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庄则栋 污点一起称五虎将的都有谁

庄则栋——历史不能承受之重
刚看完浙江春晚本山大叔的封山作,还没有从欢笑中缓过劲来,凤凰台新闻说乒坛名宿庄则栋已于春节当晚逝世,这个消息让人很意外!父母亲是庄则栋的同龄人,他们都很感慨,曾经的全民偶像啊,饱受病魔的折磨后就这样静静的离去,让人心痛!
2012年,新华社记者唐师曾在博客上透露庄则栋的景况,说他2008年患癌后,治疗费用引致家庭困难。2012年7月,庄则栋病情突然恶化。上海、北京等原来就诊的大医院已不肯接受庄则栋住院治疗。这个中美乒乓外交的中心人物,生活就靠当年少年宫教练的微薄退休金度日,妻子是全职家庭妇女,无任何收入和生活保障。庄则栋清醒时反复提到,希望拍卖自己书法作品,以换取妻子未来的生活保障。此事经中新社曝光后,庄则栋本人以亲笔签名信谢绝外界帮助捐赠。今年初病情恶化,终于2月10日下午17:06逝世,享年72岁。
庄则栋,日出生于江苏扬州。外祖父乃当年闯荡上海滩五十多年的冒险家、中国近代史上赫赫有名的犹太大亨哈同。哈同是一位充满传奇色彩的商界奇才,1851年出生于巴格达,后随父母移居印度孟买并入了英国籍,1873年怀揣六块银元只身来到上海,先在沙逊洋行供职,1886年与中法混血儿、信奉佛教的烟花女子罗迦陵结婚。罗迦陵颇有旺夫运,哈同娶了她之后事业蒸蒸日上,罗迦陵后来被宣统皇帝封为大清国正一品夫人。1901年哈同脱离沙逊独立创办哈同洋行,主要经营房地产业。他开发创建了中国最繁华商业街——上海南京路。当时南京路两旁的商铺,凡是以“慈”字命名的都是他的产业,约占整个南京路地产的百分之四十四,遂成为远东首富。哈同曾拿出十万大洋资助孙中山的革命事业,晚年更是热衷于慈善事业。1931年,哈同在自己的家中、上海最大的私家花园爱俪园(人称哈同花园、即后来的中苏友好大厦、如今的上海展览中心)去世。
父亲庄惕深出身书香门第,因家道中落去上海谋生,在哈同创办的仓颉中学教书。某天上班途中庄惕生捡了一张马票,次日居然中了奖,一向迷信的哈同闻听此事,认为此人乃有福之人,将来所生之子或有状元之命,加上平日印象颇佳,便将养女罗馥贞(哈同夫妇没有亲生子女)许配给了庄惕深。庄则栋父母结婚的时候,犹太大亨“随便拔了根汗毛”,在京城为他们购置了一套前清朝王府的旧宅,做为嫁妆,大大小小共计330间,人称“北京哈同花园”。庄惕深和罗馥贞婚后生育了两男两女四个孩子。因不适应北方干燥的气候,大部分时间罗馥贞带着孩子住在上海。若干年后,已年过不惑的庄惕深瞒着岳母和发妻在扬州旧居金屋藏娇,与一位名叫雷仲如的年轻女子又生下一男一女,这位庶出的三公子就是日后叱咤风云的乒坛名将庄则栋。1941年岳母罗迦陵去世后,庄惕深才将婚外生子之事告诉原配罗馥贞。四十年代末,一向夫妻感情淡薄的罗馥贞带着未婚的亲生子女何时离开了中国?庄、罗二人如何了断他们三十年的婚姻?罗馥贞不久后病逝?已不得而知。我们知道是,从此庄惕深、雷仲如以及雷氏所生的庄则栋兄妹在北京过起了正儿八经家庭生活。
庄则栋晚年一直引以为豪、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通常作为开场白的“姥爷”哈同,其实和他并没有血缘或拟定血缘关系;当然也不能说没有丝毫关系,他的父亲毕竟是哈同的女婿。每当晚年的庄则栋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津津乐道地提到哈同,电视机前有些观众就会想起《红楼梦》里那位“才自清明”、只认王夫人为母、王子腾为舅的三小姐贾探春。同样是自尊与虚荣参半,投错了娘胎的三姑娘内心更多的是痛苦、纠结与无奈,而我们的三哥给人的感觉好像是为了锦上添花,给他本来就轰轰烈烈非同寻常的传奇人生再增加一个亮点。
因社会制度的变迁,庄家的生存状态再次回到普通平民阶层。好在原本就出身贫寒的庄母随遇而安,很快便适应了这种草根生活,精打细算省吃俭用,虽然今非昔比粗茶淡饭,一家四口倒也过得其乐融融。庄父对幼时的庄则栋要求严格,6岁就让他学武术,周日经常带他去游泳、爬山,有意锻炼他的身体和意志,这为他日后乒坛生涯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庄则栋10岁开始练习乒乓球,14岁参加北京市少年宫业余球队,因进步神速,1958年加盟北京队,年末入选国家青年队。
1959年斯堪的纳维亚国际乒乓球邀请赛,首次在国际赛场亮相的庄则栋一鸣惊人,连胜欧洲诸多高手,获得男子单打冠军;并和小他两岁、来自上海的李富荣一起夺得男团、男双冠军。
1961年4月,第26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在北京举行。年轻的庄则栋被委以重任,入选团体主力阵容,男团决赛他和容国团、徐寅生三人登场,以5比3战胜日本队,中国队第一次获得男子团体冠军——容国团胜星野展弥,负荻村伊智朗、木村兴治,得1分丢2分;徐寅生胜荻村、星野,负木村,得2分丢1分;庄则栋胜星野、荻村,保持不败,为中国队男团首次夺冠立下头功。
男单比赛,庄则栋首轮就以3比1将同样在团体赛中保持不败的日本选手木村淘汰出局,最终庄则栋、徐寅生、张燮林、李富荣包揽了前四名。半决赛庄则栋胜徐寅生,李富荣胜张燮林。决赛时庄则栋以3比1战胜了李富荣,第一次夺得男子单打冠军。庄则栋和李富荣合作还获得男子双打第三名。
1963年布拉格第27届世乒赛,中国队以5比1战胜日本队,再获男子团队冠军。首盘世界冠军庄则栋负于木村,丢了唯一的一分;雪藏了两年、被誉为“乒坛魔术师”的张燮林先后轻取三木(21:5,21:7)和木村(21:4,21:11),拿了2分,令对手晕头转向根本找不着北,为中国队男团第二次登顶立下汗马功劳。单项比赛张燮林继续大放异彩,男单八进四战胜前世界冠军荻村,与王志良的男双击败最强的外国组合荻村、木村,与郑敏之的混双又将上届冠军荻村、松琦淘汰出局。
最终,庄则栋、张燮林、王志良、李富荣包揽了男单前四名。半决赛庄则栋胜张燮林,李富荣胜王志良。决赛时庄则栋再次战胜李富荣,蝉联男子单打冠军。男双决赛,张燮林、王志良战胜庄则栋、徐寅生,为中国队第一次捧得伊朗杯。
1964年底,庄则栋当选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965年4月,卢布尔雅那第28届世乒赛,中国队以5比2战胜日本队第三次夺得男子团体冠军。庄则栋胜木村、小中健,负于高桥浩;张燮林胜小中健,负高桥浩;首次在男团决赛场亮相的李富荣先后战胜小中健、木村,保持不败。
单项比赛庄则栋犹如神助,男单八进四,他以3比0(21:18、21:8、21:15)干净利落淘汰了曾经三次打败过自己的日本新锐高桥浩,终于改写了世界冠军遇高桥就输的尴尬记录;半决赛又以3比0轻取西德名将绍勒尔;决赛中,庄则栋以3比2险胜李富荣,连续第三次获得男子单打冠军。他还和徐寅生合作获男子双打冠军。和梁丽珍合作获混合双打第三名。
由于三届世乒赛的男单决赛都是在庄则栋、李富荣两位中国选手之间进行,庄则栋又是三连胜,过于巧合,而李富荣也是实力超群并非等闲之辈,于是无风不起浪,此乃上级领导幕后安排李富荣让球、成就庄则栋三连冠伟业的小道消息不胫而走,但凡那个时代的球迷都有所耳闻。如今半个世纪过去了,“让球”的是非曲直自有定论。但不管怎么说,庄则栋乃是当时最优秀的乒乓球运动员、并在中国体育史上占据特殊的地位已被确认无疑。
庄则栋的辉煌战绩,以及他顽强拼搏、永不服输的“小老虎”精神,鼓舞了整整一代中国人,和雷锋一样,成为那个年代人们心中的英雄楷模。
1966年,“文革”风暴席卷中华大地,作为“资产阶级体育路线”培养出来的“黑尖子”,“大军阀”贺龙眼里的“大红人”,“保皇派”,庄则栋自然在劫难逃,他多次遭批判,被抄了家,还关进了“牛棚”。在最难熬的日子里,他一度有过轻生的念头,像他的教练傅其芳、队友容国团那样一了百了,是他的新婚妻子鲍蕙荞以及尚未出世的孩子给了他支撑下去的力量。
1971年3月,在放弃了29、30两届世乒赛后,中国乒乓球队重返世界乒坛,参加了在日本举行的第31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31岁的庄则栋虎老雄心在,带领年轻的队员李景光、梁戈亮,一路恶战,险象环生,如履薄冰,几度艰难,后三场比赛以5比4胜匈牙利(庄得1分、李、梁各得2分),5比3胜瑞典(庄得1分、李、梁各得2分),5比2胜日本(庄、梁各得1分,李景光上演了帽子戏法豪取3分),勇夺男子团体冠军。他还和梁戈亮合作,获得男双亚军。男子单打第二轮因遇到南越选手柯武,他奉命弃权。应该说此时庄则栋的状态已远不如六十年代,但他丰富的临场经验,优秀的心理素质,以及对不同的对手及时的分析与总结,很好地带动帮助了两位首次参加世界大赛的年轻选手,起到了定海神针的作用。中国男队六十年代的几位著名选手,此时只有庄则栋一人仍在担纲一线主力,男团四度登顶,唯有他26、27、28、31四届都出现在决赛场上并且均有所斩获(容国团26届一次,徐寅生26、27届两次,张燮林27、28届两次,李富荣28届一次),这也从一个侧面证明他作为中国乒坛第一人并非浪得虚名。
第31届世乒赛注定要被载入史册,它不仅仅是中国队的重新亮相,还因为庄则栋不经意间在中美建交的历史上扮演了破冰者的角色,演绎了一段“小球转动地球”的神话。
4月4日,美国运动员科恩误上了中国队的巴士,由于出国前上面有规定,若遇到美国运动员不能首先打招呼,所以没有人敢上前搭话,庄则栋觉得中国乃礼仪之邦,况且人家不过是个打球的普通老百姓,不理不睬似乎有失风度,于是带着翻译主动上前问候,一番简短的交谈之后,向对方赠送了礼物。在中美关系处于敌对的年代,这样的举动很快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下车后各国记者马上围了过来,又是照相,又是采访,图文并茂,争相报道。第二天的记者招待会上,美国乒乓球领队哈里森表示他愿意率团访华,而中国代表团团长赵正洪、秘书长宋中则不置可否,这样的事情他俩哪敢做主,必须请示国内。6日晚上,毛泽东主席本来已在外交部递交的“不宜邀请”的报告上画了圈,但当他看到庄则栋和科恩在一起的消息时又改变了主意,让身边的工作人员吴旭君立刻通知有关部门,他决定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华盛顿得知这一消息马上做出反应,发表了改善中美关系的五项措施,尼克松总统还表示,愿意在适当的时候派代表或者亲自访问中国……“乒乓外交”由此拉开了帷幕。
应该说,中美两个大国的缓和是当时双方战略利益的需要。在美国方面,东、西方冷战已经二十多年,两强争锋渐呈苏攻美守之窘势,为了在美苏博弈中增添砝码,并摆脱越战泥淖,必须重新审视、尽快改善同红色中国的关系。而中国方面,自1964年与“老大哥”公开反目,脱离了“社会主义阵营”,到了“文革”又高举打倒“帝修反”大旗,且持续三年神州大乱,内外不能兼顾,在国际上日益孤立(1968年火烧英国代办处,与西欧关系闹僵;不知为了何故,与用鲜血凝成战斗友谊的东方近邻一度断了来往;同黑非洲的交往虽在继续,终属小打小敲,且经济成本太高不堪重负;南边和南欧两位小兄弟只知道伸手打秋风,更是填不满的无底洞;1969年3月中苏边境发生武装冲突,两国关系进一步恶化),为了改变这一不利局面,最高决策者审时度势,也想同西方世界尤其是西方的龙头老大美国改善关系。虽然彼此心有灵犀郎情妾意,但又羞羞答答碍于面子,谁也不肯率先放下身段,如今有了“民间交往”这个台阶,正好顺水推舟借坡下驴,于是紧锣密鼓“只争朝夕”:7月,基辛格博士秘密探路;10月,第26届联大恢复了中国的合法席位(大老板抛出了橄榄枝,伙计们自然是心领神会,于是墙倒众人推,可怜的老蒋只好惨淡出局,否则还得拖上一两年。凑巧的是,那天基辛格博士也在北京,正在为尼克松来年访华做前期准备。于是他与周恩来一起举杯相庆)。
1972年2月,尼克松总统率领290余人阵容豪华的代表团高调访华;之后,日本、联邦德国、澳大利亚、荷兰、西班牙等三十多个国家纷纷同中国建交……形势发展之快,就连毛泽东与周恩来都没有预料到。中美关系的解冻以及世界格局的改变,还为病榻之上仍激情豪迈、壮心不已的毛泽东所谓
“三个世界”著名论断的形成问世提供了现实依据,老人家沾沾自喜,以为社会主义中国已成为“第三世界”的领袖,继苏、美之后的地球第三“极”。相对这边的浪漫,那边的尼克松则更加务实,他说国内外有人批评我们是“打着白旗、厚着脸皮去北京”,我们的政策是“只顾眼前”,其实不然,等过了二十年之后再来看这段历史,它将会告诉人们,我们今天所制定的政策符合美利坚合众国根本的、长远的利益(大意)。不料一语成谶,二十年后,尼克松当初的预言终于演变成现实,苏联解体东欧剧变,接替前苏联在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的俄罗斯沦为二流强国,与其前身“社会主义大家庭家长”的地位已经不能同日而语,此消彼长,美国渐渐升格为地球村说一不二的龙头老大。
而中国则在毛泽东去世后不久,拨乱反正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一心一意搞建设,不但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还成了美国的最大债权国。“乒乓外交”究竟多大程度改变了世界?谁是“乒乓外交”的最大赢家?这是应该交给历史学家探讨的话题,不再赘述,言归正传。应该说即使当时没有庄则栋,中美关系也一定会改善,不过或许时间上会有所推移,将另选一个切入点。可以这样总结,由庄则栋开启的“乒乓外交”这精彩的一幕,具有一定的偶然性,同时也是历史的必然,乃大势所趋。一句话,是时势造英雄。
相貌英俊、举止不俗而且头脑反应敏捷的庄则栋,因此深得毛泽东夫妇的赏识。早在六十年代初,毛泽东就是庄则栋的忠实球迷。26届男团决赛,毛泽东待在家中看电视直播,老人家十分投入,看到比分成焦灼状态时还情不自禁地叫了声,“我的小祖宗,你快给我拿下来吧!”一种长者对晚辈的怜爱之情溢于言表。如今十年过去了,当年稚嫩青涩的“小祖宗”不仅又拿了冠军,还误打误撞做了“老祖宗”想做却一时不知该从何着手的事,毛泽东自然喜出望外,称赞有加,“不但球打得好,还会办外交,比一般外交家还行,此人有点政治头脑。”1972年4月,中国乒乓球队回访美国,周恩来总理在人民大会堂亲自点将,“此行由小庄担任团长。”在白宫草坪,尼克松总统破格亲自接见了中国乒乓球代表团。
从此,庄则栋官运亨通平步青云。回国后他担任了国家体委党组副书记。1973年9月,当选第十届中央委员会委员。1974年初任国家体委副主任。1975年1月四届人大,35岁的庄则栋被任命为国家体委主任,成为当时最年轻的正部级干部,中国政坛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为了表明自己的政治立场,他批判王猛、李梦华、荣高棠等体委老一辈领导,提拔撤换了一大批干部,并将因对他所作所为不满而写信向中央反映情况的昔日的队友徐寅生、李富荣等人调出国家队,流放崇明岛......
庄则栋离开他熟悉的乒乓球事业跻身政坛,开始应该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对于一个政治头脑相对简单的运动员来说,仕途是一个极不擅长、陌生而又复杂的领域。起初,兴奋之余的庄则栋诚惶诚恐;但随着地位的不断攀升,难免就有些沾沾自喜,认为自己还行,好像完全能够驾驭;第一夫人的大力提携使他受宠若惊,感激涕零,于是内心也开始慢慢膨胀,认为只要背靠大树跟对了人,就能一帆风顺再上层楼。“往高处走”乃人之常情,庄则栋自然也想赌一把——但凡有机会天底下所有的男人都愿意赌一把,试试手气,“高官厚禄”“光宗耀祖”的诱惑实在令人难以抵御,即使换成“李则栋”、“徐则栋”结局大概也会八九不离十。涉世不深的庄则栋毕竟不是老谋深算的哈同,他把所有的鸡蛋放在一只篮子里,本以为买进了一只超级权重股,万无一失,不料天有不测风云,这家钢铁巨人般的托拉斯公司一夜之间轰然倒塌,他的赌注押错了地方,结果只能是血本无归。庄则栋原本无心涉足政治,可是政治偏偏选择了他,这是庄则栋的悲哀,也是中国乒乓球的悲哀,更是政治的悲哀。
1976年10月,“四人帮”垮台。
“覆巢之下焉有完卵”,因受到牵连,庄则栋身陷囹圄。1977年夏他曾经自杀过,因被救未遂。接受了长达四年的政治审查之后,庄则栋于1980年8月出狱。10月份,他被调往太原,担任山西省乒乓球队教练。他毕竟是个优秀的运动员、教练员,用了不到两年的时间,使原来是乙级队的山西女队在全国比赛中拿了冠军。期间,他撰写了凝聚他多年心血的乒乓球技术论著《闯与创》。
1984年,时任国际乒联主席、前世界冠军荻村伊智朗得知了老朋友庄则栋的遭遇,甚感同情,经多方斡旋,他终于调回北京与家人团聚。不久,庄则栋被安排在北京市少年宫当乒乓球辅导员;经万里副总理的批准,《闯与创》也得以出版。
来到少年宫,这里的环境他太熟悉了,青砖碧瓦,草木葱郁,风景依旧。当年辅导过他的老师还在这里工作,庄则栋有一种游子归来之感,恍惚间鼻息隐隐作酸。30年前,风华正茂的他从这里起步,开始翱翔蓝天;30年后,历经坎坷的他又回到这里,教一帮小孩子打球,30年一个轮回,历史正好画了一个圈。
1985年2月,庄则栋与鲍蕙荞离异。45岁的世界冠军妻离子散,生活艰难,和老母挤在在祖传的四合院里。在少年宫教小孩打乒乓球每月只有几十块工资,加上三个世界冠军费30元(一个世界冠军10块,他连得三届)。离婚后每月给老母30,给孩子抚养费40,自己生活费30。庄则栋与鲍蕙荞的分歧始于70年代,当时鲍蕙荞曾一再提醒自己的丈夫,“离那些人远点,跟得太紧了会有危险。”踌躇满志春风得意的庄则栋自然置若罔闻,所谓“旁观者清当事者迷”,结果不幸而言中。鲍蕙荞独自之一人抚养了一双儿女,甚是辛苦。八年后庄则栋回到北京家中,这对早已貌合神离异床异梦的夫妻选择了劳燕分飞,庄则栋后来常说,是他对不起前妻,“她是个了不起的女性。”
不久,妻离子散、跌入人生低谷的庄则栋邂逅他当年的粉丝,日本女士佐佐木敦子。早在71年他俩就见过面,当时敦子和好友结伴去中国代表团驻地看望仰慕已久的球星,接待她的正是世界冠军庄则栋。72年庄则栋率团访问日本,与敦子第二次见面,他将别人送的一束鲜花转赠给了她——庄则栋与有着深厚的渊源,在这里他遇到了他生命中极其重要的两个人,科恩和敦子。如今通过接触,敦子的温柔善良打动了庄则栋一颗原本冰冷的心。日久生情,两人渐渐萌生爱意,敦子为嫁庄则栋,欲放弃日本国籍,移民北京,当时的中国还不太开放禁忌较多,庄则栋又身份
“特殊”,于是敦子被限期离境。有关部门又以“曾经担任过重要职务、掌握国家机密”为由,不给庄则栋办护照,不让他出国。横竖都不是,鸳梦难温,敦子不得不离开北京回到日本。但是这迟来爱情已使他俩深陷其中无法自拔,敦子非庄则栋不嫁,庄则栋非敦子不娶,于是他俩冒死上书,李瑞环、胡耀邦……最后经邓小平发话,“即使犯过错误也不能不让人家结婚”,这对有情人才终成眷属。26届的乒坛五虎将,容、庄、李、徐、张,除了容国团已经去世,另外三位只有张燮林参加了庄则栋和敦子的婚礼,往日的心结,看来一时还难以解开。
从此,庄则栋和敦子在北京的四合院里过着寻常百姓的普通生活,平平淡淡,柴米油盐(起初一度还蛮拮据),相濡以沫,夫唱妇随。1998年,庄则栋将他与敦子曲折的恋爱过程写了一本书,《邓小平批准我们结婚》。
随着社会的文明进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完善,庄则栋的生存状态日趋改善,他搬了新居,并且有了自己的文化公司和经纪人。晚年的庄则栋马不停蹄,四处演讲,频频接受各种媒体的专题采访。他在中国体育界独一无二的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生经历,与共和国变幻莫测的时代风云紧密相连,犹如一部历史科教书,不仅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同时也是一笔不菲的物质财富。显赫的家世,三连冠,“乒乓外交”,宦海沉浮,“梅开二度”,乃是其中五大卖点。庄则栋不经意间还创造了一项吉尼斯纪录,他是有史以来接受媒体专访次数最多的一位中国体坛人士。
2008年7月,庄则栋、李富荣、徐寅生、张燮林应邀作客央视《名将之约》,几十年不相往来的战友终于济聚一堂,共话当年携手并肩为国争光的峥嵘岁月。往日的恩怨似乎已随风散去,时光仿佛回到了四十多年前。
26、27、28、31,四届世乒赛,庄则栋共获得三个男单、一个男双、四个男团八项世界冠军,当时乒乓球未设世界杯赛,也没有进入奥运会,这一骄人的成绩使他成为六十年代世界乒坛最优秀的运动员。正是他开启的“乒乓外交”,“小球转动了大球”,改变了当时世界格局,乒乓球从此成了我们引以为豪的“国球”。毋庸置疑,他是中国体育史上一座永恒的丰碑。作为一位功成名就的乒乓球运动员,庄则栋本应过着单纯而平静的生活,偏偏造化弄人,让他陷身于当时吉凶难测的政治漩涡,并成为权势者进行博弈的一颗“棋子”,导致他后来的人生起伏跌宕,荣辱交替,几度风霜。
也是在2008年,庄则栋被查出身患晚期癌症,但他乐观豁达无所畏惧,以当年永不言败的“小老虎”精神与病魔作顽强抗争,在这位勇敢的老人面前死神只好望而却步。夫人敦子一直陪伴在他的身旁,悉心照料,不离不弃。
日入住北京佑安医院治疗,经新华社记者唐师曾以博客把庄的景况与费用引致的家庭困难对外曝光,经中新社曝光后,庄以亲笔签名信谢绝外界帮助捐赠;2013年初病情恶化,终于2月10日下午17:06逝世,享年72岁。
哈同先生若在天有灵,一定会为他的这位“外孙”感到骄傲,同时也会唏嘘不已。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五虎将如果一起出战,那三国是什么局面_百度知道
五虎将如果一起出战,那三国是什么局面
提问者采纳
果你说的是三国演义的话,而且各自都有很大的弱点,谢谢,正史中没有五虎将之说,起的作用都不是很大,如果是正史的话,而且关羽和黄忠还有矛盾,因为他们三个武将,不会有什么改变
五虎将的实力应该是三国最强的吧
请问你说的是正史还是演义,如果是正史的话,我可以告诉你,不是,因为关羽和赵云的那些事迹一大半都是假的,没有温酒斩华雄,没有诛文丑,更没有过五关斩六将,就连七进七出都没有,而赵云只是一个保镖职务,近卫军统领那样的,因为赵云一直在担任白耳精兵的统帅。如果你说的是演义,五虎可以说是很强的了,赵云、马超两人的本事有可能不在吕布之下,但公认的三国第一人仍是吕布,而咱们敬爱的毛爷爷甚至认为,一吕二赵三典韦是错的,应该是一吕二马(马超),呵呵。
我是说五虎将合作的话什么局面,这样说明白没有
如果他们一起合作,一起出战,谁守荆州?谁守葭萌关?谁保护刘备?谁保住蜀地门户?蜀国的局面可能更快的灭亡,他们割据一方的镇守,才能让蜀国更加的强大,如果一起出战,也未必每一战都能胜利,曹操手下可不都是酒囊饭袋,向那五子良将、魏国五虎,八骠骑,还有庞德,哪一个白给的呢?!
五虎将联手谁打得过
庞德VS关羽,可用箭取胜(无华佗以死)夏侯渊VS黄忠,就算不胜,也能平手(无法正,黄忠绝对杀不死夏侯渊)张辽、徐晃、张颌VS赵云,就算不一起上,单个一个,也不是赵云一时半会能省得了的。许褚vs马超,两人可打平手。夏侯惇VS张飞,就算赢不了,一时半会输不了。最后一众魏国将领一拥而上,蜀国还是不行,蜀国的人才太少了,就靠五虎、诸葛、李严、法正他们!其实他们挺那什么的~~~~~~~有苦说不出啊!
提问者评价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2条回答
其实汉中争夺战刘备就派出了4虎,并不能影响大局?!!满意不,但结果是,但是他们地盘大,科技好,刘备军团拼死拼活耗了大半元气也就打下了汉中,除了关羽外!猛将只能决定细节,所以才能胜,其他4人都在汉中战场上。曹魏虽然没什么武力高的武将,兵将素质高。可见五虎将不过是勇罢了,真正决定战争的是综合国力并不会怎么样
不是很满意,因为你贬低了五虎将
如果是在游戏中那当然是天下无敌,尤其是在三国11中。如果是在三国演义中,我到可以自己假设一下,在关羽进攻中原时,如果刘备让赵云率10W人镇守荆州防东吴,以三国演义中描写的赵云,完全是有能力守住荆州的,以三国演义中描写蜀国的军事力量,注刘备伐吴大军七十五万,也可以看出蜀国是完全可以抽出十万人给赵云的。刘备自己在率领诸葛、张飞、马超、黄忠、魏延等北伐,留李严、陈到等守成都,也是完全可以的。平定雍凉后,留马岱防守,必定马家在西北有很高的威望。然后刘备直下关中地区与关羽会师洛阳。在留魏延及战斗中的降将守住中原,与荆州赵云对江东形成包围之势,然后刘备率诸葛、关羽、马超、黄忠北上彻底平定曹魏,然后回师南下江东则天下定也,当然这只是个人的假设而已,纯属笑谈!如果是按照三国...
五虎将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东吴和曹魏死在蜀汉五虎将手中有多少?都有谁?_百度知道
东吴和曹魏死在蜀汉五虎将手中有多少?都有谁?
  正史上,曹魏和东吴死在蜀汉五虎将手上的只有两人,都是曹魏将领,分别是庞德和夏侯渊。庞德被关羽下令斩杀,夏侯渊被黄忠袭杀。  庞德(?-219年),字令明,东汉末年雍州南安郡狟道县(今甘肃天水市武山县四门镇)人,约在初平年间,投奔马腾帐下,在平定羌民的征伐中屡立战功。建安年间,庞德跟随马超征战平阳,抵御袁将郭援、高干,在马上亲斩郭援首级。张白骑在弘农反叛时,庞德也参与战斗。每次出征常冲锋陷阵,勇冠凉州三军。后几经辗转,随张鲁归降于曹操麾下,被授官立义将军,封关内亭侯,食邑三百户。  219年,庞德协助曹仁抵御关羽。两军对垒期间,常骑白马驰骋奔杀,曾一箭射中关羽前额,被关羽军称作“白马将军”。时值汉水暴溢,他率诸将与关羽殊死搏斗,箭镞射尽,又短兵相接。而他格斗益怒,胆气愈壮,力战多时后因小舟被洪水打翻为关羽军所擒。关羽敬重他的刚毅威武,以封将劝降,但他却怒目不跪,怒斥关羽,最终殒身殉节。  夏侯渊(?-219年),字妙才,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名将,擅长千里奔袭作战,官至征西将军,封博昌亭侯。  初期随曹操征伐,官渡之战为曹操督运粮草,又督诸将先后平定昌豨、徐和、雷绪、商曜等叛乱。后率军驻凉州,逐马超、破韩遂、灭宋建、横扫羌、氐,虎步关右。张鲁降曹操后夏侯渊留守汉中,与刘备相拒逾年,于定军山被刘备部将黄忠所袭,战死,谥曰愍侯。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提问者采纳
杀颜良是个偶然,与黄巾军的管亥。以统兵打仗而论,三国作者把他编写成一个武艺高的将。这足见凌统武艺不凡,三国中吕布武艺最高。对比武力的话,魏国是贾诩,吴将董袭赶到,之后就是典韦与许绪,如果以武力论,蜀国还是马超,三国中,武艺不高,魏国的武将是。颜良虽为关羽所杀,蜀国是马超,蜀国没有,典韦。赵云。然后再排下去就是张飞,马超在西凉时单挑过许绪也是不分上下。文丑武艺高过颜良,袁术手下的纪灵都打成平手,两个武艺不分上下,只身对阵张辽数千兵马,太史慈,可见关羽武艺不怎么高,很多曹操的猛将不敢与甘宁单挑,东吴是陆逊以政治能力而论魏国是荀彧 蜀国是诸葛亮,东吴是周瑜、张飞之上,然后是孙策,周泰,张辽。这些都在打仗或现实中比试过的,救下孙权,名气非常大你三国演义看多了,周瑜统军能力,是小说编的,保护孙权的卫队除凌统外500人全部战死,凌统与甘宁有过多次对战不分胜负,孙权忙命董袭率军救下凌统,在合肥之战中以500对战张辽5000兵马,东吴的甘宁是很有名的海盗,凌统是孙权的护卫长,马超甘宁,吴兵全部被杀,典韦与许绪比过。典韦与许绪都是靠武艺吃饭的人,然后自己被曹军包围,关羽却与张辽不分胜负,张飞的武高于关羽,东吴是张召,文丑,关羽自视甚高,第一甘宁,魏延然后是关羽…… 吴国武将武艺排名是,但是武艺上却忌惮甘宁,所以蜀国武艺最高的是马超,所以甘宁的武艺应在关羽。如果单一的对比将领的话。以智谋而论,历史上很多人说他可能是更像文官,但是颜良单挑,在历史上,魏国武力最高的是,蜀国的五虎上将。关羽甚至战庞德险些输了,三国中魏国最高是曹操,典韦与许绪,高于所以三国武将,东吴是甘宁,许绪,徐晃,他们都是曹操的护卫长,凌统,打败过张辽,庞德,在寡不敌众的情形下单挑张辽,第二凌统,其次才是张飞
提问者评价
来自团队:
五虎将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庄则栋乒乓球教学视频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