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翻过翻越夹金山山是几几年

新浪广告共享计划>
广告共享计划
翻越红军长征第一座雪山:夹金山
五一骑行川西高原之翻越红军长征第一座雪山:夹金山
&第4日:日隆--达维--夹金山--宝兴-------成都
  夹金山又名“甲金山”,藏语称为“甲几”,夹金为译音,意为很高很陡的意思。位于小金县东南,属邛崃山脉,横亘于小金县达维乡与雅安地区宝兴县之间,海拔4124米。这里地势陡险,山岭连绵,重峦叠障,危岩耸突,峭壁如削,空气稀薄,天气变化无常,当地流传着的一首民谣:“夹金山,夹金山,鸟儿飞不过,人不攀。要想越过夹金山,除非神仙到人间!”就是对此恶劣环境的真实写照。
  夹金山是中国工农红军万里长征徒步翻越的第一座大雪山。日下午,红一方面军一军团2师4团在团长王开湘、政委杨成武带领下,克服千难万险,终于从夹金山南麓的硗碛乡成功翻越夹金山,与正在执行任务的红二十五师七十四团的一部,在山下的达维乡的木城沟沟口地带相遇。意外的相逢,为实现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四方面军两大红军主力的胜利会师奠定了基础。
  如今,该县充分利用夹金山原始古朴的生态资源,结合以四姑娘景区为核心旅游开发,将这里申报建立了方圆20700公顷的国家森林公园,自然生态与历史文化资源强强融合,必将更加有力地促进该县县域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
&四姑娘山脚下日隆镇的早晨
四姑娘山的长坪沟
很出名的一间酒吧,可惜还没有开门
日隆镇是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小金县辖乡。1952年置日隆乡,1959年改公社,1966年更名红旗公社,1978年复日隆乡。位于四川小金县境东南部,距县城56公里。东与世界珍惜动物大熊猫的故乡——卧龙自然保护区接壤,北与理县杂谷脑为邻,南与雅安地区宝兴县蜂桶寨自然保护区交界,西与红军长征一、四方面军会师地点达维乡相连。总面积480公里,辖金锋、长坪、双碉、双桥、沙坝5个村委会,12个村民小组,居住有藏、汉、回等民族2893人,社区服务人员1.2万余人。农产以油菜子为主,有“高原油田”之称。
  日隆镇旅游资源丰富,旅游发展迅猛,驰名中外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景区——四姑娘山景区,以双桥沟、长坪沟、海子沟及四姑娘山“三沟一山”组成,这里山势奇特,流水清濯,古树苍翠,自然生态完好,这里蓝天白云,冰雪奇山,草甸湖泊及各种野花的有机组合,千变万化,浑然成天,构成了一幅幅绝妙的自然动态立体画面;这里生活着动物近千种,其中国家一、二类保护动物29种。
  景区各类旅游服务设施基本完善,现已开业19家宾馆饭店,接待能力达4500余人,开设了观光、漂流、登山、穿越、露营、骑马、歌舞、烤羊等各种服务。
  日隆镇农业基础稳定。常年粮食产量在22万公斤以上,油菜产量6.8万公斤以上,退耕还林3491.5亩。
  日隆镇交通、通讯便捷。距成都220公里,距县城60公里,水泥路面或沥青路全线贯通,光缆、移动、联通均已开通覆盖面正逐步扩大。
  日隆镇经济发展后劲足,规划实施中的旅游集镇建设已初具雏形。正以强劲的势头迈向崭新的明天。
我们在日隆镇长坪沟住的旅店,老板是藏族人。很平和
四姑娘山双桥沟的入口
快到达维了
达维乡位于夹金山北麓,距小金县城35公里,距四姑娘山20公里。达维老街东侧300米处的河岸上,有一座至今保存完好的小木桥,这就是当年中国工农红军一、四方面军两大主力部队胜利会师的历史见证——达维会师桥。这座桥是一座片石圆木结构的木桥,长13.6米,宽2.8米,始建于民国初年,呈东北向西南走向。桥面铺有木板,两边是木制桥栏,是该地区对河两岸民众的重要交通要道,也是着名的革命纪念地。
红一方面军先头部队二师四团是由着名的将领杨成武领导的。在红军长征中,杨成武所在的红4团多次作为先头团,血战湘江,突破乌江,抢占娄山关,保卫遵义会议,屡战屡胜。遵义会议后,参加了四渡赤水、智取三县、抢渡金沙江、跨越大凉山、飞夺泸定桥、开辟雪山草地通道、突破天险腊子口等战斗。抗日战争中,参加了着名的百团大战。其中,大龙华战斗缴获日军大量军事机密文件;雁宿崖、黄土岭战斗歼灭日军1500余人,击毙“名将之花”阿部规秀中将,受到毛泽东同性恋发电称赞。
日,红一方面军先头部队红一军二师四团,克服重重困难翻越夹金山,来到与达维古镇遥相对应的半山坡上,与正执行任务的红四方军策应部队意外相逢。6月14日,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带领党中央、军委和直属部队进抵达维,在达维桥头受到红四方面军九军二十五师所部的热烈欢迎。当晚,军委总政治部在达维古镇后山上的喇嘛寺前的一块开阔地上,举行了胜利会师庆祝大会。
1961年,该桥和县城美兴镇的天主教堂(红军“同乐会”遗址),同时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和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该县还在达维会师桥头上方修建一座纪念碑——“红军长征一、四方面军达维红军会师纪念碑”;坚持对小木桥和毛泽东等红军将帅曾经住宿并组织召开大会的喇嘛寺进行保护和维修。而今,伴随四姑娘山景区开发的逐步推进,红色旅游的兴起,达维会师桥必将成为旅游在线的一颗明珠。
达维会师桥位于达维乡政府以东300米处,是一座片石圆木结构的木桥,桥呈东北向西南走向。全桥长13.6米,宽2.8米。桥面有木制桥栏。会师桥始建于民国初年,解放初和1978年,曾作过维修。达维会师桥是着名的革命纪念地,日,红一、四方面军两大主力在此胜利会师。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宣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为纪念红一、四方面军在此胜利会师,特在离达维会师桥十几米远的公路旁建造了达维红军会师纪念碑。
通过会师桥的羊群
我们的合影
达维的烈士陵园,铁门都生秀了。真想进去瞻仰一下先烈们
开始上夹金山了
真不知这水是从哪儿冒出来的
山上一处平缓的地方
夹金山上过着惬意生活的牧民们
夹金山上的溪水
又是杜鹃花
终于看到垭口了
夹金山上的交警叔叔
垭口看山下
发这张相片照应一下
看我们上来的路
垭口处不乏停车照相的旅客
下山了,路好烂
终于到了宝兴县城
宝兴县位于四川西部,雅安市北部,夹金山下,幅员面积3114平方公里。辖3镇8乡54个行政村,5.4万余人。1930年建县,因矿产等自然资源丰富,取《礼记.中庸》“宝藏兴焉”之意而命名。这块迷人的土地栖珍藏奇。
  “动物活化石──大熊猫”,以其发现最早并命名、保护和贡献最大、活体存量最多而闻名遐迩。这片神奇的热土掩玉埋金。“宝兴白”大理石以其储量丰富,易于开采,“洁白无瑕、质地细腻、抗折性强、出材率高”而享誉中外。宝兴以出产白色大理石著称,已形成荒料开采,板材加工、工艺雕塑和轻重钙生产综合配套的系列开发格局,是地方工业的支柱之一。这里连绵的山川流金淌银。境内大小溪流纵横,相对落差大,水力资源得天独厚,已实现初级电气化,宝兴河的梯级开发前景广阔,宝兴是重要的中药材产地,品种达1000多个,主要有川贝、虫草、云木香、大黄、羌活、银花和牛膝、当归、白术及以黄柏、杜仲、厚朴等。
  宝兴是大熊猫的故乡,世界上首次发现大熊猫就在此地,现有蜂桶寨自然保护区,可在半野生状态下观赏到大熊猫的真实活动。这方美丽的山水天造地设。蜂桶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夹金山省级风景名胜区,中国西部狩猎场,藏乡风情度假区等已列入四川西部旅游大环线上的重要景点,这些景点的风光独特实属罕见。
坐车回成都的感觉真系爽啊!
另附上本次骑行的路线地图: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为什么红军要走夹金山_百度知道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为什么红军要走夹金山
我有更好的答案
抗日战争开始之后组建的八路军其主要骨干就是翻越夹金山的红一、四方面军。
四是便于加快行军速度。红军所走的路线就是阿贵将军当年所走的路线。
二是执行“泸定桥会议”决定。日。由于其它地方不宜进兵,尽管夹金山道路险恶,气候异常恶劣,实现“抗日反蒋,宝兴大约18000余人、达维等雪山草地一线的人口比较少、飞夺泸定桥后,中央首长到了泸定桥。5月31日,中共中央在泸定县城附近召开了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即泸定桥会议(由于时间紧急并且参与的人数极少,与红四方面军会合。二是恢复国统区地下党组织,这次会议讨论过大渡河以后的形势与任务,决定红军前进的行动路线。会议作出了两个重要决定:一是中央红军继续北上去川西北,夹金山就起过重要的军事作用,受到的干扰少、阻力小,便于快速行军北上红军在长征中选择翻越夹金山还有四个方面的原因,中央红军强渡大渡河。红军长征时期,宝兴,他们构成了以后领导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主要力量、王稼祥和陈云等中央领导,“泸定桥会议”在中共党史、军史,阿贵将军带兵就是从硗碛经南坡翻越夹金山进军和运送粮草的、周恩来。但这是经过千锤百炼保存下来的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精华,派陈云去上海执行这个任务。
三是更好地保留革命力量。为了尽快甩开追在身后的敌人,胜利北上开辟新的根据地。翻过夹金山,最后到达陕北的红军不足三万人,很多地方荒无人烟,驻扎的国民党军队也较少。红军翻越夹金山,可以避开人烟稠密区域:
一是历史上有先例。早在公元1771年,清朝乾隆打金川时、长征史和中国现代史上都没有记载)。参加会议的有张闻天、毛泽东、朱德
采纳率:74%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中央红军长征第一次翻越大雪山――夹金山
日18:34&&&&来源:
原标题:中央红军长征第一次翻越大雪山――夹金山
“夹金山爬得好苦啊!”曾经担任过江西省安远县县长的老红军唐进新,生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本来,我们南方人对雪山是比较熟悉的。但那个大雪山,一会儿大雪,一会儿冰雹,一会儿狂风,你不知道它下一步要干嘛。”当年,20岁的唐进新是著名的中央红军先锋团――红一方面军一军团二师四团的一名战士,翻越大雪山夹金山在他的脑海中留下永不磨灭的记忆。
“位于川西的夹金山,是中央红军长征中翻越的第一座大雪山。”军事科学院研究员翟清华说。
翟清华介绍,为尽快甩开追在身后的敌人,迅速实现与红四方面军的会合,开创革命新的局面,中央红军决定,选择雪山草地一线敌人较少的地区,以达到快速行军的目的。
“我们红四团作为先锋团,在团长王开湘、政委杨成武的率领下,来到夹金山脚下,准备翻越这座海拔四千多米的大雪山。”唐进新生前回忆。
夹金山,是邛崃山脉南部的高山。山上云雾缭绕,白雪皑皑,积雪终年不化,空气稀薄,没有道路,没有人烟,气候变幻无常,时阴时晴,时雪时雨,忽而冰雹骤降,忽而狂风大作,有“神山”之称。
为安全翻越大雪山,王开湘、杨成武等人找当地居民讨教过山的办法。
当地老人告诉红军指挥员,要上午九点之后登山,下午三点之前下山。因为早晚太冷,中间时段的温度高一些。不要在山上过夜;要用布条遮挡眼睛,防止雪光弄坏了眼睛;上山要走稳,不要停留太久,千万不要坐下;山上寒冷,要多穿点衣服;带上烈酒、辣椒等,好抵御寒气等等。
红四团在当地一位藏族青年和一名汉族青年的引导下,开始翻越夹金山。
唐进新生前回忆,当时是夏天,战士们身上都穿着单衣。“雪山上零下几十摄氏度,好多战友都被冻死了。”
接近山顶时,天空突然乌云翻滚,狂风大作,大雪夹着鸡蛋般大小的冰雹劈头盖脸地砸下来。有的伤病员经不住冰雹、风雪、寒冷和饥饿的袭击而牺牲了;更多的同志还来不及反应,就被风雪和冰雹打入了山崖下,再也没能爬上来……有许多同志连名字也没留下,但更多坚韧不拔的战士,顶着饥饿和寒冷的侵袭,冒着冰雹和风雪的打击,艰难地向前行进。
下山时不像上山时那么吃力,但下山的危险性增加了。战士们必须更加小心,因为山高路滑,下山时很可能以极快的速度摔下去。而刚刚下了冰雹的雪山并不稳定,随时有再变天的可能。
来到山脚下时,一道深沟阻断了下山的路。红军战士们小心地绕道而走。突然,前面传来几声枪响。战士们立刻警觉起来,同时握紧手中的武器,准备与敌人来一场厮杀。这时,一名侦察员跑了过来,边跑边兴高采烈地叫:“是红四方面军!是我们的同志啊!”
与此同时,前方也传来战士们清晰的喊声:“我们是红四方面军!”
“欢迎红一方面军的同志!”
就这样,红四团的指战员们经过近八个小时艰苦的行程,终于翻过了夹金山,与红四方面军三十军的先头部队成功会合。
随后,毛泽东、朱德率领中央红军历经千辛万苦,也成功翻越夹金山。翻过夹金山的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和中央红军主力到达懋功,与红四方面军部队会合,实现了两军的胜利会师。(新华社北京8月4日电 记者梅世雄、解放军报记者张磊峰)
(责编:程宏毅、谢磊)
  日至27日,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迎接党的十九大”专题研讨班在京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在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为方便广大网友深入全面学习“7?26”重要讲话精神,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特制作系列“学习问答”,一起来学习吧!
48小时新闻排行
12345678910
大家都在看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
镜像:&&&&&&呼叫热线&&&&服务邮箱&&&&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红军翻越夹金山 踏上北上抗日之路
1935年6月,中央红军向长征途中的第一座大雪山——夹金山挺进。通往夹金山的道路异常艰险,红军到达了宝兴县硗碛头道桥,在这里稍做休整,得到当地藏族居民的热情接待,毛泽东、朱德等分别在斗底、迥贡锅庄口居住。目前旧址被保留下来,供游客瞻仰。
1935年6月,中央红军向长征途中的第一座大雪山——夹金山挺进,路过当地一处名为“凉水井”的地方,在此安营扎寨、饮马休息,后来当地百姓为缅怀红军,将此处称为“红军井”。当年为红军洗去一路风尘的泉水,至今仍滚滚而出,清凉透心。
四川宝兴县委宣传部副部长 杨建学
我们所在的地方叫“凉水井”,小地名叫凉水井,当年红军翻越夹金山经过这儿的时候,毛主席和朱德总司令在这儿饮马,这里的水比较甘甜,比较清澈,比较干净,当年红军在这儿打水,为翻越夹金山做准备工作。红军翻越夹金山以后,当地老百姓为了纪念红军翻越夹金山,就把凉水井改为“红军井”。
几天后,红军来到了夹金山脚下,在翻越夹金山的出发地,当地建起了一条“红军小路”,这里也被当地列入“雅安市文物保护单位”。行走在“红军小路”上,感受着当年红军翻阅雪山的勇气与决心。
1935年6月,尽管是盛夏,但夹金山却终年积雪,红军历经饥寒交迫,到达了夹金山垭口。时隔81年后,如今站在垭口,俯瞰群山,虽没有积雪,但仍感觉到阵阵寒意。
四川阿坝州小金县达维镇副镇长 杨成红
我们现在所在的地方是夹金山,海拔4114米,处于小金县和宝兴县的交界处,是当年红军翻越的第一座大雪山。在1935年6月12日,中央红军派先头部队红二师四团,在团长王开湘、政委杨成武的率领下,浩浩荡荡向这座雪山进发,翻越了这座大雪山。在翻越雪山的过程中,因为一方面军多数是南方人,翻越雪山的过程是非常的艰辛和困苦的。
历经重重险阻,1935年6月12日,红一方面军到达达维镇在达维桥与红四方面军胜利会师。
新华社记者 刘海
成功翻越夹金山后,红军红一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在我身后的达维桥胜利会师,红军也在这里得到了短暂的休整,为之后的长征奠定了基础。
这是一曲人定胜天的颂歌,这是一首荡气回肠的史诗。在成功翻越夹金山后,红军踏上北上抗日之路。
新华社记者惠小勇、刘海、萧永航 四川雅安报道。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红军翻越夹金山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