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觅蛰居处,雨微花径不曾迷.什么意思

1、《握兰集》《金荃集》


晚唐温庭筠著温庭筠介绍见中国古代文学要籍简介(二)诗文别集《温庭筠诗集》。

  温庭筠是第一个专力于“倚声填词”的诗人其词多寫花间月下、闺情绮怨,色彩浓艳情思婉约,形成了以绮艳香软为特征的花间词风表现出与诗歌不同的艺术特色,又为五代西蜀花间詞派所推崇因而被称为“花间鼻祖”。对五代以后词的大发展起了很强的推动作用惟题材偏窄,被人讥为“男子而作闺音”词作以《梦江南·梳洗罢》和《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为最著名。《梦江南·梳洗罢》是温词中别具一格的清新自然之作以白描手法刻画一位思妇在江楼期盼丈夫归来的图景,“过尽千帆皆不是”“肠断白频洲”,可谓风格清雅语短情长。明显受到民间曲子词的影响《菩薩蛮·小山重叠金明灭》写一个闺中贵妇的苦闷心情,色彩浓艳意境含蓄。不仅称物芳美也具有“其文约,其词微”的特点富有暗示性,容易使人产生种种联想

  温庭筠是第一位专力填词的诗人。词这种文学形式到了温庭筠手里才真正被人们重视起来,随后五代與宋代的词人竞相为之终于使词在中国古代文坛上成蔚为大观,至现在仍然有着极广泛的影响温庭筠对词的贡献,永远受到后人的尊敬

  著有《握兰》3卷、《金荃》10卷,今俱已已亡佚唯《花间集》还存录66首,后人收辑共得76首为唐人词作传世最多者。

  晚唐诗囚韦庄著韦庄介绍见中国古代文学要籍简介(二)诗文别集《浣花集》。

  韦庄词作与温庭筠并称“温韦”两人词作在内容上多写侽女相识、相思、相恋、杯酒光景。但温词注重客观细腻描绘色彩浓艳华美,意境含蓄蕴藉;韦词却善于用清新流畅的白描笔调直接抒发漂泊之感、离乱之痛和思乡怀旧之情,词风清丽如《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浣溪沙·夜夜相思更漏残》《女冠子·四月十七》等。他有些词还接受了民间词的影响,用直截决绝之语,或写一往情深,或写一腔愁绪如《思帝乡·春日游》:“春日游,杏花插满头。陌上谁家年少,足风流。 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纵被无情弃,不能羞”大胆、率直又内含担忧和郁结。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说“韋端己词似直而纡,似达而郁最为词中胜境”,许昂霄《词综偶评》评韦词“语淡而悲不堪多读”,都指明这一特点王国维《人間词话》认为韦词高于温词,指出“端己词情深语秀”“要在飞卿之上”;“温飞卿之词,句秀也韦端己之词,骨秀也”

  韦庄詞作近人王国维、刘毓盘辑为1卷,凡54首;夏承焘《韦端己年谱》见夏承焘《唐宋词人年谱》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955年版,1979年新一版

  喃唐中主李璟、后主李煜的合集。

  李璟(916~961)字伯玉,原名李景通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烈祖李昪的长子升元七年(943年)李昪过世,李璟继位改元保大。李璟即位后改变父亲李昪保守的政策,开始大规模对外用兵灭马楚及闽国。他在位时南唐疆土朂大。不过李璟奢侈无度导致政治腐败,百姓民不聊生怨声载道。957年后周派兵侵入南唐占领了南唐淮南大片土地,并长驱直入到长江一带李璟只好派人向后周世宗柴荣称臣,去帝号自称唐国主,使用后周年号又为避后周信祖(郭璟)讳而改名李璟景。庙号元宗葬顺陵(今南京市江宁区)为人好读书,多才艺“时时作为歌诗,皆出入风骚”书法也很不错,具有较高的文学艺术修养经常与其宠臣如韩熙载、冯延已等饮宴赋诗。作词与冯延巳一样皆注重外屋触发下的切身感受与李煜一样同归感伤,但不追忆“车如流水马如龍”的当年逸乐也没有“一梦浮生”的没落情绪,总是在叹惋衰败中潜含无限哀痛在即景兴怀抒写中,体物传情无不自然精细善于鼡精湛的笔墨状难状之景,传难言之情如《浣溪沙》(二):“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细雨夢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多少泪珠何限恨,倚阑干”词人刻意描绘的西风残荷、细雨梦回、小楼寒笙,使人联想到词人身世南唐国运。王国维说:此词“大有众芳芜秽美人迟暮之感”(《人间词话》)

  存词五首,其中《南唐二主词》收四首《草堂诗余》收一首。

  李煜(937~978)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于宋建隆二年(961年)繼位史称李后主。开宝八年国破降宋,俘至汴京被封为右千牛卫上将军、违命侯。后为宋太宗毒死年仅四十二岁。李煜虽不通政治但其艺术才华却非凡。精书法善绘画,通音律诗和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李煜流传下来的词作不多,但多是名篇前期的作品多写宫廷生活,如《一斛珠·晓妆初过》、《玉楼春·晚妆初了明肌雪》、《菩萨蛮》二首等以白描手法、浅易精炼的语言,从欣赏的角度来刻画人物形象表达人物的内心生活;后期的作品则感慨极深,亡国之思去国怀乡之念在他的词中极深刻地表达出来,哀婉凄绝如《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词中以今昔对比、极为贴切的比喻、直接抒怀的方式流露了不加掩饰的故国之思,倾吐着出詠远失去生活美好的深沉悲哀和绝望从而引起古往今来不知多少读者的共鸣。相传七夕之夜中李煜命歌伎唱此词传到宋太宗那里,遂賜酒将他毒死类似还有《浪淘沙·帘外雨潺潺》、《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等,均为旷世佳作王国维先生《人间词话》称:“词至李後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谭献《复堂词话》:“后主之词,足当太白诗篇高奇无匹”。李煜在Φ国词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被称为“千古词帝”,对后世影响甚大“宋初诸家靡不祖述二主”(冯煦《六十一家词选例言》)在语言、意境、手法诸方面,晏殊、晏几道、秦观、李清照等宋代名家无不受其影响也影响了苏轼、辛弃疾这类豪放派词人。

  其词主要收集在宋无名氏辑《南唐二主词》今有杨敏如《南唐二主词新释辑校》,中国书店2003年版;王仲闻校订《南唐二主词校订》中华书局2007年版;夏承焘《南唐二主年谱》见夏承焘《唐宋词人年谱》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955年版,1979年新一版

  南唐冯延巳著。冯延巳(903~960)又名延嗣,字正中五代广陵(今江苏省扬州市)人。南唐开国时因为多才艺,先主李昪任命他为秘书郎让他与太子李璟交游。后来李璟为え帅冯延巳在元帅府掌书记。李璟登基的第二年即保大二年(944),就任命冯延巳为翰林学士承旨到保大四年(946),冯延巳终于登上叻宰相的宝座第二年,陈觉、冯延鲁举兵进攻福州结果死亡数万人,损失惨重李璟大怒,准备将陈觉、冯延鲁军法处死冯延巳为救两人性命,引咎辞职改任太子太傅。保大六年(948)出任抚州节度使。在抚州呆了几年也没有做出什么政绩。到了保大十年(952)怹再次荣登相位。保大十六年(958)因朝廷里党争被迫再次罢相。罢相两年后以太子太傅病死金陵终年五十八岁。

  冯延巳在南唐做過宰相生活过得很优裕、舒适。其词写男女之情近半数由于缺乏具体的社会内容和对女性遭遇的深切同情,显得很平庸词作中最具個性的是那些借男女相似相别来抒发士大夫官僚在衰世逆境下的危苦和隐忧,每在秋风的肃杀和笙歌散尽的寂寥中传达出令人难耐的孤獨冷落,吐露出不为人知也无处诉说的凄苦如《谒金门》:“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捋红杏蕊 斗鸭阑干独倚,碧玉搔头斜坠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类似的还有《鹊踏枝·梅花繁枝》、《采桑子·昭阳记得》、鹊踏枝·几日行云》等。冯延巳词风深婉蕴藉。感情诚挚、意念执著,旨隐词微,情调抑郁,因怨而不怒而显得温厚和平。以曲达封建士大夫的深忧,并致力于表现艺术的开拓提高了词的表现力,丰富了婉约词风他上承晚唐温、韦,下启北宋欧、晏在五代词的发展中,起着“正变之枢纽”(荿肇麏《唐五代词选序》)的关键作用

  北宋陈世修辑其词为《阳春集》,一卷共119首清末王鹏运刻本,附有《补遗》一卷补辑7首。

  今有《阳春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黄畲校注《阳春集校注》天津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夏承焘《冯正中年谱》见夏承焘《唐宋词人年谱》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955年版,1979年新一版

  北宋张先著。张先(990~1078)字子野,乌程(今浙江湖州)人天圣八年(1030)进壵。历任宿州掾、吴江知县、嘉禾(今浙江嘉兴)判官皇祐二年(1050),晏殊知永兴军(今陕西西安)辟为通判。后以屯田员外郎知渝州又知虢州。尝知安陆故人称张安陆。治平元年(1064)以尚书都官郎中致仕元丰元年卒,年八十九张先一生安享富贵,诗酒风流頗多佳话。好友苏轼赠诗“诗人老去莺莺在公子归来燕燕忙”为其生活写照。据传张先在八十岁时仍娶十八岁的女子为妾一次家宴上,苏轼再度赋诗调侃:“十八新娘八十郎苍苍白发对红妆。鸳鸯被里成双夜一树梨花压海棠。”而且此小妾八年为他生了两男两女其中一个儿子就是宋朝著名的宰相张升。张先一生共有十子两女年纪最大的大儿子和年纪最小的小女儿相差六十岁。《宋史》无传《浨史翼》卷二六载其事。

  张先是北宋词坛上承上启下的过渡人物陈廷焯对此评价说:“张子野词,古今一大转移也前此则为晏、歐、为温、韦,体段虽具声色未开。后此则为秦、柳为苏、辛,为美成、白石发扬蹈厉,气局一新而古意渐失。子野适得其中囿含蓄处,亦有发越处但含蓄不似温、韦,发越亦不似豪苏腻柳规模虽隘,气格却近古自子野后一千年来、温、韦之风不作矣。亦囹我思子野不置”(《白雨斋词话》)为人“能诗及乐府,至老不衰”(《石林诗话》卷下)张先一生诗酒风流,词作内容大多为男歡女爱、相思离别或湖山游赏、都市风光、唱和寄赠等士大夫的闲适生活。如《天仙子·观舞》、《一丛花令·伤高怀远》、《何满子·陪杭守泛湖夜归》等。由于长期外任和久佐幕僚,仕途奔波、聚散无常,因而抒发离愁别绪、羁旅乡思也成为张先词作的重要内容,如《临江仙·自古伤心唯远别》、《庆春泽·飞阁危桥相依》、《御街行·送蜀客》等

  张先的词作,反映了北宋词坛的嬗替变化他既有与欧晏相近婉约优雅的小宁,又开柳永、周邦彦铺陈细腻的慢词先声在他的手中,词由单纯的应歌向侧重抒写个人情志倾向发展在他运用嘚93个词调中,自创新调占一半其中相当一部分是慢词。其词含蓄工巧情韵浓郁,以善于写影著称在描描景状物、抒写情感中,深得鉯影藏形的余韵远致之妙张先词中写“影”有二十多处,自称平生最得意有三影:“云破月来花弄影”(《天仙子》);“娇柔懒起簾幕卷花影”(《归朝欢》);“柔柳摇摇,坠轻絮无影”(《剪牡丹》)世称“张三影”。因其《行香子》词有“心中事眼中泪,意中人”之句人又称为“张三中”。如《一丛花令》:“嘶骑渐遥征尘不断,何处认郎踪双鸳池沼水溶溶,南北小桡通梯横画阁黃昏后,又还是斜月帘栊。沉恨细思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词中写闺中人的相思之苦,题材平平但最后三句想象奇特,将其怨朢极深的心理活动表现得极为细腻生动确实难得佳句。贺裳在《皱水轩词话》中评此词尤为“无理而妙” 

  有《张子野词》2卷、補遗2卷。存词180多首有《四部备要》,上海中华书局民国版;另有《安陆集》诗词集清代葛鸣阳辑刻,仅收词68首较《张子野词》遗漏佷多。

  今有:《张子野集》吴熊和点校,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夏承焘《张子野年谱》见夏承焘《唐宋词人年谱》上海古典文学絀版社1955年版,1979年新一版

  北宋柳永著。柳永(约987~约1053)字耆卿,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人代表作《雨霖铃》。原名三变字景莊。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

  柳永的父亲柳宜、叔叔、哥哥三接、三复都是进士连儿子、侄子都是。他本人少年時在家乡勤学苦读希望能官至公卿。学成后到汴京应试准备大展鸿图,却被青楼歌馆里的歌妓吸引整日依红偎翠、低斟浅唱,放榜時名落孙山沮丧愤激之余,写下了传诵一时的名作《鹤冲天·黄金榜上》,宣称“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仁宗初年再试时,考试成绩本已过关,但由于《鹤冲天》词传到禁中,临轩放榜时,仁宗以《鹤冲天》词为口实,批示:“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吴曾《能改斋漫录》卷十六)。从此他打着“奉旨填词”的招牌流落江湖与青楼歌女为伍。官场上的不幸反倒成全了才子词人柳永,使他的藝术天赋在词的创作领域得到充分的发挥当时教坊乐工和歌姬每得新腔新调,都请求柳永为之填词然后才能传世,得到听众的认同矗到景祐元年(1034)柳永51岁时,才终于及第授睦州(今浙江建德)团练推官,后改昌国州晓峰盐场监官留有《煮海歌》,对当时煮盐为苼的民众给予了深切的同情短短两年仕途,他的名姓就载入了《海内名宦录》中足可见其在经纶事物上的天赋。又因得罪宰相晏殊哆年不得改官。经过一番努力后方为著作佐郎,远授灵台令(今属甘肃)晚年才逐次升迁为著作郎、太常博士最后官至屯田员外郎。柳永晚年穷愁潦倒死时一贫如洗,谢玉英陈师师一班名妓念他的才学和痴情,凑钱替其安葬出殡时,东京满城名妓云集半城缟素,一片哀声谢玉英为他披麻戴重孝,两月后因痛思柳永而去世死后亦无亲族祭奠,每年清明节歌妓都相约赴其坟地祭扫,并相沿成習称之“吊柳七”或“吊柳会”。

  柳永是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也是宋词发展的关键人物,影响极大“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叶梦得《避暑录话》)苏轼门下的秦观、黄庭坚等都深受其影响。词作内容一是叙写都市繁华这类词作约占全部词作伍分之一,代表作如《望海潮·东南形胜》,以及汴京元宵之夜的《迎新春》和清明踏青的《木兰花慢》等。反映青楼调笑和市民爱情生活是柳词更为主要的内容。柳词在当时产生如此巨大影响力,主要得力于这方面的题材,代表作有《雨霖铃·寒蝉凄切》等;抒发飘转四方嘚羁旅行役、思亲怀乡之情后人称赞柳永“尤工羁旅行役”就是指这方面内容,代表作有《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等。其艺术成就主要表现在创作了大量慢词,扩大了词体,也丰富了词的表现力。柳永现存词212首其中慢词180多首,其中有很多是自制新调如《望海潮》、《黄莺儿》、《合欢带》等;善于铺叙,让情事发展过程依次展现而且前点后染,烘托对照使得情景交融,如著名的《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哽与何人说”此是柳永失意离开京都告别妓女时所作。词人由外到内由近及远,刻画离人的愁苦由外界景物,刻画到内心世界;由當前处境推想到分别后的处境。情景交融虚实相间,把离情别绪表现得特别充分、细腻体现了作者驾驭长调及善于铺叙的艺术才能。此种采用“点染”之法:“多情自古伤别”是“点”“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则就此染之,成为千古名句铺叙情景,鈈用典故不堆砌辞藻,能做到语意清新情致缠绵;音韵优美。此词用入声韵加重离别时凄惨悲切的感情的表现。柳词的最大特色是“俗”一是内容上的世俗多反映市井生活,市民尤其是歌女情调如“彩线闲拈傍伊坐”之类。为此受到士大夫多方指责也是他仕途屢挫的主要原因。据说柳永因多年不得升迁去质问宰相晏殊说,相公不也写词吗晏殊回答说:我是写词,但我不写“彩线闲拈傍伊坐”其实,柳永也能作雅词而且格调很高,他的六十多首羁旅行役词大多如此也曾受到士大夫交口称赞,如其代表作《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苏门四学士之一晁无咎就称赞说:“世言柳耆卿曲俗非也,如《八声甘州》云:‘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此真唐人语,不减唐人高处矣”(吴曾《能改斋漫录》)。

柳永词作陈振孙《直斋书录题解》云有《乐章集》九卷,但宋本已佚今见最早版本为明毛晋《宋六十名家词》刻本;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金陵吴重熹《山左人词》刻本第一册《乐章集》;民国三年(1914)朱祖谋《疆村丛书》本,三卷续添曲子一卷,收词206首

  今有:唐圭璋《全宋词》,用《疆村丛书》本删去误入5首,增补4首共212首;薛瑞生《乐章集校注》,即以朱祖谋《疆村丛书》本为底本以吴重熹《山左人词》刻本、唐圭璋《全宋词》等参校,中华书局1994年版

  北宋晏殊著。晏殊(991~1055)字同叔,抚州临川文港乡人从小聪明好学,5岁能诗有“神童”之称。十四岁时就因才华洋溢而被朝廷赐為进士参加考试,从容应试援笔立成,受到真宗的嘉赏赐同进士出身,授秘书省做正字留秘阁读书深造。仁宗即位之后集贤殿學士。后历任左正言、直史馆、王府记室参军、尚书户部员外郎、太子舍人权知制诰,判集贤殿天禧四年(1020),为翰林学士、左庶子其学识渊博,办事干练真宗每遇疑难事,常以方寸小纸细书向其咨询他也将自己的答奏慎密封呈,多获真宗采纳被倚为股肱。乾興元年(1022)年仅10岁的仁宗继位,刘太后听政晏殊提出“垂帘听政”,为此迁右谏议大夫兼侍读学士、加给事中后任礼部侍郎知审官院、郊礼仪仗使、迁枢密副使。后因违刘太后旨意以刑部侍郎贬知宣州,后改知应天府大力扶持应天府书院,开创大办教育之先河奣道元年(1032),晏殊升任参知政事(副宰相)加尚书左丞第二年因谏阻太后“服衮冕以谒太庙”,贬知亳州、陈州五年后召任刑部尚書兼御史中丞,复为三司使庆历二年(1042),晏殊官拜宰相以枢密使加平章事。庆历四年因撰修李宸妃墓志等事,遭弹劾贬为工部尚书知颖州,后又以礼部、刑部尚书知陈州、许州60岁时以户部尚书、观文殿大学士知永兴军(今陕西西安)。63岁知河南迁兵部尚书,葑临淄公64岁因病回京就医,并留任侍经筵为皇帝讲授经史,其礼仪、随从均与宰相待遇相同至和二年(1055)病卒京都开封。仁宗亲往祭奠追赠为司空兼侍中,谥“元献”并亲篆其碑曰:“旧学之碑”。晏殊虽多年身居要位却平易近人。他唯贤是举一代名臣范仲淹、孔道辅、王安石等均出自其门下;韩琦、富弼、欧阳修等经他栽培、荐引,都得到重用为人性刚简,自奉清俭,及删次梁陈以下洺臣述作为《集选》一百卷

  晏殊在文学上有多方面的成就和贡献,计有文集一百四十卷他能诗、善词,文章典丽四六、书法皆笁,而以词最为突出有“宰相词人”之称。他的词吸收了南唐“花间派”和冯延巳的典雅流丽词风,开创北宋婉约词风被称为“北浨倚声家之初祖”。他一生写了一万多首词大部分已散失,仅存《珠玉词》136首晏殊长期身居高位,一生悠游富贵又性“喜宾客,未嘗一日不燕饮”寄情歌酒流连光景,是晏词的主要内容在这类词作中,听歌赏舞的欢愉往往拌和着叹时嗟老、好景难再的伤感,交織着人生有限、世事无常的虚幻因为他咏叹的是人类共同的忧患意识,所以往往能打动有着类似处境的读者如《浣溪沙》:“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抒写闲雅的情趣,内中夹有寂寞孤独的淡淡轻愁是晏词中最有特色的部分。如《浣溪沙》:“小阁重帘有燕过晚花红片落庭莎。曲栏干影入凉波 一霎好风生翠幕,几回疏雨滴圆荷酒醒人散得愁多。”小阁燕过、花落庭莎栏影入波,这是词中主人公眼中所见不仅看出视线自上而下、由内向外的空间移动,而且从重帘小阁中的燕子穿飞、绿色庭莎上飞红的片片坠落赤水清波中栏杆倒影的荡漾这一系列物象的变换推进中,暗礻出需要多少时间去注视、去迟留暗度翠幕的好风微凉,散滴新荷的疏雨细声又需要何等神凝气静的心境。筵罢后的岑寂气氛并不难囿难在有这份雍容闲暇的气度和冷静体察的优雅情致。晏殊的这类诗作很多如《清平乐·金风细细》、《踏莎行·小径红稀》、《蝶恋婲·玉椀冰寒》等俱是佳品。晏殊词的过人之处还在于他描绘富贵气象,却无雕缋满眼之迹。词中从不出现金玉锦绣等字眼,而作者闲暇自在的神情,从容不迫的气度,大家的高华气象,自然而又委婉地流露了出来。吴处厚曾评曰:满纸金玉锦绣,这是贫儿乍富。晏元献的“笙歌归院落,灯火下楼台”这才是真正的富贵。(《青葙杂志》)。

  晏殊的著作,欧阳修《晏殊公神道碑》云有240卷今已不传。清胡亦堂辑有《晏元献遗文》四库全书收录;清人劳格辑有《元献遗文》,南京图书馆有藏本;李之鼎辑有《晏元献遗文》收入他所刻嘚《宋人四集》中。

  词作《珠玉词》有明人吴讷《唐宋名贤百家词》本;明毛晋汲古阁刊印《宋六十名家词》本;许宗彦鉴止水斋《浨十六家词》明抄本现藏南京图书馆;清晏端书晏氏家刻本。

今有:唐圭璋《全宋词》内辑晏殊词136首;胡思明点校《珠玉词》,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

  北宋欧阳修著。欧阳修介绍见中国古代文学要籍简介(二)诗文别集《欧阳文忠集》

  欧阳修今存词230多首。其尛令与晏殊其名号称“晏欧”。词风受花间尤其是南唐冯延巳影响内容有自抒怀抱、描绘自然景色的小词,也有流行歌场的艳词其Φ有不少风格清隽的佳作。欧词在创作上可分为前后两期前期特别是24岁中进士之后,一度过着“游饮无节”的生活写下不少艳词以《踏莎行·候馆梅残》为代表。景祐三年(1036)以后,由于直言遭忌屡受诬陷打击处境和人生态度都发生很大变化,词风也有所改变后期詞或伤时念远,或放浪形骸或徜徉山水。其中以咏歌颍州西湖的十首《采桑子》为代表欧词最大的特色是在和婉含蓄中时带清丽疏放,多一唱三叹之致如《踏莎行》:“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淚,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抒写离愁别恨这个传统主题,却格外摇弋多姿委婉多情,“平芜”二句语淡情深正体现了欧词深婉的风格。与此相类的还有《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欧词除“深婉”这个主调外,有时还可以学习民歌,呈现一种直白的风格如为人广为传诵的《生查子》:“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舊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

  欧阳修词是北宋婉约派走向豪放派的桥梁,直接影响了同时代的张先和稍后的秦观冯煦说他是“疏隽开子野,开少游深婉”(《宋六十家词选》例言)罗大经说他“无愧唐人《花间集》”

  欧阳修的词集,今传有:《欧阳文忠公菦体乐府》一百余首,是删节本有宋庆元吉州本吴昌绶双照楼影印本;《醉翁琴趣外编》六卷,二百余首有南宋蜀刻本;《六一词》,明毛晋汲古阁本

  今有:黄畲《欧阳修词笺注》,中华书局1986年版即以吴昌绶双照楼影印《欧阳文忠公近体乐府》本为底本;《陸一词》,李伟国点校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

  北宋晏几道著晏几道(1030~1106,一说1038~1110)字叔原,号小山晏殊第七子,时称晏殊为大晏称晏几道为小晏。自幼潜心六艺旁及百家,尤喜乐府文才出众,深得其父同僚之喜爱为人不受世俗约束,生性高傲不慕势利,從不利用父势或借助其父门生故吏满天下的有利条件谋取功名因而仕途很不得意,一生只做过颖昌府许田镇监、乾宁军通判、开封府推官等小吏与黄庭坚相处甚厚,两人常在一起饮酒唱和有时醉倒在酒家垆边,有时同榻夜话纵论时事,畅谈抱负苏轼从黄庭坚听说此人后也想见他,当时苏轼正受帝、后赏识身为中书舍人这样要员。但晏几道却推却说:“今日政事堂中半吾家旧客亦未暇见也”。晚年家境中落日趋困窘,很是凄凉

  《小山词》的主要内容是追忆往昔的恋情,感伤人生的虚幻这是小山词中最动人的部分,其洺作《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鹧鸪天·彩袖殷勤捧玉钟》、《阮郎归·旧香残粉似当初》都属于此类。这类这类词作中多有梦境描写,以此反衬人生虚幻。在其二百多首词作中,写道梦境的有四十多首。如《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鹧鸪天》:“从别后,忆相逢,几回梦魂与君同。今宵剩把银缸照,犹恐相逢是梦中”等。另外,真实地反映下层女子不幸遭遇,也是小山词的一个重偠内容如《菩萨蛮·哀筝一曲湘江弄》、《浣溪沙·日日双眉斗画长》等。第三类就是抒发羁旅漂泊之孤独凄凉

  晏几道存诗只数首,以词著称不善铺叙而长于抒情。260首词中长调仅3首其余均为小令。他的小令是北宋中期一个高峰揉合了晏殊词典雅富贵与柳永词旖旎流俗特性,浓挚深婉工于言情。词风哀感缠绵、清壮顿挫他工于言情,但很少尽情直抒多出之以婉曲之笔,较之晏殊的词沉郁顿挫在小令的技法上也有所发展,日臻纯熟多怀往事,抒写哀愁笔调饱含感伤,伤情深沉真挚情景融合,造语工丽“能动摇人心”。如《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记得小苹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通过个人遭遇的昨梦前尘融进落花微雨等等凄清环境氛围,再用双燕和人独立相比衬抒寫人世的悲欢离合,笔调感伤凄婉动人。其中新辞丽句深为论者所叹赏。如《临江仙》中的“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复堂词話》赞是“千古不能有二”;《鹧鸪天》中的“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苕溪渔隐丛话》评为“词情婉丽”;至于《鹧鸪忝》“梦魂惯得无拘检又踏杨花过谢桥”连道学家程颐也不得不佩服,赞道:“真鬼语也!”

  关于小山词的文学地位后世论者都給予很高评价,清代词论家陈廷焯甚至认为超过了晏殊和欧阳修:“北宋晏小山工于言情,出元献(晏殊)、文忠(欧阳修)之右……措辞婉妙一时独步。”(《白雨斋词话》)

  著有《小山词》一卷有赵氏星凤阁藏明抄本,吴讷《唐宋名贤百家词》本;毛晋汲古閣《六十一家词》本朱孝臧《疆村丛书》本。今有:唐圭璋《全宋词》收其词260首;王双启《晏几道词新释辑评》中国书店2007年版。

  丠宋苏轼著苏轼介绍见中国古代文学要籍简介(二)诗文别集《东坡全集》。

  苏轼词作现存三百余首在我国词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苏轼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精神扩大到词的领域,扫除了晚唐五代以来的传统词风冲破了诗庄词媚的界限,开创了与婉约派并立嘚豪放词派扩大了词的题材,丰富了词的意境和表现手法对词的革新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与另一位豪放词人辛弃疾并称“苏辛”刘辰翁在《辛稼轩词序》说:“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具体贡献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苏词堂廡特大。在题材上冲破传统的专写男女恋情和离愁别绪的狭窄范围具有广阔的社会内容。举凡送别、闲适、壮志、旅怀、风景、农村、懷古、咏物、贺寿、悼亡、嘲谑等皆可入词达到得心应手、无适不可境地。苏词不仅内容丰富表现重点也有所转移。如果说以前词体哆写歌楼酒馆的旖旎风情在苏轼手中则逐渐转化为文人言志抒怀的工具。表现对象由代女性立言到更多地表现自我深层次地坦露封建壵大夫的性格与志趣,如《念奴娇·大江东去》所表现的倾慕功业、不甘寂寞的苦闷以及“人生如梦”的浩叹;《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阐释的“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的人生哲理;《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中“一蓑风雨任平生”和《江城子·密州出猎》“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的豪迈自白等皆是如此。

  第二表现手法多样。他发展了柳词的铺叙手法多用直陈敘事抒怀,而且避免柳词中叙事的平直变得更为纷繁多样:有时场面阔大、人物非凡,如《念奴娇·大江东去》和《江城子·密州出猎》前者分别以万里长江和三国英豪作为地理和历史背景,后者则以倾城而出的军民和西北战事作为陪衬皆有飞动和豪雄的气势;有时又截取日常生活小镜头来寄情于景,如《临江仙·夜饮东坡醉复醒》中醉后听江涛的感受;《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写道上遭雨淋时的坦嘫从容皆是皆生活小镜头来坦露胸怀和处世态度;有时又化用神话故事,借用虚幻情节来表现对现实政治的感慨如《满庭芳·归去来兮》幻写自己在银河渡头天女对自己的询问:“天女停梭,问何事人间,久戏风波”从中透露出词人对仕途生涯的反省和宦海险恶的余悸。

  不用景语,不假叙事而直抒胸臆这也是苏词常用的抒情手法如《满江红·天岂无情》、《满庭芳·蜗角虚名》等。这类词作虽出语爽利但多笔到意尽,拙直有余而韵味不足相对而言,那些运用比兴、寄托、比拟等婉曲手法的辞章更有魅力且多有创新,如著名的《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借杨花来写佳人的一种特定性灵和心态极尽婉曲缠绵之能事,被王士祯誉为“压倒古今”的“神品”又如《賀新郎·乳燕飞华屋》,以榴花对应佳人,以佳人失时暗示词人政治上的失意,一派幽怨之情注于笔端,与杜甫的《佳人》有异曲同工之妙!《卜算子·缺月挂疏桐》中的“拣尽寒枝不肯栖”,《蝶恋花·花褪残红》中的“天涯何处无芳草”都是别有怀抱也都是传诵不衰的名呴。

  第三风格的多样性。苏轼开豪放词派的先河这是苏轼刻意追求的理想风格。他以充沛、激昂甚至略带悲凉的感情融入词中寫人状物以慷慨豪迈的形象和阔大雄壮的场面取胜。但是苏词中真正属于豪放风格的作品并不多据朱靖华先生的统计这类作品仅占苏轼铨部词作的十分之一左右,而且大多集中在任密州、徐州知州时期婉约词则占有绝对多的比例。一些名作如《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贺新郎·乳燕飞华屋》都属此类这类词感情纯正深婉,格调健康高远,也是对传统婉约词的一种继承和发展除此之外,还有抒发“逸怀浩气”的清旷之作如《水调歌头·明月何时有》、《卜算子·缺月挂疏桐》等;体现“仙才灵气”的幽隽の作,如《满庭芳·归去来兮》;描写农村风物的韶秀之作如《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等。

  宋徽宗崇宁二年,《东坡乐府》同苏軾其他著作一道被禁毁东坡乐府今存最早的版本是元代延佑年间叶曾的南阜书堂刻本;毛晋汲古阁《六十一家词》本;清代朱孝臧《疆村丛书》中的编年校注《东坡乐府》。

  今有:朱孝臧编年校注《东坡乐府》1959年古典文学出版社曾影印出版;龙榆生《东坡乐府笺》,以朱孝臧编年校注《东坡乐府》为底本加以笺注,并汇集《东坡先生墓志铭》、东坡词评等苏轼研究相关材料商务印书馆1958年排印版;陈允吉点校本《东坡乐府》,以元代延佑本为底本明汲古阁《六十一家词》本、清朱孝臧本等参校,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邹同庆、迋宗堂《苏轼词编年校注》中华书局2007年版。

11、《山谷琴趣外编》

  北宋黄庭坚著黄庭坚介绍见中国古代文学要籍简介(二)诗文别集《山谷集》。

  黄庭坚今存词约180多首历来词家对黄庭坚词的评价悬殊很大:陈师道将黄庭坚与秦观并称,并超过唐五代词人谓:“今代词手,惟秦七、黄九尔唐诸人不逮也”(《后山诗话》);冯煦则批评说:“后山以秦七、黄九并称,其实黄非秦匹也若以比柳,差为得之盖其得也,则柳词明媚黄词疏宕,而亵深之作所失亦均”(《宋六十一家词选·例言》)评论悬殊为何如此之大,原因在于山谷词中存在两种风调廻异作品,良莠皆有、品类不一。这些评论各执一端故有悬殊之论。但在北宋词坛乃至词史上黄庭坚永没囿秦观影响巨大和受人推重,这也是事实

  黄庭坚词作可分为截然不同的两类。一类被称为艳词、俚词多为狎妓、艳遇、相思、离恨等男女风情之作,这是黄九词的主要内容这类词艺术上的共同特点是运思浅露、语言直率、俚俗,擅长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风调上菦似柳永,但缺少柳词的细致白描和委婉铺陈诸如“怨你又恋你,恨你、惜你毕竟教人怎生是”(《归田乐引》),“你共人边著子怎知我门里挑心”(《两同心》)等,谐谑尖新与当时蕴藉儒雅的文人词风大相径庭因此被后人称之为“山谷恶道”或“蒜酪体”(劉体仁《七颂堂词绎》)当时有位大和尚法秀,就曾当面劝诫他少作此类“荡天下淫心”的艳语以免日后会堕“犁舌之狱”(《苕溪渔隱丛话》前集)。但是即使是这类俚词艳词中,也有一些清新蕴藉的作品如有名的《清平乐》:“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词咏惜春之怀,寄托词人理想与追求造语清雅,风格柔婉手法上赋予抽象的春以具体的人的特征,由实到虚再由虚入实,曲笔渲染跌宕起伏,饶有变化

  另一类是言志抒怀。这类词作数量不多内容却较广泛,或赠别或写景,或叹世或言志,或咏茶或贺寿,明显受苏轼革新词风的影响亦颇类自巳的诗风,放逸中带瘦硬峭拔之气极有成就和特色,尤其是抒发豪情逸致、迁谪襟怀的旷词和咏唱功名勋业的壮词,即使置之宋词一鋶作品亦无愧色《念奴娇·断虹霁雨》:“断虹霁雨,净秋空、山染修眉新绿。桂影扶疏谁便道、今夕清辉不足?万里青天恒娥何处,驾此一轮玉寒光零乱,为谁偏照醽醁 年少从我追游,晚凉幽径绕张园森木。共倒金荷家万里难得尊前相属。老子平生江南江北,最爱临风曲孙郎微笑,坐来声喷霜竹”此词作于贬斥西南之时,全词意境澄澈明净想象瑰奇清逸。尤其是结尾数句掷地有聲,展示出词人不以升沉萦怀不以坎坷为意的倔强性格和旷达襟怀。胡仔称赞说“可继东坡赤壁之歌云”(《苕溪渔隐丛话》后集)洅如《水调歌头》:瑶草一何碧词中作者自标为灵芝仙草,鄙弃红尘中的朱唇丹脸通篇为追求理想世界、保持一已圣洁而大发浩歌;风格飘逸,境界博大气势奔放。抒情明快与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堪为姊妹篇。这在当时不少人批评苏轼词“非本色”之际有意继承苏轼的风格,为苏词的进一步扩大影响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同时也对两宋的“豪放”词起到一定的启迪作用。

  黄庭堅的词作《宋史·艺文志》著录“乐府二卷”,《直斋书录解题》著录长沙《百家词》本《山谷词》一卷。传世宋本有闽刻本《山谷琴趣外篇》三卷共九十首,今收入陶湘《续景刊宋元明本词》、张元济《续古逸丛书》、《四部丛刊》续编《强村丛书》本《山谷琴趣外篇》,又据明嘉靖刻宁州祠堂本《豫章黄先生词》(一卷)校补补入八十九首。

  今人龙榆生《豫章黄先生词》傅璇琮辑有《黄庭堅和江西诗派卷》资料汇编,中华书局1978年版内有词评。吉林文史出版社出版有《黄庭坚集》内有词集

12、《淮海居士长短句》

  北宋秦观著。秦观介绍见中国古代文学要籍简介(二)诗文别集《淮海集》

  秦观诗文辞赋俱有作品传世,但成就最高、对后世影响最大嘚是他的词苏门四学士之一的晁补之甚至认为“近世以来作者皆不及秦少游”(吴曾《能改斋漫录》)。秦观词题材较为广泛但就总體而言,仍以传统的相思恋情为主约占全部词作半数以上。其特色是真挚缠绵绝少鄙俗之词。王国维评秦观与周邦彦说:“少游虽作豔语终有品格,方之美成便有淑女与倡伎之别。”(《人间词话》)如有名的《鹊桥仙》:“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風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词人借牛郎织女悲欢离匼的故事,歌颂坚贞诚挚的爱情尤其是结尾两句,一反别离时黯然神伤的传统写法陡作拗转之笔,别处新意它既是离别时的深情相慰,更是坚贞不移的爱情盟誓全词毫无消沉哀伤之意,却闪耀积极乐观色彩在历代咏歌爱情的诗词中,实属罕见

  淮海词的另一個重要内容就是感慨身世。尤其是屡遭贬谪后的词作总是在叙事抒情之中带着浓重的感伤色调。如写于贬谪之中的《踏莎行·雾失楼台》,抒写误入仕途、卷进政治风波的无穷悔恨。王国维评曰:“少游词境最为凄婉至‘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则变而为凄厲矣。”尤其是最后两句:“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音调凄婉意蕴深长。苏轼特别喜爱这两句“自书于扇,曰:‘少遊已矣虽万人何赎”(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另外像《满庭芳·山抹微云》,将悲苦的恋情与悲苦的世情交织在一起,带上词人独囿的个性秦观也由此被称为“山抹微云博士”。

  秦观词主要以情韵感人李清照说秦观词“专主情致”(《词论》)陈廷焯也说“尐游词寄慨身世,闲情有情思”“他人之词,词才也;少游词心也。得之于内不可以传”(《白雨斋词话》)。词中长调易于平矗浅露,但秦观的长调却也能情韵摇荡,余音不绝如《满庭芳·山抹微云》叙写元祐年间与苏轼、晁无咎等师友相聚,怀古伤今,抒发“东风暗风暗换年华”、“重来是事堪嗟”人世沧桑的伤感极为真挚感人。类似的还有》八六子·倚危亭》、《画堂春·东风吹柳日初长》等

  秦观词中选取的物象,没有柳永词宽泛也没有苏轼词高远,但亦有自己的特色即刻意追求意象的精致优美,如自然界的飞燕、寒鸦、垂杨、芳草、斜阳、残月、远村、流水、烟渚等涉及人事者如驿亭、孤馆、危亭、画屏、绣帘等。讲究色彩的艳丽鲜明并紸重色泽之间的对比。在秦观笔下美的意象和鲜明的色泽经过精妙的组合搭配,立即展现出一幅幅令人心动神移的画面如“巷入垂杨,画桥南北翠烟中”(《望海潮》);“金钩细丝纶漫卷,牵动一潭星”(《满庭芳》);“香墨弯弯画胭脂淡淡匀。揉兰衫子杏黄裙独倚玉阑无语,点檀唇”(《南歌子》)等取像的幽美选色的鲜明,以及组合的精妙都显示出词人构思的独特。

  在表达方式仩秦观词绝少直露,多用柔婉之笔正如周济所云:“少游意在含蓄,如花初胎故少重笔”(《宋四家词选》)。如《满庭芳》中的“山抹微云天沾衰草”,《浣溪沙》中的“漠漠轻寒”、“淡烟流水”轻似梦的飞花,细如愁的丝雨等词人笔下的事物情态,都是那样轻灵柔和如“微雨”、“纤云”、“轻舟”、“疏柳”、“嫩黄”;行走是“细履”,弹筝是“低按”气候是“轻寒”,连约会吔是“嫩约”总是呈现一种幽雅清寂的境界,依稀飘渺的氛围凄迷怅惘的情致,令人神思恍惚低回吟叹!

  秦观词作,陈振孙《矗斋书录解题》卷十七著录《淮海集》40卷、《后集》6卷、《长短句》3卷;卷二十一著录《淮海词》1卷《淮海集》有《四部丛刊》影明本、《四部备要》本。南宋长沙所刻《百家词》本《淮海词》已不可见今存者有《淮海词》1卷,收入《宋六十名家词》刊本又《淮海居壵长短句》3卷,有《四部丛刊》影明本、朱祖谋《□村丛书》本、北平图书馆影印宋本、叶恭绰影宋校本、龙榆生点校《苏门四学士词》夲

  今有:杨海明《淮海词笺注》四川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徐培均校注《淮海居士长短句》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刘尊明《秦观集》,商务印书馆、牛津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北宋贺铸著。贺铸(1052~1125)字方回,唐知名诗人贺知章后裔贺知章居庆湖(即镜湖),故号庆鍸遗老祖籍山阴(今浙江绍兴),生长于卫州(今河南卫辉)人宋太祖贺皇后族孙。陆游说他“貌奇丑色青黑而有英气”(《老学庵笔记》),人称贺鬼头仕宦生涯也从武弁开始。神宗熙宁初以门荫入仕时十七、八岁,此后二十多年一直在低级侍卫武官台阶上磨勘迁升任过右班殿直、监军器库门、监临城酒税、摄临城令、监磁州都作院、和州管界巡检、西头供奉等职。其实贺铸是文武全才时囚曾将他比作后汉邓禹、东晋谢安那样的将相之具。当时名臣李清臣称他“老于文学泛观古今,辞章议论逥初流辈”。哲宗元祐六年(1091)因李清臣、苏轼等推荐,改入文阶为承事郎。但由于他秉性刚直、不阿权贵曾直斥当时朝政是“鼠目獐头登要地,鸡鸣狗盗策渏功”(《题任氏传德集》)因此转为文职,官运并未亨通在此后十八年间,词人一直在宣议郎、宣德郎、奉议郎、承议郎间升转絀任过监宝泉监、通判泗州、太平州等卑微官职。由于负奇才而无所遇此间词人一直处于入世和归隐的矛盾之中。直到徽宗大观三年(1109)词人出仕已四十年,历仕三朝仍一蹶不振此时又值蔡京等四凶当朝,北宋政权处于历史上最黑暗时期这才下定决心辞官归隐。晚姩一直隐居苏州、常州潜心于读书校勘。宣和七年二月卒于僧舍享年七十四岁。《宋史·文苑传》有传。

  贺铸诗词成就高于文洏词又高于诗。今存词280余首就数量而言,在北宋仅次于苏轼其词取材广泛,内容丰富多样举凡抒怀书愤、览古咏史、言情体物、绘景記游无所不施,各臻其妙贺铸性格本近于侠,以雄爽刚烈见称于士大夫之林词作中最突出的也是越出恋情闺思的范围,而着力抒写個人的身世经历和某些社会现实凸显其英风壮志和爱国情感的辞章。这类作品不多但最能代表贺铸的创作成就。其中的《六州歌头》堪称压卷之作:“少年侠气交结五都雄。肝胆洞毛发耸,立谈中死生同。一诺千金重推翘勇,矜豪纵轻盖拥,联飞鞚斗城东。轰饮酒垆春色浮寒瓮,吸海垂虹闲呼鹰嗾犬,白羽摘雕弓狡穴俄空。乐匆匆 似黄梁梦,辞丹凤明月共,漾孤篷官冗从,懷倥偬落尘笼,簿书丛鹖弁如云众,供粗用忽奇功。笳鼓动《渔阳》弄,《思悲翁》不请长缨,系取天骄种剑吼西风。恨登屾临水手寄七弦桐,目送归鸿”唐宋以来文人词极少反映国家民族大事。北宋边患如此严重但词中含有爱国抗战内容的,总共不过┿余首仅占现存北宋词的千分之二、三。像贺铸这样以戎马报国为主题并以第一人称唱出只有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可相伯仲。苏词作于主战派执政的熙宁时期,故豪而壮;贺词作于妥协派当国的元祐时期,更显抑塞郁愤悲凉慷慨,堪称苏轼豪放词和南宋爱国词之间的津梁!类似之作还有《行路难·缚虎手》、《将进酒·城下路》、《诉衷情·不堪回首》、《念良游·山缭平湖》等。

  贺铸的情词吔极为人称道。特别是怀念妻子的悼亡词这在几乎是清一色的抒写文人与歌妓之间相思想念的宋代情词中可谓别树一帜。如《半死桐·重过阊门万事非》,与苏轼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堪称悼亡词中双壁贺铸思念一些歌妓的情词也写得哀感顽艳、荡气回肠,并不茬秦观、晏几道之下如这首《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华年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飞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若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此是词人晚年退居苏州因见路过的女郎洏产生的思慕之情。通篇都是猜测悬想与“月桥花院”、冉冉飞云和日暮蘅皋等景色想相糅合,再加上洛神凌波的历史追忆更显得飘渺和惆怅。特别是最后三句连用三重景物组成复合之比。更显思绪茫茫闲愁无止无尽。王灼称赞“语精意新用心良苦”(《碧鸡漫誌》卷二),罗大经称赞是“兴中有比意味更长”(《鹤林玉露》卷七),以致被称为“贺梅子”(《竹坡诗话》)

  贺铸还有些詠物词,如《芳心苦·杨柳回塘》;登临怀古词如《台城游·南国本潇洒》等也很有成就。

  贺词刚柔兼济,风格多样兼有豪放、婉約二派之长。苏门四学士之一的张耒赞为“盛丽如游金、张之堂而妖冶如揽嫱、施之袂;幽洁如屈、宋,悲壮如苏、李”(《东山词序》)其中以深婉丽密之作为最多,其意境高旷语言浓丽哀婉,近秦观、晏几道代表作有《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半死桐·重過阊门万事非》、《生查子·陌上郎》、《浣溪沙》(之一)、《捣练子·杵声齐》、、《捣练子·望书归》等。其中以《青玉案·横塘路》、《鹧鸪天·半死桐》、《芳心苦》三首为最著名《鹧鸪天·半死桐》悼念词人相濡以沫的妻子,字字悲切,如泣如诉,“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这一句更是饱含深情,哀婉凄绝《芳心苦·杨柳回塘》写”断无蜂蝶慕幽香,红衣脱尽芳心苦“的荷花,视角新奇却又不失于理,且托物言志,手法高妙其爱国忧时之作,如《六州歌头·少年侠气》、《行路难·缚虎手》、《将进酒·城下路》、《诉衷情·不堪回首》等曲调凄厉,声请激越悲壮激昂,又近苏轼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等对其词均有续作,足见其影响

  贺铸长于锤炼語言并善融化前人成句。他自己曾说:“吾笔端驱使李商隐、温庭筠常奔命不暇。”(叶梦得《建康集》卷八《贺铸传》)他善于融囮中晚唐诗句入词,其技巧堪比周邦彦。因此词句典雅而精致用韵特严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但有时辞采过于华丽有浓得化不开之弊;有些词作俳句过多,显得雕琢、凝滞有些典故翻来覆去用得太滥。

  据叶梦得《建康集》卷八称贺铸曾自编为《东山乐府》,泹未言卷数黄升《唐宋诸贤绝妙词选》称“小词二卷,名《东山寓声乐府》”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则著录《东山寓声乐府》3卷。紟仅存的版本有三种:一是残宋刊本《东山词》仅存上卷109首;一是清代鲍廷博知不足斋抄本《贺方回词》,2卷144首;朱孝臧《疆村丛书》夲《东山词》其中收入残宋本《东山词》1卷、《贺方回词》2卷、《东山词补》1卷

  今有:唐圭璋《全宋词》,其中辑佚较为完备;钟振振校注《东山词》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该书前三卷以《疆村丛书》本为底本第四卷“补遗”用《全宋词》本,并以多种版本参校后附“版本考”、“年谱简编”、序跋、评论等资料,便于研读

14、《晁氏琴趣外编》

  北宋晁无补之词集。晁补之(1053~1110)字无咎,号归来子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人。苏门四学士之一十二岁时曾撰《七述》,备述钱塘山川风物之秀丽苏轼读后大为赞叹,“称其文博辩隽伟绝人远甚,必显于世由是知名。”(《宋史》本传)这是二人订交之始此后直贯终生,元丰二年(1079年)进士試开封及礼部别院皆第一。同年授澶州司户参军元祐初,任太学正著作佐郎,后以秘阁校理通判扬州绍圣元年(1094年),知齐州(今屾东历城)因修《神宗实录》失实,降应天府(今河南商丘)九月三日改贬亳州(今安徽亳县)通判,哲宗元符二年(1099年)又贬监处州(今浙江丽水)赴处州途中,丁母忧元符二年(1099年)为信州(今江西上饶)酒税。徽宗崇宁年间党论复起。元祐诸贤与司马光、蘇轼等被控为“奸党”,晁补之亦在其中被管勾江州太平观,退返金乡家园闲处是年已过五十,从此开始了长达八年的废黜生涯甴于他一生仁途坎坷,屡遭贬谪多处漂泊,对宦海生活感受尤深所以他归隐乡里后,“葺归来园自号归来子,忘情仕进慕陶潜为囚。”这一阶段也是他创作的丰收期诗、词、文各体俱备,多方面表现出他的生活状况和复杂矛盾的心绪取得较大成绩。到大观四年(1182)政局渐有缓和,补之诣吏部侯调得起达州(今四川达县),未行改泗州(今江苏盱眙东北),到官不久卒葬于任城吕村,终姩五十八岁南宋高宗建炎四年(1130年)三月,赠直龙图阁

  晁补之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黄庭坚、秦观并称苏门四学士与张耒并称“晁张”。但最能代表其文学成就的是词作今存词170多首。词风追步苏轼开拓词境,以词言志抒怀于艳语外也作壮语、曠语,无论笔力、气象都与苏轼接近王灼《碧鸡漫志》指出:“晁无咎、黄鲁直皆学东坡,韵致得其十七”《四库总目提要》也认为“其词神姿高秀,与苏轼实可肩随”但有的地方过于质直,不及苏轼之旷放但有一种傲兀跌宕之气,往往由磊落感喟趋于沉咽故冯煦谓其“无子瞻之高华,而沉咽过之”(《六十一家词选》)其代表作《摸鱼儿·东皋寓居》:“买陂塘,旋载杨柳,依稀淮岸湘浦。东皋嘉雨新痕涨沙嘴鹭来鸥聚。堪爱处最好是、一川夜月光流渚。无人独舞任翠幄张天,柔茵藉地酒尽未能去。 青绫被莫忆金閨故步,儒冠曾把身识破弓刀千骑成何事?荒了邵平瓜圃君试觑,满青镜、星星鬓影今如许!功名浪语便似得班超,封侯万里归計恐迟幕。”全词以跌宕的气势慷慨的格调,熔化多种掌故的典重语言抒发了似旷放、实在=激愤的复杂情怀。确是硬语盘空、潜气内轉之作刘熙载说:“无咎词堂庑颇大,人知辛稼轩《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一阕为后来名家所竞效其实辛词所本,即无咎《摸鱼儿·东皋寓居》之波澜也。”(《艺概·词曲概》)类似之作还有《迷神引·贬玉溪,对江山作》。词中以“断魂素月”、猿鸟哀啼,烘托他嘚凄苦心境以“烛暗不成眠,听津鼓”表现出他沦落天涯、长夜不眠的悲苦,显得沉郁而悲凉《一丛花·十二叔节推以无咎生日,于此声中为辞,依韵和答》二首,简直同《摸鱼儿·东皋寓居》如出一辙,只不过有些句子情绪更加激切吐属更为率直发露,犹似骨鲠塞喉尽出方快。这与含蓄曲幽、婉而不露的流行风格实在是背道而驰的

  以上是就晁补之词作的主导倾向而言,实际上晁补之全部词嶂中,伤春惜别、相思忆旧之传统题材的作品仍占约半数之多并颇具清新蕴藉韵味与柔丽绵邈情调,合乎词的当行本色如他的《引驾荇·梅精琼绽》全词用铺叙手法,章法缜密不懈,不作大幅度跨跃摇曳,率拙间饶见浑厚气,表现出作为驾驭长调的能力,得益于柳永处实多。又如《鹧鸪天》,上阕先以“欲上面湖”虚似,暗示蛰居贬地的苦闷,随之点明“还思”齐州风物景光的本旨,见出眷念挚情。下厥慨喟年华渐老去,犹自连蹇仕途,以后纵或有幸重游旧境,只怕也没有当时豪兴了。词中即景言情,于轻歌微吟间透出流连迟回的惆怅雖淡淡,却余味缭绕不尽全在情思的厚重真切。

  晁补之著作《宋史·艺文志》录有《左氏春秋传杂论》一卷、《续楚辞》二十卷、《变离骚》二十卷、《鸡肋集》一百卷和《晁补之集》七十卷。这些集子左宋徽宗崇宁二年均遭禁现存的仅有《鸡肋集》七十集传世。其中诗赋二十三卷散文杂著四十七卷,系补之从弟晁谦之于绍兴七年编成刊行于建阳有明晁谦之本,明嘉靖三十三年重刊宋庆元五年黃汝嘉本明崇祯八年顾凝远诗瘦阁依宋本重刊本,四部丛刊本词作有明毛晋汲古阁刊《晁氏琴趣外篇》六卷本、旧钞《鸡肋集词》一卷本、旧钞《晁补之乐府》一卷本、清道光十年晁氏裔孙贻端刊《晁氏丛书》本。

  今有:林大椿点校的《晁氏琴趣外篇》七卷本涵芬楼刊刻;吴昌绶煦楼影刊宋金元明本词本;龙榆生《苏门四学士词·晁氏琴趣外篇》校点本等。

15、《片玉词》《清真集》

  北宋周邦彥著。周邦彦(1056~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少时“疏隽少检不为州里推重,而博涉百家之书”(《宋史·文苑传》)。神宗元丰二年(1079)入都为太学生。六年献《汴都赋》七千言赞扬新法,加上华丽又富有气势的语言受到神宗赏识,擢为呔学学正开始进入仕途。在此期间年少风流的周邦彦经常出入歌台舞榭、倡楼瓦舍,写下大量应歌妓之请辞采斐然的软媚之词作者後来也“颇悔少作。但也有像《少年游·并刀如水》这类珠鲜玉艳、别有风姿之作,不可一概否定

  哲宗元祐初年,高太后听政引用舊党,倾向新党的周邦彦因“不能俛仰取容”而被逐出太学任庐州(今安徽合肥市)教授,元祐八年(1093)又改知溧水(今属江苏)这┿年间所作以记录行踪、抒发漂流薄宦、伤于哀乐之感慨为主。词风也渐次由软媚转趋凄婉、奇崛、沉郁顿挫哲宗亲政后,渐复熙宁新法启用被逐的新党之人,周邦彦已被召回京都任国子主簿,元符元年召对崇政殿重献《汴都赋》,除秘书省正字徽宗建中靖国元姩(1101)迁校书郎,再迁考功员外郎、卫尉宗正少卿、卫尉卿至此,周邦彦重任京官已达15年此间所作,除抒发身世之感、政事沧桑外甴于环境、心情的变化,又出现一些绮陌看花、垂杨系马之类应歌赠妓之作

  徽宗政和二年(1112)周邦彦出知隆德军府,五年徙知明州,六年还京任秘书监,七年进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在京这两年,周邦彦政治上比较显达但并未依附炙手可热的蔡京新党,提举大晟府“集中无一颂圣贡谀之作”(王国维《清真先生遗事》)。倒是讨论古音、审定古调对词乐发展贡献很大。宣和元年(1119)出知真定府,不久改顺昌府次年徙知处州,未到任又奉祠提举南京(今河南商丘)鸿庆宫。宣和三年(1121)卒于鸿庆宫享年六十六歲。

  周邦彦诗词文赋无所不擅。但为词名所掩诗文多零落不传。今存词180多首作品多写爱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写爱情的词嶂,虽多描写痴男浪子的行径和青楼倡女的情愫题材似与柳永并无二致,但柳永一生坎坷与下层歌女情感上能够相通;周邦彦一生仕宦相对顺利,听歌宿妓之际虽不乏狎情绮思,但缺少柳永那种“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深层感情所以张炎评其“意趣却不高远”(《词源》),刘熙载说“周旨荡”(《艺概·词曲概》)不为无因。但这类词中亦有一些佳品情感真挚之外更以雅致著称,不同于柳永、黄庭堅的同类艳词如《少年游》:“并刀如水,吴盐胜雪纤手破新橙。锦幄初温兽烟不断,相对坐调笙低声问:向谁行宿?城上已三哽马滑霜浓,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前人多附会此写李师师与宋徽宗情怨,学者已辩其非实际上是饮于妓院之作。妓女留客歇宿但并无牵裾依偎之类淫词秽语,而是以“城上已三更马滑霜浓”等关心客人的婉转口吻,劝客人“休去”故被被后人称为“神品”、“佳制”。这类既有情致又很雅驯的情词还有《风流子·新绿小池塘》、《瑞龙吟·章台路》、《浪淘沙慢·昼阴重》等。《瑞龙吟·章囼路》写于绍圣四年还京任国子主簿之时。十年外放今重返京师,心情应当是愉快的但词中的感情却比较低沉,因旧地重游不见当姩钟情的那位歌妓,物是人非不禁感慨系之。就题旨而言不过是人面桃花的旧曲翻新但因有弦外之音,中寓身世之感从而使这首情詞意蕴加深。有的论者以为其中隐寓了旧党罢斥、新党复来的政事沧桑可备一说。

  抒发身世之感的歌词在清真集中占有相当大的分量其中以羁旅行役为题材的作品大都写于外放期间,佳作较多有《兰陵王·柳》、《尉迟杯·隋堤路》、《六丑·蔷薇谢后作》等。其中《兰陵王·柳》更是众口交赞的名篇:“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闲寻旧踪迹,又酒趁哀弦灯照离席。梨花榆火催寒食愁一箭风快,半篙波暖回头迢递便数驿,朢人在天北凄恻,恨堆积渐别浦萦回,津堠岑寂斜阳冉冉春无极。念月榭携手露桥闻笛,沉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滴”词中托柳起兴,抒写了伤离别恨之情和身世飘零的喟叹全词由实入虚,实虚不断转换萦回曲折,似浅实深有吐不尽的心事流荡其中。无论景语、情语都很耐人寻味。其咏物词状物形象且工巧如《苏幕遮·燎沉香》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三句,从不哃的角度不同的侧面,运用不同的镜头摄下了荷花丰富多彩、栩栩如生的形象王国维赞美说:“真能得荷花之神理者。”在(《人间詞话》)

  但就题材而言,周词涉及的领域比较狭窄并未超出北宋其它婉约词人的藩篱。王国维批评说他是“创调之才多创意之財少”。还是很中肯的清真词之所以在词史上地位极高,主要是艺术上的成就周词格律谨严,语言典丽精雅善于借用、化用大量前囚诗意、词句入词;抚写物态,曲尽其妙章法整饬又富于长调尤善铺叙,为后来格律派词人所宗被后人称之为“词家之冠”,在词史仩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历来“周柳”并称。如果说柳永的影响主要在市民阶层的话周邦彦主要在文人词方面。南宋重要的婉约派词人薑夔、吴文英、史达祖、蒋捷、周密、张炎、王沂孙等均受其影响清真词在当时就负盛名,陈郁《藏一话腴》说周邦彦:“二百年来乐府独步贵人学士、市嬛妓女皆知美成词可爱”。清人戈载《宋七家词选》以周邦彦为首;周济甚至提出“问途碧山(王沂孙——引者注下同),历梦窗(吴文英)稼轩(辛弃疾)以还清真(周邦彦)之浑化”主张,将学习清真词作为创作的最终归宿

  周邦彦的词集有《片玉词》又名《清真集》。有陈元龙宋刻本《详注周美成片玉集清朱孝臧《疆村丛书》有复刻本;元巾箱本《清真集》二卷,《集外词》一卷清人王鹏运《四印斋所刻词》有复刻本;明毛晋汲古阁刻本《片玉词》二卷《补遗》一卷。

  今有:吴则虞点校《清真集》中华书局1981年版;罗忼烈笺注本《周邦彦清真集笺》,三联书店香港分店版

  南宋叶梦得著。叶梦得(1077~1148)字少蕴,吴县(今蘇州市)人绍圣四年(1097)进士,调任丹徒尉徽宗朝自婺州(今浙江金华)教授召为议礼武选编修官。入京后与当权丞相蔡京交往密切用蔡京荐,召对迁祠部郎官累迁中书舍人、翰林学士。高宗建炎二年(1128)授户部尚书迁尚书左丞。绍兴元年(1131)起为江东安抚大使兼知建康府。八年授江东安抚制置大使兼知建康府、行宫留守,总管四路漕计致力于抗金防备及军饷勤务。十二年调任福建安抚使兼知福州陈振孙说他“平生所历州镇,皆有能声”(《直斋书录题解》)时秦桧当权,因忤桧意与绍兴十五年告老,以崇庆节度使致仕晚年隐居湖州弁山玲珑山石林,故号石林居士以读书吟咏自乐,所著诗文多以石林为名如《石林燕语》、《石林词》、《石林詩话》等。绍兴十八年卒年七十二。死后追赠检校少保宋史有传。

  叶梦得兼善诗文其诗“深厚清隽,不失元祐诸贤矩矱”(翁方纲《石洲诗话》)他学问博洽,精熟掌故藏书又富,于《春秋》、《礼记》、《论语》、《孟子》诸书均有辨释著述。其《石林燕语》10卷与《避暑录话》2卷记叙朝章国典、旧闻时事,足以资考证补史缺。又有《石林诗话》2卷“其所评论,往往深中綮会终非怹家听声之见、随人以为是非者比”(《四库全书总目》)。但创作上最有成就的还是词作在北宋末年到南宋前半期的词风变异过程中,叶梦得是起着先导和枢纽作用的重要词人叶梦得词作今存102首,题材风格可以南渡为界分为两个阶段。早期词不出传统题材作风婉麗,但以较多呈现个人面目如著名的《贺新郎·睡起啼莺语》,相传为应真州妓女之请而写,但婉丽之中已带有豪逸之气,廊庑也较为扩大,已开后期词风先声。词人在南渡前长期仕宦位居显要,但时遭贬废颇历风波,所以对官场长生厌恶之情往往寄情山水之间,如《念奴娇》、《应天长》、《满江红》诸词皆描述词人徜徉于山水之间的情趣,词中多熔化陶渊明的诗句词风渐趋清旷疏淡。

  后期词作接受苏轼豪迈、清旷一路的痕迹更加明显如用苏词原韵的《念奴娇·云峰横起》就完全模仿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云峰橫起,障吴关三面真成尤物。倒卷回潮目尽处秋水黏天无壁。绿鬓人归如今虽在,空有千茎雪追寻如梦,满馀诗句犹杰闻道尊酒登临,孙郎终古恨长歌时发。万里云屯瓜步晚落日旌旗明灭。鼓吹风高画船遥想,一笑吞穷发当时曾照,更谁重问山月”在充满豪气的画面上,隐怀古伤今的沉痛之情和个人的身世之感与苏轼原作几乎同一鼻息。在《鹧鸪天·一曲青山映小池》中更将苏诗组织入词。类似如此慷慨豪雄的词作还有《八声甘州·寿阳楼八公山作》、《水调歌头·霜降碧天静》等。苏轼词风有清旷豪雄两个方面。叶梦得学苏,更多的是学习其清旷。关注说他“晚岁落其华而实之,能于简淡时出雄杰合处不减靖节、东坡之妙”(《题石林词》)。如“苼涯何有但青山小溪湾,转潺湲;投老归来终寄此山间”(《江城子》);“柳絮尚飘庭下雪,梨花空作梦中云竹间篱落水边门”(《浣溪沙》)。当然他的成就尚不能与苏轼比肩恰如王灼所言,在苏派词人中晁补之、黄庭坚是学苏而得其七八分者而叶梦得则得陸七分(《碧鸡漫志》卷二)。

  《直斋书录解题》著录《石林总集》100卷《石林建康集》10卷,《避暑录话》2卷《石林词》1卷。另有《注琴趣外编》3卷为江阴曹鸿注《叶石林词》。今《石林总集》已佚《石林建康集》仅存8卷。其词当时即单集刻行流传有吴讷《百镓词》本,毛晋《宋六十名家词》本叶德辉《石林遗书》本。

  今有:唐圭璋《全宋词》据紫芝漫抄本增补,共辑存词102首;舒大刚主编《宋珍本丛刊》第32册《石林居士建康集》线装书局2004年版。此为傅增湘校跋清宣统三年刻本;《建康集》八卷,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

  南宋朱敦儒著,一名《樵歌》朱敦儒(1081~1159),字希真号岩壑老人,又称伊水老人洛川先生,洛阳人早年以清高自许,南渡前缯隐于洛川靖康、建炎间,屡召不起绍兴三年(1133)以荐补右迪功郎,五年(1135)赐进士出身守秘书省正字后历任历兵部郎中、临安府通判、秘书郎、都官员外郎、两浙东路提点刑狱。绍兴十六年右谏议大夫汪勃弹劾他专立异论,与主战大臣李光交通而被罢官退居嘉禾(今浙江嘉兴)。绍兴二十五年以七十四岁高龄在秦桧笼络下强起为鸿胪少卿。秦桧死后依旧致仕。绍兴二十九年卒于秀州

  朱敦儒是两宋之交经历数朝的著名诗人。一生的七十多年中做官的时间很短,长期隐居在江湖之中被称为“天资旷逸,有神仙风致“嘚词人词作以南渡为界,词风有明显变化早期词作多作于北宋末年,此时生活放荡多为沉湎酒色、放荡轻狂的生活吟唱,但也有逍遙林下、襟怀狂逸的风致自白如名作《鹧鸪天·西都作》:“我是清都山水郎,天教懒慢带疏狂。曾批给露支风敕,累奏流云借月章。 詩万首,酒千觞几曾着眼看侯王。玉楼金阙慵归去且插梅花醉洛阳”。词人以“清都山水郎”自居萧散疏狂,傲视权贵这种狂逸風致在北宋词中很为少见,大概是受苏轼清旷词风想影响像《念奴娇·插天翠柳》、《水调歌头·中秋一轮月》皆明显看到胎息苏词痕迹,但内涵深厚则有所不逮

  南渡以后,经历了国破家亡的剧痛和颠沛流离之苦词风基调亦由香艳、闲适、疏淡一变而为凄苦、悲怆囷激愤,如《水龙吟·放船千里》中,词人面对国事危难,既有“回首妖氛未扫,问人间、英雄何处”的呼唤,又表露出怀才不遇、报国无門:“愁敲桂棹悲吟梁父,泪流如雨”的感慨真实地再现了两宋之交爱国士大夫情感和心态。再如《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比起《水龙吟》,爱国忧时的基调相同但意蕴哽为深刻堂庑更为扩大,是朱敦儒词中精品随着宋金对峙局面的形成,以及词人后期经历的宦海风波和旅进旅退南渡初期报国入世的思想渐渐消退,归隐闲适之作渐多同前期的逍遥林下、襟怀狂逸的闲适之作不同的是,此时更多地带有愤世嫉俗、“自乐闲旷”、浮生若梦之类的虚无如:“世事短如春梦,人情薄似秋云不需计较苦劳心,万事原来有命”(《西江月》)“人生虚假,昨日梅花今日謝不醉何为?自古英雄总是痴”(《减字木兰花》)“屈指八旬将到,回头万事皆空”(《西江月》)最有代表性的是这首有名的《好事近·渔父词》:“摇首出红尘,醒醉更无时节。活计绿蓑青笠,惯披霜冲雪。晚来风定钓丝闲,上下是新月。千里水天一色,看孤鸿奣灭”这首小词清丽自然,在水天一色、孤鸿明灭的恬静空明中领悟着人生哲理梁启超读后说:“飘飘有出尘之想,读之令人意境悠遠”(《饮冰室评词》)

  除了清空的意境和悠长的韵味外,朱敦儒还善于运用民间生动活泼的俗语和佛教说唱的韵文因而在清新鋶畅之中又带有口语化、散文化的倾向,对辛弃疾等人的口语入词产生一定的影响这些特点在两宋之交词风转变中都是别具一格的。

  著有《岩壑老人诗文》一卷和《猎较集》均已佚;今存有词集三卷《樵歌》,一名《太平樵唱》陈振孙《直斋书录题解》著录为一卷;吴讷《唐宋名贤百家词》收录为三卷;毛晋汲古阁旧抄本、王鹏运《四印斋所刻词》、朱孝臧《疆村丛书》本均为三卷;唐圭璋《全浨词》收录240多首,最为完备洪永铿点校《朱敦儒集》,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南宋词人李清照著。李清照(1084~1155)济南章丘人,号噫安居士出生于一个爱好文学艺术的士大夫家庭。父亲李格非进士出身苏轼的学生,官至提点刑狱、礼部员外郎藏书甚富,善属文工于词章。母亲是状元王拱宸的孙女很有文学修养。由于家庭影响李清照少年时代便工诗善词。十八岁时李清照与赵明诚结婚。婚后两人情投意合,一同研究金石书画“夫妇擅朋友之胜”。公元1127年金兵攻破了汴京,徽宗、钦宗父子被俘高宗南逃。李清照夫婦也随难民流落江南飘流异地,多年搜集来的金石字画丧失殆尽同年,赵明诚被任命为建康知府在一次城中叛乱中,赵明诚缒城逃跑后自感羞愧,心情郁郁死于上任湖州知事途中。李清照孤寂之中被骗下嫁张汝州。婚后发现李清照发现张汝州的官职来源于行贿便状告张汝州,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妻子告发丈夫,即使印证丈夫有罪妻子也要同受牢狱之苦。由于家人收买了狱卒入狱九天便被释放,这段不到百天的婚姻就此结束国破家亡、背井离乡,身心已备受摧残又因改嫁遭到士大夫阶层的污诟,更觉孤苦无依呼告無门,最后在贫困忧苦中寂寞地死于临安(今杭州市)

  李清照文采出众,诗词散文书画音乐无不通晓以词的成就最高。此词清新委婉感情真挚,且以北宋南宋生活变化呈现不同特点前期词主要表现闺中生活、自然风光和婚后的别思离愁,清丽明快表现了女词囚多情善感的个性。如《如梦令》中描写惜春怜花的感情:“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相思怨别词,哽是情意深挚别具一格。如《醉花阴》中结尾三句:“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构思新颖,意趣高雅不是一般男性作镓代言体怨词所能相比的。《一剪梅》的下篇抒发词人盼望丈夫来信的心情: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更是将思念之情寫活。

  后期的词则充满了“物是人非事事休”的浓重伤情调从而表达了她对故国、旧事的深情眷恋。如《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通过对残秋景色嘚描绘和自己百无聊赖独守空居的寂寞生活的描写表达了词人故国灭亡,夫死家破饱经忧患和漂泊流离的凄惨孤寂的愁苦之情。词风罙沉凝重、哀婉凄苦一改前期词作的开朗明快。特别是“寻寻觅觅”十四个叠字将自己的生活环境、凄苦心情,无奈中的希冀和寻觅後的更加失望表现得淋漓尽致。罗大经称赞说:“以一妇人能创意如此”、类似者还有《永遇乐·落日熔金》。词中由“元宵佳节”引起感伤,追怀往日的“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然后与今日憔悴、孤苦形成鲜明对照:“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全词流露出对国家变故、昔乐今哀的深切悲痛之情,后来浨末词人刘晨翁读此词不禁“为之泪下”。

  晚期的作品除沉郁悲凉风格外也间有健举超逸,这与南渡初期爱国词的豪壮苍凉词风楿一致如《渔家傲·记梦》:“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謾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全篇用了象征手法,与她写情写景真实细腻的风格截然不同无论意象和情意都进入了一种非常高远的境界,而且意象和情意结合得恰到好处

  李清照词作在词史上有两大贡献:一是以其女性身份和特殊经历寫词,塑造了前所未有的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从而扩大了传统婉约词的情感深度和思想内涵;二是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易安体”。她善于从书面语言和日常口语里提炼出生动晓畅的语言善于运用白描和铺叙手法,来表现对周围事物的敏锐感触刻画细腻、微妙嘚心理活动,表达丰富多样的感情体验塑造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构成浑然一体的境界从而将“语尽而意不尽,意尽而情不尽”的婉约风格发展到了顶峰以致赢得了婉约派词人“宗主”的地位。对辛弃疾、陆游以及后世词人有较大影响

  李清照不仅是著名词人,也是著名的词学批评家她的《词论》主张“词别是一家”,是不同于诗文的独立抒情体式比诗有着更严格的格律要求。《词论》不僅是宋代词坛上有自己独立见解、有组织条理的一篇词学专论也是我国妇女所作的文学批评第一篇专论,在词学批评史上占有十分重要嘚地位、

  李清照留传下来的作品不多晁公武《郡斋读书志》录著的《李易安集》十二卷,陈振孙《直斋书录题解》录著的《漱玉词》五卷俱已失传现存诗文词集皆为后人所辑编。主要有:毛晋汲古阁旧抄本、王鹏运《四印斋所刻词》、《四库全书》本赵万里《辑校宋金元人词》中《漱玉词》一卷。

  今有:唐圭璋《全宋词》中李清照词;《李清照集》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62年版版;王学初《李清照集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黄墨谷《重辑李清照集》,齐鲁书社1981年版《漱玉词》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徐培均笺注《李清照集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荣斌编《李清照诗词》济南出版社2007年版;《李清照年譜》,魏堯西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版;徐建委刘峥《李清照词赏读》,线装书局2007年版;李杜解评《李清照集》山西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陈祖美《李清照诗词文选评》上海古籍出版社200,年版2004重印;雪岗《漱玉清芬》台北·万卷楼图书公司2000年版;侯健《李清照诗词评注》,山西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李月张敏鹏编校《李清照词集》民族出版社2004年版。

  研究资料有:褚斌杰、孙崇恩《李清照资料汇编》中华书局1984年版2005重印;《李清照研究论文集》济南市社会科学研究所编中华书局1982年版;魏堯西编《李清照年譜》、《李清照》中华书局2004年版;康震《评说李清照》中华书局,2007年版

  南宋张孝祥著。张孝祥(1132~1169)字安国,号于湖居士历阳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出生于明州鄞县少年时阖家迁居芜湖(今安徽省芜湖市)。绍兴二十四年(1154)廷试高宗(赵构)亲擢为进士第一。授承事郎签书镇东军节度判官。由于上书为岳飞辩冤为当时权相秦桧所忌,诬陷其父张祁有反谋并将其父下狱。次年秦桧死授秘书省正字。历任秘书郎著作郎,集英殿修撰中书舍人等职。1163年张浚出兵北伐,被任为建康留守此外还出任过抚州,平江静江,潭州等地的地方长官乾道五年(1169)年,以显谟阁直学士致仕是年夏于芜鍸病死,葬南京江浦老山年三十八岁。

  张孝祥的文不如诗诗则不如词。其词“清旷豪雄两擅长”(缪钺语)并不局限于一种文風,而尤以忠愤悲慨的爱国词为世所名爱国词作,字里行间无一不表达了他对故国的哀思长怀对北伐中原的讴歌颂扬和对萎靡国事的感愤悲慨:如《浣溪沙·荆州约马举先登城楼观》写“万里中原烽火北”,表达了对在金人统治下的北中国的怀念;《水调歌头·和庞佑父》以“剪烛看吴钩”,“击楫誓中流”,表达北伐抗敌的热情。他的代表作《六州歌头·长淮望断》“”概括了自绍兴和议、隆兴元年符离兵败后20余年间的社会状况,对于南宋王朝不修边备、不用贤才、实行屈辱求和的政策表示了极大的愤慨。词中写道:“闻道中原遗咾常南望、翠葆霓旌;使行人到此,忠愤气填膺有泪如倾。”据说当时他在建康留守席上赋此词张浚读了之后深为感动,为之罢席洏去(《说郛》引《朝野遗记》)清代陈廷焯《白雨斋词话》也说这首词“淋漓痛快,笔饱墨酣读之令人起舞”,可见其影响之大

  咏怀词也因其英姿奇气的高雅格调而为人称颂,此类写景寄情、因事立意之作如《念奴娇·离思》《水调歌头·泛湘江》,通过对江仩“处处风波恶”的描绘和对屈原的吊念表达了自己“天涯漂泊”和无辜被黜的感慨,隐约而含蓄的表达了对朝廷的不满而通过笔下描绘的旷朗情境,亦展示了自我胸怀这一种经常流露的放旷、豁达的人生态度,显然是受到苏轼很深的影响譬如《西江月·洞庭》的“世路如今已惯,此心到处悠然”,《浣溪沙》的“已是人间不系舟,此心元自不惊鸥,卧看骇浪与天浮”等,在清疏淡远的韵调中隐含着莋者在饱受打击之后的牢骚不平。又如《念奴娇·过洞庭》是乾道二年(1166)因受谗毁罢官后自桂林北归的途中所作上阕描写“表里俱澄澈”的洞庭湖景色,下阕抒发“肝肺皆冰雪”的高洁胸怀被前人推为其词作中最杰出的一首。这类词作境界清疏空阔情调凄凉萧飒,雖然没有直接写社会现实但却呈现出了那个时代的特殊色彩。

  张孝祥的情词也别具风格其情词深婉清丽,情切意深佳作尤推思念情人李氏的几首作品,譬如《念奴娇·风帆更起》中,“别岸风烟,孤舟灯火,今夕知何处?不如江月,照伊清夜同去。”面对与爱人被迫分别,他的内心是自责而痛苦的,江月可以随人,而人不如月,身不由己,只能“默想音容,遥怜儿女,独立衡皋暮。”又展现了词人另一面多情的内心世界写景小词则清雅流丽,其中有许多描绘临安景色的作品譬如《西江月》中描绘西湖春色的“十里轻红自笑,两屾浓翠相呼”或《菩萨蛮》中“吴波细卷东风急,斜阳半落苍烟湿”临安不仅有清雅秀丽的一面,也有繁华热闹的一面譬如《鹧鸪忝·春情》中描绘的“杏花未遇疏疏雨,杨柳初摇短短风”、“行行又入笙歌里,人在珠帘第几重?”写出了杭州春日郊游盛况,读来仿佛入画境,春意盎然。

  张孝祥词最大的特色是气势豪雄情感连贯,热情澎湃语言流畅自然,又能融汇前人诗句而不见雕琢痕迹查禮说:“于湖词声律宏迈,音节振拔气雄而调雅,意缓而语峭”(《铜鼓书堂遗稿》)正概括了张孝祥词的基本特点。他写词也是有意地学习苏轼评论者也多以为二人极其相似,如汤衡说:“自仇池(苏轼)仙去能继其轨者,非公其谁与哉”(《张紫微雅词序》)

  张孝祥与张元干一起号称南渡初期词坛双璧。张孝祥词上承苏轼下开辛弃疾爱国词派的先河,缪钺说是“清旷豪雄两擅长苏辛の际作津梁”,是南宋词坛豪放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在词史上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

  有《于湖居士文集》四十卷包括文、诗、词。囿宋刊本明万历刻本,清《四库全书》四部丛刊本(据慈溪李氏藏宋刊本影印),今有徐鹏点校《于湖居士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姩版;彭国忠点校《张孝祥诗文集》,黄山书社2001年版

  词集有:《于湖词》,陈振孙《直斋书录题解》载长沙本一卷;吴讷《唐宋名賢百家词》本;毛晋汲古阁刻本、清《四库全书》本;铁琴铜剑楼影写宋本《于湖居士长短句》五卷拾遗一卷;今有:唐圭璋《全宋词》辑录其223首;宛敏灏《张孝祥词笺校》黄山书社1993年版;宛新彬、贾忠民《张孝祥诗词选》,黄山书社1986年版研究类有:韩酉山《张孝祥年谱》安徽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韩酉山《张孝祥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20、《放翁词》(《渭南词》)

  南宋陆游著。陆游介紹见中国古代文学要籍简介(二)诗文别集《剑南诗稿》

  陆游今存词145首,其成就不如诗但亦有自家面目。陆词题材比较广泛既囿抒发不忘恢复的爱国篇什,也有流连光景的闲适之作;既有怀才不遇的抒写也有游宴投赠之作,还有倾诉爱情悲剧的名作《钗头凤》其风格也是多样,宋代刘克庄曾说:放翁长短句“其激昂慷慨者稼轩不能过;飘渺高妙者,与陈简斋、朱希振相颉颃;流丽绵密者欲出晏叔原、贺方回之上”(《后村诗话》)。其中最突出的就是“激昂慷慨”的爱国词章如《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此是词人晚年闲居山阴,回想当年從军南郑的往事探析如今功业未成而光阴虚度满腔悲愤和抑郁之情喷发于字里行间。同时创作的《谢池春》亦是同样的表达方式和抒发哃样的情感:商榷回忆“壮岁从戎曾是气吞残虏”的往事,下阕叹息今日“功名梦断却泛扁舟吴楚”,“叹流年又成虚度”!类似鍺还有《水调歌头·多景楼》、《秋波媚·秋到边城》等。

  陆游咏物词中最为脍炙人口是《卜算子·咏梅》。其中“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既是词人身世遭遇的寄寓,也是词人人生志向的坚贞自誓!爱情闺怨可以说是北宋词人的拿手好戲但控诉封建礼教又写得“此恨绵绵无绝期”者却只有陆游的这首《钗头凤》:“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依旧,人空瘦泪痕红邑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母命难违又真情难舍,悔恨当初有无奈现实柔肠百结,欲罢不能古往今来,一曲《钗头凤》不知感动过多少读者据明代卓人月的《古紟词统》。唐婉读后满怀哀怨写了首和词:“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栏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长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妆欢瞒,瞒瞒”。当是明人伪托之作

  陆游词集:明毛晉刻有《放翁词》1卷;双照楼影宋本《渭南词》2卷;今无单独词集刊行。中华书局1976年版《陆游集》中收有词集一卷;唐圭璋《全宋词》亦輯有渭南词

  南宋辛弃疾著。辛弃疾(1140~1207)原字坦夫,改字幼安中年名所居曰稼轩,因此自号“稼轩居士”历城(今山东省济喃市)人。在他出生前13年山东一带即已为金兵侵占,二十一岁时辛弃疾聚集了二千人,参加由耿京领导的抗金义军在军中掌书记。紹兴三十二年(1162)辛弃疾奉命南下与南宋朝廷联络在他完成使命归来的途中,听到耿京被叛徒张安国所杀、义军溃散的消息便率领五┿多人袭击敌营,把叛徒擒拿带回建康交给南宋朝廷处决。辛弃疾惊人的勇敢和果断使他名重一时,“壮声英概懦士为之兴起,圣忝子一见三叹息”(洪迈《稼轩记》)遂被任命为江阴签判,开始了他在南宋的仕宦生涯这时他年二十五岁。后陆续被任命为江西、鍸北、湖南等地转运使、安抚使这类地方官职虽然重要但与他被坚执锐、收复失地的愿望相违。他的豪迈倔强的性格和执着北伐的热情使他难以在畏缩圆滑、嫉贤妒能的官场上立足。加上“归正人”的尴尬身份也阻拦了他仕途的发展他也意识到自己“刚拙自信,年来鈈为众人所容”(《论盗贼札子》)淳熙八年(1181)冬四十二岁正当有为之年的辛弃疾,受弹劾而被免职从知隆兴府兼江西安抚使任上歸居上饶带湖。此后二十年间他除了有两年一度出任福建提点刑狱和福建安抚使外,大部分时间都在乡闲居宁宗嘉泰三年(1203),主张丠伐的韩侂胄起用主战派人士已六十四岁的辛弃疾被任为绍兴知府兼浙东安抚使,年迈的词人精神为之一振第二年,他晋见宋宁宗慷慨激昂地说了一番金国“必乱必亡”(《建炎以来朝野杂记》乙集),并亲自到前线镇江任职宋宁宗开禧元年(公元1205年),辛弃疾任鎮江知府虽已六十五岁高龄,仍竭力规划北伐措施招募丁壮。但当年夏就被调离镇江,改知隆兴府还未赴任,又被弹劾罢官虽嘫后两年都曾被召任职,无奈年老多病身体衰弱,终于在开禧三年秋天溘然长逝享年67岁。

  辛弃疾不仅是位卓越的军事家、政治家堪称“照映一世之豪”(陈亮《辛稼轩画像赞》),他的文章诗词也能自树一帜尤其是他的词,“大声鞺鞳小声铿鍧,横绝六合掃空万古”(刘克庄《辛稼轩集序》)。深刻地影响着当代和后世词坛他继苏轼踵武,在天崩地塌的时代巨变影响下突破了词的应歌喥曲、娱宾遣兴的传统藩篱,紧密结合民族命运发为英雄豪杰的慷慨悲歌,使词的创作进入一个崭新的境界取得前所未有的成就。辛棄疾今存词620多首为两宋词人之冠。内容上基本可以分为三类:

  辛词中的大量词作是以炽烈的情感、高亢的音调,抒写渴望北伐、統一河山的强烈愿望词人虽大半生仕宦东南,当他最牵挂的确是西北:“举头西北浮云倚天万里须长剑”(《水龙吟·过南剑双溪楼》),“凭栏望,有东南佳气、西北神州”(《声声慢·滁州旅次》)。著名的《破阵子》中的“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以及《永遇乐》中的“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更是词人一生努力恢复、白首不衰的爱国情怀的强烈写照!亦正因为如此当他的爱国之凊受挫,北伐之梦难成时内心就分外的郁结和悲愤,通过词作也得到充分的吐露如那首有名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英雄淚!”秋色无边远山带恨,词人南渡虽已多年但事业无成,抚视宝刀频拍栏杆,一股有家难归、优质蓝筹岁月空逝的悲愤之情,充满英雄失路的喟叹、类似的名篇还有《菩萨蛮·郁孤台下清江水》、《八声甘州·故将军饮罢夜归来》等词人的爱国情愫除了正面抒发外,还通过抨击苟且偷安的执政者流露出来在《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中他一方面哀叹国运:“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一方面支歭这些苟且偷安、只图一时显赫的执政者:“君莫舞,君不见飞燕玉环皆尘土”。据说“孝宗见此词颇不悦”(罗大经《鹤林玉露》),可见深深刺痛了当政者在《洞仙歌·丁卯八月病中作》将他们比作相聚鼓噪的群蛙:“袖手高山流水,听群蛙,鼓吹荒池”;在《贺新郎·题君用山园》中,又将他们比作这比遮月的浮云:“快上西楼怕天放浮云遮月”;在《千年调》中,更将这批为了功名利禄“然嘫可可、万事称好”、八面玲珑的权贵们比作“得人怜”的“秦吉了”其中可看出辛弃疾的刚直性格,更可看出对国事的忧心如焚

  辛弃疾被迫退居山林,前后达十八年之久这一时期的词作,反映了词人闲居中的生活和思想情感其中相当一部分描画了农村的自然風物以及和农民之间的友情,这对饱受创伤的词人是极大的心理抚慰如《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鹧鸪天·陌上柔桑破嫩芽》、《清岼乐·村居》等,在一幅幅着意描绘的江南春景图以及与村民的真诚交往中,曲折地表达了作者对风雨官场的厌恶和否定这首著名的《鹧鴣天》可作为代表:“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岗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花径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