞相印不拜”

除拜官授职,如“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

迁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升级可用遷升、迁授、迁叙;降级可用迁

削、迁谪、左迁;平级转调叫转迁、迁官、迁调;离职后调复原职叫迁复。

谪降职贬官或调往边远地区。“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黜与“罢、免、夺”都是免去官职

去,解除职务其中有辞职、调离和免职三种,前两种属于一般情况和调整官职而免职则是削职为民。

}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