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陈朝秋的灭亡说明什么?

陈朝的灭亡:长江天险为何挡不住隋军?
陈朝的灭亡:长江天险为何挡不住隋军?
多少风骨穿过时代
在杨坚没有代周之前,甚至早在周武帝宇文邕时期,解决南朝的陈,实现南北统一就被提上了正式的议事日程了,等到杨坚上台之后,统一的大业也早已是瓜熟蒂落了,拿下南朝胜券在握。此时,南北的势力悬殊不用说,而陈朝的末代皇帝陈叔宝也是个典型的败家子,对付他太容易了。因此等到杨坚的皇位坐稳之后,就立刻派大军南征。陈朝就是陈霸先建立的那个南陈,是南梁之后南朝的最后一个小朝廷,首都还是在建康,控制江陵以东、长江以南的地区。建康就是今天的南京,古代也叫金陵,自三国孙吴在这里建都以后,一直就是南方政权的政治中心。南方割据政权都认为南京有“王气”,意思就是风水好,加上有长江天险,足可抵御北方政权的进攻。当年孙吴的孙皓因为控制长江天险,有恃无恐,认为西晋打不过来,结“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索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晋军势如破竹,很快就打到了建康城下,孙皓投降。在南北朝的历史上,暴君一抓一大把,几乎每一个政权都会出现几个暴君,而陈朝是个例外,基本没有出现过一个暴君,就连末代皇帝陈叔宝也没有什么暴行可查,但是陈叔宝却个昏君。本来在陈朝建立之初,南朝已经完全处于挨打被动的地位了,北强南弱的局面完全定型,刚建立起来的陈朝面临北方政权的吞并,形势十分危急。陈朝开国皇帝陈霸先带领军队一举击败敌军,使得形势转危为安。陈霸先死后,其侄陈文帝陈蒨即位大力革除南梁奢侈之风,为南朝带来相当长一段时间的安定。陈蒨死后遗诏太子陈伯宗继位,于次年被文帝弟陈宣帝陈顼所废。陈顼即位后,继续实行陈蒨时轻徭薄赋的政策,使江南经济逐渐恢复。可以说,陈朝在南朝四个朝代中是比较富强的一个,而在军事上陈朝一直奉行的是联周抗齐的政策。但是随着北方的统一,陈在夹缝中求生存的策略已经失效。等到陈顼病死,太子陈叔宝继位后,来自北方的压力就增加了,陈朝已经到了危急存亡的关头。但是后主陈叔宝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他从小在宫廷内长大,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所以根本不懂治国,他依旧我行我素,不问政事,一味的荒于酒色,自此陈朝政治江河日下。其实北方统一,陈叔宝也不是没有意识到危机的到来,而是他有恃无恐,他像当年的孙皓一样,以为据长江天险而守,就可以高枕无忧了。陈叔宝显然是没有读过历史,当年孙吴据长江天险未能阻挡晋军,难道他就可以阻隋军吗?陈叔宝是像后来的亡国之君李后主宋徽宗一样,也是为杰出的艺术家,他是写情诗的高手,而且懂音律,经常举行宫廷诗会,邀请与他志同道合的诗人朋友一起饮酒作诗,互相赠答。再挑选最艳丽的数首,谱成歌曲,由千余宫女歌唱、其中以《玉树后庭花》、《临春乐》为最有名,内容都是赞扬八位美女的美丽和风情。当杨坚命他的次子杨广为元帅,率领大军来伐陈的消息传来的时候,他一点也不以为意,他大笑着说:“王气在建康,北齐当年犯我三次,三次都是灰头土脸,无功而返,北周也侵略过我们两次,但是结果还不是被我们打的落荒而逃,杨坚怎么就不吸取历史教训呢?”他宠信的大臣孔范,也是个马屁精,他大言不惭的说:“长江本是天险,自古隔断南北,敌人除了长上翅膀飞渡,否则休想打过长江?一定边将贪功,往往夸张战报,虚多实少。我总嫌我的官位太小,敌人如果真的过江,我早就封侯了。”又有人报告消息说,隋军战马大批死亡,孔范说:“那些马不久都要成为我们的战利品,为什么让它们死?”陈叔宝在孔范等一干奸臣的包围下,放心的吃喝玩乐,不做一点准备。但是没过多久,隋朝大军在一个大雾弥漫的早晨渡过了长江,陈军的防线一触即溃,建康很快就被攻陷了。陈叔宝正在金銮殿上坐朝,他做梦也不会想到隋军这么快就打过来了,他听到敌人入城,惊慌失措,就要逃命。大臣拦住他,建议想办法稳定局面,不能开溜。陈叔宝大惊说:“开什么玩笑啊,刀枪无眼,不能硬着头皮镇定自若,我自有妙计。”他的妙计是,跑回后宫,躲进一口深井之中。隋军入宫搜索,在井上呼唤,不见回答,扬言要向井中投掷石头,这才听到应声。士兵们抛下绳索把他拉出来时,感觉到特沉,等到拉出井口,才发现竟然有三个人,除了陈叔宝外,还有他最宠爱的两个妃子张丽华和孔贵嫔。自此存在了三十三年的陈朝也灭亡了,南北终于实现了统一。依照南北朝的惯例,亡国之君及皇族,一律被当做前朝余孽实行肉体消灭。但是除了陈霸先被人从祖坟里挖出来打了数百皮鞭外,其他的陈姓皇族都得以保全。陈霸先是被隋军大将王颁鞭了尸,他是以前南梁大将王僧辩的儿子,他爹当年被陈霸先所杀,他鞭打陈霸先的尸体,等于报了父仇。陈朝君臣到长安后,隋文帝除了将孔范等几个奸臣放逐到边塞外,陈朝宗室都得到优待,陈叔宝还被封为公爵,最后得以善终。陈叔宝及陈朝宗室没有被消灭,标志着血腥黑暗的南北朝时代结束,历史迈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多少风骨穿过时代
百家号 最近更新:
简介: 关注纯文学,关于诗和远方
作者最新文章请问:这段城墙到哪儿去了?记得儿时跑城墙,我从市府后山城墙台阶下来,经过解放门又上了台阶跑上对面鸡鸣寺后山的城墙一直跑到高楼门下来,(那时的鸡鸣寺在鸡笼山山顶上),又从安仁街到北京东路北面人行道。这城墙也可以一直跑到鼓楼再往玄武门那边。这条城墙可以从九华山到解放门(这一段是沿着玄武湖的城墙}再从解放门通过北极阁到高楼门。它不是沿着玄武湖的城墙。这段城墙好像现在没有了。
楼主邀你扫码
参与上面帖子讨论
发表于:16-04-22 06:56
还在那里啊,没动过啊。不过你可能记错了,那段城墙本来就只是一小段,在鸡鸣寺后面截至,从没有通向高楼门。你记忆中的沿着城墙走到鼓楼,可能是从城墙下来绕过北极阁又上了老的京市铁路路基,那段路基在高楼门附近是高出地面两三米的,一直保留到七十年代初期还在。过了高楼门转向北,跟你的记忆相符。
附上2015年7月的谷歌卫星照片,上面这段城墙清晰可见:
发表于:16-04-22 07:38
回复 第2楼 的 @金刚棋:
我们身边流过的一切都将成为历史!
&&《中国城市记忆工作室》发起人:
&&《南京城市记忆民间纪录团》发起人:
&&《南京城市记忆馆》筹办人:&&高松
发表于:16-04-22 08:12
被系统删除于: 09:18:44
发表于:16-04-22 08:16
原宁省铁路旧照路基是在北极阁山西南边,有图片说明,
迎接猴年猴孙
发表于:16-05-01 21:47
&&[第4版 05-01 21:47]
以下是引用 第2楼 @金刚棋 的话:还在那里啊,没动过啊。不过你可能记错了,那段城墙本来就只是一小段,在鸡鸣寺后面截至,从没有通向高楼门。你记忆中的沿着城墙走到鼓楼,可能是从城墙下来绕过北极阁又上了老的京市铁路路基,那段路基在高楼门附近是高出地面两三米的,一直保留到七十年代初期还在。过了高楼门转向北,跟你的记忆相符。 附上2015年7月的谷歌卫星照片,上面这段城墙清晰可见:...我清楚地记得,我从解放门登城口跑上鸡鸣寺后山城墙,一直是沿着城墙跑的,到高楼门、安仁街才沿着登城口下来。当时还没有北极阁公园,也没有北极阁公园关闭的门,只有北极阁山顶上的南京气象台。北极阁南面,面向进香河路的是半山腰下来的台阶。看来我们说的鸡鸣寺和北极阁已不是同一个大环境了。当时的鸡鸣寺在山顶,鸡鸣寺和城墙、台城平行,从豁蒙楼排窗都可以看见玄武湖,这就是众文人墨客曾记述过的泡上茶买上茶食,透过豁蒙楼排窗欣赏城墙和玄武湖美景的惬意环境。我跑在城墙北极阁段由于是向西跑,所以右手边是台城和玄武湖,左手边是鸡鸣寺后山和北极阁后山,看得到后山的连绵。这两段后山都是从紫金山、富贵山、九华山、向西连绵的至市府后山,又连绵至鸡鸣寺后山、北极阁后山一直延续到鼓楼岗的虎踞龙盘山的东段部分。现在的鸡鸣寺已经是经过大手术、重新复建的鸡鸣寺。整个山形地势都发生了大的变化。老南京的确回不去了,南京变化太大了。
发表于:16-04-22 11:00
以下是引用 第5楼 @code_p 的话:原宁省铁路旧照路基是在北极阁山西南边,有图片说明, ...不是走前面,是鸡鸣寺后山与北极阁后山连接的后山城墙。
发表于:16-04-22 11:24
你指哪段城墙,即所谓台城,朱元璋原来断修的那段,在西家大塘南边那段,人可以走歪坡上城墙的,附图,
迎接猴年猴孙
发表于:16-04-22 11:46
回复 第8楼 的 @code_p:这条城墙当年(70年代)还比较坚固,南京市政府建国十周年曾经大修过,鸡鸣寺和玄武湖、鼓楼也大修整过。现在鸡鸣寺后山已经夷平,北极阁后山已经成为公园。环境变化很大。
发表于:16-04-22 13:18
& & 城墙还是那段城墙,只是后山的地貌大变了,所以找不到那种感觉了。
发表于:16-04-22 20:55
被系统删除于: 19:17:33
发表于:16-04-23 02:08
回复 第5楼 的 @code_p:
没错,这段路基在高楼门附近转弯向北走,那一带地势起伏,路基是高出地面不少的,小时候我走过。82年之前,我一直住在兰园,鸡鸣寺后面那段城墙,小学时我也经常走,绕过城墙去西家大塘同学家。
发表于:16-04-23 02:12
回复 第6楼 的 @兰园小筑:
鸡鸣寺位置没有变,完全是原来地方。六七十年代我就住在兰园,经常在那一带玩耍。那段城墙也没动过,只是周围环境变化很大了。
发表于:16-04-25 10:27
&&[第3版 04-25 10:27]
记得那时城墙管理处顶上的城墙不开放,大人们说台城不开放,人们不可能从解放门东沿着向北的城墙去玄武湖城墙,而只能从解放门西鸡鸣寺北的城墙沿着北极阁后山登城。再说那些个小火车高基是城墙状吗?我跑的是城墙,是条石或大块头城墙砖砌成的。不过比较窄而已。那些个高基也许是些个高垄。现在鸡鸣寺在原来山门的位置,原来的鸡鸣寺在位于距离山门有很高山坡的坡顶,有老照片为证我们儿时的鸡鸣寺基本上就是这个模样。据说建国十周年进行过整修、油漆粉刷、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出新”,只不过它是修旧如旧,粉饰一新,雕梁画栋,保护很好的。与修整后的城墙和玄武湖相配,还有从解放门到和平公园的鸡鸣寺路的樱花树壮枝大,很美很美的。
发表于:16-04-23 10:43
现在的鸡鸣寺,图片选自网上。看看高低落差。
发表于:16-04-25 10:39
不错不错,顶一下~~
美美的气球布置
尚彩更专业
发表于:16-04-29 21:43
朱自清在《南京》中写道:“逛南京像逛古董铺子,到处都有些时代侵蚀的遗痕……所以我劝你上鸡鸣寺去,最好选一个微雨天或月夜。在朦胧里,才酝酿着那一缕幽幽的古味。你坐在一排明窗的豁蒙楼上,吃一碗茶,看面前苍然蜿蜒着的台城。台城外明净荒寒的玄武湖就像大涤子的画……”他说的是哪一段城墙是台城?那堵废城墙是蜿蜒着的吗?下面是民国时期的台城:
发表于:16-05-03 21:26
&&[第2版 05-03 21:26]
朱自清又写道:&从寺后的园地,拣着路上台城;没有垛子,真像平台一样。&与以上照片很贴切。
发表于:16-04-30 10:51
被系统删除于: 13:32:52
发表于:16-05-01 21:30
我查看了一下,200多米废城墙的老照片,它是有垛子的。而根据朱自清散文的记载,台城是没有垛子的呈平台状。况且台城柳指的是沿台城栽种的北湖烟柳,而不是什么胥家大塘柳或是鸡鸣柳。儿时靠玄武湖那段城墙不开放,据说是台城,也许因为没有垛子不安全吧。
发表于:16-05-03 07:25
回复 第20楼 的 @兰园小筑:
这段没有垛子的城墙不就是解放门到玄武门的那一段吗?你这张老照片的右下角再往右,就是解放后新开的解放门二道门的位置,从这里进入玄武湖。南京人俗称这一带为“台城”,只是指这个位置,跟六朝时期的台城有关,而不是某一段现存的城墙是“台城”。你说的那一段有垛的废弃城墙,被指为台城,那是民间的讹传。朱自清也是引用了民间说法。
转一段“维基百科”上对“台城”的解释:
“台城是东吴、东晋和南朝等&六朝&的朝廷禁省和皇宫的所在地,开皇九年(589年)隋军攻入台城灭亡了陈朝,将建康的宫苑荡平为耕地。五代时的杨吴在建康城故址之上营建了金陵城,台城遗迹从此湮没了。”
“现在所称的“台城”位于南京城内北极阁北麓、玄武湖以南,是从解放门向西延伸出的一段明朝城垣。朱元璋筑应天府城时,原计划将这段城墙向西修至鼓楼岗并与石头城相接,后来在洪武十九年(1386年)“新筑后湖城”,这一段城墙便遭废弃。这段城墙以条石为城基,城基之上用明初烧制的城砖包砌,长253.15米、高20.16米。”
请注意里面说的“长253.15米”,朱元璋时代留存的就这么长,不存在你说的“消失”的问题。
发表于:16-05-04 04:44
被系统删除于: 06:09:14
你尚未登录或可能已退出账号:(请先或者
【敬请阅读】
亲爱的网友们,、有更新哦!
请您务必审慎阅读、充分理解各条款内容,特别是免除或者限制责任的条款、法律适用和争议解决条款。免除或者限制责任将以粗体标识,您应重点阅读。
【特别提示】
如您继续使用我们的服务,表示您已充分阅读、理解并接受《西祠站规》、《西祠胡同用户隐私保护政策》的全部内容。阅读《西祠站规》、《西祠胡同用户隐私保护政策》的过程中,如果您有任何疑问,可向平台客服咨询。如您不同意《西祠站规》、《西祠胡同用户隐私保护政策》的任何条款,可立即停止使用服务。
南京西祠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我已阅读并同意、中的全部内容!国学资讯 - 589年陈朝灭亡 -
589年陈朝灭亡
589年陈朝灭亡
<font color="#07-01-22
&& 点击: 3445
陈朝灭亡(589年)
&&& 隋文帝即位后,就怀有统一全国的雄心。他任命韩擒虎和贺若罚镇守与陈朝相接壤的庐江(今安徽合肥)、广陵(今江苏扬州),并叫他们筹划伐陈的战略。同时,隋文帝在永安(今四川奉节)造大型战舰,“高百余尺,起楼五层,左右前后,置六柏竿,各高50尺,可容战士800人。”积极准备伐陈。
&&& 公元588年秋,隋军51万人分8路出师,水陆并进。可是,陈朝的君臣们则妄图依仗“金陵王气”和“长江天堑”,依然“奏伎纵酒,赋诗不辍。陈将屡请迎战,陈后主都没有答应,只是一个人日夜啼哭。直到隋军已形成包围金陵之势,陈后主才轻率决战。当韩擒虎从新林进军,任忠迎降,引韩擒虎的部队直人朱雀门。陈后主仓皇随10多名官人出景阳殿,自投于桔井之中。“既而军人窥并,呼之,不应,欲下石,乃闻叫声;以绳引……出”,被俘投降,589年1月22日(祯明二年五月初一日)陈亡。 &
- 01-29 08:44 am - 点击: 3235
- 01-26 08:48 am - 点击: 3831
- 01-25 08:48 am - 点击: 3221
- 01-24 08:55 am - 点击: 3948
- 01-23 08:48 am - 点击: 3491
- 01-05 08:38 am - 点击: 5594
- 12-31 09:24 am - 点击: 6745
- 12-29 08:40 am - 点击: 3831
- 12-05 09:01 am - 点击: 3278
- 10-31 08:41 am - 点击: 5620
北京国学时代文化传播股份有限公司
BEIJING GUOXUE TIMES CULTURE TRANSMISSION CO.LTD 
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
Powered by phparticle & tphs当前位置:
>>>下图是隋朝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轴,图中的①、②、③代表相关的历史事..
下图是隋朝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轴,图中的①、②、③代表相关的历史事件,按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选项是
A、①建立隋朝&&②灭亡陈朝&&③隋朝灭亡&&& &&B、①灭亡陈朝&&②建立隋朝&&③隋朝灭亡 &&C、①隋朝灭亡&&②建立隋朝&&③灭亡陈朝&&& &&D、①建立隋朝&&②隋朝灭亡&&③灭亡陈朝
题型:单选题难度:偏易来源:同步题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下图是隋朝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轴,图中的①、②、③代表相关的历史事..”主要考查你对&&南北方统一与隋朝的建立&&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南北方统一与隋朝的建立
隋朝的建立和统一:581年,北周外戚杨坚代周称帝,改国号为隋,年号开皇,定都长安。杨坚即是隋文帝。589年,他派杨广率大军攻入建康灭陈,统一南北。开皇之治:隋文帝杨坚所统治的开皇年间,史称“开皇之治”。隋文帝是一个励精图治的开国皇帝,他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完成了统一大业,并从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巩固了统一,强化了中央集权。开创了一个繁荣安定的社会局面。他总结了历代帝王“未有奢华而得长久者”的教训,倡导并且力行节俭,使得节俭成为一种良好的社会风气。隋朝灭亡:隋炀帝的暴政,使得生产遭到严重的破坏,加之天灾严重,民不聊生。百姓被迫起而反抗。611年,山东长白山农民首先发动起义,各地农民纷纷响应。其中,最主要的是翟让、李密领导的瓦岗军。在农民军的打击下,隋朝统治风雨飘摇。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隋朝的特点:短暂而繁荣&秦朝和隋朝的对比:1、相同点:(1)结束了分裂,完成了国家的统一:隋灭陈完成统一,秦灭六国完成统一。(2)开创了新的政治制度并被后世所沿用:秦代的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隋朝的三省六部制度。(3)都有大规模的工程建设:秦代万里长城,隋代的大运河。(4)都因为暴政而被农民起义推翻,二世而亡。(5)都为后继王朝提供了经验教训,奠定了后世王朝繁盛的基础。汉代统治者吸收秦亡教训,注重轻徭薄赋,发展生产,政治上汉承秦制,汉武帝实现了大一统。唐代统治者吸收隋亡教训,认识到了人民的力量,与民休息,政治上继承了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出现了“贞观之治”。2、不同点:(1)取得政权和统一的方式不同:秦始皇是王位继承取得政权,横扫六国而完成统一;隋朝是杨坚代周建立政权,灭陈完成统一。(2)所处的历史时代不同:秦朝是封建社会的初期,隋朝是封建社会的繁荣期。(3)治国的重点不同,影响不同。秦代以法为教,以吏为师,实行法家思想治国;隋朝学习儒家,以儒家为思想治国。(4)对待知识分子的态度不同:秦代“焚书坑儒”,隋代“科举制”大量选拔庶族人才。隋朝的政策:&隋朝的疆域:&隋朝对的封建社会发展的影响:1.完成统一,结束分裂,为唐代和以后社会发展奠定基础。2.继承了均田制,租调制,为唐代沿用并且革新,为经济发展奠定基础;继承发展了府兵制,并为唐代做沿用完善。3.开凿大运河,促进了后世经济和交通运输的发展。4.隋末暴政为后代王朝的统治者提供教训,为“贞观之治”奠定基础。5.隋朝政治经济繁荣强盛,开启了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盛世局面。
发现相似题
与“下图是隋朝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轴,图中的①、②、③代表相关的历史事..”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171101191440171102195801173421190329}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陈朝兵 百度学术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