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多少个市叫常连达的人

“毛泽东号”机车零事故行千万公里 69年五换型(图) 日 01:43 来源:中国青年网 4270人参与 32评论 10月29日...
楼主正文显示宽度
跟帖显示为
本帖只代表的个人观点,不代表人民网观点。 如将本文用于其他媒体出版, 请与联系。举报
微信扫一扫分享本帖到朋友圈
微信扫一扫分享本帖到朋友圈
图文编辑模式
09:13:46&)
7116字(93/1)
( 09:45:39)
请登录后继续操作....
强国社区-人民网帖子主题:裤腿兵(缅甸共中国志愿者)
共&753&个阅读者&
军号:1237627 工分:9486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裤腿兵(缅甸共中国志愿者)
文章提交者:chenxiaohua_2003
加贴在&&铁血论坛
http://bbs.tiexue.net/bbs73-0-1.html
裤脚兵的由来(或裤脚兵的先驱) 多年光阴过去了,邦桑总部所在地,显出一种难以忍受的寂静,广洪寨四周的铁道木树已非常稀疏,远望去多年前那些茂密得足以把全寨淹没的竹林也不知从哪个时候就消失了。田坝以南军区总部的规模渐渐扩大,原先从总部通往街子路畔有十多棵参天古树(远远望去不啻是最明显的地物)也被不知哪个部分的军人伐了去当柴禾用了。从前缅军边防营的操场(足球场)兼直升场四周成了远道而来的民族主义的营地,另外还是军区医院的住院部。街子周围也成了家属区。奘房是唯一没有明显变化的地方,奘房周围没有部队驻扎,小院子也总是植物盛长与以前没两样。街子上方的邦桑区委从它成立那天到现在总是那么乱烘烘。它是克钦老兵们的集中地,是酗酒和发牢骚的渊薮。而再上去原缅政府行政机关的几幢铁皮屋顶的木质高脚屋也已经破陋不堪,成为几处废弃的纪念地。这几幢高脚屋曾经有过一些叫人神往的故事轶闻:有关,艳史,贪污案,告密者,“反革命预谋”等等。从这个小高地往东侧去,那儿是中国云南省地方援建的一座小型水电站的蓄水池,下面便是机组。站在这个小高地,可以看到军区总部机关全景,隔着田坝,一条宽宽的土路在东边拐弯后往南去,被山坡遮住的是新仓库所在地。那儿还是中方对缅共主要援助物资以及来往人员的渡口(出入口)。 许多变化,一般人是不会在意的,就连两三年前从贵概“江西”根据地方面来的一批又一批大学生(1974年学潮的参与者和策划者)也入乡随俗,不大注重思想和历史问题了。缅共老兵和罗线旧部老兵大都疲惫不堪。而最沉闷不安的却是留在缅东北为数不多的裤脚兵老战士。一九七九年六月二十四日是一个普通的日子。这天晚上很偶然地江梁饭后散步从警卫营营部(他为营政委)来到政治部宣传处张来耘的小屋。在黄昏中听收音机里的美国之音和英国BBC电台的新闻和点唱节目,不知如何打发晚间光阴。(疑是来耘去医院,江梁家小院?)在谈论某某人时,江梁突然说起了裤脚兵的由来。作为裤脚兵的先驱之一,他自然是最有资格的叙述者。来耘非常敏感,当即作了速记。次日整理如下: 江梁说,六八年三月九日,是缅共303军区首次危机:部队在怒江江边活动时,遭到敌军围剿。部队一度失散,电台与何高(当时303军区司令员兼政委)失去联系。万不得已,分批沿江北上入中国境内东山地方,(东山区与缅甸棒先孟古地方接壤)然后在遮放休整。当时德钦巴登顶的中央代表团常驻遮放。三月中旬后,中国军方的军事顾问组(3038部队,也称“访问组”)以及国际援助部队民族支队与303部队混编后再次进入缅境。这是303部队实力的第一次加强,由年初的 人发展到 人。 四月十九日发起了泡中战斗。我是四月二十二日出境的,同行者还有冯永胜,沈波(都是畹町人,沈出境寻弟沈子安,子安因与家庭不和,出走到蛮海当小工,对缅共部队的活动已有了解。三月份,边境对面有枪战,蛮海边防站的解放军士兵怂恿他出去:“小鬼,快出去,缅共在打反动派哩!”沈子安就这样出来当了兵。他应该是第一批裤脚兵之一。在这前后,已有不少景颇族边民出境当兵,其中又多是一些女孩子! 我(江梁)二十二日出境后当天抵达勐古,在那里逗留了两天。二十四日上山到泡中。发生战斗不久的泡中已是人民军的地盘,四处张贴的宣传鼓动传单,标语还都是新的。我在泡中登记入伍,那时负责收兵的是贵州老兵李克钦。我就这样当了兵。三十日,我们一行四人去蛮海领取装备,我被分配在三连炮班。(当时只有连一级编制,而实际兵员每连仅一个排,303刚建立时只有两个连编制,后发展到四个连。第四连全连调至中缅边界之西段南坎界,成立107军分区)当天,(三十日)成立了303军区第一期集训队,集训队队长(连长)是金有德(民族支队),指导员金贵明(贵州老兵),司务长王学礼(四川老兵),教官,有李老三(支队,时任二连连长),钱有信(支队,二连指导员)。另有两名女医生均为贵州老兵(王克强之母,辛加兰之母)。集训队出曼音山开拔至孟牙,训练了八天。集训队共两个排,加一个娘子排(女兵排),(当时)裤脚兵男女成分各有十余名。五月十一日又有二十多名中国籍青年(何勒都等)前来报到。 匆忙之中,已有三个排的架子,准备分配到各主力连队。此时又有一批从腾冲,梁河等地的青年(许克都等)来到,不经训练,直接分到了连队。接踵而来的是以畹町人李洪刚,詹春芳,龙广缅为头的二十余人。这样前后新兵员由四个班扩充为七个班之多,约为七八十人,303部队的编制一下子饱满起来。这批中国青年便是裤脚兵的前驱。 这之后,在六月份,又从芒市方向来了一批卫校和潞西中学的学生,如舒天明,梁国栋,高文伟,柏洪森,张广义等人;差不多同时,缅甸边境棒赛有首批华侨子弟投向缅共部队,如林明贤,梅林,杨恩耀,朱其祥,覃秉诚等;又0802公路工程的民工也有入境当兵者。(杨世启是其中者) 303军分区为招收兵员而设立的新兵站最先曾在中国境内的遮放工作过,因为志愿者获悉遮放驻有缅共的军事指导机关,便径直找去,并在遮放获准,作了登记。再从弄丘到蛮海出境。六月份正式设立在缅甸勐古,(是一个面向中国志愿者的招兵站)以后的志愿者都在此集中。 这期间,303已初具实力,并正式有了两个营和一个特务排的编制。(实为两个连兵员)部队没经大的战斗便进驻勐古以西的边境要地黑勐龙。(这是一个汉族聚居地,地处高山,紧傍国界线)。此去棒赛镇不过大半天路程。敌军时已发动了对中缅边界缅甸境内的围剿。而且我们已听到了缅共中央在勃固山遭受挫折的消息:总参谋长波斯牙牺牲的消息已公开。军区总部发动了303有史以来第一次大规模的作战。“为波斯牙报仇!”——七月二十六日,两个营及一个特务排长途奔袭,举行了出色的道隆战斗。(“攻打道隆”)得手后经南坎后山绕至南坎以东,经中国地姐兰,开进缅甸地龙马。这是一个三面中国地界的大寨,在此大休整。这时缅共部队名声大噪,中国边五县及德宏州大批青年纷至沓来要求加入人民军,于是又形成了裤脚兵大批涌入的高潮。每个连队都达到了一百以上兵员,甚至更多。裤脚兵中既有各个民族(汉,景颇,傣,傈僳,崩龙等)又有各个阶层(农场职工,农村社员,小工,学生,干部等)既有十岁出头的少年兵,亦有五十多岁的老头,甚至父子当兵,兄弟并肩兄妹同行。 ……接下来是一次低潮。八月十八日303主力一,二,三(成立不久)营,特务排并娘子军连在棒先(勐古以东,怒江西岸)邦士歹发动进攻,打了一场大仗。而我方却有十人阵亡,十多人负伤,多为班排内的裤脚兵。战争的惨况使大多数新兵为之震惊。虽然邦士歹一仗对303军区稳足于贵概地区具有重大意义,但许多新兵却就此退阵,出现了第一次逃兵,退伍,下后方的现象。 在我的记忆中第一批裤脚兵阵亡者就是在这次战斗中倒下的,他们是周云(又名周小保)20岁,社员,木工,畹町人,道隆战斗荣立一等功,在裤脚兵中第一个被提升为副班长,死于邦士歹敌军的最后一个阵地前;董纪才,17岁,潞西中学学生,畹町人,中弹后,他们都呼喊“毛主席万岁”直到停止呼吸。 棒先邦士歹战斗后,有一批裤脚兵得到提升,记得有龙广缅,万元聪(保山人)“狗熊”(真名失记)王得俊,李洪刚(均为二营的正副班长),杨高灿(瑞丽人),孙**(特务排的正副班长);另外,“狗熊”六八年九月提升为排干,是裤脚兵中第一个被提升为排干的;另,蒋志政是裤脚兵中第一个被提升为连干的(二营二连副连长,时间约在1969年下半年)…… 六九年初,上山下乡(支边)知青开始大批入伍,这个来耘你最清楚了。 我当兵第一仗是在六八年六月,敌军围剿推进到棒先至满甲的山顶大路,并且占据了这一带数个村寨。一部包围了广达寨附近的岗龙寨。女兵孔姐乘敌不防从寨中逃出前来报告我们。她那时真是气急败坏,惊恐万状!部队出动前往伏击,没有打成,却牺牲了一名连长(疑是贵州老兵),而从中国出境送情报的一个解放军通讯班(均着人民军军装)在泡中与敌遭遇,敌人占了他们退路。本可撤出的,带班的排长求战心切,竟下令全班冲入泡中与敌打响。结果牺牲了一名战士,这个排长也受到了处分。这竟是一段意外插曲。 那时部队人少,非常艰苦,所有首长无一人特殊,记得古方副政委在那次战斗期间就在我们炮班吃过饭,那次吃的是野菜(野生木耳之类)。 张来畇日根据江梁1979年讲述整理于家中 (星期二) 江梁,时三十一岁(一九七九年)畹町镇人。日入伍,历任炮班战士,炮班班长,二营三连副指导员,指导员,军区警卫营政委。其妹江吉辉亦68年裤脚兵。其妻杨淑英,娘子军连战士,后在军区医院工作。江吉辉曾是余部下,六九年四月从娘子军连调入303宣传队,(后为东北军区宣传队)在岗隆西沙坝,允模战斗中荣立战功。主力部队进入佤邦后不久(应在1973年后)由宣传队调至军区医院。八二年底在出诊途中不幸感染破伤风无治身亡。其丈夫张云积,一九七九年时间为3035营三连连长,系余好友。 日星期日张注:上文所说邦士歹战斗第一批牺牲裤脚兵孙某某,经蒋志明回忆应为“孙京民”。 转自
延伸阅读:
本帖已经被管理员锁定,不能回复
裤腿兵(缅甸共中国志愿者)相关文章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237627 工分:9486
左箭头-小图标
7楼&从现在披露出的情报中可知,当年政策紧急变动,是因为美国训练的特种兵部队出现并袭击总部了,中共不愿意与美方直接大规模开战,所以才有前、后政策不一致的情况出现。缅甸刚独立的时候,为了镇压缅共,印度给了10师的装备,67年和中国闹翻之后,老缅装备了很多美国支援的武器。说实话,如果我们当初不果断出兵,缅甸现在的态度估计比越南更强硬,早就开始在边境蚕食我们的领土。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78364 工分:39576
左箭头-小图标
从现在披露出的情报中可知,当年政策紧急变动,是因为美国训练的特种兵部队出现并袭击总部了,中共不愿意与美方直接大规模开战,所以才有前、后政策不一致的情况出现。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78364 工分:39576
左箭头-小图标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237627 工分:9486
左箭头-小图标
《裤脚兵的由来》(续4) 这里叙述的仍是68裤脚兵。1968年是“缅东北”的起点,——它不仅是德钦巴登顶等人缅共中央代表团的起点,也是罗先旧部的起点;同样是访问组,支左部队的起点;当然也是裤脚兵的起点。裤脚兵从1968年开始,一直存在到1989年缅共解体。不仅如此,裤脚兵余辉尚在今天的缅东北实地。已有四十余年。 在勐古打响的这一批缅共老兵和罗先旧部老兵都不是职业军人,不具备作战能力。勐古首战四人牺牲,好像还是误伤。且勐古三边全是敌军,泡中有敌军据点,棒先驻军,并有建制完整的自卫队,曼岗居高临下距离勐古街快走还不用一个小时路程。蛮甲大道贯穿东西山梁。根据高德礼回忆,他所在电台跟着总部,是在勐古解决战斗后三天即元月3日晚上才进入勐古的。根据我的资料,68年3月初有过一次夷苦战斗,303战死者8人,赵云重伤。罗先不能自制,拔出景颇长刀要拼命,被部下强拉下。而同时何高带着总部,以及电台在怒江峡谷。从地图上看,何高与罗先之间就有敌军(蛮甲山道)——故不得不立刻撤回中国才能保全部队。而在遮放的指挥中枢甚至还发生303总部以及电台“已经丧失”的判断。因为303电台连续多日没有工作,更联系不上。据高德礼讲述,已经把原先配备101的电台组调拨给了303总部。他们从中山终于回到曼海,见到李向阳,辛江兰等人,李向阳很奇怪,因为听说303电台失踪,他们是来接替的。这就是后来我为东北军区作战史整理资料时定为的“第一次危机”。303部队是分散撤回遮放的。但很快,(3月18日)访问组带着支左部队(二支队)以及303部队在遮放集结后入境,二支队混编于303部队,这是303部队形成作战力的开始。首先打下泡中,再进驻黑勐龙,随后,以杰出的道隆战斗为标志,第一批裤脚兵加入作战,紧接着大批(至少四五百人)裤脚兵入伍,打响邦士歹战斗。这是完全成功的一次作战。尤其是从此建立了303根据地腹地,直接将作战地区通过孟牙扩大到了勐洪前后。303部队一线战斗员迅速被支左部队和裤脚兵完全替代。则缅共老兵和罗先旧部老兵大都调至总部机关,或贵概县地方政府,或后方留守。303根据地这才建立。 我认识的68老裤脚兵对支左部队二支队,尤其其中一批直接带兵打仗的班排长,还有后来的连级干部,无不敬畏有加。支左部队是裤脚兵的兵头大哥。从新兵训练,实弹投射,列队报数,组成战斗小组,到行军走路,架锅造饭,站岗放哨,尖兵探路,观察地形,辨认敌军,掩护友邻,开进与撤出,挖战壕,搭帐篷,佩戴武器装备,甚至抬伤员,无不得自支左部队的严格训导还有言传身教。支左二支队全部都是边疆各民族同志,景颇族,傣族,傈僳族,苗族,阿昌族,崩龙族,好像还有白族(?)但其中没有汉族。故老裤脚兵口中经常习惯性地称呼“民族支队”,即二支队。而裤脚兵里很多汉族青少年学生。大家服从命令听指挥,跟随其后。至今提起当年的支左部队班排长一直到营连干部,老裤脚兵仍然极佩服极尊敬。亲身体验所得。尽管支左部队从1974年开始成批分批回国,但是裤脚兵受其影响与熏陶,所炼成的职业军人素质和本事长久保留下来。支左部队精英中很多过早阵亡者,所谓最勇敢能打的老兵和带队长官往往战死在前,这是任何一支军队的历史都证明了的。支左带队干部后来整理出阵亡人员名录,此份名单内名字,老裤脚兵几乎人人皆知。 访问组在裤脚兵心目中是神。访问组就是祖国,就是胜利保障。听从访问组指挥就不可能打败仗。在不少年轻裤脚兵心目中,没有机会当解放军,但是参加人民军打仗,——这是真枪实弹,和敌军面对面作战,——从而实现了从军夙愿。当时正值文革时期,303部队日常训练,战略战术,乃至“当兵动作”,部队的军政建设,完全跟随解放军模式,“天天读”“三忠于”“早请示晚汇报”“一帮一一对红”“四好连队”“四好战士”“四好干部”等等,无不效仿。支左部队成员往往充当集训队教员。访问组对缅共303部队尤其是军事骨干干部的甄别,考量,考察,提升多方面起到决定作用,有的则完全出自访问组安排。至少在1968年3月中旬访问组接管作战指挥后,这支作战部队仿佛或根本不是缅共所属,而是置于访问组直接指挥之下。部队干部战士唯听命于访问组。还有一个事实,即裤脚兵中出现第一批被提拔为班长排长者,而这时很多支左部队成员还是班里的战士。 没有访问组,支左部队和裤脚兵,则根本不可能有303部队,则根本不可能有东北军区。 303部队(常常的称呼是‘303军区’或者‘军分区’)的3个营加上一个特务连,还可以加上一个女兵排,此时作战主力除有一部分本地成分外,支左部队裤脚兵占绝大多数。而303部队各个营连通过执行各自的任务,养成了各自特点。一个并不准确的比方——特务连(开初只有一个侦察排,一个通信排,一个炮排)的精干迅速,1营(3033)的坚忍担当,2营(3035)的英勇豪杰,3营(3037)的游击“放野”,等等。在69年初我们当兵的时候,部队各自特点就已经凸显,成为我们当兵前“投注分析”和新兵的“分配志愿”。部队最盛期作战部队人员达到1千余,因道隆,邦士歹,勐洪(分为:与克钦独立军摩擦,缅军围剿反围剿阻击突围)伤亡病残减员,还有部分开小差脱队,还有调出组建101军区和107军区三个整连,故,在68年底69年初,303精干作战人员至少应在600余以上。贵概县大队似在这期间开始组建,主要兵员来自本地召集。记得1969年10月后麻糯一度就任贵概县大队营长职,在队干部还有董施金。 访问组经过短短数月,手上就掌握了一支特别能作战,在既定的山林作战战术指导下得心应手的精干部队。访问组和303部队干战之间互相信赖互相依存的密切关系后来成为访问组诸位老首长终生难忘的岁月记忆。(已故)常聿,缅东北五年之久的战争经历是他无比珍贵珍惜和引以自豪的,远超过他个人其他军队生涯,许多鲜见作战细节老常追忆起来居然无一挂漏。至死勿忘!李大组长,回国后念念不忘缅共旧部。“我们的人”探亲还是“任务借道”路过他的驻地,得听后都会心急赶紧叫住留饭喝酒休息,还把自己的部下(很多资深团级师级军队干部)召来,李的这些部下纷纷向“我们的人”敬礼致意。李在云南省军区司令员职上离休。至今与裤脚兵们亲密无间。每次赴昆明参加老战友子女婚礼,席间,总见“李大组长”如佛尊端坐,大家纷纷拥上前问候寒暄。 我个人从68年裤脚兵那里得到的不只是一个新兵所应得的训练捶打,不只是日常战争生活中一概所受的老兵开导照顾,而是一条性命的保全,是个人精神意识在这个特殊环境特殊时期的发育,发展。很多68老裤脚兵比我年少,但是我对所有68年裤脚兵恭敬有加。 资格,或曰资历,是不能复制和更改的。试图列出“缅东北战争锤炼出来的68裤脚兵堪称表现突出者”,即最具代表性的几个。我的依据是:第一条件当然首先必须是1968年(年中)入伍者,且军队履历无间断地至1989年缅共解体;其二,被列出者,必须有一份完整整理的作战经历,这份经历是所有裤脚兵中佼佼者;再三,被列出者,应被提拔到到裤脚兵中最高或者极高的军政(主要是军事)职级;第四,被公认的无第二者的个人能力,以及影响力。 他们是,蒋志明,特务连警卫排、通信连、特务营副营长、营长,2旅副旅长、2旅政委、北方局参谋长等职。作战经历,邦士歹,勐洪,岗隆西沙坝,勐波棒赛,迪马,楠由,滚龙(江西方向)以及滚龙战役以后2旅主要作战,摩密,南林,光坡,(经营)孟威地区,最后的水井湾作战,等等。后缅共时期仍活跃于缅东北特区与缅甸本部之间。(张注:以上资料尚不全)李自如(已故),特务连炮排、炮连、4045营连指导员,副教导员,政委,683旅副政委,政委,中部局(?)1985年缅共中央候补委员(同时被选为候补委员的有赵尼来,鲍有祥,涂海清等)后缅共时期佤邦(第二特区)主要领导人之一。主要作战,邦士歹,龙森,允模,勐波棒赛,雷门,滚龙,扩大佤邦根据地,东帕高,孟延外围阻击,7510,开辟掸邦中部683前身,经营683地区。等等。后缅共时期为佤邦主要领导人之一。(张注:资料不全)高亮,3035营1连战士,班长,排长,连长,营长,北方局1旅政委,作战经历:江西主要作战具有参加,佤邦时期以及(尤其)景北地区,815军区前沿,金三角地带作战屡屡参战,先后担任主攻任务,主打任务,历经多次艰苦惨烈作战,1989年元月4日缅共最后一仗(两个旅协同作战)之江西岗岭战斗。(张注:资料不全)陈龙生;303总部政治部宣传队,干事,军区群工处干事,5旅政治处干事,处长,等。后缅共时期佤邦(第二特区)佤邦联合党中央办公厅主任,政协名誉主席,等。(张注:资料不全)杨世启(特例)303总部,侦察排,战士,班长,排长,特务连代理指导员,军区司令部侦察参谋,4046营长,5旅作战处处长,军区前指作战参谋,等。主要作战经历,岗隆西沙坝,龙森,勐既周边游击战,允模,勐波棒赛,南下,雷门,迪马,楠由,滚龙,扩大佤邦根据地,格龙坝,开辟莫帕地区,别岗反围剿,奇袭滚亨,孟宁,前指历次作战,累谟山等。特注:1979年脱队,遁至别岗地区向缅政府自首,被关押仰光永盛监狱数年,后释放返乡,再进入缅甸投靠果敢。后缅共时期仍在果敢。97年车祸亡。(张注:资料不全)(另注:除了杨世启,前四位都没有参加过南下。再,杨世启个人作战经历肯定是68年裤脚兵当中以及全体裤脚兵中最为突出,最为全面,几乎涵盖年止缅共东北军区整个作战史) 此外,据我所知(无论各种原因)从1968年开始一直到1989年缅共解体都坚持在缅共部队21年之久的68裤脚兵还有——窦开年,杨文武,黄开洪(已故),李正龙,王美强,苏会泽(被害),杨万俊,等。李正龙缅共解体前,为2旅副政委。后缅共时期至第四特区,任军校校长。窦开年在缅共后期调往101军区任参谋长,后缅共时期仍为该地特区领导人之一。王美强在第四特区。赋闲。杨文武缅共解体前为2旅政委兼旅长。杨万俊官至南坎县副书记。苏会泽职务不详,后缅共时期服务于江西勐古地区,后因陷入李尼门与蒙萨拉之间内讧,于黑勐龙“谈判”时(与谈判双方人员成批)被缅军枪杀。 再,万在堂1989年在江西,参加了缅共最后一仗的前线伤员收治工作。万曾经担任过东北军区医院副院长,现尚在勐洪行医。万元聪职务不详,现在第四特区闲杂。曾如意至今尚在勐古谋生。是否89年之前已经脱离军籍在当地如同百姓?不详。何德兴是否还在佤邦?也有几位68年裤脚兵1989年后客死缅东北。陈银华竟然死于拖拉机轮下! 根据时间顺序,本人尊重敬佩,相处甚好,或关系紧密的68年裤脚兵,有如下各位:陈龙生,木定腊(已殁)许可(已故)王波,杨世启(已故)蒋志明,江梁(姜梁)李洪刚,李如景(被害)舒天民,王云峰,高亮,张广义,柏洪升,王朝明,等。 我绝大多数资料的搜集最早入手,甚至是从月开始的。许可讲述的道隆战斗,老陈解释的“裤脚兵”和“访问组”以及对我最早的普及教育;王波的“腾冲籍学生兵情结”,杨世启的“游击战”和“便衣班活动”尤其是后来的大段丰富多彩的战争经历;蒋志明最早向我透露的“南下作战策略和意图”,李洪刚的“南下突围”,多年后他又与我说起道隆战斗,“一起的六个畹町籍裤脚兵。当时裤脚兵寥寥十几二十名。访问组的王副营长阵亡,遗体当地掩埋。”说此参战裤脚兵人数十几二十名,他是指全部参加战斗人数抑或只是称2营裤脚兵?未详。江梁,高亮,广义,小柏等更是邦桑时期挚友。高亮讲述的佤邦时期尤其是景北地区,缅泰老边界连续作战的历次军事行动和作战细节,是鲜见独特的丰富资料。我当兵时,云峰还是个孩子,打滚龙的时候是排长,负伤。到邦桑军区军政干校,少年老成,互相关切,和我结下深厚友谊。木定腊,69年5月间他向罗司令员坚决要求下部队,结果至2营1连当排长。则事先和老陈一起运作将我从宣教处抽调至303宣传队,他俩抽身。木定腊在德宏歌舞团是台柱,出演《白毛女》“大春”一角。身材匀称举止优雅动作协调,面容端正,眼神宁静,一口标准普通话,景颇族里罕见美男子。1975年居然死于“烟锅”枪下。“烟锅”者,严建明,昆知,曾与我有十分好交情。时,木定腊3035政委(营长?)严,营部司务长,为部队给养奔忙无着等琐事生口角,木定腊此时已经性情大变,常闻其有粗暴打骂之军阀作风,严,恶从胆边生。此事详情后续不提。 我的资料太多出自以上各位当年的,和后来在各种环境各种情况下的讲述和追记——许可上世纪九十年代和我联系上,他把保存多年的资料倾巢倒出,也是许可,97年3月26日第一个在电话里告诉我杨世启死讯,而许可2006年冬至日死于脑溢血,振辉电话短信告知;与王波,凡每一次相聚,往事和个人经历都是我们唯一话题,彻夜长叙,能滔滔不绝,和他历来作风不变,言语比拟还有表达之起伏跌宕始终颇具人文精神;我退伍回上海后,姜梁仍然继续把“那边”的事情写信给我,尤其宝贵的是1979年底至80年初“邦桑危机”的全面解读;小柏记性极好,早期作战细节和后来很多重大军事行动,道来清晰非常,他历经多次特殊任务,对莫帕,别岗,孟不龙等这些阴暗地带和道路熟悉;高亮似乎早在1975年就觉察到我在有意识地搜集作战资料,一直到79年先后至少跟我讲述七八次作战实例,本世纪开始先后三次讲述“缅共最后一仗”详情;蒋志明提供给我各种各类资料,按种类分列以及按其深度广度都是别人无可比较的;最有意思的是王朝明,他娶了上海媳妇,成了上海人,家住嘉定。王,老35营资深连干,过江不久8旅在北佤腹地扫荡部落兵,班师新地方,给我带来鼓鼓两条干粮袋的牛干巴,后调往刚组建12旅任作战处长,历经12旅逐次无比寂廖困苦不堪作战,这些孤独作战细节已经无人知晓!我留下的是“孤本”,1976(7?)年王被傻逼王八蛋邓吉平强逼退伍,回老家潞江坝娶了在当地当教师的上海知青,不久居然一起来到上海,虽居郊区,但还时常见面,一起逛街时还会当众搂住我肩膀,我便告诫正常上海人没有这样子的,哈!——王朝明成佛家居士已有数年矣。 很多68裤脚兵亲历者的讲述和回忆甚至各自都能够独立成章。这些个人亲历和战争追忆绝不逊色于任何红军,八路军新四军还有解放战争,乃至志愿军赴朝作战等等的“传奇故事”。且,更加真实可信。甚至,很难作假。老兵友情延续至今。广义我当兵不久患急性腹膜炎手术未见效住院108时结识,还一起前往法帕洗温泉,广义年少志高,军区警卫连连长,此何等显要职位?岂料暗算降临,同病相怜;舒天民患难兄弟,这位面带狷狂微笑,出口必伤人的“老军医”(!)当年因莫须有罪名被强行扯进“李徐杜”案,遭受处罚。故,余每每念及。人生最可珍贵的战争经历连同战友刎颈之交,莫过于此。再,李如景,杨世启二位因特殊缘由,与之纠结缠绵之明暗关系,屡不堪回首,令我终生愧疚衔恨。 直到如今,当我为整理某些细节还不得不再三询问请教时,无人因我的唠叨和糟糕记性有丝毫厌烦。关于68年老裤脚兵的叙述到此暂告段落。 日星期二于上海家中 (注:所有文字表述都是开放的,诸位老战友读后均可补充,修整,批评)转自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237627 工分:9486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裤脚兵的由来(续3) 前言:老杜,刘卓等都认定马恒昌是在岗隆西沙坝战斗负伤不治而死的。刘卓还特地指出,时间是日。这是错的。其一,岗隆西沙坝战斗日期从3月16日至20日,而不是3月28日;其二,根据我的《最初的行军印象》文中所记,马恒昌是2营的。是4月份在岗隆阻击进剿敌军时负重伤不治而死的。地点的确是在岗隆。而岗隆西沙坝战斗1营是主打部队。《战例学习》里面提到2营是尾追截击,2营没有很好地完成任务,让一部分敌军逃跑了。岗隆阻击时间则是在泼水节后,也即是说4月14日以后。我在寻找总部的途中经过龙冈崩龙寨,正好遇到泼水节。找到总部不久就开始大幅度运动转移,当时和总部在一起的就是特务连和2营。紧接着岗隆阻击打响。以下摘自缅共人民军东北军区《战例学习》——“……(六九年)一月到五月间,敌多次围剿。我军自岗隆(西沙坝)战斗后仍一直处于被动地位。四月上旬公路伏击未成,转回于岗隆伏击敌军,打响后不利解决战斗,主动撤出,至挖木(瓦木),敌追,特务连英腊(阻击)打响。随之我上累作山从班格牙和露水敌军之间穿过,到敌兵力空虚之勐既地区。后前往大莫宜方向公路伏击未成。转回,又到勐牙。敌进攻,我军又一次穿插到勐既地区。时为六月十日后。”以上所说四月上旬公路伏击未成,转回于岗隆伏击敌军,……至挖木敌追,特务连英腊(阻击)打响,大莫宜方向伏击未成,等等。我(在政治部宣传队)一直都跟着303总部。 再,月的时候,已经出版《格瓦拉》这么一本书了?建章长文说入伍前就看到了格瓦拉的书,这可能是个想象。为谨慎起见,我还是又一次查了这个问题。在百度看到的——“不久前,一般中国人对切·格瓦拉的知识大概仅仅是一本六七十年代被批判的“灰皮书”,即被界定为“游击中心主义”的《切在玻利维亚的日记》,以及两本七十年代初内部翻译的切·格瓦拉传记,其中美国人詹姆斯写的一本恰恰是最右翼的一本,甚至受到其国内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批评。”这本仅供内部批判的“灰皮书”?书名还不是《格瓦拉》,而是《切在玻利维亚的日记》。再查到此书中联部和三联书店等三家出版记载:作者:(古巴)埃内斯托.切.格瓦拉出版社:不详;出版时间:1971-06书名:切在玻利维亚的日记作者:(古巴) 埃内斯托·切·格瓦拉ISBN:价格:发行地:[北京]出版社:中共中央联络部出版时间:1971页数:228页开本:21cm 切&#8226;格瓦拉在玻利维亚的日记作者:切&#8226;格瓦拉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时间:是这样吗?——(按照建章长文中所说)有一本《格瓦拉》的书在1968年的5、6月的时候从芒市卫校一个傣族女生手上到了建章的手上?格瓦拉日被俘,次日被杀。上面这本书先后出版于北京1971年6月,12月。内部发行。建章在格瓦拉死后不到一年,在1968年年中,就看到这本书了?或者另有情节,比如看到的是当时文革派别组织编撰印刷的油印小册子(?)我手头有上面提到的这本美国人丹尼尔.詹姆斯写的《切.格瓦拉》。此书1969年出版,纽约斯坦-戴伊出版社。中文版是1975年8月(第1版),复旦大学历史系拉丁美洲研究室译,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还有这本格瓦拉本人所著的《切.格瓦拉在玻利维亚的日记》三联出版。1971年12月北京第一次印刷。(见图片)我文革前就知道格瓦拉了。资料是从《人民日报》《参考消息》这些报刊上得到的。文革早期曾流传过一些粗略介绍格瓦拉的油印小册子。文革逍遥时期,我,还有董律,陈丹路,还有俞惟蔼,可能还有陆介安(比我年长的上海大中学生朋友)在一起热烈议论武装革命还有国际共运。这是在四川广元。格瓦拉的“游击中心主义”“反对毛泽东思想”,“否定党的领导”,不主张在农村建立巩固根据地,试图依靠少数游击战士和小部队夺取政权,等等。这个问题倒是后来我们一起当兵的几个人——(尤其是张育海等)曾讨论过。或许因为之后的格瓦拉太具备商业价值了,所以我们有的人不自觉地过早和格瓦拉扯上了关系?邓贤的文字里也特地提到这一点,他好像更认定缅共知青兵就是因为崇拜格瓦拉才作出自己的举动。这真是太抬举格瓦拉了。我相信,1968年早期裤脚兵绝大多数人对格瓦拉不感兴趣。甚至很多人根本不知道此人。格瓦拉的“南美浪漫主义”和独傲独行作为跟缅东北裤脚兵真实内心世界以及长期的严酷的作战历练相差太远。 我1978年开始整理早期裤脚兵人名录,提及早期裤脚兵里的几个“奇人”。欧举。刚当兵就认识他了,一营的。是退伍兵,68年老裤脚兵,我们几个才一见到他,几乎倒吸一口冷气!此人皮肤很黑,络腮胡茬,灰眸(!)说话开口一咧,保山腔。浑身透着匪气。68裤脚兵中大都青少年,故欧举凸显其老兵凶暴戾气。令人生畏。佢为裤脚兵中最早提拔连排军事干部者。在我眼里,欧举肯定厉害过支左部队中任何一人。此人在多次作战中担当要害,尤以滚龙作战后带十余精兵奇袭阻击大股围剿包抄敌军,掩护二旅主力全然撤出。陈龙生。是我当兵第一开导者。年纪可以做父亲了。一直就叫他“老陈”。他是个话匣子,是昆明人,五十年代支边,曾在德宏州电影放映队,时年已三十多岁。在文革中遭到冲击,于是出境当兵。时间应为7(?)月。此公极善摆龙门阵,且知识渊博,肚中故事轶闻无奇不有,在所有“裤脚兵”中,他称得上满腹经纶,天空海阔,是303名人之一。老陈瘦小苍白,面相清秀,烟茶之瘾甚大,不可一日无此二君。要问68老裤脚兵诸事底细,他是权威。蒋光昶。也是令我等学生兵无名生畏的前辈。畹町人,3营老兵。我们当兵时见到他,觉得他在这个部队起码待了好几年了。第一印象此人是宽大敦厚的“大兵伯伯”,仿佛从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硝烟里走过来的。望尘莫及。可能是最早提拔为营级干部的裤脚兵。以上三位的完整故事当然更不仅止于此。 68年元旦打响,时隔年逾,69年2月我当兵。可是为什么我就觉得面对的是一场打了很久的游击战争。还有,我当兵时,裤脚兵群体刚开始最多六七个月的经历,为什么我就觉得恍若隔世,面对着的是浑身硝烟味道的山林战资深老兵。——裤脚兵这个特殊群体很难以一般语言形容概括。如果要说的话——他(她)们的年轻忘我和奋不顾身,不计代价的牺牲,团结和活泼,还有令人晕眩的聪明才智,成为职业军人过程的迅速,等等。这都是不可复制的独特品质。但,可能我还不能概括完全。总之,不可能再有“裤脚兵”这样的一群了。 记得我1969年勐既时期曾经写过一首歌词,后来谱曲演出,歌名叫《303是英雄》。后来404部队过江勐既集结。我带303宣传队前往演出,就有这个节目:《303是英雄》。我并无它意。可是有人反映到上面。非要改成《人民军是英雄》。这是当时细心听了歌名歌词的某些人告的状?不得而知。但是303部队在我心底就是最了不起的部队。它的作战对手一直是缅甸国家正规军。早在1968年,从303部队就先后调出两个整连组成101军区部队核心主力;调出一个整连组建107军区即107营;202部队每一次南下进入该地区,107营,特务营,3035营分别多次护送;404部队过江后,大批303军政干部包括文化教员,医疗队等立刻充实到404部队;303部队抽调数十名骨干是815军区的创建者;再后,303部队2营奉命调至江东地区作战,它是此后滚龙战役,佤邦全境解放,孟延,缅泰老边界作战,连接815军区,以及之后东北军区在江东地区军事经营的尖兵,是在最关键时候解决问题的最强主力营。尤其,它是八旅的核心作战力量。——尽管缅共一切都已烟飞灰散,我等也已行将垂垂。但作为一名军人,尤其是参加过缅东北战争的个人,我永远以“303裤脚兵”为傲! 在整理《裤脚兵的由来》这篇文字的时候,脑海里会忽然出现某些熟悉而又陌生的人的形象,——他们都是我在当兵后,甚至当兵前曾经见到过,接触过,有的还交谈过甚的早期裤脚兵。那位事先在瑞丽和我们反复密谋最后谈定,又在畹町国界边接应和引导我们越境进入缅甸界,走进曼姐寨子,又带着我们爬山登上茨竹寨的3035营的“苏排长”,后来为什么就再也没见到过他呢?真是太奇怪了。“苏排长”沉默寡言,印象最深的是那一天他怎样教导我们行军爬山。他爬山看上去没有丝毫吃力,非常平静,好像山就是他自己。当兵不久在勐古邂逅一个好像是在贵概县委工作的“保山”学生青年,奇怪的是我和他交谈的最多的不是缅甸革命,也不是部队打仗,而是各自的串联经历。尤其是他讲述西藏之行到拉萨的那些奇遇。此人后来也不见了。人长得黑黑瘦瘦。脸有点长。后来我问起保山籍老战友,都不知道此人。何高的警卫员,我记得好像是龙陵人(?)个子好像有一米65以上。也是瘦瘦黑黑的,但是很精干,他告诉我68年初的危险经历,那是被敌军围剿,303总部机关被挤压到了怒江边。情势危险透顶!他说后来沿着江边进了中国东山。何高的警卫员。此人后来还见到过,可是不久便消失在我的视野里。于是我就想,这个何高的警卫员难道不是更早的裤脚兵吗?何高和303机关是在3月份从怒江边进入中国界的。则,他比支左部队和访问组还早?贵概县委黑勐龙区的一个叫“老桂”的,我们当兵时经过黑勐龙,正遇上赶街。“老桂”见了我们自来熟。他后来还跟我们有点交情。侯红军,景立人和“老桂”更熟。此人似乎后来失踪了还是早早回国了。因为长得一张有点棱角(有点歪)的脸庞,我记得他。田玉兰十分了得。打响时上前把伤员一个一个背下火线。人人表扬她。她长得又黑又结实,骨骼健阔,头发光滑乌黑。后来和四川老兵王彪相好,勐古街上合伙做生意,公开同居毫无顾忌。按照现在说法,田玉兰的确性感。林天早期警卫员,保山人。姓马。长脸,长下巴,下齿颚反包。年龄有二十七八岁了吧?因为是首长警卫员,在我们这些新兵面前很摆架子。说的话也叫我等发愣。比如动不动“柯副主席、柯副主席”,动不动“遮放开会”,动不动“安副师长,郭副政委,常副参谋长”,显得他很“内部”,很知道上级机密。经常出现在新兵站打点我们这些傻新兵。也讲过“三到五年解放全缅甸”这样(今天看来肯定是胡话)的话。(再注:此人全名‘马从明’) 要整理一份无遗漏1968年裤脚兵名录,几乎不可能。因为我视野内的老303,107这部分人名录里面肯定遗漏大部分非汉族的民族战友。2008年我前往芒市参加的那次老战友聚会,除很多支左老兵外,太多非汉族裤脚兵老兵,有的认识还叫得出名字,有的已经毫无印象。所幸的是,此次活动登录了一份“老战友联谊通讯录”,有支左老兵也有裤脚兵。涵盖滇西芒市,畹町,瑞丽,陇川,梁河,保山,盈江,腾冲等处报到者。共194位。另,1988(?)年昆明老兵聚会,留下名录约90位。此外,调往101军区的3营的那两个整连老兵,其中绝大多数景颇族,很多中国籍。这批人名录可能搜集得到吗? 在我们熟悉人里面,有几个人从开始到后来一直和裤脚兵们打交道。他(她)们有资格以自己的视角评判裤脚兵。高德礼,(已故)王锐,麻果。三位都是1968年元旦勐古首战亲历者。303的68老裤脚兵,无人不晓无人不知。我曾经为王锐写过一篇《赤子之心》。在讲述了王锐早期作战生涯后,我写道:“对王锐来说,68年69年初,游击战初期那种神秘艰苦,忍耐,隐士般的令人迷醉的寂寞感不知不觉地消失了。战争残酷的大场面出现了。不知道一种群威群胆的气概是否掩盖了另一种畏惧,这种畏惧来自将要去面临的更多的阵亡,尸体,和流血。” 《裤脚兵的由来》未完待续,下面讲述1969年开始的知青裤脚兵。 日星期五于家中转自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237627 工分:9486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裤脚兵的由来(续2) 无组织派遣,无组织负责,单凭个人“内心召唤”。一个人或者几个人或者成群结队以类似“偷渡”的形式,在界河边挽起裤脚淌过河水踏上缅甸土地。越境投奔缅共游击队。“裤脚兵”在称呼和身份上都有独特限定,专指在1968年上半年开始一直持续到1972(3)年以上述方式加入缅共人民军的中国籍志愿人员群体。而更严格的涵义还在于,通常泛指在缅东北贵概南坎,也包括少数果敢地区,佤邦地区的此类人员。这个特别群体最大数目出现在江西地区,也就是以贵概南坎地区,以303部队(下属4个营),107部队(为一个单列营),以及这两个县的政府和地方部队为主。“裤脚兵”这个称呼是裤脚兵们自己给自己称呼的,最开初是谁提出来的?至今已无从考证。我当兵的1969年2月,这已经成为“正式名称”。我记得(或许)最初听到的是陈龙生比较全面的解释。以上黑体加粗是朱晓笛的概括。 蒋志明发给我打下勐波后一张合影,上面有龙广缅,许可,谢良林,蒋志明,潘国英,其中一个是当时很有名的3035营3连卫生员李文斗(!)。最边上的据蒋志明说是昆明学生。记不起姓名了。李文斗1971(?)年阵亡。蒋志明记不起李文斗了?除了谢良林和另外一个昆明知青,其余各位都是68年裤脚兵。 于是,再写一篇《裤脚兵的由来》(续2)张建章前久发表一篇《回忆缅共岁月》的长文。记下很多真实情形。线小项是龙森作战阵亡的。他是1968年勐杭地区与独立军摩擦时期,误伤方大清致死。线小项是我69年4月初当兵第一次上前线时的同行者。道隆攻击战和伏击战,牺牲的访问组成员是“王永全”,3035副营长职。(张注:我一直误写为“黄副营长”)张建章长文中提及牺牲者名单:1968年3月遮放5团蛮海前哨排一个加强班十人越境寻找被打散的303总部,返回时在泡中垭口与敌军遭遇打响,阵亡十余人,仅两三人返回;(张注:我得到的数字来自姜梁,加强班牺牲一个,可参见《裤脚兵的由来》第一篇)支左部队阵亡60人,一支队22人,二支队38人;泡中战斗阵亡5人负伤3人;张建章称,1968年5月末在0802公路第一次见到罗先;日抵达蛮海兵站,同行者蓝佩钦,张孝国(均为卫校学生);在蛮海遇见杨世启,木定腊,安俊山,李春瑞,蒋志明,张广义,柏洪升等,还遇见刚从勐古前线执行任务回来的林明贤,杨恩耀,张明东,李学云,梅林等;“杨世启,最早关于缅共的信息是他告诉我的”云云;一起开往道隆战斗的有,蒋志明,张广义,彭世刚,李春瑞,罗有武,陈天放,何立三,王春华,宋世友,王建国,武长明,尹富长,唐渝山,陈有荣。张华富,张安良,窦开年,王玉鹏,州农校的安俊山,李春瑞,柏洪升,李中和,杨春华,州师范的周唐江,州歌舞团的木定腊,等等;道隆阵亡者,王永全副营长(访问组),支左部队老余,胡小福,张老四,龚席春(李发啟警卫员,自愿兵李勒弄;邦士歹阵亡,王兴民等;张建章长文中这些68年裤脚兵名单非常珍贵。作者参加了道隆战斗。 已故老战友刘书明写过回忆录《赤色之旅》一书。书中还有我和他以及许可三人1970年4月初在畹町照相馆合影。这张照片我都记不得了。他是保山中学生,1968年夏当地文革两派武斗,他被对立派的土制手榴弹炸伤臀部,之后往瑞丽投靠哥哥刘书定,养伤躲避。得知缅共部队在瑞丽边界银井一带集结,兄弟俩不谋而合,瞒着家人至银井参加了缅共部队。他在书中写道,“一路上到处都是人,个个兴高采烈,于是我想,他们大约也是来参军的吧?果然……他们也是今天一大早赶过来的。报名登记和体检异乎寻常的顺利,一般情况下来者不拒。即不论什么出身,性别,民族或出于什么目的,主要身体健康,个人自愿就行。虽然边境政府也做了不少劝阻说服工作,但在‘造反有理’的年代,谁也无法阻止这种无政府主义的‘国际主义行为’”。“下午,报名参军的人还在源源不断地涌来。分给新兵暂住的几幢小楼已人满为患。他们中,有工人,农民,学生和知青,还有不少是像哥哥这样的在职干部职工。彼此熟悉的互相问好,尽情渲泄着内心的兴奋,仿佛一切的一切早应如此。彼此不熟悉的,在相互通了姓名和家庭住址后,也很快成了无话不说的朋友。银井寨子成了欢乐的海洋。”第二天大早分配新兵的干部出现,是当时303部队司令部参谋黄河。奘房外的院场上,集合着“不下于数百人”的新兵。一批一批被点到姓名的新兵被老兵领走,身材高大壮硕的,全部被分到了炮连。剩下四十多人。刘书明回忆说,剩下的这四十多人是特地挑选严格审查留下来派往特务连的。黄河告诉大家,特务连是专门负责保卫首长和执行特殊任务的。刘书明当兵是在8月初,——303部队是在7月26日打了道隆后撤至三面都是中国领土的边界地方银井寨的。(张注:我保存的‘战例学习’上标明7月27日晨我撤至曼甘,曼罕一带隐蔽休息,此地离敌木姐105吗数公里,敌军没有发现。休息三天后全部进入边界。这里是完全安全的地方)刘书明还补充道,“人民军在银井一带休整了五天。每天都有数百人前来报名参军,异国的革命像磁石般吸引了无数个热血青年,都想在革命中表现自己,寻找着自己人生的梦”。(张注:此时部队驻扎的还不只是银井寨,应该还有龙马等寨)根据刘书明书中所述,哥哥刘书定分配在总部电台。瑞丽中学的王美强和他一起被分到警卫排五班。五班长方小尚(傣族,可能是支左部队的,他很自豪,因为五班很多学生兵),副班长彭世刚(芒市民族中学初三学生),小组长蒋志明,机枪手李小凡,他是生于黑勐龙的汉族,机枪副手王波,腾冲一中高二学生,岩相,芒市傣族,据其介绍,早几年曾当过解放军,去过越南战场(!),此外还有两名景颇族战士。那么这个班一共十人。棒先邦士歹,是刘书明这一批新兵的第一仗。根据我保存的《战例学习》关于“班苏代(棒线)追击战”这样记载:“道隆战斗后,我武装力量由500余发展到1000余人。”(略)则“发展”的约500余人,绝大多数是跟刘书明同一批。8月12日得到的情报,棒先敌军将放弃据点,挟持当地百姓南逃,同时敌军99师从曼岗出发试图在邦士歹一带接应。部队立即行动。新兵们此时尚未得到装备,他们是夜晚从驻地(银井一带)出发的,——他们乘坐军用卡车连夜驶往遮放,在遮放公路某段领到装备。再从此处爬山抵达邦达。邦达驻有解放军边防(哨所)部队,邦达对面就是黑勐龙。这个时候黑勐龙是比较坚固根据地,紧靠边界。部队连夜出发,“借道”而行。从邦达哨所垭口越境进入黑勐龙的。部队向战区开进是在8月15日夜间,从黑勐龙出发。17日打响。刘书明所在五班完成伏击阻截逃敌任务。方班长负伤。 王美强是69年2月底3月初我在遮放108医院认识的,当时他住院养伤。2009年7月在孟腊他家中小坐,余加胜和寸元胜二位也在。以下内容来自当时录音记录。王美强回忆说,68年成立总部的时候,成立特务排,有一个侦察班,一个警卫班,一个通信班。那个时候的排长就是麻糯,夺石丁排指导员嘛。打完道隆回来,在龙马这个地方,中国人,学生来的比较多。在龙马成立连。木姐下来这个龙马,边界线的地方。中国人来得太多了。开始扩连。侦察排,警卫排,通信排。夺石丁指导员,麻糯连长。我们警卫排排长李长发。支左的。我提到许可是参加过道隆战斗的。王美强说,许可是7月份的兵。我们是8月份的兵。我是道隆战斗后才当兵的。余加胜说,我是邦士歹战斗后,8月份嘛。王美强说:蒋志明跟我是一个班呢。警卫排里边我这个班,5班。彭世刚是副班长。杨恩耀,我,蒋志明,王波,刘书敏,我记得清楚。余加胜说:我们这个班的班长是一个景颇族,我把他名字忘记了。相当好的一个。王美强:班长一个傣族,姓方,邦士歹战斗负伤的。寸元胜:许可当过1班班长。我们1班班长。(张注:我所知道以及我所相处的老兵几乎无一例外,记性都非常好) 许可(许可都)被很多人遗忘了。可能唯独我为此君留下罕见的文字,——我曾经写下《壮士断指》这样一篇文字,记下所知道和所揣摩的许可。详文另见。许可是参加道隆战斗的为数不多的老裤脚兵之一。69年3月我刚穿上军装,看上去就是一个傻透的学生兵的时候。第一次听到的详细生动的作战故事,就是许可讲述他入缅当兵的第一战。参加过道龙战斗的老兵有几人?其中裤脚兵有几人?而编入特务排,担任突击任务的更是寥寥无几,屈指可数。凡参加过道隆之战的老战士(包括老裤脚兵)都是平起平坐的伙友。以下括号内是这篇文字的片断——“那是如梦一般,迷蒙的绵绵细雨落在公路两侧的青草山坡上。枪声不可思议地在各个方向响起,从南面上来的敌援兵的军车声,我方战斗人员的呼喊声混成一片。一会要出击,一会又要待命,可又莫名其妙地冲锋了!青草坡被踏上了一串串鞋印,草丛又滑又缠脚。同班战友却不知在何处,敌人突然出现!有人喊“X.K开火!开火!——那是老缅!!”——于是举枪开火。X.K从当兵那日起便是冲锋枪手,这是他一直引以为自豪的。他便开火边往上冲,发现自己人都上来了。大家激动万分,向四处搜索,像做梦似的。”“X。K是最先冲上敌人阵地,突破敌人防线的尖兵之一。他感到无比冲动,他被无以伦比的崇高使命感驱动。这便是缅东北少数最坚定最勇敢最精锐的游击战士或是游击小队的集体主义,英雄主义自豪感。这种感受仅仅属于当时最自觉的一批人,甚至仅仅属于当时表现最出色,战斗中作用最关键的少数人。这便是X.K作战经历的最重要部分,也是他的世界观。是他在一九六九年三月在后方勐古和我认识时,深深吸引我这个来自大城市的新兵的魅力所在。”道隆战斗后,许可为特务排一班班长。68年年底加入缅共,69年始提拔为排长,为特务连党支部委员。 有一批老裤脚兵的名字是否还有人记得?——关于3035营2连“红四班”称号的来历,4班历经多次著名战斗,最早的记录就是1968年8月勐杭阻击战,几乎全部伤亡。参加过这次阻击战的我(可能)只有4班班长蒋虎这个名字,还不知道他是不是第一任班长。蒋虎是在班长任上阵亡的,龙线战斗。 为查找和整理龙陵籍裤脚兵人名录,特地向李正龙请教。9月21日晚上21点20分收到李正龙整理的龙陵裤脚兵人名录(是小殷和老裴的QQ上发给我的),接着又有若干补充。整理如下——李正龙、冯庆康、林明森、杨加能、王克龙、段兴龙、段安龙、赵立本、赵奇新、杨永林、廖正统、李顺先、杨立新、郭云林(已故) 尹存英、杨彩艳、董发英、李德英、赵若秋、杨彩芳(原娘子连,后高机排) 赵月琴、赵南华、赵南芳(贸易组,女性) 廖菊芬(医院,女性)田尔、吴慧珍(宣传队,女性) 牺牲:刘继武、冯庆胜、海正方、饶顺方意外死亡:李奇英(就是我知道的特务连炮班班长,是在炸鱼的时候溺水身亡的)以上人员系68年至71年间入伍的(张注:以上“高机排”六位女兵都是原娘子连老兵)我又问:早期何高警卫员好像也是龙陵人?此人参军很早很早。有无印象?回复:在炸鱼的时候溺水身亡的是李奇英。是在龙陵家炸鱼的时候溺水身亡。补充:三营:杨立新,107的郭云林,他后来是二旅医疗队的,才死没几年。 至少以下人员是68年入伍的:李正龙、冯庆康、杨加能、李奇英(死亡)、刘继武(牺牲)、冯庆胜(阵亡)宣传队:田尔以上共31名,其中12位女性,这可能是男女比例最小的一批。 第一批裤脚兵应以邦士歹战斗或者进驻和撤出勐洪为界。之前303作战记录主要有夷苦战斗(3月),第一次道隆南温桥伏击战(4月4(5?)日))泡中战斗(4月19日)进驻黑勐龙,道隆围点打援(7月26日),邦士歹战斗(8月17日,出现第一批裤脚兵阵亡者),其后主力部队经由累座山进驻勐洪,在勐洪与克钦独立军摩擦(历时月余)。罗先长子方大清在这里被误伤而死,王波在这里负伤。之后(应为10月份)缅军大规模进剿,在此阻击几处打响。高文伟作为卫生员跟随负伤,班阻击,全班伤亡。特务连警卫排(蒋志明,刘书明,王美强等)奉命掩护总部撤离阻击敌军,在这里被一度打散。后辗转经由累座山道路回到泡中总部。等等。很多老兵都熟悉的“张医生”张林英,是勐洪阻击前线战地救治队骨干,接收了很多重伤员。她曾经回忆说,那一次面临成堆血肉模糊的伤兵。到1968年9月到10月的这个时候,首批裤脚兵已见成熟。 陈清蓉是第一任303军区娘子连指导员,之前只是女兵排。第一任连长是罗先夫人玛丽,副连长是赵明夫人吴桂蓉。陈清蓉回忆说,正式成立连队是68年11(?)月。李月新是一排长,卢定兰是二排长,电永红是三排长,四排好象是李琳?保山人。一班班长是麻果,二班的班长是那个吆,刘金焕,三班?(张注:一时记不起来)秦美翠当时是事务长兼连文书。娘子连一大批女兵都是68年老裤脚兵。我当兵之初印象里,她们简直是个传奇。 (《裤脚兵的由来》未完待续) 日星期六 余加胜的补充纠正:首次进驻孟洪引为68年9月,撤出时间应为11月(正是收稻谷时节),特务连警卫排(支左部队李苍发任排长)做后卫,被打散后与总部失去联系,第二天常付参谋长直接点名张明东(棒赛人会傣族话)和我由黄河参谋带领重渡勐牙河寻找警卫排,也是我们又爬上高入云霄的累座山,一路秋雨连绵,山陡路滑,小心谨慎的在重重包围的敌人缝隙中寻找警卫排,终于在第三天下午找到李苍发所部,将其带回总部。转自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237627 工分:9486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裤脚兵的由来(续)前言:1968元月进入勐古开辟303军区的缅共老兵和罗先部老兵及子女共约三百人,三月中旬进入勐古的国际支左民族支队又称“二支队”全部人数一百余人,“访问组”成员约二三十人。即三月中旬303军区全部人员约四百余人,而实际作战人员仅止于二百余人。则此时开始中国裤脚兵的涌入,充实到部队班排连,形成年轻精干勇敢无畏的基本战斗员。 裤脚兵的由来(续) 1989年2月曾写过一篇《裤脚兵的由来》(或‘裤脚兵的先驱’),来自1979年6月份在邦桑(当时的军区警卫营政委)江梁和我一次闲谈的整理。裤脚兵的先驱一定是指最早加入缅共部队的第一批志愿兵,而且都是在1968年间,准确地说是在这一年的上半年到7、8月份这个时间段里入伍的志愿兵,他(她)们是最早的“裤脚兵”。在这一篇文字里面基本列出了这一批裤脚兵的大略情况。可是这仍然不足以涵盖最早的裤脚兵的情况。以下所写的是对上一篇文字的补充。这个补充仍然不够,因为我又查到和了解到更多情形,证明最早的裤脚兵远不止这些。 距离上一篇《裤脚兵的由来》写下的时间(1989年2月,那个时候缅共仍然存在,但一两个月后解体了)已经过去23年了(!)奇怪的是当老兵们聚在一起回首往事的时候,竟然不觉得在时空感觉上会有什么离奇古怪。好像我们这些裤脚兵的来和往,生与死,苦难抑或幸运,都只不过是零碎的记忆而已。这段时间再整理和恢复一些资料,这里面包括1969年初开始,一直延伸到1980年我退伍回国落脚上海,这一整段时期内个人日记与笔记。我把这命名为《缅东北日志》。希望为自己当然也为裤脚兵留下一点真实资料。 殿永红是最早裤脚兵,她是跟着支左部队一起出境的,她说:“我是1968年3月份当兵的。当时缅共303部队和3038访问组,还有支左部队夜里从弄丘过,我们出来看,就跟着走了!(303部队第二次从遮放休整后回国,这一次访问组和支左部队全体出境援战)后来又叫回家,再过了几天,我们又一次出境,我们是第一批裤脚兵。我(殿永红)家在弄丘,正读小学六年级。我们一共两个,另一个后来不知道了。68年3月份,新兵站设在曼海,赵玉波负责。当兵后进了窝穷,当时娘子军连还没成立。成立时我就是班长。后来升排长,排指导员,副连长。”殿永红还回忆起一些牺牲和死亡人名:“我知道的芒市参加缅共牺牲人员。我家就有四个。何勒弄,2营,潞西噶中寨人。参加过1968年7月份打道龙桥战斗,龙森战斗牺牲。何勒都,2营营长,1978年累谟山战役,牺牲于楠木昔阻击战。何木兰,女,病故于勐古,白血病,战士。排早用,勐古后勤运输队的,我的兄弟,班长,棒先战斗时的新兵,年纪很小,叫他回家。1970年,一次在外,崩龙打枪,当场中弹身亡。(死于意外)排南堆,何勒都的妻子。排早用是她弟。唐勒弄,下202地区,战斗失利走散,被敌军俘杀。以上共五人。还有以下人名,陇川的何海英,病故,她是在邦桑军区医院自杀身亡的。年纪大,未婚。马文林,普木鲁(瑞丽)女,死因不明,曾勒都,曾永进,这是一家人,雷马通,杨姓(女),下202地区阵亡。 左桂兰是早期裤脚兵,从时间上讲,在殿永红,以及江梁之后,她说:“我是日(22日?)当兵的,一起当兵的还有林明贤等人。我一起当兵的还有同学,畹町小学的江吉辉,她与我同班。瑞丽籍军人牺牲的有王明坤,王兴民(在棒先邦士歹),万志强(允模牺牲,他是从瑞丽农场出去的),还有谁要回忆一下。”左桂兰是最早的303娘子连老兵之一,同期的可能还有卢定兰,李月新等人。她们这一批是娘子连最早的班排长。 张广义是潞西中学学生。他告诉我,他是1968年7月到侦察排的。黑勐龙成立特务连,打道龙。是张广义参加的第一仗,又和一营打阻击。邦士歹是第二仗。李学云带一个班,牺牲四人,一个班基本伤亡。当时张广义当夺石丁(支左部队)的警卫员。特务营一连几乎每一仗都有伤亡,倒下一百多号人。(一个连的兵员)张广义(根据记忆)说。潞西中学牺牲者如下:张华富;唐玉山(2营);黄顺江(德?)(3营);永(克尔);董纪才(畹町人)等。 何立三说:“我是303最早的炮兵了。日,我,彭世刚,张广义,我们三个人一起当兵。彭世刚一排,我炮班,熊庆国当时是57炮班班长。当时有侦察排,通讯排,警卫排三个排,还没有单独的炮排建制。记得当时道龙牺牲的王副营长,是贵州老兵(?)69年1月,成立炮排,8月成立炮连,熊庆国,尚永春担任连长指导员。1968年8月份,增加了一门炮,成立炮排。加一个步兵班。有57炮,82炮。这是三十七八人的一个建制完整的炮排。成立后打的第一仗就是邦士歹战斗。很精彩!得到及时的情报,从中国境内上车,借道,到达广达,进入邦士歹战区设伏。孔金保也是早期裤脚兵,人们往往误以为他是支左部队的。他是潞西中学高三学生,景颇族。1972(3)年担任特务营政委。回国后曾经官至陇川县司法局局长。”何立三还补充道:“我的哥哥何工一,在龙森战斗中阵亡。是一营的。另一位芒市人,叫小排的,十四岁,也在龙森牺牲,他是一营二连连长的警卫员。仗打完后收敛,一营合葬烈士,一营二连副连长牺牲,一个连阵亡共十六名。(注:此内包括张育海)贵然(支左部队的,右臂打飞,内被打翻开来了,是我和杨万俊,勒门三个人去接他的,帮他包扎伤口,这条手臂割掉了。贵然是支左最后一个回国的,最后是在南佤县大队,当政委(?)一营把这些烈士合葬,都埋在同一个坑里。竖了一块木牌牌,那上面写着“龙森战斗之一营牺牲战友葬于此”。芒市牺牲的还有张华富,特务营二连的,1969年1月当兵。是我带他出去的。在南下派当战斗牺牲。唐玉山,特务营二连,在勐既遭地雷炸死。他是我同班同学。”——可能是炮兵的缘故,何立三讲话声气非常之大。甚至是在哇哇大叫。很有意思。 1970年8月东北军区第二期军政干部学校我的同班学友杨文武,也是1968年裤脚兵。他告诉我,日从中缅边界72号界桩,即南坎的曼秀出境当兵。一起去的两个人。当时勐古,道隆,棒先等已经都打了仗。从303部队抽调了一部分支左部队,在南坎边界曼秀设立新兵站,开始招兵。他在一连,当时营首长是支左的一位傣族姓刀的,副政委;王老五,支左的,指导员;王文明,贵州老兵,他是傈僳族(!)担任107部队大队长(开始称‘大队’,营是后来改称的);康中是南坎县委书记。他当时是从芒市师范毕业到陇川当教师的,不到一年就出来了。当兵时个子很矮小,不要他。于是赖在兵站五六天。有一个班就要整编下连队,一个班就差一个,还有一个新兵装备,就把杨文武收下了。兵站站长是贵州老兵杨维华(?)杨文武告诉我,“这个班的班长是一个腾冲人,我是副班长。这一年十七岁。”——杨文武一直就在107。107初建于1968年中,一开始就是军分区的构架,例如202,101,还有107。杨文武官至107营长,80年代担任新建3旅旅长。 303部队有一大批腾冲籍裤脚兵,大都是在1968年间入伍的。下面是一份名单(未全):参加缅共部队部分腾冲籍裤脚兵老兵名录(根据刘强,漆新民,振辉回忆,以及我个人记忆综合) 刘强明振辉明选王波王新(2营)王飞王若南余加胜许可都潘国英(特务营一连,1971年勐既游击阵亡) 潘东旭(女)杨万俊窦开年杨志荣(特务营一连,1970年迪马阵亡)李树民(3035营一连)杨学泽(外号‘小棕包’3035营,海岗坝重伤)肖允和(3037营,阵亡)易相贤(潘国英同母异父哥)梁德杏(3035营一连,海岗坝阵亡)龚星成(特务营一连,派当阵亡) 黄永华(“和”?107县大队大队长,因便衣侦察被捕,狱中表现坚强,后释放)罗平(女,后勤贸易组)罗园(女,政治部干校)张治权(3营)钟祖华(3营)漆新民(3营)邓有光(2营3连)徐维政(2营)某 (3营)王森 (特务营炮连) 杨维祖(特务营炮连)刘成生(3营某连指导员,早期)张灿辉(特务营炮连)李某(南坎县大队,可能与黄同时被捕?)李润成(3营)杨天 (后勤部)某(107营,迪马阵亡)张连达(2营一连,脱队)张广勇(外号‘高有才’,贵概县大队、特务营营部马倌、脱队当过自卫队,又到泰国)张树仁(3营3连)李祖德(2营,68年老兵,与杨万俊一批)宋连忠(3营)李文显(炮连一排指导员,腾冲荷花乡朗蒲寨)李其艾(炮连一排,同上)与李发恒一同当兵,同村人李 昌(炮连八班副班长,此人当过解放军)“望远镜”汤宽明(2营)李发恒(炮连步兵班,累门战斗与刀飞同时阵亡,荷花杏塘人)赵昆英(女,娘子连)以上共四十九名阵亡七名:潘国英。李发恒。某。梁德杏,龚星成,杨志荣,肖允和另补:杨少华(女,华侨),1968年8月入伍,先后在曼海后勤部担任后勤工作,303娘子军连文化教员,1969年(70年?)调中央广播电台(当时设在芒市)担任缅语广播员。后随中央机构进入邦桑地区,仍在电台工作。再后嫁给赛钦牛,离异。现在腾冲。(日星期四补充,此是振辉告诉的) 到了后来我们这些老战友才有时间和稍微宽裕的经济条件能够不时聚会。日,我正在在芒市参加战友聚会,中午特地和畹町籍老兵同坐一席。有李洪刚。陈万生,龙广缅的胞弟等。席间整理了畹町籍裤脚兵阵亡人员名录。如下:周云(阵亡于邦士歹)董纪才(同上)赵世新(兴)何永昌(西沙坝)苟忠福(雷门)龙广缅(误伤)詹春芳罗绍华(特务连)王春明(3营,死于伏击)金来发(2营报务员)王明坤(2营,阵亡于海岗坝)胡全喜(外号‘嘎拉’,2营3连,死于打部落)杨海(死于蛮阴山广达监狱,看守)石老大(1营,景颇族)小二(2营2连,死于南下,派当重伤,抬了一天不治而死)以上共十五名。这批畹町籍裤脚兵大都是68年的兵。 再,龙陵(人数不少,记得起姓名的有李正龙,刘继武,冯永胜,林明森,田尔(女)吴慧珍(女),特务连炮班班长,等等);芒市(不全),保山地区(记得起的有秦美翠(女)李自如,杨美琴(女),李林(女),高亮,等等,不全),梁河,陇川,瑞丽,盈江等地1968年裤脚兵均无认真统计。再,来自其他地方零星裤脚兵无统计。还有,加入107营的很多景颇族裤脚兵现在一时无法统计。当然边五县太多景颇族,傣族,傈僳族,崩龙族青少年的具体名字一时也很难统计出来了。说到这里我有很大内疚,因为其他民族的裤脚兵们很多人都被遗忘了,比如当年303宣传队的当包鲁(麻鲁),还有谁记得她?傣族队员玉所,安涣我居然在前几年都见到了,互相都立即叫得出名字来,可是那位安团呢?等等令人遗憾的事情。有些老兵在上一篇《裤脚兵的由来》中已经提及,这里不再特地花费字数重复。1968年年中,是中国籍裤脚兵涌入缅东北的开始。就在这一年的这段时期,还有一批裤脚兵先后加入缅共游击队。他们是侨生。王立这样描述——……68年枪声年初已迅速传向四方,于是有了昆明补习学校的秘密小组,除我们(我,洪敏捷,高逸其,许万志)四人外,还包括68年中参加缅共的李如锦、黄德声、段利辉、潘仰川等,还有外逃失败被缅军捕获的高一班的李开明、郑富荣等,还有,来不及离校被校方关押的现行“反动言论煽动罪犯”吴生发(后牺牲于4047部某班长任内)。小组分为行动和组织两组。行动探路组有李、黄、李、郑、吴。我们高班的,则北上负责组织关系的认同工作,携带小组成员们的表决心血书,而且血书必须当众自咬指头书写。我们当然没获得任何批示,仅北京前侨党负责人之一的张基良,给了我们一句官话:“你们一定要去(国投奔缅共),我们不反对。”(原话,那可是北京的圣旨呀)我们还在校内张贴毛语录“已经获得解放的....."等等,以及传播切.格瓦拉事迹。该小组成员绝大多数,后来均加入缅共人民军,作战勇敢,工作负责认真,未闻有投敌叛变者,其志可歌可泣。全国各地,均有类似的组织或行动,可见当年形势之炽烈。但以昆明补校的最有影响和较有认真的组织,(当时可判叛国罪)王立说,当时四人北上赴京,原先意愿是就出境参加缅共事,到北京征求中联部批示,当时要求晋见耿飚部长,不过耿也许已靠边站。时值秋天,记得穿的是厚衣裤。 而这之前的6(7?)月份,侨生裤脚兵尖兵已到缅共部队。潘仰川是其中之一,他说:“李如景,段立辉(杨三),我三个人是密支那的。后来都到了昆明补校。李如景是初一班的,胆大。文革开始,李如景在不住,他,还有段立辉就跑回密支那。可是老缅知道有华侨从中国出来,就到处抓他们。他俩就跑回了梁河洗马地方。在畹町打听到缅共消息,就决定参加。这样,段立辉回来昆明找同伴,李如景留在当地。黄德胜,何德兴,郑福来(音,此人便直接出去到了腊戌瓦城)一起出来。而这个段立辉回到补校就被当作“叛国者”揪斗。”第一批李如景,黄德胜,何德兴在1968年6月(7月?)当兵。潘仰川在其后。 黄承俊(“马来亚”),他不是缅甸华侨,而是马来亚华侨,生在新加坡,新加坡这个时候还未从马来亚分离出来。外号由此而来。他说,69年初他还在武汉华侨补校。正月初六离开学校,刚好20岁。与一个同学,缅甸华侨,在昆明。先是到了韶山,再下去滇西投奔缅共游击队。而武汉补校在68年七月份就有两位同学去当了缅共。一位是张超柱(303一营),另一位是王溪荪(303特务连)。张超柱是六九年的战斗英雄,下巴打烂了。此人现在香港,他的三个兄弟妹妹都当了兵。弟弟张超水70年(71年)阵亡。妹妹张武英后来与王溪荪结婚。 前不久,蒋志明提供1984年2旅党委委员人名:杨有良,窦开年,温新光,李正龙,杨恩耀,金美朝,黄开洪,刘其(奇)相,唐老四,蒋志明。除杨恩耀系侨生(1968年年中在缅甸从腊戌上来勐古当兵)外,全部是1968年裤脚兵。 作为结束语,与我有关。第一批城市上山下乡知青是1968、68年之际开始离开城市来到云南边疆的。到达滇西瑞丽农场的首批知青是包括我(仅我一人是上海学生)在内的北京知青,共十几位。(很例外的,是省革委会特批的)时为日。第一批参加缅共部队的是张育海,博祺,侯红军,景立人,张来耘(畇)五人。由勐古新兵站接收并分配——张育海博祺分配到一营,侯红军景立人到三营,张来耘到303军区政治部。日期是2月11日。我在303政治部宣教处见到了张红英,陈丽婷,这可能是我第一次在缅共部队见到的华侨姑娘。张红英长得非常美丽,弱小个子,小脸,长睫毛微微下垂,身材匀称,好像才十六七岁?就像邻家女孩。因为我们同姓,还因为“红英”和“来英”(云南话念“云”为“英”)“红”和“来”(蓝)接近,所以有亲近感。张红英应该是最早当兵的华侨补校女生,甚至还可能是最早的侨生裤脚兵。林明贤,她的男友也许还比她晚入伍。真是了不起的姑娘。除了她,最早见到在勐古的华侨女性还有周清(后勤部),李有莲(宣教处,是我在遮放108医院见到的,她好像是患尿毒症住院?)等。这之后第一批昆明知青入伍。马恒昌是2月份(应该比我们晚不了几天)当兵的,他应该是昆明知青第一批,与他同行的还有两人去了107。杜士元是3月15日当兵的。据杜士元说,2月份以后当兵的昆明知青是“一大批”。从裤脚兵的来源上讲,这是继1968年中以后的第二波,也是数目最大的一批。马恒昌是最早牺牲的下乡知青,时为1969年4月岗隆阻击战斗(而不是所说的3月16日至20日的岗隆西沙坝战斗)。上面提到的左桂兰,是娘子连担架队员,她们把重伤的马恒昌从前线抬下来,马恒昌在孟牙不治身亡,就地掩埋。左桂兰是掩埋遗体的战友之一,她这样回忆:“……还记得那个马恒昌(!),他是第一个牺牲的昆明知青。我们娘子连四个人把他从挖木抬下来,在孟牙就不行了,临死前要我们从他的衣袋里拿出一本笔记本,里面有一张姑娘的照片,他戴上眼镜看……是他的女朋友,还是他的什么人?不知道了。就看见他大口喘气,一下子就死过去了,我还要给他做人工呼吸,跟着的卫生员很别扭地说,还救什么?死了!脉搏,心跳全都没了。刚才还看照片,一下子就死了?我们用一张塑料布,一块大油布,把马恒昌埋在孟牙河边,头朝累座山,脚朝路边。一个路边小高地上。后来他的哥哥来找马恒昌的落墓处。这是三个月后,他的哥哥找到马恒昌的落葬处,重新挖出来,因为我们当时不懂回族的规矩。他的哥哥依照回族仪式,用白布裹起遗体,重新安埋。我们还记得的就是王锐了,他就爱吹牛,我们最喜欢听王锐吹牛……” 我个人还有一段最难忘怀的回忆,才当兵不到十多天,我还在勐古后方政治部机关,突发急性阑尾炎,情形很危险。当时政治部宣教处宣传队的陈龙生(68年8月老兵),木定腊(68年老兵)闫生炳(迟我七八天从芒市滇剧团出走当兵,他是陈龙生,木定腊的同事)几位急匆匆地把我背过界河到曼海卫生所(站?)开了刀,但是复诊时说这可能是急性腹膜炎,已经灌脓,高烧不退。于是紧急决定送往遮放108医院。那时0802(援外)公路从遮放上来,只修到弄丘,从弄丘到曼海只有靠担架。于是来了一个担架队,把我送曼海抬上弄丘。到弄丘后,遮放108医院来了一张卡车把我接走。从曼海上弄丘全部陡坡!不得了,大约三四个小时不止吧!她们是——娘子连指导员陈清荣二排指 李月新排长 鲁定兰战士 韩东琴(芹)左桂兰刘金焕刀冷乖(傣)李菊花尹存英于爱婷她们都是1968年的老兵! 关于1968年裤脚兵我不太可能讲的面面俱到。不过写下来的这些往事和人名或许能引起战友们的回忆和追思。时间与世道非但没有削弱老兵们之间的友谊和关怀,相反地,这种老兵友谊历久弥坚,有时甚至是无声地滋养着我们的心身。就在前天、昨天和刚才,和莉莉在QQ上互相聊天,和蒋志明互相交流资料,先后接到海鹰加兰,老寸的电话,我给老杜打电话,我给麻咪打电话,振辉给我发短信,我回振辉电话,又接到老刘北京电话。张元通过QQ问候我,我给王立的电话。 日星期三张来畇上海转自.cn/s/blog_a84f055f01013e6j.html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总页数1第1页&[共有8条记录]&分页:
&对裤腿兵(缅甸共中国志愿者)回复
本帖已经被管理员锁定,不能回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有多少个市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