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主因导致业绩下滑原因分析成新常态,实体零售怎么破解

老笑:2015年的零售业怎样才能赢得漂亮的成绩单?_联商专栏
微信zhouxiangycgm
今日访问:924
总访问量:1258543
零售企业如何把握新机遇 打造新常态下的新体验
  走过“史上最难”的2014年,存活下来的实体零售企业是幸运的,但现在还不是庆贺的时候。
  未来一段时期,我国经济不会重回两位数增长,电商冲击的广度与深度只会越来越高,大规模减税降负也看不到实施的迹象,过去那种“猪都能飞起来”的风暴可能永远不会再来,实体零售业的困难不会有根本性改善,在夹缝中生存,在逆境中创新,在“冷环境”中求“热增长”是实体零售企业绕不开的宿命。
  但再困难的环境也会有新的机会,只要企业聚焦商品、业态经营,持续优化环境、改善服务,打造强大供应链,加快调整转型,突出差异化、体验化特色,大胆与同行与电商竞争,就一定能杀开一条血路,实现有效益的稳健增长。
  而要赢得2015年的漂亮成绩单,从现在起就要开始努力,全力以赴。
  理性分析市场,抢抓新常态下的新机遇
  “冬天”也有“冬天”的风景,困境中也蕴藏着新机会、新机会。仔细分析零售市场,也有一些积极的因素在汇聚叠加:
  一是各地政府仍在积极谋求GDP增长,城镇化进程进入新阶段。不管GDP增速是8%还是7%,它都是在增长。从世界范围来看,7%也是不低的增速。与欧洲、日本的零售同行相比,中国的实体零售业还是幸运的,经济增长总会带来消费需求的增长,而这就是机会所在。在广大的三四五六线市场,“造城”运动方兴未艾,而商业设施还相对欠缺,市场的疲软还有一个滞后效应,这也为优秀实体零售企业渠道下沉、实现规模扩张提供了机会。
  二是经过大浪淘沙式的竞争,实体零售迎来了并购重组的新浪潮,整个行业的集中度快速提升。对有实力的零售企业来说,这是做大规模、做强实力的好机会。2015年,或有更多的“区域强权”在更大范围内“称王”,而全国连锁的零售巨头也有可能诞生。
  三是政策因素的不利影响或逐渐消退,市场重归理性发展正轨。经过1年席卷全国的暴风骤雨式的反腐,零售业中的“腐败泡沫”、“官场消费”的水分差不多已被挤干,未来反腐或进入制度化、常态化。全国总工会去年底明确表态,福利全取消念歪了“反腐经”,要求各地保障职工应有福利。受此影响,几乎“断流”的节日物资团购、劳保用品消费将恢复正常,“拦腰折断”的预付卡消费也有望走上正轨,而高端消费也将恢复理性增长。
  四是制约增长的“黄金因素”不再。2013年风靡全国的“抢金潮”是很多购物中心、百货店销售增长主因,也成为2014年增长减缓或销售下降的最大因素。但2014年黄金消费已恢复正常,预计2015年亦将理性发展。事实上, 高额的黄金销售也可算作一种“泡沫”,在增值税、黄金消费税的作用下,几乎无利可图。
  五是电商发展渐趋规范,冲击或将减弱。去年是电商的集中“上市年”,巨头们在身价大增、赚足眼球的同时,也吸引了管理部门的“关注”,引起媒体公众的聚焦。随着越来越多的问题商品、价格欺诈、服务缩水被曝光,公正的天平正朝着有利于实体零售的方向倾斜。电商通过以次充好、以假充真和价格欺诈、过度营销获取不正当竞争优势的能力正在减弱。实体零售企业也逐渐摸索出一套有效的“打法”,预计在今年将得到进一步的改进和优化。
  六是今年元旦与春节之间间隔的时间长,传统的春节旺季也会相应延长,而上半年的淡季则缩短。对实体零售企业来说,无疑也是扩销增长、实现增长的良机。
  坚持顾客导向,打造新常态下的新体验
  去年圣诞期间,某地商界的大促虽成功吸引了关注、聚拢了客流,却并未带来明显的销售增长,被质疑为“赔本赚吆喝”,也引发“过度营销”、“促销疲劳”的讨论。
  在老笑看来,竞争是商业的形态,“打仗”是零售业的常态,在供大于求的买方市场下,在“千店一面”的格局中,竞争力是“打”出来的,只有经过竞争的历练和“战火”的洗礼,才能形成强大的竞争活力。
  但“战争”有“战争”的规律,需要提前做好全方位的准备,正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没有准备而仓促“开战”,则必败无疑。
  成都伊藤洋华堂董事长三枝富博说,零售业是让顾客感到幸福的产业,顾客想要的商品、热情的店员、清洁的卖场,虽然这些都不是能改变人生的大事,但正是因为有这些带给人们微笑快乐的事情,才令我们的每一天变得如此丰富多彩,面对明天,答案就在顾客之中。
  这话说的直白,浅显易懂,比一帮电商大佬鼓捣出来的“深奥理论”要高明得多,深刻得多。实体零售说到底是“人气行业”、“享乐经济”,其成败是由消费者用脚投票决定的。
  老笑以为,在“打仗”之前,先要静下来,沉下去,扎扎实实地做好布局调整、设施优化、服务升级,这个过程要耐得住寂寞,但这种修炼的重要性,或比“打仗”重要得多。
  利用春节之后的销售淡季“整军备战”,打造适应新常态的新体验,或可从以下几点着手:
  第一,重新审视定位,优化体验布局。
  这个过程不能想当然,要用数据说话。总体原则是丰富业态、扩充品类,突出体验色彩,强化特色和优势。很多的百货店服饰经营占比超过8成,但一般1/3的品牌贡献了70%以上的销售,余下2/3的品牌基本上属于“无效品牌”,应进行淘汰压缩,引进与卖场定位相适应的新品牌,如轻奢、快时尚潮牌、品牌集合店等;拿出一定的面积做与卖场定位相适应的餐饮、水吧、娱乐、休闲、文化等体验业态。科学测算、合理确定各业态经营面积占比。卖场的差异性、特色化可以通过扩大自采营来实现,但阶段,更现实的做法是引进差异品牌,做强优势品类、强势业态。供应链的优化也可以通过加强对品类、业态、货品的把控来实现。
  第二,完善服务设施,打造体验空间。
  从安全、便捷、舒适、时尚等角度全面审视卖场环境、服务设施,对天地墙柱灯箱广告等来一次全方位的“拾遗补缺”,从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维度打量卖场,增添休闲座椅、绿色植物、科技设施,突出自然、科技、人文、动漫、影视、时尚等元素和色彩,有条件的卖场还应建设贵宾厅、母婴室、换妆台及时尚发布空间。环境的改造升级应包括停车场、卫生间等全部节点。
  第三,突出移动科技,建设智能卖场。
  经营新生活方式的百货店不能自绝于网络时代和“低头一族”,应开通高速WIFI,引进智能导航、智能查询、3D试衣、微信打印、移动支付,还要积极涉足电商,实现双线融合、互动引流,要升级、打通各信息系统,用好微信等新媒体,发展“粉丝经济”,做好会员服务,布局智能采集分析系统,实质性开展大数据运作,为卖场的经营、调整、服务、营销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实现从粗放式发展向精细化管理转型。
  第四,强化员工学习培训,规范服务管理。
  员工培训学习应涵盖百货零售业的所有环节,包括品牌文化、商品知识、时尚资讯、流行趋势、商务礼仪、售后流程、网络知识、移动应用、自媒体营销等等。既可以聘请专业的培训师进店授课,也可以组织员工赴一二线城市优秀企业考察学习。对管理层要侧重强调创新观念,强化互联网意识、全渠道意识、大数据意识,使管理层对经济新常态、市场新变化、消费新变革有比较清晰的认识和把握。这一点犹为重要。没有快乐的员工,就没有满意的顾客,没有时尚的员工,就没有时尚的百货,没有互联网化的员工,就不会有互联网化的企业。
  深化多维体验,开展新常态下的新营销
  多维体验营销,应从商品、业态、价格、服务、活动、氛围等方面入手,突出新颖性、参与感、互动化,把营销活动做主题式社交秀、派对式娱乐秀,就一定能获得客流、销售、顾客满意度“三丰收”。
  在商品上,要拿出应季商品、最新款式做营销,决不能像某些电商平台一样,以旧充新甚至以次充好,那无异于自毁招牌、自掘坟墓。要参考过去的数据,准备足够的库存,以防止缺货断档。营销活动将商品、餐饮、娱乐等业态打包。这年头,人们的消费更多的是临时起意,吃喝玩乐的诱惑远远高于单一的购物。为此,百货店应改变餐饮、娱乐等体验业态的租赁模式,实施深度联营模式,将其纳入收银系统,这既便于采集数据,也能分享到营销的成果。这也是对供应链的改革和优化。
  在价格上,要向电商看齐,敢与电商打价格战。平台电商做大促,优惠让利多由卖家独自承担,而百货店则可由卖场与厂商分摊,应该更有底气。没有价格优势,没有足够的让利,营销活动就难以取得预期的效果。增强与上游厂商的谈判能力,争取更多的资源、让利,确保大促也有利可图。通过密集的营销活动,可以破除电商“低价神话”。
  在服务上,要提前做好准备,包括组织好交通,增加收银台、POS机,保证各种设备、系统性能完好、稳健运行,避免顾客长时间排队或其它意外状况引起“跑单”,也好保证手机通讯、WIFI信号以及车辆进出畅通。活动期间,价格要打折,但服务不但不能打折,反而要针对不同的促销活动有所提升,可以推出一些大促期间的专享服务,如送货上门、快速退换等等,带给顾客更好的消费体验。
  在活动的设计上,要突出新颖、参与、互动、主题、娱乐等色彩,紧扣社会、网络热点话题,保证足够的故事性、话题性,创造足够的新玩法、新创意,实现双线引流、融合互动,使活动一经发布能够吸引足够的关注,关引发围观、转发。如能造成轰动,那就成功了一半。
  氛围的打造上,应紧紧围绕活动主题大力造景,凸显主题、社交、娱乐色彩,突出自然、人文、潮流、科技、动漫、影视、网络等特色,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应力求做到吸引人们拍照分享,吸引媒体主动报道。在宣传推广上,根据活动力度确定媒体阵容,大活动可以海陆空天密集轰炸,小点的活动可以单独运用新新媒体,通过一些小奖励吸引“粉丝”转发分享评论也是不错的选择,企业内全员转发也能起到一传十十传百的良好效应,顾客的自发转发更能形成良好口碑,但关键还是活动要有足够的吸引力。
  百货零售有很多有趣的“二八现象”,比如20%的品牌贡献了80%的销售,2成的节假日时间出了8成的业绩等等。当然具体数额不会那么精确,但大致比例确定无疑。这说明,丰富业态、扩充品类不会降低商场效益回报,而做好节假日的营销促销是实现销售增长的关键所在,其余时间,则应用在优化调整、创新体验、升级服务上。在“无活动就难聚客,不促销就难扩销”的新常态下,做活动做促销是必须的,但要成功还有一大前提,就是要有好的商品业态,优越的服务与体验,平时的功课做得好,活动的效果才能真正体现。
  (联商网特约评论员 老笑/文 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联商专栏立场。
联商专栏原创文章由作者授权发表,转载须经作者同意,并同时注明来源:联商专栏+老笑。
上一篇:下一篇:
联商网电话:3 &传真:3-813&
Email:webmaster@</.cn &
& 版权所有 &过去几年,零售业业绩下滑,尤其是毛利一直处于下滑态势,预计未来两三年这种趋势将延续。 CNSPHOTO提供进入新年才一个多月,各种关于零售实体2015年业绩下滑的消息就扑面而来。事实上,这些坏消息并不令人意外,“可以确定的是,零售业业绩下滑正在成为新常态。” 中商商业经济研究中心顾问刘海飞对中国商报记者说,过去几年,零售业业绩下滑,尤其是毛利一直处于下滑态势,预计未来两、三年里这种趋势将延续。只是,面对这种新常态,零售行业目前尚未找到很好的解决方案。业绩下滑成新常态春节结束后恢复上班的第一个星期,一家咨询公司公布了全国179家商场的业绩图表,在节日的喜庆中向零售实体迎头泼了一盆冷水。根据这份资料,包括SKP(原北京新光天地)、北京燕莎友谊商城、北京王府井百货大楼、上海八佰伴、广百北京路店、深圳万象城等全国各地知名百货店和购物中心在内的全国179家商场中,剔除8家是2014年或2015年新开业的同步增幅不具参考价值的项目,171家商场中有95家商场业绩下滑,占比超过55%。其中,百货类项目的下跌更加普遍,业绩下滑的95个项目中有87家是百货,占比达92%,而这些百货中跌幅超过10%的有40家。也就是说业绩出现下滑的百货项目中,将近一半的百货商场出现了大幅下滑的情况。当中国商报记者联系上发布上述业绩图表的咨询公司,就该资料的可靠性进行确认时,该咨询公司的有关负责人拒绝透露他们的调查途径和方法,只确认了这份资料的可靠性,并称他们有自己的方式。鉴于该咨询公司的主要创办者均来自于商业界,其调查数据或通过各商场内部获得。商业实体,尤其是百货公司的业绩下滑并不令人意外,近两年来,商业实体的业绩增幅逐年减小,越来越多的商场出现业绩下滑。去年,这种下滑势头愈演愈烈,百货公司领跌,大型商超、购物中心紧随其后。春节前,上市公司新华百货率先公布了2015年年度业绩报告,根据这份报告,2015年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万元,同比增长8.60%;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3672.78万元,同比大幅下降29.49%。新华百货表示,公司业务受经济放缓、渠道竞争激烈及刚性费用上升的影响,发展状况不理想。零售实体的经营状况在愈演愈烈的关店潮中其实已经得到充分的体现。去年,中国的零售业经历了五年来最大的关店潮,万达百货于2015年中旬宣布关掉全国约90家百货门店中的46家;有着“外资第一店”美誉的百盛商业集团继北京东四环店宣布停业之后,去年3月还关闭了惟一一家位于天津的门店;北京华堂一年连关闭4家门店;美国最大消费电子零售商百思买,也在关店后决然退出中国市场;进入中国市场不久的泰国尚泰百货在接连关闭了中国门店后也宣布暂停中国区业务;零售巨头家乐福过去三年在中国关闭了昆山、合肥、嘉兴等城市的30家门店,仅2015年就关闭了18家门店。根据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的统计,2015年12月份全国50家重点大型零售企业零售额同比下降5.6%,是2015年最低月度增速水平,相比11月降幅扩大了4.4个百分点。从全年走势来看,四季度零售市场表现最为低迷,10月至12月均为同比负增长。“可以确定的是,零售业业绩下滑正在成为新常态。” 刘海飞对中国商报记者说,过去几年,零售业业绩下滑,尤其是毛利一直处于下滑态势,未来两三年里这种趋势也将延续。三大主因导致行业走低在销售额增长放缓甚至负增长的同时,毛利普遍下滑是零售业业绩滑坡的重要原因。有业内人士指出,超市的综合毛利率不过十几个点,百货店的利润也就三五个点,而购物中心的坪效仅相当于百货店的一半左右,线下零售的利润率尚不及银行贷款利率。“有三个方面的主要因素导致零售业的毛利持续下滑。” 刘海飞分析说,一是包括税收、流通费用、人工费用和商场租金在内的各项成本逐年上升。与此同时,商品的价格却很难卖得上去。“这几年,工业品的价格基本没怎么涨,甚至在下降,但各项成本却不断攀升。”他说,随着中国经济从过去的高速增长进入到中低速增长的新常态,零售业以前那种高毛利的情形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将不会再出现。的确,各种成本上升成为零售业发展的主要矛盾。据了解,零售企业的房租、人工、水电、刷卡费等成本占总成本的比例在70%以上。众所周知,大部分零售业是租赁物业经营的,近年来房地产价格不断攀升,零售业租金也水涨船高。人口老龄化严重,员工流失率高,传统零售业都以增加员工工资来应对企业招工难,人工成本也急剧上升。工商和商业用水用电不同价,这个问题始终悬而未决,也是零售业面临的一大困境。另外,行业竞争加剧也导致零售业利润下降。事实上,工业领域那种产能过剩的现象在商业领域同样存在。一般而言,人均商业面积超过1.5平方米就算是过剩,但北上广深四个一线城市的人均商业面积在几年前就超过了这个红线,仅北京去年就增加了11个购物中心,商业面积还在不断增加;更有甚者,个别城市如银川、沈阳等人均商业面积超过4平方米。供给过度必然加剧行业竞争。“说到底,我们还是在拼价格,而不是拼服务。” 刘海飞告诉中国商报记者,现在很多商场还停留在低层次的价格竞争上,在商业供给全面过剩的情况下,除非经过兼并重组,并倒闭一批,去掉一部分“过剩产能”,才能达到平衡,企业的毛利率才会有所上升。第三个原因是电商兴起对实体商业造成压力。电商本身中间环节就少,加上为了抢占市场份额,一些大电商赔钱销售,生生把渠道环节多、价格高企的商业实体逼到了墙角。“实体商业现在的零售模式存在很大的问题。”刘海飞认为,电商得以大行其道最重要的原因还是因为实体商业自身经营的问题所致,由于众多环节层层加价,很多商场的商品销售价格是出厂价的十倍,这是非常不合理的。在这种情况下,一些零售实体也企图通过降价来赢得顾客。在采访过程中,就有百货企业向中国商报记者坦陈,他们的商品价格带在去年已经有所调低。只是,由于价格悬殊太大,这种调整在降低商场毛利的同时,并未能明显地扭转顾客转向电商的态势。在新华百货的年报中,新华百货也表示,2015年中国经济处于结构化调整和发展转型的新常态时期,经济增速不断放缓,受经济低迷和居民收入增长缓慢等因素的影响,消费市场整体面临增长乏力,行业发展不景气,竞争加剧等困难,加之居民消费意愿和有效需求不足等因素影响,行业增长压力较大,形势比较严峻。依靠什么困境突围“扩大自有品牌,提高自购、自营的比例是零售企业提高毛利率、走出当前困境的有效途径。”刘海飞对中国商报记者说,零售实体应该从供给侧发现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好产品,通过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创造需求,因此,提高自营能力是一个比较长效的机制。在欧美国家,零售实体自营比例比较高,利润水平相应地大大高于中国企业,面对冲击的抗压能力也比较强。以西班牙为例,有数据显示,西班牙消费者所购买的商品中有34%来自商业自有品牌,零售企业的平均毛利率高达40%。在国内,通过自营提升利润水平也是行业共识,个别企业率先尝试自营并获得成功,但到目前为止,尚难以看到大规模的自营成功案例。以国内知名的零售企业王府井集团为例,从两年前开始,该公司就花大力气探索自营模式,试图通过深度联营来提升自营能力,并推出了自营品牌,但至今,这些举措并未收到明显效果。究其原因,国内零售业长期以来的联营模式对商场供应链体系形成了根深蒂固的影响,深入触及供应链端的改革所遭遇的巨大阻力令王府井一时难以顺利推动深度联营,另一方面,企业机制方面的困扰和自营能力不足也是其改革遇阻的主要原因。自营能力不足也是中国零售企业普遍面临的问题。春节刚过,立即就传来了主打“买手制、自营模式”的NOVO百货撤离重庆市场的消息。这是继去年撤离上海后,自营先行者NOVO百货的另一次失利。有业内专家指出,NOVO百货自营模式的方向并没有错,其失利的主要原因是缺乏消费大数据支撑,对消费者缺乏了解,踩不准商品节奏。目前内地买手制模式既缺乏人才,也缺乏经验,加上竞争者众多,这些问题都不容易立刻得到解决。除了探索自营和通过改善经营管理水平来提高利润水平之外,很多零售实体也纷纷尝试触网上线,希望通过O2O全渠道经营来寻找出路。但总体来看,大多数零售实体的O2O全渠道探索依然囿于传统思维模式,而在定位上,很多零售企业也将线上渠道作为线下的补充,本身并未抱有很大的期待,难以收效也是意料之中的结局。中国商报研究院认为,零售实体的O2O全渠道经营首先要突破传统思维模式,以更加开放和广阔的视野放眼全局,与此同时,作为零售的核心,企业必须在商品和服务方面真正做到满足消费需求至关重要。去年,很多大型商业企业在经营模式和经营机制方面的探索也迈出了新步伐。例如,王府井集团跨界购物中心经营并推出事业合伙人制,步步高集团全面涉足跨境电商,大商集团专门为实体店服务的线上平台运营模式也正进入全面推进阶段……同时,零售实体和电商企业的深度合作以及零售实体之间的抱团突围案例也越来越多。因此,在新的一年里,我们有理由期待看到中国零售企业浴火重生般的精彩逆转。另外,还有业内人士指出,其实零售企业选择自营与O2O是相辅相成的。如果零售企业的自营做得出色,O2O的作用和价值还可以放大。尽管理想的零售模式是双线融合、一体两翼的全渠道零售,但在线的业务也应该是盈利而非亏损的,如果自营做得好,产品就有优势,线上业务也可以实现盈利,例如步步高王填执着于寻找更多的海外商品,也是想以跨境商品的自营提升云猴网的竞争力。春节后一家咨询公司公布了全国179家商场的业绩图表,171家商场中有95家业绩下滑,占比超过55%。其中,百货类项目的下跌更加普遍,业绩下滑的95个项目中有87家是百货,占比达92%,近两年来,商业实体的业绩增幅逐年减小,越来越多的商场出现业绩下滑,零售业业绩下滑正在成为新常态。(记者 张 涛)导致零售业走低的原因●包括税收、流通费用、人工费用和商场租金在内的各项成本逐年上升。●行业竞争加剧也导致零售业利润下降。●电商兴起对实体商业造成压力。
唉。走电商之路也苦难啊
(C) 2016 今日头条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
公司名称:北京字节跳动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字节跳动网络技术有限公司纵观十家企业财报 实体零售哀鸿遍野 - 红商网
&&您所在的位置: >>
纵观十家企业财报 实体零售哀鸿遍野
  6、卜蜂莲花:2015年营收106.6亿元,同比下降2.3%
  &营收:106.6亿元,同比下降2.3%;
  &净利润:亏损1800万元,相比2014年,减亏4040万元。
  报告称营收减少主要原因在于:1)2015年5家新店的收入被2014年出售的七家亏损店铺的损失所抵销;2)经济持续放缓及来自线上零售商之竞争加剧使同店销售下降3.6%。其中,服装、电子产品及家居用品继续成为表现最差的商品类别。
  卜蜂莲花目前拥有60家零售店铺和1家。从财报来看,卜蜂莲花近几年亏损逐步减少,这归功于其CEO李闻海制定的开源节流计划,预计2016年扭亏为盈。据亿欧网了解,2016年卜蜂莲花将开设6&8家新店,进一步扩展零售网络。手机商贸及在线、离线融合将成为集团加强购物体验的关键方向。
  7、利福国际:2015营收同比上升3.4%,净利同比下降10.7%
  &营收:61.714亿港元(约51.99亿元),同比上升3.4%;
  &净利润:19.144亿港元(约16.13亿元),同比下降10.7%。
  利福国际表示,香港业务为集团带来重大盈利,但利福国际的中国内地业务好坏参半,由于东北地区经济疲软,集团2015年12月关闭了开业仅两年且年亏损达1亿元的沈阳久光百货,而大连久光的销售收入也出现23.8%的负增长。另外,因关闭沈阳久光百货,集团拨2200万资金用于赔偿,这些费用导致净利润同比下跌。
  2016年,利福国际应该好好考虑的是如何面对香港客流量疲软带来的下行风险。
  8、世纪金花:2015营收同比下降12%,净利润同比下跌101%
  &营收:44.51亿港元(约为37.5亿元),同比下降12%;
  &净利润:亏损130万港元(109.54万元),同比下降101%。
  董事会认为,中国零售市场放缓影响了营业额下跌;特许专柜销售下降,租金收入、管理及行政服务费收入达2.09亿港元(约1.76亿元),较去年同期减少2%;另外,期内投资物业估值收益预计减少了约93%;而财务费用净额较2014年同期增加约37%。
  受国内外经济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集团短期内业绩不会有大的改变。未来,世纪金花计划加大对二线城市的覆盖,实现规模性的增长;进一步发展品牌代理业务,引进国内外知名品牌进入西北市场。
  9、星期六: 2015年营收降7.94% 净利下滑31.72%
  &营收:16.19亿元,同比下滑7.94%;
  &净利润:2455万元,同期下滑31.72%。
  星期六对业绩下滑的解释是,2015年国内实体经济下行,对零售行业造成了较大影响。公司主要渠道百货商场竞争激烈,销售持续疲软。由于部分百货商场结业以及公司优化渠道结构等原因,2015年星期六自营店和分销店数量都有所减少,截至2015年上半年,星期六店铺总数比2014年末减少了107家。
  业绩下滑的不仅是星期六一家鞋类企业,鞋业巨头百丽、达芙妮等品牌2015年同样出现业绩下滑的现象。2015年上半年,达芙妮营业额下滑13.9%。在业绩下滑的情况下,放缓扩张速度、进行关店调整则成为整个鞋类行业的集体选择。
  10、美邦:2015年净利润下降396%,营收降5%
  &营收:62.85亿元,同比下降5%;
  &净利润:亏损4.31亿元,同比下降396%。
  美邦服饰表示,报告期内公司由于加盟渠道经营调整仍滞后于直营渠道,加盟批发收入有一定幅度下滑,因此公司总体业绩出现亏损。
  继2015年上半年拉开5亿元净利差距后,发展策略的不同让美邦和森马的差距进一步扩大。根据两者2015年度业绩快报,美邦净利同比暴跌396%,亏损4.31亿元;森马净利同比增长23.16%至13.45亿元,两者净利相差近18亿元。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资料显示,中国2015年GDP增长6.9%,较上一年度增速减缓0.4个百分点,创25年新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6%,较上一年度减缓0.3个百分点,国内经济形势下行压力依然较大。
  在实体零售业方面,根据中华全国商业资讯中心统计,2015年上半年全国50家重点大型零售企业中零售额实现增长的企业仅占4成,较多的企业在2015年业绩呈现规模及利润双降的情况,因此,现阶段国内实体零售业依然处于寒冬。按照2015年网络电商市场份额占社会消费品总额13%的发展情况,未来两三年,电商份额会持续增加,电商对实体零售的冲击程度会比现在更大。(来源:亿欧网 文/石钰)共2页&&&&[2]& 第1页第2页搜索更多:
手机扫描上面二维码,随时在微信上关注红商网。我们的微信号:redshcom 或red-sh
红商社区热点
红商社区推荐
推荐商机信息
热门商机信息
 -  -  -  - 
权威商业媒体 零售淘金门户
Copyright (c) 2003- 浙ICP备号 红商网 版权所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店铺业绩下滑原因分析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