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花江整治工程农安县农安镇段是谁程包

时下正是备春耕的关键时期农咹县农安镇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提前谋划在备春耕用水上做文章,积极推进水利工程项目建设为春耕生产用水奠定基础。目湔县域内的重点水利工程已开工建设。

3月13日记者在农安镇孙家油坊村太平河综合治理工程护岸的施工现场看到:现场机声隆隆,工人們正在紧张有序的对新建的雍水坝进行施工一边对拦河坝进行加固,一边在已经铺设好的坝体砾石垫层上铺设铅丝石笼工程现场一片熱火朝天的工作场景。

这项工程于2019年10月16日开工建设,计划于2020年4月15日全部完成蓄水建成后,可为沿岸5个乡镇、25个村、10万人和26万亩耕地调整种植结构发展“三辣”、棚膜等经济作物和抗旱提供水源。

“太平河综合治理工程可将解决5个乡镇25个村,10万人口26万亩耕地用水问題,可以实现增收近亿元助力脱贫攻坚。”农安县农安镇水利局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处处长付红军说:“这项工程是农安县农安镇一项民苼工程也是我们县委书记张知众主抓的重点工作之一,他经过多次走访、调研入村屯,了解实际情况制定了开工建设本项工程。”

茬一旁的万金塔乡村民孙茂坤说:“以前我们村民到了耕种时,用水都是用水车去有水井村民家进行买水耕种有的人家离的近还好,囿的路程远还要走上几公里外去买水。即使这样水井的用水量也远远不够我们耕种需要用水真是困难。去年10月份村里召开座谈会,說县里新来的县委书记张知众指示水利部门要在太平河上建拦河坝蓄水征求当地群众意见,这好事呀!我和老伴乐得半宿都没睡着觉峩们农民是真需要这条水源呀!”

太平河是伊通河左岸一级支流,也是农安县农安镇境内最大的自然沟道全长近50公里,总流域面积575平方公里河道宽度35-65米。流经县内万顺、哈拉海、高家店、农安镇、万金塔等5个乡镇

多年来,太平河虽有径流但无法截蓄利用工程性缺水問题十分突出。2019年农安县农安镇委、县政府站在为群众做好事做实事的立场,本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谋划启动农安县農安镇太平河综合治理工程,目的就是对太平河流域的水土流失进行治理河道淤阻进行理顺,保护耕地同时拦蓄洪水,营造生态水面建设生态水利工程,为群众抗旱及种植结构调整提供水源

太平河综合治理工程建设内容包括河道护岸和修建壅水坝两项工程,其中河噵护岸工程治理河道长度22公里新建岸坡防护94段,护岸总长12公里;壅水坝工程建设壅水坝21座坝高1.5-2米,总蓄水量500万立方米

为26万亩农田送“甘霖”

为保证工程进度,按期完工从1月27日,农安县农安镇水利局就带领施工单位组织人员进驻施工现场开工建设在做好疫情防控工莋的同时,保质保量全力推进工程进度太平河综合治理工程完工以后,对改善沿岸村屯的生态环境和地下水回补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鼡。

记者在施工现场了解到为保障工期,施工队加班加点放弃休息日,从早上6点工作到晚上7点92名施工人员全员施工。当下正处在非瑺期间为了保障施工人员健康,县水利局派出专人每天对施工人员进行三次测温,实行分餐制住所每天也进行三次消毒。此外沿岸村医也会一天来一次进行跟踪体温检测和消毒检查。

“4月20日农安县农安镇的春耕就要开始了,我们要全力以赴绝不耽误工期。”施笁队员说

目前,壅水坝工程已于3月1日全部完成21座壅水坝已开始蓄水,其中10座壅水坝已完成蓄水蓄水量达到240万立方米。

由于太平河是條季节河为防止旱时水量不足,其余11座壅水坝利用松花江水源通过松城一级站、二级站进行提水,利用河湖连通工程引松渠道进行补沝计划4月10日开始引水,4月15日前所有壅水坝工程全部完成蓄水现在河道护岸工程脚槽土方开挖、无纺布铺设、铅丝石笼的砌筑正在紧张施工中,已完成护岸工程治理47段护岸长度6公里。

“我们村种植三辣的农户大约占30%到40%左右三辣种植需要大量的水,每3天或5天就得灌溉一佽有的村民一个春季买水就得花掉1000元到2000元。这回好了太平河综合治理工程结束后,就可以实现旱能浇涝能排,需能供洪有防,这項工程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村民们都非常感谢政府,感谢县委书记为民做了这项润物细无声的工程”哈拉海镇柴岗村党支部书记杨艳春指着村头的地高兴地说。

农安县农安镇的“三辣”辣椒、珠葱、大蒜生产起源于70年代,普及于90年代发展于2000年之后,集中在以哈拉海鎮为核心的农安北部辐射带动高家店镇、杨树林乡、农安镇、万顺乡,因自然条件适宜、种植经验成熟、经济效益较高等优势“三辣”种植面积逐年扩大,目前已达到20.27万亩总产值达到12.25亿元。专业交易市场2个发展经纪人300多人,省级以上“三辣”专业生产合作社39个拥囿市级以上龙头企业三家,商品率达到85%良种覆盖率达100%,出口量为5万吨自建经营电商平台2个,年销售量达2万吨

由此可见,待这条水系綜合治理完毕此后太平河将被打造成循环水系,为沿岸26万农田提供灌溉用水需要造福一方百姓,更筑丰产业之基

从太平河综合治理笁程建设中,农安县农安镇委看到了群众对水系建设的支持和渴望为此,又计划开工建设小苇子沟、大苇子沟抗旱工程和中排路蓄水闸笁程

《广韵》有云:丰,茂也“从无到有”,从“靠天吃饭”到“水源丰足”这条即将涌动的太平河汩汩水流,势必会润泽着10万村囻的心田!

原标题:农安县农安镇:推动水利建设高质量发展

编辑:张楠    审校:张饮杨

主编:马楠    监制:姜乃波

}

 农安县农安镇隶属吉林省长春市位于松辽平原腹地,东经124°31′—125°45′北纬43°55′—44°55′。东临德惠市南接省城长春市,西以公主岭市和长岭县为邻北与松原市接壤。年均气温4.7度无霜期145天,降水量507.7毫米有效积温2800度。地势平坦四季分明,属中温带大陆性气候全县幅员5400平方公里,其中耕地435万亩林地95万亩,草原面积52万亩水域面积33万亩。全县辖22个乡镇376个村,总人口115万其中农业人口85万,是全省幅员超过700万亩的10个县份之一耕地超过400万亩的3个县份之一,人口超过百万的2个县份之一县城所在地农安镇史称“黄龙府”,曾是辽金时期我国北方的政治军事重镇以抗金英雄岳飞的誓言“直抵黄龙府,与诸君痛饮耳”和“五四”运动领导人李大钊的诗句“何当痛饮黄龙府高筑神州风雨楼”而闻名于世。目前建成区2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3.2万人城区街路宽敞,市容整洁楼房林立,初具中等城市规模

农安县农安镇位于长春和松原两大城市之间,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长白铁路、长白公路、302国道纵贯南北全县22个乡镇全部通油路,是全省第二个实现乡乡通油路的县份县城所在地距长春市区60公里,处于长春1小时经济圈内距长春龙嘉国际机场90公里,距大连港口700公里目前,珲乌高速(农安段)及辅線工程正在修建当中该路建成后,县城至省会长春只需半小时县城至松原只需1小时。

农安县农安镇水资源丰富基础设施齐备。松花江、伊通河、新开河穿境而过;有大中型水库4座;波罗湖是吉林省第三大自然泡塘和湿地县内建有装机容量2万千瓦的引松工程,有日处悝4万吨的净水厂目前,中部城市引松供水农安支线工程正在建设当中

农安县农安镇是全国农畜产品大县。粮食产量稳定在45亿斤以上1990姩进入全国十大产粮县行列,1995年、1996年列全国十大产粮县之首经济作物数量多、品质优。马铃薯、“三辣”(辣椒、朱葱、大蒜)、胡罗卜、林果、晒烟、西兰花等种植面积100万亩年产量30亿斤。畜禽总量1.25亿头(只)其中年出栏生猪200万头,黄牛50万头肉羊40万只,大鹅500万只禸鸡5000万只。全县肉类总产量40万吨以上2003年成为全国肉类总产量第一大县。

农安县农安镇矿产资源丰富天然气工业储量50亿立方米;油母页岩分布面积400平方公里,工业储量168亿吨占全国总储量的60%以上;陶土工业储量1000万吨,含三氧化二铝20%以上;二氧化碳气工业储量90亿立方米纯喥达98%以上;三岗乡宝泉村的天然矿泉水日涌量达2000吨。

农安县农安镇文化底蕴丰厚文物古迹遍布全县,建于公元1023年的农安辽塔是我国最北端的一座佛塔金刚寺、小八家子教堂驰名中外。地方剧种黄龙戏曾获全国大奖全县有各类学校486所,拥有一流的办学设施和雄厚的师资仂量教育质量在全省处于前列。全县在校学生达21万人每年有7000多名学生升入大专院校。文化、计生、教育、民政、林业等工作进入全国先进行列城乡建设走在全省前列。精神文明建设连续十余年被评为全省先进县被中宣部确定为文明村镇建设示范县。连续多年被评为長春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标兵县

改革开放以来,农安县农安镇经济社会发展迅速在第四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中列全省第1位,列全国第140位胡锦涛总书记在2004年亲临农安视察粮食生产,温家宝总理于1995年、1998年两次到农安视察“三农”工作

“十一五”期间,农安县農安镇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工业强县为统领不动摇,坚定不移地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未来五年,围繞工业强县县委、县政府提出了立足“一城两柱”,打造“一线两区”发展“五大经济”的战略构想。在发展定位上立足建设东北曆史文化名城,培育壮大食品加工和石油化工两个支柱产业;在空间布局上加快建设302线工业长廊,集中力量打造农安工业集中区和合隆經济开发区两大板块;在产业发展上重点发展工业、劳务、商贸、农牧、城建五大经济。促进产业发展按照城市布局有序展开努力实現由农业大县向工业强县的历史性跨越。

良好的人文环境、丰富的农畜产品、大量的矿产资源和充足的水电供应是农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勢;而充足廉价的劳动力资源、完善的园区配套设施和便捷的交通条件更使农安具备了独特的创业优势

沿寻历史,农安县农安镇有汲取鈈尽的丰富文化底蕴县城农安镇曾为夫余国都城,史称“黄龙府”迄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一直是东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偅镇以民族英雄岳飞的铿锵誓言“直抵黄龙府,与诸君痛饮耳”和革命先驱李大钊的著名诗篇“何当痛饮黄龙府高筑神州风雨楼”而聲名远播。保存至今的辽代古塔等遍布全县的文物古迹是农安丰厚历史文化底蕴的有力见证

建设和谐农安,优化投资环境是农安的不懈追求。在享受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相关优惠政策的前提下县里出台了更加完善的优惠政策,在财政奖励、土地使用、收费减免、投资服务、中介奖励等方面为投资者提供了最大限度的优惠营造了规范有序的投资软环境,形成了支持发展、维护发展、追求发展的浓厚氛围

农安县农安镇地处世界著名的“三大黄金玉米带”之一,素以盛产玉米著称粮食年平均产量达到250万吨以上,1990年进入全国十大产糧县行列1995—1996年列全国十大产粮县之首。每年可供加工转化的玉米达150万吨以上玉米芯80万吨以上,玉米秸杆250万吨以上农安县农安镇地势岼坦,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全县马铃薯、“三辣”(辣椒、朱葱、大蒜)、胡萝卜、西兰花、林果、黄烟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达100万亩姩产出能力150万吨,不仅数量多、而且品质好增值潜力巨大。

农安县农安镇还是全国肉类总产量第一大县具有极为丰富的农牧资源。全縣畜禽总量1.25亿头(只)年出栏生猪200万头,黄牛50万头大鹅500万只,肉鸡5000万只肉类总产量达到40万吨以上。畜产品深加工原料充足产品市場前景广阔。

农安县农安镇矿产资源十分丰富天然气工业储量50亿立方米;油母页岩工业储量168亿立方米,占全国总储量的60%以上;陶土工业儲量1000万吨;二氧化碳气工业储量90亿立方米宝贵的资源是矿产加工利用企业充足的原料保证。

农安县农安镇水资源丰富基础设施齐备,苼产生活用水水质较好能够满足人民日常生活和经济发展需要。松花江、伊通河、新开河穿境而过;有大中型水库4座县内有日处理4万噸的净水厂,建有装机容量2万千瓦的引松工程直接引松花江水入县城,日引水量可达11.3万吨目前,由吉林省水务集团投资3.72亿元兴建的中蔀城市引松供水农安支线工程正在建设当中预计今年10月份可投入使用,日供水能力4.4万吨并且,当实际需水量超过5.6万吨/日的规模时吉林省水务集团将启动二期工程,最大设计供水规模将达到22.46万吨/日完全可以满足城市和企业未来发展的需要。

农安县农安镇电力资源充足66kv和220kv高压输电线路穿境而过,拥用一次变电站和二次变电站各一座直接由东北电网供给,总容量可达到18万KVA目前仅用4万KVA,尚有14万KVA余量┅次变电站紧临农安工业集中区,不用新建输电线路

坚实的工业和教育基础,使农安县农安镇有一流的制造技术和大量的人才储备尤鉯锻造、铸造、服装、精密加工为最。全县有各级各类职业技术学校、劳动技能培训基地等40余家每年培养各类职业技术人才近万人。全縣115万人口中有剩余劳动力20万左右为来工业集中区投资的企业提供了良好的人力资源保证。

农安工业集中区、合降经济开发区两大省级园區基础设施完备。农安工业集中区由纵向的宝塔大街和农哈路与横向的兴业北路交错相通供水管网、排水管线沿路铺设完成,架设了10KVA嘚供电线路路灯、通讯等各种设施已全部建设完成,美化绿化达到了规划设计要求;合隆经济开发区累计投入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资金3.1亿え先后实施了房屋拆建、柏油路铺装、上下水改造、电力和通讯设施改造、街路绿化美化等十二项工程,市场体系基本建立程控电话10000哆部,上下水设施完善电力增容达到4万KV,为项目落地搭建了良好平台

农安地处长春、松原两市之间。南距省会长春市60公里处于长春市1小时经济圈之内。长白铁路、长白公路和302国道纵贯南北全县22个乡镇、376个行政村全部修通柏油路和水泥路,形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县城农安镇距长春龙嘉国际机场90公里,距大连港口700公里目前,珲乌高速(农安段)及辅线工程正在修建当中该路建成后,县城至省會长春只需半小时县城至松原只需1小时。

农安辽塔下黄龙寺存毁考

吉林省农安县农安镇是祖国东北的重点历史文化名城早在7000年前,这裏就有新石器时代人类活动;公元四世纪中叶夫余国即以此为后期都城,近有学者考证东明王始建夫余都城,即在今农安①;八世纪後这里是唐朝渤海国的扶余府;十世纪初,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灭渤海凯旋在此驾崩,遂更名黄龙府;金代初沿袭后改称济州、隆安、龙安等;元、明、清历代,一直是东北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认真挖掘农安历史文化资源,对于研究祖国东北地区的文明发祥、演进、經济文化发展、各族人民之间的交流与融合等具有重要价值对于弘扬文明传统,实现文化回归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小康社会建设,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辽塔是农安标志性建筑,又称黄龙塔、龙湾塔等按目前学术界通行说法,建于辽圣宗耶律隆绪太平三年至十年間(公元1023—1030年)距今已有近千年。它是辽代黄龙府留存至今的唯一古建筑也是唯一被收入吉林文史版《中国东北史》和人民教育版《尛学美术》课本的东北地区古塔建筑,是我们研究辽代历史、文化的重要实物例证

关于辽塔及相关民间传说,版本众多很多版本都提箌辽塔下“原有大庙,香火极盛”或“原有黄龙寺,方圆10多里香火旺盛”,后毁于战火因为辽、金是少数民族政权,其兴国后乡邦攵化不发达史实资料存之无几,辽金正史为元修既简单又讹误脱漏很多。特别是当时中国北方战乱频仍兵燹不断,对文史典籍的劫難常是毁灭性的所以,辽、金史籍中不见有关记述正因为如此,揭开农安辽塔下黄龙寺有无存毁的谜团对于研究了解东北地区文化融合,特别是辽代佛教的传播、发展佛教建筑的特点和规律,是很有意义的

    本文认为,农安辽塔下黄龙寺的存在是可以肯定的,其始建应早于建塔以渤海期间建的可能性最大,并基本推断毁于蒙古南下及耶律留哥、蒲鲜万奴叛金时期即公元1211—1217年左右。主要基于以丅几点:
    一、从中国古塔建筑的源流性质和建筑规律看黄龙寺一定存在。
塔是佛教的产物最初起源于印度。据印度梵文佛典载:释迦牟尼圆寂后佛教徒把他的骨灰分散保存在各地兴建的坟里。就是在一个不大的台基上修起半圆形的坟冢,加上顶尖称为“窣堵坡”戓“塔婆”,(梵文stupa的译音)公元一世纪前后,佛教传入后我国古代建筑师基于中国古代高层建筑经验,吸收了印度墓塔的形式创建了具有中国风格的佛教建筑——塔。塔的名称即来源于梵文译音。同时塔的功用也发生了变化,不仅只用于佛教徒供奉释迦佛的“舍利”而且也用于供奉佛像、经卷,尤其是保存供奉大德高僧的遗骸、舍利或遗物塔与寺的建筑顺序和关系,一般地说或寺与塔同步建筑,或先建寺后建塔——这往往是由寺庙的经济支撑决定的。所以“中国古塔一般是随着寺庙而建造的”“较大的佛寺附近,都囿一个‘塔院’实际就是和尚的集体墓地。”②中国佛寺一般称寺院就是“寺庙”与“塔院”的略称,这也是“有寺未必有塔有塔┅定有寺”说法的由来。需说明的是随着佛教在我国的日渐深入传播,佛塔深刻影响了古代建筑学塔的称呼不再专用于佛塔。而是衍苼出许多借名象形的近塔形一般实用建筑物如瞭望塔、纪念塔等,但它们都不是佛教本真意义上的塔所以不在讨论塔寺关系之列。农咹辽塔是佛塔无疑根据上述,我们有充分理由认定农安辽塔下黄龙寺一定存在。
    二、从佛教在当时东北各朝(国)的传播状况和黄龙府的地位作用看黄龙寺一定存在。
佛教自东汉传入我国魏晋时期随着东北与中原内地的经济文化交流,在公元375年前后中原僧侣开始進入东北落脚建寺,布坛传教渤海时期佛教极为盛行。“至大钦茂(三世王)时期佛教已同渤海政权紧密结为一体将王权披上佛的外衤,加以神化尊大钦茂为孝感金轮圣法大王,以佛的意志代表者自居”③迄今渤海故地辖域内,从腹地到边远地区到处可见渤海寺廟和佛塔遗址。从出土的佛像及佛事用物等看当时唐朝盛行的法相宗、天台宗、净土宗等教派,在渤海都广为传播另外,据日本汉文典籍《续日本纪》、《类聚国史》《类聚三代格》等记载渤海与日本交往中,多次互派僧侣为使节渤海曾受日本留唐高僧灵仙大师之託,代其向日本转送“一万粒舍利新经两部,造敕五通等”以“答谢国恩”④。由此可见佛教在渤海已成为统治阶级提倡的主流意识形态佛寺、塔极为普遍。农安当时称扶余府是渤海国西部边陲重镇,辖仙扶二州与契丹接壤,位于渤海重要的交通线渤海——契丹噵上常屯劲兵以捍契丹,是当时东北地区的重要政治、经济、文化重镇应该建有寺庙。黄龙寺前身极有可能建于彼时特别是渤海三卋王大钦茂时期。
辽(契丹)与渤海接壤当时就受到中原和渤海佛教盛行的影响。阿保机建国前的902年契丹的第一座佛寺龙化州开教寺建成。阿保机即皇帝位后于912年建天雄寺于皇都,神州三年(918年)五月“诏建孔子庙、佛寺、道观”太宗耶律德光崇佛,会同五年(942年)六月“闻皇太后不豫”,“幸菩萨堂饭僧五万人”。同时以“托梦”为借口,移幽州大悲阁白衣观音像于木叶山上建兴王寺,澊为家神春秋告祭。辽世宗、穆宗、景宗都“生日饭僧”还亲做施主,修建塔寺大小寺院的兴建扩展到契丹广大部族地区,到了圣宗、兴宗、道宗朝佛教在辽发展到极盛。圣宗是汉化很深的辽帝诗赋而外“至于道释二教,皆洞其旨”且自名“文殊奴”,其子名“佛家奴”他并下诏采取政策保护佛教发展。统和二年(980年)九月以景宗忌日,诏令“诸道京镇遣官行香饭僧”统和四年(986年)七朤,以战胜诏令“上京开龙寺建佛事一月,饭僧万人”兴宗“尤重浮屠法”⑤,曾亲往佛寺受戒道宗时,“春、泰、宁江三州一佽竟有三千余人愿为僧尼,道宗全部剃度”“(道宗)一岁而饭僧三十六万,一日而祝发三千”⑥,可见佛教在辽时的兴盛考察当時黄龙府,是当时控制东北女真各部的军事重镇辽的上京临潢府当时称“西寨”“金府”,黄龙府称“东寨”“银府”可见当时黄龙府在辽的重要位置几近于“陪都”。另据有关学者考证:“辽时黄龙府一带是契丹和汉人、渤海人以及其他少数民族共同混居之地,汉語在当时成为各族通用的语言”⑦。《宣和乙巳奉使金国行程录》也记载“杂诸国风俗”“凡聚会处,诸国人语言的通晓则各以汉語证,方能辨之”由此可见,黄龙府在辽时不仅是军事重镇、政治“陪都”还是诸族杂处、商贸云集的经济文化大都会。在佛教近于極盛的辽圣宗朝这样的大都会,怎能不寺塔遍布呢圣宗建黄龙塔,以皇帝之威及其向佛之虔,佛学之精怎能独建一塔,怎能不选擇最大的寺庙建塔呢已故著名史学家孙维新先生据此考证:“辽圣宗于太平三年到太平九年间,在黄龙府和祥州(今农安县农安镇万金塔乡)各修建一处较大寺院和佛塔”⑧今农安县农安镇万金塔乡古塔地基的存在及其出土文物,也证明了万金塔之塔也是佛寺塔所以,黄龙塔一定是在渤海遗寺或辽先建寺的基础上建起的。至少在建塔的同时必然建寺
    三、从农安辽塔的形制与出土文物看,黄龙寺一萣存在
我国寺庙佛塔建筑,按构造形制式样大致分为实心塔和楼阁塔两种实心塔又分为“阿育王塔”、密檐塔、喇嘛塔、金刚宝座塔㈣种式样。塔的平面形式有四方形、六角形、八角形、十二角形、圆形等层数从一层至十五层,基本上单数塔的建筑形制如风格、规模等。一般与民族、时代以及寺庙所崇佛学流派,寺庙自身规模等有关农安辽塔从形制上看,是密檐式实心塔具有辽代佛寺塔建筑嘚民族风格,从塔的规模看它所依建寺庙一定具有相当规模或较长历史。特别是“塔身十层中部砖室中出土的铜铸释迦和观音佛象、单線阴刻佛像银牌饰以及木制圆形骨灰盒、盛骨灰和舍利的布包(即骨灰包、舍利包)、瓷香盒、瓷香炉、银圆盒等”。⑨准确地传达出農安辽塔是佛寺塔的信息尤其是骨灰盒、包、舍利等,充分说明此塔附近必有寺庙且庙中曾有大德高僧圆寂炼化,才置骨灰、舍利于塔中这样推断,是因为一般地讲塔院与寺庙并存,一般本寺僧不可能置舍利、骨灰于他寺之塔而且一寺之僧能舍利、骨灰置塔供奉鍺,一定是本寺中的大德宗师
    四、从民间口碑史料印证看,黄龙寺一定存在
    在农安、长春等地民间传说中,关于农安辽塔及寺庙的各種版本比比皆是总的说来,都是说塔下有寺香火旺盛,规模很大毁于战火。比如:由李广荣、钱长顺讲述汲丛斌搜集整理的《黄龍寺的传说》是这样的:
    听老人们讲,早些年间黄龙塔下有座大庙。香火繁盛方圆几百里没有不知道的。
    那是一千多年前了农安县農安镇城当时叫黄龙府,没现在这么大紧靠伊通河西岸。当时这个河呀也不叫伊通河,叫易屯河
    原来呀,农安这地儿都是老鞑子占著他们多是养牲口、打猎的。汉人不多大半都是开荒种地,心眼活泛的也往关里倒腾点儿山货、皮毛、牲口啥的城西门外就住着这麼个人,人们都叫他荆先生开过塾馆,家道殷实他就常往来关里关外,捣腾些参茸、骡马
有这么一年,荆先生又链了二十几匹黄龙府地方出的名马过了山海关,一路南下走到雄州地界,不防被一伙山贼把马匹和盘缠劫了急火功心,晕倒在路边正好一个和尚路過,便把他救到庙里荆先生在庙里养了一阵,还是病病歪歪身子拿不成个儿。他心恢意冷走投无路下,便落发出家了取法号慧通。谁知这一出家荆先生的病反倒好了。从此他便广结善缘,诚心修炼几年功夫,慧通就成了庙里德业高深的和尚
慧通一心向佛,總想回黄龙府弘传佛法这年他用化来的香火资捐了两尊金佛,带回关东来了回到家里他把田产、房舍都典卖了,把所有的钱财分成两份一份给家人维持生活,一份他拿着在黄龙府西门外起了一座大庙把两尊金佛供在正殿。开始宣扬佛法教人向善,为一方百姓造福香火也越来越旺。方圆百十里的百姓都来上香、赶庙会常有祈福免灾的,把庙里的两尊金佛真身向四方传扬这座寺庙也就愈发声名遠播了。
话说几十年过去当时是辽圣宗年间,举国上下崇尚佛法皇上听说黄龙府有座庙,香火鼎盛住寺慧通是位有道高僧,便一纸詔书把慧通宣到皇宫宣讲佛法。当时慧通已经八十多岁却红光满面,须眉洁白法相庄严。皇上见了大喜命速建法坛,请高僧开坛講法慧通在上京讲法一个多月。最后皇上亲题“黄龙寺”大匾派朝里主管佛事的官,带着万两白银随慧通来黄龙府扩建大庙。当时欽差征地百亩扩修佛殿,又在庙里择高地修起了一座十三层佛塔在塔要封顶时,慧通把二代大弟子广缘找来传了衣钵并密嘱一事,當晚便圆寂了
话说辽朝末年,连年征战不断黄龙府也频换主人,常有族部揭竿而起攻城掠地,有这么一股蒙古草原边儿的寇盗流窜箌黄龙府地界儿打家劫舍,谋财害命也不知怎么就打听到,黄龙寺有两尊金身真佛价值连城。便趁着一天傍晚前后打进黄龙寺,紦庙里翻了个底朝上也没找到两尊金佛大殿供着的只是涂了金粉的泥胎。强盗把一群和尚都赶在大殿里逼问金佛下落,可是谁也说不清当时的住寺是了梵老和尚,也是位有道高僧口称传到他这里,住寺僧已经一十二代寺里佛身从来也没动过,本来就是这个样子朂后众强盗没法,把其余和尚都撵出大庙只留下了梵老和尚严加拷问,想找出金佛强盗一伙人留在庙里掘地三尺,找寻金佛把庙里嘚大小菩萨都捣碎了,可就是没见金佛的影儿
    这一天,黄龙寺来了一个行脚僧背着个大褡裢,跟强盗说想在寺里住下哪知不由分说,便被众强盗抢了个精光就连僧袍都被扒了,又一顿乱打后把他关了起来
    强盗发现行脚僧褡裢里有一匹赤金火龙驹,纯金打造高有呎许,通身火碳样红金火闪闪。强盗们越看越高兴
    行脚僧被关进后院柴房,看房里还吊着个老和尚赶忙把老和尚救下,从后门逃出寺来
    再说庙里那伙强盗,得了火龙驹排宴庆贺杀猪宰鸡,狂喝乱饮一个个正醉醺醺呼三喝四,忽然那火龙驹口吐烈火无论什么沾仩就着。众强盗四面逃跑可山门紧闭,怎么也打不开最后都活活烧死了。
    那了梵和尚被行脚僧救出昏昏沉沉倚在一土坎下歇息,忽聽得身后大庙方向一片声地狂喊忙挣扎起来看,只见大庙着起冲天大火赶忙磕磕绊绊地往回跑,跑到庙前已是一片火海
    等到第二天早晨,老和尚看见一片残砖断瓦冒着缕缕白烟。他扑跪在地号啕起来。这黄龙寺先师传下已经十二代一朝毁在他手里,怎能不痛心疾首哭着、哭着,老和尚在烟雾迷漫中看见巍巍塔影辉映祥光,矗在那里他赶忙扑到塔前,看见百亩大寺的瓦砾堆中青砖佛塔,半砖块瓦无损心中豁然一亮,忙合什一揖下去口中涌出:南无阿弥陀佛!
    原来,在修塔时留有一暗室慧通圆寂前便交待二代住寺广緣把两尊金佛移在塔中,后来就只有住寺知道这一秘密了到此时,老和尚转悲为喜心生顿悟。
    后来兵荒马乱,再无人重起大庙只囿老和尚在塔下盖起一间小茅屋,晨昏与宝塔为伴整天敲着木鱼,诵着禅经再后来,老和尚年过百岁不知所终。
    这就是盛极一时的百亩大庙黄龙寺被毁的一段故事也是黄龙塔的来历。到现在一早一晚清静时,有缘人在塔边还能听见鱼声禅唱雨天乍晴的时候还能看到祥光罩塔呢。
而由农安已故著名艺人高恩讲述、侯金萍整理的民间传说《火烧黄龙寺》故事情节虽有变化,但主题仍是塔下有寺寺后被毁等等。我们知道民间传说是代代口头流传于民间的重要的口碑史料,是重要的考史之源考古、治史之事,在无典籍文献记载、无文物实证等情况下只有探求于口碑史料之中。通过口碑史料寻找线索进行挖掘、考证,最后证实了史实存在的事例屡见不鲜有關黄龙塔下黄龙寺的民间传说如此丰富,正是黄龙寺存在的有力注脚
    五、从辽在东北地区同期所建的佛塔相类比看,黄龙寺一定存在
遼代是中国东北佛教极盛的朝代,寺庙佛塔相依而建星罗棋布于辽地之内,现今我国北方所存之塔多为辽建,大多数塔附近有佛寺遗跡据统计,目前国内保存较好的辽塔有近百座而寺庙则几十座,其它大多数都毁于岁月风雨或兵燹战乱。与黄龙府辽塔建筑形制基夲一致的辽阳白塔、内蒙古白塔等均有寺庙或其遗迹。仅将黄龙塔与辽阳白塔类比看二者建筑形制相同,都是密檐式八角十三层砖石築实心塔建筑规模相若。辽阳白塔建于辽代下曾有汉代建小寺,后几经毁建金皇统五年(1145年)世宗完颜雍之母地洪源(汉姓李),絀资建清安寺及其别院垂庆寺李氏崩后,世宗重修增大了白塔扩建了清安寺。元代改称广佑寺后为兵火焚毁,唯塔幸存从建筑风格等推断,辽阳白塔和黄龙塔应建于同一时期或相差不远白塔依庙而建,几经毁建而庙已不存。现广佑寺为2003年复建农安辽塔下的黄龍寺,也应是依寺而建只是寺毁稍早,加之黄龙府是当时所谓“四战之地”最后毁后,没有复建罢了
    综合以上几点,我们有充分的悝由认定农安辽塔下黄龙寺的存在是肯定的。不仅存在而且规模很大,在东北地区应具有相当影响相当于区域佛教文化中心寺。其始建时间基本可以推测是兴建于渤海三世王大钦茂朝(公元737年—公元793年间),辽圣宗1023年—1030年进行了修复扩建并建塔或增大扩建原寺僧舍利塔后几经毁建。那么最后毁于何时呢?
我们知道黄龙府自古以来就是关东重镇、交通要冲和兵家必争之地,战争灾难也就频仍不圵汉魏时勿吉灭夫余,作为夫余王城的黄龙府古城扶余府被毁;辽太祖攻渤海先下扶余府;金太祖兴国,先克黄龙府等都给黄龙府夶地造成了巨大损失。辽景宗保宁七年(975年)黄龙府守将燕颇叛辽,景宗下令废府(治)开泰九年,复黄龙府根据辽圣宗太平以后,发生在黄龙府的历次战争我们认为,黄龙寺最后一次毁掉的时间应在公元1211年蒙古大军南下前后,原因如下:
首先公元1211年前后,黄龍府正处于蒙古、耶律留哥、蒲鲜万奴的东夏及金等几方势力犬牙交错的战争核心1211年,仕金为“北边千户”的耶律留哥据隆安(今农安)叛金;1211年蒙古大军南下横扫而下;1215年,耶律留哥部将耶厮不、乞奴等杀掉蒙人三百人据隆州叛蒙,在蒙军进攻下游击于隆州、韩州、咸平、东京、开州等地,隆州后为金所占;1217年蒲鲜万奴攻战隆安府……由此可见,黄龙府当时处于犬牙交错的战争核心几度易手,破坏性极大
其次,黄龙府历次战争以来破坏性最大的是蒙古军南下。我们知道蒙古是游牧民族,游牧民族一向以战争作为获得财富的手段铁骑到处掳掠无度,往往屠城同时,作为草原民族蒙古族的文化心理结构主体是游猎心理,往往把所过之处化作游牧之地黄龙府在金末元初的战争地位,不可避免地受到破坏性极大的蒙古铁骑践踏黄龙府毁于蒙古军南下,史有明载:“开元路、水达达路哋区的上京、宁远、南京、合兰、双城、谷州、建州、宾州、黄龙府、信州、肇州、永州、昌州、延州、哈州、奴儿干城‘皆渤海、辽、金所建元并废,城址犹存’”⑩
    另外,从蒙古南下到元朝建立乃至明朝黄龙府再无规模较大的战争,黄龙府逐渐变为一般村镇性的開元路治处于游牧地之中明朝变为驿站。这也充分说明了蒙古大军南下时对黄龙府的毁灭性劫难
    综合以上,我们基本可以做出如下推斷:农安辽塔是在原有寺院的前提下修建的寺院前身基本上是建于渤海时期,辽圣宗时扩建并增大建塔后寺庙毁于金末元初蒙古南下嘚战火。

}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农安县农安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