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冥有鱼 其名曰鲲为鲲 出自中学哪篇课文

欢迎来到21世纪教育网题库中心!
阅读下面文言文。(19分)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怒:愤怒; ]/ P7 f+ J; S- F) F&B.《齐谐》者,志怪者也志:记载, C) F( `4 `1 F3 U&C.去以六月息者也去:离开! F
J. b7 A& V( Q# @( h&D.而控于地而已矣控:落下; X( W) R/ A, X&【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表现大鹏鸟“有待”的一组是(&&)(3分)A.①化而为鸟,其名为鹏。②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O9 J( E. K6 E( L5 g+ U! M&B.①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②去以六月息者也/ _5 a" g5 S+ L&C.①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②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N0 Y, E; b& e% J&D.①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②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 J' e' T4 h1 @% c&【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逍遥游》起笔即以极度夸张的手法描述了巨鲲变化为大鹏的不凡过程,使人感到惊骇万分,神奇莫测。当然,这样的鱼和鸟是现实生活中绝对没有的。/ ]3 A* ]6 `2 Z$ K" Q6 c&B.这个巨大的鹏鸟还要腾空而起,乘风做万里游。庄子对鹏飞冲天的情景,作了具体细致的描写和生动的形容,目的要给这个寓言故事造成一种神秘的气氛。% j3 S) B6 D$ T! G; T3 O+ e&C.庄子用漫画式的笔触刻画了蜩与学鸠对大鹏鸟的奚落和嘲笑,其自鸣得意的口吻正表现出这两个小虫本身的可笑和可怜,亦说明“小知不及大知”的道理。9 L! _4 a2 [2 e2 `" O&D.《逍遥游》的核心思想,旨在说明人应当活得无拘无束,自由自在,轻松自如。在庄子看来,即使是腾空高飞的大鹏,也仍然“有所待”,算不上“逍遥游”。
[- F! [7 E7 ?3 H: G& C&【小题4】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⑴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5分)⑵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5分)
答案【小题1】A【小题2】B【小题3】D【小题4】⑴鹏从天空往下看,也不过像人在地面上看天一样罢了。⑵哪里用得着飞到九万里的高处再往南去呢?
解析【小题1】试题分析:A(“愤怒”应为“奋发”)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点评:对于实词的理解,要注意联系原文相关内容,可用代入法,在理顺文章大意的时候就将这道实词题解决。每次遇到带点的实词,就将选项中的实词的含义代入,看是否通顺,这样以来,文章看完了,实词题也就解决了。【小题2】试题分析:B(鹏鸟要起飞,需要凭借“海运”而生的大风)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点评:做本题首先要理解“有待”的含义,然后能明确各个分句里说的到底是什么,每题里两个句子都能体现出这句才对。【小题3】试题分析:D.(“旨在说明人应当活得无拘无束,自由自在,轻松自如”有误,应当为“旨在说明人应当脱弃一切物累,以获取最大的自由”)考点: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点评:这类题是对文言文整体阅读能力的考查,涵盖广泛,要求考生整体把握文意,是对文言文阅读能力的高层次要求。题目所给选项特点是差别细微,似是而非,稍不留神就可能致误。做题要诀是严格比照原文,细心辨察正误。【小题4】试题分析:(1)在翻译这个句子的时候,“若”“是”“则已”各一分,语意完整给1分。(2)这个句子中“奚”“ 以之”宾语前置句各占1分,语意完整给1分。考点: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点评: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我们要求文言翻译要直译为主,意译为辅,一定要字字落实。翻译句子时应注意找准得分点,通假字、词类活用、特殊句式、古今异义这些都很容易被设置为得分点。北冥有鱼,其名为鲲,这是哪篇文章的首句?求全文?_百度作业帮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这是哪篇文章的首句?求全文?
《庄子·内篇·逍遥游第一》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小题1】其翼/若垂天之云【小题1】记载 离开,这里指离开北海【小题1】因为鲲鹏胸有大志,入深海,翔九天,而蜩和学鸠却只能遇树而止,他们不理解鲲鹏所为,更不理解鲲鹏的志向,所以会讥笑鲲鹏。【小题1】庄子讽刺蜩和学鸠的目光短浅,“之二虫又何知”这句表现最为明显。【小题1】无论是答更敬佩鲲鹏还是更敬佩蜩和学鸠都可以,关键是要理之成理。示例一:我更敬佩鲲鹏,因为鲲鹏胸怀远大的理想和抱负,搏击长空,纵横大海,就像范仲淹、诸葛亮、毛泽东等历史人物,他们以天下苍生为己任,推动历史的向前发展。示例二:我更敬佩蜩和学鸠,因为蜩和学鸠知足常乐,淡泊名利,高洁伟岸,就像陶渊明不为五斗米而折腰,隐居山野,采菊东篱,就像普通的劳动者,他们爱岗敬业,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不平凡的贡献。译文:北海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作鲲。鲲的巨大,不知道它有几千里。鲲变成鸟,它的名字叫作鹏。鹏的背,不知道它有几千里。鹏鼓翅奋飞,它的翅膀象天边的云。这只鸟啊,在大海翻腾的时候就飞往南海,南海,就是天池。《齐谐》这本书,是记载怪异事物的。这本书上说:“当鹏飞往南海时,水浪击起达三千里,借着旋风盘旋直上九万里,它是乘着六月的大风飞去的。” 蝉和小斑鸠讥笑鹏说:“我们奋力而飞,碰到榆树和檀树就停止,有时飞不上去,落在地上就是了。何必要飞九万里到向南海去呢?”到近郊去的人,只带当天吃的三餐粮食就可当天回来,肚子还是饱饱的。到百里外的人,就要准备一宿的粮食。到千里外的人,要聚积三个月的粮食。蝉和小斑鸠这两只小虫又知道什么呢。解析:略
请在这里输入关键词:
科目:初中语文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14分)【甲】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乙】司马光,宋哲宗时宰相,尝主编《资治通鉴》,为一时之名臣。其幼时患①记忆不若人,众兄弟既成诵而游息矣,独闭门不出,俟②能讽诵③乃已。自言:“用力多者收功远,乃终身不忘也。”及长,遍览古籍,博闻强志④,曰:“书不可不成诵。或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注]①患:担心&②俟sì:等待。&③讽诵:出声诵读,抑扬顿挫地诵读。④&博闻强志:形容见闻广博,知识丰富,记忆力强。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字的意思。(4分)(1)稍稍宾客其父(&&&&&&&&&&&&)&&&&&&&&&(2)泯然众人矣&(&&&&&&&&&&&&&)(3)尝主编《资治通鉴》(&&&&&&&&&&&&)&&(4)俟能讽诵乃已(&&&&&&&&&&&&&)2.下列各句中的“之”与“为一时之名臣”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邑人奇之
B.不能称前时之闻
C.或以钱币乞之
D.卒之为众人
3.翻译句子。(2分)用力多者收功远,乃终身不忘也。&&&&&&&&&&&&&&&&&&&&&&&&&&&&&&&&&&&&&&&&&&&&&4.画出下面句子的两处停顿。(2分)余闻之也久5.试比较仲永与司马光两人的不同经历,并谈谈你从中获得的启示。(3分)&
科目:初中语文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共10分)爱莲说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青莲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咦!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的意思。(2分)(1)可爱者甚蕃&&&&&&&&&&&&&&&&(&&&&&&&)(2)亭亭净植&&&&&&&&&&&&&&&&&&(&&&&&&&& )2..下列句子中划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陶后鲜有闻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B.菊之爱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C.中通外直初极狭,才通人
D.陶后鲜有闻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3..请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4分)(1)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2)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4..鲁迅青年时期在《莲蓬人》中写道“扫除腻粉呈风骨,褪却红衣学淡妆”,它的立意和语言受益于《爱莲说》中的那两句名言?(2分)&
科目:初中语文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10分)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1.解释下列各组句中的画线词。(3分)⑴臣未尝闻也(&&&&&&&&&)   ⑵休祲降于天(&&&&&&&&&)⑶秦王怫然怒(     )   ⑷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⑸非士之怒也(     )   ⑹秦王色挠(    )2.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⑴专诸刺王僚也,彗星袭月。 ⑵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3.从文中可以看出唐雎是个怎样的人?(2分)4.列举我国历史上除唐雎之外的一个“不辱使命”的外交人才,分别用一句话概括他们的主要事迹。(1分)⑴人物&&&&&&&&&&&&&&&&事迹&&&&&&&&&&&&&&&&&&&&&&&&&&&&&&&&&&&&&&&&
科目:初中语文
题型:阅读理解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7—19题。(8分)【甲】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乙】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沪,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3分)①由是先主遂诣亮&&&②欲信大义于天下&&&③恐托付不效【小题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小题3】.刘备说自己“智术浅短”,你怎么看?结合两则选文内容说说你的看法和理由。(3分)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2014届江西省吉安市七年级第一学期期中模拟检测语文试卷
题型: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题目。
司马温公①幼时,患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绝编②,迨③能倍讽④乃止。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通,乃终身不忘也。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注释:①司马温公:司马光,死后被赐为温国公称号。②下帷绝编:“下帷”指东汉董仲舒放下帷帐讲学,三年不看窗外事。“绝编”指孔子研讲《周易》,把穿筒的熟牛皮翻断好几次。即“韦编三绝”。这里是说司马光勤奋。③迨(dài):等到。④倍讽(bèi fěng):“倍”通“背”,讽:背诵。
1.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1分)
用 力 多 者 收 功 远
2.解释文中划线的词语。(3分)
①患(&&&&&&&&&&&&
)& ②尝(&&&&&&&&&&&&&
)& ③或(&&&&&&&&&&&&

3.翻译下列句子。(2分)
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4.对本文理解正确的是(&&&&&& )(2分)
A、本文主要告诉读者司马光小时记忆力不好。
B、文章主要表达其他人学习爱偷懒,而司马光很用功。
C、文章主要是说司马光聪明过人,背过的东西终身不忘。
D、作者也赞同“书不可不成诵”的观点。
5.你赞成“书不可不成诵”的观点吗?说说理由(2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北冥有鱼鲲的动态图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