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阅〔2003〕10号文

【题文】(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下面是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出版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选修)《中国古代史》全一册”部分目录。第五章 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和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第一节 五代十国第二节 北宋的建立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第三节 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和改革第四节 辽、西夏的建立和宋辽、宋夏的和战第五节 金的建立与宋金的和战 第六节 元朝的建立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第七节 辽、宋、夏、金、元时期的文化第八节 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的文化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该目录提出一条修改建议,并说明修改理由。(所提修改建议及理由需观点正确,符合历史事实)
【答案】修改建议:对目录进行增、删、合并或结构调整;建议合理,统合目录。(4分)修改理由: 一等:观点正确,理由充分,史实准确给7-8分。二等:观点正确,理由欠充分,史实基本准确给4-6分。三等:观点基本正确,理由不充分,史实不清给1-3分。四等:观点不正确,不符合基本史实得0分。【参考示例】建议1:增加宋元时期社会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迁一目。(4分)理由:宋元时期,封建农业和手工业经济发展,城市和乡村商品经济发展迅速,市民阶层扩大,各民族经济文化交流增强,人们的衣、食、住、行及习俗也发生了较大变化,城市市民的文化娱乐活动丰富多彩(6分);增加该部分内容,更能反映宋元社会演进的全貌(2分)。建议2:增加宋元商品经济发展的内容,缩减政治史内容。(4分)理由:宋元时期,农业、手工业发展成就突出,城市和乡村商品经济发展迅速,我国的经济重心逐渐完成南移,对宋元社会以及后世中国历史都产生了深远影响(6分)。该教材受传统史学观念的影响,偏重政治,增加经济史比重更利于全面把握历史发展进程(2分)。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本题是一个非常新颖的问题,代表着高考历史而发展潮流,关键是要知道“修改”指的是既可以对目录进行增、删、合并,也可以对整体结构进行大范围的调整,不过本题“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和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属于学生掌握薄弱的内容,是一个考查历史研究能力的题目。考点:史学研究?历史综合知识考查?对该目录提出建议,并说明理由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启蒙时代的欧洲出现了一股“中国热”,许多思想家对中国文化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德意志的莱布尼茨盛赞儒家道德及其影响下的社会秩序和国家统一。
(1)材料一中的“中国形象”是什么?请结合德国当时的状况,分析形成这种观念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几乎每一位西方作者写到中国社会状况时,毫无例外地都要描述一番中国人吸食鸦片的方式及其对道德与身体的危害。于是,在一般印象中,中国就是抽鸦片的国家。
——WesternConceptsofChiootandtheChinese,转引自周宁《鸦片帝国》
(2)材料二中的“中国形象”是什么?这种形象泛滥于何时?主要原因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1937年,红星照耀中国。该年1月,在美国《生活》杂志上,惊异的出现了毛泽东的头像。在斯诺为毛泽东拍摄的一系列照片中,那张带着八角帽、神情沉着、面容清瘦的肖像无疑最为著名。”
——环球时报“复兴之路”
(3)材料中“红星耀中国”的含义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背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四:1958年美国入伊罗生出版的《浮光掠影——美国关于中国与印度的形象》一书,将美国对中国的总体看法分为六个阶段;①尊敬时期(18世纪),②轻视时期(1840——1905),③取善好施时期(1905——1937),④赞赏时期(1937——1944),⑤清醒时期(1944——1949),⑥敌对时期(1949——)。
——袁明:《略论中国在美国的形象》
(4)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材料三中的第④和和⑥两个阶段“中国形象”形成的原因各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五:21世纪初部分西方人心中的中国
(5)上图反映了部分人西方描述的21世纪中国形象,结合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和世界经济、政治的变化,分析这种看法产生的原因。并对这一看法进行评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从“中国形象”的变化中,你获得了哪些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今天下大小事务,皆朕一人亲理,无可旁贷。若将要务分任于他人,则断不可行。所以无论巨细,朕必躬自断之。
——清·康熙帝
(1)据材料一概括清朝政治体制的特点并指出其弊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毛泽东说:“民国元年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那个时期是一个比较好的东西;当然,是不完全的、有缺点的,是资产阶级性的,但它带有革命性、民主性。”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怎样理解《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带有革命性、民主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 第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3)据材料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体现了怎样的原则?其根本目的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综合上述材料,简要谈谈你对我国政治制度发展的认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今天下大小事务,皆朕一人亲理,无可旁贷。若将要务分于他人,则断不可行。所以无论巨细,朕必躬自断之。
——(清)康熙帝
(1)据材料一概括清朝政治体制的特点并指出其弊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毛泽东说:“民国元年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那个时期是一个比较好的东西;当然,是不完全的、有缺点的,是资产阶级性的,但它带有革命性,民主性。”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怎样理解《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带有革命性、民主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 第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3)据材料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体现了怎样的原则?其根本目的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综合上述材料,简要谈谈你对我国政治制度发展的认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考全年学习规划
该知识易错题
该知识点相似题
高考英语全年学习规划讲师:李辉
更多高考学习规划:
客服电话:400-676-2300
京ICP证050421号&京ICP备号 &京公安备110-1081940& 网络视听许可证0110531号
旗下成员公司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中国女性文批评二十年().pdf31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文档加载中...广告还剩秒
需要金币:150 &&
中国女性文批评二十年().pdf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中国女性文学批评二十年
摘 要 内容摘要:本论文以梳理、推介为主旨,在参考、借鉴和整合近年来学界女性文学
批评成果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点滴想法,试图通过对中国近五分之一个世纪来女性文
学批评历程的回顾,系统整理已然逝去的20世纪后二十年中国女性文学研究的成果,来
总结其中的得与失、优势与不足、对西方女性主义的误读与发展,以达到促进异质文化
间的对话与沟通,互相真诚理解和宽容的目的;并通过把握其跳动的脉搏,分析未来的
发展动向,相信在全球化语境下,中国女性文学批评必将在2l世纪被世界广泛承认并占
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而现在所做的显然是跨入新世纪的一项十分必要而又有意义的工作。 此外,还针对中国女性文学批评发展历程中出现的关于“女性文学”这一概念界定
引起的分歧,谈了几点个人看法,认为国人尤其是中国女作家对“女性文学”的否认与
排斥主要是基于语法歧义、中国现代文学以及文学批评发展的自身特点等原因。 关键词:女性文学批评;中国女性文学批评;女性文学 中国女性文学批评二十年
Abstract Content:Thisthe and ofcollation onthe studies paper,onpurpose introduction,based
offeminist criticismrecent toreviewtheone―fifth of literary during years,trys century history
Chinesefeminist its and achievementsconcludeits literarycriticism,systematize advantages
and alsorevealsandcriticizesChinese and of disadvantages.It misunderstanding developing
thewesternfeminism tomakethesetwodifferent cultures criticism,attempting understandand with
communicateeach other.Thebeliefisshowninthearticlethat underthe globalizing
circumstancethe Chinesefeministcriticismwillhavea literary future,be promising accepted world the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国考行测片段阅读分析_图文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国考行测片段阅读分析
||暂无简介
中公教育哈尔滨分校认证文库|
总评分0.0|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8页未读,继续阅读
你可能喜欢推荐这篇日记的豆列
······* 您要为您所发的言论的后果负责,故请各位遵纪守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二年级上册语文10篇阅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