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晚唐怀古诗唐朝兴盛的原因原因

1.“尽锦衣”三字,就将越王及其战士得意归来,充满了胜利者的喜悦和骄傲的神情烘托了出来。“满春殿”描摹了美好的时光和景象,不一定是指春天,但却十分形象地刻画出越王当时得意淫逸的心理状态。只写这一点,就把越王将过去的卧薪尝胆的往事丢得干干净净表达得非常充分了。 2.《越中览古》一诗前面所写过去的繁华与后面所写现在的冷落,对照极为强烈,都城中到处是锦衣战士,宫殿上站满了如花的宫女。这一幕是多么繁盛、美好、热闹、欢乐。但现在人们所能看到的,只有几只鹧鸪在王城故址上飞来飞去罢了。《苏台览古》一开始就写吴苑的残破,苏台的荒凉,而人事的变化,兴废的无常,自在其中。后面紧接以杨柳在春天又发新芽,柳色青青,年年如旧,岁岁常新,以“新”与“旧”,不变的景物与变化的人事,作鲜明的对照,更加深了凭吊古迹的感慨。 3.《越中览古》为了充分地表达主题思想,诗人对全篇诗的艺术结构也做出了不同于一般七绝的安排。一般的七绝,转折点都安排在第三句里,而它的前三句却一气直下。直到第四句才突然转到反面,就显得格外有力量,有神采。《苏台览古》一首则着重写今日之荒凉,以暗示昔日之繁华,以今古常新的自然景物来衬托变幻无常的人事,见出今昔盛衰之感。(意对即可)
请在这里输入关键词:
科目:高中语文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
清代康熙年间编纂的《全唐诗》,所录作家凡二千三百余人,诗凡四万八千余首。从这么多的作家和作品中只选出三百多首诗来,而且要比较准确而概括地反映唐诗的全貌,自然不是件容易事。但《唐诗三百首》的选辑者基本上是完成了这个使命的。初唐四杰和沈、宋等人的律诗,初、盛之间作为李、杜前驱的陈子昂、张九龄等人的古诗,这个选本中虽选得不多,却篇篇都有代表性。盛唐的重要作家也都已网罗在内,而且所选的诗也都是精品。中唐的刘长卿、韦应物以及元、白、韩、孟,晚唐的杜牧、李商隐、温庭筠等人的作品,在这个选集里也都占有一定的篇幅。这可以看出,选辑者的态度是非常公允的,而去取之间也相当审慎精确。这正是我们肯定《唐诗三百首》的主要原因。
&&& 另外,这个选本还有几个值得称赞的特点。我们知道,唐诗最突出、最优秀的部分是盛唐诗;没有盛唐诗,唐诗就不会有如此崇高的地位和评价。《三百首》的选辑者抓住了这个特色。照我的体会,他的选诗标准是以作品能代表“盛唐气象”与否为取舍的。就是他在选初、中、晚唐各个阶段的作品时,也大抵以符合“盛唐气象”的标准为依归。过于冷僻怪诞或虽有独特风格而缺乏普遍意义的诗篇,如李贺、卢仝、皮日休、陆龟蒙等人的作品,就都没有入选。但入选的诸家,也并不因过分强调“盛唐气象”而抹煞他们带有独特风格的佳作,比如李商隐的“无题诗”就选了好几首。另外,选辑者对于同一作家的某些在风格、手法上不尽相同的作品,也能统筹兼顾,各选若干,而不失于偏执狭隘。因此,我们在《三百首》中虽只读了这个作家几首诗,也能略窥其整体。这对于我们了解一个作家是大有帮助的。比如王维,除选他的自然山水诗之外,还选了《老将行》和《洛阳女儿行》,这样,我们就可看出王维的风格在恬静幽闲之外还有雄健、清丽的两个方面。又比如韩愈,除选他的《石鼓歌》以见其怪诞突兀的风格外,还选了《山石》;这样,我们就可看出韩愈的风格也有清新流畅的一面。再比如李商隐,除选他的“无题诗”外,也选他的《韩碑》;这样,我们就可看出李商隐的风格除浪漫绮艳的一面之外,还有雄浑苍劲的一面。第三个特点是选辑者不仅着眼于有名的作家,还注意到若干篇突出的有名的作品。比如五古选了元结的《贼退示官吏》,七古选了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五律选了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七律选了崔颢的《黄鹤楼》,五绝选了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这些具有概括性、示范性的作品的入选,都足以说明选辑者的眼光、见解的正确和全面。再者,选辑者有意照顾初学的人,使他们在开始接触唐诗时不致遇到太大的阻力。比如选李白的五、七言古诗不算少,而“古风五十九首”却一首也没有选。因为初学的人读这一组诗是比较吃力的,而且这些诗也不如《长相思》《月下独酌》等篇容易引起读者更大的兴趣和更多的联想。又如选杜诗,舍《北征》《奉先咏怀》而取《望岳》《赠卫八处士》和《兵车行》;选白诗,舍“新乐府”而取《长恨歌》《琵琶行》,也是同一道理。&&&&&&&&&&&&&&&&&&&&&&
(节选自吴小如《读〈唐诗三百首〉》,有删改)
下列不属于作者肯定《唐诗三百首》选本的原因的一项是(&&& )
&A.从众多的作家作品中只选出三百多首诗来,且比较准确而概括地反映了唐诗的全貌。
&B.不选过于冷僻怪诞、或虽有独特风格而缺乏普遍意义,不符合“盛唐气象”的诗篇。
&C.对于同一作家的某些风格、手法上不尽相同的作品能统筹兼顾,而不失于偏执狭隘。
&D.不仅着眼于那些有名的作家,还注意到若干名气不太大的作家的突出的有名的作品。
A.《唐诗三百首》选本除了盛唐诗人的作品也兼顾了唐其他时期诗人的作品。
B.雄健奔放、积极进取的“盛唐气象”促进了诗歌的繁荣,使得诗歌题材更加丰富,风格更加多样。
C.任何公允的审慎的唐诗选本也只能基本上概括地反映唐诗的全貌,窥豹于一斑,难免顾此失彼,挂一漏万。
D.盛唐诗是唐诗的高峰,确立了唐诗的崇高地位,没有盛唐诗就不可能产生宋词。
科目:高中语文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杜诗的会心(节选)&&&&&&& 李书磊
同许多阅读古诗的同好们一样——我觉得在当代如此摩登的生活中还阅读古诗的人可从单独地被划为一个族类——我少年时代最喜欢我的同性李白,而立之年以后则最喜欢我的同乡杜甫。也许等进入老年,真正饱经过杜甫式的坎坷后还会回归李白,还是需要李白式的豪情来一扫颓败,但至少现在初履人生艰辛的时候竟是如此耽溺于杜甫。杜甫的诗,在当代最著名的自然是描写人民苦难的“三吏三别”,而最打动我的却是他的几首七律《登高》《登楼》与《秋兴》。八首秋兴悲世悯人,一篇登楼祝今怜古,都是一种对人世,对江南爱之如伤的大情怀。而我认为杜甫最好的诗是他自慨身世的《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虽“悲秋”却是“万里”,虽“多病”怎奈“百年”!在□K1的感伤之中忽有□K2的无限的蓬勃,真是□M1。艰难苦恨的老迈之人竟会有这样的豪迈,大概也只有艰难苦恨的老迈之人竟会有这样的□M2豪迈,每诵此诗都使我有惊心动魄之感,有时我觉得七律这种东西就是为杜甫准备的。七律句子的绵长以及只有这种绵长才会带来的真正的铿锵,它的整齐严肃以及与这种整齐严肃并生的□M3,都最能表达杜甫丰富而多情的英雄心。如果诗史上没有杜甫,七律这种形式会多么地枯瘠而单薄乃至于轻薄啊,一个人就会使一种形式伟大起来。我读金圣叹的《杜诗解》发现他竟不收《登高》,使我对这位才子从此不再佩服了。
当然杜甫的诗还有很多使我倾倒的地方。“□甲”之中这温和的自潮,“□乙”之中这温柔的宁静,“□丙”之中这随手的却又是天工般妥帖的词藻雕饰,都使我感到一种入心的愉悦。
除了那首实在是好的《赠卫八处士》,我一直不太喜欢杜甫的五言古诗,尤其是那两首大家都称赞的长诗《自京赴奉先先县咏怀五百字》与《北征》。不过,对自己不喜欢的东西也要抽空经常翻翻,说不定哪天就会改变主意。一次我闲读《北征》,几句闲笔跳入我的眼中,是写山景的:“□丁”。杜甫的北征之途本是万方多难,有家园堪忧,见生民涂炭,本来无心看景,而山景却蓦然袭来。山果确实是琐细,确实是深红如丹、纯黑如漆,杜甫无意的一瞥也真是传神的很。这几句恍惚中写下但又逼真入微的景语,竟使这首诗生出意外的□M4,让我们体味到了苦难中的生趣,体味到了在无限愁苦的人生中忽被无情的美景所恼的无奈心情,体味到了自然生物在一个不经意的时刻对我们沉痛心情的嘲弄与抚慰,也体味到了诗的□M5。
结合语境,请在□K1、□K2处填上恰切的诗句。
答: □K1:&&&&&&&&&&&&&&&&&&&&&&
甲、乙、丙、丁四处,作为例证的诗句各是哪一项?(只填序号)
A、少陵野老吞声哭,春日潜行曲江曲
B、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C、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D、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E、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
F、山果多琐细,罗生杂橡栗。或红如丹砂,或黑如点漆。雨露之所霈,甘苦齐结实。
G、诗史孤忠在,文星万古存。只应忆李白,到海去相寻。
H、即遣花开深造次,便教莺语太丁宁。
I、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
答:甲&&& 乙&&& 丙&&& 丁&&
文中“有时我觉得七律这种东西就是为杜甫准备的”一句与下文中的哪句话相照应,找出来,抄在下面横线上。
答:&&&&&&&&&&&&&&&&&&&&&&&&&&&&&&&&&&&&&&& &
文中划线的“不过,对自己不喜欢的东西也要抽空经党翻翻,说不定那天就会改变主意。”一句在结构上的作用是&&&&&&&&&&&&&&&&& 。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学年吉林省北师大宁江附中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题型: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清代康熙年间编纂的《全唐诗》,所录作家凡二千三百余人,诗凡四万八千余首。从这么多的作家和作品中只选出三百多首诗来,而且要比较准确而概括地反映唐诗的全貌,自然不是件容易事。但《唐诗三百首》的选辑者基本上是完成了这个使命的。初唐四杰和沈、宋等人的律诗,初、盛之间作为李、杜前驱的陈子昂、张九龄等人的古诗,这个选本中虽选得不多,却篇篇都有代表性。盛唐的重要作家也都已网罗在内,而且所选的诗也都是精品。中唐的刘长卿、韦应物以及元、白、韩、孟,晚唐的杜牧、李商隐、温庭筠等人的作品,在这个选集里也都占有一定的篇幅。这可以看出,选辑者的态度是非常公允的,而去取之间也相当审慎精确。这正是我们肯定《唐诗三百首》的主要原因。 另外,这个选本还有几个值得称赞的特点。我们知道,唐诗最突出、最优秀的部分是盛唐诗;没有盛唐诗,唐诗就不会有如此崇高的地位和评价。《三百首》的选辑者抓住了这个特色。照我的体会,他的选诗标准是以作品能代表“盛唐气象”与否为取舍的。就是他在选初、中、晚唐各个阶段的作品时,也大抵以符合“盛唐气象”的标准为依归。过于冷僻怪诞或虽有独特风格而缺乏普遍意义的诗篇,如李贺、卢仝、皮日休、陆龟蒙等人的作品,就都没有入选。但入选的诸家,也并不因过分强调“盛唐气象”而抹煞他们带有独特风格的佳作,比如李商隐的“无题诗”就选了好几首。另外,选辑者对于同一作家的某些在风格、手法上不尽相同的作品,也能统筹兼顾,各选若干,而不失于偏执狭隘。因此,我们在《三百首》中虽只读了这个作家几首诗,也能略窥其整体。这对于我们了解一个作家是大有帮助的。比如王维,除选他的自然山水诗之外,还选了《老将行》和《洛阳女儿行》,这样,我们就可看出王维的风格在恬静幽闲之外还有雄健、清丽的两个方面。又比如韩愈,除选他的《石鼓歌》以见其怪诞突兀的风格外,还选了《山石》;这样,我们就可看出韩愈的风格也有清新流畅的一面。再比如李商隐,除选他的“无题诗”外,也选他的《韩碑》;这样,我们就可看出李商隐的风格除浪漫绮艳的一面之外,还有雄浑苍劲的一面。第三个特点是选辑者不仅着眼于有名的作家,还注意到若干篇突出的有名的作品。比如五古选了元结的《贼退示官吏》,七古选了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五律选了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七律选了崔颢的《黄鹤楼》,五绝选了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这些具有概括性、示范性的作品的入选,都足以说明选辑者的眼光、见解的正确和全面。再者,选辑者有意照顾初学的人,使他们在开始接触唐诗时不致遇到太大的阻力。比如选李白的五、七言古诗不算少,而“古风五十九首”却一首也没有选。因为初学的人读这一组诗是比较吃力的,而且这些诗也不如《长相思》《月下独酌》等篇容易引起读者更大的兴趣和更多的联想。又如选杜诗,舍《北征》《奉先咏怀》而取《望岳》《赠卫八处士》和《兵车行》;选白诗,舍“新乐府”而取《长恨歌》《琵琶行》,也是同一道理。&&&&&&&&&&&&&&&&&&&&&&(节选自吴小如《读〈唐诗三百首〉》,有删改) 【小题1】下列不属于作者肯定《唐诗三百首》选本的原因的一项是(&&& ) A.从众多的作家作品中只选出三百多首诗来,且比较准确而概括地反映了唐诗的全貌。 B.不选过于冷僻怪诞、或虽有独特风格而缺乏普遍意义,不符合“盛唐气象”的诗篇。 C.对于同一作家的某些风格、手法上不尽相同的作品能统筹兼顾,而不失于偏执狭隘。 D.不仅着眼于那些有名的作家,还注意到若干名气不太大的作家的突出的有名的作品。【小题2】【小题3】A.《唐诗三百首》选本除了盛唐诗人的作品也兼顾了唐其他时期诗人的作品。B.雄健奔放、积极进取的“盛唐气象”促进了诗歌的繁荣,使得诗歌题材更加丰富,风格更加多样。C.任何公允的审慎的唐诗选本也只能基本上概括地反映唐诗的全貌,窥豹于一斑,难免顾此失彼,挂一漏万。 D.盛唐诗是唐诗的高峰,确立了唐诗的崇高地位,没有盛唐诗就不可能产生宋词。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2012年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等待戈多》 练习卷(解析版)
题型: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各题。
二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
烈火张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①。
[注①铜雀:铜雀台,建安15年曹操建于魏国都城。二乔:乔公之女,大乔嫁孙策,小乔嫁周瑜。]
(1)下面对两诗的理解、分析错误的两项是:( )
A.这两首七绝都是怀古诗,咏叹的都是周瑜以火攻破曹的史实。
B.李诗宏观地描写了周瑜火攻的气势及曹军战船灰飞烟灭的结果。
C.杜诗从细节入手,将操军剑断戟折的苦战场面展现在读者面前。
D.李诗客观地述说了瑜胜操败的历史,没有明显的褒贬倾向性。
E.杜诗则暗含对操军兵败的惋惜,慨叹偶然因素对历史的影响。
(2)就杜诗的后两句,写一段鉴赏性文字。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湖北省期末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李白的两首怀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越中览古李白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苏台览古李白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1)这两首诗在主旨是否相同?请作简要的概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这两首诗在写作方法上有何异同?请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本人上传文档大多数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告之,本人会立刻删除!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晚唐咏史怀古诗的思维模式研究
下载积分:1000
内容提示:晚唐出现了大量的咏史怀古诗,前人从主题思想到艺术特色都做了很多的分析与阐释。他们对这些问题的分析更多地采用了传统知人论世的视角,晚唐的时代环境与晚唐诗人的艰难处境是他们进行诗歌诠释的基本思路。本文则试图转换视角,从创作主体思维模式的角度对晚唐咏史怀古诗的创作重新加以解释。创作 主体的思维模式,除了包括时代与身世这样的现实因素,还包括文人的世界观、文学创作传统等历史和传统方面的因素,而后者可能从更深层的角度影响了晚唐咏史怀古诗的创作。全文分为三章:
第一章主要分析了晚唐咏史怀古诗思维模式的形成要素。具体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晚唐动乱的时代背景与晚唐诗人的坎坷遭遇构成了现实环境方面的要素,重史尚学的知识结构与伤时忧世的价值观构成了文化语境方面的要素,而唐朝及唐以前的咏史怀古诗创作传统则是文学自身传承方面的要素。
第二章从诗歌创作主题的角度分析了晚唐咏史怀古诗的思维模式,我们在其中突出了历史与传统方面的思维模式对创作主题的影响。具体来说,晚唐咏史怀古诗中批判君主荒淫亡国的诗歌源于晚唐诗人所奉行的儒家君道观念,晚唐诗人表达怀才不遇的诗歌则是古代文人一贯的不遇意识的当下流露,而晚唐诗人面对历史遗迹时的感伤情怀则可以从古代文人的宇宙时间观念中找到根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0|
上传日期: 11:22:40|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晚唐咏史怀古诗的思维模式研究
官方公共微信中晚唐怀古诗兴盛原因_百度知道
中晚唐怀古诗兴盛原因
中晚唐怀古诗兴盛原因
晚唐怀古诗是安史之乱后,这类诗歌都以巨大的时空幅度与极强的时空强力给读者以特殊的审美感受,清寂色彩的独特意象群构成的。中晚唐怀古诗的审美时空内容是由经过诗人心海漂染 而成的带有荒冷,惟其如此,而具有深刻的悲剧性,盛世渐衰的失落感反映在诗歌创作上时空感是中晚唐怀古诗的第一审美要素
来自团队: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怀古诗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论中晚唐咏史诗--《内蒙古大学》2006年硕士论文
论中晚唐咏史诗
【摘要】:咏史诗到了中晚唐时期,达到了空前繁荣。咏史诗形成初期,咏史诗和咏怀诗、咏史诗和政治讽刺诗、咏史诗和怀古诗的界限不是十分明显,因此在确定咏史诗的内涵之前,应当首先将咏史诗与这些诗歌种类区分开来。班固《咏史》首次以“咏史”为诗命名,标志着咏史诗这一新的诗歌种类正式产生。汉魏六朝时期咏史诗从形式到内容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咏史诗的诗歌意味和感情基调更加浓厚,朝着成熟和繁荣的方向发展。初唐和盛唐时期是咏史诗的进一步发展时期,咏史诗的种类和艺术形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中晚唐咏史诗繁荣的原因包括时代社会原因和诗人自身原因,盛唐时代给咏史诗这样一种独特的诗歌种类的成熟和繁荣提供了特殊的条件;中唐是唐朝社会的转变时期,诗歌整体的创作也经历着重大的转变,同时也是最大的一次转折;晚唐咏史诗的内容已不再单纯限定于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判和议论,也不仅限定于对现实政治的讽刺和思考,咏史诗的内容在这一时期更加丰富,更加深刻。选择咏史诗作为抒发情怀的方式,与诗人自身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中晚唐咏史诗的世界,含蕴着丰富的历史事件,认识和评价事物的角度日益多元化,情感表达也出现了与咏史诗产生和发展初期迥然不同的面貌。艺术主要表现为:浓缩历史画面,增加诗歌意蕴之美、假设历史事件,表现前因后果、七绝的创新。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内蒙古大学【学位级别】:硕士【学位授予年份】:2006【分类号】:I207.22【目录】:
一、咏史诗内涵的界定及其与怀古诗等的区别7-13
二、中晚唐之前咏史诗的发展情况13-18
三、中晚唐咏史诗繁荣的原因18-30
(一) 时代社会原因18-24
1. 盛唐时代对于中晚唐诗人创作咏史诗的影响18-20
2. 中唐社会现实对于诗人创作咏史诗的影响20-22
3. 晚唐社会现实对于诗人创作咏史诗的影响22-24
(二) 诗人自身原因24-30
四、中晚唐咏史诗的思想内容30-40
(一) 描绘丰富多彩的历史画面30-36
1. 人物30-33
2. 事件33-35
3. 古迹35-36
(二) 对于历史事件的重新评价36-38
(三) 展现复杂多变的情感世界38-40
五、中晚唐咏史诗的艺术风格40-49
(一) 浓缩历史画面,增加诗歌意蕴之美41-43
(二) 假设历史事件,表现前因后果43-45
(三) 七绝的创新45-49
1. 绝句从盛唐情、景结合到中晚唐情、景、理结合之转变46-47
2. 体制短小而内蕴丰富──二十八字史论47-49
参考文献51-53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商真真;;[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1年02期
王学勤;卢志宁;;[J];华章;2011年13期
张捷;;[J];考试周刊;2011年41期
何妮娜;;[J];青春岁月;2011年14期
贾琛;;[J];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14期
杨琼;;[J];扬州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孙立梅;;[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7期
任志存;;[J];文教资料;2011年18期
向明月;;[J];艺术教育;2011年07期
王春霞;;[J];华章;2011年1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国璋;;[A];经典荟萃——纪念建国六十周年中华反射疗法优秀论文选编[C];2009年
宋开山;赵云升;金伦;;[A];2001年全国定向运动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赵鋆;;[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六届医古文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刘秋萍;;[A];2008年福建省科协第八届学术年会农业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于婧;肖辉;;[A];生态文明中的土地问题研究[C];2008年
李玉春;;[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8年哲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李玉春;;[A];“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理论与实践”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乔卫芳;支光辉;;[A];规划50年——2006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中册)[C];2006年
桂小丹;;[A];2008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卷)[C];2008年
李海燕;韩萍;;[A];编辑学报(2009年增刊)[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可欣;[D];吉林大学;2007年
龙娟;[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周勇;[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韩永胜;[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仲秀英;[D];西南大学;2008年
宋志强;[D];中共中央党校;2009年
崔裴;[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何善蒙;[D];复旦大学;2005年
韩大梅;[D];南开大学;2001年
许新桥;[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宇;[D];内蒙古大学;2006年
隋丽霞;[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周继红;[D];安徽大学;2005年
陈宏;[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汤红兵;[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章伟坤;[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杨丽敏;[D];吉林大学;2007年
张长绵;[D];华东政法大学;2007年
李新芸;[D];湖南农业大学;2006年
李静;[D];山西财经大学;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唐代怀古诗的研究(可编辑),怀古诗,咏史怀古诗,怀古诗大全,怀古诗有哪些,怀古诗p..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唐代怀古诗的研究(可编辑)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明代小说兴盛的原因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