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团队 内幕有个叫悦悦的,她人怎么样,想加入她们组

2011中华玉德人物
寻找玉德人物:穿越历史的道德传承
玉,石之美者,自古以来就为人喜爱。人们爱玉、崇玉、礼玉、赏玉、藏玉,由此衍生出丰富的文化内涵。在古代,玉就被高度人格化、崇高化,特别是被道德化,一想到玉,人们就想到懿德之人,因此,古人以佩玉为荣,“古之君子必佩玉”,“君子无故,玉不去身”。佩玉,一是自许,二是自警,提醒自己要用玉的品性要求自我规范。
&&&&今天,我们寻找玉德人物,就是寻找像玉一样有着丰富道德内涵的人。玉德都有哪些丰富内涵?古人早已对此阐述详备,最早将玉的道德内涵加以明确并细化的人,是春秋时期思想家管仲,他把玉德分为仁、知、义、行等九种类型,后来,孔子将其延展为十一德:仁、知、义、礼、乐、忠、信、天、地、德、道,分别对应着玉的温润而泽、缜密以栗、廉而不刿、垂之如坠等特性。而到了东汉,许慎将之简化为仁、义、智、勇、洁五德:“润泽以温,仁也。鲤理自外,可以知中,义也。其声舒扬远闻,智也。不挠而折,勇也。廉而不技,洁也。”这样玉德就更明确也更准确了。
&&&&寻找玉德人物,就是寻找仁爱之人、信义之人、智慧之人、勇敢之人、廉洁之人,他们用美好的品行,无私助人,维护公共利益,提升了我们整个社会的道德浓度,社会因他们变得更温馨,我们生活得更踏实,更有安全感。
&&&&寻找玉德人物,是对中华民族美德的传承,是新时期的道德扬弃与道德呼唤。中华民族的道德内涵,蔚为大观,当然不只是仁爱、信义、智慧、勇敢、廉洁,而以玉喻德,是择其精华,通过弘扬这五种类型,以点带面,展现中华民族的大爱与大德。值得提及的是,《公民道德实施纲要》提出的二十字基本道德规范也是五个方面,分别为“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而目前中央推出的道德人物也集中在五个方面的品质: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加以比较可以发现,它们有重合之处。
&&&&历史悠悠,顺流而下,但总有一种精神穿越时间的纱幕而历久弥新,总有传统美德不断丰富,不断升华,在今天愈发闪现光泽,释放出感人心魄的温情与魅力。
&&&&寻找玉德人物,还有特别的意义。在古人,玉为少数人所有,比较精英化,因而玉德仿佛成了君子们的专利,实质上芸芸众生,仗义多是屠狗之辈、乡野之人。不被历史记载的普通老百姓,同样流淌着丰富的道德血液。而今天,玉已经世俗化,走向大众化,只要愿意,每个人都能拥有一块玉,而此时,寻找玉德人物就具有了更深的隐喻,即玉德不仅是传承,而且更具大众性,更值得关注和发现。
&&&&事实上确实如此。从“最美妈妈”吴菊萍到“最美婆婆”陈贤妹,再到“最美女孩”刁娜,从“信义兄弟”到“逼停哥”,从郭明义到“以德报德”的李孝香和刘士圣……现实中有太多的玉德人物,他们的品行很高尚,他们又很平凡,平凡得没有一丝光华。玉的普及化,折射的是德的广泛化。
&&&&寻找玉德人物是为了告诉我们,玉德人物并不遥远,每个人都可以成为玉德人物。那些被赞美的玉德人物,他们平凡如你我,他们甚至不乏人性的弱点,但最终善良占据了上风,于是他们拯救了生命,他们释放了灵魂的魅力。在别人处于危难时,我们不妨也多一些善念,少一些顾虑。顾虑当然可以,但是事情不是我们想象得那么复杂,人心不是我们想象得那么邪恶。伸出了手,成就了别人,也成全了自己。
&&&&谦谦君子,温润如玉。做一个温润的人,并不难,我们呼喊玉德人物,我们也不妨努力成为玉德人物。
这样的人物,如果不用再“寻找”……
中华民族数千年文化中,从来就活络着传统道德的血脉。孟子将仁义礼智“四端”比作人之“四体”,将无恻隐、羞恶、辞让和是非之心的人一律称作“非人”,还将“是非之心”看作“智”的最高境界。虽说孟老夫子的“性善论”有其时代和思想的局限,但也贴切于中国古代的道德理想,至今还影响着文明社会的道德判断。
改革开放以来,国人的物质生活得到空前丰富。然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内涵的道德建设,如何适应新时期社会管理要求,人们还在苦苦求索。
《老子》说,“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古往今来,人们总是从尊道和失德正反两个方面对社会文明作出自己的价值判断。最近有媒体报道说,广东省领导同志就小悦悦事件的发生,指出要在公众参与下,创造扬善惩恶的制度、条件和社会环境,努力提升全社会道德水平和每一个人的道德良知。这既是对社会“大环境”的制度化安排,也是对每个公民的道德素质要求。诚若如此,善莫大焉。
实际上,美与丑、善与恶,都是相比较而存在的。社会上“最美母亲”“最美女孩”“最美的哥”越来越多,那些令人憎恶的社会丑陋就会越来越少;每个公民都自省自律,以善行为己任,社会就会不断和谐进步。山东烟台“最美女孩”刁娜于车流滚滚中舍身救人,“用一条腿换来一条命”,最初的一个念头就是“不能让小悦悦的悲剧重演。”就像《老子》说的,“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靠社会上的每一个人来建设,无论谁都不可置身其外。相信他人,相信社会,从自己做起,才能希冀全社会的道德完善。此外,对那些偶尔道德失范的人也不能歧视,更不能“一棍子打死”。“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古人尚能如此,我们应当具有比古人更为宽广的道德胸襟、更为长远的道德眼界。从这个意义上讲,所谓“以德治国”,就是用社会主义的“德行”来感召和规范全体公民的言行,就是让每个公民都以善为本。
据称,“寻找玉德人物”大型网络活动主旨在于“君子比德于玉”。可以想见,一个地区举办的活动,可以举善于一隅;而整个社会的好人善事,每天都会在我们身边发生。只要拥有一颗崇善尚德的心灵,只要用爱心为美好社会增光添彩,相信有一天,所谓“玉德人物”就不必再去“寻找”。
&“这一次,他只不过做大了,做彻底了。”随着他的纵身一跃,耳畔同事的呼唤逐渐模糊,眼前的江水却渐渐清晰。他完成了生涯中最后一次出警,完成了人民赋予他的任务。
  他就是袁伟群为勇救落水群众而不幸牺牲的揭阳市凤美派出所民警。
  2011年8月26日下午5时30分,一如往常一样,工作了一天的袁伟群拖着疲惫的身躯前往凤美办事处食堂吃饭,端到了餐盘,也等来了电话:110指令,有群众报警称,在揭阳榕东大桥有女子爬上桥正中护栏,有投江征兆,指示立即前往处理。
  袁伟群立即叫上同样才刚刚端起碗筷的三位协警,全速赶往事发地榕东大桥,尽管他们只用了3分钟就赶到大桥上,但却还是在距离女子5米处目击了最不愿看到的一幕,女子突然全身倾斜,倒向桥下,投入了滚滚江水中。
  袁伟群与同事的第一反应都是迅速查看周边地形,然后是“下桥”、“找船”、“下水”、“救人”的常规程序。但是完成这一程序,在当时桥长1200多米,桥下崎岖不平,无船可寻的情况下,需要大概20分钟的时间,人命关天,必须分秒必争。
  四人跑到桥边,看到投江的女子浮上水面,开始挣扎。接着,袁伟群开始脱下自身的警具警服,身旁的协警警觉起来,赶忙问道,“你干吗?”“这么高,太危险了,不能下去!”协警王元德阻止道。袁伟群没有停下来,只是继续交代让协警打电话找当地塘埔治保主任,同时拨打110呼叫水上派出所,随后便将已经拨通110的手机扣在还没回过神的协警魏伟生手掌上,紧接着,喊了一声“会水的跟我下去!”便攀上栏杆纵身跳下桥去。协警王元德扑上前去,试图搂住袁伟群的双脚,“可惜,我慢了一步,让他跳下去了。”王元德至今都很懊悔。
  榕东大桥正中间离江面有27米高,相当于9层楼的高度,按照自由落体的时间计算,袁伟群大概需要将近3秒钟的时间才能接触到江面。对于袁伟群来说,他用这时间穿越了生与死,不顾一切地挽救群众的生命,也用这3秒钟践行了他曾经在党旗前宣读过的誓言。
袁伟群跳入水中后,迟迟也没有浮上水面来。直到次日14时10分左右,袁伟群的遗体才被两位黄姓渔民打捞出来。
19日晚8时50分,31岁的山东汉子牛作涛在广州市区珠江边,目睹一名陌生女子落水后,毅然下水救人。据目击者说,起初,他试图紧紧地抓住湿滑的石壁,但也许是落水女子在水下死命地拽着他,他的身影在水中浮沉了几次之后,渐渐消失了……
&&&&当晚8时40分许,广州市民刘先生正在珠江边散步。突然,他听路人称,有人坠入珠江,赶紧上前查看。据称,翻滚的江水中,一名20来岁的女子正在江水中挣扎。在她的旁边,一名30来岁的男子也在江水中游动。他正用力拖住女子,不让她沉下去。
&&&&附近一家餐厅的服务员告诉记者,听到有人落水的消息,她们就赶忙从餐厅里找来了很长的皮管,想伸入江中拉人。然而,当她们赶到江边时,两人都已不见了踪影。
&&&&事发时,一名女子正伏在珠江岸边的栏杆上,伤心地呼喊着。记者听到她对赶来救援的民警称,“他是下去救人的。”据称,跳入江中救人的男子是她的朋友。
&&&&20日中午,牛作涛的遗体在广州大桥东侧200米处水域被捞起。从山东老家赶过来的弟弟牛作东眼见哥哥的遗体在水警的打捞下,浮出水面。出水时,牛作涛的手还保持着弯曲的姿势。牛作东痛不欲生,几欲跃入江中,被身边的人紧紧拽住。瘫坐在江边的他,抱头失声痛哭。此时,守候在江边的战友、老乡们早已哭成一片。
&&&&牛作涛1980年出生于菏泽单县莱河镇。1998年高中毕业后在广州入伍,2003年退伍。退伍后他成为一名司机。两年前,牛作涛来到广州市东新高速公路有限公司路政大队工作。今年春节后,牛作涛辞去工作,和战友一起注册了“广州市汇源润粤家政服务公司”,主营酒后代驾及保姆服务。(宗禾)
山东汉子牛作涛救人牺牲后,在广州当地引起巨大反响。广州市民、牛作涛生前所在部队通过各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敬意。
&&&&山东汉子牛作涛舍己救人的消息,已传遍了羊城广州的大街小巷。20日,牛作涛的战友小周,将这一消息告诉了他的老乡。他的老乡是一名广州出租车司机,在接到小周的电话时,车的后座上恰有一名女乘客。
&&&&出租车司机挂掉电话后,女乘客当即掏出100元钱要司机转交给牛作涛的家属,并拒绝留下姓名。
&&&&除了市民的称赞外,牛作涛曾经的战友、领导等也通过各种方式表达了自己的敬意和惋惜之情。
&&&&广州空军某部政委、牛作涛生前所在分队的教导员王勇透露,牛作涛救人牺牲消息传到部队,部队准备宣传他的英勇事迹。谈起牛作涛的为人,王勇更是啧啧称赞,“他有山东人的仗义性格,乐于助人,遇到不平事情,会直接说出来。”
&&&&牛作涛的老乡兼战友王晓君19日晚一听到消息便赶到江边,一直到深夜才离去。20日早上,他又来到江边,一直守候到牛作涛的遗体被打捞出江面。当天,他在牛作涛的遗体前,哭成了一个泪人。
&&&&而广州当地的媒体也对这位英雄进行了连续报道。《羊城晚报》称他“守护了善良”,并且在21日以《广州痛失救人英雄》为题进行重点报道。
&&&&不少广州当地市民认为,在小悦悦事件引发大讨论的今天,山东人牛作涛用实际行动表明,人间自有真爱在。目前,牛作涛各地的战友已经陆续赶到广州,广州当地也在准备为牛作涛申请见义勇为的称号。
热捧江西“雷锋哥”:80后交警热助流浪汉回家
这段2分零4秒的MV《雷锋哥》以新闻画面剪辑的方式,讲述了一个真实而感人的故事:江西省交警吕凯在高速公路上巡逻时,发现了一位流浪的妇女,吕凯带她回到大队办公室,给她送上热腾腾的饭菜。这名妇女有些智力障碍,吕凯好不容易通过公安系统全国户籍网络查询到了她的身份及家庭住址信息,最终确定这位流浪者是离家出走11年的广西玉林农家妇女池利群。经过一番周折,吕凯为池利群找来了亲人,并送他们上了回家的车。
  虽然有智力障碍,但池利群对于帮助自己的好心人,记得十分清楚。在救助站的宿舍里,吕凯问她:“你还认不认得我?”池利群的回答让在场的人感到很意外,她清楚地答道:“认得啊,是雷锋哥啊。”旁人接过话,问为什么叫他雷锋哥,她说:“他人好,帮我回家。”
  视频里这样写道:“就是这位交警叔叔在高速路上发现了利群,送她回家,利群叫他:雷锋哥!”
  这段视频在网络上被纷纷转载,主人公吕凯也受到了众多网民的追捧,网民纷纷表示,这就是当代的雷锋精神,要向吕凯学习。
  网民“沧海一笑”说,智障人不会掩饰自己的情绪,从智障人口里喊出的“雷锋哥”是对吕凯最大的褒奖,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吕凯的热心肠。吕凯,赞一个!
  网民“牧童”说,在当今物欲横流的社会里,“雷锋”已经不多了,吕凯多年来能一如既往地帮助那些受困的群众,实属不易,敬佩。
《雷锋哥》在网上走红后,吕凯的事迹受到网民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赞扬。面对赞誉,吕凯始终强调他只是做了自己该做的事。他说,帮助流浪者并不是他一个人的功劳,没有同事们的支持和帮助,他一个人也不可能做到。
  吕凯所在三大队三中队的中队长黄志强说,吕凯很有耐心,更善于与智障的流浪者交流。同事们也经常帮吕凯出主意,并替他值勤,让他可以腾出时间专门帮助流浪者。因为经常帮助流浪者,他这个中队被其他中队笑称为“捡人中队”。
  网友“当红POLIECE”看到吕凯的事迹后,连发了三条微博:“我也是警察,继续加油支持你雷锋哥。”“我看了雷锋哥的事迹,我很感动,我要向他学习。”“我为我们交警系统有这么好的同志而无比骄傲,我要向你雷锋哥学习。”
  吕凯说,他帮助流浪者回家是发自内心的,不为任何荣誉和奖励。网民的赞誉将成为他进一步去救助流浪者的动力,他表示一定要把“雷锋哥”做到底。
  在多次实践中,吕凯总结出救助流浪者的工作方法,即遇到流浪者,一要查看救助对象的外貌特征、精神状态;二要认真询问他们的个人及家庭情况;三要仔细核查他们的个人户籍及家庭成员资料;四要积极帮助他们踏上返乡之路。
  江西省交警总队政委叶琳告诉记者,江西省交警总队已经号召全省1000多名高速交警向吕凯学习,并着手推广吕凯救助流浪者的“工作法”。相信不久的将来,会有成百上千个像吕凯一样的“雷锋哥”活跃在江西省3000多公里的高速公路上,帮助闯入高速公路的流浪者找到回家的路。
男子自建乡村图书馆 赔钱服务十余年
清静的小屋内,伴着清茶与正午和煦的阳光,几名村民像往常一样开始免费“充电”。这个已远近闻名的“爱心图书馆”坐落于昌平区崔村镇大辛峰村内,至今已经开办了12个年头,在其创始人徐继新的自费运营下,滋润着千余村民的精神田园,成为了村里的“黄金屋”。
  徐继新说,“爱心图书馆”的建立纯属“偶然”。因父亲和姐姐都是老师,他家中的藏书多达2000多册,每天慕名前来借书的村民络绎不绝,“与其这样,不如建个固定的图书馆,以更好地满足村民对阅读的渴求”。
  1999年4月,“爱心图书馆”正式开张。作为全村唯一的知识加油站,免费开放的图书馆一时间成了村里人气最高的地方,最多时一天来过100多人。看着上至耄耋老人、下至孩童的爱书人走进图书馆,徐继新在欣喜之余,也倍感压力——图书馆的书目太少了,需要尽快扩充。
  接下来的日子里,徐继新开始四处淘便宜书。彼时,城里废品收购站经常能见到他的身影,几毛钱一斤的书,他一买就是几十斤,回去后再仔细擦拭、分类、粘贴条码、上架。2000年7月,他买了两摞书放在自行车上,车子爆胎,他身上却没有修车钱,只好推车20公里把书驮回家。
  如今,图书馆的十余个书架上已有8万多本图书,每天擦拭书皮,徐继新像一个温柔的父亲爱抚着自己的孩子。为了将图书馆打理得更好,徐继新没能找一份朝九晚五的工作,而是24小时值守在馆内。仅靠租房和当法律顾问补贴图书馆,他每年都要倒贴上万元。
  虽然困难重重,但他仍为这个面积不足200平方米的图书馆制定了远大规划——建立电子信息检索系统、设置儿童阅览室、将目前的图书馆升级为爱心图书民俗资料馆、增加农民技能类图书。他最担心的是,赚不到钱来实现这个“远大蓝图”。
  徐继新说,之所以能坚持12年,最大的动力还是来自于那些捐书的热心人士。曾在铁道部工作的一位80多岁的老先生,一次就将毕生珍藏的几百本好书捐给了“爱心图书馆”。“实际上,它已经不是我一个人的图书馆了,而是个爱心汇聚地。”(肖岳 李秋萌 王海欣)
新华网长春5月15日专电(记者马扬、周宁、周万鹏)她,10年收养救助28名智障儿,在吉林长春组成名为“善满家园”的大家庭,人称中国“阿甘妈妈”。亲人的强烈反对、好友的尖锐质疑、陌生人的流言蜚语,都无法阻止她在爱心路上的狂奔。在她的悉心照料下,这些曾遭莫大不幸的孩子们不仅丰衣足食、有尊严地活着,而且上演着恢复神智的奇迹。她的善举让无数亲朋好友回心转意,与她共同书写爱的神话……
&&&&一段时间以来,中国“阿甘妈妈”胡艳苹与28名智障儿写实生活的多段网络视频被百度、天涯等贴吧广泛传播,引发网民极大关注。很多网民发问:“漂亮的‘阿甘妈妈’到底是怎样一个女人?”“她为何收养素不相识的智障儿?”“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他们何以能融洽相处?”
&&&&带着疑问,新华社记者走近“阿甘妈妈”和她的“善满家园”。
&&&&丧子之痛激发救助智障者
&&&&当记者走进“善满家园”时,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
&&&&智障孩子们争相展现自己的绝活欢迎“阿甘妈妈”:有的在屋外空地上扭秧歌,有的吹着用打火机改装的唢笛,还有的竟拍着手唱二人转……如果忽略他们不太协调的步点和些许呆滞的眼神,你很难相信这些人都是智障者。
&&&&一个漂亮的年轻女人,竟然以“捡”智障者为事业,有网民不解地问:“究竟是啥原因让‘阿甘妈妈’用这种方式帮助这个特殊群体?”
&&&&胡艳苹含泪说,10年前,她婚后不久就怀孕了。然而,宝宝的降临非但没有给她带来初为人母的兴奋,反而带来了撕心裂肺的痛——孩子患有先天智障,短短七个月后夭亡了……
&&&&从那时起,胡艳苹开始收养智障儿。“我一看到无家可归的智障儿便想到自己的孩子,有一种难以割舍的母爱情结。智障者也有快乐生存的权利,我从心底想帮他们,也算为自己的心灵增添一丝慰藉。”
月12日摄)。她,10年收养救助28名智障儿,在吉林长春组成名为“善满家园”的大家庭,人称中国“阿甘妈妈”。亲人的强烈反对、好友的尖锐质疑、陌生人的流言蜚语,都无法阻止她在爱心路上的狂奔。在她的悉心照料下,这些曾遭莫大不幸的孩子们不仅丰衣足食、有尊严地活着,而且上演着恢复神智的奇迹。她的善举让无数亲朋好友回心转意,与她共同书写爱的神话……
  一段时间以来,中国“阿甘妈妈”胡艳苹与28名智障儿写实生活的多段网络视频被百度、天涯等贴吧广泛传播,引发网民极大关注。很多网民发问:“漂亮的‘阿甘妈妈’到底是怎样一个女人?”“她为何收养素不相识的智障儿?”“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他们何以能融洽相处?”
  带着疑问,新华社记者走近“阿甘妈妈”和她的“善满家园”。 新华社记者 马扬 摄
&&&&“捡回一群‘活祖宗’,还让老两口活不?”
&&&&然而,胡艳苹收养智障人的行为遭到家人的强烈反对。
&&&&“这些孩子刚来时,一个个浑身臭哄哄,不是随地大小便,就是砸玻璃、摔东西。更有甚者,吃饭时先把饭菜倒在地上,然后用手抓着吃。”胡艳苹的母亲于秀兰说:“那时候,我总觉得自己上辈子是不是作啥孽了?她捡回一群‘活祖宗’,还让我们活不?”
&&&&不只父母,胡艳苹的丈夫说她“把智障人治好了,把正常人整智障了”;大姐扬言断绝姐妹关系;二姐夫嘲讽她“人喜欢啥的都有,就是没见过喜欢傻子的!”
&&&&“土著人”等网民质疑:“我国残疾人保障法明确,残疾人的抚养人必须对残疾人履行抚养义务,监护人要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收养这些智障儿是否合法?一旦他们走失、发生意外咋办?”
&&&&这也是胡艳苹最担心的。“当地政府多次告诉我,残障事业得靠‘大合唱’,需要政府和全社会共同努力。为此,政府多次开会专门研究‘善满家园’的合法性问题,最后经上级部门批准,挂靠在当地民政局下。”
他们也有快乐的权利 爱能改变一切
&&&&“善满家园”管理员小葛子告诉记者,智障人生活的开销真不小,每年这里要买10箱鞋子、300件衣服,用坏4台洗衣机,用掉600袋洗衣粉,吃1万斤大米、600斤豆油,甚至连洗脸洗脚用的塑料盆至少也要买100个,“往往是头天刚买,第二天就被他们踩碎了……”
&&&&“单纯给吃、喝无法满足他们的精神需求。”小葛子说,为了让他们更快乐,“善满家园”经常组织这些人跳秧歌、唱二人转、做游戏,还教他们种小花小草、采摘果园水果,用简单劳动培养他们对生活的热爱。
&&&&“丰富多彩的生活让这些孩子的神智奇迹般地好转。”经常为这些智障儿做检查的吉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阴生国大夫说,起初连大小便都不知道的“开心”现在能生活自理了;只知道骂人、打架的“小秋”现在见人就敬礼、握手、打招呼……更令人惊讶的是,就在记者采访时,智障儿“可欣”的癫痫病发作了,胡艳苹马上对着她唱起《常回家看看》,“可欣”的抽搐竟立刻停止,也拍着手和胡艳苹一起唱起歌来。
&&&&多年来,不少网民询问胡艳苹的账号,想给她捐钱,但胡艳苹没接受过政府和个人的一分钱捐助。“大家的好心我领了,但我现在还有能力让他们吃饱穿暖、让他们过正常人的生活。我不想把这个事情做偏、做歪。”胡艳苹给博友留言道。
大爱无疆 他们共同书写爱的神话
&&&&胡艳苹的善举感动了亲朋好友和无数网民。在她的带动下,原先竭力反对的丈夫、弟弟、弟妹、姐姐、姐夫纷纷回心转意,加入到爱心队伍中,她的父母甚至跟智障儿同吃、同住生活在一起,照看他们;胡艳苹的博友孙志刚为她的事迹所感动,还在上大学的他一放假就到“善满家园”,教智障儿认字、读文章。
&&&&5月15日是第21次全国助残日,今年的主题是“改善残疾人民生,保障残疾人权益”。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目前有智障人员1183万,这个特殊群体的存在,毫无疑问成为构建和谐社会,创建文明社会征程中一块无法回避的伤痛。
&&&&面对记者,胡艳苹坦言心愿:“真想社会上有像养老院那样的残疾人福利院,有社会和政府共建的智障康复中心,这就会解决很多家庭的后顾之忧,很多家庭就能正常地生活了。”
&&&&长春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张鸣雨一直支持胡艳苹,他指出,残疾人社会福利机构是我国社会福利机构的一个分支,也是社会福利事业和残疾人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他说,近年来,我国鼓励以国家投入为主,由社会力量兴办残疾人社会福利机构,“我认为,多数社会福利机构应当是有偿服务,对于困难人群,政府可考虑给予政策扶持和资金补贴。”
&&&&胡艳苹的朋友段为众说,残障人士希望得到家庭的温暖和社会的关爱,因此,社会需要更多的“胡艳苹”,需要把小规模的家庭慈善模式与政府的政策和福利机构相结合,“这样,我们的国家才会变得更加和谐、更加温暖。”
她没有双腿,却一路坚强前行;她不是福利院的正式员工,却自愿成为138个孩子的“妈妈”。因为常年需要借助板凳行走,她被人们亲切地称为“板凳妈妈”。她叫许月华,湖南湘潭市社会福利院的一名共产党员。
  为了感恩,用板凳支起37年的坚强人生
  1956年,许月华出生在湖南省湘潭市岳塘区板塘乡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1岁时,父亲病故。12岁时,母亲病故。母亲过世3个月后,她又不幸被火车碾断了双腿,成了一位高位截肢的残疾人。
  在许月华最无助的时候,社会给了她温暖。1973年,她被送进湘潭市社会福利院。在那里,许月华不再挨饿受冻,不再为吃穿发愁,不再是一名无人照顾的孤儿。
  到福利院之后,许月华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想着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她向院长提出照顾院里孩子的请求。院长听了很惊讶:“月华,要是你能走路,我就给你安排。”在大家眼里,高位截肢的许月华不可能重新走路。院长的话其实是对她委婉的拒绝,却被她当成了承诺。
  “要是我能走路,就给我安排。”白天,夜里,许月华反复念叨着这句话。一个偶然的机会,她从福利院一个刚学走路的孩子那里得到了启示。那个孩子撑着一条凳子,每挪动一下凳子,脚就向前迈出一步。第二天,许月华便找来两条板凳开始练习。起初,走一步就摔一次。慢慢地,变成走三步摔一次,走五步摔一次……就这样,她不停地摔倒,又不停地爬起来,直到手掌磨出了血泡、血泡结成了厚茧。
  一个月、两个月……终于有一天,许月华可以自如地去福利院的各个角落,自如地去看望她日夜牵挂的孩子们。
不是员工,却自愿当上了138个孩子的“妈妈”
  学会“走路”后,照顾院里孩子们的想法,在许月华脑海里愈发强烈:“每当我看到那些因先天不足被父母抛弃的孩子,就会想起自己苦命的母亲,就会想起双腿残缺的自己。他们也是内心丰富的生命,也是活泼可爱的孩子,他们比一般孩子更需要母亲,更渴望关爱。”在她的再三恳求下,院里同意了她照顾孩子们的请求。
  从此,每天早晨,许月华醒来的第一件事就是检查孩子们是否尿床,帮孩子们整理床铺。她的生活忙碌而充实。
  为了方便照顾孩子,许月华每天和孩子们睡在一起。起初,他们睡的是一张很窄的床。但随着福利院收养婴幼儿人数的增多,孩子们都想和许月华睡,她也舍不得孩子们,院里就把床一次一次地加宽,最后这张床加到了5米多宽,能睡七八个孩子。白天,她就在床上和孩子们玩游戏,喂他们吃饭喝奶;到了晚上,就给孩子们讲故事,唱儿歌,哄他们睡觉。
  许月华照顾的第一个孩子叫社胜利,是路人从胜利电影院前一辆拖拉机轮子下捡到的。胜利是患有先天唇腭裂的女婴,口腔与鼻孔相通,喂饭、喂水极其困难,稍有不慎就会呛着,必须有专人负责照顾。她主动请缨:“请放心交给我吧!”为照顾好胜利,她把食物做成流质,一滴一滴地喂,每喂一次饭需要一个多小时。胜利感冒时,鼻涕流到喉咙里,许月华就用手一点一点把鼻涕清理出来。4岁时,胜利成功做了手术,变成了一个漂亮的小姑娘。如今的胜利在一家福利企业工作,已是一个14岁孩子的母亲,生活非常幸福。
  为了让孩子们能穿漂亮的衣服,许月华一针一线织毛衣,是院里的“针织能手”;为了给孩子们治病,她拜附近的赤脚医生为师,学习医学知识,被誉为福利院里的“草药师傅”;为了更好地护理孩子们,她给妇幼保健知名专家写信,积累护理经验……自从进福利院,30多年里,许月华陆陆续续照顾了138个孩子,也成了这138个孩子的“妈妈”。
放弃转正,最大心愿是成为一名共产党员
  从1985年开始,许月华每年都向党组织递交一份入党申请书。向党组织靠拢,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她心中最大的追求。“我深深地知道,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我,就没有我的新生活。”许月华说。
  许月华在1987年的入党申请书中写道:“上天只给了我半截身子,党却给予我健全的灵魂!感恩报党,足够我用一辈子来完成。”也正是这一年,一位市领导同志在听了她的故事后,提出“像许月华这样的同志,我们应该破例将她转为福利院的正式职工”。许月华听说后,主动找到这位领导同志:“我受党的照顾,不要求转为正式职工。但我一直有个愿望,就是想入党,可又觉得不够格。”听了许月华一番话,这位领导同志十分感慨:“站在你面前,我比你高了一截;可是在思想境界上,我比你矮了一截。”不久,许月华光荣地成为了一名共产党员。
  成为一名党员,许月华的内心更充实了。这些年来,她从自己微薄的收入里捐款数千元;2009年,她把自己的大学生儿子送去了部队;去年,受中央电视台的邀请,她去了向往已久的北京,给福利院的孩子们买了好多礼物,但她只给自己买了两件礼物——镶有毛主席、周总理相片的相框,还有一个印有“为人民服务”字样的书包——这也是她多年来一直想送自己的礼物。
  2010年11月,湘潭举行了“优秀共产党员许月华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报告会上,许月华动情地说:“想想这些年来走过的路程,一切都像是在做梦,一切又不是做梦。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我都做到了;一切正常人拥有的东西,我都拥有了。有人说我吃尽了苦,我想自己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吃苦是为了孩子们不再吃苦,一切都是值得的,是有意义的。未来的路还很长很长,我想我还能做更多的事情……”
“北京好人”率千余同乡做便民服务
十年前,年仅32岁的河南汉子李高峰挽着妻子毛红霞的手,听了整整一夜火车的轰鸣,终于来到了首都北京。跟所有来京务工的年轻人一样,李高峰夫妇也是揣着自己的“淘金梦”,期望通过自己的双手改善家庭的生活。
&&&&然而没能想到的是,十年的光景,这位河南汉子从支起炉灶路边卖烤红薯,成为今天的环保“战士”。他清理了小广告几十万条、清理卫生死角百余处、抓获各类违法犯罪分子28人次、帮助180余外地进京人员找工作、为农民工维权讨回工资280多万元。因热衷公益事业成为了全国劳模、被温总理接见、被称为“北京好人”……
&&&&如今,李高峰三个字已经不再只是个人名,同时也代表了“河南在京志愿者组织”,代表了公益事业。
&&&&边卖红薯边做好事
&&&&2001年,李高峰离开河南老家,来到北京。他租了一间月租180元的铁皮房,夫妇俩在北京一条终日漂浮着垃圾的臭水沟旁安顿下来。
&&&&回忆起当时生活的窘迫,李高峰记忆犹新。2个月时间他试着找过40多份工作,但没一个成功。后来,他弄了辆三轮车,开始在街边卖烤红薯。
&&&&虽然基本生活能够维持,但倔强的李高峰不服气,他发誓要做好事,为外地人争口气。
&&&&于是,李高峰每天推着三轮车在路边支起炉灶后,由妻子在路边看摊儿,他则开始在附近的二道沟河边清理垃圾。
&&&&“居民往里倒垃圾、大粪或者泔水,我就去制止,别人都不理解,有的还说我是傻子。但只要有人倒,我就往外清理,时间一长,居民也就不往里扔了。”渐渐地,周边居民熟悉了这个被称为“傻子”的小伙,也开始配合他,当地街道也出资在河边建了多个垃圾站,二道沟河两岸的卫生死角逐步被清除。
&&&&当初有人问过李高峰为什么要这么做,他只是憨厚地说,在老家,谁家着火了全村去扑灭,谁家进贼了全村人帮着逮。
&&&&清理小广告、小区里抓贼、火车站做文明引导……李高峰的努力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2004年开始,李高峰每年都能获得荣誉,从优秀志愿者到首都文明之星,2008年获得首都五一劳动奖状,2010年成为全国劳模,被温总理接见。
&&&&最怕妻儿再遭威胁
&&&&李高峰的名气越来越大,而他的心里却隐隐不安,面对结发妻子和懂事的孩子,这个皮肤黝黑、高大壮实的河南汉子流下了热泪。
&&&&“因为抓贼得罪不少人,总有人威胁我爱人和孩子。”李高峰说,一次妻子被人用面包车撞进河里,车上的人下来恶狠狠地说:“你老公要是再多管闲事我就弄死你!”
&&&&有一年春节,李高峰的妻子毛红霞在做保洁时被人打掉一颗牙,打人者临走时对满嘴淌血的女人说,“告诉你丈夫,一个外地人少管闲事。”
&&&&还有一次,他的儿子从学校哭着回来,问什么孩子都不说,后来李高峰才知道,有人在学校门口用手掐孩子的脖子,还扇了孩子两巴掌……
&&&&面对妻子的哭诉、孩子的恐惧,李高峰想过放弃,可是看到自己一点一点的努力影响了越来越多的人投身环保公益事业,李高峰骨子里的坚毅支撑着他:这条路选择了,就要走下去。
&&&&千余同乡同一志愿
&&&&随着眼界的开阔,想做的公益活动也越来越多,李高峰萌发了创建一个志愿者团体的想法。于是,在2007年,一个由河南在京务工的保洁员、保安员、建筑工人组成的40余人的“河南在京务工人员环保志愿者服务队”在朝阳无限社区成立了。
&&&&这个志愿服务队利用休息时间自愿服务于北京街头,服务内容从打扫卫生、文明宣传、小广告清理逐渐拓展到了禁烟、禁痰、水环境保护、野生动物保护、限制塑料袋、体育赛事志愿者服务,以及义务理发、送水、维修家电等便民志愿服务。如今,服务队已有成员上千人,其中不乏大学生、白领、律师、公务员,还有一些并非河南籍的热心志愿者。
&&&&现在,朝阳区八里庄街道为李高峰提供住房和志愿者之家。“一个人、一群人能做的事毕竟有限,要是所有人都能这样,那北京就真的好起来了。”李高峰最大的心愿是,有一天,他不再是“先进个人”,所有人都能参与公益、服务社会。
“还债局长”胡丙申
"无债一身轻,终于能睡个好觉了。"2011年元旦,在还清所有的债务后,66岁的胡丙申和老伴王金梅长出了一口气。
&&&&退休前,胡丙申是山西省夏县的乡镇企业局局长,在任时他曾以个人名义先后为19户农民担保借贷69万多元。不料,一些农民因为种种原因未能及时还债,债主最后纷纷找到他头上。有人建议他找找关系,把信用社的贷款做死账处理,或者干脆找一下县领导,请组织出面解决。但胡丙申最终都拒绝了,他毅然选择了替11户农民偿还债务,并承诺争取12年把所有钱连本带利都还上。
&&&&为了替老百姓还债,胡丙申10年来摆过地摊卖对联、卖鞭炮,开过饭馆、理发店,搞过养生馆,经营过小商店,甚至给人做饭、剃头,许多与他退休局长身份八竿子打不着的活儿他都干过。就这样,胡丙申整整走了10年还债路。2010年底胡丙申终于还完了最后一笔欠债。10年间,他连本带利总共还了39万元,胡丙申也因此被人们亲切地称为"还债局长"。
&“最勇敢小女生”火海中救15邻居 曾是弃婴
11月3日凌晨,江西省南昌市筷子巷35号发生大火,一名中学生葬身火海,让人扼腕叹息。火灾过后,住在35号的大部分居民回忆火灾发生的情况时,一个名字不约而同地从他们口中说出。夏娟,一名12岁的初二女生,在发现大火时没有选择独自逃生,而是逐一拍开邻居的门,至少15名居民因此幸免于难。她被邻居们称为“最勇敢小女生”。
  起火地点的房屋是砖木结构,房内堆放着很多易燃物。火灾发生后,火借风势,紧邻的33号老房子也被引燃,37号7层楼的住房及旁边街道的部分房屋也被烧。经最终清查,30多户民宅被付之一炬,一名14岁的初三男生殒命。该男生母亲陈晓凤说,他们靠东边住的五六户人家有十多名居民,都是从邻居胡兵家靠街道的小门逃出来的。当时还没人意识到已经着火了,知道着火是通过一个小女孩拍门呼喊。这个女孩就是夏娟,南昌远航学校的学生。
  夏娟的父母都是环卫工人,租住在此处。火灾发生前,夏娟的父母已像平时一样早早出门上岗打扫街道。当天凌晨2时许,夏娟醒了,由于马上要考试,她便干脆坐在床上看书。凌晨2时15分许,家里突然停电了,之后她又听见门外传来一阵急促的噼啪声,便起身开门观看,结果发现筷子巷35号大门处已冒起了火光。“当时我也吓慌了,跑到邻居家门口拍门时也忘了说着火,只是不停地喊‘快起来,快起来’。”
  夏娟回忆,当时她先跑到35号院内的吴浩友家拍门,然后又跑到陈晓凤楼下大声地喊着她女儿的名字。之后,她沿着住的房间往南一路拍着万凤根、王祥金和胡兵的家门,大声呼喊。当胡兵打开房门时,已经有不少人聚在门口,胡兵马上打开自家通往街道的小门,大家才逃了出去。
  邻居们说,事后他们算了一下,至少有15人是因为听到夏娟的拍门和呼喊声才跑出来的。对此,邻居们感激不尽,并感慨地说,若不被叫醒难避火灾。“她真的救了我们的命,她就是最勇敢的小女生。”
  7日中午,在南昌远航学校,直到记者到来,夏娟的同学们才知道,原来夏娟还做过这么一件勇敢的事。“她人很好,平时看我们有什么需要帮助的,都是非常热心。”不少同学异口同声地说。夏娟的班主任杜丹萍说,夏娟家里生活条件不好,但夏娟非常懂事,在同学当中人缘非常好。而且夏娟学习非常刻苦,平时成绩一直都稳定在全班前五名,初一上学期和下学期还分别被评为西湖区文明之星和学雷锋积极分子,夏娟做了这么勇敢的事,也没有跟任何人说。
  小女生曾经是弃婴 环卫夫妇好心收养
  ■良心背后的良心
  夏娟的父母分别叫夏件根和周年花。租住的房子成了废墟,夏件根和妻子及夏娟只好临时搬到了儿子的住处。
  夏件根的儿媳妇曾女士说,夏娟非常懂事,她和丈夫周末上班的时候,夏娟就会到她家里帮她带小孩,还会为他们弄好饭菜。按理说,夏娟本应称曾女士为嫂子,但她却叫曾女士为“婶婶”。原来,这一家人还有着一段不为人知的故事。
  1999年的冬天,外面下着大雪,当时住在生米镇夏家垄的周年花,突然听到门外传来一阵阵啼哭声。打开门一看,一个被包裹着的女婴就在门边。周年花便将快冻僵的女婴抱进了家,之后这个叫夏娟的女孩便成了家里新的成员,并跟随她和丈夫来到了南昌市。
  “后来,她的亲生父母也找到了我们,夏娟知道了以后坚决要跟我公公婆婆在一起。”曾女士说。
  周年花也说,她和丈夫夏件根来到南昌时,夏娟还只有1岁多,但夏娟从懂事起就从没让他们操过心。不但读书认真,还会帮她做很多家务活。后来考虑到会影响孩子的学业,她便不让夏娟再进厨房,但夏娟总是不声不响地将家务做好,然后才拿起书本做作业。“虽然没有血缘关系,但我们就是一家人。”(文/图 据《江南都市报》)
11月10日,在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两次“太空之吻”的间隙,本报记者带着这样的问题,对刚刚从酒泉赶回北京的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经理袁家军进行了专访。
&&&&让西方羡慕的年轻
&&&&记者:“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两次成功对接举世瞩目。这样的成就背后,有着怎样的支撑?
&&&&袁家军:优秀的人才队伍,是中国航天事业发展最可宝贵的财富。神八与天宫一号的对接成功,是我们载人航天技术发展的新的技术跨越。这个技术跨越是几代航天人共同努力的结果。天宫、神八交会对接,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一个跨学科集成、跨部门协作的事业,是不同专业、不同学科、不同岗位上的各类科技创新人才共同完成的大合唱。
&&&&两个航天器在高速运行中交会,里面的技术含量很高,涉及很多新技术、新产品、新方法。这里确实有些核心的人物,也就是围绕此次交会对接任务特点和创新点的人物,他们是工程的关键。比如,为了实现“高精度”的目标,长二F火箭副总师宋征宇率领控制系统团队,在原有基础上大胆采用新技术,使火箭的精度从公里级提高到米级。还比如说测量控制是由胡军、谢永春两个博士率领的团队负责的,他们想了很多创新的办法,把空间交会高精度测量控制解决。再有就是天宫一号副总设计师张崇峰带领团队把对接机构这么复杂的系统设计开发研制出来等等。
&&&&可以说,交会对接的胜利完成是一场所有参与者的大合唱。大家只有配合得非常和谐、非常雄壮,才能出现一个美妙的旋律,才能让全世界侧耳聆听。
&&&&记者:现在的人才队伍,是否达到了“高水平国际一流的航天人才团队”的标准?
&&&&袁家军:我认为应该是达到了。从团队的知识结构和业务素质方面来讲,我们现在航天团队中很多都是从国外回来的博士,以及国内名牌大学毕业的硕士、博士,综合素质非常好。而且我们团队的学习能力是一流的,解决工程能力更绝对是超一流的。8月18日,天宫发射前夕,运载火箭长征二号丙发射失利,我们用了17个昼夜把问题彻底解决掉,神八发射前一周,也发现了一个问题,我们用了3天3夜解决掉。确保了交会对接成功完成。此外,我们的团队协作能力也是一流的。作为一流团队,我们具备了以上几方面的素质。
&&&&这些年来,我们航天领域的辉煌成就不胜枚举。但对西方来说,让他们印象深刻的不是我们当前的现状,而是我们能力提升的速度。美国宇航局前局长米切尔·格里芬曾对我说过这样的话:中国航天最令人羡慕的,不是它所取得的像载人航天工程这样的巨大成就,而在于它所拥有的一大批年轻科学家和工程师!
&&&&勇挑重担的帅才将才
&&&&记者:在中国科技集团科技队伍中,拥有30多位两院院士,100余位国家级专家,近200位学术技术带头人,350多位型号领军人才。航天系统人才辈出的原因何在?
&&&&袁家军:航天辈出,第一个原因是重大工程背景,不断有重大任务。航天事业的飞速发展,为航天科技人才铺就成长之路。通过重大工程培养锻炼人才,让人才得到充分的发挥与磨练,一直是航天领域培养人才的突出特点。第二方面是航天系统工程,尊重人才成长的规律,不断探索人才培养的规律。从我们年轻时就是这样的,特别注重一专多能,培养综合性人才。第三,目前航天管理体系、管理方法非常科学,在人才培养方面发挥积极作用。第四,领导的作用非常重要。
&&&&记者:报道说中国航天今年将发射20箭25星。航天人才队伍发生了怎样的裂变,才能在短时间内满足这样高密度发射的需求?
&&&&袁家军:在我们航天系统,一直坚持在工作中遵循人才成长规律,有计划地培养人才,确保人才队伍不断发展壮大。首先是在工程实践中培养骨干。我们每年新来的大学生,一般要经过三至五年的工程实践锻炼。如果他能在型号研制中提出开创性的思路和建议,而且做人非常到位,就可以向高层次人才转变。
&&&&然后是通过长期积累培养专才,也就是某专业领域的技术带头人,他们要在自己的专业领域经历10年以上的的积累和磨炼。对于那些一专多能,又能够团结很多人的人,我们就把他向将才方向培养,当师、总师。自己主持一个重大工程。但是,也是有些人更适合在专业岗位上发挥作用,比如一院的余梦伦院士,担任过的最高行政职务仅为工程组长,但他在航天领域的表现出类拔萃。
&&&&至于帅才,是领导将才的人。那就是在将才中挑选,技术很强,组织管理能力很强,又有很好的意志品质,又能凝聚和吸引整个,比如让他当重大型号、重大专项的总师、总指挥。
&&&&记者:33岁成为我国载人航天工程飞船系统副总指挥,38岁担任总指挥,45岁出任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副总经理,这是你的亲身经历。我们的航天系统为什么敢这么大胆使用年轻人?
&&&&袁家军:1992年载人航天工程正式上马的时候,人才队伍有因“文革”影响断层,当时我们上面就是50多岁的老同志。而这个跨世纪工程注定一干就要十几年,所以一定要破格选拔年轻人。
&&&&但那时起,航天系统已经注意到队伍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一代一代形成人才梯队,并成为传统。这个传统也给我们一个启示,真正人的创新能力最强、敢于超载的时间,就是在无拘无束的年轻阶段,如果有好的素质,好的想法,好的工程背景,要给他们脱颖而出的机会。
&&&&大胆使用年轻人已经成为航天系统的一种文化。当然,实现重大跨越,经验很重要,但是有些事情比如对接,连戚发韧院士也没做过,我们就选一些既敢闯、又能勇挑重担的年轻人,对他们委以重担。而实践中,他们也的确展示出了很好的才华
愈挫愈勇的领军
&&&&记者:你曾说过,张柏楠、杨宏、荆木春等一批年轻的领军人才的涌现,都是在挫折和考验中磨练出来的。为什么这样说?
&&&&袁家军:什么叫领军人才?从能力特征来看,应该是一专多能的,要多个岗位锻炼过,组织管理能力很强。从品格特征来看,领军人才不仅要有较高的领导艺术,还要有坚韧的意志品质,挫折困难时能带动,去解决困难,去攀登高峰。
&&&&这些素质都不可能是天生的,是通过磨难、在丰富的经历中学习、锻炼出来的。比如说天宫一号总设计师张柏楠,在神五发射的时候,他是副总师。发射前,我们发现员座椅在极端情况下可能造成航天员受伤、致残。载人航天工程七大系统,最后聚焦在一个座椅上。张柏楠临危受命,组织队伍开展攻关,在最短的时间内把问题解决了。
&&&&再比如说现在的天宫一号设计负责人杨宏。当年神三发射前,突然发现穿舱插头出现批次性问题,必须全部更换。就是说要把飞船拆了,推迟发射。主管这套系统的杨宏是师,当时受了处分。而他的出色之处就在于,遇到这样的挫折,没有垂头丧气、灰心失意,而是想怎么把问题彻底解决掉,怎么把团队引导得更坚强。
&&&&失败、挫折都是财富。航天领域这些年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得益于有一批批能力极强的核心团队,他们无所畏惧,敢于面对问题,善于解决问题。
&&&&记者:既然在这个人手上出现了重大问题,为什么以后还会把重大的任务交给他?
&&&&袁家军:那就是整个体系的判断。出现重大失败时,我们会启动故障调查、审查机制,问题的原因、性质要搞清楚。
&&&&航天是一个探索性非常强的领域,我们做的就是不断突破认识的极限。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是认识不到,但大家做了最大努力,不是工作上的疏漏,这个行业还是宽容失败的。但绝对不是宽容失职。如果出现失职,肯定不行。
&&&&记者:你自己经历过这样的磨砺与考验吗?
&&&&袁家军:那太多了。神三算一个,因为我是总指挥。另外一件大事是,神二返回的过程中,降落伞断裂。那是2000年,我第一次担任载人飞船总指挥。当时,现场传回图像后,我心理压力巨大,眼泪哗哗地流。一个工程几十万人在干,最后在你身上出了问题,而且各级领导不批评你,还安慰你,那是什么滋味。
&&&&后来我们了解到是因为高空风的作用,适合开伞的条件被破坏,因而在最后一个环节失败。最后我们用了8个月的时间把这个问题彻底解决了,大大提高了可靠性。现在降落伞的性能非常好。
&&&&我一直认为使命因艰巨而光荣。越艰巨才能越光荣。航天人才队伍是吃过大苦,经历过重大磨难的。因为,重大的成果背后,就是无数的挫折、无数的考验、无数的辛勤汗水。(本报记者罗旭)
&&&&袁家军的识才四标准
&&&&◆必须具有直奔主题,把握事物本质的能力。
&&&&◆态度要非常严谨,因为航天需要精雕细琢、绣花般细致的工作作风。
&&&&◆要敢于承担责任,对工作要敢于表态,需要多少时间完成,如何保质保量,等等。
&&&&◆要有团队凝聚力,组织团队工作的能力要强。
7月27日,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一位老人不幸溺水,一位蓝衣女孩跪在老人身边,进行人工呼吸抢救,在救护车到来后才离开。这位救人不留名的“最美女孩”,就是酉阳县人民医院护士、20岁的土家族姑娘余书华。
  义举彰显“白衣天使”本色
  7月27日18时许,重庆市酉阳县红卫桥附近,一位老人不幸落水。当过往群众将老人救上岸时,他已经陷入昏迷状态。
  就在大家束手无策时,一位蓝衣女孩挤进人群,快速查看了老人的心跳和瞳孔,继而跪在老人身边,进行人工呼吸数分钟,并不停按压老人胸口。女孩对老人的急救一直持续到120救护车赶来。当时很多人都对女孩伸出了大拇指,并询问她的姓名,但女孩没有透露,而是在将情况与救护人员进行简单交流后,默默离开。
  “她的动作很娴熟,很专业。”最早将此事传上网络的发帖人熊科林说。蓝衣女孩救人的照片发到网上后,立即引起了广大网友的热议和好评。网友“KE288”说,就算是医护人员,能在没有医学防护的情况下,毫不犹豫地对陌生人实施口对口人工呼吸,也是很感人、很了不起的事。还有网友称,女孩这一跪,跪出了对生命的尊重。
  “最美女孩”有颗善良的心
  寻找“最美女孩”的网帖被网友迅速转发后,酉阳县人民医院护理部副主任冉玉芹认出,“最美女孩”就是自己的同事余书华。余书华这才承认,自己就是网络热帖中的蓝衣女孩。当得知溺水老人不治身亡的消息后,余书华流下了难过的泪水。
  “这孩子从小就善良”,这是父母对女儿评价最多的一句话。在同学眼中,余书华读书的时候就“爱管闲事”:教室里有人呕吐了,她默默打扫;谁受欺负了,她主持公道。高考填报志愿前,余书华在电视里看到汶川地震的救援场景时,就改变初衷,报考了护理专业。“医生可以救人,护士同样可以救人啊!”面对父母的反对,余书华这样说。余书华救人出了名后,父亲余西成并不意外:“她肯定会这样做,也应该这样做,有这样的女儿我很骄傲。”
  在酉阳县城,经常有人认出余书华,竖起大拇指向她致敬,称她为“酉阳最美的女孩、全国最美的护士”;广州退休老人卜为民给余书华寄来书法作品,上面写着大大的“天使”二字,以表达对她的敬意。
  在网上,近10万条微博参与了对“最美女孩”的讨论。网友“小菁”说,近段时间接二连三地被草根平民的“最美”善举感动着,从“最美妈妈”吴菊萍,到“最美女孩”余书华,草根平民的“最美”善举正在驱散“道德冷漠”、“感恩冷漠”。(崔佳)
“春蚕到死丝方尽,人到期颐亦不休。一息尚存须努力,留作青年好范畴。”海南86岁老教师陈起贤把教育家吴玉章的这首诗当作座右铭。
&&&&从教几十年来,他不仅桃李满天下,而且捐资助学不断,真正做到“关心别人,快乐自己”。
他心中有“三朵花”
&在海口市大坡中学,记者见到了今年86岁的老教师陈起贤,他干瘦如柴,但是耳聪目明,精神抖擞。10多平方米的宿舍里堆满了书籍和各类奖章和荣誉证书。
&&&&陈起贤生活十分俭朴,他现在每月养老金有近2000元,但是他给自己定下的生活费标准仅为每月50元。陈起贤说,“我几乎不买肉吃,两根胡萝卜熬粥就是我一天的伙食。”
&&&&陈起贤的义女陈弘说,“我给爸爸买一斤肉,他却能吃上一个月。”
&&&&陈起贤已经有20多年没有为自己添过一件新衣服,家中最“值钱”的东西是一台老式电视机,而且还是学校给的。
&&&&尽管对自己如此“苛刻”,但是2001年3月,他却毅然取出他的全部积蓄9万7千元,又向校长预支3000元工资,凑足10万元捐给学校建图书馆。这件事在当地被传为美谈。
&&&&“从前,我看到一篇文章说一所好的学校应该有‘三朵花’,一朵是图片馆,一朵是礼堂,一朵是体育馆。”陈起贤说,从此以后他的心里也有了“三朵花”,他暗下决心,在自己有生之年一定要实现自己的梦想,即帮助学校建设一座图片馆、一座礼堂和一座体育馆。现在,他已经实现了他心中的“第一朵花”。
他和学生的“骨肉”亲情
谈起他的义女陈弘时,陈起贤神色飞扬。陈起贤告诉记者,陈弘原名谢玉雪,是一个孤儿,初中没毕业便辍学在家。陈起贤了解情况后,自愿资助谢玉雪,让她重回校园,并与自己同吃同住。后来,谢玉雪认陈起贤为义父,改名“陈弘”,即希望弘扬义父助人为乐的精神。
&&&&“他改变了我的命运,他的恩情我今生无法报答。”年近40岁的陈弘动情地说。中专毕业分配工作后,陈弘经常带着儿子和丈夫回到大坡镇大坡中学看望年迈的义父。
&&&&“爸爸可爱可敬又可恨。”每当陈弘看到义父勒紧裤腰带,不舍得吃不舍得穿时,总是难过得泪流满面。
&&&&陈起贤曾经有过两段婚姻,三个亲生女儿都不在身边,很显然,他对陈弘的感情已经超越了骨肉亲情。
&&&&离婚后,陈起贤独居了半个多世纪。但是,从教几十年来,陈起贤不知道帮助了多少生活困难而且成绩优异的学生。陈起贤的“陋室”里也不知住过多少学生,海口市大坡中学现任校长吴多颖就是其中之一。陈起贤是教中学物理的,吴多颖现在也在校中教物理。
近年来,陈起贤被查出患有肺气肿,女儿不在身边,照顾老人生活起居的责任就落在了吴多颖的身上。尽管校务工作繁忙,但是吴多颖没事就往陈起贤屋里跑,嘘寒问暖,经常带他看病买药。在外人眼中,吴多颖和陈起贤的亲生儿女没什么两样。
“关心别人,快乐自己”
陈起贤做过多少好事,帮助过多少人,他都已经不记得了。记者在他的房间内看到墙上挂着“关心别人,快乐自己”几个大字。也许,这就是他一生的追求。
&&&&“继业图片馆”建成后缺少书籍,陈起贤又捐出2000元购买图书。得知学校要重建校门,他又拿出3000元……
&&&&陈起贤退休后,多年来一直义务帮助学校管理图片馆,并坚持带领学生植树造林以改善学校环境。
&&&&2004年,陈起贤以父亲和自己的名义设立“业贤奖学金”,计划在每年的教师节这一天,拿出5000元奖励学校品学兼优的学生。
&&&&“看到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我很喜欢。”
&&&&陈起贤说,他百年后愿意捐献出眼角膜,甚至愿意捐献出自己的全部身体,为社会做贡献。
&&&&校长吴多颖指着校园中几株白玉兰树说,这就是陈老当年亲手种下的。
&&&&陈起贤的心就像白玉兰开出的朵朵白花一样,芳香纯洁。
哪里有需要那里就有“关微”
&&&&新华网广州3月17日电(李岱娜)他们忙碌的身影穿梭在候车的人潮中,在寒风冻雨中为滞留旅客送上一杯杯热腾腾的豆奶、麦片;他们灿烂的笑脸温暖着烦躁不安的归乡旅客,照顾候车多时的老人和小孩。在今年春运的汕头火车站,汕头青年“关微”志愿服务队在火车站连续开展了6天的“青春暖流”送温暖活动……
&&&&据《汕头日报》报道,亲历这感人的一幕,记者至今记忆犹新。在美丽的城,有一个庞大的群体———汕头青年“关微”志愿服务者。他们在潮汕大地上“闪光”,弘扬“关微”精神,成为展示青年形象的重要窗口,成为青年服务社会的有效载体,成为汕头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如团市委书记、市青联主席周崇凝所说,我们不单要学习“关微”的事迹,更要将“关微”提升为汕头一个品牌,体现为一种无私奉献、乐善好施、关心民生的“志愿服务”精神。
&&&&阳春三月,青年志愿者服务月,恰逢是汕头开展青年志愿者行动15周年。在此,记者再次走近“关微”青年志愿者队伍,感受他们一幕幕的爱心奉献。
&&&&———全市60多个行业近200支青年志愿者队伍用“爱心”、“真心”挥起“助长行动”红旗。1万余名青年志愿者与100多所学校结成对子,依托市直各单位现有的活动设施和教育资源,坚持长期性、经常性组织指导中小学生开展各种文体科技活动和社会实践,成为孩子们的“良师益友”。
&&&&———服务弱势群体,是“关微”志愿服务的重点。无论是边远贫困山区,还是革命老区和海岛,在节假日或周末休息日,经常看到市直团组织、驻汕部队及市农业局等共1000多名青年志愿者组成的60支志愿小分队的忙碌身影。他们以轮番接力的形式,深入全市100个贫困边远乡村、管区,为群众提供医疗、科技、文化等方面的“关微”服务。在此基础上,市卫生系统和汕大医学院的近千名青年志愿者常年以大型义诊和巡回义诊相结合的方式深入到老区和贫困边远地区开展“健康直通车”活动,并跟对口帮扶对象“一对一”结对,每月上门服务,改善特困群众看病难的状况。
&&&&———在“九运志愿服务”上展现青春风采,在“红帽子行动”中倡导环保新风,“经贸会义工队伍”宣传汕头良好形象……“关微”志愿服务的品牌项目是一个接一个,让我们切切实实地感受到“关微”和煦的阳光。“哪里有需要,那里就有青年志愿者。”汕头的青年“关微”志愿者们面向基层,面向群众,大力弘扬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关微”志愿精神,以实际行动倡导社会文明之风。
帕米尔高原最美志愿者:被需要是最大的幸福
新华社乌鲁木齐11月3日专电 王晰昧,毕业于名牌大学,任职于知名企业,但就在事业成功的关头,她却放弃待遇优厚的工作,辗转走上新疆帕米尔高原。她用自己的丰富学识为贫困牧区的孩子打开了连接外面世界的一扇窗,还通过一条条爱心微博为亟需帮助的学生牵上众多援助的手。
  是什么促使她做出这样的人生选择?艰辛的支教生活又带给她怎样的体验和收获?近日,新华社“中国网事”记者走上帕米尔高原,采访了这位网友们心中的帕米尔高原“最美志愿者”。
  (核心网事)一条爱心微博引发爱心“狂潮”
  近日,一个名为“晰昧的围脖”的私人微博引起了众多网友的关注:短短数月间“粉丝”数量增长了50多倍,成千上万的网友聚集这里源源不断奉献爱心。
  今年5月初,王晰昧辗转来到位于帕米尔高原上的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以下简称塔县)。这里位于中国西陲,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高山连绵、交通不便。塔县是全国唯一的塔吉克族自治县,也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
  王晰昧支教的塔县城乡寄宿制小学是整个南疆地区规模最大、设施一流的中心小学。尽管孩子们在这里上学食宿全免,但由于严重缺乏汉语老师,学校整体教学水平与内地有不小差距。
  到达学校第三天,王晰昧就走上讲台,为不同年级4个班的孩子教语文、数学和英语,同时担任了3年级9班的班主任。尽管强烈的高原反应和每周10多节课的高强度工作让王晰昧一下子有些吃不消,但她很快发现自己从心底喜欢上了这个有着壮美风光和淳朴民风的好地方。她把“让人心灵震撼”的小细节记录在了微博上--
“走在校园外也会遇见大喊‘老师好’的稚嫩声音,去教室会有学生主动帮我擦凳子。坐我旁边这位学生用着这么破的铅笔,直到看见他拿出新铅笔用上面的橡皮,才知道他不是没有而是舍不得。多懂事的小朋友啊!”
  由于财力有限,塔县每年下拨的经费只能维持学生的学费和食宿费,而日常学习生活用品则由学生自己解决。高原牧区家庭普遍贫困,孩子们艰辛的求学生活让王晰昧失眠了。在向学校了解详情后,她于5月14日晚发出了这样一条微博:“请帮转发捐助信息!需要物品:1)作业本铅笔橡皮等文具;2)干净的厚衣物鞋帽棉被;3)字典、课外书籍、体育活动用品;4)牙膏牙刷肥皂毛巾浴液洗发水。”她还留下了学校的邮寄地址和联系人电话。
  不曾想,这样一条简单质朴的“求助”信息,在很短时间里就被网友“疯狂”转发了8000多次,评论达1000多条。很快,来自四面八方的邮寄单像雪片般飞来。小到牙膏、牙刷、铅笔、橡皮,大到棉衣、棉被、复印机、电脑,都应有尽有。
  寄来的东西不几天就“堆成了小山”。王晰昧和3位老师在仓库里忙了3天,才把爱心捐物的数量、种类统计清楚。她把统计结果也发到了微博上。此后,每隔一段时间,王晰昧就公布一次爱心捐单,以便网友查询和监督。
  也有爱心人士亲自把大批捐物送上来。一位叫赵阳的企业家在儿童节当天带了一卡车电脑、文具和洗漱用品,从乌鲁木齐长途跋涉1000多公里来到塔县。国庆节前,另一位名叫周永麟的企业家又雇车送来了3000套棉衣、棉鞋,总价值超过100万元。
  王晰昧的微博“晰昧的围脖”开通于去年7月。支教前,王晰昧在这片个人小天地上,主要发些生活小感悟,“粉丝”300来个,大多数是亲朋好友,平常少有陌生人“围观”。随着影响的扩大,“晰昧的围脖”逐渐成为各方人士关心帕米尔高原孩子上学难题的爱心平台。王晰昧的“粉丝”目前已达1.5万多个,并且每天都在增加。
  塔县主管教育的副县长库尔班库里说,从这场“点滴之爱,汇成江河”的行动中可以看到,尽管一段时间以来社会上对慈善活动存在这样那样的担心,但“老百姓内心深处对公益事业还是非常支持的”。
  (记者跟访)不想让青春只剩下“打工挣钱”四个字
  在塔县城乡寄宿制小学的操场上,记者见到了正和学生们一起做课间游戏的王晰昧。
  身材高挑、眉清目秀的王晰昧在一群塔吉克族孩子中间显得非常突出。孩子们围着她有说有笑,不时还有女孩子扑到她怀里献上塔吉克族人特有的“吻礼”。
  “王老师对我们可好了!”四年级学生古丽扎热挣着用熟练的汉语告诉记者,“她上课上得好,课下还教我们拍照片、学电脑……”
在微博说自己“正在塔什库尔干享受奢侈幸福”的王晰昧,仅仅在半年之前对帕米尔高原还几乎没有什么概念。从小到大,她的成长、成功之路可谓一帆风顺--毕业于北京大学,拥有海外留学经历,支教前任深圳某公司总经理助理,年薪已达百万元。
  为什么放弃优厚的工作而选择支教?王晰昧说,毕业工作10多年一直在忙忙碌碌拼命挣钱,收入翻倍增加,可“心里面却越来越空”。她反思:能不能做点更有意义的事?别在多年以后回忆起来,自己的青春只剩下“打工挣钱”四个字。
  去年底,王晰昧偶然听说南疆喀什地区缺少汉语老师。今年4月,她利用休假时间来到喀什。在用一周时间跑遍了喀什周边的小学、中学后,王晰昧逐渐明确了自己的目标--辞掉工作,到喀什地区海拔最高、生活条件最苦又最需要汉语老师的塔县支教。
  塔县80%以上人口是塔吉克族,当地老师的汉语基础普遍薄弱,近年来随着国家汉语教学的普及,汉语老师紧缺的矛盾日益突出。加之塔县地处偏远、条件艰苦,也鲜有内地大学生愿意到这里任教。拥有3200多名学生的塔县城乡寄宿制小学,汉语老师缺编达40多人。
得知王晰昧的“疯狂”想法,朋友们的劝阻电话一个接一个。启程前,王晰昧在微博上留下了这样一段话:“亲友有反对,有支持,有心疼,有怜惜,有不理解……但我勇往直前。请祝福我吧!”5月6日,王晰昧踏上了塔什库尔干的土地,不经意间成了塔县历史上第一位自愿支教的志愿者。
  采访中,王晰昧一直柔声细语,少了许多以前那种干练飒爽的都市丽人风采。她自嘲说:“以前自认为很好的肺活量,到这里不管用了”。
  王晰昧告诉记者,在高原上特别容易累,如果连续上两三节课就浑身乏力,“脚下面是软的,脑子里是蒙的,不保持警惕的话,讲着讲着就忘了讲到哪儿了。”
  (延伸阅读)被人需要是最大的幸福
  “王老师是学校当之无愧的功臣。”塔县城乡寄宿制小学校长何代明说,“如果没有她呼吁奔走,孩子们不会得到这么多好心人的帮助,也不会带动这么多志愿者前来支教。”
  今年8月,王晰昧利用暑假时间,发挥自己长期在沿海地区工作的优势,四处联系,最终从广东深圳和海南三亚招募到18位支教老师,赶在秋季开学前来到了塔县。
  王晰昧在微博发出求助信息后,要求捐钱捐物支教的电话、留言让王晰昧应接不暇。当意识到单靠个人的力量已不可能管理好数量巨大的爱心捐助后,王晰昧想到应由一个更为独立权威的机构接手,“让每一颗爱心都感受到阳光的温暖。”
  在她建议下,国庆前夕,塔县依托教育局成立了接收捐款捐物和支教老师的专门机构,并邀请王晰昧等3位支教老师担任社会监督员。爱心人士的每一分善款、每一件捐物,都可以通过他们查询到最终使用情况。
  “中国网事”记者在塔县城乡寄宿制小学采访后,向学校捐款5000元资助10个贫困学生。第二天,学校老师就把每个孩子的基本情况、联系方式和接受捐款的现场照片发给了我们。
  在王晰昧和众多志愿者的支援下,目前塔县城乡寄宿制小学汉语老师紧缺的状况已大为缓解。王晰昧又开始联系志愿者到更为偏远的牧区乡镇小学支教。
  网友“Colorshanghai”则赞颂王晰昧:“成就自己梦想的同时,也成就了更多人的梦想!”网友“奋斗青春不枉此生”说:“您的爱心和您的外表一样美。您给人的是一种纯朴的美、善良的美,在这个铜臭的年代您显得那样的与众不同。”面对众人称赞,王晰昧说:“有更多的好心人一直在感动我。”
  让王晰昧感动的还有家人的理解和支持。退休后在北京休息的父母一直想留她在身边。出乎意料的是,听说女儿要到高原支教,在大西南的铁路系统工作了一辈子的两位老人却一致支持。爸爸告诉她,现在的年轻人太自我,总是忙着挣钱,早就该踏踏实实为社会做点奉献了。
  支教以来的经历,也改变了王晰昧的“幸福观”。一次上语文课,王晰昧讲到“如愿以偿”时,问孩子们儿童节有什么愿望。答:唱歌!跳舞!问:还有别的愿望吗?大家想了想,答:合唱!一直问到最后,也没有一个孩子提物质上的愿望。
  以前的王晰昧是一个典型的“工作狂”,但钱挣得越多心里的幸福感却越来越少。她说,在高原支教的这几个月是自己多年都没有体会到的幸福时光,“孩子们简单淳朴的喜欢和情感上的依赖让人受用得不得了!”
  “被人需要是最大的幸福。”王晰昧总结说。(完)
新华网北京9月13日电(记者隋笑飞)他靠卖羊肉串谋生,生活并不富裕,却因为急公好义、乐善好施,被新疆人民亲切地称为“好巴郎”,被贵州人民誉为“草根慈善家”。
&&&&他就是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静县个体工商业者阿里木江·哈力克。
&&&&1992年,阿里木江·哈力克退伍后,在当地供销社工作。供销社破产后,他走南闯北,以卖烤羊肉串谋生。2001年,他到贵州省毕节市落脚,随着生意越来越好,他赚的钱多了起来。然而,阿里木江·哈力克依然很“穷”。钱哪里去了?答案是:捐给了贫困孩子。
&&&&2002年4月,他把500元钱交到毕节师专(现毕节学院)贫困生赵敏手中;2003年12月,他看到患肾病的男孩周勇因为家庭困难交不起医疗费,立刻向朋友求助,又组织大家捐款;2007年11月,得知大方县达溪镇聚河小学学生缺书包,他就买了181个新书包,翻山越岭两个多小时,送到学校;听说一小学41名学生交不起学杂费,他马上冒雨送去5000元……
&&&&在毕节,从小学、中学到大学,到处都有阿里木江·哈力克捐助的贫困学生。他还在贵州毕节学院和贵州大学设立“阿里木江助学金”。至今,资助过多少学生,他已经记不清了:“直接资助的有100多个。加上送学习用品,应该有几百个学生了。”
&&&&无论是汶川大地震还是贵州雪灾,阿里木江·哈力克都踊跃捐款。玉树地震发生后,他背上锅碗瓢盆赶赴青海,从西宁采购了几千元钱的牛羊肉和蔬菜,不顾高原反应,拿着身份证和退伍证,就冲到救灾前线。
&&&&经常有人问阿里木江·哈力克:你辛辛苦苦赚来的钱,自己不过更好的生活,却捐给了贫困学生,为什么?阿里木江·哈力克说,我不能让想读书的孩子上不起学,要尽力帮他们!
女童被撞无人问津 拾荒老太施援手称对得起良心
13日下午5时30分,广东佛山南海黄岐镇广佛五金城,天空渐暗,小雨淅淅沥沥地下着。
  两岁的小悦悦(化名)刚从幼儿园回来,妈妈收衣服去了。像往日一样,小悦悦一个人在家门口的巷子里玩耍着,厄运突然降临,一辆迎面驶来的面包车猛然加速,将悦悦撞倒卷到车底,右侧车轮从悦悦胯部碾过。司机停了一下车,又加油门开走了,后轮再次从悦悦身上碾过。
  痛苦的悦悦已无力大声呼唤妈妈,更无力挣扎。一个目击者从她身边走过,看都没看她一眼。又有两名路人从悦悦身边经过,同样漠然不理。这时,一辆小型货柜车开了过来,司机好像没有看到地上的悦悦,再次从她身上碾过。此时的悦悦已经一动不动。接下来的5分钟更像一场噩梦,有十多位路人从悦悦身边走过,每个人只是看了看,没有人伸出援手,哪怕是打个电话求助。路边的店铺里似乎也忙得不可开交,没有人出来看一眼。就这样,先后18人从悦悦的身边走过。
  生死关头,一位身材矮小的捡垃圾阿姨发现了悦悦,她立刻放下手上的麻袋,试图扶起悦悦,但悦悦已经瘫软。阿姨只好把悦悦从路中间挪到路边上,然后向四周呼救。仍然没有人出来,阿姨向巷子里跑去,几秒钟后,悦悦的妈妈跑过来,惊慌失措,她抱起血泊中的悦悦,疯一般地冲向了医院。
  目前,悦悦毫无意识地躺在广州军区陆军总医院重症监护室,她的眼珠没有任何活动迹象,面部肿胀,瞳孔散大,处于深度昏迷状态。
  ICU的彭医生说,小悦悦为特重度颅脑损伤,接近脑死亡,预后很不好,最乐观的估计是植物人状态,目前仅凭机器和药物维持呼吸和心跳,“随时都有生命危险”。据彭医生介绍,最致命的是第一次被车猛烈撞倒后头部着地造成大脑减速伤。
  昨天,佛山警方通报称,事发当晚9时,民警抓获了第二辆肇事逃逸司机蒋某。昨天下午,第一辆肇事车的司机胡某投案自首。目前,两人已被刑事拘留。
不怕被冤枉救人最重要
  对话拾荒阿姨
  小女孩惨遭碾轧的地方广佛五金城位于黄岐,运输车辆不时穿插其中,使商铺间本不宽敞的道路更显拥挤。就在这条店铺林立的小街上,没有人出手帮助在血泊中痛苦挣扎的小悦悦,直到那位捡垃圾阿姨出现。这位阿姨叫陈贤妹,今年58岁,身高仅一米四多,体重不到40公斤。
  记者:请讲一下你个人的情况?
  陈贤妹:我是广东清远阳山人,跟着孩子在佛山生活。白天,我给一家小公司做饭,下午就出去捡垃圾卖点钱。
  记者:能讲一下你救小悦悦时的情况吗?
  陈贤妹:那天下午,我正在五金城里捡垃圾,远远看到一个小孩儿躺在路上,就赶忙走过去。我走到女仔旁边,听到她“啊啊”的叫声。我把孩子抱起来,看到她一只眼睁着,一只眼闭着,流着眼泪,嘴里和鼻子都在流血,后脑勺也在流血。我想把她抱起来,但孩子软绵绵的,马上就瘫了下去。我不敢用力,便把孩子拖到路边,喊路过的人帮忙,没有人理我。
  记者:视频里看你一直在喊,你在喊什么?
  陈贤妹:我问旁边的几家店铺,这是不是你们的小孩?他们说“不知道”。后来,我看到了悦悦妈妈。
  记者:救小悦悦时你是怎么想的?想没想到可能会被冤枉?
  陈贤妹:我不怕,平时见到老人摔倒我也会扶,总要有人去帮助。救人最重要,毕竟还是个小孩。当时虽然天很暗,但不可能看不到小孩,她就躺在路上,我远远地就看到她了。
昨天,拾荒阿姨在佛山广为传播,大批记者赶来采访陈贤妹,这让种了一辈子田的她“吓了一跳”。“有些风言风语,我们听了心里很不好受。”陈贤妹的儿媳说,她听到有人说婆婆是“想出名、炒作”,听到这些话,她心里很难过,“难道做好人就这么难?”(记者张淑玲《羊城晚报》等媒体报道)
  当时我在那里捡垃圾,远远的大概有一两百米左右看见有小孩子哭,我就赶紧跑过去了,跑过去就看见有一个小孩子躺在路中间,看到这种情况后,我叫周边的人帮忙,但是周边的人没有什么反映,我本来想把小孩子抱起来,但是小孩子的身体很软,抱不起来只能把她拉到路边,这时候小悦悦的父母也跑过来,把她送到医院了。当时我什么也没想,唯一想的就是想救起小悦悦,但是我也很伤心,最终小悦悦还是走了。
  没有,我当时什么都没想,唯一想到的就是救人。这种情况下生命最重要了。再加上平时我看到有人跌倒也会这样做的,从来不会有什么顾虑。我救了小悦悦,与帮助其他人一样,从来没有后悔过。
  我看到了我肯定就要救,我其实只是做了一件很平常的事,救人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我一看到这样的事情肯定就会去做,当时我只想到救人,从来没有想到别人会给我什么样的回报,我也不要别人给我什么回报。
  我在这里祝各位网友身体健康,希望通过这件事以后我们大家都能够做力所能及的好事,做一个不冷漠的好人,不要考虑太多,做好自己本分的事,救人就是自己的本分。
7旬老党员刘玉珍18年广场义务捡垃圾
深秋的清晨,天冷得紧。天安门广场上,那个时而蹲下、站起,时而弯腰、捡拾的红色身影,却如一团跳动的火焰,让人心里暖暖的。18年如一日,74岁的老党员刘玉珍在广场义务捡拾垃圾,“只要天安门美,我不觉得累。”老人擦擦额头的汗,话,简简单单。
&&&&大红色的外衣,大红色的围巾,大红色的帽子,“喜欢穿红的,和国旗一个颜色。”刘玉珍老人个儿不高,头发斑白,满是皱纹的手上,拿着把锈迹斑斑的小铲,和缠满胶带的竹夹,“用了十来年,不舍得换。”
&&&&18年前,1994年的一天,刘玉珍带着外孙、外孙女到天安门玩,“看见有人往广场上的绿地里扔瓜子皮、烟头,心里很不舒服。”从那天起,刘玉珍的生活多了一项“重任”。
&&&&每天,她都搭乘早班车,从所住的体育馆路赶到天安门。“6点15分的723路,直达。”18年不论刮风、下雨,几乎天天都到天安门“上岗”,“大年初一都来。”
&&&&来到广场,刘大妈就往人多的地方“钻”,她给自己制定了一条捡拾路线:先捡广场上看得见的垃圾,纸板、纸屑、瓶子什么的,然后进地下通道,再绕着纪念碑、纪念堂捡烟头、果皮等细碎垃圾,用纸擦除地上的痰迹,最后收拾花池子。
&&&&捡,看似简单,干起来很累。
&&&&烟头、纸屑、瓜子皮,东西不大,捡起来可难。弯腰下去,用竹夹夹住,再放到垃圾袋里,一个、两个,没啥,多了,腰累,手疼。
&&&&“最多的一天,捡过两万个烟头。”刘大妈说,两年前的一天,广场上游客并不是很多。那天她每捡1000个烟头就做个记号,到下午两点多回家的时候,竟已捡了两万个。
&&&&更累的是捡口香糖,“随口一吐,粘在地上就不好弄掉。”刘大妈随身带着小铲,看到了,就蹲下去铲,她给自己定了一个任务,每天至少铲20块口香糖,“好完成,一天至少好几十。”她乐着说,可年岁大了,老是蹲下、站起的,腿也真疼。
&&&&疼,也忍,忍的还有更多。为了少去卫生间,有更多时间捡垃圾,刘大妈每天上午很少喝水,中午回家后,都要拿大把缸子喝上两三杯。
&&&&100米的距离,刘玉珍却要走十多分钟,一路上,一丁点儿的垃圾都不放过。
&&&&有一年的“五一”,广场人特多,光是看升国旗的人就排到了纪念碑的两侧,升旗仪式后,各种垃圾满满一地。那天刘玉珍不是捡垃圾,而是抱垃圾,回到家时,孩子们都急了:“妈!怎么啦?身上那么多泥,像从土堆里爬出来一样。”
&&&&刘玉珍只是笑笑说:“没什么,今天垃圾多。”
&&&&18年如一日,天天在广场的她,却鲜有欣赏天安门美景的时间。
&&&&来得早,干得久,可所有的时间都用来捡拾垃圾、清洁卫生,把美丽的天安门留给了大家。“2000年6月7日,管委会邀请我登上了天安门城楼,看下去,真美。”那天,她永远忘不了。
&&&&18年如一日,她把天安门放在了第一位。
&&&&她的老伴如今卧病在床,可刘大妈却依然坚守着自己“广场义务美容师”的岗位。每天4点起床,5点吃早饭,然后出发,中午才回去。除了给老伴留下月饼或蛋糕当早点,其他的就顾不上了。家人也支持,每天出发前,她的老伴就说一句话:“注意安全。”
&&&&18年如一日,她盼着有一天“无活可干”。
&&&&“要是广场上、花池子里哪一天没有垃圾了,我就能休息了。”刘大妈说,如今的垃圾虽然也不少,但比以前少了很多,大概减少了七成左右,“要是大家都注意保洁,都爱护咱的天安门,那我就清闲了。”刘大妈说,“那时候我再来广场,也看看升旗看看花,有时间也和老姐们儿聊聊天、唱唱歌去。”
&&&&18年如一日,图什么?
&&&&“只要咱的天安门美。”刘玉珍说,“我是党员,这是我应该做的。”为了入党,刘大妈“追求”了43年,写了43年的入党申请书,“2005年9月22日,我入了党!”说这话时,她的脸上都是骄傲:党员,就要冲在前。
&&&&18年如一日,刘玉珍如今也有了“接班人”。
&&&&在广场上,工作人员、清洁工都认识她,为游客拍摄快照的隗永宝说:“现在能看到一些新的志愿者来广场捡垃圾了。”而且人数在不断增多。
&&&&天安门前,熙熙攘攘的人群里,不高的刘玉珍并不显眼。可那团跳动的火焰,那国旗的红色,那爱国的赤诚,却可燎原。(记者祁梦竹记者
两名老奶奶——58岁的陈贤妹和75岁的刘玉珍感动了年轻人。救起“小悦悦”的拾荒阿婆陈贤妹被称为“道德楷模”,刘玉珍义务清理天安门广场垃圾长达
17年,被人们亲切地称为“广场义务美容师”。
  她们和开车追劫匪的凌华坤、救人英雄牛作涛、“好巴郎”阿里木江·哈力克、“最美妈妈”吴菊萍等一起入选“寻找玉德人物”,寓意“君子比德于玉”。
  围观的网友感慨说,总有一种感动让人泪流满面,总有一种善良让人心底生暖。只要每个人都默默坚守善,假恶丑生存的空间就会越来越少。
  “希望大家都能做不冷漠的好人”
  被网友称为“最美婆婆”的陈贤妹与网友分享了当时救助小悦悦的过程。“但我也很伤心,最终小悦悦还是走了。”陈贤妹说,她看到有人跌倒也会这样做的,从来不会有什么顾虑。“我救了小悦悦,与帮助其他人一样,从来没有后悔过”,也从未想过别人会给什么样的回报,也不要别人给她什么回报。陈贤妹希望通过这件事,以后大家都能够做力所能及的好事,做一个不冷漠的好人,不要考虑太多,做好自己本分的事,救人就是自己的本分。
  参与讨论的《工人日报》记者石述思说,前晚他将要见到陈阿婆的消息发到微博上后,就有300多网友排着队求其代表他们向老人鞠个躬。“我相信会激励更多的人当别人遇到困难的时候挺身而出,而不是做冷漠的旁观者”。
  网友对“最美婆婆”不吝赞美之词,网友“狮垴山”说:“大娘您好,平凡人没有过多的语言对你表达,只有出之内心的赞美;出于本能也可能当时没想许多,事情做得简单但是心境无比高尚,如果说好心有好报一生平安佛祖也会给您添寿,那么这样的好人是不是该得到政府的资助以改变她的困境?这恐怕也是弘扬正气的举措之一。”
  “一天不去捡垃圾,好像工作缺勤一样”
  1994年起,刘玉珍天天美容她心中的家——天安门。如今,老人已经75岁了。刘玉珍说,我是中国人,我爱我的祖国;我又是北京人,我爱北京天安门。“以前我带孩子出去一瞅,瓜子皮、西瓜皮都有,我得清理完了才能带孩子坐。我每天去每天都得清理,之后孩子大了我都成了习惯了。2000年之后,我就刹不住闸了,我要一天不去,我就觉得好像我今天缺勤了。”
  75岁的身子每天低头捡烟头,擦口香糖渍,刘玉珍说,最长的一次是早上起来6时许出门,走正阳门的地下通道到天安门广场,回家的时间是差一刻下午二时。中间也饿了,买了一个面包买了一瓶矿泉水。
  “我没别的,就是有点儿荣誉感。那天我们居委会的工作人员说,今天报道您、明天报道您,怎么一点儿实惠都没有?我说要什么实惠,人家也不是逼着我上那儿去干活的。”
  6英雄彰显“广东温度”
  两位耄耋老人的坚持不懈感动了众多年轻的网友。网友“网鹰”说:“总有一种感动让人泪流满面,总有一种善良让人心底生暖。只要每个人都默默坚守善,假恶丑生存的空间就会越来越少。只要我们通过不同的方式,一砖一瓦地建筑道德大厦,我们每个人生存的空间就会越来越亮堂。”
  网友“请告还怎么填写”说:“她们本能的行为却为人们树立了崇高的道德典范,是我们学习的榜样,而且已经见效。我为人人,人人为我,我关心人,人关心我。多好啊!”
  陈贤妹和刘玉珍是新华网发起的、在全国寻找“玉德人物”的“英雄”之一。网友票选的全国57人中,广东占有6席。除陈贤妹外,还有军魂永驻珠江的救人英雄牛作涛、吴川开车追劫匪的个体户凌华坤、揭阳凤美派出所救人民警袁伟群、揭阳18年如一日无微不至地照顾军娃们的“张妈妈”张舜芳以及汕头“平民英雄”关微。
  “寻找玉德人物”主办方表示,活动的目的是让网民主动去寻找那些能够代表中国传统美德的先进人物,通过对这些玉德人物的寻找、发现、评议,展现当代中国人的道德风貌,弘扬中国传统道德文化。
  广东多名英雄的入选,则让不少网友感叹,原来身边有这么多好人。与此同时,不少网友呼吁,行动起来。网友“伴儿”说:“坐而论道,不如起而前行。时代期待涌现更多‘最美’。让我们行动起来,从自己做起,以捍卫道德和人性的名义,拒绝冷漠,见义勇为,乐于助人。”(记者张迪)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77团队是传销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